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范文
时间:2023-03-30 22:1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3.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图4-19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学生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
篇2
关键词:串联;并联;电压;误差;实验
一、背景分析
在八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实验,在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而如何在课余时间科学合理地探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成为我们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是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实验,此实验所得的结论与欧姆定律相结合的题目是此学期科学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而当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中按课本上的指示进行此实验、记录实验所得数据时,发现在串联电路实验时U1+U2
二、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在物理实验中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在不考虑温度因素的情况下,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不可能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室所用的直流电表大部分都是磁电式电表,由于自身制造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技术标准为2.5级的电表,每次测量电表自身允许误差不超过量程的2.5%,即允许的最大误差≤量程×2.5%。超过这一误差就是误差比较大了,如用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其允许的最大误差是3×2.5%=0.075V,在实验时在两个量程都能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要选择小量程,因为当指针越靠近量程时,测出来的值越精确。而我们在做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数据发现存在误差,得到以下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串联电路实验数据
■
表二 并联电路实验所测得的数据
■
根据表一中实验三测得的数据U1=1.5V,U2=1.3V,即使再加每次电表允许产生的最大误差0.075V,U1+U2+误差值=2.95V,与U电源3.5V比仍然小0.55V,这个值也远远超过了允许的最大误差,对比这五组实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都存在着与实验一相类似的规律,而由表二并联电路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中,也存在U1不等于U2不等于U电源,且误差很大的现象。在实验中发现,当用电器为灯泡时的实验误差值普遍要比用电器为电阻时的误差值要大得多,而使用有夹子的铜导线做实验时的误差值普遍要比使用无夹子的铜导线要大得多。为此,我们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存在的巨大误差展开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种猜测:
(1)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与导线的长短有关。
(2)串、并联电路中造成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承担了一部分电压。
(3)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导线承担了一部分电压。
(4)串、并联电路中造成各用电压特点与理论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与导线接线柱线头所拧得松紧有关。
1.串联电路实验
串联电路的电源电压以及各用电器电压的测量。
【实验器材】:电压表1只、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10Ω电阻2个、干电池3节、开关1只、导线若干。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
注:(以下实验电源电压都是由电压表测量所得的数值,为保持实验的一致性,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导线始终为带夹子的铜导线。)
(1)将电压表接在开关两端,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2)选用长度为30cm及60cm的两种无夹子的铜导线记下U1,U2及电源电压的值。
(3)将电压表依次接在电源负极到L1、L1到L2、L2到开关、开关到电源正极这四条导线上,闭合开关,两小灯泡均发光,观察这四种情况下各电压表的示数。
(4)更换不同类型的导线,再次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数据。
(5)将小灯泡更换为1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2)(3),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表三
■
表四
■
数据分析:
由表三数据可知,当连接线路中的导线长度全都由30cm变成60cm时,U1+U2的值与电源电压之间的误差由0.05V提高到了0.1V,说明误差值在偏大,可得到的结论一:导线的长度会影响U1+U2的数值与电源电压间的误差,且导线越长,U1+U2的值越小,误差也就越大。证得猜想一是正确的。在表四实验一中,只有开关到电源正极用的是两端有夹子的导线,其余都是无夹子导线连接,而根据实验一的数据,我们发现无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都为0V,而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5V。而这个0.5V也正好是实验中电源电压与U1+U2之和的误差值,说明导线分到了电压。对比表四中的这五组实验数据,当连接导线用的是无夹子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基本上都为0,只有实验五有两组测得的是0.05V,而测开关两端的电压有三组为0,两组为0.05V。据数据分析,这个0.05V,也可以说是相当小的电压值。而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与此相比却要大得多。根据这五组的实验每一组的合计电压与我们测得的U1+U2与电源电压值的误差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实验误差的存在,确实是因为导线与开关会分到电压,对于有夹子的导线分到的电压则会更多。由表四可得结论二:串联电路中,除了用电器分到电压外,导线或开关也会分到电压,而且导线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也就越大,所以实际的U1+U2
结论三: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接线柱的线头连接得松紧也会影响U1+U2的大小,造成实验的误差的存在。而我们平时用的学生电源及干电池不能直接根据旋钮显示数值或干电池节数乘1.5V来做电源电压。
结论:在串联电路中,造成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电压和小于电源电压的原因是由于导线与开关会分到电压,接线柱的线头连接得松紧的影响,及做实验时用的学生电源按显示数值读数,干电池直接用1.5V电压计算造成电源电压不精确。
为了进一步证实猜想,对并联电路也进行了误差探究实验:
2.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器材】
电压表1只、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阻为10Ω2个,3节干电池、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选用大量程,用试触法来估测电压的大小,然后确定合适的量程。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完成电路。先用灯泡并联。
(3)分别三次把电压表并联接入线路中:
①测灯L1的电压;②测灯L2的电压;③测电源电压。
(4)换不同类型的导线,再次重复第3步骤,并记下数据。
(5)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再重复(3)(4)步骤,并记下数据。
(6)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
数据分析及结论:
根据表五数据,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开关两端的电压只有实验一与实验四为0V,其余三组都分到电压。而且明显地发现,使用无夹子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V的有8组数据,有夹子导线两端的电压为0的有两组,因为我们的实验器材及人为读数方面的局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实验四出现的有夹子导线电压为0V,可能是我们实验器材及误读所造成。
并联电路结论: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分到电压确实与导线的电阻大小及开关的接线柱的电阻有关,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也就越多,造成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电源电压。但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导线两端电压及开关两端电压加起来还是等于电源电压,这与串联电路的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以上的实验,我们大致得出了结论:实验所用的导线、开关并非是我们所假想的0电阻,导线存在较大的电阻,分走了一部分电压,而且我们实验所使用的电压表也并非我们所假象的那样0电阻,电压表也分走了一定的电压。比较实验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发现,使用小灯泡实验所得出的数据比使用定值电阻实验所得出的数据误差更大。我们对此也展开了讨论与研究。根据八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上4.4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内容和实验得出的数据,我们意识到:因为小灯泡发光的同时也发热,小灯泡温度升高,导致小灯泡电阻变大,分走了一定的电压,加大了误差。除此之外,我们实验所得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小误差,对这误差的存在有些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实验我们也得到了几种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对今后实验改进的设想:
1.误差产生原因的几种分类
(1)学生电源直接读数电压与实际测出的电压间存在误差,新干电池也不能都以1.5V读数,它们的理论值与测量值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2)由于导线本身存在电阻,或由于导线两端焊锡夹子电阻增大,分走了少量电压。
(3)电键(开关)会分走少量电压。
(4)在连接线路时,由于线头的松紧而造成的误差。
(5)初中阶段实验器材本身局限造成的误差。
(6)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读数所造成的误差。
(7)电表自身也有电阻造成误差。
2.实验后的体会
在初中科学的物理实验中,有些误差在实验中我们是没法避免的,如(5)(6)两种误差,但有些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改进器材,或完善操作过程,在以后的实验中尽可能地设法减小。减小误差的几个方面:
(1)在连接电路时尽量用不带夹子的导线,且导线不能过长,现实生活中导线电阻不可避免,我们只能让它尽量地减小,而带夹子的导线由于经过焊锡会产生比较大的电阻,而我们初中阶段都默认为导线电阻为0,这样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在连接导线时,要注意接线头要拧紧,以减小实验误差。
(3)测量电源电压时,不能直接从学生电源或干电池的节数读电压,必须进行测量。
(4)读数时,眼睛正视,要读到估计位,以减小误差。
(5)做好正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篇3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大量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好串、并联电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节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尝试探究,师生共同解惑,形成对串、并联的认识,后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电路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4.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特点。
2.能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5.教学难点:
1.认识串并联电路
2.在探究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串联、并联的特点。
6.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是教育者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提升。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比较其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长善救失、取长补短的目的。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施教,打开学生的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围绕这一研究模式,我们以《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为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进行了课后的反思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第二,授课方式:纵向式比较和横向式比较,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第三,授课主要环节。
A班教学简况:
(一)教学思路:本课的思路是由易到难,先串联再并联,带领学生逐层渐进,前后纵向进行比较,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尝试连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电路,并尝试画出实物图。2.教师根据学生的电路,重点拎出串联电路,并指导学生画串联电路的电路图。3.学生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1)连接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另一只灯泡将如何变化?(2)断开开关,将开关移至不同位置,再闭合开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4.学生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5.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1)在并联电路中取下一只灯,观察另一只灯的发光情况。(2)移动开关分别至干路上、支路1上、支路2上,观察灯的情况。6.学生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B班教学简况:
(一)教学思路:本课的思路是每小组同时连好串并联电路,同时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左右横向进行比较,同时将串联和并联的现象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同时进行比较,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尝试连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小灯泡的电路,并尝试连出不同的电路。2.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实物图。3.教师指导学生分别画出对应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4.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每小组分别连好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同时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完成以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1)闭合串联电路的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将如何变化?闭合并联电路的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将如何变化?(2)断开串联电路的开关,将开关移至不同位置,再闭合开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断开并联电路的开关,将开关分别移至干路、支路1、支路2,再闭合开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5.学生分析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讨论和反思:
1.相同之处:(1)两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只起到了指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2)两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注重实验细节的培养,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不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用语的准确性,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细心的实验习惯。(3)两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注意避免了“填空式”的问答。教师的问题设计并没有限定学生的思路,问题的答案没有唯一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回答都出乎听课老师的意料,体现了学生细心观察的实验态度。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利于学生认真观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2.不同之处:(1)教学方式的不同:A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串联的基础上进行并联的探究,让学生前后对比得出两种电路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式讲究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上手,不易混淆,基础打得比较扎实,适合慢智型思维的学生。B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要求学生在两种电路中同时实验,进行比较,得出两种电路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明了,两种电路的不同情况一目了然,易于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记忆。但是这种比较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大局观要求较高,适应急智型思维的学生。(2)教学侧重点的不同:A班教师在授课中强调学生的识记,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题型能熟练掌握,即要求学生会做题。B班教师在授课中强调学生的理解,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听懂理解,在课堂中要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不懂的要提问,集体进行讨论。
篇5
《串联和并联》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致使一些教师无的放矢
由于串联和并联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所以教师一般只重点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物理规律,这样就导致学生们虽然死记硬背了这些抽象的规律内容,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们。如果初中物理教师不能把抽象的规律具体化、生活化,极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盲点。如此一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就被大大削弱了,导致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无的放矢的窘境。
2.填鸭式授课导致师生之间反馈不明确
虽然串并联电路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究环境,但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原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上都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那教学就会演变成为填鸭式授课。这样只会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如果课堂上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么教师就难以把握学生是否真的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难以知道学生是否能跟上目前课堂的授课速度,等等。
3.过少的实验内容降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无论哪个阶段的物理教学,实验无疑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课上的实验教学环节是浪费时间,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结论就可以;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书上直接就有实验过程的图片,学生完全可以看图说话,没必要非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知识的内化与融合,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
解决办法
1.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对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电流、串联、并联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一旦将抽象事物具化成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自主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生活实例――小熊台灯两只眼睛的亮暗。教师通过让小熊台灯全亮或仅有一只眼睛亮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串并联电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支撑环境
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讲授法,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加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加快了解彼此的进程,为课堂教学的顺畅、高效奠定基础。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要为每个学习片段准备听讲式、读懂式、探究式等不同学习类型的支撑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如《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连接技巧》等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撑;也可以通过探究工具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如学生可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随意选择器材来完成探究任务,找到控制电路的不同方法,从而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有效地增多实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式之一。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器材的更新速度与日俱增,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及时更新。这时,就需要引入平台来支撑初中物理高效教学。例如,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上,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学生不用去实验室操作,学校更不必花大价钱更新实体实验器材。该平台软件会定期更新,其性价比和可操作性远大于实体实验室。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学生可以登录该平台,在仿真工具中找到电学、电路工具,便可找到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这样做实验安全又便捷,也极具个性化。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2.教学对象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并可以独立地绘制简单的电路图,有能力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当然,连接实体电路的经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有的。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灯的例子体验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中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通过做任务、做实验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认识到探索物理实验科学之路并非易事,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运用智慧教育相关理念设计教学框架(如下页图1)
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用任务驱动法来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能在不断做任务的同时攻克学习的重点、难点。每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知识的总结与调整,使任务的难度逐渐递增。
5.教学过程
①用熊猫眨眼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的两只眼睛都亮,二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左眼,三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右眼。学生们可以边思考,边在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如图2)上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中找到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试验。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然后抛出任务一:声控灯电路。它是指研究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当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那么在此种情况下,这两种开关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教师适时总结出串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保险柜电路问题。
③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地抛出任务二:卫生间电路。它是指小明家里的卫生间安装有照明灯和换气扇,有的时候需要使用照明灯,有的时候需要使用换气扇,有的时候二者都需要使用。那么在此种情况下,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教师适时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护士值班电路问题。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向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任务三,实现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任务三仍然是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实例:教师通过小动画视频演示一个老式的楼梯照明电路。为了节能,此设计的电路中含有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行探究此问题,并在课后展示给教师查阅,检验是否正确。
⑤最后,教师抛出一个能够贯穿整个电学内容的问题――小彩灯明明看起来像是串联,为什么一个灯不亮了,别的灯还能亮?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在讲到焦耳定律时再提出这个问题。完成这个思考题之后,播放关于串并联电路知识体系梳理的微视频进行课堂总结。
篇6
关键词:串联;并联;开关;电压表;电流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74-02
一、开关和电表在电路判定中的“角色”与联系
在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定义法、电流法、拆除法、节点法”等等方法去判定串、并联电路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通过其中一种方法去熟练的判定出串、并联电路。此后,在大多练习中会出现这样一类题:
例1:如图1所示,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 ;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断开开关?摇?摇?摇。
对于这样一类题,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断开和闭合的开关在电路中充当的“角色”。即断开的开关就相当于开路,而闭合的开关就相当于一条导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电流法”: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所有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则为串联电路。即: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两灯组成串联电路。闭合的开关S2就相当于一条导线,电流可以通过;断开的开关S1和S3就相当于开路,电流不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这样电流从电源正极123电源负极,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即组成了串联电路。对于如何断开或闭合开关组成并联电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节点法”: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可以任意拉长、缩短,甚至导线两端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多条),则为并联电路。如图2所示,当电流流经节点1,若开关S1闭合,就相当于一条导线,那么节点1和3就可看为同一个点,即L1和L2的公共点,然后电流分别经过L1和L2,在节点2汇合最终回到电源负极。即: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电流的路径有两条,两灯组成并联电路。相信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后,通过一两道同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是可以突破这个难点的。但在学生学完电表之后,与上面相似的这类题又会出现,而且难度也会更大。
例2:如图3所示,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串联电路,a是 表、b是 表、c是 表;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a是 表、b是 表、c是 表。对于这个电路图学生似曾相识,但刚开始可能无从入手。我们还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电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在电路中充当的“角色”。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初中阶段分析电路时可以看成开路,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在初中阶段分析电路时可以看成导线。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能会发现既然在分析电路时“断开的开关”和“电压表”都可以看成是开路,“闭合的开关”和“电流表”都可以看成是导线,那么例2这道题完全可以类比例1来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分析电路的难度。在例1中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两灯组成串联电路。闭合的S2相当于导线,那么可以相当于导线的还有电流表,那么S2的位置其实可以用一个电流表来替代;断开开关S1、S3都相当于开路,那么分析电路时可以看成开路的还有电压表,那么S1、S3的位置就可以分别用两个电压表去替代。即: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串联电路,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c是电压表。并联电路的形成也仿照上面用类比例1的方法去做,可以得出: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c是电流表。教师对比例1和例2两道试题的过程中利用“类比”和“等效替代”的思想,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突破难点。在日常教学中慢慢渗透一些物理解题的思想,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对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归属”问题
在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学生已经知道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对于简单的电路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电流表是测量哪部分的电流。例如:在图4中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电流表A1测量的是流过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的是流过L2的电流,而电流表A测量的是干路的总电流。因为电流表A1与L1串联,电流表A2与L2串联,电流表A串联在干路上。
如果把电路变形成图5所示的电路,学生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判断出电流表是测量哪部分的电流了。但是实际上图4和图5的电路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按照上面讲到的“电流法”还是可以判断出电流表A1与L1串联,电流表A2与L2串联,电流表A串联在干路上,就能判断出电流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电流。总之只要记住电流表与哪部分电路串联就测哪部分电路的电流。相对于电流表的学习而言,电压表的“归属”问题在理解上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电压表是应与被测电路并联的,若是图6这样的图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电压表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
如果把图6变为图7这样的呢?在做题过程一部分同学会就会误认为电压表测量的是L2两端的电压,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是测量电源和L2的总电压。造成这样的错误判断,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电路的组成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另一方面可能是还没有弄清楚电压表到底与被测电路中的哪部分并联。
针对造成错误的原因,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1.从电路基本组成在电路中的作用入手。电路中的电能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的电压即为电路的总电压(不考虑电源的内阻)。若认为电压表与电源和L2同时并联,那么电压表所测的电压应为电源和L2两端电压之和。而电源电压就是电路的总电压,凭空多出了L2两端电压,有悖科学。既然不是测量电源和L2这部分电路,那么就是测量L1这部分电路了,因此电压表测量的是L1两端电压。
篇7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且等于回路电流,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高,消耗的功率也越大;各电阻所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消耗的功率也越大;各并联回路电流之和等于电源总电流。
3、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串联电路: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4、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在混联电路的学习中,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分析混联电路时应把电阻的混联电路分解为若干个串联和并联关系的电路,尤其对于初学者,如何弄清楚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情况,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是个难点,而画电路的等效图,是分析电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讲述对一些不能直观的看出其连接情况的混联电路,如何画出其等效图,从而能直观的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并求出其等效电阻。
一、什么是混联电路
在一个简单的直流电路中,(负载电阻既不是串联关系,也不是并联关系的电路称为复杂电路),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这种电路称为电阻的混联电路,例如图1中,4个电阻的连接关系,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R2与R3并联再与R1串,最后和R4并联。用式子表示为:(R1+R2//R3)//R4。在电工中,通常用“//”符号表示并联,用“+”表示串联,用括号表示连接的先后关系。
图1中4个电阻的连接关系是很直观的,所以我们能直接看出它们的连接关系。
二、什么是画等效图
我们再来看一下图2,这个电路画的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讲,不易看清电阻的串、并联关系,那么这5个电阻是怎样一种连接方式呢?
对于这种不能直接看清电阻串、并联关系的电路,我们可以把它改画成如图1这种能直观地看出其连接关系的电路图。改画出来的电路图其电阻的连接方式与原图是相同的,只是画法不一样,所以叫画等效图。
三、怎样画等效图
1.那么怎样画等效图呢?通常通过下面三个步骤,就能很快地画出等效图,我们就以图2为例。
第一步:标字母。即在每个电阻两端都标上一个字母。
如图2所示R1两端分别有字母A、B;R2两端分别有字母A、C;R3两端分别有字母C、D;R4两端有字母B、D:R5两端标有字母A、B,这样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步:排字母。把所有字母水平排列,接线端的两个字母排在最两端(A、B这两个端子就是接线端)。
第三步:填电阻。把每个电阻都填入到它所对应的两个字母之间,如图3所示:R1在字母A、C之间,所以把A、C用导线连起来,并把R1填入到中间,依次类推,把R1-R5五个电阻填进去,这样整个等效图就完成了
通过图3,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这五个电阻的连接情况:
[(R3+R4)//R5+R2]//R1,R3与R4串联,再与R5并联,后与R2串联,最后与R1并联。
2.在第一步标字母时应注意的一点,由于我们通常把导线的电阻看作是零,所以如果电路中两点直接由导线连接,中间没有元件时,我们就认为导线上没有电压下降,这两点的电位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把这两点看作一个点,即如果电路中两点之间是直接由导线连接,中间没有其它元件,这样的点在标字母时,要标上同一字母,例如图4的电路。
通过标字母我们可以看出R1、R2、R3都接在A、B两点之间,所以这三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四、求等效电阻
还是以图2的电路为例,设R1=R2=R3=R4=R5=1%R,求A、B之间的等效电阻。
篇9
要掌握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就必须先了解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其成因.
电路是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径,通常有串联、并联两种方式.电路故障的基本类型有两种:断路和短路.
断路是指电路中某处断开,造成整个电路开路,电路中无电路,有电器无法工作,其形成原因有:(1)连接电路时导线未接好或断开;(2)灯泡灯丝烧断,即用电器损坏;(3)灯泡或用电器接触不良.
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
电源短路指导线(或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到电源两极,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因而这是绝对禁止的.
较常见的是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用电器发生局部短路,是因为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接通而导致用电器无法正常.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的故障题型几乎都是针对断路和用电器局部短路两种原因,因此分析总结电路故障判定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围绕断路和用电器局部短路而展开的.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判定方法多样化,其中较为简单且比较直观的判定方法是如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电路元件判断,本文中将就这几种器材的使用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1使用导线判定电路故障
物理电学中,导线作为电流流动的载体,其特征是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简单模拟电路中的导线电阻通常视为零,导线既可以作为输送电流的通道,又极容易造成短路问题出现,使用导线判定电路故障,正是利用其能造成短路这一特点.
例1
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灯L1和L2均不亮.其中某个电路元件发生故障,请找出其中发生故障的元件.
分析
观察电路图,L1与L2是串联方式,根据题意可知故障是其中某个元件断路,利用导线并联短路的方法可查找出断路的元件.
方法:将导线依次接在ab、bc、cd两点间,若电路中灯亮了,则与导线并联处元件断路.如接ab两点间,其作用是将L1灯泡短路,若L2灯亮,则说明L1灯断路;若L2灯不亮,则可能是L2灯断路或可能是开关S断路,依次接入bc、cd以上述方法可最终找出故障.
2使用小灯泡判定电路故障
使用小灯泡判定电路故障时,通常是将小灯泡并联在待判定用电器两端,与之构成并联,再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路互不影响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例2
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L1、L2均不亮,电路中某个元件发生故障,现有规格与L1,L2相同且完好的灯泡L′,试找出电路故障.
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很明显该电路故障是断路,则可利用L′与各电路元件并联,找出其故障.
方支:将L′依次接在ab、bc、cd两点间,若电路中有灯发光且L′也发光,则与L′并联处元件断路.
3使用电流表判定电路故障
电流表是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其正确使用方法是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一般情况下,电流表不能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原因是电流表内阻非常小,类似于导线,其电阻可等同于零,因此如果电流表并联,则用电器被短路,电流表可能被损坏.
3.1电流表判定电路故障的方法之一
在不会发生电源短路的前提下,将电流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使其短路,观察其他用电器工作情况以及电流表是否有示数.
例3
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灯泡L1、L2均不亮,电路中某个元件发生故障,现有电流表一个,请利用电流表找出电路中的故障.
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可以判定电路故障是断路,可利用电流表与导线相同的特点,将电流表并联在各元件两端,找出故障原因.
方法:将电流表依次并联在ab、bc、cd两点间,若电路中灯泡发光且电流表有示数,则与电流表并联处发生断路.
3.2电流表判定电路故障的方法之二
结合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等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例4
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判断电路出现的故障.
分析
观察电路图L1、L2是并联,A1电流表测L1支路电流,A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联电路中,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A电流表示数应等于L2灯与L1灯电流之和,现两电流表示数相等,则说明L2支路无电流,即L2支路可能断路,结合该电路是并联,所以电路故障是灯L2断路.
4使用电压表判定电路故障
电压表是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仪器,正确使用方法是并联在用电器两端.电压表不能串联在电路中,因其内部电阻很大,串联时会造成断路故障.
在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题型中,大多数都会涉及到电压表,掌握利用电压表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既适用又重要.
使用电压表分析判定串联电路故障时,可以分两步:
第一步根据题意初步断定电路的故障类型,即断路或局部短路;
第二步结合不同故障时电压表有无示数判定故障.
4.1电路是断路故障
(1)电压表有示数且示数等于或接近于电源电压时,则与电压表并联用电器断路,因为断路处电阻无穷大,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分压规律,断路处两端电压接近于电源电压.
(2)电压表无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用电器无故障,因为断路处电压接近于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则无故障的用电器两端电压很小,接近于零.
4.2电路是短路故障
篇10
一个好的实验,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或细化设计。我曾多次在物理实验课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不知所措,动手实验能力较弱,基于此原因,我在实验课中进行改进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组装电路”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做好实验分组,责任到人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及时指导或帮助学生,做到组内人人动手。
在“组装电路”时,我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其中组长负责实验的全程管理,检查电路及排除故障。组员负责实验仪器的领取保管及交还,同时还要负责记录每一步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束时两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结论。
二、分解实验内容,便于操作
“组装串、并联电路”是在学生刚认识电路时完成的实验。学生对于电路只有感性认识,分解引导实验尤为重要。我把实验分为两步来完成。
1. 组装串联电路,除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再补充断路故障和部分短路实验,加深学生对电路的认知。
①将开关分别放在电源的正极和灯之间、两灯之间、灯与电源的负极之间,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且开关的位置不影响其控制作用。
②做断路故障的分析。让组长拧松一个小灯泡(不让同组同学看见),组员查找故障并分析原因,再互换角色,两人同时感受串联电路中故障现象及处理办法。
③断开开关,把一段导线直接接在一只小灯泡的两端,再闭合开关进行观察,共同体会理解电路中的部分短路。
2. 组装并联电路,为了加深学生对并联电路特点的深刻认识,实验也分为三步:
①探究只有一个开关的并联电路。先将开关接在干路中,观察开关对两灯的控制作用,再将开关接在支路中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
②探究将两个开关接在电路中,观察开关对灯的控制作用。
③探究同时有三个开关的电路,一个开关在干路中,其余两个在支路中,观察它们不同的控制作用。
不管是组装哪种电路,让学生先画好电路图,再依次组装(建议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三、做好实验评估,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