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8 23:0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土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土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草莓;无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86

1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概述

所谓无土栽培,具体指的就是将草莓植株置于基质中进行栽培,或者是将其放于水溶液中进行栽培,该水溶液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草莓的重茬障碍,克服土传病虫害,提高草莓的成熟时间和肥料的利用率,使其果实的商品价值大大提升。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探究,并积极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草莓的生长质量,并促进其市场化发展。

2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分析

2.1 选择适宜无土栽培的草莓品种

进行无土栽培要选择合适的草莓品种。经过调查发现,短周期单季草莓比较适合进行无土栽培,例如土特拉、埃尔桑塔和佳丽格特以及达赛莱克特等草莓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实施无土栽培的环境比较郁闭,而此类品种的草莓有利于克服温室郁闭的缺陷,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利环境对其的负面影响。定植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北方的草莓来说,为了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应选择在9月上中旬进行起苗栽培,栽植密度一般为12~16株/m2。

2.2 主要技术

2.2.1 有基质的无土栽培技术

2.2.1.1 基质的配制以及栽培形式

草莓基质的配制主要是按照3:1:1的比例,将蛭石、草碳以及猪粪进行混合配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猪粪必须高温发酵,并晒干。

草莓无土栽培形式主要分为袋栽形式和槽栽形式。袋栽形式,要将配好的基质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或者尼龙袋中,并在上面打孔,这一步主要是根据株距来进行,从而形成1孔1株的形式,要在每1个小孔中灌入营养液。

2.2.1.2 营养液的配制

有基质的草莓无土栽培,其营养液的配制主要包含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1kg营养液中营养元素的配制依次为100mg、15mg、100mg、100mg、25mg和35mg。需要注意的是I养液需要用氢氧化钠或者盐酸来调节,从而使其pH值控制在6左右。

2.2.1.3 栽培条件

草莓的无土栽培可以采用大棚温室的形式进行栽培,大棚的规格一般为长60~80m,宽8m。这种温室结构不仅适宜草莓的无土栽培,而且还能够实现果蔬轮作的方式。

2.2.1.4 温度的控制

草莓生长初期应当将温度控制在8~10℃之间,草莓生长中期温度要升到12~14℃之间,开花期间必须升高到15℃左右,然后在降低到生长中期的温度。

2.2.2 无基质的无土栽培技术

无基质主要是采用水培方法,即将草莓栽培在一些小型的器皿中。这种无土栽培技术主要适用于家庭小型栽培。

2.2.2.1 容器的选择

当室内温度达到18℃时,就达到了草莓水培的温度条件。可以选择能够装大概500mL的容器,如玻璃瓶、硬塑料瓶等。为了避免瓶内出现青苔,容器外面需要用黑塑料包住,从而隔断青苔生长的环境。用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圆板,大小按照瓶盖来进行,然后在中间以及2侧各钻1个孔,中间的孔用来定植草莓,2侧的孔用来通风。还可以选择规格为长90cm,宽12cm、高15cm的木槽栽培,并在槽底用塑料薄膜进行铺盖,用塑料板做槽盖,栽培密度为1株/15cm。

2.2.2.2 营养液的配置

A溶液的配置主要包含硝酸钙、硝酸钾、磷酸、硫酸镁,在1L自来水中依次按照以下规格进行配置,即236mg、303mg、125mg和123mg。B溶液的配置主要包含硝酸钙、螯形铁、硼酸和氯化锰,在每升自来水中依次按照以下规格进行配置,即236mg、16mg、1.2mg和0.72mg。在1000mL的容器中,进行A溶液和B溶液的混合,从而制成营养液。在草莓开花之前,应当将1mL的营养液溶解在9mL的水里进行使用;在草莓开花之后,应当将1.7mL的营养液溶解在8.3mL的水里进行使用,且其pH值应当保持在6.8左右。

3 结语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分为2类,即有基质和无基质的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对于这2种类型的无土栽培技术来说,基质的配制、营养液的配置以及栽培环境和温度的控制都十分重要。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篇2

传统的露天生产蔬菜完全受自然条件所制约,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连作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恶劣天气和酷暑严寒常常减产减收,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无法避免,市民很难吃到真正意义的“卫生”蔬菜。

与常规意义上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蔬菜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土壤连耕连作而发生的障害,对于某些特殊作物,则可以任意高度的多茬栽培、连续生产、均衡上市,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业,因此可以大幅度的节省劳力。第三,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人为满足作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及养分等的要求,生产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洁净、鲜嫩,无污染、无公害,是纯绿色食品,可以提高产品档次。此外,因其使用的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除去被蔬菜的根系吸收和自然蒸发外,水的消耗量很低,从而具有节约用水的优点。

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在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能栽种出高产、优质产品和错季节产品。尤其是利用无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栽培中的连续耕作灾害,减少病虫害,生产出无公害污染的“绿色食品”,应用前景更广,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应用无土栽培可以在大型工矿区、滩涂、沙漠、盐城地、严重退化土壤地区等一切不宜农业耕作、无产低产地区和太空农业、海上及水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受地方限制。第三是应用无土栽培,生产蔬菜、花卉和高档瓜果供应特需,反季节栽培,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产量高,效益大。产量高,效益大,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大优点。一般农作物如蔬菜、中草药、粮食作物等采用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农田产量高出几倍、十几倍。无土栽培合理调节水、空气,养份的供应,特别是能妥善解决土壤栽培中水和空气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得更加协调,所以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取得高产。

2.品质好,价值高。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颜色鲜艳,外观好看,味甜,维生素C和A的含量高。无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开土壤微生物、大气、农药等污染源,因而可以生产出质量好、价值高的蔬菜及其它农作物产品。

3.不受地方限制。无土栽培可以用于一般农业或园艺不能生产的地方,规模可大可小。大则可以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小则可以一家一户,一坛一盘,或是利用家庭的楼台、阳台、走廊、庭院等进行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等作物,既可美化居住环境,又可物有所收。

篇3

关键词: 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构造;栽培管理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无土栽培研究组郑光华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到1993年北京海淀区农科所有关科技人员加入研究,经多次试验总结制定出完整的技术方案,于1996年正式定名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该技术利用农业副产品及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营养源及栽培基质,是我国首创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新技术。

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特点

(1)栽培的植物营养源大部分或全部来自农业副产品及废弃有机物质,资源丰富,能再生,为传统无土栽培从无机化走向有机化开辟了道路,不仅可解决土壤障碍问题及非农耕地开发农业生产,更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市场需要。

(2)有机基质是重要营养源,需加添的营养元素,可施用固态肥料,可省去营养液的配制及供应系统,故设备大为简化,较无机营养液无土栽培投资节省70%以上,在经济上为大量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营养供应可根据所需生产的农产品等级,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生产绿色AA级农产品可全部施用有机肥,生产绿色A级农产品可施用有机肥加部分无机化肥。

(4)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的商品化,可加速推广该项技术,可使得该栽培技术更简明,施肥配方化,管理规格化。宜发展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增加规模效益。

(5)该项技术应用于设施园艺栽培,可有效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生产特种、珍贵的花、果、菜,产品质优、高产,可达绿色食品标准,在瓜、果、叶菜类上均表现味浓纯正,外观形正色亮,仅用眼、鼻感官就可鉴别,产量一般比土壤栽培高50%左右,有些超过1倍以上。

2黄瓜无土栽培技术

2.1无土栽培的设施构造

利用日光温室,室内安装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槽、灌水设施、栽培基质。

(1)栽培槽。温室内北面留70~90cm作为走道,南面余30cm,用砖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槽内内径50cm,槽连框高24cm(平放4块砖),槽间作业道40~60cm。也可直接在地上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深12cm,两边再用2层砖垒起,在槽的基部铺一层厚0.1mm的塑料膜,膜上铺一层持水层,多用河沙,约3cm,河沙上再铺一层编织袋,上面填栽培基质。

(2)灌水设施。用自来水或建水位差的蓄水池,也可以用水泵加压的灌水系统,棚内主管道和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用塑料管,槽内的滴灌带2根。

(3)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在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有机质可根据当地易得的有机材料,如玉米秸、锯末、菇渣等;无机质可用河沙、煤碴等。有机和无机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如河沙∶锯末∶玉米蕊粉∶豆秸粉为1∶2∶1∶1,基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药剂消毒或蒸汽消毒,每立方米加入3kg有机无土栽培专用肥、12kg腐熟的鸡粪,混合均匀后可填入栽培槽内,每茬作物收获后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2.2栽培管理

篇4

关键词:无土栽培;蔬菜;有机生态型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21-0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即使用营养丰富、透气性好、持水性高的物质代替土壤栽培植物的方式。笔者将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有机基质无土栽培的原料搭配及处理

1.1 原料搭配 配方一:发酵稻壳:腐熟鸡粪:河沙体积比为3:1:1;配方二:发酵稻壳:腐熟牛粪:腐熟鸡粪:河沙体积比为2:1:1:1;配方三:发酵牛粪:发酵鸡粪:稻壳:河沙体积比为5:1:2:2;配方四:玉米或小麦发酵秸秆:发酵鸡粪:河沙体积比为4:1:2。

1.2 材料处理 如果施入未腐熟的有机基质,首先会给土壤带来大量的病原菌,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而且还会诱发作物发生各种病虫害,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其次,未腐熟的有机肥会继续在根际土壤中发酵,产生大量热量,容易灼烧根系,造成烧苗、死苗现象。

1.2.1 稻壳的灭菌方法。稻壳灭菌可以采用蒸汽灭菌的方法,将原料堆成一堆,用塑料布蒙结实,然后向原料中通入蒸汽,将原料堆中的温度加热到100℃,保持8~12h即可达到灭菌的效果。

1.2.2 小麦或玉米秸秆的处理。第一步是粉碎,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长度不超过5cm的秸秆,然后堆成高1.5m,宽1.5m的大堆,浇上700~800kg水,然后用塑料布蒙上,以保温、保水。约7d,堆温自然上升到60~70℃,这时可以翻堆1次,然后再补充水分,再过7d,堆温第2次升高后,进行第2次翻堆,再补充水分。这样经过20d左右秸秆材料即腐熟完成。

1.2.3 鸡粪、牛粪等原料的处理。可以采用自然腐熟的方法灭菌。将鸡粪、牛粪等原料用塑料布蒙住,在日光的照射下,原料会自然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自然升高到50~60℃,闷堆5d左右原料可自然腐熟。

2、栽培槽的建设

2.1 栽培槽建设 我国的大棚一般都是东西走向,栽培槽的方向与大棚方向垂直,为南北走向。栽培槽从地面上直接往下挖,栽培槽上口宽度45cm、底宽25cm、深度25cm,2个栽培槽之间的间距1.4m。1hm2地的大棚,基质装填量仅为525m3。

在挖栽培槽时,一定要注意槽的深度,栽培槽深度如果不够25cm,水分蒸发快,不能保证蔬菜根系的含水量,容易造成减产等损失。

另外,栽培槽以及旁边的土壤必须用重物夯实,防止定植后土壤与基质混合。

2.2 栽培槽种类 栽培槽在使用时可以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2.2.1 开放式。栽培槽内直接添加基质,不用其他的东西隔离。

2.2.2 半开放式。在栽培槽两侧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离,底部不与土壤隔离。

2.2.3 封闭式。用塑料薄膜使栽培槽完全与土壤隔离。

一般情况下应用的是开放式栽培槽,利用开放式栽培槽进行有机基质栽培完全能够克服根结线虫的危害。但是,土壤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设施土壤需要使用半开放式栽培槽。在严重的盐碱地上,如果要用有机基质栽培蔬菜,便可以使用封闭式栽培槽,由于塑料布的隔离作用,作物生长基本不会受到盐碱的危害。

2.3 填充基质 栽培槽处理好后,可以把配制好的基质倒到栽培槽里,基质倒进去后,需要用脚踏实,基质与大棚地面平齐即可。

注意事项:在填充基质时,不能混入大棚里原来的土壤。

3、蔬菜定植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对于蔬菜幼苗的选择和常规大棚种植无较大不同。以番茄苗为例:使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菜苗定植方面,比传统模式方便得多,直接插入基质中即可。但使用这项技术对于蔬菜幼苗的定植数和常规种植有所不同,因为有机基质后期肥效大,蔬菜生长有后劲,所以种植的时候不能像常规种植那样密,定植的株距比常规种植稍大。

4、配套使用微灌设备

使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栽培管理中不能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一次性浇水量过大,会使基质冲散,容易损伤蔬菜的根系。所以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必须要有辅助的微灌设备。

微灌即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微灌设备能让有机基质始终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而不至于冲散。还可以降低大棚里的空气湿度,除了作物根部湿润外,其他地方始终保持干燥,一般情况下,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能下降20%左右。除此之外,微灌设备还可以结合施肥,适时适量地将水和营养成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和肥料利用率。在安装微灌系统时,每个栽培槽内要铺1条直径25mm的微滴灌带,带上每隔30cm,要有2个以上的排水孔,保证水粉均匀的喷洒。

5、田间管理

5.1 水分管理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田间管理上与常规种植没有大的不同,只是在水肥管理上,需要注意水分管理。原则: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5%~85%。这就需要种植户们经常观察,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为了保持基质中的水分含量,可以在基质上搭了1层地膜,不但能减少基质中水分的蒸发,还可以降低大棚里的湿度,能够减少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

篇5

关键词马铃薯;特征特性;无土;栽培技术;浙江景宁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均适宜马铃薯生长,其中以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可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食品香甜可口。

1马铃薯形态特征

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 50~80 cm。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2个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1]。

2马铃薯营养特性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 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 J,钙11~60 mg,磷15~68 mg,铁0.4~4.8 mg,硫胺素0.03~0.07 mg,核黄素0.03~0.11 mg,尼克酸0.4~1.1 mg。除此之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体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VA的含量稍低,而这正好可用全脂牛奶来补充。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所含的VC是苹果的10倍。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40 mg,VB含量是苹果的4倍,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1~2倍,含磷尤其丰富,是苹果的几至几十倍不等,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2]。

3马铃薯用途

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因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都十分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重马铃薯的加工食品生产,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糕点、蛋卷等,达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以作为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引起注意,以防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作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4无土栽培技术

马铃薯无土栽培的方式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用覆土,直接种植每颗种子可至少产出10个马铃薯,每株产量在0.4 kg以上,折合产量至少有45 t/hm2,而传统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30 t/hm2已经是高产,可见,无土栽培对促进山区或半山区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3-4]。

4.1播前处理

4.1.1消毒。用种量1 800 kg/hm2,原种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喷湿。

4.1.2切块。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具有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 mg/kg赤霉素1包加水10 kg浸种5 min或对水75 kg喷洒种块。

4.1.3催芽。将薯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 cm土再平放1层种薯,反复3~4层后再在其上铺5 cm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 d后即可播种。

4.2播种

在1月中旬播种,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温度超过25 ℃,块茎则停止生长,秧蔓则生长旺盛,所以必须有90~100 d的适宜生长期,播种不宜推迟。

4.3基质选择

在地块上铺3 cm左右厚的草木灰作栽培基质。

4.4栽培密度

株行距以30 cm左右为宜,把马铃薯的种子放在草木灰上,再铺1层8 cm左右厚的稻草干。

4.5收获

经过80 d的生长,其间不用施肥,除草,当植株停止生长,茎叶逐渐枯黄,匍匐茎与块茎脱落时,即可收获马铃薯。

5参考文献

[1] 康朵兰,王惠群,萧浪涛,等.马铃薯主要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21(3):149-152.

[2] 方贯娜,庞淑敏,杨永霞.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6,20(1):33-35.

篇6

洋香瓜又称厚皮甜瓜,属葫芦科甜瓜属,洋香瓜茎蔓生,分枝能力强,以侧蔓结瓜为主,性喜光照,对高温适应性较强。厦门市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大棚种植洋香瓜,生产的洋香瓜品质好、效益高,但是存在土壤消毒不彻底、重茬种植病害发生较严重的问题。应用简易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洋香瓜,解决了连作时土传病害严重的难题,确保了种植效益,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将洋香瓜简易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设施与系统的建立

1.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为宽7 m、高3.2 m、长20~30 m的钢架大棚,肩部1.7 m以下覆盖22目防虫网,棚顶覆盖长寿无滴膜。

1.2 栽培系统

栽培系统主要有栽培槽、供水系统、栽培基质。

①栽培槽 栽培槽框架用24 cm×12 cm×6 cm的标准砖垒成,槽内径为48 cm,高20 cm,长度视棚长而定,槽间距(内径间距)96 cm,槽中间按延长方向倾斜度0.5‰~1‰挖浅沟。在第一层砖上覆盖厚0.1 mm,宽90~100 cm的塑料膜隔离土壤,长度依栽培槽长度而定。槽间走道用沙子填平与土壤隔离。

②供水系统 用薄壁软管微灌系统,通过自吸式水泵、PVC管将水泵入棚内软管,滴灌管每1 m流量12~22 L/h,每孔10 min供水量为400~600 mL,出水方式为双上微喷,使用时微灌管出水孔口朝上,管上覆20~30 cm宽地膜,使水分不喷出槽外,保证基质渗水均匀。

③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可用2种配方:a.50%食用菌弃料+50%沙(体积比),每1 m3加入商品有机肥料20 kg拌匀。b.100%沙,每1 m3加入商品有机肥料30 kg拌匀。栽培基质总用量30 m3/667 m2。

2 播种育苗

2.1 品种选择

大棚栽培洋香瓜,高温期选用耐高温品种,如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金姑娘、蜜橙等;低温期选用低温结果性强的品种,如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状元、金香玉等。每667 m2用种量25~30 g。

2.2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高温型品种的播期可安排在3月中旬至8月中旬,低温型品种早春栽培播期为1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栽培播期为8月。不同海拔地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提早或推迟播期。

2.3 穴盘基质育苗

早春气温低,应在大棚内加塑料小拱棚,必要时加铺地热线,进行增温保温育苗。其他季节,则将穴盘置于大棚内的普通畦面上即可。穴盘育苗基质按70%椰糠(或食用菌废菌料)+30%珍珠岩配制,每1 m3基质另加入商品有机肥50 kg、钙镁磷10 kg、多菌灵1 kg。

2.4 做好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采取“二高二低”原则,即播种至出苗保持28~30℃,出苗至子叶平展保持20~25℃,真叶破心时提高至25~30℃,定植前1周降温炼苗。保持穴盘湿润,及时防治病虫害,育苗后期根据叶面薄施水肥。为防止高脚苗,应尽量在上午喷水。

3 定植

定植前667 m2栽培槽基质中施入硫酸钾型NPK(15-15-15)复合肥50 kg、硫酸镁5 kg、硼砂1 kg。早春在瓜苗3~4叶时定植,夏秋季在瓜苗2~3叶时定植。每畦种2行,株距50 cm,每667 m2植1 800株左右,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4 引蔓整枝

采用单蔓整枝方式,从主蔓长至20 cm左右发生卷须开始,需及时进行搭架、引蔓、整枝等工作。

4.1 搭架绑蔓

用1.5~1.7 m长的竹竿或木棍在离茎基6~8 cm处垂直插下,在竖竿上再绑3根横杆,每2根横杆相隔40~50 cm,搭成支架。将主蔓用塑料绳绑在竹竿上,以后每隔40~50 cm绑蔓一次,使其向上直立生长。

4.2 引蔓

预先在一定高度各拉一定数量的铁丝,将双线塑料绳的一端固定在铁丝上,一端连结一短竿,短竿在离茎基6~8 cm处插下。用塑料绳悬吊引主蔓,使其向上生长。

4.3 整枝

采用单蔓整枝法,即用主蔓第11~16节发生的子蔓结瓜,其余子蔓全部抹去,结果子蔓上的孙蔓也抹去。结果子蔓各留2叶摘心,结果子蔓以上主蔓应保留10片叶。整枝摘心应在叶片未展开时进行,结果子蔓应在雌花尚未开放时摘心,整枝摘心要求在晴天上午进行,并及时喷药。

5 授粉留果

大棚栽培洋香瓜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要求在留瓜节位上每朵雌花开放的当日8:00~10:00,用摘下雄花对雌花授粉。留瓜坚持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原则,当瓜鸡蛋大小时,每株选留1个果形端正、瓜蔓长势强的瓜,将其余瓜连子蔓摘去。当选留的瓜长至150~200 g时,在瓜柄与瓜蔓的“T”形结合部用塑料绳吊瓜。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

定植成活后至开花前,可用过磷酸钙浸人粪尿液冲稀浇施几次。果实膨大期、着色期,每667 m2施用硫酸钾型NPK(15-15-15)复合肥20 kg。

6.2 水分管理

开花前保持湿润,开花期适当干燥,果实膨大期适量灌水、保持水分供应稳定,成熟期控制用水。整个生长期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

7 棚内温湿度调控

根据气候和洋香瓜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开启棚膜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通常情况下,日均15℃以下整日闭膜,棚内湿度太大时,在晴天中午打开裙膜,通风降湿;日均16~20℃采取夜间和阴天闭膜,晴天10:00~16:00打开南北棚门通风降湿;日均20℃以上采取日夜打开裙膜,以通风降温降湿。

8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等,主要虫害有瓜绢螟、蚜虫、斜纹夜蛾、黄守瓜等。要在合理轮作,进行种子、苗床、土壤及畦面消毒的基础上,根据发生的病虫害及时对症下药。具体方法如下。

蔓枯病可用8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水=1∶1∶10配成粘稠状,自上而下涂于病部进行防治。

疫病用69%安克(烯酰吗啉)锰锌1 000倍液、58%甲霜・锰锌5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病毒病要在做好蚜虫防治的前提下,及早用20%病毒A(吗啉胍・乙铜)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加适量的云大120(果蔬型)喷雾防治。

白粉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25%腈菌唑微乳剂6 000~10 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瓜绢螟可用52.25%农地乐(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10%除尽(虫螨腈)2 000倍液或5%美除(虱螨脲)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蚜虫可用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可用25%灭幼脲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0%除尽(溴虫腈)2 000倍液喷雾防治。

黄守瓜可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2 000倍液喷雾,同时,结合灌根杀灭根部幼虫。

篇7

关键词 草莓;日光温室;管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82-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农业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农业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守住耕地红线,向生态农业的转变。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温室连作障碍、土壤盐渍化、农药化肥污染、土传病害加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统筹规划,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栽培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1-3]。管道无土立体栽培是目前农业发展具有突破意义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无土栽培不仅克服了传统栽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无土栽培具有节约用水清洁卫生省力省工、易于管理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面积,对未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4-7]。

1 设备安装

1.1 设备组成

管道立体栽培设备组成包括镀锌立体A字形架、PVC栽培槽、基质、输水管道、微润管、压力表、储水桶、排水设备。

1.2 立架搭建

立体架采用三角铁搭建成A字支撑固定,A字架用每隔1m在1个三角架顶上焊接一根三角铁连接而成,三角架用3条三角铁焊接成一个高约1.7 m、底边约1.2 m的三角形。立架两边每隔30 cm高度就焊接一根约10 cm高且与地面同平的半圆钢圈用于摆放PVC管。为了方便人工操作与有效利用采光度,A字形架斜度为60°,每层管道相距30 cm。

1.3 管道设计

栽培管选用口径为110 mm的PVC管道,管道长度5 m左右,在其上面每隔5 cm开设长宽约5 cm×80 cm的长方形开口,在管道底部每隔5 cm打孔径约为5 mm的排水眼,管道两头由专用的PVC部件封堵并留一个孔径为2 cm的小孔,方便微润管的穿入。

1.4 管道架设

将设计好的管道按照A字形架高低依次摆放调整水平,保证管道开口水平且朝上,同时调整管道靠近过道一侧伸出长度不超过5 cm,方便正常的农事操作管理。

1.5 填充基质

将管道架设调整水平后,将基质拌湿,一般以60%为宜,用手握一把基质,没有水分挤出,松开手会成团,但轻轻触碰,育苗基质会散开为最佳,然后通过管道开口处填入基质,用力压瓷实,基质填满整个管道为准。

1.6 输水系统组成

整个输水系统由3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营养液储水设备,该部分主要包括1个施肥罐和1个储水桶,施肥罐放置于水平地面,储水桶放置于离地面高5 m的高架上。第二部分是供水系统,为了实现不同高度供水均匀,在供水系统的首部安装压力表,通过出水阀调节压力大小,供水系统由20 mm的管道构成,每层安装按照“工”字形。第三部分是回水系统,回水系统与供水系统基本相似,在回水系统的末端有一个高度超过储水罐的排气管,通过排气管能将整个系统中进入的气体排出,保证整个输水系统稳定的水压。

1.7 铺设微润管道

按照组装好的输水系统进行微润管道的铺设,每个栽培架铺设一根微润管,并且通过阀门及压力表保证上下微润管管壁压力一致。微润管铺设在栽培管道的中间部位,两端通过阀门螺丝链接,严格保证不漏水、不透气。

2 草莓品种选择

为了争取春节上市,一般选择春香、明宝、丰香等休眠期短、从花蕾到开花历时短、坐果率高、耐寒、耐阴、抗病性强的品种[8-10]。

3 备苗及定植

温室管道化栽培,要求秧苗在冰冻前完成花芽分化,以供应春淡市场。一般于10月上旬定植,定植前7 d,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栽前剪除老叶、病叶、匍匐茎以及烂根,剔除小苗、弱苗。定植时,根颈部用海绵裹住,塞到管道孔中固定即可[8-10]。

4 定植后管理

4.1 温度管理

现蕾前,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在24~30、8~10 ℃,>30 ℃自动放风降温;现蕾期,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在 25~28、8~12 ℃;开花期,白天、夜间温度分别保持在22~25、8~12 ℃,若出现-2 ℃以下的低温,雄蕊花药变黑,雌蕊柱头变色,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草莓前期产量;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夜间温室分别保持在25、8~12 ℃[8-10]。

4.2 湿度管理

为了防止草莓发生病害,温室内的湿度不宜过大。开花期 ,温室内的湿度应控制在40%~50%,高于50%自动通风换气。草莓属喜光植物,11月中旬至次年1月要采用红色植物补光灯进行智能间歇性补光,以提高其光合效率,促进草莓的营养生长。补光时保持棚内温度为15~25 ℃[8-10]。

4.3 叶面肥管理

草莓全生育期一般每7~10 d喷0.2%~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次,尿素在前期喷洒,磷酸二氢钾用于开花后。

4.4 授粉

可通过放蜂、花期通风、人工点授和品种搭配栽培等措施加大异花授粉几率,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温室内放蜜蜂15~30箱/hm2,蜜蜂总数控制在15万~30万只/hm2。也可用毛笔在10:00以后人工授粉,或用扇子扇植株上的花朵等方式进行辅助授粉[8-10]。

4.5 疏花疏果

在草莓生育期间要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使植株受光均匀。一株草莓有23个花序,每个花序有530朵小花。为保证果实大而整齐。在第1朵小花开放前疏掉部分花,每个花序留10~12朵花[8-10]。

5 病虫害防治

管道化栽培草莓很少发生病害,一旦发现及时去除,并喷多菌灵600~1 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等。春季,用印楝素、苦参碱5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蚜虫、红蜘蛛[8-10]。

6 适时采收

12月下旬发现果红时应该及时采收,每天采收1次。采收时要根据品种情况科学把握成熟度,对于一些硬度大的可以等果实着色完全再采摘,对于一些硬度小的一般要在转色达到60%时进行采摘;采收时果柄不能太长,以免刺伤别的商品。采收后要根据果实大小、形状进行分级,分类包装。

7 参考文献

[1] 王慧,周宇宁.浅谈节能日光温室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6):59-60.

[2] 连青龙,鲁少尉,李邵,等.设施草莓储热立体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3(1):32-34.

[3] 付凤琴,陈新保.日光温室草莓立体模式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05(6):47-48.

[4] 李小晶,袁信,李雅凤.日光温室草莓固体无土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5):234.

[5] 董静,张运涛,王桂霞,等.日光温室草莓立体栽培研究[J].北方园艺,2011(4):71-73.

[6] 赵国丽,陈建华,李蕴莹,等.日光温室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09.

[7] 石慧芹,李成,陈培民,等.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4.

[8] 赵根.草莓的管道化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6(2):24-25.

篇8

1苦瓜栽培技术

1.1选用良种

早春苦瓜应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品质好、坐果率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质苦瓜品种。如桂科早春三号、金天等。11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1]。翌年2月中旬开始采收,4月采收完毕。

1.2播种育苗

苦瓜种子表皮厚而坚硬,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顶端尖锐处剪下,后浸入50 ℃温水中,边浸边搅动,并不时补充温水,保持50 ℃水温10 min,灭除种皮表面的虫卵和病菌。然后在25~30 ℃温水中浸种12 h[2]。清洗种子后,在恒温28~32 ℃下进行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50孔营养钵中放入用百菌清消毒的有机质,1钵1粒种子,埋在基质1.5 cm深处,淋水,盖膜保温。

1.3闷棚消毒及定植

用20%福尔马林消毒基质,结合闷棚5~8 d,使棚温升至60 ℃,消除基质中的病菌。把种植槽里的基质翻晒7~10 d。晒干后与复合肥100 kg、有机肥100 kg、磷肥50 kg、硼肥1 kg混合均匀,放入畦中。

移栽时把苗倒出,用手托住整个根部,然后放入种植穴中。株距85 cm,行距80 cm,种植密度9 000~105 00株/hm2。移栽后淋足定根水,闭棚保温缓苗。

1.4搭架整蔓和水肥管理

当瓜苗长出第10张叶时,即可搭架引蔓,用竹子搭长形的人字架,引导瓜苗上架,平均2 d引蔓1次。苦瓜整蔓的要点是打掉主蔓第12节以下的全部侧蔓,后面的侧蔓留下,增加养瓜的叶面积。主蔓长到第35节时打顶,减少顶部对养分的消耗。当营养生长过盛,把多余的枝叶适当剪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营养流失和病虫害。

基施复合肥1 500 kg/hm2、有机肥2 250 kg/hm2、磷肥750 kg/hm2,混合后放入种植沟中,整平畦面。苦瓜长到5~6张叶时,施有机肥75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对水3 000 kg/hm2淋施根部。膨瓜期用复合肥450 kg/hm2、钙肥75 kg/hm2加含镁复合肥150 kg/hm2,结合淋水施入,以后每采2次果再追施复合肥600 kg/hm2。

生长前期要控制水分,利于根的生长。抽蔓期适当浇小水,膨瓜期适当浇大水。棚内保持适宜的湿度,每天放风不少于3 h,夜晚低温时把天窗关好。

1.5病虫害防治

苦瓜生长在低温干旱的冬春季,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虫害有白粉虱。对于病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霜霉病可用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2.2%霜霉威喷雾防治。虫害以物理防治为主。如放黄色粘板1 500张/hm2,能减少害虫种群数量,或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如用10%啶虫脒3 500倍液喷防。

1.6采收

苦瓜是陆续采收的作物。苦瓜早期生长气温低,生长慢,花后12~14 d成熟,中后期天气转温,一般开花后8~10 d采收。单瓜重0.20~0.25 kg时采摘。

2西甜瓜栽培技术

2.1茬口安排

温棚第1茬西甜瓜2月下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6月开始采收,7月采收完毕,整个生育期135 d。第2茬西甜瓜于6月下旬开始育苗,7月中旬定植,8月中旬开始采收,9月采收完毕,此茬正处于高温强光照季节,生育期较短,为90 d[3]。

2.2培育壮苗

育苗基质与腐熟的畜禽粪混合充分,装在50孔营养钵中,播种前数天用20%百菌清淋透营养钵基质,盖薄膜2~3 d消毒,揭膜使药味散尽后待播。播种前用55 ℃温水浸种,用恒温箱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移栽前1周,提前炼苗,提高西甜瓜的抗逆性。

2.3适时定植

用20%福尔马林消毒基质,然后闷棚7 d,使棚温升至60 ℃以上,耕作层达到55 ℃持续高温,可起到杀菌、灭虫的效果,最后翻晒基质7~10 d,高温闷棚可明显减轻西甜瓜的病害,克服连作障碍。

定植前施足基肥,施腐熟的畜禽粪7.5~15.0 t/hm2或堆肥或厩肥3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硼肥15 kg/hm2,与基质充分混合后,放入基槽中。整平畦面,摆好滴管。

西甜瓜长出第2张真叶时移栽,移栽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营养土离根散落,移栽后淋足定根水。种植密度:单行种植,株距55 cm,行距80 cm,种植2.25万株/hm2,移栽后闭棚缓苗[4]。

2.4田间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25~32 ℃,夜间不低于20 ℃。缓苗后,晴天中午把边膜卷起适当通风,当瓜苗逐渐长大,气温回升,白天逐渐加大通风,以排湿降温。

引蔓工作在瓜苗长出8~10张叶时进行,将吊绳的最下端绑在瓜苗第2片叶的茎杆上(打活节),吊绳要适当放长,绷太紧对以后的引蔓工作不利。平均2~3 d引蔓1次,直到叶片长到20~25张叶时打顶。结果蔓是13~15节位的子蔓,瓜前留2片叶后摘心。其他子蔓和孙蔓全部摘除[5]。这期间应追施复合肥225 kg/hm2加冲施肥37.5 kg/hm2,对水3 000 kg/hm2淋施。

开花授粉期间严禁施肥和过量淋水,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生长过旺影响坐果。瓜苗长到第13节时,可以对子蔓上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完留雌花节位前2张叶,摘心。每天8:00—10:00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当甜瓜坐瓜稳后,选留瓜柄粗、瓜形端正、健壮的瓜,其余的病瓜、小瓜、畸形瓜疏去,保持1蔓留1瓜。

膨果期需要充足的水肥,疏瓜后应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钾180 kg/hm2,及时补充钾肥,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7 d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

当瓜坐稳,有拳头大小时进行套袋。西甜瓜套袋后可减少果面上的虫印和农药残留,增加果面的光泽度,提高商品性。当幼瓜长到0.2 kg时,用塑料绳绑住瓜的基部,固定在吊绳上或支柱的横拉铁丝上,防止瓜过重跌落,及扯断瓜蔓[6]。

2.5病虫害防治

温棚西甜瓜主要的虫害有白粉虱、斑潜蝇等。白粉虱成虫盛期,喷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3 500倍液防治。用25%阿维菌素1 500倍液喷雾,或杀毙6 000倍液喷施防治斑潜蝇。保护地西甜瓜重茬,棚内空气流动小,加上高温、高湿,易导致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用5%已唑醇水剂1 500~2 500倍液、4%四氟醚唑800~1 200倍液、20%腈菌唑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极易发生霜霉病,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2~3次[7]。

2.6采收

授粉后35 d,果实定型后即可采收上市。

3参考文献

[1] 大棚番茄和苦瓜套种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9):41.

[2] 黎晔.苦瓜优良种——大白苦瓜及其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1993(2):30.

[3] 问亚军,郝平琦,万会萍,等.早春茬拱棚甜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1(6):35-36.

[4] 李虎林,苗志栓,陈占飞.做大做强大漠特色瓜类产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1(10):169-171.

[5] 汪永安,葛德光.安徽省西甜瓜集约化育苗效率高[J].中国果业信息,2011(5):41.

篇9

栽培设施系统的要求及建造

温室条件

盐碱地温室条件

采光好、升温快、蓄热和保温性好的“两位一体”新结构日光温室。主要指标是:地平面下挖O.5m,打建土墙体,无后屋面,阳棚主墙体高3.6m,厚1.5m,主要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进行蔬菜生产:后部搭建跨度6m的阴棚,进行食用菌生产。

砂石地温室条件

采光好、升温快、蓄热和保温性好的非耕地砂石墙下挖型日光温室。主要指标是:主墙体为底宽1.0m、顶宽0.5m、高2.2m的石头浆砌墙体,一级后墙体堆砌保温层靠主墙体,底部总宽度达到4.0m,顶部总宽度达到2.5m,二级后墙体堆砌保温层靠后背墙,底部总宽度达到2.Om、顶部总宽度达到0.6m,保温层全部用砂石堆砌。

该结构日光温室的优点是

从地面下挖1m。利用深层地热辐射保温,减少了热量流失,增加了保温储热能力,利用石块浆砌墙体,升温快,较传统二代日光温室平均提高棚内温度2.5℃~3℃,减少了温室受风沙、寒流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用砂石堆砌保温层,底部总厚度达到了4m,是二代日光温室墙体厚度的2 5倍,增加了保温层厚度,减少了温室内热量流失。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

栽培槽

分为地上式砖体栽培槽、下挖式砂石栽培槽两种形式。地上式砖体栽培槽

以温室地平面为准,在地面上采用红砖建造,框架选用24cm×12cm×5cm的标准红砖,在地面以上码4层,砌成内径为宽60cm、深30cm、长7m的栽培槽,槽间距80cm,南北方向延长。槽底中间开一条宽15cm,深5cm~10cm的“U”型槽,槽底及四壁铺O.1mm厚的一层旧棚膜与土壤隔离,膜边压在第四层砖下。槽建好后,要求槽面保持平展。在槽间走道铺一层膜或麦草,控制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主要适于盐碱地日光温室蔬菜种植。

下挖式砂石栽培槽

先将温室地面整平,然后在砂石地面下挖栽培槽。槽内径60cm,槽深30cm,槽长7.0m,呈“U”型,槽两边码1层块石,槽间走道为80cm,走道内径50cm。槽内壁铺一层棚膜,底部再填5cm厚的瓜子石,上铺一层编织袋,后填充25cm深的栽培料,即发酵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鸡粪、菇渣等有机物和过筛的炉渣、河沙等无机物的混合料。主要适于砂石地日光温室蔬菜种植。

供水系统建造

供水系统的科学建造,将对基质无土栽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供水系统为

在温室内一侧建造一个半地下式蓄水池,上面盖上木板和棚膜,保持水温与室内温度一致,然后安装滴灌设施,把准备好的滴管软管放在基质槽的中间,注意滴灌孔朝上一致,每个栽培槽铺设2根滴灌带,滴灌带距两边砖各10cm~15cm,靠近作物根部。番茄定植后,用高出槽面约10cm、弧度约60°的弧形铁丝将覆盖在栽培槽上的地膜支撑起来,铁丝间距离1m以下,灌溉效果将得以增强。每次浇水时用功率不小于0.75kW的水泵加压,不仅能够使浇水均匀,而且可缩短浇水时间。

栽培基质的发酵与配制

栽培基质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大类。有机基质包括生产平菇后的废料、玉米秆、葵花秆、牛粪、鸡粪等。无机基质可选用炉渣、河沙等。有机基质必须经充分高温发酵后方可使用。

高温发料

菇渣

选择用种植过平菇的废菌棒,将菌棒锤细后,每立方米加人过磷酸钙3Kg,再用水充分浸湿,底层铺塑料膜与土壤隔离,将料堆成1.5m高的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5天~7天翻料一次,并根据料的干湿程度适当补充水分。当料充分变细、成为褐色时,表示料已发好。玉米秆、葵花秆

用粉碎机粉碎或铡成2cm长的短截,用水浸湿,堆成垛,采用和菇渣同样的方法进行发料。当秸秆堆发出清香味时,表示料已发好。配料

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配料比例为7V:3V。每座50m长的温室需发酵好的玉米秆15m3,菇渣6m3,鸡粪2m3,牛粪5m3,炉渣12m3。

有机基质中,玉米秆、菇渣、牛粪、鸡粪体积比为5:2:2:1。无机基质中,炉渣、河沙的体积比为7:3(炉渣必须过筛,筛孔直径3mm~5mm)。装料前5天,将处理好的栽培料按比例充分混匀,每立方米加入硫酸钾复合肥0.5kg。配料时,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敌百虫原料20.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各种基料充分混匀后用棚膜覆盖杀菌灭虫。

先在设置好的“U”型槽内铺直径1cm~2cm的粗炉渣或瓜子石3cm~5cm,再在其上铺双层编织袋,用于保水,然后将发好的料装满栽培槽,并浇透水,趁势压实、压平。品种与茬口

经多点试验、示范,适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各茬次的番茄品种有中杂9号、秦皇908、宝冠、朝研219、金盾1号、金盾2号、春秀、格瑞斯等

茄子品种有紫阳长茄:辣椒品种有陇椒2号、陇椒3号、陇椒5号等,黄瓜品种有玉皇鼎、津优30号、津绿4号

西瓜品种有超甜抗裂京欣。

适宜的茬口主要有越冬一大茬、秋冬茬和早春茬3种。

越冬一大茬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旬移栽定植,11月中旬开始上市,到第二年7月中旬拉秧。主要适于茄果类蔬菜生产。

秋冬茬茄果类蔬菜6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上市,12月底拉秧。瓜类蔬菜根据不同种植品种确定育苗时间。

早春茬茄果类蔬菜11月中旬育苗,第二年元月上、中旬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7月底拉秧。瓜类蔬菜根据不同种植品种确定育苗时间。

栽培管理技术

育苗

种子处理

经晒种处理后,把相当于种子体积5倍的55℃温水倒入盛种子的容器内,边倒边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至搅拌,换清水淘洗干净,浸泡4h~6h,沥去水,准备播种。育苗基质

选用由炉渣、菇渣、河沙、蛭石等原料配置而成的育苗专用基质。先用清水浸湿基质,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洒在基质上,堆闷12h后即可使用。

装盘

选用50孔或72孔穴盘。将准备好的基质装入穴盘内,用刮板刮平,使装盘后每个格室清晰可见。然后用另一穴盘底部压播种穴,两手平放在盘上均匀下压0.5cm左右。

播种

采用两种方式育苗。一种是直播育苗,即将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接点播于穴盘中进行一次性育苗,每穴点播1粒~2粒,播后上盖一层基质,洒透水,覆盖报纸或双层编织袋遮光保湿,穴盘摆放于平整的苗床,下铺编织袋与土壤隔开。另一种是二级育苗,即将种子先撇入平底穴盘或基质中,待种子出苗,两片子叶展开时,再分人72孔穴盘中。

夏季育苗需搭建小拱棚,覆盖40目防虫网,防止白粉虱等昆虫进入,并覆盖遮阳网适量遮光降温,以利出苗,冬季育苗需在温室中搭建小拱棚,并增加保温措施。育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温度25℃~28℃,当60%种子出苗后,撤去报纸,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夜间不低于15℃。子叶展开后,及时查苗,补满空穴。天气炎热时,每天10:00左右洒一次透水。半个月后视苗情适当补充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或绿风95等叶面肥。

定植

定植前的准备

提前半个月准备栽培系统,定植前一周浇透基质,用1%高锰酸钾喷施架材、墙壁和栽培料。风口设置40目防虫网,然后密闭温室,使温度达-到60℃以上,闷棚3天5天消毒。或按照温室面积每100m2用250g硫磺粉+22%敌敌畏烟剂75g+锯末500g制成烟剂,夜间点燃,熏蒸一昼夜。经消毒处理后,温室内干净整洁、无有害昆虫及绿色植物。定植

将蔬菜苗按大小分级进行定植,通常小苗移栽在温室中间,大苗移栽在温室两侧。移栽前对幼苗进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800倍液对幼苗进行喷雾,定植时苗坨适度深栽促其萌生不定根,定植内浇灌移栽灵或NEB溶液。双行错位定植,同行株距茄果类蔬菜40cm~45cm(辣椒为双株定植),黄瓜35cm~40cm,葫芦50cm~60cm。保持植株基部距栽培槽10~cm,定植深浅程度与原栽培面持平。边定植边浇定植水,定植一周后在槽面铺幅宽70~cm地膜或旧棚膜。

定植后管理

温度管理

缓苗期加强温、湿度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夜温17℃~18℃:空气湿度保持在75%左右,栽培料湿度保持在80%以上。

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3℃~30℃,夜温15℃以上。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栽培料湿度保持在80%-85%。夏秋高温季节在棚膜外层覆盖遮阳网或在膜上撒泥水形成遮阳物,冬春寒冷季节除晚上覆盖草苫等防寒物外,在气温较低或阴雪天气的晚上,在草苫外层覆盖一层塑料棚膜,可提高室温2℃~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带有一定的经验性,要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长势灵活掌握浇水量。定植后,栽培料相对湿度保持70%:一般定植后到开花前,以控秧为主,3天~5天浇水1次,在晴天上午灌溉,阴天不浇水,开花坐果后,植株生长旺盛,以促秧为主,只要是晴天,每天灌溉1次一2次,每3天检查1次基质水分状况。总的原则是,生长前期气温高,一般每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15min,每次每6672灌水6m3,后期气温偏低,可2天浇小水1次,每次每667灌水4 m3:开花坐果前少浇水,结果盛期多浇,高温天气多浇,冷凉天气少浇,阴雨雪天气停浇。

施肥

定植后20天,追施有机生态专用肥加三元复合肥的混合肥料,一般每隔15天~20天追施一次。结果初期,每667m3

植株调整

植株长至20cm~25cm时及时吊蔓。番茄采用单蔓换头整枝,留4穗~5穗果后,掐头换枝,在第4穗~5穗花蘸花后,留两片叶子掐头换枝。每株一般可坐7穗~9穗果,结合整枝及时疏花疏果,每穗留3个~5个果实。番茄分枝能力强,要及早摘除侧枝,一般在不影响吸收营养与水分的前提下,5cm以上的侧枝耍及早去除,并及时摘除黄叶、老叶和病叶。茄子和辣椒采用双干整枝技术,并适期摘心换头,保持植株正常长势。瓜类采取单p整枝,坐果后及时摘除基部老叶、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保花保果

茄果类蔬菜开花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上午9:00~10:00用20mg/L~30mg/L的防落素或番茄灵溶液蘸花,也可用0.015%~0.02%的2.4-D溶液涂抹花柄。蘸花时要严格掌握用药浓度,温度高时浓度偏向下限,温度低时应用浓度上限。

效益分析

篇10

论文摘要:无土栽培是一种用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作基质的栽培新技术,这种营养液可满足作物整个生命周期对水分、养分、氧气及温度的需求。简述了国外无土栽培的概况,介绍了中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推进中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无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的供应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由于其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国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在设施农业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传统种植方式,成为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实践证明,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无污染及高产高效等一系列特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就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蔬菜供应部队。到20世纪60年代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后,出现了营养液膜技术(NFT),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后来又出现多种人工基质。其中岩棉的应用较广,发展迅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无土栽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区,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超过2000hm2。荷兰是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面积达4000hm2,有64%的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日本也是无土栽培较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以岩棉培和NFT为主,无土栽培面积约300hm2。现在世界上商业性无土栽培是以基质栽培为主。荷兰的基质栽培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法国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种循环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时基质栽培面积占50%左右。

世界各国采用无土栽培主要生产蔬菜、花卉和水果。在欧盟国家温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中,已有80%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欧盟规定。2010年之前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温室必须采用无土栽培。产量高是无土栽培的最大特点,世界上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其番茄产量可以达到45~55kg/m2,黄瓜产量达到50~70kg/m2。为此,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采用计算机实施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较好的保护环境,生产出绿色食品。近年,发达国家又采用了专家系统的最新技术,应用知识工程总结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专家系统软件,它可以完成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并可为用户提供建议和决策。

目前,世界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高投资、高技术、高效益类型,如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及丹麦等发达国家,无土栽培生产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其温室环境、营养液调配、生产程序控制完全由计算机调控,实现一条龙的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产品周年供应,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另一种趋势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技术条件。就地取材搞土法上马。手工操作,采用简易的设备。这些国家发展无土栽培的目的是改造环境、节约用水和土地资源,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

我国无土栽培的历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种菜和盆里养水仙等都是原始的无土栽培。但我国开展无土栽培研究工作的时间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山东农业大学首先开始无土栽培生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温室及无土栽培设施相继投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人们需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无土栽培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阶段。据资料统计,1985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只有7hm2,1990年增长到15hm2。1995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发展到50hm2,2000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达100hm2左右,2005年我国无土栽培的总面积约为315hm2。近几年,我国无土栽培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无土栽培的面积和栽培技术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国从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部门和单位约50多个。除研制不同类型的栽培装置外,重点研究营养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质培的配套技术,并在全国普及推广,使我国的无土栽培从实验研究阶段进入商品化生产时期,获得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使国外的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国产化。无土栽培的植物也扩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20多种,但绝大部分用于蔬菜生产。

我国无土栽培方式主要有基质培和水培两种:

(1)固体基质培。主要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培,还有基质袋培、立体培、岩棉培等形式。使用固体基质的营养液栽培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容易及不易传染根系病害等优点。近期使用的基质主要有岩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岩及锯木屑等。现已证明,岩棉和泥炭是较好的基质,但我国的农用岩棉尚在试用阶段。多数靠进口,成本较高。岩棉是一种用多种岩石熔融在一起形成岩浆,然后喷成丝状,冷却后稍微压缩而成的疏松多孔的固体基质,因岩棉制作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故经过高温消毒,不含病毒和其他有机物。

(2)水培。目前以营养液膜技术(NFT)和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两种为主。营养液膜技术(NFT)的特点是循环供液的液流呈膜状,仅以数毫米厚的浅液流流经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垫底部接触浅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湿气中吸氧,较好地解决了根系吸水与吸氧的矛盾。但存在液流浅、液温不稳定、一旦停电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际环境稳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发展。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于“八五”期间研制开发,应用分根法的特点在栽培槽中设置湿毡分根装置,既解决了根系水气矛盾,又有一定深度的营养液,不怕短期停电(24h以上),根际环境稳定。易于调控(冬季于栽培床内铺电热线加温,夏天铺设塑料软管通深井水降温)。

3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

无土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前景,但其技术要求严、设施装备投入高,受我国生产、消费、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宜盲目发展,更不能全套照搬国外的生产模式。应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研究试验,在推广应用中走出一条实用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土栽培之路。

3.1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无土栽培技术

由于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因此各地不能全盘照搬国外或其他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如栽培基质的选择,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利用本地资源:营养液配方也因各地水质、化肥种类等的不同,做出灵活调整;还应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及气候特点,选择无土栽培的作物种类。总体看,南方以广东为代表,以深液流水培为主: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以江浙沪为代表,以浮板毛管、营养液膜技术为主;北方广大地区由于水质硬度较高,水培难度较大。以基质栽培为主;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新疆戈壁滩。主要推广鲁SC型改良而成的砂培技术。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系。

3.2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模式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7,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是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m3。要使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据研究,立体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为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我国要加强立体栽培方面的研究,大力发展立体栽培技术。

3.3简化技术,循序渐进

无土栽培作为一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涉及的范围包括作物栽培、肥料、病虫害控制、农业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其技术难度、管理的复杂性均高于有土栽培,不易被农民所掌握,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各地农技推广或科研部门把特定的无土栽培技术总结、制定成简便易行的操作步骤,而农民只需按此操作即可。如需配制适宜当地某种作物的某种无土栽培方式所需的营养液,农民只需购回特定的专用复合式完全化肥,加入到一定比例的水中便可使用,在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要求量的部分或全部营养物质即可。先试验性探索,再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使无土栽培技术的管理和操作均有类似的“指导”可循。同时还要对农民进行有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现代农业技能和水平。

3.4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多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如成型的各种栽培槽、商品化基质、营养液的自动监控及管理系统等,这些设施设备费用约为170元/m2,这在我国许多地区是不现实的。在发展无土栽培时应考虑成本的投入、技术力量及其他社会条件。因此,通过诸多方法和技术避开高投入问题是推广无土栽培技术的关键。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筛选出各种无土栽培设施替代品或采用人工、半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尝试,增强无土栽培技术的实用性。如用炉渣、锯末、菌糠代替蛭石、草炭基质,用各种水泥、砖、土槽代替泡沫、塑料栽培槽等,均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收到较好的效果。

3.5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