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考试范文
时间:2023-04-06 10:0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规考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面是考试知识的四大分类:
1、综合知识。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2、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4、实例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必须依据经过审核的(
)登记会计账簿。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凭证
D.法定凭证
2.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年限中,不属于会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的是(
)年。
A.5
B.10
C.15
D.20
3.开立(
)账户,实行备案制,无须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A.基本存款
B.一般存款
C.专用存款
D.临时存款
4.持票人对前手行使再追索权,应自清偿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
)内实行。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5.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的税款,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
)年。
A.4
B.5
C.6
D.10
6.某建筑公司2012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自建完工一栋楼房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500万元:公司所属车队对外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取得货运收入82万元、装卸费6万元;另外,车队当月发生营运费用20万元。该公司当月应交营业税(
)万元。
A.25.04
B.27.64
C.25.o0
D.27.04
7.张某2014年出版流行小说一部,取得稿酬8000元,同年该小说在一家晚报上连载,取得稿酬3500元,张某为此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元。
A.1548
B.1840
C.1820
D.1274
8.采用汇兑结算时,汇入银行对于向收款人发出取款通知,经过(
)无法交付的汇款,应主动办理退汇。
A.10天
B.15天
C.1个月
D.2个月
9.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联次中,作为购买方核算采购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记账凭证的是(
)。
A.记账联
B.发票联
C.抵扣联
D.其他联次
10.票据的金额应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下列中文大写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A.叁仟零捌元肆分整
B.壹佰贰拾伍元零叁分
C.伍仟肆佰壹元整
D.七仟贰佰贰拾元整
11.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
)年。
A.3
B.5
C.20
D.15
12.商业汇票的绝对记载事项不包括(
)。
A.确定的金额
B.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C.出票日期
D.付款日期
1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之日起(
)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条件的是(
)。
A.设立临时机构
B.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C.注册验资
D.短期借款
15.从事下列工作,不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是(
)。
A.出纳
B.稽核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药房收费员
16.会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
)的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坚持准则
D.客观公正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作用的是(
)。
A.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B.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行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C.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D.对会计职务犯罪严加处罚
18.下列不属于预算组织程序的是(
)。
A.编制
B.控制
C.调整
D.审批
1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性质不同
B.内容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20.下列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篇3
关键词:建设法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D922.297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法规课程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法律平台上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具有工程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课程的交叉复合性导致教学难度较大,因而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迫在眉睫。
1、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
建设法规课程以市场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工程建设过程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线,对我国建筑领域的法律体系作了简洁而全面的介绍。在建筑活动日趋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基于法律的视角重新认识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和掌握建设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时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增强作为建设领域的当事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从社会及建筑市场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建筑领域法制化建设不断加强。建筑工程具有生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性大、价值量大等特点,建筑领域的劳动成果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的必备场所,因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行业及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建设法规课程涵盖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将教给未来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这对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而言,本课程是各种土建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建设行业从业资格“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等标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当前建设法规和建筑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及法律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我国建筑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知识和操作实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提供法律知识支撑,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打下基础,并能与专业资格注册制进行更好的衔接。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因课程内容相对庞杂、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课程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难等与其重要性倒挂的不均衡的现象。
2.1课程不受重视
从高校角度来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这种偏文科、少操作的课程不太重视。同时对课程的定位也有很大差异,很多学校只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从学生角度来讲,建设法规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科”课程,学科知识比较抽象,与其他课程经常出现的公式、数字等不同,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2.2 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建设法规课程内容庞杂,法条枯燥,传统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会令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为了加强课堂的丰富性增加了相关案例,如何充分的利用案例也相当值得考究。倘若仍和理论知识采取完全一样的讲授模式,满堂灌和自圆其说,缺乏启发式的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师授课难度较大
建设法规课程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具有工程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一方面要求教师熟练运用法学理论来阐释建筑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结合工程实践来分析建筑市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而从事建设法规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未系统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同时自身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这导致授课难度较大。相关教师必要的交叉性知识结构尚需完善,业务知识素质和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3、对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针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众多生涩的理论,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学生乐于接触、感知,从而融于自身知识体系之中的内容就成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探索。
3.1充分应用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无疑改变了过去传统板书式授课的单调枯燥,多媒体的普及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课件制作上文字表述与图片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更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另外,课堂上还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往往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失为一种生动形象而吸引学生的案例方式。如《今日说法》、《大家看法》、《法律讲堂》这类节目,有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时间通常是15~2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课堂教学。节目中针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进行探讨,并邀请专门从事建筑法律事务工作的律师及顾问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方式一方面弥补了相关教师在工程实践领域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使法律问题更加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3.2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案例是学习法律类课程的生命线,没有案例,一切法律课程都将了无生趣。建设法规课程毫无疑问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应当是一种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应当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强调学生的思考、合作与总结。
3.2.1 案例的精心选择
案例教学首先得充分掌握有关案例材料,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案例的甄选过程中,应当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等原则。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学生抓住该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启发性则充分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现有知识结构和查阅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能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可以从多渠道来获取,一是教师在网上进行搜集和选择。教师平时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经常登录各类专业网站浏览信息,如法律快车的工程频道、筑龙建筑论坛等,注意课程相关案例平时的积累。二是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考试都有涉及建设法规的科目,如全国的注册造价师、建造师考试都设置案例分析科目。这些案例通常来源与工程实践,而且比较典型。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三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教师选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比如《建筑法》是该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章节,涉及到发承包、施工许可、安全、质量、监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将各部分案例的搜集作为平时作业布置给学生,还可以从中选择比较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堂讨论。
3.2.2 案例的课堂设计
有了合适的案例,怎样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若仍采取教师讲授的形式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和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案例教学中,学生应居于主导地位,应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空间,而教师则居于引导和辅助地位。
案例的课堂设计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一是作为新内容的导入案例。比如在学习勘察设计法律制度这一章时,先给出一个案例,然后针对案例提出几个简单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比如勘察设计在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勘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案例背景中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课程内容。二是作为已学内容的巩固案例。比如学完了招标投标法之后,给出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三是可以针对建筑领域里的热点问题及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设置案例。比如安全问题、拖欠工程款问题等。
3.2.3 转变学生的角色
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是课堂教学中追求的一种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妨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进行观摩、总结和点评。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可以是案例,如在案例的搜集阶段某个学生提交的成果比较好,可以让其参与到讲课中来。当然讲解的学生要提前进行准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事先进行设计。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也可以是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比如学生去准备关于建筑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然后其他学生讨论安全生产的各方当事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安全工作。学生讲解可以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设置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讲解、提问等环节,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演讲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平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同时,采用何种方式的案例教学都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案例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要提高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可芳.《工程建设法规》的案例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2] 王宏丽. 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3] 佘立中.建设类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第1期.
[4] 杨松森,刘文锋,徐菁.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两阶段案例教学法[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6月.
[5] 黄洁丽.《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2012年12月.
作者简介:
李珊,1983年,女,湖北天门,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建设法规
篇4
【关键词】制剂专业 药事管理与法规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0-02
高职高专制剂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制药企业,其岗位主要是生产车间的技术员、工艺员、设备管理员、带班组长等,这要求学生能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专业培养目标则是使学生具备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高质量意识的职业素养。
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的知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熟悉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明确药师的职责和行为准则,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规范服务的意识。由于这门课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款内容多、枯燥难理解、课时少,更新速度快,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并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道德,笔者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制剂专业学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为例,对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进行思考。
一、关注国际国内制药行业的发展和药事法规概况,增强专业意识,树立就业信心
制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学生来说,了解行业状况,明确未来的就业岗位是必需的。目前,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医疗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药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药企业的整体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制药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毕业后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了解中国制药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国内外有关的药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让学生通过CFDA的官方网站和其他时事新闻及查阅《中国药事》等专业期刊,或是上网观看有关专题讲座的视频,了解国内外制药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药事管理的新信息、新事件、新规定。让每名学生都能了解到一些新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一起分享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法规,对于从未去过药厂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以想象和理解,光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和死记硬背条款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等到学期考试结束时基本就会忘光,更不用说到实习工作中的时候能运用。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料,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与结合,力求更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除常用的问题基础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教学法外,还可运用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方式。
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弗法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德尔提出。该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具有特殊效果,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这是现代案例教学的开端。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课堂,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问题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例如,在学习GMP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明确树立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明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法律规章,可把药学行业内的重大典型的热点案例与教学关键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引入涉药新闻中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等重大药害事件的案例――前者是错将工业原料二甘醇当做药用辅料丙二醇投入生产,制造出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最后导致11名患者死亡;后者则是在灭菌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擅自降低温度、缩短时间,从而导致热源不彻底,质量不符合规定,最后也亦导致多名患者死亡。这两个案例是轰动全国的药品质量事故的典型案例,且均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密切相关。通过这两个案例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展开分析、讨论,谈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关键点穿插于提问和点拨,把药品生产管理的内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第二,模拟仿真实训法。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计算机和网络及药物制剂生产实训三维仿真教学软件为媒介,对企业或药品的质量管理进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包含了药物制备生产工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车间管理等内容,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按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软件中的生产环境、生产线、生产设备等三维模拟场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使教学内容跟实际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把理论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修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药事管理与法规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把学到的药品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能分析并解决药品生产等环节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仅仅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此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则为首要的关键。在学习GMP内容时可进行如下设计:假如你是某一药厂片剂车间的一名压片岗的操作工,现药监局要到你厂进行GMP的认证检查,你应如何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学生接到任务后,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查询、咨询教师或专业人士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处理,最后完成一份质量管理文件(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等)作为考核结果,教师则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了具体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了药品生产管理的要点。
第四,校企合作教学。药事管理与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没有去过企业见习的制药专业的学生,对药品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学习GMP则是难上加难。为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到校企合作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请药品生产的企业的管理人员介绍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边见习一边对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讲解,使学生置身于工作现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参观见习过程中还注重加强渗透和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和依法生产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在制药专业学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药事法规内容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集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为一体,达到了把法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不仅愿意主动去学,而且还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增强了就业的自信心。然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教师而言,这是磨练意志、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的必经途径。虽然已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迈出了稳健的一步,但将来要摸索和研究的路还很长。比如,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如何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到不同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在教改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探索和钻研的。
【参考文献】
[1]杨世民.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6)
[3]李传俊.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7)
[4]凌爱林.“学案式”主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金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5]汪芝碧,邓辉,谭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5)
[6]姚虹.浅谈校企合作对药事管理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7)
[7]吴佳新.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ity diversific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y are having higher requirements on diversified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n having higher requirements o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re is coexistence of old and new in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new era, so we have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 further and deepen research so that planning can adapt to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lated workers to have a simpl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sure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daptation.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适应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urban development;adapt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035-02
0 引言
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活的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对城市生活的舒适性以及经济发展的灵活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服务的,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还要将与城市有关的各种因素考虑进去,这其中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政治地位等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使得城市规划的设计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1 城市规划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跃居世界前列,生产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大大地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直接造成了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较大,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城市规划,主要是指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有关专业人员的反复推敲论以及专业的、科学的决策,来将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资源安排等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主要是对城市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间所有可利用空间都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的考察研究,将城市的各项工程进行全面综合的把控,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从这方面来讲,城市规划是一项对城市管理的非常科学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稳定运行的关键力量,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城市规划当中一直讲经济的发展定在首位,对于其他方面基本是不予考虑,这直接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城市规划其根本目的是以经济为主导,带动城市其他方面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的相互协调的发展,其重点应该是放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然而,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其他的方面往往就被忽视了,只是单纯地强调经济的发展,这也就必然造成了规划不平衡,城市的发展出现畸形的状况。
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生态平衡。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都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自然也更高,人们都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所以说城市环境的好坏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的非常重要的标准。我国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的这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处于完全忽视的状态,这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我国虽然在这一方面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然而进行实际的规划时根本无法落实到位,这就使得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差。
只顾眼前,缺乏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城市化发展也越来趋于现代化,以往的经验很难满足现在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就难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现代城市规划,总是以非常假大空的思想来对人口的数量、社会发展水平、环境的发展等进行肆意判断,并没有通过较深入科学的研究来获取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这种现象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失去独特风格,文化抄袭严重。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对城市要进行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对城市的历史以及文化都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在进行规划时就能够规划出具有城市特色的,能够代表城市特点的规划。然而现在严重的任问题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大体相似,这就使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其城市特色与其他城市十分相似,无法显现出其特色。然而更加严重的是,有部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以国内的文化建设来照搬照用,还对国外的文化建设情有独钟,使得城市之间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反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城市的文化失去特色,本想着打造成国际化的城市来装点自己,却将自己本身的特色都弄得无影无踪。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化主要以合理利用空间资、将资源的利用与生产相协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符合现代化设计的要求为原则。为了城市的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规划时就要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需要,同时规划时要合理的利用空间,以最低的代价获取更高的利益。但这一切都要符合设计规划的要求才能够逐步的得以实现。
3.1 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具体是指以人的生活、工作、社交等一系列人的正当需求为根本,来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做出指导。在目前看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调整和升级,进而导致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逐步朝着环保型、智能型城市发展,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传统的以建筑和硬化地面组成的城市空间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需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绿化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十分重视的部分,各种配套设施也必须完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基础设施和布局的创意性与便捷性,是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才能使人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总而言之,为了能提高城市的形象,而且充分考虑了人们安居乐业的需求,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否则城市形象,人们的安居乐业也将得不到保障。
3.2 体现地域特色 当地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当地的一些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注重保护当地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要注意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自然生态文明城市,这不仅能有效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由于地区的不同,其历史背景和人文风俗也必然不同,传统文化不仅城市的规划不能被抛弃,还要充分发挥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这一城市的优势,作为增添城市印象的标志,以此创建别具特色的城市。
3.3 城市规划要遵循突出主题的原则 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改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展示是城市的形象及城市的主要功能,城市规划要结合这些条件,来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改善,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城市设计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是城市进行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
4 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步骤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步骤如下:①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比如上网,向当地人们询问等,并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逐步分析,最后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②结合城市的特色制定提出城市规划目标和初步方案,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性质。③经过讨论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细化,并对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分析其中的利弊。④根据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具体分区规划,并对规划进行合理建设。经济发展才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立足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城市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环境、社会、资源和人口经济等,而在规划制定后,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为了确保规划的内容能在城市建设时得到实现,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
5 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措施分析
5.1 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设计要平衡各个因素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于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要了解分析透彻,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研究,进而进行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在进行分析时,还要保证各个因素之间进行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也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必要的保障。
5.2 规划与管理的联系急需加强 城市规划当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大多数是由于其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管理所造成的,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当中还有这非常多的违规违建的问题存在,这对于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的形象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为建筑的违章而发生的事故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城市规划的设计不但要进行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也要及时的进行跟进,适时地改正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出现松懈,以及对人民的呼声不管不顾的行为,否则,长时间的人民与城市管理部门间的不沟通不信任,就使得城市的管理工作也就更加的难以继续,进而城市建设违规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多,造成恶性的循环。要想解决此类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互相协调,将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科学的展开提供保障,保证项目能够及时跟进,同时要把城市建设的更加的合理规范。
6 强化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需要投资者和执政者树立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环境保护的观念。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切不可一昧的追求发展经济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了创造一个环保与发展共存的局面,政府各个部分要落实以下几点:工业方面:鼓励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型工业代替传统污染严重型工业! 农业方面:拒绝引进可能对环境存在污染的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第二,政府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各个部分间应各司其责,狠抓落实,比如:发展计划局要做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的工作;各个环保部门则要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
7 结束语
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就必然要求城市化的规模也要越来越大,同时各地区之间也会逐渐的加强联系,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城市化的规模才越来越大,经济实力也逐渐提高。因此,要想科学合理的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城市带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当中,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关系总的来说就是:城市规划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保障,城市的发展又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样才是真正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光旭.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整合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篇6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 风险 法律 规制
所谓开放式基金,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的。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这使得开放式基金具有市场选择性强、透明度高等封闭式基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彻底,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约束更强。正因为如此,开放式基金在国外基金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并对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发挥着重大作用(((。
有鉴于此,我国也是力主发展开放式基金。从2001年9月至今,市场先后推出开放式基金12只,总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且新的发行还在源源不断。应该说,它的问世,将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和投资理念,有助于培育成熟的投资队伍。然而,“剃头挑子一头热”,基金公司踊跃,投资者却谈不上热情。今年发行完毕的7只开放式基金中,有两只未达到预定集资额,有三只虽突破了45亿元,但大量信息证明其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如银行摊派、行政干预等等。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也难以令人乐观。(((截至2002年9月26日,仅有华夏成长以1.023元的微弱优势维持了“面子”,其余的均在面值以下。有人甚至预言,今年我国极有可能出现第一只被完全赎回的基金。(((
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外成功运作的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甫一出现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何控制和化解这些风险,是在我国基金业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控制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 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
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政策法规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这里择其要者来。
篇7
开始阶段的执法检查,受习惯思维的束缚,对开展执法检查理解认识不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依法治税、税收执法检查是对纳税人而言,将执法检查视作纳税检查,一提税收检查,就是查企业;一提遵守税法,就是纳税人依法纳税;二是执法检查程序不够规范。检查没有规范的记录,检查结果不通知被查对象,检查不能形成档案记录。三是税收执法检查不细致,检查面不广,仅仅停留在“水过地皮湿”的表面效果上,致使执法检查目的不明确,计划欠周密,没有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促进规范执法的效果。
随着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依法治税的认识由不接受到基本接受、由领导、一般干部存在抵触情绪到少数税干的抵触情绪、由被动规范执法到主动规范执法。对执法监督有了深刻的理解。税收执法检查得到有效的实施,治税先治权,治权先治人,治人先治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二、执法检查的效果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税收执法检查发现,不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行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上,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一些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文件,干扰和阻挠税务机关正当执法。如改变执法权限、改变执法主体、改变征税环节;在税收执法权方面,主要表现为税收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到位。一是税务基础管理较弱,办理停业、注销户不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纳税户的管理底数不清,假停业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对不按期申报纳税的业户没有按法定程序进行催缴和处罚;个别单位还存在人为调剂税种和税款入库时间现象。三是税务稽查、处罚程序和文书使用不规范。四是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小,查处税款、罚款入库不及时。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地方党政机关、部门受利益驱动所使,随意干预税收执法。另一方面是由于税务人员的主、客观原因。一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权治的思想,执法的随意性问题仍然较普遍地存在。二是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差距,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行事,相当一部分的违规违法问题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执法人员自身水平不高,直接制约着税收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同时,由于税收执法的依据散见于复杂的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中,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并不断修订更新,税收执法人员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规范执法难度较大,以致执法业务水平受到影响。
三、目前执法检查的不足与完善
尽管几年来的税收执法检查,查出了不少税收违法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论组织形式、检查内容、检查结果运用,都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做指导,影响了执法检查的效果。
(一)执法检查的不足之处
1、组织形式欠缺,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检查没有深度。综观近年来的税收执法检查,在组织形式上采取的是临时抽调检查人员的方式,在检查内容上往往是临时集中进行培训一二天,就匆匆到被查单位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上也是依据每个人的政策理解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检查的深度完全靠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对被查单位执法工作中与自己平时工作不同的地方,往往先是确定被查单位的问题,然后再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依据来验证,影响了检查的效率。
2、每年一次的税收重点专项执法检查,达不到规范执法行为的作用。每年一次的执法检查,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检查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存在检查不深、不实、不到位的问题。很容易形成“风过景依然”、“雨过地皮干”的现象,不仅没有引起基层的重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实效。
3、检查结果的运用比较狭窄,仅局限于过错责任追究。对每年一次的税收执法检查,结果的运用多局限于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上,在实际中体现出罚多奖少。对执法规范者的表彰奖励、对执法优劣考评结果在干部评先、晋升等关系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二)完善执法检查的对策探讨
1、建立执法检查人员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一支专门性质的执法检查队伍。按照政策法规、征收、管理、税政、稽查、计财等类别在各级税务机关选拔执法检查人员,形成层级执法检查人才库。所选人员要求必须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在基层重点执法岗位工作,在岗位设置上按照A、B岗位设置,实行动态管理,以便随时参与执法检查。
二是人员在行政上受所属税务机关领导,业务上既受税务机关领导又受法规部门指导。法制部门按照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的特点,及时开展税收政策培训,依据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对文件进行清理、梳理,使执法检查人员较快掌握最新税收政策。
三是对检查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上按照工作量的多少、工作难易程度和执法风险,将奖金、津贴分配到岗,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岗位津贴等级制度。
四是建立执法检查人员过错追究档案。对检查人员在检查中敷衍应付、隐瞒问题做好人的应负全部过错责任,给予重罚。
2、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制度。
一是检查方式上改变税收执法检查每年集中搞一次的做法,建立健全以日常执法检查为主、全面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专案执法检查相配合的一整套执法检查制度,实现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税收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把执法过错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检查执法检查对象确定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数据集中后征管软件“查询、统计”模块和税收监控系统,逐步实施网络监控;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机结合,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纳税人、关注社会热点等多种形式确定。
三是在检查范围内容上将执法行为分为税务管理服务系列、申报征收系列、税务稽查系列、行政法制复议系列,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细化工作流程的要求,以流程中的工作标准为依据,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文书上分别制定具体的检查方法、检查标准。
四是在检查具体实施上首先应规范文书使用。根据检查特点,设计应用“执法检查工作底稿”、“执法检查工作日志”、“执法检查工作报告”“执法整改意见书”等相关文书,其次是对执法检查进行复核、审议,确定查出存在的问题是否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并根据存在问题向被查单位下发征求意见书,由被查单位按确认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确保执法检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五是建立执法检查通报制度。对每次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按季通报,警醒税收执法人员不要因一时的疏忽懈怠、思想抛锚而酿成大错,保护税收执法人员,最大限度地化解税收执法人员个人被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执法风险。版权所有
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步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着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降低。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环保的现代化城市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发现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解决,找出适合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新途径。对城市进行绿化及改善,并努力使城市园林规划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现代城市建设现状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人文、景观、风情等于一体的巨大综合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的速率也在大幅度增长,城市已经成为最大的人群聚集的地方,城市的建设更加广泛的包含建筑、绿化、城市空间、城市道路、铺地、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雕塑以及城市色彩,随着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在逐渐突出,而且基于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工厂、发电站也日益增多,空气质量也不断恶化,而且针对于人们更注重发展而往往忽略环境的保护,城市的绿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所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园林绿化、规划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二、城市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1、保护生态与环境
经过多年的城市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了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甚至于完全脱离了自然,,以至于城市的环境的严重恶化,相对应的也就阻止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使得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提高,还通过人工绿化的方式扩展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和空间,为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建立了坚固的后盾。
2、提高城市化程度
城市中的绿色主体就是园林绿地系统,而绿色植物又是关乎人们生存、文明、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城市中占据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园林绿化的实行和园林规划的不断规划使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地提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城市中园林的规划、绿化间接上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3、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植物都是具有特有的光合作用的,具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成等作用,而园林绿地正是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在城市中不仅能够阻挡、吸收、过滤污染空气,还能够较少空气中因为人后密度大产生的过多的细菌,以及减轻噪音污染等,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作用。
4、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相对于物质的需求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都是有着规律的生活,而且工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又美观又实惠的取出就要数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带了,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三、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趋势
1、走向区域、生态的设计
城市中园林绿化,园林建设很大一部分上还是取决于具体城市的条件,园林绿化带的大小要考虑城市整体的环境,当然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全层也不同,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的,那就是“生态设计”,[1]也就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要建立最适合这个城市的生态系统,选择的树木和绿草等植物都是要严格考虑,只有正确的选择才能够让城市的园林绿化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走向文化的设计
城市园林的规划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这一作用,城市的园林设计还要根据具体城市分文化和历史,根据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园林更古香古色,更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同时如果有相关的观光景点,这些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观今思昔的空间,让其更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我国古典园林的优良传统。[2]在筑建古典园林景观的时候,还可以相应的引进设和当地生长的珍稀树种,这些珍稀树种不仅可以比普通树种更大的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更给城市园林增添了传统的文化气息。
3、走向人性化的设计
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在园林景观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展现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展现出来的原则,例如在小区中就要充分的体现和谐、友好、温馨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在小区内设置一定的硬质景观,还要在小区内建设做够用来交往及活动的中心场地,除此之外人性化的建设还要注重空间的层次和序列,还有环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等。[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园林的发展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在城市建筑不断增加和越来越多聚集的人群使得城市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只有不断地增加园林绿化的范围和强度才能够快速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城市园林的规划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园林的规划,同样也是增进城市人群感情的一种场所或者说是方法,只有真正发挥了园林绿化与规划的作用才能使城市的生态趋于平衡,有效地提高城市化的程度,推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和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篇9
归元寺山门外,是一条名为翠微路的小街道。这条路上大部分的商业活动,都靠着归元寺衍生。街上的多数小店都会摆放香火,虽然店主都明知归元寺并不允许游客从外带香。靠近寺门的地方,算命先生和风水小店也多有所在。
一家卖佛珠玉器的小店正播放诵经录音,声调平缓。隔壁一家副食店里,电视机里的通俗音乐清澈地穿透诵经声: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汽车的喧响,现世的歌声和有古老历史的诵经,这就是3月末归元寺外的景象。
朱门隔了两个世界。三月中旬的武汉,晴天已经有些燥热,而武汉市佛教协会在归元寺里的小院子却阴翳而清凉――几盆枝桠粗壮的的猫耳刺,墙角一蓬半扇萎黄半扇青碧的芭蕉,石板缝隙里丛丛簇簇的野绿,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感受不到的春意一下子就在这个院子里安静地倾泻一地。靠墙的石凳上,两名身着便袍的居士正安静而认真地叠着普佛需要的黄纸。抬首望去,四围的斗角飞檐,院子巷后的几棵古柏苍劲有如画中,钟鼓声中有飞鸟惊起,霎时点破一空的古意。
第一次采访隆印方丈,是在归元寺引进3.2吨和田籽玉时,当时因他太忙未作深入交流。只记得不断有穿着便装的居士过来让其在文件上签字,他的小灵通频繁响起,铃声是当时很流行的“大长今”――呜答拉,呜答拉,啊嘟答拉;啊答拉,啊答拉,啊嘟咖答……
此次采访,隆印法师对归元寺近年来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一一做了解答,涉及投资和财务收支等数据的疑问,他也一直坦诚而详细给予罗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武汉民宗委一位负责人问隆印:“归元寺以后发展会是怎样?”当时并未升座方丈的隆印给的回答是:“归元寺要靠文化来发展,应该有它自己的文化特色。”
隆印方丈认为,归元寺应该是湖北人流量最多的景区,起码是超过黄鹤楼的。自从归元寺成为地标性的旅游点之后,他就一直有隐忧:“就目前来讲,五百罗汉堂对归元寺的影响还是很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依靠这一个点来支撑归元寺的整体文化,因为现在全国五百罗汉堂已经修得比较多了,世间万物凡多必滥,选择多了,关注度也必然会降低。”
归元寺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必然要有所突破。隆印法师希望对外有一个解释,归元寺扩建的是禅宗寺院,而不是旅游景点,扩建的是禅宗丛林,而不是地方园林,会坚持朝向不变、传承不变、风格不变、规模不变,使之后区前区,浑然一寺。“谈中兴归元,不仅是大兴土木,而是大扬归元文化。”
“文化是永远需要的,哪一个人不愿意多学点文化?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愿意,都不会说我少学一点。”
除去讲诵佛经与布施行善,喜好研究建筑的隆印将“文化特色”具化到了禅寺殿阁的修葺与兴建上。他说,“前来的归元寺的游客中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对佛法知之尚浅,而他们在现世社会中接触佛法最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来寺庙禅院,而来到寺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建筑。”
归元寺兴建的宾馆和图书馆目前均已进入试营业阶段,据了解,两者均采取承包方式运营。
为什么会采取承包给他人的方式运营?隆印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典故。上海龙华寺1989年修建了龙华宾馆,建筑面积近13000平方米,跟归元寺整个的建筑面积差不多大小,宾馆由寺院方面自主经营。彼时,为提升宾馆档次,龙华寺还专门为宾馆配备了40辆皇冠轿车。隆印1997年从日本回来时路经上海,向龙华寺有关人员打听龙华宾馆经营如何,对方回答“对不起,银行收走了”。为什么银行收起跑了?因为宾馆是贷款修建的,运营不好,利息都付不起,银行只有收回。
隆印告诉《鄂商》记者,正藏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一年的维护费用超过200万,只有通过宾馆的经营来养活图书馆。因为修建圆通阁,贷款2个亿,每年光利息就是1300万。“已经成立的佛商学院,将来会开办公益性的百科讲堂,请那些稍微顶尖一点的学者来讲,出场费动辄就是几万。”
“那么这些缺口怎么填补?我们就不得不拓宽一些渠道,我们不能将自己锁住了,必须大力筹措资金来支持归元寺的建设。”
2009年,归元寺的全部收入接近2000万元。隆印初步测算了一下,除去各种开支和利息,归元寺近几年大概每年能还贷200万元。
隆印从来不为资金发愁。他说:“通常的说法是“事在人为”的嘛,佛家说“随愿而成”,有愿必有成。”
对于网上流传的“归元寺面向社会招聘和尚,月薪四千”的传闻,他也大笑着给予了批驳:“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哪儿有招和尚的?”
据了解,归元寺里的僧人并不存在待遇一说,一般都只会很少零用钱。倒是保安、清洁工等勤杂人员的工资才占大头,加起来有近一百人,归元寺每月为此支出近五万元。
“不管外面怎么评价,首先来讲要抱着自己的本心,方丈做任何事情不是为自己。第一是为了归元寺的长远发展,第二个是服务社会嘛,利于大众。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归元寺年轻的演通和尚对《鄂商》记者说。“方丈外出参加活动,坐的是一辆十几年前的欧宝。”
归元寺官方网站上有一个“网上敬佛”版块,目前已有3103条留言,信众们纷纷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祝愿与祈福。在这个版块的左上角则写着这样一段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篇10
一制度的产生、权的概念
民法作为一个传统的法律部门,各项主要制度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渊源,一般都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始终没有出现关于方面的法律规定,尽管到后期出现了“海商法”、“企业诉”、“特有财产所得利益诉”等法律形式但都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制度。究其原因,古罗马法中未能形成现代意义的制度,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古罗马没有形成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到18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关于隐名的法律规定出现了。在近代民法产生以前,作为中世纪商法重要部分的委托制度即已出现。在近代各国民商法中,委托较之法定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前者与商品经济交换关系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
关于权的概念,可以从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的内部关系来考察,权与当事人的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
的内部关系包括委托授以关系和监护关系。前者,首先被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才能授予人权;其次,受委托的人,也应当有相当的行为能力;再次,被人授出权,是充分的利用自己民事行为能力,借助他人的行为,广泛的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实现一定的权利。可见,就的内部关系而言,权或是使被人充分的行使自己的民事行为能力,或是法律用于补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观念。
(二)从权的外部关系考虑,权只是一种资格或地位
这种资格或是地位,是指人得以被人的名义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接受第三人的意思表示的资格或地位。权是意味着人以被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后办直接归被人。这是一种资格。在这种资格下人为实现被人的权利而行为。具有权,并不意味着有什么权利和利益,即使在中获得报酬,也不是依据权,而是依据委托合同而已。
二权的性质
权为关系的基础;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关于权的性质,在法学界众说纷纭,在此简列以下两种:
其一,非权利、非义务说。权者,人得为行为之资格也。乃人所为法律行为之效力,得直接归属于本人之要件。人虽有权,但对于本人不能取得任何权利,亦不负任何义务,本人与人间基于权所授予法律顾问关系而发生权利义务,系另一问题。故学者通说认为权为类似行为能力之一种法律上的地位,即非权利,亦非义务。
其二,资格说。资格说又称能力说,此说认为人以被人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或资格或地位,是人实施行为的行为能力。台湾法学者郑玉波也说过:“权者乃基于法律规定或本人授予,而生之一种资格也。权虽亦名为权,但与其他权利不同,盖其他权利皆依利益为依归而权对于人并无利益而言,故人只是一种资格或地位。”此说内容前面权概念中已论述过,此不在赘述。笔者认为权归于资格说中的行为能力说较为确切。法律上的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前者是民事主体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而行为引起的权利义务直接归被人。显然,权不属于权利能力范畴。后者是依自己的行为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行为属于法律行为,人依自己的行为实施这种法律行为,说其先进事迹行为能力,逻辑上应该没有错。
三、权的发生、行使和消灭
(一)权的发生
我国民法将分为委托、法定和指定。法定权是指定人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进行
时的权,人和被人间往往有特殊的关系(如血缘、婚姻、隶属关系)。委托的权指人根据被人的委托而进行时的权利。委托可以是口头委托、书面委托或其他方法委托成立便形成委托权。但法律规定书面的,权的发生应当依书面材料为依据。指定是指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而进行的。这种发生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的指定,但前提是没有委托人或法定人。
(二)权的行使
权的实质是人为实现被人的利益而行为。因此,制度关于权行使的最基本准则就是保证被人利益最大化。权的行使,是人以被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是一行为法律事实的发生过程。因此权的行使不仅要遵守制制度的规定,而且还要遵守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规定。要正确行使权就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必须在的权限内行使权。人只有在这个限度内实施行为方可产生的后果,如果超这个限度,就形成了超权。其次,应当维护被人的利益,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再次,委托人应当亲自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转托他人.最后,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不得进行违法行为。
(三)权的消灭
1、权的消灭
权的消灭,一些国家的民法中规定为两种情形,即基于基础关系和撤回。我国民法中将其分为三种情形,委托权消灭、法定权消灭和指定权消灭,分法虽然各异,但是实质大致相同。我国民法在委托中,“期间届满或者事务完成”、“人死亡”、“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及“作为被人或人的法人终止”与法定和指定权消灭中的“被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都应该归置于基础关系的消灭;“被人取消委托或者人辞去委托”和“指定的取消”应该归置于撤回。
2、权的消灭的后果
权随关系的消灭而消灭,人不得再以人的身份进行活动,否则即为无权。
权消灭后,人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向被人或其继承人、遗嘱执行人、清算人、新人等,就其事务及有关财产事宜何等出报告和移交的义务。
委托人应向被人交回证书及其他证明权的凭证。人不得留置,以防止出现无权或表见,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四权的权限与权的超越
(一)权的权限
如果说对权概念的提示,解决的是其质的方面的规定,那么权限则是说明其量的规定性。人应如何及在何种程度内进行活动其依据就是权限。我国民法规定;授权就应当载明权限,超越权限的行为,被人追认后方可发生效力,否则,后果自己承担。权可分为全权和非全权。人在为被人利益着想的情况下,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活动,且无须向被人汇报请示,此咱权为全权,如法定就属此类;如果人不能自主解雇问题,对一些事务的处理须向被人汇报请示作出决定,此种为非全权,委托大部分属于此类。全权权的范围和被人的权利无所差别,而非全权的范围就被限定在一定的权限内。
(二)权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