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时间:2023-03-22 16: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毕业后能在化工、环保、石油、轻工、医药、冶金、地质、建材等部门进行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
2、能参与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制订等科研工作;
3、可在外贸、商检、环保、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化妆品、建材、石油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监控、化学检测、现代仪器分析;
篇2
关键词:仪器分析 项目化教学改革 模块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48-02
仪器分析课程既是工业分析与检验、煤质分析技术、制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中、高级化学检验工和分析工考证的核心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他分析法等。该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煤质分析技术等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原则,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下教学改革思想: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项目开发;以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为导向,以常见化工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企业化学检验工和分析工工作岗位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位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的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
4.了解其他仪器的检测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规范地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仪器;
2.能够根据测定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手段;
3.能够根据样品情况确定测定方法和设计测定步骤;
4.能够规范地记录检测数据、处理检测数据、评价检测结果、提交检测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分析检验工作人员(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数据和实验现象)基本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建立成本节约化职业意识;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设计以分析工、检验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职业技能分析与课程能力分析使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授课过程中灵活应用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实施讨论、汇报、实践操作、结果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过程
1.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选派教师考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国内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企业调研:团队教师到内蒙古农科院农产品检测中心、环境监测站、清水河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学习、培训,参加企业分析岗位的工作。通过企业调研做岗位职责分析,清晰企业岗位设置,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员工规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与企业专家研讨。在我系举办的校企专业共建研讨会上,“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作为一个专题在校内外专家中间进行讨论论证,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
老师们结合多方面的信息,结合我校生源情况、软硬件条件、教学任务的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引进适合在教学中开展的工作项目,加以设计,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见表1)
表1 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涉及到的模块知识
项目名称 涉及到的理论模块
基础
项目 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铬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微量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甲苯的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
水的pH值的测定 电位分析法
自主
项目
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钴的混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自来水中氟离子的测定 电位分析法
乙醇中水分的测定―外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
布洛芬胶囊中主成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综合
项目
景观水的水质指标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 乳制品中部分质量指标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些项目分为基础项目、自主项目和综合项目,基础项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开出合格检测报告的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逐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二部分是自主项目,自主项目在难度上和方法上体现了与基础项目的递进性和互补性,比如说都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基础项目到自主项目的项目设计一是要增加难度,比如考虑测定条件的选择,二是要改变定量处理的方法,由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单组份体系-多组分体系。通过这些项目的设置使学生逐步全面掌握每种检测手段的检测过程。自主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领会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最后设计了综合项目,将仪器分析课程重点讲述的分析方法体现在一个综合项目中,培训学生在综合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查阅国标、制定方案、实施检测、数据处理到出具报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任务,提高实战能力。
难易程度逐级递增的项目有利于训练学生逐步从“变化”中掌握“不变”,抓住这门课程的核心,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实践工作,使他们能比较从容地应对未来各种领域的分析检测工作,能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1.项目场景设计:结合企业调研,岗位设置分析,转换学生角色为企业员工角色,由组长、资料员、检测员组成分析测试小组,承担检测任务。同时转换教师角色为测试中心主任对检测工作组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2.教学过程设计:总的来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任务布置―资料查询―方案制定―检测实施―检测报告―项目汇报―结果评价,每一项目的设计都要融入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由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我们以第一学期课程所用评价表格为例(见表2),项目考核50%、教师评价20%和最终的理论考核30%相结合,从而确定学生本课程最终成绩。
表2学生学期总成绩得分汇总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权重 总比例 总评
项目
组分 自评 互评 组长
评组
员
过
程
性
评
价 项目1 10% 50%
项目2 20%
项目3 20%
项目4 20%
项目5 30%
教师评价 平时表现 20%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30%
以项目为单位开展以下评价:资料评价、工作方案评价、检测过程评价、检测报告评价、汇报材料评价、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评组员(或主任评组长)几个部分。
这个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而充分,为我们设定的课程体系总目标服务,分别考察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制定检测方案的能力,实施检测方案、规范操作的能力,科学记录、处理数据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协调沟通能力,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能力。这样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改革总结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模块式教学,项目化场景设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经过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设计真实工作场景,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的中心,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旁观者,起到监督、咨询的作用,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课堂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教学内容设计上,考虑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还是采用模块化教学过程,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融入设计的项目,而项目的设计也通过基础、自主项目将理论、数据处理环节设置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渐进性。最后综合项目的设计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融入了职业特点。
参考文献:
篇3
我院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探索,建立了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H191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全国普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化工技术类的一个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原料及产品化学分析、结构分析及污染检测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院确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即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与重庆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培养能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一、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体系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层次不符
而目前多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教材虽然采用的是高职类专用教材,但课程内容多沿用本科课程内容,仅做了一些删减,大部分课程内容较难,不适合基础较差的高职生。
2.教学内容滞后于化工行业发展,实践教学仍落后于企业需求
多数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当代化工行业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多数高职院校实验设施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改革办法
1.充分调研,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需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因此,正确定位并制订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完全融入到企业需求中,体现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因此,我院深入企业,介绍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听取企业管理人员、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意见,明确企业用人需求;对相关企业、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向兄弟院校互相交流,整理同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经验教训。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我院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就是“工”和“学”并重,在学校的时间和在企业的时间几乎完全一样。
2.全面推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往往现在教室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或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中。而我院通过实行“MES一体化教学”,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主导性的课程体系,把实训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企业当成课堂,由专门的兼职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首先通过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材,降低理论难度,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可以借用投影仪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过去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将枯燥的原理、设备结构、组成等变成较为立体生动的录像、幻灯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相联系,如学习《仪器分析》中液相色谱仪时,可以和三聚氰胺的测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有用处,而不是面对一台台冷冰冰的仪器,一些枯燥的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订单式”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需建立与其专业相匹配的、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的实训室有十多个,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院除了扩建、完善了一批基础实训室外,新建成工业分析综合实训室、食品分析实训室、药物分析实训室、样品处理实训室,购入了一些大型的仪器分析设备,完全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和教师的教科研需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很少有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我院主动邀请合作企业的资深技术员工到我校开展讲座、聘请其为兼职教师,讲企业实际与校内教学紧密联系。同时开展订单式教育,根据不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既提高了就业率,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5.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随着模块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行,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界限已逐步淡化,建立一支师风师德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⑴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顶岗锻炼;⑵从企业聘请专家、一线技术员到我院开展讲座,聘请为兼职教师;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⑷选送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调研、考察、进修,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
我院在2013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新的人才模式运行,一年下来,该专业的同学感觉不错,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能,通过接触企业,深刻的了解了今后工作的方式以及需要的知识、技能。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摸索。通过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不断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004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1]。按照教育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落实“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分析、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系统工程理论中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很多学者对此方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张继东[2]利用AHP方法对7门课程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并对课程综合排序,尹红莲[3]将AHP方法应用于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李晨洋[4]基于AHP方法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评价模型。
文章以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研究对象,引入AHP多准则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课程体系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得出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在课程评价指标定量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针对一个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将问题分解为一些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形成一个反映因素之间联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把决策问题转化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重要性权重确定或优劣顺序排列问题[5]。由于其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经济、能源、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重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二、建工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模型
根据“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此次研究将建筑工程本科生课程分为四大模块: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其中,通识类课程由学校统一规划设置,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军事理论等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按学科大类培养要求所设置的课程,由学院统一规划,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等课程。专业课程指按专业培养需要设置的课程,由系(教研室)统一规划,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高层结构设计、钢结构、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等课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
(一)构建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目标层A,即此次研究的对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图1中的最高层。
准则层B,准则层是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具体到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就是按照课程性质所分的4个模块:通识类课程B1、专业基础课程B2、专业课程B3及实践类课程B4。
方案层C,方案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设置的具体课程,此次研究选择了培养方案中主要的18门课程(C1~C18)。
图1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二) 构造各层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各元素针对上一层次某个因素建立起同一层任意两个因素之间比较的数据矩阵。通过征求同行专家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意见,按照1-9标度评判准则,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一级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准则层判断矩阵
课程类型B1B2B3B4通识类课程B111/21/31/3专业基础课程B2211/21/2专业课程B33211实践类课程B43211A=11/21/31/3
211/21/2
3211
3211
CI=λmax-nn-1=4.010 4-44-1=0.003 5,
CR=CIRI=0.003 50.9=0.003 8
一致性检验通过。
各模块权重:
wA=0.109 10.189 10.350 90.350 9T。
通识类课程B1判断矩阵
表2B1判断矩阵 课程名称C1C2C3C4C5数学类课程C111735外语类课程C211735思想政治类C31/71/711/51/3计算机类课程C41/31/3513其他课程C51/51/531/31B1=11735
11735
1/71/711/51/3
1/31/3513
1/51/531/31
CI=λmax-nn-1=5.136 1-55-1=0.034 0,
CR=CIRI=0.034 01.12=0.030 4
一致性检验通过。
通识类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1=0.362 10.362 10.038 90.160 70.076 2T。
专业基础课程B2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表3B2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6C7C8C9结构力学C61235材料力学C71/2124理论力学C81/31/213其他专业基础课程C91/51/41/31B2=1235
1/2124
1/31/213
1/51/41/31
CI=λmax-nn-1=4.051 1-44-1=0.017 0,
CR=CIRI=0.017 00.9=0.018 9
一致性检验通过。
专业基础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2=0.472 90.284 40.169 90.072 9T。
专业课B3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表4B3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10C11C12C13C14混凝土结构设计C1011234抗震结构设计C1111234高层结构设计C121/21/2123钢结构C131/31/31/212其他专业课程C141/41/41/31/21B3=11234
11234
1/21/2123
1/31/31/212
1/41/41/31/21
CI=λmax-nn-1=5.036 4-55-1=0.009 1,
CR=CIRI=0.009 11.12=0.008 1
一致性检验通过。
专业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3=0.319 20.319 20.184 00.109 30.068 3T。
实践课程B4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表5B4判断矩阵课程名称C15C16C17C18认识实习C1511/21/21/5生产实习C162111/4毕业实习C172111/4毕业设计C185441B4=11/21/21/5
2111/4
2111/4
5441
CI=λmax-nn-1=4.027 7-44-1=0.009 2,
CR=CIRI=0.009 20.9=0.010 3
一致性检验通过。
实践课程中各门课程权重:
wB4=0.092 20.162 70.162 70.582 3T。
(三)结果分析
从单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在准则层的4大模块课程中,专业课程(0.350 9)与实践类课程(0.350 9)的重要性程度相当,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0.189 1),通识类课程(0.189 1)。因此,今后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工作中要重视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体现专业特色及优势,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识类课程模块中,数学类课程(0.362 1)与外语类课程(0.362 1)是通识类课程的核心,也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重要性程序排序为:结构力学(0.472 9)—材料力学(0.284 4)—理论力学(0.169 9)。三大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结构力学又占有绝对的优势,是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需加强重视。
专业课程模块中,混凝土结构设计(0.319 2)与抗震结构设计(0.319 2)是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结构设计、结构计算能力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同时,高层结构设计(0.184 0)与钢结构(0.109 3)也不应轻视。
实践类课程模块中,毕业设计(0.582 3)所占比重最大,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也是能够展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保证毕业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结语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中心环节,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确定了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权重,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成果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曲贵民,林莉,宋高嵩.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9-140.
[2] 张继东.AHP方法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24(4): 82-84.
[3] 尹红莲,梁秋生,张本昌.基于AHP的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6):55-57.
[4] 李晨洋,刘东,王秋萍.基于AHP的土木工程决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76(2):218-220.
[5] 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Course arrangemen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U Zhongli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Province, P. R. China)
篇5
关键词:敬业度;调查分析;管理建议
企业的发展和该企业的员工的敬业度有很大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目光放在产品的销售和提高营业额上,单纯的将企业经营的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的利润上,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关心,尤其对于员工敬业度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这就造成了整个企业内部包括领导者在内的管理层对员工敬业度的观念淡漠,依旧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近年来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相继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重点领域,员工的敬业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方面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以V公司为例通过对该企业的员工敬业度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员工敬业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 员工敬业度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早在二十世纪初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已经对员工的敬业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科技日渐发展的今天,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更加注重人文方向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对员工敬业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重视员工敬业度的风气,对于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除了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要有领导的科学领导和决策之外,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则是作为企业员工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企业的基石也是企I的经营政策可以推行和实施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企业的员工敬业度不仅仅体现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上,还体现在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上,这一点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也非常重要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存在着忽视员工敬业度的情况,针对这个现象,要想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需要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善。
二、公司员工敬业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认识,对员工敬业度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公司大都是领导层和管理层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即时企业员工的数量非常多也不会公司的发展方向有直接的参与权,很多员工整体的要求只有通过管理部门的决议才能通过,而且经常会发生员工合理要求被拒绝的情况。长此以往,企业员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发生很多工作人员跳槽的情况,及时是继续工作的人员也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固守现有工资水平,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 公司的工资制度存在缺陷,员工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基本工资,或者加上年终的奖金,可以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工资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员工心理不满,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建立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不利。
(三) 公司缺乏对员工敬业度方面有管理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和专门性的技术性人才。很多公司目前对于员工敬业度是持忽视态度的,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候也不会招聘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对这方面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专业知识,更无法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对于提高员工敬业度方面依旧是顽固保守的态度,仍旧沿用旧有的思想来对待企业的工作人员。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公司封闭保守的情况,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
(四) 员工敬业度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大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工作模式和固定工资,从公司来说,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企业的发展、产品的运营、市场的占有等等能提高企业利润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员工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员工对于技能提高的要求。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说,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容易降低对自我能力提升的要求,已经对自己的工作生涯没有更加职业性和专业性的规划,这都会导致员工敬业度的降低。
(五) 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建立方面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投资。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之下,多数的企业出现了对企业文化发展和物质利益发展重视程度两极化的现象,将盈利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很多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有些时候甚至做一些牺牲员工的利益或者有损企业形象的事,这都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好感度,进而降低员工的敬业度,甚至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三、公司员工敬业度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员工敬业度低下的情况,需要正确认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且合理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企业员工敬业度的提高,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员工的敬业度不仅仅和企业管理方式有关,还和员工个人有关,因此需要从更加细致具体的方面提出建议。
(一) 企业管理者应该进行细致的选拔和筛选,并且进行定期的培训,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意识的,能符合新型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者,切实进行对员工敬业度方面的专业性宣讲,通过进行讲座等方式,让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认识到学习到企业员工敬业度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 从企业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专业性指导和规划,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或者适应员工个性发展的新型培养体系,使员工能感受到企业对员工个人能力的重视同时也能满足员工个人对于更高的技术知识的要求。
(三)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前提下也保证员工的利益,同时建立符合员工要求的福利制度,使员工加深对企业的亲切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有利于提高员工敬业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 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可以实行绩效工资的制度,将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发展盈利结合在一起,让员工可以切实的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员工的工资不仅仅只有基础的固定数额的工资,还有企业盈利的部分奖励,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项目获得较好的收益时,也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提高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将员工的工资和工作表现工作状态进行挂钩和考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员工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五) 从员工个人来说,要具有积极学习的心态,同时树立敬业的观念,热爱自己的岗位和职业,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要保持着一定的热情和责任性,在完成工作的时候积极主动完成分内工作,不拖延不敷衍,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要保持怀疑和创新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也要有创新的热情,进行突破。
四、总结
通过对V公司员工敬业度的调查分析,再结合目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员工敬业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一些发展良好的企业和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员工敬业度非常高,而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国家和企业员工敬业度非常低,由此可见,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提高企业员工敬业度也会是未来公司发展中应该加强重视的一个方面。
参考资料:
[1]刘子文,冯珂,郑强国.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11期.
篇6
关键词 林业重点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现状;建议;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 S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9-02
Analysi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Monitoring of Forestry Key Project in Haiyan County
LI Qing-y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of Haiyan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Haiyan Qinghai 812200)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s in Haiyan County was introduced,including forestry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ry key project of Haiyan County.
Key words forestry key project;economic benefit;social benefit;status;suggestion;Haiyan Qinghai
海晏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东北部,西邻刚察,北接祁连、门源,东至大通、湟中,南抵湟源、共和,西南频临青海湖。东西宽85.7 km,南北长102.2 km。县政府所在地三角城镇距西宁90 km,全县国土总面积44.46万hm2。
海晏县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实施单位)辖2个镇4个乡和1个国营牧场,26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14个、牧业村12个,共50个合作社。2013年全区总人口35 000人,9 537户,其中农业人口19 396人,非农业人口15 6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2013年全区共农业总产值15 5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 139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44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20万元,林业产值32万元,牧业产值2 997万元。粮食总产值达到2 398 t,农民人均产量123.6 kg。海晏县财政收入68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 162.22元。
工程区交通、通讯、水利设施、电力、信息等产业发展迅速。距西宁90 km,距海北州政府所在地西海镇13 km,315国道、青藏铁路贯穿县境,乡村道路、电力、邮电较为发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县。文化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现有学校2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3 654人,教职工2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群众生活和取暖能源来源不完全统计,城镇居民生活和取暖能源主要靠集中供暖、煤等约15 459人,农牧区生活和取暖主要靠煤、太阳能和自产的畜粪为能源约20 000人。
围绕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这一主题,通过对海晏县、近26个村(林场)、9537多个户进行跟踪监测,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真实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运行、政策执行情况,科学地评价工程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效果,以期为有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 海晏县林业资源现状
1.1 林地分布
海晏县林地面积14.9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65%;非林地面积29.50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35%。林地中,有林地313.33 hm2,灌木林3.89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 560 hm2,未成林封育地9 433.33 hm2,苗圃地33.33 hm2,灌丛地2 946.67 hm2,宜林地9.45万hm2,分别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0.07%、8.74%、0.80%、2.12%、0.008%、0.66%、21.2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8%。生态产业方面优势:海晏县土地面积广阔,草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以主要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先,全县牲畜达到144.28万头(只、匹),牧业渔业总产值的86.95%。
1.2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经营管理工作,主要以海晏县国有林场为主,主要管护对象是全县范围内分布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管护总面积5.22万hm2,其中,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区面积3.03万hm2,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80 hm2,另外,未纳入的面积2.152万hm2。
2013年森林资源管护情况:2013年填报工程森林管护面积3.03万hm2,其中灌木林地2.80万hm2,未成林地2 273.33 hm2。涉及全区7个乡镇场,共177个林班、1 217个小班。工程区共划分8个管护站,即:甘子河、拖勒、青海湖、三角城、哈勒景、金滩、水峡;11个管护点,即大水塘、沙岛、新泉、海东、东大、永丰、那日、海峰、三角城、哈勒景口、乌兰哈达;总管护人员74名,其中行政人员13名、事业编制人员17名,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27名,乡村护林员17名。行政与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工资总额98.52万元,由县财政支付作为地方配套,社会护林员年工资总额9.38万元,由天保资金支付。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财政资金投资及使用不到位
天保工程一期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林场职工工资的发放,20%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由于地方财政拮据,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又难以落实,一些应建设项目无法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海晏县经济困难,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影响工程任务完成,建议地方保证配套比例。
2.2 林牧矛盾突出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完全杜绝了天然林的采伐和占用林地的现象。但天保区是青海省以主要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县份之一,草原面积24.15万hm2,各类牲畜46.28万头(只匹),不仅在宏观上包围着森林,而且在林区内部也占有很大面积,畜牧业的近期经济效益比林业高,且林地又都宜牧,在土地利用上的林木矛盾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局面,大面积的疏林、灌木林地被作为草场分配到户,分户承包,省政府禁牧令无法执行下去。在“二类调查”工作中,一经多方努力将绝大部分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由以往的草地调整规划为林地,但在具体的林业生产中造林或封山育林的难度会很大,特别是造林后的管护难度更大[1-2]。林业建设除了需要巩固林业成果,还应当重点解决管护问题。
2.3 管护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海晏县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是乔木林面积小、灌木林面积大、树种结构单一、分布分散、点多面广。近几年,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林工作的需要,各基层管护点及护林点大都处在非常遥远的深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无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简陋、营林设备十分落后,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紧急状态下,难以应对当前的局面。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封山育林、人工种草面积逐年加大,封育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冬春季节火险等级也随着上升,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加之防火道路不不畅等,给防护工作带来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3-4]。
2.4 人员多,业务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
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职工中,大多数职工是从企业调入或下岗后在就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差。特别是林业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目前管护队伍中林业技术人员仅1名,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严重不足,基层林业生产人才奇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护、营林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为此,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林场职工的业务素质。
2.5 低效林比例大,森林生态防护效益不高,低效林改造任务重
低效林比例增大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树种单一,加之长期过牧、混交林少、自然更新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林分病虫害发生严重,自然枯死亡量较大,生长缓慢,稳定性与森林资源质量差,抗御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能力弱。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水土流失控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效益差。全县有林地中低效林面积为120 hm2,占林地的37.28%,集中于黄水流域河谷两岸;灌木林中的低效林面积为2.91万hm2,占灌木林面积的75%,多数集中于北部查拉河两岸、包忽图、黄水流域河谷南北山一带。低效林改造刻不容缓。要求增设森林抚育和病虫害鼠害防治经费,确保森林资源健康有序发展[5]。
2.6 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
多年来,海晏县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林场还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严重不足、森林资源只强调管护、对培育经营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虽然,国家、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距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国有林场总体上仍未走出困境,与新时期林业和海晏县生态建设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不相适应。
2.7 政社性人员情况
森林公安派出所是天保工程实施中的一支生力军,至目前天保工程政社性人员共23名,其中行政人员13名,事业编制人员10名。经费方面除县财政保障工资和天保工资工程投资资金6万元外,无其他渠道资金来源。与地方公安相比,装备十分落后,主要是车辆、通讯设备落后,刑勘设备单一,无痕检等刑侦工具,人员素质低等,办案条件差,破案率低,严重阻碍森林警察的规范执法。因此,应增加天保工程政社性费用补助的人员。
2.8 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缺口
由于县财政困难,只能维持保障职工工资发放,养老保险金支付缺口大,不能按时足额上缴。要求工程给予补助,弥补缺口。
2.9 档案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扩大规模,规范档案管理。以“二类调查”图形库和数据库为主,采取先进手段加强档案管理,充分利用配备的微机对工程实施的有关情况和基础数据,建立电子和网络化档案,实行森林资源管护计算机管理。初步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部门将加强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省天保工程“四到县”考核办法》,制定检查验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坚持下去,严格对管护人员进行奖罚,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强化工程意识,领导亲自抓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天字一号工程”,位于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之首。根据海晏的实际,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每年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工程设计一定要及早进行,实地落实,因地制宜,确保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宋立梅.森林的管护与造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77,180.
[2] 李秀侠,冯荣芳.森林生态化经营模式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29-230.
[3] 黄江效,上官卉彦,吴一凡,等.惠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江西农业学报,2014(1):106-110.
篇7
关键词:打叶复烤;全叶打叶;切尖打叶;叶片结构;出片率;产能
中图分类号: TG70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烟叶消耗水平的高低足以显示和反映一个烟草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中国烟草总公司把降低烟叶消耗一直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降低烟叶消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各方面共同努力,作为打叶复烤企业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工工艺技术方面采取措施。本文通过实验对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进行数据分析对比研究,阐述切尖打叶复烤与全叶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对烟叶加工质量及烟叶损耗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设备:本次试验设备为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复烤厂生产线,该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0Kg/h。打叶线由Mactavish提供,设计为两条6000Kg/h的四打十一分的生产线;叶片复烤机由Proctor提供,生产能力为9000Kg/h。预处理线配备有切尖功能的切尖解把机以及3000Kg/h叶尖处理线,切尖设置为2英寸三刀。
材料:用贵州某地区2011年产C2F、C3F、C4F、B2F和B3F 五个等级的原烟,共37000担原料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将每个等级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切尖打叶与全叶打叶工艺进行打叶复烤加工,对比两种不同加工工艺成品质量差异。
对比指标:成品叶片结构、含梗率、装箱水分标准偏差、出片率、出梗率、产品得率、产能。
加工工艺控制及取样方法:按照行业标准YC/T 146-2010《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程》与YC/T 147-2010《打叶烟叶 质量检测》要求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叶片结构及叶含梗指标对比
表1显示了切尖打叶与全叶打叶十个批次叶片结构及含梗率检测数据平均值,通过对切尖打叶与全叶打叶数据进行平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叶片结构:大片(一英寸以上)切尖打叶高于全叶打4.76个百分点;中片(二分之一英寸至一英寸)切尖打叶低于全叶打3.2个百分点;大中片率(二分之一英寸以上)切尖打叶高于全叶打叶1.55个百分点。
2)含梗率:粗梗率切尖打叶低于全叶打叶,含梗率切尖打叶略高于全叶打叶;
通过数据可以得出:切尖打叶可以提高大中片率,但对大片率与中片率结构影响较大;切尖打叶粗梗率较低。
2.2出片率、出梗率及产品得率对比
表2显示了切尖打叶与全叶打叶十个批次产品产出情况。为了更好的说明指标,特地加入了原烟叶梗比检测,从原烟含梗率可以看出原料两种工艺加工的原料在叶梗比基本一致。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出片率:切尖打叶高于全叶打0.35个百分点;
出梗率:切尖打叶高于全叶打1.23个百分点;
成品得率:切尖打叶高于全叶打2.13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可以得出:切尖打叶可降低物料的损耗,可提升烟叶出片率、出梗率及产品得率。
2.3加工产能对比
通过表2成品平均产能数据对比计算可以得出:切尖打叶可提升产能16.93%。
表1 叶片结构及叶含梗对比
表2 出片率、出梗率、产品得率及产能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切尖打叶复烤工艺与全叶打叶复烤工艺比较其优点为:切尖打叶可以提高大中片率;切尖打叶粗梗率较全叶打叶低;切尖打叶可降低烟叶原料的损耗,降低烟叶造碎,可提升出片率、出梗率及产品得率;切尖打叶可以有效降低打叶线负荷,提升生产线产能17%左右。特别对于加工下低次烟叶最为明显。
缺点为:对大片率与中片率结构影响较大,叶片结构均匀低于全叶打叶,对卷烟企业制丝后烟丝结构的均匀性有一定影响;增加一条叶尖处理线,提高了生产线的能耗。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切尖打叶复烤加工方式,能将20%左右的烟叶,不经过打叶风分环节,直接切尖搀兑,有效的避免了含梗较低的叶尖在打叶风分环节的造碎,对叶片结构、产品得率以及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分析切尖打叶复烤缺点:产出的成品叶片结构均匀性较差,我们可以通过对叶尖线设备改进(如增加再次切断装置)来降低叶尖大片率,提升中片率,势必可将切尖打叶复烤加工方式的弊端降到最低,发挥切尖打叶提升大中片率、提升产能、提升产品得率的优势。
篇8
[关键词]工程咨询 知识管理系统 核心知识体系 知识流程
[分类号]F270
1 引言
在工程咨询行业越来越国际化的情况下,实施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工程咨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致胜必需的策略。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对象(被调查的主要是建筑工程咨询企业)认为知识管理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新技术和过程。另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工程咨询企业中有40%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知识管理战略,有41%的组织计划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学术界也非常关注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学者研究的知识多基于工程项目中的显性知识,缺乏对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体系的梳理;知识的获取与再应用脱离了员工日常的工作,员工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知识寻找;在研究工程咨询知识流程时片面地注重某一个知识活动,比如知识获取或知识创新。将知识流程各个活动进行割裂。总的来说,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还缺乏完整统一的指导框架。
本文拟在分析工程咨询行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2 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特征
工程咨询是指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集中工程专家的个人智慧和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以及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的一种智力服务。工程咨询企业呈现出如下特征:①咨询工作牵涉面广,咨询知识具有密集型、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各项工程中的决策与建议、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往往必须整合各种专业知识才能得以解决;②以项目流程为导向,组织其他业务流程为目的提供知识支持;③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的合作;④咨询服务需通过应用现有知识并进行创新,从而最终实现知识商品化;⑤工程咨询产品产销直接见面,需要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咨询过程需要与客户不断进行交涉,获取客户需求相关知识;⑥工程咨询过程呈现非线性、反馈性和相关性等特点,项目前一个阶段产生的知识是后续阶段的基础,项目后续阶段产生问题时常需反馈到前面的环节。
3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在综合其他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以上论述,本文从4个方面描述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
3.1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具有密集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征,要让员工在日常业务过程中轻松地知道知识位于何方,何时、何地为谁所用,就不能单单给出组织的知识清单,而必须告知知识使用的情境。同时,知识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在于知识服务于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为知识提供了情境。本文提出的知识体系是指基于业务流程所配置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包括知识层次、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见图1),而基于核心业务流程所配置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避免片面研究显性或隐性知识的不足,同时围绕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配置,将知识管理融入日常业务,减少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1.1 核心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知识的应用对象,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工程咨询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有些是企业常规的流程,比如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有些是企业所特有的业务流程。工程咨询流程则是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工程咨询流程是与工程咨询活动直接相关的一系列咨询活动,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4个步骤。
3.1.2 知识层次 工程咨询企业适应于团队工作,同时又需要个人知识的有力支持,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合作。知识存在于从个人到团队到组织等不同的层次之中(见表1)。另外,额外的组织团队,比如专家委员会对工程咨询活动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及时解决咨询项目中的疑难,对项目进行审核与监控。又由于工程咨询企业的产品是直接面向客户的,客户知识这类跨组织的知识对咨询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3.1.3 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是在一系列业务流程活动中使用的具体知识和知识类型,与知识本身相关。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的应用类型及其描述总结见表1。既然工程咨询流程是核心流程,那么咨询流程活动中使用和产生的知识便是核心知识内容,同时,作为以工程咨询项目为导向的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知识对核心业务活动起到了支持作用,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
3.1.4 知识结构 知识能够显性化和结构化的程度不同导致其表现方式的不一致。本文使用两个维度来表示知识的结构,一个是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另一个是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包括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三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结构集中于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半结构化的隐性知识、非结构化的显性知识三个区域(见图2)。
3.2 知识流程的确定
要深入知识管理的实施,必须将知识管理各个阶段的活动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工程咨询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片面探讨知识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主要由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转移组成。基于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新的本质,本文将Nonaka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型与其知识管理活动相结合,提出工程咨询企业知识流程模型(见图3),使用知识外化和知识内化将知识管理流程进行划分,以表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过程,这样既综合考虑了工程咨询知识管理活动的每一方面,同时也整合了各个知识活动之间的关系。
工程咨询是以项目为引导,基于团队合作而进行的。组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隐性知识的获取通过个人、团队、组织或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是一个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社会化过程;显性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已经被固化的知识,比如项目知识库、案例库等通过检索和知识筛选等步骤寻找到有效信息,这是一个显性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知识获取,个人项目经验得以增长,知识发生增值。
将获取到的隐性和显性知识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同时产生新的知识;捕获新产生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以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
织,存入数据库,以便后续项目或其他工程项目使用。隐性知识的捕获与存储是知识外化的过程,而显性知识的捕获与组织可视为知识整合化的过程,存储后的知识为下一次知识流程循环做好准备。
3.3 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配置,知识流程与核心知识体系的集成则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与知识活动的配置(见图4),是对知识的静态和动态属性的集成。事实上知识能够成为组织核心资产,并且进行自我增值,是得益于其静态和动态双重属性的相互结合。本文认为工程咨询从问题的定义到问题的分析再到问题的解决与固化都分别对应着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而咨询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过程。这样的考虑不仅符合工程咨询知识流程的实际运行,也避免将知识流程的各个部分随着业务环节的不同而隔离的现象。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此部分内容再作阐述。
3.4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法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这里本文仅考虑企业知识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工程咨询企业需视其规模和部门的分布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知识库。而知识管理系统缺乏智能性会导致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时间,由于某些隐性知识本身不能结构化的特点以及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交流频繁的特性,应该适当考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系统的智能性的实现可以借助Agent技术。
4 案例分析――以JS电力设计院为例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Js电力设计院)为国家甲级电力勘测设计院,其主要经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火力发电、送变电、通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及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技术和管理咨询业务。Js电力设计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科技开发和知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咨询设计企业,知识和知识资产是该设计院的核心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4.1 JS电力设计院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Js电力设计院是一个以工程设计为主的咨询企业,工程设计流程是其核心业务流程。工程设计问题的定义阶段包括对客户需求的确认,这一阶段需要的知识层次主要是整个组织内部的相关部门,包括经营计划部、事业部,此外需要与客户进行不断的交涉,以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和时间等的需求知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阶段包括工程设计策划、工程设计输入、方案的确定和成品的输出,其中方案的确定包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知识层次集中于由项目经理、主设、设计人员组成的团队,当然也需要勘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协助;问题的总结阶段包括出版交付、设计确认、设计更改和后续的跟踪,涉及到的知识层水平主要是项目团队,同时还需要专家、政府部门等额外的知识层次的知识。围绕着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内容、知识层次的配置如图5所示,知识结构分布如图6所示:
4.2 核心知识体系与核心知识流程的集成
图7给出了Js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流程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图。工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包括知识获取、应用、生产、存储、转移、外化和内化的过程。如问题的定义阶段的主要业务活动是获取客户的需求,为了完成这个业务活动首先要进行知识获取。一方面通过经营计划部、事业部、项目经理之间的协作以及与客户的交流获取隐性知识,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社会化;另一面通过对存储媒介中知识的筛选和检索寻找有效信息,比如客户的网站,顾客的委托书、项目相关规定和标准文档、以前类似的项目库以及设计院的相关手册,进行显性知识共享与知识内化;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到客户需求界定的活动中,产生客户对项目的需求;对客户需求、在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及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捕获并组织成合同并保存,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策划提供依据。这是一个知识外化和整合化的过程。由于篇幅限制,对于其他阶段的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不再赘述。
4.3 技术问题
Js电力设计院的组织系统采用事业部门型和职能部门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因此Js设计院须采用分布式知识库,这样才能快速、便捷地进行知识获取与共享,同时需考虑系统的智能性,比如自动向员工推送和保存知识等。
5 结语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这项举措对于加快提升我国高校整体质量,尽快缩短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学资源库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起来的,能方便有效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科学研究服务的共享式的资源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药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制药行业对药物分析检测人才需求量的快速上涨,这一切都将对药物分析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极大的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
一、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各类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配套教学资源软件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源数据库不规范
已有的教W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类资源库数据库互不兼容,导致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急需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统一各类素材的建设标准。
(二)资源职教特色不鲜明
大部分的资源库主要以传统资源为主,如文本、课件、视频、素材等,而缺乏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和实操演示等方面的资源。现有资源库涉及的部分岗位缺少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项目及案例,缺少介绍行业动态、技术动态的信息和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
(三)资源库教学性不强
资源库的资源存在质量问题,部分资源教学性不够强,许多专业教学资源库被建设成了一个课程库[5]。过多的强调用户界面的功能,缺乏对用户需求调研与用户认知心理研究,平台普遍缺失易用性与宜用性。
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框架与具体内容
建成后的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资源库将能够服务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就业服务和终身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信息资源,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库可分为教学系统模块、药政信息模块、招聘就业模块、科普教育模块、工具书检索模块、在线测评模块。研究中采用如下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职教特色鲜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围绕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项目,由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出任务,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融合,涵盖学习内容、教案、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实训技能流程、评价标准、教学视频和习题库等内容。其中试题库中不仅收集课程知识性试题,而且能收集大量职业技能鉴定模拟考试题,以确保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顺利通过相关的技能认证考试。
(2)资源整合
资源以教学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便捷、直观的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媒体素材库、网络课程库、网络课件库、教学仪器设备库、文献资料库、教学案例库、试题试卷库和常见问题解答库。目前,在教学仪器设备方面,现有设备大多不能满足药物分析专业课程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设备并不能及时达到企业的水平。
(3)课程设计
高职药物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除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服务外,还为社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为各种培训机构和人员自学提供学习标准和平台,制药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利用高职教学资源库分能力模块进行学习。通过资源平台专业课程的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实现多样化、动态建设、动态使用、引导和示范作用,使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三、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评价及改进
要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同时,资源库应建立持续更新机制,有效调动项目团队持续开发建设资源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改革在发展中不断前行,所以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打破思想僵化和观念束缚,防止“闭门造车”和“安于现状”,积极发现和研究新的问题,“海纳百川”,听取来自各方的批评建议。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提供了终身教育、公平学习的环境。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保证。目前,教育部提出建设优质资源共享体系要求,为各地各高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宗发,杨元娟.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4,42(5):588-589.
篇10
一、变量及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考察南通工业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能源消费、科技进步四影响因素之间协整关系,本文首先择取自1978~2009年间的南通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及其指数、工业从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发电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年《南通统计年鉴》);其次将南通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按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调整;最后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从而完成对各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一般地,在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时,只有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后,才可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如前所述,各经济变量数据在经过价格指数化处理后,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取其对数。南通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工业从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发电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之对数值分别记为lngy、lnlab、lncap、lnny、lnkj。然后分别使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滞后期选取原则是采用降阶搜索法,在保证残差不相关前提下,采用AIC与SC准则,两者最小时的滞后长度为滞后期。对于回归中是否包括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的处理方法,一般地,在回归中首先包含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如果参数检验显著,应在回归模型中包含,否则应排除之。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通过检验可知,lngy、lnlab、lncap、lnny、lnkj均为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为平稳序列。满足变量协整的条件,即lngy、lnlab、lncap、lnny、lnkj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二、协整分析及检验
(一)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是用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关系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的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协整分析方法是Engle-Granger(EG)两步法和Johnsen和Juseliu(sJJ)的极大似然法。一般地,对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的检验应采用Johnsen检验法(即JJ检验法)。因使用JJ方法建立的VAR模型对滞后期的选择比较敏感,故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经采用降阶搜索法依次验证,发现当P=1时AIC和SC值最小,故可确定滞后期为1。在滞后期确定后,再对协整中是否具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进行验证,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所示)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序列lngy、lnlab、lncap、lnny、lnkj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在研究的5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系统迟早能将新息变化带来的冲击加以吸收,使系统维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运行,协整方程为:ln=0.284390lnlab+0.0337830lncap0.067468lnkj0.099368lnny+9.889550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增长0.33个百分点;劳动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28个百分点;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06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0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投资和南通工业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投资对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劳动力、科技投入、能源消费与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与理论上不是很一致,这可能是与当前此三因素对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影响力弱有关。
(二)VAR模型估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在滞后1阶的情况下,对VAR(1)模型残差进行JB正态性检验、LM自关检验和White异方差检验,显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无自相关、不存在异方差,且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说明VAR(1)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VAR(1)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5个回归函数的可决系数分别达到0.9704、0.9692、0.9466、0.9942、0.9932,这足以说明5个回归函数的拟合程度很好。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Grange(1987)定理证明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必然联系。
只在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式存在,即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在协整理论上的VEC模型既能反映不同经济序列间长期信息,又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是长短期结合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模型,(如表4所示),VEM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满足自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正态性检验要求。当以lngy为因变量时,误差修正系数为-0.177010,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每年实际的南通工业总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17%被修正。以lngy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还反映:lnlab的短期变动对lngy存在正向影响,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将增加0.01%;而lnkj的的短期变动对lngy存在反向影响,科技投入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7%;lncap的短期变动对lngy无影响。
(四)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如表5所示)显示的是南通工业产值(lngy)的方差分解情况,可以看出能源消费(lnny)和科技投入(lnkj)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的影响一直较弱。劳动力(lnlab)和资本投资额(lncap)则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且构成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其中资本投资额(lncap)影响最大。
(五)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具体地,其反映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为充分描述短期内的动态效应,本文采用累积脉冲响应形式。从图1来看,劳动力(lnlab)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有正向影响,即会导致南通工业产值逐渐增加,最后在第9期以后稳定在0.18左右。这说明劳动力(lnlab)对南通工业产值有长期的正效应,这与协整方程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不一致;资本投资额(ncap)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亦有正向影响,但较劳动力(lnlab)的影响更大,其导致南通工业产值在第4期前增长迅速,然后增长趋缓,至第8期后稳定于0.30附近。这亦反映出资本投资额(ncap)对南通工业产值有长期的正效应;当科技投入(lnkj)出现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它在1~3期内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的影响经历了先负后正的过程,第4期到达峰值00.004附近,然后缓慢趋于0值,但这也与长期协整关系的结果稍有不同;能源消费(lnny)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有负向影响。其导致南通工业产值第2期到达峰值-0.007附近,然后缓慢趋于0值。总之,可看出上述四因素中,劳动力(lnlab)和资本投资额(ncap)对南通工业产值(lngy)的影响较大;科技投入(lnkj)和能源消费(lnny)的影响很小,这与前面方差分析中的结论一致。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序列lngy、lnlab、lncap、lnny、lnkj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处分别对序列lngy、lnlab、lncap、lnny、lnkj的差分序列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选取滞后1~6阶。使用Eviews6.0软件将存在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的回归结果整理(如表6所示)。水平上,lncap是lng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短期内资本投资对南通工业产值有促进作用。(2)当滞后期为3、4阶时,在10%的显著水平上,lngy是lnkj的格兰杰原因。
也就是说,在中期内,南通工业产值增长对科技投入的提高有促进作用。(3)当滞后期为3阶时,在5%的显著水平上,lngy是lnlab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在中期内,南通工业产值增长对劳动力投入的提高有促进作用。(4)当滞后期为1、6阶时,lnny是lnlap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在短期及长期内,南通能源消费的提高对南通地区劳动力增长有促进作用。(5)当滞后期为2、3阶时,lnkj是lnn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在短中期内,科技投入的增加对南通能源消费的提高有促进作用。(6)当滞后期为1~6阶时,lngy不是lnny的格兰杰原因,lnny也不是lngy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南通工业产值的提高对南通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同时南通能源消费增长对南通工业产值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
四、结论与研究启示
(1)南通工业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能源消费及科技投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资本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增长0.33个百分点;劳动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28个百分点;科技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06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南通工业产值减少0.0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投资和南通工业增长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投资对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劳动力、科技投入、能源消费与南通工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与理论上不是很一致,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寻。
(2)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反映出,劳动力投入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工业产值存在正向影响,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将增加0.01%;而科技投入的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工业产值存在反向影响,科技投入的增长率每增加1%,南通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将降低0.07%;资本投入的的短期变动对南通工业产值无影响。此外,误差修正系数为-0.177010,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每年实际的南通工业总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17%被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