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范文
时间:2023-04-03 00:0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品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思想品德,我有太多感触了,总而言之:思想品德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源于生活。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去一家外国快餐厅里吃东西,我上完洗手间洗完手出来,我没有烘干我的手,而无意识地把手的水甩干。此时,原看似高尚的两名中年妇女贸贸然摆着凶恶、狰狞的面目冲着我,破口大骂道:“你怎么做人的啊!一点思想品德道德都没有,中国礼仪最基本的礼貌都不会,你有没有家教的你!你以为我们会怕你吗?我们两个也可以把你打败吧!你以为你年青就够我们打吗?…”她们口若悬河地说,说得很暴力,我在一开始就已经连声说:“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觉得很突然,一时反应不过来,随声便道歉。她们的话过于极端了,已经不是教育和提醒人的程度了,已经论到我终身、家人及我的自尊和原则去了……
我没有和她讲任何道理。第一,我有错在先。第二,因为我知道和她们讲道理是徒劳的,何况她们的声音也掩盖全场。第三,我尊重她们,我尊重和我母亲同辈以上的人。就算真的谈到要打要怎样的,我自身条件也是比她们好一点点,可谁会如此不理智呢?
我自认倒霉走了,她们仍然在大吼大叫……
我觉得这是关乎一个人素质的问题,她们已经谈不上是有良好素质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人了,动不动就要动粗似的,内在的品质掠夺了她们那高尚的外表,思想过于极端化了,很不理智,意气用事,体现出一种很小气、斤斤计较的内在,这种人是很少接受过优良教育的,没有经过过教训,往往得意洋洋,占着自己是本地人就歧视我们这些外来人士。
还有一次,在我骑着单车在上学的途中我似乎听见有人叫我,便回头瞄瞄,却忘记顾着看路,前面的的士突然停了下来,我“嘣”地一下撞上去了,我的单车把他的车壳撞凹了,我也伤了。
他先是送走了客人,看见我在地上,皱着眉头地问道我:“啊!小妹妹!你有没有受伤啊?还好吗?”我完全惊呆了,我本身已经做好道歉和赔偿的准备了,可他却第一时间问我的伤势,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都关乎到思想品德中。
篇2
一、评价改革实验研究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l、导向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及其其评价都要坚持思想价值导向,能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德的形成。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往,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性原则
传统的政治课评价是单纯看学生期术考试的成绩,以一卷做定论。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这就远远不够了。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我们在评价中以期木考试面绩占主要部分60%,再辅以同学、班主任、家长等对学生平时表现给出评价。特别是教材中涉及的有关知识,我们把它作为重点,专门列出,让学生评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尽量避免以往的学用脱节的现象。
3、主导性和主体性原则
以政治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评价体系政革的一大特色。在评价中,政治教师作为主导,根据新课标,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评价方案,在评价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班主任教师和学校政教处配合政治教师做好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在评价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评价的自主权,评价形式改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与,创造一种民主参与、交流的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学生的评价,即尊重学生人格,确乏平等的师生关系;(2)相信学生的评价:一是要相信学生有参与评的能力;二是要相信学生能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同学作出评价。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放羊式让学生标准地乱评,因为这样的评价方式以前毕竟没有经历过,老师必须给予必须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评价标准,提高评价能力。
篇3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是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而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情感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思想品德课与别的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从学科性质来看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是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教育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里。”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同时,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本身应该成为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爱心的人。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良的、美好的情感,首先要求教师有发自内心的情,才能叫学生心动。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教材的情,教师本人的情,还有社会所需要的情结合起来,使情合需、合理、又合情。其次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给予学生一份真挚的爱,只有教师给学生一份真诚的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才能真正叩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为此教师应该在言行举止中表露出对学生的爱,使学生能从心底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使这种爱成为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动力,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有了美好的情感,就能促使他们也能学会去爱人、去热爱生活。
三、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因素,使情有所托。
(一)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上看
新课程的实施,本身强调的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几乎课课都涉及情感教育。以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为例,整册书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表达的是至爱亲情,如《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严也是一种爱》等;第二单元表达的是珍贵的友情,如《同学?朋友》、《男生?女生》、《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等;第三单元表达的是对世界不同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世界文化之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等;第四单元表达的是在交往过程中艺术思维,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诚信是金》、《做诚信的人》等。
(二)从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上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教学内容怎么变,课程标准怎么要求,我想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课堂教学艺术,离开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其它所有一切都是徒劳。换句话说,新课程的真正实施者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也不是学生,而是教育实施者。因此,它除了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外,更需要有一套能够真正体现新课改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的备课要充分注重情感的渗透。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仅是把一个知识,一个概念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文化,把一种文明,把一种理念传授给孩子。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尊严,而生命的尊严如果失去情感的滋润,德育的实效性不能真正得到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也不能达到目的。
其次, 思想品德的导课也要充分体现情感教育。因为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该重视发挥导入新课在师生情感方面的协调作用,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和学双方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我在上《男生?女生》这课时,用FLASH《让我们荡起双桨》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合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并观看FLASH,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好的开头,学生喜闻乐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激情内化的效果。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育 方法
初中新课程,教法因人而异。但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修德育人是我们的教学宗旨。在新课程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六种教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以身作则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老师正人先正已,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新课程中“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节,其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如果做老师的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动不动暴跳如雷,心烦气燥,还怎么教导学生呢?因而我提出“宽容他人,从我做起”的口号,我首先带头在校报上撰文“校园呼唤宽容”,倡导师生之间要宽容,同学之间要宽容,整个校园都宽容。我赞美宽容,歌颂宽容。课内课外,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我都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宽以待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凡事替他人着想。俗话说:人无完人,老师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有一回我上课迟到了,首先诚恳的向同学们认错,请同学们谅解,这样师生共同营造宽容的气氛、和谐的环境,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苛求自己,有的人就因为悔恨自责而白残,甚至自杀,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善待白己、宽容自己。
二、鼓励升华法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老大难,老师不能只喜欢那些聪明好学的优秀生,因为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我经常的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成长,由衷的赞赏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尽可能的尊重他们。我班有个女生,家在山区,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作业本错别字满篇,我不厌其烦地诸字更正,有时带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课堂上表扬她朗读声音宏亮,鼓励她多读。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拉住我的手,塞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老师,感谢你常常关心我、表扬我,我保证学好思想品德课,期末考一个好成绩,希望你保守秘蜜(密)。前一次我没交作业本,还对你说:交了。是我不对,我一定补上。我真的好感动,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我深切地体会到那些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纯真之心,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发现他们心灵中昂扬向上、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并浇水、施肥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鼓励、表扬学困生,不仅仅使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找回了失落的自信和尊严。特别的他(她)理应受到老师特别的爱。
三、小品表演法
小品的夸张性、幽默性,常使人开怀大笑,而在笑声中不自觉的受到教育和启迪。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本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编自演,既让学生展示了才艺,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主题中,要求学生自编校园交往小剧,搭建师生交往的舞台,如小品:
数学课上坐在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人家都很烦。老师再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后的空拉上。老师不停的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我分三组同学进行表演,看哪组对事情的结局处理的巧,处理的好,如何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三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自带老师循循善诱,有的要我扮演老师,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师生同台演出,愉快地完成了表演任务,给了学生启迪,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按照新课程要求,单元结束后,还要评选最佳演员、最佳编导等,学生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真正使课堂变成师生“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
四、引导自学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对课文中的思考题,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独立个性就会受到压抑,这与新课程和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我努力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热切的关注、勃勃的生气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觉投入到学习、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自己去求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譬如爬山,学生爬不动了,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要唤起他内在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新课标要求,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习新概念”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漫画,是自己用小闹钟帮助去学校呢?还是靠爸爸妈妈每天早晨催着起床呢?然后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又应该如何做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要靠自己,爸妈和老师只是外在的因素,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五、问题教学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当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时,在学生心里就会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便会主动的去探究问题。相反,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和探究,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新教材就体现了问题原则,在编排上先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和思索问题。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课,开篇便由鹿群和狮子的竞争,联系到人之间的竞争,接着是思考题: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竞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纷纷举手,积极踊跃地发言:“体育比赛”、“期中考试”、“数学竞赛”、“抢答问题”……这种竞争对我们大家有哪些影响?这下难住了!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问题终于解决了。这种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特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通过设疑提问,学生感到“山重水覆疑无路”。通过鼓励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最终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我们在新一轮教改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为实践素质教育的创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儿童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5
湖北省第二届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中,宜昌市张莉莉老师以高出第二名5分的优势一举夺魁,特级教师滕永义进行了恰如其份的点评:功成于情(指出了几处特别让师生感动、也让评委感动的片段)。苏霍姆林斯基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是的,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热爱,没有精神、没有激情,哪能感染自己的学生呢?
我曾参加过一次德育培训,授课教师都是专家、教授,但是惟有李镇西老师讲课时,听课的教师多,秩序好,掌声大(这里我并没有贬低他人的意图,只是从比较的角度相对而言),原因就在于李老师有激情,能诉真情,因而能够打动(更确切地说是能够征服)听课教师的心。思想品德新课标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现行教材不再具有那种浓厚的理论色彩了,这给教师育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因此,我们教师无须过多地拘泥于教材,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发挥。
教师的激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干劲十足(给学生始终一种总是有使不完的劲的感觉)。
二、敢于在学生面前诉真情。其实学生最喜欢看到教师的另一面(踢开教师身份)。记得多年前,在一位代课教师讲授“孝敬父母”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叙说自己家穷,父母外出打工,辛辛苦苦,学生在校受人欺,竟埋怨自己的父母无能。当时,老师流出了眼泪,忽然一位学生大声说刚才那位学生是胡编的。老师猛然一巴掌拍在讲台上,一声低吼:“我是在恨我自己!过去读书不努力,害得女儿受人欺。”现在回想起来,那位老师虽然不妥之处,但是难得他掀掉了虚荣的面纱,发出了真诚的怒吼,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痕!
三、要富有童趣。一句幽默,一声妮称,一个滑稽动作都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当然,教师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有低级趣味)。魏书生老师常拍学生的肩膀,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一同在草地上打滚,其情溶溶,其乐尽在其中。
篇6
中考思想品德课“道德教育”部分如何尽心考点解读,近几年来,我根据教材进行编写复习提纲,在中考中取得了一定得收效。我的做法是:
一、关于“自尊自强”部分内容考点解读
(一)关于“生命的意义”
1.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任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生命独特性表现在: (1)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性。
(2)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体会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发现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时,就更能体会生命的价值。
(3)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4)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二)、关于“自尊”
1.什么是自尊?自尊的重要表现?(略述)
2.为什么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略述)
3.如何尊重他人?
(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是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2)学会尊重,还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
二、关于“交往的品德”一节的考点解读
(一)关于家庭
1.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我爱我家
(1)感受家庭温暖: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2)无悔的奉献: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3)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从各方面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3.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4.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略述)
5.如何正确孝敬父母:
①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②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二)关于宽容
1.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略述)
2.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略述)
3.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略述)
3.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②换位思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③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4.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5.尊重从我做起:①尊重他人。②尊重社会。③尊重自然。
三、关于“承担社会责任”考点解读??
(一)关于正义
1.为什么需要正义?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3.公正的对待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没有正义的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行社会公平。
4.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①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系了正义。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做支撑。
③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5.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6.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①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②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若干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法,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二)关于责任
1.责任的来源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篇7
关键词:幸福;幸福教育;幸福老师
一、幸福思想品德老师的定义与标准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人心情舒畅的生活与境遇。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期待感。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老师?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发展的理解的深化与把握。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幸福老师就是在从事其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期待感,成就感。幸福思想品德老师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为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处事。通过教师的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回归生活,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生活的人。在这种教育活动中能找到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成就感,就是一个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
二、幸福思想品德老师,幸福来自哪里
1.幸福来自教学中的用心
“啊!老师你知道吗?我找你找了十五年。终于找到了,太高兴了……”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教过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名叫王涛的学生对我说的话。这种幸福让我感到好真实!这种情感纯属感恩之心,无丝毫权贵利益之趋!
其实,做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并不难,只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个细节就可以了。同时也要明白,思想品德这门综合性课是非常重要的,可引领学生对其他学科产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时记得点燃学生的思维。
2.幸福来自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
思想品德老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品德教科书。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品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文明和谐的社会,让人向往。要求学生达到的道德目标,那么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应该首先具备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品质;思想品德老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品位,高深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社会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优雅得体的文明行为。
3.幸福来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
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腾飞在教师,思想品德老师是培养高素公民,健康人格的重要力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思想品德老师的幸福就是来自充满生机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激情飞扬、认真执教,在那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思维的对话。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幸福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能力、点燃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学思结合;另一方面老师要注重锤炼课堂语言,因为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改变学
生的一生。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成才,更关注学生成人;关注学生成绩,更关注学生成长。只有把自己的课堂驾驭得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激情飞扬,这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执教的老师也会是幸福的老师。
4.幸福来自与人为善的课余生活
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不仅课堂上是幸福的,课外同样也是幸福的。做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说难也不难,其实只要你热爱生活,心中有爱,不攀比、不抱怨就可以;只要你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就可以。
5.幸福来自学生的幸福
学生是否幸福决定老师的幸福感,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学生。看见一张张单纯充满强烈求知欲望的笑脸,表明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幸福的。
思想品德课要回归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体验、是锻炼,需要我们关爱,需要我们激励!如果学生能积极向上,具有责任意识、人格健全,能体验到思想品德老师对他的作用,老师也是幸福的。
思想品德课应回归学生生活,因为生活是学生最真实的行为状态。学生能否经受挫折与考验,能否体验幸福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老师最关心的。我每接到一个班的第一节课就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然后会给他们提出一个终生的要求:“我不要求每个同学都成为科学家和名人,但我一定要求凡是我上过思想品德课的学生不允许成为社会上的犯罪之人。”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从学生成长来看,只有他们幸福我才感到幸福。总之,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往往是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努力。一个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精神世界丰富,是高品位有较高素质的人。只有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公民,才能有一个幸福的国家,幸福的民族。我想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零失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为老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让自己永远做一个幸福的思想品德老师。
参考文献:
王国防.论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J].现代教育科学,2005(06).
作者简介:黄智群,女,1973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镇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学。
To do happ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Huang Zhiqun
篇8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爱;阳光;思想品德课堂
不怕人生道路上没有阳光,就怕人的心灵里没有爱。
――题记
生活需要阳光,思想品德课堂更需要阳光。笔者从事2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常碰到教学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因为点滴小事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导致矛盾激化。如何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使之获得一种精神砥柱,产生积极进取之心呢?这是思想品德课堂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认为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纯粹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做知识的“中转站”,而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把爱的阳光洒进思想品德课堂,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阳光的种子,让学生学会接受爱,并懂得回报爱、付出爱、传播爱。
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思想品德教师通常是被人们认为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教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能把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灌注在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消融在自己的思想里,发挥出“移情练意”的效能,就可以使学生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既学到知识,又能增强爱国主义激情,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学会珍爱亲情
说起亲情,每个人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流淌,荡起涟漪。然而由于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每家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从来不为父母着想,不理解、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有个别的孩子将父母视为“仇人”“压迫者”等。因此,我们有责任教育每一个学生学会爱父母,珍爱亲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仁爱之心
雨果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人。”心地善良的人无时不在撒播阳光和甘露,医治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创伤,与善良的人交往接触,心灵得到了洗礼,智慧得到了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胸襟变得更加宽广。
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的母亲。作为地球村的公民,应该自觉行动,保护环境,尽职尽责。然而我们的一些学生由于文明习惯的缺失,乱丢垃圾、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漠视身边美好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之重大,有义务去教导学生热爱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万物生灵。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就要特别突出环境保护及关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
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每当回忆起自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到的这段话时,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洗礼和震撼,并有意把它引用到我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教学改革
学生逐步扩展生活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础,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让学生能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思想品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是人们思想的营养剂,需要从小就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教学,等学生开始进入初中的时候,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定的成长,所以这时候更应该注重思想认识的引导。那么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学习,思想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学生愿意学习老师的课程,也愿意深刻地体会,老师不管在学生的哪一个方面都比较关心,除了学生的学习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上的认知。但是师生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也是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任何情况下,不能对学生说出对人格上有侮辱的话语,跟学生谈话的时候,一定要稳重镇定,言谈举止要文明,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教导。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都应该去鼓励。最后,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上了初中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并且细腻,在乎亲情、师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感情。这时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和课下都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八年级的思想品德的课本中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中也提到了师生关系,课中提倡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二、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尝试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教学。所以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是比较重要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论指的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品德中的课程标准规定,以及在课本上出现的友爱、合作和诚信等的思想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实践就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将这些体现出来。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中讲的是诚信是金,做诚实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该如何正确地运用诚信,什么是诚信,哪些是不诚信的做法。也可以让学生编排一段小话剧,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明白了课本上讲的道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讲到的我知我家,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也在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懂得感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课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十年树林,百年树人,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多引导。所以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上的教育。
三、组织学生探究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比较生活化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在探究中慢慢成长。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生活才能将所学到的思想品德内容深化吸收。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的《生命的健康权与我同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一下什么是思想健康,这些权利都有哪些,写在纸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回想一下。这样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结合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会明白生命健康权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利,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