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21:3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

篇1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综合素质

一、人文精神阐释

人文在原初意义上,指人从纯粹的自然界中脱离出来,与动物的本质属性相对,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对象来认识。近代带有强烈工具理性色彩的自然科学兴起以后,科学与人文逐渐分野,科学知识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一席。但是对科学实用层面的过分张扬带来了一系列严峻后果,引发了人类对纯粹技术和纯科学的深刻反思。今天,很多人意识到,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其价值精神的培养应当重新回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其实,科学与人文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和水火不容的矛盾。从始源上讲,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就是自然科学家,17世纪西欧兴起的科学本身是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的;从认识上看,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对对象世界的认识,都蕴含着人的理性和情感。所以,那种人为划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做法并不妥当,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知识课程任务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人文和科学只是一种学科分类,以便于人们科学研究或其他需要。人文与科学都体现了人类的情感、精神和认识水平,都是人类在追求自由心灵和生命意义上的探索,本质上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求真、人文寻善是狭义的认识。求真的目的如果背离了善,就会使科学走入惟科学歧途,从而失去了人本身;同样,人文知识也源于生活,源于人类的实践,人文的创造也需要尊重客观的实际、本质与规律。狭义的人文和科学其实是某种文化发展到比较充分的阶段后,形成的一套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技术器物体系,即我们常说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构建各种制度、规范与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它是文化‘形而上’部分的最高层次,包括维持人类正常生活的价值追求、伦理观念、群体意识、生命激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包括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反省意识、远大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政治信仰”①。

二、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此具有很高的要求。而无论哪一个方面的教育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和培养。

首先,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育他们学会做人。仅仅教给他们实用知识,仅仅为他们提供就业准备,是难以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既有人性又有灵性,既有道德责任感又有社会义务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能使他们的责任感得到陶冶,心灵得以升华,精神境界纯洁而神圣,个性人格健康而完善。因为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善、求真、求美的统一,可以给他们许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经验、人生哲理,帮助他们了解自我、了解国家、了解世界。

其次,人文精神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主要环节。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与科技教育相交融,可缓解高科技对人性的扭曲,体现现代科学理性和科技伦理的结合,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全面发展。在价值观念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举,能使学生降低科技工具理性的种种不良反映;在培养目标上,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统一,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性境界,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人力水准,并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学习内容上,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合,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现代性危机中的人文关怀情愫。

再次,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形成良好专业素质的航标。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成人的必要条件,而人文精神能从研究方法、治学态度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产生影响。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反映一个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哲学素养,研究方向则反映鉴识能力。

最后,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扩张趋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向和功利化,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得很多科学家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②。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很多人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对人类的终极价值缺乏思考,对宇宙、自然缺乏敬畏,残害动物、损害同类甚至摧残自己,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发挥人文精神在疏导心理、重视人性、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成为既有生活目标和审美情趣又能创造并热爱生活的人。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施途径

1、树立培育目标。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明的轴心之一。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带有强烈的功利意识,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又有意无意地跟随学生需求,偏重学生专业技术的教育,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我国高等学校应树立人文精神培育目标,以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

2、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阐释和渗透人文精神。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笔者曾指出当前存在人为划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认为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知识课程任务的错误认识。其实,人文精神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论是关于自然、社会还是人本身的教育,都应当在其中阐释和渗透人文精神,这是当前高等学校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应当承担的崇高责任。

首先,教育管理者应当具有自觉意识和反省意识,在管理中渗透人文精神,例如志存高远的创一流意识、坚持真理的大无畏气度、自尊自信自豪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高超的组织领导方法、深厚的人文底蕴。

其次,挖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直接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人文关怀更浓,所以高等学校应充分挖掘潜藏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例如,社会进步赖以存在的基础需要社会成员具有某种反思精神,它的典型意义是去除陈腐的信条,达成新的信仰。但是反思精神的养成必须经过哲学思想及其方法的训练熏陶。再如,生命的个体性决定了人的孤独和软弱,受到伤害时需要慰藉和温暖,而宗教在抚慰人的心灵上起到一种光、一份温暖、一线希望、一块精神馅饼的作用。伦理学使人思考“一个人应当怎样行为?”“人怎样生活才是善?”美学使人在平常事物中寻觅到圣洁和神奇。

再次,提炼专业知识中的人文精神,结合专业教育进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起于知识,但学科专业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例如讲授学科、专业的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介绍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相关联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的热情。专业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以自己的人格熏陶感染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3、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要以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比心激发学生的关心意识,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与时俱进、善于创造、敢于拼搏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深入研究“什么是教育?怎么教?怎么学?”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如果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仅仅是“我是教知识的,教专业的”,那么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必然只是“我是学知识的,学专业的”。教育的过程就失去了智慧、灵魂、思想。

再次,认真学习,广泛阅读,形成自己多方位、宽领域的知识结构。要对当代人类的重大问题有敏锐的感受与认识;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切勿固守专业疆域;要学习传统文化,阅读《老子》、《论语》等经典名著,积淀人文素养。

4、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牛津、剑桥等都拥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北京大学因在现代中国风云变幻中的巨大影响而成为许多中国青年的精神圣殿。当然,并非每一所高校都有载入史册、留芳千古的名事名典,但许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与教师的感人事迹也能成为后来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应认真梳理积淀。另外,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加大绿化力度,也是优化校园环境的重要内容。

注释: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同时还强调了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就必须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研究我校学生近三年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我校的800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有关身体素质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多篇相关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2)走访调查法。走访调查了我校的部分学生,并向他们及家长咨询了目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状况。(3)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对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全面下降,各项指标分别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体前屈4.5cm,立定跳远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体向上(男生)3.96次,仰卧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状况令人担忧。

2.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观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摄入食物热量超高且营养充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肉类、快餐、甜食油炸类、膨化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这是导致学生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学生不吃或不及时吃早餐,造成学生上午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晚餐吃得过饱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过多,造成学生不易消化,影响夜晚睡眠质量,同时导致体重增加。

2.2.2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学校连续扩招,人数在急速增加的同时,运动场地拥挤不堪,每周锻炼时间势必会受影响,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运动场地、器材也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形式忽视了结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机能。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训练。

3.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使身体更加结实,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根据锻炼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力量练习方法。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握力器等器械;锻炼腰腹力量可选择仰卧起坐、团身跳等运动。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单足跳、跨步跳、蛙跳、跳台阶、侧跨跳等运动。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还应注意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能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发展速度素质,一般采用大强度、时间持续短的练习,并且要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各种练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发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单足跳,听哨声快速做加速跑;背对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快速转身做加速跑,几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60米、1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弯道慢跑,弯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练习。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以进行有氧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2分钟计时跑,长跑 800米、1000米等,逐渐过渡到更长距离的跑,这些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运动还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能增加学生关节的灵活性,避免运动时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动力性练习:行进间各种踢腿练习(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直腿并腿连续纵跳、直腿单腿连续纵等;静力性练习:肋木上各种压腿练习(正压、测压、背屈压腿等)、横竖叉、压肩、坐位体前屈、前俯腰等,将肌肉软组织拉开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时保持一定时间(8~10s),重复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灵敏素质的训练

发展灵敏素质,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变方向的各种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转体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练习的组合;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4.1 在学校建立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利用课余特定时间在教师及体育骨干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应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首位,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家长也要重视孩子平时的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校和家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 结论

目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令人担忧,另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对对于体育场馆建设与器材投入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课、课外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的不合理,都影响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计划的安排身体素质锻炼;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地安排学生膳食。切实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12).

[2] 金婕,应芳娟.中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忧[J].好家长,2007(19).

[3] 孟建云.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篇3

关键词: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62-04

我国近几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了全面了解和监控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联合发出通知,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工作,旨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预防各种突发性重大疾病。为了研究汉族在校大学生体质的发展情况,本课题以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198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学生体质进行跟踪测试和分析,将该研究与全国汉族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学生的体质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在黑龙江省内抽取哈尔滨市7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科大学);牡丹江1所大学(牡丹江大学);佳木斯1所大学(佳木斯大学);大庆1所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收集这具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1985—2009年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张冰先生,和黑龙江省各所大学体育教学部相关领导,了解体质健康监测的具体实施情况。

1.2.2 数据采集通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采集黑龙江省12所大学1985—2009年具有年代代表性的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的能够基本反映人体体质基础状况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3类指标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其中包括: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2)身体机能:肺活量。3)身体素质:速度(50m跑);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握力);耐力(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柔韧性(立位体前屈)。

1.2.4 数理统计法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维尔维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采集结果黑龙江省12所大学共计163254名在校汉族大学生各年代、各年级段各项指标综合情况。1985年大一至大四学生为1985当年入学的1985级学生入校后,直至毕业时每一年的体质变化形态,1985级大学生代表着1980年代大学生整体情况,1995年和2005年都是当年人校学生的4年体质变化形态,相应代表着90年代和2000年新世纪后(表1-表3)。

2.2 基本情况分析1985—2009年黑龙江省12所高校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发展的基本状况检验(表4-表6,图1)。

2.2.1 身体形态发展水平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20年间学生的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但是体重是明显增大。反映出生活条件提高了,饮食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了2005年入校后的大学生,男学生的体重有上升的趋势,女生的体重是逐渐下降的。此现象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男生由于缺少运动,沉迷于网络游戏,饮食结构中摄入量明显大于输出量,导致体重逐渐加大,而女学生为了追寻“苗条”,而刻意的去减肥,导致体重下降很快。

从身体形态发育的维尔维克指数上看,男生90年代比80年代指数数值有所提高,2000年后明显提高,女生总体变化不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男生在后10年体重持续增长,而身高和胸围变化不大所致。女生由于前10年身高停滞发展、体重略微上升、胸围有所下降,造成指数数值浮动很小。

2.2.2 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学生的整体肺功能发展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反映在后10年。从单一指标(肺活量)看,前10年男生的发展基本上呈停滞状态,女生略有下降。后10年男女学生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综合指标(肺活量指数)看,由于20年来男生的体重呈持续增长趋势,而肺活量明显下降,造成整体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后10年的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前10年的水平,女生后10年体重变化不大,而肺活量急剧下降,同样造成肺功能水平明显下降。

2.2.3 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分析20多年来黑龙江省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发展状况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大部分素质指标前10年大于后10年。后10年的大学生各项指标下降了一个层次,身体素质明显下降。2000年后大学生多数指标都低于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不断的增加,在整体比例中占据很大比重,导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握力、耐力跑、立位体前屈等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很大,是影响2000年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因素。

从总体来看,20年间的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相比,形态发育水平呈先提高后下降的状态,营养状况持续改善,肺功能水平和体能素质的部分指标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社会因素代表80年代特点的85届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错,但当时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械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调研的数据能够看出,学生从入学后,各项指数都相应的不断提高,反映出当时在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效果良好,学生也自觉的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但学生到大四阶段有所下降多数原因是因为就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等因素所导致。到了90年代,黑龙江省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体操馆等场地设施陆续建成规模,这样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课程种类得到增多,并且训练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外加高校的食堂的伙食得到很大改善,进而代表90年代的95届学生各项身体素质都比85届学生提高许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到了2000年新世纪后,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例如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地的加入和学校食堂数量、菜品种类的增多,使得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但是2000年后入学的学生多为80后的独生子女高峰群体,家长的溺爱、大量饮食垃圾食品和自身的惰性等因素,使得代表2000年代的05届学生身体素质与之前2个年代相比整体下降一个层次。肥胖群体、超“苗条”群体、疾病群体、弱体质群体等占据很高比例,影响了整体水平。

3.1.2 教育因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直接原因与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量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和卫生保健意识等诸多因素有关。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出现上升拐点,柔韧性出现好转,耐力素质出现止“跌”。黑龙江省汉族大学生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指标数值处于下降或不变的状态,说明黑龙江省各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没有取得成效。黑龙江省各高校坚决贯彻两个《条例》、实施两个《标准》、完善体质、健康检测的基础上,体育卫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以进一步改善、提高、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心,坚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点,以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为主体,配以丰富的各种体育活动,将体育卫生、保健融合在一体。

3.1.3 自我意识因素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主要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工作在施加社会学因素的基础上而注重教育学因素的结果,这种教育学因素的某些方面包括体育教学中的素质锻炼、身体素质考评和达标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课效果和体育成绩,这种成绩又直接影响整体学业的评估。在这种非主观意识指导下的体育锻炼,虽然造成了某些方面的积极效果,但是也产生了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主观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是我们现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篇4

关键词 多球练习 传统训练;实验法;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临沂大学2013级传媒学院 1 个普修网球班的学生和2013级物流学院1个普修网球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各班均为30人(18 男,12 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阅读相关的书籍,在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的电子资料,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本文相关研究现状,对网球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归纳,为选题提供了依据,也为写作提供支持。

2.实验法

将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1 个普修网球班的学生和物流学院1个普修网球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各班均为30人(18男,12女)。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练习,实验班按照多球练习的方法进行练习,并对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一次技术和身体素质检测,结果表明两班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上课16个学时后再进行同样的技术测验,记录其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身体素质对比

在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身体素质不论是折返跑,侧身跑,400米跑和跳绳测试的 P 值均大于0.05,所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基本无差异。普通学院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都比较少,由于运动的较少,所以无论在身体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等方面的素质都不太好,选择这些学生进行对比试验,可以避免身体差异带来的实验的不准确性。

(二)实验前两组的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从这三项指标中的平均值都是很接近的,发球都是2.133,正手击球相差0.2,反手击球相差0.366,对于0.2和0.366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值,在多数人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几乎没有差异。由于在大学前都没有接受网球这项运动,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基本的技术动作,即使把球打过去也有很大的水分,实验前同学们的技术水平没有差异,符合此实验的条件

(三)实验后身体素质比较

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或多或少的有所增强,从四者的平均值来看:实验班的身体素质比对照班的好一些,但是不是很多,从P值来看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明显。根据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来看对照班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也是可以想到的,对照班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有扎堆的现象,学生的懒惰引起了生理上的懒惰,运动成绩下降。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有组织,身体素质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四)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网球技术测试

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和对照组平均成绩从发球技术、正手抽击球和反手击球技术均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提高和对照组的提高是有区别的,实验组的提高比对照组的提高明显,这充分证明了多球训练方法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首先,多球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大于传统练习,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相对较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多球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技术质量得到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快速地形成运动动力定型。其次,在多球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各个角度抛球,这样可以更好地练习同学们的移动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常规教学模式来看,多球练习法无论在教学的针对性和技能学习的目的性还是教学过程的高效性都优于传统练习。

三、结论

(一)多球训练在网球教学中对学生网球发球、正手抽击球和反手击球技术成绩显著,对技术的形成和稳定效果显著,可以更快的让学生的技术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多球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四、建议

(一)由于学校的场地有限,阻碍了网球的发展,课上的时间有限,应用传统训练法不能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打好球,因此学校多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打好球,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二)多球训练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实施网球多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本人教学经验水平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希望其他人更好地补充。

(三)在教学中教师送球为主,可以改变方法,培养学生的送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杰.网球多球教学方式对普通男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73-75,82.

篇5

摘 要 本文以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该校2009级学生三年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身体形态水平在身高变化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男生体重上升速度大于女生,BMI评价结果男女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关键词 新乡学院 学生 身体形态状况 调查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国民体质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本文以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身体形态的跟踪调查研究,从体质健康的一个最基本分支入手对新乡地区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新乡学院2009级为研究对象,大一阶段男生2679名、女生5139名,大二阶段男生2620名、女生4880名,大三阶段男生1682名、女生432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翻阅有关报刊书籍,网上查询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资料访谈调查法:与学校负责测试数据的专职教师联系,调取与测试相关项目相关的数据。

3.数理统计法:原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数据由Spss13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采用均数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逻辑分析法:对于少数身体形态测试项目变化的无规律性或数据严重失真等导致的处理结果无统计学追踪研究意义的数据,进行筛除。

二、结果与分析

(一)2009级学生三年身高、体重、BMI变化情况见(表1)

(二)2009级学生三年身高、体重、BMI变化情况分析

身高体重是最直白的反映身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指数是身高(m)与体重(kg)平方的比值BMI,是评价大学生形态发育水平、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标[3]。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身高、体重的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BMI平均值全部在标准范围18.5-23.9之内。男生从入校的61.96KG的平均体重上升到了大三的63.49KG,身高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女生体重整体呈下降趋势,身高同样没有明显变化规律;BMI平均值男生呈上升趋势,女生呈下降趋势,但幅度都不明显;标准体重比率都在40%以上,大一入校女生标准体重超过一半,比率为所有调查年份之首。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水平并未出现下降趋势。2009级学生整体身体形态状况处在标准范围以内,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男女生BMI变化情况出现差异,这主要与男生体重呈现增长、女生体重呈现下降趋势有关,结合标准体重变化规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大三年级体育课的取消,实习阶段的开始,很多男生都出现了体重上升的情况,BMI的参考值中身高在这个阶段并未出现等比例变化,所以BMI呈现上升趋势;大学阶段女生一味追求以瘦为美[4],饮食的控制使其体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身高变化不大,所以BMI呈现下降趋势。男女生分别出现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都是BMI偏离中间稳定值的一个信号,从标准体重的比率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这个偏离趋势的出现。要充分认识到这个信号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增加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和健康观的培养,是我们防止偏离继续扩大的首要任务。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中最基本的身体形态方面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既要从学校着手,让领导层决策层认识到学生营养,体育场馆建设,体育教学投入,健康教育等等的重要性,又要发挥体育教师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健康观和终身体育的意识[5]。

基金项目:论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部分成果。项目名称: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及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项证书:豫科软(2012)024号,2012年3月7号。立项时间:2011年3月。项目编号:112400450054。

参考文献:

[1] 卢志勇,袁小武.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2):134-136.

[2] 谭作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28(5):461-463.

[3] 陈兴飚,张欣,张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44-945.

篇6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高校改革创新

近年来,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收到了大众的喜爱,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体育项目,成为了大学生热衷的一项课余活动。但是目前,羽毛球的教学依然停留在课外活动的范围内,随着我国对与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出台,体育教学的目的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动,但是目前,在教学手段上依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亟待创新。

深入了解羽毛球教学,首先必须要清楚的明白,羽毛球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举措创新:

一、高校羽毛球教学目的解析

(一)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最具指导性的文件,纲要对羽毛球教学的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定位,强调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另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的主要依据,同样也是编写体育教材、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和监测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高校羽毛球的教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完成既定计划,引导高校的体育教学跟随时代的潮流。但是目前,根据有效数据显示:“羽毛球教学并没有全部完成大纲所规定任务,根本无法保证系统教学按质按量的完成。 ”

(二)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今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组织了各项调查,对全国大学生的健康素质进行分析,根据有效数据表明:“2005年与2000年相比,高校生形态指标、机能指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的饮食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的增长是必然的,但是与之相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却明显下降,这应当引起高校羽毛球教学部门的深思。”从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与高校的教学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别是高校的羽毛球教学,是一项大众所接受的普及性体育教学内容,但是高校的羽毛球就爱哦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培养多么优秀的比赛选手,针对大众而言,羽毛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为了提高大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羽毛球运动不是一项单项运动,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与竞争。因此能够较好的锻炼大学生在完成活动时候,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和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及时的反映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可以说高校的羽毛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统一综合,加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生个体适应并胜任体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生理、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学科能力和教学目的之间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学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和有效途径;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将较大的促进学科能力的提升。

二、羽毛球教学改革和创新举措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大众化的基础体育运动,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在高校中,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形成,有效地实现羽毛球教学的各项目的。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羽毛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开展高水平的羽毛球大赛来提升羽毛球教学水平,多层面多角度的加强高校羽毛球教学的举措创新。

(一)加强羽毛球基础设施建设

羽毛球是一项占地面积较大的户外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工具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因此,在实现羽毛球教学创新过程中,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举措创新:首先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羽毛球馆的建设,抓住高校教育普及体育教学的有力时机,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其次,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加强正常教学与课余活动相结合的利用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好体育馆的作用,形成“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加强羽毛球的教学创新,需要从教师队伍的创新上着手,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较强,基本技能扎实,并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同时,各羽毛球团队或者学校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加强与体工队、俱乐部的专业人才的互动;并请专业的教练员对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进行实地指导,将使得高校羽毛球教学取得一个新的层次提高。

(三)开展高水平的羽毛球大赛来提升羽毛球教学水平

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能在竞争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羽毛球技巧的掌握,能够较好的领略羽毛球运动的魅力,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投入羽毛球运动中,提高羽毛球教学的易接受性。“同时,比赛也能使同学们通过努力训练后,有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也会使更多的同学积极投身到羽毛球运动当中,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在设置比赛的时候,结合各高校之间的水平差异,并且按照不同层次的水平设置比赛,这样是的水平不高的高校运动员也能参加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多次参加比赛

后,这些队伍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三、结语

因此,高校的羽毛球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步伐加快,教学方式也随之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的局面,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和比赛活动等方式,突出体现了羽毛球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健康性。

参考文献:

[1]论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创新[J].论文下载中心.2008.21.

篇7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大学的体育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心里分析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一些院校中的体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借鉴和吸收相关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的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对策,并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体育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是通过教学途径,达到学生身体健康。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的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我们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期望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有挑战性的新的要求。我们社会在面对大学生的时候,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的要求大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更加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拥有敢于创新、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没有疾病或者其他的病症,而是我们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乃至社会中都可以完完全全的安宁的整体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整个社会紧密结合。

但是纵观我们平时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很单纯的重视学生的强身健体等环节,而且总是把传技作为我们平时上课的重中之重,把单纯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课的中心,从而经常会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心理情况的发展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是够有影响,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和教育。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的认识我们高校体育教育环节中的心理教育问题,是我们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对策

体育教学模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活动形式,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将学生的体力以及脑力劳动相结合,因此也就决定着体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密不可分。而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学生本身,甚至我国大力培养全面型的发展人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1.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心理障碍中的“突破口”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授课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这个班级或者某个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或者体育常识的传授,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成就感以及技能上的愉悦体会,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最为全面的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不断的发现和解决在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或者反应迟钝等现象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该学生进行了解,并且在了解的过程中找出解决方案。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体育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明显的、特有的特点: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器官以及其他的各项机能的整体发展。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活动方式:集体游戏等。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单纯的具有教育性,更加能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学生的集体性、应变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在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时,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传授他们学业知识的同时,有效的培养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拥有面对社会时候的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拥有一种直面社会的坚强、勇敢、拼搏的开阔精神。

结束语: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专门性质的技术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充满升级和活力的外界环境。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就是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体育教育中的注重心理素质的的形成与实施是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终实现我国大学体育教育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蔡瑞广,邱梅婷,步秀青,王留东,邹福民,崔伍僧.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2]程云峰.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几个基本关系初探[C].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

篇8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健美操和太极拳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对吉首大学部分大学生就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l5周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5周健美操锻炼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不同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效益,均可促进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以太极拳为主要体育锻炼手段的东方锻炼方式,以及以健美操为主要体育锻炼手段的西方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为大学生选择健身方式,以及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同时为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合理而有效的实证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吉首大学公共体育课一年级健美操和太极拳选修班各1个班,其中健美操班3O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太极拳班30人,男生15人,女生l5人,发放问卷6O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60份,年龄范围17—2O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使用中国期刊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心理测量法

(1)心理测量工具

《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徐霞修订编制),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主量表(Psw);运动技能分量表(sc);身体状况分量表(PC);身体吸引力分量表(AB);身体素质分量表(PF)。量表采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身体自我程度越高。本次测量主量表克隆巴赫a系数为0.85,各分量表克隆巴赫a系数分别为0.86、0.86、0.86、0.88。2)心理测试程序

本次研究从2007年3月6日开始直到6月24日结束,共持续105天,分别在实验前、5周后、10周后以及l5周后进行了4次测试。采用团体测量的方式进行,教师主持,在答卷之前,主试要求被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并严格按照指导语独立作答,答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2.3实验法

本次实验健美操组和太极拳组教师均为吉首大学长期从事专项教学的教师。健美操组和太极拳组均为每周3次课,每次60min。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授,并在练习结束以后进行考核。健美操组的练习内容为以大众健身操3级为基础的自编健身操,全套动作时间为5min,共68个8拍,音乐速度为24拍/10S,太极组练习内容为简式24式太极拳,有音乐配合。

1.2.4数理统计法对所采集的有效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

2.1健美操锻炼对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表1显示,健美操锻炼5周后,PSPP主量表与各分量表以及PSPP总分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其中身体吸引力出现显著性差异(P

2.2太极拳锻炼对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表2显示,太极拳锻炼5周后,PSPP主量表与各分量表以及PSPP总分得分均高于实验前;10周后,PSPP主量表与各分量表以及PSPP总分得分均高于实验前,其中PSPP总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本实验采取了分时间段测量PSPP的方案,目的在于观察身体自尊水平在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随着健美操锻炼周期的延长,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越好,原因首先在于健美操锻炼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伴奏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较大的运动负荷,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够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增强,充分激发个体体能,增强身体自我知觉能力,由此提高其身体自我价值感;其次,长期健美操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给大学生提供了体验到控制感的情境,可以使其在健美操锻炼中更多地获得成功感,从而使大学生的自我信念得到提高,进而增强其身体自尊;最后,长期的健美操锻炼能够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如体重的减轻、腰围的缩小,由此增强自己身体吸引力的感觉,提高身体自尊水平。

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经过5周、l0周太极拳锻炼后,PSPP主量表和分量表的得分变化不大(P>0.01),15周后变化较为明显(P

篇9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655011)

【摘要】近年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学者们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在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模式,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思想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青睐。目的在于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否像其它学者研究的可以应用到任何一门学科中,同样也可以应用到排球专选课教学中去。进一步探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思想下教学模式可以取得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术)如何并加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其它同行对排球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兴趣

0 前言

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的排球教学与传统的知识本位下的排球教学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应用到山东体育学院排球选修课教学中是否可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为高校体育排球专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有所促进并为探索改革新思路提供参考,同时为其它体育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也为其他同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大三两个教学班排球专选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23岁大学生5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27人,对照班29人,体重正常。在测试前经询问,研究对象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受伤史,无训练和练习排球经历,同时在教学实验前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基本情况测量,未发现研究对象自然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网络数据资源,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球技术的内容,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阐明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2.1 不同教学模式对排球专选课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1.1 传统教学模式对排球专选课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实验结束后,再次将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基本情况进行测量,来检验传统教学模式下排球专选课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生专项及基本身体素质,其中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受试者躯干、腰部和下肢各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同时也可以用于评价下肢肌群、韧带弹性与伸展性的好坏。而4×10m往返跑是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速跑的过程中急停、急起、快速改变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反映灵敏性的重要测量指标。立定跳远、1min仰卧起坐、1min俯卧撑、肺活量等指标分别是反映下肢肌肉力量、腹肌力量耐力和灵敏、上臂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客观评价可以更加准确分析排球专选课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1.2 能力本位思想下教学模式对排球专选课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1min仰卧起坐是反映腹肌力量和腹肌耐力及腹肌速度力量耐力的重要指标,1min仰卧起坐次数越多,表明受试者腹肌力量和耐力越强,我国19~22岁男1min仰卧起坐均值为36.90±8.20。通过表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能力本位思想下教学模式下的排球专选课教学使学生1min仰卧起坐次数明显高于排球教学实验前得分情况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45)。

2.1.3 能力本位与传统教学对排球专选课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比较分析

经过为期48学时的分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1min仰卧起坐、4×10m往返跑等身体素质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为了进一步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身体素质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将实验结束后分别将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来进一步验证能力本位思想下的教学模式排球课程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六项基本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2.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教学能力的影响

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有关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从事体育这一具体学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的总和。因而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学生就要要求自己必须有着合理的排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还要掌握任何教学必备的教学能力,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够很好的进行体育教学。而当前大部分体育教育却忽略了“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把重心放在了运动能力方面,注重运动技术的精益求精。

2.3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垫球、传球的达标和技评成绩的影响

垫球是指用手臂插入球的下部,利用球的反弹力来击球的技术动作,而传球是利用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传至一指定目标的击球行为。它们都是排球教学中基本技术之一,尤其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御的过程中起着串联和纽带的作用。由于实验前对影响排球基本技能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未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避免因身体素质因素影响排球基本技能的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教学中应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未来职业需求为目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2 经过为期48学时的教学实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研究对象的1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1min俯卧撑、4×10m往返跑、肺活量等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立定跳远的成绩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将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组肺活量和4×10m往返跑的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两种教学模式对其它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影响不存在显著性意义。

3.2 建议

3.2.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排球专选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应用到其它体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之中,进一步探究其可行性如何。

3.2.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坐位体前屈、1min俯卧撑等身体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对全部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要深刻理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质,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模式,但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认识这一点,建议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而且要有很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盘金洪,李基柱.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12,14(156):210-211.

[2]高立.我国体育院校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01-103.

[3]商汝松.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013(4):53-55.

[4]丛威,张建国,侯柏晨等,.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376-379.

篇10

关键词:体育恐惧,大学体育心理

 

前言

由于“应试教育”、场地和器材、地方体育文化等原因,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缺乏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品质。进入大学后,参加体育必修课,当运动量和强度较大时,部分体质较差的学生,吃不消,对运动项目产生了厌倦甚至畏惧。

1.体育恐惧心理

体育恐惧心理是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一种障碍性的心理反应。这中心理反应一般是指由于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遇到技术难度较大且复杂,又带有危险性的项目时,产生一种畏惧艰难,极度不安的恐惧心理。学生运动时出现呼吸紧张、面色苍白、冒冷汗,进而反应迟钝、四肢运动失调,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课堂安全,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大学生体育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差、动作结构复杂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的条件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和心理无法满足自己的安全防卫心理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焦虑。如当身体笨重的人参加技巧性的运动项目时,那种缺乏自信的心理紧张;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参加中长跑,在极点临界出现前;这种身心上的折磨,简直令他们痛苦得不愿继续活动下去。

2.2 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

学生心理认识和自我群体定位偏差,缺乏自信,总是认为自己体质、素质差,运动技术不如人,练习时畏首畏脚、不敢迎难而上,力不从心、夸大动作技术的难度,产生怯场。运动场上各种注视的目光、并无恶意的说笑,都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这中情况在对抗性项目中较常见,如篮球、排球、毽球等集体隔网对抗项目,学生容易表现得不愿上场参加运动,出现恐惧心理,以至于反应迟钝、动作僵硬,对回忆运动技术产生障碍表现。

2.3以前失败的经历情景再现

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危险性或运动本身的特点,学生间接受到该运动项目的危险事故影响,强迫性地接收了这样的经验。当他们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内容时,心理上便会被动夸大其危险性,而引发该项运动的恐惧心理。例如,大学生参加游泳课时,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游泳事故的事实现象,或者亲身体现过该种危险性经验的原因,使得他们对游泳产生一种夸大性恐惧心理,在水中无故颤抖、面色苍白。

2.4 运动负荷过大造成恐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除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外还需要一定强度的运动刺激,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运动负荷过大是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的常见因素。例如篮球课中的体能训练、田径课中的短跑达标、游泳课中的达标考核,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平时缺乏运动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挑战。当运动刺激相对过量时,心理上便开始产生抵触障碍。每当参加该项运动,便产生不必要的过度紧张和运动恐惧感。

2.5教材难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辅练习和过度性练习,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的矛盾,或者学生个人锻炼心态期望程度与实际掌握程度的矛盾,学生练习时可能感到非常吃力、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还是没能掌握,自信心被动摇,产生运动恐惧心理。

3鼓励大学生克服体育运动恐惧心理的可行措施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反应,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更有利培养学生刻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将来毕业走向社会,积极挑战各种人生困难。

3.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学习环境。对正确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对错误的行为要及时批评和制止。团结集体,对身体素质较差、完成技术动作有难度的同学要关怀与帮助。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练习时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团结和友爱精神。。必要时候,分组练习,缓解焦虑,鼓励互助练习,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激发练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3.2 精炼教学语言

体育教师讲解技术动作时,要抓重点,发挥想象力,力求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来讲述动作要领。。例如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分为一跨、二跳、三着地;游泳呼吸手臂动作,双手分别画椭圆,简化动作原理。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要点,心中有数,明白应该怎样做,有效的做,避免不必要的挫折感影响学习积极性。

3.3 做好课堂示范

正确采用示范法,使用清晰、轻松、优美的示范,做到动作规范,动作优美,使学生看后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注意示范的速度与幅度,对技术较难又不宜分解的动作,在不破坏连贯性的前提下,放慢速度、加大幅度,如跳高时最后四步的起跳技术,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表象。

3.4 降低教材难度,科学安排练习

对于一些危险性的动作技术,我们可以变换练习方式,来降低难度,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在练习游泳身体滑行练习时,我们可以采用双人水中牵拉练习,互相扶助;在跳高练习时,可以先用用橡皮筋来代替竹竿,跨栏时降低栏架的高度等,降低练习时残生的恐惧心理。

3.5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练习动机

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勇于展现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在困难与逆境中勇敢、顽强拼搏的斗志精神品质。

首先,发挥班干部、体育尖子的带头作用,互相协助,鼓励练习,帮助那些有运动恐惧心理的学生走出阴影。其次,激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真挚的友爱精神,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再接再厉。只要发现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祝贺,慢慢的消除他们自卑的心态。把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4 小结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产生体育恐惧心理在学生中时有发生。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产生体育恐惧心理的学生,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教学方法上做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大学校园育人的职能,通过体育教育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参加锻炼的同时,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5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叶春芳,体育教育与心理卫生问题初探,[J] 浙江体育科学1999( 4)

[3] 陈丹萍,运动心理学,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6月

[4] 陶英仆,保护与帮助对障碍性心理恐惧的影响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4)

[5] 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 [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

[6] 董晓春,王有庆,阎厚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教学新模式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