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范文

时间:2023-04-02 07:0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期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期刊

篇1

核心期刊在发表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相对于其他的期刊来说,应该都是比较难的吧,所以就有很多人就会选择核心期刊的增刊,那么问题来说,核心期刊的增刊还属于核心期刊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增刊并不是非法刊物,增刊是很多正规刊物每年出版的合集,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正规刊物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由于增刊的刊号、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等等信息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发表增刊需要三思而后行。

增刊上发表的论文并非绝对无效,因为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

所以在职称评审中,一般是不认可增刊发表的文章的,即便是核心期刊的增刊,也同样是不被认可的,文章也不会被知网等数据库收录,因此在评职称中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建议作者不要发表增刊,评职称晋升最好发表正刊,正刊发表确实不易,尤其核心期刊,但是作者只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也是可以顺利发表的。

核心期刊推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我国CAD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以快速传播CAD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为目的,刊登有创新的学术论文,报导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及时反映该领域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

篇2

1熵权物元可拓模型

物元可拓分析法把物元模型与可拓集合结合起来,把不相容矛盾转化为相容关系,最大限度满足主系统,从而实现全局性最佳决策目标,使问题得到合理有效解决。[7]从熵权角度进一步评价对象的权重,有助于更客观反映评价对象。

2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在期刊综合评价的应用

本研究将提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第六版)收录的11种出版事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公布的9项计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9项计量指标为总被引频次(x1)、影响因子(x2)、即年指标(x3)、他引率(x4)、引用刊数(x5)、学科影响指标(x6)、学科扩散指标(x7)、被引半衰期(x8)、H指数(x9)。

评价期刊经典域与节域的确定

根据事物表征将期刊综合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统计学分组基本原理,由五个阈值将11个数据归类A、B、C、D四个等级,以总被引频次(x1)为例,11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2588与59,把其分为[2485,2589]、[885,2485]、[290,885]、[55,290]四个组,其他八个指标据此分类。

期刊指标关联度及熵权系数

以《编辑学报》为例,根据表1原始数据,由公式(3)并结合经典域表示式(6)~(9)、节域式(10),计算《编辑学报》评价指标的等级关联度Kj(Vi),并根据式(5)计算评价指标熵权系数,如表1所示。

篇3

一、《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方面的一本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

二、《生态学报》(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宗旨: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

三、《生态学杂志》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中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篇4

东西南北期刊不是核心期刊,具体的详情如下:

1、杂志期刊级别一般由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决定,如果主管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其中任意一个单位是国家级性质的,那么刊物就是国家级,否则是省级期刊。

2、是否为核心期刊,是由国内几大评价机构出版的核心期刊目录决定的,一般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科技核心)。

3、东西南北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吉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正规合法学术期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刊名: 求索

       Seeker

主办: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490X

CN:   43-1008/C

邮发代号: 42-3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求索

创刊时间:1981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篇6

【关键词】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功用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时至目前,已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从统计意义上讲,无论是哪一种核心期刊,无疑都是相应的机构根据多项评价期刊的指标(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总分等)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至少是时下认为最合理的筛选办法评定出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水准的刊物。这种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图书情报部门精选订购期刊、为学者导读提供有效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还为评价期刊甚至该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已被“神话”,职称评定、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津贴分配、科技人员年度考核、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点申报等,都离不开核心期刊的参与,都以在科技期刊别是在核心期刊中的数量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而考核评定自然关系着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因此,正确认识核心期刊,合理利用核心期刊,有效遏制核心期刊功能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避免产生矛盾和后患,提高社会和谐指数。

“核心期刊”的起源与概念

1.起源

“核心期刊”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Samuel·Clement·Bradford,1878-1948年)发现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专业论文刊登在3.2﹪的专业期刊上,他指出:“对于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登载相关论文数量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域和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呈1:a:a2……(质优反平方律)的关系”,便提出了核心区期刊的概念,并以“”为主体,提出了计算核心区和其他区域的方法[1]。在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在70年代,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通过作者的引用行为发现,期刊的分布也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域,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文献出现在1.5﹪的期刊中,证明了文献集中的规律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后来,人们将核心区期刊称之为核心期刊。

2.概念

核心期刊的定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影响因子、他引量等相对较高,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最富有价值的那些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好的、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2]。

虽然核心期刊起源于文献集中规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期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学术质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相对统计数量的概念,其原因是评选核心期刊时,考虑到所评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被引量、被索量、影响因子等这些能够反映期刊质量的指标。由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一个学科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非本学科的期刊上,或一个学科的期刊可以刊发非本学科的论文。因此,核心期刊是关于某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而绝不是关于某一学科期刊的核心期刊[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心期刊的定义及内涵也会随之而再有所变化。

“核心期刊”的分类与比较

1.分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化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发展,期刊品种大量增加,期刊价格不断增长。相对,图书经费就显得严重不足,各大图书馆、科研院校几乎都面临着怎样精选期刊,用手中可支配的较少的购刊经费购得较多的、服务群体最满意的刊物的问题,都为订购哪些期刊杂志而困惑,这自然地形成对期刊评定的热潮,大势所趋,应建立期刊评价体系。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问世。随后,陆续诞生了其他的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分别是:

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问世);

⑵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4年问世);

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问世);

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4年问世);

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1989年问世);

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问世);

⑺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这些期刊评价结果有如下主要特点[4]:

①研制者以文献人员为主,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顾问;②根据一个或几个期刊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期刊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③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的论文总量、被摘量、被引量、基金论文比及与这些量相关的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④表明评价结果只供大家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不可作为“标准”使用。

对现有期刊进行评选分类,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在评选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各编辑部对基金资助论文的优惠导致“基金资助”在论文投稿时的乱搭车[5],无论基金项目与该论文有没有关系,只要在论文首页下方写上“基金项目:……”这句话,便可享受到优惠,而这直接影响所属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影响期刊评比结果;再如:有些核心期刊在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必须列举n条以上,这也有些勉强[6],因为作者在其论文后面附注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引用别人的观点、结论等来支撑自己的论文,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节约篇幅,就应表明,这也算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尊重和感谢,再说还可以避免“抄袭”的嫌疑。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越能显示作者博览内容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之广,能显示作者在拟稿时的认真劲儿,这些自然对提高论文质量有好处。可作为编辑部,如果在稿约中硬性规定参考文献的篇数,就难免“凑数”、文风浮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也会直接影响期刊评比结果。但是瑕不掩瑜,核心期刊的评价研究工作还得继续坚持下去,逐步克服遴选工作中的不足,使得遴选工作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规范合理。

有学者认为: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并不是篇篇精彩。我们不能说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凡事要看主流,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普遍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比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在中国理论上排行第一[7]。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科范畴主要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是中国最早使用“核心期刊”这个术语来划分期刊的参考工具书,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主要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评选出的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出全面评价和鉴定的成果。

“核心期刊”的时效与认定

虽然无论哪个核心期刊评选机构,都是根据筛选核心期刊时前几年的资料统计出各参评期刊达标(评价指标)情况来评选核心期刊的,但是,有效时间却是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日期为“核心期刊有效期”起始日,以下次评选结果公布之前一日为终止日,或者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文件中所明确指出的有效期为依据。这其中虽然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成分,不是很科学,但也能被人们所接受。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没有明确指出“有效期”,但是《总览》每四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六个版本,评价指标也陆续增加,最初只有3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2012年第六版是根据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共9个评价指标评选出来的[9]。因此,《总览》核心期刊有效期为四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开始时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7];后来实行两年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两年有效;从2011年起,每年都评,但有效期仍是两年。比如,2008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

根据中信所说明:“2011年最新一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两年。所以,2010年评上的核心期刊仍在有效期内,不会出现在2011年评选出的这一期。2010年加上2011年的才是目前最全面的核心期刊”。因此,某些管理人员单纯以2011版为准认定某期刊是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错误的。比如,《价值工程》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落选,那么《价值工程》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有效期应截止到2012年12月,任何与此相违背的都认为是错误的。再说了,2012年度《价值工程》杂志各期封面上都保留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字样,封底印有《价值工程》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收录证书,其左下角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如果在2012年,《价值工程》不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那么中信所就会及时给予修正,可《价值工程》杂志社从未收到过撤销“核心”的文书,事实上,中信所根本就没有发过有关撤销《价值工程》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文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在2012年度内,《价值工程》就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认定也适合于那些在2010—2012年和《价值工程》有着同样命运的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显示有效期也是两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有效期也是两年。

浙江大学的做法更为人性化。学校在“关于启用2009—2010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的通知”[10]中明确表示:核心期刊目录(CSCD、CSSCI)定期调整导致新老版本期刊目录的部分期刊增减,研究生在新版本中被删减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认定问题按如下办法处理:⑴研究生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以前投稿并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予认可;⑵不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一年以内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仍然有效,逾期不予认可。笔者认为,浙江大学的这两条规定既合情又合理。

“核心期刊”的功能与运用

“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图书馆的期刊采购提供参考,馆员可根据核心期刊表来有选择地订购期刊,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二是为读者便捷检索信息提供依据。因为期刊数量众多,读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去阅读,核心期刊可供读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4]。

当今,核心期刊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公认的在本学科具有权威性的刊物,核心期刊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10多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可谓“神通广大”,被应用到职称评定、学术水平评价、学术管理和科研管理、人才评价、学位授予、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等方面,这并不是核心期刊本身有如此大的神力,而是外在因素,行政管理部门包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核心期刊不得不在诸多评价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单位规定,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在读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必须发表在本单位规定的“核心期刊”上才算数,才给补贴或者报销版面费,还规定了年终业绩考核所要求完成的篇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毕业,不给发学位证等等,把核心期刊看得如此之重,应用到如此大的范围,是当初核心期刊的研究者、评价机构所始料不及的。这种核心期刊的功能异化也引发出诸多的负面效应[11]。

核心期刊的功能被放大、被扭曲,产生不良社会效应,这种现状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希望政府部门能挺身而出,带领学术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齐心协力,扭转局面,为广大的知识分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使期刊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本文中的个别数据、观点是从网上搜索来的,没有一一标明出处,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刘筱敏.核心期刊的起源与变化[J].百度文库,专业资料.

[2]什么是核心期刊?百度文库,专业资料.

[3]何荣利.关于核心期刊概念中的三个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5):933-935.

[4]梁振南.“核心期刊”功能异化探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8(4):67-71(82).

[5]赵丽颖,杨波等.关于科技论文多项基金标注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29-731.

[6]朱大明.科技期刊不应规定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数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59-160.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概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

[9]朱强,戴龙基,蔡蓉华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0.

[10]浙江大学.关于启用2009-2010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的通知.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9,10,15.

篇7

关键词: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表;期刊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在核心期刊的评价上较前几版更为成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非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

核心期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学科性、学术性,非学术期刊是不在核心期刊遴选之列的,这是长期以来学界的共识,不存在什么疑问。但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还是将所有的期刊纳入遴选的范围,其中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基本上没有学术性可言,艺术类核心期刊表中也有不少学术性不强的期刊。非学术期刊是否存在核心区还是个问题,即使存在核心区,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也不可能与学术性核心期刊相同。

2 统计源问题

数据库、文摘刊物并不是都可以作为统计源的,如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它就有着自己的刊物定位和选稿标准,它选择的并不都是最好的文章,有些影响较大的专业刊物发表的文章,复印报刊资料反而较少收录。

3 评审专家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

期刊评价方法以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依据,以专家定性评价为补充。从专家评审的内容来看,专家可能发现的问题有:定量排序不符合客观实际、期刊的排序与期刊的学术水平不符、学术期刊的数量上有问题。而期刊的排序是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定量评价上,专家大概不会有多少发言权,定量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要调整也需要有定量的理由,而不能以定性的理由来否定定量评价的结果。所以,可以推测,专家所能调整的也只能是极为个别的期刊。专家评审的作用不会很大。

4 军事类期刊的评价问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应读者要求增设军事类核心期刊表,2008年版和2011年版没有设此类目。但是,对于公开发行的军事类期刊,其数据的采集和非军事类期刊相同,只要对公开发行的那部分军事期刊进行评价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即使没有专家定性评价的补充,评价结果的质量也不会很低。

5 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

如何界定核心期刊的数量,是核心期刊研究的一个难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指出,纵观中外学者划分核心区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的核心期刊数量结果差异很大,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核心区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某一种方法来确定。例如,如果需要较高的文献保障率,可用“75%”法或“80%”法;如果需要少量顶尖期刊,可采用最大分区法;如果既要考虑文献量又要考虑质量,那么就应遵循核心区尽量小,评价量尽量大的原则,采用定量和定性等多种方法来综合评定。

6 核心期刊表时间滞后

从1992年第一版到2008年第五版,每隔四年出版一版,出版时间与数据统计时间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滞后期。2011年版采集的数据为2006-2008年的数据,从数据上看已经是相当滞后了,它只反映了2006-2008年的情况。

7 交叉学科期刊难以进入学科核心期刊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从统计期刊所载学科论文的分布情况及在各学科被利用情况来筛选核心期刊的,所以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学科论文和利用数据分散而很难进入学科核心期刊表。从第二版开始专门设置一些综合性类目,作为对学科专业核心期刊表的补充,较好地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难以进入学科核心期刊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对于交叉学科期刊,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本版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点新的尝试,对于整本刊数据综合排名在前500名而未进入任何学科核心区的期刊进行了数据复核,如确属交叉学科期刊,则将其补入数据最多的学科的核心区。但这一处理方法只能解决个别整体数据量较大的交叉学科期刊的问题,而如何能对交叉学科期刊进行更客观合理的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在期刊分类上设置交叉学科类目,从而对这部分期刊进行评价。如果是对整本刊数据进行比较,不区分学科,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样评出的期刊反映了整本刊的影响力,但是,是不是能选出核心期刊就很难说了,因为不区分学科,也就没有了学科核心期刊之说。

8 指标数量质量下滑

近年来,由于核心期刊功能的扩大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片面追求定量数据,使得评价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受到人为因素干扰,造成了指标数据质量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量评价的效果。因此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新版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指标,在这些指标中,人为因素所能起的作用不会很大,所以评价结果还是比较客观的。

为避免定量指标评价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专家评审力度,更好地发挥专家评审的作用,采用多维度视角对期刊进行评价,努力建立一个将文献计量工具与同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科学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坚持避免数据受到人为因素干扰的原则,如引文数据就是比较客观的数据。定量评价的结果与同行评价的结果应该一致,这样评价的结果才可能是客观的,质量也就比较高。

[参考文献]

篇8

社会公认的有北大、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其中三核心会交叉,三合一或二合一。北大2008版最通行,其此CSSCI,但是博士毕业和评副正教授都比北大核心档次稍微高,再次为社会科学院“即人文社科核心”。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8年版[亦称北大核心;北大2008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8年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第五版总结了前三版的研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表的学科划分、核心期刊数量)、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本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二、“什么是“核心期刊”?

所谓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某几个大学的图书馆和文献情报研究机构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文献的被检索量、被摘编量、被引用量、被转载量和影响因子等作为评价指标,从我国公开出版的期刊中评价筛选出的一个期刊核心区域。编选者认为,这些被选中的期刊水平质量高、影响面大,代表了中国某类期刊的最好质量和最高水平。

三、“核心期刊”是怎样产生的呢?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影响最大,出现得也最早。其第一版1992年推出,以后每四年更新一次,到2008年7月已推出了第五版。目前,各部门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工作的论文评价标准中所确认的“核心期刊”大多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推出的版本为蓝本。随后,类似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据统计,目前全国性的就有8家。”

四、“CSSCI来源期刊”[亦称南大核心]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8年)数据,来源文献近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篇9

一、核心期刊发表都是有很大难度的,核心期刊要求高,发表周期长,想要快速发表基本不大可能,唯一可以顺利发表的途径就是提高自身论文的论文写作水平,核心期刊论文对论文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核心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核心期刊分两种,一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种是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3个月,3月后没收到回复,文章基本就被否决了,你可以自己处理你的论文了;科技核心期刊审稿时间一般在15-30天,1个月以后还没收到回复,就自行处理论文。中文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6-12个月;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6个月,最快也要3个月左右发表,因此,想要发表核心期刊的作者务必要提早准备。

三、核心期刊写作发表经验

1.题目要新颖

2.内容要突出自己的特点

3.要注意第一印象,不要犯一些低级的论文格式错误。

4.最后要注意引你所投稿的杂志的文献!

5.最重要的是,如果能自己推荐审稿人的,一定要引用她的文献!

其一、在日历上制作投稿计划。

其二、不要因为某个文章一次不中就灰心地投往低级杂志。

因为杂志社选题要考虑很多方面,拒稿不一定是因为你的文章不好。可能是因为选题与他人重复,也可能是政策、政治因素和杂志社品味、倾向等。所以同一级的杂志社最好多试几家。

其三、时间是金。

节约时间的投稿办法有:用特快专递投稿,如果收入条件允许,这也向编辑部显视你重视自己的稿件;利用权威杂志的网上稿件查询系统或者稿件查询电话;千万不要尝试电子邮件的联系,这个是最不保险,最慢的,因为杂志没有人有空给你发信。

其四、署名做到有的放矢

一些较厉害的期刊杂志一般相对公平,倾向于独立原创,这个时候作为第一作者单独署名会更容易获得青睐。而另一些则更希望获得业内已经有些名气的作者投稿,因此要署名可以拉上相关人士,提高投稿命中率。

其五、关于投稿中的附件。

在相关领域自己最近发过什么其他牛杂志的文章可以复印下来作为附件发给编辑,或者参加过最近的相关主要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也可。这些可以视作为有分量的推荐信反映出你的专业学术能力和选题的时效性。

篇10

其一,《总览》的出版,确实令我们期刊工作者受到鞭策与鼓舞,它的科学评估,令我们心悦诚服。但《总览》在第二版前言中写道:“认真听取学科专家意见,使高质量的学报类刊物名次提前”,因此,某某两份学报从一版中的第三名和最末一名,提升到二版中的第一、第二。我们意见是筛选只能依赋予权重后计算出的值的大小而排名,至于被筛选出的核心刊的名序,对具体刊物言,它可以认同,也可以保留不认同,这不能勉强。然《总览》也不宜因为被评选的核心刊因排名在后不能接受而曲意照顾求得认同,这样做就令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如地质学类的某某学报等刊,《总览》及其他评著都将它们列人核心刊,且排名在前列,但直至1999年第三季度在这些刊物的封面、封底或内页目录上都未印注它们是核心刊。认同不认同可以各行其是。

其二,《总览》二版前言中又写道:“如何使用核心期刊表,不同部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对核心期刊作出一定的增删,……”我们觉得科学研究的评断只能依据一个标准,只能定于惟一,即以量化的数据为准则,至于认同不认同《总览》是另一回事。核心的概念是明确的、公认的,如果不同部门的研究并没有超出《总览》的水平,为了需要而调整增删,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降低核心的水平而满足需要,则核心刊必定会失去评估的标准和核心的意义。现今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宣扬、标明它是名优品牌,不值得深思吗?各部门另立标准筛选评定核心刊,或增或删,必然造成混乱。

其三,《总览》在第二版前言中已明确列出初选指标的五项统计依据。我们建议期刊的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只能统计中国籍学人或以中国籍学人为主、与国外学人合作研究的成果,至于外国籍的学人或中文译丛期刊刊出的国外学人研究成果,不能统计在内,理由非常明白,那是外国筛选核L"刊的统计依据。何况国人研究成果刊印时,都在其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参考的外文著作名录,而国外有影响的著作往往又大都被译丛译成了中文。我们认为译丛所刊印的译文,在文献学上应属二次文献,其原始文献(即一次文献)是外文文献,无论从文献的形式还是从文献的内容看,译丛不宜列为核心刊,也不宜列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它所反映的是国外的水平,当见仅供《总览》的编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