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系统范文

时间:2023-04-04 03: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争情报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争情报系统

篇1

[关键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信息网络问卷调查

竞争情报是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之一,但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商战利器,只有通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转换机制,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使竞争情报系统走进企业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天津市企业应用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步伐比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笔者于2006年3月~12月对天津市的高新技术、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医药、汽车等9个行业,每个行业抽取10个企业,共计90个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80份有效问卷。

一、天津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与竞争情报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般而言,企业是否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与企业的规模相关度较高。较大规模的企业,其情报的采集、分析、存储和的工作量都较大,一般需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国有大型和外商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比例占28%,另外中型企业一般都建有较完备的技术情报部门,比例占58%,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从事着竞争情报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因其拥有的资源有限,情报信息的工作量也相应较少,故不单独设立竞争情报部门,比例为14%。

“科技以人为本”,人始终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第一要素。本次竞争情报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拥有竞争情报部门专职人员的企业较少,占28.57%,而兼职人员的企业比例高达71.43%。关于学历分布情况,以大学本科最多,占65.34%;其次为硕士,占14.22%;再次为大学专科,占18.12%;比例最低的是高中,仅占2.32%。这足以表明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学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从所学专业来看,以工科专业为最多,高达56.24%;其次为经济管理专业,为25.36%;比例最低的是情报专业,仅占3.16%。由此可见,企业普遍缺乏情报专业人才。关于企业是否经常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的问题,有28%的企业对员工经常进行培训,而且培训内容广泛,这些企业均来自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的企业中。22%的企业只在少数员工中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另外还有27%的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23%的企业从来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企业缺乏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导致员工缺乏竞争情报意识。

2.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投入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投入经费比较少,年投入经费在1万元以下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2%;1万元至5万元之间者,占16.89%;5万元至10万元者占32.64%;10万元至50万元者,占36.47%。50万元以上的占2%。在经费分配方面,工资所占比例最高,占36.35%;差旅费,占12.23%;硬件和软件分别为14%,8%。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其中用于行政性支出的经费较多,用于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比较少。

3.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情况

竞争情报的收集和整理是竞争情报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从竞争情报收集模式来看,有23%的企业采用常规、定期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77%的企业采用以需求为驱动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从竞争情报人员所采用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来看,经常使用各类出版物为90.56%,使用专利及科技文献为81.75%。

竞争情报分析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是竞争情报的“制造工厂”。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来看,使用SWOT分析法为83.54%,使用财务分析法为66.25%。

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有29%的企业建立了高度规范、科学合理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45%的企业正在进行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的建设;还有26%的企业没有什么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另外,有18%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网络;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建立。调查表明,多数企业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4.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62.69%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不足,51.58%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工作预测性不足,45.67%的企业认为反情报没有被充分认识,40.85%的企业认为很难判断情报的价值和有效性,40.34%的企业认为领导不重视,39.23%的企业认为情报部门极少有机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交流,35.83%的企业认为管理层对竞争情报部门的信任程度不高,45.36%的企业认为组织各部门之间不愿分享情报,42.12%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37.48%的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少、信息来源匮乏。32.6%的企业认为缺乏社会中介服务,35.7%的企业认为政府关注不够。

5.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被调查企业普遍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有18.76%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前景广阔;15.58%的企业认为会高效专业;11.89%的企业认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5.67%的企业认为会系统化;2.94%的企业认为会更加完善。由此可见,虽然目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企业和竞争情报人员对未来广阔前景的信心和乐观。

二、加快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对策

1.大力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坚持“政府推进,市场引导”的方针

政府推进,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进程。政府要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来加以规划。要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应用竞争情报系统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企业行为。要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一批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市场引导就是以竞争情报市场为导向来引导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竞争情报既是企业所需的战略资源,又是知识产品,它是有价值的。大力培育竞争情报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竞争情报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培训、咨询、方案推介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及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3.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带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的信息共享及信息交流,其中有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甚至就带有竞争情报功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如Internet、Intranet、MIS、ERP和企业信息门户等。可以说,现在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当是一个由多种功能协调整合而成的、支持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机会和条件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效率及效果,增强其灵敏性和反应力,还可以整合一些交叉功能,从而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

4.强化企业全员情报意识

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把竞争情报纳入企业日常议程,从思想上做到真正重视,加强情报工作建设。

通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全体员工关注企业竞争生存状况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全员重视参与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这需要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各种竞争情报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竞争情报意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竞争情报的本质以及相关的技术,增加他们的竞争情报能力,并对其日常工作中的情报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5.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与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实质是企业体制的变革与创新的过程,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只有与企业体制特别是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才能真正实现竞争情报系统的价值与效益。这种变革虽然由竞争情报技术引发,但真正的价值却不在于竞争情报技术本身。企业需要跳出技术视角的圈子,从管理内涵的变革和创新的战略视角建设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否则,企业的管理效益与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竞争情报技术手段的更新而有多大变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技术情报 技术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系统 技术情报系统 概念模型

[分类号]G35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此大背景下,以外部环境监视和竞争对手跟踪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也日益为企业所重视。有效地开展企业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仅靠上一套软件或设几个情报员是不行的,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方法工具。为此,本文以我国企业如何建立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体系为研究主题,探讨企业技术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system,简称CTIS)的构建,以期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引言

技术竞争情报是指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竞争情报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对手/客户/合作伙伴情报、市场情报和技术情报三种类型。技术竞争情报是这三类情报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个交集。按照分形理论,分形系统在形态(结构)或信息、功能、时间等方面具有自相似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竞争情报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分形结构,系统与组成部分之间具有自相似性。正因如此,技术竞争情报系统可视为竞争情报系统的子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的一切特点都同样适用于技术竞争情报系统。

对于竞争情报系统的概念和模型,以包昌火研究员为代表的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认为,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ee System,CIS)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由一个竞争情报中心,组织、信息和人际三大网络,搜集、分析和服务三个系统和环境监视、市场预警、对手分析、技术跟踪、策略制定和信息安全六大功能组成。本文提出的技术竞争情报系统的概念模型,即以此为研究起点。之所以将技术竞争情报系统作为独立的研究主题,源于以下三点理由:①企业对CTIS有非常迫切的需要,国外在此领域已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②尽管CTIS是CIS的一部分,但从研究内容而言,应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与属于战略管理范畴的CIS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独特性;③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我国有关CTI的研究文献有52篇,有关CIS的研究文献有1000余篇,而有关CTIS的研究文献则是0篇。

本文将从技术竞争情报系统的定义、目标和任务、结构、功能和流程、方法和工具、工作模式几个方面构建企业CTIS的概念模型。

2 企业CTIS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1企业CTIS定义

将CIS的定义延伸到CTIS,笔者认为,企业CTIS应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以组织网络、信息网络、人际网络为手段,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扫描、监测、预测和评价为工作模式的人机结合的技术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

2.2企业CTIS目标和任务

企业CTIS的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是通过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所需的技术竞争情报而实现的。满足企业决策者的技术竞争情报需求就是企业CTIS的根本任务。

企业CTIS的任务是服务于战略、战术和操作三个层面的技术决策。战略CTI以提供宏观技术竞争情报为主,主要以企业CEO、CTO、研发经理等为服务对象;战术CTI以提业或企业水平的技术竞争情报为主,主要以研发部门或项目主管为服务对象;操作CTI以提供计划或项目水平的技术竞争情报为主,主要以研发人员为服务对象。

3 企业CTIS的结构、流程和功能

国外一些学者对企业技术情报系统(Technology Intelligence system,TIS)的结构、功能和流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没有冠以CTIS的名称,但其实质与CTIS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将其等同于CTIS。现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比分析如下:

2004年,瑞士(苏黎士)联邦技术研究所企业科学、术和创新管理中心的Pascal Savioz提出了一套建立在波特价值链模型基础上的企业TIS结构模型。其直接活动及即技术情报流程,包括形成信息需求、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五个环节;间接活动包括技术情报管理、技术情报使命/目标、技术情报结构、技术情报工具(方法和基础设施)四项内容,最终目标是改进决策。

同年,Lichtenthaler以25个跨国公司为对象,观察到了三种类型的TIS组织结构:第一类设立了正式的技术情报部门或专门的技术情报职位;第二类为项目制的组织结构,开展了针对某一主题、持续一定时间的技术情报项目;第三类公司鼓励开展了非正式的技术情报过程。

2004年,德国亚琛大学技术和创新管理系的Schroder提出了建立技术情报系统的两种方式:一种以信息技术作为驱动;另一种则以人作为驱动。技术驱动的TIS,主要依靠传统的技术预测、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方法;而人驱动的TIS,则主要依赖公司的雇员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专家的智慧。

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C.I.V.Kerr等人构建了一个支持技术情报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的、由框架层、系统层和流程层三个层面构成的技术情报概念模型。框架层界定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即信息源输入到TIS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并最终用于决策支持的过程;系统层提供了挖掘、监测、扫描和捕获四种系统的工作模式;流程层则由协调、搜索、过滤、分析、形成文档和传递六阶段操作循环构成。

对比这四种研究,Savioz和Kerr都提出了CTIS的整体模型,对CTIS的结构和流程都进行了阐述,区别在于前者以波特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价值活动分解为基础;后者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集成分析为基础,因此从提出的CTIS模型来看各有千秋。Schrsder的观点则体现了建立CTIS的早期指导思想,即要么以人主导,要么以机器为主导,人机结合的思想还没有出现。Lichtenthaler的研究仅涉及CTIS的组织结构。因此,这后两种研究都没有提出CTIS的整体模

型。

本文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可采取的CTIS结构、功能和流程框架。

3.1企业CTIS结构

企业CTIS是建立在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三大网络之上的人机结合系统。

3.1.1总体结构 企业CTIS的总体结构包括组织、信息和人际三大网络、技术扫描、监测、预测和评价四大工作模式和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和信息安全六大功能,如图1所示:

3.1.2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开展CTI工作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它是CTIS的组织保障和基础,信息网络要靠组织网络的结构与人员来实现。组织网络中应当有信息搜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组织网络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

3.1.3 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由企业内外部信息源构成的信息搜集网络以及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分析和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的实现与组织网络和人际网络息息相关。信息网络是企业CTIS运作的核心网络。

3.1.4人际网络完善的人际网络是搜集、分析情报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提供情报服务的最好手段与途径之一。人际网络可分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员网络和企业外部的人际网络两大部分。技术看门人网络和外部专家网络是CTIS中最为重要的两大人际网络。

内部技术看门人网络。技术看门人是从公司内部聘用的兼职信息员,他们通常具有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长,并愿意通过参加会议,阅读文献等获得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在公司内部和外部也有紧密的人际情报网络。

技术看门人负责监视某一专题领域的最新进展,协调外部专家的意见,进行信息评价(解释,提升,确定优先级),参与态势分析,并将结果作为建议提交给情报报告。此外他们还会参与内网相关网页内容的准备和维护。

外部专家网络。外部专家通常是指来自企业、行业协会和大学的专家。建立外部专家网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外部知识库,每当有技术情报需求时可以迅速地向这些外部专家寻求帮助和解答。因此要建立一个外部专家数据库,记录下每个外部专家的姓名、技术领域专长以及联系方式。

3.2企业CTIS流程

流程层关注的是使技术情报系统得以运作的必备流程。CTIS的流程一般是由规划、搜集、分析、传递、应用和评价六个阶段构成的操作循环。在实际工作中,CTIS流程应和组织结构一起整合到所支持的业务流程中去。

借鉴国外实证研究的成果,我国企业在CTIS流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将CTIS流程整合到战略技术管理的决策和规划流程,成为技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过程;②应将CTIS视为具有分布式结构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情报结点;③要将高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底层管理者全部整合到CTIS流程中来;④技术情报专家应在CTIS流程中发挥协调作用;⑤应将CTI看成是一个流程而非一个正式的部门,这样CTI就会成为促进组织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服务于高层管理者情报需求的业务单位。

3.3企业CTIS功能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六大功能,即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和信息安全也是CTIS的功能。因为从CTI的定义来看,就已经包含了外部环境的监视、跟踪、预警、对手分析和策略制定之意。对于信息安全,即商业秘密保护和反情报的功能,CTIS也必不可少,因为任何情报系统都是兼具主动出击和被动防御的功能的。限于篇幅,这部分内容恕不详述。

4 企业CTIS方法和工具

企业CTIS中离不开方法和工具的支撑。这里的方法一般包括信息搜集方法、情报分析方法,而主要在于情报分析方法,因为将信息转化为情报通常离不开情报分析方法的支持。工具通常是指CTIS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应的软件。

4.1方法

笔者按照分析方法的来源,将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划分为战略和竞争分析方法、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基于文献的分析方法和创意开发方法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4.2工具

作为人机结合的系统,CTIS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多数企业的CTIS的建设都是建立在企业的IT平台之上,以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竞争情报数据库(知识库),并提供基于Intranet的Web信息服务。

国内外大型企业的CTIS多建立在Lotus Notes群件之上,提供信息的上传、共享和下载服务。一些企业采用专利分析、文本挖掘、商业智能等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软件来辅助进行情报分析。

5 企业CTIS工作模式

企业CTIS的工作模式通常由企业CTIS的目标和任务所决定,而且企业所处行业、采用的商业模式、技术在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研发水平都会对企业CTIS的工作模式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作为一项情报活动,CTI工作必定要经过扫描、监视、预测和评价四个阶段,因此提出将技术扫描(scanning)、技术监测(Scouting/Monitoring/Watc-hing)、技术预测(Forecast)和技术评价(Assess)作为CTIS的四种工作模式。尽管这些术语在各领域使用的比较广泛,每个领域有其特指的含义,本文只将其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扫描、监测、预测和评价来使用。

5.1技术扫描

技术扫描是事先没有明确目标的持续过程,目的就是对尚处于企业视线之外的技术领域进行非系统扫描,避免出现盲点。

技术扫描关注外部技术开发释放出的弱信号,依赖于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网络,特别是专家网络,主要服务于创意开发、概念和定义的形成阶段。

技术扫描流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准备。确定要扫描的范围,并制定日程表,对扫描人员结构、分工、时间进度和资源使用等作出规划和安排。②观察探索技术前沿。扫描人员应将他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到CTIS,供所有扫描人员和决策者参考,同时也避免其他扫描人员的重复劳动。③解释。寻找能够表征技术将出现的重大进展的里程碑技术。④评价。使用里程碑技术列表确定技术潜力,并重新审视公司自身的技术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德国电信曾开展过他们称之为技术雷达的技术扫描项目。他们建立了一个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类似于神经网络的技术扫描者网络,该网络由分布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全职和兼职技术扫描人员和技术专家构成。

5.2技术监测

技术监测是对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以科学技术信息、数据分析为基础,以数据挖掘(data mining)、信息萃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和数据可视化技术(data visualization)等信息科学前沿技术为手段,综合集成各方面专家的战略性智力,对科

学技术活动进行动态监视、测量、分析及评估的方法,其目标是为技术管理及决策提供动态、准确地科学技术发展状态,从而把握技术机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技术监测的假设条件是技术的变革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或社会经济内容的一些变化得到预示。因此从环境中识别出一些信号,然后分析它们,得到技术预测和规划的有用信息。早期的技术监测主要是定性的研究,随着电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数据库的资源迅猛发展,对这些数据资源利用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

技术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某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项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②该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项技术的国内外专利、产品、商业开发及产业远景分析;③本组织研发重点、目标和竞争情报、技术机会分析。技术监测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出某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项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该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项技术的国内外专利、产品、商业开发及产业远景分析;本单位研发重点、目标和竞争情报等。

技术监测的步骤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和分析、知识表示。

在技术监测中,很重要的是洞悉和传达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即监测者必须为用户展示数据所隐含的关系和意义。

可视化数据挖掘可以观察、操纵、查找、漫游、探索、筛选、发现和理解信息,而且还可以和大量的信息进行快速和有效的交流,以便于发现隐藏在数据和信息背后的含义。

5.3技术预测

技术监测之后则该进行技术预测。技术预测是以技术监测获得的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具体技术的发展情况做出推测,以便于企业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计划。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

建立在技术监测基础上的技术预测,意即图2中所示的流程中虚线框起的部分已经完成,所以可以直接进入到分析资料阶段。可采用的预测方法都已包含在本文的CTIS方法一节中,这里不再赘述。

5.4技术评价

这里的技术评价是指给出某项技术具体的评价结论,以便于决策者从诸多备选技术中做出选择。

建立在技术扫描、监测和预测基础上的技术评价,因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情报搜集和分析,所以就直接进入到根据评价目的、准则等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阶段。之后进行技术影响识别、评估,最后进行总体评价。技术评价的结论要记录到CTIS以备决策者使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常用的技术评价方法。

技术扫描、监测、预测和评价这四种CTIS工作模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预测和评价要以扫描和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为依据,扫描、监测的目标选择也要基于预测和评价所得到的结论。

篇3

[论文摘要] 情报竞争是现代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建立CIS可以支撑企业形成优势,CIS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本文论述了CIS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及其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在获得巨大商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诸多风险。企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中,若没有现代化的科技信息系统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撑,致使预测不全面甚至预测错误,即使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会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而被淘汰,企业的创新工作将难以获得成功。今天的情报并不专指用于军事目的的谍报,现在更多的是指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的科技情报。

企业竞争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只能以翔实、可靠的情报为依据,发现并选择对手,摸清对手的诸如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的价格、原材料的产地和价格、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产地的价格、市场范围、营销方法等等方面的情报,做出战略决策和竞争策略,保持企业的优势地位,收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必须建立完善、系统、经常的工作体系,而建立竞争情报系统(CIS)是其主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建立CIS的只有10%,20世纪90年代500强中建立CIS的已有80%,而现在,世界500强中就有90%的企业建立了CIS。

一、CIS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CIS对于企业提高企业情报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西方国家的CIS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企业的CIS仍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要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特殊需要,就对构建竞争情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CIS的含义

CI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化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

2.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的研发指出了方向,从而避免了“闭门造车”式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竞争光有观念不行,必须有手段。没有竞争观念、没有竞争手段的企业是落后的企业;没有竞争观念、有竞争手段的企业是即将落后的企业;有竞争观念、没有竞争手段的企业是有风险的企业;有竞争观念、有竞争手段的企业才是有前途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自然会采取销售一代、开发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比如前几年感冒药中的PPA问题,美国一些药厂和制药公司事先得到了美国要禁止生产和出售含有PPA成分产品的情报以后,在没有正式公布执行前就已经悄悄研制不含PPA的药品,等到公布执行,不含PPA的新产品马上就上市了,抢占了市场,赢得了先机。

3.竞争情报系统为技术学习和技术合作寻找道路

宝洁公司董事长John Pepper所言:“现在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行动快的吃掉行动慢的。10年前,一种产品占领市场全球市场需要大概6年时间。而今天,我们需要在18到24个月之内完成——而且我们正在发现,甚至仅仅18到24个月,我们都有可能在进军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因为速度太慢而被击倒。”因为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仅仅依赖自身的研发很难及时满足企业的技术需要,而利用他人的技术进步不仅对自己的研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创造了更多了解对手并超越对手的机会。竞争情报广泛的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是企业获得学习和合作机会的主要途径。

4.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快捷的途径

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招聘、面试等方法进行人才选拔,但是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本行业的竞争优势,或者帮助本企业实现内部优化。这就需要企业对自身、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及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透彻的了解。竞争情报在这方面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应和认知力。科学的竞争情报工作,已经成为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更加便利、快捷的途径。竞争情报是管理者的眼睛,为他们关注形势和变化,为企业发现人才,使人力资源中有潜力的部分得到开发、增值,转化为人力资本。

5.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的安全系统

一个企业即要千方百计地获取别人的情报(必须要在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又要慎之又慎地对自己企业的有关活动加以控制,防止有关信息的泄漏,避免对手能利用这些信息加以预测。一个企业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挑战,通过竞争情报,可以充分掌握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相关信息,预期现有对手的行动,发现新的或潜在的对手,提前看到企业面临的危机,以便预先采取措施,避免因盲目经营而造成的恶果或受到突然袭击丧失竞争力,这是竞争情报系统反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情报系统又是企业的安全系统。

二、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它通过CIS触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成为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与竞争对手、客户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的纽带。CIS的构成是以内联网(Intranet)为平台,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三大网络相结合,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获取和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情报体系。

1.组织网络是竞争情报系统的组织保障和基础

它有一个专门从事CI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工作的专业部门,既有信息采集、情报研究、工商管理、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同时CIS中又有一个遍布企业的组织体系,它把企业内部的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项目的要求在整个组织中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

2.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硬件系统以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为平台,与Extranet、Interne相连接构成。Extranet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制造商、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组织基于Internet技术而建立的协作网络。在Extranet的支持下,情报人员可以随时获得供货商的生产情报,双方甚至可以合并取消采购和库存部门,降低各项开支,节约时间和成本;企业也可以与合作伙伴或消费者之间达成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Interne拥有大量的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客户信息、供求信息、市场发展趋势等。企业通过Interne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更准确的情报服务,同时向外部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和开展网上销售活动。Intranet是基于TCP/AP协议和WWW技术规范,通过浏览界面,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信息平台,并且利用这个内部局域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种自动化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实现统一存储、加工和利用,而且与企业ERP、CRM、MIS、DSS、MRP II、ES、SRM、BI、BC、FMS、MES、等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关联和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价值,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它还可以通过防火墙等技术设施,和Internet实现连接,使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实现对Internet的利用。Intranet的建立使情报的获取和服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速度得到提高。在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三者构成的由内向外的集成信息系统中,Intranet是核心。

(2)软件系统包括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和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

①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是企业CIS的重要构成,它由外部竞争情报输入和内部竞争情报输入系统构成。它是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要素、竞争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的新一代综合性信息系统。

②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是竞争情报的转换系统,以人的智力为主导,通过一定分析手段,对情报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判断和推理,实现信息的集成、重组和智能。目前常用的情报信息分析方法有:核心竞争力分析、态势分析(SWOT)、财务分析、专利分析和价值链分析等。

③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是企业CIS的输出系统。它是将情报信息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的结果提供成数据库查询、情报信息简报、情报分析报告等供企业管理者做决策参考。同时将反馈信息传递到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子系统,及时进行补充性收集与分析工作,大幅提提升竞争情报信息的利用率。情报分析员必须改变将80%的时间用来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传统工作方式,而是通过系统平台,将自己的主要工作放在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上,提高分析报告和情报的质量及时效性,从而有效的支持决策,提高信息处理部门参与公司决策的程度,在企业形成重视情报、利用情报的良性循环。

三、人际网络是企业获取情报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工具

人在竞争情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作为一个微观的情报源,发挥至关重要得的作用。对内使情报成为每个员工工作的一部分,每个员工不仅是情报的载体,也是情报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各种展销会、新产品会、订货会、进出口产品博览会、产品技术鉴定会、质量评比会、科技成果汇报会、技术交流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都是企业的外部人际网络。特别是通过政府官员、技术专家、银行、广告商、经销商、供货商、主管部门、质检部门、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等处,企业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竞争情报。

四、CIS的工作运行流程

第一步是确定竞争情报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展望、规划以及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等,作出情报规划和主题目标。

第二步是进行情报信息采集。采集方式主要有:从中外文献资料中筛选情报信息、利用网络获取情报信息、利用国内外展览会获取情报、在技术交流中获取情报、与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共享技术情报与信息、从灰色信息中获取情报、从第三方获取信息(第三方指与一个企业发生联系的组织机构或社会团体,如银行、广告商、经销商、供货商、主管部门、质检部门、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等)、通过聘请离职人员作技术顾问获取情报、通过零次信息整理获取情报信息、通过反求工程获取经济技术信息等。信息采集必须全面、精确、及时。

第三步是加工整理采集到的情报信息。对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剔旧、分类、合并、重组等处理后,输入竞争情报信息数据库,为情报进行分析、挖掘作准备。

第四步是情报分析研究。将初加工的情报信息进一步进行专家级的综合评价和精炼式的深加工,实现信息的集成、重组和智能,从而使情报信息更加有序化、系统化。

第五步是情报信息服务。它是将情报信息分析、判断和推理出的结果提供成数据库查询、情报信息简报、情报分析报告等供企业管理者做决策参考。

第六步是将反馈信息传递到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子系统,及时进行补充性收集与分析工作,大幅提升竞争情报信息的利用率,同时进行情报信息再分析。

五、结束语

竞争情报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决策性及增值性。收集竞争情报的目的就是打败竞争对手,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竞争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分别是:微软是17‰,接近12亿美元、摩托罗拉为11‰、IBM为9‰、P&G为8‰、通用电气和惠普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为5%。美国《幸福》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前100名企业和美国90%的公司均拥有自己的竞争情报机构。因此有人把CIS比喻为企业的“中央情报局”,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智囊团和思想库。CIS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功能渗透到企业的其他功能性系统中,成为各个功能系统的一部分。利用CIS提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能力,优化内部信息的利用率,提高企业对于关键情报的准确掌握和重要事件的及时反应能力,大力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利用CIS这个有力工具实现决策过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化,直接或间接地支撑企业形成优势,并能将这一优势长期保持。

参考文献:

[1]刘晓亚:情报与企业发展[J].四川冶金,2006.(3)

篇4

[关键词]信息融合 综合集成研讨厅 竞争情报系统

[分类号]G350

目前情报系统发展到互相交融的宏观、复杂大系统阶段,对情报循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竞争情报系统,情报源的采集和处理主要是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分布式异构信息集成(Web semite、Agent、XML)等技术。,情报的分析主要是采用综合集成研讨厅或者传统的战略决策支持系统。由于企业竞争情报源具有异构、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海量、不完备、质量差等特点,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技术不能满足复杂动态竞争决策对情报源较高的处理要求。因此,如何将这些情报信息源有效融合处理,以优化信息源质量和决策过程,是竞争情报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现状分析

日前,各种竞争情报软件实现了对竞争情报循环环节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比如:在情报规划阶段,提供关键情报课题及问题的框架(KIT/KIQ)以及支持团队协同工作的管理平台;在信息收集阶段,使用自动搜索、分类、过滤、统计、自动摘要、文本挖掘以及对信息关系挖掘的技术;在情报决策阶段,使用综合集成研讨厅、商务智能技术或者群体决策支持技术来支持战略决策问题;在情报服务阶段,使用自动推送技术等。总体而言,在竞争情报的采集和决策效率与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竞争情报采集系统大多是借助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和简单分析,其检索结果数量多而质量差,信息海量而知识贫乏。

多种信息源缺乏全面有效整合,加工难度很大。信息源具有异构、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海量、不完备、质量差等特点。大多数系统虽然可以对结构化数据实现自动筛选等预处理,但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异构分布式数据不能有效加工。同时,这些多源信息往往没有按照情报分析决策的要求进行分数据源、分特征、分决策层次进行预处理。并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支持战略决策的信息不可能采集完全,加上信息及信息处理本身具有灰色性和模糊性,影响了情报分析决策的效果。

情报分析决策以基于经验判断、定性分析、简单统计的人工方式为主,而智能化情报分析技术仍处在摸索阶段。以三库为主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对企业中大量的动态、不确定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束手无策,并且其针对竞争情报的适用性较差。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缺点的综合集成研讨厅采用的是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采集模式,并不能按照决策的需求对信息全方位、分层次地进行关联和融合。

2 信息融合和综合集成研讨厅结合应用的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2.1信息融合的原理

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早期的美国国防部定义数据融合“是对多源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探测、相联、相关、评价和复合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之后,学者不再把数据源局限于传感器的图像处理,认为数据融合是为了提高所需信息的质量,而使用来自不同渠道的具有不同性质的数据的一系列方法、工具和手段。目前,信息融合的应用也从军事拓展到医疗、航空、遥感、农业,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成为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信息融合目前仍然缺乏明确一致的概念,但较为一致的理解是:信息融合是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的信息资源,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优越的性能。由此可见,信息融合的内涵已经从早期的数据级融合与算法级融合发展成一种为“广义的、面向决策优化的形式化框架”。

信息融合在本质上模仿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利用统计决策、产生式规则、模糊逻辑、灰色理论、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等多种融合方法,对不同系统获得的信息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数据层、特征级、决策层)的融合优化,实现多源信息的协调和性能优势互补。因此,它可以增强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能力,降低推理的模糊程度,增强系统的容错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弥补系统自身的不完善、不完全、不精确、不一致、不确定、未知信息等,最终提高系统的决策能力。

2.2信息融合和综合集成研讨厅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就情报处理的本质而言,情报数据融合涉及分布异构环境下的多元信息集及多道分析工序,信息之间有各种复杂的关联,情报信息分析和决策也是复杂的、层次性的迭代过程,有时侯需要应用多种信息检索途径,并进行反复查找、分析、推理、演绎等才能获得适合决策目的、优化的情报源。文献所建立的智能情报采集模型恰恰证实了该论述,竞争情报智能采集过程,实质上是将情报采集与分析相混合的过程,其首先将企业内外部的原始信息源通过信息搜集和简单处理转变成初始信息源;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形成二次信息源,再利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挖掘以及联机分析(OLAP)等从中挖掘情报知识储存在情报知识库中,即形成三次信息源。从信息融合的角度看,这个过程是属于信息融合的低层次融合――数据融合,还没有上升至面向决策优化的、更高层次的系统级乃至思想级融合。由此可见,情报挖掘处理过程本身具有融合的要求。利用信息融合可以通过对与竞争决策关联的、企业内外部的、多渠道、多性质的多源信息进行关联、处理,去除冗余,克服歧义,提高情报源质量。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呈现出复杂系统的特征,可以用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思想来解决。而竞争情报综合集成研讨厅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利用集成定量模型与专家经验知识的智能决策技术等来解决复杂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目前被认为是解决情报决策问题的较适合的技术框架。但竞争情报综合集成研讨厅所采用的基于数据仓库的提供数据源模式不具备信息融合所具备的优化数据源的功能,因此借助信息融合技术。

如果将信息融合优化情报的采集和分析环节,并将其与情报综合集成研讨厅有机混合,则可以优化综合研讨厅的信息源,从而提高情报分析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基于信息融合和综合集成研讨厅的竞争情报系统框架模型

3.1系统需求分析

3.1.1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本质过程 竞争情报的本质属性是为企业竞争战略决策提供支持。面对高度竞争、动态变化的环境,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供应商、协作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要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能够针对信息源的特点,实现全面的、不同层次的处理和智能决策。例如,我们要考虑某企业的某种产品市场细分的营销策略,仅从企业内部多个信息系统(企业

资源计划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设计系统、财务等子系统)获得的基于多维度(时间维、区域、产品)的市场销售统计数据、产品价格情况、客户情况等方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通过人际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站等获得的竞争对手的营销战略目标与市场细分策略,乃至竞争对手的产品、多维度的市场销售情况、价格、渠道等;还要考虑通过调研、咨询中介、行业资讯网站等了解该产品的国际、国内整体价格统计数据、行业市场整体状况、供应商状况等,甚至还要考虑利用传统调查工具以及在线网站的知识挖掘工具掌握客户的群体和个体的消费倾向和爱好。而对上述因素下面还要进一步细分多个层次的关联因素。显然,这是一个多个系统的信息与数据的获取、关联、融合、优化、评估、决策的问题。

3.1.2系统的需求分析 由此可见,信息融合与综合集成研讨厅混合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支持战略决策的需求:①信息融合系统能自动化、智能化地对企业内外部的分布式异构多源信息抽取、分类、存储、挖掘、转换、集成,并将其按照决策问题的层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关联、融合,为决策支持提供优化的信息源;②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Intranet/Intranet/Internet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案例库以及分布式资源共享技术、远程协同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新技术与多领域专家知识、经验的综合集成,支持竞争情报的智能分析与决策;③信息融合与综合研讨厅混合的应用,可以对竞争情报规划―情报采集―情报加工―情报分析―情报与共享的流程进行支持和优化。

3.2信息融合与综合集成研讨厅集成的原理

信息源包括企业内部信息源(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知识管理系统K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CAD/CAM、内部人际网络等)和外部信息源(竞争对手网站、行业网站、财经网站、咨询专题网站、中介网站、外部人际网络)等。依赖此信息源,信息融合系统的工作榧架分为三个层次。基于信息融合与综合集成研讨厅混合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如图1所示:

3.2.1数据融合层 依靠各种技术从分布异构信息源进行信息的采集,即初始采集和二次采集,使用人际网络或者自动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如搜索、网站监视、电子邮箱、自动摘引从Internet\Intranet上获取所需的情报,并对其进行自动标引、分类、过滤、去重、关联、数据清理等处理、存储。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数据库挖掘和联机分析技术对其进一步加工,挖掘出的情报知识(模式、规则等)存储以备后序使用。上述信息按照主题形式存储。

3.2.2特征融合层 从多个面向主题的数据库中抽取信息、汇聚、抽象、提炼形成目标属性信息子集,从中获取特征,对其进行特征融合。例如,可以针对营销价格策略的诸多价格特征(行业价格、客户接受的价格、竞争对手的价格、生产价格等等)使用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对其预测、分类,再将局部结果融合优化、存储。

3.2.3决策层融合 就信息融合的概念而言,该层次任务是采用灰色理论、模糊逻辑、D―S证据理论等决策级融合方法实现决策融合、决策及其可信度融合和概率融合,从而实现对决策过程优化。鉴于这个信息融合过程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决策仿真过程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将两者合并称之为“决策级融合”。对于某个情报专题,决策专家运用竞争情报综合集成研讨厅所具有的分布式知识库、模型库、方法库、决策用综合数据库(信息融合形成过程中的数据库的集合)等资源以及专家系统、智能推理技术进行推理评估。但需要考虑不同信息源与不同决策专家的重要程度,故需要选用合适的决策级融合方法对其证据可信数进行修正、合成,将其用于决策方案的修正,从而达到多源多专家评估方案的优化,增加战略决策的可行性。

3.3基于信息融合与综合集成研讨厅集成的情报系统结构

3.3.1系统结构 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应用于企业竞争情报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信息融合一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借鉴OSI多层结构模型的思想,并结合开放式标准体系的特点,将该系统体系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网络通信层、基础资源层、集成支持层、应用层,各层之间均通过应用程序API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

基础资源层主要指分布式数据资源层次,包括信息融合得到的决策数据库,情报模板库、知识库、方法库以及案例库等。集成支持层包括情报模板管理系统、建模仿真系统,研讨支持系统以及评估系统等。应用层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竞争对手分析、危机预警、信息安全以及反竞争情报等。

3.3.2系统流程 该系统工作的流程是:①决策部门提出情报需求;②专家研讨,提出假设,得到情报专题的定性知识;③把专家的假设从定性到定量进行转化,即采用情报模板系统和群体专家意见一致性集结技术,将非结构化知识向结构化知识转化;④利用决策用综合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方法库等集成的数据资源以及研讨厅系统,通过系统仿真、建模等对专家意见论证;⑤情报产品发送。该流程的第三步以及第四步可以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优化,最终使得基于多源异构信息和多专家决策的情报分析的可信度提升。

篇5

关键词 竞争情报评估系统 知识创新 企业信息工程 规范化

分类号 G250.7

1 引言

知识管理,从流程角度来看,包含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环节,而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IS)从业务流程上看,包括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搜集系统、C1分析系统、CI服务系统、CI评估系统等。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增值,效益最大化。CI评估系统作为一个反馈优化系统,能更好地去修正、完善上述的基本功能子系统,确保整个系统完好运作,生成符合企业决策者需要的竞争情报产品,可见该系统对于整个CIS的意义与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对竞争情报评估系统开发规范化进行研究。

2 知识创新的过程分析

知识创新处于知识管理过程循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反过来作用于前面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知识共享各个环节。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实现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创新,它既是不同知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贯穿了知识的获取、应用、共享和创新的所有阶段。

2,1知识创新的基本原理

2,1,1知识创新的内涵

知识创新是在企业已有的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它是产生各种类型新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整体知识规模的拓展以及知识质量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质的改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知识共享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管理中涉及到知识螺旋,它不但是知识转化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而知识创新又不同于知识获取、应用与共享,它跨越知识螺旋的所有四个阶段。知识创新不断地产生新知识,这不是知识螺旋的单个阶段就可以实现的,它是多次往复,通过完整的知识螺旋才能够真正创造出来的,如图1所示:

总之,企业组织处于一个内外相互协作的动态环境中,伴随着知识之间的输入输出,知识创新就是存量知识与增量知识在外部竞争与内部激励双重作用下产生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不断地进行动态变化,创新性知识最终满足企业组织的知识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与前进。

2,1,2知识创新的相关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知识创新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模型。王真星等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协同知识交流模型;王君等提出了基于Web的组织知识创新模型;和金生等结合知识发酵模型探讨了知识创新的过程;李朝明等提出了基于协同商务链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等。这一系列的模型,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有效地进行知识创新,促进新知识的使用与流转。

2,2知识创新的基本过程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知识创新的过程包含知识萌芽阶段、知识丰富与明晰阶段、知识原型阶段、知识实践与修正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知识交流与侧重点都不太一样,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循环的。

知识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与转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以及这些成员与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企业、用户之间共同分享隐性知识,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概念,随后证明这些概念的合理性,以此作为基础创造出产品原型,并在各个部门与用户之间交叉测试这些知识。为此,企业知识创新过程归纳为:问题导向的隐性知识共享、创新概念、验证概念、制造样品和交叉测评五个步骤。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可能产生新的知识,因此,知识创新不是链式的过程,而是发散型的、进化、自增益过程。结合上文知识创新的几个阶段,总结知识创新的基本过程见图2。

3 知识创新与竞争情报评估系统的互作用

知识创新对于知识管理而言,是知识通过相互转化、流转,增值的过程,定性与定量地度量了知识管理的价值所在,反过来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管理的其他环节。cI评估系统是提高CIS服务质量以及改进竞争情报处理过程的一个子系统,目的是不断优化与完善CIS吞吐信息、分析信息、形成并输出竞争情报产品的过程,分别对前面各个子系统均有一定的反馈支持功能。结合对二者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知识创新对竞争情报评估系统的支撑,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作用。

3,1竞争情报评估系统的基本原理

3,1,1内涵虽然cI服务系统具备传递、反馈功能,但是为了强化cI反馈系统的价值,单独把cI评估系统列出,有利于加强竞争情报人员与企业用户的双向交流,增强反馈、跟踪、评估的功能,同时也表明评估系统的重要性。cI评估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估cI输出结果、产生过程、业务模式、分析算法、搜集原则等,发现不足,进而去修改、完善cI搜集系统、分析系统与服务系统,使它们进一步优化。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如图3所示:

根据其内涵,cI评估系统的基本作用如下:①渗透到cI收集、分析和服务的各个子系统中,对整个CIS进行监控,以保证及时而准确地把情报传递给决策层。②改变竞争情报传递方向的单向性,提供多渠道的竞争情报,增强竞争情报传递交流的双向性和主动性。③在向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增值性竞争情报的同时,加强竞争情报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建立竞争情报档案,存储用于解决已有决策问题的竞争情报,这样有助于竞争情报人员利用和参考已有情报成果。

3,1,2竞争情报评估系统的结构cI评估系统可以说是ClS的有机组成部分,竞争情报的搜集、分析与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评估与优化的过程。在这个非功能子系统中,逐渐完善和建立CIS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相应的评估方案数据库,便于发现竞争情报搜集、分析处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竞争情报循环过程的持续改进,充分发挥评估指标体系的激励与反馈作用。

cI评估系统进行各项评估,本身就是对系统功能的一个拔高与丰富。其评估方法有:定性评估法主导型、定量评估法主导型和混合型三种。针对CI评估系统,需要更为关注的是决策者的满意度以及对决策支持的辅助程度,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与评估方法相对来说更有效果,包括用户模型法、用户调查法和用户测试法等。总之,通过借鉴各种方法,目的是为了改进过程、得到较好的竞争情报产品,提高决策者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CIS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其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

3,2知识创新与竞争情报评估系统的融合

知识创新是企业组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以线性形式出现的,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反馈形式出现的,如前向反馈、运行反馈、输入反馈,这些反馈将有助于知识的交流与转化,实现知识创新,形成创新型知识,服务于企业组织与员工。而cI评估系统,根据图4所示,也有一系列的反馈机制。

经综合比较与分析,发现知识创新与cI评估系统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是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检验、通过知识评估去持续改进知识管理的过程;后者则是通过企业决策者使用竞争情报产品测试其对战略决策的支撑力度,以竞争情报评估来优化前面三个子系统的过程,目的都是为了得到较好的序化产品与过程。同时,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过程环节上的一个关键结点,而竞争情报评估系统也是竞争情报循环中一个重要的非功能组件,为此,选择在知识创新这个视角来分析竞争情报评估系统开发的规范化。

4 竞争情报评估系统开发规范化――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

对于整个ClS而言,cI评估系统不但反馈于各个不同子系统的开发过程,而且还对CIS分析处理、输出的竞争情报产品进行满意度度量,实际结果反馈于cI搜集系统,做好信息的搜集与过滤等,促使下一个循环的竞争情报工作。

知识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针对cI评估系统这样的一个非功能性组成部分,其开发不但要控制其实施过程,而且还要保障其最后的系统质量,为此,设计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对其开发加以控制和指导。

4,1稳定期反馈期成熟度模型的内涵

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主要是对竞争情报评估系统予以跟踪、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参考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前的评估过程予以持续改进和优化。该模型的基本功能:首先是保障竞争情报评估系统实施过程的规范化,严格按照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开展,每一个阶段均有明确而清晰的界限,并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指导后续系统开发工作的展开;其次是对具体的开发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形成客观的度量结果,反过来再去调节前面的开发过程,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最后是验证所形成的CIS在满足高层领导者决策需求方面的匹配程度,系统的功能需求是否都具备,非功能需求与核心业务需求是否融入到了整体系统中来,并负责查验CIS辅助决策支持的能力与性能。

4,2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借鉴CMM理论,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梯状结构,等级的变动表明其评估与改进做得比较到位,达到了上一个层级关键过程域的基本要求,其一般结构模型如图5所示:

cI评估系统就是要对基于知识管理不同节点的cI系统开发规范化的各个过程与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改进与优化。针对其细化内容,具体分析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的各个等级以及相应的特征。

4,2,1反馈初始级I

・基本特征。虽然CIS已经开发完毕,但是从评估系统来讲,仍刚刚起步,不过有了系统的支撑,整体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该等级总体而言,具备基本的评估系统需求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与管理等,有明确的目标,促使对服务系统、分析系统、搜集系统进行调谐。

・关键过程域。该关键过程域包括以下5个部分:

一是明确评估系统决策者需求:由于要开发的cI评估系统是要对整个CIS以及各个CI子系统进行反馈调节,在开发设计之前,要结合已经形成的CIS系统,同时调研决策人员以及其他评估专家的需求,核定他们对评估系统要达到的功能与性能,文档化需求,为后续开发设计服务。

二是清晰的评估系统与CIS各个环节子系统之间接口:CIS是一个整体,按照逻辑功能,各个子系统之间有接口,由于评估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不一样,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的调用与流转,而cI评估系统对上述三个子系统均进行交互,为此,它们之间的联系相对复杂,需要进行详细整理,形成明晰的接口列表。

三是竞争情报评估系统规划方案:系统的规范方案是后续进行开发cI评估系统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进行开发时间控制与过程改进的指南,要开发并设计出良好的评估系统,前期要有明确的规划方案,以图或者表的形式固化下来。

四是评估方法:最终所形成的cI评估系统,要对前面三个功能子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要针对不同的子系统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等,以期达到较好的评估结果。

五是初步的评估指标:作为一个评估系统,要对其他子系统做出客观而且有说服力的评价,需要设置一些指标体系,先设定一级指标,再对每一级别的指标进行细化,形成较多的二级指标,这样就形成一个树形结构,对每一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不同的子系统。

・关键改进方案。进一步搞好评估系统与其他三个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反馈衔接:由于cI评估系统与三个功能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较为复杂,务必要弄清楚各反馈衔接的细节,便于评估与改进。

・关键实践。根据初始需求,规划并设计初始的cI评估原型系统:由于需求难以一次性确定,此处重要的实践内容,就是根据决策者与评估专家的初始需求,构建一个cI评估原型系统。然后通过使用来评价修改原型,满意则对cI评估系统进行运行管理,不满意则进一步补充需求,丰富原型系统,多次循环,直到满意为止。

4,2,2反馈规范级Ⅱ

・基本特征。经过反馈初始级的工作,已经基本上形成了cI评估原型系统,通过原型系统来验证需求的满足程度,调节cI评估系统的能力,通过文档记录或者可视化工具动态捕捉系统的现状,及时做出改进。该等级相对较为规范,cI评估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为其他系统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关键过程域。该关键过程域包含以下3个部分:

一是系统具备较强的评估改进能力:经过反馈初始级的控制与调整,在原始系统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补充决策者和cI评估专家的需求,使得评估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具备了较强的评估竞争情报产品以及持续优化、改进竞争情报过程的能力,这样对三个功能子系统的影响更大,也是对整体CIS的改进。

二是健全的评估指标体系:cI评估系统的评估能力增强的同时,指标体系也在增加,层次性与序化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为三个子系统的反馈与测评提供了依据。

三是定量化评估:通过完备的指标评估体系,对CIS的改进,也逐渐由定性描述达到了定量计算,实现了对三个子系统的量化评估,从而更有效地优化三个子系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cI产品,服务于企业战略决策。

・关键改进方案。通过运行、使用评估系统,缺点预防,进一步改进软件系统过程: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的一些业务流程与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此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软件系统过程,具体可以遵循以下步骤来实现:①确定目标;②状态诊断;③

制定计划;④过程试验,进行测试;⑤反馈修正。

・关键实践。多次往复,形成功能完备的cI评估系统:根据反馈初始级的需求获取、梳理,需要设计cI评估系统,包含cI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详细结构设计以及后台的数据库设计等。目的都是让该系统能发挥作用,起到定量评价作用,寻求CIS不足,予以改进。

4,2,3持续完美级Ⅲ

・基本特征。cI评估系统经过了上面两个等级的优化,基本达到了完美状态,规范化程度高,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各个子系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能快速地加以改进,使得功能子系统能高效运作,同时,也能确保CIS辅助高层领导者决策支持的质量。

・关键过程域。该关键过程域包含以下2个部分:

一是系统较强的优化性能:在上一个等级,已经设计好了cI评估系统,而且已经运行使用,此时通过这个等级,重点是对该系统进行完善,提高其反馈与修正性能。

二是良好地与知识创新过程融合:由于cI评估系统开发规范化是在知识创新的视角下进行展开的,通过该等级,加大力度实现知识创新与cI评估系统的融合,使得知识创新又反作用于知识管理过程的前几个环节。

・关键改进方案。探索使用可视化技术,架起cI评估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反馈纽带桥梁:可视化有助于增强评估系统反馈调节其他子系统的透明度。

・关键实践。维护cI评估系统与整个的CIS:cI评估系统运行是对CIS的反馈、调整和改善,作用较大,但是随着流程的变化与时间的更替,尚需要对其进行维护,目的是为了cI评估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工作,从而也是对整个CIS的维护与管理。

串联起来看,在流程关联的紧密程度上,cI服务系统与评估系统联系与交互最为频繁,所以对服务系统的优化改进更为持久。稳定反馈期成熟度模型与cI评估系统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其细化结构如图6所示:

篇6

竞争情报系统和工具软件的类型与特点

竞争情报系统是指竞争情报系统软件产品,涵盖竞争情报监测系统、竞争情报搜集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处理系统、企业竞争情报门户(系统)、企业竞争情报集成系统或解决方案、竞争情报处理中间件和网络竞争情报服务客户端软件。要了解竞争情报软件,需要清楚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竞争情报软件与知识管理、商业智能密切相关。知识管理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在功能和目的上都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在实际的产品中两者的功能常常是互相嵌入的,因此也有把知识管理系统归入竞争情报系统的,反过来的情况也有,即把竞争情报当做知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区别是竞争情报系统采集监测的信息内容偏重企业外部,知识管理处理的信息(知识)主要在组织内容。IBM、ORACLE、HP等厂商早就提出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主张,并且在企业级解决方案中嵌入了知识管理的功能和模块。有的学者把数据挖掘等商业智能软件也归入到竞争情报软件产品之中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关联分析、词频分布统计、语料学研究等可以用于进行情报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是竞争情报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形成了多种软件产品。有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分析功能中已经开始引入这些技术。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等各种技术如何在竞争情报系统中起作用,会演化成什么样的竞争情报软件产品,以及竞争情报系统是否会以嵌入和融合的方式进入办公、企业门户等企业应用系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既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也取决于应用需求的变化。从市场营销的观点看,可能还取决于主导厂商的应用引导和需求管理。

其次,舆情监测系统是竞争情报系统的一部分。近三四年来由于互联网舆情危机事件的频发,导致了企业和政府组织对于网络舆情监控的强烈需求,导致了舆情监测软件的快速发展。由于网络舆情监测可以自动化进行但是判读却需要人工干预,特别是舆情监控多为人工操作,且有常常引用一些灰色手段,故这类业务多采用服务模式,而不是出售软件。另外舆情监控的商务模式存在法律规制和道德风险。

网络舆情作为四大情报源之一并不涵盖全部情报源,因此舆情监测系统只能是竞争情报系统的一个子集系统。

最后,目前市场上竞争情报软件有多种类型。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中国市场上提供的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已经有十多种,软件系统的名称还不统一,功能也各不相同,无论是从认识上、方法上、流程上,还是从系统设计和效果评价上都表现出一种矛盾和混乱状态。当然这也是事物快速成长时期的常态。目前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可能会冠上竞争情报的名字,也可能不冠名“竞争情报”,但是其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1中所列的软件系统及其功能组合在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中承担着竞争情报系统的职能。由此可见,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系统的认识和定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对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定义还有多种见解。几家进行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开发的厂商在有关系统功能方面的争论(如拓尔思公司和天下互联)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有的企业实际上引入的是一个可定制特定主题的网上信息搜集和管理系统,如联想集团某部门。有的企业则是在其业务系统或办公系统上嵌入一个竞争情报采集、处理和模块,如广东某通讯公司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块)。也有的企业在采用以知识管理为主要指导思想的系统,但是很多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在目前市场上是作为企业信息化平台的组成部分或者模块、子系统等存在的。

竞争情报软件的市场规模

竞争情报市场的规模和前景一直是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竞争情报市场的特殊性,从十年前中国成立竞争情报专业行业组织至今,竞争情报产品的研制开发和试验运行都在进行着,但是产品化工作进展是很缓慢的。只是近两三年才出现了具有一定数量用户的产品化系统,如拓尔思、赛迪和天下互联等,还有一些厂商的产品只有几个试验用户,还有一些厂商的产品开发项目中途下马或被搁置。因此可以说商品化的竞争情报系统产品正在形成中,特别是很多系统和其他信息化应用系统重叠、嵌入,很难规范统计。预测这样一个市场的规模自然是很难的。正如我国权威的信息资讯研究和咨询机构赛迪资讯所说的,竞争情报虽然需求旺盛,前景乐观,但对市场的预测依然是一个冒险。根据赛迪数据的估计,国内竞争情报系统(CIS)产品及服务2008年的市场规模为3亿元左右。如果算上知识管理等其他关联产品和服务,市场容量将达到20多亿元,并能保持40%的增长率。根据东方策略的市场研究认为,目前中国CIS产品市场的规模尚不足5000万元,其中还包括CIS售前培训和实施服务等咨询服务的收入。如果把CM(内容管理)也包括在内的话,应该可以达到3亿元的规模。这样的计算口径应该是包含了大量的MIS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甚至具有部分情报管理功能的OA系统。

竞争情报系统软件的主要厂商和产品情况

拓尔思

产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独立软件系统,内涵网络爬虫,以关键词匹配进行互联网信息搜集,简单分类、聚类(依据客户定制和关键词匹配判别)。对非互联网信息有人机接口,以数据库管理。具备情报管理和分发功能。

2009年销售额不是很大,项目个数也不多(各厂商的销售额和市场情况涉及到各自的商业秘密在此不予透露)。

天下互联

产品:情报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服务式运营,分类关键词匹配定制方式,仅包括互联网信息。用户付费购买帐号。目前监测网页范围受到限制(运营投入不足)。

2009年销售额与前年基本持平。

铱星

产品:情报+人工干预式服务

属于情报咨询服务但使用了自动化网络搜集工具系统。

2009年销售额也不是很高。

Autonomy

这是竞争情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最多的公司之一,目前主要领域是企业搜索领域。去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只有不太大的数量。自己不直接销售,一般作为引擎嵌入由系统集成商签单。但Autonomy负责实施支持。项目一般适合大型、巨型企业集团。目前也愿意支持中大型企业用户。

易地平方、百度、赛迪顾问等产品

都曾有典型的竞争情报系统产品,分别因为资金投入、产品战略、运营管理的原因而放弃产品和市场。

泛微

产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泛微产品的一种,一般作为其平台的一个栏目呈现。也可单独交付,未见到实例。从功能描述上是有一个网络爬虫,根据用户设定的网址和主题进行搜集,然后推送至用户设定的栏目或人员。

销售情况待查。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产品市场的综合观点

第一,作为软件产品这个市场非常分散,规模不大。主要有ECIS(软件系统)形态、营销信息系统形态(多嵌入其他系统)、情报服务、OA及其他系统中嵌入模块等形态。

第二,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缺乏情报信息的协同机制,因而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企业对该软件需求在增长(部分企业需求强烈),但出于对现行产品的不良体验故降低了购买期望。

篇7

1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工作现状

4S企业也称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目前,4S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针对上述现状,下面从竞争情报的收集规划、收集手段、收集方式、竞争情报产品4个方面,利用因果图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如图1所示。原有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竞争情报需要,竞争情报收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情报规划缺少统筹,收集目标和信息需求类别不明确,各部门各行其是,缺少跨部门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②不能保证对市场实时的动态追踪,情报采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效率和时效性低;③情报收集范围有限,尚未形成情报产品,共享性较差,更新速度慢,情报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的支持;④缺乏有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⑤缺少情报收集工作的专署部门,在企业内部不能形成高效的情报系统。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知识管理的相关技术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收集相关理论

2.1竞争情报与竞争情报收集系统

竞争情报就是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和竞争策略的情报信息的系统化处理流程,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情报,目的在于更好地参与竞争,既体现出过程的特性,又具有产品的特性[4]。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竞争情报系统主要包括三大功能子系统:①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②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③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5]。竞争情报收集系统完成整个竞争情报系统的输入,它的设计及操作直接影响整个竞争情报系统的可行性[6]。

2.2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核心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它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实现知识的共知管理的思想内涵。知识管理广义来说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包括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知识管理从狭义来说,即从组织内部来看,包含了对“组织”、“信息”、“人”几方面进行管理的内容[7]。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包括知识库与知识地图。知识库就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其中存储着大量的专业知识以供参考。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它利用一种阶层性的表达方式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使企业员工通过分布图的指引,快捷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它是一个企业内所有知识的导向图,也是企业内所有知识的整合目录[8]。知识管理系统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建立知识库与管理功能;②知识交流共享平台[9]。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系统模式通过对组织内部及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集成、分类与再组织操作,建立组织知识库,并提供知识交流和管理手段,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中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利用率,使成员在共享和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知识的创新和组织知识的提升,从而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10]。

2.3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收集系统

知识管理是企业实现对知识信息的系统化整合,加强对知识信息的挖掘开发与应用,建立知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平台。竞争情报收集系统是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采集与整合,实现情报的内部共享,确保情报的系统整体作用的发挥。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其作用的主体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依靠信息技术,通过知识—信息—知识的过程对信息与知识进行处理与应用,实现共享,降低决策的风险性。因此,在新环境、新技术、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两者的结合趋势日益增强。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应用到竞争情报工作中,可以借助知识管理工具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构建知识库和制作知识地图,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的服务质量,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分析

3.1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需求分析

3.1.1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信息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改善4S企业现有情况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情报收集规划,明确信息需求,确定收集目标。竞争情报收集系统要为4S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竞争情报收集系统的信息需求,实际上就是4S企业竞争战略决策及实施过程的信息需求。4S企业的竞争信息需求是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竞争活动中,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及其相关行为的集合。从竞争运行过程和信息内容相结合角度来看,4S企业竞争情报的信息需求可概括为以下3种类型的需求。

(1)竞争环境信息需求。通常竞争环境是指竞争各方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由于竞争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不断变化,而且其中任何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利益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竞争环境是大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其变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结合4S企业的特点,竞争环境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①国际信息。即国际政局的稳定性、石油原油价格涨幅、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消费偏好、市场前景、金融汇率走势、关税及贸易体制变更等。②国内信息。即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国民收入及分配、物价指数、利息变动以及产品客户、供应商、中介商的信息,例如油价波动、汽车相关手续办理政策等方面的信息。③科技动态信息。即与汽车相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专利、标准和人才等方面信息。④所处地区竞争信息。此项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也最为重要。具体细分如图2所示。竞争环境的情报能够有效地帮助4S企业了解和掌握竞争环境信息,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变动与不确定性,使企业把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准确地估计未来竞争环境的变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此类信息的收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上的这类信息都是企业竞争环境信息需求的重要内容。

(2)竞争对手信息需求。竞争对手信息是指有关的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扩展计划、产品价格、促销策略、知识产权、网络建设和使用等各方面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信息需求,首先要依据行业标准和市场细分原则来划分和识别竞争对手,再确定收集竞争对手的具体信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确定竞争对手信息必须通过对竞争对手信息长期的监视跟踪,将收集获得的相关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准确判断出竞争对手与企业竞争的态势情报,以此才能满足企业对竞争对手信息需求的要求。对于4S汽车销售企业,竞争对手的信息是竞争情报收集的核心内容,主要的竞争对手为所在地区尤其是相同目标市场下的其他4S企业。竞争对手营销情报作为企业营销战略活动的信息表达,是4S企业需要收集的竞争对手的主要信息,如图3所示。

(3)特定项目信息需求。特定项目主要指的是4S企业所的汽车品牌。与以上两个常规信息不同,特定项目没有常规信息收集范围广泛,但更具有针对性。竞争情报收集系统需要收集的特定项目信息,主要是指这些品牌汽车的相关信息。其中不仅包括有汽车的生产地和生产年月、型号、外观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包括汽车的基本性能和一些具体的参数等。

3.1.2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信息需求

功能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用户对目标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所提出的具体的需求。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收集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高效保质地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实现竞争情报收集系统的环境监测、市场预警、对手信息掌握、技术跟踪、辅助决策以及信息安全保护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4个主要的功能需求:①情报规划。根据汽车市场变化,及时整合各决策层的情报需求,明确情报收集目标范围和途径。②情报采集。4S企业的竞争情报是要面向具体决策的,针对性较强。因此要选择适合的竞争情报收集渠道,挖掘出所需的竞争情报,为后续的情报工作提供保证。③情报处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竞争情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异构、分布、杂乱、低质、非结构化等特征,加之后续应用上的差异,使得直接采集来的初级情报杂乱,使用价值不高。因此,网络竞争情报的过滤与净化问题就尤为重要。依靠信息处理功能,使收集的信息最终实现规范化、程序化。④情报使用。整个系统最终要服务于整个企业各决策层。因此,系统不仅要为情报系统的分析、处理子系统提供进一步深度分析的和使用信息知识,为新的情报规划提供依据,更要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3.2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流程分析

结合4S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组建信息情报中心,创建企业知识库与企业信息库,根据各决策层的情报需求,进行知识挖掘与竞争情报的采集,利用知识地图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一种阶层性的表达方式关系,使企业员工通过分布图的指引快捷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并及时作出反馈,实现知识共享,最终实现高效的情报服务。

4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与设计,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主要由情报规划、情报采集、情报处理与情报使用4个功能模块构成,在竞争情报系统的基础上,以知识管理技术为平台,建立企业知识数据库和竞争情报数据库两大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共同发挥作用,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地图的技术,完成各个模块的各项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1)竞争情报规划模块。情报系统是面向企业服务的,最终要满足最高决策者与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最高决策者需要确定企业未来发展与战略目标,其需求更具全局性、分析性。4S企业主要有市场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加工部门、售后服务部门等,根据部门的不同特点,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具体性与针对性更强。因此,该模块要求根据4S企业各部门的情报需求反馈,确立竞争情报目标,分析目标的特点和内容,以此来划分竞争情报需求的类别,最终选择相应竞争情报源。

(2)竞争情报采集模块。该模块由企业知识采集系统和情报采集系统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充分利用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深入挖掘与再造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完成情报系统的补充和修正,最终两者实现高效互补,使情报的原始收集更加全方位立体化,保证情报收集的准确性。

(3)竞争情报处理模块。该模块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①情报汇总功能合并不同渠道信息,解决信息重复和异构等问题;②情报过滤功能自动地从大量的原始信息中,根据规则过滤、筛选、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竞争情报;③情报提取功能将原始信息结构化,如从原始信息中提取文本摘要和相关数据等;④情报分类功能对原始情报进行详细地自动分类,同时系统应提供分类数据库和分类规则维护和创建工具;⑤情报匹配功能根据系统的判断准则,自动地比较原始情报是否已存在于企业原有的情报库中,若已经存在则指出其位置并为它们匹配;⑥情报更新功能根据企业知识与竞争情报数据库中的信息、更新规则更新数据库;⑦情报清理功能清除情报库中陈旧、不完整、重复的情报,保持信息之间有机的关联。

(4)竞争情报使用模块。利用知识管理相关技术实现高效情报共享,为情报深度分析提供翔实资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服务对象涉及广泛,既包括战略决策层,又包括企业管理层和业务层。因此系统一定要加强情报的安全保护工作,除了应设置防火墙的保护外,具体的功能还应包括身份认证和使用权限的设置等。

篇8

那么,那么是竞争情报呢?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经过筛选、提炼和分析过的,可据之采取行动的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

根据SCIP (竞争情报专家协会)的定义,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

竞争情报与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了把分散的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资料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准确的、可使用的知识的分析过程。这些经过分析处理的知识能使主管人员清楚了解有关竞争对手的地位、绩效、能力和动机

在现实中,世界重量级公司利用情报获胜的实例并不罕见,IBM跟随苹果电脑进入市场,而最终改变IBM业务;微软公司36小时内做出掌上电脑的促销决策而给PALM致命一击;柯达固执地聚焦现有感光胶片而避免同索尼、松下产生直接竞争。据统计,世界前100强公司均有情报部门,情报渗透于公司每个分支机构。可见竞争情报具有非常一般的意义。

对比国外的发展,中国CI的水平相对落后。我们认为,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首先是国内市场调查行业研究起步较晚,没有经验。竞争情报是在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业务,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与市场调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国内市场调查行业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着竞争情报的发展状况。

其次是观念上的差距。国内企业往往在情报搜集方面存在一种误导:不作充分调研,不作系统的分析,经常凭想象作事情,缺少长期的情报的积累。

再者,缺乏专业竞争情报系统作为整个竞争情报工作的支撑平台,情报工作普遍存在不系统、分散、难于管理,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信息收集方面等问题。

同时,缺乏职业CI经理人,情报工作的方法比较落后。目前,国内企业比起前些年竞争力提升不少,但相对国外企业,在操作手法上还欠缺规范,缺少专业的CI经理人。

比较目前国内外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我们发现,美国的竞争情报从业人员在50万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根据中国竞争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国目前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在15万人左右,而从业人员只有4万—5万人,缺口已达10万人以上。

巨大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加剧。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逐步认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大量需求优秀的CI经理人。CI经理人通过对公开材料的调研、分析等正当手段获得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能力是CI经理人的价值所在。

国内企业除去对职业CI经理人的大量需求外,还急需建立实用有效的情报管理支撑平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呢?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基于企业内联网、外联网和电子商务网的信息环境,全面整合现有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建立强大的情报中心提供有力支持。它跨越情报的数据层、知识层和决策层,将原始信息层和企业决策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毫无结构、零散分布在企业内外的信息、数据成为能够指导企业决策的体系明晰、逻辑紧密的竞争情报。同时,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将整理有序的情报加以存储,配合自身丰富优秀的检索功能,成为企业的知识系统,为企业提供内部业绩评估、外部环境检测、战略决策等强大坚实的企业发展运营支持。

篇9

[关键词]影子团队竞争情报知识管理

[分类号]F715 TP3

1 引 言

影子团队(Shadow Team)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国外学者提出:1997年,美国纽约州波基普西市玛里亚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副教授海伦・罗丝伯格(Helen N.Rothberg)发表了影子团队强化竞争情报系统的文章,介绍了影子团队的作用…;同年,帕特里・夏肖(Patricia Shaw)发表了组织中影子团队的干预作用――从复杂角度谈咨询的文章,从咨询的角度谈影子团队的作用和功能,阐述了影子团队的新颖性。此后,关于影子团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它是获取竞争情报和加强知识管理的手段,主要应用于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领域,并在实践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知识管理特别是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但目前国内未见具体介绍影子团队的相关论文和文章。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子团队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

2 影子团队的定义

影子团队(Shadow Team),又称为影子部队、影子(shadowing)等。

目前公认的关于影子团队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员来自公司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②目标是针对某个或者某些主要的竞争对手;③深入跟踪竞争对手的一切活动,并为公司高层提供竞争对手有价值的动态信息;④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我们认为:影子团队由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具有不同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人员组成,是一个小型的跨职能、跨边界的实体,旨在了解关于竞争对手的所有情况。通过运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凭借个人经验、人际网络以及竞争情报实践,开展竞争情报活动和进行信息分析;从竞争对手角度出发,深入学习和掌握竞争对手的战略决策战略动态,根据竞争对手的战略决策和动态模拟、预测其未来战略,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得出战术和战略情报,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可称为竞争情报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智囊团。

3 影子团队的起源

影子团队最初起源于咨询公司,为了给客户提供决策支持,获取竞争对手在战略决策方面的情报,部分咨询公司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些小的团队,专门跟踪、分析、预测目标客户所需竞争对手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情报的作用日益彰显,一些公司内部自己成立了一些这样的小团队,用来跟踪、分析、预测、模拟竞争对手的战略动态,以便及时做出应对策略,从而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4 影子团队的特征

影子团队将公司已有的知识资源与现有的知识和发现相整合,把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与竞争情报系统结合起来,并融合在一起,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影子团队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子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受过特殊的训练,具有追踪、搜集、分析、预测竞争对手的能力。

・影子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同职位的人员监控不同的追踪方向,通过沟通,充分挖掘团队中每个员工的隐性知识,因为员工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因此他们跟组织部门内部人员的沟通比较方便,如果能够高效率地运作,那么便可以达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目的。

・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具有独立完成关于追踪、分析、预测竞争对手某方面的任务的能力。同时,每个影子团队也都具有独立的对某个特定的竞争对手进行追踪、模拟的能力。

・影子团队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知道竞争动手的动向。

・能够给公司决策提供最大的支持,使公司能够在决策层面上优先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大的机会。

・影子团队的目标始终与公司的战略决策相一致,直接对公司的决策层负责。

5 影子团队的作用

从影子团队的主要特征来看,它属于竞争情报系统的一分子,但是它又与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有所不同。竞争情报部门与影子团队的比较如表1所示:

影子团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影子团队可以把公司的知识整合起来…。影子团队善于发掘和发现公司已经存在的、但是没有被利用起来的知识,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情报,这些情报将会给公司带来直接的效益。

・影子团队可以把公司的智力资本结合起来。智力资本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对市场形势的分析,只要输出这些成果,其本身就可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情报。影子团队把这些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智力资本进行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增加了这些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形成了竞争上的优势。

・影子团队在分析行业竞争情况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想要了解行业竞争的大背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看一下竞争对手目前的状况,摸清有几个竞争对手,他们的竞争能力如何,等等。起初建立影子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因此影子团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是其他部门或者人员没法相比的。

・影子团队还是确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除了SWOT、PEST、KIT等分析方法之外,影子团队也是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实用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是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能力,影子团队都能够发挥作用。

影子团队通过对公司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整合,分析公司所处的环境,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6 影子团队的构建

6.1 影子团队人员的构成

影子团队的人员是来自于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一个小团队,跟踪竞争对手的行动,模拟竞争对手的下一步计划,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如图1所示:

影子团队的人员分别跟踪竞争对手的不同部门的动态,实施监控、模拟及预测,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动态的决策支持。其人数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竞争对手确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联络人具有特殊性,可能是情报专员,也可能是团队负责人,他属于影子团队中的一员,是高层决策者和基层员工及影子团队之间沟通的桥梁。

6.2 影子团队构建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情况下影子团队的规模较小,只要所需功能能够得到发挥,人员数量就算合适。如果影子团队中的人员过多,反而会造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亲密,团队的凝聚力下降,各成员之间互动性差,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客观的分析决策难以制定”一“。

我们认为,影子团队的人员应当根据目标而定。如果目标仅仅是获知一个竞争对手的情况,那么一个小组就足够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由3至5人组成的小组一般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果目标是要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或者是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那么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团队来完成这项任务。这种情况下,团队可能由十几人甚至二十几人组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影子团队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选出一个或者两个联络人,以协助完成目标。联络人是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在负责团队内部成员间的沟通与领导决策层的沟通的同时,也负责与其他部门或者团队之间的沟通。联络人的个数可以根据团队的大小和具体情况确定。在选择联络人的时候,最好的人选是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并且与决策者和公司的基层人员都能进行良好沟通的人。

7 影子团队与竞争情报系统的结合

一个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既包括来自公司内部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又包括来自外部的信息和公共信息,竞争情报成功的关键是整合来自各方面的的信息和数据,其目的是提供适当的情报以支持高水平的战略决策。图2示例了一个基本的竞争情报系统:

专家、情报专员、影子团队、普通员工以及来自公司外部的数据、咨询顾问、网络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竞争情报系统,对公司的决策层――总裁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其中,专家利用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的关系,辨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将信息转化成情报,使竞争情报系统流畅地运作。专家可以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也可以是公司外部的顾问;竞争情报专员将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融合,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市场信号进行解读,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情报,公正客观地、及时地向高层决策者反映;影子团队利用人际关系情报网络(HUMINT)”J,可以收集到来源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网络、地域、层次、合作方和宏观环境的知识和数据。影子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善于跟不同层级的员工沟通,从公司的普通员工到公司的中高层主管,甚至公司的最高层都能够跟他们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影子团队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智囊团。他的任务由决策者给出,并围绕这个特定的任务展开相应的行动;让普通员工参加各种活动,自发、自愿地贡献他们的信息和智慧,使得公司内部的信息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获取。这是一个竞争情报系统成功的基础。

8 影子团、队的重要意义―一实现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系统的结合

8.1 影子团队能够从竞争性知识中创造智力资本

整合公司内部的知识,通过竞争情报系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竞争情报,是影子团队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影子团队不仅可以整合公司内部的各种信息,还可以整合公司外部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影子团队通过对公司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将整合的知识融入到战略决策当中,使其成为战略性资产,而不是把这些知识堆积于公司的数据仓库中。

知识资产要产生价值就必须通过竞争情报实践来完成,因此影子团队的出现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便利。它能够使公司更愿意用竞争性知识资产来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使公司的知识集中起来,形成战略性资产,从而发挥公司知识资产的价值。这样,公司就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8.2 影子团队能够将知识转化成情报

情报组是影子团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主要任务不是模拟竞争对手,而是抓住流失的知识。情报组通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贡献自己的知识,把公司隐藏的知识挖掘出来,使公司已有的知识活跃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情报,将知识转变成有形资产。

8.3 影子团队是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系统的粘合剂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的目标都是围绕信息和知识,加上人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它们又有不同之处:知识管理系统是公司内部的员工围绕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产生新的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中会被编目,存储,固定于某个位置。知识管理针对的是已经形成的成果的存储、分享和创新。而竞争情报系统则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从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到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内部的信息,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信息和公开的信息。竞争情报是围绕着信息展开,信息不是知识,它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成果,从而使信息产生价值。两者正是因为影子团队的出现,才实现了真正的结合。

影子团队是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和知识,模拟竞争对手的行动,以猜测竞争对手的动向,以此产生竞争情报价值,从而创造竞争性资本。即把“我们所知道的知识”与“别人可能采取的行动”融会贯通,使之成为“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在影子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影子团队不仅要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还要学习竞争中所用的一切方法和手段,动态反映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使企业从容地调整战略决策,应对激烈的竞争。

影子团队实现了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共同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影子团队充分利用了知识管理所产生的知识,创造了新的知识,实现了这些知识的共享,又同时运用了竞争情报的一切方法,产生了有价值的情报,使企业从中获利。

9 结语

影子团队具有非常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即为组织的决策者提供所获得的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其中包括那些未经过加工过滤的原始信息,也包括他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可以直接为公司带来收益或者是避免损失。

篇10

【关键词】价值链;竞争情报模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49-01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在这些国家中的大企业已经在用非常复杂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竞争情报工作,而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大企业,因为它们试图通过竞争情报来获得另一种企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建立在规模和实力上之,更多的是通过对环境的快速响应、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来体现的。

一、纺织业价值链研究综述

价值链概念是波特(Poter,1985)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的,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即价值链,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产业价值体系中。目前,国内纺织业价值链理论研究不少,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集中于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纺织业的升级问题。

杨宏翔、张乐才(2010)指出,从我国纺织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产业升级,为此应建立满足全球质量、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标准认证体系,并分析了升级战略和升级路径。李陵申、祝秀森(2009)认为国家价值链理论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一种新兴范式,而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使劳动者能够更体面劳动,产业转移则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者正是国家价值链下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竞争情报模式研究综述

包昌火、谢新洲等人(2002)指出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报需求和特点来决定何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Is)模式,作为实现企业战略和功能服务的CIS的组织网络及其运行机制的CIS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分散式、集中式、重点式和独立式等。陈漫红(2004)把数据仓库引入竞争情报业务,阐述了竞争情报新模式下的工作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见,竞争情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包昌火研究员等人提出的竞争情报部门的组织模式为代表,分别对分散式、集中式、重点式和独立式这四种典型的模式进行优缺点及适用性作对比研究。根据Fold&comPany的观点,没有哪两家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也不可能设计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情报系统和工作模式,不可能任何企业都适用。

三、纺织业竞争情报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CI的理论方法、情报系统建设和服务模式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cI的理论方法不仅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竞争活动,而且还被应用到政府制定竞争政策和行业规章管理等实践中,在增强国家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竞争情报研究内容从主要以竞争环境、发展状况、政策等宏观内容为主,逐渐到现在有目标明确的客户竞争对手为研究内容的转变,包括制药医疗行业、通信行业、钢铁行业等都已经开展竞争情报实践活动。关于纺织业竞争情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为匮乏,邱珍妮(2008)将技术竞争情报与对中小企业的研究结合起来,针对纺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内竞争加剧的现状,借助技术竞争情报,提出构建技术竞争情报体系的设想,以帮助纺织企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进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通过以上对纺织业价值链到纺织业竞争情报的全面、系统的回顾与分析,国内学者对纺织业价值链和纺织业竞争情报的研究侧重于文字的论述、理论的剖析和定性的演绎,逻辑性很强,但是实用性相对较差,缺乏实证支持。然而,竞争情报工作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而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基于充分发挥竞争情报在纺织业中的应用价值,引入价值链分析理论作为工具,通过建立纺织业的竞争情报模式,为纺织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预警、决策支持和学习的目标。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会给纺织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四、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