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范文
时间:2023-04-08 21:1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人员,由先前的单一药品检验改为食品、药品全部检验。只有发现并掌握二者检验的异同,才能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本文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异同,作如下概述。
1.检验标准
1.1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二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1.2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1.3比较 药品标准近些年来五年更新一个版本,为能及时反映当前科学发展水平,通常在新版药典出版之后,下一版药典出版之前出版增补本。食品标准无固定更新周期。
2.实验室环境
2.1药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1]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涉及实验室监控菌株的分离鉴定、样品阳性菌株的分离分析、方法验证中的阳性菌操作等实验活动,应在专门的阳性菌实验室进行。阳性菌操作不得在供试品检验用洁净实验室内进行。[2]
2.2食品 实验室环境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3]
2.3比较 二者对阳性菌和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环境都有严格的限制。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对环境洁净度、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有明确的要求,而食品没有要求。
3.培养基
3.1药品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计数测定用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的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3.2食品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
3.3比较 培养基质量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药品对培养基有适用性检查,食品对培养基有质量控制。二者计数所用的培养基也有区别,应当引起注意,如药品细菌计数一般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用平板计数培养基;药品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玫瑰红钠培养基,食品霉菌和酵母计数用孟加拉红培养基。
4.抽(采)样
4.1药品 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其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5倍。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选取有疑问的样品,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凡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发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品,无需再抽样检验。
4.2食品 食品的采样应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4.3比较 食品与药品对抽(采)样都有明确的要求。食品的采样更加复杂和严格。不同类型的食品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案,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5.方法验证
5.1药品 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检查。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技术方法应重新验证。
5.2食品 食品标准中没有方法学验证实验的规定。
5.2比较 微生物检验结果易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样品中含有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组分时,影响尤为突出。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保证在检验条件下的样品浓度不足以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和准确。食品微生物检验由于没有引入方法学验证,若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腐剂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添加剂,可能会影响食品本身所含微生物的检出,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6.动物实验
6.1药品 控制菌检查标准中无做动物实验的规定。
6.2食品 某些致病菌的检验需要做动物实验,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6.3比较 动物实验对检验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动物实验的开展对评估致病菌对人体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7.仪器设备
7.1药品 标准中规定生化实验用传统方法。
7.2食品 标准中规定生化实验可用传统方法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7.3比较 微生物检验中的生化实验对检验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提高了鉴定水平,提升了检验效率和质量。
8.总结
通过对比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验各方面,可以发现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如药品的方法验证和标准按时更新是食品所没有的,食品的全自动微生物生化检定系统和动物实验是药品所没有的。如果二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二者的检验能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食品药品检验人员,要掌握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保障人民的食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附录Ⅷ C 79-88.
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0-02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
高职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其利用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旨在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通常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两门职业技术课程而分别开设,采用不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学期开设,教材中往往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对这两门课程进行融合,可在保留原有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下,对两门课程综合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学时和授课时间。通过课程整合,可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微生物检验项目有条理地融合,注重食品微生物检测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以满足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与质量控制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目标
本综合课程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综合科研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以培养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按照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完成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或从事相关工作起主要支撑作用,也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零距离”就业打好基础。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
本综合课程将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分类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操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将学科体系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各项基本操作技术任务之中,打破以往独立实验的形式,重新编排原有的食品微生物学基本技术,通过设立专题项目,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培训,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必要性,也突出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课程强调基础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食品检验国家职业标准及微生物检验“职业功能”中各项工作内容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要求为依据,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等法规为准则,在对食品检验工作岗位、任务性质和对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该课程。课程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为培养目标,应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检验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课程设计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为明线,以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暗线,将食品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检验各项操作任务之中,微生物理论知识不再作为完整系统存在,而是对完成具体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理论知识准备或经验、现象的阐释。课程强调检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以此实现学生独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的教学目标,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的综合实训单元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特色。
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项目设计
本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预备知识、显微技术、制片与染色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技术、接种与培养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生化试验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技术等专题项目。同时,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更多是在企业,而不是在专门的检验检疫或公共卫生机构,围绕食品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选择检验操作基本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对于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仅选择了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的检验项目,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加以介绍,而对更多的致病菌指标的检验方法只作概述。考虑到在食品企业中饮用水、空气、食品接触面等微生物检测任务的普遍性,课程为此安排一定课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于常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也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具有通用性,在对本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后,可以使其适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指标以外的检验项目,如公共场所、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验,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
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基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了17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总学时可灵活调整。具体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创新
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从课内外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在专题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共性方面的知识,通过知识的再加工使学生对抽象原理的领悟更为透彻。
操作训练规范化教学法 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的的实践型职业技术课程,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操作是否熟练等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技能的掌握不是通过一次实验或实训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须经过不同阶段的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检验过程中每项操作技能都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动作,否则检验过程的操作差异必然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采用影像资料强化学生印象,以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
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结合法 在实践教学中,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操作技能培养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是以不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检验项目分小组共同完成的。教师应根据实训项目要求指导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案设计程序,根据食品安全标准确定微生物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国标检验方法,制定详细的抽样、检验方案,明确无菌取样过程,了解样品的标记、保存和运送等要求,使学生掌握被测样品的处理方法。要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按技术要求对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干燥、包扎、灭菌,准备好要用的各种试剂,制备无菌培养基,做好检验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完成检验操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或判别得出检验结论,编写检验报告,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检验技能的掌握,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相结合,既可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学敏.高职高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91-94.
[2]王华,秦津,郑伟,等.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10(8):45-46.
[3]鲁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70-71.
[4]刘慧,李红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3).
[5]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6]赖建平,罗军,邓昭健.食品微生物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发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篇3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干扰因素;
引言: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从事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能够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人类健康负责,具有热爱这一行业的良好态度。下面就工作中如何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干扰做下分析。
1.贯彻无菌操作,防止人为污染
1.1拥有健全的无菌实验室及相关管理制度。
无菌实验室使用前和使用后须用紫外灯(如为室内悬吊紫外灯,应为30W,距操作平台1米左右)照射至少30min。杀菌后检验前,不得随意打开无菌室。事先将进无菌室操作所用工作服、发网,口罩、拖鞋等必需品放进无菌室缓冲间用紫外灯照射杀菌。无菌室传递窗内也应紫外照射。紫外灯2周清洁一次,保持紫外线良好穿透力。进入无菌室前,注意自身消毒,用肥皂洗手及腕关节以上部位,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及腕关节以上部位,换好衣服,戴好发网和口罩,穿上拖鞋方可进入接种操作。
1.2准备器材
开启紫外灯前,将无法干热和湿热灭菌的器材提前放入传递窗口紫外照射至少30min。吸管、平皿、药匙事先清洗好晾干,放入金属桶内,吸管尖嘴朝下,实验操作时用手抽取吸管顶端,避免污染尖嘴;平皿倒置叠放,便于烘干平皿内水分,杀菌效果更好,盖好桶盖,桶盖与桶身通气孔对齐,放入干燥箱,于160-170℃,干燥1.5-2h,进行杀菌消毒。
干燥灭菌后,放置干燥箱内冷却。临用前,把通气孔关闭,取出灭菌桶,整理好后放到传递窗口。每次从传递窗口递拿东西都要及时关闭窗口。
1.3准备药品及高压锅的使用
目前,多数无菌试验所用药品是脱水干粉状的,按照说明书上相关比例配置,再分装,分装时注意瓶塞和试管塞用棉塞或带有通气孔的橡胶塞,不用实木塞和不带通气孔的橡胶塞,否则高压灭菌时,锅内压力变化,使容器内液体飞溅喷出,严重的造成锅的排气孔和排水管道堵塞,酿成事故。最后用纸包好容器口和塞子,扎紧。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灭菌时间和温度按药品说明书设置,一般要求121℃,高压灭菌15-20min。
注意:(1)高压锅使用前添加蒸馏水,至加热管以上2cm左右,太少会损坏加热管,且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进行灭菌,当然也不能太多(2)锅内物品堆放应有缝隙,否则蒸汽不能通过,影响灭菌;(3)灭菌时间长短要适宜。太短,不很好的杀菌消毒;太长,破坏某些药品成分特性,如琼脂凝固性可能被破坏,影响药品使用,造成浪费;(4)加热后,及时排放冷气至压力降为0,关闭排气阀至达到灭菌所需温度再微微开启排气阀,此时温度压力不会有很大变化。冷气排除很重要,因空气膨胀压大于水蒸汽膨胀压,水蒸汽中含空气,同压力下,含空气蒸汽温度低于饱和蒸汽温度,影响灭菌;(5)灭菌结束后,排气速度不能太猛,否则倒立发酵管内易产生气泡,甚至锅内压力骤降,容器内药品压力大于锅内压力,产生压力差而冲出容器,或沾染塞子而发生污染,影响鉴定;(6)高压灭菌后,排气开盖,将冷却到60℃左右的药品取出,放进传递窗口。琼脂类药品, 放到45℃恒温箱中,使之不凝固。若棉塞脱掉或容器破损,应取出弃之。
采用高压灭菌原因:湿热蒸汽有潜热,灭菌效力强;菌体吸收水分,降低凝固温度;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1.4采集样品
1.4.1准备:根据所取样品类型和状态采取不同取样方法,取样工具提前灭菌;戴好发网和工作帽,穿上灭菌工作服,手、指甲及腕部清洗后,用50ppm次氯酸钠浸泡30s,清水冲洗干净,吹干,戴好橡胶手套,手套口包住衣袖口,用75%酒精喷洒手心手背。准备就绪开始取样。
要求:所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一致性;整个过程必须无菌操作。
1.4.2过程:用经紫外照射,质量完好,干净卫生,未开封的PE袋装置样品。打开PE袋,用手捏住袋子的外侧由里往外翻,把里面无菌的一面翻到外面拿取样品,将样品和袋子一起退出,样品装到袋子里面。整个取样过程,袋子内侧不能触及除样品之外的任何部位,否则污染袋子,影响样品。最后在袋子上做好标记,挤压出袋中的空气,打好结,放入特制运输箱中,
取表面样品一般用涂抹法,现常用涂抹棒,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注意:不能上下晃动瓶体,否则打开瓶盖上的塞子后液体会从里面冒出;塞子打开后不能反复关闭和打开,以防污染;取回后,如不能及时检验,应低温保存。
取空气落菌时注意,培养用琼脂要提前培养24h,选用无菌平皿。取样时门窗要关闭,人员不能随便走动,空气静止沉降5min。标记好所取位置,对角线的顶点要距离墙壁1m。盖好平皿带回实验室。
1.5接种样品或转移菌种
一个宗旨:标记好名称,选好稀释度,所有操作坚持无菌进行。进入无菌室,待一切准备就绪后,点燃酒精灯,一切操作都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1)接种样品时,从吸管桶取出的吸管及试管口都应该用酒精灯进行灭菌,吸管尖嘴不能碰到除要吸取的样品之外的任何部位,以防污染。吸取菌液或样品时,要用吸球,不要用嘴吹吸,避免口腔内的细菌和样品相互污染;吸管吸取的样液一定要准确;(2)转种细菌验证时,接种环和接种针都应在接种之前用酒精灯外焰充分灼烧裸漏的金属部位,杀菌之后才可以接种。
接种样品和转种细菌最好不要在同一个无菌室内进行操作,应各自拥有专门的无菌室。这样就可以避免二者相互影响。
1.6倾倒琼脂
将装有琼脂的三角瓶口在火焰上烤一下,倾倒15-20ml左右的琼脂于平皿内。菌液与琼脂尽量混匀,一般顺时针转3下,逆时针转3下,前后左右晃一下,尽量不要将琼脂晃到平皿壁上,待琼脂凝固后,及时将平皿倒置,放于温度合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7药品的存放
剩余药品,短时间内再用到的,低温保存,用前要做空白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在配药之前要算好药品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坚持现用现配。
1.8无菌室的整理及污物的处理
1.8.1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住无水酒精棉球,点燃后擦拭桌面,或用2%-3%煤酚皂溶液擦拭。地面清理好,关门,打开紫外灯,照射30min。
1.8.2污染的吸管和平皿须经5%的煤酚皂或石炭酸溶液浸泡24h;染色玻片可直接冲洗,冲洗液要用烧杯或三角烧瓶盛放,再浸泡在5%煤酚皂24h,煮沸洗涤,冲洗液和泡好的器材及培养物用121℃,30min高压灭菌;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需高压灭菌后洗涤;其它被污染的物品也应高压灭菌后洗涤。
1.9做好原始记录,善于总结和分析
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每一步的结果和样品名称都应该做好原始记录,方便总结和查找原因。
2.结语:食品检验工作者,工作中要保持一颗探究的心态,在检验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详细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验证,解决疑问。要在探究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基本技能。时刻端正好态度,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正确意识到身上肩负着关乎人类身体健康的重任。不断分析总结减少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干扰因素。
篇4
民以食为天,食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而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成为现阶段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推测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程度,我国把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列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指标。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保证食品安全重要防线,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食品品种多,结构及成分复杂,给检验过程带来难度,虽有国家标准方法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本文对基层卫生单位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1 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
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人员结构上看, 多年来以中等或大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检验队伍正逐步为本科毕业生所代替, 一些受过微生物专业训练的研究生人才也陆续培养出来。但是还有一些基层卫生单位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专业人员人数少,任务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需要加强。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以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为第一要务。认识到微生物检验数据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中各个检验环节均应按要求严格执行, 建立全面、全程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因此, 除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外,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 还必须经过广泛的基础教育和训练, 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1]。安全是实验室重中之重。要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经常对实验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如各类灭火器、消防栓的正确使用;各类化学品发生危险时的处理方法;避免细菌污染的措施等,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通过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实验室日常工作安全进行。
基层卫生单位要创造条件,让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和技术交流,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检验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的进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微生物检验从方法学上看, 基本上是以手工为主, 主观性强。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变化, 因此, 操作人员的经验、态度、操作熟练程度尤为重要。在按国家标准方法和规范操作的同时, 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人员的管理上, 可采取培训与考核严密结合的方法, 以随时评估其检验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 必要时采取再培训。此外, 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认证的概念正逐渐为检验界所理解和接受。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实验室组织的的室间质评活动,尽力拓宽渠道,参与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水平。
2 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是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根本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器材,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的档案和操作程序,对每台仪器的有关原始资料和技术资料建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仪、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浴箱、普通冰箱、低温冰箱、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酶标仪、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记录,并做好运行检查及仪器维护。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每天都应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应经计量鉴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量具的量程,精确度等,要符合检测项目的相应要求。高压蒸汽灭菌器须按规定定期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到安全使用期后应及时报废。对相应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检测设备要及时更新。但是还有一些基层卫生单位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微生物检验的检测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亟待解决。
3 培养基与试剂
培养基质量要求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培养的成败。购置新批号培养基和试剂时要求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等相关证件, 尽量选择通过ISO 9001的生产厂家购买。培养基和试剂使用前首先通过外观、批号、pH 值、灭菌要求、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 按照培养基和试剂标签说明的贮藏条件保存, 不同批号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要混合使用。应用已知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方可使用。培养基的配制要有记录可查, 要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温度和时间等) 进行灭菌,还应有高压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培养基应放在适当温度下保存。同时, 应根据检验微生物指标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如基础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反应培养基等。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不定期抽样检查ph 值,要求在规定的ph±0.2 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生化反应试剂盒每个批号, 在正式用于出报告之前, 都要按说明书作一次专门测试以判别质量, 同一批号不同时间到货也需要同样测试。运送、储存条件不同, 可能会影响质量。自配的染液每周必做质控。自配的染色液要求将整个配制过程形成记录并保存。实验室常购买商品化的染色液。在购买时应核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等; 初次使用必须用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 以证实其质量要求,如果有条件可参照国际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委员会( ICFMH ) 提供的关于培养基质控方法进行质控[2]。危险化学品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
培养基和试剂的贮存应按照其说明的贮存条件来保存,试剂贮存时注意避光、冷藏, 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3,4] 。试剂的储存应遵守以下原则: 无机和有机试剂分别存放; 易燃、腐蚀性试剂应有明显颜色标识并存放在安全处; 有毒试剂须上锁; 腐蚀性试剂存放在视线以下。经常检查贮存在冰箱中的各种血清, 若发现浑浊、出现絮状, 立刻停止使用。放试剂的冰箱要及时清理,以保证足够的空间。
4 检验标准和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4789―2010》颁布之后,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的发展轨道。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有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检验方法等。微生物检验应严格遵从这些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信[3-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随着食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食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现用的检验标准和方法会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某些种类造成漏检。例如现用标准和检验方法培养的菌落只是好气微生物或兼性好气微生物的菌落,但这并不是食品中杂菌的总数,厌氧微生物在这种培养条件下漏检;引起低温冷冻储存食品变质的主要是低温菌,所以对冷藏食品和冷冻食品的培养温度应降低,采用37℃的培养温度会导致相当数量的低温型微生物漏检;食品在制造、加工、贮运等过程中,受到加热、干燥、浓缩、冷藏或冷冻等理化处理,使细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菌是活菌,但其后可以复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增殖,导致亚致死损伤菌漏检。虽然有些细菌在37℃或有氧的条件下不发育增殖,但在它们发育增殖的储存条件时已代谢出毒素,易引起食物中毒,种种漏检因素,都会致使食品微生物污染数量与检验结果之间发生较大差异。微生物检验要注重上述方面的质控,同时还应关心分析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分析后数据处理、结果报告、联系临床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因此,从事具体检测工作时,应全面考虑,抓住重点,对食品卫生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5 环境设施
微生物检验对检测场所的环境设施要求较高,各项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既符合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又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但是有的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比较简陋,简单分为操作间和缓冲间,区域划分不明确,这样格局的实验室显然不适应医学发展的要求,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必须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分区, 布置微生物实验室时要不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按规范进行装饰, 例如净化实验室应采用封闭过滤除菌, 通风方式、吊顶、隔墙、围护全部采用彩钢板, 地面作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微生物实验室要设立净化区、更衣区、非净化区,要配备生物安全柜,对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必须进行定期监测和日常维护, 并有监测和维护记录。日常维护包括紫外线灯擦拭、滤网擦洗更换、空气消毒及全面清洁卫生等。实验室的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做好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实验中要强化无菌操作要领。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工作区域是检测工作的基础,该区域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对进出、使用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要做好记录。定期对无菌工作区域进行监测,对废弃的样品和废弃物应当制定专门的程序加以文件化。
综上所述, 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虽然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建议在人口稀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集中在一个微生物实验室,而不是分散到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建立一个基层卫生单位中心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完善中心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这既是实验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者、对企业负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 S]. 2001: 236-240.
[2] 陈剑刚. B /T 15481-2000标准在卫生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12( 4) : 487.
篇5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习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项目工作的推进,临床抗感染治疗越发依靠参照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针对实验室检测方案的标准也每年随之不断更新。而这一现状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让即将投入工作岗位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发展,临床实习期是关键环节,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施行各种带教模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临床带教工作必须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1-3]。检验医学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对我们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要求微生物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历,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带教面临的现状
检验专业学历分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实习中对操作注意点的理解不够深刻。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稍显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上和专科生没有区别,有的专科生动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还强。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实习同学六月底七月初到实习医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另外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以及双选会。同学将会花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同学直接请假复习考试,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4]。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有时实习同学比教师还多,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薄弱,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实习科室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就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平时几乎没有联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实习同学懒散、消极的现象。
1.增强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习生进微生物室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如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口罩、加强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确区分和处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黄色袋医疗废物;学习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标本溢洒等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5]。
2.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期中的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6-8]。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9,10]。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阶段因其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逐渐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满足微生物学检验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订带教计划,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和大量教学工作。按照南京医科大学的要求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11]。微生物教师在带教之前,首先按照实习生的实纲制订带教计划,明确学生进行微生物实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对课后学生应具备的相关微生物检验能力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每两到三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口头提问或试卷考核形式。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使带教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带教中要强化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如给出一个临床病例,提出问题:(1)剖宫产术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什么途径进入?(3)临床如确诊感染病例需要我们实验做哪些检查?(4)工作中碰到阳性瓶,但镜下未找到细菌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回答汇总点评,分析当中的正确与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要主动走进临床,很好的和临床对话。比如一个感染科医生高度怀疑病人是肺结核,而送了几次痰找抗酸杆菌,结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你就要思考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哪个环节会出问题,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怎么来提高检出阳性率?标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吗?采集、送检到实验室的涂片有多长时间了?有条件送支气管刷片吗?只有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可靠,更有价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信平台在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QQ临床微生物论坛、微生物公益大讲堂、各种微生物论坛群以及公众号临床微生物论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微生物发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周庭银教授创建了十几个临床微生物论坛群,汇聚了全国各地各层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实习中由教师组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还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到群里请教,群里会有好多不相识的大咖为你指点迷津。网络平台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学术讲座视频,让局限在一个小空间的微生物的实习生请教到无数的教师,也能及时地学习掌握最新知识,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平台,使随时随处学习成为可能。
5.实习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组长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核,且涉及的内容还应全面,既要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查,强化对病例资料分析能力的考核,还要提高对交叉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项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12];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出科时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小结。
6.加强实习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13]。
三、结语
本检验科自2013年通过ISO15189以来,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发展迅速,对实习学员都按标准化教学流程管理,这将对他们入职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微生物检验方向是检验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实习在微生物检验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队伍、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alari K,Watkins H,Ashley EA. Personalized medicine:Hope or hype[J]. Eur Heart J,2012,33 (13):1564-1570.
[2]Zerhouni EA.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 clinical sciences[J]. JAMA,2005,294 (11):1352-1358.
[3]Rodricks JV. Risk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4,102 (3):258-26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 (1):1-9.
[7]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 MedEduc,2011,45 (8):792-806.
[8]Mishoe SC,Hernlen K.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respiratory care [J]. Respir Care Clin N Am,2005,11 (3):88,477.
[9]张静,丁士刚.P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消化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龙,李进华,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7):9-10.
[11]徐婷,戎国栋,陈丹,等.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84-86.
篇6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检验方法和技能。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到了整个教学课程的一半左右,其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导,实验课占的比例很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很难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极为重要。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构建独立的《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强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面向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学生在二年级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境学习及训练,三年级主要在医院检验科进行毕业实习。
二、《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实验教学多采用版书、挂图、幻灯和投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实验室,用显微镜识别形态时可以直观地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像来清晰的辨认标本,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二)改进实验内容
按照检验医学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的检验现状调整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技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及时调整该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大专业实验课课时的比例,以适应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医学检验岗位的需求现状。
(三)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坚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适当增加实验课比重,使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同时穿行,对于有些实验,如:细菌形态学检查法,教师可以先在实验课中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及时动手开展实验,让理论能及时充分得到实践验证。
(四)学生参与实验课准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很繁琐,如: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需要用到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灭菌培养皿、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标本等,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把材料准备好,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就可以了,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而且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内容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尝试科研工作。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五)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在实验课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解决,并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操作进行加强巩固。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加强实验考核和岗前技能培训
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我们在每学期末进行严格的实验考核,考核的重点主要是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要求人人过关,精益求精。并在实习前几周,进行严格的岗前技能培训,评选出技能标兵。通过考核培训,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检查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质量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七)加大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们重新整合了原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集中资金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此外,还对一些常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其次,继续建设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按照就业岗位条件及需求,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增加就业率。并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一进入临床检验微生物室实习就能很快入门,学习能动性加强,深受各实习单位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2]陈丽华,周马冀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2-13.
篇7
【关键词】 食品检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食品企业的重要防线之一,对于一个食品企业来说,食品企业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有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大部分食品企业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上都存在着重大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去积极地改进我们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我们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原因
1.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要达到企业相关规定的要求 众所周知,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指标,对于企业的工作而言,企业的相关指标不仅是企业的每一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对于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也不例外,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有它的相关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准则是指导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根本,只有依据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相关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作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而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也需要遵循所有企业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工作人员要达到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1.2、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要求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就是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完全满意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是以消费者为主要目的的管理工作,它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优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去了解本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的效果,最后通过这些调查去积极地改进质量管理工作。而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对象同时也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做得好会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完满完成,而如果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的质量很低,则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在的要求,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很大,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根本利益。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措施
2.1、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内质量控制 第一,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企业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应岗位的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微生物检验室应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第二,对房屋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我们要求房屋要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当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房间的设置应当根据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第三,对检测环境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采用湿式保洁,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传播。需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以明确标识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每天记录环境检测报告,并经常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定期对无菌室进行室内环境消毒;第四,对设备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我们要求培养箱的温差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1-2次/天监控并记录。对于高压灭菌锅,我们可以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生
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操作,并做好作业记录。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第五,对培养基的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标准菌株试验,培养基的试验结果需要加以记录,项目包括试验日期、试验结果以及实验者的签名等。培养基的检验项目与方法: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鉴定,首先,感官测定,检查其颜色与透明度,培养基应澄清,无浑浊。其次,ph测定,按各种培养基要求的ph±0.2。最后,生物学指标检定,无菌实验、被检培养基相应细菌生长率测试。
2.2、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间质量控制 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室间质量评价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应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对其开展的每一项检测均应参加相应的室间质量控制。第一,室间质量控制的一般性检查项目主要有仪器设备的操作书,使用、保养、维修记录和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第二,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3、结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问题,然后去学习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去积极地改进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提高企业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菲,谭慧林.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篇8
【关键词】 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36-02
临床微生物检测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建立在合理治疗传染病病因的基础上,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对微生物的临床检测,阳性结果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通过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个时间段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结果差异的原因,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个时间段的临床标本共18040份。包括呼吸道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包括穿刺液、伤口分泌物、中段尿)标本、血培养标本、大便标本。
1.2 方法 微生物的检验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操作,参照使用指南,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操作,保证过程的质量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检验,以P
2 结 果
院内微生物标本统计分析如下表1。通过对两个时间段的标本阳性率的检验分析,呼吸道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2010年――2011年高于2011年――2012年(P
3 讨 论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各式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提供的了便捷的操作。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学,分子生物学方向,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微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还达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临床标本检测阳性率较低是原因之一[2]。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医院2010年至2012年临床标本检测阳性率微生物的分类,发现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阳性率有一定的区别,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3.1 微生物标本采集不规范 在微生物标本采集上步骤上,不规范主要存在于检验的申请、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输等步骤。文献报道,在各种导致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因素中,70%来自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不规范。由于微生物标本采集的步骤繁琐,主观因素多,所以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各医疗单位对于微生物采集的程序标准不同,质量控制标准不同,临床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标本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这不仅不能正常的检测出微生物,而且也影响了临床医生的下一步治疗[3]。
3.2 微生物标本的运输流程不规范 微生物标本的运输对于微生物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速度,因此运输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过程。对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比如对于厌氧的微生物需要严格控制微生物的运输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防止微生物的过度繁殖等问题的出现,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4]。有些运送标本的人员对微生物标本的运输规范不能正确掌握,这样的问题在微生物标本的运输过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3.3 缺乏临床经验 微生物的检验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临床经验,对于微生物的检测而言特点有①不能完全脱离手工;②以定性试验为主;③主观判断机会较多[5]。在操作过程中情况变化多,因此这需要临床经验带来的判断力,对操作者的资历、专业经验、检验能力、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因此,微生物的检测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个人的经验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强化自身能力,加强业务水平,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6]。标准作业程序手册应解决质量控制,生化试剂,染料,药敏试验,质量控制,实验室设备,实验室监测记录等问题。人体的正常菌群是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检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正常的内源性寄居菌引起的感染,提高了检测的标本阳性率。此外,在检查中,检查员应完成严格的审核和支付,安全完整,准确,有效,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3.4 检验的质量控制不严格 现阶段,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很多新型的设备投入到了临床使用中,一些自动化的设备和微量的生化设备在微生物检验中广泛使用,这些设备以其快速准确检测细菌、真菌的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的特点,成为临床检验的主力军。但这些科技设备的检验结果收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多忽略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设备试剂的质量控制。对于这些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可参照厂商给予的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首先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临床微生物检测的试剂主要有染色液、诊断血清以及各种生化反应试剂等。对不同的试剂,有着不同的要求。商品化染色液应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厂家应向客户提供染色液鉴定的质量保证书,按照CLIA88的规定[7],染色液应每周进行一次质量控制。试剂在贮存时要避光、冷藏,以确保试剂的稳定性,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诊断血清是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定的试剂,应从有资质的生产单位购买。验收时必须看清生产批号、血清效价、透明度与色泽,初次使用时应注意工作浓度并与原用的诊断血清对照比较后再用于病人样品的测试,试验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要经常检查贮存在4℃冰箱中的各种血清,若发现混浊,出现絮状,应停止使用。为保证血清凝集反应结果准确,应每3个月对血清进行一次质控。不要使用过期的血清[8]。质量控制系统包括:①经过正规培训,掌握药敏试验操作方法的人员;②要有标准操作规程,其中包括药敏试验方法、标准菌株种类及应用、药物试验的质控方法及允许范围、药物种类选择与判断标准等;③有试验所需的质控菌株;④使用质量合格的消耗性检验材料;⑤仪器设备运转正常控制标准在允许范围内。质量控制系统健全后即可对外作相应检验。一旦发现药敏质控试验数据失控时,不应对外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检查员应始终沟通与医生接触,应定期阅读相关信息,并不断更新其知识和专长,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以提高操作技术,微生物测试的水平,综合提高业务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微生物临床检测阳性率的目的,这对于获得更多的临床数据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疗效、预后和转归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童明庆.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5-66.
[2] 张红梅.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84-585.
[3] 张凤梅.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9):93l
[4] 倪语星,杨莉.临床微生物学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581-583.
[5] 王雪文,顾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EJ3.上海护理,2009,9(1):47-48.
[6] 郭文涛.如何做好微生物标本分析前的规范操作[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796-797.
篇9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58-02
食品中有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的生物,这种生物即被称为食品微生物,按照对人类的有无危害性,它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害菌,比如大肠杆菌,它们会使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引发某种传染病;一类是有益菌,比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面包、奶酪等的生产。通过检验食品微生物可以对食品的卫生情况进行判断,对其受污染的程度进行评价,防止不卫生的食品流入市场,保障食品的安全及人们的健康。
1 食品微生物主要的检验内容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害、无毒、有营养。以此为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检验多种致病菌;二是检验可以对食品污染程度进行判断的指标菌。从第一个方面来说,在检验致病菌时,主要测定和检验的是空肠弯曲菌、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在对食物中毒进行研究时,除了要对致病菌做定性的检验,还要做定量的检验,这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要部分。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判断一种食品受污染的程度,主要检验的指标菌是大肠菌群和细菌总群。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被视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大多用于日常饮水和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并且在水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具体含义是不一样的;细菌总群的另一个名称是菌落总数,是可以对食品和饮用水受污染的程度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具体的说,是指在普通的琼脂培养基中,日常饮用水和食品在37°C的恒温条件下经过一天一夜的培养以后,一克食品或者一毫升水中的细菌菌落的数量。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法律性的特点,应对于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其不容乐观的现状,世界很多国家都颁布了非常详细的检验法规,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程序等都进行了明文规定,检验人员在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的时候必须以相关法规为依据,在具体操作时严格按照其要求来进行,不然就会违反法律法规,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处。
其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食品中往往有大量的需要被分离的杂菌,相对来说,细菌的数量却很少,这种情况增加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难度。
再次,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还具有准确性和快速性的特点。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验在样品采集方面的要求很高。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可以以食物作为媒介来传播的病原型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是引发人类、家畜疾病的罪魁祸首;二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对于这类微生物,如果不按期对其进行检查,就会发生变异而演变成病毒;三是可以促使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四是可以引发人们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总之,与其他比较专业的微生物检验相比,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的种类与种属要多的多,再加上食品中的微生物存在的范围非常大,种类也很繁多,因此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非常繁琐复杂,相应的在样品采集方面的要求也就很高。
3 提高食品微生物质量检验的具体方法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可以对食品的安全与否做出鉴定,其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中,我们主要从样本的采集、实验室的环境、检验的技术人员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提高食品微生物质量检验的具体方法。
3.1 样本的采集 在采集食品微生物样本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具有耐消毒灭菌性能的采集工具和容器,并且在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认真的清洗,清洗以后要使其内部变得干燥,还要消除里边的细菌;其次,在采集完成以后,要封好装有样品的容器的口,然后按照样品的不同贴上相应的标签,并做好资料的记录;另外,样本的数量必须是检验所需量的三倍或者是更多,以满足检验、复检和存档备查的需要。
3.2 实验室的环境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在实验室内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影响检验结果,更是出于保护检验人员不被病原菌感染的需要,由此,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对实验室的环境方面的要求也就特别高,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首先,实验室的日常卫生要搞好,检验员要按期对实验室消毒,对于检验过程中剩下的废弃品,要统一的进行处理。其次,在实验室的布局方面要注意规划,减少样本污染和人员危害,具体的检验操作区要和办公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检验的各个环节都要设立专室,比如消毒室、无菌室等。
3.3 检验的技术人员 如果想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质量,先进的检测仪器固然很重要,但检验人员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所以检验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意识。首先,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具有从业资格;其次检验人员要经常参加食品检验方面的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检验知识,提高自己的检验技术。另外,检验部门的相关领导还应该不定期的对检验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 结束语
在食品卫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意味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检验人员从样本采集到检验操作等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做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质量,切实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传播,2011(14).
篇10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预防;实际应用
医院感染问题伴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而诞生,并随着医学治疗研究活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而日益严峻。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大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个问题受到了医院和患者的共同关注[1]。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导致了医院传染的发生:首先是疾病传染源,其次是传播疾病的途径,最后是传染的受体。微生物检验方式,从源头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传播,防止病毒扩散。
1 微生物检验技术综述
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医学检测的最新手段,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的性状、免疫性以及致病性等特性。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等优势,并已经发展成为与其他领域形成交叉的综合性检验方式。
2 微生物检验对预防感染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作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的重要的手段,能够有效地对医院感染过程的各环节起到预防感染,抑制感染扩散的作用。笔者对微生物检验在感染预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2.1微生物检验用于感染源的诊断 医学领域运用的高薪技术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滥用抗生素以及放射性治疗的应用等,特别是抗生药物使用的不合理增加了细菌株的数量。人类对微生物检验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些年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微生物检验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病原学诊断,便于明确感染原因,为医生准确对疾病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病原菌做到快速、准确的种型鉴定,是医院感染爆发时需要采取措施的重中之重。医院组织开展微生物检验,以控制医院感染,微生物分离鉴定可以鉴别病原菌的种类,但是细菌分类有诸多种方法,这就需要根据基因型来判定流行的可能性以及流行的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有效控制感染源头。
2.2微生物检验用于切断感染源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双手、医疗器械、用品的污染、空气、环境污染等。在护理过程当中,医疗活动、诊疗活动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双手,但是由于医护工作者缺乏对控制感染方面知识的掌握、重视程度不够、消毒技术落后、医用废品处理方法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医院感染传播提供了途径。再者,医疗手术操作过程多为侵入性操作,例如:内窥镜、插管、器官移植等都有可能因为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情况使患者发生临床感染。对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消毒浸泡。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几率,目前医院的医疗用品多为一次性,医院应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微生物室应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无菌试验、细菌学检测,预防患者受到感染,并及时地对废弃医疗用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注意将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区分开来,医用废弃物在远离医院的指定地点销毁来降低医院内的感染。
医院内部有众多患者就医,因此医院的病原体高度集中,加上一些医院的环境较为潮湿,恰恰适合某些感染病原菌的存活,感染菌进入易感患者体内,造成交叉感染,易导致医院感染爆发。要预防此种情况出现,应定期对医院的病房和科室进行微生物监测,以便发现传染源,及时的预防感染并制定控制感染的措施,重点对医院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2.3微生物检验应用于易感染人群 易感染人群是疾病感染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癌症患者、重症监视患者等。科学、合理地指导易感染人群增强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是预防抑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抗生素的使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类的体质,但是需要注意保持使用的剂量在安全的范围内,杜绝滥用抗生素[2]。
有关实验表明,医院感染病菌超过50%以上是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是具有抵抗效果的,所以需要联合用药,特别是针对长期用药且单一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的疾病传染或混合传染。
3 监测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测对象为呼吸内科、儿科以及ICU病室,尤以呼吸道和血液系统最为严重。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3]。创建传染病病原的实时检测工程,特别是针对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以及综合性的医院,患者人数众多,所患的疾病种类也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加强医院医护工作人员对疾病感染控制预防知识的掌握,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培养一批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才,强化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医院组织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专门指导培训,完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加大管理检测的力度,建立三级检测控制系统,完善监测机制,按月、季度、年为周期,统计分析,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高的科室以及发病种类,发生感染的促成因素。严格控制抗生药物的使用情况,充分调动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切实做到对医院疾病感染进行检测,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为患者安置病房时,统一按照已感染的患者单独安置的原则,严禁将未感染的患者同感染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导致感染的范围扩大,同时将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集中安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注意医院整体及各部门的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目前医院采取的消毒方式种类众多,按操作途径和物质成分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主要是:通风、紫外线消毒、过滤空气等,化学手段主要是利用臭氧和甲醛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体。
综上所述,利用微生物检测手段,预防检测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蔓延,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患者接受高效、高质量、快捷、安全的治疗,同时,可以优化医疗、护理团队[4]。强化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落实检测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灭感染源,切断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借鉴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和监测管理手段,顺应医院感染监测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伟.微生物技术检验在感染控制当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50-353.
[2]妹,张婴元.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6):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