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9:0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管理论文

篇1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篇2

施工进行阶段的重视土建工程一旦开始,就必须关注节能,对于节能方面的监控产生足够的重视。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的设计施工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严格谨慎的考察,进行必要性的审核。但在审核期间,有关的管理人员为了省时间甚至不负责任,就会忽视了内部审批的手续的完成度,直接进入到审批这一方面,从而导致了审批不够完整。同时有关人员在看到签字后,就不在重新查看,认为审批无误,不进一步检查工作,确认是否会出现遗漏,也不去查看有关公司、项目机构或审批人员是否有纰漏。不能再技术上得到相应的保证。1.1为了施工合格要加强旁站和巡视如果要在工序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控,就需要旁站和巡视的工作。施工单位的制度一定要贯彻下去实施到底,坚决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在工作当中,生产的零件若不能够保证合格率,管理方面的人员是不能够验收的。由于这一道工序的问题出现,对下一道工序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就会继续影响工程的进一步展开。对于工程中的要点和责任,都要落实到个人头上。严格控制好整个工程的每一处细致的要求,而每一处的责任人都要负起责任来。1.2设计交替与图纸会审在审查机构对图纸设计内容进行了审核批准之后方可使用。在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是要将图纸进行会审的。设计图纸需要进行会审工作和设计交底工作,就是为了使每个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的节能设计有个充分详细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设计中的问题的时候,审查机构要有会审纪要,而不与会方也要在其上签字,才可以实行计划。1.3产品合格证需要齐全对于生产所需要的保温材料、固定材料以及保护层等材料,需要具备两年的有效期检验报告。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可以采取分批抽查的方式。抽查的样品要送到检测地进行复查,对其复查和合格后,才可以应用到施工中。对于材料要确保其合格,因为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同时,对于检测的材料要确保它的保温性能和标准。1.4专项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在施工的时候,对工程建设标准和规定的落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并且有些强制性的规定一定要落实到位。对于设计和施工的方案也要十分重视。而且要从技术的角度上查看实行的方案是否有可行性。转向灯组织设计中具体包括,开展填充、封闭阳台、伸缩缝、沉降缝等部位的设计图。1.5保温施工质量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保温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通病,比如伸缩缝内墙体确实保温层;在阳台中应用了内保温,可是外墙却应用了外墙保温层等。这些问题出现都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而且有可能会出现返工,浪费时间,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所以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这不仅需要施工人员的细心,还需要相关的管理者要对工作进行严格管理控制。1.6不能改变技能设计内容无论哪一方参与者都不可以对于建筑设计内容有关节能方面的计划指手画脚随意更改。因为随意更改会降低节能标准,同时也会导致施工出现混乱状态。若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改变,则需要让原来的设计单位亲自更改设计图纸,并且要同时汇报给审查机构,会审和合格后,在展开备案办理等工作。

2、关注土建工程的节能达标要求

对于土建工程的节能标准,施工单位组织要严格关注所设计的是否和有关规定的标准以及内容相符。如果不相符则需要重新修改。也就是对组织施工的所用范文要有针对性并且是常态的,不可以搞特殊化。但是如果关系到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则不一定非要按照文本来走,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所以只有针对不是特别复杂的工程,爱可以应用比较常规的施工方法。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3、总结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解决对策

1引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使用愈加频繁,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进口原油对市场冲击,现今石油市场不容乐观,为了能使石油企业平稳度过市场极寒期,必须寻找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石油物资监管,提高物资管理效率。物资管理的对象范围较为宽泛,其涉及到供企业运行发展所用到的所有物质资源。物资管理的过程需要从采购开始直到完成储备维护,管理任务包括规划、组织和操作等。工程建设实行物资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物资进行合理的配置,完善自身物资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降低成本。由此可见,对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对助力石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

企业管理层物资管理观念落后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物资管理有效进行的直接原因。在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的基础上无法建立起针对所有员工的统一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的意识决定了这个企业对物资配置的态度,在物资管理长期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出物资对企业的价值。比如,部分管理层人员对物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物资库存量过大、资金流转受到影响等物资管理问题对企业运行的危害,因此,管理比较松懈,也没有加强自身管理知识的补充学习,积极研究更有效的物资管理方法。还有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制度并没有完善,导致相关物资管理工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有关的工作人员也未能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严格的物资管理工作。

2.2物资采购缺乏合理计划,库存积压

无计划采购也是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是有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物资采购之前没有提前了解所需的物资项目、数量、相关库存等,出现采购的物资不符合实际需求、数量过多或者过少等现象,进一步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浪费、物资不足或者剩余量太大的不良后果。石油企业尤其是主要进行生产建设的石油企业,对物资存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何有效的利用存储空间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经常存在库存积压的问题,这不仅没有达到合理利用存储空间的目标,还造成了企业资金的积压,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甚至约束了工程建设的经济发展。

2.3石油物资管理范围广、难度大,运营成本高

石油企业物资管理范围较大,物资采购、运输、储存等环节复杂,另外,每个环节的负责人缺乏有效的交流,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物资管理难度大,资源管理缺乏集中性。物资管理工作枯燥繁琐,工作人员易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对管理工作不上心,易造成企业物资堆积,进而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影响。另外,石油物资管理各部门之间一般分布较远,增加了物资管理难度,这就使得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成本的浪费,提高了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

2.4严重缺乏物资信息化管理人才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标准,就是信息化程度,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的严重缺乏,石油行业物资管理部门在加强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如此。石油物资管理部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低下,无法将本部门的信息化平台打造成为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也无法利用信息化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导致部门在综合处理能力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物资管理队伍中存在年龄大的职工缺乏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而年轻职工能够熟练应用信息管理软件,但缺乏物资管理经验的矛盾,这种职工素质差异使得信息化技术不能充分利用到物资管理中去。物资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综合素质差容易造成物资管理漏洞,使企业受损。另外,基层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不完善,造成物资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部门物资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没有合格的物资信息化管理人才施行较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石油物资部门难以设立信息化商务平台以帮助企业的长足发展。

3对于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3.1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意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是解决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因此,提高物资管理意识的第一步是加强企业负责人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企业领导认识到物资管理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的基础上,才会将物资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当中,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物资管理的关注。管理层要充分了解物资管理和企业运行之间的联系,意识到物资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并且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物资管理制度,针对当前的物资管理制度进行仔细的研究推敲,及时准确的找出漏洞,并且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确保物资管理制度的完善。

3.2建立科学完善物资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企业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因此,加强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落实物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物资管理机构,并进行从上到下的层级划分。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的主控机位设置在专业的物资管理机构部门,然后建立起与其它各个部门间的连接,开发出企业特有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物资信息的及时性。在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物资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设置有效的监督机构,保证物资管理收入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物资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完善相关的物资管理规范,形成一定的书面文件,引入合理的惩奖机制,从而督促相关的工作人员。

3.3优化采购计划,降低运营成本

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的源头,是保证整个物资供应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提高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环节管理的水平,就要加强对物资需求计划的管理。优化采购计划,首先要对采购的人员作出调整,应成立一个专责采购物资的部门,采购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联系供货商与生产部门,申报上级等等一系列的物资采购事项。对物资进行专业的采购,一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运输成本,这可以大大减少物资采购不合理造成企业资金浪费的现象;最后专责采购可以更合理的安排存储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库存。

3.4实现物资管理的战略化发展

物资管理作为石油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企业战略建立一定的关联,例如,在企业战略规划方案中应该将企业物资管理计划列入其中,结合物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完善相关的战略计划。企业战略决策离不开对经济成本的控制,物资管理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显著的成效,将物资管理控制成本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实现物资管理的战略化发展;其次,物资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稳定。从这个角度分析,物资管理本身就具备与企业命运相互关联的条件,因此,实现物资管理的战略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化发展。

3.5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管理理念决定企业今后的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更新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管理问题。信息化管理是现今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物资管理,企业领导必须注重物资管理的理念,同时还要提高基层物资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与思想觉悟,定期进行员工技术培训与思想教育,进而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物资管理水平以及设备维护等综合能力,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石油企业在选择物资管理负责人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淘汰和备选等用人方式,选择出最佳的物资管理人;其次,加大对物资管理相关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要全面综合,主要涵盖物资管理、企业管理以及相关的核算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从而将物资管理人员培养成综合型人才,从而确保物资管理的质量。另外,企业可适当制定一些奖励措施,促使员工积极认真投入到物资管理工作中。

4结束语

石油物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有关制度,完善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从而有效提高石油物资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确保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代红 单位: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沈顺辉.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5(04):103-104.

篇4

关键词:总承包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属于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尤为明显,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逐渐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为改善传统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我国建设部和相关部委在2006年提出重点加强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新型工程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新要求。由于总承包管理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是加强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对于一项电力工程来说,前期的工程设计与对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内容。所以,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要点就是把握好电力工程的设计与做好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完善详尽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对降低该工程的成本造价产生积极影响[1]。在工程准备的初始阶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估与分析整个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进程计划、技术支持力量等方面,形成一套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选择施工团队也十分重要,优秀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安全监督体系,制定适用于该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实际施工。

二、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等重要方面。要想进一步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整体水平,就需要深入探究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清晰

管理模式的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具体的管理方式上。在计划经济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的电力企业形成了一种企业、部门、地区三方割裂的情况,短时间内将难以形成专业协作的经济发展规模[2]。这实质上是受不合理的组织形式的影响,总承包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抢占市场,企业只能放弃更高的经济利益,企业发展进入滞缓阶段。

2.企业行为不规范

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不规范的总承包管理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或因个人利益的思想倾向,导致一些处于法律法规边缘行为的产生。这种情况的产生对企业形象,甚至整个行业的整体形象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法律法规不严谨

法律法规的不严谨是导致某些企业总承包管理出现根本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对于总承包管理的法律规定中,要求工程必须由总承包商实施施工活动,然而在实际施工时,总承包商更倾向于将工程分包给多个小的承包商来进行[3]。这样的法律法规与实际错位,不利于实施总承包管理,也不符合多元市场发展的要求。

4.综合人才不充足

现在很多企业的专业人才比比皆是,但他们大都是致力于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于总承包管理来说,需要的是能够将法律、管理、专业技能等能力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较强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说,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无法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三、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的措施

1.推进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改革

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首先要先从管理模式的改革入手。管理水平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潮,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改革发展时应与世界接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深入实施电力项目建设的改革。总承包模式要与电力体制和融资体制相适应,进一步改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2.提高专业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依据当前发展的需求创新性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引导因素,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不断寻找自身的有效出路与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工程建设的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着重研究并发现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对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山英 单位:内蒙古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翟淑宁.PDCA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6(21):204-205.

篇5

1.1通信工程标具有较广的涉及面

与一般的工程标相比,通信工程标相对较高,涉及到了与多家运营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又必须保障各自的独立性。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进度滞后、推诿责任的现象。

1.2属于买方市场

尽管在通信设备方面,供应商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竞争。然而为了维持网络的稳定性,运营商一般只会与固定的几家供应商进行合作。

2当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监理问题

在当前阶段监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理责任与监理资源的不对等,监理人员更换频繁,不得不使用较多的临时监理人员。而临时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限,造成质量问题频发。例如在验收成果、监督工序、设计更改和方针检查方面都难以到位,不能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一些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较低,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当发现违规操作时也不能坚持原则,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处理,往往造成通信建设的质量问题。

2.2设计问题

在设计阶段,一些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设计水平较低,或者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造成工程业务和通信资源之间的冲突。在设计时由于勘查不仔细、准备工作不充分,往往导致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施工状况,对通信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不能按时提交设计图纸,就会延滞会审,从而不能及时的调整涉及变更,难以进行有效的现场配合,影响工程的质量。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仅凭经验进行操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通信标准和技术进行设计,也会造成实际的质量问题。

2.3建设方问题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往往造成制度实施的不规范和现场监管力度的不足,难以应对一些施工中的突发状况,从而不能对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4施工方问题

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相比,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系数和投资比例,过程也相对复杂。一些通信工程存在着质量保障系统的漏洞,作业层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工程分包的现象比较严重。中标的施工单位会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分包出去,造成一些施工技术较差的施工队伍进入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之中,严重影响了通信工程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分工不明,没有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造成质量问题。施工方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给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

3.1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通信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会在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中得到综合体现。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各作业面、各施工工序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协调的配合,保障施工的质量。通信工程项目的领导必须全面把握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负责。

3.2把握质量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必须将保障通信工程的质量安全作为项目资料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投入了施工设备和项目原材料之后,就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保障每一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可以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事前阶段、事中阶段和事后阶段。

3.3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主要是由项目管理人员对技术报告、技术文件进行检查,并对现场的施工流程进行检查,从而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问题处理报告、工程质量检查、控制图表、工序质量动态统计资料、器材质量检验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开工方案、技术资质证明文件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可以采用目测法或实测法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对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隐蔽工程、工序交接处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项目经理要能够掌握各种质量检查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现场检查经验,对现场施工的质量进行追查和巡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3.4对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①控制施工中的人为因素。要避免由于主观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岗位素质、施工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和纪律素养。要求施工人员了解通信工程的特性,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对于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②控制施工中的材料因素。要求施工人员对所有施工设备的技术指标、参数、功能和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通信施工器材和原材料。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通信线路。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③控制施工中的环境因素。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会受到环境因素较大的影响,必须坚持文明施工,保障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按照施工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保障运输道路的畅通和设备、原材料堆放有序。④控制施工中的技术因素。要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技术论证工作。

4结语

篇6

1市政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观念陈旧,技术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需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也越来越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市政工程施工部门人员也就出现相对紧张的问题,受利益的趋动,原来的市政工程企业就把相应的一些工程分包给一些新组建的专业技术差、责任心不强的分包企业,造成市政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质量意识淡薄是目前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市政工程档案不完善

市政工程档案是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记录,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所有的规划都必须建立在现有市政设施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市政工程档案。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忽视市政档案利用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道路变更、绿化工程的施工中,因施工方未做好基建档案的摸查调研,造成市政供水管线位置被随意变更、供水阀门井被绿化掩埋,更有甚者,暴力施工致使管网爆裂,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环境和社会形象。

3市政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市政设施建设过程中,参与部门层次重叠、产权部门间推诿扯皮、重复施工问题严重。“挖了建,建了挖”不但严重浪费财政资金,还大大影响市政设施建设效率。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工程,虽然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多年来各级领导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因此对市政工程还没真正重视起来,所以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标准、规范还有不健全的地方,加之领导部门的职责权限不太明晰,从而无法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真正的监督和控制,这就给市政工程施工部门提供了方便,一些市政工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所用材料达不到工程所要求的标准,造成市政工程不能正常运行。

4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许多持证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同时监理的培训工作有时又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对监理工作和监理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监理质量没有保证。监督人员在对工程进行检查的过程当中,会多少受到施工单位人员的阻挠。针对这种现象,一些监督人员却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对于现场的检查也并不严格。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进行检查,不利于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做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人员管理,落实项目主体责任制

市政施工人员是确保市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若施工人员存在素质低下、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等问题,那么将非常容易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市政管理水平的一个必然措施。在人员管理方面,要从加强考勤监督、责任细化到人、奖惩直接挂钩等方面直接入手,对人员的考勤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随时准确掌握现场作业人员情况,在第一时间对新进场工人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和安全培训。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从严追究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机构项目负责人和检测单位项目负责人的质量责任追究。加大质量责任查处力度,对检查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2注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定,项目的安全支出应该占总投资的2%,安全责任细化到人,细化到诸如“安全帽是否系好帽带”这样的细节,并辅以有效的奖惩措施,项目部从副经理到普通部员,每人都签订工作责任状,责权明确、严格考核、奖罚分明,从而有效地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梳理和整改,除了定期进行大检查、大梳理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隐患整治和检查体系,将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以及不定期抽查等充分融合,持续开展隐患排查,落实安全职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专人负责监督作业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督查工地文明规范,尽最大可能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确保工程各个环节的安全文明施工。通过悬挂条幅、进行安全培训、节假日下发安全通知等多种形式,确保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在消防安全方面,对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及消防基础工作进行逐一登记,并将消防安全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同时,明确消防安全分管领导及具体管理联系人,做到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实现系统、全面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迅速应对突发事故。

3做好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竞争激烈,市政施工企业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是市政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而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的“全景式”记录,每一项物资材料、每一台机械设备的进场、施工、停放时间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图像资料;每项分项工程每道工序开竣时间、使用人工情况都要有签字确认材料和影像记录。建立成本分析资料,对于每一笔费用都要有详细的资料记录,常规施工费用支出和因受客观因素影响非常规施工增加的费用支出都要详细地分析,并有多方签字确认,图文并茂的资料支持,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将工作做到细处,行动落到实处,加大对资金管理监督力度,加强资金筹、管、用,保证资金合法运行,力求做到事前预算管理、事中稽核审查、事后跟踪检查,这样项目的盈亏便一目了然、有理有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资料将为工程变更索赔工作提供真实细致的依据。

4严控质量

为了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满足城市快速增长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保障房建和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一定要努力抓好施工质量,始终坚持技术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将质量放在首位,重视对技术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同时发动全体技术人员群策群力,严格把控关键工序,对施工技术和方案进行创新优化。成立工程质量管理检查小组,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层层把关,动态管控,将质量责任层层下发,落实到人,对参建各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施工要求要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坚持从细节抓起,落实专人从原材料的认质认价到风貌整治的实体建设,全过程监督。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坚决彻底进行整改和处理,对不按程序施工的,坚决停工整顿;对于内在质量不符合标准、外观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坚决进行返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为确保工地有效控制扬尘,施工现场要设置硬质围挡,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场内暂未清运渣土全部用滤网覆盖,水泥、沙石等易扬尘材料等也要密闭存放,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工地内外清洁卫生。

5实施信息化管理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

一、风险管理概述

所谓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

风险管理事关企业的存亡。不少企业家特别是投资商因忽视了风险管理或因对风险估计不足或判断错误,从而在经营或在投资活动中遭受巨额亏损,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通过转移风险,可将潜在的重大损失转移给他人,例如保险公司。通过对风险进行恰当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可采取断然措施以获取意外利益。如果企业很好地管理了它可能遭遇的风险,就会产生安定和充满信心的局面,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放心地研究并大胆地承担有利可图的业务。否则,就只能束手束脚,错过赢利的大好时机。例如,当承包商不得不考虑其工程用材料可能涨价,他就势必要囤积足够的材料,从而占用大量资金。如果他同业主签署的合同中,写有对通货膨胀的补救措施,如对材料按实结算或根据价格调值公式对材料差价给予补偿,则该承包商就不必为此而担忧,他可以将大笔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重大决策的质量,例如,承包商考虑按租赁办法解决施工所需机具问题,如果他忽视了租赁办法可能带来的除租金以外的麻烦问题,如损坏赔偿,他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当投资者或承包商做出投机冒险的决策时,如果能妥善地处理好采取这种决策时可能出现的一般风险,那么他就能更有效地处理该冒险举动中的特殊风险。例如,一个企业有充分把握防止或应付进入某一承包市场可能遇到的风险,他就可能更积极地扩大业务面,大胆地承揽大型工程。

风险管理能减弱企业的年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波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能把这种波动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其制定的计划将会更加周密完善、实用可行。

如果企业家事前已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即使企业遭到一定的损失,也会临危不乱,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确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从而为企业的广泛开拓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险管理还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其履行社会责任,自然也有助于企业发展与其他合作者的友好协作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间相互依赖日趋紧密,但彼此间的商业关系却因竞争激烈而变化无常。永恒的信任不复存在,新的损失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风险研究与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

二、风险辨识与衡量

(一)风险辨识

辨识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项工作相当重要,它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缺乏这一基础,任何风险管理都是空中楼阁,毫无实现之可能。

风险辨识过程通常分6个步骤: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这项工作包括两项内容:即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则无所谓风险。众所周知的结果不会构成风险。例如承包商已知工程所在国的物价高昂而仍然决定投标,则物价高昂便不会成为风险,因为承包商已经准备了对付高昂物价的办法,有备而投标。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的第二项内容就是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确定无疑的,而不是凭空想像的。辨识风险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认不确定性和它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清单

建立初步清单是辨识风险的操作起点。清单中应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应包括各种影响生产率、操作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人们通常凭借企业经营者的经验对其作出判断。建立清单可采用商业清单办法或通过对一系列调查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而制定。例如工程承包中材料保管和运输阶段的风险初步清单可按以下模式制定(见下表)。

材料保管和运输风险清

会计科目

材料、人员或活动

潜在损失

危险

存货

原材料

供应商的生产厂家保管

运至供应商仓库途中

存放于供应商仓库

运至承包商的预制构件厂

存放于构件厂仓库

运至加工车间

预制过程中

预制完毕养护

运至工地途中

存放于工地

进入工程整体

财产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净收入损失

责任损失

火灾,风暴

爆炸

其他自然危险

盗窃

其他人为危险

过失

违约

伤害雇员

汽车事故

初步检查清单通常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作为确定更准确的清单的基础。多数情况下,清单中必须列出有分析或参考价值的各种数据。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

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开列的各种重要的风险来源,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合理的可能性,包括赢利和损失、人身伤害、自然灾害、时间和成本、节约或超支等方面,重点应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定风险预测图

风险预测图采用二维结构(见下图)。

图中,第一维的不确定因素的评价与其发生概率相关,第二维的风险的评价与潜在的危害相关。这种二维图形是一种重要的图形表示,通过这种二维图形评价某一潜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鉴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并且与潜伏的危害性密切相关,因而可通过一种由曲线群构成的风险预测图表示。曲线群中每一曲线均表示相同的风险,但不确定性或者说其发生的概率与潜在的危害有所不同,因此各条曲线所反应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曲线距离原点越远,风险就越大。

5.进行风险分类

对风险进行分类具有双重目的:首先,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通过分类,辨清了风险的性质,从而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分类有多种方法,有些人注重于开列清单,不管概率大小和轻重程度,统统罗列,有些人则根据其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分类列举;但许多人往往忽视了不同风险事件之间的联系。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依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的结果及彼此间可能发生的关系进行风险分类。这样的风险分类能更彻底地理解风险,预测其结果,且有助于发现与其关联的各方面的因素。常见的分类方法是以若干个目录组成框架形式,每个目录中都列出不同种类的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避免仅重视某一个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的现象。以工程承包为例(见表),分类框架可由6个风险目录组成,各个目录中均列出典型风险。虽然难免有某些遗漏,但毕竟多数典型的风险能反映出来。

风险分类

风险目录

典型的风险

不可预见损失

洪水、地震、火灾,狂风、闪电、塌方

有形的损失

结构破坏、设备损坏、劳务人员伤亡、材料设备发生火灾或被盗窃

财务和经济

通货膨胀、能否得到业主资金、汇率浮动、分包商的财务风险

政治和环境

法律和法规的变化、战争和内乱、注册和审批、污染和安全规则、没收、禁运

设计

设计失误、忽略、错误、规范不充分

与施工有关的事件

气候、劳务争端(Dispute)和罢工,劳动生产率、不同的现场条件、失误的工作、设计变更,设备缺陷(Defect)

上表仅为风险分类的一个实例。不同的项目,其分类的内容自然不会一样。但以框架形式分列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效果,且能显示逻辑开发分类框架的优点。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

这是风险辨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而且能把全体项目人员都统一起来,使各人不再仅仅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而且能自觉地意识到项目的其他管理人员的风险,还能预感到项目中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和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当然,风险目录摘要并非一成不变,风险管理人员应随着信息的变化和风险的演变而及时更新。下表为风险目录摘要的实例,供风险管理人员参考。

风险目录摘要清单范

项目名称

评述

日期

负责人

>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摘要

风险条件变量

(二)风险衡量

辨识企业或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之后,应分别对各种风险进行衡量,从而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种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衡量风险时应考虑两个方面:损失发生的频率或发生的次数和这些损失的严重性,而损失的严重性比其发生的频率或次数更为重要。例如工程完全毁损虽然只有一次,但这一次足可造成致命损伤;而局部塌方虽有多处或发生较为频繁,却不致使工程全部毁损。

衡量风险的潜在损失的最重要的方法是研究风险的概率分布。这也是当前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概率分布不仅能使人们能比较准确地衡量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选定风险管理决策。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辨识和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决策的基础。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分析就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太明显的不确定性的关注,对风险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之目的。

风险分析具有以下好处:

(1)使项目选定在成本估计和进度安排方面更现实、可靠。

(2)使决策人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风险、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有助于决策人制定更完备的应急计划,有效地选择风险防范措施。

(4)有助于决策人选定最合适的委托或承揽方式。

(5)能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开阔视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投资者或者承包商过去类似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

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特别是哪些对投资者来讲在技术、商务和环境方面都比较新的项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2.完成不确定性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结果体现在项目现金流表上,用货币表示。

3.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已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结合起来。

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八种:即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统计和概率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CIM模型、影响图。其中前两种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中间三种侧重于定量分析,而后三种则侧重综合分析。

四、风险防范与对策

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采用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这种手段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隔及风险转移等。

采用财务措施处理业经发生的损失,包括购买保险、风险自留和自我保险等。

(一)风险控制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这种手段主要包括:

(1)拒绝承担风险

采取这种手段有时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比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甚至微不足道。例如投资因选址不慎而在河谷建造的工厂,而保险公司又不愿为其承担保险责任。当投资人意识到在河谷建厂将必不可避免要受到洪水威胁,且又别无防范措施时,他只好放弃该建厂项目。虽然他在建厂准备阶段耗费了不少投资,但与其厂房建成后被洪水冲毁,不如及早改弦易辙,另谋理想的厂址。这种破财消灾的办法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常见的。

(2)放弃业经承担的风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实践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事实证明这是紧急自救的最佳办法。作为工程承包商,在投标决策阶段难免会因为某些失误而铸成大错。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有可能一败涂地。例如某承包商在投标承包一项皇宫建造项目的,误将纯金扶手译成镀金扶手,按镀金扶手报价,仅此一项就相差100多万美元,而承包商又不能以自己所犯的错误为由要求废约,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风险已经注定,只有寻找机会让业主自动提出放弃该项目。于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求助于第三者游说,使国王自己主动下令放弃该项工程。这样承包商不仅避免了业已注定的风险,而且利用业主主动放弃项目进行索赔,从而获得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转包工程也是回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情况下,业主并不禁止转包。如果承包商经过分析认定工程已注定难逃亏损厄运,他只有采取转嫁风险的办法。有些项目对于某些承包商可能风险较大,但对于另一些承包商则并不一定有风险。因为不同的承包商具有不同的优势。例如中国一家承包商以低价标获取非洲某国的一项大型公路项目。该承包商在当地没有基地,所有物资及人员都必须由国内调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独家实施该项目,势必亏损相当严重。该承包商经过分析比较,决定将工程的大部分转包给另一家在当地已有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公司,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任务自己完成,从而转移了风险,而这一风险对于承接转包任务的承包商则不再是风险了,因为他具有足够的条件承接这项任务。

回避风险虽然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但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如果企业家想生存图发展,又想回避其预测的某种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除回避以外的其他手段。

2.损失控制

风险防范的第二种手段是控制损失。损失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工作:①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损失预防;②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1)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系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例如房屋建造者通过改变建筑用料以防止用料不当而倒塌;供应商通过扩大供应渠道以避免货物滞销;承包商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罚款;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等等。在商业交易中,交易的各方都把损失预防作为重要事项。业主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就是为了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而承包商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其索赔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种种不测事件。

(2)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系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局限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蔓延或扩展,也就是说使损失局部化。例如承包商在业主付款误期超过合同规定期限情况下采取停工或撤出队伍并提出索赔要求甚至提讼;业主在确信某承包商无力继续实施其委托的工程时立即撤换承包商;施工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救护;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投资商控制内部核算;制定种种资金运筹方案等都是为了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3)损失控制

控制损失通常可采用以下办法:

①预防危险源的产生;

②减少构成危险的数量因素;

③防止已经存在的危险的扩散;

④降低危险扩散的速度,限制危险空间;

⑤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⑥借助物质障碍将危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⑦改变危险的有关基本特征;

⑧增强被保护对象对危险的抵抗力,如增强建筑物的防火和防震性能;

⑨迅速处理环境危险已经造成的损害;

⑩稳定、修复、更新遭受损害的物体。

控制损失应采取主动,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应认真研究测定风险的根源。就某一行为或项目而言,应在计划、执行及施救各个阶段进行风险控制分析。控制损失的第一步是识别和分析已经发生或已经引起或将要引起的危险。分析应从两方面着手:

①损失分析。通常可采取建立信息人员网络和编制损失报表。分析损失报表时不能只考虑已造成损失的数据,应将侥幸事件或几乎失误或险些造成损失的事件和现象都列入报表并认真研究和分析。

②危险分析。危险分析包括对已经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危险和很可能造成损失或险些造成损失的危险的分析。除对与事故直接相关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必要的调查外,还应调查那些在早期损失中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其他危险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应调查其他同类企业或类似项目实施过程中曾经有过的危险或损失。

3.分离风险

分离风险系指将各风险单位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种处理可以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离常用于承包工程中的设备采购。为了尽量减少因汇率波动而遭致的汇率风险,承包商可在若干不同的国家采购设备,付款采用多种货币。比如在德国采购支付马克,在日本采购支付日元,在美国采购支付美元等。这样即使发生大幅度波动,也不会全都导致损失风险。以日元、马克支付的采购可能因其升值而导致损失,但以美元支付的采购则可以因其贬值而获得节省开支的机会。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对材料进行分隔存放也是风险分离手段。因为分隔存放无疑分离了风险单位。各个风险单位不会具有同样的风险源,而且各自的风险源也不会互相影响。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集中于一处时可能遭受同样的损失。

4.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与风险分离不一样,后者是对风险单位进行分隔、限制以避免互相波及,从而发生连锁反应;而风险分散则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集体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风险或企业兼并从而加大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工程承包商,风险分散应成为其经营的主要策略之一。例如多揽项目、广种博收即可避免单一项目上的过大风险。承包工程付款采用多种货币组合也是基于风险分散的原理。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手段。经营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损失转嫁。这种手段也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有损商业道德,因为有许多风险对一些人的确可能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和转包、技术转让或财产出租。合同、技术或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或转包工程、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二)运用财务对策控制风险

1.风险的财务转移

所谓风险的财务转移,系指风险转移人寻求用外来资金补偿确实会发生或业已发生的风险。风险的财务转移包括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保险进行转移,和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合同条款达到转移之目的。

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实施手段是购买保险。通过保险,投保人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归咎责任(因他人过失而承担的责任)和赔偿责任(因本人过失或不可抗力所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实施手段则是除保险以外的其他经济行为。例如,根据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可将其对公众在建筑物附近受到伤害的部分或全部责任转移至建筑承包商,这种转移属于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而建筑承包商则可以通过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又将这一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这种风险转移属于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

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通过担保银行或保险公司开具保证书或保函。根据保证书或保函,保证人保证委托人对债权人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保证人必须履行担保义务。否则债权人可以依据保证书或保函向保证人索要罚金,然后保证人可以向委托人追偿其损失。通常情况下,保证人或担保人签发保证书或保函时,要求委托人提交一笔现金或债券或不动产作抵押,以备自己转嫁损失赔偿。通过这种形式,债权人可将债务人违约的风险转移给保证人。

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还有一种形式——风险中性化。这是一个平衡损失和收益机会的过程。例如承包商担心原材料价格变化而进行套期交易,出口商担心外汇汇率波动而进行期货买卖等。不过采取风险中性化手段没有机会从投机风险中获益。因此,这种手段只是一种防身术,只能保证自己不受风险损失而已。

2.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这种情况下,风险承受人通常已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

主动的或有计划的风险自留是否合理明智取决于风险自留决策的有关环境。不过应指出,风险是否自留,这是一项困难的抉择。

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惟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企业不能预防损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决定风险自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自留费用低于保险公司所收取的费用;

(2)企业的期望损失低于保险人的估计;

(3)企业有较多的风险单位(意味着单位风险小,且企业有能力准确地预测其损失);

(4)企业的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较小;

(5)短期内企业有承受最大潜在损失或最大期望损失的经济能力;

(6)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承受年度损失的重大差异;

(7)费用和损失支付分布于很长的时间里,因而导致很大的机会成本;

(8)投资机会很好;

(9)内部服务或非保险人服务优良。

如果实际情况与以上条件相反,无疑应放弃自留风险的决策。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案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企业运行中,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等活动。近年来,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加大了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实现了规划、监理和建设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更加高效的掌控工程进度以及各环节施工质量,最重要的是提升了施工安全性。2016年,该企业实施建设的某工程建筑总面积高达17200m2,其中9080m2位于地下,建筑整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在实际施工中加大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促使相关信息在各个施工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的传递,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安全应急系统、技术系统以及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的应用,在提升施工安全性以及工程质量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以上各系统之间的高效配合,才可以促进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第一,企业在积极进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了解,从而更加高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在积极进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助于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更加充分的控制。近年来,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在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下,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得以实时监控,有助于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制定解决措施,高效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该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加大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主管部门首先积极构建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从目前来看,该系统呈现出了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网上报监是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施工企业在运行中可以根据工程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及时对安全管理档案进行完善,同时在该系统中,还可以对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全新要求进行,为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部门严格遵守企业合同以及国家建设法律规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企业利用该系统,也可以有效的完善监管流程,提升监管的效率,为及时发现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做出了重要贡献。系统中还可以对各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登记和记录,建设项目各个环节施工都可以得到规范化控制,因此,该系统的全面运行,极大的促进了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2.丰富信息化平台工程。该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积极进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积极完善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拓宽了该平台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该平台中可以全面体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如岗位执勤情况、监督管理效率和业务量的增减幅度等;与此同时还将预警系统融入到了该平台中,当部分建设施工没有按期进行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为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弥补了传统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难度大的缺陷。3.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在积极提升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过程中,该企业将不同的管理设备以及监督设备应用在了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施工现场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高清探头和4G网络进行了应用,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时性,施工现场产生的各项安全管理数据将被及时传送到安全信息系统中,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整改措施;企业可以高效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提升了施工安全性。4.平台系统信息共享的实现。信息共享有助于参与建设工程施工的各个部门更加高效的展开合作,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保证工程进度。最重要的是,通过互相合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以减少和有效控制,各部门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共同努力为实现安全施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该平台系统中,下级安全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可以被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实时掌控,可以促使数据对接逐级实现,最终构成统一的数据库。统一格式下的信息化系统是有效上传并对接数据的关键。

四、建设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数据处理

1.管理模式。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网络通信平台以及外部信息资源平台共同组成了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内部系统,该系统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硬件以及骨架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构建工作由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该平台的有效运行可以确保信息系统中充分的纳入项目层级工程;在对当地建设领域的安全管理信息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数据等进行集成和收集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在对外部信息资源平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更新各种核心系统数据,最终将整个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2.数据处理。建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施工记录、施工技术、工程概况、现场管理以及交工验收等多种信息,这些资料通常以图片、音频等方式存在。在集成以上数据和信息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工程数据库规模相对较大。每个建设施工企业部门在运行中都可以深入分析、统计相应的数据,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决策,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深入挖掘相关数据时,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各项决策制定将更加及时和科学,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加灵活的规避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时,数据的搜集、汇总、分析和处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相关企业对危险源进行及时消除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工程不断增加,然而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中,频繁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才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袁海 单位: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昱,何莉敏,郑瑜等.基于安全建设管理评价体系下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5(11):14-16.

[2]黄志宏,巫莉莉,张波等.校园网信息安全建设中安全基线的研究与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73-78,125.

篇9

关键词:长江航道; 航道工程; 建设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Yangtze river cha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man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on the out respectively make thorough explanation, and everybody discusses together.

Key words: the Yangtze river channel; Cha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如何有效的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当中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抓好航道的基础建设项目管理,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有力的构建和谐航道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全面有力的阐述。

一、航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长江航道的建设,虽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佳绩。但是,我们不能够沉迷于这些显耀的成绩当中,对于航道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下便是笔者经过大量的分析总结出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①部分单位的建设管理机构处于一种不太健全的状况,而且其管理职责的分配不是相当明确,相关的管理人才显得较为缺乏,对于规模较大的建设管理任务要求比较不易适应;②针对当前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以及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不适应的情况;③部分单位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严格,没有起到必要的重视,而且对于建设程序的重要性也没有一种较为清晰的认识,目标没有全面落实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积极性;④针对个别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监管单位对自身的职责没有认真的履行,在设计方面没有真正的用心去设计,而针对于施工质量也明显的体现出普遍较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了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以及造价控制。

二、加强基建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建设管理的基础是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建设合同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龙头,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它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所以,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有关精神。

其次,在建设项目的工可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以便建设项目管理具有连续性,避免工作脱节,贻误时机。

然后,重视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组建一支专业齐全,业务精通,善于管理,有较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以利于实施有效管理。

最后,保持基建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做到在政治上要信任,在工作条件上要保障,在生活待遇上要提高。

(二)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提升建设理念

基本建设的管理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要树立长江航道要更好地“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总体理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树立以下四个建设理念:

①树立动态管理的理念, 要以确保航道整治效果为目的,以原型观测为依据,以科研为指导,适时调整优化方案,切实提高设计质量;

②树立建设工程全寿命成本最低的理念, 要摒弃当前城市建设的“拉链”现象,绝不搞发展中的落后,绝不搞饥不择食的低水平建设;

③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 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相和谐;

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时不仅要考虑施工整治效果,而且要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整治后的维护工作量。

(三)建设管理工作的灵魂是抓好勘察设计工作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一流的设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务必重视和抓好设计工作,努力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一要推行设计招标工作,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根据航道工程项目的特点,宜将工可、初设及施工图设计一并招标,以达到真正设计招标的目的;

首先,要试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而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其次,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以及更需要认真遵守国务院第293 号令《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最后,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对工程设计质量实施第三方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确保设计文件的深度和质量,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笔者在实践工程当中,如长江南京航道局生产业务用房建设工程、扬中生产业务码头建设工程、九江生产业务码头建设工程等,严格按照基建管理的这几条建议措施加以整体工程建设,在实践工作当中抓住重点,整个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抓好工程质量

全面有力的对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有效加强,笔者认为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其一,强化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各阶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

其二,加强对项目执法监察对质量监督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执法监察使命。同时在检查方式上,要借鉴国际体育组织“飞行药检”的成功经验,检查组行动时不提前通知,到现场取得检测数据后,迅速提出处理意见。

其三,实行严格的质量问责制。质量问题事关重大,一旦出现基本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对长江航道的长远发展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今后,只要出了质量问题,就要坚决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其四,加大动态监管力度,逐步建立起对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工作业绩信誉的动态评价体系。通过考评,让那些重合同、守信誉、质量好的参建单位多中标。

(四)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建设监理工作

目前在监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监理人员素质低、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两点进行逐渐提高监理工作:

首先,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其次,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关键的是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监理工作的规范化,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总之,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在具体工作环节中有效的抓住重点,将建设管理理念进一步加以全面提升,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工程项目,将长江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水道,为沿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取发,陈宝平,隗传学,汪睿翔,陈宇. 长江航道迎来发展黄金机遇期[J]. 中国水运. 2011(07)

[2]熊学斌. 万里画卷写神奇——长江航道60年建设发展纪实[J]. 中国水运. 2009(09)

篇10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水资源与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