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04-09 01:5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期以来,“国家竞争力”的概念,在经济学科中既具有广泛涵义,又十分抽象且难以定义;但是,许多学者的贡献已使得世人对于国家竞争力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古典经济学者衡量或比较国家之间的竞争力以生产统计为主,注重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及劳动力等要素。亚当·斯密曾提出比较利益的概念,强调在国际间,一个国家的出口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李嘉图则强化了比较利益的概念,其著名的比较利益理论( 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 )已在某种意义上展示了国家间的竞争。 20 世纪初,熊彼特( Schumpeter )引入创新概念,建构出动态与不断进化的竞争论点,熊彼特突出地强调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是扮演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角色。索洛( Robert · Solow )通过研究 1948 ~ 1982 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增长要素,特别强调专有技术( Know - How )和劳动力教育的重要性。 90 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波特( Porter )强调指出了微观经济基础的作用,认为当从国家的层面衡量时,国家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他利用“钻石模型”( Diamondmodel ),提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的表现;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并且有系统地展示各项竞争力因素的关系。?
近年来,国际一些知名机构依据其对于国家竞争力广泛涵义的理解,已有所侧重地发展出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竞争力的多种方法。从主要内容来看,大体上有整体国家竞争力的评比、经济自由度的评比、投资利润风险的评比、国家风险的评比。其中,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 ,简称 IMD )和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 WorldEconomicForum ,简称 WEF )是国际知名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机构。中国从 1992 年开始参加其整体国家竞争力的评比,由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同瑞士方面进行合作研究。目前,两家机构在评价原则、指标体系与评比方法上均存在一定差别。总体说来, IMD 强调竞争力是一国先天资源与后天生产活动配合下,所能创造国家财富的能力,较侧重静态的评比;而 WEF 则强调竞争力是一国提高经济成长率,并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水准的能力,注重一国未来 5 ~ 10 年的经济成长潜力,较侧重动态的评比。虽然由此产生的最终评比结果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各自评比体系的年度变化中看到参评国竞争力要素的消长状态,并且有助于我们以不同视角观察和把握国际竞争力的内涵。本文主要介绍两机构 1998 年的评比报告结论 [1] ,并侧重于对于中国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一 .IMD 的评价
IMD 评价机构认为,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国家竞争力的评估工作在于正确测定国内环境如何持续支持本国企业展开国内国际竞争的能力。因而,他们将各国所构建的环境归结为 4 对竞争力要素的运行。即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 ProximityversusGlobality );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 AttractivenessversusAggressiveness );国家资产与国家经济过程( AssetsversusProcesses );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 IndividualRiskversusSocilCohesiveness )。在此基础上, IMD 构筑了世界竞争力评价的 8 大内在要素。其相互关系如下图。?
IMD 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竞争力的评比。除了向有关国际机构收集统计数据外,每年还向参评国家和地区定向收集统计数据和发放调查问卷。他们将来自统计系统的数据称为“硬数据”,将来自调查问卷的数据称为“软数据”,经过标准化的统计数据处理,构成年度评比依据。 IMD 于每年的年中发行本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公布根据截至上一年度数据所进行的评比排序结果。?
1.1998 年度的评比特点
1998 年《世界竞争力年鉴》对在世界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的 46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竞争力评价,其中包括 28 个 OCED 成员, 18 个新兴工业化经济和变革中的经济。?
IMD1998 年的评比,确立了 29 项评价原则,共使用了 259 个细项数据指标,分别归入 46 个分项、 8 大内在要素。其中,直接由国际机构、区域机构、参评经济提供的硬数据 172 个,约占总量的 2/3 ,处理回收 4314 份企业家调查问卷得出的软数据 87 个,占 1/3 ;用于排名的指标 223 个,其余 36 个指标(均为硬数据)作为背景信息。整体数据评比,兼顾了近 5 年的动态变化;在指标体系上与 1997 年的对比变化不大,具有可比性。此外,在评比中还特别将评比指标归为引进吸收和输出扩张两个方面专项排位,其中用于体现吸收力的指标 134 项、扩张力的指标 131 项 [2] 。 1998 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的竞争力评比共分为 5 个部分: 46 个参评经济的总体竞争力排序;各经济体在 8 个竞争力内在要素中的排序;国家(地区)竞争力结构;各经济体的国家竞争力状态;全部统计数据。《世界竞争力年鉴》公布的 1998 年排名结果见表 1 。?
2 ?中国的评比排位
在参评的 46 个国家和地区中, 1998 年中国竞争力综合水平排在第 24 位,比 1997 年前进了 3 位。从竞争表现看,中国在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且引进吸收的进步幅度大于输出扩张。《年鉴》中的综述专文也指出,在中国经济 1997 年继续快速增长中,保有世界最大的出口额并作为第二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者。从竞争力的内在要素结构看,管理、基础设施、金融 3 项大大低于竞争力的综合水平;与上年相比,金融方面退步 2 位、基础设施方面位次未变,其他 6 个方面均有较大进步(见表 2 )。?
从表 3 的 46 个分项排位可见中国竞争力要素的内部结构,值得结合国内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在国内经济中,最终消费和生活成本的位次落后,可以说是中国当前急需启动内需的早期信号;金融方面的各项指标全面落后,既有金融体制的问题也有现行战略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管理中的各个分项指标体现了企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严重结构问题:以劳动成本低廉补偿生产率的低下,既表明企业从事竞争的基础异常脆弱,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国内经济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3 ?中国的竞争力结构状态
IMD 评比 1998 年竞争力最强的经济是美国。《世界竞争力年鉴》也给出了各国家(地区) 8 大要素结构与美国经济相对比的状态图示。据该年鉴的刻画,从综合竞争力水平看,将美国经济竞争力定为 100 米的位高,测量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则在 66.19 米的位置,大约相距 1/3 。再从内在要素结构看,只有政府方面———政府政策增进竞争力的程度———超过美国,其他 7 项均低于美国。其差距按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人口资源的能力与技能(国民),宏观层面的国内经济实力(国内经济),企业创新、盈利、责任方式的程度(管理),参与国家贸易和投资流量的程度(国际化),具有基础与应用成果的科技能力(科技),适应于企业基本需要的资源和体系的范围(基础设施),资本市场运行和金融服务质量(金融)。?
1998 《世界竞争力年鉴》还根据评比结果提供了各经济体竞争力优势与劣势的平衡表,见表 4 。其中,“优势”为国际排名 14 位以前的各细项指标,“劣势”为第 36 位以后的各细项指标。
二 .WEF 的评价
WEF 的竞争力评价以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大量经验性研究文献,测度国家(地区)短期内的经济成长潜力。认为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是在计算其初始收入水平的同时,拥有最高的人均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由此, WEF 以未来 5 ~ 10 年的中长期人均 GDP 增长为基础,致力于构筑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的竞争力指数,为全面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筛选数据指标,建立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
WEF 的基本看法是,经济实际增长率由 3 个因素决定:竞争力指数;初始 GDP 人均水平;以及不可预见的偶然事件。也就是说,除了偶然事件外,经济增长不仅与竞争力指数相关,也与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关,因而往往穷国比富国更倾向于获得快速经济增长。整体竞争力指数是建立在 8 大要素的平均水平之上的,包括:开放程度、政府、金融、基础设施、技术、管理、劳动、法规制度。在整体竞争力指数评比的同时, WEF 还进一步评比另外 3 个相关指数:经济增长指数、市场成长指数、问卷调查评价指数。?
WEF 用于进行竞争力评比的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于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他们称其为定性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向参评国家(地区)发放问卷获得的调查数据。由于侧重于经济的动态增长, WFF 更为强调企业家的意见,大约使用 2/3 的调查数据、 1/3 统计数据。 WEF 于每年的年中发行本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公布根据截至上一年度数据所进行的评比排序结果。?
1 ?本年度的评比特点
199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包括对 53 个国家和地区的评价结果,参评的经济总量约占全世界的 95 %。 WEF 的评比中,将 53 个国家(地区)分为 6 个地区或功能组:贸易中心经济、英美经济、欧盟经济、亚洲工业国、转轨经济、拉美经济,另将无法归入以上 6 组的经济放入其他类,共计 7 个组别。中国被列入到亚洲工业国组。该组的竞争力排序,在 7 个组别中位处贸易中心和英美之后,列第 3 ;按 53 个位次计,列第 21 位。?
WEF1998 年的竞争力评比,继续使用 1997 年的评价原则,仅在若干指标上小有改动,因而仍然具有与上年的可比口径。评比所使用的 200 多个数据归为 8 大要素项目。各要素项目所包含的定性数据与调查数据的比重不同,其中开放程度、政府、金融、劳动 4 项,各自的定性数据占 3/4 、调查数据占 1/4 ;基础设施、技术 2 项各自的定性数据占 1/4 ,调查数据占 3/4 ;管理、法规制度 2 项,全部为调查数据。在进行竞争力指数评比时, 8 大要素项目又具有不同的权重,其中开放程度 1/6 、政府 1/6 、金融 1/6 、基础设施 1/9 、技术 1/9 、管理 1/18 、劳动 1/6 、法规制度 1/18 ,合计为 1 。?
199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竞争力评比资料分为 3 个部分: 53 个经济体的竞争力指数总排名;各经济体竞争力结构状况;所有细项数据的排序情况。 199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公布的排名结果见表 5 。?
2 ?中国的评比排位
在参评的 53 个国家和地区中, 1998 年中国竞争力综合水平排在第 28 位,比 1997 年前进了 1 位,但从指数数值上看是下降的,并且低于所在组别的平均水平(见表 6 )。从其他 3 项指数的评比排名看,经济增长指数情况最好,不但指数提高,位次又前进了 3 位、达到第 1 ,但是正如《报告》中的综述专文指出的,由于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低,虽然经济增长率高,也只能具有中等的竞争力。市场成长与调查评价则分别较上年后退了 1 个位次。其中,市场成长指数仍排在第 3 位,是与大国经济中较大市场规模相关的,表明中国仍是世界上具有较大扩张力的市场。?
进一步从表 7 的 8 个要素排位观察中国竞争力的水平构成,政府、劳动、金融 3 项排名超前于综合竞争力水平,此外的 5 项要素均落后于综合水平。由于基础设施、技术项的评比权重相对较小,管理、法规制度项的权重更小,其实际上落后于综合水平的状况,已不如开放程度项明显。与上年对比看, 8 项要素中有 3 个进步项,其中开放程度的进步最大、前进 3 位,政府项和基础设施项各进 1 位;退步项中,法规制度的幅度最大、退 11 位,由于这项评价源于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企业经理人员对于法规制度的需求更高。?
3 ?中国的竞争力结构状态
1998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根据各个细项指标的评比结果,以资产负债表的形式提供了各经济体竞争力的平衡状况,见表 8 。其中,“资产”为排名 15 位以前的各细项指标,相当于竞争力的优势所在;“负债”为排名第 45 位以后的各细项指标,相当于竞争力的劣势细目。其中,资产方面积累的优势 24 项,负债方面累计的劣势 51 项。仅就资产负债平衡表而言,值得指出的现象有:在总量上负债数目高于资产 1 倍以上,且在 53 个参评对象中排位在第 50 位(含 50 )以后的负债数目多达 20 项;从结构上看,在开放程度和管理 2 个要素项中,没有资产的积累,而负债的数目较多;管理和基础设施 2 个要素项中,排位第 50 名以后的数量共计 9 项。
三 . 对于两机构评比结果的分析
如前所述,瑞士两机构对于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的原则、手段、方法均有所不同,从而导致评价内容侧重与评比结果上的差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两种不同的评价意见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人们广开思路、深入观察和正确把握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极为有益的信息。尤其在许多方面,两种不尽相同的评价系统所得出的一致性结果更值得重视。?
两家机构评比的国家竞争力前 3 强, IMD 为美国、新加坡、香港; WEF 为新加坡、香港、美国,并且连续两年没有变化。除了这 3 个经济体确有竞争实力的表现之外,两家评价机构见解的异同性则可见一斑。?
进一步看两家机构对于中国的评比结果,共同之处在于 1998 年比 1997 年有进步, IMD 评比进 3 位、 WEF 评比进 1 位。这表明中国的竞争能力在国际社会中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跃升的表现。结合 1997 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状况看,中国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成果,但是在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却未见到突出的进步。一方面,说明中国竞争力的增进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需要看到在国际社会普遍注重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背景下,中国应当继续加大步伐。?
比较两机构提出的中国竞争力平衡表可见,双方共识的优势项目,大体在于国内经济总量、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成效、财政金融状况的相对稳定、基本的交通设施、社会就业状态、劳动成本等方面;共识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人均资源量、高新科技应用、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中的、金融和贸易的开放程度、市场竞争表现等方面。这些情况基本上与国内经济运行的特征相符合。?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优势和劣势的列项是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结果、并以其他经济体为参照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可以为总体把握中国竞争力的结构状况提供大致轮廓和重要线索,进而看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领域。但是,若就此直接得出对于中国竞争力结构的基本判断却明显不足,特别是从寻求中国面向 21 世纪的国际竞争战略与策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结合中国经济运行背景及世界经济发展动向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论证。可以预见的情况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以 1998 年世界经济数据及情况为依据的 1999 年国际竞争力评比结果,定将出现较大变动。因此,对于中国竞争力优劣势的研讨,有必要继续透过现象形态求得本质上的把握。?
注释:
[1] 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机构 1980 年创建于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自 1996 年起,该机构分为两个独立的评价机构,分别发表年度评比报告:《世界竞争力年鉴》( IMD )和《全球竞争力报告》( WEF )。?
[2] 两机构均以参评国家(地区) 1997 年的数据和情况作为评比依据。?
[3] 因存在既反映吸收力又反映输出力的重合指标,故两项合计超过了指标总量。?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1、市场化不足是根本内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商品竞争日渐加剧,为人们关注和创建品牌造就了必要的市场条件。短短二十余年来,中国企业创造出了无数国货精品和民族品牌。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决定了市场化的缺乏,中国品牌的发育和成长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国内不少行业热衷于打价格战,搞“挥泪大甩卖”,加速了内耗,企业发展后劲严重匮乏。企业有品牌、无利润和名牌速生速死现象是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的真实写照。
2、品牌严重缺乏整合规划。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对品牌经营的认识和品牌资产的管理能力,在品牌打造上顾此失彼,品牌整合严重乏力。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虽然费力不少,效率却很低,使国外的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上大显神威。飘柔、汰渍、舒肤佳、佳洁士等一大批合资品牌大军,占据了我国日化用品市场的大部分江山。这样的佳绩,只凭广告战是做不到的,正确的品牌规划+持续的传播推广+有效的营销整合才是宝洁品牌雄霸天下的真正原因!
3、品牌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中国以历史文化悠久著称,却没有历史悠久的国际品牌,甚至一家世界级的“百年老店”。而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走遍世界各角落的国际名牌,“宝洁”成为世界日化领域全面出击的超级巨人,“微软”成为全球电脑软件的霸主。究其原因,除去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外,中国一些品牌的成长史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与时代特色,品牌的自我化与民族封闭化成为一大特征,这是中国品牌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羁绊。
4、品牌的道德缺陷也是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世界级优秀的品牌一贯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品牌信念。英国著名的大众消费公司维珍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集团的业务不管扩张到哪个领域,“维珍”品牌的承诺始终如一。在大多数英国消费者眼里,“维珍”就是品质、价值、创新、娱乐和挑战的代名词。中国品牌更多“昙花一现”,是因为企业不明白经营品牌的过程,实质就是向消费者、向全社会传递一种责任与使命的过程。许多品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难以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或者是使品牌价值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和商业伦理的诚信危机中急速下跌,最终败下阵来。
5、缺乏对产品经营与品牌经营内在关系的认识。一个好产品是支撑品牌的基础,但一个好产品却不一定能成为好品牌。不少企业有不错的产品,却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原因有三:一是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只满足于糊口度日,不考虑为品牌长期投资;二是盲目自信,自我封闭,抱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老理吃老本;三是不知如何营造品牌资产及品牌价值并使之不断升值。因此,面对国际洋品牌成功的营销策略,国内企业除了叹息就是模仿和照搬。
6、中国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严重缺乏。一般品牌与驰名品牌的根本区别表现在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两个方面。一般而言,产业组织规模代表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集中度越高,品牌竞争力越强,从而对市场的影响力也越强,在价格、质量、技术、营销方式等许多方面都会影响甚至引导着本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取向。如国内家电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已达90%左右,在世界市场已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反,中国汽车行业的集中程度仅为50%左右,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相差甚远。
7、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缺失。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世界通讯巨商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以人为本”。同样可口可乐、雪碧的品牌个性承载着美国文化“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价值观。反观国内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短期能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但长期看企业品牌资产却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二、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
一个品牌的竞争力,不仅仅是表现在产品层次上,它是一个综合力的结果和表现。其竞争力体现在品牌的构思、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同时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组织、制度、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作为品牌发展过程的支持系统。企业品牌经营者们要潜心研究品牌发展的内在规律,全心全意进行品牌经营。全社会也要为中国品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尽快规范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竞争体制。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依据,品牌资产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当前中国知名品牌受到的最大伤害和冲击就是来自于不法商贩的商标侵权和伪劣假冒产品。这些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品牌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和个人的惩治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恶意的地方保护主义更应严惩不贷。尽快建立健全对国产品牌的保护性措施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创新机制。中外著名品牌研究发现,品牌的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在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良性循环中实现的。我国知名品牌大都集中在烟草、医药、食品等传统行业和老国企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企业在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对品牌的创新发展是根本上的制约。因此,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创新机制,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
3、正确树立品牌意识,破除观念误区。品牌的诞生源于强烈的品牌意识。有人认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比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人才,根本无法谈品牌建设,甚至认为品牌是大企业才能做的事。国内优秀品牌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做好、做强。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年,海尔就明确提出创造品牌的目标。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一点上,海尔树立了现实的榜样。
4、强调品牌的整合营销,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在品牌的经营过程中注重的是营销整合,而非单一的品质、服务、渠道、价格、促销等环节。包括创造并培养各种关系,而不是只注意商品交易;重视所有关系利益人,而不是只注重顾客或公司股东;保持策略一致性,避免制造分散或无关系性的品牌讯息;创造有意义互动关系,不要只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自说自话;推广企业任务或使命,不要只会强调产品特点;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要只注意传播方式专业与否;建立及经营资料库维系现有顾客,不要只一味争取新顾客。
5、建立品牌资产经营管理专门机构,实行品牌经理负责制。考察国际知名企业,发现品牌运作的每一过程都是非常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法律化。中国企业应从本质方面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品牌的成功运作方法,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专门的品牌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及相应的品牌经理负责制,担负起品牌经营管理的专项职能。
6、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恒定理念。品牌的文化含量非常重要,不同的企业文化一般都有共同点。如重视人的素质,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样讲诚信;协作精神和利益分享;人员的流动性和企业的稳定性相结合;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有了品牌也难以持久。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种伟大的理念,有伟大的理念,才能成就伟大的品牌。“产业报国”的爱国理念,成就了松下王国;“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软件”之理念,使得微软天下无敌。
7、运用资本力量拓展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在国际上创立一个品牌,无疑将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这时“创”不如“买”。联合利华在全球的400多个品牌,大部分是通过收购并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夏士莲”原是在东南亚推广的一个英国牌子,联合利华将其引入中国。而将中国牙膏第一品牌“中华”收入旗下,更是其一贯品牌策略的延续。正如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发展联络总监曾锡文介绍的“联合利华收购本地品牌的目的决不是削弱其对自有品牌的影响,令其搁置乃至最后消灭,而是要把它提升到联合利华全球品牌运作的整体策略中去,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篇3
关键词:中国棉花;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进出口价格比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01-02
1 世界棉花贸易的现状
棉花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近几年,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强劲,产不足需,大量进口外棉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冲击。正确地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我国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今后正确把握市场定位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80多个棉花生产国家中,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这4个国家的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大约占到了世界棉花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60%。因此,要考察世界棉花贸易状况将主要考察这4个国家的贸易状况。
本文主要基于1998与2006年四大棉花生产和消费国的数据来对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2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衡量
中国棉花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分为四类,即反映市场占有率状况的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反映贸易收支状况的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状况的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反映质量与附加值的指标――进出口价格比。
(1)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一国某产业的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业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Pij=(Xij/Xwj)×100 %(2.1)
Pij ――i国家第j种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 ――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wj――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国际市场占有率越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弱。
(2)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标:反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某产业出口与进口的对比情况,它由――贸易竞争力指数来体现。国内一些学者将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TB)。计算公式:
NTBij =(Xij-Mij)/(Xij+Mij)(2.2)
Xij――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
该指标用于表示一个国家某产业是净出口还是净进口。NTB数值越接近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所拥有的竞争优势越强;NTB数值越接近-1,则该国在该产业上所处的劣势越明显。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
出口所占比例指标反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某产业出口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相对比例,它通常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巴拉萨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他认为,国家i在j产业或产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用j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所占总出口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
计算公式: RCAij=(Xij/Xit)(Xwj/Xwt)(2.3)
Xij―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it―i国家在t时期所有商品的出口额;Xwj―世界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Xwt―世界在t时期所有商品的出口额。
RCA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体现一国某产业在生产及出口上的综合竞争力。若 RCA>1,说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取得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若 RCA
(4)进出口价格比:同类产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值,可以间接反映出一国产品的质量(附加价值)的差别。通过价格比这个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与国外商品的质量进行比较。计算公式:
价格比=出口商品单位价格进口商品单位价格(2.4)
为了比较我国出口的棉花产品相对于优势国家的产品质量,引入这个指标。
2.2 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从表1可以看出,四个棉花产业大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地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来说,与其它三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印度波动比较大,最低为1998年的0.01%,最高为2000年的16.04%。巴基斯坦和中国相对平稳,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16%――4.44%和0.01%――0.56%。从数据中可看出,我国棉花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不具备优势。
2.2.2 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从贸易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如表2,美国和巴基斯坦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波动很小,一直接近于1的较高位置。印度的波动较大,最小为-0.95到最大为0.98,但是从2003年开始比较平稳,都处于0.9左右的较高位置。而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就比较低,基本维持在-0.9左右的水平。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数据得出,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从表3的数据可知,巴基斯坦的RCA指数一直处于大于1的水平,变化幅度从1.02到31.27,从2004到2006年都在10以上的位置,总体来说是在波动中上升,从这个指数来看,巴基斯坦的棉花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优势。印度的RCA指数波动很大,从0.02到22.69,其国际竞争力年际变化较大。美国比较平稳,2004-2006年的数据都大于1,呈稳定的上升趋势。中国的RCA指数很小,从0.01到0.09。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角度来说,我国棉花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很弱。
2.2.4 进出口价格比
从表4可以看出,美国的进出口价格比变化不大,处于1.7-5.18之间,说明其产品出口质量具有优势。中国和印度仅次与美国,分别处于0.2-1.41和0.18-1.87之间,综合各年的情况可知,两国出口的棉花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和附加价值,并且从2004-2006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比印度更具优势。
表1-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计算整理得出(因巴基斯坦在1999-2004年和2006年没有进口棉花,所以其进出口价格比数值不存在)。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实证数据分析也可看出,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满足纺织工业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今后我国棉花工作的重要任务。
3.1 提高棉花单产和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发展棉花生产必须大力提高棉花的单产水平,走土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优化棉花种植结构,大力压缩棉花中低产田的面积, 并加强对棉花中低产田的治理改造,提高棉花高产田的播种面积。积极完善和推广先进的棉花栽培技术,采用全程科学施肥、精量点播、适时化控、水控等精准农业技术。实施棉花种子产业化工程, 提高棉花育种技术、育种科技服务和良种推广工作在棉花增产中的作用。
3.2 完善棉花市场体系
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体系是搞活棉花流通的关键。以市场为导向,组建一批集棉花科研、生产、流通、纺织加工为一体的棉业集团。鼓励各种类型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进入棉花流通和出口领域,进一步搞活棉花流通,拓宽流通渠道。
参考文献
[1]夏文省.我国棉花生产贸易概况与国际的比较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6,(8).
[2]李巧玲,杜晓英.世界棉花贸易状况及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3]杜珉.中国棉花产业现状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垦经济,2003,(3).
[4]刘晓松,周可金.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综合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2,8(6).
篇4
关键词:指标体系;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 前言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食、住、行、游、娱、购等众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是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同时又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中,旅游产业已成为发展势头最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2012年,中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中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高达4.8%,同比增长0.3%,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各自国内和国际旅游资源,发展本国旅游产业。然而,随着一些国家国内旅游投资市场的饱和,许多经营主体和投资机构开始逐步把投资重点转移到国际旅游市场上,使得旅游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作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消费市场之一,即要面临国际投资机构抢占中国市场的投资竞争,又要面临其它国家吸引和分散国内客流的压力,国际竞争环境十分险峻。因此,中国首先要认清自身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然后才能弥补不足全面提升,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本质性转变。
二、 旅游业竞争力
旅游业竞争力是经济环境竞争力、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运行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的综合反映。从研究对象来看,对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企业层面、景区层面、城市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例如,邵金萍(2006)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开展进行过研究。梅虎、朱金福和汪侠(200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顾客满意度角度对桂林等5个4A级景区的竞争力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了5个景区的优势与不足。王琪延和王湛春(2012)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93个地级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比较,找出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地位和策略。马晓龙和曹杏娟(201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认为需要均衡协调各项要素才能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黄秀娟(2008)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旅游资源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并对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实证分析。
但对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区层面,而在国家层面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定量测评分析的研究文献却较少,而且这些研究都只是对某一时间截面数据的旅游业竞争力静态测量和评价,虽然取得了较好研究结果,但缺乏动态规律分析和区域市场研究。放眼整个世界,在交通便捷、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的今天,旅游业的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进行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升中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根据IMD国际竞争力理论,从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四方面出发,采用对称性指标体系设计原理,确定了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二级指标, 12个三级指标,以及48项明细指标,前三级指标结构如图1所示。在明细指标选择过程中,为了减少区域人口和土地面积不等所带来的比较失真,本文在绝对数量对比的基础上兼顾相对数量对比,采用了很多人均、地均指标。
四、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对比分析
1.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首先,利用公式(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单个指标在(0~100)范围内变化。对于逆向指标,即数值越小代表水平越高的指标,采用公式(2)进行处理。
rij=100×?椎(■)(1)
rij=100-100×?椎(■)(2)
然后,利用公式(3)进行三级等权汇总得到综合评价指数R的值。最后,按照综合评价指数R的数值大小对世界范围内4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比较分析。
R=■?撞4i=1?撞nii=1rij(3)
其中,i=1,…,4,表示二级指标;j=1,…,4,表示明细指标;ni为三级指标下明细指标个数;k=1,…,41,表示世界范围内41个国家和地区。
基础数据来源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2013年《世界竞争力年鉴》,它将世界银行等国家组织的数据和自身组织的全球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类汇总和整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可比性问题。
2.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1995年~2012年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得分呈现波动形态。1995年~1998年得分逐渐上升,1998年受到暴雨自然灾害影响,1999开始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2001年时略有起色,但紧接着由于“非典”影响,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继续维持低迷态势,2006年起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开始稳步提升,2008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影响使得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剧烈波动,2012年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得分达到历史最大值46.30。从排名来看,在41个研究对象中,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一直处于中等偏后位置,1998年排名最高为23位,1995年排名最低为36位。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41个研究对象中不具备绝对优势。
从1995年~2012年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四个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竞争力得分是逐渐上升的,2009年达到最大值64.66,排名变化范围为3~24,在41个研究对象中近几年排名都比较靠前,2012年排名第6。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最大值49.88,排名变化范围在18~32,排名在41个研究对象中处于中后等水平,2012年排名第25。旅游企业竞争力得分变化剧烈,得分变化范围为13.68~52.96,排名变化范围为20~38,在41个研究对象中处于中后等水平,2012年排名第27位。基础设施竞争力得分一直较低,得分变化范围为21.29~33.18,2012年得分为26.92,在41个研究对象中排名一直靠后,变化范围为30~37,2012年排名34位。总体而言,在4个二级指标中,中国在经济环境竞争力上相对具有优势,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处于中后等水平,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上处于劣势。
3.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对比。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本文所研究的41个国家和地区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有2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14个。
从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得分变动平稳,一直处于50~60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得分变动也比较平稳,一直处于30~40之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在1995年、2005年、2008年三个年份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水平外,其余时期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水平,但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水平差异显著,一直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平均水平。
从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4个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可以看出,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竞争力平均水平没有太大波动,变化平稳,呈现略微降低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竞争力平均水平,在1995年~2008年间没有太大变化,但2009年显著加快增长,并在2011年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持平,2012年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整体明显呈现上升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环境竞争力水平,除1995年和1996年外,一直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可见经济环境竞争力不是造成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三者之间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水平变动都很平稳,并且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则是逐渐提升,从1995年处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水平逐渐发展到2006年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平均得分稳定,没有大幅波动变化,一直处于50~60之间。1995年~1999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平均得分是不断下降的,2000年之后开始稳步上升,但始终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旅游企业竞争力总体波动变化剧烈,除1997年~2001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外,其他年份均大幅度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在41个研究对象中,中国旅游企业竞争力长期处于劣势地位。1995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平均水平变动都很平稳,且两者差异显著。中国基础设施竞争力一直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平均水平上下震动,没有较大区别。
近期数据对于当今发展更具借鉴价值,并且2009年~2012年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48项明细指标数据齐备。通过计算可以看到,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近四年平均值为44,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55,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40。
从2009年~2012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4个二级指标的均值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环境竞争力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平均得分为49、49、61,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自身经济建设,中国在经济环境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领先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在旅游产业竞争力方面,中国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且三者差距不大。在旅游企业竞争力方面,中国平均得分36,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得分45,更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得分54,中国旅游企业竞争力低下,竞争劣势明显。在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得分63,远远高于中国的31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27,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竞争力优势显著。
五、 结论
运用所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出版的2013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数据,对1995年~2012年世界范围内41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论:
(1)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一直处于中后等位置,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在全球41个研究对象中不具备优势。在二级指标中,经济环境竞争力较有优势,旅游产业竞争力处于中后等水平,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处于劣势。
(2)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一直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除个别年份外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二级指标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三者差异最大最显著的是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而其它两项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均值都是最高的,但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的差异较小,不是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12):235-237.
2. 梅虎,朱金福,汪侠.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旅游景区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旅游科学,2005,19(5):27-32.
3. 王琪延,王湛春.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统计研究,2012,29(7):49-53.
4. 马晓龙,曹杏娟.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旅游科学,2013,27(2):14-23.
5. 黄秀娟.旅游资源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资源科学,2008,30(11):1768-1775.
6. 刘名俭,邹丽君.基于TTCI的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地理,2011,31(3):518-522.
7. 吴翌琳.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研究――基于IMD的数据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19-136,142.
8. 史春云,张捷,朱传耿,周章,杨.基于WTTC数据库的旅游竞争力测度与分析.经济地理,2006,26(2):326-330.
9. 孙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初探――上海与发达地区的比较.社会科学家,2005,115(5):133-135.
10. 朱应皋,万绪才.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人文地理,2005,20(1):57-61.
1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12.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3. 耿建明.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竞争机制及企业竞争策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0.
14. 陈德金.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1.
15. 林士奇.领导力、经营战略与组织绩效关系之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11.
16. 张安富.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4.
17. 徐姝.企业业务外包战略运作体系与方法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4.
18.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
19. 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
20. 黄秀娟,黄福才.竞争力评价与福建省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商业研究,2007,(7).
21. 薄湘平,易银飞.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7,(12).
22. 南剑飞,李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商业研究,2008,(12).
23. 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商业研究,2010,(9).
24. 付检新,彭学强.论业务外包对我国饭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号:11&ZD157),项目负责人:赵彦云。
篇5
[关键词] 运输业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逆差 贸易竞争力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现状
一、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现状
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在2009年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逆差额显著增加。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总额下降20.9%。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的首次缩减。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185.5亿美元。突出表现在旅游、运输、专有权和保险服务几个方面。
二是运输业、旅游业部门所占的比重进一步降低。2009年,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比08年下降20.9%,仍旧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行业。旅游业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贸易差额由2008年的顺差46.9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逆差40亿美元。自2006年以来,运输业和旅游业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下滑,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比2006年下降了7.4%。
二、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1.运输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运输业服务贸易贸易竞争力指数,即用一国运输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占运输业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指数越大,则国际竞争力优势也就越大。
(1)丹麦、韩国、荷兰、中国香港地区、希腊的TC指数基本都大于零。用进出口数据计算12国的TC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丹麦、韩国、荷兰、香港地区、希腊在这12年中的TC指数均为正,表明这5个国家和地区在这12年中都是运输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其出口竞争力很强,其中,香港地区和希腊的出口竞争力最强,12年中的TC指数均在0.3左右。香港、荷兰的TC指数有所下降,韩国、丹麦的TC指数波动上升。丹麦在1997年到2004年期间运输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大于零,总体看来丹麦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韩国的运输服务贸易TC指数在1997到2008年间在波动中上升,之后三年又不断下降。但较之其他国家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另外荷兰的TC指数下降较为明显,出口竞争力急剧下降。
(2)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的TC指数中始终小于零。12年来TC指数均为负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说明其皆为运输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其中,美国、日本的TC值则在波动中有所上升,新加坡也有小幅度上升,法国在12年间TC指数有所下降,在2004年由出口专业化国家转变为进口专业化国家。美国的运输服务贸易收入一直居于各国之首,但在TC指数比较方面却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劣势。日本的运输服务贸易TC指数在2000-2004年一直围绕在-1.3左右,竞争力不断上升。2003年以后英国、德国运输服务贸易TC指数不断提高,表明两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整体有所上升。
(3)中国在12国运输服务贸易中的TC指数最低。中国的TC指数在1997-2008年间一直都是12国中最低的,也就是说中国的运输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最弱,这与我国运输业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但运输业是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传统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逆差也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缘由。2008年,中国运输服务出口384.2亿美元,进口503.3亿美元,逆差达119.1亿美元。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虽然近几年TC指数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负值状态。
2.运输业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该指数反映了一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运输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较好的反映了运输业的相对优势。
(1)希腊、丹麦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希腊和丹麦自1999年起,RCA指数一直大于2.5,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且两者均处于急速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具竞争力的希腊在2008年RCA指数达到8.34,由此可见,希腊在运输服务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极强且仍在快速提升。近五年来丹麦的RCA指数自1999年起一直都大于2.5,2008年更是达到了5.62左右,表现出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2)多数国家竞争力状况较为稳定。12年来新加坡和韩国的RCA指数多年来一直都介于1.25-2.5之间,说明该国运输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韩国的RCA指数一直较为稳定的大幅度升高,说明该国运输服务出口相对集中,运输服务业处于比较优势。而新加坡在1997-2002年之间上升较快,之后的几年有小幅度的下降。大部分的国家如法国、英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其RCA指数均介于0.8-1.25之间,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很强。从发展变化趋势上来看,这些国家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处于小幅度较稳定的波动上升过程中,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而德国的RCA指数则小于0.8,是运输服务贸易较弱的国家。
(3)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12年来,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在0.3-0.4左右徘徊,是运输业服务贸易发展极其滞后的国家。尽管该指数一直较为稳定的速度小幅度上升,在2008年达到0.54,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RCA指数极低,国际竞争力最弱,这与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三、结论
不能简单地以公式计算来判断竞争力的强弱,运输业服务贸易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项目,中国运输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正逐年上升。逆差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货物贸易的增长过快,运输服务在短期内供给不足,供求的差距需要由运输服务的进口来弥补;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运输服务市场比较开放,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运输企业必将通过调整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供给,依靠传统的竞争优势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运输业服务贸易的逆差将逐渐缩小直至成为顺差。
参考文献:
[1] 余道先 刘海云: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
[2] 肖寒霜 张咏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M].财务与金融,2009,2
篇6
关键词:中国运输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贸易专业化系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运输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货物贸易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际货物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货物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平等的贸易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均带动了我国货物贸易的飞速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作为货物贸易派生需求的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表1详细罗列了从1997年-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与运输服务贸易的基本情况。
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1.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97年到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251.6亿美元增加到29086亿美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货物贸易的带动下,运输服务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1997年到2010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28.9亿美元增加到975亿美元。
2.货物贸易总额增长的同时其差额呈正向增长趋势,但与货物贸易相反,同一时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也在逐渐增加,但其差额却呈现反向增长趋势,且仍在扩大,这说明尽管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还较弱,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3.同时,就世界角度而言,2009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5305亿美元,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仅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总额的4.58%。居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排名是第八,显然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较大。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测度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数目众多,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OR)、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来测度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1.国际市场占有率(Market Occupancy Ratio,MOR)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出口总额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MORij 是i 国j 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是i 国j 商品的出口额;Xwj 是世界j 商品的出口总额。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该国j 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国际市场占有率越低,表明该国j 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弱。
资料来源: 根据WTO Statistics Database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我国历年的市场占有率指标都是比较低的,虽然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竞争力有所增强, 但仍然低于5%的水平, 显现出较低的趋势, 这与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增长的速度是极不相符的。
2.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Index,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它是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Cij 是i 国j 商品的贸易竞争力,Xij 是i 国j 商品的出口额,Mij 是i 国j 商品的进口额。这一指标同时将出口和进口纳入分析范围,若一国在某产品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则它肯定是这种产品的净出口国,竞争力越强,净出口额就越大。TC 的取值介于- 1 和1 之间。若该指标为0,则为水平分工,说明该国运输服务贸易与国际水平相当,进出叉明显,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互换。该指标越接近于1,说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若该指标为1,则意味着该国运输服务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该指标越接近- 1,说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弱。若该指标为- 1,则表明该国运输服务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
资料来源: 根据WTO Statistics Database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中国历年的TC指数都为负值, 始终为各个国家中最低, 说明中国一直都是运输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 出口竞争力很弱, 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国虽是运输服务贸易大国, 却不是强国,这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始终逆差的情况也是一致的。但中国的TC 指数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并越来越向0靠拢, 可知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在稳步提升。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ege Index,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CAij 是i 国j 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 是i 国j 产业的出口额,Xi 是i 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Xwj 是世界j 产业的出口总额,Xw 是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这一指标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某种产业的相对优势。一般认为,当RCA 指数大于2.5 时,说明该国在j 产业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指数介于1.25- 2.5 之间时,说明该国在j 产业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指数介于0.8- 1.25 之间时,说明该国在j 产业上具有中等的国际竞争力;当RCA 指数小于0.8 时,说明该国在j 产业上国际竞争力较弱。
资料来源: 根据WTO Statistics Database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RCA指数说明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 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口需求绝对大于出口需求。但RCA 指数从 1998 年到 2008 年基本是趋于上升的,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不断改善。另外根据该指数评价效应标准,RCA 指数值域在(0,0.8)区间内,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需付出努力不断加强。
4.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CA)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是由沃尔拉斯(Vollrath,1988)提出的,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国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Aij 是i 国j 产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Mij 是i 国j 产业的进口额,Mi 是i 国所有商品的进口额;Mwj 是世界j 产业的进口总额,Mw 是世界所有商品的进口总额。由于一个产业内可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而没有考虑该产业进口的影响。当国与国之间存在这种产业间贸易或产业内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如不考虑进口情况,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结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综合考虑了进口和出口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考虑出口的不足。CA 的值介于- 1 和1 之间。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CAij>0,说明该国j 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的CAij
资料来源: 根据WTO Statistics Database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中国的CA 指数不仅历年均为负值, 而且在各年的数值都比较低, 同其它三个指数一样,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弱、发展滞后。但是2000年以后其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渐增强。
三、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分析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以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EXT)表示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选取4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货物出口额(GOOD)、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生产总值(TGDP)、主要港口吞吐量(PORT)、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以上四个基本要素的定量研究找出导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
资料来源:运输服务业贸易出口额(EXT)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货物出口额(GOOD)、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生产总值(TGDP)、主要港口吞吐量(PORT)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GDP。
以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EXT)为被解释变量Y,以货物出口额(GOOD)、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生产总值(TGDP)、主要港口吞吐量(PORT)和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分别为解释变量X2、X3、X4、X5,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lnY=β1+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U
其中,βi(i=1,2,3,4,5)为模型的参数;U为随机扰动项,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对模型进行统计意义的检验可知,模型对样本拟合的很好,F统计量显著,但T统计量并不显著,并且有些估计值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计算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
接下来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意义的检验:
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由White检验可知,nR2=5.323004,本例中,辅助回归共有5个解释变量,所以自由度为9,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X2分布表,得临界值为11.0705,因为nR2=5.3230044
对模型进行DW检验,由表9可知,DW=1.414227,查DW统计表可知,DW落在Dl和Du之间的不能确定区域,DW检验不能通过,故对模型进行补救。如下表10:
消除自相关后回归方程为:
LnY=-4.0487+1.1730lnX2+0.3366lnX5
t=(-4.92890) (30.5504) (2.7338)
R2=0.9975 修正R2=0.9961 F=709.3999 DW=2.2049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货物出口额(GOOD)每增加1%,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1.173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每增加1%,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3366%。这说明货物出口额(GOOD)和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OPEN)是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生产总值(TGDP)和主要港口吞吐量(PORT)是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的相对次要因素。具体说明如下:
1.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是货物贸易第二大国,但运输服务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五位,位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之后,额度仅相当于排名第一位的欧盟的1/10左右,且逆差严重。
2.运输方式集中,港口建设尚不能满足国际和国内客货运不断增长的需要
由于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为发展海洋运输提供了便利,再加上海洋运输运费低等特点,使海运业已占我国外贸运输业90%。虽然近些年港口发展建设较快,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局面,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挥。
3.运输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当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要想提升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做大、做强国际运输企业,必须培养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结构已明显无法满足我国运输业现代化和长远的发展,对人才、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相关辅助产业发展滞后
如通信技术、餐饮、仓储邮电业等。其强有力的优势,形成了一个优势产业群或优势产业区域。但我国目前运输业相关及辅助产业与运输业同样发展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影响了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货物贸易带动运输服务贸易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所以,在继续积极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大力度宣传、吸引、鼓励出口企业和外国进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工具来承担运输任务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2.兼顾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实现全面推进海运强国战略
从实证分析得出,海洋运输方式是我国国际主要运输方式,我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和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呈正向关系。所以,应优先发展海运事业。我国发展海运事业的关键是加大对大型港口的建设,把港口的未来发展定位为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国际化枢纽港,形成面向全球化需要的组织自制化、生产自动化、全程、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的生产网络。
3.政府应给予扶持和鼓励
在目前形势下,政府应首先充分认识到发展运输服务贸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贸易大国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视运输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如减少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为港口建设和大型船舶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等。
4.打造一批精英企业
规模小、分散经营、个体竞争力弱是存在于我国很多行业的普遍问题,运输业也不例外,目前除了中运集团、中海集团名列全球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的第六、第七位以外,中国的其他运输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弱。所以,中国应以现存大中型骨干运输企业为龙头,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结构优化的途径,强强联合,扩大规模,从而打造一批精英企业,带动行业的整体腾飞。
5.建立一支专门人才队伍
要想提升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做大、做强国际运输企业,必须培养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这需要政府的引导、企业的投入、社会的认知,只有各界达成共识,才会涌现出一批运输业的专门人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中国运输业的竞争力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倩倩.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8.
[2]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3]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
[4]赵书华,徐畅.全球运输服务贸易10 强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5]孙江明,苏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6]刘源.我国运输贸易的逆差及国际竞争力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
[7]应志强.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其对策[J].时代经贸,2007.
[8]贾大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J].水运管理,2006.(6)
[9]何慧龄.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9.
[10]张朝英.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浙江大学,2009.
[11]肖寒霜,张咏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2009
篇7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指数;外商直接投资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8年的23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270亿美元,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到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3.9%,位于世界第7位;进口额由265亿美元上升到1290亿美元,2007年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4.2%,位于世界第5位;进出口总额由1998年的50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
(1)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不高
由于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以下数据的比较可发现:我国的服务业水平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而且出现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呈递减的趋势,就业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的幅度较小。
(2)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较多
根据贸易理论和世界经济周期理论,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主要是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来赚取外汇。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同样面临着通过廉价劳动力的资源即劳动密集型服务来赚取外汇。
(3)服务贸易产业基础薄弱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尚未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供给能力有限,大大限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知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很低。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认清和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客观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表2为2007年世界10个主要国家(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序及占有份额,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虽上升到世界第七位,但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9%。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2.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的程度,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其计算公式为:
TCi=(Xi-Mi)/(Xi+Mi)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TC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TC指数在缓慢上升,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7年,中国在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上的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说明这些行业竞争力低下,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但都比较小,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
3.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由表3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服务贸易RCA指数在缓慢下降,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而言,竞争力在相对下降。
(2)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即CA指数,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国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
由表4可见,2001-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CA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数值一直小于零。因而,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服务贸易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CA指数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得到该产业真正的比较优势,所以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受服务业进口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受服务贸易出口情况的影响。
(3)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NRCA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例之差来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NRCA指数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
由表5可见,1997-2006年,中国NRCA指数在-0.04和-0.02之间波动,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弱的竞争力。
三、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一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该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及劳动力素质紧密相关,这些要素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及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外商直接投资额
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切实改善我国投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高的特点,这对于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观念转变、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63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投资于制造业,投资于服务业的外资相对较少。
(二)相对于货物贸易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某些服务贸易则是货物贸易的附属品,诸如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他们大部分是伴随着货物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2007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排在第三位,而服务贸易排在第八位,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考虑到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发展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贸易,以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展。
(三)服务贸易开放度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大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增强国内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国内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赖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关键在于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发展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提高中国的服务贸易产值。
(四)劳动力素质水平
现代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从事服务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显然具有重要作用。从业者素质越高,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一国的技术型和附加管理的服务产品出口越有利,对一国竞争优势形成的促进作用也越大2007年中国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百分比高达99.2%,发达国家只占32.1%,世界平均水平38.5%,说明中国高等教育支出过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受教育机会。
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单纯依靠部分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我们必须跳出“比较利益陷阱”,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将该理论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结合,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引导外资投资现代服务业
外资服务业的进入能以直接和间接方式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加速成长创造条件,提升国内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而言,新型服务业外资流入,同样具有强大的“催化和牵引效应”,不仅意味着我国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潜在的比较优势,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入,而且还意味着竞争力增强所创造出的相当可观的外部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动员国内资源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二)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世界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了,甚至也不仅是以资本为导向了,更多的是以知识、科技为龙头。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中国虽然教育、科研投入偏低,但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并不稀缺。因此,要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三)服务性生产企业要加快加入服务贸易协会的步伐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成立将为广大的会员提供便捷的服务,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应积极地加入行业协会,更好地与政府、行业协会融为一体,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四)开拓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截至2007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已达742所,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海外办学宣传,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就读,增加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同时目前我国向海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服务,应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服务贸易活动,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海平.2007-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12-34.
[2]陈宪.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55-77.
[3]王先平.服务贸易的研究[R].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23-35.
篇8
【关键词】 经济危机 体育用品业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体育用品业作为体育相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抢占市场,努力使自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型跨国体育用品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竞争中争夺生存空间,这就意味着,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尤其在近些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了解当前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与差距,深入分析影响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培育和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体育用品业的“世界工厂”。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用品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成为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的重要消费支出,而且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据了相当份额的国际市场。2006年,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5%,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名副其实的体育用品“产量大国”。
1、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规模小、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规模是实力的象征,规模对提高经营效率非常重要。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等问题,在几十万个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不过十几家,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近些年尽管涌现了李宁、康威、安踏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但其规模和质量与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一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表现在其市场占有率上。世界上最大的两家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阿迪达斯分别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1%和15%,而我国销量第一的李宁仅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低于1%。
2、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低。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对全球体育用品业现状所做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绝大多数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但生产的体育用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产品的检测标准、质量标准、订价标准、安全标准和环保标准等不是空白就是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全国绝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未通过质量体系的认证。
3、科技含量低,创新力不够,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科技含量是体育用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速度迟缓;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创新则意味着技术进步,它推迟了企业边际收益的递减,鼓励了竞争,从而促进了体育用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缺少深层次的、对体育用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活动,因此体育产品竞争力弱;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信任,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是一种竞争手段,所以品牌的竞争力不容忽视。近年来虽然涌现出如李宁、鸿星尔克、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但与国外的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再加上假冒产品充斥着市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品牌建设形势严峻。
4、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利润率较低。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尺度之一。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6美元,人/年,而美国为68210美元,人年,世界平均水平为5420美元。不难看出,我国体育用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的利润率是反映产业投资效益的指标,也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19.36%,比美国低5.77%(美国为25.1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2%(世界平均水平为24.56%)。可以说,我国体育用品业的总体利润率较低,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走的是粗放式的经营路子。
5、我国企业管理、营销技术水平滞后且体育用品消费不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企业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营销方面,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普遍忽视市场定位与细分市场的重要性,造成营销能力严重滞后于制造能力;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还不成熟。体育用品的消费仍居于子女教育、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体育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三、影响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企业因素。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和专门化生产程度低,产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影响了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力资本水平低。我国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低,高素质管理、研发、设计、营销人才以及熟练工人不足。对我国体育用品业而言,如何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使人力资本水平与先进技术相匹配至关重要。
2、经济因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民的收入和物质文化水平越高,对体育用品的消费量也越大。美国和欧洲各国是世界上经济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世界体育用品主要消费市场。我国体育用品虽然产量占世界的2/3左右,但在世界体育用品销售总额中还只占其零头,体育消费需求不足也是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3、市场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与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除了纺织业外,其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强。另外,依靠标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许多发达国家的体育用品企业都已通过了国际标准的认证。与之相比,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绝大部分沿用的是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少。中国在标准制定和运用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生产的360多种体育器材和设备,仅有29种被国际体育组织批准为正式比赛使用器材。
4、体制性因素。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尽管在加入WTO后,取缔了一些阻碍我国法律法规统一实行的地方规章,但不正当竞争、市场垄断、假冒产品充斥市场等行为依然存在;为了解决出口贸易的不平衡,保护本国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纷纷由关税壁垒转向设置技术壁垒(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安全卫生规定等)。
5、国际市场因素。在国际竞争中,一些资本雄厚的跨国大企业率先占领了国际市场。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这就更加拉大了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体育用品产业是一个出口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其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形势的好坏。但目前我国体育产品价格低、出口量大,时时面临着反倾销压力,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威胁着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加之国内企业对跨国采购商的依赖,使其在发展功能升级方面有很大顾虑,这也极大影响了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6、机遇。机遇是指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战争、金融危机等。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这种断层的出现虽然可以使原有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国家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但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原来竞争力弱的国家可以后来居上。比如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用品业的重大发展机遇。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激起了民众参与体育的更大热情,从而极大地带动体育用品的消费;面临近年来的全球经济危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体育用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次重要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给中国体育用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采用现代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利用好传媒、网络等营销手段降低成本,提升国际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中小型企业加大合并、整合力度,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开发,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2、发挥利用好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完善本土企业销售渠道,培养相关体育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同时向高、新科技市场进军;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营造品牌营销与延伸的良好环境,挖掘潜在消费群,扩大消费市场。
3、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做好宏观调控,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竞争秩序,积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企业产权;有效的扶持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规范同行业的竞争,建立和完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加速相关产业链的整合;加强体育用品生产和经营的法律监督和加强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建设。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应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契机,积极宣传、展示自己的产品,扩大知名度,从而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士建: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 刘英梅: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J].韶关学院学报,2008(12).
篇9
时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周期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虽然略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
国际竞争力受到双向影响
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报告显示:2002至2003年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美国利率的下调和消费的启动对经济回复作用明显,但其软着陆却仿佛遥遥无期;欧元区在与赤字斗争的同时进行着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回复,尽管SARS给这种回复带来了危险和不可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生畏”的高增长,中国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态势令世界瞩目。总体上看,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1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从要素排名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正走向强势。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2003年国际竞争力报告后,有关报道认为该学院做竞争力评比时,非典疫情还未真正爆发。从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来看,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今年的竞争力评价是否还有价值?非典对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实际上,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和平衡体系,非典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上。SARS对通讯业和医药卫生业反有所促进,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的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小。综合来看,我国上半年GDP增长已达到8.2%,年内经济增长在7%以上不成问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在经济总量、人均拥有量和发展速度方面不会出现竞争位次的下降。
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方面,以出口为例,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全年出口将减少110亿美元,这仅占我国2002年出口额的3.4%。假设2003年中国的出口额减少这3.4%,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增长10%,中国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5位,与2002年位次相同。可以预测,SARS产生负面影响最大的进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和就业方面,由其带来的相关子要素的竞争力位次变化都应在2位以内。
非典期间政府和民间的表现会降低对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要素个别指标的评分,影响相关要素的竞争力位次;但危机的处理增加了财政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政府支出要素和健康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亦有正向影响,因此影响是双向的。
非典的出现,考验了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暴露了公共设施和管理的漏洞,重要的是发现了问题并促进其改善,增强了公共部门和个人承受危机的能力。长远来看,SARS的考验对于政府管理、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方面支出项的提高和部分软指标评价的提升存在潜在促进作用,这无疑将推动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优势评价
(1)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03年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可比排名第12位。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均水平的增长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2002年我国的GDP首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可比价格的GDP超过日本42%,高居世界第2位。中国在消费、投资、储蓄以及进出口的总量上都位于世界前7位。2003年第一季度和SARS肆虐的第二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长均达到世界很高水平。目前,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3951.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钢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消费量的1/4。
(2)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竞争力呈全面提升状态。2003年我国国际化竞争力提升两位,亦实现了连续三年稳步提升。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一直稳居世界前10位,其竞争力位次虽有波动,但在世界范围的位置没有变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选择的最能代表中国国际竞争力优势的20个指标中,国际化要素的优势指标比上年增加两个,更加全面体现了我国的开放程度和成效。国家保护主义被列入竞争优势,体现了我国在加入WTO后增强了公平与开放度。
(3)信息化建设成就卓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3年,在我国基础设施竞争力呈现衰退的情况下,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却提高了6位。与上年相比,我国计算机的使用份额提升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世界第5位的领先水平。电信投资占GDP的百分比进一步增加0.4个百分点,提升到世界第2位。对电信的投资带动了我国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之相关的通讯、网络、信息共享与保密等均有所提高。这对于新兴工业化战略的实现,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法制建设竞争优势继续保持。市场立法进一步健全,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公共管理和文化包容性整体竞争优势提升。政府定位逐渐明晰,有为与无为的范围在优化调整;文化包容性强,对国际一体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持积极态度,这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国际竞争力五大挑战分析
在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我们也应当看到制约竞争力提高的五大挑战。
(1)人均经济占有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人均GDP仅是美国的12.3%,巴西的58.3%,泰国的66.2%;综合生产率则分别是上述三国的10.0%、44.8%和60.0%。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制约我国竞争力跨越的最主要因素。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与世界级大都市的差距虽在缩小,但生活费用指数已接近纽约,超过了美国主要城市水平,进入高费用的前5名。
(2)能源消耗增长过快,基础设施竞争力下降。我国交通、电力等基本基础设施虽呈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国家发展速度比较,相对竞争位次下降,健康设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等评价指标也大幅下降。同时随着能源需求和消耗的增加,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3)金融体系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实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我国银行资产占GDP比例很高,有利于资金融通和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作用;但国有银行呆坏账现象严重,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影响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4)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要素中,除劳动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外,其他要素都在低水平徘徊。在参与排名的51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综合生产率仅高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泰国的60%,巴西的45%,马来西亚的33%,而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问题。
篇10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027-04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程度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金融业分工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本文将金融服务贸易分为保险服务及其他金融服务,具体分为:1.保险服务:货物运输保险,其中含海运、航空运输及陆路运输中的货物运输保险等;非货物运输保险,具体包括人寿保险、养老金或年金保险、伤残及医疗费用保险、财产保险服务、债务保险服务;附属于保险的服务。2.其他金融服务:银行及相关的服务;银行存款服务;与金融市场运行管理有关的服务;贷款服务;其他贷款服务;与债券市场有关的服务,主要涉及经纪业、股票发行和注册管理、有价证券管理等;附属于金融中介的其他服务,包括贷款经纪、金融咨询、外汇兑换服务等。因此,本文统一运用WTO及OECD公布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中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科目的数据来计算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指标。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仍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表1显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27.54亿美元,2010年达到202亿美元,是2000年的7.3倍,可见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一直处于出口逆差的状态,并且逆差日益扩大。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保险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保险服务贸易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量的增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从表1可以看到,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额的增长趋势缓慢并且波动性较为明显。其贸易额在2000年至2005年一直介于1.41亿美元到3.85亿美元之间,从2006年起,贸易额迅速增加,2006年突破10亿美元,经过两年的下降后,2009年再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10年达到27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保险服务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比例,2000—2010年一直占到86%以上,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占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小,不足14%,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类型结构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种产品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是这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MSij=Xij/Xwj
其中,MS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2005—2010年的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稳居世界前两位,两国占据国际金融服务市场将近一半份额,一定程度上说明英、美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2.98%下降到2010年1.36%,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在逐渐减弱。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波动,但一直保持在1%左右,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并无明显变化。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说明其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增强。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处于0.5%以下,处于竞争劣势。在所选取的国家中,欧美国家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总体很强,而亚洲国家除了印度外,其他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不足0.5%,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很弱。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世界保险服务贸易出口商中依然是英国、美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其中美国的出口份额高于英国。在表3中的4个亚洲国家中,印度处于领先位置,中国依然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但近年来已超越日本,与印度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而韩国在这一指数上显示出较弱的水平。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或服务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各经济体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解决了各经济体规模不同而不可比的问题,是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TCij=(Xij-Mij)/(Xij+Mij)
其中,TC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X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或服务的进口,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接近0,说明这种产品或服务比较优势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如果TC>0,说明比较优势较强,而且越接近1,行业竞争力越强;如果TC=1,则表明该国或地区这种产品或服务只有出口;如果TC
根据表4各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英国在该指数上依然优势明显,由2005年的0.64上涨到2010年的0.69。美国该指数较为稳定,紧随英国之后,一直保持在0.5左右,并呈逐年上升之势,贸易竞争优势明显。在中日韩三国中,韩国的TC指数十分突出,甚至一度高于英美,近年逐渐下降和美国持平。而印度的TC指数也明显优于中国,说明印度在其他金融服务上相比中国更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从2005年至今均为负值,说明中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量远远小于进口量,并且其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表5中各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只有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TC指数连年呈正数且保持上升,除2005年外,每年均超过0.5,表明英国在世界保险服务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处于领先位置。而中国的TC指数在2005—2010年间维持在-0.8左右,波动幅度不大,但是低于日韩和印度等亚洲主要竞争对手,说明中国与这几个国家相比在保险服务贸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商品或服务出口额占该经济体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是反映该经济体这种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RCAij=(Xij/Xit)/(Xwj/Xwt)
其中,RCAij表示i国j产品或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如果RCA≥1,说明i国j产品或服务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如果1.25≤RCA
从表6中可以看到,在MS和TC两项指数分析中占绝对第一的英国,在其他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上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实力,2005—2010年都稳定在5以上,显示英国的其他金融服务贸易极具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美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RCA指数不如英国,但在2005—2010年也稳定在2.3左右,与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印度的RCA指数持续上升并于2010年突破1.25,在亚洲国家中具有较强竞争力。韩国的RCA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并无明显进步,日本的RCA指数持续下滑,竞争力大不如前。我国的RCA指数一直在0.05之下,远远小于0.8,说明我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极强的竞争劣势,且在选取的六国中处于最低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7中可以看到,在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比较上,金融强国——英国依然稳居第一,指数连年上升,不断拉大与其他国家距离,优势地位无可撼动。美国RCA指数波动变化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位居英国之后,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印度虽连年下降,但在亚洲国家中仍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日韩虽有波动但总体稳定,和中国大体相当,并无明显优势。中国RCA指数虽然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超越韩国,说明我国在保险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三、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丰富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金融服务提供者资本规模
资本是金融服务贸易的首要基础,是影响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资本支撑就谈不上金融服务业。因此,扩大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资本规模,能够有效提升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增加金融服务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通过在海外发达国家上市,来获得上市国家大规模的优质资本;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审核标准,确保资金回笼,减少呆账坏账;向社会发行长期金融债券,通过聚集民间的闲散资金扩充自身规模。
(二)注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