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3-04-04 07: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意义,分析项日干系人间的相互联系,沟通与效率的关系,以及沟通的一些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沟通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沟通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项目沟通管理在成功所必须的因素—人、想法和信息之间提供了一个关键性连接。在项目管理中,沟通是一个软指标,其所起的作用不好量化,沟通对项目的影响往往也是隐形的。但是,沟通对项目的成功,尤其是IT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本文就围绕沟通的重要意义、项目于系人、沟通对效率的影响、沟通的关键要素这几方面展开一些探讨,最后结合高职外语教学、综合测评平台项目,对沟通在小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1沟通的意义及项目千系人分析
项目管理要素有: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参与和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最多、涉及活动最多的是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最终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层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项目管理中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很大一部分是与人的沟通与人的管理有关,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这些都是在“沟通”管理中所必须及掌握的要素。
要做好各要素沟通,要实现于人的管理,就应站在这些“项目干系人”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如果脱离这些,那么项目是很难获得成功的。项目经理在与客户进行需求调研及交流前,一般先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性及可行性,然后列一个需求管理(包括详细的沟通计划及沟通要求)计划,并且要考虑需求沟通中所需的人员、资源、时间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很多软件项目在其开发过程中,客户突然提出需求变更,给项目的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是客户主观因素造成的,但也说明项目组在和客户进行前期沟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些假设或约束因素,也没有充分明确列举沟通要求。
同样,除了和客户进行沟通之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及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建设技巧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过程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项目进展、识别潜在问题、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如果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未把好沟通这道关,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项目失败,同样一个好的配合团队能使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沟通的具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在下文谈到。
2沟通与效率的关系
2.1项目复杂程度与实施效率
沟通路径所消耗掉的工作量多少取决于软件项目本身的复杂度和祸合度。原IBM在马里兰州盖兹堡的系统技术主管Joel Aron,在他所工作过的9个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对程序员的实施效率进行了研究。他根据程序员和系统部分之间的交互划分这些系统,得到实施效率表(见表1)
一般说来,底层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嵌入式系统、通信软件)的接口复杂度要比应用软件(MIS、操作维护软件、管理软件)要高得多。
在估算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类别和复杂程度,因为抽象的、接口复杂的系统开发过程,其沟通消耗必然大。另外,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软件,要考虑开发人员为熟悉行业知识所需付出的沟通消耗。
2.2团队规模与实施效率
需要协作沟通的人员的数量会影响开发成本,因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更正沟通不当所引起的不良结果(系统调试)。
人与人之间必需通过沟通来解决各自承担任务之间的接口问题,如果项目有n个工作人员,则有nx(n -1)/ 2个相互沟通的路径。假设一个人单独开发软件,年实施效率为10 00行代码,而每一条沟通路径上每年消耗掉的工作量可折合500行代码,则团队规模和沟通消耗以及实施效率存在以下关系(见表2)。
2.3团队的默契度与实施效率
团队的默契程度对软件实施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经过长期磨合、相互信任、形成一套默契做事方法和风格的团队,可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其合力甚至可以超越这个团队本身,而做出一些平时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来。相反,初次合作的团队因项目成员各自的背景和风格不同、成员间相互信任度不高等原因,就要充分考虑沟通消耗。
营造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定和过程,但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对这个小组承担的全部义务,成员乐于为整个团队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志向,这样整个团队就一定有很强的内聚力,而且一个人置身于氛围良好、合作默契的团队中心情一般都较好,这种良好的氛围所能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持续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团队的无形资产,而由之形成的一个自然、稳定、默契的开发团队就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沟通的一些要素
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和协调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他必然也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沟通研究专家勒德洛(LudIow,R.)提到,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普通管理者约花50%的时间用于传播信息。缺乏沟通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来进行改进的,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但人们对沟通和融洽相处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项目成员间改善沟通将提高士气、生产率、质量,并可以减少成本,使得项目更好开展。但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也可以遵循以下过程来有效地控制问题:找出问题的起因;实行纠错行为;加强工作环境中的沟通活动。
4项目中沟通运用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负责开发外语学院的英语网络教学、考试综合平台时,就充分考虑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一些要素。整个项目按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进行开发,其中每个步骤都涉及到了沟通。
4.1技术调研
该项目是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考试、以及评估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的英语学习、测试,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技术采用方案中,我们打算用ASP.NET+SQL SERVER进行开发,分三层体系结构。在听取了他们构思的同时,针对项目调研情况,我们也从技术层面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
4.2需求分析
项目的最终用户是外语老师和学生,我们开始与外语学院老师进一步接触,了解高职外语教学领域内的情况。为了防止或减少用户需求变更,产通目标中考虑了很多制约因素和假设因素,大概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沟通,一份完整的SRS文档生成,并且我们将SRS的段和节编号,用来确定每一个说明的来源。
4.3概要设计
软件的大概要求和功能在得到确定后,项目流程到了概要设计阶段,这时项目开发小组完全启动,项目小组开始制定详细工作目标、角色目标等。
4.4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阶段定义好了各功能模块、明确了开发者责任之后,开始了模块内的细节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定义了整个平台数据库,在定义数据表和字段时,有两位成员的想法互不相同.两人各持己见,争的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最终双方把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列个清单,征求了小组其他成员和外语学院老师的意见,经过大家共同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某一个成员的数据库方案,另外那个成员也心服口服。
4.5编码设计
在编码阶段的每次会议中,我们都要掌握各个成员的进度,询问下个阶段的安排,并要求每个成员在会议中都要开城布公地对待问题,不能隐瞒,使小组保持一种透明的风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预见问题,以便能迅速进行调整。
4.6集成与测试
在开发后期,各个模块功能基本完成,在确认每个模块基本上无独立缺陷和比较好的质量后,进人了整体的测试。
这个项目在制作半年后完工,并测试合格,现运行非常正常,总结这个项目的一些经验,要确保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以及开发成员间的良好协作是关键,要达到这一点,一个团队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透明性、聆听、协商。透明性能使整个小组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能预见问题,知道什么时候谁最需要帮助,并能保持整个小组工作的一致性。最好的交流者应该是非常善于聆听的人,这种聆听应该是全身心的,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和你进行比较深的交流,你也会准确地领会对方的意图。协商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问题和分歧,能使得矛盾双方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篇2
关键词:道路工程;管道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为了打造一条高质量的道路,确保道路施工安全顺利完工,必须切实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市政道路工程都是急于投入使用,建设工期紧,且施工工序较多,根据住建部施工规范要求,正常情况下每一项市政工程都要经过约20道工序,这也很多民众会感到工程工期长的主要原因,在一些特殊地段,还需要增加工序,如遇到国防光缆、高压电力等现状交叉管线,还需要向产权单位申请迁改等。因此,为了使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同时减少施工期间对市民、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切实严格按照道路施工相关标准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合理组织安排,并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及外部环境关系,以此缩短施工工期,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有序推进。
1项目概况
某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包括道路、配套桥梁和管道三项工程。道路工程全长787.83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设计速度40km/h,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本次配套桥梁工程,跨径组合为48(13+22+13)m,桥面总宽30.6m;道路管道包括雨水连接管和雨水、污水管。
2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施工前,做好施工范围内各种地下管线种类、埋深、位置等情况的了解,做好标记。将道路施工范围内的垃圾、淤泥质杂填土、耕植土等进行清理,现场安排好设备、材料进场。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需要,将放样好的控制点用混凝土护桩,测设出各个工点的设计高程。施工工艺技术。本工程主要分为道路、桥梁和管线三个施工分项,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做好现场布置,把握各环节现场施工技术要点。道路工程:(1)路基施工。施工前进行现场了解并固定路线,确保施工与设计要求相符。由于本工程道路新建段位于农田、河塘等位置,因而场地清理主要以挖腐、清淤为主。填土路基施工采取机械化与人工配合,采用复合要求的土质按照每层20cm左右的厚度分层填筑压实,为了有利排水,挖土应分层循进,由边到中的进行,挖至与路基设计顶面相近时,应预留碾压沉落高度。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压路机碾压,路基摊铺使用的材料应确保最佳含水量,在碾压过程中控制行驶速度,达到规定压实遍数,确保压实度要求。同时,两个施工段的接茬处的轮迹应重叠在20~30cm。(2)灰土路基施工:本工程设计路槽下上路床50cm均采用8%石灰土填筑方式处理,以此使路基受到地下水影响减小,保证路槽下土基强度。灰土路基施工应在下承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在碾压过程中,适当洒水,使石灰土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如果出现松散现象,用人工及时翻开换填新的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3)路面工程施工:路面工程包括砾石砂垫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等三道主要工序。垫层为砾石砂,砾石砂垫层厚度为15cm,采用一次摊铺压实成型。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二层,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在拌和过程中,加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50m左右时即可开始碾压,水泥稳定层碾压完成应进行为期7天的养生。沥青面层施工应在下承层检测合格后进行。在施工中应保证均匀供料,避免过多的停顿。运输车入场后,应由专人指挥运料车倒车,运料车卸料后,摊铺机的螺旋输送器向两侧输料,摊铺机开始向前运行,速度控制在1.5~4m/min为宜,摊铺过程中要随时对摊铺层厚度、宽度、高程及坡度进行检查,如有局部问题及时进行人工找补;如缺陷严重,则应改进说过那个工艺,重新铲除,进行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严格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阶段进行碾压。桥梁工程:本次桩基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桥梁跨径L=16m,全桥总宽30.6m。上部结构采用简支刚接空心板梁(桥面连续)体系,本次应用的空心板梁跨度有13m和22m共2种,均为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面铺装为9cmC50防水钢筋混凝土+2mm防水层+9cm沥青砼。(1)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选用1台旋挖钻机进行施工,以水文地质报告情况为依据,护壁泥浆采用膨润土掺加外剂。桩孔钻进过程中,应控制好不同土层的钻进速度,淤泥质土层钻进速度不宜大于1m/min。
钢筋笼安放应按照适当间距,在钢筋笼同一截面至少套上4个厚度为5cm的预制混凝土圆环垫块,以此保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在通过试拼、试压试验后,将混凝土灌入导管,灌入确保连续,如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后续的混凝土应徐徐灌入,避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而导致导管漏水。(2)桥墩台、承台、墩柱施工。墩台承台及墩柱施工主要应控制好钢筋绑扎固定、模板及混凝土浇捣等质量,钢筋绑扎应牢固,确保墩柱主筋位置准确。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拼缝进行特别检查,并做好新老砼接浆。(3)盖梁及空心板梁安装。在盖梁施工中,为防止不均匀沉降,支架布置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强处理。模板采用塑胶板配制,板厚18mm,立模时由专人用灰浆堵塞接缝处的不密处的缝隙,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后,当桥台、盖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左右,才可对侧模进行拆除。在盖梁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盖梁底模及支撑。本工程预应力空心板梁采用厂家预制,板梁安装直至形成整体结构,杜绝支座出现脱空现象。(4)桥面系工程施工。桥面铺装施工管理主要在于对伸缩缝的施工控制,准确定位安装伸缩缝所用的预埋件及钢板预留孔洞,对梁体预制长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正误差出现,并对施工时的气温进行考虑,根据温度适当调整尺寸。现浇部分和埋缝材料厚度应与伸缩缝宽度相等,拼缝处应严格密封,保证缝内无浆水。管道施工:(1)沟槽开挖。管道施工以先深后浅、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以开槽埋管的方式施工,部分路段污水管道采用筑坝围堰施工。沟槽的开挖支撑形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沟槽深度小于3.0m时采用横列板支护方式;槽深度较大时采用钢板支护(如图1)。(2)管道敷设。工程管材主要是HDPE管和钢筋砼承插管为主(如表1)。混凝土基础浇筑24h后方可开始排管,并替换基础面上的铁管支撑。同时,还应加强管道接口处理,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采用“O”形橡胶密封圈接口,管道柔性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止水。
3工程难点与应对措施
软基处理。本工程对路基质量要求严、标准高,其中浜塘、路基多,并有桥接坡,为控制道路质量,软基处理、防止路面沉降是重点、难点之一。基于工程设计规范,在路线经过河道、沟浜等处时,路基施工必须挖除淤泥至硬质原状土(最多清至标高1m即停止清除),原状土承载力达不到要求,需采用抛石挤淤提高地基承载力再用道渣间隔土分层回填,碾压至现状场平高度后,按一般路基填筑并与周边路基妥善衔接。同时,桥后台填土采用L型挡墙支护方式处理,两侧路段采用二灰填筑;二灰材料采用6%重量比的石灰粉煤灰,回填压实度要求96%。路面基层处理:(1)本工程车道路面基层质量要求严、标准高,应将防止开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作为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对此,本工程在实施中,对原材料进行了控制,在施工现场周边联系有实力的水泥稳定碎石生产厂家,保证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供应。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将拟用的材料的样品委托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合格实验室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分蒸发,采取用彩条布覆盖。根据拌和能力和运距合理配备运输车辆,确保连续不间断施工。严格控制各工序的工作时间,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加强施工机械的检查和保养,以减少因运料不及时和机械故障造成施工时间过长带来的损失。(2)严格按照摊铺碾压横向接缝处理检验的施工工艺安排施工,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完毕,采用土工膜+草帘覆盖养生,覆盖养生7天,揭去覆盖物。覆盖土工膜时,确保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结头处用砖块固定。整个养生期水稳碎石底基层都需保持湿润状态。养生期间封闭交通,定期洒水。养生期满,立即清除覆盖物,妥善收存,避免垃圾影响环境。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上层面层施工。多种管径、多种工艺管道施工处理。本工程排水工程管材包括承插式钢筋砼管、高密度聚乙烯双壁缠绕管(HDPE)等,管径种类众多,且埋深变化幅度大,在施工中,根据不同的管道埋深,采取列板支护+明排水(埋深小于3.0m),以及表层降坡+钢板桩围护+双排井点降水(埋深3.0~6.0m);同时,严格控制降水效果,以防流砂等不利情况产生。井点管布设时严格分层填滤料、分层封粘土保证井点效果。雨季施工沟槽时,充分考虑雨水排除,沟槽边向内50cm挖排明沟排水,并设置集水井进行强排。
篇3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公安IT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公安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科技强警的浪潮。“金盾工程”一期建设的顺利完成,有力地支撑了公安中心工作,为全面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以来,公安部科技部相继开展了第一、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将公安科技工作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各行各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知识内容,但相关内容的应用与研究在公安科技项目管理中尚属起步阶段。为适应公安科技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开展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公安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并将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公安IT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1简述现代项目管理基础理论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期望。即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可以归纳为“做正确的项目,把项目做正确”两件大事。
1.2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 PMI)把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九大知识领域。这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
1.3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项目生命周期描述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般包括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等,其中控制阶段超越项目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图1)。项目生命周期中有两个与时间相关的重要概念:检查点、里程碑。其中检查点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比较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里程碑是指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要进行评价,这些工作非常重要,决定项目是否继续。
2通过案例分析公安IT项目管理问题
通过对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近年公安部门在众多IT项目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以某市公安局牵头建设的“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派出所系统”)这一IT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以项目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为主线,对该系统建设中的各个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3年,为实现基层派出所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某市公安局启动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基于当时基层派出所信息警务的现状,确定派出所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派出所综合录入应用平台,使派出所民警一次登录即可办理所涉及的全部业务,实现“一点录入,多点应用”的信息应用模式,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1启动阶段
系统从启动之初,专门组织相关业务处室人员赴外地某市公安局考察派出所系统建设应用情况,并决定以该派出所系统为基础启动某局派出所系统的建设。而治安部门作为主管派出所业务管理和工作指导的部门,也是本项目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却没有直接派人参与此项工作,从而给以后系统需求调研的充分性和确定性带来了缺陷。日后的事实证明,领导重视固然重要,但没有直接业务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没有明晰的系统需求,想要项目取得成功,完成既定的目标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技术只是系统的表现力,而业务才是系统的生命力。
2.2计划阶段
原项目计划书中存在一些缺陷,考虑因素不全面,单纯以为将原派出所系统进行简要的修改后直接在某局使用即可,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公安派出所工作与大城市派出所工作的实际差异,致使项目进度安排不大合理;同时,由于业务需求的变化和不清晰,使得计划书一改再改。
2.3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由于一些原先无法预见到的外部因素,如原采集的数据需要转换到新系统数据库,需原开发方提供原系统的数据结构信息,还需考虑与省级应用系统的融合性。
2.4控制阶段
为了解决与省厅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的融合和适应公安新业务的变化,系统在2005年3月恢复启动,此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改变系统的技术架构,从原来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方式,改为浏览器/服务器方式(Browser/Server,B/S)来适应省厅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对系统研发人员来说,改动工作量很大,代码编写工作几乎是从头再来。项目变动如此之大,造成原定的项目进度计划基本失效,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2005年初,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总算实现了与省厅打防控系统的融合,达到了省厅无缝衔接的要求。虽然将系统从C/S模式改为B/S确实方便了系统推广使用,但是由于时间紧迫,系统升级后没有经过全面测试,就仓促推广试用,基层民警普遍反映升级后的系统不如原来的好用,并提出了一大堆的修改意见。
2.5收尾阶段
到了收尾阶段,系统仍然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需求方面的变更,业务流程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需求变更是各方面的,且不可避免的。影响需求变更的主导因素是时间,次要因素是人员的更迭,包括用户方和开发方两方面的人员变化。由于该系统无法取得终端用户即治安部门和基层派出所最终用户的完全认可,该项目的最终验收也就无从谈起了。
3改进公安IT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公安IT项目管理作为公安科技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既存在某些共性,又体现出全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巨大投入对管理效益层面带来的压力,对管理效果的要求更高;对各级管理者和全体民警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活动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更为明显,特别是其科学性必定经受严峻考验。所以,掌握工作规律,提高应用水平,开创公安IT项目管理的新局面,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研究、慎重对待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温州市公安局实际工作,借鉴上海、南京等公安部门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开展公安IT项目管理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
3.1实行立项审核和专家论证制度
启动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项目是否支持主要业务目标是决定该项目获得财政支持的关键因素,启动IT项目时必须了解项目与组织目前和未来需求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本案例派出所系统,应该在启动伊始,由业务归口单位治安部门向科技处提出立项申请,提交包括项目背景、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初步需求文件和进度计划等的立项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最好提供与系统相配套的应用机制。然后,由科技处负责先期进行审核,审核要依据部省市公安科技强警发展规划、金盾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等要求,以“资源共享、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为原则,用协同的理念考虑信息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做到同一信息只录入一次,这就要求在系统规划上立意要高,不能站在部门、警种的角度,避免IT项目建设中的短视和短期行为,而是要站在整个公安工作的角度思考。项目审核通过后,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通过评估项目的规模、范围和风险等,以决定这些项目是否支持明确的公安业务目标,为领导的最终决策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3.2引入项目跟踪与监理机制
就IT项目而言,建议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可实行项目监理制,聘请专业的IT项目监理公司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与监督,以确保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监理不仅是项目完成时验收的保障,也是控制阶段的保障。除此之外,还要落实项目跟踪机制,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每月向科技部门递交项目开发进度报告,科技处要指定人员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听取项目建设单位的汇报,及时发现、纠正和协调解决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因为任何一项信息系统不可能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就十全十美,又一成不变。这就要求定期地进行跟踪与监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通过项目跟踪与监理,保证信息化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之中,以规避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在本案例派出所项目监理公司的聘请上,笔者建议可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一家具有信息系统监理资格的有公安IT项目管理经验的第三方IT监理公司,对派出所系统建设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理。
3.3加强项目沟通管理
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但不是花钱就可以办成信息化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软件开发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利益协调工作,这是一项最为困难的工作。与IT项目成功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用户参与、主管层的支持和需求的清晰表述,所有这些因素都依赖于拥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但在系统研发中一些主管人员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协调与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所以很多公安信息化建设项目其实只是交给技术部门在推动。这反映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交给技术人员办就可以了。其实在项目管理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能力是沟通技能,失败的沟通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案例在建设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也是在于沟通的失败。作为系统开发牵头单位与派出所业务归口单位之间的沟通,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沟通,需求调研人员与具体编程人员之间的沟通都有问题。当然让沟通技能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完善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项目沟通管理。比如,在启动时建立派出所系统建设团队,由分管治安业务的局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可由治安、信通和开发商组成,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例会,同共研讨、解决系统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4制定项目风险计划
对IT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项目技术风险,如采用的技术与现有软硬件的适应关系等;(2)项目启动阶段的需求过程风险,如充分的调研以及准确的需求等;(3)项目实施开发阶段的风险,如开发过程是否会因为某些潜在的因素而反复、是否符合标准等;(4)收尾维护阶段的风险,如开发公司的人员流动频繁等。派出所系统由于涉及多警种、多部门,重新研发必须考虑可能的风险,并制定项目风险计划,列举通常的系统风险因素以使风险识别更加明晰。
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评估项目风险:(1)考虑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旧版系统采集了约180万条基础业务数据,这些业务信息不能因为系统升级而丢弃,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2)与省厅统一推广应用的打防控系统、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等已建系统的融合问题。派出所系统必须考虑与这些已建系统数据之间的衔接问题,达到系统之间灵活调用数据的目标。(3)必须考虑其他公安局已建的派出所系统对系统建设可能的冲击。作为地市级公安机关应用的很多系统都是公安部、省厅组织研发并统一推广使用的,对派出所系统来说这个风险也确确实实存在,上级部门一旦推广,对系统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3.5强化项目验收与效益评估
近年来,公安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资金损失和浪费的现象。按现行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科技项目只要通过专家的立项评审,都能得到财政资助,不论完成的科技成果质量高低,基本上都能通过验收。所以,为确保项目质量,(1)要严把验收关,落实验收工作的各项规定。在组织专家验收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功能与性能的验收测试,测试必须由具有相应知识的测试人员根据需求说明书,依据实际运行环境,来设计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后的项目,由科技处负责邀请专家成立验收专家组,采取召开验收会的形式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对建设项目的资料、设备、功能及各类指标进行核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要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组织复验。(2)要强化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开展项目效益评估工作,出台相应的项目评估指标,对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评估,为后续项目建设和其它相关项目建设奠定基础。目前,社会上对科技建设的绩效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系统,只是公安系统对此还比较陌生,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安系统完全可以借鉴和引进。
参考文献:
[1] 罗德•科兹纳. 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 7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凯西•施瓦尔贝. IT项目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Hilip Metzger, John Boddie.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控制与人员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 尼尔•怀特. 管理软件开发项目:通向成功的最佳实践[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杰克•吉多. 成功的项目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胡克瑾. IT审计[M]. 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 周苏.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风险管理;安全防护;增值业务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92-01
1、增值业务网系统安全防护项目概述
根据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的要求,将智能网安全防护内容分为安全等级保护、
安全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及恢复等三个部分,其中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资产识别、脆弱性识别、威胁识别、已有安全措施的确认、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文件处理等,本标准仅对智能网进行资产分析、脆弱性分析、威胁分析,在智能网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各个资产、脆弱性、威胁的具体值。资产、脆弱性、威胁的赋值方法及资产价值、风险值的计算方法参见YD/T 1730-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2、项目风险管理
2.1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就是确定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项目,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的管理活动。风险识别的步骤分三步:1)收集材料,2)风险形式估计,3)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症状将潜在的风险识别出来。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包括:德尔菲技术、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图解技术、检查表等。
风险分析分为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定性风险分析指通过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定性风险分析的技术方法有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法、概率和影响矩阵、风险紧迫性评估等。定量风险分析是指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识别出的对项目需求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的量化分析,并就风险分配一个数值。
2.2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及风险监控
应对项目风险有多种策略,比较常见的有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和后备措施等。
监控风险就是为了改变项目管理组织所承受的风险程度,采取一定的风险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的项目管理活动。IT监控项目风险就是在整个系统集成项目生命周期内跟踪已经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识别新的风险,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有效性的过程。
3、项目风险管理实例
3.1项目案例场景
项目根据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的要求,对运营商增值业务系统进行安全加固,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次安全加固分为系统安全合规性检查和应用漏洞修复2个部分。
系统安全合规性检查:
2013年5月底,运营商下发2013年曾值业务系统合规性检查通知,要求此次合规性检查分数不低于85分,完成时间7月31日。此次合规性检查需要升级liunx系统26台,HPUNIX系统27台,网络设备18台,数据库9套,总计设备总数80个。6月底之前,运营商无法提供合规性验证系统给维护方使用,维护方只能根据运营商反馈的合规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加固。由于设备均为现网设备,维护方系统支撑部提供的各个系统加固方案,直接部署到现网,存在一定的风险。5月底到6月底分2批操作,每批各抽取一个系统的1-2台设备进行加固,加固后观察1-2周,观察加固效果及系统的影响,期间对LIUNX账户锁定策略及webjoin的FTP服务进行了还原。7月份,运营商提供合规性验证平台,以及前期加固系统的稳定运行。2013年7月8日到2013年7月22日经过6次加固升级,基本符合合规性检查加固预期。
应用漏洞修补:
2013年6月7日至8月23日,运营商进行了7个批次的漏洞扫描,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累计发现漏洞16个,低危链接11个,维护方进行了8次升级操作,因不具备立即验证升级效果的条件,2次升级未达到预期效果,经过调整,最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其中apache struts,apache,tomcat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2次大的版本升级。由于运营商有考核压力,不断的催促维护方尽快解决扫描出来的漏洞,仅紧急升级就进行了4次,特别是在维护方高温假期间,没有足够人员支撑的情况下,运营商强制紧急升级2次,第1次因现网环境与实验室环境差异较大,被迫导回,第二次因时间紧急,维护方研发代码修改后,未完全测试,就提交测试部,导致在测试环境下升级tomcat后网站无法正常登陆,测试无法通过。经过研发修改后,测试部同事加班测试完成,最终在升级要求结束时间内上线成功。
3.2项目的风险清单
根据案例场景分析,通过风险评价方法将识别的风险条目进行风险评价,进而生成项目风险清单,如表1所示:
篇5
一、统一部署,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汲取在工程建设中曾经出现的归档不全、散失严重的历史教训,公司在组建项目管理部时,就统筹考虑将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职责范围,在综合部设立档案工作组,指定一名副部长专门负责档案工作,配备数名专职档案管理员,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不仅管理建设单位档案,还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形成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建章立制,规范档案管理流程
编制信息与文档管理程序文件。项目启动后,档案工作组编制了《信息与文档管理程序文件》,从总体上提出了文档管理计划,具体明确了责任主体该做什么,如何做,确保文件流转环环相扣,在保证文件有效使用的前提下,防止文件散失,使档案的形成具有可追溯性。
编制项目归档文件资源体系。档案工作组研究了项目工程档案的构成,从总体上把握档案架构,以项目建设过程为总体脉络,将项目档案分为前期准备、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等阶段档案,并对每一阶段将要产生的文件进行分类,开列文件“菜单”,进而编制了《项目归档文件资源体系》,通过贯彻学习该体系,改变了档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收集环节出现的茫然不知所措。
编制随机资料管理规定。档案工作组编制了《设备随机文件收集、归档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随机资料的管理责任分工,确定了设备随机文件的归档范围,对设备随机文件的分发与借阅作出了规定,同时提供了整理归档方法。
制定案卷归档整理规范。随着工程交工,文件资料归档进入倒计时,档案工作组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项目案卷归档整理规范》,侧重于操作环节,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流程。
三、培训交流,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培养全员档案意识。档案工作组利用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强势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用档案的实际利用价值体现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用反面案例现身说法,强调档案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工程建设者的档案意识,养成注重收集整理资料文件的习惯,为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来源基础。
加强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使其管理行为受到制约,为了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增强对工程建设的感性认识,工作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从宏观层面讲述项目的形成和总体布局,介绍概略的工艺流程和土建安装基本知识,还鼓励档案员经常下现场实地观察,克服了他们对工程建设的生疏感,提振搞好工作的信息。
四、分门别类,抓住管理关键环节
(一)项目前期档案管理。由于立项之前没有项目部统一管理,经办单位多,经办人员习惯于将文件留在手上,若等到工程竣工再来收集整理将存在极大的散失风险。作为建设单位不能将眼睛只盯着各承包单位,还要注重自身形成文件的归档,防止出现档案管理的“灯下黑”,企业要早做准备,要求经办单位随办随归。
(二)设计文件管理。档案工作组应要求各方设置文档单点联系人(DCC),所有图纸文件经由一人办理交接手续,把好进出口关,做好登记台账,保持工作的延续性,避免因错乱出现无谓的纠纷。工程竣工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文件,必须如实反映现场实际。现代档案管理理论要求档案专项验收不仅是对档案形式的验收,还注重对内容的检查,竣工图除了要求设计资质章、竣工图章要齐全,签字要到位外,确保图纸归档合格。
(三)交工技术文件管理。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2007)等标准正确选用表格,记录准确翔实,签字盖章齐全,编制移交交工技术文件,要做到卷册类别清晰,层次分明;对于电力、交通、港务等独立系统工程,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相关行业标准,并按其行业标准编制移交交工技术文件。
(四)设备随机资料管理。设备抵达现场后,项目部组织供应商、施工、监理开箱共检,普通设备由采购部门逐一登记保管,整体移交归档;重要设备则由档案工作组直接接收管理。设备随机资料版面大小不一,样式繁多,内容庞杂,档案工作组要做好分类,保证资料一台一档,内容完整。
篇6
【关键词】劳务招聘;输出;管理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迈向海外,承接国际项目,尤其是近几年海外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国内工程相比,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其中劳务的招聘、输出与管理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难题之一。
1 合同不规范、用工混乱。
2009年在罗马尼亚某项目由于没有签订雇佣合同,工资待遇不明确,致使1000多名劳务罢工;2011年中海外联合体在波兰签订的A2高速公路项目停工后,对劳务未及时妥善安置,因未在合同中规定项目停工后如何安置劳务,致使五六百人劳务联合闹事,中国驻波商务参赞出面调解,致使中海外为此支付了一大笔赔款。据悉,这些劳务大概只工作了两个月左右,某人基本拿到了6万-7万元的补偿;同年,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由于合同内容不完善,出现劳务滋事现象,致使项目管理不顺。通过以上案例可知,海外项目劳务的招聘在区域上过于集中,劳务合同内容不健全,致使劳务进场后出现怠工、分工不协调、罢工等现象。
2 忽视培训,劳务输出简单。
2006年5月份,四川40余名农民工在阿联酋务工,因为不适应其高温工作环境和在此环境下的工作工序,与国外雇主发生纠纷,最终由当地政府和外派经营公司共同拿出数十万元解决纠纷;2011年姜堰市淤溪镇的杨某曾经到以色列打过3年工,由于对异国风情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忍不住要到街上闲逛。有一次,在街上碰倒了一个以色列人,说“抱歉”无法了事,还必须非常清晰地说出犯错的原因。由于语言不通,最后倍受当地人白眼;2012年4名中国劳务在津巴布吃掉40多只野生龟,同时许多进入津巴布韦参与工程建设和矿藏开发的中国工厂被指购买蛇、牛蛙和狗来食用,这些行为在当地是被禁止的,不仅触犯了动物保护法,而且致使整个国家的形象受损;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由于对劳务岗位技能工作培训不够,致使出现劳务队伍管理难,项目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劳务出国前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社会环境、技能培训工作粗略,出国后的跟踪管理不及时,不仅造成项目管理难度大,而且危害到劳务自身的安全及国家的形象。
3 管理缺乏人性化。
2007年1月,罗马尼亚首家从中国输入女工的巴克乌县意大利WEAR制衣厂发生劳资纠纷,中国女工对厂方单方面提高劳动定额并变相降低加班费表示不满,在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宣布罢工;2007年2月2日,约600名中国工人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工业区进行了一场示威集会,要求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返还他们所缴纳的高额费用;2008年3月8日,数百名在毛里求斯纺织有限公司工作的中国工人为抗议一名工友过度劳累而死,在毛首都路易港举行了游行。毛警方为了驱散游行队伍,使用了催泪弹; 2008年4月1日,在赤道几内亚承建工程项目的大连某公司的近百名劳务人员,由于日常伙食管理差、医疗环境差、工资拖欠权益屡被侵犯等原因,不顾当地法律进行罢工,冲突造成中方人员2死4伤。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只有将劳务管理纳入内部管理,同工同酬,选配管理人员担任工班长,配齐九大员,同时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且将人性化管理作为劳务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真情的关爱与团队的温暖,工作的严谨和生活的体贴,从情感上拉近与工人的距离,从侧面化解工人的矛盾。
在文章中,通过近年来对海外工程项目劳务招聘、输出和管理的案例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劳务招聘标准化。劳务人员招聘的年龄要适宜,不宜超过42周岁;健康状况要良好;区域化招聘;提供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机械操作手要有专业资格证书;综合表现好;技术能力强;并有熟人作担保,确保劳务来源有保障。
二要劳务管理系统化。一要建立劳务人员管理制度。对劳务实行实名签到制度,监控每天上工人数;劳务的施工内容由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特长和技能等实际情况而定,合理调剂劳动力的使用,对劳务进行培训、考核及奖罚;二要建立劳务质量管理制度。要经常对劳务进行质量教育,树立样板开路的观念,对质量保持优良的班组进行奖励,对创样板工程的班组提供优惠条件;三要建立劳务安全管理制度。劳务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施工知识。在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务工者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三要劳务管理人性化。工人进场时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办理工资卡;按时结算工作量、每月监督发放工资、严禁窝工;为劳务提供住宿、伙食、劳保防护用品、生活日用品等,进而缩短与工人之间的距离,增近情感。
四要劳务素质资源化。一要利用以往劳务资源,与有经验、有实力、配合好的劳务公司及劳务班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招募基地;二要从开工处就制定农民工夜校管理体系,成立农民工夜校,并利用夜间、雨天等空闲时间对已进场的劳务针对该工种的施工特点及环境做到每月一次的安全、技术培训和社会文化、当地法律学习,使其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要劳务队伍稳定制度化。一要预先设置不低于机票价格的工作保证金,所招聘的海外工人,每人交2万元人民币押金,2年内信守约定即返还2.6万元人民币,用以约束劳务工出国后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行为;二要工资发放应梯次计发适当扣押2至3个月,便于劳务工管理。
六要进一步完善劳务合同。一是合同期限不宜过短,至少两年;
篇7
【关键词】质量;安全;项目管理;HSE管理;培训;综合治理
1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质量或安全事故造成的工期和经济的严重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现今的施工企业(含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的建立不可为不完善、不健全、不周到[1-3]。现实的种种事列,又不断给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如今,工作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较为严重的事故已经成为项目管理者和各级人员不允许犯的错误。
2 现有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困惑
在已成型的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4-5],各级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管理要求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各级管理者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之言不剩枚举,这些要求对施工企业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存在着的巨大的质量、安全方面的压力,已使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极大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对许多管理者来说又是无法言传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级管理者不断地强调和各级管理层的不间断提高对质量、安全的要求,甚至给质量、安全方面管理者的权利不断加强、责任的不断增加,都体现出这种困惑。究其困惑的原因是: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但对通过怎样的、那些具体的管理措施、管理程序才能做好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事实上,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怎样的具体的措施,通过那些具体的实际操作,乃是如何真正能够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说:如何进行具体的管理方面的操作比如何进行管理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管理的实际中更重要,因为通过具体的操作是完成达到目标的唯一手段。恰恰此方面的又是大多数管理者较容易混淆的地方,在管理的技术层面的薄弱点。
3 HSE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项目在管理中,都引入和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6],对企业和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体系化模式的管理,虽然这两种体系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说是最完善的、最全面的,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化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责;二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质量、安全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这两点是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基础。
具体的项目管理是一种对目标的管理,体系化模式下的目标的管理,要求项目在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如下的程序和规程组织质量、安全的管理策划和实施:目标―策划―组织―职责―制度―培训―实施―监测―评价―考核―总结。这一系列程序和规程的重点是策划,因为任何决定都要比执行重要,但相对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培训是核心。需要明确的应该是,培训的时机应该重点选择在项目施工开始的阶段。
创立了质量零缺陷管理理论的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缺乏知识”是“人为什么会干错事”的首要原因,并且特别强调,管理的过程应“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并且在组织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一定要在深层的意识中摒弃掉“改进质量、安全的观念和行动必须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意识和思想。
有理论支持指出“全过程”的管理,但管理者不准确的理解或片面的理解,照成不准确的强调和疏漏,而不是在按照应有的程序、次序和时间点进行必须的根本性工作操作,这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是有极大的“危害”。因为项目管理过程每一项遗漏、忽略和随意所产生的“恶果”,都将让后续实施的全部过程为其“买单”。这也是造成许多领导管理者巨大压力,而不知缘由的原因之一。
4 项目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益、工期、质量、安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管理者错误的认为质量、安全对目标实现后的结果具有“无形性”,而在实际的过程管理中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项目的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困难性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所追求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又往往是“不可调和“的,这对许多管理者来说也是充满“矛盾”的。对所有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来说,工期的长、短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的好坏,工期的快、慢对项目的过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而为彻底做好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项目管理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这种“综合治理”的措施应当包括:①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的结果是“有形性”;②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对项目的综合目标、效益(投资)和工期有着同等重大的影响;③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不得因效益(投资)的原因,减少对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④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设置合理的工程项目工期;⑤当工程项目的目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时,要以质量、安全管理为重。
5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培训
企业的质量、安全培训的重点是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技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对全体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的岗位工作职责、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的培训;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程序的培训;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HSE作业指导书)的培训;事故案例的培训也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其主要的。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岗位工作职责必须是相对具体的、健全完善的,做到“组织到位”的前题下,更重要的应该是注意做到“职能到位”。列如:执行操作规程和进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后,还必须要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和交底的执行情况,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的应是辅的监督、检查。(专职管理人员在对现场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该是,首先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得到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工序进行了完善的交底,然后在检查操作规程、HSE交底的执行情况)
6 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最有效的管理
劳保着装、组织每日进行班前现场风险提示、班前安全讲话、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完善施工工序的技术、HSE交底、等一些最基本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经过许多实践总结和检验出的最简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是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环节,(而这一点往往被所谓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忽视)始终坚持落实,是做好工程项目现场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工种的最有效的手段。各级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都应当将这些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的“落实”当做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
7 结束语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完善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国家、企业、乃至社会全员的共同学习、参与。
参考文献:
[1]李三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械工业出版设,2003.1;
[2]洪生伟,《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陈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探讨,工程项目管理,2009;
[4]石少华主编,《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05第3版
[5]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等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6.01;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建筑材料;材料管理;ICT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简介
材料管理功能包括计划和起飞材料、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采购、支出、运输、接收、仓储和库存材料,材料分布。任何工业组织几乎60%的总营运资本都是材料成本。材料管理只能生产它应该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材料。因此,任何不当处理和管理的材料将对项目总成本、时间和质量产生一个巨大的影响。
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所有的技术用于操作和交流的信息。例如,互联网是广泛用于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发票,支付和收到材料过程。除此之外,更复杂的解决方案的ICT基础技术是新兴如无线通信,条形码和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标签技术。因此,恰当的实现,可以促进ICT更有效和生产资料管理过程。
通常,在马来西亚,建筑业应用ICT技术已落后于其他行业。尽管专业人士迅速吸收进他们的施工过程的计算机化,但承包商和建筑商仍远未采用ICT。在国际建筑行业、土耳其和其它国家在面积通信和信息的丢失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因此,实现和运用ICT在材料管理将有力地缓解不必要的损失和提高生产力。因此,显然是一个需要探索在现有的ICT实现的承包商在研究这些可用性ICT实现。除此之外,目前的约束阻碍接受ICT在材料管理过程也会被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材料的实现管理ICT建设项目。因此,本研究调查ICT的实现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的材料。除此之外,它是必要的检查验收承包商对转换的ICT实现物料管理流程。因此,有必要探索在该地区的材料管理、相关事宜材料管理问题和实施ICT在物料管理。
2 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被定义为一个协调函数,负责计划和控制物资流动的过程。从细化分,物资管理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包括购买,运送,以及控制和最小化物资浪费,从而确保物资的合格。材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高了生产率在建设项目。因此,有效的使用和管理的材料会影响一个公司的利润和可以避免延迟在施工。
为了更好的理解物资管理的过程,以下步骤进行分析:规划,采购,物流,管理,存储和浪费控制。
·规划:物料计划包括量化,命令和调度。这是强调规划尤其显著提高生产率而言,利润和便利的及时完成建设项目。因此,生产力将遭受如果材料规划过程不是正确执行。
·采购:采购是描述为购买材料和服务从外部组织来支持公司的业务从生产到营销、销售和物流。因此,一个详细计划和协调的材料采购和秩序的材料是很重要的保证材料的可用性。
·物流:一般来说,物流是一个概念,强调运动,它可能包括规划、实施和控制流和存储的所有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满足客户需求。有证据表明,路由材料的主要观点之一,影响施工项目成本和时间。
·处理的材料是流组件,以提供他们的运动和位置。由于处理材料的频率有质量的考虑当设计一个物料处理系统。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因为它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提供有效的利用人力、增加产量、改善系统的灵活性。
·存储与浪费管理:库存管理是列为技术设计来说,确保所有的项目都在需要时可用。存货控制可以包括原材料、加工材料、组装组件,消费品商店、百货商店、维修材料、备件、工作在进步和成品。它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建筑材料交付需要正确地库存管理。
与此同时,据称,建筑活动可以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材料浪费被认为是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更严格的物料计划可以减少浪费和可以直接导致利润改进和生产力。
上述每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有效的材料管理。然而,有物料管理问题,尚未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下部分将强调在建筑业当前材料管理面临的问题。
3 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工材料管理实践和控制程序不令人满意的是他们是劳动密集型、不准确的、容易出错。言下之意会导致浪费和剩余的材料,延迟,降低生产率和缺乏最新的和实时信息。
有趣的是,许多相关问题在当地承包商管理面即使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通常不同性质和强度,但通常是极低效的管理相关的建设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植物和分包商。
以下列举了英国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缺乏存储空间
·塔式起重机的分配问题
·物流问题
·卸载区太小
·单一通道
·航空运输操作较难
·操作安全因素
·集中托运区的空间不够
·托运时间不足
由于这样的事实,在物料管理问题将永远没有结束,这是合理的,ICT实现可能答案克服挑战的材料管理在建筑业。面临的困境在材料管理是可以克服的,适应以ict推动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支持材料的有效管理活动。
4ICT实现物料管理
信息技术(IT)可以被定义为使用电子机械和规划,处理、存储、传输和表示的信息。通信技术是今天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合在一起,他们弥补术语为ICT。
移动设备的范围从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平板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今天,这些设备增加了在风格、功能、容量、应用领域、功能、可用性等等。除此之外,RFID也用于材料识别在建设项目以减少混乱的程度有关材料从供应商以及交付相关的地点,在工地现场。
因此,施工组织认识到好处的自动化物料搬运过程,包括增加生产率,更好的空间利用率,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降低操作费用和改善物质流。例如,集成有前途的信息技术,如射频识别技术、移动设备pda和门户网站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和便利的信息和物质流在建筑供应链控制系统。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采用ICT是必不可少的。以克服材料管理固有问题在建筑行业。此外,研究发现,其有效实施ICT的巨大潜力带来显著的改进。
篇9
[关键词]海外项目;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1
1 海外项目安全管理特点
1.1 施工资源特点
海外项目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资源匮乏(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海外工程所在国大多数是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而且当地的施工机具价格较高,物价波动比较大,回旋余地小,民众受教育水平低,大部分民众操作施工机械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主要技术性劳工仍需要从中国国内输入。例如:在笔者所参与的尼日利亚机组安装工程中,由于尼日利亚国内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全国只有一些轻工业企业,所以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只能从国内发货,航运、报关及仓储费用相比于国内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要高出不少,这些都需要企业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检查措施,保证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的合格,为之后的施工安装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1.2 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与治安环境的差异是海外工程安全管理必然面临的问题,工程所在国宗教习俗p语言p文化等差异会带来施工过程中的交流问题,从而使一些施工环节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并妥当处理这些风险,制订合理的管理方案,避免给工程造成损失。
所以应当对当地的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和采购途径进行有效的调研,熟悉工程所在国的人文风土习俗和宗教禁忌,了解工程所在国具体的法律法规。培养具备丰富海外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建筑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避免出现较大漏洞。
2 海外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中国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承接各种形式的海外项目以及国内的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更多的工程所在国公民进入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工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那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了,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2.1 安全施工意识增强
要遵守工程所在国法律,国外一些施工要求相比较国内更加严格,这就需要在实际施工中规范施工程序,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
笔者所在的非洲尼日利亚KAINJI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包括尼日利亚本地工人)都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中方工人和尼日利亚本地工人在进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的教育和专业安全技能的培训工作,各种安全教育必须有文字记录,且培训双方都要签字确认。施工现场设置有针对性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2 材料及机械使用安全管理
由于海外工程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所以采购计划必须详细、准确、全面。从目前来看,我国海外项目大部分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大都工业基础薄弱,建筑原材料供应不足,缺乏生产大型施工机械的重工业,有的国家甚至连一般的小型施工机具也需要进口。因此,作者认为至少要在项目开工之前两个月就必须制订合理的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采购计划。然后依据计划在工程所在国和中国国内进行充分准确的市场调查,广泛搜集所需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销售价格、运输费用、运输时间长短及售后服务等信息,确定合理的采购途径,从中择优选择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若不事先做好采购计划,不仅会对施工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还有可能使整个项目的进度受影响。
2.3 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
上述两点是从意识与措施上进行安全施工管理,而在国外项目当中,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沟通和语言上面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些措施与要求可能颁布下去,但是不能得到非常有效地落实,这就需要建筑单位耐心进行检查,在施工期间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海外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笔者所在的尼日利亚KAINJI水电机组安装工程为例,在安装项目上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由项目经理亲自抓安全生产,配备专职的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生产检查活动。项目部每周通过安全生产简报的方式通报每周的安全生产情况,班组(包括尼日利亚施工班组)内设兼职安全员,组织本班组的日常安全检查活动,机电安装项目部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大巡查,自检和交接检查制度必须在班组之间及时建立起来。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生产项目部发出安全整改通知书,并限时进行整改并监督和回访检查。生产单位应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提出处理方案,并积极地组织实施,确保安全生产真正的落实到位。
3 结 语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差异很大,除用国内的管理模式之外,海外工程必须因地制宜,重视项目所处的具体的外部条件,其中包括政策与法律、劳动力市场、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与等。因此,无论是处于工程实施的哪一个阶段,只有秉着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充分调研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解决并主动去适应它们,才能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施工项目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几项清晰明了的系统。据实际考证与调查研究,安全管理由自然发展至法制建设、行业自律至安全文化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形式与管理办法也不一样,安全管理前期没有系统规范的应急管理措施,只是被动式的管理,而在安全管理的发展后期,安全管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安全管理是施工队伍进行自觉认知与认同的过程。安全管理分为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对施工项目意义重大。
一、 我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施工安全问题虽然得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是在施工项目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安全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关于建筑与施工方面的安全法规不断,但是完善的施工安全法规仍未建立,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强,很多违法乱纪现象处理不当,一些建筑企业与文明施工问题得不到解决。当前的市场机制仍不健全,且舆论监督不力,一些安全事故都得不到及时披露,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随处可见。虽然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得到重视,但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尚未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很多施工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味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管理在实际实行中,还需要花费安全管理成本,考虑的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很多企业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问题,注重工程项目的进度,在质量与安全上面管理力度不够,在我国施工项目上,存在机制与执行上的问题,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安全管理问题仍是施工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一)健全法律体制,提高执行能力
法律法规是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的必备外在条件之一,为达到安全管理,做好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不断审核、复查、指令,以保证安全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执法能力的提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如下工作,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对于其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了解透彻,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监控能力。做好安全工作要形成一种意识,更要形成一种制度,施工单位召开会议,要将监督安全工作制度贯彻执行下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有所规定,对于发现安全隐患的施工项目,要求单位实施整改,而情节严重,需要停止施工。监理工作须有调理的进行,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承担着安全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派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与监督的工作。对施工安全进行直接控制,能有效提升安全质量,促进安全施工的有效执行。此外,施工单位还要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对安全项目进行论证,专家提出安全检查报告,施工单位依据审查报告进行相关工作的总结与完善。
(二) 提高领导重视力度,健全组织形式
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安全组织机构的建构为基础,安全管理离不开安全组织,安全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项目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管理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为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落实管理工作,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要增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力度,落实责任体制,明确各个岗位不同的员工所执行的具体责任、权利与任务,将安全工作与生产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落实安全责任制,提高各个岗位层的安全防范意识,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形成严密而富有体系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找出责任人负责人,查清责任关系。一旦建立起系统的安全组织机构,将责任意识深化至各个部门的内部,便能对所有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安全、筹备等工作进行审核,提高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在安全组织机构建立与筹备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个层面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形成安全支撑。在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秉持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得以健全发展,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明确负责责任人,构筑安全管理体系,分部门设立安全管理人员,深层次的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三) 构建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
为构建安全文化,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的文化控制力,必须要对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培育施工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让他们对与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在培训结束后,施工单位还要对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职业技能进行鉴定,保障施工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施工企业要构筑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管理观念,融合对环境安全的管理,积极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形成绿色的安全文化管理氛围。构建良好的施工企业文化、促进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的责任,施工单位在提高施工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形成激励机制,激励内部员工讲安全,采用经济杠杆对企业安全机制进行调节,促进施工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得以完成,形成良好且积极向上的单位内部安全文化。
(四) 加大施工安全宣传力度,形成安全网络体系
主要施工项目,应交由技术人员负责,而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则需要安全人员的参与,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联系人要加强交流,安全人员要将安全设施与施工人员的工程措施联系起来,对安全技术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记录,在技术、安全、施工方面进行三层预案,积极构建起安全验收机制,只有验收合格才能纳入工程管理项目,安全检查要细致,将所有的安全现状与安全问题都列入安全检测的范围。为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的宣传力度,将安全教育作出施工单位的基础工作来抓,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安全教育生产工作,管理人员的责任人与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要懂得采取多种形式对施工单位员工进行持久的安全管理教育,培养整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单位内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为形成统一的安全网络体系,施工单位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养成安全管理意识,从项目领导、安全主任至职能部门与施工小组形成四级一体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责任关系到施工单位内部的每一个人,施工单位要将责任细化,使每个内部成员明确责任。
三、 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
安全管理的对策需要贯彻实施,实践应用与调查研究,得出了相关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在安全管理对策得以贯彻实施之后,安全管理的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达成,施工管理安全任务得以完成率达到了98%,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结果达到了优质标准,由此得以证明,很多安全管理对策都是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是得以贯彻实行的,为达到安全施工目标,贯彻落实施工项目要求,需要将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有效实施,且实施效果显著。
结语
为提高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质量,本文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几项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借相关对策提升施工安全的质量,提高施工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姜卫杰,孔军,李相云.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实用评标指标体系与二级模糊评价[J].建筑技术开发.2005,(6):148 一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