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09: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对高职师资的客观要求,也是面向未来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2]。专职教师每学期结束后都到企业锻炼不少于1个月,寒暑假下企锻炼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技能应用能力;每学年选送教师到区外高校再学习再提高,逐渐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并请区内一线教授级知名的应用型专家在生产季节手把手教老师,快速提升教师的园艺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该课程的代课老师目前由2~3人组成,每位教师均有在农业企业从事生产实践3年以上的经历,教师在实训中各有分工,力求把每项技能讲解透彻,使得学生掌握。
2提高校内基地的实训条件,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目前银川能源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系2012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是宁夏天地缘锦绣园林花卉有限公司的订单班,针对该企业以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的一条龙服务的特点,2012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园艺技术实训》主要是以花卉相关技能为主,其他技能为辅。其中重点实训的有花卉的识别和特性、花卉的繁育、花卉的周年生产、花期的控制、插花技术等项目。这为2012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在2014年的顶岗实习以及走入企业夯实了基础,同时,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已经具备社会入职的基本技能。另外,银川能源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系现有实习基地近3.33…hm2,其中有2个日光温室,为了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和实训需要,2013年上半年银川能源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系对系实训基地2个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改造项目有安装自动喷灌系统、自动卷帘系统、自动控温系统、自动调湿系统以及补光系统,大大提高了现有2个日光温室智能化水平,进而为该…课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3现场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操作”模式,深化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采用“讲解+示范+练习+操作”模式,以穴盘育苗为例,老师先讲解穴盘育苗原理和工艺流程,然后老师现场按工艺流程来操作,边示范边讲解每个工艺流程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掌握原理、观看老师示范操作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每个环节:育苗基质的配制消毒液的配制基质消毒装盘压盘播种覆土喷水摆盘,练习熟练后,直接在银川能源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系实训基地的温室进行育苗实训操作。通过户外的现场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园艺技能要点和操作流程,深化了教学效果。
4以项目为导向的技能效果考核办法,提升教学效果
该课程中开设的各实训项目均以组为单位,实训考核中考勤占10%,实训报告占20%,实训项目结果占70%。这种以实训项目结果为主的评分标准,大大推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动力和能力。每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仔细地锻炼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通过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均得到有效提高。
5校企合作,拓宽实训渠道,拓展实训项目的深度和广度
在该课程开设前联系银川能源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系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结合企业生产安排,适时的把学生带入企业实习。植物的生长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全面掌握蔬菜、花卉、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管理技术,实训期间学生到宁夏领先农业学习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到银川天地缘锦绣园林花卉有限公司学习花卉生产管理技术,到小任果业学习果树生产管理技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了园艺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篇2
聘用单位(甲方)
受聘人(乙方)
身份证号码:
为了确定双方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起, 年 月 日止,共 年。其中试用期为 月。在试用期期间,乙方不符合聘用条件的,甲方可解除聘用合同。
二、工作内容
1.甲方聘用乙方从事 工作,担任 职务。
2.乙方须按照甲方岗位工作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3.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整乙方工作,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调整。
三、工作条件和保护
1.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场所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障乙方正常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2.按国家规定,对乙方进行工作中安全保护的教育、培训。
四、工作纪律
1.乙方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甲方的管理。
2.乙方必须维护甲方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和经济利益等合法权益,如违反规定造成甲方损失者,甲方有权追究乙方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五、工作报酬和时间
1.年薪为 元。
2.上、下班时间按甲方规定执行(因为做工程的特殊性, 假日和工作时间由单位统一制定)
六、福利待遇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乙方享受每月 元人民币的电话费用补贴。
3.甲方对乙方每年来回一次的车费凭票给予报销。
七、双方约定其他事项
八、违约责任
合同的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变更和续订合同,应分别填写《聘用合同变更书》和《聘用合同续订书》。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的聘用合同,双方必须严格执行。一方违反本聘用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另一方有权根据其后果和责任大小,要求赔偿。
九、人事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也可申请调解、仲裁。人事争议的促裁,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 60日内,按管辖范围以书面开式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 乙方(签名或盖章)
(委托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注
1.本合同涂改、未经合法授权代签无效。
篇3
论文摘要 对山核桃实行园艺化培育,可解决山核桃采收困难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栽培管理模式。从园址选择、造林技术、山核桃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山核桃园艺化培育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指导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宁国市全面推广实施“山核桃丰产稳产综合技术”和“山核桃标准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山核桃产区成林经营水平,也出现了一些高产、稳产的典型。但由于山核桃树体高大,加之采收季节往往阴雨较多,给山核桃采收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对山核桃实行园艺化培育,是一种全新栽培管理模式,现介绍如下。
1园址选择
山核桃园宜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壤微酸、土层深厚、坡度平缓、有一定水源、交通方便的山场地块,以气温适宜、
海拔300~700m的低山为宜,面积一般为3.33~6.67hm2。
2整地
根据山核桃幼林生长喜阴的特性和水土保持的需要,在实施造林地清理时,不能进行全垦整地,而以块状整地为佳。具体方法是:先按定植点进行块状劈山,即将定植点周围1m×1m范围内灌木杂草用刀劈去,暂时保留块以外杂草灌木,以形成对山核桃苗木的侧方庇阴;然后在定植点进行小块状开垦,开垦面积以1m2为宜,并挖长、宽、深各0.5m的定植穴,以后在逐年劈山的基础上扩穴。一般在25°以下林地,栽植树苗后2~4年内逐步拓宽开垦成水平带状;25°以上林地,逐步拓宽开垦成3m×3m或4m×4m鱼鳞坑状,以有效保持水土。
3造林技术
3.1苗木质量
用一至二年生山核桃实生苗进行栽植,要求苗木生长健状、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无机械人为损伤、无病虫害、苗高80~100cm、地径0.8cm以上的优质苗木;也可用二至三年生野生苗进行移植造林,要求苗高1.0~1.5m、地径1cm以上、生长健壮、苗木通直、根系完整;若苗高超过1.5m应将超高的部分剪去,以免招风影响成活率。
3.2种植密度
造林密度是直接影响未来林分建成、产量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可根据立地条件,初始密度为495株/hm2(4m×5m),待结果后树冠相接时,进行隔行隔株疏伐,最终保留330株/hm2(5m×6m)。苗木栽植穴位应呈“品”字状,以便最大程度利用林地空间。
3.3栽植时间
一般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都可进行栽植。
3.4栽植方法
先将表土回填到栽植穴中,栽时注意苗木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栽植深度以15~30cm为宜,填土一半后拔苗踩实,再填土踩实(应当用脚踩实,不能用榔头或硬器锤打,以免损伤幼苗),最后敷上虚土,要将新栽苗木周围垒成一个小土堆,以免新栽苗木周围积水,影响成活率。山核桃苗木应做到随出圃随栽,若是长途运输,尽量避免假植时间过长,一般苗木出圃到山核桃园栽植时间不宜超过3d;否则将严重影响山核桃苗的成活率。
4山核桃园管理
4.1剪枝
栽后第2年早春,将苗木的顶端芽稍剪去,促进其多分枝,树体矮化,以便方便人工采收山核桃果实。
4.2拉枝
山核桃栽后3~7年期间,可进行拉枝,以扩展树冠,促进山核桃树体矮化,增强山核桃树根部营养供给,使其尽快郁闭,达到提前结果的目的。具体方法是:用细塑料绳一头系在山核桃树枝的顶端;另一头系在木桩上,钉进地表,使树枝枝头一直向下伸展。所有的树枝都可用此方法向下拉直,并要将树枝伸拉的方向做到向树体周围均匀分布。同时要经常观察伸拉的树枝,如果树枝枝头朝上生长,要将树枝头端的塑料绳再紧紧,以便树枝头一直朝下生长。拉枝工作须视山核桃苗木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须进行2年以上拉枝工作,才能保证新栽山核桃树的控制生长目标。
4.3施肥
栽植当年不能施肥,从栽后第2年,每株施0.1~0.5kg速效氮肥,配适当磷钾肥。具体施肥量的确定应依树势与立地条件而定。①施肥时间及方法:应在每年3月底4月初和8月底9月初各施肥1次,方法为在树冠投影一半处沟施或穴施。施肥沟深15cm、宽25cm。在坡地施肥,则只要在树干上方挖半圆形环状沟即可。②施肥品种:山核桃必须按无公害标准生产。因此,施肥品种应以有机肥、山核桃专用有机复合肥、生物肥等为主,少用或不用化肥。③施肥量:每次施生物肥及有机专用肥各1~2kg,也可将有机肥腐熟后于8月底9月初株施10~15kg。
4.4垦复
垦复是指对山核桃进行深翻。由于山核桃树大多生长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因此垦复应分年进行。一般每年在树
根基周围深挖1/3的面积,3年挖完。以后隔2~3年再进行垦复。复垦的深度20cm左右,可结合施肥进行。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
山核桃常见病害有山核桃溃疡病、枝枯病等。①山核桃溃疡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在树的干部,每年春季可使用梧宁霉素750~3 000mL/hm2对水225~375kg/hm2对树的主干进行喷雾防治。②山核桃枝枯病可交替使用多氧清、梧宁霉素、思科等进行喷雾防治,5~7月,每15d喷1次,连喷3次。
篇4
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必须包括人工和自然两个构成部分,把人工和自然合理的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这便称为物质元素。自然环境,其实就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原来就有的那些大树、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以及地形。除了物质和自然元素之外,还有精神和人工元素,人工环境既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尽可能的创造出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又能令人舒适的环境景观。精神元素也即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历史性、社会性以及地域性,这能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共鸣。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提高,对其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要能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甚至还要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时,要尽可能的利用所有能用的自然环境来创造更让人们舒适且有利于生态的人工景观,要让人们感受到形态各异、安全安静的同时,还要能在园林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归属感,进而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居住环境,让人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一种环境的景观的共赏性。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一般有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之分,主要由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称为软质景观,反之,主要由道路景观、景观建筑等组成的被称为硬质景观,进行园林建设可以尽可能的优化居住环境的质量,建立相对比较健全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现代园林的技术特点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建设,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因此必须依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前提,让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要合理布局还要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创造出尽可能接近大自然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生态景观环境。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中,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物质外,还有混凝土、仿毛石砌块等品种也较多,或有刚研制开发出的材料等以前很少在园林中被使用,以及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园林环境别具一番魅力。园林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创造山水化的人类居住区,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提倡主要用植物来进行造景,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硬质景观,例如山石等,其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属于可有可无的物质,但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如果把山石作为主要景观,那它一般就被赋予了特别的感情,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把山石作为植物的点缀,一般把它们有规则的放在植物的根部,这样不仅可以衬托树的优美,还可以增添野趣,显得自然随意;如果把山石和水有机结合起来,其变化形式更多,可营造出水依石、石靠水的轻盈、幽静环境,让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开。所以,置石也是符合现代园林更好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置石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的人类生活环境,因此,它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构景作用。
3现代园林的存在价值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国际化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和纯粹的语言专业教学不同,它是在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同时,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它不是单纯的英语和专业的组合,而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本科教育所开设课程的20%以上必须开展双语教学,重点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1-2],因此,双语教学需要顺利完成知识传授和语言训练两个目标,对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双语教学涉及英语教材、英语板书、英语作业、英语命题考试以及使用英语互动等形式[3]。在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积极推动本科双语教学的大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实施了双语教学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允许通过双语教学课程资质考核的教师开设双语课程,此外,还出台提供双语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提高双语教学单位学时酬金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陆续有不少专业课教师获得双语教学资格认证,新开双语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多[4]。园艺植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直是无法替代的,在人类文明中,从初期的石器时代到现代高科技的农业发展,园艺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ofHorticulturalPlant)是指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以及传统的育种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园艺产品的特性,为人类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园艺产品,从而成为服务社会的一门技术,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辣椒等。因此,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园艺专业大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根据这一形势,高等农林院校开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是紧跟时展需要的举措,但由于是新开课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规律,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包括教材的挑选、授课内容的确定、多媒体课件的准备、课堂内容安排、复习互动训练和试题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材选择
双语课程要与国际教育接轨,首先就是语言的接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国际化,势必要以英文为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里,主要应该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参照来准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纯正的、原汁原味的教学氛围。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语言纯正,可读性强,所讲的技术更新较及时[5-7],因此,原版的英文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在搜索教材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专门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英文教材很少,可供选择的教材有限,这也是影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限的教材里尽量选择有特色的教材,目前选用的是SciencePublishers出版的由H.S.Chawla主编的《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以及G.P.Rao主编的《AdvancesinPlantBiotechnology》。这两本教材与国际的专业课程接轨,且内容丰富,包括植物组织培养、遗传物质、DNA重组技术,涵盖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知识点。此外,《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还包含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内容,而且对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影响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论述,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和学习,科学地了解现代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方法,以及转基因的专题。选用的这两本教材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均有收藏,也便于大学生学习借阅。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教材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帮助大学生在课余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比如李桂荣等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推荐的王武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生物技术概论》,便于大学生英汉对照学习,这对初次学习专业双语课的大学生能起到辅助作用[8]。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大纲和学时的制定、大学生人数和结构的设定,英语汉语比例的分配等,是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框架基础,也是良好地开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在目前我国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据了解,有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要求,开设了较少的课时,有的要求全体大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华南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设置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统筹规划。
(一)教学大纲调整
由于是双语教学,面向三年级的大学生开课,而他们也是首次选择专业双语课,因此,在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上势必无法与汉语授课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相比。所以,要想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讲授与汉语授课32学时的授课内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学大纲需要为双语课进行重新调整。在试验的第一个学期中,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植物组织培养、遗传物质、PCR、基因表达、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以及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其中植物组织培养、PCR、DNA重组技术以及基因克隆三个章节是授课的重点内容,占用的学时相对较多,而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这一章简要介绍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现有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学时设定
华南农业大学在专业课程中已经开设一门汉语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而且是和双语课同时开设的,因此,为了使双语课过程和汉语课教学的同步,选择与汉语授课相同的32学时的理论课。此外,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是作为选修(五选二)的形式制定的,即大学生可以从五门课程中选择两门进行学习,这样不会出现由于必选导致的一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大学生必须选择这门课程。当然这样的教学安排也存在一些弊端,就是不能兼顾高等学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做到对专业所有大学生普及双语教学。
(三)授课对象结构
华南农业大学因为在此前没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相关双语教学的经验,所以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试点的这个学期并没有放开对选课人数的限制,授课的规模确定为小班授课,人数为20人。这样为首次尝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实现教学计划和目标提供了保障。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20人的班级课堂氛围活跃,规定的学时内也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环节。保证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个规模也使得不少其他有兴趣参加双语课程的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今后可以考虑增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人数,开设更多的双语教学班。考虑到双语教学中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用英语来授课,因此,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双语课为选修课,但同时开课前的一个学期也对报名选课的大学生进行了筛选,主要筛选标准是根据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来划定的,虽然此方法未必完全科学,但在目前可能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筛选指标。今后如果增加授课师资力量,开设更多双语教学班则需要考虑到适合参与双语教学的大学生比例,不能盲目扩大每个班级的大学生人数,以免影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效果及其口碑。
(四)英汉分配比例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开始设定的语言比例是英语和汉语各占50%,而随着课程的推进发现,在课堂实践中,每个阶段、每个知识点和所讲具体环节大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在讲绪论的时候大学生大都对1颐1的语言内容安排比较容易接受,甚至部分基础好的大学生主动要求提高英语的比例,而随着内容的逐渐深入,尤其到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理论部分的时候,汉语的比例需要适当提高,有时候为了解释一个专业问题,教师需要用汉语着重讲解,相对使用英语的比例会大大降低,汉语和英语的比例在7颐3,甚至8颐2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大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又可以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要点和内容。所以,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授课现场大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安排汉语的讲解比例。遇到大学生反应较慢,无法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或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放慢速度,同时用汉语给予更多的解释,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因地制宜地安排英语和汉语所占比例。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知识是要学习的对象,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否则设计的课程内容将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往往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会自然地将注意力放在要传授的知识点上,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兴趣。为此,需要在课堂上将授课方式多样化,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一)注重双语教学课件制作,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教学PPT的制作上,为了方便大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在课件的制作上主要以英文为主,参照教材《IntroductiontoPlantBiotechnology》(第三版)将课程设置的主要章节内容用英文编写,重点专业词汇在英文后用汉语标注,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记忆。此外,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原版的彩图,帮助大学生加深印象,保证学习效果。双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9],通过视听的教学过程加深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学习效果。在双语教学中,需找相关的经典理论的动画视频,如组织培养、DNA复制与翻译、载体构建、PCR反应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提升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双语教学上,教师更要注意这一最基本的原则。
(二)专业词汇随机测试,增加教学互动环节
在组织培养、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章节中都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如果大学生无法掌握这些词汇,将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障碍,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安排专业词汇的测验环节,考察大学生对上一节课程中的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考察方式以随机点名、黑板默写英文词汇,或者将英文专业词汇翻译为中文两种方式,这样既可以督促大学生课后对重点专业英文的复习,也可以帮助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有效地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在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记忆专业中的英语词汇,更为重要的是应尽量在有限的学时内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开口表达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为此,教师安排一定学时的互动环节,互动的内容包括看视频后围绕视频内容进行提问;课堂知识点的扩展讨论,如转基因的利弊;给大学生一个主题,按照小组准备PPT,然后再上课的时候用英语做简短的介绍,其他小组提问交流等。这些互动环节不但可以构建课堂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锻炼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思考,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增加科研时事新闻,发挥育人功能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可选用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科学界典故、名人、热点新闻等内容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转基因技术,可以介绍一下世界上最早上市的转基因番茄;讲到组织培养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利用快繁大量培养获得药用代谢产物的研究;当讲到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实例,鼓励大学生做科研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等。这样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将专业学习与育人相结合,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四、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积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
(一)教师评价
对于双语课程教师的评价可以组建双语教学资质认证专家小组,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资深教授和青年突出人才作为评审专家,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适合本校教学要求的评分体系,对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打分,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听课等形式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就是该选修该教师双语课程的大学生。这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进行客观的考量。
(二)大学生评价
对大学生的考察主要包括考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而由于双语课程的独特性,除了平时考勤、完成课堂作业等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以外,平时课堂参与教学互动环节的表现,比如,听课发言情况,做简单报告的表现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依据;此外,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了解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测试和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检验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工具。因此,在课程分数的计算上不应仅仅根据期末试卷成绩给分,还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大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完成作业情况记入总评成绩[10]。而在试卷命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比例,建议不要过高设定对大学生的考察难度,否则很容易打击大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抛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题型选择上,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目应作为主要的考试题型,同时结合一些看图填空,基本可以检查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于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对本科生来说难度偏大,不适合被列入命题类型。建议试卷的最后可以安排一道加分题(答错或不答不扣分),请大学生对一学期的课程给予评价,用英语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用英语写作,提高英语表达的能力;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为将来课程的调整提供思路。另外,为了避免期末考试的时候大学生不适应英语题目,平时教学应进行相应题型题目的训练,帮助大学生提前熟悉相关题型。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综合素质人才的基地,开展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在国际上沟通交流的能力和专业的国际化意识。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在国内大多院校还并不是十分普遍,为了将来国家园艺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需要,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中对双语课设置的考虑势在必行,如何扎实地推广双语教学工作是值得广大教师细心思考的课题,今后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探讨,如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如何把知识传授和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有机结合等。随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将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晨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2]刘安娜.关于双语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148.
[3]刁孝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S1):53-54.
[4]黄旭明,姚青.《园艺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改进[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85-186.
[5]郭维维.双语课程教学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65-166.
[6]姜宏德.关于双语课程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38-41.
[7]彭伟,张露芳,詹燕.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1-104.
[8]李桂荣,姜立娜,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80-83.
[9]刘延吉,田晓艳,阮燕晔.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7-399.
篇6
【关键词】园艺;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1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模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固有思想。它存在于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包括哲学、法律、医学、兵法、体育、文学以及我们行为处事的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就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它是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大问题,涉及的要素包括人才培养者、人才培养措施和人才培养对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也非常多,个人认为较适合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特定程序、通过专门方法、使用特定资源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特定类型。
2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参照外国的模式开始的,对于高职教育来讲更是如此。高职教育的开始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开始。自2006年以后,这一探索更是热烈,每所高职院校都想创造出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被其他人认可。在此先对这些模式概述如下:
2.1 “订单式”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较多,这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先和企业签订就业订单,然后把企业人才标准引入学校教育,最终和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高职教育更加倾向生产实践教学。
2.2 “工作导向式”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使学生更多地在“模拟公司制”的平台下动手学习。教师则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和指导者,教师创造条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即尽量让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现场授课,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
2.3 “六位一体”模式
将实习与实训、职业技能训练、创业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融为一体,以“校中园”“园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实行产学结合、产教结合,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
2.4 “工学交替”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地点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多次转换,以保证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和缩短其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2.5 “课证融合”模式
将行业的职业标准资格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毕业时就能达到专业技师水准,并取得相应的高职职业资格证书。
3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很多,也和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讲的目标一致,但都存在一些不足。
3.1 模式形式大于内容
这些模式看起来都强调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很多模式只是创造出来的,而实际操作时却走样。比如“订单式”模式,很多学校只是和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但企业真正参与教学过程的则很少,甚至只是学生实习的一个地方而已。
3.2 为了模式而模式
这些模式都是参照国外的模式,引进国内后更多的只是换了个说法,实际模式的核心都是“工学结合”,只是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有不同的形式而已。其实,培养模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培养、用什么来培养以及如何保证,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但大多数学校都忽视了这些。
3.3 过多强调实践能力
从模式的内容看,都是突出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我们不光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层次比较高的人才,而不是完全的熟练操作工。我们参照国外的“CBE”模式的局限是知识缺乏系统性,“双元制”的局限是专业理论弱,这两种培养模式适用的都是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的潜力都不强,可持续性差。
3.4 对培养层次的认识不足
国外的培养模式基本都是在二战后社会缺乏大量的熟练的产业工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是当下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核心是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而我们培养的层次是具有一定系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核心是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当我们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看得过重时,就会更多地去突出技能操作,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4 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
4.1 加强培养层次分析
目前对培养层次的提法是变动的,这也表明我们对高职的定位并不是非常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去探索我们的毕业生今后在企业的岗位定位,我们的毕业生能给企业带去什么,他们的上升路径是什么样的,企业到底是需要熟练操作工还是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人,过多强调实践能力合不合适等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定位清楚。
4.2 加强学生情况的探索
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高考的分数都不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并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这个新的世纪,大家比拼的不是以前学过多少新的知识,而是你获取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我们应该去探索怎样让他们具有获得新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怎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怎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
4.3 少模式探索,多具体突破
模式一词的所指甚广,它揭示了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是前人积累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提炼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高职发展的时间非常短,积累的经验也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模式,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多在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先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再来进行总结和提炼。
参考文献
[1]张智.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84
园林景观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应用在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农业生态等领域。而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的融合,使园林景观设计如虎添翼,是现代化@林工程的有效助力。
1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
1.1 观赏园艺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1.2 花卉园艺
如今,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
2 园林景观
2.1 园林景观分析
园林景观主要是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相关技术方法和园林技术方法,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植物种植,一步步实现环境的美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一种生活化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反映出我国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状态,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起步较晚,不过在技术水平上进步速度较快。园林景观建设通常可以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软景观主要指的是一些河流、植物等自然建设景观;硬景观主要是人工景观建设,例如:灯光、座椅等。
2.2 园林景观发展
园林设计讲求环保、经济、实用原则,缺一不可。不同的原则有着不同含义,在设计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适用性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条件,适应性原则讲求因地制宜,确保景观设计的长久性;注重景观所需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进行一定的控制,防止预算超支。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投入;注重景观的环保美感。在设计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植物位置布局进行设计,给人1种美的享受。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会用假山制造,以衬托周围环境。
新时期,园林景观建设依然要以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在保留传统设计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注重园林建设材料的使用,凸显历史感,动静结合。
3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
3.1 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3.2 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 结语
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的融入,将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优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效果塑造完美无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创新型突破。通过对新时期下园艺技术、园林景观、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3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园林建设行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核心能力;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群;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关于职业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及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出发,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由于高校所处层次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所处地域不同等诸多差异的客观存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存在着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所设专业的竞争力成为探索和思考的核心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应该最终落到所培养人才的能力上,而在诸多的能力要素中,专业核心能力则是最根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一、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专业核心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综合性。专业核心能力不是单一专门课程培训所能完成的,是培养体系中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有机合成。(2)长期性。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训练,短时间的培训不能形成。(3)成长性。专业核心能力随着拥有人在实践中的不断运用而增强,如果不使用将会退化。(4)独特性。专业核心能力难以模仿,由一系列特定教育资源和系统培养方案所支撑[1-3]。
在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时,必须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能力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其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核心技能,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其次,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必修的、体现专业特征的,而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的、供学生选修、体现就业方向特征的。整个课程结构由于核心课程的内在结构和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具有灵活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富有弹性的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有利于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有利于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以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选择学习方案和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首先应该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的高等技术和高级技能,并达到专科文化知识水平,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技艺型人才。高职人才规格的特点,决定其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课程设置的“三个接轨”原则。“三接轨”即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因此,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同时,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应结合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将劳动、人事部门的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2)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需要对专业的高技术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析和整合,建立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研究每一能力模块中应培养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4-6]。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制订时,我们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园艺植物的认知能力,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等生产管理技能,如《花卉生产技术》、《盆景与插花》各安排2周课程实训,《蔬菜生产技术》2周课程实训、《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果树生产技术》各安排2周课程实训,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1)“活模块、多方向”。园艺技术专业要吸取用人单位意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相互结合的三维结构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少而精的基础知识,核心主干的专业技术应用,广阔的交叉素质培养,实现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要制定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相配套的专业理论教学环节。(2)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应用为目的,从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将课程分为花卉、蔬菜、果树三个方向。如花卉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盆花栽培技术》、《盆景与插花技艺》等;蔬菜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蔬菜病虫害防治》、《蔬菜生产技术》等;果树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果树生产技术》、《观赏树木》等。(3)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专业教改方案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4)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在广度上应包括本专业大专知识素质的基本内容,不能遗漏;在深度上,各门课程要以大专水平的基本要求为度,加强针对性与实用上的精深。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探索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每门专业课程都紧紧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助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指导、监督(激励、答疑、纠正)评估学生学习活动为主[7]。如:
(1)项目教学法
以生产实际工作中的蔬菜生产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导入,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完成生产任务步骤,掌握技能。目前,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项目教学的工作流程为:
(2)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应用于微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化,学生承揽了项目后,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引导,师生共同创设工作情境、确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标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协作完成任务、进行效果评价。以面对工作任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起点,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为教学过程的结束,每一个任务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强效动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不仅向教师学习,还通过相互学习和自主学习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不断思考、应用、设计、创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熟练了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教学流程如下:
(3)案例教学法
是应用于微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启发,利用可视化的多媒体功能,从一个实际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一体化教学改革
完善一体化教学,如蔬菜生产技术,学院购置了大量新设备,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另外,还要加大《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的改革力度,真正做到将课堂搬进生产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同时进行,实现生产性课程一体化教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按照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除笔试外,在实践操作较多的课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产品评价等,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教师、学生、技术人员成为实施考核的共同主体,学生成绩由形成性评价成绩(70%)和终结性评价(30%)两部分组成。
(三)实践教学改革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全面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现在高职教学中,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的管理、评价等环节都模仿普通高校,强调的还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园艺技术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实践课的课时从占总课时的40%,到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约达1∶1。同时,实践课程必须有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用书,并将实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2.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生产需要、反映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是高职教材的特色,结合专业方向特色,鼓励园艺技术专业教师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2008年度编写了《蔬菜生产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校本实训教材,2009年参加编写了由科学出版社承担出版的《植物学简明教程》。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基地
目前校内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较为先进、完善的实训室,建有果蔬园、食用菌生产培训基地等。但学生的综合实训、动手能力环节仍然不够,需要建设更完善的蔬菜生产日光温室、果蔬储藏与加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重点是建设完善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基地,争取建成河北省食用菌培训基地,为培养河北农村女性农业生产技能,建设新农村发挥园艺技术专业优势。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的实训需要,先后与10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作为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需要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增加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小结
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2007年立项为院级重点课题,2009年申报了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课程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建设,力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培养的学生能在行业内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隋学圃,颜玉凤.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1):33-35.
[3] 迟恩武.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深化课程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1,(5):60-61.
[4] 黄加銮,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益[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28-29.
[5] 林峰,林雪春.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J].职教论坛,2003,(20):18-19.
篇9
一、“三个一”育人模式的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三个一”育人模式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形成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有一个新的职教理念――“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一条新的专业实践途径――“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
1.强调一个新的职教理念――“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员工“心智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由此,如何进一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引导学生从入校门第一天始就要树立起“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的理念,尽早培养起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于高考第五批(2007年改为第四批)上线的考生,其在学习上没有太强的自信心,甚至可能有很强的挫折感。根据高职新生的这些特点,从学生一进校门,就通过专业负责人介绍、学生座谈会、参观企业、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认知教育,初步树立起“学习专业、热爱专业”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既能展望到专业的美好前景,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发挥途径,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让学生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让学生产生初步的事业进取心和创业激情,在思想上扫清障碍,为后续的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 实施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树立“温室就是教室,苗床就是课堂”的理念。“做、学合一”――将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做、学有机结合,工作与学习同时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自始至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技能娴熟、知识丰富、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生产项目引导实训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设施园艺和花卉栽培等课程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实行花卉、瓜果生产的承包经营。由学生负责种子和资材的购买,在教师的技术指导下结合实践课教学进行养护管理,最后的实习成果就是花卉、瓜果产品,其成果也由学生负责出售。让学生既学到了花卉园艺技术,又领略了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竞争的剧烈程度。
其次, 组建学生专业社团。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建了“花卉协会”,由专业教师指导,开展各项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类花卉的培育、销售,销售的部分收入作为社团活动经费。学生在这样的社团活动中,逐渐养成了园艺技术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切实提高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学生个人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吃苦精神,也获得了部分经济收入,起到了勤工俭学的作用,减轻了生活负担,如学生卢丹妹利用双休日种养花卉,销售花卉日收入几十元。
再次,顶岗生产和暑期专业实践,增加动手机会。“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将传统的模拟演示性实习,转变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型现场环境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将“岗位、课堂合一”――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生产与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学生参加顶岗生产,不仅使消耗性实习变为增效性实习,而且能够及时地多方位地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成为多技能人才。园艺(花卉)0201班全班同学全程参与了温州市三县三区有害生物调查工作,良好的专业基础赢得了浙江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最后,职业技能鉴定验证实训效果。探索实训与考证相结合,在实训结束时通过考证验证学生学习效果,考证合格即实训合格,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真正实现“考教分离”。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盆景与插花技艺》课程综合实训中,以高级插花工工种考证来取代平时的实训考核,效果极佳。
3. 一条新的专业建设实践途径――“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产学相结合,提出“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的校企结合思路,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依托园艺(花卉)专业举办的丽水阳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由园艺类专业师生参与经营管理,为园艺类专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近年来,已累计为市场培育草花50余万盆,承接了市区人民路等道路、丽水检察院等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美化项目20余项,并为丽水市行政中心大楼提供常年的室内绿化、植物造景服务。
二、实效分析
1. 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师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实践,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指导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新的育人模式的提出与实施使得原来教师在黑板上“播种”,讲台上“养花”,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大大得以改变。现在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将课堂搬进了花园、绿地、苗圃地、温室大棚,开展直观教学,教师言之有物,讲解直观生动,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记得扎实,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这一育人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既要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讲解实践操作,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言传身教。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可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和市场行情,锻炼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学习了新东西,发现弥补了不足,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同时采取“老带青”、“一帮一”的方法,使老教师、青年教师都在生产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
3.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开拓就业渠道,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后,通过产学结合,顶岗实践,真刀真枪地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农、爱农、务农的敬业精神。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二年的初次就业率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现在就需要这样的技能型人才。
篇10
Key words: strengthen;horticultural technique;professional talents;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65-02
0 引言
增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是农业类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随着城市园艺事业的发展,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出现了较大缺口,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培养实用型专业园艺技术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社会岗位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工作于园艺技术第一线,符合现代园艺技术岗位以及技术要求的,并且具有较高素养和综合技能的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并且经过社会的实践考验,成为园艺技术领域的实用人才。
为此高职院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要求的通用能力体系、专业能力体系和拓展能力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机制。
2 影响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很大的不符,首先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特色,其方案的制定大多数是借鉴或者直接照搬其他本科院校或者专业的方案,导致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方案与行业一线要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实际需要。虽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但是实际教学还是以学科本位为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影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色;最后导致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高。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造成学生掌握的内容,特别是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广而不精,结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实践应用。
2.2 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获得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就目前园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比较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园艺行业的特殊性质,园艺技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园艺企业一般会在某个时节比较忙,因此园艺企业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他们不愿意选用在校的高职学生,基于园艺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不认可等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动力。
2.3 园艺技术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度不够 园艺技术专业的设置至今没有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设置还是以学科教育为主,没有与市场变化相结合,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市场岗位要求相脱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综合能力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依据院校行政手段进行,而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制定课程时,其进行的一系列调研等,都会因为时间的推迟导致其制定的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变化要求。
3 增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与调整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职院校结合园艺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园艺技术行业是不断发展的,其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优化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有实践性,同时也要具有发展性。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脱离高职学生与园艺技术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与现代的园艺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3.2 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基于园艺行业的特殊性,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提高不仅仅体现在要实现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紧密衔接上,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市政性质的园艺企业不可能每年招录大量的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而民营企业又因为发展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意愿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表现的不积极,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具有创业即就业的观念;其次积极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岗位要求,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适当的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与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围绕生产一线而开展。
3.3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专业实训锻炼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利用综合实力强的园艺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安排,提高实践技能实验课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企业要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就业实习岗位,根据园艺企业的时节性,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提供不同的实习岗位,高职院校也要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实习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并且给予实习企业一定的园艺技术指导,进行项目合作。企业将具有丰富园艺理论知识的教师、学者聘请到企业中担任技术顾问,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最后高职院校与企业注重产、学、研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高职院校则借助企业的实践就业平台,实现共赢。
3.4 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 通过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岗位之间的零差距对接,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一是要建立健全园艺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体系。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达到园艺企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要求和素质要求,毕业即可上岗。二是加强高等职业园艺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大纲要求,将职业资格证鉴定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