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范文

时间:2023-04-06 15: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汉语词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汉语词典

篇1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靠种几亩地供一家人吃饭穿衣,还要供我们姐妹俩上学,家里的生活确实很困难。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家务活和地里的活全靠妈妈一个人做。她每天从田头忙到菜园,又从菜园忙至灶头,累得喘不过气来。看着妈妈那憔悴的面容,我真心疼啊。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要52.80元,我怎么忍心向妈妈开口呢?可我又是多么希望能拥有它啊!

前不久,老师推荐我参加作文比赛,并说如果获得一等奖,就可以得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天下竟然有这等美事!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获得了一等奖,但到手的《现代汉语词典》又被人抢走了,那人说他才是一等奖的获得者呢。我急得大哭起来,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过来。妈妈急忙推门进来问我怎么了,我将自己梦见的事如实地告诉了她,她笑道: “别想太多了,妈理解你的心情,好好睡吧,相信你一定会美梦成真的。”

精心准备,调整好心态,半个月后,我精神饱满地走进了作文大赛的赛场。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我竟真的获得了一等奖。那天,我抱着那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又蹦又跳,高兴得一进门便大声向妈妈报喜。妈妈憔悴的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她连声说: “好!好!”并转身拿出一份礼物给我,说是给我的奖励。我打开一看,原来也是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词典》!

我不由得愣住了。我知道,这可是妈妈多少天起早贪黑,在沟渠里摸田螺换来的啊!妈妈说: “小娜,妈怕你万一得不到……”我们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也交织在一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咬牙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爱护、使用这两本词典。因为这两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象征着荣誉,一本浸透着母爱。

点评

这篇讲述亲情故事的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却很吸引人,这和作者巧妙的构思是分不开的。她开篇即说自己非常想得到一本属于自己的《现代汉语词典》,但由于父母收入不高,这个心愿便成了奢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试想,如果“我”不是那么渴望得到《现代汉语词典》,或者买一本

篇2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注音 规范化

2012年6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面世,这部词典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成了语言生活参与者必不可少的权威指南。新版《现汉》在注音方式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对词组、熟语以按词分写的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细化,按照四字成语的结构差异加以区分——可以分为两个双音节的,在中间加短横“-”,如“投井下石”注作“tóujǐng-xiàshí”;不能分为两个双音节的,则全部连写,如“判若鸿沟”注作“pànruòhónggōu”。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部结构和意义内涵,严格遵守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下简称《正词法》)。然而,笔者对于新版《现汉》中一些词语的注音存有疑问,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含多音字词语的注音问题

汉语中多音字很多,有的是因为有不同的语义而读作不同的语音,即分音别义;有的则是因为书面语和口语的原因,有不同的读音。对分音别义的情况而言,若对其中的多音字理解不同,就可能读作不同的音。如:

(1)【间不容发】jiānbùróngfà,意思是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第629页)其中的“间”是多音多义字。究竟该读作阴平还是去声呢?《现汉》第6版注释其中的“间”为方位词“中间”之义,音jiān。而有学者曾指出“这里‘间’指‘间隔、间隙、距离’,不指‘中间’,应当注为jiàn”[1]。因为“中间”和“间隙”二词的意义不同,前者只是说明事物之间的位置,后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小。(参见第6版第1684页【中间】和第637页【间隙】)“间不容发”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情势极其危急”。当然,“间”指“间隙、空隙”,应读为jiàn。笔者在多部权威辞书中见到“间不容发”中“间”的读音都为jiàn。如:《汉语大词典》(1994年版,以下简称《大词典》)第12卷第75页:“‘闲’,古苋切,亦作‘间’”释义为“空隙;缝隙”,读为jiàn,该词典中【闲不容发】一条,也作“间不容发”;《实用成语词典》(1984版,知识出版社)【间不容发】:“间,空隙,注音jiàn。”《辞海》(1999年缩印本)在“间jiàn”字条下也收录【间不容发】。由此可见,“间不容发”中的“间”应为“间隙”义,读为jiàn。在这个问题上,《现汉》显然应与其它权威辞书保持一致,将【间不容发】一词的注音改为jiànbùróngfà。笔者认为,《现汉》之所以仍用jiān,是符合1985年国家语委等三部委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中的规定的:“间(一)jiān 间不容发,中间(二)jiàn 间隙……”[2]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理解该词中多音多义字“间”的意义。笔者认为,《现汉》应对“间不容发”中“间”的音、义同时做出修订。

还有个别分音别义的字,因为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注音也存在争议,如:

(2)【荫翳】《说文解字·艸部》:“荫,艸阴地。”即“草木遮蔽地面”之义,徐铉注音引《唐韵》“於禁切”(yìn),《广韵·沁韵》也注为“於禁切”(yìn)。《集韵》“荫”又音“於今切”(yīn),“草木荫翳也”,是草木枝叶繁茂之义。可见,“荫”作动词时应读为yìn,作形容词时应读为yīn。《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如此,是将“荫”“阴”二字分音别义,作名词时一律写作“阴(yīn)”;作动词和形容词,写作“荫(yìn)”。可是,《现汉》第6版第1550页对“荫翳”的注音及释义是这样的:“【荫翳】yīnyì①动 荫蔽(笔者注:即遮蔽)②形 枝叶繁茂。”这显然与古音及《审音表》不合,笔者认为应修订为yìnyì,同时“荫蔽”也应读为yìnbì。《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将“荫翳”注为yìnyì。

此外,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原因,有些词有不同的读音。如:

(3)【血】根据《审音表》,“血”字有文白两读:用于复音词及成语,读xuè,如:贫血,狗血喷头……;口语多单用时,读xiě,如:流了一点血,鸡血……《现汉》(第6版)的处理与审音表相同。但笔者发现,在由“血”构成的一些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复音词中,注音却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

【吐血】(见《现汉》第1320页)tù//xiě 内脏出血由口中吐出。参看【咯血】【呕血】。

【咯血】kǎ//xiě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

【呕血】ǒu//xuè 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呕出的血液成暗红色,常混有食物的渣滓。

【晕血】yùn//xiě 看见出血就头晕、心悸、呕吐甚至昏迷。

前三个词语结构相同,均可在其间插入其他成分,意义也有近似之处,这从【吐血】一词的释义中就可看出,且这些释义中均出现“出血”一词,其中的“血”该如何读?《现汉》(第6版)第192页有【出血】chū//xiě,释义为“比喻为他人拿出钱或拿出东西(含诙谐意)”。虽说是“比喻”义,但因为该词是方言用语,所以“血”应按照口语音xiě来读。第239页有【大出血】一词,“血”注音为xuè,第3页【埃博拉出血热】中“血”也读作xuè。可见“出血”是被看作复音词,其中的“血”应读xuè。如果以复音词为判断“血”字读音的标准,那么“吐血”“咯血”“晕血”的“血”都应与“呕血”一样,读作xuè。况且,这几个词在释义中也并没有注明是否为口语词,那么何以其中的“血”有的读xiě,有的读xuè呢?笔者认为,对于这几个词中“血”的注音应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是因为口语或书面语的原因而有所不同的话,则应在释义中注明,以免引起使用者的疑惑。

顺便一提,笔者用搜狗输入法输入“出血”一词时,需完整输入chuxie,而非chuxue;输入“鸡血”一词时,需完整输入jixue,而非jixie,这是否可从侧面说明,“血”字读音的复杂性已经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需要进一步规范呢?

二、文言词及成语的注音问题

《现汉》中收入了很多古汉语遗留下来的文言词,在释义前以表示,此外,还收入了很多常用成语。在这些词语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词语的注音是值得商榷的。

(4)【吐属】tǔshǔ 谈话用的语句;谈吐:~不凡|~大方。(第6版,第1320页)“吐”(tǔ)义项③注释为“说出来:谈~|~露”。“属(shǔ)”所注释的七个义项中,无一能体现“吐属”一词的意思。(见第1208页)而“属zhǔ”有“连缀,连续”之义,如:~文|前后相~。(见第1702页)《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属zhǔ”字条注曰:“之欲切,①连接。《书·禹贡》:‘泾属渭汭。’孔颖达疏:‘属谓相连属。’引申为缀句成文。”可见,“吐属”一词的“属”是从“连接”义引申为“缀句”义的,因此,该词中的“属”应读为zhǔ。早有学者指出过这个问题[3],笔者认为《现汉》在今后的修订中应采纳此项建议。

(5)【辟】

同一字同一意义,由于字典或词典的注音原则不同而有不同的注音。多部权威辞书在给作“法度,法律”义的“辟”字注音时,就表现不一。比如:《现汉》第6版,第989页“大辟”注音是dàpì,释义为“法律;法”;《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缩印本,以下简称《古汉》79页“辟”字下第一个义项为“法,法度,法律”,音bì;《大词典》第11卷第482页“辟”,“法,法度”义,注音为pì。笔者认为要弄清该字的读音,应追溯其古音。《说文解字》:“辟,法也。……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必益切。”[4],“必益切”即为今音bì,此音为唐时的语音。《广韵》是在《唐韵》基础上形成的,《广韵·昔韵》中注释为:“辟,便辟,又法也,五刑有大辟,……所以节其罪也,从口用法也。房益切。”[5]“房”是并母字,按照反切规律,应拟为今音bì。“辟”字作“法度”义讲是古汉语的用法,现代普通话早已不用,理应按照语音演变规律拟出现代音。笔者建议,作为“法律”义的“辟”应作bì。

(6)【圩顶】

在当下火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主持人郎永淳在播报该词时读作xūdǐng,意思是头顶凹陷。但评委之一的孟蓬生立即指出应读作yúdǐng。笔者查阅了新版《现汉》,发现该词并未被收录,但“圩”字有两音,一音读作wéi,意思是低洼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防水堤岸,也作“围子”;另一音为xū,是方言词语,意思是集市。《现汉》中并未注明该词有第三个读音yú。笔者在《古汉》中查到“圩”字,注音为yú(又读wéi),意思是“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并收有“圩顶”一词。(见第1911页)

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既然“圩顶”一词应该读作yúdǐng,为何《现汉》不为“圩”字收录yú这个读音呢?其二,既然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关注极高的品牌节目中都出现了该词,而且使央视著名播音员都“栽了跟头”,笔者认为《现汉》没有理由不在收录yú音的同时,收录“圩顶”一词吧。

(7)【衣锦还乡】yījǐn-huánxiāng 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第6版,第1531页)第1542页中有“衣”条: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布衣|解衣~我。

既然成语“衣锦还乡”已经把“衣”释为“穿衣”义,且有“衣”作为动词的读音和义项,那就应该读为yìjǐn-huánxiāng。而且,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6],本身就是书面语,符合读作去声的语义条件和语体条件,应该保持旧读音,而不必在释义中加注旧读,这样反倒显得累赘。

(8)【捉襟见肘】zhuōjīn-jiànzhǒu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第6版1718页)显然,“见”的意思是“露出”,应该读为xiàn。《说文·见部》注:“见,视也,……古甸切(jiàn)。”《广韵·霰韵》注:“见,视也,古电切;露也,胡甸切(xiàn)。”足见当“视”讲的“见”才读为jiàn,而“显露,露出”义应读xiàn。《大词典》第6卷第611页有“捉衿见肘,亦作‘捉襟见肘’‘捉衿肘见’‘捉襟肘见’”。这里的“见”都是“露出”的意思,同书第10卷第311页释“显露,显现”义的“见”,反切为胡甸切,是“现”的古字,今音为xiàn。《现汉》第6版第1317页有【图穷匕首见】,其中“见”注音即为xiàn,此“见”即为“显露,露出”义。既然同为一义,其读音就应统一。早有学者指出过这个问题,并举例“层见叠出”一词中“见”的读音不是jiàn,而应为xiàn[7]。我们欣喜地看到《现汉》第5版已经对其作了修订,但“捉襟见肘”中“见”的读音却仍作jiàn。

三、专有名词的注音问题

《现汉》(第6版)在《凡例》3.13中也指出“专名和姓氏的注音,第一个字母大写。”笔者对比了第5、6两版《现汉》,看到了原来没有严格执行这项条例的词语注音,新版做了严谨的修订,如:第1页【阿伏伽德罗常量】中“阿”的注音原为ā,现修订为?。但也有一些词语的注音大小写令人生疑。如:

《正词法》中明确规定:汉语化的音译名词,按汉字译音拼写。并举例如下:Fēizhōu(非洲)Nánměi(南美)Dōngnányà(东南亚)等。但《现汉》(第6版)第310页“东南亚”一词的注音却是Dōngnán Yà。笔者注意到第5版《现汉》对该词的注音与《正词法》是一致的,可能是考虑到注音系统性的问题,新版词典将指称洲际名的“亚”“欧”等字均以首字母大写、分写的方式呈现。如:Xī Yà(西亚)、Xī Oū(西欧)。这样的修订是有道理的,也说明《正词法》在语言发展进程中也有修订之必要。但对于【华人】中“华”字的处理却是个例外。《现汉》(第6版)第557页“华”注为:Huá①名 指中国:~夏|~北……词条中列出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华夏、华文、华语”等都对首字母大写。但是“华人”注音却为huárén。【华人】有两个义项: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其中义项①是专指义,应满足注音大写首字母的条件。《现汉》第26页【白人】指白种人,注音为Báirén;第531页【黑人】指黑种人,注音为Hēirén。这两个词都是专指义,首字母都作大写处理,为何专指中国人的“华人”的“华”不大写首字母呢?第672页【金三角】义项②是个专指义,《现汉》单独为该义项注音,并大写其首字母。笔者建议,将【华人】的义项①中也增加注音“Huárén”。这样一来,不仅严格遵守了注音条例,也使得释义及注音方式更加系统。

同样的问题还见于【中华白海豚】【中华鲟】【英特耐雄纳尔】【华尔兹】等词语中。【中华白海豚】与【中华鲟】中均出现“中华”,但前者大写首字母,后者没有大写。【英特耐雄纳尔】是“国际”的音译词,“英”首字母大写,【华尔兹】也是专有名词的音译词,但“华”首字母未作大写。笔者认为,这类问题会给语言运用带来不小的困惑,也不利于注音规范化,应在今后的修订中予以完善。

四、结语

汉字的读音复杂,有些字单用时的读音与其作为词中语素的读音不同,如“脊梁”一词,《现汉》(第6版)第610页注音为jǐ·liang,其中“梁”字为轻声。但是该词表示“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这一语义时,似乎读作jǐliáng为好。权威媒体播音及诗歌朗诵时,凡该词在这一义项上,“梁”字均读作liáng,以表现该词的意义,反倒是读作轻声显得缺乏气势。如朗诵文稿中出现“支撑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句,若读作jǐ·liang,就少了几分激昂向上的豪迈激情。笔者建议,在【脊梁】③中加入注音(jǐliáng),以区别于前两个义项的读音。

《现汉》是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作用,其权威性毋庸置疑。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现汉》中还存在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还有尚待完善之处,这些都有待于汉语使用者与学界权威的共同努力。

(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育苗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LGYM201128])

参考文献:

[1][3][7]白云,劳臣.现代汉语词典阅读札记[J].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第三版)·普通话异读词审

音表[Z].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南京:江苏教

育出版社,2002.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篇3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条目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的修订工作从2007年10月开始,至2012年3月完成,2012年6月正式出版。

《现汉》第5版收录科技条目约1万条(如果以义项为单位,则在1.3万个左右),是《现汉》正式出版以来一次全面、深入的修订,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普遍肯定。基于此,《现汉》第6版科技条目的主要修订任务是:在全书科技条目篇幅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增收一些近年出现,并已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的科技新词,修正第5版中存在的少量失误和不足,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新面貌、新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条目的编写质量和查考价值。我们的修订主要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规范性

《现汉》科技条目的收词和释义,既要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也要遵从国家的科技名词规范。科技词语常常遇到一物多名的情况,我们一般把专业领域中使用的名称作为正条,并详细注释,对异名、异形做副条处理,彼此挂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词语因而也发展迅速,新旧名称常有变化,我们要在词典中及时反应这种变化,这是《现汉》规范性的重要体现。《现汉》在科技条目的修订中,始终强调规范性,及时跟进科技词语的最新变化。《现汉》第6版在加强科技条目规范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参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适量增收表中的科技用字及相关的科技条目

200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有部分《现汉》第5版未收的字,第6版酌情做了增收。在增收科技用字时,有时会带出相关的科技词语,我们会一并考虑是否收录。例如[1]:

Fguān名有机化合物,针状晶体,浅黄色,可看作是六个苯环组成的环烃。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F”字,该字有guān和guàn两个读音,存在争议,我们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中的相关条文,将其读音确定为guān。

又如:

eqiān

①见26页白e、1055页青e。②用于地名:~树底(在河北)|~木沟(在山西)。

白ebáiqiān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子四棱状锥形,球果圆柱状长卵形。木材可用来制电线杆、枕木、家具等。

青eqīngqiān名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叶子四棱状锥形,先端尖,球果圆柱状长卵形。木材可用来制电线杆、枕木、家具等。宜于造林,也供观赏。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e”字,《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单字“e”及由“e”作为语素构成的相关科技条目“白e、青e”。

再如:

sbǐng见1175页石s。

石sshíbǐng名昆虫,身体长,棕褐色,体表有鳞片,触角丝状细长,生活在阴湿的地方。种类很多。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录了“s”字,现有资料中“s”只见于“石s”,《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单字“s”及由“s”作为语素构成的相关科技条目“石s”。

2.进一步贯彻科技名词规范

科技名词的规范,我们主要遵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由于不同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是陆续进行、公布的,《现汉》不但要陆续予以跟进,还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之前跟进不到位的现象。在第6版修订中,我们特别加强了对科技名词规范的学习和检查,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例如:

《现汉》第5版:

无纺织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可做包装用布等。也叫不织布。

不织布bùzhībù名无纺织布。

《现汉》第6版:

无纺布wúfǎng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无纺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交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过去“无纺布、无纺织布、不织布”这几个名称一直并行使用,现在名词委推荐使用的是“无纺布”,我们随之予以调整,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又如:

《现汉》第5版:

声速shēngsù名声波传播的速度。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在15℃的空气中每秒为340米,在水中每秒为1440米。旧称音速。

音速yīnsù名声速的旧称。

超声速chāoshēngsù名超过声速(340米/秒)的速度。也叫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声速。

《现汉》第6版:

超声速chāoshēngsù名超过声速(340米/秒)的速度。旧称超音速。

超音速chāoyīnsù名超声速的旧称。

名词委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声速”“超声速”,再参考《现汉》第5版“声速”和“音速”释义的处理方式,第6版对“超声速”和“超音速”的释义做了修改,进一步贯彻了科技名词规范。

类似的情况还有“太阳能电池”“平”等。

3.进一步贯彻计量单位规范

例如:

《现汉》第5版:

道1dào……B11(~儿)量计量单位,忽米的俗称。

丝(z)sī……③量表示长度、重量的单位。a)长度,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俗称1忽米为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

《现汉》第6版:

道1dào……B11(~儿)量计量单位,相当于10微米。

丝(z)sī……③量表示长度、重量的单位。a)长度,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10丝等于1毫。

“忽米”是公制长度单位,不是法定计量单位,第6版删除了“忽米”,并在与之关联的“道”和“丝”的释义中做了相应的处理,进一步贯彻了计量单位规范。

又如:

《现汉》第5版:

电流diànliú名①电荷的定向流动。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发光效应等。②电流强度的简称。

电流强度diànliú qiángdù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简称电流。

《现汉》第6版:

电流diànliú名①电荷的定向流动。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发光效应等。②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旧称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diànliú qiángdù电流②的旧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电流”,《现汉》第6版将词目从“电流强度”调整为“电流”,进一步贯彻了计量单位规范。

4.释文中采用科技名词的规范名称

例如:

《现汉》第5版:

流线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艇tǐng名①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军用船只,如炮艇。潜水艇无论大小习惯上都称为艇。

《现汉》第6版:

流线型liúxiànxíng名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艇tǐng名①比较轻便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②小型军用船只,如炮艇。潜艇无论大小一般都称为艇。

名词委推荐使用的规范名词是“潜艇”,而不是“潜水艇”。我们对此进行了全书统查,把全书释文中的“潜水艇”统改为“潜艇”。

又如:

《现汉》第5版:

机体jītǐ名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包括植物和动物,如最低等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最高等最复杂的人类。也叫有机体。

发病fā∥bìng动某种疾病在有机体内开始发生:~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有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发酵等。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或某一个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

《现汉》第6版:

发病fā∥bìng动某种疾病在机体内开始发生: ~率|秋冬之交容易~。

酶méi名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发酵等。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或某一个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

生物学中,“机体”是规范名词,《现汉》第5版中,“机体”为正条,“有机体”为副条。但在“发病”“酶”的释义中却使用了“有机体”,这不符合《现汉》行文中应采用规范名词的原则,第6版做了修订,把相关释义中的“有机体”改为“机体”。

二、确保科学性

科学性是《现汉》科技条目释义的核心,通过这次修订,《现汉》中科技条目释义的科学性更趋完善。

例如:

《现汉》第5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常用成瘾。作为时也叫白面儿。[英heroin]

《现汉》第6版:

海洛因hǎiluòyīn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粉末,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极易成瘾。作为时也叫白面儿。[英heroin]

服食海洛因,很快就会成瘾,所以必须远离。《现汉》第5版释义中说“常用成瘾”不够妥当,第6版改为“极易成瘾”,更科学精准。

又如:

《现汉》第5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属性词。(植物)种子萌发的当年只长出根和叶子,次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的,如萝卜、白菜、洋葱等都是二年生的。

白菜báicài名①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花淡黄色。是常见蔬菜。品种很多,有大白菜、小白菜等。②特指大白菜。

洋葱yángcōng名①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细长,中空,花小,色白。鳞茎扁球形,白色或带紫红色,是常见蔬菜。②这种植物的鳞茎。也叫葱头。

冬小麦dōngxiǎomài名指秋天播种第二年夏天收割的小麦。

《现汉》第6版:

二年生èrniánshēng形属性词。(植物)种子萌发的当年只长出根和叶子,次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的,如萝卜、冬小麦等植物都是二年生的。

《现汉》第5版“二年生”的释义中说:如萝卜、白菜、洋葱等都是二年生的。我们来看“白菜”的释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的释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举例应尽量举典型的例子,而白菜和洋葱都不是典型的二年生植物,第6版将“白菜、洋葱”改为典型的二年生植物“冬小麦”,更科学精准。

再如:

《现汉》第5版:

闰年rùnnián名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

《现汉》第6版:

闰年rùnnián名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384天或385天。

《现汉》第5版“闰年”的释义不够完善,闰年也有385天的。第6版修订之后,弥补了缺憾,注释更为严谨。

类似的情况还有对“虹吸现象”“伽马刀”“梭子蟹”“变色龙”等词条释义的修改。

三、完善系统性

《现汉》向来重视系统性,一方面是收词的系统性,一方面是相关条目释义的系统性。《现汉》第6版着重对收词的系统性做了检查和调整。

例如:

肾炎shènyán名肾脏发炎的病,通常指肾小球肾炎,由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引起。症状是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严重的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

从医学上看,“×炎”可能有上百种,是否收录、收多收少、哪些收哪些不收,取决于词典的性质和规模。作为小型语文词典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均未收录“×炎”,而作为中型语文词典的《现汉》则收录了较为常见的。如《现汉》第5版收了常见的“肠炎、肺炎、肝炎、关节炎、阑尾炎、盲肠炎、心肌炎”等,但未收同样常见的“肾炎”,第6版予以增补,这体现了《现汉》科技条目收词的系统性。

又如:

《现汉》第5版:

穗状花序suìzhuàng huāxù花序的一种,主轴很长,没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轴上面,如车前、小麦的花序。

花序分为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常见的有限花序有聚伞花序等,常见的无限花序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等。《现汉》收科技条目时,首先收录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下位词则只收常见的。如收录了基本概念“花序”,其下位词则只收常见的。《现汉》第5版修订初稿时,曾经收录了“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等,在修订后期,要求科技条目适度删减条目、压缩篇幅。在删词过程中,只删了“聚伞花序、总状花序、伞形花序”,而漏删了“穗状花序”,造成了各种花序收词不统一的缺憾。这一组词要么统一收录,要么统一删除,处理方式要一致。第6版删除了“穗状花序”,使收词更具系统性。

再如:

《现汉》第5版:

斩假石zhǎnjiǎshí名剁斧石。

《现汉》第5版收录了“斩假石”,并作为“剁斧石”的副条处理,却漏收了主条“剁斧石”。严格地说,这是一处硬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因第5版删减科技条目不够慎重造成的。第6版修订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删去了“斩假石”。为了避免类似失误,今后删条时要统查全文,以保证收词的系统性。

四、补充知识性

在科技条目的释义中,要尽可能地交代其命名理据和应用领域等,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还知道它用在什么地方。通过补充命名理据、应用领域等手段,把枯燥、生涩的专业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科技内涵。

例如:

《现汉》第5版:

干电池gāndiànchí名电池的一种。参看306页电池。

《现汉》第6版:

干电池gāndiànchí名电池的一种,因其电解液用淀粉糊固定,不能流动,所以叫干电池。参看292页电池。

《现汉》第5版“干电池”的释义过于简单,读者查阅之后依然无法明白词义。第6版补充了“干电池”的命名理据,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读者理解词义。

类似补充命名理据的条目还有“白面儿”“关东糖”“鹤嘴镐”“鸡新城疫”“雨花石”等。

又如:

《现汉》第5版:

无纺织布wúfǎngzhī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可做包装用布等。也叫不织布。

《现汉》第6版:

无纺布wúfǎngbù名一种以纺织纤维为原料,外观和用途相当于布匹的片状物,因不经过一般的纺织过程,而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使纤维黏结得名。无纺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交通、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现汉》第6版补充了“无纺布”应用领域的释义内容,使之与日常生活发生了联系,更便于读者理解。

五、体现时代性

《现汉》第5版出版以后的几年中,大量的科技新词新义不断涌现,也有少量的词语退出了词汇系统。我们要在词典中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在积极稳妥地收录新词新义的同时,也要适度删减一些陈旧的、过时的条目,以体现《现汉》的时代性。《现汉》第6版在体现时代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增收新词、增补新义

(1)增收新词

例如:

物联网wùliánwǎng名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和信息传感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跟踪、管理以及信息交换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99年提出的,十几年后的今天,物联网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新兴产业,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汉》第6版增收“物联网”,以体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又如:

抑郁症yìyùzhèng名一种精神疾病,症状是情绪低落、自我责难、焦虑不安或反应迟钝等,严重时会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也叫忧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当前全球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名第四位,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汉》第6版增收“抑郁症”一词。

再如:

矮行星ǎixíngxīng名沿不同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呈圆球形,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谷神星等。

2006年8月,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决议,将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不再作为行星看待,而归入矮行星的行列。《现汉》第6版据此增收了“矮行星”,并修订了“行星、大行星、类地行星”等相关条目的释义。

随着新生事物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汉》第6版还收录了“被动吸烟、彩铃、光伏效应、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太空垃圾、网络综合征、微博、移动硬盘、云计算”等新词。

(2)增补新义

例如:

补丁(补钉、补w) bǔ・ding名①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打~|~摞~。②指补丁程序,用来修补计算机程序漏洞或升级软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而给计算机打补丁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的常用手段。对这类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的科技义,《现汉》第6版予以增补。

类似的情况还有“黑、网、碟、老化、热浪”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举两例:

黑hēi①形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板|~斑|~头发|白纸~字|脸都晒~了。②形黑暗:~牢|天~了|屋子里很~。③(~儿)夜晚;黑夜:摸~儿|起早贪~。④隐秘的;非法的:~市|~话|~户|~窝点|~社会。⑤形坏;狠毒:~心肠|这种人心太~。⑥动暗中坑害、欺骗或攻击:被骗子~了两万块钱|昨夜被人~了一砖头。⑦动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他们的网站被人~了。⑧(Hēi)名姓。

网(W)wǎng①名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一张~|渔~|结~|撒~|张~法~|情~。②名形状像网的东西:~袋|蜘蛛~|球~。③名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通信~|交通~|灌溉~|营销~。④名特指计算机网络:上~|互联~。⑤动用网捕捉:~着了一条鱼。⑥动像网似的笼罩着:眼里~着红丝。

2.删除旧词

《现汉》第6版删除的科技条目很少,主要是过于陈旧或使用频率较低的方言词、口语词等。

例如:

耳朵底子ěr・duo dǐ・zi〈方〉中耳炎。

霍闪huòshǎn〈方〉名闪电。

郎猫lángmāo〈口〉名雄猫。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科技词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迅速普及。因此,科技条目在语文词典中的地位也有提升的趋势,国外的著名词典,如《牛津英语词典》《拉鲁斯法语词典》等,在其修订中都很重视科技条目的及时收录和不断修订,《现汉》也是如此。只有开拓眼界,踏实前进,力求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时代性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现汉》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附注

[1]全文例子中,凡是《现汉》第6版增收的新条,词目下面用下划线标示;凡是增加、改动的部分,在增加、改动的内容下面用下划线标示。

参考文献

1.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辞书研究,2013(2).

2.柯琦.科技词条的处理.辞书研究,1981(3).

3.李志江.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百科条目.∥《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李志江,曹兰萍.《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1997(1).

5.李志江.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1).

6.刘庆隆.辞书编纂工艺导论.湖北:崇文书局,2008.

篇4

关键词:《现汉》第6版 指 释义用语 释义功能

释义用语,指的是处于释义元语言层面的释义惯用词,如“指、比喻、形容、表示、如、泛指、称”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各方面的变化中,释义用语“指”的使用出现部分改动。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现汉》第6版和第5版中“指”的使用,考察释义用语“指”的释义功能。“指”在《现汉》第6版中的功能更加明确,与“形容”“比喻”等释义用语的相互区别性增强。

一、“指”的释义功能

前人研究中主要提到了“指”的两种释义功能。一是“释义提示语”:释义结构复杂的时候,表示被释词的意义总是在结构上不太对称,在意义的陈述上有点突兀,使用“指”字可以加强释义的整体感,突出针对性(苏新春,2005)。二是表示所释义为引申义,尤其是因借代用法而形成的借代义(符淮青,2004;温昌衍,2010)。观察《现汉》第5版和第6版中“指”的使用情况,前一版“指”的功能概括不够准确,存在释义结构复杂而没用“指”、释义较短而用“指”的情况。另外,“释义感觉更自然”并不是很客观的依据标准。观察《现汉》用例,我们认为“指”有以下两个较为明确的释义功能。

(一)《现汉》中“指”的义项⑥是“意思上针对”

当词义对象存在于特定范围领域中,一般在“指”前面加上限制词,如“医学上指”“迷信的人指”等。在说明词义的时间范围方面还有“旧指”“今指”“原指”“现指”“封建时代指”等;在说明词义的适用范围大小方面有“特指”“泛指”“一般指”“专指”。另外,通过借代(转喻)所产生的引申义,《现汉》中一般会明确标出“本指”“借指”“转指”。

对比不用“指”来引出的词条,我们认为,释义用语“指”引出的是词义所指对象或适用范域,是从词的外延来解释词语。《现汉》对于“外延”的解释是“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释义用语 “指”通常用在名词的解释中,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词和词义之间划上等号。因此,我们将“指”的第一个释义功能概括为“从外延的角度指出词的具体所指对象或适用范域”。“指”的这一功能使其大量应用于解释一些新出现的短语词或缩略语,如“积累基金”“绩优股”“监外执行”“特别快车”“家装”等。

(二)前人提到 “指”的第二个功能是解释引申义

【彩头】①获利或得胜的预兆(迷信);②指中奖、赌博或赏赐得来的财物。(第5、6版释义相同时不特别标注,下同)

“彩头”的义项①是其本义,义项②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用法。

词义引申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引申义,由于其本义已经不使用,或者通过比喻造词,没有本义,这种情况下也使用“指”。例如:

【夹板气】指来自对立的双方的责难。

【减仓】指投资者抛出部分股票,减轻仓位。

“夹板”与“对立双方”“投资者所持股票”与“货仓”之间有着相似性而非相关性,应该也算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而产生的词义。《现汉》在处理这类词时,使用“指”而不用“比喻”。另外,这类词还有一些特殊性,词义的比喻特性来自于词中的某部分词素,如“夹板”“仓”,再与其他词素结合。

“指”的这两个释义功能有着内在一致性。词义引申一般使词义的范围发生变化。当用在某一特定范域中时,词义通常会缩小,释义时使用“指”既可以看作引申义,也可以看作解释特定所指对象。例如:

【加码】①(~儿)指提高商品价格;②指增加赌注;③提高数量指标:层层~。

“加码”的前两个义项分别用于商业和赌博中,而第三个义项则不限于某一领域,前两个义项可以看作第三个义项的引申。

二、《现汉》第6版中“指”的变化

在《现汉》第6版中,释义用语“指”进一步明确了以上两种释义功能,不再是一个没有明确使用条件的“释义提示语”。第6版中,“指”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删去本义释义中的“指”

【泡面】第5版:指方便面。第6版:方便面。

类似的改动的词条还有“青年”“契机”“潜泳”“勤政”“青年”“青紫”“美梦”“劝进”“流失主”“全方位”“奇货可居”“能说会道”等。

(二)引申义的释义中加上了“指”

【全家福】第5版:①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儿;②荤的杂烩。

第6版:①指一家大小合拍的相片儿;②指荤的杂烩。

当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时,“指”往往用于引申义的义项。例如:

【器质】第5版:①指身体器官的组织结构;②才识和素质。

第6版:①身体器官的组织结构;②指才识和素质。

类似改动的词条还有“奇才”“翘辫子”“青史”“气质”等。

(三)改“比喻”为“指”(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第6版中进一步修正了一些借代义误作比喻义的问题。将第5版中的“比喻”改为“借指”,明确指出了词义来自于借代引申。例如:

【干戈】第5版:泛指武器,多比喻战争。

第6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

此类修订的词条还有“柴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长舌”“唇吻”“唇舌”“肺腑”“烽火”“鸿雁”“联袂”“沐浴”“墨”“萧墙”“肝胆”“饾饤”“问鼎”“痛痒”“印把子”等。

第二,经比喻(包括隐喻)而产生的引申义,本义已经消失或不用,或者本身就来自于隐喻造词,在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 例如:

【绿肺】第5版:比喻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的绿地、森林等。

第6版:指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的绿地、森林等

【城府】第5版: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第6版:城池和府库,借指人的心机。

类似改动的词条还有“鼻酸”“靠山”“目论”“锋芒毕露”“两袖清风”“前车之鉴”“如意算盘”“清水衙门”“倾箱倒箧”“顺手牵羊”“探骊得珠”“萧规曹随”等。以上这些词的语源义都不再使用,有的或者就没有语源义,直接是来自于隐喻造词,如“绿肺”。我们推测,《现汉》第6版改“比喻”为“指”,旨在说明是引申义的同时,强调词与词义是一种 “A所指的是B”的关系。

(四)有一类词,词面出现喻体和本体,实际上是比喻的凝缩形式,加上喻词和一些被压缩掉的成分,就是一个完整的明喻。“鸡冠花像鸡冠一样的花”这类词的词义都是以本体语素为核心,词性也由本体语素决定,整个词语的意义绝大多数不是比喻义,如“铁律”的实质是本体语素“律”,即规律,喻体语素“铁”修饰“律”,《现汉》第5版解释为“比喻确定不移的规律”,第6版改为“指确定不移的规律”,这样的修订是准确的。有时候,本体语素在前面,喻体语素在后面,例如“题海”,是将“题”比作“海”,《现汉》第5版的释义为“比喻大量的、过多的学生作业题或练习题”,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作类似改动的词项还有“龟缩”“股海”“宦海”“病魔”“法网”“口碑”“”等。

(五)改“形容”为“指”

“指”和“形容”的不同在于,“指”可以在释义和被释词之间划等号,而“形容”则是用描述的方法来解释被释词,突出被释词的形容。“指”通常用于解释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而“形容”用于解释形容词性词语。第6版中将“形容”改为“指”的词条多为成语、俗语。这些词自身有完整的主谓或述谓结构,直陈其事,整个词语不带有形容其他人物、行为、事件的功能。例如“拔刀相助”,第5版释为“形容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实际上“拔刀相助”指的就是“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并不是形容这种情况。因此,第6版改“形容”为“指”,是非常恰当的。又如,“多事之秋”在第5版中被释为“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第6版中改为“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类似改动的词还有“鞍马劳顿”“别树一帜”“不知死活”“不知进退”“大观”“耳朵软”“风和日丽”“老于世故”“空口说白话”“食言而肥”等。

(六)“指”前面限制词发生变化。例如:

【脱节】第5版:原来连接着的物体分开,借指原来联系着的事物失掉联系,或原来应该联系的事物没有联系起来。

第6版:改“借指”为“泛指”

“泛指”可以理解为“宽泛地指”,表示由于词义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扩大而引申出的义项。“借指”用于借代引申所产生的词义。上例中应该是词义适用范围的扩大,用“泛指”更准确。又如“参谋”的②和③义项:

【参谋】第5版:①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②泛指代人出主意。③指代出主意的人。

第6版:①(同)②改“泛指”为“指”。③改“指”为“泛指”。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变化,有以下值得商榷之处。

1.《现汉》第6版中“借指”似乎并不专门用于借代义。例如:

【雁行】第6版:鸿雁飞时整齐的行列,借指弟兄。

【台柱子】第6版:戏班中的主要演员(台:戏台),借指集体中的骨干。

【黑马】第5版:比喻在比赛或选举等活动中出人意料获胜的竞争者。

第6版:原指一匹不被人注意却在比赛中意外夺魁的黑马(故事见于英国小说《年轻的公爵》)。借指在比赛或选举等活动中出人意料获胜的竞争者。

“雁行”与“兄弟”,“台柱子”与“集体中的骨干”,“黑马”与“以意外获胜者”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似性而非相关性。这些词语的释义在《现汉》第5版出版后已有学者撰文献疑(参见应雨田,2009;温昌衍,2010),但在第6版中没有修订。编纂者或许是想用“借指”来强调“借用本义来指另外的事物”,是一种单纯的“A词指的是B义”的关系,不是通过借代而产生的词义。

2.一些通过比喻引申而来的词义,本义不再使用,且释义中也没有出现其比喻义产生的基础,符合前面归纳的使用“指”的情况,但《现汉》第6版中仍使用“比喻”。例如:

【敲门砖】第6版: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桢干】第6版: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汉》第5版和第6版中释义用语“指”的功能变化,如下表所示:

2.用于引申义。

3.大量替代“比喻”,成为突出引申义在字面义上发生整体化、抽象化的释义用语。

在《现汉》第6版中,当释词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释义用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到不同释义用语在功能上的区别:

【企足而待】第5版:抬起脚跟来等着,比喻不久的将来能实现

第6版:抬起后脚跟来等着,指事情、愿望等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也形容迫切地盼望。

在第5版中,“企足而待”词条使用“比喻”作引申义的说解,但此引申义找不到明确的本体与喻体,不属于明喻,只是在字面义上的整体化和抽象化。因此,在第6版中,将“比喻”改为“指”,突出引申义。当解释另一个引申义“迫切地盼望”时,由于所强调的是形容“迫切”情状,因此使用“形容”作为释义用语,强调其形容。

当然,本文所提出的“指”的两种释义功能并非绝对,《现汉》第6版在使用中有时也存在着边界模糊的现象,这是由于词义引申关系的错综复杂所造成的,释义用语体系还有需要梳理完善的地方。从总体上说,《现汉》第6版较为成功地调整了释义用语“指”的释义功能,在单纯的释义之外,间接地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9.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清.《现代汉语词典》“形容”义类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

文,2006.

[5]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

典》第6 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6]王楠.用语不同,作用有别——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

“也作”“也叫”“也说”[J].语文研究,2004,(1).

[7]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释义问题的修订[A].中国辞

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8]应雨田.《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比喻义献疑[J].辞书研究,2009,

(4).

[9]应雨田.比喻型词语的类型及释义[J].中国语文,1993,(3).

[10]朱斌.《现代汉语词典》的“特指”释义法[J].辞书研究,

篇5

不知不觉中,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悄然问世。对于个人而言,词典很难及时地更新换代,所以很少有人关注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细微变化。笔者因执教高三年级的缘故,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到了它与之前的“异质”之处,发现它对我们的高三复习乃至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颠覆和冲击,试举一例: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这是2007年高考浙江卷语言文字运用第三题词语运用的B选项,以当年的词典而言,这里的“遇人不淑”属于对象误用,它的意思是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适用语境相对狭窄。然而新版词典中又新增了一个新的义项――“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以此为参照,这个当年被视为错误的选项,现在却“摇身一变”被“扶正”了。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变化,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和出题做题。如果我们教师对其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依然固守着原先的标准,就很可能会“误人子弟”。

为此,笔者专门翻阅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并将其与第5版进行一一比对,搜集、摘录了新版词典有别于以往的一些地方,姑且管窥蠡测,以飨读者。

一、字音

在字音方面,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基本保持了原貌,有以下几处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1.红彤彤:老版词典里对词的注音是“hóng tōng tōng”,且有“红通通”的另外写法;而新版词典中更改为“hóng tóng tóng(口语中也读hóng tōng tōng)”,且去掉了“红通通”的写法。类似的例子还有“拿主意”,它的读音为“ná zhǔ yi(口语中也读ná zhú yi)”。新版的词典中有意调整了口语和书面语,一些有特殊口语读音的词语更改为以书面为主,以口语为辅,这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语言的地域性色彩。

2.褪色:老版词典里注音是“tuì shǎi”,而新版词典改变为“tuì sè(口语中也读tuì shǎi)”。在以往的字音判断中,“tuì sè”被视为错误的读法,而新版词典则将其标为正确读音。

3.标识:老版词典里“标识”和“标志”为同一个词条,注音是“biāo zhì”,“标识”等同于“标志”;而新版词典中“标志”这一词条依然存在,却增加了一个新的词条“标识”――“biāo shí”,意思是“标示识别或用来识别的记号”。所以“标识”这个词现在比较复杂,它既可能是“标志”,也可能是新词“标识”,就读音而言很难确定。

4.箪食壶浆:老版词典中注音为“dān sì hú jiāng”,而新版词典中更改为“dān shí hú jiāng(食,旧读sì)”,“食”的读音改变了。

5.逻辑:老版词典中注音为“luó ji”,“辑”读轻声;而新版词典中则改为“luó jí”,“辑”不再读轻声。像这样的改变同样适用于“逻辑思维”“逻辑学”。

6.唯唯诺诺:老版词典中注音为“wěi wěi nuò nuò”,因这一词语为“唯”专设了一个第三声的读音;而新版词典中将“唯”统一为第二声,读作“wéi wéi nuò nuò(旧读wěi wěi nuò nuò)”。笔者比较赞同这个更改,没有必要为一个词条专门设置一个读音,改过来后既方便学生的识记,也不影响对其意义的理解。

二、字形

在字形方面,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有许多细微的调整或改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警觉。

1.装潢:新版词典更改为“装潢(装璜)”,括号中为非推荐字形。类似的情况还有:出谋划策(出谋画策)、瓷器(磁器)、勾画(勾划)、闺蜜(闺密)(新增加的词条)、喝彩(喝采)、计划(计画)、简练(简炼)、骄奢逸(骄奢佚)、录像(录象、录相)、再接再厉(再接再砺)、指手画脚(指手划脚)、小题大做(小题大作)。面对这样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语文老师啼笑皆非的改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篇6

关键词:名词 AABB重叠式 组成成分 结构关系 凝固性

对名词的AABB重叠式,一般是从语义、语用、句法功能的角度进行考察,很少有人针对名词的内部成分及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常用字部分包含名词996个,能进入AABB式的有245个,组词121个,约占20%。次常用字部分含有名词358个,能进入AABB式的有16个,组词8个,占4%。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现代汉语常用字》为基础材料,对能进入AABB重叠式的名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语音搭配、语义、结构关系以及凝固性等方面对AABB重叠式从内部和外部进行考察。

一、AABB重叠式的组成成分

能进入AABB重叠式的名词,有以下8种:

1.表示时间的名词。如:时、代、朝、刻、生、世、年、月、岁、日、夜、天等。组成:时时刻刻、生生世世、朝朝代代、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分分秒秒等。

2.表示方位的名词。如:上、下、前、后、南、北、左、右、里、外、内、东、西等。组成: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内内外外、南南北北、东东西西、左左右右等。

3.表示日常用品名称的词。如:桌、椅、箱、柜、坛、罐、碟、碗、鞋、袜。组成:桌桌椅椅、箱箱柜柜、坛坛罐罐、瓶瓶罐罐、碟碟碗碗等。

4.表示实物名称的词。如:花、草、瓜、果、米、面、枣、山、水等。组成: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瓜瓜枣枣、米米面面、山山水水等。

5.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如,风、雨、火、雪、霜等。组成:风风雨雨、风风火火、风风霜霜等。

6.表示人际关系的词。如:子、孙、祖、辈、世、代、君、臣、父、爸、妈、爷、奶、叔、伯、婶等。组成:子子孙孙、祖祖辈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叔叔伯伯等。

7.表示身体器官或与之有关的名词。如:口、肠、肚、手、脚、眉、眼等。组成:口口声声、手手脚脚、眉眉眼眼、肠肠肚肚等。

8.其他名词。如:字、句、村、寨、形、色、落、角、边、沿、岸、条、框、块等。组成:字字句句、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条条框框、条条块块、边边角角、边边沿沿等。

二、AABB重叠式的内部特点

(一)A与B在结构上的关系

名词AABB重叠式中A与B的结构关系有三种:

1.AABB重叠式有与之对应的复音节词AB。这样的名词AABB重叠式比较常见。例如:里里外外、方方面面、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上上下下、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枝枝叶叶。有对应的双音节词里外、方面、花草、山水、上下、恩怨、是非、枝叶。但是这部分AABB重叠式在意义上大多与复音词AB相比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只是在语义色彩方面有量上的增多或时空上的延展。例如:

(1)放在嘴边美美地一吸,立时一种甜丝丝的感觉从舌尖泛起,充盈了每条神经的枝枝梢梢。(唐云冈《家乡的柿子树》)[1]

(2)少平一边从街道上往过走,一边泪眼朦胧地寻找着过去涉足过的角角落落。(路遥《平凡的世界》)

因此这类AABB,《现代汉语词典》一般不收录。由复音节词AB形成的名词AABB重叠式更像是一种AB的构形形式。

2.AABB重叠式没有与之对应的复音词AB。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名词的AABB重叠式的词义与A、B都不相同,已在其基础上形成新的意义,并具有凝固性。我们认为这种AABB重叠式已经成词,并且大都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例如:星星点点、婆婆妈妈、家家户户、口口声声。

b.名词的AABB重叠式,只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性组合。这种AABB重叠式更多是为了语言上的创新,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例如:

(3)农民把家产的粮食、鸡鸭、手工编织的筐筐篓篓送到集市上,换回火柴、海盐、德国针、西洋色。(邓友梅《据点》)

(4)严青秀从喉咙里发出暴怒的声音,但被撞倒的桌桌椅椅给淹没了!(于晴《情惑那西色斯》)

(5)女儿坐在餐桌边,边吃早饭边入神地看着小说书,烤面包上的白脱油,就像铺地板样,边边角角都铺到家了。(刘子成《青纱帐,母亲》)

3.A与B一般不成词,但在成语中往往可以连用,这种AB组合可以说是古代汉语中语法结构的遗留。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都出自《礼记》,“声泪俱下”出自《晋书》,它们形成AABB重叠式分别是:男男女女、长长幼幼、声声泪泪等。

(二)A与B在语义上的关系

1.A与B意义相关。例如:碟碟碗碗、门门窗窗、鞋鞋袜袜、枝枝梢梢、枝枝桠桠、花花草草里的碟与碗、门与窗、鞋与袜、枝与梢、花与草等都是相关事物。

2.A与B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家家户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世世代代等,其中家与户、年与岁、世与代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斑斑点点、点点滴滴、山山岭岭等,斑与点、点与滴、山与岭意义相近。

3.A与B意义相反或相对。例如:恩恩怨怨、日日夜夜、昼昼夜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内内外外、里里外外、南南北北、左左右右、东东西西等。其中的恩与怨、日与夜、昼与夜、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里与外、左与右、南与北都是意义相反。

4.A与B意义上属于上下位关系。A与B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但在意义上属于上义层次与下义层次的关系。例如: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岁岁月月、年年月月、字字句句、子子孙孙、祖祖孙孙、婆婆妈妈。其中秒、分、刻、时、月、岁、年都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所记录的时间单位依次增大。

(三)A与B在语音搭配上的关系

在121个AABB重叠式中,有90个词的AA是平声,BB是仄声。AABB是平平仄仄音律格式。例如:眉眉眼眼、时时刻刻、朝朝代代、分分秒秒、方方面面、朝朝暮暮、砖砖瓦瓦、针针线线等。平仄相配有一定的规律,读起来错落有致,悦耳动听,能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形成抑扬顿挫的效果。如果跟排比结合起来运用,其节奏感和音乐美会表现得更明显。例如:

(6)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波波折折,自打她1969年嫁到严宏昌家里之后,她经历得太多太多了,以至流干了泪。(孔章圣《紫金岁月》)

(7)那天下午,分队全体人马上后山搬运、挖坑,坚壁、清野。满山上摆满了桌桌椅椅,碗碗盏盏,筐筐篓篓,坛坛罐罐。(欧阳山《圣地》)

三、名词的AABB重叠式的凝固性

现代汉语中,一些名词的AABB重叠式由于使用频率高且内部结构比较固定,并具有全新的内涵,成为一个词,比如家家户户、星星点点、生生世世、婆婆妈妈、口口声声、鬼鬼祟祟、风风火火、形形等。我们从《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这些词的解释就为:

生生世世:佛教认为众生不断轮回,“生生世世”指每次生在世上的时候,就是一辈子的意思,现在借指一代又一代。

星星点点:①形容数量很少或很零散;②形容数量多而且分散。

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的陈说、表白或把一种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风风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激烈、活跃或有冲动的样子。

这些名词的AABB重叠式大部分能表示整体性的形象,可以看做一个固定的词。名词AABB重叠式的凝固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AA与BB不能替换位置。如“朝朝暮暮”不能换成“暮暮朝朝”,“婆婆妈妈”不能写成“妈妈婆婆”。

2.AA与BB之间不能加上连词或其他的词。如“口口声声”之间不能加上任何其他成分。

3.AA与BB不能更换成其他成分。如“形形”不能说成“形形XX”等。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名词的AABB重叠式,无论在组成成分、结构、意义、语音配置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了解名词的AABB重叠式结构上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功能。

注释:

[1]本文例句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及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Z].http:///Resources.aspx.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Z].http://

[4]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Z].http:///index.aspx

[5]郭志良.有关AABB重叠式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6]邢福义.形容词的AABB反义叠结[J].中国语文,1993,(5).

[7]张谊生.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复叠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1).

[8]沈清淮.名词的AABB叠合[J].汉语学习,1998,(3).

篇7

新词语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认为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下面我将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新词”的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

1、汉语词缀化现象突出

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成分的存在。我们称之为“类词缀”,虽然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近年来,汉语新词“词缀化”趋势非常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型“类词缀”,如2006年的“门”(电话门、解说门);2007年的“奴”(房奴、车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其中2009年的“被”类新词的产生最令人关注,“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就业”等,这类词语充分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

2、缩略语趋势加强

大量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追求简洁的心理,即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受这一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捷的方向发展,即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逐渐成为人们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贝克汉姆”简称“小贝”,“罗纳尔多”简称“小罗”,“白奴”指身负巨大压力的白领一族。其他如“非典、入世、三讲、、倒扁”等都是目前人们常常听到的缩略语。

3、构词能力强

在新生词汇中,有大量词语构词能力很强。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强);“零”,(零距离、零增长、零贷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上述各词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实质是其词根逐渐虚化,逐渐变为一个词缀,从而可以自由附加在各种语素或词的前后,变成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

二.从词义角度看

1、词义转移化

词义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对新词使用的制约。如“写真”,本是画像的意思,元代传人日本。日本后用“写真”一词借指照相,后来发展成“”之义;80年代中期,现代汉语从香港引入“写真”,词义再次发生变化,引申为“真实写照”之义,如“北京写真、社会写真”等。再如“911”已不再纯粹是一个日期,而是“恐怖”的代名词;还有一些词汇“语义反用”,如“天才”指“天生的蠢才”、“白骨精”是指“白领、骨干、精英”,“可爱”指“可怜没人爱”等。

2、口语化和形象化

新词大多来源于群众,表现了群众的心声。例如:“豆腐渣工程”、“山寨文化”、“楼脆脆”、“豆你玩”、“蒜你狠”等。读着这些词语,似乎眼前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相伴出现。“豆你玩”“蒜你狠”表现的是最近一段时期,由于一些不良商人的炒作使物价飞涨,这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生计的问题,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还有“奔奔族”:意思是“东奔西走”之族。他们多指生于1975年一1985年间的一代人,在事业的道路上到处奔走,他们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工作最努力也最爱玩乐的族群。“蚁族”,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人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房奴、考霸、合吃族、啃老族”等词语目前也很流行。

三.从社会的发展和新词的关系来看

篇8

反对者认为,把英语词汇“纳入”汉语词典,导致汉英混用,对汉语纯洁和汉语安全造成了威胁,甚至“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而支持者则强调,语言要通过不断借鉴获得发展,被众人接受的字母词,人典没有错。由此,一场硝烟弥漫的汉字保卫战“开枪”打响。

早在1903年“X光”这个字母词就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后又有多部词典收入了字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些字母词已经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并在长期的惯性使用中衍生出了超越其表达形式的、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内涵。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表示,《现代汉语词典》之所以收录一些外文词,是因为这些词汇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得很频繁。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39条增至239条,表明字母词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在实际生活中,报纸、电视、购物、看病、旅行、娱乐,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MP3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想不用都难。有出版社曾出版厚厚一本英文缩略词词典,足见字母词的数量之多、势头之猛。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太专业等现象。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词、某些科技检测标准数据等等,这些人们很难理解的字母词,现在常被使用在媒体和印刷品上。此外,外来词翻译也相对滞后,一些英文字母词如“MP3”“PM2.5”等很难被准确翻译,后者只能被解释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如果用汉语表达,使用起来极其不便。

篇9

关键词:学习型词典 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一、学习词典关注语用信息

以帮助使用者查考语词为目的而编写传统消极型词典,用于语言解码,关注的重点是词的释义。正如兹古斯塔所言:“词义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因为词典编纂者所有的裁夺,几乎都与在词典中如何处理词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P21)以帮助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语词为目的而编纂的积极型学习词典,既用于语言解码,也用于语言编码。因此,学习词典不仅要告诉学习者词目的意思是什么,还要告诉词目的用法是什么,即在何时、何地、对何人用何种形式说话或写作。语言的意义只能在使用中得到实现,如果我们总是把词典作为语言的标准集,不涉及具体的语言使用,不提供词在有关语境中的潜在的使用方法,词的使用者在这些词的面前只会茫然不知所措,很可能造成使用错误。因此,学习型词典要注意揭示和表述词语潜在的言语活动。在积极型词典的编纂中,词目的用法信息和语义信息几乎可以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P86)也就是说,学习型词典不应该只关注词汇的语义信息、语法关系,还应涉及其语用信息。能否提供相关的语用信息,已成为评价学习词典功能的重要标尺。[3]

对语用信息的提炼与整理是学习词典编纂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工作。1987年,《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2版)为满足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正确、得体地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需要,率先把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词典编纂。随后,《牛津高阶学习词典》《柯林斯高阶合作英语学习词典》《麦克米伦高阶学习词典》纷纷仿效《朗文》在处理语用信息上的方法。国内编纂的英汉学习词典,如《新时代英汉词典》《英汉多功能词典》《新世纪英汉多功能》等,也提供了部分语用信息。

语用信息不光对外语学习者不可或缺,对于母语学习者而言,适当的语用信息对于正确掌握和使用语词同样至关重要。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是一部以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编纂的、旨在提高汉语母语语言能力的内向型学习词典。该词典突出学习特点,贴近语言教学实际,在编纂理念上大胆创新,其中有关语用信息的选择与呈现便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择

(一)学习型词典语用信息的选择

词典中究竟反映哪些语用的信息,可谓见仁见智。《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2版)将语用信息的内容确定为场合的正式程度、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熟知程度、听话人的社会地位、权力、说话人意图等。《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4版)改变了第2版中的语用信息要素,把语用信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情感与态度,包括态度褒贬、语气强弱、礼貌、模糊现象;另一部分是言语行为。《柯林斯高阶合作英语学习词典》将语用信息确定为如下成分:态度褒贬、语气强弱、情感、套话、礼貌、模糊现象。《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者认为,语用信息包括言语行为、礼貌程度、情感态度与模糊现象。显然,以上几部外向型英语学习词典都是结合语用学研究的成果来确定语用信息内容的。在一部中型语文辞书中如何反映这些信息,虽然学术界、辞书编纂界的意见不一,做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习型词典中的语用信息,并不完全是语用学所说的语用。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包括句子、语篇和言语行为等内容,而词典是无法全部体现这些内容的。

学习型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也不完全是语义学所研究的语用义。现代词汇语义学认为,线性序列状态下的义位组合,从动态上反映着义位内部关系和义位之间的关系,反映着义域,反映着附属义和语用义。进入组合后的义位常见的变异至少有十种:同化、异化、特指化、虚化、强化、显化、广化、狭化、褒化、贬化等。言语的义位具有定位性,定在特定的时、空、事中的一般义位变为特指义位。[4](P242-269)如“车”的“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这个义位,在下面的多个组合中,因语境制约而呈现多个变体:

车1:车老板畜力车

车2:车库汽车

车3:车铃自行车、人力车等

车4:车棚自行车、人力车等

车5:车头火车、汽车等

……

显然,学习型词典不可能也无必要详列语词繁复的语用义。

黄建华、陈楚祥认为,语用信息主指因情景要素、场合制约而在遣词造句时恰当选词方面的提示。[5](P48-49)学习型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主要指学习者在使用被释义词时应注意的那些非语义和语法制约因素,包括语言环境、语体、语域等方面的内容。

(二)与语用信息密切关联的语词

一般认为,并非所有词目都要说明其语用信息,杨文秀根据语用信息的内容以及语用学现有的研究成果,将具备语用信息的词分为六组:呼语、话语标记语、情态动词、模糊限制词、语境标记语、施为动词。[6](P108)对于内向型汉语学习词典来说,需要说明或提示语用信息的词汇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词,主要为名词中呼语、动词中的助动词、叹词、拟声词、连词、介词和一些副词等;二是包含某种特殊评价内涵的词,主要为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感彩的词汇。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情况,下面对《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内容做一梳理。

(三)《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的内容

1.语境视角下的语用信息

(1)地域信息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对语词的地域变体做了标注,包括汉语的方言和外来语两方面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词典对方言的标注不是简单地示以“方”字,而是具体到方言区,包括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家话等。此外,少量地域色彩非常明显的词语则标出更具体的所属方言,如:北京话、东北话等。

【老鼻子】〔形〕(东北话)多极了:今年苹果大丰收,可~啦!

【派对】〔名〕社交性或娱乐性的小型聚会:举办圣诞~|在一个~上相识|出入夜总会和各种私人~。[英party]

(2)时域信息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对语词的时域变体,通过“旧(旧时)”“古(古代)”“原”“现”等在释义中加以体现。

【上峰】〔名〕旧时指上级或上级长官:遵照~指示。

【寺人】〔名〕古代宫中供使令的小臣(多由阉人担任),后来称宦官或太监为寺人。

(3)语域信息

语域指语词应用的领域,有时也指语言应用的特定范围。

【超度】〔动〕佛教和道教用语。指僧、尼、道士为死者念经、打醮,以使亡魂脱离苦难:~亡灵。

【东东】〔名〕网络词语。指东西:这是什么~啊?|她说那人可不是个好~。

【教程】〔名〕专门学科的课程(多用于书名):《中国文学史~》|《现代汉语~》。

(4)语体信息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语体信息有书面语和口语这两类。

【揭橥】〔动〕〈书〉标明;揭示:~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开腔】〔动〕〈口〉开口说话或发表意见:他老半天没~|这回他先开了腔。

【仁弟】〔名〕(位)①对年龄小于自己的友辈的敬称。②师长称学生。〖注意〗“仁弟”多用于书面语,不用于口语。

(5)情态信息

表示感情、态度和评价的色彩信息主要有自谦、敬重、委婉、詈骂、戏谑、诙谐、褒、贬等。

【拜读】〔动〕〈敬〉阅读:~大作,获益匪浅。

【长眠】〔动〕〈婉〉指死亡(多含庄重意):~地下|~于此。

【蔚然成风】〔成〕形容某种事物逐渐发展兴盛,形成风气(多用于褒义):青年工人刻苦钻研技术,~。

【将军肚】指男子因发胖而腆起的肚子(含戏谑意)。

【彼此】〔代〕③人称代词。客套话。多用重叠形式,表示大家情况一样,不必客气或不必谦虚:您受累啦! ――~~。

2.语词视角下的语用信息

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比较,可以看出学习型词典对语用信息的关注。

(1)呼语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爸爸 [名]〈口〉父亲。 〔名〕〈口〉父亲。〖辨析〗父亲、爸爸:“父亲”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不用于面称,“爸爸”多用于口语,面称、背称都可以用;用“父亲”时显得庄重,用“爸爸”时显得亲热。……

妈妈 [名]①〈口〉母亲。 (位)〈口〉母亲:~教我一支歌|我的好~!〖辨析〗妈妈、母亲:前者多用于口语,显得亲切,面称、背称都可以用;后者多用于书面语,显得庄重、严肃,一般不用于面称。

(2)助词语用信息

在汉语中,助动词与其说是语法上的类,不如说是语义或逻辑上的类。换句话说,建立助动词这个小类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句子的意义和逻辑结构:把句子的意义分析为经验意义和情态意义,而助动词正是表示情态意义的成分之一。[7](P19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应该 [动]助动词。①表示理所当然:~爱护公共财产|为了大伙儿的事,我多受点儿累也是~的。 〔动〕助动词。①表示情理上必须:老人和小孩~得到照顾|不用谢,这是我~做的|他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不~表扬?――~。〖注意〗“应该”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否定式为“不应该”。“不应该”用作谓语时,前边常可以加“很”,如“他这样做,很不应该”;“应该”前边加“很”也可以,如“你很应该下去锻炼锻炼”,但这种情况不常见。②表示意料中必然:他昨天动身去上海,今天~到了。

(3)叹词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好的 未收。 〔叹〕多用在句子前,表示同意或表示告一段落:~,就这样定了|我请一会儿假出去办点儿事好吗?――~,你去吧|~,今天就说到这儿|~,没什么说的了。

哈 ③[叹]表示得意或满意(大多叠用):~~,我猜着了!|~~,这回可输给我了。 ②〔叹〕用在句子开头(大多叠用),表示满意、惊喜等:~!他评上“三好学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他一个人就投进了二十个球!

(4)介词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至于 ②[介]表示另提一事:这两年来,村里新盖的房子就有几百间,~村民添置的电器,就不可胜数了。 ②〔介〕转换话题,引进另一件事(“至于”后的名词、动词等词语是引进的另一话题,后面常有停顿):他的理论是很高明的,~实践,那就不一定了|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是否行得通,我不敢预料。〖辨析〗至于、关于 a)“至于”是在本话题之外,另起一个话题;“关于”只涉及一个话题,如“关于考试的安排,将在下周宣布”。b)“关于”可用于书名或篇名,如《关于农业问题》;“至于”无此用法。

(5)连词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哪怕 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即使:~他是三头六臂,一个人也顶不了事|衣服只要干净就行,~是旧点儿。 〔连〕即使;表示假设兼让步(后面多用“也、都、还”等呼应):~事情搞糟,也糟不到哪里去|只要意志坚定,~千难万险。

(6)副词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未必 [副]不一定:他~知道|这消息~可靠。 〔副〕不一定;不见得(用商讨语气,表示不能肯定或委婉的否定):这些数据~可靠|前人的话也~没有错误|他真的有病吗?恐怕~。

按说 [副]依照事实或情理来说:这么大的孩子,~该懂事了|五一节都过了,~不该这么冷了。 〔副〕按照事实或情理来说(用来连接分句。后面常与表转折的“可是”等呼应,也可单用):立冬过后,~该冷了,可是天气还很暖和|咱们是好朋友,~你不该这么见外。

(7)助词的语用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不成 [助]用在句末,表示推测或反问的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难道就这样算了~?|这么晚他还不来,莫非家里出了什么事~? 〔助〕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前面常有“莫非”“难道”等词相呼应):难道我怕你~?〖注意〗用在句末,作为助词的“不成”,也可以不用,或者换用“吗(m唬”而意思不变。

三、《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的呈现方式

国外学习型词典处理词目语用信息的途径有四种:用法说明、语言提示、条内注释和例证。《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主要是通过标签、括注、栏目和释义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一)标签

词典对于方言词、外来语以及语词的语体信息和多数情态信息是通过设定的标签呈现出来的。例子见上文。

(二)括注

在释义后加括注,是词典说明语用信息的重要方式。标注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

【爱恋】〔动〕爱得深而难割难舍,不能分离(多指男女之情):~之情|~故土。

【安好】〔形〕平安(多用于书信):阖家~。

【村官】〔名〕(名)称村一级行政干部(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大学生当~。

【驼子】〔名〕〈口〉驼背的人(不礼貌的说法):~走路很费劲|不应该取笑~。

(三)栏目

词典在“辨析”“注意”中说明语词的语用信息。

【梦呓】〔名〕①梦话:睡眠中时发~。②〈书〉比喻胡言乱语(含贬义):纯属~。〖辨析〗梦呓、梦话 意义相同而用法有差别。“梦呓”用于书面,前面不能加动词“说”;而“梦话”则用于口语,以和“说”搭配为常例。

【凑巧】〔形〕正好碰上(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碰巧:真不~,他出去了|真~,我刚上车,车就开了。〖注意〗“凑巧他出去了”,可以表示希望“他出去”,也可以表示不希望“他出去”,具体含义由语境决定。“不凑巧他出去了”只是表示不希望“他出去”。

(四)释义

上文所说的虚词、助词、叹词等的释义其实揭示的主要是语词的用法信息。

四、结语

学习型词典一改消极型词典记录并描写语言现实、以解码为重要目的的做法,以教会使用者进行积极的言语编码为己任,帮助学习者正确使用这种语言表达思想。学习型词典的独特功能在于引导学习者活用目标语言。在词典中,语用体现为特定情境下的语用变体,表明一个语言社区中个人和社会群体使用语言时的特定选择;换句话讲,指语词在语言使用环境制约下所传递的意义。语言的使用有社会、地域、时域、专业和语言环境组成的各种选择限制,反映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它与话语或文体的体裁以及言语活动的社会情景、语言情景、听话人、地点、时间和主题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词典中进行相关语用标注可以大大方便用户理解、选择和使用词典信息。

语用本身异常复杂,语用学研究还不成熟,辞书释义中有关语用信息的探讨尚无定论,词典编纂者对于语用信息的理解更是见仁见智。在这样的学术背景和词典生态下,《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作为一部内向型学习词典在语词语用信息的选择方面只能说是做了一次尝试,离理想的学习词典还有很大差距。内向型学习词典已成为目前辞书研究者和出版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需要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共同探讨、实践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捷克]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冉永平.词汇语用信息的语境依赖与词汇释义之缺陷[J].中国外语,2009,(1).

[4]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杨文秀.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篇10

我翻看了七年级(上)的教材,发现在这一册书里,“想像”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还是相当高的,随意看看,就有如下几个:

1.第3页,《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例子(上文所选)。

2.第41页,注释⑨中“心中想像的景观(鹤舞)”。

3.第46页,“400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

4.第191页,出现4次,“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驰骋想像,奇妙无比。这些想像植根于现实生活……你能否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主题,展开你的想像呢?”

5.第193页,“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三题中均有“想像”一词。

6.第196页,“探究・练习”第三题,“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7.第211~212页,在题为“想像”的写作专题中,“想像”一词出现了14次之多。

看一下与七(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只要是和以上内容相关的篇目,均是使用“想像”一词。由此看来,苏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中,“想像”和“想象”被统一使用为“想像”了。

再看一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吧。这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的安排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奇思妙想”板块,在这一单元中,也多次出现了“想像”一词,如:

1.第138页,“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

2.第147页,“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3.第149页,“研讨与练习”的一、二两题中,均有“想像”一词。

4.第150页,“阅读时想想,这个神话是怎样展开想像的”。

5.第153页,“研讨与练习”一,“……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这样看来,用 “想像”该是准确的。

但翻看了其它报刊书籍,却又发现“想象”和“想像”在使用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儿用的是“想象”,那儿用的又是“想像”,着实让我一头雾水。

为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进行了以下的求证。

一、求证于《现代汉语词典》和《汉字源流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和“想像”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也作想像。

【想像】同“想象”。

在《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中,“象”与“像”的意义分别是这样的:

【象】意义演变之⑤是“想象”,出处是《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为了分化字义,后来“相貌”、“类似”、“如同”、“形状”、“样子”等义便另加义符“人”,写作“像”来比示。

【像】《说文・人部》:“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为相似,即在形象上有相同或相似,有某些共同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想象”一词的解释,无论是第①项还是第②项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突出了“创造出新形象”的特征(第②项解释“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中的“推想”二字,也具有“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这一语段中,“生象”、“死象”中的“象”的本义应该是大象,但是由“案其图以想其生”而产生的“象”则是“意想者”,也同样具有了“推想”和“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而“像”的基本义中均不含“创造出新形象”的意思。

因此,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想象”和“想像”二词中,用“象”是比较合理的。

二、求证于词性的分析

如果从词性的角度来分析“想象”一词的话,人们习惯认为是动宾结构,但也有认为是联合结构。如果是动宾结构,想的是事物的形状、样子,用“象”应该说是合理的。如果是联合结构,“象”字本身也是动词,即韩非子说的“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想”也就是“象”,“象”也就是“想”,因此在“想象”和“想像”两个词中,用“象”字似乎更为准确。

三、求证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对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不难~他当时该有何等的痛苦。

【想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象”的解释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想像”一词的推荐用法为“想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像”一词的使用已经从规范的层面上规定为“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