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4: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2

【关键词】小学生;卫生;健康

School of health and health education on pupils' health and the health.

Chi Tian yi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income, health problems become the most concern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elementary student's health and the health, has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Government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in China and also gave attention to them bu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can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to find and improve the method and think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health

1.论文研究的目的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小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人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注重这方面对孩子的培养,"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小学生由于年龄低,对卫生和健康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更谈不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就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培养和教育,防止不好的卫生习惯渗入孩子的思想,那时在改变就会非常的困难。从小学生就抓起他们的健康教育,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1]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和研究小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为以后这方面的卫生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论文是以我国的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中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文的论题,选取了学校一至六年级的部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卫生健康方面的专家和医生作为访谈对象,重点是结合本文的论题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是从各种报刊资料以及对图书馆查阅,法规及历届的相关论文,同时还查阅大量有关学校卫生健康方面教育的案例,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培养等文献书籍。

2.2.2.访谈法

本人到小学生的家里对家长和小孩的一些卫生习惯实地进行了走访;对此类学校的小学生卫生健康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与上小学生卫生课的教师进行交流,在社会上做一个小学生的卫生情况的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小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的情况。

2.2.3系统分析法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利用卫生与健康重要性、小学生各册三生课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各种有效可行的对策,选择最佳措施和策略。

3.小学生卫生与健康的调查结果

3.1成长阶段卫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有五分之一是学生,这当中小学生就有一半。他们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保证,是我国人才储备的希望[1]。只有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够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更好的去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加强宣传和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的强,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如果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帮助下,他们能够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有着丰富的卫生健康知识。[2]因此,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去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学校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也是如此,深入的开展和普及保健知识,全社会也要去开展这项活动,为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4.小学生存在的卫生与健康分析

4.1学生常见病问题

当前我国的许多地方的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常见病症,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体能跟不上,农村孩子营养不良等。结合体育老师调查的数据得知,许多小学生肺活量、爆发力以及体能都在逐年的下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原因有很多,但是课业负担重、体育课程的减少、体育锻炼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孩子的饮食无规律,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垃圾食品,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没有有效的截至,也是孩子营养不好的原因。

4.2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健康也是关键和重点,因为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对他们的性格的形成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造成影响[2]。我国当前社会节奏快,人们的观念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也在增加,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受社会的影响和课业负担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低落、不善与人沟通,容易和他人发生矛盾。学习不积极,困惑等多种表现。这其中包括了社会、教育部门、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跟不上,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父母没有能够好好的引导,三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因素等等。

4.3学生个人卫生习惯问题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个人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修养和文化水平高低的体现。[3]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小学层面上的教育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孩子在吃饭和饮食的过程中不洗手,直接用脏手去拿食物。手指甲过长,衣服不经常换洗,袖口、领口非常的脏。还有时写字和看书时的姿势不正确。还有就是孩子的公共卫生意识非常差,随地吐痰,乱让瓜果皮屑,喝不干净的饮用水等。

4.4学生运动时间不足问题

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也是问题的根源,学校和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总是要求他们学习,报一些课外补习班。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造成了运动时间的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知识学生的好活动时间减少,还有就是有的学校缺少场地,导致学生们对运动缺少兴趣。体育器械的落后和不足也是问题之一。只有教育部门和社会、家庭转变观念,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卫生健康淡薄,常见病发生多。小学生卫生习惯极差,缺乏健康知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体质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疾病等健康问题。

5.1.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这其一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5.1.3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及锻炼时间不足。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没有形成,很随意,很邋遢。学生每日的锻炼时间不足,原因有二,其一是课业负担过重,其二就是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情况更为明显。

5.2建议

5.2.1针对学生体能、视力、营养不良的问题,加强其危害性的宣传和教育。

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让他们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从己做起,多运动、注意用眼卫生和饮食;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常见疾病的监控,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改变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政府部门也要增加财政的补贴力度,改变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姿势[4];国家应该继续实施给小学生的营养餐计划,并把这项工程持续下去,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周边小卖部的监督力度,对一些三无食品严格监督,杜绝上市;教育部门应该督促到位,教师应该减少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的数量,增加孩子的活动时间,。家长要控制好孩子对网络游戏、电视、电脑的依赖,增加他们的体育锻炼。

5.2.2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每个小学都应该贯彻实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设立专门的学校卫生人员。建立学校里面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和老师沟通,发现孩子出现心理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4]。增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多锻炼舒缓他们的课业压力。经常组织班会让学生多发言、多交流,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要让家长过分的要求学分,给孩子以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

5.2.3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社会、学校等公开场所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进行专门的个人卫生习惯知识讲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教育环境,也可以利用板报和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个人卫生好的个人,鼓励卫生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荣辱观。参加社会层面的卫生、健康活动,让学生参与更为广泛的卫生宣传,培养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观念。

5.2.4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学校还要建设宽敞的健身环境,购置花样繁多的建设器材,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积极锻炼。在户外可设置健身休闲设施如上肢牵引器、单双杠、扭腰踏步机等等,有了到处可见的体育运动器材,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致和意志就会增强。学校还可以组织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组建学生体育运动社团,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安排一些运动类的比赛项目如跑步接力赛、拔河、球类等。学校还可以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创编出活泼有趣又安全可行的体育游戏、健美体操等。

6.结语

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后应该认真注重宣传教育,注重实践体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卫生与健康课,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质量,让全体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卫生纰漏引起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校卫生预防工作,使全体师生讲卫生、有健康、懂健康,能够度过一个安康、祥和的岁月。

参考文献

[1] 侯虹霞.谁为中小学生的健康买单[J].山西教育,2009(12).

[2]徐春英.中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J].职业与健康,2009(9).

篇3

心理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寓教于乐,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六(1)班学生黄梓铭同学,在谈上校本心理辅导课体会时谈到:“这样的课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生当中的道理,如每个同学都要有上进心;自己要知道和谁比。我又知道,学习不能放弃,应该从小打好成功的基础。”“上这样的课,让我有了勇气,一种不怕放弃、失败的感觉。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小学生理所应当做的事情。”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篇4

论文关键词:体育康复,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

 

一 体育康复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体育康复是指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康复,以让病、伤、残者以及已经丧失的功能的得到尽快的恢复,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康复可以提高人的中枢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人的新陈代谢能力,有效的改善身体个项器官的功能,从而让人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体育康复对灾后人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由于尚未成年,因此在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心理往往的表现非常脆弱,容易出现一些重大的心理问题,通过体育康复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精神振作,降低他们的情绪失落感,从而有效的调节他们的心理。

由此可见,体育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上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利用体育康复来帮助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二 灾后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与表现

灾后中小学生一般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经历灾难的程度与受到伤害的程度,以及自身心理的免疫能力等。灾后中小学生的心理恢复是一个对中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人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在灾后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亲人瞬间离去、或者伤残的情况,比如四川的汶川地震,青海的玉树地震。这些带有血腥的场景会给中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理烙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从而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使中小学生心理尽快恢复,那么灾后的幸运活下来的中小学生,就有可能成为长期的灾后受害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恢复。

灾后中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心理焦虑症:中小学生的心理焦虑症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心理紧张或焦虑,他们会经常出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情况。心理焦虑症是灾后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一个心理问题,这个心理问题,经常让中小学生坐立不安,从而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心理焦虑还让中小学生对基本的生活认知产生变化,从而让他们产生持续性的紧张,不但影响学习和生活,对以后的人生的发展也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2)恐惧症:所谓恐惧症是一种神经症,它常常是指人对特定的事物或者场景产生一种持续的,特殊的一种恐惧。在经历灾难的过程中,中小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些生死离别,痛心疾首,乃至比较血腥的场面,这些场面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挫折感和重大的精神创伤,从而让他们可产生颤抖、头晕脑子里一片空白,乃至人格上的解体。恐惧症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措施,使他们恢复到灾前的正常水平,将会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3)抑郁症,抑郁症在中小学生身上的表现是,他们内心有着非常痛苦的心理体验,灾后他们可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或者成为了孤儿,没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失去了最要好的朋友,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家园,这些都让会让他们陷入极度的痛苦中,常常让他们情绪十分低落,失去了往日的童真和笑脸,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寡言、自卑,既不愿意接近别人,别人也不容易接近。抑郁症多与遗传与性格有关,但是环境对抑郁症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原本就具有抑郁特征的中小学生,在经历过受灾中的恐惧、惊慌之后他们的思想会变的更加的沉重,由此导致抑郁症更加严重。抑郁症会让中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知所措,消极绝望的心理表现始终是他们的生活主轴。

三 利用体育康复帮助灾后中小学生心理恢复的对策分析

(一)体育康复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

体育康复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使中小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健康,那么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体育康复,可以让中小学生释放自己的体能、展示自我,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使他们产生主动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欲望,这些都会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灾后中小学生由于经历灾难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在音乐欢快的、热烈的音乐中,让中小学生进行健美体操等体育锻炼,就会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达到心理的情绪,从而使他们心理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不会一直紧张、焦虑。总之,体育康复是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疗体操是体育康复的重要手段

医疗体操作用的部位可随意选择,运动量容易掌握,方法多样有利于提高情绪,因此是体育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按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按运动时方法不同可分为徒手体操和带器械操练,比如老师或同学可以带领做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牵伸挛缩肌群、防治腰背痛的牵伸体操和悬挂方法,这就是相当于单杠、双杠的体操运动;放松痉挛肌的放松训练;加速神经麻痹恢复功能的本体促进法和水中运动,在学校及当地的游泳池中可以进行等。

(三)交际类体育康复手段

中小学生尚未成年,因此教育类体育康复手段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在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增强中小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通过喝彩,助威、加油声等叫喊,可以有效的缓解中小学生心中的苦闷,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更好的释放。比如在球类运动中,通过个人技术的展现以及与同学之间的配合,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如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和羡慕,得到了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会让他们心理充满自信,从而更想去表现自己,忘记灾难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交际类体育活动中,注意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还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动作练习,促进大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交际类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人们回忆大灾情景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灾后人们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情绪得到稳定。交易类体育活动特别有助于抑郁、自闭、孤独等心理障碍的恢复。

四 体育康复帮助灾后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根据灾难发生时,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反映阶段将灾难卫生服务进行分阶段治疗和恢复。比如将其分之为:急性期、灾后冲击早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期间,应并有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和重点。而体育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其主要是一种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在恢复期发挥作用。其次,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的类型以及程度都有着差异,如果仅仅通过体育康复手段来进行恢复,可能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通过其他手段,来提高体育康复帮助灾后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的效果。最后应根据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特征,以及他们运动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只有他们参与到适合自己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才会专心投入,那么体育康复帮助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恢复的作用和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丁坚.浅谈体育活动对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3-105.

[2]刘伟,陈伟.汶川地震灾后民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5(2): 79-80, 94.

篇5

关键词:耐久跑;畏惧心理;小学生

1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耐久跑项目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参加耐久跑锻炼,对小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和心血管呼吸系统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克服自身惰性。能促进学习和生活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凡事有利就有弊,由于该项目距离长,运动负荷大,枯燥无味,大多数小学生不感兴趣,并抱有消极的态度。再加上从小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意志薄弱,在练习中怕苦怕累,缺乏勇气,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所以一提到耐久跑,小学生们往往都会表现出一种畏惧心理。 1.1 研究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不断的受到重视,在耐久跑教学中如何克服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变消极为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学中如果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讲解,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改变教学教法,提高练习兴趣。他们就会把体育锻炼作为自身需要,积极参与耐久跑锻炼,克服主观畏惧心理。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练习习惯。 1.2 研究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的原因,探寻如何减轻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师寻找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找到一些有效措施能够激发小学生热爱耐久跑的兴趣,减轻或消除小学生畏惧心理,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城北中心三街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耐久跑的畏惧心理进行研究。随机抽取六年级3个班共 1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

2.2 研究方法

2.2.1参考文献法

通过收集和阅读大量有关小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资料、报导、学术论文等内容。了解小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研究状况。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2.2.3 访谈法

针对有关研究问题,利用课下时间对城北中心三街小学老师和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老师和小学生对耐久跑训练的意见和想法。

2.2.4 统计分析法

研究过程中,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城北中心小学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现状

3.1.1样本基本信息

从城北中心三街小学六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收回的98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0人,占40.8%;女生58人,占59.2%。

3.1.2 对小学生是否喜欢耐久跑运动的人数和百分比调查

通过对小小学生是否喜欢耐久跑运动,以及喜欢哪些跑步项目的调查,间接了解小学生对耐久跑是否有畏惧心理。

在98名小学生中,喜欢耐久跑运动的有28人,占28.6%。不喜欢耐久跑运动的有70人,占71.4%。如图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喜欢(60米、100米、200米)的小学生约占28%,不喜欢(400米、800或1000米)的小学生约占85%,(1500米、3000米)的小学生约占98%。可得知小学生们还是喜欢相对较短项目,大部分小学生都不喜欢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以上的项目几乎没有人喜欢。

3.1.3 小学生对耐久跑反应情况的调查

(1)在耐久跑跑前有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是处于害怕和稍紧张的状态。其中害怕心理的有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5%。稍紧张心理的有4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既有73.5%的小学生处于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状态。

(2)在平时田径耐久跑锻炼情况调查中,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的只有14人,占总人数的14.3%;平时偶尔锻炼的15人,占总人数的15.3%;而从不参加耐久跑锻炼的却有69人,占总人数的70.4%。

(3)在跑后的身体反应调查中,小学生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27.6%。反应较重的有11人,占总人数11.2%。而身体反应正常,无不良反应的共60人,占总人数的61.2%。见表2。

3.2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原因及分析

3.2.1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原因的调查分析。因身体吃不消全身乏力,恶心难受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27.6%。因意志力薄弱,坚持不下去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0.6%。因对耐久跑不感兴趣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0.6%。因上耐久跑课感到枯燥无味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26.5%。除以上原因外,有25.5%的小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场地、天气(太热或太冷)。见表3。

3.2.2原因分析:

(1) 身体素质及生理方面。

身体素质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体格,生理机能,体能,适应能力等。

由于大多数小小学生平时缺乏锻炼,练习不认真,不刻苦,身体素质较差,所以练习耐久跑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体乏无力,恶心难受等现象,即运动生理学的“极点”现象。这些生理现象会给小学生造成很大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当他们对这种感觉难以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时,就容易产生厌烦,畏惧的不良心理。

(2)意志品质方面。

体育运动和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体育运动需要小学生的意志力的支撑。耐久跑是一门需要耐力与毅力的剧烈运动项目,其自身就是意志力的训练。由于现在小小学生几乎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小学生变得娇气,意志薄弱,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品质较差,在体育课堂教学小小学生怕苦、怕累、怕难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像对耐久跑这样“较累”的课,更容易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所以对耐久跑产生畏惧心理。

(3)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体育学习动机是一种广泛而多样的社会动机,是小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同时也是激励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观原因。研究证明,体育学习动机具有增强和促进小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充分激发和挖掘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能促使小学生认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无所谓,从而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加之运动能力较差,难以掌握联系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畏惧。

(4)教学方法落后,练习内容枯燥。

兴趣是引导人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够使人积极自觉地学习。耐久跑是一项相对比较枯燥的运动项目,难点是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加上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跑圈的练习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小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讲解语言单调、贫乏、没有吸引力,运动负荷又大,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产生厌倦、消极、畏惧的心理。

3.3解决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的方法及对策。

3.3.1积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耐久跑的锻炼价值和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可以得到,秘诀在于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可以得到,秘诀在于坚持运动。耐久跑运动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为了能使小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小学阶段大力开展和推广耐久跑运动显得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而深远。

(1)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小小学生学习任务较大,经常低头弯腰,很容易引起脑部供血和供氧不足,日积月累,心脑机能会逐渐下降,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脑疾病的机会。而进行耐久跑锻炼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经常练习可以终身受益。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工作条件改变,氧化的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破坏呼吸困难、跑速降低而难于继续坚持跑下去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极点”,这是长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缺乏顽强的意志,怕苦怕累,不愿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我们在耐久跑运动中,要教育小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小学生顽强勇敢、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使小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承担一定的负荷。

3.3.2帮助小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耐久跑这项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真正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有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逐步转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必须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好奇”心理特征。

(1)正确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直接学习动机

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说要比赛,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小学生这一好胜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小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发展,使其消除畏惧心理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2)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

小学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的最为明显。在体育课堂上,小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在耐久跑课堂前布置好场地器材,把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上来。在课堂上应做到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灵活多变。使小学生对耐久跑学习不断产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消除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引起他们对体育课产生的强烈需要。

3.3.3建立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学习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营造耐久跑课堂和谐的氛围,可以发挥小学生内在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1)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互动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小学生为本,突出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小学生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小学生一定想象的空间,使小学生能在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敢于想象敢于行动的好习惯。对动作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时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认可并承认小学生能力上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习的热情的提高。

3.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小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竞赛法、游戏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竞赛法能够迅速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练习速度及耐力的最好方法。游戏法是以娱乐性,趣味性的活动方式进行锻炼。同学们在高度持续兴奋的状态下保持几十分钟,心率保持120-140次/秒,很好的达到了耐久跑锻炼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在对城北中心三街小学100名学生是否喜欢耐久跑运动,以及喜欢哪些跑步项目的调查中,有71.4%的小学生不喜欢耐久跑运动。有近85%的小学生不喜欢400米、800米或1000米。由此可知,大部分小学生对耐久跑有畏惧感。

4.1.2 大部分小学生在长跑前都有不同程有度畏惧心理。在对100名小学生的调查中有72人跑前有害怕或稍紧张的现象,占73.5%。

4.1.3 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平时进行耐久跑锻炼的习惯。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从不参加耐久跑锻炼的小学生有69人,占总人数的70.4%。

4.1.4小学生畏惧耐久跑的原因有(1) 身体吃不消 全身乏力 恶心难受,(2)意志力薄弱坚持不下去,(3)对耐久跑课不感兴趣,(4)上耐久跑课枯燥无味,除此以外还有场地、天气等其他原因。

4.2 建议

4.2.1 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小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鼓励和帮助他们,给他们建立运动素质锻炼目标,增加自信心。使之更好的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消除对耐久跑的畏惧心理。

4.2.2在耐久跑练习前,对小学生加强耐久跑理论知识教学。使小学生认识到健康的身体与健美的体型都是来源于自身良好的体育锻炼,讲授耐久跑锻炼的意义。

4.2.3应该全面化、兴趣化的让小学生去参加耐久跑锻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身体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5 参考文献

1 鞠伟.初中生耐久跑畏惧心理及针对训练方法的研究 [J].体育世界.2012(7):67-68

2 贾世跃.高中生耐久跑畏惧心理及练习方法的研究 [J].运动人体科学.2012.(29) 3 孙立平.培养小学生耐久跑兴趣和习惯的五点做法 [J].学校体育.1992

4 肖建忠.小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关系 [J].广州体育学院.2004

5 郭小娟.克服小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心理探微 [J].运动:2012

6 林先胜.克服耐力跑畏惧心理的策略探索 [J].运动人体科学.2013

7 付木生.青少年小学生耐久跑畏惧心理分析与对策 [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

8 邹青枝.初中生耐久跑心理障碍的现状调研 [J].运动人体科学.2013

9 张成宝.小学生对耐久跑畏惧的原因与对策 [J].理论研究.2011

10甘福权.如何培养小学生耐力跑练习的兴趣 [J].体育师友.1999(2)

附件

调 查 问 卷

同学们:

你们好!本卷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对耐久跑情况的调查。该问卷填写不记名,结果只做论文数据分析统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问题,在自己所选的选项上画“√”,希望您能认真填写,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与帮助!)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喜欢耐久跑运动吗? A、喜欢 B、不喜欢

3、下面的跑步项目中,你喜欢哪个项目?(可多选)

A、 60米 B、100米 C、200米 D、 400米

E、 800米或1000米 F、1500米 G、3000米及以上 H、以上项目都不喜欢

4、你在上田径耐久跑课课前的心理状态是? A、害怕 B、稍紧张 C、无特殊反应

5、你在上田径耐久跑课课后的身体反应状况是?

A、 正常 B、轻微不良反应 C、反应较重

6、你平时耐久跑锻炼的情况是?

A、 经常 B、偶尔 C、没练过

7、你认为自己对耐久跑有畏惧心理的原因是?(可多选)

五、 身体吃不消,全身乏力,恶心难受

六、 意志力薄弱,坚持不下去

七、 对耐久跑不感兴趣

八、 上耐久跑课枯燥无味

九、 其他

8、您对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关键词: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健心功能。尤其注重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加以总结和回顾,并提出要加强这一领域的实验研究,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文献书籍和学术论文,给以收集

2.观察法:结合教学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予以积累

3.谈话法:通过和学生课后交流获取反馈信息

4.归纳总结法:对所掌握材料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四、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对改善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小学生在紧张复杂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忧虑、压抑情绪,体育教学和活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他们从忧虑和烦恼是摆脱出来。体育教学和活动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后能产生愉悦、舒畅的心情,使得自信心和能力感不断增强。再之,让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比赛(如团体接力赛、拔河等),是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高度责任感、荣誉感的有效途径。所以小学生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他们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对提高学生智力功能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同时,由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神经、呼吸及循环等系统的发育,提高各系统的功能,从而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分析等能力的发展。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功能的发展和提高。

(3)对确立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表象的影响

自我概念和表象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综合评价,它是由很多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做个什么人”、“我信仰什么”、“我现在怎样做”、“我将来怎样做”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和改善身体表象的审美意识至关重要。

(4)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影响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因此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使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对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并拥有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领域,思维活动与集体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个性的表现和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6)对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和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与比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亲近感和愉悦感。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结识更多的朋友,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学会与别人分工合作及公平竞争,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出,我国的运动心理学者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我们认为这一领域仍有以下问题需要研究:

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成心理健康的几个心理纬度(情绪、意志品质、个性、社会适应性及智力潜能的研究)上,而其它的问题如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较少,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2.目前的研究大多是研究了短期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长期的系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应加大投入。

3.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性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体育教师合理的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活动类型、活动的强度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4.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一些量表来反映体育课程及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后的研究是否能加入一些生理、生化和行为指数以及其他的心理指标,从而更加全面地阐明这两者的关系,为揭示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来提供科学和依据。

篇7

一、拓展游戏活动与小学生身体素质机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常熟市义庄小学为实验学校,在四年级的自然班中,抽取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对象。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班级情况基本相同,对实验前测得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因此,论文的实验对象是同质的。

1.四年级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分析

从表 1 的统计情况看,四年级实验班男生的肺活量水平,实验后比实验前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四年级男生实验班的50米和立定跳远成绩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也得到了提高,并且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四年级对照班男生的肺活量水平、50米和立定跳远成绩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提示,拓展游戏活动针对四年级男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但在成绩提高幅度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得更明显。而且在体现身体综合素质――肺高比、肺重比、肺围比3个综合指标方面,实验班男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肺高比、肺围比两项均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肺重比也得到了改善,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显著性的差异。然而,对照班男生的综合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肺重比实验后比实验前还有所降低。由于一贯没有把仰卧起坐作为男生的考核项目,四年级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虽然实验后比实验前的水平有所提高,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

2.四年级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分析

从表2的统计情况看,与同年级男生一致的是,四年级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肺活量水平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但结果显示,四年级实验班女生的肺活量水平实验后比实验前的改善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尤其在 50 米和立定跳远方面,四年级女生实验班学生与男生实验班的成绩更趋于一致,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女生的这两项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并没有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这提示了拓展游戏活动在四年级体育课教学中,还是呈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在身体素质的仰卧起坐方面,则表现为女生比男生的敏感性高,两个实验组的女生都达到了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这与仰卧起坐一直是女生身体素质体育考核达标的测量项目之一有关。在 3 个综合指标方面,具有与同年级的男生相趋同的趋势。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身体素质综合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肺高比、肺围比两项指标均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但是肺重比略有降低 ;相比之下,对照班的综合指标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甚至肺重比的水平,实验后比实验前还有所降低。

二、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证明,拓展游戏活动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对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明显的作用。

1.与平时相比,拓展游戏活动更能增强小学生的呼吸机能,促进肺活量水平的提高。

2.拓展游戏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移动速度和弹跳素质等运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3.拓展游戏活动对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4.在总均分方面,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均出现了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5.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让全校师生认识到组织开展拓展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和老师都乐于参与游戏活动。

6.要建立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任务统一安排,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期末有总结,真正把计划方案落到实处。

7.要建立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渠道。把各种反馈信息、建议进行及时总结,便于协调、改进游戏活动,让拓展游戏在学校中更好地开展。

8.结合实际,在明确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下,进行全校性拓展游戏大课间活动及比赛。让拓展游戏活动延伸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拓展游戏活动深入每个孩子的心里。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 安全隐患 规避与应对

自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中小学的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学校安全问题。教育的首要就是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体育又是一项室外活动,所以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及时规避和有效应对小学体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体育设施不完善,对学生安全存在威胁

目前,许多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了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完善,这个问题在贫困地区的学校中尤为明显。而且,小学体育设施大多建在室外,极少有室内体育馆,这些体育设施极易受到风雨侵蚀,出现损坏,再加上学校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不够,已损坏的体育设施得到不及时的修理更换,就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二)体育老师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妥善保护学生安全

由于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加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而体育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就更加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w育健康与安全教育不到位,老师对体育课堂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急救知识、带来的危害等讲解不够清晰、重点不明确,没有让学生受到警示。2.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和相关器械了解不够全面,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较多,老师在教学前对相关内容不够熟悉、对体育器材的使用不熟练、对学生的保护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3.体育老师没有跟家长和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设置超过学生身体负荷能力的运动量。

(三)学生自律性差,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小学生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步入校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缺乏集体意识,自觉性和自律性都还没有养成,要在体育课堂上对他们实现有效管理确实存在困难。而且,以为体育老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难免有学生比较淘气,不遵从体育老师的指导,脱离集体,这往往就容易出现威胁自身或他人的安全的事件。

二、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完善小学体育设施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对于贫困地区,可以通过拨款、捐赠等方式来筹建体育设施,确保学生能享受到基础的体育器材,比如说,教学内容中含有悬挂、支撑的练习,那么开展这项练习时,就要建设相应的单杆、双杆设施。同时,各地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监管力度,确保中小学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标准,并且督促学校每年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排除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老师的考核工作,督促体育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避免出现的情况。从具体情况来看,体育老师要加强对体育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提高安全意识,将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去。例如,在开展小足球与游戏教学时,就要先提前确保足球场地的安全,预先考虑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时可能出现的碰撞、被足球砸到等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分组进行,避免学生过多难控制等,也要考虑到若出现问题应采取的急救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体育老师的素质教育,提升老师的责任心,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实现有效管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在体育教育中,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加强纪律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遵守纪律的意识。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之前,要告知学生擅自脱离集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性,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采用多种管理形式来维持课堂纪律,比如说在进行跳远与游戏时,可以进行分组活动,每个组安排一个自律性比较强的学生帮助老师来管理组员,这样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达到很好地维持纪律的目的。

三、结语

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也不能因为体育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就减少小学体育教育,这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学校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规避与应对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论文在分析了小学体育教育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基础之上,从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教师素质、纪律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解决小学体育教育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素况.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规避方法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5,(07).

篇9

摘要抓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是实现体育强国之路的根基,论文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针对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体育强国小学体育大众体育

2008年9月29日,主席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中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由此,体育界开始热烈讨论如何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我国与体育大国美国的差距就在于我国的大众体育发展不完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大众体育就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教育抓起。美国政府对小学体育发展尤其重视,我国的农村小学占大多数,体育现状实施的并不好,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

一、体育强国的内涵

体育强国一词最早是在1964年原国家体委主办的内部刊物《体育参考》刊登的译文“《朝日新闻》分析东京奥运会各项比赛”中谈到“1952年前苏联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后,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世界两大体育强国[1]。而关于体育强国的概念正式表述是在1985年《体育理论》一书中出现的,定义为“世界重大综合性比赛的运动竞赛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后来随着我国专家和学者对体育强国的逐步探析,体育强国的涵义也有一维战略向两维、多维战略发展。体育强国是指在以社会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先导的体育事业发展各个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处于一流和前列的国家,这些体育不仅包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还包括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场地、体育产业等方面[2]。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20世纪50到80年代,美国,前苏联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两大体育强国,就是凭借其在竞技体育的强大实力。据此,2008年奥运会我国取得第一集团金牌总数的优异成绩,按一维理论已步入体育强国行列,但是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差距过大,我国不能够称得上体育强国。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具备实现体育强国的诸多优势。

二、小学体育课的优化对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有奠基作用

(一)在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小学生少年儿童都是最强有力的后备人才

由表1可知美国排名在前的项目在小学阶段已开始课程得到普及,我国的优势项目并未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普及,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还存在差距。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是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做好小学生体育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美国的运动员是依据个人的兴趣,进行训练,参加比赛。我国的运动员则是通过层层选拔后入围,接受正规的集体训练。如果运动的特长能从小抓紧,对具有先天特质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予以培养,在经过长期的训练后,会比高中阶段后接受训练有新的突破。

(三)做好小学生体育工作,发展体育文化,体育科技,扩展体育产业

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小学体育文化的普及,激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和关注。例如小学体育表演将为体育界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优势

体育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小学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骨骼柔韧也比较好。从小培养小学生某项体育特长,不但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帮助小学生在群体中产生优越感,越发的表现自己,通过的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会激发越来越多的同伴爱上体育,为终身体育和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参考魏梦田,高前进等对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结果。

(一)体育教育缺失,出现“阴阳”课程表

被调查的1226所小学中,体育课的开课率仅为75.2%,其中只有70.6%的学校每周上两节体育课,48.8%的学校能完成教学计划,43.4%的教师课前备教案,兼职和代课教师占56.9%,52.8%的学校每周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43.6%的学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表明小学体育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不良好。

(二)社会体育经济规划不合理,小学体育设施配备落后

1226所学校中,62.2%的学校有篮球场地,68.2%的学校有田径场地,98.2%的学校有活动场地,但均为土质地面,没有一所小学有足球场地。按照国家教委《中小学体育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计算,农村小学器材达标率仅为38.2%。

五、建议

(一)体育部门、教育部门转变观念,通力合作,取得双赢

1.做好社会呼吁工作

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小学生的体育课实施情况,利用公开检查,暗访,调查问卷的方法,实实在在落实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保障小学阶段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对于或偏远地区的小学要加大经费投入,配给学校必要的体育设施。对于较发达地区的小学,要规范引导,科学选择体育设施。

3.完善小学体育教师用人机制

参考闫伟,王慧琳等专家“80-代”不同性别中小学体育专业发展状况比较,女性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职业心理特点存有倦怠现象。年轻负责高水平的新一代体育教师会让小学生产生贴切膜拜感,从而积极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小学体育教师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以爱学生为出发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体育课的目标重在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体育教师是孩子真正的“玩伴”,也是小学生体质发展的“启蒙老师”,要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小学生,不论其身体素质好坏,有无各方面的特长,教师都要积极的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予以培养。

2.提高科研水平。

体育教师要把小学生体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对待。不断学习,创新,备好每一节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找到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和促进小学生体质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记录总结工作日记,同行之间的研讨,切实保障实现小学体育发展目标。为我国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学生体育工作。

通过查阅美国的小学生体育课堂相关资料得知,美国的小学生家长每周要尽可能的至少参与一节小学生体育课活动,调查显示在家长的陪同下,小学生更愿意展现自己,进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经历会促使家长与小学生在假期的锻炼,另一种程度也是体育课的延伸。

注释:

①通讯作者:赵晶;工作单位: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吕嘉.关于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J].人文杂志.2000(05):17.

[2] 王智慧.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战略定位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34.

[3]余银,等.我国奥运优势项目发展现状与布局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84.

篇10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啦啦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作用及练习意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啦啦操 价值

拉拉队运动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拉拉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已成为学校体育文化中的新亮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啦啦操按动作技术的类别被分为技巧与舞蹈啦啦操两类。舞蹈啦啦操易于推广,它主要以舞蹈动作为主,融入花球、街舞、爵士舞等多种时尚元素。同时可与道具结合,表现主题情境,能充分表达感情、展现激情。

现阶段,中小学开展的啦啦操运动主要以舞蹈啦啦操为导向,发展迅速,运动队伍不断增加,在各级比赛场上更是喜报连连。本文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实施价值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中小学啦啦操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一)有益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

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动作速率、弹跳力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技巧中的抛接、托举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整套动作通常是1-2.5分钟,长短适中,在此期间要连续不断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既锻炼了耐力又不会使身体过于疲劳。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有效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

(二)有益于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啦啦操的学习可以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并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服从、合作、忍让等优良美德,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啦啦操运动主要是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来体现强烈的动感。通过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学会将体育、音乐、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学生激情四溢、活力四射的健康美、青春美的良好形象,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啦啦操被称作是一项“欢笑运动”,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比赛场外,啦啦操表演者始终以极具感染力的微笑面对观众,使得场内外充满活跃欢乐的气氛。这种欢快的气氛能够使失望、沮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减轻和释放,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意义

(一)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提高文化修养

啦啦操运动项目代表着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勇于争锋的精神和信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倡导个性的张扬和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更应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一个集体的强大必定使得该集体中每位成员的素质得到深化和提高。而啦啦操运动正是向个人、群体和社会传播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它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所有参与啦啦操活动的学校和学生都会被啦啦操的这种内在精神所感染,从而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助人为乐、互相支持,这种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从而促使中小学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的体育项目,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合作和队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无论是比赛或表演,队员们都穿着艳丽的服装,拿着缤纷的道具,配以动感的音乐,潇洒利落的动作以及极具个性的口号和欢快的笑容和观众交流,激起观众的热情,最终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啦啦操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独特的作用。另外,啦啦操队员是团队或组织的形象代表,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积极并具有体育精神,所以促进了中小学生树立公正、团结、竞争、协作、友爱、谦虚的道德观念,进而提升道德修养。

三、中小学开展啦啦操项目存在的困难

(一)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啦啦操教学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目前,中小学严重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比赛,很多学校都是因为没有专业教师而无缘参加。由于啦啦操的相关培训还不完善,培训的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因此,各中小学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时,要考虑到新兴项目啦啦操的开课需求,引进一批年轻、有朝气能胜任啦啦操教学的体育人才,另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和啦啦操技能的培训,以便更早、更快地开设啦啦操课程。

(二)场馆设施欠缺

中小学体育教学开设啦啦操课,需要有完善的训练场地、音响设备、垫子、把杆等上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啦啦操运动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

中小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数量、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校对啦啦操的重视程度,而大部分中小学校无法提供啦啦操运动场地和音响、把杆、垫子等设备。根据啦啦操项目的自身特点,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不利于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也不利于中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中小学校一般比较重视中小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体育教学有所忽视,尤其是新兴的啦啦操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啦啦操项目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因为在组建啦啦操队的过程中,无论是赛前训练还是参加比赛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尤其是比赛的服装、头饰、化妆品、道具等一系列的物品。学校经费缺乏,不能提供比赛所需的用品,严重影响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影响中小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

四、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建议

(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引进啦啦操专业教师,同时注意男女结构比例和技术学历水平。此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提高啦啦操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促进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啦啦操运动,促使啦啦操运动真正在乡镇中小学开展起来。

(三)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啦啦操经费的投入,并在场地、器材、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等方面逐步改善学校啦啦操的发展条件。

(四)加强中小学生对啦啦操的理论教育。积极开展啦啦操理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座谈会,让中小学生全面认识啦啦操这一新兴运动,了解学习啦啦操的意义,从而改善对啦啦操的看法。

(五)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啦啦操比赛和表演活动,将中小学啦啦操比赛设为常规赛事,规定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省中小学实际情况的赛事体系,以比赛的方式来带动中小学啦啦操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小学啦啦操的推广,刺激学校、中小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

五、结论

啦啦操运动进入中小学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是非凡的,通过这一平台,使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但总体来说,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啦啦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是有效推动项目发展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