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范文
时间:2023-04-09 21:0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星通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器研究
单比特取样超宽带系统的时延估计误差分析
一种HSPA系统UE端SIR估计算法优化方案
多模式卫星接收机的载波同步方案设计与实现
卫星通信发展动态
基于嵌入式无线CPU短信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
基于可信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切换协议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协议
基于LINUX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
浅析OFDM技术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RFID分形阅读器天线设计
一种用于Ku波段的宽频带微带天线
一种双槽孔Ku频段圆极化微带天线
本刊征稿简则
OFDM系统基于信道多径时延检测的自适应信道估计
基于OFDM的DVB-T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相关阴影Rician信道上广义矩形MQAM的性能
基于信道缩短的多频带超宽带信道估计
编队微小卫星变码速率星间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WCDMA拥塞控制方法分析
基于改进的C/S结构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站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代价梯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协议
1/n卷积码盲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一种新的脑-机接口与上下文感知结合的架构研究
用于WLAN的二元微带天线阵
倾斜地形回波波形对测距的影响
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评价标准
本刊征稿简则
基于高斯脉冲导数的正交UWB波形最优化设计
多载波调制中降低峰均比问题的研究
修正LMSNewton算法在抑制DSSS窄带干扰中的应用
一种改进的LDPC码比特反转解码算法
基于链路选择因子的高速无线个域网自适应时隙调度算法
一种HSDPA系统中依赖负载的正比公平调度算法
TD-SCDMA无线网络设计原理和方法
TD-SCDMA系统RNC设备中的分组调度方法
基于FPGA的S模式应答通信设计
基于TD-SCDMA网络的集群直通模式
基于OPNET的移动IP在CDMA20001X中的仿真
改进型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研究
星载数字化TDRSS/USB双模应答机设计与试验
浅谈长庆骨干光传输网波分系统组网设计
多元LDPC码与二元LDPC码的性能比较
相关序列及其性能比较研究
估计误差对天线选择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满足UWB室内辐射掩蔽的脉冲信号功率谱分析
一种加权的UWB-ATR接收机的性能研究
农村网络覆盖优化研究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
TD-SCDMA在LTE中的导频设计
OFDM水声通信中最大多普勒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NICE协议研究
相控微带天线阵互耦对阵增益的影响分析
智能天线中时空虚拟DOA矩阵算法与改进
合成孔径雷达有源压制干扰研究
宽带电力线通信的电磁兼容探讨
篇2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服务;应用
应急通信主要是用于在安全事件发生过程中,在灾害现场实行指挥调度工作,在受灾现场成立起后方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的指挥场所,它和卫星通信共同合作,在灾害现场进行营救和抢险的工作,为国家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救援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最近几年中,卫星通信和应急服务被广泛应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发展势头良好。但要想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还应该加强很多技术上的问题。
1 卫星通信的概述
卫星通信就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在反射或转发无线信号,这些无线信号被应用于多个或两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地球站的定义主要是地球表面的无线电通信站,而卫星通信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包含了在监测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收自发、通信电路灵活、通信质量高、覆盖面积大等等[1]。
2 应急服务的概述
在最近的几年内,我国发生了很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根据实践经验表明,当灾害来临时,平常的通信手段根本无法满足通信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应当建立起应急服务的特殊通信机制,一旦灾害发生时,通信网络遭到损害时还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方式组合的手段来实现通信能力,以便于应急人员能够利用通线连接开展救援的工作[2]。应急的通信服务为各种紧急情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信保障,而它也具有时间和地点上的不确定性、业务紧急性、网络构建的快速性等特点。
应急通信服务和我们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并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它在具体的灾害服务活动中应该肩负起为突发事件提供通信服务、在战争中为国家提供应急保障的支持、以及为公用的通信网络提供辅的服务工作。
3 卫星通信在应急服务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凭借着其技术性能,具备了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了覆盖区域广、不受时间和距离方面的限制、通信能力较强、灵活性能良好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让卫星通信在应急服务中被广泛应用[3]。由于灾害和重大的安全事件多发生在地势复杂、自然条件差的地方,给应急服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卫星通信则可以不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在应急服务中被用于大范围的搜救。
4 卫星通信和应急服务应用的实例
卫星通信被应用在了应急通信服务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地震造成了地面上的通信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时间汶川成为了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准确了解到受灾情况,无法开展救援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卫星通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实际救援中,卫星电话成了外界联系灾区的重要联络方式,利用卫星基站恢复了地面上的通信网络,让媒体的直播车进入灾区,让全国的人民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
在地震中,汶川的通信网络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地面上的所有电信网络瘫痪,几乎所有的通信方式在当地都无效,这让现场的指挥工作也难以进行。当时的北斗一号卫星和海事卫星通信勇敢接受了挑战,通过卫星的监测功能对汶川地震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利用视频、图像传输的渠道让全球都了解到灾区的状况,为灾区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物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的交通通信中心在地震发生后不久也与国际上的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为灾区争取到了将近两倍的救援物资。
同时,通过卫星通信应用在应急通信服务中,对地面上的网络也进行了灵活性、广泛覆盖性以及备份性的工作,即使地面上没有通信设备、光纤设备,也能通过卫星通信技术来实现视频、图像、语音的传输工作。
由此可见,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件时或自然灾害时,卫星通信都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广泛应用在应急服务中,利用监测、数据传输等功能来对事故现场发挥出调度、指挥和通信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通信卫星还是必不可少的现场抢救工具。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卫星通信的作用,让它能够更好地为应急服务贡献更多的力量。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被应用在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尤其是对于应急服务方面,卫星通信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具体的安全事件发生后,卫星通信和应急服务的合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通信网络的设计要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分析,并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国家建立起专业的应急服务队伍,并合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即使在发生严重的事件时,仍能保证通信的顺畅。
[参考文献]
[1]魏德邻.刍议卫星通信与应急通信互动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04):70.
[2]刘冬云.卫星通信与应急服务[J].数字通信世界,2014,(01):36-38.
篇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运行不受其他国家限制的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可以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等免费开放服务,还可以向授权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等授权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研制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因为之前主要依赖于美国的GPS定位系统。我国的卫星导航研制主要按照三步走的计划实施,即第一步先开展卫星导航试验,第二步开始为我国及周边地区导航服务,其覆盖范围基本包括了我国管辖的包括、黄岩岛、西南沙等我国领海的全部海域,最后一步是达到全球覆盖全天候服务的目标。北斗卫星通信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比GPRS/CDMA更广,比如在南海广阔海域GPRS/CDMA等信号无法覆盖区域的区域可以无缝覆盖,另外还具有产权自主性。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实现覆盖我国及周边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按照规划,到2020年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服务。
2.北斗卫星通信原理
每个北斗用户终端设备都有一个类似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可识别唯一标识ID号,录入ID号的IC卡除了可以实现入网信息管理外,也可以实现北斗用户身份认证。通信的方式是用户起始终端将对方地址和电文发送到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再将目标地址和电文转发到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将译出的地址和通讯编码又通过北斗卫星发送到目的用户终端(图1)。北斗卫星的通讯容量最多可以一次传输628个二进制位,传输时间在一秒内完成。北斗卫星通信具有信号覆盖区域广,不受气候和环境因素影响,信息传输实时高效,性能稳定、通信信道保密性强,通信资费及后期维护费用低廉,提供统一时间基准和位置服务信息,组网方便,不依赖任何基础网络设施的优点,目前已经全部覆盖我国南海海域,非常适合在南海海域等GSM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使用。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是将遥测遥控终端安装于浮标、固定标上(灯塔、灯桩、导标等),航标的位置信息、灯器设备的工作电流、电压数据,灯器的开关状态,太阳能板的充电电流等信息数据都会被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判断工作是否正常,到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接收到中心查询指令或出现报警时终端自动将数据按照通信协议打包通过串口发送到通信模块。遥测遥控终端通信模块通过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以无线方式将数据发出,数据通过通信基站和交换中心全部集中发送到航标管理机构的通信服务器上,再经过通信服务器将遥测遥控信息发送到航标巡检系统上的遥测遥控系统监控平台。
3.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标遥测遥控监控工作原理
航标灯器遥测遥控监控模块包括北斗卫星接收天线、北斗卫星收发处理模块、北斗卫星发射天线、电源模块和监测控制模块。北斗接收天线主要负责收集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北斗收发处理模块功能是接收处理捕获跟踪经过变频、解调译码的北斗卫星导航信号,收取监控站给模块传递来的远程监控命令,并把收取到的远程管理命令通过串口发到监测控制模块。然后监测控制模块再通过串口将远程管理命令转发到航标灯器,达到控制航标灯器的工作状态的目的。监测控制模块则定时采集航标灯器的实时数据,把采集到的航标灯器数据通过串口传到北斗卫星收发处理模块,同时把信号的编码调制、变频并放大,最后利用北斗发射天线将射频信号再传输给北斗卫星。根据海上的复杂天气环境,需要模块安装于水密仓中,达到保护设备防水性、防腐蚀性、防盐雾侵害、防老化等功能。
3.1北斗通信协议
信息监测站将采集到的航标位置,工作电流、电压,灯器开启状态等数据通过信息编码编译成北斗终端能够接收的短报文格式,然后北斗发送终端发送此信息到北斗接收终端。北斗报文的短报文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一般是:传输通信的指令,传输指令的总长,北斗发射终端的ID,北斗接收终端的ID,北斗协议信息传输内容,北斗短报文内容总共长度,北斗短报文内容数据,传输内容的校验和。举个例子,ID号为425294的一台北斗卫星终端设备向另外一台ID号为425295的北斗卫星终端设备机发送一个阿拉伯数字信息123456,它的命令格式就如图2所示。
3.2北斗数据采集站程序流程
因为野外能源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航标采用太阳能板充电,蓄电池储存电能的方式给航标供电,因此带有遥测遥控模块功能的灯器必须是低能耗的。平均值滤波算法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因此采用多次计算的方法来提高数据采集精确度,非线性曲线可以来拟合校正传感器。图3展示了数据采集程序流程。
3.3北斗通信程序流程
在受遥测遥控灯器的北斗终端通电之后,主控单元MCU首先发出检测命令,类似于先询问是否正确。如果北斗卫星回复可以,没有错误,那么主控单元MCU收到确认之后,就可以放心的向北斗卫星发送通信申请了。如图4所示。北斗卫星在接收到控制中心的远程数据时,单片机串口就采取中断方式,先按照位将数据存入存储空间中,然后再提取出需要修改的指令,最后完成相应的采集时间间隔等工作参数的设定。
3.4浮标监管双向通讯的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是可以获知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确定的位置发给其他用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可以利用短报文进行通讯,所以就可以实现北斗导航用户机模块与北斗卫星的双向通讯。目前,市场上的民用北斗通讯终端一次能够传输628个二进制位,因此北斗通讯终端一次可以传输的BCD码代码就可以达到157个,编码汉字14bit区位码44个。
4.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南海航标遥测
遥控系统框架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远程航标监测系统,也就是航标遥测遥控,是针对目前已经成熟完善的GSM公众服务信号网络平台覆盖不到的区域研究的,在这种区域常常伴有天气情况恶劣、交通不便、使用条件恶劣,维修维护困难,巡检人员平常难以到达的特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主要包括采集航标工作状况数据信息、传输采集数据信息的通道、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实时监控航标工作状态的中心四部分。整个工作流程是航标遥测遥控模块首先采集航标的各个工作参数,比如工作电流、工作电压,航标的位置信息,灯器开启状态,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形式,借助北斗卫星传送回航标遥测遥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接收回的短板文进行处理后,通过操作界面来判断航标的各个工作参数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则进行航标报警。航标遥测遥控操作界面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实时监控航标工作状态功能:可以实时对航标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监控,也可以查询某一时间段的航标工作数据。如灯器的灯质信息、航标的位置信息,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充电电流息、太阳能板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2)遥控航标灯器功能:可以对灯器的开启、熄灭进行遥控操作,也可以对航标灯器的灯质进行遥控,改变灯器灯质。(3)与遥测遥控灯器进行双向通信:可以实时从遥测遥控灯器获得工作状态,也可以实时将监控指令发送到灯器的遥测遥控模块。(4)浮标碰撞报警:如果浮标受到撞击,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对航标监控进行报警,提醒航标管理人员进行航标的保护、追查肇事船舶。(5)航标位置实时获取:通过装有定位模块的灯器,可以获得航标的实时位置信息,掌握航标的位移信息,也可以起到对漂失浮标实时定位的功能。
5.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功能
通常判断航标效能是否正常的四要素是:位置准确、灯质正常、涂色鲜明、结构良好。因此从航标管理机构的管理角度看,就要掌握以下遥测功能:(1)采集数据功能。监控终端采集航标灯的各种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灯器的数据信息、灯船、灯浮标的位置信息及撞击信息、供电系统数据信息及其他辅助设施的数据信息。(2)灯器数据监测功能。灯器工作电压:精度等级:0.01;灯器工作电流:精度等级:0.01;灯质:IALA256种。(3)雷达应答器和其他航标设备。工作电流:精度等级:0.01;工作电压:精度等级:0.01。(4)航标的水平位置监测功能。经度:分辨率:0.0001(WGS84坐标系);纬度:分辨率:0.0001(WGS84坐标系);速度:浮标运动速度海里/小时。(5)蓄电池监测功能。电池电压:精度等级:0.01(V);工作电流:精度等级:0.01(V)。(6)对航标数据持续监测、采集。航标故障的发生是不定时的,随机的,因此为了能够掌握航标的工作状况,需要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对航标的工作数据进行采集,如果出现航标故障时,可以随时报警处理。(7)遇到异常可自动报警。遥测遥控终端可根据航标管理机构设定的报警范围进行判断,航标的位移和灯器的工作电压、电流,及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超过设定范围时,则进行航标工作数据异常的报警。
6.结语
篇4
由于这些资源多位于偏远地区,如何保证前方工作单位与后方总部的通信畅通,对于顺利完成勘探、开采的工作尤为重要,以至于卫星通信的价值正在被广大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用户进一步挖掘。根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每年在野外勘探中所花费的卫星通信费用就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日前,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Inmarsat透露,从2012年2月开始,将在全球同步推出Inmarsat M2M服务。该服务将为包括智能电表、卫星收集和数据访问(SCADA)、监测和其它基础设施遥测解决方案在内的实时应用提供端到端的IP 数据能力。
Inmarsat公司陆地移动服务部总监 Drew Brandy 先生表示:“我们相信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于低成本、稳定的平台有着巨大需求,这种平台能够支持固定监测应用中需要的短期突发数据和增加的连接。BGAN已经被证实是一个高品质和可靠的服务,通过Inmarsat-4全球网络的传输具有高可用性,我们认为,它会为众多M2M需求提供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篇5
关键词:卫星;消防通信;VSAT
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一、前沿
消防通信是消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消防通信网络可以理解为消防调度以及工作指挥组织的神经系统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消防通信网络建设正在向着智能信息化、社会化、全局一体化等方向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均被运用到消防通信中。但是,消防救援现场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从客观上也要求消防指挥中心必须与火灾现场保持畅通的通信链路,如何确保通信的链路的畅通,如何确保火灾现场的音、视频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能够连续传输、已经成为消防通信研究的主要领域,因此,构建数字化消防通信是未来消防通信的发展趋势。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地面通信设施具备了特有的特点,并且该通信设施非常容易遭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影响,比如,暴风、火灾以及地震等特大型自然灾害,在这些大型自然灾害面前,由于,地面通信技术存在着非常多的不利因素,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其性能,很显然,目前的消防通信设施难以满足目前的应用需求。而卫星通信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空间无线通信技术,随着国家的大力研究投入,卫星通信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此外,卫星通信技术还具备信号强、覆盖范围广、较强的抗遮挡能力、较快的网络建设速度以及不受陆地灾害影响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消防通信网络中的种种弊端。因此,在消防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利用卫星通信站技术(VSAT)搭建消防通信指挥卫星通信系统,是能够解决目前消防通信技术存在问题的最为有力的、最为优秀的、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VSAT概述
VSAT是英文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的缩写,翻译过来便是微卫星终端站。VSAT通信系统自出现以来便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VSAT以其较高的稳定性、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灵活性等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VSAT独有的用户数据终端可以非常方便直接的与计算机连接组网,从而可是实现数据的交换、音视频传输、文件传输等通信任务。VSAT通信系统完全解决了远距离通信地面中断站通信效果非常不理想的问题。VSAT通信系统在远距离传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消防通信也不例外。
VSAT通信技术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优点:
(一)较高的可靠性:卫星的运行轨道是在太空,运行在距离地球36500公里之外的太空,完全不受地面上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具备较强的可靠性。
(二)非常广的覆盖范围:卫星通信的通信技术比较先进,信号覆盖范围广泛,而且通信信道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的功能,因此,卫星通信系统不仅覆盖范围广,通信方式比较灵活。
(三)组网非常简单:卫星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极为简单,经过简单的组网便可以建立通信链路,一对卫星终端站便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网络。
(四)较大的通信容量:卫星通信通常情况下采用微波波段进行通信,一般在1~10吉赫(GHz),带宽很高,因此,卫星通信可以同时传输超大容量的语音通话以及多路的音视频信息,小型卫星站的上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6-8+MBPS,而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0+MBPS[1],这样的带宽完全能够满足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
(五)兼容性比较好:可以与很多的网络进行兼容,其他的网络也可以快速的与卫星通信站建立通信链路。
(六)较高的安全级别:卫星通信的频段已经经过协调,工作在特有的频段下,完全不会出现干扰的现象;另外,VPN安全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卫星通信上,以确保卫星通信的安全。卫星通信绝对不会出现波段干扰、监听等安全问题。
三、VSAT卫星通信在消防通信中应用研究
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消防通信中应用的最为成功的便是消防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其核心技术便是时刻保持与卫星同步,将图像实时传输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协议的实时语音通信交换技术、基于计算机的辅助决策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有线、无线通信技术都集成于一身,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消防通信应急指挥系统。同步卫星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遍及全球,而移动载体之所以称之为移动,是因为移动载体具备超强的移动特性,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充分将这些技术利用起来,因此,在所有的卫星能够覆盖的任何区域均可以实现语音、视频、数据以及动态影响的实时共享。
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消防通信中应用堪称完美,但是,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却耗费了很多科学专家的心血,科学家们经过努力着呢过去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一)消防隐患事故存在着突发的可能性,并且会经常出现重大的消防事故,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通常会需要多个不同的部门、多个不同的警种共同合作,传统的消防指挥手段比较单一,并且受到各种限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很难实现上面的需求,但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通过技术融合、网络融合、多系统融合等技术完全实现了多系统、多通信手段之间互通互联的技术问题,能够实现多通信手段之间的无缝切换,多系统之间的实时响应,完全给现场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该项技术在需要多部门协作的消防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消防事故由于其特殊性,必须对事故现场的实时图像信息了解的一清二楚,才能够指挥到位,因此,消防指挥中心以及指挥部门必须得到清晰的现场影像信息,才能够对现场非常的了解,一旦影响信息传输的不及时、不清晰、甚至不准确,便会对各个级别的领导的指挥调度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消防工作,给人民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便及时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卫星通信技术采用的高带宽网络技术,完全能够实现高清音视频信息的传输;卫星通信采用的无线广播技术,可以及时、迅速的将音视频信息传输到后防的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传送给远处的消防通信指挥专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多路通信畅通,共同协商解决消防工作,该项技术在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中几乎应用到极致,通过卫星的不间断图像信息传输,指挥中心对灾害现场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出应对措施。
(三)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数据双向实时传输消防应急指挥中的另外一个关键技术点,现场影像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如果不能实现双向的实时传输,便会出现现场指挥中心与另外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实时交流、文件实时交换以及动态现场无法掌控等问题,进而使得现场指挥便会面临着孤军作战的状况,消防专家以及后防应急指挥中心一旦不能及时的给予现场增援,便会贻误现场的消防工作。卫星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便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通过组建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便可以实现基于IP协议的网络资源共享[2],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前后方通信要求高的消防灾害现场。
(四)传统的通信技术经常会存在盲区,当盲区出现消防事故的时候,就不能保证现场畅通的无线通信,进而对消防通信指挥工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卫星通信能够覆盖较大的范围,能够非常好的解决该问题,采用卫星组建消防通信指挥网络便不会存在任何的盲区,该项技术是消防工作的一个突破,特别适合森林火灾等信号覆盖弱的消防工作。
(五)最近几年,频频出现持续时间久、突发性强的重大灾害事故,因此,对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因此,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必须具备超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卫星通信技术的全天候运转特性完全能够解决该问题,实现了消防应急全天候应急指挥调度,特别适合于需要长期作战的消防灾害场合。
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分为两个部分:移动的与固定的,移动的部分主要包括消防应急指挥车以及卫星通信基站车。在消防指挥现场,消防应急指挥车的主要工作是现场指挥,其次会实时的采集事故现场的图像信息,并将该信息实时的传输给卫星通信基站车,卫星通信基站车接收到传来的图像信息之后便会将数据信息经过特有的频段传输到地面的卫星通信基站,卫星通信地面基站接收到图像数据信息后便会对其进行解析,解析成功之后便会被输送到对应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透过视频监控系统,后防的指挥中心便可以实时的对事故现场了解的一清二楚,指挥中心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以及制定最有合适的调度方案。此外,现场视频图像信息还可以通过消防独有的专线输送到远方的消防通信专家,从而实现专家辅助决策的功能。
四、总结
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是卫星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典型的应用,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完全能够实现现场图像信息的实时双向传输、完全能够实现远程遥控与调控,卫星通信系统与多种系统的融合,使得整个消防应急VSAT指挥卫星通信系统变得更加实用,卫星通信技术必将对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毛红海.浅谈VSAT技术在消防指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4
[2]黄雅蕾.浅谈运用VSAT技术服务消防通信指挥[J].硅谷2008,19
篇6
中的佼佼者。文章介绍了VSAT系统的组成,VSAT网的分类,VSAT 通信的特点和系统参数,最后论
述了VSAT卫星通信网络在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VSAT卫星转发器 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此次灾害造成了超过8万名的同胞罹难,直接财产损失8000余亿元。当地面通信系统被破坏时,卫星唯一的应急通信手段,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汶川8级特大地震,使得地面通信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一时陆地交通及通信指挥联络严重瘫痪,地震发生仅12分钟,中国电信汶川县分公司员工冒着生命危险从一拣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垮塌的6层办公楼中抢出一部海事卫星电话,向外界发出了汶川求援第一声,为党和政府快速组织救援提供了关键信息。 5月13日,震中映秀镇对外音信全无,中国卫通员工背负卫星电话通过水路快艇和徒步爬行方式,经7小时艰苦跋涉,于21时06分赶达映秀镇,第一个将震后灾情用卫星电话汇报给成都指挥中心。
近年来,应急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和“奥运安保”等重大事件的公共安全通信保障工作,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发挥了突出作用。卫星通信在我国灾害应急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务院公开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VSAT卫星通信系统就是应急通信保障系统中的佼佼者。
VSAT概述
VSAT是指直接设在使用地点并可直接联接用户设备的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通信自60年代开始商用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现代通信手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最先在美国兴起,发展速度很快,是30多年来卫星通信技术的转折性发展。VSAT系统由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组成。室外单元即射频设备,包括小口径天线、上下变频器和各种放大器;室内单元即中频及基带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编译码器等,其具体组成因业务类型不同而略有不同。 VSAT网根据业务性质可分为数据通信网、语音通信网和电视卫星通信网三大类。目前,国内VSAT通信业务向社会开放经营; VSAT直译为“甚小口径终端”,指天线直径小于2.4m,G/T值低于19.7DB/K,是由大量地面站构成的卫星传输系统。由于VSAT系统可以直接安装到客户端,使用户、家庭和个人可以直接利用卫星通讯;同时,系统能提供高品质的数据、语音、图像,较能满足现代通讯发展的需要,是传统卫星通讯方式的重大突破和发展。VSAT系统已成为现代卫星通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1世纪初卫星通讯三大重要发展方向(包括VSAT、行动卫星通讯、直播卫星)之一。
VSAT系统的组成
VSAT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和地面两部分组成。空间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就是卫星,一般使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卫星可以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如C、ku和Ka频段。星上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应尽量大,以使VSAT地面终端的天线尺寸尽量小。2.2、地面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部分由中枢站、远端站和网络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中枢站的作用是汇集卫星来的数据然后向各个远端站分发数据,远端站是卫星通信网络的主体,VSAT卫星通信网就是由许多的远端站组成的,这些站越多每个站分摊的费用就越低。一般远端站直接安装于用户处,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连接。
分类
VSAT网根据业务性质可分为三类:
以数据通信为主的网,这种网除数据通信外,还能提供传真及少量的话音业务;
以话音通信为主的网,这种网主要是供公用网和专用网话音信号的传输和交换,同时也能提供交互型的数据业务;以电视接收为主的网,接收的图像和伴音信号可作为有线电视的信号源通过电缆
VSAT 通信的特点
VSAT之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除了它具有一般卫星通信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
VSAT是真正的全球通信,覆盖面广、容量巨大、通信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地面站设备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安装与操作简单。VSAT小站可直接安装在用户所在的楼顶、轮船或汽车上等,可直接与用户终端接口;
组网灵活方便。由于网络部件模块化,便于调整网络结构,易于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变化;
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链路环节少,故障率低,通信畅通率高,适于多种业务和数据率;
直接面向用户,特别适用于用户分散、稀路由和业务量小的专用通信网。
由于上述种种技术优点,因此VSAT是构建交通应急通信网络的最佳方案。
系统参数
外向载频:信息速率512KBPS,12FEC,BPSK调制方式,时分复用(TDM)。内向载频:信息速率128KBPS,12FEC,BPSK调制方式,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混合方式(FDMA TDMA)。误码率:EB No>6.5dB时,小于1×10-7。数据通信速率:异步:75-19.2kbps;同步:(采用接口规程)1.2-56kbps;同步:(位透明)1.2-65kbps;规程:SDLC、X.25,BITT(位透明方式);电气接口:主站:RS-232C、RS-449、V35(DTE、DCE均可);小站:RS-232C(DCE)。电路连接模式:点对点连接、点对多点连接。语音通信:采用RELP(残余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接口:主站:用户交换机(PABX)-四线E8M。小站:电话机DTME,工线环路信号,RJ11连接器用户交换机(PABX)-四线E8M。传真:带内模拟(G3),基带(G3或G4)。
VSAT卫星通信网络在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不仅仅发生在陆上城市人口密集区,同时也会在远洋、内陆江河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发生塌方、洪水、地震或沉船等事故发。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主要以VSAT卫星通信系统为主,在辅以其它通信方式(如水上VHF安全通信、Inmarsat A、B/M、C和F标准岸站和陆上搜救协调通信网等全球海上遇险安全通信系统(GMDSS))。因各安全通信系统建立的侧重不同,通过VSAT卫星通信网的建立,将各个分散的安全通信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覆盖面广、互为补充、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
1、交通安全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网的组成
根据VSAT系统传输业务种类,VSAT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有星形、网状或者星形/网状混合三种,网状网不需要主站,各小站之间可以任意建立通信链路,并且是以信道为基础、以话音通信为主的系统。但该网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技术复杂,系统成本较高。交通安全应急通信是在原有通信系统遭破坏或发生紧急情况下,保证通信畅通,主要以移动的车载站和船载站为主,小站硬件设备不可能过于复杂。因此,选择点到多点双向通信的星形网作为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中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1)主站(中心站)
主站是VSAT网的核心,使用大型天线,Ku波段为3.5~8m,C波段为7~13m。由高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Modem以及数据接口设备等组成。通常与主计算机配置在一起。为了对全网进行监测、控制、管理与维护,在主站设有网络监控与管理中心,对全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管理,如VSAT小站及主站本身的工作状况、信道质量、信道分配、统计、计费等。因主站关系到整个VSAT网的运行,通常配有备用设备。
(2)小站
小站由小口径天线、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组成。室内和室外单元通过同轴电缆连接。VSAT小站选择尺寸小的偏馈天线;室外单元包括GaAsFET固态功率放大器、低噪声FET放大器、上/下变频器及其检测电路等,并组装成一个部件设置在天线馈源附近;室内单元包括Modem、Codec和数据接口等。室内和室外单元通常采用固化部件,便于安装与维护,可直接与数据终端连接。
(3)卫星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亦称空间段,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中VSAT的卫星转发器主要使用C波段和Ku波段转发器。
卫星通信传输链路由发射地球站卫星转发器接收地球站的传输链路组成。其中发射地球站卫星转发器的线路称为上行线路;卫星转发器接收地球站的线路成为下行线路。在VSAT网内,有主站通过卫星向远端小站发送数据成为外向传输;小站向主站发送数据称为内向传输。
2、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VSAT工作频段选择
VSAT卫星通信网使用的频段主要有C波段和Ku波段。根据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应用的需要,VSAT卫星通信工作频段首选是通信质量较好且天线尺寸小Ku波段。但考虑交通安全应急通信是在各种极端和日常通信中断时的应用,而Ku波段在暴雨情况下,上行或下行链路瞬间雨衰量可超过20dB,C波段最大雨衰量一般不超过1dB。因此,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的工作频段选择C波段和Ku波段两种通信方式,即在我国海上采用C波段,在内陆采用Ku波段。
篇7
[关键词]宽带卫星 通信系统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08-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火力全开的发展着,因此,技术研发和人们日常生活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为很多通信的项目,都需要质量的保证,因此,对卫星通信的系统的依赖便越来越强。近年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由于自身重量轻,信号覆盖面积广,性能稳定,以及研制和发射费用都较低的独特优势,在全世界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对其关键技术的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1.1概念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俗称卫星宽带或卫星上网,就是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指的是通过卫星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视像的处理和传送。通过同步轨道卫星、非静止轨道卫星或两者的混合卫星群系统提供多媒体交互式业务和广播业务。常见的宽带卫星业务基本是使用Ku频段和C频段,但Ku频段的应用已经非常拥挤,故计划中的宽带卫星通信网基本是采用Ka频段。
1.2 宽带通信卫星星座系统
由于轨道低,每一颗卫星所能覆盖的通信范围相对较小,如果要使全球都能被覆盖上通信信号,那么需要把几十颗卫星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编队,从而组建成一个全球系统,形成卫星星座。目前国际上已发射或者是即将发射的系统有十几个,这些系统采用的技术手段也是多种多样。
1.2.1静止轨道
在赤道的平面上运行的卫星一般是静止轨道的通信卫星星座系统,因为它实现覆盖全球的功能只需要使用三颗卫星,目前已经存在的是美国的ASTROLINK系统、日本的WINDS系统、欧洲的EUROSKYWAY系统等。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因为卫星的轨道高度相对较高,传播路径的损耗较大,使得传播的信号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延迟,大概是250-280ms,而且音频和视频的传输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
1.2.2中低轨道
可以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建立实时通讯、完成实时交互式的业务,是中轨道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系统能满足的,因为他们的传播信号延时情况只有110-130ms、20-23ms。而且系统中的卫星都是可以进行批量化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每一颗卫星的造价和发射费用。但不足之处是这些系统中的卫星会带来一个较为复杂和系统控制和网络管理问题;除此之外,中轨道和低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很多数量的卫星,才能完成覆盖全球的功能。比如说:美国的TELEDESIC卫星系统最初使用了840颗卫星,欧洲的SKYBRIDGE由最初的64颗增加到80颗。
1.2.3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的混合
静止轨道的卫星在语音和交互式视频业务方面,因为延时的长度太长而不如非静止的卫星,但就使用的卫星数量和发射费用而言,静止轨道又比非静止的卫星造价更低。因此,如果建立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系统,可以更广范围的进行覆盖,更短延时的进行信号传播,比较适合一些组播和广播等项目,比如说,美国的CYBERSTAR和欧洲的SKYBRIDGE就组成了一个混合系统,形成战略联盟进而轻松的开拓卫星市场的相关业务。
2 现代宽带卫星所面临的问题
2.1 延时太长和时延抖动
传输过程的时延、星上交换和处理的时延、上下行链路传播的时延等基本构成了宽带卫星系统在传输信号和数据时所经历的各种时延,这些时延的长度也就组成了总时延的长度。因为静止卫星系统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相对于地面而言,所以在信号传播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切换,因此拥有相对固定的时延。非静止卫星系统虽然时延比静止系统短小,但因为其会随着卫星的移动、切换等状态而发生变化,出现一些细小的时延。
2.2 功率的管理繁忙
C频段是经常会发生拥挤现象的一个频段,主要是因为运作大型业务的通信卫星常常运行在4-6GHz的C频段,拥挤发生后又会导致信号的堵塞、时延的加长,造成信号传播的不畅。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运营商多开始使用11-14GHz的Ku频段,一般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保守的发展。一旦Ku频段也发生拥挤现象时,则运营商会继续投入到全Ka频段的通信竞争中。
3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
3.1 卫星ATM网络
基于ATM技术发展的复杂的星上交换、星上处理、星上路由等技术可以直接将信息从上行链路传递到指定的下行链路点波束上,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短信号传播的时间。多频时多分址接入技术、时分复用技术的采用,对于在Ka频段工作的静止轨道系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但在同一点波束内的用户接入其中,从而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传播,实现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
3.2 星上处理技术
卫星、用户站和网络主控制站组成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弯管模式卫星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的用户必须建立TDMA同步和时隙同步。当结成同步状态后,用户把关于目的地、吞吐量等请求发送至网络主控制站,然后主控制站开始检查卫星的相关资源,比如说:频道是否可用、发射功率是否在标准范围内等。当这些检查都通过以后,主控制站即接受连接的请求并为客户分配信道,然后进行数据的传输。
3.3 星间链路
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就是星间链路,即是指在空间内建立一个通信子网,利用卫星之间的可靠性和高容量性进行通信,尽可能的节约地面的资源。星间链路既可以存在于同一轨道的卫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异轨道中,且都会产生一部分传播时延。非静止卫星系统会因为卫星的移动状态和自适应路由技术而不间断的改变星间链路,而静止卫星系统中的星间链路时延是不会改变的。
3.4 波束成形技术
通信天线是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天线,主要包括全球波束、区域波束、点波束天线等。全球波束天线的半功率角宽度恰好覆盖卫星对地球的整个视区。而区域波束和点波束天线则拥有较小的半功率角宽度,能够集中的满足某一特殊地区的通信要求。
4 结语
对于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四代了,这种结合了IP、ATM和相关的卫星技术的通信网络具有众多的优点:高利用率的带宽、覆盖地面广等。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人们要求的通信质量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有关研究人员深入探索,积极研发,发展更高级的卫星通信网络,提高通信系统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文.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信息通信,2013,(1):157-158.
篇8
关键词:卫星通信;卫星地面站;卫星视频会议;动中通;静中通;卫星信道;单兵通信
卫星通信,简单的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以此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可以承载多种通信业务,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而其中的卫星视频会议系统是实现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一座卫星地面站、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及静中通卫星通信车组成。动中通、静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地面传输网络进行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的双向宽带卫星链路接入,建立SCPC卫星信道,实现动态图像、话音及数据传输。
卫星地面站系统是整个应急通信网络的核心,为通信车提供卫星通信接入平台,可对通信车发送的视频、话音及数据进行管理和调度。通信车作为应急现场的综合通信平台,可通过SCPC卫星链路与卫星地面站进行视频、话音及数据通信。
1.1 卫星地面站
卫星地面站是应急通信保障的信息枢纽,可直接与通信车建立SCPC卫星链路并能够与地面网络互联,主要设备包括:卫星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内置MCU)、以太网交换机、语音设备等。
固定通信站可以同时与通信车及地面网络互联互通,能够将通信车采集的事故现场信息实时地传输到指挥中心及参与指挥救援的相关部门,并可为通信车提供数据网接入。
1.2 动中通和静中通
在移动通信车车顶分别安装动中通和静中通卫星天线系统及室外视频采集设备。动中通和静中通卫星天线系统(含40W功放、LNB、天线控制器等)、卫星MODEM、无线单兵视频传输系统、以太网交换机、车载室内/外摄像机、语音网关、车载电话、会议电视终端及车载供电设备(取力发电机、UPS等)。
通信车通过动中通和静中通天线系统与卫星地面站建立SCPC通信链路,实现与指挥中心之间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传输。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时自动建立并保持宽带卫星信道,实现实时的移动视频、话音及数据传输。
2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视频会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卫星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相传送,达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之系统设备。在通信的发送端,将图像和声音信号变成数字化信号,在接收端再把它重现为视觉、听觉可获取的信息。
2.1 视频会议相终端及相关设备
卫星会议终端的作用就是将某一会议点的实时图像、语音和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后送到传输信道。同时将接收到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进行分解、解码,还原成对方会场的图像、语音和数据拥有E1+IP、2E1+2E1线路备份功能。会议过程中当主用线路突然故障时,终端将在毫秒级内检测到故障状态,自动启用备份线路,保证会议顺利进行。H.235信令和AES媒体流加密、GK注册密码认证、会控密码操作等多重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除了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回传外,还可以通过车中配备的视频编码器将音视频信号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网络传回总部,经解码器解码形成模拟信号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在应急通信车内配备有话音通信设备,可以使前方指挥所与应急指挥中心保持实时通话畅通。
2.2 单兵通信
移动通信车内及车外均配备车载高速摄像机,可以进行多路动态视频采集,同时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可以在其他摄像机无法采集图像时,通过单兵背负方式动态采集图像传回到通信车,再由移动通信车进行图像转发,实现图像传输的接力。
单兵通信系统可支持1-5公里1~8路的高品质双向无线音、视频传输;主要由AP宽带无线基站接入端、CPE宽带无线单兵用户端等部分组成。
AP宽带无线车载式基站可组建一个随时机动、灵活的综合多媒体接入网,通过与移动卫星系统的连接,实现随时随地与骨干网的沟通。
CPE宽带无线单兵用户端在时速80KM/H以下的高速移动车载中提供稳定的双向数据接入服务,可以提供无线/移动视频会议、无线/移动视频监控和广播、FTP文件下载、宽带数据网络接入、电话语音、指挥控制系统等。
2.3 其他辅助设备
阵列麦克风为华为-VPM210,摄像机为华为VPC520 VPC500及亚安车顶云台摄像机,音频AV、VGA矩阵。车辆到需要的现场后,可将现场其他音视频设备的音视频信号接入车内系统,并可将车内系统显示内容通过接口输出到周边设备进行显示。
辅助设备有云台(颈)控制器,支持对摄像机的云台或云颈的控制。
屏幕显示系统,配合系统的使用,车中配备包括主显示器(42寸液晶屏),用于参加会议及现场指挥等;系统主监视器、小监视器(显示各摄像机图像)、电脑显示器等。
音响系统有配备有线有源麦克风与无线麦克风各一套,可以作为应用系统与音响系统的声音输入。带有广播电台功能的功放机,用于切换音响的输出选择。车厢内嵌入环绕高保真音箱。车顶装有扩音喇叭,可应用于现场指挥。显示器自带扩音功能,可以与视频图像同步播放音频。
车中配备硬盘录像系统,可提供录像存储,对会议及现场指挥内容进行录像,供以后参考。
3 卫星通信视频会议系统的展望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造就了多元化的视频通信解决方案。作为高端视频通信的代表,基于卫星的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迅速,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长途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娱乐、计算机联网、电视会议、电话会议、交互型远程教育、医疗数据、应急业务、新闻广播、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卫星通信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多种通信手段集为一体,支持多种视频标准,可进行海量文件(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的传送,更具有极高的清晰度,是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具有高安全保密性和稳定性。提供多种业务服务,并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带宽扩展简单,站点建设及搬迁灵活、方便并具有简单灵活的网络结构。
当有事故或灾难发生后,动中通通信车因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靠近事故现场时,现场动态图像的采集可以由单兵系统完成,即由现场操作人员携带单兵(头盔式)靠近事故现场进行动态图像采集,先将图像会传给动中通通信车,将视频通过卫星转发给控制中心,再将信号发送给需要接收信号的静中通通信车,使两辆或多辆通信车之间形成实时互动。使不能赶到现场的相关指挥领导及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被监控点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和指示处理。
卫星通信视频会议系统凭借其广覆盖、高传输率、安全性和优良的性价比今后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成为企事业单位以及跨国公司召开远程会议理想的选择。未来,中国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企业办公网络化、全信息共享的趋势,以及电子政务的全面启动等,都将为卫星通信视频会议系统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兵,周贤伟,黄旗明.卫星通信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
[2](美)伊波利托.卫星通信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9
1.1系统模型分析(1)应用跨层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用户业务出发对各项跨层协议内容进行调整。应用跨层模型将用户业务内容作为设计核心,将卫星通信系统跨层体系中的Qos要求、业务延时要求等进行转化,实现了业务服务协议的完善,提升了系统业务效益。(2)传输跨层模型:该模型主要从连接控制着手对传输层的各项结构进行调整。传输跨层模型中对RTT、RTO、拥塞窗口和吞吐量进行了对应计算,依照结算结果实施上述参数设置,降低了传输层可能出现的数据拥堵现象。与此同时,传输跨层模型还将原系统中的拥塞丢包处理方式转变,利用网络层和链路层对数据通道进行优化,提升了传输层协议吞吐量,这对卫星通信系统宽带传输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网络跨层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网络IP数据包出发,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调整。网络跨层模型完成了路由器和寻址的优化,规定了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依照该优先级对路由策略进行调整,改善了路由数据传输质量。(4)链路跨层模型:该模型依照系统功能结构对数据链路进行重新设计,将各项控制链路和传输链路结构转变,实现了不同QoS需求区别处理,尤其是数据的优先级处理。链路跨层模型针对RTT和ARQ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链路传输控制结构,实现了FEC和ARQ数据保障,有效改善了信道条件较差时的宽带延时。(5)物理跨层模型:该模型参数主要包括信道、功率、编码、误码率等,可以实现数据内容的调整,降低物理层数据误码发生的可能性。
1.2基于ISO/OSI模型的跨层框架分析基于ISO/OSI模型的跨层框架对跨层模型进行了全方位整合,依照上述内容进行节点建设,实现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高效统一,从本质上提升了各层之间的信息传递效果。基于ISO/OSI模型的跨层框架结构接口设计时与系统工作状况一致,应用层延迟和优先级约束数据链路层队列管理,影响接口传递信息效益,形成跨队列管理结构。该接口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功能板块,即MAC层管理板块、网络层管理板块和PEP模型板块,具体结构见图1.
2基于跨层的卫星通信系统宽带分配框架
本次卫星通信系统宽带分配框架的构建主要从MAC层出发,针对该层资源管理内容进行跨层宽带分配设置。随着卫星通信系统IP业务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宽带系统要求不断提升,数据规范效益已经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在该环境下,跨层带宽分配框架构建时要依照规范内容对不同层的QoS参数进行全面把握,依照系统需求和分配计算结果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参数与系统指标协调一致。除此之外,跨层带宽分配框架构建时还要把握好五层系统结构,依照上述五项层次内容实现QoS参数的提取,形成高效的MAC分配模块。该结构中的QoS参数主要包括:优先级、时延、相应时间、丢包率、误码率等。框架结构设置完成后要实施对应MF-TDMA带宽分配约束。该分配方式运用时要首先对卫星通信业务进行分析,依照业务需求对分配约束过程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确定基本分配约束体系后要将MF-TDMA带宽分配方式进行调整,保证方式内容能够顺利接入载波信道中,实现信道资源的高效共享。该过程要对卫星中单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事件重叠,要适当调整终端载波,保证MF-TDMA运用时系统载波一致。
3总结
篇10
近年来,卫星通信在话音、数据、多媒体传输业务中虽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个市场还是“有点冷”,这是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了。用户对卫星通信缺乏热情,应用缺乏开发力度,卫星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也始终固守在广播、气象、能源等领域。如何针对不同行业,开发更多的特色服务,是促进卫星市场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信大家对去年年底台湾地震重创海底光缆,中国内地访问国外网站出现大面积中断的现象还记忆犹新。在事后专家们讨论紧急预案时,启用国际卫星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尽管卫星通信成本高昂,并且其容量与海底光缆所承担的容量有巨大差距,但仍然是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网络连接的有效方式。
虽然地面线路对卫星通信冲击很大,但卫星可以是地面线路最好的备份手段,提供天地合一的更有效的保障手段。除此之外,卫星通信还适用于偏远地区,因为地面线路在这些地区不方便铺设。卫星以其一点对多点的特征发挥了优势,例如一些能源、交通、气象行业等数据的传输。
近日,美国卫星宽带解决方案提供商iDirect公司与一家以石油勘探为主要业务的CrossSat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涉及一台5IF iNFINITI卫星主站和60台远程路由器,以建立全球宽带IP网络。这套卫星网络同时支持Ku波段和C波段卫星通信,支持QoS,能满足系统传输的多种应用,满足话音优先。它可用于地震勘探、陆地和海底钻探平台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多方面业务,覆盖了中国石油业务涉及的中国、中东、欧洲以及非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