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范文

时间:2023-03-21 23: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香菇栽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香菇栽培

篇1

论文提要:本文从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实践出发,对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常见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六种病害的危害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使用的药物有价廉、毒性小、对人畜无害等特点,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有价值参考,防治方法简单实用,有效降低生产者损失,增加收益。

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是北方地区栽培香菇一种较为成功的技术,可分为块式、袋式两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管理简单、生长周期长、省时、省力、产量高等优点。成功的关键在于发菌期、转色管理期及出菇期病害防治。发菌期,各地早春气温回升快慢不同,适宜的栽培期有时并不易把握,尤其是气温回升较快时,极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损失。转色期温度、水分、光照管理不当,出菇期水分、通风管理不到位,都将给生产者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不同时期常见的主要的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六种。现将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中不同阶段常见的上述病害危害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发菌期常见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

危害状绿色木霉是竞争性杂菌,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分泌毒素阻碍香菇菌丝生长,绿色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形成绿色孢子粉层覆盖在菌块(袋)表面,造成烂块(袋),导致减产甚至绝产。毛霉也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由初期的灰白色生长成黑灰色覆盖在菌块(袋)表面,虽不能阻止香菇菌丝生长,但能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低温早种早春气温达8-12℃为最适宜播种期,易早不易迟,利用低温条件控制毛霉、绿霉发生。这是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栽培的成败。

蒸料时,料中心温度达到100℃保持2.5-3小时,可有效杀灭多种杂菌菌丝体,同时增加培养料的腐熟度。

培养料中拌入0.1%的50%含量可湿性多菌灵粉剂,能有效防止绿霉发生。出现绿霉感染,早期可用0.2-0.5%多菌灵涂抹患处,并撒上一层白灰粉。感染严重的,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或掩埋,防止扩散感染其它菌块(袋)。

发菌环境要清洁干净,定期喷施多菌灵液以及其它消毒药品。如喷施石灰水、来苏水等。

2转色期常见病害有绿色木霉、黑斑病。

危害状香菇栽培转色期,光照、湿度、温度三要素失调,可使菌块(袋)呈白色或白色、褐色相间,极易感染绿色木霉,发生烂块(袋)病,严重的可达到绝产程度。转色不良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也易发生黑斑病。菌块(袋)感染处出现成片黑色病斑,不再出茹,导致产量下降,造成极大损失。

防治方法确保香菇生长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转色。标志为菌块(袋)表面出现许多瘤状物,并有少量褐色水珠。转色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80-90%,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促进表面菌丝生长,形成褐色菌膜,抵御外部杂菌侵入。适度增加提膜换气次数,保证转色质量。

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块(袋)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中,减少绿色木霉发生几率和烂块(袋)机会。

出现绿色木霉、黑斑病,用0.2-0.5%含量50%可湿性多菌灵液涂抹感染处,连续2-3次。感染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或掩埋。

3出茹期常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有时也发生绿色木霉。

危害状出茹期褐腐病发生时,香菇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菌褶变为褐色,最后发软腐烂并散发难闻气味,子实体上常伴生绿霉。褐斑病发生时,菌盖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凹陷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白色霉层,失去商品价值。褶腐病发生时,菌褶初期出现少量白色菌丝,后期生长成团,布满整个菌褶,使菌褶相互粘连,导致菇体变软腐烂。三种病害均可造成香菇商品性状下降,降低生产者收入。

防治方法出菇场地使用前,清除杂物,搞好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干净。四周喷施多菌灵液,地面撒一层白灰粉,清除病原菌。

加强通风换气次数,保证空气流通,适当降低空间查对湿度,避免持续高温高湿环境,是出菇期几种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菌块(袋)浸水(补水)时,控制好水量,切勿过度。以浸(补)水后菌块(袋)的重量为脱袋时的80-90%为宜。补水过度,易感染绿色木霉(危害状、防治方法同前述)。喷水保湿、菌块(袋)补水时均要用清洁无污染水源,防止使用不洁净水带入病菌,人为造成不必要损失。

发现病菇及时摘除,病害处清理干净暂停止喷水,待菌丝重新恢复后,进行常规管理。在安全范围内,可少量喷施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来抑制病原菌继续扩展。要注意的是,每采一茬菇后,把留在菌块(袋)表面上的菇根彻底清理干净,并停止喷水2-3天,利于菌丝恢复生长,增强抗病力。

适时采收,最发在子实体尚未完全开伞时完成,既可保证香菇的商品性状,又可减少病害危害程度。

篇2

一、栽培方法

香菇生产一般都采用阴棚或果林间地等比较阴凉的地方作为出菇场所。

1.基料配制 一般采用筛过的硬木阔叶木屑500千克,麦麸100千克左右,玉米粉12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12千克,蔗糖6千克。

2.基料处理 木屑一般不要混入松树、杉树、柏树等含有芳香族物质的木材。原料应尽量新鲜、干燥、没有霉变,颗粒均匀。根据原料干湿情况采取相应的加水方式和速度。加水后进行拌料,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械操作,尽量使基料均匀,PH值均匀。拌好后的基料,堆放12个小时以上,使原料进一步吸水、软化。

3.装袋 香菇袋装栽采用的是两头开口的塑料筒,装袋可以在机械或者人工拌料的基础上,使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操作。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应保证袋子完好无损。装袋要松紧适宜,要均匀。在装袋的时候还要防止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装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内壁清理干净,不要让基料沾在上面。扎口的时候,扎紧不得漏气。

4.灭菌 装好基料的袋子必须马上进行灭菌处理,要将基料中的微生物活体杀灭后,才能进行后面工序。在香菇生产上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是加热灭菌法中的“湿热灭菌法”。在灭菌的过程中应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应“#”形排列,以便于蒸汽能均匀渗透,灭菌不容易出现死角,在大批量生产中,灭菌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灭菌包内一定要呈“空心型”摆放,周围最多可放5排左右,中间形成2~4个料袋空间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积蓄蒸汽。在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猛要大,锅内温度达到95℃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个小时。当达到95℃时,火势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保持该温度20个小时左右,灭菌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5.香菇压块式栽培管理

基本要领:将侧面打穴接种香菇料袋运到接种室内垒排起,每垒排一层就往料袋上喷洒一次0.2%多霉灵,消毒40分钟。菌袋培养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当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

转色管理: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出菇管理:气温在20℃以上时,大约一个半月时间香菇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发满料块后可以适当揭开膜,以增加块内氧气和温度,菌丝成熟后即可出菇。

二、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降低环境杂菌数量,严格控制香菇生产的各个环节,尽量选用健壮、高品质的菌种,提高菌种抗杂菌的能力,规范各种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种过程中遭遇污染,强化菌种检查,对污染菌袋应及时清理。

香菇的虫害也是影响香菇生产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昆虫丝虫等的成虫或幼虫都喜欢食取香菇的菌丝或子实体。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防治这些虫害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工作。

1.环境上防控:棚室内及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室内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并定期打杀虫剂。菇棚或生产区尽量远离饲养场垃圾场等环境较差的地方,以避免虫害的传播。

篇3

关键词 甘蔗叶;鸡腿菇;香菇;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S6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13-01

甘蔗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每年产生大量副产物。当前,甘蔗副产物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对制糖副产物的利用上,迫于环保压力和经济效益的驱使,制糖副产物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甘蔗渣除用于燃烧锅炉实现热电联产外,基本上被用来造纸。对甘蔗叶的利用程度则相当低。截至目前,被开发利用的甘蔗叶不足20%,且利用形式简单,基本上在田间就地焚烧[2]。栽培食用菌,需要消耗大量林木资源,寻找替代的培养基质,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甘蔗叶栽培食用菌已经做了一些研究[3-5],探索甘蔗叶栽培食用菌技术,有利于提高甘蔗叶的价值,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

鸡腿菇和香菇,是世界上栽培广、产量多、消费普遍的食用菌。鸡腿菇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品种,肉质细嫩,鲜美可口,且兼有多种药用功效,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香菇是一种世界性食用菌品种,产销前景广阔。本试验对适宜甘蔗叶栽培的鸡腿菇和香菇品种进行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鸡腿菇品种:CC900、纯白978、特白2004、特大9201、CC200(引自江都天达食用菌研究所),特白33、特白36、特白39(引自江苏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品种:申香10号、香农983、香农881、L26-1、武香一号、高香2号、香农49、801(引自江苏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

甘蔗叶以当年新剥的甘蔗叶晒干粉碎后备用,其他基质购自农资市场。

1.2 试验方法

鸡腿菇培养料配方为甘蔗叶70%、棉籽壳10%、麸皮18%、石灰1%、石膏1%。香菇培养料配方为甘蔗叶40%、杂木屑40%、麸皮15%、玉米粉4%、石膏1%。

每个小区10 kg干料,3次重复。配料后,装袋灭菌,移至接种室,冷却至28 ℃以下后接种。在发菌期和出菇期调查各品种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2012年10月接种,2013年3―4月出菇采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叶栽培对鸡腿菇产质量的影响

在发菌期,通过菌丝生长圈划线标记,由所测得的两标线间平均距离计算菌丝日生长速度。从表1可以看出,特白2004、特白36、特白39的菌丝生长较快,纯白978、特大9201、CC900、CC200、特白33的菌丝生长较慢。

从表2可以看出,特白36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7个品种。特白39、特白33、特白2004的产量较高。CC900和CC200的产量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2.2 甘蔗叶栽培对香菇产质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申香10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武香一号、高香2号、801其次,香农881、香农983、香农49较慢,L26-1最慢。

从表4可以看出,香农49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7个品种,香农881和香农983的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筛选适宜以甘蔗叶为主料的鸡腿菇、香菇品种。

结果表明:鸡腿菇品种特白36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浓密、产量最高,是甘蔗叶生产鸡腿菇的适宜品种。香菇品种香农49的菌丝长势浓密粗壮,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适宜甘蔗叶栽培。从试验中可以看出,适宜甘蔗叶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菌丝生长速度中等,长势浓密。目前以甘蔗叶栽培食用菌还处于起步阶段,甘蔗叶的预处理和配方筛选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卢敬铭,李明,韦丽娇,等.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现状及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6):43-45.

[2] 钟祝烂,张明华.甘蔗叶栽培打球盖菇试验[J].食用菌,2009,31(2):29.

[3] 黎金锋,覃培升,刘斌.甘蔗叶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J].食用菌,2009,31(3):37-38.

篇4

关键词:油茶籽壳;香菇;生物转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3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茶籽树,是山茶属中的一个树种。同属比较有名的植物包括茶叶与茶花。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基本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尤溪县是全国重点油茶种植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1.48万hm2,年有油茶籽壳1.83万t,除部分被利用外,大多数散存在农户中丢弃,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油茶籽壳主要成分为植物性木质素纤维,而香菇等食用菌能降解代谢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纤维等化合物,并转化合成其营养成分[2-3]。因此,笔者开展了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最负著名的食用菌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栽培生化油茶籽壳的试验研究[4-6]。为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减少废弃物污染环境提供科学依据[7-8]。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香菇菌株 L-26菌株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

1.2 栽培原料

油茶籽壳由福建沈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经晒干后粉碎,备用。其他栽培材料木屑、棉籽壳、麸皮等在市场上购买。油茶籽壳的香菇菌丝生长试验与出菇试验培养基配方分别见表2和表3的备注。

1.3 测定方法

培养基原料和香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采用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序列分析方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采用盐酸水解法测定氨基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凯氏定氨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氰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测定晒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铁、铅和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汞含量;采用氰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总砷含量。

1.4 方 法

2.4 油茶籽壳对香菇子实体营养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利用油茶籽壳替代香菇培养料中的全部木屑、全部棉籽壳和50%麸皮,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出菇的产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说明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是可行的。油茶籽壳的粗蛋白含量达到了9.21%,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这为香菇生长提供了碳、氮营养成分。用它来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52.89%和39.28%,明显高于对照。说明油茶籽壳培养料中的碳、氮营养能有效地被香菇利用转化,比常规栽培的口感更好,质量更优。近年来,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木屑等生产资源的过度消耗,给林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压力,而油茶籽壳在农村常以垃圾处理,未得到充分利用,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因此,利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资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同时也为香菇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缓解香菇生产发展中存在的“菌林”矛盾和“菌牧”矛盾。

参考文献:

[1] 束庆龙,张亮富.中国油茶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9-8.

[2] 陈秀炳.人工栽培香菇阔叶树的优化选择及应用研究[C]∥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文集.长春:2007.

[3] 陈君琛.废弃资源作替代料栽培大杯蕈、秀珍菇和茶树菇研究[J].菌物学报,2007(26)增刊:364-368.

[4] 陈秀炳.花香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 陈秀炳,刘叶高.木屑栽培香菇高产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1(3):22-23.

[6] 陈秀炳,潘文忠.袋栽香菇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食用菌,1990(6):28-29.

[7] 陈秀炳.尤溪县食用菌生产发展问题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1(1):2-4.

[8] 陈秀炳,吴擢溪,池英隆.食用菌在可持续农业的地位和展望[J].上海农业科技,2004(1):15-17.

篇5

1、选块。将发好菌的香菇块与菌筒,充分干燥,选择无污染、完整的块或菌筒做处理,如老菌皮过厚可进行搔菌,待其菌丝愈合后方可选用。

2、浸泡。热水浸块是春季栽培香菇催蕾的一种理想方法。浸块时,将水热至33℃,然后将香菇块或菌筒倒入池内,浸泡3-5小时,如果水温降低可添加开水,调节水温到18℃-33℃,然后将浸好的香菇块捞出,置于出菇场地,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其温度,直至块上现蕾,再进行通风换气。出菇期间如气温低,可直接向块上喷洒18℃-33℃的热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提高薄膜内环境的温度,以利香菇正常生长。

3、香菇的采收及块的营养补充。浸泡过的块用薄膜覆盖后要继续保温,菇蕾能很快拱出菌块,此时加强通风,提高气温。10-17天便可采第一茬菇,采完后,揭开薄膜让香菇块充分干燥7-15天,再用热水浸第二次。采完第二茬菇后,应给香菇块补充一定的养分。常使用的营养物质有:三十烷醇溶液、30ppm的柠檬溶液、0.2%的磷酸二氢钾和葡萄糖溶液、小于0.2%的尿素、豆浆、淘米水、蘑菇生长素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出菇安排

在自然条件下,春栽香菇可收5~6潮,按发生季节可分为秋菇、冬菇、春菇3种,重点是秋菇和冬菇。

秋菇:9―11月发生。9月份开始,气温逐渐降低,出现的菇蕾要依据天气情况酌情采取培育厚菇或花菇的技术措施。秋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时可先培育厚菇;天气晴朗,要抓住时机培育花菇。当菇蕾长至2~3厘米时,要进行催花管理,白天遮阴,控温在18~20℃,采取山区“五阴五阳”、平原“六阴四阳”的方法,调节光照,降低温度。第一潮菇采完后,要清除菇脚,重新养菌,温度20~25℃条件下1周左右,至菇柄部发白,催第二潮菇发生。

冬菇:12月至翌年2月是冬菇管理阶段,此时是培育花菇的最好时机,可培育两潮花菇。此时把遮阳物全部去掉,让菇架及菌袋直接受阳光照射,调节棚温至8~16℃,晚上低于8℃时,应修火道加温,将温度维持在8℃以上。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去掉,使幼菇接受阳光照射。

2.催蕾

菌袋经过越夏失水较多,要进行浸水或输水处理。催蕾应满足以下条件:(1)日平均气温10~20℃,温差8~10℃;(2)菌袋含水量在55%左右,达到原袋重;(3)小环境空气湿度85%~90%。对出菇困难的,可振动惊菌,促进出菇。

3.炼蕾

催菇后一般两天左右开始现蕾。当菇蕾长到玉米粒大小时要及时割口育蕾。在幼蕾顶起的薄膜四周割口3/4,但不揭开,让幼蕾自然生长把薄膜顶开。割口后的菌袋放在架的下层,每袋选留生长健壮,排列均匀的幼蕾5~12朵。待割口幼蕾长至1厘米左右时,进行揭膜炼蕾。炼蕾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通风由小到大,幼蕾1~1.5厘米时以保湿为主,两天后逐步加大通风;1.5厘米以上时白天揭膜、夜间盖膜;2~2.5厘米时严格控制袋温在15℃以下,温度高时要及时通风,湿度以60%~65%为宜。第一潮菇气温高,练蕾时间4~5天,以后可炼蕾7~12天。

4.催花与育花

白天控温在15~20℃,夜间零点以后进行上潮,加温加湿至袋温15~20℃,湿度85%~90%,2~3小时菇表面由干变湿,菌褶吸水,突然揭膜育花。看到裂纹白而深时,要迅速排潮,把空气湿度降到65%左右,最后保持在55%,通过排湿,把白色裂纹固定下来。

5.采收加工

篇7

一、 阅读是教师思想力的土壤,培养阅读责任

教师思想的力量需要建立在丰厚阅读的土壤上。书是滋养教师思想的肥沃土壤。几年来,我们工作室每学期都致力营造读书环境,为工作室成员从读书种类、书目、方法、互动交流、好书漂流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具体引领,真真切切地深入研读。时间上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工作室成员老师几年里读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新课程理论专著、名师教学实录案例等。第一年,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三个月内阅读一本教育著作,并认真撰写阅读心得,定期进行沙龙式的和内部教师们交流,在校内进行一次“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改善全校读书环境和教师读书的氛围;第二年开始,工作室成员每人逐渐能每月主动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带动自己所在教研组老师能从不看书到自觉看书,从一本书读很久到争取三月读完一本书。每位工作室成员力争带动一个组的老师们慢慢养成读书习惯。

教师阅读责任需要我们培植。我们名师工作室为每位成员安排循环“亮相”,展示自己和组内老师阅读的收获。我们还专门安排阅读同本书交流碰撞的“书峰PK”活动,推动成员老师向问题阅读、需求阅读、深度阅读发展。阅读型教师不一定都能成骨干教师,但是骨干教师必定是阅读型教师。我们坚持,一位骨干教师成长应该走在通往博读的路上。我们要求成员老师应该沉浸、沉潜,浮华、浮浅是难以沉淀出教学智慧的。我对工作室成员讲,教师追求的身心和谐,应当在阅读天地里,教育心灵安稳的教师才幸福。骨干教师必须在阅读中再向前一步,有了阅读的深度,自然有思考的厚度。

二、 课堂是教师思想力的枝叶,培养课堂自觉

教师思想力的绽放在课堂。有成员老师问我怎样才算是骨干教师?我是这样讲的,课堂成熟时就是你骨干教师时。为了磨炼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室采用名师示范课和成员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成员们的课堂教学“细节问诊”和“专项论课”。通过观摩名师示范教学,进一步理解名师教学思路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学员执教研讨课,打磨细节,帮助学员初步形成教学特点,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学思考探索的深度与宽度,每次打磨课时,我经常提醒的一句话就是,向前一步,再向前思考一步,怎样让语言文字运用得更自然无痕,孩子们学习更快乐高效。这就应该成为骨干教师的一种课堂自觉。

我们的课堂需要接地气,越接近学生实际的课堂越具有生命力。我对成员们提出低点要求,小点起步,求点踏实,慢点提升。课堂争取做到“五个一点”,即“激发自己的精神,上课有点激情;理解自己的学科,课堂多点‘语和文’;看清自己的责任,少玩点花样;关注自己的细节,文字有点深入;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学有点力量”。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们不但要在学科专业领域向名师学习,更要在师德、人品和思想方面向名师们看齐,加强自己的成长深度, 把从骨干教师成长到成为名师当作自身的追求,以执着追求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自觉的思考与实践中去。工作室成立第二学年后,我们采用名师示范课和徒弟研讨课“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方式,探讨、研讨、论课、辩课,要求他们关注“课堂自觉与课堂安全”的研究,极大地催生成员老师的课堂新思维,“安全课堂”强调学生心灵的自由与思维的自主,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骨干教师应该在课堂实践中常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再向前一步,直抵教学的本质和学生的心灵。

三、 论坛是教师思想力的赛场,培养教学主张

教师思想力驰骋的赛场应该在议论、立论、争论、辩论、明理中。为了给老师们更多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我们思考搭建了网络平台论坛,让思想交流,问题研讨,沙龙活动成为他们每天生活学习的新常态。我们成员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汲取工作室内大家的资源,同时可以扩大化地互补学习资源,吸收其他名师的优秀经验。以每周专题研讨与每天自由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挖掘网络交流的深度,提高网络对话的热度,在群中拓展成全天候、零距离的专业成长平台,我自己发表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论文放到群共享中,让老师们阅读说感受,提建议。同时帮助指导修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论文,并推荐他们论文去发表。在群里还开设视频讲堂,让老师们把自己教学微视频放进来,一起观看指导分享。

论辩在培养骨干教师思维张力的同时,引发了教师内力的生长。我和成员老师们一起进行多次学科专题思维碰撞,提升大家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修养,使老师们教学相长,共同沿着正螺旋方向发展,力争内力发展与智慧发展的同时,给他们搭台唱戏,争取“名师工作室”成员中能培养出市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网络交流平台成立几年来,学员们每每在教学中遇到困惑,便会在群中向导师和同事请教。骨干教师可以在辩中再把自己向前推进一步,一步一境界。

篇8

关键词:桑枝;香菇;产量;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888;S646.1+2;S7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49-0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ulberry Branches on Lentinus edodos Yield

LI Chuan,CHANG Quan-ji,YANG Jiang-hua

(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 The R & D Center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nkang,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ulberry branch in culture medium on the yield of Lentinus edodos (Berk.) S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mushroom variety 241, using the cultural medium of 25% mulberry branch sawdust + 75% other wood sawdust, adjusting the pH of cultural medium 5~6, keeping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temperature at 10℃ after the mushroom-package being placed on shelves, controlling the shade density about 50%, the yield was higher.

Key words: mulberry branches; Lentinus edodos (Berk.) Sing.; yield; orthogonal test

蚕桑产业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陕南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支柱性特色产业之一。蚕桑生产每年在桑树的修剪上产生大量的桑枝条,每公顷桑园仅夏季修剪就可产生大约11 250 kg的桑枝条[1]。据测定,桑枝含粗蛋白5.44%(质量分数,下同),纤维素51.88%,木质素18.18%,半纤维素23.02%,灰分1.57%[2],其中的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大约占了75%,这是栽培食用菌的合适生产原料。利用废弃的桑枝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料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不仅可以解决养蚕淡季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使蚕农利用非养蚕季节开展食用菌生产,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在“退耕还林”政策背景下为食用菌生产中培养基质的来源开拓了新的途径,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3]。香菇[Lentinus edodos(Berk.)Sing.]又名香蕈、冬菇、香菌,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属(Lentinus Fr.)真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和特色蔬菜之一,陕南地区出产的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当地特征明显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食用菌栽培也是当地农民普遍具备的农业生产技能之一,生产基础好,覆盖面大,便于快速推广。试验对不同桑枝比例组成的培养料栽培不同香菇品种进行了探讨,以期获得适宜本地区桑枝栽培香菇的最佳品种和培养条件,从而便于桑枝栽培香菇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香菇品种分别为939、241、庆科20,均购自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香菇培养料取自当地修剪桑树后剪下来的桑枝条,经粉碎、消毒后备用。

1.2 方法

1.2.1 正交试验设计 采取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香菇生产上的品种选择与培养条件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各因素、水平设置见表1。共有9个试验处理组合,每个组合安排20袋,共计180袋,袋料中培养料为100%的桑枝木屑,其他辅料的添加及灭菌消毒按文献[4]的方法进行配制和处理。培养料上架后,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每采收一批菇后,对培养料补充葡萄糖溶液。统计每处理的头次采收鲜菇的产量和鲜菇的总产量,分析找出最佳栽培方案。

1.2.2 不同桑枝比例单因素比较试验 由于桑枝木屑栽培方式的香菇产量与其他杂木屑栽培方式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找出培养料中添加桑枝量的最佳比例,在其他栽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所用品种和栽培条件均为从前述正交试验中筛选出来的最适品种及最佳条件,试验设计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培养料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CK)、25%、50%、75%、100%,用当地传统栽培香菇的其他硬杂木木屑补足至100%,每个处理200袋,3次重复,共600袋,总计3 000袋。统计鲜菇总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利用SPSS 11.0软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佳添加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头次菇产量

香菇品种选择与培养条件正交试验中头次菇产量的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第六个组合A2B3C1D2的香菇头次菇产量最高,即香菇品种选用241、转色后温度差为10 ℃、pH为4~5、遮阴度控制在50%,产量可达323.20 g/kg;比较各因素的极差R,排出了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香菇品种、转色后温度差、遮阴度、袋料pH,说明香菇品种的选择最重要,袋料pH对产量的影响最小。

在4个参试因素中,香菇品种因素以A2(241)的头次菇平均产量最高,为302.50 g/kg;转色后温度差因素以B3(10 ℃)的头次菇平均产量最高,为252.10 g/kg;袋料pH因素以C2(pH 5~6)的头次菇平均产量最高,为249.17 g/kg;遮阴度因素以D2 (50%)的头次菇平均产量最高,为251.00 g/kg。由此可见,最佳的处理组合应该是A2B3C2D2。此结果与试验中最优秀的处理组合相比,只是在袋料pH因素上有所差异。

2.2 正交试验香菇总产量

香菇品种选择与培养条件正交试验中香菇总产量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在9个处理组合中,仍然是第六个组合A2B3C1D2的试验结果最佳,即香菇品种选用241、转色后温度差为10 ℃、袋料pH为4~5、遮阴度控制在50%,则总产量可达784.30 g/kg。比较各因素的极差R,可排出各因素对香菇总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结果与对头次菇的影响顺序相同,也是A、B、D、C,即香菇品种、转色后温度差、遮阴度、袋料pH,说明香菇品种的选择仍然是最重要的,袋料pH对产量的影响还是最小的。

在4个参试因素中,香菇品种因素以A2(241)的平均总产量最高,为742.93 g/kg;转色后温度差因素以B3(10 ℃)的平均总产量最高,为680.63 g/kg;袋料pH因素以C2(pH 5~6)的平均总产量最高,为659.73 g/kg;遮阴度因素以D2(50%)的平均总产量最高,为666.73 g/kg。由此可见,最佳的处理组合应该是A2B3C2D2,此结果与试验中总产量最优秀的处理组合相比,也是在袋料pH因素上有所差异;然而袋料pH是试验中的最小影响因素,没有动摇香菇品种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的地位。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确定香菇品种241为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适品种,袋料的pH应控制在5~6之间,转色后的温度差应控制在10 ℃,遮阴度在50%左右。

2.3 桑枝木屑比例单因素试验结果

添加桑枝木屑比例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与传统用硬杂木木屑的处理相比,添加比例不同的桑枝木屑,其香菇产量、生物转化率都有所下降。但是添加25%的桑枝木屑处理与对照(100%硬杂木木屑培养袋料)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添加50%、75%、100%的桑枝木屑处理的香菇产量相比差异显著,其中纯桑枝木屑的袋料香菇产量最低,只有799.3 g/kg,比对照低212.9 g/kg。在生物转化率方面,添加25%的桑枝木屑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就已经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桑枝作为香菇的培养袋料还需要探讨解决一些在生物转化上的障碍因素。

3 小结与讨论

3.1 桑枝比例问题

从试验结果来看,随着培养料中添加桑枝木屑比例的增加,香菇的产量逐渐减低,以纯桑枝木屑培养袋料的产量最低,但添加25%的桑枝木屑与硬杂木木屑培养袋料的香菇产量差异不大,可作为适宜的配方生产香菇。100%的纯桑枝木屑培养袋料的香菇产量较低,主要是养分积累少,产菇后劲不足造成的。而纯桑枝木屑培养袋料的香菇其食用口感比100%硬杂木木屑培养袋料要好一些,这与陈金华等[5]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有关香菇口感、成分分析的详细研究将在下一步进行专门的探讨。

3.2 品种选育问题

从正交试验结果来看,不同香菇品种的产菇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241的产量较高。各品种在试验过程中都表现出第一次、第二次的产量较高,后期产量降低较快,这与张拴牛等[4]的研究结果类似。从生物转化率来看,100%纯桑枝木屑栽培香菇品种241的生物转化率只有79.93%,而硬杂木木屑的生物转化率在100%以上。因此,应加强选育适宜桑枝木屑栽培的香菇品种,减少对其他木屑的依赖性,从而节约林木资源,提高后期产量和总产量。在香菇品种源头上要加大研究力度,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不断驯化各类野生菇种,多方引进珍稀品种,扩大适合利用桑枝木屑栽培的品种群体[6],不断提高各类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效益。

通过本试验,确定利用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优条件是,栽培品种为241,25%的桑枝条木屑+75%其他杂木屑作为培养基质材料,袋料pH控制在5~6,上架转色后温度差控制在10 ℃左右,遮阴度控制在50%左右,可提高鲜菇产量并能合理利用废弃桑枝。本研究建立的栽培技术已在陕南蚕桑主产区得到了推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洪根法,王小飞,王俊其. 桑枝培育食用菌前景广阔[J]. 蚕桑通报,2006,37(1):64-65.

[2] 黄月清,郑社会,余建妹. 循环利用蚕桑下脚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J]. 今日科技,2008(1):42-43.

[3] 赵永强,白坤伟,王钦举. 利用桑蚕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实现两个产业的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J]. 食用菌,2005(4):26-28.

[4] 张拴牛,周建方. 桑枝木屑袋栽香菇试验[J]. 食用菌,2004(4):17.

篇9

关键词 废筷子;香菇;枝条菌种;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62-01香菇是十堰地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在当地的食用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袋栽香菇菇期在10月至次年5月,接种必须在8月中下旬进行。而此时气温高,容易感染杂菌[1],菌筒的成品率只有70%~80%,有的甚至全部报废,损失严重。为了减少污染,近年来有部分菇农安排在3月低温制筒,夏季养菌。但养菌期间气候炎热,菌筒内湿度较高,易造成大量烂筒,产量很低[2]。为了使袋栽香菇获得高产,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丹江口市水都菌种厂,试验用一次性废筷子制作枝条菌种,接种香菇栽培袋。经过连续2年的实践,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接种污染问题,菌筒平均成品率达95.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菌株

供试材料主要有一次性废筷子(从学校食堂回收)、聚丙烯折角袋、木屑、麸皮、石膏、白糖。供试菌株为939、908、华香5号、武香1号、856、L087、泌香3号、Cr02、申香4号;试管种分别购自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河南泌阳真菌研究所等,原种及栽培种为自行扩繁所得。

1.2 栽培种的制作

1.2.1 废筷子栽培种的制作。将回收的废筷子清洗干净后,于pH值为8、1%蔗糖、0.1%磷酸二氢钾的营养液中浸泡24 h,捞出晾干,备用。辅料按比例(木屑∶麸皮∶石膏∶糖=78∶20∶1∶1,含水量60%)配好搅拌均匀,将处理好的筷子装进聚丙烯折角袋(17 cm×33 cm)中。再将配置好的辅料均匀地填充在筷子中间周围缝隙中,使筷子上下周围充分接触到营养料,装袋高度以没过筷子2 cm为宜,然后用无棉盖体封口。高压蒸汽灭菌3 h。灭菌结束后,待培养料温度降至28 ℃以下时,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木屑原种,采用常规方法培养。

1.2.2 对照(木屑)栽培种制作方法。常规方法制作木屑栽培种,以与枝条栽培种进行生长情况与接种栽培袋情况对比。

1.3 栽培袋的制作与接种

常规配制木屑培养基,分装于聚丙烯塑料袋内(20 cm×55 cm)。高压蒸汽灭菌3 h。料温降至28 ℃ 以下时,按常规方法接种木屑栽培种,两侧接种,一侧2穴,另一侧3穴。枝条栽培种接种方法: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用酒精擦拭消毒料袋两端,迅速从枝条菌种袋中拿出筷子,手持筷子大头2 cm以内,将筷子小头沿袋子一头迅速插入袋内(袋外留长2 cm的筷子),每袋均匀插入4根筷子。常规方法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种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各供试菌株在枝条培养基中生长时间较木屑培养基缩短2~3 d,这与其通气性好有关,故菌丝生长更快。菌丝长满袋以后,将筷子折断,其内菌丝并未生长至筷子中心。根据试验,一般在菌丝满袋以后10~15 d可长透筷子,以供栽培使用。

2.2 香菇栽培袋发菌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废筷子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枝条菌种接种后,香菇菌袋生长良好,平均比木屑菌种接种的菌袋早10.7 d长满袋,生长周期缩短。更为重要的是,枝条菌种接种的菌袋平均成品率达95.1%,比木屑菌种的平均成品率(75.1%)高20.0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废筷子为主要原料制作香菇枝条菌种,菌丝生长较木屑快,成品率高,可以有效地解决夏季高温接种感染率高的问题。同时,用废筷子作原料,取材易,价格低,用于生产投资少,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大量农业废弃物、下脚料变废为宝,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3]。

用筷子枝条菌种接种料袋,1个料袋需要用4根枝条菌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接种速度,而且降低了杂菌感染的几率。如果利用直径比筷子粗、长度合适的其他枝条代替筷子作香菇菌种,1个料袋只用2根枝条菌种接种,可以大大提高接种速度,并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杂菌污染几率。

(下转第65页)

在制作废筷子栽培种的过程中,废筷子的含水量是制作枝条菌种的关键。含水量高,菌丝生长细弱,萌发率低;含水量低,菌丝难以深入到筷子内部。当发满袋时,上层枝条因失水多而变干,菌丝干缩[4-6]。据笔者的实践,含水量应控制在50%左右为好。

4 参考文献

[1] 姜涛,张忠伟,薛建臣,等.香菇枝条菌种的制作与应用技术[J].食用菌,2007,29(6):24-25.

[2] 邬金飞.枝木菌种在袋栽香菇上的应用[J].食用菌,2007,29(1):53.

[3] 任桂梅,乔文兰,贺晓龙.废筷子制作食用菌枝条菌种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39.

[4] 黄海新,袁阳淦,袁建华,等.香菇袋料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2):94-95.

篇10

关键词: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条件;对策;云南镇沅

1发展现状

镇沅县有9个乡镇,截至2009年仅有按板镇种植香菇,种植农户150户,共种植香菇60万筒,总产鲜菇270 t,产值129.60万元,菇农共计获纯收入21.60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1.08万元。目前,镇沅县栽培种植的品种有135、939、9608等5个,其中以939品种产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种植过去在镇沅一直是空白,香菇是镇沅人工种植的第1个食用菌品种。

1999年,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县委、县政府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快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民寻找增收新途径,引进福建玉泰公司在按板镇和恩乐镇进行香菇订单生产试种,当年引导农户生产种植了20万筒,总产值32万元,平均产菇0.38 kg/筒,产值仅1.52元,纯收入0.22元/筒。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为公司技术人员对该县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缺乏充分的认识,照搬照抄福建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菇农在种植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且公司在收购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几户种植成功,香菇产量平均0.52 kg/筒,产值达2.08元/筒,纯收入0.78元/筒,效益达到了香菇种植较好的江浙一带的中上等种植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

2000年底,政府又引进了浙江丽水地区云和县香菇种植大户叶老板,并签订了3年的发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香菇生产。同时,政府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协助公司进行生产管理,组织发动群众。这期间,香菇种植曾一度发展到了6个乡镇380户农户中,最高年份曾发展到了120万筒,产量504 t,产值226.8万元,纯收入58.8万元,平均纯收入0.49元/筒,香菇产业呈现出兴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公司是属于浙江一带种植管理技术较好的农民组建起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在大量香菇产品涌到收购点时,公司根本无法组织大量资金按合同收购;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销售路子,资金周转困难,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出现了“打白条”现象,诚信受到了菇农的质疑,使香菇产业跌入低谷。但是通过连续3年的发展,广大香菇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从菌种选育、生产到栽培技术的本地农业科技专家。镇沅县香菇在全市有了不小的声誉,部分县市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2004年思茅亨利航贸公司慕名而来,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冷冻车和运输船,在按板镇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建起了冷库。至目前香菇产业逐步跨入了正轨,并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网络。几年来共计种植香菇360万筒,共计产鲜菇1 620 t,其中国内销售1 200 t,总产值720万元,出口国外420 t,销售收入达420万元。但菇农产值仅为777.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菇农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产工序多,辅料多,运距远,是一项消耗型的产业[1-2],石油价格不断上扬,成本高,达1.6元/筒。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辅料的替代产品攻关能力方面力不从心,难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镇沅县香菇种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3-4],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快速发展。大部分菇农未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影响了香菇产量和质量,使产业效益未显现出来。

2.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镇沅香菇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以企业带动起步,但引进的公司、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有的不是以发展壮大自身为目的,只是来进行投机生意,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公司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压级压价,严重挫伤菇农的积极性,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3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条件

3.1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

镇沅县位于横断山脉以南,沿云贵高原西南边端,属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顶部。全县由横断山脉主脉之云岭山脉的支脉,哀牢山和无量山两脉以北向南横贯控制全境。最高海拔3 137 m,最低海拔774 m,高差2 363 m。镇沅县位于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波状起

伏,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形成了暖温、亚热、热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立体气侯、立体农业十分显著。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温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温≥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积温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达340~365 d,特别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温在13.2~20.2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发展。

3.2丰富的原料资源

镇沅县幅员面积4 136.81 km2,其中林业用地2 259.68 km2,森林覆盖率54.71%,自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灌木层次清楚,有着丰富的常绿原生黄栎、青冈栎、山茶花、麻栗树、水冬瓜树、野樱桃等树种,是发展香菇产业的优质原料,资源丰富,只要采伐得当,不但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产业发展,达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3.3独特的区位优势

镇沅县位于普洱市北部,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在对外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思茅港和孟连县城是国家一类和二类口岸,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建成将使普洱成为东南亚国家进入中国的第一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普洱对东南亚国家的开发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镇沅县交通以柏油路面公路为主,南距普洱仅180 km,东距昆明460 km,北距大理300 km。镇沅产品北和东达广通和昆明,经铁路直达全国各地,南面通过公路至普洱、西双版纳、孟连,直达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思茅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中型客机,经昆明直达全国各地,水、陆、空交通便利。东南亚又是我国香菇产品的主要销售地之一,虽然该县香菇产业起步较江浙沿海地区晚、规模小,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镇沅县的香菇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3.4良好的发展基础

镇沅县香菇种植已有9年的历史,产业发展从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行政之手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从行政上成立了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发动,积极协调林木采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负责香菇的生产技术指导;市场运作方面引进、支持江浙一带具有一定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来镇沅开发基地,进行订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可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二级菌种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及生产能力,能保证香菇产业所需的大量菌种,香菇产量产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有了1个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因而,发展香菇产业有良好的技术及栽培基础。

3.5优惠的政策环境

政府采取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使用国家闲置的公共设施等措施,扶持引进的香菇企业和种植大户,调进各种香菇辅料,预先给带动起来订单生产的农户先期赊用,交菇时分批结款,为各菇农解决了生产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同时,出台了香菇种植户进行香菇种植时必要的林木、简化采伐办证手续、菇农无需交育林费、育材费由香菇企业统缴纳等对菇农有利的一系政策。

4发展对策

4.1加大投资力度,增强香菇产业发展后劲

香菇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推广、广告宣传、行政执法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投入。要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镇沅,进行香菇产业化开发。财政今后要采取对企业和基地农户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金融单位资金支持,确保香菇产业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2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香菇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从育种到栽培、产品干燥,一个小的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种,县(市)乡(镇)村和菇农之间,产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扩大香菇发展规模,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这就应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菇农家喻户晓。层层培育示范大户,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菇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菇农进行培训。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

验。对新菇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老菇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镇沅香菇品牌。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还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4.3强化科技服务

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在品种选育、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菇品加工储藏、新材料开发(如辅料的替代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对策。要加速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减少菇农损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务菇农,增加收入。

4.4扶持香菇合作组织

要尽快成立县香菇协会,将真正关心支持香菇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专业人士吸收到协会中来,共同为振兴香菇产业献计献策,形成行业自律的中心;同时让协会与公司协调好与菇农的利益分配,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对各类从事香菇行业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让其在产业的基地化、组织化、标准化升级、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5扶持种植大户

要鼓励发展种菇大户,以联户、农庄等形式组建标准化生产大户,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成为香菇栽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带路人,引领其他菇农共同致富。

4.6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香菇产业化发展

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对开展香菇产销服务的经营大户,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对外来的客商要热情服务,帮助其组织好货源,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疏通外销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政策等办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香菇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长娜.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j].食用菌,2010(1):43-44.

[2] 罗世随.贺州八步区香菇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8(12x):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