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8:0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为了确保和监测《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架起《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鸿沟桥梁的第一步,应当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进行,即通过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测。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生提供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课程标准》在提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同时还提供了“机会标准”,要求教育系统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平等和最大的接受学习的机会与合适的条件,从时间和物质基础上保证为每位学生提供最大的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比如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小学生每周运动必须满150分钟,中学生满250分钟;提供安全、合格、丰富多样教学器材和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不能让学生总是在排队等待中度过等。对一些体能较差、技能水平较低或身体残障学生更需要保证平等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教授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内容是落实标准的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但是却对每个水平或学段的4个学习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基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2)要选择多样化、有意义的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3)通过体能练习和评价帮助每个学生理解如何改善和保持健康,使学生明白体能练习对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4)促进学生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5)发展学生对动作技能和概念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新兴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视角。3)合理并负责任地实施体育教学。教学行为是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合理并负责任:(1)教学必须针对全班每一位同学,不得将体育基础差或身体、能力有缺陷的学生排除在外;(2)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活动机会;(3)认真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4)布置课外锻炼内容,巩固课堂教学成果;(5)不允许把体育活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6)定期评价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4)建立体育学习评价计划。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教学执行情况的监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计划:(1)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为了学习的评价[3];(2)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既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4)评价必须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保持一致,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5)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监测和强化学生的学习;(6)其他相关人员如行政人员、家长等要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和督促课堂教学的有效。上述4点提供最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机会,是落实教学质量的保障。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是保证优质体育教学的载体,合理并负责任的教学是有效落实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而体育学习评价则是对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与促进,这4个方面是保证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的重要基础。
建立体育教师标准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增强体能、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但拥有优秀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能够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具体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标准,因此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不但可以填补体育教师教育的空白,而且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美国体育教师标准,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简称NASPE)认为,体育教师尤其是新体育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国家体育教师教育标准,而要达到高素质体育教师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NASPE为新体育教师制定的国家标准,要求新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念。(2)体育教师教育计划有助于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为新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学的知识,提供学习以及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研讨的机会,促进新教师学习具体的专业行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3)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国家标准,给学生打造适应各种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并乐于在生活中参与体育活动。(4)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能够理解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从中理解教学理念,从而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国家课程标准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给课程建立目标并说明目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5)在认知、心理和情感领域为学生建立高期望,建立积极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既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以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又要设计和传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有助于具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并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要进行体育锻炼。(6)将评价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定期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学生在向学习目标进步的过程中提供反馈。同时,定期的评价也能够为学生学业内容标准成就和评价计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影响课程的设计安排。(7)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以及其他人员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专业化和道德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教学实践传授教学内容;在学科上能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承担领导的角色,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8)教师在系统地回顾课程、教学和评价时能够积极反思自己。(9)教师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追求上进,积极接受专业培训,如参加各种讲习班、研讨会、实地调查、课题研究等,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时刻保持自己作为高素质教师的能力;定期参与教师资格考核,促进专业发展;经常参加专业体育组织活动,并在组织中担任相应职务[4]。不难看出,美国体育教师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在自身专业素质上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要时刻保持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尽快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具有同时性、多样性、及时性和难以预料性的特点[5]。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同一节课上每次都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情况。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提出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全国各校、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千差万别的。我们难于判断一节课的好坏,但是我们却可以分辨哪些行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哪些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甚至是有害无益的。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建立行为规范,将那些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和无益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列出来,供体育教师学习参考,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具有直接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就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学策略、课程、评价以及专业化5个方面将体育教师的行为划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与不合适的教学行为两大类[6]。如在建立课堂学习环境中,将支持、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允许学生大胆尝试、失败和再尝试,不用担心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烦恼列为合适的教学行为。而只有高技能的或者身体健康的学生被视为成功者,老师和同学忽视那些技能比较差或者身体不健全的学生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策略中,认为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技能被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相反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可以针对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诸多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分类与规范,这样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有益的,哪些是有害应当避免的。这对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效益。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运用提问,但并非所有教师的提问都是科学和有效的。有的问题范围太广,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有的问题太长,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问题和问题之间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问题水平偏低。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于结论,如“对不对”、“答案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思维水平难以提高。水平偏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提问主体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随老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老师想听到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表面热闹,实际上无论是语言训练还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偶尔有学生发问,也只是问问词语解释,句子含义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期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大量研究揭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期待时间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学生不能迅速地思考问题,教师通常会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或重新表述这个问题,要么就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一再如此,学生就失去了使他们的思路趋于完善的机会。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的课题,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低负担、高质量。
二、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有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无“纲举目张”之效。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进入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
2、问题具有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研究思路,并实施研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个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或举行展示。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们学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但更为可贵的是使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具有勇于突破和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
3、问题具有开放性。
篇3
关于德育课堂的构建,教师往往会从自我的主观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展开。生活即教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育课堂的构建过程如若缺少了鲜活的内容资源,那么教学行为就会变成“镜花水月”。由此,体育课堂所独有的教育资源在德育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已凸显无余。那么,在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哪些元素可以纳入德育资源开发的理念视界?体育教师又应如何启动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本文试图点明五大理念视界、剖析五条实践策略,来诠释笔者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空间的构建”为核心的小学体育课程德育资源开发创生的探索性思考。
2小学体育课程德育资源的构建策略
2.1深挖教材资源,情境教学
播撒德育种子新课程理念日趋理性,体育教师普遍树立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由此掀起了“翻转课堂、深挖教材”的新。那么,面对始终滞后于时展的教材现状,怎样拓展教材资源,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德育空间呢?苦口婆心的说教往往徒劳无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本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锻炼,在不同的角色中感悟。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生命的敬畏。案例:在教障碍跑时,学生反复练习那几个单调、枯燥的动作,毫无兴趣,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而把障碍跑结合消防演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上课伊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过消防队员训练吗?”学生说:“老师,是救火队员吗?”老师说:“是的,那你们觉得消防队员勇敢吗?”学生说:“是的,他们很勇敢,不怕困难.不怕艰辛。”老师再问:“那么,你们想和他们一样。做勇敢的消防队员吗?”学生们大声说:“想。”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教师在讲解障碍跑的动作要领时,学生都聚精会神,特别专注。之后,教师把跑、跳、跨、钻等动作设计成取水、翻窗、扑火、救人等活动,让学生在较为模拟的情境中完成障碍跑训练,他们显得特别兴奋,动作完成的效果特别好。情境教学,让学生情绪高涨,他们被情节吸引了,被生活化的训练融化了,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在练习中不仅想方设法地做到最好,还互相提醒,纠正动作。在教学中,笔者不仅感受到了学生的活泼开朗,还看到了他们张扬的个性和灵动的思维。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障碍跑,在学习中体会消防员的苦与乐。知道了工作是辛苦的。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净化了思想,让品德在体育活动中埋下了呼之欲出的种子。
2.2变换呈现方式,以赛促学
打造团队荣誉从以赛促学,强化团队荣誉的理念去引领体育教学,会让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到提升,激发学练的兴趣。因为在合作中,他们不能只顾自己,必须兼顾其他同学。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在小组合作的体育锻炼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增强。案例:800米跑,学生往往叫苦连天,应付了事。即使最后被迫跑完,也只会觉得累,毫无成就感。针对这样的状况,在一次课上,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队名,如:“超人队”“公牛队”“美少女队”等,让他们为团队荣誉而跑,学生争先恐后地组队参加。改变了组织方式,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不再拖拉,不再躲避。跑步时,队员间互相关心,当体力较差的同学需要帮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树立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和组间竞争。冲淡了他们对800米跑的恐惧和厌烦。这样的教学氛围,对于德育地渗透无疑是最佳的,学生在学好长跑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同学互助的关爱之情。体育锻炼不但是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充实和提升自己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张扬个性,生成异样精彩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教而教,而要给学生自己感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与创造。在毫无压力的交流中,学会运动技巧,生成一个个新的、更加璀璨的精彩。
2.3提高心理素质,实战对抗
锻造精神品质体育锻炼会培养、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比如长跑会锻炼一个人的耐力,首先人的思想(大脑)支配身体接收到大脑的信号才能继续坚持跑下去。这样在长期大脑的坚持信号作用下锻炼,体育成绩会越来越好,坚持不懈的品质会在长期的锻炼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增强起来。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空间,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自觉启动主体思维,对体育知识的本质意义作出个性化的有效回应。面对压力,能够沉着冷静!让学生在运动中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还拥有水晶一般坚韧纯净的心灵。再如体育课中的游戏,其形式多以活动性游戏和比赛性游戏为主,这两类游戏的活动量大,有一定的难度、密度和强度。尤其是比赛性游戏,由于增加了竞争或对抗的成分,使游戏的趣味性和结果的不确切性更为明显。游戏者向往胜利,热情高涨,乐于承担角色和克服困难,使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密切;比赛性游戏还讲究群策群力、斗智斗勇,比赛中你追我赶、奋力拼搏,使个人能力与集体的智慧力量得到充分体现。故游戏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遵守纪律、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2.4接纳文化资源,社会文化浓郁体育德育
多少年来,体育运动一直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逐步形成,源于体育教学一味注重技术训练,漠视“体育”所依托的鲜活的历史背景以及丰厚的文化背景。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人际关系地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等相应的回报。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应努力挖掘关联体育知识的厚重文化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健身”与“人文熏陶”的视界融合。
2.5捕捉现场资源,课堂意外造就德育契机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独立学习,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旁逸斜出。对此,体育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德育本质的核心凸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曾经有位教育学家提到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之后,自然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大脑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我们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以后的写作培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恰当的游戏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只有当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才愿意配合教学,老师要仔细设计每个环节,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可以利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节目或者适合教学的儿歌以及舞蹈,小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自然就很愿意每天都来上课。并且小孩子的胜负心理特别严重,通过游戏的设置在竞争的状态下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进步。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就要开始培养,不然到了以后想改就很难了。而且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以后的学习情况,所以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培养说话的能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经验积累得不多,所以就导致了有些想法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借助故事书或者日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方面,首先要规范学生写字的坐姿以及握笔的手势,还要规范田字格写字和牢记字的笔画顺序,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规范和匀称的。在培养学生读的方面,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学习之前要对课文进行预习,课文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复习,这样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在整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习惯。
三、正确把握每个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同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整合课堂教学手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点
1.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字词、句子语法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例如,在学习某一课时,教师可选取与课文描述的过程或情境相关的影视资料,观看完后提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
2.有助于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认知范围逐渐扩大,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性。但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对于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音频等资料,将抽象的文字通过具体的情境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家乡》一课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反映蒙古族牧民生活和牧区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为学好课文奠定良好基础。
3.有助于形成开放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亲身体验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围绕教科书进行教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其他途径及资源,形成开放式教学。在开放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方便学生获取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体现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让多媒体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发挥最大功效。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既契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贴合教学内容的优秀课件,找准多媒体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佳结合点,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例如在学习《黄河象》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介绍黄河象的影视资料节选,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象”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只选取课文中介绍黄河象的相关片段,无关片段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没有帮助,还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时间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鲜明、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在为学生创造认识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在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时,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反而不如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记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适当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课堂一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带有悬念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在讲学教学重点、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过程,运用动态、具象的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迅速了解重点、难点知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最后,在课堂后半段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后获得一定的放松,重新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能够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本末倒置”,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的使用,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播放课件的“播放员”,无法认识到教师才是他们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处理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为和作用,用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感染学生,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才能够让多媒体真正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只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于教育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不能盲目追求潮流,又不能因传统理念而对其拒之门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要持有理性认识,始终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使其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8).
[2]张杰.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010(09).
[3]周玉凤.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语文,2007(29).
篇6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管理 多媒体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由于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降低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不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更有些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给学生放视频。这样多媒体不但没有发挥本来的作用,反而成了偷懒的工具。(2)多媒体课件设计和使用不合理。有些课程都是很多教师共用一个课件,而且课件连续几年都是一样,没有任何修改。有些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几乎不做任何改动,就搬上课堂。这样的课件,没有新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思想,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3)多媒体设备管理不善。现在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较高,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电脑病、毒投影模糊、音响效果差等各类故障,若不能及时处理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程序过于复杂,也影响了教师的使用效率。
2 原因及主要对策
其实,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教师不熟悉多媒体教学的环境,教育思想和观念仍未适应现代教育要求,未能真正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本质。(2)教学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监管不力。(3)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本身的服务能力欠缺,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完善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实现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2.1 完善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规范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如何评估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如何评估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来衡量。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多媒体教学的完整、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完善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来规范、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2 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了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之后,就必须得遵照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和学校督导员,审查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监控与评价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可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工作,通过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调查表,收集统计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2.3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培养其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好的教学有段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多媒体教学技能,还要有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加强对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让其了解更丰富的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同时,培养教师传统教学的教学基本功,把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还要求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多媒体教学环境。(2)加强对教师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培养。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应树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创新出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法相对应的课件,强调能力和素质,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
2.4 合理建设、加强管理,提高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效率
多媒体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耽误上课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教师情绪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也降低了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了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建设,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现在高校大多数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因此,要加强多媒体系统的建设,满足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资源。同时,根据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意见,对多媒体硬件和软件进行改进优化,简化多媒体系统的操作方法,方便教师使用。(2)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教室监控体系和对多媒体教室故障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媒体问题能够及时地处理。同时,通过定期定项检查,做好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防止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建立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合理调度,提高使用效率。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分配上,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课程差异和教师个体差异,加强沟通协调,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做到多媒体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提高使用效率。
2.5 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多媒体制度的建设,多媒体设备的管理,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管理队伍。因此,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效率,关系到多媒体教学质量,所以,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应积极主动研究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成果,另外,参加一些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法和经验,为完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更好地培训教师队伍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篇9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85-01
一段时间以来,受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应试教育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体育课程从来都是文化课程的附属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智力的提升,而且也包括身体素质的增强。故而,传统的“重文轻体”意识和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彻底改变。为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有必要根据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场地不足、器材不够
《论语·卫灵公》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体育教学而言,充足的场地和多样的器材是保证课程正常进行的必备物质条件,否则,再有思想的老师恐怕都不得不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的窘境。就当前现实而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场地不足、器材短缺,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些学校甚至好几年都没有资金的投入,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简直是天方夜谭。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等设施年久失修,使用起来形同虚设。
(二)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认识方面,多数中小学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深,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情感方面,学生对体育教学投入的情感不够,学生中能自觉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体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身体锻炼状况等的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形成深刻的体育情感,课堂教学缺少主动学习的氛围;意志方面,现代中小学学生大多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气和信心,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姿态,没有形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体育意志薄弱。
(三)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毋庸赘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的思想误区。他们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和意识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学习效果,忽视学生长远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不合时宜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现代体育教学应重视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灵的有机结合,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为主线,注重过程教学,淡化技术教学。目前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技术的规范性,将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本末倒置为体育教学目的,混淆了手段与目的的认识,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对技术的盲目追求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学校要更新办学思想,加大在场地、设施等方面资金投入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理念注定要被时代摈弃,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追求智力教育的思想,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现代教学观。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体育基础设施匮乏问题,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当加大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积极配置必备的体育教学用品与器材,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保证体育教学的课时数量。此外,体育教学项目众多,而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大相径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争取实现多样化的分层教学,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各有所爱,根据学生的选择安排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容易实现。
(二)体育教师要适时转变传统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体育教学从业者应当把体育教学的重心从灌输与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我评价、自我组织与管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将身体健康、心灵健康与适应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体育教师培训制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兴趣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23
小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各科知识的入门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对兴趣点的培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以汉语拼音、字词读写、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为主,其中阅读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学生在学习了汉语拼音、字词读写后,其效果的最直观表现就是阅读理解,能够读懂文章说明学生能将简单的字词认知向阅读做出更进一步的运用;其次,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了阅读理解过后,才能够进行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写作表达。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汉语拼音、字词读写的教学为主,而在高年级阶段以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为主,然而古诗是唯一贯穿高低年级间教学的桥梁。在低年级阶段古诗的出现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识字的一个载体,教学的重点在于认字;而在高年级阶段古诗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了解,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自己的背诵来充分的体会古诗的美。
然而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全面,感性知识不够丰富,完全凭着对古诗的好奇心理来进行看似兴趣满满的学习。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因为对古诗缺乏一种感性的认识,难以体会到古诗字语句的韵律之美、结构之美、凝练之美,故对古诗逐渐失去兴趣。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对于小学生的古诗教学需按年级阶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匹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一共六年,按每两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划分较为合理。首先,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古诗的教学以字词的认读为主。要求学生会逐字逐句阅读古诗,在拼音的标注下能较为顺畅的朗读古诗,对古诗的背诵不做硬性要求,对朗读的语气语速等亦不做特意的要求。其次,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古诗的教学重心开始发生转移,从简单的教读到背诵转变,开始要求学生背诵全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始对阅读的语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朗读、背诵古诗的时候适当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做较为详细的笔记,开始对古诗的含义进行解读。最后,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古诗的教学又要有一定的改变,从老师教读到引导学习开始转变,老师不再直接简单对古诗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通过各种工具书对古诗进行了解。在课堂上由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综合学生提出的疑问后对古诗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对学生较多疑问的地方进行重点答疑。
二、方法多变,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古诗讲解法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跨进小学校门,因为幼儿园目前的教学书本主要是以绘本为主,在教学中是以读图为主、文字为辅,学生在进入小学后,突然从读图为主切换到阅读为主是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的,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合理引导,否则会使得学生因为读不懂、读不透古诗,逐渐失去对古诗的兴趣。为此,老师可以巧妙的运用课堂环境、教学资源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一是借助各种小道具,在课堂构建合理的情景来同诗词中的环境或意境呼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贺知章的《咏柳》的时候,可以带一条带叶的柳枝到教室来,如果是时节未至,也可以带一条仿真的带叶的柳枝条之类到教室,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柳叶的样子,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诗词中写的柳树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对古诗中写的情景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和古诗相关的幻灯片,或者通过网络获取古诗朗诵的动画视频,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中年级、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表现欲逐渐增强,所以我们要学会合理引导学生的表现欲,通过不定期的开展古诗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等,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便于发现不足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还可以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宣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定期在班级举办古诗朗诵比赛,由全班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审团,对参赛同学进行评分,决出前几名,并对获胜同学进行物质奖励,还可以邀约其他班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部分对课本极为熟悉的老师,甚至可以在上课的时候不带课本,完全凭记忆进行教学,当然这里并不提倡教师脱离课本进行教学,一是显得对教学不太重视;二是课本有轻微调整容易被忽略。当然现在有些教师对古诗的理解或记忆还不够深入,甚至在古诗背诵方面还不及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自己要先对课本进行预习,而且老师对课本的预习要比学生的预习要更为深入,诗人的生平、古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古诗整体意境的把握、古诗的背诵等,这些都是老师需要做到的。而且老师需要时刻了解古诗的最新前沿信息,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来提高自己对古诗的掌握理解,并需要进行持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四、改善方法,稳中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