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3-04-03 00:0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1

江南造船在151年的漫长历史中,逐渐培育并形成了以“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江南精神根植于江南造船的深厚历史中、诞生于江南人振兴民族工业的艰辛实践中,孕育自中华民族强军强国梦中。“江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是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折射。正是代代江南人对“江南精神”的高度认同,并成为自觉的价值追求,江南造船才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南造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一是从管理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价值引领。江南造船高度重视树立全员的价值自觉意识,将价值观化为具体规定渗透到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中去,确保了江南精神以及安全、质量、人才、廉政等理念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充分体现,从制度根源上确保了价值观的认同,也必须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意识。此外,江南造船把加强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战略之一,作为规范员工行为、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公司高度重视价值观培育,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讨有关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依托党群工作部,作为协调、执行企业文化工作的执行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全公司范围的重视。在体制基础上,江南造船每年将文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重点计划中,努力使江南的核心价值观在员工中有效传播,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成为江南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强大引擎。

二是从构筑理念体系上阐释核心价值。江南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搬迁上岛同步推进。江南造船整体搬迁长兴岛时,面临在新基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急迫要求,江南造船重新梳理和完善江南文化体系。经过全面梳理,形成了江南企业文化理念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VI手册》、《员工手册》,实行统一基色、统一标识、统一着装,形成共同行为规范,成为指导江南企业文化工作的实操性文件。随后,江南造船持续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完善,提炼形成了“强盛民族工业,铸造海上长城”的崇高使命,以及品牌理念、造船理念、职业理念、团队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保密理念和廉洁理念,这一系列理念具体诠释了江南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也使各个领域有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标准,对江南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一直坚持军工第一的江南还提出了把江南造船建设成为“军工历史最悠久、军品竞争力最强、经济效益最优、军民融合”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清晰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明确的愿景,对于激励江南造船人践行江南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从文化建设上进行价值宣贯。江南造船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价值自觉意识形成中的作用,重点围绕江南历史、江南精神、江南榜样等方面加强军工文化建设。宣讲江南历史方面,江南造船通过江南造船博物馆、全国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资委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园、江南原址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群等载体,全方位地展示和宣传江南造船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全国六省市开展了中国民族工业起步与发展暨江南造船建厂150周年档案巡回展,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求是》杂志发表纪念文章,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邮政分别发行全国流通的一金两银有面值的纪念币、一套四枚纪念邮票等活动,向全国展示了以江南为代表的造船人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情怀。宣贯江南精神方面,下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等书籍,编制了《江南造船理念手册》等,组织两级中心组和班组学习;用江南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科技人物名字命名厂区主要道路;通过《江南工人》报、网络课堂、“江南大讲堂”等载体进行江南精神的深入解读及宣贯;推进文化上舰活动,在舰船的装饰中,融入军工文化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样化的媒介,有效提高了江南精神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江南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树江南榜样方面,积极开展选树先进模范,通过典型人物示范传播江南文化,在员工中形成了践行江南核心价值理念,传递正能量、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以点带面,培育出众多劳模和先进典型,为军民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有多名员工在国家和国际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四是针对不同群体搭建价值教育平台。江南造船针对不同群体来搭建不同的思想教育平台,来培育核心价值观。面对科级以上干部,开办江南大讲堂,每月举办一次,邀请资深专家、企业高管进行专题讲座,增强了干部的军工报国意识和为国奉献的情怀。针对普通员工,江南造船充分利用好内外网、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充分挖掘江南的历史故事,将能够体现江南核心价值观的人物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企业历史,同时接受价值观的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江南造船近年来重点利用持续近一年的入司培训来进行价值观教育。首先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江南历史、江南人物,每年举办新员工晚会;新进员工展示培训成果,展示对江南价值观的认识;分到部门后,每人配老师傅,在日常工作中去感知江南精神。针对劳务工群体,江南造船向他们发放《企业文化手册》,每年举办劳务工欢乐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举办晚会,广泛宣传江南产品的影响,使劳务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们亲手建造的产品所承担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他们在江南工作的荣誉感,从而增强对江南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他们成为江南造船生产发展的生力军。

国有企业践行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及具体路径

价值多元和价值冲突是当代中国人价值选择、文化认同的社会现实,也是价值观培育必须直面的挑战。价值自觉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即以价值自X的态度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使企业员工真正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导文化有更好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结合江南造船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及培育过程,在国有企业中增强价值自觉意识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宏观价值观要转化为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企业中培育和践行价值观,必须要将宏观价值观具体化为企业的价值观,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和产品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企业职工长期在企业内工作,很容易培养起对企业的认同,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认同,因而也就更加容易形成对企业的价值自觉意识,进而会不断去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只有先打通主流意识形态向企业沉淀的通道,才会实现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进而逐渐使企业员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自觉。

二是文化建设管理机构必须要有价值自觉理念。虽然价值观培育是全公司的事情,但对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价值观培育的领导者都是企业党委。因此,企业党委是实现价值自觉的关键,也是源头。党委要树立起自觉意识,把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要加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企业发展历史,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及时提炼总结企业理念,并要科学编制计划,有效破解难题;其次,要培养建设一支优秀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要同薪酬同待遇,防止队伍被边缘化;要引导军工文化工作人员首先自己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良好风气的引领者;要抓紧培养善于开拓的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要鼓励和吸纳在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打造一批较高水准的文化艺术团体,建设一支扎根军工科研生产一线、专兼结合的基层军工文化工作者队伍。再次,党委还应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必须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趋势,注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在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同时,要看到传统媒体仍然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和市场空间,因此要融合利用新老媒体;无论是什么媒体,都必须坚守真实、优质的内容,否则不可能发挥出好的效果。

三是领导干部和文化工作者要有价值自觉意识。在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领导干部的自觉遵守和率先垂范,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价值自觉意识,避免简单地只用经济规律思考问题,自身要发挥践行价值观的示范带领作用。而作为价值观的研究者和传播培育者,企业管理者特别是文化工作者是实现企业价值自觉的关键。企业核心价值能否有效地传递给全体员工,首先取决于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价值自觉意识。首先,文化工作者应对自身的身份、使命有着充分的自觉。文化多元、文化冲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念混乱和文化认同危机,企业部分员工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呈现迷茫和无助,甚至出现“怎样都行”的价值虚无主义,是当前必须面对、考虑的时代社会环境,也是企业文化工作者承担着引导、培育员工价值认同的使命所在。文化工作者对这种文化价值建设者的身份认同会隐性地影响到员工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自觉。如果文化工作者缺乏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就会缺乏对从事工作的意义的深刻认识,进而影响到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其次,文化工作者要有对自身能力、素质方面的自觉,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能力是影响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文化工作者应有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特征和特点灵活采取传播方式的自觉意识。价值观培育重点是要重视实践性与人文性,让员工感受到价值观教育是“可信的”,同时也是“可爱的”。

篇2

“小媒介”助力“大传播”。发挥公益广告的熏陶启迪和感化教化作用,既坚持从小处着手,围绕群众日常工作、出行、休闲、购物等方面,推出融入日常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型宣传载体;又注重从大处着眼,设置有视觉冲击力、大气美观的大型广告,实现了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的立体式、全覆盖。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已占据全市户外宣传总量的50%。注重将核心价值观与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在公益广告中增加爨文化等元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地方化、本土化。

“小讲堂”汇聚“大能量”。全市建成道德讲堂986个,举办活动超过6100场,直接参与人数逾240万人次,涵盖了党政机关、学校、窗口单位、厂矿企业等各种行业,覆盖了公务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工人、新市民、农民等各类群体。双语道德讲堂、清真寺道德讲堂、流动道德讲堂大篷车、跨省区联合道德讲堂、农家大院道德讲堂、家族道德讲堂等创新品牌在省内外叫响,《信息专报》、《半月谈》、《云南日报》报道了曲靖利用“道德讲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做法,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门户网站大量宣传曲靖“道德讲堂”的活动情况。

“小人物”彰显“大精神”。把发掘、宣传、学习道德楷模,作为道德建设的“引路人”工程,每两月评选一次“身边好人”,每年评选一次“曲靖好人”,每两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并坚持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等“最美”系列寻找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楷模。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1人,云南省道德模范16人,云南好人4人,曲靖道德模范100人,曲靖好人290人。

“小家庭”传承“大家风”。通过群众自荐、媒体采风等方式,深入挖掘民间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家风家训、名人家风家训。在市级媒体开辟“说说我们的家风”、“家风伴我成长”等专题专栏,生动诠释优良家风。在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动员广大群众议一议家训、说一说家风,开展写家训、立家训、制作家训“传家宝”等活动,把家风家训建设融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把好家训、好家风融入“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寻找评选活动。

篇3

在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不能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应该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对他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培训相结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大众化不是对所有群体都一样的简单化、通俗化,当代青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能够有效把握社会的本质,只有不断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的把握,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二)创造有利于当代青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

当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已经与网络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建立培养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专题的宣传教育网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互动讨论区或者论坛,帮助他们及时解答各种价值困惑;其次,在网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课堂,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进行专题讲,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最后,可以开设网络社区,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有关价值观的问题进行讨论,充分调动起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

(三)增强当代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自觉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能够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正确认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性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并且可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社会与了解社会的机会,改变主流的价值观。当代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缺少历史的积淀就会造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认识的偏差。因此,要积极引导当代青年多学习历史,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为,同时把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青年的基本要求和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四)积极创建有利于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当代青年处于社会大发展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积极创建有利于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第一,强调文化建设中要包含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除了给学生带来精神和心灵上的影响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文化建设中,在文化熏陶中加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第二,定期举办符合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知识讲座、学术研究、报告会、演讲征文等等,借助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教育和感染他们;第三,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事件进行广泛传播,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篇4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与大家共同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坚定岗位职责,用心做好移动人》。

回望我中华百年革命奋斗进程,是什么让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是什么让千万中华人民挥洒热血,是什么让我中华建立起了今日的辉煌?

91年的艰辛岁月,91年的奋斗历程,我中华在不断地奋进与战斗中创造奇迹。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不断走向富强的今天,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站在这片富饶的中华大地,传承着我中华民族革命创新的核心观念和民族精神,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更应该为又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而不断前进。

在党的十会议上,中国新任主席向我们提出了响亮的号召,那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是一只笔直的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是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该遵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核心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国党员,作为众多中华族民中的一员,在现今社会多元化、迅速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的和谐氛围,用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族民精神,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自身岗位职责,做好自身服务工作,为共创和谐,共同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努力。

身处于服务行业,站在面向着人民群众核心窗口的我们,更是要用行动去践行爱国爱民的民族核心理念,将创新和发展的意识贯彻于实际行动当中,让人民群众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热情的服务、热切的关注。我们发扬对家乡的热爱,展现对人民的关切、体现对岗位的忠诚,我们要用热爱群众、乐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创新服务、传承革命。

站在服务的窗口上,有许许多多的移动人用青春和微笑演绎着对事业的忠诚,他们用一个个标准温暖的职业服务,展现着他们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热爱,他们用行动和心灵践行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念。“作为10086的服务人员,我们珍惜每一次对话,关注每一位客户。我将坚守岗位,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微笑。”听,这是多么朴素而又真挚的言语!“能参与移动整个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为XX人民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我感到特别骄傲。我们将不懈努力,在XX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传播中国移动最强音!”听,这是多么平凡而又感人的话语!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服务人员,他们用坚定的信心,无怨无悔、乐于奉献,是他们凝聚力量,是他们奋勇前进,是他们用生命和青春诠释着创新与服务的精神,演绎着对事业的热爱,对国民的忠诚,他们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懈努力。

篇5

敬爱的党支部: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谈几个问题: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xx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作为学生,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什么是正能量?英国人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这样解释,所谓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通俗的理解正能量就是“正气”,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践上就是凝聚 “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的过程。

作为青年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奋读书、勤奋工作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上。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要尊敬师长,听从教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想你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

在我们学校,我们同学身边其实是凝聚了大量的“正能量”的:我们有省、市、学校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学期最高成就奖、学业优异奖、公民责任奖、追求超越奖、文明班级、学科竞赛获奖者、学校成绩优秀者、青年志愿者、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同学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学校的正能量,这些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在我们的学校大量凝聚这些正能量、传递这些正能量。

让我们的学校充满“正能量”还要预防种种“负能量”引发的破坏力量。反思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负能量”存在呢?我认为或多或少是存在的。比如说:旷课迟到、无心向学;损坏公物、乱丢乱仍;不听教育、不思进取;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唯我独尊、不敬师长;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不文明、不守纪、不规范的行为今天我把它统称为“负能量”,这些“负能量”如果在我们学校大量存在,必然会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必然会危及同学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摈弃,我们决不能让这些“负能量”在我们的学校有生长的土壤。

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层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学校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变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让我们的学校充满着正能量。

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榜样引领;政府推动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5日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思想意识领域,价值多样、价值混乱、价值错位乃至价值虚无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凸显,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动摇,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自由主义,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因此,迫切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党的十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体层面提出的要求,是我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

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性。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体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当然,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个体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修正和变化的。

榜样引领与政府推动是培育践行公民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影响人、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可以让人们在和风细雨中认知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价值观引导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性

价值问题,通俗的说法就是好坏问题。好坏不是任何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属性,不是靠把该事物研究透彻后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价值只能是一种关系状态,是个关系范畴,它始终要作为一个关系现象来把握。

价值是特指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考。阳光从来都照射植物。人类是以自己的角度,比方说作物的生长、环境的生态、食物食品的来源等方面,认为阳光照射植物有价值。所以,价值一词本身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站在人的立场上、用人的眼光看问题的一个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作为一套复杂的观念系统,不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主观性与客观性、变化性与稳定性、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是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标准、价值认识、价值选择、价值实践共同组成了价值观的构成要素。

对于价值,它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亦可以是某一群体,还可以是整个人类。整个人类虽然是同一的,但群体就有不同,更不用说个体之间的千差万别,这就是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既然价值不在于客体存在本身,而是它对主体的意义,事物的本质和属性不变,但对于不同的主体就有不同的价值,这一点,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第二,对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价值;第三,对同一主体的同一方面的不同时态也有不同的价值。价值总要和主体相依存且随着主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是为价值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价值的一个核心的、本质的、普遍的特性,它决定了价值观念必然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生活经历不同,需要、能力和条件不同,其价值观是以其自己为尺度来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是价值区别于真理的根本之处。

二、价值观的可导向性是培育践行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榜样引领与政府推动的哲学依据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从形成条件看,主体需要、自我意识、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对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形成过程看,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将价值心理提升为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感知与体验、分析与判断、认同与选择以及组织与体系化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不断建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从形成特点看,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是自主建构、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心理调节和社会认同的功能,有利于人们实践智慧的生成、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实现。

个体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当然,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个人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修正和变化的。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认识的最终源泉,外部世界的可知性是认知的可能性的根据。认识不是离开实践而在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价值观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具有可导向性。

一方面从政府角度讲,要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政策、制度、法规等,更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社会行为主体各种思想道德行为,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各类公共场所和公众行为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形成人民群众及各类新闻媒体的正确的、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严厉批判甚至通过不同方式制裁不道德行为,让失范者得到应有惩罚。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主导,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

另一方面从个体的人的角度讲,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法律、道德要求,对自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目标、方向进行判断和调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社会性与自我性的融合中追求价值实现。发挥人的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的主体功能,使人们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形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自身需要的“内驱力”,促进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层次向社会心理层次的转化,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进而使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评价层次向价值行为层次的转化,使其成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实现源于建立何种价值导向。应在符合人们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人们思想、道德、精神需要进行引导和调节,从而将思想道德的含义和标准广泛地根植在全社会公民的价值观中,使社会思想道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与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观发展从一元化到多元化趋势日益加深。人们不再按照同一价值标准而生活,个体自主选择不同生活样式,“一元”向“多元”发展。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们自然会首先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显性功效的生活价值(如金钱价值、才能价值等),并相应地弱化对主要诉诸于内心体认和心灵净化的精神价值(如德性价值、信仰价值等)的追求,人们对物质享受的渴求制约了精神生活的发展。多数人关注能够带来较大功效的工具性价值(知识、才能、地位等),而对“德性”这样的目的性道德价值比较淡漠。个体价值观上的多元化来源于个体自身对生活意义的不同思考和对生活实践的不同体验。因此,我们在构建核心价值观时应建立一种价值导向,以“一元”引领“多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领域的统领作用。

三、榜样引领与先进典型宣传是培育践行个体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路径

榜样是美好道德的化身,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价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党员干部,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都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激发全社会对向善风尚的大力弘扬,促进社会正能量的集体输出,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的持续增长。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影响人、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可以让人们在和风细雨中认知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价值观引导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一是“行为模式”说,建立在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榜样言行形成任何靠直接经验获得的行为,也可以抑制或消除已形成的行为。榜样就是将社会共同追求的道德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明确的、具体的行动,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模仿榜样获得适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技巧,这说明榜样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二是“人格力量”说,建立在人类对榜样美自觉追求的基础上。榜样所包含的崇高价值取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高尚思想情感和完美道德理想,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激励。经过对榜样的审美过程,人们对代表抽象符号的道德理想现实化、明确化、具体化,榜样的行为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情感中,并内化为不自觉的精神意识。这样,榜样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所包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就传递给受教育者,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激励着受教育者去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由此可见,榜样具有较强的激励价值。其根本力量源于人们对善良等人性基本品质的强烈认同。社会公众对日常生活中那种平凡而又出人意料的善良行为的道德激赏和赞美,体现了百姓内心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价值期许。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诉求,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价值取向。

时代楷模是精神富有的典范,托起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信、奉献和给予之基,唤起了努力向善的社会风尚和群众性的价值觉醒,能够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遵从是来自于自身对道德的需要,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从而做到自立规范、身体力行,凭着良心、良知做事,自觉把握、检验和校正自己,并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规范,进而引发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发展,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精神富有的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以官方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张旗鼓地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在全社会开展全民性道德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真、善、美的社会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全市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到促进全面发展中,“八荣八耻”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活化、大众化,成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取向。

用身边的典型来教育人、感召人、引导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树典型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利器。伟大永远存在于平凡之中,凡人善举往往透露出人间真情。始终关注并放大生活中的真善美,努力挖掘典型人物身上蕴含的朴素的价值观,大力呼唤人们心中的爱心和善意。一个典型身上有一股精神,一群典型身上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美德。树立典型、弘扬美德的过程,也是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体到群体、从自发到自觉推动道德实践的过程。

2、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党政推动、各方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我们社会到处都不缺少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关键是如何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为这些道德行为提供有力的后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需要每个人的力量,更需要党委政府做好第一推手,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同步推进,城乡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靠大家,党政部门首先要负起责任,抓好规划制定、工作统筹、部署协调和制度建设,社会各个方面要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包括文明委、宣传部、工青妇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要善于设计工作抓手,善于策划活动载体,要把宏大思想和宏观要求具体化,成为具有特定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活动项目,并且精心组织实施,抓过程、抓保障,把握节奏和节点,体现特色和亮点,努力提高活动的参与面、感染力和实效性。

3、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示范引领,形成“认知-实践-提升”的工作方法。做好先进典型的塑造和宣传,党委政府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宣传部门要主动深入,新闻媒体要迅速推进,专家学者要提炼升华,提高先进典型宣传的凝聚力、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践行。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要求化为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典型来自身边的凡人善举,事迹是真实的,其蕴藏的内涵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通过学习典型让价值观和道德的力量感化人心,唤起努力向善的社会风尚和群众性的价值觉醒。同时,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凝聚、提炼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学习典型-主题实践-价值提升”的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性和群众性。

4、坚持不懈地抓教育、抓创建,着力推动实践养成,形成长效机制。大力倡导、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美德,形成抓教育、抓创建的模式和机制,创造一套潜移默化、向善向好的体制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这个宏大命题要“落地”,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教育和实践一起抓,遵循从下到上的实践路径,推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注重日常言行,注重道德积累,使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要保持、巩固下去,必须物化、转化、具体化,成为法律法规、单位规章、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细化为操作的规则和要求,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为人们所遵循,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深叶茂。

主要参考文献:

[1]丁玲玲.榜样教育的困境和有效性探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2]曾长秋.树立道德模范人物与提升公民道德价值观.中州学刊,2012.3.

[3]张永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生活价值观的同异之辩.前沿,2013.1.

[4]王欣悦.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北方文学(下旬),2012.11.

篇7

>> 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用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价值目标 创新医院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打造优秀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论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价值 践行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班级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价值观 中央苏区卫生文化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从“为何老中医面前患者稀”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完善法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陈明. 由“仁心”至“仁术”—王船山对“孟子·梁惠王上”的诠释及于宋明儒学之反省[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76.

[7] 屠执中.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2.

[8] 肖建喜. 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9] 苏玉菊. 论思维视角下之医患沟通[J]. 医学与哲学,2011,32(2):35.

篇8

直面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面临严峻挑战。从政治环境看,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思想启蒙、文化交流为掩护引导国人思维。司法干警在开放的环境下易用比较和挑剔的眼光看待我国制度,由此产生“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从经济环境看,社会上价值追求多元化、处世交往庸俗化,给司法行政队伍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增加了难度,加上受价值支配和负面因素反复渗透,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带来困难。从网络信息看,面对形形的网络信息,少数人难以明辨是非,对思想行为引导带来不利影响。从教育过程看,绝大多数司法干警在参加工作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这对加入司法行政队伍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十分重要,如果两者不一致,培育难度就大得多。面对这些挑战,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常态化的基本路径。

增强理解认同。一要常态化理论灌输。加强理论灌输是培育常态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问题,要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通过长期的理论灌输,切实使政治、理论观点在大家头脑中扎根。二要常态化政治教育。利用“专家讲堂”、支部活动日等时机,立身做人道理经常讲,重大教育经常抓,常规性教育经常搞,把大道理讲实讲透,把小道理讲正讲好,帮助司法干警解开思想扣子。要采取“带着问题研讨学、拓展深度引伸学、联系岗位对照学、查找差距补充学”的方法,领导带头宣誓、带头巡回宣讲、带头讨论发言、带头撰写体会、带头躬身践行,掀起全员学习热潮。三要常态化思想引领。要关注现实思想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从端正认识入手,寓教育于实践,寓有形于无形,积小成为大成,把司法干警在宗旨意识、奉献意识、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思想偏差校正过来,形成实践的共识。

注重环境熏陶。常态化教育实践是内外互动、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实践环境的优化十分重要。注重传统熏陶。我党各个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支撑和资源优势。要在强化党史教育上下功夫,增强大家当好历史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引导践行上下功夫,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同时融入本系统孕育的“崇法崇德、致正致新”等特色精神,深化常态化实践效果。注重舆论熏陶。要唱响主旋律,用好党和国家的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用好本省报刊、网络等主要阵地;用好本单位的广播、橱窗、局域网等宣传平台。通过这“三个载体”,常态化铸牢司法干警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注重文化熏陶。统筹整合司法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司法文化活动,凝聚警心警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文学创作、文艺演出、影视作品以及短信格言、网络动漫、书画作品等评比竞赛中,使大家在愉悦中受到启迪。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主流文化中,注意学习借鉴社会上新的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司法行政文化,让司法干警在高雅时尚的娱乐活动中受到熏陶。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司法行政场所政治环境中,通过文化长廊、塑像雕像、横幅灯箱,使司法干警在耳濡目染中激发自觉践行的热情。

创新方法手段。构建常态化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习、大讨论,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方面深刻领会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组织专题学习,通过观看《苍天》、《女检察官》、《任长霞》、《潜伏》、《警戒线》等优秀影视作品,从思想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坚定公正价值追求,端正执法、执业理念,强化廉洁从警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纪律作风观念,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高执法执业公信力。形成浓厚的政治氛围,把英模画像、标语口号、道德规范标示出来,编写口袋书,印发记忆卡随身携带,引导大家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活动,告诫大家坚守道德底线,严守法纪红线。采取开办道德讲堂,举办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岗位技能比武等丰富多彩的常态化评比竞赛活动,让司法干警共享文化成果。按照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定量与定性相统一、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考评,以考评为牵引带动常态化。注重常态化的仪式激励,通过组织干警瞻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走访革命圣地、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使司法干警在庄严神圣的氛围中强化价值认同,凝聚意志力量,激发践行动力。发挥典型常态化示范作用,注重培养典型,善于挖掘典型,开展向身边先进学习活动,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学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关系到我们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必需加以重视。

一、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五四重要讲话深入剖析了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和丰富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最完整、最系统的阐述,为广大青年自觉践行以及全社会共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修身立德的着力点和培育弘扬的落脚点。核心价值观对于民族、国家发展非常重要。主席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可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先进文明的成长。精神是一个人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支撑与动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挺直身板的脊梁、破浪前行的罗盘。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安康,是全党全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总书记八个字箴言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揭示了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方向,对于指导青年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席曾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本经典,也不是中华历史中哪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所说的一两句话,而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它是倡导辩证思维的文化,反对“过头”和“不及”;它从主体上说是人文文化,吸取了宗教思想中的某些优质思想,加以改造,使人文文化更加丰富,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它是讲爱心的文化,爱国、爱乡、爱亲人、爱邻里、爱大众、爱一草一木;它引导人们去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己内心的和谐,是追求和谐的文化;它讲和平,反对侵略,并不无条件地反对战争,主张区别义战和非义战,支持前者而反对后者;它是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和贡献;它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即教育,认为人们经过努力学习皆可以成才,成为圣贤;它是主张国家统一的文化。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曾提到,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对中国政治思想构成威胁;二是西方国家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威胁;三是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四是宗教渗透对中国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威胁。在这样的“世界文化激荡”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好角色定位

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重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且“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学生要坚持全面发展,更要坚持“以德为先”,要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要有很强的道德荣辱观,自觉地、高标准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身边做起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青年大学生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学习提高,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想;精神家园;主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3901

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获得强大的思想保障,为使全体人民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获得共同的思想基础,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作为一种最根本的社会价值遵循是价值体系中具有统治和主导地位的部分,其对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灵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当代的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支撑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全体国人孜孜致力的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民族的复兴和重新崛起一定是文明的崛起。必须产生跻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的精神文明成果、文化成果,才可能引领世界。正因为认识其重要性,所以法国人在先贤祠镌刻下:“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先贤祠埋葬了法国的七十二贤人,而正是他们奠基了法国文化。英国也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卫报》曾刊文写道:“莎士比亚的软实力和导弹的硬实力一样是现代世界的一部分。”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变得优秀和卓越就要产生先行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及价值体系。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有过这样的预言:“将来世界上只有两个大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但她同时强调:“现在谈中国的崛起为时尚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文化,中国尚未创造征服西方世界的文明成果和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也在随之改变,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为了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必须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雄厚文化基础和实力,不断丰富拓展我们的文化内涵,注重发挥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大幅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未来的发展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第二,构建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旗帜,能够统一人们的意志和行动。人不仅需要物质家园以藏裹身躯,还需要精神家园来寄放灵魂,否则就会因失去自己的生存之根而不知所措。核心价值观作为深蕴人的思想和灵魂深处的社会最根本的、恒定的价值观是引领人们进行价值追求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信仰。台湾著名作家、思想家龙应台在她的演讲《百年思索》中说:“我在生命中等候,不知在等候什么;同时我又在急忙追赶,不知在追赶什么;我已跋涉千里,天涯赶尽,但生命的本质并不曾超越登陆的轨道。”这表达的是当代人对于生命的一种茫然感,所以今天我们不能只讲物力、智力,还要讲信仰、讲心力。歌德说:“世界历史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信仰、归宿、一根永恒的主线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政党、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缺少共同的思想基础,政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这是一般性的规律。“社会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都是与作为信仰的精神家园联系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成为信仰,这样我们民族的精神创造才会积淀下来,最终化为巍峨的精神大厦,而不会沦为文明的碎片。而且这样的信仰追求有利于使我们的国家站到一个价值巅峰上,这种价值巅峰状态能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我们全民族的气质结构,它不但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持久、良性、强劲的牵动作用。

第三,定位主流价值。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价值追求的根本方向,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极强的引导性和凝聚力。价值的本性是多元的,而价值选择要坚持主体性,否则就会导致社会的自我分裂,其后果会是灾难性的。当代的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出现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的特点。但实际上人们对精神世界和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并没有真正的到位。因此,多元价值的碰撞产生了很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道德底线崩溃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幸福都需要全体民众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一个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价值观迷乱的社会,只能频生动乱”,“一个荣辱不清的社会,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必然充斥着尔虞我诈,毫无和谐可言”。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必须有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起引领作用。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校正价值偏差和价值失误,并从根本上拯救某些迷失的灵魂提供价值标准。否则,在自发的状态下,价值多元很容易导致价值混乱并发生集体性的价值滑坡。

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是最深层的最永恒的东西,而最永恒东西的产生,精神家园的构建、灵魂归宿的找寻,一定是需要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