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范文

时间:2023-03-31 12: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争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争者

篇1

关键词:竞争者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一、竞争者会计的涵义

马兰(2001)认为,竞争者会计是通过提供竞争者成本资源、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定位,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获取超额报酬的一种现代会计管理方法。这个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以及进行分析的目的:即竞争者会计的分析内容主要是竞争对手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进行竞争者分析的目的则是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最终获取超额报酬。

在马兰定义的基础上,白胜(2008)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并根据当前竞争者会计的实施现状,认为竞争者会计应当这样定义:竞争者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它使用一系列评估竞争对手成本结构的方法以及监督竞争对手行为的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企业现有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与马兰定义的重点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定义除了回答了竞争者会计的目标,还提到了竞争者会计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客体:竞争者分析的分析方法是评估方法和监督方法;它的研究客体是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及其行为。

郭化林和黄梦吟(2010)认为竞争者会计是以战略管理、竞争理论、微观经济学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权变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竞争对手的经济资源、成本水平及结构、竞争战略、市场份额、防御或报复程度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实时地监控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构成的“战略三角”的动态变化,帮助企业决策当局制定市场竞争变化应对方案、保持或扩大比较竞争优势、获取超额价值的一种战略管理会计工具。郭化林和黄梦吟结合了马兰和白胜下的定义,并在其中陈述了竞争者会计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在这些定义中最为具体、全面。

综上所述,竞争者会计就是企业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管理,通过分析其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有关竞争者会计的以下内容:(1)竞争者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竞争对手;(2)它的研究内容是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3)它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外向性的信息资源和方法支持。由于限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就将竞争者会计与其它概念区分开来;而说明研究的目的则是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据此选择研究的方法以期达到这个目标。

二、竞争者会计的特征

(一)权变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市场的变化更加迅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对手的增加、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市场的供需改变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改变,这些都将促使企业依据现实完善或改变针对竞争者的战略管理;

(二)外向性。竞争者会计并不根据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或者说不单独使用内部信息做出相应决策。它所涉及的信息处理是面向企业外部的,即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方向,具有显著的外向性特征;

(三)相对性。企业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不是仅仅为了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将企业的相应信息与竞争对手做比较,从而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这样才能够发挥竞争对手会计的作用,才能在产业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竞争者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两者会计主体不同。财务会计以自身所在的企业或财务收支单位等作为会计主体,提供与企业自身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是以竞争对手或者行业里较领先的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提供竞争者的相关信息以及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比的信息;

(二)信息特征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对外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所提供的是系统、全面、综合的信息;而竞争者会计更注重利用历史的信息规划未来,提供信息更注重相关性,从而进行事前预测和决策;

(三)两者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比较稳定,往往只需要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竞争者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针对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

(四)两者的报告时间和种类不同。财务会计的报告时间按年、季、月报告(以前时期),其种类有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竞争者会计可根据管理需要随时进行报告,也可临时加报(以前时期或者将来时期),其种类是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预算、分析说明、报告、图表等,种类和格式不限。

四、竞争者会计的主要内容

(一)竞争对手战略分析

对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并据此修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竞争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整套方案。企业通过收集研究与开发、生产、财务、营销策略、人事等支持战略目标的信息,来勾勒竞争企业的当前发展战略,并根据上述数据在一定的会计周期内的波动情况预测竞争企业的战略走向,从而了解其未来目标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谋求和扩大竞争优势决定性的力量。竞争对手核心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厂房设备、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成本结构、费用开支、营销能力以及在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等的影响下保持原有水平的能力,从而对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能力、适应能力、反应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一方面与企业做横向对比,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将竞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了解竞争企业的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战胜竞争企业的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相对指标比较法、解剖法、价值链分析法、模拟法等。

(三)竞争地位监督

Guilding提出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人、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1999)。与竞争对手战略分析一样,竞争地位监督也是强调分析的整体性。竞争地位监督不仅仅是针对竞争企业本身的战略进行分析和预测,也不是对竞争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它是将分析扩大到评价竞争对手在行业、甚至是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将竞争地位监督和战略分析、核心能力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根据竞争企业指标的异常变化来分析企业采取的行动是否引起了竞争地位的上升,从而把握竞争企业战略发展趋势的变化。监督方法主要有Simmonds提出的竞争地位图法和Grundy提出的“战略健康”指标法。前者是用图的方法绘出企业相对于市场领先者和其他重要竞争对手在当前及未来的竞争地位,从而明确竞争对手在未来的战略动向;后者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对机会的把握程度。

篇2

为什么会出现低成本竞争者呢?它们的出现是否标志着某种信号呢?低成本竞争者有哪些弱点?与它们竞争的主要策略又有哪些呢?

低成本竞争者的表现

低成本竞争作为一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在任何行业以及行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表面看起来没有规律可循,但实际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之处。当低成本竞争者出现,而且来势汹汹的时候,往往说明行业内部已经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

行业存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造成低成本竞争者有机可乘。很多低成本竞争者正是看到行业的成本结构不合理,利润虚高,而采取低成本的方式进入。例如,吉利汽车出现在市场上时,以出厂价计算,当时的汽车有着高达50%以上的毛利,吉利正是看到了这种高利润背后的不合理之处并很快将它转变成自己进入市场的机会。

行业技术标准化程度很高,且无机密可言,行业整体缺乏技术创新。当一个行业无法靠不断的创新进行推动的时候,就有可能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这时候会有大量的低成本竞争者出现,不断挑战行业的价格底线。中国很多行业都曾经历过这样的痛苦阶段。

低成本竞争者的出现往往是行业整合的开始,而且低价竞争者的出现将大大提高行业整合的速度。“价格屠夫”格兰仕的出现对于很多家电企业都是个灾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效率,提高行业竞争层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抓住他们的弱点

低成本竞争者往往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但他们并非无懈可击。在强大的外表下面却有着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找到这些“罩门”,是击败低成本竞争者的开始。

罩门一:低价造成低质、低档的形象联想。虽然低价未必低质、低档,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却很容易将低价与低质、低档联系在一起,这是人的一种思维定式,很难改变。低成本竞争者的第一个弱点就是其市场形象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这种形象,改变起来十分困难。

罩门二:低成本竞争对盈亏平衡点要求较高。低成本竞争的本质就是剩用规模效应,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降低价格获取市场份额。因此低价竞争者对规模的要求通常比较高,一旦规模达不到就面临亏损的危险。这种竞争模式看着风光――卖的很多,但实际上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亏本。

罩门三:低成本竞争往往忽视创新。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排除有些企业能够同时做好低成本的生产和引领潮流的创新,但多数低成本竞争对手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并不断改进其低成本的商业模式之上,很难再有余力做出很多的创新,即使有创新也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上。一个企业在一个阶段只能集中精力打造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这是客观规律使然。

罩门四:应变速度慢。除了那些具有资源禀赋的企业(例如能够购买到价格更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低成本竞争者的拿手绝活更多集中在通过不断改善其供应链来降低其运营成本,而为了做到这点他们不得不将很多流程进行固化的处理,通过固化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部分灵活性。

四大策略

重新定义对手和自己。按照特劳特在《定位》中的说法,营销的一切目的其实是围绕着消费者的认知开展的,所谓的定位就是成功地让消费者按照你希望的那样将你的产品放在头脑中的特定位置。与低成本竞争者的竞争其实也不例外,这也是发生在消费者头脑中的一场定位大战。

低成本竞争者有些时候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低成本的竞争方式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一旦他们成长起来,度过了最艰难的市场开拓期,就会成为十分可怕的对手。他们会像野草一样迅速地蔓延开来,侵占大片的市场。所以一旦遇到这样的对手就要有个心理准备,如果不能够根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限制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内,这里面不仅指地理的区域,也包括消费人群的区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定义竞争对手。不管你的竞争对手怎么宣传,它都有一个小尾巴露在外边,就是他们无法解释清楚低成本与低档次之间的差异,除非这个行业本身就是靠暴利支撑起来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讲十分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把他们归入低档次、低品质产品的名单里,让它们在低价竞争的洼地里去折腾。定义竞争对手不需要恶意的攻击,实际上你只要顺应消费者心目中的心理定式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就会把对手放在你希望的位置。中国的家电、汽车、手机都在一开始遭遇这样的尴尬,国际巨头们把这些低价入侵者轻松地定位在低档产品的位置。

重新定义自己。很多时候你很难定义你的对手,例如对手已经先于你建立了固定的市场形象,它可能已经成功地说服公众自己是个又便宜又好或者有某种特色的制造者。这时你只好从自己身上开刀了。重新定义自己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是当你遇到来自低成本竞争者的攻击时,重新定义自己却变得十分必要而且往往正当其时。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定义市场、重新定义竞争对手的历史。

重新定义自己或者低成本竞争者并不是消灭竞争对手的绝妙手段,有的时候这种手段看起来见效比较慢,费时又费力,经过这样的过程,你也许消灭了对手,但更大的可能是对手在低价的空间里活的很好,你也在你重新定义的市场区隔里过着滋润的日子。不过这种双赢的局面似乎上更有利于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金蝉脱壳。有些时候,重新定义对手或者自己并不简单或者足够。毕竟像IBM那样的华丽转身需要过人的勇气和冒极大的风险,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应对手段。

2002年的中国移动活得十分滋润,80%的市场份额,让它很有老大的感觉,只是小灵通这个低成本竞争者让事情有点美中不足。于是,在2003年中国移动做出了一个事后被认为十分经典的动作,就是推出“动感地带”,以“M-ZONE”为标志,提供多种时尚服务并且价格低廉,目标指向祟尚个性、追求时尚、紧贴潮流的15岁一25岁年轻消费群体,一个金蝉脱壳成功地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

1999年中国的白酒市场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当年创下的产销量至今也没有被超越,之后的山西假酒案,国家宏观调控将这个行业推入了一个恶性竞争的低谷。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各个厂家纷纷降价。但也有一些企业反其道而行之,泸州老窖2000年推出超高端酒国窖1573,茅台连续三年提价,五粮液提价。而十年后的今天,正是它们成为了行业中的三甲。

金蝉脱壳就是使用各种手段,将自己从价格竞争的泥潭中摆脱出来,游到舒适的蓝海中去。

改善自身的运营模式。低价竞争对手的出现往往是个信号,是新的行业整合开始的信号。这个时候任何企业都要开始检讨自己的运营模式了。有人把低成本进攻者比喻为可怕的“病毒”,而应对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善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的时候防守胜过最好的进攻。

最聪明的选手总是善于从对手身上学到东西,弥补自己的缺陷,打消对低成本竞争者的恐惧和不屑,低下高贵的头颅向这些进攻者虚心地学习。

在格兰仕成功之前,家电市场有点像个快速消费品市场,大家疯狂地打广告、建渠道,但格兰仕教育了大家,专心致志把制造环节做到极致同样能够成功。这正是一个低成本竞争者带给一个行业的启示。

持续的创新。如果你遇到了来自低成本竞争者的挑战,那么千万不要因为受到牵制而减缓创新的步伐,因为那无异于放弃了抵抗。

低成本竞争者与差异化竞争者无疑使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语言,这中间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看谁发挥的更好。

苹果电脑最经典之处在于,它可以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电子产品市场获得持续的成功。电子产品市场里永远不缺乏价格杀手,不断降价甚至成为行业的规律。苹果电脑正是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创造市场、创造需求,而免受那些低成本竞争者的攻击。

篇3

从单价750美元内置有全球定位接收装置的高端手机,到单价45美元只具备基本功能的黑白屏低端产品,诺基亚拥有100种款式的强大阵容,这就是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机用户选择诺基亚的原因所在。

诺基亚的前身是生产森林养护劳保用品的公司,生产诸如伐木工人的靴子及手套等产品。1992年诺基亚冒着极大的风险转型生产手机产品,时至今日,已成为近乎完美的一家企业。

诺基亚拥有约95亿美元的现金,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债务,因此在开发新产品以及征服新的市场时,往往可以比任何一个对手投入更多的资金。由于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诺基亚的投资也总能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如果我们要赢得更多的用户,我们就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诺基亚多媒体事业部掌门人说。

从挫折中学习

目前诺基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7%,且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年内其市场占有率会飙升到40%。什么时候将会实现这一目标呢?分析师的回答是“马上”。

也许,回想1995年诺基亚曾经遭遇的挫折,会令摩托罗拉的管理层稍感宽慰。由于压力不断增强,1995年诺基亚的生产线也曾一度濒于崩溃。而在2003年,诺基亚迟迟没有推出翻盖型手机及彩屏手机。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第四季度至2004年第一季度,诺基亚的市场占有率由34.6%下降到了28.4%。

其他一些手机制造商们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比如松下、飞利浦以及西门子,这三家诺基亚昔日的竞争者,目前各自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都已不达1%。但诺基亚则不同,在前任CEO奥利拉以及其继任者康培凯的带领下,随着其产品的多样化及市场的不断拓展,这家芬兰公司逐渐强大起来。如今的诺基亚已与三年前的诺基亚截然不同,strategyAnalytics的分析师表示:“诺基亚从当年的困境中学到了许多。”

一切为了消费者?

诺基亚学到的一课就是,不要过分依赖为数不多的旗舰产品。诺基亚在高端及低端市场上均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且在中端领域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对于那些希望接触到最尖端技术的买家们,诺基亚推出了单价750美元的至尊手机N95。

诺基亚已先后投入数百万美元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构建分销网络及网上零售商店,同时也投资在移动增值业务上。凭借这些销售网,如今的诺基亚成为在中国及印度市场上的“销售冠军”,而在非洲地区,诺基亚的发展也很迅速。灵活的供应链

诺基亚最为出色的地方,可能在于它在瞄准低端市场的同时,又能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这主要得益于其超高效的供应链和生产系统。它以低成本和高性价比的优势,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这就使得诺基亚在波士顿一家名为AMR的咨询公司“最佳产业链商家”的年度调查中,被评为第一。分析家认为,在这个方面,中国比较低端的产品生产商,例如华为,都无法跟诺基亚相比。诺基亚在越南、印度及其他低工资的国家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竞争者伺机而动

篇4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每个零售品牌销售渠道的标配。但在投入了资金、时间和精力之后,大部分零售商发现,他们的在线销售只是抢走了原本自己的线下消费者。多渠道管理咨询公司IVIS首席执行官Qusai Sarraf认为,这是由于大多数零售商还是把零售简单等同于交易,做电商的目的只是想要把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出去。他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顾客能自由地选择任何他们想要的渠道去完成任何一个购物环节,并且确保当每一个渠道抵达顾客时,他们都能获得完全一致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继续增加顾客的品牌粘性,并让线上线下的渠道形成互动而不是竞争。围绕应当怎样让零售商手中的渠道更好地互动起来,Qusai Sarraf谈起他的看法。

C: 目前欧洲的传统零售企业在线下业务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上已经做到怎样的程度了?

S: 现在欧洲和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叫做Click and Collect,就是顾客在网上预订想要的产品,然后去店里提货。这就在同一购物体验中融入了两种渠道,并且把两种渠道的优势都体现了出来—你可以不用再开车去店里确认你想要的产品到底有没有,而如果心急想要拿到商品,又可以不用等待快递直接到店里取货。

C: 这种模式对零售商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S: 无论是Click and Collect还是未来其他的模式中,通过什么渠道来购买商品都将是由顾客决定的。你要做的是让顾客觉得无论通过什么渠道,他们都在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Click and Collect模式背后,零售商要在后台面临很多流程和物流上的问题。比如是否需在门店设立一个独立空间来存放这些被在网上订购了的产品;或者当顾客没有来取货,是继续留存还是给他寄送快递;包括门店和网站运营两个部门如何分配销售佣金这样的细节。这些复杂的问题必须是要各个环节的部门都参与进来协调才能解决。但在以前的零售企业,人们习惯于分工后单打独斗,很少有不同部门交叉合作。所以最大的挑战不是渠道的整合,而是打破旧有思维。

C: 很多中国的零售商都在担心发展线上的业务只是抢走了他们线下的消费者,并没有真正提升业绩。你怎么看他们的顾虑?

S: 在过去,线上线下相互蚕食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那时候我们普遍相信顾客就等同于交易。在这种思维下,当人们想到要做线上销售的时候,首先就想到把货品拿到淘宝、天猫这样的平台去卖—而这些平台上的消费者就是冲着低价去的。就我所知,中国现在的电商潮流还是以价格驱动,人们为了更低的价格去网上买同一件产品,自然会出现你所说的那种顾虑。但零售并不仅仅是交易,它还包括了搜索、分享等一系列顾客行为。因此,你在线上不仅仅是卖产品,而是要去理解目标顾客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想清楚你能提供什么,你的品牌价值是什么,如何保持品牌一致这些问题,这样你就不是在用低价吸引他们了。

篇5

一、经营者合并控制制度(merg-er control)在欧盟竞争法体系中的地位

欧盟竞争法根植于欧盟条约81-86条。围绕条约确定的市场竞争基本原则,欧盟立法、司法、行政等部门陆续制定了有关的条例(Regula-tions)、通告(Notices)、解释(Explana-tory Notes)及指导性意见(Guide-lines),结合一些重要的案例,构建了庞大的竞争法律体系,内容除反垄断之外,还涉及经济自由化、国家扶持(Stare Aid)等,更明确将能源、金融、汽车、制药、电信等产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反垄断是欧盟竞争法最重要的内容。垄断行为又分为垄断协议(anti-competitive agreements)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abuse 0f dominant po-sition)。由于合并是经营者获得市场支配地位、从而有能力扭曲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原因,对经营者合并的管制被认为是预防垄断的重要手段,在竞争法体系中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加之近年来全球并购浪潮高涨,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欧盟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对经营者合并的控制,不断制定、完善有关规则,使其在整个竞争法体系中发展迅速。

二、对经营者合并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经营者之间的适度合并对社会、对经营者都是有益的:一方面通过合并与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益。而一些需要紧密配合、大量投资的科研创新(R&D)也因为企业合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出售方及时变现资本抽身而退,使效率低下的,主体能够及时退出市场,避免社会资源的更大浪费。

然而有些合并可能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合并,原来的普通企业可能成长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庞然大物,获得强大的市场支配力(market power)。如果这种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肆无忌惮地提价限产,妨害正常竞争,那么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利益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对经营者合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有利于预防垄断产生,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

在欧盟内部,曾经对是否有必要对经营者合并进行控制进行过激烈争论。反对方除了强调合并对市场经济的积极意义外还认为,在欧盟条约82、条的框架下,完全能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有效制约,没有必要在危害实际产生前对大量的经营者合并进行行政干预。支持方则坚持,对经营者合并的控制非常必要,原因主要有:首先,一旦市场被某个或某几个企业支配,竞争主管机关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来监管这类企业,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抑制。其次,合并控制制度对经营者本身也有好处。如果对所有的合并都不加干预,等出现垄断问题后再责令拆分企业,对企业本身和社会经济资源都是很大的浪费。第三,一旦企业支配地位形成并且滥用市场支配力,竞争秩序势必打乱,市场结构势必扭曲,而竞争主管部门对市场结构性的改变往往无能为力。第四,经营者合并带来的反竞争效应(anti-competitive effects)有可能延伸到合并各方之外的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再对始作俑者进行处罚也无济于事。总之,与事后补救相比,先行一步阻止有垄断倾向的经营者合并,对垄断行为防患于未然,是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市场监管手段。

如今,对经营者集中应当进行监管已成定论。2004年欧盟理事会颁布《合并条例》(Merger Regulation)以来,有关合并控制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

三、经营者合并的主要形式

(一)横向合并(Horizontal Merg-ers)

横向合并是指在同一市场中实际或潜在竞争者之间的合并,是合并的主要形式。由于横向合并直接导致竞争者数量减少、市场集中程度提高、合并后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增强,其反竞争效果在几种合并形式中最为明显,是合并控制制度的主要审查对象。2004年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横向合并审查指导意见》(Horizontal Guidelines),明确了审查横向合并申请时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市场份额

合并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直接体现了市场构成情况以及竞争程度。委员会认为,当申报合并的企业市场份额不超过25%时,该合并一般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秩序。相反,如果合并后该市场份额将大于50%,则巨大的市场份额本身就是合并会产生支配地位的证据。简言之,合并各方市场份额之和越大,则该合并越有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应该注意的是,委员会对市场份额的分析,不仅仅关注合并各方现有的份额总和,而且包括合并后可能拥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频繁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单纯的高市场份额,并不直接等于强大的市场支配力。正因如此,即使认定合并后企业将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委员会还将继续考虑其他竞争因素,如竞争对手实力、市场进入门槛的高低以及消费者的制约力量等。

2、现实及潜在竞争者

一旦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其竞争者能够迅速增加产量,从而有效拉低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即使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市场。根据这个原理。审查合并时不能单纯看市场份额,还要看合并后企业的竞争者对其提价限产之类行为是否有能力进行有效抑制。

除了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也能产生制约作用。如果某个市场进入门槛不高,一旦产品涨价、有利可图。就会有新的竞争者进入,那么企业就不太会轻易涨价限产。需要注意的是,委员会要求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是“很有可能的、及时的、足以抵消任何合并带来的反竞争效果”。

3、企业行为

对一些特殊产业,委员会还会考虑合并后的企业是否有可能设置市场进入障碍(entry barriers)。如在Vodafone Airtouch/Mannesmann案中,

委员会指出,电信企业的网络是否对其他竞争者开放,决定了其他竞争者是否有可能进入该市场。要通过合并审查,这类企业往往必须承诺允许竞争者使用其通讯网络。此外在Tetra Laval/Sidel案中,委员会表示,在审查这类企业的承诺时,还将考虑合并后企业是否确实有理由、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4、交易相对方的制约因素

对企业合并带来的反竞争效果,其对抗因素不止来自企业的竞争者,也有可能来自实力雄厚的交易相对方。例如当企业意图提高产品价格时,它的买家有可能威胁要另找供应商,甚至帮助新的生产商进入市场,这就有力的制约了企业提价。在Enso/Stora案中,委员会考虑到即使合并后企业市场份额将达到60%,该合并也不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其面临的是非常强有力的购买方。有实力压价。

当然,交易相对方的制约力不应被过分夸大。首先,很多反竞争行为是交易相对方所不能制约的,比如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打击其他竞争者、为销售落后产品阻碍研发创新等等。第二。购买者能否抵制企业提价,取决于该企业现存的或者潜在的竞争者。这意味着,当市场进入门槛很高,新的竞争者很难进入,而现存竞争者很弱小的情况下,购买者别无选择,其制约力也就无法施展。因此,在判断市场竞争状况时,现有竞争者的力量、潜在竞争者出现的可能性是主要考虑因素,交易相对方只是补充考虑因素。

(二)纵向合并(Vertical Merg-ers)

纵向合并是指同一产业链条内上下游经营者之间的合并。一般认为,纵向合并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的危害比横向合并要小。

对纵向合并是否需要审查,理论界有不同意见。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认为,即使合并一方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支配性企业,该合并也是无害的,原因是该企业产品在合并前已经处于非合理价格水平,合并后价格也不至于再有所提高:相反,纵向合并还有利于整合上下游优势,提高企业效率,使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最终使消费者受益。但欧盟委员会认为,纵向合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带来反竞争效果,特别是会造成市场封锁(foreclosure)。市场封锁可能发生在上下游两个市场范围内。例如,垄断性炼油企业与油品销售企业的合并,使得该企业可以利用其销售网络排挤其他炼油商: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垄断性炼油企业的独家供货渠道,限制其他油品销售商的竞争。

由于纵向合并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其市场封锁效果上,在判断纵向合并对市场的影响时,欧盟委员会着重考虑合并企业本身的行为因素,包括企业是否有实施市场封锁的主观因素、企业是否有能力实现市场封锁以及市场封锁会对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何种实质性影响。

1、企业封锁市场的主观因素

如果进行市场封锁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则委员会就可以推定合并后企业具有封锁市场的主观意愿。当然,在判断企业是否会采取实际行动时,委员会也会考虑相关的制约因素。比如有支配地位企业想要封锁市场,必须采取欧盟条约82条所禁止的行为,同时将面临巨额罚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认为企业不具有封锁市场的主观因素。

2、企业封锁市场的客观能力

在考虑这个因素时,委员会将考察市场现状是否允许企业利用其在上游(下游)的优势。判例显示,只要企业在一个市场拥有支配性地位,则就被认为有能力将其优势地位利用到上游(下游)市场。

3、反竞争效果

合并审查的目的并不是反对经营者取得支配性地位。而是反对企业合并后破坏竞争秩序。关于什么样的合并应该被禁止,《合并条例》给出了审查标准。即“对有效竞争会造成实质性阻碍”(significant impediment to effective competition)的合并不应获得批准。在E.ON/MOL案中,委员会认为尽管没有证据显示企业在合并后将取得支配性地位,但由于合并本身会对下游市场造成封锁,因而这桩合并没有获得批准。

(三)集团合并(Conglomerate Mergers)

当合并几方主体既非竞争者又不属于同一产业链,而他们的产品分别属于有一定联系的市场时,这类合并被称为集团合并。经济学界不少学者对集团合并报以同情态度,认为其与纵向合并一样,可能提高合并方的经济效益。事实上,美国反垄断主管机构对集团合并不多加干涉。与之相反,欧盟委员会坚持对集团合并进行监管,因为这类合并所带来的“旗下产品”效应和“杠杆”效应同样会对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1、旗下产品效应(portfolio power)

旗下产品效应理论最早是在Guinness/GrandMet,案中提出来的。该案中Guinness和GrandMet,分别在杜松子酒和伏特加酒市场具有优势地位(根据欧洲消费者习惯,两种酒分属两个市场)。委员会认为,虽然他们的合并不会导致在两个市场中的份额明显增加,但由于合并后同属一家公司,企业能对旗下产品进行统一营销、统一折扣、统一供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都大大增强,对其他的酒类经营者很不利。

2、杠杆效应(leveraging)

杠杆效应理论在GE/Honevwell案中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体现。GE在商用喷气式客机引擎市场中具有支配地位,Honeywell是航空电子设备的重要生产商。欧盟委员会认为,这桩合并具有严重的反竞争倾向:两家企业一旦合并,就有可能将飞机引擎和飞机电气设备捆绑销售或搭售。短期来看消费者有可能通过搭售获得更多的折扣,但是长期来看一旦其他竞争者被挤出市场(航空产品市场门槛极高,一旦出局就很难再进入)。则合并后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垄断或独占地位,降低甚至消灭市场竞争。形象地说,由于GE/Honevwell的合并将有可能使企业利用其在喷气式飞机引擎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撬动”取得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利益,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垄断倾向明显,这单史上最大的工业企业并购案就这样被欧盟竞争监管部门“枪毙”了。

四、结论

通过对经营者合并控制制度的分析,我们感受到,在欧盟竞争法框架里,竞争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定性、处理更多地是在深入细致的经济、商业分析基础上作出的,推理比较周密严谨,处理比较灵活,注重在具体案件千变万化的商业信息中抽出其法律实质,实现了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较好统一。

篇6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对优势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017年11月,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将消费者的权益正式纳入了其保护范围。但长期以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都是保护经营者的利益,加之我国已有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他如产品质量法、广告法、商标法中也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因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消费者”和“消费者权益”的界定均不够明确。[1]消法中将“消费者”的范围定义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消费者”的范围应作适当的扩大解释,有偿获取商品和服务用于生活需要而非生产和经营的所有社会成员,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应纳入其中。其次,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也应当在消法中的“个体消费者的权利”和通过给经营者设定义务折射保护的“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其更强调的是对消费者这个群体的保护,表现为一般的、整体的和长期的利益,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即商业决定的自由、获取信息的充分以及私人空间的保护[2]。

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经济实力的差距,消费者在很多时候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方式不断涌现的同时,对于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也日益严重。[3]2010年,360和QQ之间的竞争随着腾讯的“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的公告,将战火蔓延到了消费者身上,但消费者却对此无能为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频频爆出的“美团刷单”事件,用户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但除了在网上发文控诉泄愤之外,大部分消费者仍只能选择默默忍受。诸如此类的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危及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对于国内的经济稳定更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已经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无法回避的问题。[4]与传统反不正当竞争法相比,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一个重要的发展就在于其对于与经营者相关的消费者乃至公众的利益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欧盟甚至有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取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趋势。可见,无论是基于消费者本身的特殊地位,还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抑或是世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潮流,在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突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已是势在必行。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侵害,包括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和新增的”互联网专条”;二是间接侵害,包括商业诋毁和商业贿赂。前者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交易权、公平交易权的侵犯,后者本质上是通过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利益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决定了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两方主体,经营者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将其他经营者排挤出市场,造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法律总是有其固有的滞后性,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现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新界定仍是以“经营者”为圆心,无法解决一日千变的市场经济对消费者权益制造的新的冲击,是因为我国并未向欧美国家一样将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予以类型化,即并未明确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得现实中的一些对消费者权益侵害明显的行为无法遏制[5]。

(一)不可期待的烦扰

通信技术和网络运营的发展便利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那些无所不在的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推销自己的商品,对消费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德国竞争法称之为“不可期待的烦扰”。但在我国却没有相应地规定,使得广大消费者虽不堪其扰却求助无门。“不可期待的烦扰”本质上是经营者违背消费者的意愿,让其“被知情”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应当被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围。

(二)变相广告行为

变相广告主要包括误导性广告和比较广告两类。现今,比较广告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通过与同类产品或服务进行对比突出自己的优势被市场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正当的比较广告能减少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有利于消费者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由于其会涉及竞争者,部分经营者会使用一些未确定的事实或者隐瞒、歪曲事实,丑化其他商品或服务,误导消费者。比较广告越来越成为经营者宣传的“宠儿”,对其进行专门的规制而非在“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中一并带过也就愈发显得必要。与之相比,误导性广告的危害就更为直接和明显了。经营者“聪明”的在各种影视剧、新闻报道、综艺节目中时不时的故意提及自己的商品,给消费者营造一种假象,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是经过相关媒体或人士检验的,从而盲目购买。变相广告行为实际上是利用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侵害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应当被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

(三)滥用相对优势地位

新法为了达到与反垄断法更好地协调将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删掉了,但却忽视了“相对优势地位”与“垄断地位”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6]電信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了一批批的大型领军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阿里、腾讯等等,对于其是否具有反垄断法上的“市场支配地位”及“滥用这种地位从事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很难进行界定,使得法官和行政机关在审判和执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他们的“相对优势地位”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将“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排除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外,会使得诸如电信、互联网等规模经济显著和聚合力量强大的行业对依赖其平台的下游企业和消费者产生巨大的交易优势地位,最终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三大电信巨头“流量月底自动清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如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建立真正的一般条款

我国实务界通常将新法的第二条第一款“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视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但理论界对此还有争议。率先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创设一般条款的是德国,以“善良风俗”为核心点,而反观我国的“一般条款”,在构成要件和核心价值上明显存在缺失,现行条款中列举的这些要素本就是商业经营的底线要求,并不具备成为“核心价值”的资格,且没有规定相应地法律责任,即使法官判定经营者构成对一般条款的违反也必须转而求诸其他的相关法,一般条款处于一个被架空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想让一般条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借鉴欧美各国的有关经验,完善一般条款的法律责任,并引入诸如“职业审慎要求”“职业道德”等商业伦理色彩浓厚的概念,凸显对消费者权益的侧重保护。

(二)明确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如前文所述,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比较零散,并未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将其类型化,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自然也不够充分。[7]新法在第二条第二款中规定了“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将“消费者”明确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对象是新法的一大亮点,但遗憾的是,第二章的具体行为规定并未对此作出令人满意的回应。对此,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将不正当竞争行为分为侵害竞争者利益的行为、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和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考虑到各类行为之间的衔接,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应着重将不可期待的烦扰、变相广告予以明确。

(三)建立完善的消费者诉讼制度

“无救济则无权利”,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仅规定了经营者可以在受到侵害时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并未赋予消费者诉权,也没能为消费者团体诉讼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程序,致使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无处可去。对此,可以借鉴我国环境法中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消费者协会等类似组织进行公益诉讼的资格,将个人利益上升到公共利益保护的层面,促进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当然,在构建消费者诉讼制度的同时,相应地法律规则的赔偿的原则和范围、团体诉讼的主体资格等细化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消费者个人与团体诉讼的请求权范围、民事赔偿的范围、团体诉讼的主体资格等。

五、结语

篇7

2010年12月16日,民族证券第一大股东首都机场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民族证券股权,转让股权比例为61.25%,约计8.54亿股,转让价格16亿元。

由于首都机场设定的竞购条件苛刻,自挂牌以后保利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均曾被市场认为是民族证券的可能接盘者。但到政泉置业提交了竞购申请后,市场声音渐渐平息。

民族证券网站显示,政泉置业目前持有民族证券股权9500万股,占比6.81%,自2009年首次进入民族证券股东行列,到全面接盘,政泉置业背后有何种力量,市场猜测不一。

暂无竞争者的竞购

民族证券成立于2002年4月,初始注册资本10.48亿元,股东为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方集团、首都机场、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其后,首都机场通过收购民族信托以及增资等方式,持股比例达到61.25%。

此前,首都机场旗下共有两家证券公司,分别为民族证券和金元证券公司,在证监会解决券商“一参一控”(一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不得超过两家,控股不得超过一家)问题面临2010年底大限的情况下,首都机场最终保留了金元证券,选择将民族证券股权悉数挂牌售出。

首都机场对受让者的实力进行严格的限定:“由三家以上国有非金融独资企业组成联合受让体,每家企业实收资本不低于500亿元、2009年底净资产不低于2000亿元”。放眼国内,实力达到上述要求者凤毛麟角。

截至2011年1月28日,上述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转让挂牌期满已经超过20个工作日,记者登陆北交所的网站查询,已检索不到上述挂牌信息。

北京产权交易所的人士介绍:“挂牌期满超过20日将撤牌,交易所不再接受新的竞购申请,接下来竞购者将与转让方展开谈判。在只有一个竞购者的情况下,只要竞购资格被交易所和转让方确认,转让意向将不再是问题,交易双方的谈判内容将集中于程序和细节。”

政泉置业并不符合首都机场设定的受让条件。但上述北京产权交易所人士表示,这些条件并不影响交易所对竞购者受让资格的确认。

他指出,首都机场提出的这些“门槛”,主要是股东以外的受让者,老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并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近乎排他性的转让条件等于为现有股东大开绿灯。在大股东整体转让所持股份的意向之下,如无意外,政泉置业将成为民族证券的‘大当家’。”

此前,政泉置业在资本圈里知名度并不很高,其所持民族证券股份不仅远低于大股东首都机场,同持股15.03%的东方集团或持股12.19%的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相比,也不占优势。因此,政泉置业的动向最初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外界一度将目光聚焦在了曾与民族证券有过关联的央企保利地产(600048.SH)和第二大股东东方集团(600811.SH)方面,而这两家上市企业至今未披露任何与上述竞购有关的信息。

也有分析认为,东方集团尚有一搏的可能。此次参与受让的意向方需缴纳挂牌价格30%即4.8亿元作为保证金。巧合的是,东方集团1月13日公告称转让旗下东方家园实业65%股权,转让所得为4.8亿元。记者致电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手机,但对方未接听电话。董秘办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东方集团是否参与竞购民族证券案股权,还没有得到消息。

有备而来?

1月28日,记者拨通了政泉置业董事长岳庆芝的电话,对政泉置业竞购民族证券股权一事,岳庆芝未做评论。

目前,在民族证券的6个股东中,第二大股东东方集团是老牌上市公司,在金融投资领域涉足已久,曾是民生银行和新华人寿的重要股东。第三大股东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国资背景,而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较少,但其竞购能力不在政泉置业之下。

“大型金融资产挂牌转让时往往已基本谈妥交易,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位资本界人士说,“政泉置业必是有备而来。”

政泉置业跻身民族证券股东之列是在2009年12月,当时以2.91亿元受让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持有的民族证券6.81%的股份。彼时,“一参一控”正在推进落实,不符合“一参一控”的要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整改方案的制定。“从这一点来说,政泉置业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上述资本界人士表示。

政泉置业收购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持有的民族证券股份时,后者基于“调整投资布局的考虑”而转让。由于这块资产“质地良好”而颇为抢手,当时曾有分析认为首都机场受让这部分股权的可能性较大。61.25%的原有股份再加上这6.81%,将使首都机场对民族证券的控制力更加增强。

面对2.9亿元的价格和较高的性价比,首都机场最终未将这部分股权收入囊中,其他股东也未行使优先受让权。

政泉借力

资料显示,政泉置业成立于2002年,主营房地产。原法人代表郭文贵曾运作“北京摩根中心”项目未果,后建成北京金泉广场,但销售业绩平平。令郭文贵名声大噪的是其控制的“北京摩根公司”投资开发奥运场馆旁边的七星酒店。

资料显示,郭生于山东,曾在黑龙江工作,后任职黑龙江林药公司驻郑州业务处,上世纪90年代与香港爱莲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郑州裕达置业公司,开发郑州裕达国贸大厦,奠定了他发力房地产业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末,郭踏入北京,与艺人朱时茂合资成立北京文茂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此即“北京摩根公司”的前身。

此后,政泉置业开始与保利集团进行业务合作,并于2005年被保利地产收购,其目的是以政泉置业的平台开发“北京保利政泉花园项目”。在项目合作开发过程中,政泉置业的原股东负责提供土地,保利方面负责提供资金、品牌、管理。保利方面对政泉置业投资8亿元,在形式上控制其80%股份,但回报率按年27%计,不按股权计算收益。仅2006年,保利就为政泉置业承担预付“保利金泉广场项目”5亿元。

保利地产的财务报表显示,“2005年和2006年其他应收款净额分别为41316.07万元和93935.08万元,2005年、2006年其他应收款大幅上升主要因为公司收购北京政泉,将该公司原有的其他应收款纳入合并报表和按投资约定提供资金所致”。

“一个善于借力,一个善于给力,用保利的资金完成所拿地块的开发,这场联姻的实质就是这样。”北京的一位投行人士说。而随着上述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完成,这段短暂的蜜月也宣告结束。2007年5月,政泉原股东发起回购,2008年4月,政泉脱离保利。

政泉置业的联姻者还不止这些。从2004年9月起,政泉置业的股东变更为北京金浩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0%)和北京浩云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0%),正是在两个公司持股期间完成了与保利的分合。回购完成后,政泉置业的法人代表由保利派出的刘平变成了现在的香港居民岳庆芝女士。随后,两大股东再由北京金浩和北京浩云变成了郑州浩云实业公司、郑州浩天实业公司(各持50%),而法人代表不变。

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在上述政泉置业的股东之外,北京尚有另一支“浩字系”公司。其旗舰公司为北京金浩集团,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900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胡和建。

金浩集团下属公司中,计有北京浩隆房地产公司、金集浩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金浩华置业等多家公司。胡和建同时为上市公司ST博盈(000760.SZ)的最终控制人,曾任该公司董事长,目前出任董事一职。

篇8

关键词:竞争力;私营经济;政策

一、浙江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与市场培育相结合

私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从历史上看,私营经济总是同市场的发展、交换关系的扩大密不可分。浙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是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催生的。浙江市场起步早、数量多、种类齐、功能强,是全省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各类专业市场遍布全省,达到440多个,被誉为“市场大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连年居全国十大同类市场之首。

2.传统产业占据主要地位

在浙江私营经济中,传统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簇群。比如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摩托车、嵊州的领带、绍兴的纺织、温州的皮鞋和打火机等等,这些传统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少不了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正是这样,传统产业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浙江私营经济不竭的活力。

3.区域性产业集中

浙江私营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其主要原因就是区域性的产业集中,即一乡一品,一县一品。这种区域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达300多个,特色工业企业达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余万人,特色工业广泛分布在110多个行业,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浙江区域性产业比较集中,分工协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4.分工协作的“小狗经济”

浙江不同于其他地方把很多小企业凑在一起变成“大企业”,而是将一个产品分解成几十个、几百个零件,每个企业只做其中的一两个零件,然后经过市场交换进行产品的组装,这种现象称为“小狗经济”。“小狗经济”模式的核心就是分工协作,配合紧密。“小狗经济”的本质就是用市场交换关系代替产权合作关系,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管理关系。

5.家族模式的企业居多

20多年来,我国县城间、省际间的竞争,其背后是企业制度的竞争。上海的皮鞋打不过温州的皮鞋,不是上海人没有温州人精明,而是上海的国有制企业打不过温州的家族制企业。从企业发展的历程看,人类社会共经历过多种制度,如国有企业制度、集体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制度、家族企业制度等等。前两种制度因委托链条太长,所有权缺位,已被实践证明不利于把企业搞活,而家族企业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委托链很短,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浙江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家族制企业的体制优势。同时,浙江的产品主要是小商品,而这些小商品的生产,又特别适合家族制企业。

二、制约私营经济提升竞争力的瓶颈因素

一是缺乏“后发性竞争优势”。首先,浙江经济是通过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发展起来的。

这种产业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利润薄、竞争力差,难以在日益加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浙江先行地区温州曾经繁荣一时的灯具、服装、纽扣等专业市场逐步走向没落。其次,民营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作坊或“前店后厂”的家庭厂商,在企业规模扩大、雇员增多、业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将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趋同问题比较突出。浙江既是块状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也是产业趋同比较突出地区。产业趋同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当比较优势消失时,容易导致区域内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高素质人才短缺。浙江很多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主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量大面广的私营、个体单位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广大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特别是个体工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不少人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引进的专业人员与业主及老板和睦共事,同舟共济,是一个企业能否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虽然不少企业已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架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框架,但是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企业还印有血缘、亲缘、地缘等宗法关系的胎记,残留着家长制作风、经验化决策等痕迹,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管理、决策带来了隐忧。

四是融资渠道狭窄。多数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特别是做大企业后,最头痛的就是不能及时筹措巨额资金,依靠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和加速发展的要求。尽管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企业、学者、政府的关注,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如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就对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作了具体规定,但大部分属于框架性质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现实和政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五是获取政策法规信息的渠道不畅。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信息、政府决策信息还无法及时获取。

三、提升私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政策导向

第一,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系统。为了使民营企业能在政府的扶持下稳步快速发展,既要将私营经济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还要有近期安排,在产业、行业发展中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对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并提升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依照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景安排的前提下,加强对私营经济的总量、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研,科学制定私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引导私营经济进行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包括环境保护)的调整和升级。

第二,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民营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国内、国际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之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行金融体制改革,走金融业多元化的道路。二要建立信用制度和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登记体系,周期性地对民营企业进行评估、评级。同时,从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调整,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三要允许开办非国有银行,大胆发展私有银行,并将其纳入央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四要设立专门性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融资。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基金。六是利用政府财政、企业、社会多方面的资金组建民营企业投资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创立经济互助会,鼓励民营企业间的资金互助。

第四,加大技术创新和引进科技项目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发的竞争行为。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聘请一个工程师、引进一项技术、开发一利产品”来支撑企业发展,由此造成企业模仿产品多,大同产品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出现企业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走依托院校、产学研结合之路,要创自身产品品牌,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和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相依托,互相扶持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引导民营企业以超前的意识介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的研发。

第五,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民营企业发展。针对民营企业科技进步迟缓,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要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大力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并对企业的库存、财务、生产过程控制、行政和营销等方面采取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第六,有效地执行政府的服务职能。一是实现政务公开。目前我省的电子政务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但应用却显得不足。政府必须对公共信息的公开化作出明确规定,将各种法规和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都通过政府网公之于众,便于群众监督,并使企业和居民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具有可预测性,使官、民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二是切实保护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中,政府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实施合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为了提升浙江市场的“业态”,必须实行法治。加速企业核心技术开发的关键在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者得到利益。目前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现象仍然相当广泛地存在。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社群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温州等地在建设民间商会和发挥其作用,如树立地区品牌、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技术培训、开发共用技术、与政府沟通和加强企业自律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政府应当在全面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他们的好做法,使民间商会有效地处理行业公共事务。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颜春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未来态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67-69.

[2]杨慰.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驱动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1:178-179.

[3]陆永炳 ,周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J].经济观察,2002,3:78-79.

篇9

好好看看,

在你的面前,

以不是以前的我了。

————题记

爸爸妈妈,

睁大你们的眼睛,

在你的面前,

不在是一个贪玩的小女孩了,

她早已被书海打败。

弟弟妹妹,

睁大你们的眼睛,

在你的面前,

不在是一个爱大喊大叫的姐姐了,

时间的流失使她学会了沉默寡言。

老师同学,

睁大你们的眼睛,

在你的面前,

不在是一个总是闯祸的小姑娘了,

她已经学会做为优胜者的本钱了。

睁大你们的眼睛,

篇10

“市”在人为之一:创意“抱枕”抱财归

只因为家境不太好,年仅19岁心灵手巧的张丽在高中毕业后,便来到省城一家鞋厂打工。一天,张丽在省城逛街时,在街头一个商店里她看到正在卖,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如果把枕头做成人的形状,那抱在怀里的时候不就舒服多了?

于是,当天她就去一些相关商店买了不少布料和太空棉回去做了一个“母亲抱枕”,在“母亲”的怀抱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晚上收工后,同宿舍的女孩子看到这个“母亲抱枕”,都纷纷要求张丽再多做几个,每个付费15元。

自从同寝室的工友人手一个抱枕后,张丽会做“母亲抱枕”的事在厂里传开了,别的宿舍的女孩都慕名找她帮着做。很快张丽的业余收入跟薪水差不多了。

于是,她决定辞职去拓展市场。张丽的“母亲抱枕”在附近工厂的女工宿舍一亮相,就马上在厂区风行起来。大家争着向她预订,有的为了提前拿到抱枕,还把买价提高了。接着张丽又在朋友的建议下试制“男朋友抱枕”和“女朋友抱枕”。考虑到抱枕不容易坏,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张丽就常常想着开发新产品,经过几天的思索,她便设计出一种能供人发泄怒气的抱枕――一张圆圆的大脸,耷拉着眼睛,一副挨揍的样子。果不其然,这种“出气抱枕”第一次做了50个,马上就被抢购一空。

受到“出气抱枕”的启发,张丽又开发出“憨逗抱枕”、“安慰抱枕”,到2009年,所经营的“抱枕”,已经有了8大类50多个品种。凭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张丽的抱枕销路一直很好,每年的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

“市”在人为之二:“浪漫情调灯”靠创意谋“财”

那年,在省城打工的曲越鹤和女友米晓雅准备结婚。在装修新房子时,女友米晓雅对床头灯格外挑剔,可找了许多家灯具店,都没有满意的。“要不自己做一个吧。”热衷于DIY的曲越鹤按着自己的设计动手做开了。他先用金粉油墨笔在一张透光的铜版纸上画了波浪,再将它折成船形,最后安置一个淡粉色的小灯泡在小船的底部,接上电线,一盏朦胧的床头灯就做成了。看着自己的杰作和女友米晓雅高兴的样子,曲越鹤突然灵光一闪:每个家庭几乎都会买床头灯,尤其是新婚夫妇。可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很一般,没有什么特色,如果开一家销售极具浪漫色彩的床头灯专卖店,生意肯定不错。

曲越鹤拿出5万元积蓄,在省城繁华地段租了一问门面。为了突出浪漫情调的特色,他为自己的产品起了个诗意的名字――“浪漫情调灯”。店铺开张选在周末,曲越鹤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展示了不同造型的产品。结果,店铺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年轻情侣。每盏灯的售价只要28元58元不等,跟普通床头灯价格差不多。但造型却很新颖。仅一周时间,100盏灯就被一抢而空,净赚1800元。尝到甜头的曲越鹤,第二批货又订制了600盏浪漫灯,这次3个月过去了,却没卖出多少。顾客向他建议说,“你卖的灯虽然比别的地方有特色,但样式差不多,最好品种丰富一点,这样即使价格再提高一些也有人买。”

曲越鹤认为,要赚取高利润,就应突出特色,让产品独一无二。联想到自己设计的那盏“浪漫情调灯”,曲越鹤决定自己来设计,生产上采用贴牌,找厂家加工。

紧接着,曲越鹤设计出了几十款风格独特的“浪漫情调灯”,所用材料有树皮、皮革等。在朋友帮助下,他很快就找到了加工厂家。在合同中他则注明:曲越鹤拥有灯具造型设计的独家销售权,厂家不得私自销售。确保了“浪漫情调灯”的独一无二。

不久,他便把这些灯具照片发到了网上,许很快多人便跟帖询问价格、材质。他的灯具生意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

曲越鹤还了解到本地有一家快倒闭的小灯具厂要出售。于是,他决定自己单干,几经谈判,最终他以不足4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厂。

与此同时,曲越鹤还专门到影楼,寻找那些准备结婚拍婚纱照的情侣,推销“浪漫情调灯”。这样,曲越鹤与省城几十家影楼的老板们达成合作协议,影楼帮助推销“浪漫情调灯”,抽成为销售额的10%。这一招很快就奏效了。“浪漫情调灯”的月销量很快翻了一番,达到十多万元。

后来,曲越鹤又给“浪漫情调灯”开拓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高级宾馆。他联系了省城几家星级宾馆经理,提出免费为宾馆房间安装一盏浪漫情调灯,试用期2月,客人满意后以出厂价卖给宾馆。曲越鹤借此获得了打开高级宾馆的突破口。

现如今,曲越鹤已经在宾馆业这块最大的床灯市场获得成功。“浪漫・情调灯”也名气大增,并且产品还销往了外省市。现在,他的“浪漫情调灯”事业越做越大,办厂仅几年,他就赚到了40多万元。“浪漫情调灯”新创意让曲越鹤谋到了“大财”。

“市”在人为之三:“二手教材”找到新“财路”

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张瑞鹃,由于企业不景气,使她失去了工作。她的小儿子即将升入初三。按学校过去的惯例,每年假期一开始,学生们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补课。补课的内容,全部都是初三年级要学习的内容。因她一年都都在家里闲下没事干,于是,由她负责给小儿子借初三年级的书。可为了给小儿子借书张瑞鹃真是费尽了周折。但她这还算比较幸运的,总算是借到了,特别是有些家长因没法借到书,而使自己愁眉百结的更是大有人在。看到借书竟这么难,而自己又失去了工作,突然,一个大胆想法涌上了张瑞鹃的心头:如果开一家二手教材专卖店,生意肯定会非常火。

一向做事干脆的她,想到就干,第二天,便着手租房,很快,张瑞鹃便以每月300元不到的租金将一家离学校不太远的小店面承接了下来。很快在她的紧张筹备下,自己的“瑞鹃二手教材专卖店”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为了弄到更多的二手教材,张瑞鹃骑着三轮车,在本地的废品收购站转了一家又一家。废品收购站以5毛钱每斤收购进来的旧教材。张瑞鹃则按每斤以8毛至1元不等的价钱买进。然后,再按每本1元至2元的价格卖出去,张瑞鹃还动员到店里买书的学生,将用过的旧教材带到店里来,以“旧”换“旧”,只是适当收取一些费用,满足下一届学弟学妹的需要。同时,张瑞鹃还开始注意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动态。向学生打听有没有使用新版教材。不久张瑞鹃便把自己的“瑞鹃二手教材专卖店”干得风生水起,吸引来大量需要“二手教材”的学生。

有一天,一位学生向张瑞鹃建议道:“阿姨,你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些上一届学生用的辅导资料,便宜一些卖给我们?”

于是张瑞鹃又进了一大批“二手辅导资料”。在书店里买一本一模一样全新的辅导资料,少则数七八元多则二三十元,而在

张瑞鹃那里,每本的售价一般都不会超过八元。物美而价廉,和二手教材一样,这些“二手辅导资料”很是招学生们的喜欢,卖得非常不错。

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大的赢利,到目前她的“瑞鹃二手教材专卖店”店内已经不仅卖“二手教材”、“二手辅导资料”,而且在她的店里还增加了比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圆规、文具盒、文具袋、书、水彩笔等学生用品,扩大了自己的经营品种规模。到2009年,张瑞鹃在帮“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赚鼓了自己的腰包,每月最低都会有1600元以上的纯收入进账。“二手教材”让张瑞鹃卖出了“财”。

“市”在人为之四:生日报里淘出真“金”

张亮才原在一家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工作。每天,他喜欢在废品堆里翻翻那些发黄的旧报纸。

有一天,他在一大堆报纸中发现了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报纸,出版日期竟然是他的生日!他兴奋得差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位同事说:“既然这样,这张报纸就送给你作纪念吧。”

手捧这张发黄的特殊报纸,张亮才百感交集:真是太难得了,没想到30多年后还能看到自己出生时的报纸,还能知道那一天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妻子的生日快到了,张亮才正发愁买什么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妻子,他想,送她衣服、化妆品吧,那些东西都太昂贵,又太俗气了,不如来一份特别的礼物,送她一份她出生那天的报纸。

转眼,就是妻子的生日,那天当他把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妻子时,妻子顿时被那种既亲切又生疏、既怀旧又时尚的感觉打动了,这份礼物令他的妻子惊喜不已。

张亮才想,我何不利用这些废旧的报纸去创业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且都希望在这一天能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如果把这些旧报纸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会收获一份别样的情怀和感慨。

张亮才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激动不已。他决定把旧报纸卖出个名堂来。星期天,他和妻子到街上去考察市场行情,他想把这种独特的“生日礼物”先放到那些礼品店里卖。当他向那些礼品店里的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后,那些老板觉得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都愿意与他合作。

令张亮才没想到的是,他的旧报纸经过自己一翻包装“上市”后,获得了大家的欢迎,每天都能卖出30多份,他的月收入达到了10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张亮才索性辞掉了工作,一心一意开起了他的“生日报礼品店”。凭着那些发黄的报纸,他获得了成功,在几年的时间内,他开了多家连锁店。月利润达到5000元以上。生日报里让他淘到了“金”

“市”在人为之五:“针线活”巧手都市创财富

有针线拿手活的农村女孩刘爱妮去省城找朋友,但因地址丢了她只好流落街头,一不小心,她的衣袖被挂了个大口子,但她不愿穿烂衣服回家,于是,她便买来针线,去汽车站候车厅的一个角落里,自个儿缝了起来。看着她走针如飞,几个旅客都看愣了。这时一个男孩拿出一件衬衣问她:“你会织洞吗?”很显然。有人求她,她没说话。接过衬衣就织,只片刻工夫小洞就变成了一颗带有两片绿叶的红桃子,男孩接过一看,惊呆了:小洞没有了,缝补处恰到好处的精巧花饰就像原配!男孩大喜过望,便拿出50元来要付手工费给刘爱妮。并笑着说:“我这件衣服500多元呢,就这么个洞,我正想扔掉呢!快拿着吧!”

刘爱妮做梦都没想到,在家里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活儿的针线活,在城里能一下子挣来50元!所以她有了一个大胆想法,决定先不回去了,想靠自己的“手艺”在街头当针线女挣钱!

于是,她又买来针线,并把身上那缝好的口子再扯开了。在车站广场一角席地而坐,自个儿缝起来,进行试摊,想着自己的“苦命”,不免两眼溢泪,就连自己在广场上也忘了,她一边抹泪一边缝,换了几种彩线,勾织了一层又一层,渐渐破口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欲花苞儿,

旁边的人被她的样儿和活儿吸引了。站着看的人开始越来越多,近处看清了的一个红发女孩叫出了声:“哇!好美!”随后,便拿出一件高级上装,找到胸口处一个烟头烫出的小洞,笑着说:“帮个忙!也要你那花儿,10元行不?”人们都笑,刘爱妮愣愣地看那女孩,一时还不知人家是啥意思。10元太少了!女孩显然不在乎钱,加价:“30元行吗?帮帮忙啦好妹妹!我这件600元呢!扔了有点可惜。”爱妮明白了,接过来说:“我试试吧!”就勾织起来。大约10几分钟,一朵活生生的花苞就代替了原来那小黑洞,真是奇妙无比!很多人都看到了刘爱妮的高超“针线”手艺。马上有很多人也拿来了需要缝补的衣裳,让刘爱妮接着干,一时竟排上了队。第一次真正出摊。因生意太忙,竟直到晚上10点,她才无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