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12:3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应用广泛———广播通信、网络、航空航天、工业、交通、医学、消费类电子领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众所周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水立方建筑运用50万颗LED灯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是适应时展之必须。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指导思想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重点调研了长三角地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应用电子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电子产品调试员,电子产品工艺员。通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我系的实际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同时,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
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电路原理、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会计算电路主要参数;掌握电路波形图画法、建立电路模型的方法;会判断器件类型、电路工作状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与分析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电路测试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树立学生自信心。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进行课证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4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急于求成,缺乏持久性。虽然学生对电类专业课入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需要教师创设适度的情境,适时地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负反馈。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有:(1)传统的讲解法;(2)直观式教学;(3)配合flas演示;(4)通过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5)创建学习情境。例如:在半导体器件的讲解部分,可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法,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二极管,三极管。对于三极管的讲解,配合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下面以一次课实验课———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为例,来说明课堂的教学组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这节内容是深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第一道难关。学生只有深入到心里层面去理解了这节内容,才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后续学习的电子元器件。教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探究实验操作和多媒体仿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难度降低,达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
5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方案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期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核,课后作业,单元测验。在学期结束前另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教师根据维修电工的考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申报,并由系部统一采购实习耗材。实习的考核分为:优———电路功能完全实现,性能优良,工艺精美。良———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优良。中———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不够稳定。及格———在教师辅助制作下,电路功能基本实现。不及格———电路功能未实现且学习态度有问题。
6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校内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7课程特色及展望
篇2
本设计主要通过:1改变共模干扰电流传输路径,2减小辐射干扰驱动源,3通信电缆正确搭接等方式改变系统结构的共模电流传输路径,用来降低传导骚扰,减小驱动源从而减少对外辐射干扰。
系统解决方案
关于抑制系统电磁干扰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模拟地以及数字地之间跨接Y电容
把以往的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串接的磁珠改为两者地之间跨接Y电容,此电容的值选取10nf。跨接的Y电容可以改变共模干扰电流的传输路径,并且降低辐射骚扰源的驱动电压。
在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时,若电压为±1kV,信号上升时间为5ns,由于光耦器件的寄生电容一般为2pF,根据:
I=Cdu/dt(1)
I=CWU(2)
得I=0.4A,电流值比较小,若电路中有多个光耦器件并联就会得到比较大的共模驱动电流。
Xc=1/WL(3)
V=XcI(4)
一方面,由于Xc比较大,此时会有很大的共模压降V,从而形成辐射驱动源,造成向外辐射骚扰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从而使共模电流从数字电路侧传导到下级模拟电路中造成传导骚扰。
跨接Y电容之后,优点其一:由于Y电容的容值比寄生电容大得多,同频下阻抗比寄生电容小的多,从而使得大部分共模电流从跨接电容上通过,从而改变了共模电流传输路径,降低了辐射驱动源压降(见图1)。
2放置金属板
在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铺一块完整的并且长宽比小于3的金属板。由于其长宽比小于3,在频率为100MHz状态下阻抗为3.7mΩ,可以使金属板的电位与模拟地以及数字地等电位。同时要求在数字地与金属板之间跨接一个1~10nF之间的Y电容,以及模拟地与金属板之间也跨接一个同样的Y电容。
数字地与金属板之间跨接Y电容,是为了阻止外接传导骚扰或者辐射干扰通过电缆进入数字电路从而流向下级电路。跨接Y电容后,使数字系统内部产生的干扰以及外界进入的干扰,能够很快通过Y电容流向金属板,从而流向大地。在模拟地与金属板之间跨接Y电容,由于模拟电路比较敏感,如果不跨接Y电容,有可能造成信号不稳定甚至错误。跨接Y电容后,可以使上级电路数字部分内部流动的干扰电流很快泄放到金属板上,从而流向大地,不会流向模拟电缆造成辐射骚扰。
3正确搭接屏蔽电缆
对于屏蔽电缆屏蔽层,如果不正确搭接,拧成pigtail状,将会产生一定的阻抗。
V=Ldi/dt(5)
从而使V成为共模干扰驱动源,同时电缆将会成为天线,最终造成辐射骚扰。因此屏蔽电缆要360°搭接在金属外壳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屏蔽电缆上套磁环,进一步吸收辐射骚扰。
结语
篇3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教育在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具有显著的特色。模拟电子技术是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一门关键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近几年来我们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电路分析,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与想法探讨
2.1 教材选用的原则
教材选用要符合学院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不能用本科教材或中职教材代替高职专科生教材。基础理论教材要符合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准则。专业课教材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行业岗位的针对性。康华光的《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材内容全面,知识结构丰富,但面对专科生要是我们选用此教材,首先是学生会被吓倒,然后是老师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对教材的选用无比失望。胡宴如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精炼,知识结构简单一些,本人觉得更适用于专科生使用。
2.2 教学内容的更新
值得强调的是:本文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教学内容点的集合,笔者把知识点和相应的能力点相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教学内容点(或称为教学项目)。例如,共射放大电路知识点和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测量能力点相融合而构成共射放大电路教学内容点。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
(1)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整流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计算公式。
(2)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共射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4)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共源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5)集成运放的基本知识。
(6)反馈的概念、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7)“虚短”和“虚断”的概念、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产生电路。
(8)正弦波振荡电路。
(9)功率放大电路。
(10)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根据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要求,我们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OCL功率放大电路和晶闸管应用电路等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
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以充分适应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的复杂需要。多媒体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达到直观、省时、高效的目的,有利于更深入地向学生讲授理论实质,活跃课堂气氛。
2.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proteus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扩音机的制作、调光控制器的制作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学科间呈现出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电子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淑娟,蔡惟铮.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学报,2005,27(2):10-13.
篇4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思路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95-02
一、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充分考虑本课程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电路分析方法灵活多变、计算复杂、概念难于理解和掌握等特点,在继承传统严谨与系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探索与实践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重要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及工程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的创新方法与手段。当前在教学手段上,采用PPT等电子化教学形式基本实现对电子器件的性能、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描述,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复杂的公式推导、多变的电路设计、抽象的工程理念,是一门具有教学难度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希望通过课程建设,将课程知识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通过仿真环节进行形象的课堂演示,并结合“科研案例教学”及“课外项目”等教学形式形成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工程应用实践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是每位从事本课程教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更加凸显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建设目标
1.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各种模拟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放大电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和设计计算等。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及分析设计方法和应用,使学生建立起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使课程在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上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效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着重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典型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的统一。
2.建设目标。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形成生动形象的PPT电子文档,以更好地描述电子电路的组成、分析、设计与计算,信号的产生、变换与处理过程;将电路与信号分析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通过仿真环节,形成CAI课件,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并通过形象的课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科研实例及课外项目等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原理;充分利用学校的BP网络资源构建学习网站,保持教案的选编和课程知识信息的更新,针对学习中常见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网络互动。最终通过课程建设,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验与实践问题。本课程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较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包括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各种模拟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放大电路的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和设计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效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等。由于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分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若采取理论和与仿真演示验证、案例教学并重的方法,并结合课外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课程教W难点,同时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印象。对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网络资源与教学问题。网络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及时快速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作用,因此进行课程网站建设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功能,如将部分习题的ewb仿真,电子课件的更新、学生常见问题的问答,定期进行师生互动等在网络上实现。使学生形象方式练习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建设思路与方案
1.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综合考虑相关课程的协调与配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避免与前期课程简单的重复,对前期课程的交叉点、复合面,结合本课程的需要做必要的论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前期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新的问题。首先强调通过实例仿真演示巩固理论知识,验证设计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课程难点和部分例题,在保证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编写相应理论及实验验证程序,形成仿真实验CAI课件,进行仿真演示,实现理论教学与仿真演示验证的有机结合。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逐步渗入教师的科研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课堂演示,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实现将课程中的物理概念、数学概念与实际的工程概念有机地结合。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克服课堂教学抽象、难懂的缺点,需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革。力求教育规律的科学性与讲课的艺术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生气。教学方法上:前期通过形象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中间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变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学习;后期通过课程仿真演示等环节,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的学习,从而为高年级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打下基础。教学手段上: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子课件和课堂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并逐步加大电子课件和演示环境的比重,使学生更多地受益于现代教学方式。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形式多样、深浅不同的习题及课外项目等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潜质的学生。
3.师资队伍建设。目前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主要以中青年博士为主,建设目标是使授课教师每年的课堂评估成绩和教学效果获优;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课堂讲课评比竞赛活动,参加多种与课程建设有关的校内外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习和借鉴国外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双语教学;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五、结束语
课程建设的探讨和实践,迫切要求教师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改革,包括课程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升理论方法掌握能力;师资队伍上,实现教学质量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而且是科研第一线的学术骨干;发展方向上,不断把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有机的结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任英玉,王萍,李斌,范娟,孙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质量提升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
[2]陈亦文,涂娟.基于工程背景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3).
[3]罗铭,朱天桥,赵建勋,姚若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导引式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篇5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兴趣;教学方法;Multisim
作者简介:孙钦蕾(1979-),男,山东临沂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褚丽娜(1983-),女,河北涿州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48-02
“模拟电子技术”是本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电路及系统分析、设计的学习,使学员获得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的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基本概念多、电路类型多、分析方法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难度较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技巧等角度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上好一门课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课堂的主导――学员来进行配合。“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相对枯燥,概念繁多的课程,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以把这个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单行道联系起来,学生结合熟悉的日常事务可以很快理解单向导电性这个专有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什么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让学员自己产生好奇心,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学员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运用音频、视频等影音文件也是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视频文件,既直观又生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认知理解。学员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在严肃紧张的课堂上得到放松。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紧跟教师思路,全神贯注地思考教学内容是一名教师永远探索追求的目标。
二、循序渐进,启发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课程。学员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掌握,懂得变换和思考,才能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部分内容抽象、公式繁多,需要联系电路分析的内容,历来被教师和学员视为难点。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格外注意环环相扣,首先复习电路分析的一阶RC低通和高通电路,通过列写传递函数,明确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半导体三极管内部进行等效,使得学员了解半导体三极管内部存在与频率有关的结电容;最后分析基本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通过对电路进行等效化简,得出结论:在低频段受到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的影响,基本放大电路等效为高通电路;在高频段受到结电容、分布电容的影响,基本放大电路等效为低通电路;在中频段,不受电容影响,可以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对电路进行分析,放大倍数为实数。如此,学员在学习时可以循着上述脉络,结合低通、高通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过程中类似可以应用循序渐进方法的环节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除了在内容上循序渐进之外,还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多问为什么,每个问题环环相扣,犹如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学员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三、结合经验,口诀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中有很多需要分析判断的内容,尤其是反馈放大电路部分,反馈分类多,判断方法各异,学员通常会对寻找和判定反馈的类型无从下手。通过总结规律形成口诀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判断反馈组态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定义判断当放大电路中的存在交流负反馈时,可以根据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比较方式不同,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拓扑结构如图1(a)、(b)所示;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取样方式不同,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拓扑结构如图1(c)、(d)所示。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连线方式判断,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以电压串联方式互相组合时,为串联反馈,此时,反馈的引入端与信号输入端分别对应到集成运算放大器上不同输入端,对应到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不同的晶体管电极;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以电流并联方式互相组合时,为并联反馈,此时,反馈的引入端与信号输入端分别对应到集成运算放大器上同一输入端,对应到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同一的晶体管电极。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为“同并”,即当电路的输入端和反馈的引入端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同一输入端(或晶体管同一电极)时,为并联负反馈;反之为串联负反馈。当反馈在输出端对负载电压进行取样,即反馈支路与负载以并联的形式完成运算,称为电压反馈,此时反馈引出端和电路输出端为电路中同一节点;当反馈在输出端对负载电流进行取样,即反馈支路与负载以串联的形式完成运算,称为电流反馈,此时反馈引出端和电路输出端为电路中不同节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为“同压”,即当电路的输出端与反馈的引出端为电路中同一节点,为电压负反馈;反之为电流负反馈。
第二种判别方法相较于第一种方法使用更为方便,结合“同并同压”四字口诀进行理解,经教学实践验证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引入仿真,促进理解
以上三点是基于教学内容思路的若干讨论,但是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来说,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完全凸显课程的特点,必须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综合软硬件设施和经济条件各方面考虑,引入仿真教学即可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又可以节约教学资源,同时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电子电路常用仿真软件有 Multisim、PSPICE、EDA等。各软件均提供了全面集成化的设计环境,完成从原理图设计输入、电路仿真分析到电路功能测试等工作。当改变元件参数或电路连接,对电路进行仿真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种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应用仿真软件教学,能够快速、完整地构建出实验的原理图,并且能够完美地进行实验过程仿真,实时显示实验结果。例如在讲解RC振荡电路选频网络部分时就可以采用软件仿真教学。首先,设计一个选频网络,如图2所示。采用信号源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选频网络的输入信号,用示波器通道A测量反馈信号,通道B测量反馈网络输入信号。
当信号源产生的信号频率为选频网络的特征频率即时,观察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3所示。满足前面推导的和的结果。
当调节信号源使产生的信号频率远离选频网络频率时,比如选取时,示波器输出如图4所示。很明显反馈网络输出的信号幅值很小,可以忽略。
由以上过程可以得出结论:选频网络选择频率为ω0的信号通过,抑制其他频率信号。
这样的仿真实验能让学员从繁杂的数学推导中解放出来,学员自己有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的电路去验证,去仿真,拓宽了思路。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了学员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实现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结论
总之,要教好“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教师必须对这门课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充分把握新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把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教学中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杰,张兢,徐勤,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入门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03-104.
[2]关海川,潘育山.《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1):94-95.
[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9-312.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 微电子学专业微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微电子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人才,既需要设计和制造的人才,又需要科研和教学的人才,也需要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微电子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技术意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出具有微电子背景的理工科复合型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课程现状
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很深,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强。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许多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计划与其他本科专业有相当的雷同,这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导致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坚实。
2.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现象严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电子技术实际需要的技能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重复,层次不分明,衔接不科学,注重每门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轻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3.重视教材的编写,轻视专业建设和课程的开发。
4.授课方式单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实施“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仍然偏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许多学校对许多课程的教学实施手段与要求相距甚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微电子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必须系统地学习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但是这些基础课程与微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有许多重复之处,比如:《电子线路》教材中的内容与微电子学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等课程中的内容有许多重复。为了避免重复,需要有合理的开课时间安排,如《电子线路》课程应安排在《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之前,这样有利于合并课程中相互重叠的部分,既节约课时,又保证学生的系统学习。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以电子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为基础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之中,它改变了以定量估算和电路实验为基础的传统设计方法,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因此,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应该增加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可以与集成电路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2.加强计算机的训练与应用,EDA设计技术是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集成电路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或电子自动化设计技术的工具,以计算机为基础,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和电路开发能力。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过程中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不断地进行计算机训练。不仅在硬件方面,而且在软件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在学习《计算机基础》、《B语言》、《微机原理及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基础课程期间,要结合上机训练和编写基本的程序,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软件的使用。同时,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内容引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强是该课程的显著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及方法,但理论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就看不懂了,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长期以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该课程时产生了畏惧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遇到跟模拟电路有关联的课程都不自觉地带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许多老师反映难教,教学效果比较差。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1.授课。学生注意力的高低,是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微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学习过程中困难大。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板书和理论分析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时听起来、看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对于该课程中很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讲课效率低下。而多媒体课件融图、文、声为一体,动静结合,把看、听、说、写、想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集中,可以更好地增强听课效果。教师交替使用几种授课方法可有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2.开展课堂讨论。把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留作课堂讨论,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课外文献阅读为讨论内容,通过科研专题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3.实验和仿真。在集成电路设计及CAD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入实践环节,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VHDL模拟、电路模拟、器件模拟、工艺模拟的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EDA实验资源,在实验中利用可视化的技术使原本抽象、实验难度大、成本高或无法演示的内容形象化、可视化,使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容易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验效果,适时进行简练清晰的解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理论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先进的半导体制作工艺相关实验室,提高学生对制作工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以后从事微电子行业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进步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成为当前流行的新型教学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由于实验室购置的设备和仪器,特别是微电子专业的实验设备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容易损伤,同学们很难得到上机锻炼的机会。而使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方式,过程简单灵活,交互方式多样,结果直观明了,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路设计方面,基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实现对电子线路(包括集成电路与版图)的模拟仿真;二是在微电子工艺与器件方面,基于半导体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辅助技术TCAD实现对微电子制造工艺和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的仿真与演示。使用仿真软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包括软件所具有的可升级性,在课堂和实验中通过软件设计微电子电路、工艺和器件,在屏幕上模拟其功能,可使教学概念清晰,内容生动,过程可视,还能够大幅节省实验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经济高效。
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创新能力及组织所学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计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组织带有研制产品意义的综合性应用课题,指导学生小组做设计。学生可以事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仿真研究,然后实施,从而节省设计时间,节约体力和精力。课程设计应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研究的能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例如以研制有新技术指标要求的集成温度传感器为课题,让学生首先利用计算机做电路综合、模拟调整、仿真、版图设计与验证并制备出掩模版,然后投片到芯片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问题,必要时返回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设计和投片。这个阶段要增加工艺制备实践的环节,注意工艺技术的培养。当然,要在毕业设计的有限时间中成功地研制出一个新的微电子产品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把这种有创新意义的课题让学生去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很大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我国人才供求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所供非所求,所教非所需”的不对称现象:一方面,我国对集成电路设计师的需求达几十万,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却有大批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教育要针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人才缺乏的现状探索新型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及时了解微电子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时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振文,王俊年等.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黄翠柏.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
[3]张德时.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学生多元化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
[4]汪慧兰.微电子技术课程设置与改革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
篇7
学生学习放大电路这一内容时,普遍反映反馈类型的判断是一个难点。在很多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各种反馈类型定义去判断。通过教材定义进行判断的方法尽管概念比较清晰,但是学生不容易接受,因为可操作性差。怎样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又能够快速、正确的对反馈类型进判断,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中对集成运放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多级与单级放大电话的反馈类型及极性的判别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快速判断方法。
1 正反馈与负反馈判断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放大电路中反馈是否存在,才可以判断正、负反馈,即是反馈网络的判断。判断的方法如下:
(1)第一,观察并分析电路中是否存在把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连接起来的网络,此网络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同时要特别注意该网络不能有接地点和接电源的点。
(2)第二,是否有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所共有的元件。
在确定电路中确有反馈后,接下来就可以采用瞬时极性法来进行正、负反馈的判断。即首先假设输入信号处于某一瞬时的极性(在电路中用符号“+”,“?”表示),之后分别推出电路其它相关各点瞬时信号变化情况,最终判断原来的输入信号被增强还是消弱了,对比反馈到输入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如果是增强则为正反馈,消弱为负反馈。
例1:如图1,由瞬时极性法确定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并标注在图中,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发现对反馈到三极管T1发射极的反馈信号(反馈支路为Rf1),它和输入信号加于输入回路中的不同的两个电极上,且瞬时极性相同(异端同号),所以是负反馈;对于反馈到三极管T1基极的反馈信号(反馈回路为Rf2),它和输入信号加于输入回路中的同一电极上,且瞬时极性相反(同端异号),所以是负反馈。
例2:如图2所示,我们很快就可以确定反馈支路R5构成的反馈为负反馈(异端同号)。
综上所述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口诀为:同端同号,正反馈;同端异号,负反馈;异端异号,正反馈;异端同号,负反馈。
其中“同端”是指输入和反馈信号接同一端点;“异号”是输入与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相反;“异端”是输入与反馈信号分别接不同电极;“同号”是输入与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相同。
2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判断方法
并联反馈是把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同一端点,串联反馈则是将其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不同端点。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只看输入回路。
相对三极管而言,并联反馈是将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同时加在输入回路中的同一电极(即同端);而串联反馈是将反馈信号和输入信息分别加在输入回路的不同电极上(即异端)。
相对运算放大器而言并联反馈是将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同时加在同相输入端或者反相输入端(即同端);串联反馈则是将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其中一个加在同相输入端,另外一个价在反相输入端(即异端)。
例3:如图3,很显然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是串联反馈(异端)。
例4:如图4,其中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是并联反馈(同端)。
综上所述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的判断口诀为:串联、并联看输入;同端并联,异端串联。
3 电压反馈、电流反馈判断方法
电压反馈是反馈信号和输出信号取自放大电路输出回路的同一电极(即同端);电流反馈则是反馈信号和输出信号取自放大电路输出回路的不同电极(即异端)。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只看输出回路。
对于三极管,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同时取自输出回路中的同一电极上(即同端)时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分别取自输出回路中的不同电极(即异端)时为电流反馈。
对于运算放大器,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即同端)时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取自分压电阻(即异端)时为电流反馈。
例5:如图3,我们很快就能判断出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例6:如图4,同样我们也能快速地判断出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为电流并联负反馈。
例7:如图5,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例8:如图6,反馈支路Rf构成的反馈为电流并联负反馈。
综上所述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判断口诀为:电压、电流看输出,同端电压,异端电流。
4 总结
本文归纳了反馈教学中难以掌握与理解的反馈类型判断方法,并且总结了方便记忆的口诀。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口诀不但能正确掌握反馈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准确、迅速地判断出反馈的类型及组态。经过教学实践反映出,此方法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建设主编.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潘平仲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指导[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大钦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数字电路 逻辑笔 仿真
1 原理介绍
图1所示为逻辑测试笔的电路原理图,此电路采用集成逻辑门74LS00构成。
如图1所示电路,当被测点为高电平时,D1导通,Q1发射极输出高电平,经U2B反相后,输出低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导通而发光。此时,D2截止,U1A输出低电平,U3C输出高电平,使绿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此时U4A输出为高电平,使黄色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
当被测点为低电平时,D2导通,从而使U1A输出高电平,U3C输出低电平,绿色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此时,D1截止,Q1发射极输出低电平,经U2B反相后,输出高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截止而不发光,由于U3C输出为低电平,使U4D输出为高电平,则黄色发光二极管截止不发光。
当被测点为中间电平时,U2B输出为高电平,红色发光二极管不发光,U1A输出低电平,U3C输出高电平,绿色发光二极管不发光,U4D输出为低电平,此时黄色二极管发光。
2 电路元器件参数及功能
逻辑测试笔电路元器件参数及功能如表1所示。
3 multisim10.1建模仿真
根据以上分析,借助multisim10.1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如图2示。
由仿真结果可看出,当测试点处为高电平时,红灯亮;测试点测试为低电平对应绿灯亮;测试点测试为中间电平时红灯亮。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4 电路装配与调试
根据图1,将检验合格的元器件按布线规则安装在万能电路板上,就可以进行调试。步调试骤如下:
(1)仔细核对电路与元器件,正确无误后,接通电源+5V。
(2)将被测点接上低电平时,则绿色LED发光;将被测点接上高电平时,则红色LED发光,如果被测点接上中间电平时,则黄色LED发光。
(3)性能测试。按图3接线,用逻辑测试笔探测可调的电压,调节电位器RP的阻值,使逻辑测试笔的红色LED刚好发光时,电压表显示值(记为Uh)即为该逻辑测试笔高电平的起始值;继续调节电位器RP,减小RP的阻值使逻辑测试笔的绿色LED刚好发光时,电压表显示的值(记为UL),即为该逻辑测试笔低电平的起始值。改变图3中RP的阻值,可对上述起始值进行适当调整。
5 故障分析与排除
产生故障的原因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路设计错误;
(2)布线错误;
(3)集成器件使用不当、芯片电源端没接或芯片功能失效;
(4)芯片插座不正常或使用不当;
(5)使用仪表性能不恰当,有故障或使用不当;
(6)干扰信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局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杨丹、刘汉明.性能可靠的逻辑笔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制作,2007(05).
[3]马艳阳、侯艳红等.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侯艳红(1979-),女,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9
关键词:高频电子技术;仿真软件;Multisi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84-02
一、引言
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类和电子类专业学生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内容大部分都涉及到信号的频谱分析、非线性变换过程,其教学内容的枯燥及烦琐公式推导很容易使学生感觉高频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高频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取舍,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以及配套的实训、实验都是有效手段。
高频实训、实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脱离枯燥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频教学中一些常见的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Protel 99 SE等软件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Multisim软件为例来说明这些仿真软件的高频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优势。
二、Multisim简介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具有图形界面直观、元器件库丰富、测试仪器丰富、分析手段完备、仿真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呈现材料清单、元件详细报告、等7种报告,是电子电路学习时的有效地辅助工具。
三、Multisim11高频仿真应用实例
实训、实验教学时应用Multlsim软件仿真时,一般采用以下步骤来进行:首先根据用户习惯可以定制基本界面,然后从元器件库中逐个调用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将元器件拖到窗口界面中的相应位置。创建仿真电路,并设置电路参数。之后将仪器,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分别拖到电路中的合适位置,并将电路的待测量端分别连接到仪器相应的端口上。运行仿真,观察仿真结果并可利用分析工具加以分析。
在此以模拟乘法器调制电路为例来说明Multlsim软件仿真的高频应用。
在AM调制过程中,调幅系数Ma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直接影响到输出调幅信号的质量,直接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很难完全搞懂调幅系数对整个调幅过程的作用。而Multlsim软件仿真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利用Multlsim软件完成图1所示的模拟乘法器调制电路。在电路中载波信号频率为100kHz.载波振幅为2V。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调制信号振幅为2V。直流电源电压为3V。
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信号波形。XSC1观察到的波形如图2所示。上面的波形是B通道输入信号.下面的波形是A通道输入信号。B通道输入的是调制信号,A通道信号是经过调制后生成的调幅波信号。调幅系数0
通过Multlsim软件仿真,可以使学生很形象直接的看到调幅系数Ma变化对输出调幅波形的改变。也可以对输出调幅波信号做频谱分析及傅里叶分析来观察AM调制过程中信号频率所发生的变换,更好地理解调制过程。当然在仿真教学时还需要教师能设计好仿真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并且具有启发和引导效果,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论
由以上AM电路仿真实例可以看出,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技术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和电路分析可以很直观、形象地分析电路的特性,理解各种参数改变对电路的影响。另外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仿真软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全部采用仿真来教学会影响到学生对实际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对于真正电路使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得不到锻炼,因此在高频电子技术的教学中仿真软件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和理论讲解以及实际电路实验有效结合在一起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素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熊伟,等.Multisim7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孙俊卿,罗云林.基于Multisim的高频电路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
篇10
>>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数字电路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中职学校提高《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的探讨与实践 数字电路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初探 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案例分析 谈“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体会 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数字电路课程设置研究 如何提高《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 项目驱动法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的思考 数字电路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数字电路教学架构的与时俱进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研究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郑宝周,李富强,吴莉莉,等. “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的研究性教学探讨[J]. 科技信息,2009(11):469.
[3] 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0):61-62.
[4] 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21.
[5]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 侯建军. 数字电路实验一体化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6-77.
The Exploration of Study-based Teaching Applying in Digital Circuit Course
ZHANG Dan, CHENG Shu-wei, JIE Long-mei
(Colloge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