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29 05:4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倾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反倾销案例

篇1

广东作为我国的出口大省,产品出口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已涉及多起反倾销案件,相信今后仍会不断涉及各类反倾销案件。就广东已有案件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应对措施仍然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由梁耀文、黄永智、蔡镇顺主编的《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规则与案例评析》一书不久前出版发行。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用性,所选用的案例均为广东省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该书的研读,可以深切理解和感受到有关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案件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对反倾销应诉基本工作心中有数,为本企业应对反倾销案件做好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财务资料等方面的准备,有理有据地依法维护自己企业的合法权益。本刊选编了其中一节的一个案例与分析。

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广东某企业(以下简称为“广东公司”)在加拿大对华复合木地板反倾销和反补贴中应诉。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内,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证据,提交了翔实的抗辩材料,最后终于赢得反倾销零税率和反补贴低税率,确保了公司继续顺利出口。

一、案例概述

2004年10月4日,加拿大海关总署(CBSA)立案公告,正式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和波兰的强化木地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同时对原产于中国的强化木地板进行反补贴调查。本案的涉案产品为厚度在5.5至13毫米之间的强化木地板(不包括硬木层厚度为2毫米以上的硬木地板)。国内木地板企业众多,但对加拿大最大的出口者是上海某外资企业,其出口量占了全国出口加拿大木地板的80%。面对此案调查,多数企业采取了回避态度。

加拿大调查当局在本案中决定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只对出口加拿大最大的上海某外资企业做全面调查,包括本案广东公司在内的其他应诉企业为非抽样调查企业。根据加拿大法律,非抽样调查无需填写问卷,无需接受实地调查,可坐等抽样调查企业的应诉结果;但同时加拿大法律也规定,非抽样调查企业也可自愿填写问卷,提交加拿大调查当局。调查当局在抽样调查企业不应诉时或时间许可时,可调查非抽样调查企业。尽管广东公司主要市场在国内,对加拿大出口甚少,但广东公司坚信本公司对加拿大出口没有倾销,选择了自愿填写问卷,按时提交了问卷答复,并力争调查机关到公司实地核查。

广东公司是一全资的港资企业,成立不久。公司引进了欧洲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很快居全国行业领先地位,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为本次应诉工作,公司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的,由进口、海外销售、内销、生产、技术、财务和行政各部门参加的应诉工作小组。分头准备问卷答复所需的材料,最后汇总。在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和筛选后,逐题逐项用英文填写问卷。

调查当局在本案中确认,尚未发现有关中国政府操纵国内强化木地板产业价格的证据,视中国木地板行业为市场经济行业,因而根据应诉企业的价格成本数据来确定倾销幅度和补贴幅度。

按照加拿大法律规定,立案后倾销和损害调查同时进行,损害调查由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进行,在立案后60天内要做出损害初裁。在加拿大反倾销调查机关海关总署对倾销初裁后,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启动损害终裁调查,并向出口方发放问卷。调查当局根据抽样调查,向上海被抽样出口商发放了倾销问卷,并收到包括广东公司在内的七家出口商对问卷的自愿答复。作为整个应诉工作的一部分,广东公司也全面参加了无损害的抗辩,其基本抗辩内容是申请方无合理的证据证明其遭受了损害或是面临遭受损害的威胁。

此后,加拿大调查当局根据抽样出口商提交的倾销问卷答复,裁决其反倾销税率为26.6%。但调查当局的初裁不考虑自愿答复,所以对广东公司的自愿答复,简单裁决为17%的倾销幅度。尽管初裁中,广东公司获得了最低税率,但离无倾销的测算相距甚远。经过反复检查,发现调查当局对出口和内销过程中的贸易水平问题没有调整,且对出口和内销过程中在产品出厂后的运费扣减不一。广东公司立即提交抗辩材料反驳,但终因问卷是自愿答复的性质,调查当局对广东公司所提交的材料的考虑程度有限,最终广东公司的反驳意见未被采纳,继续维持17%的倾销税率。

2005年5月17日,加拿大调查当局做出终裁,对被抽样调查的公司,根据核查的结果,对原27%的税率进行了调整,终裁税率为9.7%。而对广东公司初裁后所提交的需要调整税率的材料,调查当局称在5月17日终裁前无暇审核,因而税率仍暂为17%。但是,根据加拿大反倾销法第55条的规定,调查当局对此将在损害最终裁决6月16日出台后的六个月内,审核公司的材料。在六个月的继续应诉时间里,广东公司应诉小组全力整理已提交的数据和表格,并对用于比较计算倾销幅度的内销和出口销售,逐笔附上发生的相关折扣金额、相关凭证、财务明细账页、所承担(分摊)的销售费用的差异、所含进口材料的关税等。在初裁后提交的抗辩材料基础上,于2005年9月28日,两次提交了大量的材料,并敦促调查当局完成对公司单独审核,于截止日期12月16日前尽快做出无税裁决。

就在调查当局单独审核公司税率过程中,加拿大海关总署于2005年11月24日对中国和法国的木地板重新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对中国木地板重新进行反补贴调查。如此程序,在加拿大实践中十分罕见。由此,加拿大调查当局对公司的单独审核,并入了整个重新调查程序。

由于自上次提交调查问卷后,广东公司出口内销和关联公司供应材料等,均有变化和发展,公司对重新调查的问卷,再提供了更为详尽的答复。广东公司出口仍然很少,但这次从一开始就全力要求调查当局全面调查广东公司,并到广东公司实地核查。与前次不同,这次国内有多家企业应诉,客观上形成争夺出口加拿大木地板市场的局面。2005年12月20日,广东公司按时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问卷答复提交加拿大海关总署。

加拿大调查当局在重新调查中,对广东公司提交的问卷答复进行了全面的审阅,并于2006年2月对倾销和补贴的问卷答复提出了大量的补充问题。2006年3月20日至23日,加拿大海关总署派出两名官员到广东公司实地核查。2006年5月5日,加拿大海关总署公布了再调查的裁决结果。调查当局在裁决中确定广东公司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低于对加拿大的出口价格,反倾销税率为零。至此,广东公司在本案应诉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以零税率结案。

二、主要法律问题(略)

三、评析

加拿大尚未认可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视中国的绝大多数产业为市场经济产业,因而在涉及反倾销案件时,海关总署现已不再向中国政府发放调查问卷,以确定《特别进口措施法》中有关“国家控制经济条款”的规定是否适用,而是直接向涉案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本案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加拿大在近年的立案中,基本上都将中国的涉案行业视为市场经济行业,从而在反倾销调查中,对应诉企业的出口、内销、成本的三大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这对几十年来在替代国制度下,应诉企业只提供出口信息而鲜于涉足企业自身内销和成本的中国企业而言,提出了新的应诉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主要贸易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拿大对华的反倾销调查以及国内企业的应诉,无疑有助于为今后在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对华产品反倾销调查中提供借鉴。

就倾销调查而言,本案涉及企业内销和成本细节。通常而言,国内企业的内销在客户群体、销售渠道、交货方式、收款方式等方面,要比出跃、多样、灵活和复杂。出口基本上是逐单(订单、发票、出货、收款等)对应,同时出口往往是港货,信用证或电汇付款,伴随发生的其他因素如折扣、返利、售后服务等较少,而内销则不然。

在本案中,应诉企业必须向调查官员解释我国的增值税发票制度,并说明内销发票与具体出货之间的关系。对出货后发生的运输、仓储费用,以及承载这些费用的发票与每单出货发票和实际出货的对应关系,相应的分摊方法,应诉企业都须说明清楚。同时,对内销发生的折扣、返利、退货处理、售后服务等这些出口不常见的因素,均应做充分准备,以备实地核查时逐项论证。特别是在免税进口材料补税后用于生产内销产品的情况下,内销产品的含税因素也必须列明、澄清和论证。在成本方面,反倾销调查须逐一调查涉案产品按规格的生产成本明细。而应诉企业使用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尽相同,有的用实际成本,有的则用标准成本,但均须按照调查问卷的要求和格式,逐一报告涉案产品的成本。这其中涉及成本及其所构成要素的明细程度和不同的分配方法。

篇2

关键词 反倾销 现状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1979年8月,欧共体对来自中国的糖精实施了所谓的反倾销调查,开启了我国商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历史篇章。历史不是偶然,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的案例逐年攀升,自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是愈演愈烈,使得我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深受其害。因此,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二、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反倾销现状

(一)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急剧攀升,金额严重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再加之2001年,顺利加入WTO,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在全球的排名急速攀升。随着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MadeInChina”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树大招风,在跨国交易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企业所面对的贸易摩擦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遭受的反倾销案件数量严重增加,涉案金额也让人瞠目结舌。根据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网站公布的资料,经初步统计,2009年,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例就高达百起,涉及贸易金额更是高达116.8亿美元。

(二)对华企业发起反倾销的国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容忽视。

欧共体、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由他们所发起的对华企业反倾销案件一直占主要地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印度、土耳其、阿根廷、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给我国带来的反倾销问题也相当严重,不容忽视。据统计,1995年到2005年间,在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前10位国家中,无论是在反倾销调查方面还是反倾销措施方面,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都高居首位,其数字为分别为86例和66例,比排在第2位的美国分别高出25例和16例。显而易见,在1995-2005年间,全球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和最终反倾销销措施的前10位国家中,发展中国家以6个的绝对优势超过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力量不容忽视。

(三)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商品范围越来越广。

我国的外贸出口,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外国对华企业的反倾销产品范围也从最初的几种支柱产品,包括纺织品、鞋类、电视机等,逐步演变成目前的上千种,包括化工、五矿、钢铁、机械、建材、食品土畜、医疗保健、等在内的十多个行业。另外,美国的特别301款和超级301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更是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扩大趋势。所以,从所涉及的商品范围来看,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形式令人担忧。

三、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该积极应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大量的对华企业反倾销案件中,我国企业都表现出令人堪忧的消极应诉态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对反倾销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应对反倾销诉讼,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裁决周期长,所以企业通常会犹豫不决,消极应对。针对这种现象的存在,企业本身,作为应对反倾销的主体,必须深刻认识其危害,并尽可能的积极应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对出口商品的管理,坚持以质取胜。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虽然出口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升级,但仍然没有摆脱“以量取胜”的枷锁,甚至,“MadeInChina”在国外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而我国企业发展海外市场时遭受严重反倾销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于此有关。所以加强对出口商品质量的管理很有必要。另外,可以采取一些具有冲击力的措施,比如对低价、低质出口商品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处罚;同时给予出口高质量商品的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等等,以减少国外对华企业实施反倾销的诱因,防止授人以柄,坚持以质取胜。

(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通常来说,反倾销案例并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而是针对一国的某个行业而言,它具有普遍排他性。所以,此时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应对反倾销诉讼的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不是单单一家企业就可以承担得起的,所以,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下,不仅各个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壮大力量,而且他们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从而在诉讼费分摊,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胜诉率。

(四)积极参与WTO新贸易规则的制定。

2001年,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在履行了成员国义务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充分行使成员国的权利。世界各国的贸易规则,包括反倾销法律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虽然得到了不断完善,但种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陈规陋习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在尽力适用这些规则的同时,也必须积极参与新贸易规则的完善和制定进程。例如判定倾销案件中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方法的使用、倾销行为认定、倾销危害的计算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厚双.贸易战离中国有多远.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3.

篇3

关键词:反倾销;倾销幅度;归零法

2011年10月13日,中方就美国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提起设立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请求。这是该起世贸争端案的最新进展,一度引发了又一轮对于"归零法"违法性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在这起世贸争端案中,中方主要是控诉美国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了违反世贸规则的归零做法,不当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损害了中国暖水虾和金刚石锯片企业的正当权利。基本案情主要是:2004年12月8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暖水虾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公告,这是当时中国农产品遭遇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终裁以后,中国出口企业先后3次将美反倾销裁决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2010年7月29日,中方获得最终税率,分别为5.07%和8.45%。美国虽表态今后不再采取归零做法,但实际上始终没有纠正错误。中方认为,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的归零做法不公平地扩大了倾销幅度,对中国出口商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损害了中国暖水虾企业的正当权利。虽然经过多次交涉但是美国始终未能解决中方的关注。2011年2月28日,中方就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采用归零做法提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2011年7月22日,中方提出补充磋商请求,要求将2009年11月4日美国对华金刚石锯片反倾销案采用归零做法也纳入该争端案。2011年10月13日,中方就美国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提起设立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请求。

那么,究竟"归零法"对于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有何影响,或者有多大影响?笔者将以引发这起世贸争端案的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为例来具体阐述。

"归零法"是反倾销调查中认定倾销以及计算倾销幅度的一种方法,即调查机构在反倾销调查中,将受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部分认定为正的倾销幅度(存在倾销),而将出口价格高于正常价值的部分(无倾销)归为零,不与其他正的倾销幅度相抵消。"归零法"又具体分为简单归零、类型归零和阶段归零。其实,关于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的比较方法在实践中各有不同。对此,WTO《反倾销协定》"用强有力的措词限制了以往各种备受批评的做法。"《反倾销协定》第2.4.2条规定了3种倾销幅度的比较方法,即加权平均对加权平均、单个交易对单个交易以及加权平均对单个交易。但实际上反倾销调查中很少有企业在调查期间内仅有一笔调查产品出口至调查国。实践中,调查机关往往将确定的调查期分成若干时间段或交易日,分别计算出各阶段或交易日受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然后在加权平均的基础上计算出整个调查期内产品的倾销幅度;或者在受调查产品存在不同型号的情况下,调查机关首先在型号对型号的基础上计算出每种型号的倾销幅度,然后在加权平均的基础上计算出整个受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归零法"对调查申请人有利而对受调查人不利,因为该做法无形中压低了受调查产品的平均价格,提高了受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水平,极易对倾销存在作出肯定性的认定,进而导致对受调查人为地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

在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中,美国商务部即采用了归零做法。在反倾销调查时,美方将涉案产品分成不同的产品组。当计算倾销幅度时,需要首先比较每一组产品的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和加权平均正常价值。若正常价值高于出口价格,其差额就被认定为倾销幅度。若正常价值低于出口价格,倾销幅度则被视为零。据此,美国商务部通常在其计算成本后认定一个特定虾产品的正常价值是4.00美元/磅,则将会对以3.50美元/磅出售产品的外国公司征收反倾销税。如果一个公司以4.25美元/磅的价格出售50万磅,以3.50美元/磅的价格出售10万磅,则美国商务部将以3.50美元/磅作为其出口价格,从而对其征收12.5%到100%的反倾销税。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的平均销售价格是4.125美元/磅,高于正常价值4.00美元/磅。显然,美国商务部的归零做法人为地压低了虾产品的平均价格,提高了虾产品的倾销幅度水平,从而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

虽然"归零法"如此不合理,但包括美国的在内的不少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仍然继续使用归零做法。问题在于,GATT 1994第6条和WTO《反倾销协定》都未对倾销幅度的计算制定明确的规则,没有指出进口产品的正、负倾销幅度是否可以相互抵消,因此也未明确禁止成员方采用归零做法。长期以来,欧盟、加拿大、印度、巴西等许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都曾就美国在反倾销调查中滥用"归零法"提起过诉讼,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也不只一次作出过禁用"归零法"的裁决。第一次涉及"归零法"合法性的世贸争端案是1998年印度诉欧共体棉质床上用品反倾销税案(European Communities-Anti-dumping Duties on Imports of Cotton-Type Bed Linen from India)。专家组认为,调查机关只能就所争议的整个产品而非该产品的各个具体类别或各项交易来确定倾销幅度。欧共体在计算受调查产品的最后加权平均倾销幅度时,并未与全部可比较的出易的加权平均价格进行比较;将负倾销幅度归零的做法,实际上修改了某些出易的价格,或者说在效果上改变了在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之间进行比较的结果。因此,采用"归零法"计算产品整体上的倾销幅度,不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第2.4.2条的要求,同时也违反了WTO《反倾销协定》第2.4条有关公平比较的要求。欧共体就此提出了上诉,但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的裁决。随后发生的一些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的相关案例,如巴西诉欧共体管道配件反倾销案(European Communities-Anti-dumping Duties on Malleable Cast Iron Tube or Pipe Fittings from Brazil)、加拿大诉美国软木反倾销案(United States-Final Dumping Determination on Softwood Lumber from Canada)等,都遵循了欧共体床上用品案的推理过程与裁决意见。但是,由于这些裁定只针对"归零法"在个案中的具体运用,并未动摇"归零法"本身的地位,所以尽管欧共体此后通过修改其法律停止使用"归零法",美国却依然在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归零法"。直到2004年欧共体诉美国"归零法"案(United States-Laws, Regulations and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Dumping Margins),欧共体对美国在反倾销调查中采用归零做法本身的合法性提出质疑,DSB最后裁定美国在调查阶段和评估阶段采用归零做法本身可以受到质疑并构成违法,但却没有对在调查阶段使用"归零法"本身的违法性作出判断和理由说明。最终打破这一格局的是2007年日本诉美国"归零法"和日落复审案。专家组认为,在初始调查搞"多重平均"的情形下,美国商务部采用"归零法"来计算倾销幅度不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第2.4.2条,但未支持日本关于定期复审、新发货商复审、情势变更复审以及日落复审都应当禁止"归零法"的主张。日本就此提出了上诉,上诉机构从WTO《反倾销协定》的基本概念"倾销"、"倾销幅度"着手,围绕"归零法"本身可否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受到挑战和"归零法"是否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等焦点问题展开分析,彻底论证了调查阶段使用"归零法"本身的违法性,同时也对定期复审、新发货商复审和日落复审等不同阶段的反倾销程序中使用"归零法"的违法性作出认定。这标志着美国等少数WTO 成员方在反倾销调查中使用"归零法"的惯常做法被彻底否定。在此后的一些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中,美国已经分别在韩国、加拿大、欧盟、日本、墨西哥等的11起案件中败诉。

最新的中美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虽然还没有裁定结果,但是美国在之前的多起相关案件中相继败诉为中国此次的诉讼增添了不少胜算。美国于2004年对从中国、巴西、厄瓜多尔、泰国、越南以及印度的暖水虾提起反倾销调查,该案涉案金额为3.8亿美元。其中,在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获胜的最新案例是越南输美冻虾反倾销案。2011年7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仲裁委员会判决认为,美国采用"归零法"来计算越南冻虾出口美国的反倾销税违反了国际贸易原则,这也意味着美国在对越南冻虾进行行政调查时将不得再使用该方法计算反倾销税。越南输美冻虾反倾销案的胜诉无疑对中美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有一定的积极效用。虽然这起世贸争端案目前仍处于阶段,但此次提出了补充磋商请求,进一步强化了中方在有关"归零法"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此外,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争端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在中国参与的世贸争端案件中,中国主动的并最终获得胜诉的案件也不断增多。2011年3月11日,DSB裁定"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中方胜诉。2011年7月15日,DSB裁定"中国诉欧紧固件反倾销案",中方胜诉。这又为中国在此次的中美反倾销归零世贸争端案获胜增添了不少信心。

总之,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反倾销规则的改革谈判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归零法"的重大立法突破还为使尚早,然而"归零法"本质上的违法性却是不容质疑的。"归零法"的原罪就在于调查机关往往将受调查产品分成不同的调查期或者不同的产品类型,而在对分割后的调查期或产品类型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后,又在累加汇总阶段忽略了倾销幅度为负的交易。这使得产品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无法进行公平地对称比较,进而导致产品的平均价格被无形中压低,倾销幅度被人为地扩大,倾销存在的可能性被大幅提高,最终损害了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从一些典型的归零世贸争端案中,我们可以看到,DSB不仅认定在反倾销调查阶段中应禁止使用"归零法",而且在定期复审、新发货商复审和日落复审等不同阶段的反倾销程序中禁止使用"归零法"。但是,同一案件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于"归零法"的法律地位往往存在不同的意见。不过,无论存在何种分歧,可以肯定的是,"归零法"在WTO框架内的违法性已经在大多数国家中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0.

[2]贺小勇,等.WTO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高永富,张玉卿.国际反倾销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玉卿.再谈WTO 归零问题--加拿大诉美国软木案[J].WTO 经济导刊,2006,(8).

[5]王林生,张汉林.反倾销热点剖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刘亚军.反倾销中的归零问题探析[J].法律科学,2010,(9).

[7]李嘉.反倾销归零问题的新发展-欧共体诉美国反倾销归零案剖析[J].WTO经济导刊,2007,(10).

[8]于永达,戴天宇.反倾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国际反倾销 中国企业 对外贸易 影响 措施

一、反倾销

反倾销是WTO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3种合法手段(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之一。当今国际贸易中,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都在不断地减少,所以怎么保护各国的本土企业成为各国政府需要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反倾销已成为一种防御性武器,也是各国不得不使用的手段之一。然而,无论是对倾销国还是倾销对象国,反倾销都会对双方企业造成损失,导致贸易战升级。因此,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反倾销。

二、国际反倾销的基本情况

2001年以前,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02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加速、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等原因,反倾销立案数量却在连年减少。而且使用反倾销措施的成员和反倾销调查针对的目标都相对集中在十来个成员上。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各国企业之间的贸易争端越来越频繁,并且不断加剧,这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同时,近年来世界市场的发展日益饱和,国际上倾销与反倾销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三、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从1979年中国遭遇首起反倾销到2000年,我国企业遭遇400起国际反倾销案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因为反倾销,中国企业遭受的损失也排在世界之首。因此,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1)国际反倾销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拦路虎”。通过对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所遭遇的反倾销案件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发现外国在对我国所实施的反倾销案件不论在数量,商品种类上,还是在涉案金额,课征税率上都在逐年增加。同时,国外对华反倾销示范效应也在日益扩大。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对话反倾销案件采取的补救措施基本上是征收反倾销税,但各国和区域使用的救济频率差异较大。因此,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2)外对华反倾销裁决的不合理因素导致中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近年来,中国产品已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或区域集团反倾销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各企业见某种商品易销,产品蜂涌而至以致授人以柄;另一方面,多数国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实施歧视政策。因此,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并不以中国商品的成本,即国内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的幅度,相反的,多数国家才取替代国的相同产品作为衡量中国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并计算倾销的幅度。毫无疑问,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推算得出的“公平价值”对中国企业并不公平。(3)反倾销成为一些国家对华贸易过程中贸易保护的手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使得中国对欧美等国连年顺差。因此,欧盟和美国等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动用反倾销手段保护本国企业。同时,国外的部分政府调查机构甚至支持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提出反倾销诉讼,还在调查的过程中采取歧视性措施,导致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败诉,遭受严重损失。

四、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反倾销

反倾销问题是世界贸易过程中常见的贸易摩擦。另外,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部分国家和区域集团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还要不断增加。面对国际反倾销,中国不但要和欧盟,美国等国家谈判,使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消除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而且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好出口价格。按照WTO的规定,只要出口价格低于国内销售的价格,就可能被定为倾销。在世界贸易范围内,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用替代国的做法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例如: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甚至美国曾经都被选为替代国,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些替代国国内市场产品的价格,我国企业的产品就可能被视为倾销。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争创名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2)中国企业内部加强联系,避免出口市场集中。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市场相对集中,约有百分之七十五出口产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这使中国企业遭受欧美反倾销的可能性增大。所以,中国企业内部之间应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从而改变对外出口过于集中在欧美的局面。(3)我国企业要积极应诉国际反倾销诉讼。面对国际反倾销诉讼,我国多数企业怕麻烦,怕花钱,从而自动退出国际市场。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国际贸易范围内和区域性贸易性贸易保护主义也比较普遍。因此,我们放弃应诉国际反倾销诉讼,就意味着我国产品放弃这个商品的市场,这必定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4)我国企业要争取用承诺的方式解决贸易纠纷。在国际贸易范围内,部分国家或者区域集团,比如欧盟允许使用价格承诺的方式来解决贸易纠纷。关于承诺方式,多是企业承诺调整产品价格,同时,企业也可以保证产品销售不超过一定的数量。对中国企业而言,用承诺方式解决贸易纠纷比被征收反倾销税更有利。然而,鼓励以承诺方式解决纠纷并不意味中国企业要放弃抗辩。如果开始就承诺调价,也就意味我们承认了自己在倾销,而且经过抗辩后的价格承诺能够相对的减少。

五、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是贸易摩擦也日益激烈。面对国际反倾销,中国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因此,中国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低价竞销,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合作,开拓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大同. 国际贸易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姚莉. 国际反倾销与我国对外贸易[J]. 西北师大学报,2010(11).

[3] 熊思浩. 反倾销案例[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篇5

北京市博融律师事务所郭东平/蓝雄律师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采用的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之一。自20世纪初开始使用以来,反倾销手段在不断完善和强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国贸易政策和贸易救济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在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发展的同时,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的案件迅速增加。同时,许多外国产品以倾销的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应用合理的法律手段抵制不公平的贸易竞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企业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步履行降低进口关税、减少行政限制手段的承诺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及国际通行的维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应成为中国政府和产业界优先考虑和选择的措施,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权益。

以下主要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结合中国反倾销调查的实践和基本程序,简要介绍我国企业在遇到国外产品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时,如何提起反倾销申诉。

一、我国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分工

根据《反倾销条例》的规定,我国负责反倾销事务的机关主要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中,农业部也是负责反倾销事务的机关之一。

(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根据《反倾销条例》的相关规定:外经贸部的主要职责为:

1、受理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对申请是否由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提出、申请书内容及所附具的证据等进行审查,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

2、负责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调查和确定;根据调查结果就倾销作出初裁决定和终裁决定;

3、对采取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的临时反倾销措施作出决定;提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最终反倾销税的建议。

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是外经贸部具体负责反倾销调查的部门,该局设有专门的处室处理反倾销申诉事宜。

(二)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的主要职责为:

1、国家经贸委负责与外经贸部共同决定是否对反倾销申请立案调查;

2、负责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调查和确定,在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产业损害调查时,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农业部进行。根据调查结果,就损害及损害程度作出初裁决定和终裁决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设立了产业损害调查局,该局设有专门的处室处理反倾销申诉事宜。具体案件的处理,由产业损害调查小组负责,最后的裁定有产业损害调查委员会作出,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名义。

(三)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是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具体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临时反倾销措施和征收反倾销税以及退税等事宜。

(四)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最终反倾销税以及追溯征税、退税、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倾销税等与“税”有关的决定。

二、具有法定资格的申请人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除了调查机关自主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情形外,在其他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收到由国内产业或者国内产业的代表提出的书面申请之后发起。

(一)申请人资格

通常情况下,提起反倾销调查书面申请,是反倾销立案的依据。那么,哪些主体可以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呢?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第三章第13条的规定:凡中国境内生产与倾销进口产品同类的产品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依照条例的规定向外经贸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在反倾销法律中,判定提出反倾销申诉的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的标准是考察其是否为国内产业或者可以代表国内产业。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第11条规定,所谓国内产业系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这是从生产者的数量出发的,即从所有中国生产与进口产品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情况来衡量国内产业的构成情况。

2、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这是从国内生产者的产量所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来衡量是否构成国内产业。所谓“主要部分”,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为总产量要达到或超过全国总产量的50%。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关于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申请人为我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生产的与倾销进口产品同类的产品的产量占到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时,则申请人作为“国内产业”,符合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资格。

2、在申请人的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不足50%时,则要视支持反倾销调查申请的生产者的生产产量而定。如果表示支持申请和反对申请的国内生产者中,支持者的产量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总产量的50%以上,并且表示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的产量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25%的,则该申请应被视为“代表”国内产业提出,符合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资格。

案例实践:

在目前中国的19起反倾销申诉案例中,其中17起案件均是以国内企业的名义提出的,有两起案件则是以协会名义提出,即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反倾销案件。

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两起反倾销案件的申请人均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化纤协会是中国社团法人,拥有会员单位达400余家。在上述案件中,该协会分别提供了18家国内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和12家国内聚酯切片生产企业作为支持提出反倾销申请的代表企业,这些代表企业的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合计产量均占到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最后认定化纤协会作为申请人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条件,并与去年8月3日对两案件予以了立案调查。

在反倾销申诉实践中,在产业受到损害最为严重的时候及时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反倾销调查涉及的申请企业过多或分散,或者提供数据企业过多,容易造成协调不利,口径统一困难、收集和提供资料迟延而影响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进度。如果反倾销申请准备时间过长,错过了最佳立案时期,对今后的调查工作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鉴于反倾销案件的时间性很强的特点,对于企业过多,比较分散的产业而言,如果准备提出反倾销申诉,可以借鉴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反倾销案的经验,由协会统一牵头,作为申请人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同时提量比较大、损害比较严重、比较有代表性的会员企业积极配合调查,由协会统一协调,以便加快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的进度。

篇6

论文摘要:2004年1月美国商务部对来自印度的虾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虾出1:2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应诉,最终该案得到较好解决。这一过程对我国企业和相关部门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案件背景

2003年12月31日美国虾贸易委员会向美国商务部(DOC)申请对来自巴西、中国、厄瓜多尔、印度、越南和泰国的进31虾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4年2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以上六国的虾在美国市场上倾销并对美国虾工业造成损害。2004年7月28日DOC初裁六国虾倾销。

二印度对美国虾反倾销指控的应对措施

行业协会在印度水产品出31中起重要作用。海产品出1:3商协会(sEA1)是最重要的水产品行业协会。当得知美国对印度虾反倾销立案时.该组织制定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对方案并派有经验的代表团到华盛顿谈判同时聘请律师。为免除成员的后顾之忧sEA1为成员的法律诉讼过程提供大部分经费。在这个案件中估计需要7亿印度卢比其中将由SEAf承担4亿.剩下的3亿按照各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出:13份额由各公司承担。同时SEA又在美国国内寻求进口商和批发商的支持因为他们也担心持续的贸易战会影响虾的供应并进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在美国进:13商和批发商的压力下已经有十几位议员向美国商务代表写信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并修改伯德法案(该法案规定把海关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一部分分给提起调查的公司以提高美国企业发起反倾销的积极性)。

尽管2004年12月2O日DOC仍终栽六国虾倾销.但印度的倾销幅度已由初裁的356%~2749%下降为5.O2%~13.42%。并且.在2004年4月26日举行的WTO贸易规则协商会议上美国也同意对伯德法案进行修改,使之与WTO规则相符。至此这起由虾出13所引起的反倾销调查得到较好地解决。

三、从印度应对美国虾反倾销案中得到的启示

1.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以行业协会为基础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一由于反倾销不是针对单个企业,而是针对一个行业,一类产品。因此,在反倾销中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协调企业间的关系,组织企业的应诉与申诉工作。在这次虾反倾销案中,印度海产品出口商协会承担了收集资料、提供信息、聘请律师组织协调等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wT0规则下,政府的职能特别是对企业的公开保护越来越少,而单个企业因势单力薄又难以面对和承担应对贸易摩擦的相应成本,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在协调市场价格及应对倾销反倾销等行动中发挥作用。行业协会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可以得到第一手信息,能建立与国外政府部门国外同行业协会进IZl商协会及相关组织律师的联系,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预测、监控国际贸易争端和可能的反倾销趋势并及时通报出口企业。行业协会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信息优势使其可以在出口预警机制中充当沟通和协调的角色。

由于我国的行业协会①大多是从政府职能部门脱离转化而来,普遍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足够的动力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故在反倾销诉讼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以帮助企业了解行业信息联系本行业的企业联合提起申诉提供法律指导等。据2003年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对全省行业协会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制约行业协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放权不够行业协会功能太弱:二是行业协会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快立法进程准确界定行业协会的地位和功能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增强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实力。

2与进口商合作.积极应诉

在反倾销中需要交纳反倾销税的是进:13商而不是出1:3商所以进口商一般都会积极配合出口商应诉。在印度虾案中sEA1积极寻求美国进1:3商的支持进1:3商和批发商联合向国会施加压力而美国国内相关部门(如食品加工业)也以影响就业为由向美国政府施压这样DOC和lTC不得不从各方面进行权衡。

我国企业在面对反倾销案时应诉率偏低。因为反倾销是针对一类产品而应诉则要付出巨大代价~些企业就抱有“搭便车”的想法这大大提高了诉讼方胜诉的几率助长了其贸易保护行为。

事实上这些企业的想法是相当错误的。比如这次的虾反倾销案中.中国也有部分企业进行了应诉DOC终裁中国35家应诉企业的平均加权税率为55.22%.非应诉企业平均加权税率为112.81%。另外根据欧盟的规定如果应诉企业通过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或个案待遇并取得成功时该企业所获得的待遇仅适用于该企业自己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企业。这表明谁应诉,谁受益。此外,反倾销具有连锁效应如果不积极应诉,本国其他产品也容易遭到该国反倾销甚至别国也会效仿实施反倾销。因此积极应诉是非常重要的。

篇7

1·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一共发起21起反倾销诉讼。2001、2002两年一共发起的反倾销诉讼有15起,是前四年之和的2·5倍。尤其是入世后,我国产业界反倾销意识迅速增强,仅2002年一年我国对进口产品反倾销立案10起(含复审一起),立案数量占1997年以来立案总数的48%。说明中国充分认识到了反倾销的重要性,企业能主动运用反倾销法律武器,抵制倾销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维护产业利益。

2·反倾销的地区相对集中。我国共发起的21起案件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作为一个地区计算)。其中,韩国涉案17起、日本11起、美国8起、俄罗斯5起、德国4起、荷兰2起、印尼2起、中国台湾3起、加拿大、英国、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比利时、芬兰、欧盟、印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各一起。可见,我国的反指控对象国相对集中,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和德国这五个国家的被诉案件数份额为71%,仅排位前三的国家就占了被诉讼案件数的57%。

3·反倾销的行业相对集中。国际反倾销案例主要集中在化工、机电、钢铁、纺织等行业,以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例,反倾销案涉及的产品范围不仅由最初的3种扩大到现在的数千种,且涉及的产业领域也从一开始的大宗产品扩大到工业制成品,工矿、机电、纺织品等应有尽有,其中较明显集中在化工、钢铁、其它金属和纺织产品,1992-2000年涉及这四类产品的案件共182起,占外国对华反倾销指控的57·6%,而这些商品正是我国出口最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4·反倾销诉讼程序不断完善。我国1997年3月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标志着反倾销立法的初步建立,在入世前先后有12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积累了裁决的经验。入世后,又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多项新条例和部门规章,逐步完善和补充了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我国已经结案的反倾销案件有9起,其中聚苯乙稀和L-赖氨酸盐这两起案件,原国家经贸委通过对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进口价格和国内产业损害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涉案进口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做出了无损害裁决。这一裁定说明我国反倾销诉讼程序更加规范,能够依据WTO和中国法律的规定,客观、公正地处理贸易摩擦。

二、反倾销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反倾销对进口贸易的直接影响。首先,反倾销限制了来自诉讼对象国家的产品进口。根据对2000年以前立案且已做出终裁的4个产业的统计,不锈钢冷轧薄板的进口量在立案第二年才显示出下降的趋势,聚酯薄膜、新闻纸、丙烯酸酯产业的进口数量占当年进口总量的比例刚一立案就都出现了负增长,降幅分别为39·43%、46·46%、60·23%,接下来的两个年度该指标继续下降。即使是否决案例进口数量在调查期间也会下降。观察两个无损害结案的案例,L赖氨酸盐酸盐立案前一季度指控对象国进口量占当季进口总量的比重高达0·88,刚一立案,进口比重迅速下降,降幅在3·72%到20·86%之间;由于聚苯乙烯立案前的进口量比重为0·40,远小于L赖氨酸盐酸盐的相对指标,因此其降低的幅度小,并且在立案后的第三个季度降幅才较为明显。其次,进口量存在由指控对象国家向非对象国家转移的趋势。尽管反倾销会限制从指控对象国的进口,对本国产业起到保护,但非指控对象国可通过增加他们对目标市场的销售来部分抵销这种限制和保护的效果。这种潜在的国别转移效应是可以观察到的,平均起来,在指控后三个年份从非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数量增长了78·72%、182·78%、229·68%;进口数量占总量的比率增长了37·11%、62·20%、65·68%。不仅仅在征税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案件被否决时,转向效应仍然显著。无损害结案的L赖氨酸盐酸盐和聚苯乙烯在立案后连续六个季度平均每季度来自于非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数量增长112·59%,进口数量比重增长55·95%。

2·反倾销对出口贸易的间接影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贸易有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倾销产品的出口国会转向别国出口产品,我国同类竞争产品在这些市场上的出口份额会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反倾销极易遭致别国的贸易对等措施,引发贸易争端,限制我国其他产品的出口。

三、反倾销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1·有利于我国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价格竞争手段,严重干扰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我国产业造成很大损害。及时的反倾销措施可以保护我国产业,为其提供恢复、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时期。事实证明,我国绝大部分涉案产业产品价格回升、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根据对2000年以前立案且已做出终裁的新闻纸、聚脂薄膜、丙烯酸酯、冷轧硅片、不锈钢冷轧薄板、二氯甲烷6个产业的统计,立案之前生产能力合计为106万吨,2002年年生产能力增长了18%、产量增长了19%、销售收入增长了31%、税前利润增长了283%,开工率增长43%。尚未做出终裁的,产量恢复和发展状况也十分明显。以化纤行业为例,2000年,立案以前,受国外倾销产品冲击,中国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两个产业出现全面亏损,连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也亏损2.4亿元人民币。2001年立案进行反倾销以后,价格回升了30%到40%,接近正常水平;2001年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和242万吨,比上年增长25.0%和24·1%;2002年产量分别达到449万吨和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和15.6%。可见,反倾销有效遏制了被调查产品的倾销,稳定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销售渠道,有效保护了我国产业。

2.增加了下游产业中间投入的成本。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大多是中间产品,从对价格的影响看,无论反倾销税的征收还是出口国的价格承诺,都使其价格上升。这一方面无疑增加了以倾销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下游产业的成本。这些下游部门的成本上升、价格提高,会再通过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对国内其他产业产生连锁反应和波及效果,以至于使整个价格系统发生变化。

四、反倾销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反倾销和直接投资存在的联系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基于避免贸易保护壁垒的目的而发生,或者称其为跳跃关税的外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1993年美国柯达公司对日本和瑞士的富士胶卷公司提出了反倾销指控,初裁确定富士存在300%的倾销幅度,结果导致一段时间内富士对美出口的大幅减少。富士公司于是在1996年在美国设立了相纸生产企业,3月份投产,不到一年时间,富士在美国市场的相纸份额超过了反倾销前富士占据的市场份额。可见,跳跃关税的投资可能加强本国和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减少、消除甚至倒转最初贸易政策给本国企业的保护作用。反而,本国消费者从激烈竞争中获利,而政府损失了关税的直接收入。BruceA.Blonign研究了美国提出的反倾销诉讼、请求贸易救济的企业的市场效应,以及他们的国外竞争对手宣告转出口为直接投资时的影响,认为如果不存在跳跃关税的投资,申诉成功的反倾销案例会给申诉企业带来平均3%的额外利益,否则可能额外利益为零。

篇8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在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发展的同时,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的案件迅速增加。同时,许多外国产品以倾销的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应用合理的法律手段抵制不公平的贸易竞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企业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步履行降低进口关税、减少行政限制手段的承诺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及国际通行的维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应成为中国政府和产业界优先考虑和选择的措施,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权益。

以下主要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结合中国反倾销调查的实践和基本程序,简要介绍我国企业在遇到国外产品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时,如何提起反倾销申诉。

一、我国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分工

根据《反倾销条例》的规定,我国负责反倾销事务的机关主要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中,农业部也是负责反倾销事务的机关之一。

(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根据《反倾销条例》的相关规定:外经贸部的主要职责为:

1、受理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对申请是否由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提出、申请书内容及所附具的证据等进行审查,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

2、负责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调查和确定;根据调查结果就倾销作出初裁决定和终裁决定;

3、对采取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的临时反倾销措施作出决定;提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最终反倾销税的建议。

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是外经贸部具体负责反倾销调查的部门,该局设有专门的处室处理反倾销申诉事宜。

(二)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贸委的主要职责为:

1、国家经贸委负责与外经贸部共同决定是否对反倾销申请立案调查;

2、负责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调查和确定,在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产业损害调查时,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农业部进行。根据调查结果,就损害及损害程度作出初裁决定和终裁决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设立了产业损害调查局,该局设有专门的处室处理反倾销申诉事宜。具体案件的处理,由产业损害调查小组负责,最后的裁定有产业损害调查委员会作出,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名义。

(三)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是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具体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临时反倾销措施和征收反倾销税以及退税等事宜。

(四)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最终反倾销税以及追溯征税、退税、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倾销税等与“税”有关的决定。

二、具有法定资格的申请人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除了调查机关自主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情形外,在其他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收到由国内产业或者国内产业的代表提出的书面申请之后发起。

(一)申请人资格

通常情况下,提起反倾销调查书面申请,是反倾销立案的依据。那么,哪些主体可以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呢?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第三章第13条的规定:凡中国境内生产与倾销进口产品同类的产品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依照条例的规定向外经贸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在反倾销法律中,判定提出反倾销申诉的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的标准是考察其是否为国内产业或者可以代表国内产业。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第11条规定,所谓国内产业系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这是从生产者的数量出发的,即从所有中国生产与进口产品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情况来衡量国内产业的构成情况。

2、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这是从国内生产者的产量所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来衡量是否构成国内产业。所谓“主要部分”,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为总产量要达到或超过全国总产量的50%。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关于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当申请人为我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生产的与倾销进口产品同类的产品的产量占到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时,则申请人作为“国内产业”,符合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资格。

2、在申请人的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不足50%时,则要视支持反倾销调查申请的生产者的生产产量而定。如果表示支持申请和反对申请的国内生产者中,支持者的产量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总产量的50%以上,并且表示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的产量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25%的,则该申请应被视为“代表”国内产业提出,符合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资格。

案例实践:

在目前中国的19起反倾销申诉案例中,其中17起案件均是以国内企业的名义提出的,有两起案件则是以协会名义提出,即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反倾销案件。

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两起反倾销案件的申请人均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化纤协会是中国社团法人,拥有会员单位达400余家。在上述案件中,该协会分别提供了18家国内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和12家国内聚酯切片生产企业作为支持提出反倾销申请的代表企业,这些代表企业的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合计产量均占到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最后认定化纤协会作为申请人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条件,并与去年8月3日对两案件予以了立案调查。

在反倾销申诉实践中,在产业受到损害最为严重的时候及时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反倾销调查涉及的申请企业过多或分散,或者提供数据企业过多,容易造成协调不利,口径统一困难、收集和提供资料迟延而影响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进度。如果反倾销申请准备时间过长,错过了最佳立案时期,对今后的调查工作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鉴于反倾销案件的时间性很强的特点,对于企业过多,比较分散的产业而言,如果准备提出反倾销申诉,可以借鉴涤纶短纤维和聚酯切片反倾销案的经验,由协会统一牵头,作为申请人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同时提量比较大、损害比较严重、比较有代表性的会员企业积极配合调查,由协会统一协调,以便加快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的进度。

(二)制作反倾销调查申请书

反倾销调查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作为调查机关决定是否立案的主要法律文件,反映了申请人的主张、证据以及相关必要的信息。具体来讲,根据《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并附具相关证据材料:

1、申请人的有关情况;

2、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已知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

3、申请调查进口产品、国内同类产品的完整说明及二者的比较;

4、估算的倾销及倾销幅度;

5、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

6、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7、申请人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关于上述每一项具体需要包括的内容和应提供的证据材料,在我国相关法规(如外经贸部《反倾销调查立案暂行规则》)及实践操作中,均有较为具体的要求,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了。

另外,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及证据应当采用中文印刷体形式;国家有统一规定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范用语。同时,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外文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该材料的外文全文,并提供相关部分的中文翻译件。

通常情况下,申请书中会涉及大量的商业秘密材料,因此所起草的申请书,应分为申请书非公开部分和公开部分两种版本。

同时,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如果申请人认为所提供的材料涉及商业秘密,其被泄露对申请人或有关利害关系方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申请人在提出申诉时应予注明,并向调查机关提出对该材料按保密材料处理的申请并说明理由,同时应提供一份非保密性材料概要,以使案件的其他利害关系方能够对保密材料一个合理的了解,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非保密概要,应当说明理由。按保密处理的材料,未经提供材料的当事方同意不得被泄露(《反倾销条例》第22条)。

(三)递交反倾销调查申请书

申请人初步完成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之后,即可将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的公开文本和非公开文本各正本1份,副本6份提交的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公开文本除提交正本1份,副本6份外,还应当按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政府的数量向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提供副本,如涉及的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政府的数量过多,可以适当减少但不能低于5份。如果外经贸部有要求,申请人还应当提供申请书及证据材料的电子版本。

在向外经贸部递交申请的同时,申请人还应向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及其概要、相关附件的公开文本和非公开文本各一式五份,同时提供电子文本(计算机软盘或光盘)一式三份。

申请人可以以邮寄或直接送达等方式将书面申请书及附件材料递交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和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

申请人正式递交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后,公平贸易局和产业损害调查局将予签收。

三、初步审查

在对申请书及证据材料签收之日起60天内,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将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对案件立案调查。在此期间内,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可以要求申请人对其反倾销调查申请进行调整和补充。申请人应按照调查机关的要求,对申请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如果申请人不调整或补充的或者未按要求的内容和时间调整或补充的,调查机关将驳回申请,并通知申请人。

四、立案

根据《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外经贸部在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后,商国家经贸委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另外,根据《反倾销条例》第18条的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外经贸部没有收到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可以决定立案调查,即所谓的“自主立案调查”。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很罕见,目前,此程序在中国尚未开启过。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按照法律规定,外经贸部应当将立案调查的决定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已知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出口国(地区)政府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的组织、个人。另外,外经贸部应当在立案公告之前通知出口国(地区)政府。反倾销调查立案决定公布之日为案件的立案日期。

五、调查期限

反倾销立案后,调查机关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反倾销调查。根据《反倾销条例》第26条的规定:反倾销调查,应当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结束;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也就是说,我国反倾销案件调查期限最长时间为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18个月。

六、终止反倾销调查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2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倾销调查应当终止,并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倾销、损害或者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

(三)倾销幅度低于2%的;

(四)倾销进口产品实际或者潜在的进口量或者损害属于可忽略不计的;

可忽略不计,是指来自一个国家(地区)的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占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低于3%;但是,低于3%的若干国家(地区)的总进口量超过同类产品总进口量7%的除外。

(五)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共同认为不适宜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

案例实践:

在目前中国的19起反倾销申诉案例中,已经作出裁定的案件有7起(即新闻纸、硅钢片、聚酯薄膜、不锈钢、丙烯酸酯、二氯甲烷和聚苯乙烯反倾销案件)。其中6起为肯定性的最终裁定,有1起即聚苯乙烯反倾销案件,国家经贸初步裁定认为国内聚苯乙烯产业并没有因为倾销产品的进口而遭受到损害,因此,该案件根据法律规定被终止调查。

在目前我国反倾销案件中,因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量属于可忽略不计的范围而终止对某些国家被的被调查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有两起,即丙烯酸酯和二氯甲烷反倾销案件。

在我国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德国进口丙烯酸酯开展的反倾销案件中,调查机关在最终裁定中认定原产于德国的进口丙烯酸酯的数量在调查期内不足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3%,因此根据法律的规定终止了对德国进口丙烯酸酯的反倾销调查,而只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丙烯酸酯采取反倾销措施。

在我国对原产于韩国、英国、美国、德国、荷兰和法国6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反倾销案件中,调查机关在最终裁定中认定原产于法国的进口二氯甲烷的数量在调查期内不足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3%,因此根据法律的规定终止了对法国进口二氯甲烷的反倾销调查,而只对其他5个国家的进口二氯甲烷采取反倾销措施。

在目前的案件中,尚未出现因为申请人撤销申请而终止反倾销案件的情况。

七、调查机关的调查

(一)反倾销案立案之后,就进入调查阶段。外经贸部将对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调查,国家经贸委对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二)调查机关进行调查时,包括申请企业在内的各利害关系方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的,或者没有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信息的,或者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的,调查机关可以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作出裁定。

(三)反倾销调查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向利害关系方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听证会、现场核查、向有关利害关系方提供陈述意见和论据的机会等等。

在调查阶段,对于申请人企业,主要的工作如下:

1、填写国家经贸委的调查问卷

通常情况下,在立案调查公告后约1个月左右,国家经贸委将成立产业损害调查小组,调查小组一般由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官员、财务专家、产业专家、经济专家和法律专家等人员组成。在此期间内,国家经贸委将向申请人企业发放《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

除了上述《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之外,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国家经贸委在调查阶段还可能发放补充调查问卷或者其他类型的问卷。同时,在整个反倾销调查阶段,国家经贸委除了在初步裁定前发放调查问卷之外,还可能在初步裁定之后(初步裁定为肯定性的情况)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再次发放《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以及其他相关补充问卷。

2、接受实地核查或者调查

根据案件的具体进程,通常情况下,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小组将会在收到申请人的答卷(初步裁定前填写的问卷以及初步裁定后填写的问卷)后1-2周内,到申请人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核查(如果申请企业数量很多,则选择部分企业。如涤纶短纤维反倾销案件中,国家经贸委对18家企业中的6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有的时候,根据案件的需要,在案件调查阶段,调查小组也会在其认为必要的时候针对专门的问题到企业所在地进行实地核查或相关调查工作。

经贸委初步裁定前实地核查的主要内容为核实申请书和申请人填写的问卷中提供的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核查调查期间内以及核查期间申请人企业的公司结构、生产运营、设备工艺、会计制度和财务状况、安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模式、投资、技改和发展等情况,核查时间一般每个企业3-5天。

肯定性初步裁定后,在经贸委收回申请人填写完毕的调查问卷后1-2周左右,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小组可能再次对申请人企业进行实地核查。这个阶段核查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核实申请书及问卷提供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了解反倾销立案及初步裁定后申请人企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的变化情况。

另外,外经贸部在整个调查阶段也可能根据案件的需要,对申请人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外经贸部实地调查主要侧重于与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的用途、原材料使用、产品的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3、参加听证会

在反倾销调查开始后一定时间内,应案件有关利害关系方的书面申请,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应当分别进行听证会。如果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自行分别举行听证会。

根据目前中国的反倾销实践做法,在初步裁定作出之前或之后,调查机关均可能召开有关倾销或者损害方面的听证会。

按照法律规定,外经贸部应当在收到利害关系方的书面听证会申请后15天内决定举行听证会,并通知各利害关系方,发放决定举行听证会的通知。同时,外经贸部应在决定举行听证会的通知中所确定的各利害关系方登记参加听证会的截止日期起20天内对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听证会会议议程等作出决定,并通知已登记的利害关系方(外经贸部《反倾销调查听证会暂行规则》第9、12条)。申请人企业在收到决定举行听证会的通知后,应该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向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登记参加听证会,并根据通知的内容提交相应的发言概要和相关证据。

根据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裁定听证规则》的相关规定:国家经贸委应当在产业损害裁定听证会举行前30日,将举行听证的案由、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以公告方式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各相关利害关系方。利害关系方在公告发出之日起20日内或者收到书面通知后15日内,应当按照规定的方式向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举行登记,并提交听证会发言概要和相关证据。

无论是外经贸部的倾销裁定听证会还是国家经贸委的产业损害裁定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利害关系方可以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参加听证会,或者可以在提交书面授权后委托1-2名人参加听证会。另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倾销裁定听证会和产业损害裁定听证会均一律公开举行。

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的听证会的程序基本相同,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核对检验听证会参加人身份证明以及人资格;

(2)宣布听证会开始、宣读案由和听证会纪律;

(3)利害关系方陈述;

(4)各利害关系方作最后陈述;

(5)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听证会的目的在于为各利害关系方提供充分陈述意见的机会,不设辩论程序。当事人在听证会上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材料是调查机关做出裁定的重要依据。

4、参加上下游企业座谈会

在反倾销调查阶段,国家经贸委认为必要时,可以就采取反倾销措施对公共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就此问题,通常情况下,经贸委将组织由国内生产企业(通常为申请人企业)、申请人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反倾销案件所涉及产品的下游消费者、贸易商、进口商、相关行业协会等参加的上下游企业座谈会,以综合考虑采取反倾销措施对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目前的反倾销申诉案件中,不锈钢冷轧薄板、丙烯酸酯、赖氨酸、己内酰胺等案件均召开过上下游企业座谈会。

5、对各利害关系方的抗辩或评述意见进行相应的反驳和评论

《反倾销条例》第20条第2款规定:“调查机关应当为有关利害关系方提供陈述意见和论据的机会”。因此,在整个反倾销调查阶段,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进口商和下游企业等各利害关系方均随时有可能针对案件提出大量的相关抗辩和评述意见以及相关请求。针对上述意见和请求,申请人应及时提出反驳及或评论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

为了及时充分的提交相关抗辩和评述意见,在反倾销调查阶段,一方面,在国家反倾销调查机关将相关利害关系方的材料转至申请人企业予以评论的时候,申请人应及时按照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述;另一方面,申请人企业应随着案件的进程主动地向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提出申请,查阅法律规定的申请人可以获得的相关利害关系方提交到调查机关的材料,对其提出相关抗辩和评述意见。

6、及时更新和补充材料,并提出相关请求。

案件立案调查之后,申请人企业应该继续跟踪和收集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变化情况、被调查产品在其本国或地区境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状况以及其他国家针对被调查产品的相关贸易救济行等情况和信息,及时向调查机关反映并提交更新和补充材料。对有关问题提交进一步补充说明和评论意见,并根据案件情况及时提出诸如追溯征税、要求调查机关披露相关调查信息等的请求。

八、初裁决定及临时反倾销措施

初步裁定在立案后60天后的合理时间内作出。在目前我国已经作出初步裁定的反倾销案件中,初步裁定时间一般在立案后6-9个月作出。

经过初步阶段的调查,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就倾销、损害作出初裁决定,并就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作出初裁决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如果初裁决定认为:倾销、损害、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中的任何一项结论是否定性的,则反倾销调查应当终止,并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

如果初步裁定为肯定性,反倾销案件将继续进行。同时,调查机关将给予各利害关系方15-20天的时间对初裁决定予以评论。申请人企业应按照要求对初裁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论,在相关利害关系方提交初裁评论意见后及时申请查阅并相应提出抗辩意见。

如果初步裁定是肯定性的,则调查机关将对被调查进口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可以采取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形式,或者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而且临时反倾销税税额或者提供的现金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担保的金额,应当不超过初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目前,中国反倾销案件所采取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均为现金保证金的形式。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实施的期限,自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在特殊情形下,可以延长至9个月。

九、价格承诺

在反倾销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如果被调查产品的出口经营者承诺采取修改其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其产品的行为,从而使得调查机关确信倾销的损害性影响已经消除,则调查机关可以中止或终止反倾销调查程序,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者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倾销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可以向外经贸部提出价格承诺的请求,外经贸部也可以向出口经营者提出价格承诺的建议。但是,调查机关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作出价格承诺,而出口经营者不作出价格承诺或者不接受价格承诺的建议的,不妨碍国家调查机关对反倾销案件的确定。

如果调查机关认为接受价格承诺可以消除倾销所造成的损害,而政府部门具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承诺予以监控,并且接受价格承诺符合国家利益,则调查机关可以接受价格承诺。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规定,价格承诺只能在调查机关对倾销以及由倾销造成的损害作出肯定性的初步裁定后进行,否则调查机关不得寻求或者接受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的期限与最终反倾销税的期限相同,为五年。

在调查机关与相关被调查产品出口经营者磋商签订价格承诺协议的过程中,调查机关一般会向国内申请人企业询问意见和建议,申请人企业应及时将意见反馈调查机关,同时应注意和考虑以下问题并及时向调查机关提出:

1、出口经营者承诺的措施是否足以消除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如果承诺中价格的提高幅度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则该承诺将会不足以消除倾销的损害;

2、承诺协议一旦达成,其有效期为5年,因此还要考虑到承诺协议期间可能发生的原材料成本变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汇率波动等多方面的因素。承诺协议中应当规定在上述情况发生变动时可以采取的相应调整机制,以保证协议价格的合理性;

3、承诺协议的签订,还应该考虑到承诺协议的可行性。可行性的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或潜在的出口商数量是否众多;

(2)产品的种类规格是否繁多;

(3)产品经常更新换代,规格或技术参数是否经常发生变动;

(4)产品价格是否容易发生波动。

上述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对承诺的监控造成极大的困难。如果无法对承诺的遵守进行有效的监督,则该承诺应不被接受。

4、出口商不合作的态度通常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如果大部分的出口商对反倾销调查不予合作,则他们可能会通过受益于承诺的其它出口商对我国出口产品,从而达到规避反倾销税的目的。

案例实践:

在中国立案公告的19起反倾销申诉案件中,不锈钢冷轧薄板反倾销案件中出现了签订价格承诺协议的情况。在该案件中,日本川崎制铁株社会社和以浦项综合制铁株社会社为代表的6家韩国公司与外经贸部分别签订了价格承诺协议。上述公司同意从协议生效之日起以不低于协议规定的参考价格向中国出售被调查产品。外经贸部在商国家经贸委后认为该承诺可以消除这些公司倾销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害,最终接受了日、韩企业的申请,并于2000年12月15日就价格承诺协议达成了一致,该协议于2000年12月18日生效。从协议生效之日起,对这些企业不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而实施价格承诺协议。

十、终裁决定和反倾销税

在肯定性初裁决定作出后,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将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作出终裁决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终裁决定一般应在立案公告后一年作出,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180天。如果案件需要延期,则调查机关将在1年期满之前合理时间内延期申明。

如果最终裁定是否定性的,则调查程序结束;如果是肯定性的,则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征收反倾销税。

我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这一期限规定,被称之为“日落条款”(SunsetClause)。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十一、行政复审

《反倾销条例》第49条的规定,反倾销税生效后,外经贸部经商国家经贸委,可以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决定对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必要性进行复审;也可以在经过一段合理时间,应利害关系方的请求并对利害关系方提供的相应证据进行审查后,决定对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必要性进行复审。

第50条规定,根据复审结果,由外经贸部依照条例的规定提出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或者由外经贸部依照条例的规定,商国家经贸委后,作出保留、修改或者取消价格承诺的决定并予以公告。

复审程序参照条例关于反倾销调查的有关规定执行。复审期限自决定复审开始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同时,在复审期间,复审程序不妨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案例实践:

目前,中国仅有一起行政复审案件,即聚酯薄膜反倾销案件。

2000年8月25日,外经贸部与国家经贸委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薄膜的反倾销调查做出最终裁定,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薄膜征收反倾销税。其中适用于韩国世韩公司的反倾销税税率为33%(其后税率由韩国东丽世韩公司承担)。

韩国东丽世韩公司于2001年10月11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上述的进口聚酯薄膜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复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审查认为其申请存在一些缺陷,如未提交申请书的公开卷,未提供过去一年对中国出口聚酯薄膜不存在倾销的初步证据。该公司又于2001年11月12日提交了补充后的申请书。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审查认为,东丽世韩公司的申请提出了修改反倾销税及变更适用反倾销措施的产品范围的初步证据,符合《反倾销条例》第49条的规定,经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后,决定自今年1月4日起开始进行复审。目前,该案件处于调查阶段。

篇9

[关键词]代表性进口商公共利益最终消费者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反倾销应诉工作不得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诉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仅仅凭靠某个出口企业很难完成。反倾销应诉同样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需要建立包括所有涉诉的出口生产企业、有关外贸企业、国外进口商及国外用户与最终消费者的多方配合。

一、注重所有涉诉出口企业之间的团结协作

首先,根据国外反倾销法的一般规定,在对一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参加应诉的企业在调查期内对国的出口量应达到该国对国出口总量的一定比例,即应具有所谓的“代表性”。如美国对这一比例的要求是60%。如果只有少数企业参加应诉,其出口量只占该国对国出口量的很少一部分,对方就会以应诉企业代表性不足为由,拒绝接受应诉企业的材料,而根据所谓的“可获得最佳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申述人在其申诉书中提出的证据),做出对我方不利的裁决。所以,凡涉诉的企业都应积极应诉,避免由于代表性不足而给整个行业造成严重损失。

其次,涉诉企业联起手来,还可以降低应诉费用。高额的应诉费长期以来让涉诉企业望而却步,不少企业由于无法担负该项费用而贻误战机,但通过团结作战,应诉成本可大大降低。如在2002年11月,埃及对我国广东省出口的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根据广东的律师提出的收费模式,一家陶瓷企业的应诉费用是3万美元,如果几家企业联合应诉,则共需要6万美元,分摊在单个企业头上的费用马上会降下来。

二、不可忽视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配合

国外反倾销调查在确定“正常价值”时要涉及到出口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方面面,在调查问卷中要专门了解“向国销售情况”,具体要了解除了生产费用以外的出口销售费用,其中包括进口国以外的海陆空运输费用,运输保险费用、在进口国的佣金和折扣、出口产品的付款情况等等。另外,为确定正常价值,方还要了解在第三国市场销售的具体情况。这些信息对于不直接从事出口经营的生产企业来讲,是很难获得的,因此外贸企业的配合就非常必要。

但是有时涉诉产品在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中比重不大,虽然遭到反倾销,但外贸企业却没有兴趣积极应诉;而有时生产企业由于不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目光短浅,观念落后,对自身引来的反倾销诉讼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尽管外贸企业积极要求应诉,但生产企业却不予配合。这些做法都增加了应诉反倾销工作的难度,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经济损失。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要团结起来,相互配合。三、积极寻求国外进口商的合作

在反倾销案应诉过程中我方与进口商往往是利害与共,具有共同利益的。一旦我出口商品被裁定为倾销,进口商将会反欠政府税金,也会遭受损失。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对进口商来讲利润非常可观,所以有些进口商在当其经营的中国产品被反倾销时往往非常着急,有的甚至高价聘请律师参加诉讼。例如,在美国对我国出口的硫化染料反倾销案中,美国进口商花费200万美元聘请律师参加诉讼,其律师费比国内几家应诉公司聘请律师的支出还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应诉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使用进口商的律师,因为反倾销案胜诉后我们与进口商又成了矛盾的两方,进口商的律师在应诉过程中把我们经营生产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今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四、争取进口国消费者与用户的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共体、加拿大等国的反倾销法中就出现过“公共利益条款”,即在采取倾销认定、损害标准以及反倾销时,都不能只考虑到受损害的国内行业的利益,还要重视并考虑公共利益尤其是消费者和用户(包括中间生产人)的利益。受这种影响,在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中也增加了这方面的规定。其中第6条“证据”的第6(12)款规定:“(调查)当局应给予受调查产品生产行业的用户,以及该产品有零售时则为消费者组织的代表,以提供资料的机会”。虽然就这么一点地位,但可称为是标志性突破,万事开头难,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我国出口的产品由于物美价廉,在有些市场上是非常受消费者欢迎的,如果反倾销指控成立,从两方面来讲都是不利的,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在某些情形下得到他们的支持是可能的。

在有些案例中,我出口企业由于没有寻求进口国用户的支持,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损失。例如在美国对我发起的小龙虾反倾销原审案中,我出口商没有联合进口国用户应诉,结果被裁定为高额的反倾销税,而这笔税费最终还要要转嫁到最终用户与消费者头上,其中一家用户是美国大型的连锁饭店。由于需要承担这笔税费,所以在复审过程中,他们参与了应诉,这家美国大型连锁饭店利用自身在政界的特殊关系成功地对商务部施加压力。但是在复审阶段,商务部可以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了。如果上述努力能够用在原审案件中,裁决结果一定会好得多。因此,出口企业要通过进口商及我国在出口地大使馆商务处的帮助,与用户及消费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应诉反倾销中注意调动其积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援助。

参考文献:

[1]熊思浩:《反倾销案例》[M].经济日报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 反倾销应诉 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一、引言

从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不仅数量日益增加,而且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全世界约七分之一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据统计,在已有发生的多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是我国出口企业对外国针对自己的反倾销调查不敢应诉和应诉不力,直接导致了这些反倾销案的败诉。中国出口产品在西方国家市场上遭遇反倾销阻击的同时,外国产品又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低价倾销,对我国市场所造成的危害性日益显露。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挤压不仅使我国企业遭受损失,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应对倾销与反倾销已不仅是贸易界和法学界研究的问题,对会计界也提出了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反倾销不是普通的法律诉讼,也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发生在既定法律程序下的会计制度纷争,一旦反倾销调查发起后,调查机关与有关当事人就迅速卷入到一场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会计争论中。会计在反倾销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不容质疑。但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案中对反倾销会计的运用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反倾销会计中的问题与否直接影响到反倾销案件的成败。本文重点对出口企业规避反倾销会计问题中的会计预警系统、反倾销应诉中会计问题的解决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之策、终裁复审的会计举证和抗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会计对策。

二、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分析

(一)规避反倾销的会计问题 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我国除了有效的积极应诉抗辩以外,合理规避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之所以会经常遭到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从会计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反倾销规避会计,其中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的缺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纵观发达国家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方面,都设有反倾销的会计预警系统。由于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因而在被提起反倾销调查时仍一无所知,造成应诉材料准备的极其不充分,从而给败诉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反倾销预警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价格偏低,另外一个特征是销售量的剧增。出口企业应该密切留意这两项指标的变化,以便调整出口政策。但我国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两项指标或者是没有设立任何机制来跟踪这些指标。2004年的输美术制卧室家具倾销案中,中国企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和数量猛增。例如一个型号Louis PhXlippe-style双化妆台这一产品的销售价格由2001年从第一季度77.5美元一直降到2004年第二季度的48.32美元,这些销售价格都大大低于美国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幅度在44.6%―61.1%之间;而Mission-style化妆台这一产品的销售价格从2002年第三季度的240.72美元降到2004年第二季度201.45美元,这些销售价格同样也大大低于美国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幅度在40.9%―57.3%之间。同时,这2型号的产品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加。Louis Phllippe-style双化妆台的出口数量由2001年第一季度的1536台增至2004第二季度的19120台,而Mission-style由2001年第一季度的2351台增至2004年第二季度的10358台。面对这样的危险信号,我国的家具企业甚至行业都没有意识到,仍向美国市场大量出口,最后导致美国诉华反倾销案件的爆发。这次的家具反倾销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是我国加入WTO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反倾销案。因为反倾销预警系统的缺少,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出口动向,调整出口定价政策,导致了反倾销案件的发生。

(二)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 出口企业如能有效地规避反倾销,这当然是最好的了。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企业要想真正完全地规避国外反倾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旦遭到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企业就将卷入到一场异常激烈的诉讼案中。对出口企业而言,此时的核心任务就是尽量证明自己并不存在倾销,或当确实存在倾销时尽力使指控方裁定的倾销幅度最小,倾销幅度的多少是决定企业被征反倾销税率多少的依据。由于欧美认为中国企业的产品在本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不能作为正常价值(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倾销幅度),从而否定了中国被诉企业成本资料的公允行,进而导致中国在反倾销诉讼时会计举证遭受严重的歧视,这实际上是拒绝了中国企业进行充分应诉的权利。经过我国多年的争取,现在欧美国家允许中国企业个案申请正常调查待遇。企业如果取得了正常调查待遇,就可以根据本企业的会计记录,计算受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没有被批准享受正常待遇的中国企业,仍然要使用“替代国”的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作为中国企业产品的正常价值。中国企业要取得正常调查待遇,必须达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要求”。“欧盟384/96号原则”规定中国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企业如果希望按照对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来调查其他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必须按照规定提出申请。该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生产商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和销售产品。生产商只有满足相关条件,才被认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其中有关要求是:企业必须建立唯一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账目清楚的会计账簿,账簿需要按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而受到严重扭曲,特别得考虑设备折旧、其他折旧、以物易物和以债务抵消方式所列的支出。这些条件都是会计方面的要求,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会计要求:企业有一套明晰的基础会计账簿;基础会计账簿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记账;基础会计账簿必须进行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另外,这些条件涉及到固定资产计价与折旧、易货贸易、债务抵消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在1999年欧盟对进口钢铁反倾销案中,我国一家企业错误地对一小部分无形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虽然这个错误只占该企业整个销售成本的0.004%,对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影响。但欧盟调查官员还是以此为由,否定了该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

(三)反倾销终裁后的会计问题 虽然国外的反倾销案件在诉讼双方达成反倾销终裁后,其结果已基本确定,调查程序也告一段落,但整个反倾销程序并没有结束,其结果也并非一成不变,企业还应继续跟踪和监控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价格、销售等各种信息,根据掌握的会计证据进行抗辩和举证,随时准备复审申诉以改变不利的裁决。由于国外各种偏见的存在和我国企业自身应诉和管理的失误,在以往的反倾销案例中,我国出口企业成功抗辩的例子不多,往往被裁定高额的反倾销税,且大多数企业认为从此将永无翻身之日,其实不然,反倾销终裁并不是反倾销程序的终结,反倾销法律的相关规定告诉我们,我们还有机会。关于复审,欧盟的反

倾销规则规定了“日落复审、年度复审、新发货人复审”三种情况,对于“日落复审”的规定:“最终反倾销措施应从其实施之日起5年终止,或者从对倾销和损害做出最新复审结论之日起5年终止,除非复审确定这种终止可能会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重新产生。这种期满复审应当根据委员会的动议,或者应根据欧盟生产商提出的或以其名义提出的请求进行。”对于“年度复审”的规定:“在有正当理由时,根据委员会的动议或者应一个成员国的要求,或者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以来为期至少一年的一个合理时期已经过去,应任何出口商或者进口商或者共同生产商的请求,而请求中有充分证据说明有必要进行其中复审,也可对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行进行复审。”关于“个别复审”的规定:“为确定有关出口国中的新出口商的单独倾销幅度的目的,也应进行复审,这些新进口商在反倾销措施所依据的调查期间还有出口产品。如果新的出口商或者生产商能够证明,它与该出口国中产品遭到反倾销措施的任何出口商或者生产商都没有关系,并且它在上面所指的调查期间之后,事实商已经向欧盟出口,或者它可以证明,它受到向欧盟大量出口的不可撤消的合同义务的约束,在此情况下应当开始复审。”

三、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规避对策

(一)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我国企业要保护其经济利益不受侵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环境,只有对国外与反倾销相关的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和分析,即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通过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把企业获取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为企业面临的国外反倾销提供早期的预警提示,便于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或降低企业损失。(1)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的概念和基础。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综合各种服务于反倾销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监测、分析、整理、归纳、判断,结合经验和专家的建议等,为企业面临的反倾销诉讼提供想应的预测和警示,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以避免损失的一种信息系统。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应具备三大功能。即信息收集、检测危机和控制危机三大功能。(2)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的组成模块。完整的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是由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这“三驾马车”组成,系统的组成模块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三者的协同能力和自身应对能力,同时也要贯穿反倾销申诉的预警、应对和事后补救各个环节。经过分析,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应由以下模块组成:一是针对反倾销因素的收集、分析和会计监控模块。这一模块的功能就是对国外各产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进行监控,确定各个产业的倾销风险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企业除了要分析自身的会计信息外,还要收集国外市场的信息。如国内外市场行情的信息、进出口总额、相关产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外国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信息等。在这一模块中,出口企业应该定期向政府和行业协会了解国内外本行业的基本状况,做到知己知彼,一旦遭遇反倾销指控,企业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当然,企业在收集国外信息的同时,必须对自身信息进行整理,包括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经营管理等资料。二是对反倾销指控是否出现的判断和预测模块。在收集到相应的资料时,企业应根据资料和自身状况,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害企业经济利益的反倾销指控发出警报,企业可以据此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置预警级别,通过对国外行业和企业以及各种政策的分析,设置对国外企业和行业的监控级别。这样,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行业确定不同级别的反倾销监控和防范级别,可以采取与此相对应的预警措施。在这个模块中,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企业大力支持,毕竟对国外如此庞大的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判断不是单个企业的能力所能达到的。

(二)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策略 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中国企业要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关键是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达到了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要求。同时对于其他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替代国”政策,中国有权而且应该尽早选择有利时机,从会计方面提出挑战,直至最终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小组的裁定解决。中国企业对市场经济地位或正常调查待遇的会计要求有权提出挑战,并可以通过会计举证在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方面实现突破。首先,在会计规范国际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在1997年成为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国,并参与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仅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接受者而且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推动者,使国内的会计改革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其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尽可能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国际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会计共性问题我们力求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而对我国的特殊问题需要符合我国情况的会计准则,也应该以国际会计准则成果为指导来进行会计实务的梳理,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出口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相当困难,而且还可以预测到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境内企业因中国现实会计准则在成本核算上的问题而被进口经济体追究倾销责任,会计举证将更为艰难,从而成为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这有违中国加入WTO的初衷。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同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以提高我国财务会计报表的通用性。第三,出口企业按国际惯例进行独立审计。出口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而且是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账簿,这个账簿应当由独立的机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现在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应诉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欧美国家对其提出质疑,原因是没有经过独立审计。有些企业为了应付申诉国的核查而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突击审计,其可信度就大打折扣。按照国际惯例,企业的财务报表每年都要进行独立审计,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而不是在应诉时进行突击的独立审计。出口企业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时,最好是委托有影响的、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第四,提高应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一个致力于国际市场的企业,不了解欧美反倾销诉讼的会计要求,不通过应诉及其会计举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国际市场将难以立足。虽然欧美等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具有歧视性,但其会计规则设计却体现了严格的市场经济的精神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应诉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水平。在日本和韩国,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很高,在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时能及时提供符合应诉反倾销所需要产品成本资料。我们的企业则很被动,往往在应诉时准备不太充分。除了经济、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外,其财务管理水平高是重要之处,需要我们学习。第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虽然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应对反倾销的要求,但企业的会计实务仍令人非常担忧。我国许多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在应对反倾销的关键时刻,这些问题将给企业致命一击。企业要想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取得主动,提高会计实务水平很重要。而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