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3 00: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蚕豆;栽培;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46-01

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1]。鲜嫩蚕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鲜食蚕豆品种要求荚形大,商品性和食味好,首选品种为大粒1号、慈溪大粒1号,粒型较阔薄,百粒重100~120 g。

2开沟整地

蚕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种前需要进行精细整地,可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扩展和根瘤的形成。一般选用耕层深厚、质地较轻、排灌条件好、肥力较高的田块,在晚稻腊熟期排干田水,晚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稻草,进行翻耕整畦[2]。畦宽70~80 cm,沟宽30 cm;每畦2行,行距40~50 cm,株(穴)距20~25 cm。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经选种,晒种2~3 d,用0.1%钼酸铵溶液浸种24~36 h,然后沥干待播。播种前用根瘤菌接种,可提高产量。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和种子接种。土壤接种是从上年种过蚕豆的地上运约50 kg的表土,于播种时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种子接种是在播种时将根瘤菌粉加水稀释,再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并随播随盖土,以免根瘤菌被阳光直射杀死。

4播种

播种需选择适宜时期,一般播种量为75~90 kg/hm2。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孔播籽1粒。

5密植

蚕豆不耐高温,对光照较为敏感,花朝强光方向开放,一般朝南方向的蚕豆结荚要比朝北方向的结荚多,栽培以南北行向较好。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栽培目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3]。通常适宜密度掌握在9.9万株/hm2,实行单粒或双粒播种,用种量为75~90 kg/hm2(单粒)。

蚕豆产量由蚕豆分枝数、每枝结荚数和百荚鲜重3个要素构成。因此,可通过以产定株的方式来确定密度,一般蚕豆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3个,单株结荚10~15个(约500 g),产量水平在10.5~15.0 t/hm2。

6田间管理

6.1适时灌水

蚕豆喜湿润但忌涝害,灌水应掌握速灌速排,切忌细水长流、慢灌久淹[4]。苗期需水量较少,播种后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促出苗,齐苗后灌1次跑马水。花荚期对水分需求量大,一般要在初花期、始荚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

6.2科学用肥

蚕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生产100 kg籽粒,约需吸收氮7.8 kg、磷3.4 kg、钾8.8 kg、钙3.9 kg和适量的微量元素。由于蚕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可自身解决需氮的2/3。因此,蚕豆的施肥原则是“适量施氮,增施磷、钾肥”。

6.3防旱、防涝

蚕豆对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因此,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确保丰收。

6.4整枝打顶

6.4.1去除主茎。虽然蚕豆分枝能力较强,但主茎一般不能结荚,即使结荚也较小。当豆苗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摘去主茎心叶,促基部分枝[5]。力争冬前单株达到5个左右的健壮分枝。

6.4.2整枝疏苗。蚕豆虽然具有良好的分枝习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结荚或结很多荚。因此,及时整枝疏苗,才能保证合理的密度,应去掉无头枝、弱技、病枝和迟发枝。

6.4.3摘除顶心。蚕豆开花结荚由下而上,从下部到上部结荚数逐渐减少,易脱落。如不及时打顶,养分大量输送到上部,从而造成中、下部花荚脱落,不能结实。

6.5除草

在杂草1叶1心时,用15%精稳杀得900 mL/hm2防除。鲜豆荚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

7病虫害防治

7.1病害防治

蚕豆易感赤斑病、锈病和枯萎病。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采用轮作制栽培;二是药剂防治,在病害始发期进行防治;三是及时拔除病株;四是清除杂草,消灭虫口传播病毒[6]。苗期、成株期都可以被赤斑病危害,发现病株,数量少要及时拔除;数量多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全株喷雾,隔7~10 d防治1次,用药2~3次,药剂宜交替使用。锈病可用粉锈宁1 500~2 250 g/hm2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800~l 000倍液喷防。

7.2虫害防治

蚕豆虫害有蚜虫和蚕豆蟓。蚜虫在苗期危害较重,此期防治有利于防止病毒病发生,能取得一举双治的结果。防治蚕豆蟓:①杀灭成虫。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的晴天中午,待开花后,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后喷第2次。②灭初孵幼虫。蚕豆蟓产卵后10 d左右进入盛孵期,在大田生产中喷药的最有利时机为接近终花期,用20%敌敌畏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

8采摘

采摘应适时。采摘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采摘越早、售价越高。在下部鲜荚基本成熟、籽粒饱满、呈白绿色时,即可分批采摘上市。蚕豆成熟后,自下部豆荚开始采摘。

9参考文献

[1] 陈海玲,郭媛贞,李碧琼.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2-33,37.

[2] 林永忠.鲜食蚕豆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2):27-28.

[3] 葛琴,徐月华,陈蓉,等.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3.

[4]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5] 刘秀珍,赵为芳,牛平,等.蚕豆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7):12.

篇2

关键词 牡丹;生态习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135-01

牡丹,又名富贵花、木本芍药、洛阳花,因其姿态雍容华贵,花大且花色艳丽,是我国的国花和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在农村家庭院落中被广泛栽植,而且在城市园林美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还可设置为专类园。以自然孤植、丛植或片植的形式存在于园林绿地中,为园林美化增色不少,其也被盆栽在室内观赏,或作切花大量的生产。近年来,牡丹根皮的药用价值,花瓣的酿酒价值,特别是油用牡丹的油用价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市场价值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使其种植面积大幅上升,种植数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指导农民种植好牡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现将牡丹的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生态习性

牡丹属木本花卉,原产中国西部及北部,是我国的国有品种,全国的牡丹品种达到800种以上,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牡丹适宜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壤土中生长,不宜在黏重土壤和低湿处栽植,牡丹喜欢温凉高燥的环境,在炎热低湿的环境下生长不良或不能存活,这是牡丹的生物学特性。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

牡丹繁殖方法主要播种法、分株法和嫁接法。

2.1.1 播种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幼苗的大量繁殖生产和新品种培育这2个方面,在单瓣和重瓣品种中用的较多。主要做法是:在8月果实即将开裂时取得种子,马上进行播种。苗床选用高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实行高床或大田条行点播,株行距10 cm×10 cm,覆土2~3 cm,播种后压实并覆草,种子发芽率为50%。

2.1.2 分株法。适用各类品种,适宜时期为9月至10月上旬,在土壤封冻之前或早春也能进行,但往往生长不良或成活率不高。分株时,通常将全株挖起后用手掰开或用利刀切割,每一新株带有适当的根系和3~5个萌芽,由于牡丹根为肉质,易折断,因此挖起后往往先阴干1~2 d,待根系稍变软时再分劈,分劈后伤口最好涂上硫磺粉等药剂,以免感染病菌。分株后经5~6年可再行分株。

2.1.3 嫁接法。嫁接以芍药根或者牡丹根为砧木,用于珍贵品种的繁殖,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根砧应选用粗约2 cm、长15~20 cm且带有须根的肉质根为好。嫁接在9―10月进行,选用从根颈部萌发的一年生枝条为接穗,对于较粗根砧多用嵌接法,接后涂泥,并立即栽植,栽植深度以接穗顶端与地面相平或略高为宜,土要踩实,浇水后再封土10~15 cm。次年春天萌芽时要松土以得新芽出土。

2.2 栽植地选择

牡丹具有粗长肉质根,应选土层深厚、地势高敞、土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处栽培,不宜连作。

2.3 栽植

栽植适宜期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园艺观赏类牡丹的栽植株行距可以根据园艺设计的要求而定,一般为80 cm×100 cm。牡丹的根基部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尤其在根颈处,必须在每年的3―4月间,当萌芽长至3~6 cm时,刨开根颈部表土,一次性摘除。另外,每年的冬春季节,对花枝上部的干枯枝条要及时剪除,为使植株花大形美,还应对花枝短剪或疏剪,每一花枝留1~2个花芽即可。每年当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后,加以特殊的栽培措施,可以人为控制牡丹的开花时间。如为使牡丹于春节期间开花,可在春节前50~60 d,将植株挖起放于室内暖处裸根晾晒2 d,待根颈部变软后上盆,浇水后置于温室内,保持较高的湿度。每天向枝上喷水3次,4~5 d花芽即可膨大,在8~9 ℃ 条件下放5~6 d,然后加温至11 ℃左右,经常喷水,并逐步加大施肥力度。在春节前10 d左右升温至18~25 ℃,每天补光4 h,并喷3~4次水,施肥1次,保持空气湿润,春节即可开花。

种植油用牡丹一般有3种栽植密度:①栽植密度4.5万~6.0万株/hm2,株距40 cm、行距50 cm。②栽植密度9.0万~10.5万株/hm2,株距20 cm、行距50 cm。隔1~2年,可以隔1株去除1株,用作观赏牡丹嫁接苗或另行栽植。亦可不去除,可以提前1~2年达高产。③栽植密度15万~18万株/hm2,株距20 cm、行距25 cm,也可以株距15 cm、行距30 cm。隔1~2年每隔1行去除1行,第3年可以隔1株去除1株(株距20 cm、行距25 cm,可不去除,利于早产高产)[1-4]。

定植前应先整地施肥,一般选择二年生“凤丹”播种苗。用福美双800倍液浸泡15~20 min,晾干后栽植。栽植时,将小苗放入用铁锨铲出的缝隙中,拔出铁锨后向上轻提苗木,使根茎部稍低于地面1~2 cm,踩实,将栽植穴封成土埂状(高10~20 cm)。栽培密度为9.0万~10.5万、15万~18万株/hm2的牡丹苗木,按行封土埂即可。二年生苗栽植深度在25~35 cm,可剪除过长的根系,以使栽植后根部舒展[1-4]。栽植深度以根颈部平于或者略低于地面为准,栽后及时灌水和封土。

2.4 栽后管理

栽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浇水、施肥、中耕除草、整形修

(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35页)

剪及摘芽等。牡丹生长期内,需勤锄地,春季结合锄地逐渐扒平土埂。开花前要深锄(3~5 cm),开花后浅锄(1~3 cm)。

追肥:栽植后第1年,一般不追肥。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2次。春分前后,施复合肥600~750 kg/hm2;入冬之前,施饼肥2 250~3 000 kg/hm2、腐熟的厩肥15.0~22.5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 [1-4]。

浇水:牡丹虽然耐干旱,但干旱季节应充分供水,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灌后及时中耕。

2.5 病虫害防治

2月上中旬,喷洒3°Bé石硫合剂或多菌灵500倍液。3月初,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50~225 kg/hm2。4月中下旬,于花期前7~10 d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代森锌液等。5月中、下旬开始,以后每隔15~20 d,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直至9月中下旬[1-4]。

整个生长季喷药不应少于3次。牡丹展叶之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15~20 d喷1次磷酸二氢钾400倍液或其他叶面肥,连续喷施3~5次[1-4]。

3 参考文献

[1] 蒋晓东,吴全,张龙.浅谈油用牡丹价值及种植[J].四川林勘设计,2015(4):85-87.

[2] 袁雪鸽,闫宪义.油用牡丹的周年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7):119.

篇3

关键词:盆栽;栽培技术

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以其姿态万千、色彩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其产值和产量在世界花卉业中名列前茅。盆菊也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陶冶情操的花卉,盆菊已经逐渐产业化,而其栽培技术也变得更为重要。

1 盆栽品种的选择

优质的品种选择是盆菊生产的基础。适宜产业化生产的盆菊品种要求高矮适度、脚芽丰满、花大色艳。盆菊有很多具有良好观赏品质的品种。如墨兰霜、金葵向阳等。

2 扦插育苗技术

盆菊扦插时间一般是4~6月,扦插前做好基质准备,插穗应选择当年生带顶梢的未木质化嫩枝,再将插穗进行激素处理。将经激素处理的插穗基部的1/3~1/2插入基质内,可采用沟埋法或洞埋法扦插。插后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生长初期要每天进行叶面喷水,生根之后可减少叶面喷水,还需遮荫、浇水、调温、施肥。

3 定植

盆栽成活苗如直接上盆,应先栽入口径20cm的盆中。随植株生长量的加大再换盆。盆菊性喜肥,生长量大,且生长高峰期在夏秋季,所以盆土的配制应肥力充足,通透性良好,不易板结,一般按沙土、草炭、有机粪土2:3:1的比例配制盆土效果较好。栽培方法有一段、二段、三段根系栽培法。从质量来看,三段根系法为最好,二段根系法次之,一段根系法最次。

4 浇水与施肥

4.1 浇水

水质以雨水、塘水、河水等少含矿物质的无污染的软水为好。浇水时间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异。初夏和秋季上下午浇水均可;7、8月高温酷暑季节宜在晨、夕浇水,中午前后最忌浇水;冬季浇水则以中午前后、气温高时为宜。浇水量根据植株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而增减。5~6月上盆的幼苗阶段宜稍干以促进根系的发育,这是因苗小耗水少。7~8月间常高温干燥,且菊苗生长至中期,耗水量多,要水大勤浇。一般每天早晚各浇透水1次。

4.2 施肥

施肥时间在7月中旬,植株进入营养生长期后,每5天施1次氮磷钾的复合肥溶液,每株600ml。直至植株初花期时停止施肥。遇叶片发黄的情况,可用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施。

5 整形技术

5.1 盘枝

入秋后,的植株生长过快,至8~9月间,如有枝条高矮不一,可将高的枝条用盘枝法加以矫正。盘枝之前停止浇水,在下午2~3时枝条枯萎柔软时,轻轻地将枝条拉弯盘曲,使之紧贴地面,然后用竹钩将弯处钩紧固定,再插立支柱,绑扎使之枝条直立,而后填入培养土,再浇透水。这样不但枝条高矮一致,而且埋入土中的部分可发生不定根,使植株更为强健。

5.2 曲枝绑扎

植株生长至中后期,如有个别过高枝条,可结合绑扎工作加以调整。在下午枝条柔软时,对高的枝条,从基部打弯,呈蛇形弯曲至适当高度,再在枝条内侧插立支柱,而后绑扎固定。

5.3 刺茎

生长后期,花蕾如黄豆大时,如枝条仍有不齐,可用针在高枝条的嫩部节间处刺几针,以抑制其生长。过高的多刺几次,次高的少刺,矮的不刺。

篇4

关键词 槟榔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32.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16-01

槟榔芋形似椭圆,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名槟榔芋。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人吃人爱,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几年在上杭县官庄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将槟榔芋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

1 芋种选择及选地整地

选择芋头粗壮、芋势好、发芋整齐、表皮光滑、新鲜、根系粗壮、无病斑、无虫口、未露叶的芋种,个重100~150 g[1-2]。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种植地,在1月上中旬用整垄机整畦划沟,畦宽0.8 m,沟宽0.4 m。整地方法:将整好的畦中间划1条沟,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烟草专用肥300 kg/hm2、有机肥600 kg/hm2,均匀撒施在开好的条沟中,覆土厚10 cm;用50%丁草胺3 000 g/hm2畦面喷施。

2 种植时间与方法

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提前种植时间,一般在2月初春,即立春至雨水前种植。

种植方法:采取单畦单行种植,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株距40~50 cm,单行种植,栽植13 500~15 000株/hm2,定植穴开(30~40)cm×(30~40)cm,穴深至犁底层,施钙、镁、磷肥1 500 kg/hm2后下种(单芋重50 g左右,过大的切块后用草木灰蘸切口晾干后下种),种植后用50%多菌灵600倍液喷施,再用烟膜覆盖畦面,防止杂草发生[3-4]。

3 水肥管理

3.1 追肥

第1次追肥(起苗肥):芋芽露出畦面,先去除芽顶周边的薄膜再进行补苗,用碳铵6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冲水浇灌。在芋株高25~30 cm时,在穴内施足腐熟猪、牛栏肥或蘑菇料等有机肥22.5~30.0 t/hm2,每穴2~3 kg,特别要注意猪、牛栏有机肥不能接触到芋柄、叶。

第2次追肥(结芋肥):种植7~10 d后开始追肥,此后每隔7~10 d追肥1次,主要以10%~40%人粪尿为主,配施0.3%~0.5%尿素,从稀到浓,从轻到重。此期遇气温高可多施,遇干旱应先灌水后施肥,以防浓肥伤根。4月中旬,结合铲草、培土、掀除薄膜,用硫酸钾复合肥(15-15-15)67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撒于距芋苗周围10 cm再培土覆盖。

第3次追肥(壮大肥):6月下旬用腐熟人粪尿22.5 t/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灌施。

3.2 水分管理

出苗前畦面保持干爽,泥土湿度60%以下,防止低温烂种。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梅雨高峰期,应及时开沟排水,保持畦面不积水。6月下旬至8月(即立夏至立秋)期间,是高温季节,叶面积大,是芋头吸收水分和蒸发量最大的时期,也是芋头膨大期和芋叶旺长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也是决定芋头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每天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灌溉条件好的田块每天要保持半沟水以上。8月下旬后,气温开始逐步下降,芋头逐步进入成熟期,此后,田间保持干爽湿润,等待收获。

4 病虫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从无病芋田中,选用健壮芋苗作为种苗;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发病初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并用石灰对病穴和周围进行消毒;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

4.2 化学防治

芋役病: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加有机硅750 kg/hm2喷施,或用57%烯酰、丙森锌600~800液喷施防治。软腐病:可用20%叶青双灌根,或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喷施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

蚜虫:可用10%蚜虱净5 000倍液喷施,或40%啶虫脒75 g/hm2喷施防治。单线天蛾: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喷施,或5%甲维盐300 g/hm2。斜纹夜蛾:可用1.8%阿维菌素1 200 mL/hm2+5%甲维盐300 g/hm2。蛴螬:幼虫活动初期用80%辛硫磷1 500倍液灌浇或用5%米乐尔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1 500 kg/hm2撒施[5]。

5 收获与储藏

采收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或中下旬,最迟不超过11月上旬。当槟榔芋出叶终止,叶片由原来青绿色变成黄绿色,部分叶片枯萎,此时槟榔芋已完全成熟,即可收获。槟榔芋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倘若需要可提前收获。槟榔芋在干燥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腐烂。要在湿润的环境下储藏才能久藏新鲜。槟榔芋的储藏要在室外湿润储藏。将槟榔芋整株挖起,去掉地下残余部分植株,将母芋和子孙芋分开,保留根系和附泥土,堆放在田间地角渗漏和太阳晒燥,泥土上面用稻草覆盖,保持堆内湿润,在3~5个月内取用或供应市场。

6 参考文献

[1] 陈世媛.槟榔芋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3(6):31-32.

[2] 曾炳春.槟榔芋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6):12.

[3] 唐旺城.槟榔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温州农业科技,2004(1):11-13.

篇5

1.生产季节及场地

蒜黄生长期短,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在12℃~30℃条件下均能生长。因此,秋、冬、春三季都可生产,大田、保护地及一般居室均能种植。在种蒜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期播种以供节日或不时之需。但萌发的种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种植时应根据生产季节、外界气温变化,合理安排种植一般8~9月高温季节生产,最好选择户外遮荫处或室内阴凉通风场所;冬季或早春外界气温低,种植地应选择向阳背风保暖处或保护地内以维持较高温度。

2.设施

蒜黄是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因此,生产蒜黄一定要遮光。大田生产先按常规方法做好宽1m的种植畦,然后用木桩或竹竿在畦上做成高50~60cm的小型棚架,架上覆盖黑色薄膜或草苫以遮光。覆盖物以黑色薄膜为好,既遮光又防雨,保护地或室内生产则可用草苫等各种不透光的材料覆盖遮光。家庭零星种植可就地取材,利用各种废旧材料遮光,盆栽还可以利用废旧水桶反扣于种植盆上,既简便又实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保护地或室内生产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做成多层床架,扩大种植面积。做每层床架相距约80cm,基部高为20cm的种植床。床底铺秫秸、废旧薄膜,上面再铺10~12cm的普通菜园土或砂土即可。

3.种蒜

蒜黄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大蒜鳞茎,因此,种蒜必须选用鳞茎大、分瓣少的优良白皮蒜品种。同时注意选择生长壮实、肥大、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鳞茎作种。夏末秋初早期生产时,应选用休眠期短的品种。

4.种蒜处理

大蒜鳞茎有一定的休眠期,为了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播种前要进行种蒜处理。方法是剥除鳞茎的外皮、基部茎盘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于水分吸收和气体交换。提早播种的种蒜,还应进行0℃~4℃的低温处理。此外,播种前还应用清水浸种一昼夜,使种蒜充分吸水,加速发芽。

5.播种

蒜黄多采用保护地或室内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播种时要尽量密植。种植时将蒜瓣一个挨一个的紧密种植于畦中,蒜瓣间尽可能不留空隙。一般1m长的畦约用种14~15kg。种后随即覆盖3~4cm厚的细沙土,浇一次透水,同时盖好遮光覆盖物。

6.管理

蒜黄主要是利用大蒜鳞茎贮存的养分转化形成鲜嫩的叶片供食用,所以管理的关键是适时适量浇水,控制好土壤湿度,促进叶片迅速生长。土壤过干时叶片生长缓慢,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但在密闭条件下,如空气、土壤湿度过大,又常发生腐烂现象。一般是种植后浇1次透水,维持较高的湿度,保证种蒜迅速出苗。以后可根据外界气温、土壤湿度、蒜黄生长状况,小水浅浇,但不能使湿度过高。收获前再适量浇水一次,既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为割收后的继续生长奠定基础。

篇6

关键词:辣椒;培育;栽培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同时具有丰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主要有宇椒一号,新尖椒一号,湘研1号,秋季红等。

2 培育壮苗

2.1 制作苗床

用一半腐熟农肥,与一半非茄果类菜园土(最好是葱韭地土)混合,加20 %的草木灰及3 %的过磷酸钙和5%发酵后的饼肥充分混匀,再施2 %左右的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营养土配置好后,做成厚15 cm的育苗畦。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1~2 d选晴天晒种,注意不要烫伤种子,浸种催芽,浸种之前先行种子消毒,用55 ℃~60 ℃温开水浸泡种子,并恒温浸烫30 min。也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20 min,捞出后用塑料袋密闭2~3 h,再用清水洗净。消毒过的种子用30 ℃温水浸泡5~6 h。将种子捞出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25 ℃~30 ℃的条件下催芽4~5 d,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3 播种期

播种期是由定植期决定的,辣椒的苗龄为60~70 d,所以播期应当在3月20日~4月1日。

2.4 播种方法

播种前浇透苗床,水刚渗完时,即可均匀播籽,而后用无病菌污染的、充分腐熟、过筛的细土覆盖0.5~1.0 cm厚,床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2.5 幼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 ℃~28 ℃,齐苗后温度可降至在20 ℃~25 ℃之间,播种后3~5 d,种子破嘴顶土,6~7 d便可齐苗。播后第4 d起,每天早晚检查发芽及出苗情况,70 %出苗时,揭掉地表覆盖物,若发现带帽苗,要撒些干细土,促进脱壳。齐苗后视墒情,若床土缺水,可用喷水壶于早晚多次喷水润湿床面。

2.6 分苗

分苗前1个月左右,用50 %园土和50 %腐熟的农肥配制营养土,按1 m3加入磷肥4 kg、生石灰3 kg,待齐苗后10~15 d,2~3片真叶时,在晴天傍晚或阴天移苗(分苗)。移苗于上述营养土配制的营养钵中。边移苗边浇定根水。苗叶萎蔫的,要在小拱棚上盖农膜加草帘遮荫保湿,栽苗深度以超过根结1 cm为宜。

2.7 分苗后管理

当苗叶生长正常,揭草帘照光,保持床土湿润,缺水浇水,避免过干浇水,定植后5~7 d,大棚都要揭去遮阳物炼苗,以适应定植后的环境,白天温度保持在23 ℃~28 ℃,夜间可降到15 ℃~18℃。在大棚内保持床土见干见湿,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可用稀粪水追施两次,再用0.3 %磷酸二氢钾和0.2 %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苗期还要用3000倍液除虫菊酯或敌杀死防治蚜虫2~3次,用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病害3~4次。定植前10 d,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3 整地与施肥

每棚晒好后要用旋耕机旋2~3遍,土壤细碎为好,同时并每棚施饼肥50 kg腐熟的农肥3000 kg,过磷酸钙25 kg,尿素12.5 kg,氯化钾7.5~10 kg,然后进行打垄,垄距为65 cm。

4 定植

4.1 定植时间6月1日。

4.2 定植方法先在每垄上按30 cm株距进行刨埯,然把苗放到埯里,脱去营养钵用土把苗埋一半以上,然后浇足水,待水渗下去后,进行封埯,每棚可定植2000株。

4.3 定植后的管理定植时浇水不要太大,栽后第二天浇一次缓苗水,5~6 d后再浇1次水。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辣椒膨大期,要加强浇水追肥。盛果期可追1次尿素或腐熟人粪尿,促进果实膨大。从始果期至采收末期还可叶面喷施0.3 %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水溶液2~3次。缓苗后至开花前,要中耕两次,每亩追施尿素15 kg,随即浇水1~2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门椒开花时适当控制浇水,门椒座果后要追1次大肥,每亩最好追施1000 kg腐熟人畜粪尿,或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30 kg。门椒采收后再追1次肥,每亩追施尿素15 kg左右,随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 病虫害防治

5.1 尖椒炭疽病防治方法农用链霉素200 ppm或63 %代森锌500倍喷洒或用抗死落500倍或络氦铜500倍,抗菌素600倍,DT杀菌剂600~800倍喷洒。以上药剂交替使用,3~5 d喷一次,连续2~3次,效果明显。

5.2 尖椒立枯病发现病苗要立即拔除,深埋病株,用1:20硫酸铜、氨水的混合液,兑水60倍喷施。

篇7

各种颜色的条纹,花有美艳的苞叶。凤梨科属于凤梨属,花色鲜艳,观赏价值高,人们把它称为观赏凤梨或菠萝花,花语,鸿运当头,时运兴旺。为高档的年宵盆栽花卉。目前,在我国栽培量较大的观赏凤梨。

关键词:凤梨,栽培技术,生态习性,形态特征,繁殖方法与栽培要点。

目前市场上流行凤梨的品种主要有丹尼期,红星,紫星,黄星,艳凤梨,姬凤梨,果子蔓,火炬凤梨,铁兰,空气凤梨,很多是经过人工杂交而成的园艺品种。

一. 形态特征:株型秀美,叶色光亮,质地厚实

多数为多年生植物草木,茎短,叶硬,呈莲座状叶丛,经常中心呈杯状形成持水结构。既可观花又可观叶。

花序呈园维状,总状或穗状,生于叶形成的莲座叶丛中央,株高20-30厘米,叶宽线形,浅绿色,花色有黄.白.红.紫等。十分艳丽。小花生于颜色显亮的苞叶中,有些品种彩色的苞片能保持半年以上。有的形态奇异,叶与花的质量很高,花后死亡,死亡前基部产生吸芽。

二. 环境条件

凤梨原产美洲,自亚热带至热带广为分布森林下温暖潮湿环境。少数生长在无荫蔽的岩石上生长习性多样,有的叶子可长达2m-3m。花梗高达4-5m,也有像苔藓一样高不及2cm,一般作为观赏的是热带生长的

根据凤梨的生态习性可分为地生类和附生类二种:

地生类:大多数生长沙漠和半沙漠草原地带的海滩或岩石上。全年雨量少,阳光强,植株一般表现为草质,灰白色有刺。如,小翟舌属,椰属,翠凤草属等。

附生类:一般生长在热带森林的树或树枝上,少数生长在腐殖中。通常莲座状的叶子基部连成筒状。能具出藏大量水分,形成“水塔”植物由筒状的“水塔”中吸收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养分,根部主要作用是固定较特殊的老人须完全无根。靠它的须状小枝的鳞片吸收水分和养分。

凤梨适应气候条件较广,易栽培,最高植于遮阴网,依其附生或是陆生的特征,种植在标准的盆土中或排水良好的混合的有机基质中,总之要保持根部土壤湿润而不湿。持水杯状结构内有水。需肥较其他室内植物少,每月一次稀薄肥即可。一般叶色鲜艳,叶片薄软者较喜荫,叶有灰白鳞片,叶片厚,硬宜植全光下。 属一次结果植物,茎经1-2年后死亡,但基部可产生几个萌蘖枝,待其生长高达20cm左右。即可与母株切断,植于水质中(如泥类十水藓一砂混合物)封闭置于阳光不直射的地方,温度保持在18-21摄氏度,使其萌发,小苗不宜多次移植。培育良好的实生苗,3年可开花。

三. 栽培管理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凤梨科花卉种类很多,要求也不一样。一般作观赏的对温度无特殊的要求,冬季须中等温度,有光线夏天须遮荫。附生凤梨和热带兰差不多。凤梨属铁兰属则需较高温,水塔花属等则可以温度稍低些。相离的湿度也可以小些。光线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凡是需高温,高湿的热带种,可以多见阳光。一般栽培凤梨科植物的温度要求,夏季温度20-30摄氏度。冬季温度则不低于10-18摄氏度为最适宜 当遮荫和中度湿度。

2. 栽培材料

要求疏松透气砂壤土为原则,附生类的凤梨,用半高热的树叶,碎泥炭藓,沙和木炭块或瓦片作栽培材料。其比例为烂树叶1份,泥炭藓1份,泥类土1份及适量的沙和木炭。应当是强酸性(PH值3.5-4.0)地生类的凤梨用养分充足的腐叶土1份加干燥的碎粪作为肥料。凡是不以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凤梨,只用碎瓦片将植株固定在小盆中即可。不必将土壤。栽培的盆可以用盆或木框,但必须透气良好。不少国外园艺单位来用水栽培法栽培。

3. 日常管理

凤梨科花卉有相应的休眠期,一般管理上要按照休眠生长期而分别对待。冬季为休眠期,光线较差,地温和空气湿度都不宜太高。不宜给水太多。在日光强的中午,对一些附生类凤梨,应适当的遮阴。3月-10月份为生长期,此时温度高时湿度也要搞。室内可多喷水。喷的水要使叶面能在晚上干燥。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不要喷水,因为多喷水会降低温度。附生类的凤梨,须要多喷水,喷水比浇水更重要。在日出时须按阳光的强度遮阴,下午4时-5时之后除去遮阴,使气温增高,叶面干燥。除喷水之外,还要空气新鲜,适当通风,上盆后要透水。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湿润,不可缺水:(1)并保持水质清洁,为防止;(2)水质变臭,每月要将植株倾倒;(3)更换清水,秋季干燥时叶片要多喷水。花前适应增施磷.钾肥。以促花大色艳。常喷片面水,冬季盆土干些为宜。在5-9月份施用氮.磷.钾1:1:1比例。先溶于水,浓度为0.05%-0.1%,每周施用一次,附生类有叶筒,可直接施入叶筒内花叶的不能多施肥。最好施用0.1%的磷酸二氢钾。幼苗期,也有用二氧化碳(Co2)气体肥料,每10天施肥一次。

换盆在生长期前或花后进行,换盆时一般除去老的植株,只栽新芽。因为大多数凤梨科植物只开花一次,开完花的植株就可以去掉每年换盆时剪除两则蘖芽重新栽植,保持株型美观。放在不通风之处,保持高温高湿,至生长重新开始时为止。常规管理生长适温为16-28摄氏度。越冬温度10度以上,盆栽宜方室内窗台或阳台养护,冬季可照射阳光。

4. 繁殖方法

主要用分株繁殖,也可用播种繁殖。春季从母株旁萌发的蘖芽,培养至10-12cm时,切割下来,播与疏松的腐叶土内,待发根较多时再移栽。方法:分割则在吸芽或蘖芽生长至适当大小时,用小刀小心地从茎的基部切下来。然后除去小部分的叶片,并将茎基部削平,以助长愈合,切口涂上木炭粉或硫磺粉消毒。新株栽在砂质壤土的小分中,种植后放在温暖潮湿地方。加以遮蔽,在25摄氏度的温度下很快就会长出根来。以后逐渐增加光照,分株时间最好在春季与换盆结合进行。1-2个月后即有新根长出,可以上盆移植。 播种必须用新鲜种子,发芽适温为24-26摄氏度,放在湿温的温床或室内。方法与天南星科植物相同。播后10-15天发芽实生苗一般3-4年才能开花。

5. 病虫害防治

凤梨主要叶斑病危害,可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每半月喷洒一次。虫害主要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四.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吴焕忠.观赏凤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胡松华.观赏凤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红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4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10

1种植红米的发展前景

红米种植起源于中国,已有大约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红米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米质较好,营养价值较高,富含锌、铜、铁、硒、钼、钙锰等的微量元素,微有酸味,味淡,在我国南方种植比较普遍,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粮食作物。其不仅纯天然、安全性高,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红米不但在我国颇受消费者欢迎,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深受人们喜欢,所以市场发展前景较乐观。

2德化县提高红米产量的措施

红米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将受到严重影响。

2.1提纯复壮

红米是德化县特有的特色品牌,是经过人工的长期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本身具有特定的遗传性和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德化县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耕作方式十分适合红米的种植,但受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的影响,科学种植水平不高,选种只是选用上年选出的种子,大多不进行定点定株选种繁殖,因此红米的混杂退化现象比较严重,如稻穗变小棵,每穗结实率大幅下降,空秕率增加,千粒重减轻等问题,造成红米的单产量越来越低,种植红米的农户也越来越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对红米种子进行提纯复壮,并且要进一步加强红米的栽培管理技术,从而提高单产量,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2.2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苗床选择:通常要选择土质比较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或菜地作为苗床。

苗床整理:苗床一般宽约1.2米,但需要根据种植时间与播种量而定。如拱膜最好采用无纺布,苗床长度一般在15米(无纺布长16米)。苗床每平方米要施腐熟的猪牛粪5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钾肥50克或复合肥0.25公斤。每亩大田按50~60平方米准备苗床。

种子处理:在浸种前种子要先进行晒种和选种,除去空秕的杂粒,用清水进行浸种12~24小时,并且洗净后凉干,再用旱育保姆拌种。

播种与苗床管理:苗床每平方米要播干谷50克,栽1亩的大田需要红米种2.5~3公斤,即需苗床50~60平方米。

水管理:苗床在播种前一定要浇透水,然后再用细土盖上种子,盖好后再铺拱膜保温,大约密闭5~7天左右,要保持膜内温度不超过35℃,天气如果不变不覆膜,秧苗不卷筒,床土发白就需要进行浇水,浇水时间应当在下午4点后进行。秧龄在30~35天时移栽,不建议栽大苗,移栽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施秧苗,预防叶瘟病的发生。

2.3大田的栽培管理

红米移栽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红米早发。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同时要清理、配套田间沟,做到灌排适宜,促进红米移栽后的生长。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确保优质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红米秆比较高,不能过密的栽植,但栽培过稀会影响产量,所以必须调节栽插方式,即改为宽窄行或宽行窄株栽插,确保其优质高产。

肥管理:应采取攻头、保尾、控中间的“促控”相结合的原则。即基肥一定要施足,蘖肥看苗而施,适量施用硅肥,达到抗倒伏的作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作为底肥。

分蘖肥:在红米返青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在第一次追肥后7~10天,视大田分蘖的发生量及秧苗叶色的深浅变化,适量补施平衡肥或壮蘖肥,每亩施尿素3~4公斤。对基本茎蘖苗不足的以及机插、直播的田块,适当多次增施分蘖肥。

硅肥施用:红米施用硅肥能增强红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改善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叶面蒸腾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红米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前期缺硅会使红米成穗数减少,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红米的优质高产将受到影响。施硅肥一般可增产10%以上,并能提高稻米品质,特别是在新改水田、冷浸田以及酸性土壤上,红米施用硅肥的效果更为明显。

3加强病害防治

3.1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变现为苗期有时幼芽变色,叶片打绺,最后枯死,蔓延趋势很快。立枯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苗床管理,控制幼苗徒长,培育壮秧,增强植株抗病力,创造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的良好条件。药物防治:亩用50%敌克松75克加77%可杀得75克对水45~50公斤喷雾。

3.2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是由于幼苗徒长而根系发育不好,或是因叶片蒸腾作用加快而根吸收水分不够及吸收不畅造成叶片失水打绺,而呈现出青枯状。或是幼苗遭受强低温,其原生质遭受破坏,透性加大持水力降低,在冷后回暖时因温差过大,叶片蒸腾作用加强,土温又较低吸水力差导致生理失水形成青枯。主要防范措施是根据天气炼苗,提高秧苗素质。

参考文献

[1] 阮仁超,左汝励,石帮志,金帮文,陈惠查,金桃叶,张时龙,余本勋.高产耐寒红米杂交中稻新组合金优红[J].杂交水稻,2004,(01).

篇9

关键词 油菜;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20-02

油菜是三都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 333.3 hm2左右,平均产量在1 500~1 650 kg/hm2。近2年来,随着食品价格普遍提高,油菜籽收购价格也随着上涨,油菜籽收购价格稳定在5元/kg以上,因此,发展油菜生产对增加社会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油菜单产水平不高,增产潜力较大。为挖掘油菜增产潜力,提高油菜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特开展了油菜丰产综合技术的探索应用,并总结出了适宜当地应用的油菜丰产技术,有效提升了油菜单产和效益。通过对同田对比试验和同坝子对比示范进行抽样测产验收,丰产栽培技术应用平均单产为2 214 kg/hm2,比常规技术种植油菜(平均单产1 555.5 kg/hm2)增产658.5 kg/hm2,增幅42.3%。按油菜籽单价5.00元/kg计,丰产栽培技术产值为11 070元/hm2,较常规种植(7 777.5元/hm2)增收3 292.5元/hm2。丰产栽培技术单位成本平均为6 180元/hm2,较常规种植单位生产成本(5 580元/hm2)增加600元/hm2,丰产栽培技术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比为1∶1.79,常规种植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比为1∶1.39,丰产栽培技术单位投产比较常规种植高0.4。丰产栽培技术单位新增费用与单位新增产值比为1∶4.39,增收效益明显。

油菜丰产栽培技术即选用双低优质高产杂交品种,采取适时早播、 标准化育苗、合理密度、规范移栽、测土配方施肥、适量增施硼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综合组装配套应用。现具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杂交良种,如黔油28号、黔油2号、黔油29号、黔油30、黔油18号、油研50等。

2 播种育苗

2.1 选好苗床,精细整地,制作好苗床

苗床选择没有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茬地,地面要平整,土质好、疏松、背风向阳,苗床整地做到土壤细碎,表土平整,干湿适度,然后开沟做厢,苗床厢宽1.33 m,沟宽0.25 m。

2.2 适时播种,精准播量

北片区油菜播种时间为9月10―20日,南片区为9月中下旬,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即66.67 m2苗床播0.05 kg种子,移栽666.67 m2大田。播种时根据苗床面积进行分厢精量播种,将种子按分厢数或厢面面积称好,混合少量细泥,然后分厢稀播匀播[1-2]。

2.3 加强苗床管理

播种后使床土保持温润,以促进出苗整齐,幼苗1~2片真叶时进行匀苗,3~4叶时定苗,留苗100株/m2左右,同时结合定苗,用清粪水7 500 kg/hm2+尿素7.5 kg/hm2进行追肥提苗,移栽前1周,用清粪水7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追施1次送嫁肥[3]。

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3.1 精细整地

水稻成熟后期及时排水晒田,同时开好田边排水沟。水稻收获后立即翻犁碎土,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精细整地,确保土块整细、整碎、整匀。

3.2 适时移栽

掌握在苗龄30~35 d、5~6片真叶时移载。

3.3 合理密植,提高移栽质量

移栽前1 d,将苗床浇透水,使土壤湿润,便于取苗。在取苗时做到不伤根,多带护根土。移栽密度为7.5万~12.0万株/hm2,种植方式为宽窄行或宽行窄株排列。移栽时采取拉绳开沟打窝,定距规范种植,随栽随浇清粪水,以利成活。采取40 cm×20 cm的等行距或宽行66 cm、窄行33 cm、株距20 cm的宽窄行式移栽,栽培密度约12万株/hm2 [4]。

4 科学施肥,科学管理

根据油菜需肥特性、产量目标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科学施肥。移栽前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钾肥225 kg/hm2、硼肥15 kg/hm2,或有机肥22.5 t/hm2+复合肥750 kg/hm2+硼肥15 kg/hm2。油菜移栽成活后及时追肥,用清粪水15 t/hm2+尿素150 kg/hm2提苗。12月底到1月初,用清粪水15 t/hm2+尿素150 kg/hm2追1次过冬肥。蕾薹肥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长势,掌握达到早发稳长、不早衰、不贪青的目标施肥。土壤肥力差、苗肥较少、油菜长势弱、薹茎呈紫红色且有早衰趋势的油菜要早施重施薹肥,穴施尿素75~105 kg/hm2;抽薹时叶片较大、薹顶叶低于叶尖的油菜长势旺,应少施或不施薹肥。施肥时间宜在越冬期(1月中下旬),薹高10 cm左右时进行,可起到冬施春用、防止早花的效果。3月初结合长势适当追肥,如苗不缺肥可不追肥,如缺肥则用磷肥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油菜中耕培土和清沟排渍是田管的重要一环。11月下旬中耕1次,主要是松土和除草,12月底至1月初培土1次。油菜生长期随时注意田间的清沟排渍,后期摘除下部的老黄叶,保持良好的群体通透性能,以利油菜健壮生长发育。

5 防止早薹早花

若遇暖冬或干冬,采取在抽薹初期增速氮肥或适当打薹后补充氮肥等方式控制早花。打薹应在薹高13~30 cm 时及早进行,打去薹尖6~9 cm,以抑制异常生长、促进侧芽萌发、推迟开花期,打薹时间不宜过晚,过晚效果差。打薹应选择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打薹后及时追施氮肥,促进恢复生长。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油菜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菜青虫,病害主要是菌核病。结合县植保站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防治、对症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5-6]。

7 适时收获

终花后约30 d,当2/3的角果变黄,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黑褐色,分枝籽粒呈褐色,主花序角果未炸裂时收割[7-9]。

8 参考文献

[1] 周莉.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2010(9):33-35.

[2] 杨树忠. 镇巴县双低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0):159-161.

[3] 徐艳明,郑伟,吴艳,等. 二季晚稻套播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 49-50.

[4] 萧琴,曹钧. 高海拔区甘蓝型杂交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6):47.

[5] 聂淑琴. 冬播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22-23.

[6] 黄瑾.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5):13-14.

[7] 陈新军,戚存扣,高建芹,等.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1):29-30.

篇10

关键词荸荠;栽培技术;安徽六安;裕安区

荸荠又名地栗,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经济作物,肉质爽脆,营养丰富,可生食或熟食。除作蔬菜、水果外,还可加工制成淀粉、饴糖、罐头、蜜饯。在医药上还具有止渴、消食、解热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和出口商品。市场销路好、食用广,深受人们的喜爱[1]。长江流域各省均有栽培,一般产量45t/hm2左右,产值6.30~6.75万元/hm2,可获纯利5.25~6.00万元/hm2,深受种植户欢迎,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一种理想作物。由于荸荠属于小农经济作物,群众往往凭着经验和习惯进行种植,产量偏低,品质差,科学掌握并运用好荸荠栽培技术,是提升荸荠品质及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荠田选择

土壤的类型对荸荠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影响荸荠的产量和品质。一是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生长的荸荠因为土壤相对较板结,球茎难以往深处下扎,使结出的荸荠分布较均匀,利于收获;二是相对较粘重的土壤对生长的球茎产生一定的阻力,使荸荠的肉质生长较紧密,糖分含量相对较高,所以泥土粘重的田块和黄泥田种植的荸荠比泥土疏松的田块及黑泥土田产出的荸荠好吃。因此,荠田应选择泥骨田,但过于粘重的马肝土同样不宜栽植,因为荠针难以下扎,影响产量[3]。

2选种

选择好优良品种,对荸荠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种荠时首先要选大小一致、饱满均匀、好看、颜色深红的荸荠做种荠;其次外形要完整、无损伤,个头越大越好。种荠至少要带2~3个芽嘴,只有1个嘴的是公荠子,不宜作种,一般1hm2大田需要种荠30kg左右,1hm2苗床能栽25hm2大田,即1hm2苗床需种荠750kg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为1∶25。

3育苗

3.1育苗时间

一般在清明前后即可进行育苗。

3.2育苗形式

荸荠育苗有2种形式:一种是在田里育苗,即在清明前后将种荠挨个埋入泥中,露出荠嘴;另一种是在室内大缸中育苗,缸里放上半缸沙,把种荠埋入沙中,沙要保持湿润。当幼苗生长至10cm左右时,即可栽入大田。

4栽培及田间管理

4.1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地上的球茎数及球茎的大小。早栽的荸荠植株高、分株多、株丛大、产量高。裕安区一般在6月上下旬(芒种至夏至)至7月中下旬栽植,移栽时应选择早晚前后时间段进行。拔荠秧方法是用手伸入根部抠起植株,洗去泥巴,不要碰伤根,否则易出现水渍。分株5~7次,株行距66cm×50cm,栽3万穴/hm2;伏水荸荠7月栽植,分株3~4次,株行距66cm×33cm,栽4.5万穴/hm2。要求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细排轻放,防止重叠和折伤茎杆,栽植深度一般与管状茎基部等齐,约6~8cm。栽植过浅,球茎易浮起,难成活,分蘖多,地上部提前枯萎,匍匐茎结球茎少;栽植过深,分枝不旺,结球茎亦少,产量低。栽植后顺手将根蒂泥土抹平,使根和土吻合,易成活[4]。

4.2施肥

在荸荠移栽前用40%复合肥450kg/hm2、农家肥22.5t/hm2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田面。移栽后,从分蘖、分株开始到球茎成熟前这段时期称为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并进期。在分蘖期,荸荠行间实行耘田除草2~3次,结合除草进行2次追肥,追施尿素90~150kg/hm2,以促进结荠。

4.3耘田除草、补苗

栽植后10~15d开始发棵,当荠秧透出芽嘴,老叶枯死时,结合拔草耘田,抹平土面,并将茎杆发黄、种荠腐烂的种苗和杂草枯叶踏入田间。结合耘田除草进行查苗、补苗,以利生长新根,如球茎外露,用手掀压球茎,使其入土;如球茎过深下沉,用手插入土中,轻轻向上挑起,使分蘖节不至被掩埋。新芽长到15~20cm时进行第2次耘田,至封行前每隔10~15d耘田1次,促使新芽早发,封行后不再下田,以免踩断匍匐茎而损伤球茎。

4.4灌水

荸荠适于浅水环境下生长,从栽植到球茎成熟,应按不同时期掌握不同水层深度。栽植时灌浅水2cm左右,这样有利于提高土温,促使发根;每次耘田追肥时,先排水让田面保持湿润状态,而后施肥,待肥吸入土中后再灌水至原来深度。在植株进入分蘖、分株阶段,水深要经常保持1.5~3.0cm,秋分至寒露,放干田水,轻烤1次抑制地上部生长,促使匍匐茎钻入土中,有利于球茎膨大,然后灌水养苗,直到收获经常保持水深6.6~10.0cm。如遇干旱高温适当加深水位,10月中下旬后球茎基本成熟,可在采收前2周排干田水,使叶片转黄,逐渐干枯,准备采收。这一时期没有其他管理,只要防止牲畜危害即可。

4.5病虫防治

荸荠生长时期,常会发生荸荠杆枯病和荸荠白禾螟,荸荠杆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600kg/hm2喷雾防治;荸荠白禾螟于用98%杀螟丹1 50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

5收获

荸荠在霜降时球茎基本成熟,立冬时完全成熟,收获最佳时间是在小雪和大雪前后,因荸荠能耐迟收,只要田里荸荠没坏,可延迟到第2年清明前后收获。收获方法目前仍用手扒为主,因用工具扒容易损坏荸荠,收获后的荸荠注意防冻。

6参考文献

[1] 胡慧颖,宁有明,胡锦文.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8):22-23.

[2] 覃贵玉.马蹄(荸荠)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3(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