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验范文

时间:2023-03-23 13:1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三方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三方检验

篇1

关键词:海上石油设施 发证检验 码头 要点

一、引言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作业者负责、政府监督、第三方检验的体系。作业者负责指作业者对海洋石油安全作业的全过程负责,作业者必须对海洋石油开发的各个环节的安全都要负责任,也就要求作业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防止事故的发生。

政府监督是指海洋石油政府主管部门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从设计阶段的安全分析报告、设计审查、建造安装的检验、投产前的许可检查、作业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检验都有监督措施。主管部门通过这些手段来实施有效监督,还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同时,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海洋安全法规来规范作业者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方检验是指经认可的中介机构根据法规和标准对作业者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颁发证书。这些检验机构是独立的、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从而对海洋石油开发从设计、施工、安装到投产进行把关。

这样,通过实行长效的管理体系,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中介机构进行科学的技术检验,从而形成安全管理、监督体系科学的格局。

二、海上石油设施实行发证检验的必要性

《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规定:

1.海上的石油生产设施在试生产前,经发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取得最终检验证书(或临时检验证书);

2.海上的石油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安装且生产的全过程,实施发证检验制度。

三、海上实施发证检验制度的重要性

1.发证检验制度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一项特有的制度。发证检验的对象不仅限于安全设施和设计阶段,而是包括了整个海洋石油生产设施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审查、材料测试和分析、建造安装过程检验、竣工检验等内容。海洋石油生产设施的发证检验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2.发证检验是根据作业者选定的国内外海洋石油设施安全标准和规范,对海洋石油设施的结构、专业设备、油气生产工艺系统、电气仪表和控制系统、救生逃生和消防系统等进行检验,确保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安全性与合理性。

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目前认可的发证检验机构有中外六家发证检验机构(包括美国ABS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挪威DNV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四家国外船级社的检验资格以及中国船级社、中国石化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两家国内检验资格)对中国海域的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和发证的工作。

四、海上石油设施高桩码头的检验要点

高桩码头作为我国广泛的主要码头结构型式,其工作特点是通过桩台将作用在码头上的荷载经桩基传给地基。具有透空式结构,波浪反射轻,泊稳条件好,砂石料用量少;对于挖泥超深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结构承载能力受限,地面超载适应性不好;装卸工艺变化适应性差,构件易损坏,施工造价较高等缺点。

高桩码头发证检验要点如下:

1.设计图纸审查

1.1设计审查内容包括:

1.1.1初步设计审查:

1.1.1.1设计方案的整体安全性;

1.1.1.2设计方案对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执行情况;

1.1.1.3安全专篇。

1.1.2施工图设计审查:

1.1.2.1对设计所采用标准的适用性进行审查;

1.1.2.2审查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等的符合性;

1.1.2.3对设计中的计算资料进行校核;

1.1.2.4审核设计中引用资料的适用性。

1.1.2.4.1码头结构

码头结构形式是否适合;码头结构强度:抗浪、抗滑、抗震、抗冰;码头结构基础:地基处理,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码头结构是否合理等。

1.1.2.4.2栈桥结构:

结构高程;结构形式是否适合;结构强度:抗浪、抗冰、抗震、抗滑、抗路面荷载;结构基础:地基处理,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结构是否合理等。

1.1.2.4.3码头设施:

系缆墩、护舷、升降装置、消防等。

1.1.2.4.4码头及栈桥标志性结构:

交通标志;边界标志;路宽标志等。

2.开工前的检查

2.1施工工艺审查:

2.1.1审查施工机具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1.2审查施工方法能否能保证施工质量;

2.1.3审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能否满足要求。主要包括如下工艺:挖运吹工艺;制桩、沉桩工艺;混凝土构件预制工艺;混凝土构件运输、安装工艺;现浇混凝土构件工艺;混凝土模板的安装工艺;混凝土钢筋的绑扎工艺;混凝土构件、现浇混凝土试验工艺;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工艺;码头设施施工工艺;消防设施施工工艺;电气设施施工工艺;防油污设施施工工艺。

2.2施工单位、人员资质审查:审查所有参与施工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量单位、实验室等的资质;审查特殊工种人员资质,如起重工、焊工、无损探伤人员、测量人员等。

2.3施工设备检验:针对施工设备对工程的符合性、安全性进行检验,包括:打桩设备、挖运吹设备、吹填设备抛石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模板、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焊接设备、测量设备、试验设备等。对于标准设备,检验设备的适合性及其质证书,并进行外观检验和功能试验;对于非标生产的设备,参照《固定平台安全规则》进行检验。检查测量、计量设备的合格证书及定期校验证书。

2.4原材料检验:桩管预制用钢材质量证明材料;钢材取样复验;钢筋质量证明材料;钢筋取样复验;焊材质量证明材料;水泥、砂子、拌合水、添加剂等原材料质量证明材料;混凝土原材料抽样复验;牺牲阳极质量证明材料等。

2.5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建造过程中检验

高桩码头工程主要分为桩基工程、上部结构和码头设施3个分部工程。

建造工序:首先进行桩基沉桩施工,桩基完成后,再进行现浇桩帽、帽梁和下横梁的施工,在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靠船构件和纵梁的安装,纵梁安装完成后进行上横梁的施工,最后进行预制面板安装及面层现浇的施工。

3.1桩基工程:

3.1.1根据标准、规范的要求确定水上沉桩偏差允许值,校核基桩是否相碰。然后,确定基桩高、低应变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案。

3.1.2复测检查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3.1.3查验基桩的出厂合格证明文件,进行基桩的外观质量检查。

3.1.4在沉桩过程中,对每根基桩的定位、位置偏移和桩顶标高进行复测,使沉桩后桩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1.5在沉桩施工期间,督促施工方对桩位移和沉降进行观察,并做好观测记录。

3.2上部结构:

3.2.1 横梁现浇

3.2.1.1审核高桩码头的专项施工方案。尤其要对横梁模板的型式、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倾覆的要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计算取值是否正确。

3.2.1.2审核现浇混凝土配合比和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

3.2.1.3标高控制。

3.2.1.4现浇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要设置垫块,垫块的强度与密实性不得低于构件本体。

3.2.1.5加强隐蔽工程质量的验收。

3.2.1.6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

篇2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113 -03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三大配套体系的建立和支撑。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较之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体商店交易,存在着的一定的时空隔绝,买卖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顾虑,由此陷入的“囚徒困境”博弈将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在买卖双方之间扮演着资金托管和交易清算的角色,发挥着交易担保和信用提供的职能,大大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具体说来,第三方支付,是指像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经批准设立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网络交易平台,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买方选购商品后将货款支付到交易平台的备付金账户,交易平台再通知卖方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检验合格后向交易平台确认收货,交易平台最后将货款转移到卖方账户的支付过程。

二、第三方支付潜在的洗钱风险

第三方支付具有小额、高效、便捷的特点,是对传统由银行主导的货币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变革,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互联网模式特点和监管措施的缺位,无形之中给洗钱犯罪创造了很多机会,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障碍。

(一)资金隐蔽转移风险

第三方支付依托互联网的支付平台,在整个支付清算过程中完全可以脱离面对面的支付委托等环节,具有相当的隐蔽性,给洗钱犯罪分子提供了方便的资金转移渠道。具体说来,第三方支付将所有用户的交易涉及的总的资金流动路径整合,而客户备付金账户实际上成为了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各银行系统账户按照通过轧差清算的结果,根据指令将总的结算资金从买方的账户划入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再从中转移到各卖方的账户,洗钱分子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注册了虚拟账户,即可以通过交易隐秘地实现各账户间的资金转移以达到洗钱的目的。

银行不可能通过支付平台的交付指令,寻找到每一笔交易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另外,还可能存在以下两条资金隐蔽转移的实现路径:第一、匿名交易,目前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开设实名制尚存在较多漏洞,犯罪分子可能通过虚假身份等方式开设匿名账户,进行资金的转移运作,也可能通过不记名的充值卡对虚拟账户充值然后完成资金的培育整合;第二、虚构交易,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注册虚拟账户,虚构交易,以商品货物买卖的合法外衣,实现资金的隐蔽转移。

(二)信用卡套现风险

利用第三方支付实现信用卡套现通常存在两种方式。第一,信用卡持有人可以通过虚构交易,利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平台,将从信用卡透支的信用额度转移到虚拟账户,再由虚拟账户转移到“卖方”,最后“卖方”通过银行实现信用卡套现。第二,信用卡持有人通过取消交易的方式,将虚拟账户中的货款“退回”到银行账户。取消交易后,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会通知提供货款退回接受的银行账户,这样就能实现资金的套现,或者直接修改虚拟账户绑定的银行账户,也能轻松的实现信用卡套现。

(三)跨境支付洗钱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也相应扩展到跨国交易支付。洗钱犯罪人同样可以通过虚拟交易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境外或者从境外转移到境内。互联网平台的高效、便捷和无国界的特点,为资金的国际转移提供了机会,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外黑钱、热钱的进出通道。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洗钱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运作特点,货款从买方支出到卖方最终接受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而资金会在支付平台短暂的沉淀形成“沉淀资金”,随着支付平台的资金交易总量的不断增加,“沉淀资金”的体量会不断扩大形成可观的数额。对于这笔数额,实际的操作权掌控在支付平台手中,因而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洗钱犯罪创造了机会。 加上目前整个备付金操作的主动权掌握在支付平台手中,一旦其从事洗钱犯罪活动就很难被察觉。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现状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

反洗钱一直以来就是各国货币金融监管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反洗钱监管法律体系。其中2004年修正后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2007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是法律层面规定,也是我国反洗钱监管法律体系的基础。根据上述法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具体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及其设立的反洗钱监测中心的监管职责,明确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此外,我国刑法中专门设立了洗钱罪,明确了洗钱犯罪分子将受到刑事制裁。

但是,上述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仅仅只是针对一般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规定,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性质被界定为非金融机构,因而上述反洗钱监管法律法规并不适用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鉴于上述的立法体系的尴尬和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监管的特殊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出台了《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 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开展支付业务过程中需要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交易记录和身份资料保存、可疑交易记录报告等反洗钱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现行法律监管体系的缺陷分析

目前在整个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环境中,我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法律监管体系相对日趋完善。但是针对第三方支付领域反洗钱的法律规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缺陷需要弥补。

第一,立法位阶低,主要是央行的部门规章在发挥核心作用,缺乏应有的权力制约,容易导致部门利益的渗透,不利于科学、民主的监管体系的构建。

第二,缺乏针对性,根据反洗钱部级联合会议的《中国2008~2012反洗钱战略》中的要求,反洗钱的工作展开要遵循针对性、有效性和均衡性的要求。但是现行立法没有关注到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特殊性,在监管规则制定方面与其他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没有体现出差异性 。粗疏的立法既可能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也可能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第三,未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强调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管相协调原则,要大力发挥行业自律监管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协会、清算支付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建设,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履行相应反洗钱义务。

第四,反洗钱法律规范内部缺乏协调性。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洗钱法》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并非法定的反洗钱义务主体,但是《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中却规定违反该《办法》的按照《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界定为非金融机构,可是在《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中,却鲜见两者的不同。

四、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完善

(一)宏观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一,修订《反洗钱法》。要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必须将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钱监管纳入到以《反洗钱法》为基础的一般的反洗钱监管法律体系,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协调已有的制度体系,实现立法资源的节约和监管活动的协调高效。因此,有必要在《反洗钱法》中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具体可以增设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一章,通过列举的方式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义务主体范围,并针对性的规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作为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的基本制度框架。

第二,修订《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作为当前我国整个第三方支付法律体系的核心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各方面的监管起到统筹协调的基础和核心作用。但该《办法》对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的规定非常粗略,仅第六条规定了支付机构具有反洗钱义务。所以应该在该《办法》中对具体的反洗钱监管措施进行细化,加强其与其他方面监管要求的联系、协调,例如可以明确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请发放必须要求以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完善的反洗钱监测、防范和报告体系为前提。

第三,修订《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该《办法》是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的主要法律依据,但具体的监管规定上却缺乏针对性,大量沿用《反洗钱法》中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定,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强化其针对性。另外,该《办法》由央行颁布,难免会体现较强的部门利益,表现出重视监管安全,轻视行业发展的价值趋向。所以,有必要提升到国务院法规的层面,以《条例》发文,以实现立法过程对行业发展和法律监管的协调。

第四,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反洗钱交流和合作。行业自律监管较之政府部门监管有专业性强、灵活性高的优势,应该积极建设第三方支付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反洗钱监管中的作用,以其行业自律规范作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另外,国际上的反洗钱成功的立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反洗钱监测信息的共享、打击反洗钱犯罪的合作机制,这有利于对通过跨境支付洗钱的监管和打击。

(二)微观法律制度的完善

1.完善对客户真实身份的尽职调查

要坚持账户开设实名制原则。对于个体客户,要求提供身份证件等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每一个人只能申请一个虚拟账号,并在开户前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合规教育,要求其加强自身的账号管理。对于单位客户,要求其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营业执照等证件,并通过有关联网平台履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卖方客户更要对其经营范围、资质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其通过虚假交易进行洗钱活动。

2.账户管理坚持“同名绑定、账户分类”的原则

在支付平台上开设支付账户,必须且只能依据相同身份信息开设的实名银行账户与其绑定,对于信用卡等套现风险较高的银行账户,特设专门的虚拟账户类别与其绑定,实行重点专项管理。 此外,在交易过程中,要求商家必须能够向支付平台提供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发票等信息。遇到交易取消或退换货等情形,对于货款退回路径要坚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不允许有任何的前后账户绑定修改操作。

3.严格落实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对于网上交易的每一笔资金进出的都要有完整的交易记录,中间支付平台的资金调度可以没有详细的进出记录,但资金的来源虚拟账户和接受虚拟账户一定要能够一一对应,并且要能够安全的保存至一定年限。

4.完善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特征,开发专门的资金监测技术对资金的往来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大额和可疑的交易要有完善的报告、处理机制。

5.加强不记名充值卡的监管

不记名充值卡因为从源头上隐蔽了资金的来源,极易被作为洗钱的工具,所以要加强对不记名充值卡的监管,具体可以对不记名充值卡的使用进行额度管理, 规定每一个虚拟账户每日、每周乃至每月最大接受额度。另外规范各种类型的预付卡的发放,从源头上防范利用充值卡进行洗钱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成贺.论第三方支付的洗钱路径与防范[N].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

[2]王勇.探析“捆绑式”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基于第三方支付中的反洗钱视角[J].浙江金融,2009,(11).

[3]刘维云.第三方支付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及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2,(03).

[4]李莉莎.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研究[J].商业研究,2012,(06).

[5]李莉莎.论第三方支付的洗钱风险及其法律监管[J].金融与经济,2012,(01).

篇3

关键词:齐齐哈尔;第三方物流;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093-02

收稿日期:2012-01-10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齐齐哈尔市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与农产品加工业集群能力研究》(QSX2009A-26);齐齐哈尔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发挥“城际铁路”优势推动我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KX-09002)》

作者简介:郑继兴(1972-),男,黑龙江甘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营销管理、技术创新及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齐齐哈尔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省的物流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类物流批发市场2 300多家,年交易额近400亿元。每年有135~200亿公斤粮食进入流通渠道。1995年黑龙江省物流业产值仅为86.4亿元,到2000年已猛增至203.1亿元。一些企业已开始向现代物流的方向运作。在齐齐哈尔市的商业企业建立了相关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齐一机床、二机床、齐车集团等制造业优势企业,已经将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纳人物流优化管理。但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相比,齐齐哈尔市的现代物流只是刚刚起步,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1.较大型物流公司的基本情况

目前齐齐哈尔市较大型的物流企业有:中铁快运齐齐哈尔站营业部、中国外运黑龙江齐齐哈尔公司、齐齐哈尔邮政快递等较大型公司。

2.中型物流公司及个体私营业主物流公司基本情况

目前齐齐哈尔市中型物流与个体物流最主要的几家有:齐齐哈尔市昆山金达物流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佳吉快运有限公司等。

3.齐齐哈尔市第三方物流园区现状

齐齐哈尔市物流园区规模最大的是“北大仓物流园区”,占地121263平方米,现有综合办公楼1 727平方米,两条铁路专用线共968延长米,物流配送营业用房3 111平方米,仓储库房8 806平方米,商品交易门市用房2 358平方米,其他辅助用房1 352平方米,大型停车场7 200平方米,理货场45 459平方米和供水、供电、采暖等设施。物流园区现有零担受理业户72家,信息配载业户28家,仓储库房68个,临时性仓储库房32个。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经营56条零担线路涵盖了黑龙江省13个地市和齐齐哈尔市的9个县(市)。另外,还包括上海、温州、天津、沈阳、西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二、齐齐哈尔市第三方物流体系构建

(一)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体系利用其专业化的设备设施、专业的物流工作人员和专业的核算部门,能提高物流组织活动的专业化水平,适应社会大流通的需要,可以将社会物流资源相对地集中,容易形成较大的规模,创造出巨大的规模效益,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

(二)物流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1.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

在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服务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物流体系功能集成化

新型物流配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和商流渠道、物流渠道之间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

3.物流服务系列化

电子商务下,新型物流配送除强调物流配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和定单处理,向下延深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化

新型物流配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和考核的运作。

5.物流配送经营市场化

新型物流配送的具体经营采取市场机制,无论是公司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配送公司承担物流配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目标。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运作基本思路

1.物流基站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设

物流基站:应多方位合理分布物流基站,物流基站是整个物流园区中心的网络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如何分布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是重中之重,首先是选址,其次是服务,是信息的反馈收集终端。在齐齐哈尔物流体系构建中基站的选址应尽量保证辐射面的广泛性,方便顾客的各项要求,并且可以代收相关费用,简化程序,让顾客放心。

物流中心:是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行资源信息综合整理调配的部门,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团队,完整的资源组合,把基站收集上来的货物与信息进行合理调配,实时掌握动态信息,对物流园区供求信息,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业务受理、自我服务的外部信息服务系统。连接海关、税务、港口、仓储、船舶、铁路、卡车等社会职能部门及运输资源的数据共享及交换系统,以便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物流网络的架构,形成足以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相匹敌甚至赶超他们的企业规模。新建立的物流中心应包括:货运结算中心、网络中心、调度中心、客服中心、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立体化服务。

其中结算中心负责接收各基站转送过来的货运费用,办理货运保险,并与海关、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联系,或可现场办公,优化手续,方便顾客。网络中心负责收集各地市场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分类,搭建平台。调度中心负责把各地货源统一整合,有效分配,第一时间给物流园区,集中调配,按时发货。客服中心与监管部门是对顾客的信息反馈处理部门,完善运营体制,增强服务质量。

物流园区:把分布各地的小型配货站,中型物流公司集中到一起,发挥各公司所长,形成各个方向的运输专线,节约成本,同时引进各大运输车队,专业装卸队伍,使专业装卸工具齐全形成规模化经济,以点带面,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经营,以及加盟企业之间的全信息共享和运输各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联盟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并对用户实现全信息化的、标准化的物流服务。直接接受调度中心指挥,负责接发货物。

2.第三方物流体系构建框图

3.齐齐哈尔市第三方物流中心运行流程

首先是客户把需要发送的货物运送到基站(也可以负责上门取货)并支付相关费用,填写相应单据,声明目的地后便完成此次物流活动,货物由基站收集发至物流园区等待分配装车,基站将货款与货物信息传送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整合后调度园区相关物流公司出货,到达目的地后接收人反馈物流服务信息到物流中心,至此一次物流活动结束。

4.物流体系运行流程图

三、齐齐哈尔市第三方物流中心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常规服务

常规服务大多是指与完成货物交付有关的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常规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的基础,常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物流总成本,影响成功赢利模式的建立,并最终影响其赢利能力。

(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科技含量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等现状根本无法满足未来激烈竞争的需要。因此,新建物流配送中心应根据市场需求,逐步促进中心的信息化进程,并把中心内部的信息化平台打造为一个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等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为企业赢得模式的创新、经营方式与经营内容等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

(三)进行服务创新提高增值服务水平

物流中心建成后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客户的具体需要开展增值创造,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创造财富的又一重要源泉,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基本点,又是赢取客户的出发点。只有这种增值服务创造才能打开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才能增强物流行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从为客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以及流通加工增值服务方面等进行创新。

(四)提升员工素质

物流业的发展与整合都离不开一个经营管理团队的高效执行,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形成何种特殊能力(核心竞争优势),经理们的战略决策将最终决定其命运。外资物流企业进人中国市场给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等,这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招募优秀经营人才创造了条件。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等途径,加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为企业赢利模式的转变及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总之,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利用系统方法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再造,从而在诸多环节上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同时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竞争能力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利润源泉,创造自己的赢利模式。

(五)规范货运市场秩序

为了适应货运事业需要的目标,齐齐哈尔市交通局等六部门应继续加大整顿力度,规范货运市场的工作,特别是个体运输业户进人规划定点的运输场站问题,应与清理、整顿非法营运问题相结合,在不断解决定点运输场站条件的同时,分阶段、按批次连续、深人进行下去。

(六)规范业户经营行为建立道路货物运输市场诚信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和促进物流企业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有利于建立物流市场的诚信体系。在齐齐哈尔物流资源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规范物流企业,对进入园区的物流企业实施严格的资格认证,成立具有权威性的认证部门,正确把关,实施准入制度,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园区,已进入的公司如果顾客反映不好坚决退出,只有这样能够使齐齐哈尔市物流园区的货运市场得以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照军,王秀荣.聊城市第三方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J].物流

科技,2011,(8).

[2] 王忠伟,康意雄.湖南省发展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对策[J].中国

物流与采购,2011,(15).

篇4

    关键词:审计;第三方物流公司

    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查需要考虑的多因素划分成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综合评价层次体系结构:目标层审计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综合审计评价;准则层审计主要包括影响公司选择的四个主要的因素审查,这四个因素的审计又可具体到影响因子在子准则层的审查;操作层的审查,是指对各备选的物流公司的各个因子的审查。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所以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时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个是服务质量(或产品质量);另一个是服务价格(或产品价格)。服务价格的比较是容易的,而服务质量的比较则较为困难。因为服务产品质量具有难于标准化、时间性强,在消费过程中提供,同时具有无形性,不可分割,不可储存等特点。顾客购买服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感知服务的过程,其可伸缩性很强。同一服务,有的人会感到满意,而有的人却会不满意。例如,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看同一部电视剧,一个人认为电视很好看,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一点也不好看。

    我们可以视客户满意度为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物流公司以及该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仅是一个概括的指标,需要对其进行比较才能对其进行细分和量化。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细化为:赔付及时性、投诉处理时间、投诉率、运输准点率、定单完成率、准时回单率、货差率、货损率、价格正常率、定单跟踪、平均运送时间、定单处理正确率、定单响应时间、定单满足率、下定单的方便率、公司设备设施、组织结构、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公司信誉等。这不仅意味着确定多目标的和多样性的审计原则,而且意味着其构建的难度和复杂度。

    审计原则是指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意识形态方面指导性的规定。可分为审计总体原则和审计具体原则。审计总体原则具有总体统驭作用,审计具体原则具补充说明作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应具有什么特征,针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原则应如何构建等,这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的特征分析

    (1)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多目标性。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存在性、完整性等,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多种提法决定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多目标性。

    (2)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多样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潜力、物流技术、设备状况以及公司的服务质量均是审计的内容,决定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多样性。

    (3)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复杂性。这是因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满意程度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满意程度可以细化为:赔付及时性、投诉处理时间、投诉率、运输准点率、定单完成率、准时回单率、货差率、货损率、价格正常率、定单跟踪、平均运送时间、定单处理正确率、定单响应时间、定单满足率、下定单的方便率、公司设备设施、组织结构、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公司信誉等。由这些指标体系等可知其审计原则构建的复杂性。

    (4)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应注意层次性。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查需要考虑的多因素划分成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建立综合评价层次体系结构:目标层审计、准则层、审计操作层的审查。另一方面对面审计原则可分为审计总体原则和审计操具体原则。这势必决定审计原则构建的层次性。

    2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原则是指审计机构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意识形态方面指导性的规定。可分为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原则。总体原则具有总体统驭作用,具体原则具补充说明作用。

    2.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总体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在我国,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审计评价的方法和审计模型也比较少,因此通过审计分析评价,对于研究一种科学、全面、有效的解决发包公司如何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是应建立什么样的总体审计原则。下面作些探讨:

    (1)完整性原则。作为合作伙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选择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的审计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于合作伙伴的一些主要因素既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保证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审计评价,使得审计结果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客观性。为公司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是指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程序应在第三方物流公司中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时空范围、计算口径和方法等应当可比,前后阶段不宜变化太大,并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可比性就无从谈起。

    (3)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原则。由于市场机遇的瞬息万变,供应链所追求的目标的不同以及有的合作伙伴具有的核心优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合作伙伴的审计评价应有所区别,因此审计评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这一原则与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第三方物流的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一些审计评价内容可能会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被逐步的添加进去;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因服务的行业不同而各有差异。因此审计评价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影响审计评价合作伙伴优劣的诸多因素是无法用定量指标描述的,因此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理念来对合作伙伴进行审计评价和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说,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当中,有些指标可以定量描述,如车辆拥有量;还有许多因素是定性的,如运输安全性、行业经验等,因此需要定性审计分析与定量审计分析相结合。

    (5)客观公正原则。是指进行科学、适用、规范的审计评价时,要求避免主观臆断,以客观的立场、公平的态度、合理的方法评价第三方物流公司。

    (6)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原则。是指多方收集要审计的信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审查评价。

    2.2第三方物流公司具体审计原则构建的研究

    任何体系的设计都同组织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适应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营的具操作性具体审计原则的构建,有助于实施适当的审计控制,同时也影响着信息的流向与流量。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是在总体审计原则的统驭下构建的,是对总体审计评价原则的补统和细化,下面作一些建树性磋商:

    (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接受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审计评价体系,只有有利用价值的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不被人们所接受或者不情愿地接受下来,就称不上是有价值的体系。所以在体系设计时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够接受。

    (2)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准确性。要使审计结果具有准确性,与审计评价指标相关的信息就必须准确。在审计过程中,计量什么、为何计量,审计人员必须十分清楚,才能做到量化值的准确。

    (3)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全面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公司独有的特性和其共性的方方面面。

    (4)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理解性。能被用户理解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确定信息的清晰度是建立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5)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应变性。良好的审计评价体系应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战略调整及内外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体系自身能够作出较快的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要求。

    (6)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可控性与激励性。审计评价必须限制在其可控范围内,只有这样,管理者当局才能接受,对他们也公平。即使某项指标与战略目标非常相关,而对审计要评价的对象无法实施控制,他就没有能力对该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即应尽量避免非可控指标。另外审计评价指标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其工作潜能。

    (7)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审计原则应具有一致性。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评价体系,其审计评价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构建具体审计原则时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注意:

    (1)不可过分注重财务性审计,非财务性的绩效审计也不能忽视。例如顾客满意度,交货效率,订发货周期审计分析不可少等等。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不可定定得过高或过低。第三方物流公司是服务性公司,特别是本公司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其经营方略是要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指标过高公司无法接受。但是也不能过低,这会失去审计评价的意义。国际上的物流公司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指标是销售的增长、市场份额及利润率等。

    (3)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价格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客户不多,在利用审计结果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在体系设计时,要注意可比性。

篇5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物流信息系统 组件 面向服务

第三方物流指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并且按照客户需求,提供货物的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相关信息处理等项目的有偿服务。近年来,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常规的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以及与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等。这些问题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物流策略,重组自己的物流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物流。为适应企业对物流需求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利用组件技术,将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可维护、可扩展、可重用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组件。结合面向服务思想,将组件模块集成到客户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使之能够维护、提取数据,实现供应链的全程可视化。

一、组件技术

组件(Component)是指一个对象(接口规范或二进制代码),接口被明确定义,最重要的特性是可重用性。90年代出现的分布式对象技术为组件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分布式对象技术已经成为建立服务应用框架、组件和组件组装的核心技术,在开发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存在3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技术,即Microsoft的.NET技术、Sun公司的J2EE技术和OMG的CORBA技术。本文将利用J2EE的EJB技术对物流业务进行封装。

EJB的全称是Enterprise JavaBean,是J2EE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定义了一种组件架构,描述如何编写服务器端组件,并且为服务器端组件和管理这些组件的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标准的协议,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开发出具有伸缩性的企业级应用。利用EJB技术特点开发物流组件,在系统的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容错性等方面有着如下优势:

1.EJB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这是微软的MTS(Microsoft事务处理服务器)COM十所无法代替的。有利于异构客户企业系统的业务集成。

2.EJB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别的机构、服务器解决方案、中间件或者通讯协议。它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实现方案之间迁移。程序员可以基于免费的、开放源码服务器进行开发。

3.EJB是可重用组件,当有客户需要定制物流业务时,可按需选择物流服务组件,重用、构造、集成到客户企业系统中,大大缩短了企业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部署的时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4.EJB可以处理任何类型的的客户端,有利于客户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维护、操作。

二、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松散藕合的软件体系结构。它的优势在于降低了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紧密祸合性。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由各自独立可复用的服务构成系统功能。这些服务向外公布定义明确的接口,软件的开发是通过对这些实现透明的接口的调用来完成的。使用这种结构设计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即使该模块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化,只要包装该模块的服务接口没有改变,服务请求者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粗粒度、松祸合的服务架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服务的封装:把服务封装成可以被不同业务流程重复使用的业务组件。它隐藏所有实现细节,不管服务内部如何修改,使用什么平台、什么语言,只要保持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最终用户的使用。

2.服务的重用:一个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与底层实现和用户的需求完全无关,极大的方便了服务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3.服务间的互操作:服务之间通过既定协议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通信。

4.服务是自治的实体:即服务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自包含的、模块化的。

5.服务的松祸合度:即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只有接口上的往来,至于服务内部如何更改,如何实现都与服务请求者无关。

6.服务是位置透明的:即服务请求者不需要知道服务的具置及是哪一个服务响应了自己的请求,服务请求者关心的是使用一个服务完成了自己要处理的工作就可以了。

三、集成方案

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模型其设计思想是利用组件技术,将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可重用的物流服务组件,在对客户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考虑到客户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引入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依据客户企业对物流的需求项目,将已封装的物流服务组件集成包装成服务模块。客户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的信息系统,通过接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模块进行访问、维护、操作,为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客户企业对物流信息的全程可控。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利用组件的技术,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进行物流服务模块集成开发的优势在于:

第一,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应用程序之间服务模块部署变得更加一致。现有的组件、新开发的组件可以合并在一个定义良好的面向服务框架内。这样的组件集合将被作为服务部署在客户的系统构架中,从而实现客户企业对物流业务的信息化控制职能;

第二,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将物流服务构造成现有组件的集合。使用这种新的服务只需要知道它的接口和名称。服务的内部细节以及在组成服务的组件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外界隐藏了。这种匿名性使组织能够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合并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的组件来创建服务。缘由的系统提供的功能,可以通过服务来封装并提供给新的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访问;

第三,降低开发成本,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和新的需求的引入,通过组件技术对业务封装,利用面向服务构架,使现有的物流服务和新创建的服务的开发成本大大地减少了;

第四,便于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面向服务构架允许清晰地表示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通过在特定业务服务中使用的组件的顺序来标识。流程的控制是依靠构成业务服务的组件重组来实现的,当实际的物流服务提升或客户的服务需求变更时,可以对相应的组件模块进行扩展、维护,从而进一步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效率。;

1.具体实现步骤

(1)通过J2EE 的EJB技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基本业务组件,例如:装车组件、运输组件、到达组件、库存组件、配送组件、客户关系组件等。

(2)对客户企业进行物流需求分析,定制物流服务集成方案。

(3)物流系统的开发人员将业务组件包装服务模块,使用WSDL描述它,然后登录到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中注册用户,并将WSDL到服务注册表中。

(4)将服务模块接口提供给客户企业,通过客户企业系统查找、调用物流服务,以实现信息互通。

2.方案特点分析

该集成方案充分运用了组件和面向服务的技术特点,实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容易实现。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服务模块封装可以提供服务接口的应用层来访问,并且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因此不用修改原有体系结构,轻松地实现数据交换。

(2)松散耦合。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实现和客户如何使用服务方面完全隔离开来,屏蔽了具体的细节,这使得服务可以在完全不受影响情况下进行修改。

(3)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当各个物流实体在平台上大量进行交易时,平台就收集了很多宝贵的交易数据,平台可以在这些数据上做数据挖掘,以有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数据模型。同时,信息交换中心可以以会员的形式或服务次数收取适当的中间服务费,实现自身的盈利。

(4)数据访问安全。由于使用者的应用是基于服务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是XML,而数据库一般部署到防火墙后的,因此整个平台信息的访问也是安全的。

四、结束语

物流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集成化,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运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物流服务,以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变化。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模型是一个高度集成和开放的系统,解决了各种异构系统间信息的交换问题,使所有与物流相关系统的信息能够互通,从而实现整个物流的同步化与及时化,帮助客户企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为其实现更大的价值,真正达到效益共赢。

参考文献:

[1]组件化业务模型-企业实现专业化的有效工具[R].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8

[2]秦绪伟:物流系统集成规划模型及优化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论文,2006

[3]辛添翼:基于SOA的空间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4]苏 艳:基于J2EE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宋庭新 黄必清 魏春梅:基于语义Web 服务的协同物流与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3)

[6]袁剑秋 周家纪:基于中间件J2EE技术规范的Web应用开发分析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4(6):1402-1405

[7]王先平 李双庆:SOA在物流系统中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303-306

篇6

家世界级独立于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贸易协会及任何可能利益相关者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公司成立于2003年,一直致力于为需要质量数据来评估和评断其食品质量安全的种植、生产、采购、销售企业或品牌提供优质的检测、食品链咨询和培训服务,通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要检测服务: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营养标签等。成立至今,诺安的业务范围迅速发展,客户网络已经遍及中国、美国、欧洲、澳洲及亚洲其他国家,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

诺安检测实验室提供广泛的检测服务,在诸多检测项目中,诺安检测以其农药分析专长而闻名。此外,基于客户需求,诺安食品链支持服务会就检测结果向客户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帮助客户了解问题,并找出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实验室的独立性是必要的。在很多情况下,客户有其对检测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通常会采用全球标准和非国内的企业内部标准:与此同时,客户也需要服从当地和出口的法律法规要求。因此,在考虑全球情况及客户要求时,通常需要个既可以关注客户要求,又可以提供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独立实验室。诺安检测与客户如同个合作伙伴,

起工作,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共同了解中国农业,帮助客户建立其对中国种植的农产品的信心。如果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客户的要求可能会被误传和误解。除此之外,对提供商业性保密的咨询和建议、快速回复消除客户疑虑的需求也同样需要独立的实验室。如此,客户能够及时了解食品链中的关键问题,对关键问题实施有效检查,掌握相关的动态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和安全有保证的食品。

在中国,食品链涉及的环节十分复杂,其中有些关键因素值得我们思考:

小农场:在中国,典型的是各种分散的小农场,农民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除非有显而易见的现金收益,否则改变是不会被接受的。他们承受着天气变化、缺水或洪水泛滥的压力,土地被集约种植,化肥和农药被持续和大量的施用以维持足够的农产品产出,几乎没什么时问或精力来实施更现代的农业措施。

不够专业的农业供应商:种子、农药和化肥供应商未必都受到很好的监控。某些种子,农药和化肥供应商可能有重大的劣质产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食品污染只能在食品链下游才被发现,比如在收获期,或者甚至在进出口期问。而且,一旦污染发生,这些污染的源头就不太容易被发现或确定。由于问题的源头只能推测,所以在没有针对基础原料做定期和全面检查的情况下,这些普遍的问题就会经常发生。

初级农产品交易商:小农户将初级农产品出售给交易商,这些交易商把从许多小农户那里收购来的初级农产品混成批货在市场销售或者进行加工。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记录,很难维持混合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光靠好的记忆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追溯到问题源头,必须有清晰和正确的记录。除追溯外,这些记录也可以用于教育和培训,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当然,商人是做买卖生意的,而非信息的记录机构。如果增加了时问和金钱却没有从较好的质量体系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那引进更好的操作规范对商人来讲是毫无激励的。

产品的散装贮存和分销:在中国各地,原料的储存和分销没有被很好地了解和追踪,对原料的历史背景基本没有什么记录。而这些历史信息对于了解微生物的安全问题和评估来自散储区域的污染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方面的了解,要想确定潜在的污染风险是不可能的。不知道历史,就不可能防止不适合的原料被出售。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可追溯被看作专门用来批评不良操作规范的工具,而事实本不应如此。如果出现食品问题,我们需要找出问题的源头,采取纠正措施,在此情况下,可追溯性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之。除此之外,可追溯性对于从食品链中清除其他被污染的原料,降低患者对健康人群造成传染的风险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是可追溯性永远不会被启用,所有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国家都会对食品安全加以关注,可追溯性对于发现、纠正食品中的问题、持续不断的改进农业生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食品链中的每个人都很重要,针对不良操作结果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对良好作业规范进步理解和掌握。良好规范的培训和教育同样有助于农业改进。但是,教育必须给予那些最接近食品的作业人员,这意味着田问技术人员、分拣、运输工人、加工人员、零售商,甚至消费者都需要接受关于食品安全和质量规范的教育,这显然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食品链中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持续不断沟通和更新。尽管花费很多年才能看到些小的改进,但这种沟通和更新仍旧不可中断或停止,因为市场上的新技术、科学调查的新信息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新问题是不断出现的。

一致性:对于食品生产的改进必须让所有相关人员都参与其中,改进和改善必须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着眼和入手。各省、各地区可以通过就有关食品生产的改进和改善开展讨论和培训,从相互交流中获益。中国的食品链情况纷繁复杂,每个环节都需要进步的改进和规范,具体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农场,每一块农田,如此,才可能保证每个公民的食品安全和质量。

那么,应该由谁对这些改进和规范负责呢?显而易见,每个消费者都应该参与其中。如果我们对不良的操作习惯视而不见,最终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家庭、朋友和同事,甚至中国的形象。当然,最主要还是农场供应商、农场主、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加工/处理者。存储户。分销商、贸易商、包装商。零售商、客户、废弃物处理、检测实验室等食品链的相关涉及者。

政府已经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并且设立了相关的监管部门对食品链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但是,食品链环节复杂,涉及的人员多,不可能监管到每个人、每件事。因此,每个生活在中国的人都应该对其食品安全负责,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依赖于食品而活。

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是实验室的责任。此外,如果存在食品安全危害,实验也同样有责任针对检测结果做及时的沟通和说明。检测分析证书不是销售证书,检测证书只是表明食品在其加工过程中相关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然而,如果不知道食品加工的历史过程,检测结果是无法反映出所有的潜在危害是否都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在此情况下,检测证书是无法就食品安全做出绝对保证的。

篇7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信息化 建设 应用

一、对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物流配送最有效、经济的方式是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与传统的物流配送相比,现代物流配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管理涵盖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实现了物流配送高效、便捷、安全、准时。

一般认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企业间、企业内和物流配送过程中所产生数据的全部记录,由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必须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信息系统储存的信息必须具有易得性。一个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类基础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向信息需求方提供简易、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其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保证精确性。该信息必须能够准确反映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货物的状况,以衡量物流配送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第三,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必须及时、快速。当物流配送活动发生时,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应及时有相关信息反馈。

二、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物流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配送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在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的信息流来控制和调节物流,对运输车队实施有效控制和最优化管理,提高运输车队的货物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物流配送中心既是信息管理中心也是生产调度中心,是物流配送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物流企业和供货商家之间、物流企业与需求客户之间的信息流在此汇总管理,物流配送企业所接订单的货物进货、分拣、运输、装卸等任务在此进行调度。为了实现以上职能,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必须包含以下信息数据库:

一是客户信息数据库,包括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和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中包括供方的基本信息,如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历史往来记录、等级评价等客户关系基本信息;还应该包括订单要配送的货物信息,如货物名称、数量、供货地点、供货时间、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同样,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中也包括需求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订单要配送货物的目的地信息。

二是物流配送企业运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包括运输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所能支配的所有运输车辆的信息,如车辆型号、载重量、车况、车辆联系方式、车辆目前所在地等具体信息;驾驶员信息应该包括驾驶人员的相关信息,如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行车记录、事故记录和业务能力等。

三是道路及天气信息数据库。道路交通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业务范围内交通状况的详细信息,如业务范围内各地点里程数据,道路安全指数,收费站情况,各种道路行车所限的吨位,桥梁所限的载重量等;天气状况包括业务范围内地区的近日天气形势,行车安全指数。

四是运输车队运行动态信息数据库。运行动态信息包括在途车辆的定位和监控信息以及驾驶人员途中反馈的即时信息,如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车队是否按照预设运输路线运行,驾驶人员反馈的路途异常情况等。

五是辅助信息数据库。库中记录相关参考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参考信息包括收录所经过地区的各种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规定,车辆过去的运行历史记录,突发事件处理案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对空载、满载、延时、准时以及运行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三、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将为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管理、车辆调度、客户服务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使物流企业对物流配送的管理实现精确性、全程性、经济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首先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物流企业分析研究市场,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受理客户货物运输服务订单,编制货运计划,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货运计划进行监控,形成货运计划、资源调度、配送跟踪的全过程物流管理,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建立快捷货物运输管理体系,完成经营目标。信息化使物流配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管理与运力有关的资源,如车队、车辆、司机,并根据客户需求自动查询、快速调用运力资源,保证客户订单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物流配送企业还可以进行业务跟踪,将调度运单与运输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实现对运单完成过程的监督。

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配送车辆发生故障是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为了降低和减小由于这类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损失,可以为配送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移动通信系统,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该系统随时监测运输中的车辆情况,保持即时联络;可以为驾驶员配备移动通信工具,保证车辆驾驶员与配送中心的实时联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货物的安全。

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跟运输效率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企业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参考;统计运力资源消耗的成本,如车辆行驶里程及油耗等,可以为结算、对账和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根据车辆运行的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司机的稽查或考核提供参考等等。

其次是实现配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化。根据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供方信息、需方信息、车辆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并通过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优化整合,可以设计出最合理、最优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方案。同时物流配送中心还可以根据各种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信息进行配送方案调整,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对配送车辆进行重新调度,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根据供需方信息和及时更新道路交通信息合理优化配置物流配送车辆和物流路线,达到物流配送过程时间最少,路径最短,实现资源最合理的利用;当出现供需关系变化、道路交通状况变化、车辆性能故障、驾驶员身体状况等突发事件,对原来的配送方案产生不利影响时,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变更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方案。

第三是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信息化。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必须跟踪记录与客户有关的详细信息和业务合作情况,以便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并通过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客户价值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服务策略。为了增强客户的信任感,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客户实时查询服务,使客户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输状态信息,以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主动发送信息通知客户,使客户在第一时间知晓货物到达信息。

参考文献:

[1]黄梯云: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张瑞芳: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5,(1):32~34

[3]李宗豪:论现代综合物流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7):34~39

[4]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挖掘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1):1215~1219

[5]王景恒:情报科学[J].情报科学,2006,24(5):709~712

篇8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应用型 实践课程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电子商务更是空前发展,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物流企业亟待壮大,伴随而来的是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对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工作实践性强,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少则1-2年,多则5-8 年,对于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其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与创业。因此,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具备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就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基本能力,物流专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竞争能力五种能力。打造的是既具有物流设计,运作,优化的专业能力,又懂得管理、经营,决策,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与应用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此,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要避免出现人才结构性失衡。

如香港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航运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开设运输管理课程,完全是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出发,抓住了航运,运输的需求重点,即便有能力开设其他物流课程,也没有贪大求全。因此,我们要从地区,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考虑,设置物流急需的实践课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实现充分就业。

2.能力导向原则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应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操作岗位技能,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信息、报关、报检,结算、货运,客户管理等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能力为组织管理,分析决策,人际交往,创新竞争等能力。

3. 素质导向原则

著名国民素质研究专家谢思忠曾指出: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说“素质决定命运”。很多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首位,他们特别欢迎那些事业心强、具有战略眼光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活跃敏捷的思维。

以上素质的培养是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4. 学生导向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5. 特色导向原则

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物流企业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比如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事务方面,管理财经类院系可以侧重管理,营销,成本等方面。

6. 前瞻性导向原则

现阶段的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尤其是实践课程,不但要与现实物流发展与时俱进,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以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调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适应2l世纪物流人才的要求。

1.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现代社会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为:(1)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包括微机硬件安装与设置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使用方法;声音,图像编辑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和INTERNET网络应用;(2)电子商务应用:包括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电子合同、网上银行与支付,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商务管理等。

2.培养物流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实质是一种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是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物流主干课程后,主要目的是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软件为手段,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目标。

主要课程设置:(1)运输与配送管理实训: 包括业务管理、调配管理、运输管理、路线优化等操作环节;(2)仓储与库存管理实训: 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3)货运实训:包括拟订货代合同,处理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租船订舱、报关与报检,货运保险等内容,(4)供应链管理实训:包括供应链的构建方法与技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内容。

3.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宽口径”,综合型, 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企业或部门的总体运营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目标,同时培养一定的职业素质。

课程内容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采用模块教学,角色虚拟方法,具体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家电,医药,食品,汽车等功能物流为背景开展实训;(4)物流客户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客户分析,客户获取,客户维系,客户挽留等。

四、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但如何实现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保障。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实战型师资队伍,要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就是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内涵发展,就是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掌握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

2.探索与创新物流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除多媒体,案例法等常用教学法外,在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更多的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教学法: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展示、边讲、边做,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印象深刻;(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交物流设计方案,使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3)模拟实训法 :采用实物模型、ERP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模拟流程与岗位,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搞好物流实验室建设

物流实验室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平台,是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应用型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更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并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应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方面,为克服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和适应物流实践本身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及时洞察物流人才需求变动与发展趋势,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步骤地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岗位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确定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企业,深入实际,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环境,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创业。

5.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物流运作是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流程,物流各岗位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6.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就业准则。而学校的实训课程,模拟再好,也与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尤其是毕业实习,多接触实际,多积累经验。通过实践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进入职场角色,这样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作为发展日益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既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总结,修正实践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长宁: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12

篇9

关键词:真三维 地籍 产权 研究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1 地籍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管理是以宗地为基础的二维平面地籍管理方式,主要记载国土资源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二维基础数据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且在应用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其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在二维平面空间,通常采用投影方式或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方式,将三维权利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投影或分摊的方式来代表其权益范围进行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镇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为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的立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地表为核心的国土权利法规和地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用与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地下相关的空间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情况定为一宗地,称为共用宗地。大多数的共用宗地只是在水平面上无法划清界线(如地下管线、高层建筑),比如在对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内部权利划分和管理时,利用二维空间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一方面国土主管部门无法对其权属进行清晰管理,另一方面权属界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保障,引发了很多权属争议事件。

3 地籍管理新要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概念,包括了土地、矿产、地质风貌及其所承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涉及到地表、地上及地下,如城市土地立体利用、立体地价评估、空间权、地下空间权的使用等,都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的三维特性,也有必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反映。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现代地籍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变迁的轨迹,但这个变迁过程仅停留在国土资源平面利用的范畴。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国土资源利用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变化也必然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体现,而直接体现这一变化的方式就是建立三维国土资源模型。

4 三维技术

目前三维市场主要有三种主流三维构建模式:传统建模、三维实景(街景)、全景真三维建模。

全景真三建模通过航空摄影的方式获取多角度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快速自动化的建立地面三维模型,真实反映城市三维影像,作为近几年快速成熟的新技术,其真实、完整、高精度三维数据受到越来越多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单位的追捧。在全景真三维影像建模生产工艺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技术该技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 (IMU) /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素有“精度之王”的美誉,作为近几年在测绘领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的新型技术,成为三维城市建设的一把利器。激光扫描对天气情况要求低,雾霾天也可以进行作业,这在国内当前天气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保证了三维数据精度的可靠性,长久以来三维建设因为没有测绘精度保证,三维应用都停留在展览、显示等层面,没有深度的行业应用。全景真三维技术也真正解决了长久以来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基于三种主流的三维技术本身特点,针对大量国土资源土地登记、征收、出让、开发等管理要求,全景真三维建模无论在是数据的精度上保障地籍权属清晰界定、土地登记管理,还是在为其它各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国土管理”一张图”,都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5 真三维国土资源管理

5.1 二三维地籍管理

随着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利用延伸,各综合性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通信设施等遍布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由于分层开发利用,造成分层属性不同的权利人,给当前基于二维宗地的地籍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采用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混合管理模式,二维地籍登记中不能解决的复杂权属情况则能够通过三维系统进行登记,形成二维宗地平面与三维体宗地的混合管理方案。

5.2 不动产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房屋、水利、海域、林业及农村承包土地。组成的。目前土地登记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利用状况登记缺失状况。诸如商业高层建筑内部权属信息复杂、建筑顶部建造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的电缆设施等。

建立基于倾斜影像和Lidar的真三维模型,lidar直接获取模型三维坐标,三维登记地籍图通过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描述宗地的立体几何特征,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维宗地以体宗地为基本单元,用体积度量,精确描述立体空间中的三维产权体。按照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籍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立三维地籍库,反映三维产权体的基本情况,相比传统二维地籍库的信息要丰富许多,能够清晰的界定地表、地面、地下立体空间的权利。如图1所示。

图1数据库连接

5.3 三维地籍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地籍库,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查询,实时准确的掌握任意体宗地的平面和空间土地登记情况,当输入土地使用者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需要查询的宗地,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积宗地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列表方式显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宗地面、土地证号等信息。同时,该功能还能显示共用宗地中土地使用者的基本用地信息,如宗地分割登记情况,当鼠标指向小区内某栋建筑物的任意区域时,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分摊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主要信息。该功能将实现空间产权的清晰化管理,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

5.4 地籍动态监管

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和监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审批地块颜色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获批后,宗地空间内部建筑物及权籍信息的变更过程,在建设方案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与登记信息发生出入后,系统将自动报警,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审批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监管。

6 结语

全景真三维地籍管理作为国土行业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按照地理三维坐标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将地下、地表、地上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准确划分界定,生成真实的三维场景,为建立城市空间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登记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拟平台。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土籍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精细化的工作平台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国土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东,朱彤.土地立体利用与三维地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30-131.

篇10

[关键词]汽车零配件;第三方物流;汽车产业集群

1 引 言

汽车物流是涉及面最广、技术复杂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而零配件物流配送又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汽车制造厂商一般采取的是外协零配件、流水线式装配生产模式,因此范围广、统筹调度难、影响可变成本的因素多,使其物流配送具有更高的难度。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商每天都可能有几个品种、几百辆不同型号的汽车下线,在生产流水线上,尤其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汽车组装流水线上,要准确地向流水线上不同的车型提供相应的零配件。一旦所需要的零配件没有及时地到达生产线上,而导致生产线停止,其后果是很严重的,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汽车制造所需的零配件有一万多种,零配件配送是一项很繁复的工作。汽车制造厂商为了能够实现jit配送,会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丰富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经验可以很好地完成配送工作。本文将会结合汽车产业集群具体谈谈第三方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

2 汽车零配件的分类

在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由于汽车零配件种类繁多,根据使用价值和使用频率可分为a、b、c三类。a类零配件价值最高,通常为非通用件,品种不多,例如发动机、车门总成、排气管总成、坐椅等。b类零配件价值较高,品种较多容易混淆,主要有车顶篷、后舱盖、地毯、前底板、后地板等。c类零配件价值较低,主要为标准件,汽车制造厂商对这种零配件消耗量较大且较为稳定,运输频率低。每次运输都会使用相同的包装容器,相同的运输方式,如室内灯、方向盘、遮阳板、标准紧固件等。三类零配件都由汽车制造厂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但三种零配件具体的配送方式不同,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集群环境下。

3 汽车产业集群简介

汽车产业制造的产品通常是复杂性很高的,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常会形成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企业短半径配套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接近性使得汽车制造厂商能够就近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大大缩短了配送距离,从而节约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同时由于汽车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区域,企业间的地理位置相当接近,汽车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可以大大节省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库存成本等。在汽车产业集群环境下,为了达到汽车制造厂商jit配送的要求,在汽车制造厂商周围往往会出现几个总成类供应商,总成类供应商会对零配件进行模块化。

4 第三方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方式

由于汽车零配件品类繁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可能按照一种方式进行配送,必须根据汽车零配件的分类进行配送。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必须对汽车零配件a、b、c三类进行不同的配送,这种由汽车制造厂商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对汽车零配件的配送叫第三方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方式,图1为第三方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

4.1 c类零配件配送方式

汽车产业集群的不是一家核心企业和众多供应商简简单单的聚集,核心企业要求与供应商建立整车—零配件网链式结构,这种结构要求把总成类零配件厂整合到2~4家,其他向二三级配件厂分流,形成以总成零配件厂商为核心的,二级和三级零配件厂商为供应商,汽车制造厂商为最终用户的零配件产业组织结构,也就是网链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对c类零配件进行配送,更能达到汽车制造厂商要求的jit配送。在汽车零配件a、b、c三类中,c类零配件配送方式最为复杂。一般情况下,汽车制造厂商都靠需求拉动生产,根据生产计划向零配件供应商下达零配件需求计划。零配件供应商根据零配件需求计划进行生产,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零配件需求计划进行配送。如图1所示,首先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二级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中间进行循环取货,在进行循环取货之前第三方物流公司都会对取货路径进行规划,而在汽车产业集群下第三方物流公司更能设计出合理的取货路线,使得运输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二级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中间进行循环取货完毕后,把零配件运往总成类供应商那里,总成类供应商把多个零配件小模块加工组装成大模块,也就是简单的模块化。第三方物流公司把总成类供应商简单加工的大模块运往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那里把简单加工的大模块进一步的模块化,然后再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进一步加工好的大模块准时配送到汽车厂商的缓存区里。最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进一步加工好的大模块同步配送到汽车厂商的生产线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对c类零配件进行配送的过程中,会有物流信息平台和看板信息对配送过程进行控制。

4.2 b类零配件配送方式

在汽车产业集群环境下,供应商为了能达到汽车制造厂商的jit配送要求,一般都会利用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是虚拟化的。与传统的配送中心相比,虚拟中心不再拥有规模庞大的仓储中心和数量较多的存货。同时经过配送中心的信息流也不像传统配送中心那样有停滞,而是通过配送中心这一纽带,直接向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厂商流动。这时虚拟配送中心是零配件配送的一个通道,而不是像传统配送中心那样是一个节点。图2为虚拟配送中心中转配送。

b类零配件价值相对较高且品种较多,配送方式明显不同于c类零配件。配送中心根据汽车制造厂商的零配件需求计划,安排零配件供应商生产并将已完工的零配件送到汽车制造厂商。如图2所示,b类零配件通常会被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送到配送中心,在虚拟配送中心进行模块化,然后再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送到缓存区,最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进一步的模块化零配件同步配送到汽车制造厂商的生产线上。同样,第三方物流公司对b类零配件进行配送的过程中,会有物流信息平台和看板信息对配送过程进行控制。

4.3 a类零配件配送方式

看板从狭义上来讲是生产信号的传递工具,广义上来讲代表着拉动式生产方式。在汽车产业集群环境下,汽车制造厂商开始利用电子看板进行传递信息,电子看板是由软硬件组成的系统。在电子看板系统中,汽车制造厂商的零配件需求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直接传递到零配件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显示终端,增加了信息的及时性。在汽车产业集群环境下,物流信息平台更容易建立,利用电子看板也更有效。a类零配件价值最高,通常为非通用件,品种不多,所以零配件供应商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把零配件直接配送到汽车厂商的生产线上。在此配送过程中,电子看板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及时补货消灭误差,并起着控制的作用。

5 a、b、c三类汽车零配件配送的比较

a、b、c三类汽车零配件配送,在表面上看来都是汽车制造厂商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但a、b、c三类汽车零配件在配送方面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由于a类零配件的特点,决定了a类零配件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直送工位配送,甚至可以达到同步配送。b类零配件价值相对较高且品种较多,不能像a类零配件直接可以直送工位配送,必须经过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这就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送中心必须有物流信息平台,同时配送中心要能对零配件进行模块化,以便能够准时配送到汽车制造厂商的生产线上。c类零配件配送更加复杂,主要因为c类零配件价值较低且为标准件,这就决定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其配送特殊复杂性。一般情况下,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在汽车产业集群下的二级或三级零配件供应商进行循环取货,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能够及时且成本最低地送到从总成类供应商那里。c类零配件还得在总成类供应商、配送中心那里进行模块化,以满足汽车制造厂商的零库存的需要。总之,a类零配件配送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a类零配件会在汽车产业集群以外配送;b类零配件、c类零配件配送相对复杂,为了降低汽车制造厂商成本和提高其竞争力,一般会在汽车产业集群内进行配送。

6 结 论

在产业集群环境下,要达到汽车制造厂商的准时配送要求,第三方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配送方式。随着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水平的提高,一些中间配送环节可以取消。

参考文献:

[1]周文军,赵辉.第三方物流供货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6):50-53

[2]刘涛,向佐春.基于jit生产方式的汽车零部件共同配送[j].产业经济报,200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