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速递范文
时间:2023-03-21 01:1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规速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
国家对机电产品进口实行分类管理,即分为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自由进口三类。基于进口监测需要,对部分自由进口的机电产品实行进口自动许可。以往有关规定凡与该办法不一致的,以该办法为准。
经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共同制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机电产品进口自动许可实施办法》
为了对部分自由进口的机电产品的进口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及《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制定该办法。原《机电产品自动进口管理实施细则》(外经贸部、海关总署2001年第25号令)同时废止。
经商务部、海关总署共同制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规范性文件
关于丙烯酸酯反倾销期终复审期间继续征税的公告
自2008年4月10日起,海关对申报进口原产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丙烯酸酯,继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03年第24号公告和2005年第29号公告规定的产品范围、税率和公式等征收反倾销税。
关于光纤期中复审裁决的公告
自2008年4月15日起,对申报进口原产于韩国株式会社OPTOMAGIC(OPTOMAGIC CO.,LTD)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海关按照2.3%的反倾销税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关于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的其他事项,仍按海关总署、质检总局2004年第47号公告及海关总署2006年第80号公告的规定执行。
关于对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材料加征特别出口关税的公告
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料,在现有出口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税率为100%的特别出口关税。加征特别出口关税后,出口关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款=完税价格×(出口关税税率+特别出口关税税率)。
关于批准《聚酯长丝坯布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32项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公告
海关总署和国家发改委批准《聚酯长丝坯布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32项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自2008年5月21日起执行。另附有32项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名称列表及标准文本。
关于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期中复审裁决的公告
自2008年4月25日起,对申报进口原产于英国康宁公司的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海关按照5.4%的反倾销税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关于对原产于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的进口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征收反倾销税的其他事项,仍按海关总署2006年第3号公告、海关总署2006年第80号公告及海关总署2007年第76号公告的规定执行。
关于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目录》的公告
由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其中包含12类旧机电产品,总计99个10位海关商品编码,自2008年6月1日起执行。
关于滑石混合物出口管理公告
为加强和规范滑石出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滑石混合物出口管理问题进行公告。商务部、海关总署负责公告的解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禁止输入土耳其禽类及其产品的公告
篇2
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探究房地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样本国家房地产发展的共性特征得出:长期视角下,房地产的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GDP增长和置业人群数量的共同作用,两者任一的快速增长都将引致房价指数的常态性快速增长;若两者同为平缓增长或下降,房价指数亦随之同步运动;若发生房价指数单方面大起大落的异步运动情况,便会触发房地产泡沫过程,给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负反馈。
关键词:脱实向虚;房地产业;长期发展规律;国际经验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业则因其显著的关联效应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与支柱产业,因此研究房地产的长期发展规律及其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房地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良序互动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对于房地产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其他经济部门和总量经济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择其相关研究文献简要综述如下。国内研究方面。葛扬和眭小燕(2009)综述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破灭机制,及其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张若雪(2010)在国际比较视角下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并对中国房地产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分析。柳德荣(2010)则将住房购买视为长期投资,“通过现金流净现值、溢价率、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考察地区住房市场,指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住房价格不合理,不同程度存在泡沫”。王春雷和黄素心(2011)则就北京房价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汇改推动了北京房价泡沫的形成。程瑶(2012)在国际比较的视角下研究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问题。王学龙和杨文(2012)在国际比较视角下实证分析了中国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关系,并构建了土地供应限制下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程侃和杨斌(2013)在国际比较视角下,通过设计一个新型房价收入比指标,对持久所得、隐性收入与中国房价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却认为中国房价仍是合理的,中国人民的房价负担能力被低估。国外研究方面。CatteP等(2004)就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房地产上涨期间,通过金融系统带来的财富效应能够刺激消费,引致经济景气。Hott和Monnin(2008)构建租金模型和供求模型,估计了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国的住房基础价格。IaeovielloM和MinettiR(2008)指出:“在经济向好时,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增加了负债人的借贷能力和净资产,也使得抵押品价值上升,这加速经济周期走强。而房地产和经济景气相互增强最终受制于通胀上行和货币紧缩,使得负债人的资产缩水和债务状况恶化,经济也开始回落。”
E.Leamer(2008)则研究了房地产与多个经济周期的关系,认为:“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的主因是房地产泡沫,地产衰退直接影响住房投资和居民消费。即便房价并无显著下行,但房地产销售的迟缓也足以导致房地产业、建筑业的收缩和财富效应的消退,经济下行乃至衰退也往往难以避免”(转引钟伟和魏伟,2014)。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已于国际比较视角下从诸多方面分析了房地产发展与各类经济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实证,较为全面地涉及了决定房地产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于一定程度探讨了房地产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铺垫。然而,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当前研究对于房地产的长期发展规律缺乏同时超越地域与短期时限的一般性深入探究与总结,同样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亦局限于局部地域或相对短期的时间序列。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问题导向和切入点,即在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主要针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和长期规律,通过回顾与比较各代表性国家的房地产长期发展实况与共性特征,以期得出关于房地产长期发展机理的规律性总结,从而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参考。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进程开始较早,发展较为充分,经历过明显的房地产周期现象,例如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而新兴市场国家的房地产进程则开启较晚,发展阶段较低,发展过程未及充分展开,周期现象不太明显,例如韩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文从发达国家选取美国和日本,从新兴市场国家选取韩国,作为研究房地产长期发展规律的样本国家,通过查阅样本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绘图处理。以下主要围绕样本国家的房地产发展指数与GDP增长、置业人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与归纳。
二、房地产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和关联效应必然带动GDP增长;GDP增长则不仅表征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表征一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又必然扩大房地产需求,反向带动房地产业发展。因此,两者关联运动的常态几乎呈同步运动,即同时增长或同时下降,且增速或减速大体相当。图1是日本房价指数与GDP增长的运动关联图。如图1所示,1985年“广场协议”之前,日本的房价指数运动与GDP增长运动总体上步调一致,同为缓速增长;然而1985年~1991年,房价增速骤然提高,两者由同步运动转为异步运动,房价指数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从而造成房地产泡沫的滋生和扩大;1991年~1995年,两者依然为异步运动,房价指数转而迅速下降,前一阶段积聚的房地产泡沫破灭;1995年之后,两者基本恢复同步运动,不过作为泡沫经济的严重结果,此时的宏观经济陷入长期萧条,GDP增长乏力。美国的房地产周期现象最为明显,房地产泡沫频发,如图2所示,仅1970年~2010年,就已出现过三次房地产周期和泡沫现象,它们分别是:1975年~1978年,第一次房地产泡沫;1983年~1886年,第二次房地产泡沫;2003年~2007年,第三次房地产泡沫。纵观这三次房地产周期和泡沫现象,尽管泡沫的破灭诱因不尽相同,但其产生的诱发因素却都直接源于房价指数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的异步运动。由于房价指数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从而造成房地产泡沫的滋生、扩大和破灭,进而诱发房地产周期性波动。
而在房价指数增速与GDP增速几乎同步运动的阶段,或者GDP增速明显快于房价指数增速的时期,例如1990年~2000年期间,则没有出现明显的房地产泡沫和周期性波动现象。图3是韩国房价指数与GDP增长的关联图。从其房地产发展的历史看,如图3所示,由于汉城奥运会效应,自1986年起,韩国的房价指数运动与GDP增长运动开始呈现异步运动特征,房价指数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从而造成房地产泡沫;1990年,此轮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并于1993年结束;1993年~1996年,韩国的房价指数运动与GDP增长运动依然表现为异步运动,但是与房地产泡沫期不同的是,此时的异步运动表现为GDP增速明显快于房价指数增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的房价指数和GDP增长同时受到剧烈影响,迅速下降,但自此至目前为止,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之外,两者基本恢复同步运动的常态。综上,纵观样本国家的房地产发展与GDP增长之关系,根据其房价指数或土地价格指数与GDP增长联动的共同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房价指数或土地价格指数与GDP的同步运动是两者关联运动的常态,这是对于房地产发展和GDP增长互相促进的产业结构效应的一般反映,尽管在发达国家有时也会出现GDP增速明显快于房价指数或土地价格指数增速的异步运动情况;若是发生房价指数或土地价格指数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的异步运动现象,便会诱发明显的房地产泡沫和周期性波动现象。
三、房地产发展与置业人群数量的关系
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20岁~50岁的人群是住房消费主力人群和购房适龄人群,尽管三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模式和文化等都存在明显差异,但这基本符合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因此,我们用20岁~50岁的人群数量代表置业人群的数量。下面重点检验样本国家20岁~50岁置业人群数量跟房价指数的关系,以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如图4所示,日本的置业人群数量曲线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其拐点出现在1973年左右,1973年之前为快速增长期,之后为平缓增长期和绝对下降期。1973年之前,日本置业人群数量以基本稳定的速度快速增长,而房价指数也以基本稳定的速度快速增长,且没有发生房产泡沫现象,两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1973年之后,日本置业人群数量首先转入平缓增长(1973年~1995年),继而平缓下降(1995年以后);房价指数也随之转入平缓增长期(1973年~1985年),且没有发生房产泡沫现象,此间两者同样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1985年~1995年,日本置业人群数量平缓增长,而房价指数却大起大落,两者不存在正相关性,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泡沫过程;1995年之后,日本置业人群数量平缓下降,房价指数亦平缓波动,两者又恢复正相关性。
观察图5,美国的置业人群数量曲线也呈现出阶段性,其拐点出现在1998年左右。拐点之前,置业人群数量为快速增长期,房价指数也随之快速增长,且没有出现显著的房地产泡沫现象,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1998年拐点之后,置业人群数量进入平缓增长期,而房价指数运动先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房地产泡沫期(2003年~2009年),继而恢复拐点之前的常态化快速增长,总之,两者之间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关于拐点之后两者正相关性的打破,房地产泡沫期归因于市场投机因素,2009年之后(房价指数的常态化快速增长)则归因于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复苏。韩国置业人群曲线的拐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如图6所示。拐点之前,置业人群数量为快速增长期,房价指数随之快速增长,除了1986年~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过程之外,两者基本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1995年拐点之后,置业人群数量进入平缓增长和回落期,而房价指数运动却呈现出拐点之前的常态化快速增长态势,两者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种背离运动主要源于这一时期韩国电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而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综上,纵观样本国家房地产发展与置业人群数量的关系,根据其房价指数与20岁~50岁人群数量关联运动的共同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房价指数曲线与置业人群数量曲线的明显正相关是两者关联运动的常态;若发生房价指数运动背离两者正相关性的大起大落现象,便会触发房地产泡沫和周期现象;但是同时存在着在置业人群数量平缓增长或下降阶段上,GDP的快速增长破坏两者联动正相关性的可能,即GDP的快速增长引致房价的快速增长。
四、结论
纵观样本国家的房地产发展历史,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房地产的发展在根本层面上受到GDP和置业人群数量的综合作用,这些经济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房价指数的变化。根据样本国家房地产发展的共同特征,概而言之:当城市化率越过拐点而转入平缓增长阶段后,房价指数运动主要取决于GDP和置业人群数量的变化,两者任一的快速增长都会引致房价指数的快速增长;若发生房价指数单方面大起大落的异步运动情况,便会触发房地产泡沫过程,给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负反馈,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进程。从长期看,房地产发展在根本上亦主要取决于GDP和置业人群数量两因素的共同作用,两者任一的快速增长都将引致房价指数的常态性快速增长;若两者同为平缓增长或下降,房价指数则随之同步运动。此为基于国际经验总结的房地产长期发展规律,在当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对于调控房地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向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葛扬,眭小燕.房地产泡沫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11):125-130.
[2]张若雪.房地产泡沫国际比较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273):91-99.
[3]柳德荣.京沪深住房市场泡沫比较研究:基于长期投资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0,(9):169-170.
[4]王春雷,黄素心.北京房价泡沫变动趋向及影响因素[J].商业研究,2011,(10):191-195.
[5]程瑶.地方政府房地产税收依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政研究,2012,(11):72-76.
[6]王学龙,杨文.中国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2,(4):88-96.
篇3
【关键词】苏里格 气井分类 递减规律
1 前言
苏里格气田位于长庆靖边气田西侧的苏里格庙地区,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北部,行政区属于乌审旗和鄂托克旗所辖,勘探面积约2×104km2,主力含气层位为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
2 气井分类方法
2.1 对已有气井分类方法的讨论
目前长庆气田常见的气井分类依据有:无阻流量、产水情况、积液情况以及产能情况。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寻找有利区、确定流动单元等课题运用的气井分类方法过于偏重地质特征,对于工艺挖潜并不适用。
2.2 气井分类新方法
经过研究,拟通过生产动态及工况对气井进行分类,遂决定利用进行低产低效井判别时,所占权重较高且在今后挖潜工艺实施时具有可操作性的参数,作为分类标准。这样的参数包括:平均日产量(0.5×104m3/d为界)、套压降速率(0.027MPa/d为界)、积液情况。
将平均日产量、套压降速率、积液情况三项分类标准相互组合,形成以下八类气井生产特征:
一类生产特征:大产量、低压降速率、无积液
二类生产特征:大产量、低压降速率、有积液
三类生产特征:大产量、高压降速率、无积液
四类生产特征:大产量、高压降速率、有积液
五类生产特征:小产量、低压降速率、无积液
六类生产特征:小产量、低压降速率、有积液
七类生产特征:小产量、高压降速率、无积液
八类生产特征:小产量、高压降速率、有积液
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大产量井占总井数的56%,小产量井占总井数的44%;不积液井占总井数的54%,携液开采井占总井数的21%,积液井占总井数的25%;苏X区块有32%的井压力递减速率较快。在八类气井分类的基础上又将其细分为11小类,以便管理。
3.1.2?一类投产时间较短井生产规律分析
在体现出大产量、低压降速率、无积液生产特征的一类气井中有一部分气井生产时间较短,也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特性。如苏X-7-29井,该井从开井至今油套压保持恒定、产量高且波动不大,但由于该类型井投产时间过短造成可采集到的数据较少,不便于进行规律研究。该类气井虽然在开井初期表现出一类高效平稳生产井的工况特征,但今后如何变化仍是未知数,需要进行系统监测并及时调整工作制度,以保证后期生产。
3.2 二类井递减规律分析
苏X-9-78井为二类生产特征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图3)可以看出,该井产量较高(平均日产量达到0.8×104m3/d)但产水后波动较大,能与n=0.1的Arps递减曲线初步拟合,递减类型属于双曲递减。该井投产初期由于积液压力波动较大,于2010年2月压力趋于稳定且递减趋于平缓,只在采取排水采气工艺的天数出现较大压力波动。该井体现出一定的高产特性,但由于存在少量积液,仍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排液以稳定正常生产。
3.3 三类井递减规律分析
苏X-17-91为三类生产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可以看出,该井产量较高(平均日产量达到1.0×104m3/d)且递减较为平稳,与n=0.4的Arps递减曲线拟合度高,递减类型属于双曲递减。该井压力递减整体较快,于2011年5月与2012年2月期间有两次大的压力下降(2月较大一次压降是开套管生产造成)。该类生产特征井因其具有较高产能对区块上产贡献较大,但在高效产出的同时压力递减过快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3.4 四类井递减规律分析
苏X-17-85井为四类生产特征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可以看出,该井产量很高(平均日产量达到2.1×104m3/d),但由于排水采气工艺的实施使得产量波动较大且频繁,很难用典型Arps曲线拟合,递减类型不明确。该井投产初期由于积液压力波动较大,在实施泡排工艺后压力变化趋于稳定且规律性较强,压力在工艺实施后有小幅度恢复但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该井产量高,但存在积液,仍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排液以稳定正常生产,排水采气工艺及制度的选取对于该类生产特征井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到该类生产特征井的寿命。3.5 五类井递减规律分析3.5.1?五类平稳生产井生产规律分析
苏X-20-40井为五类平稳生产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可以看出,该井产量低(平均日产量0.1×104m3/d)且递减快速,与n=0.3的Arps递减曲线拟合度高,递减类型属于双曲递减。该井除个别日期关井造成压力出现波动,压力从开井至今一直保持稳定且递减缓慢,虽然该井不存在积液,但过快的产量递减率使得该井稳产难以实现,单井寿命受到严重影响。
3.7 七类井递减规律分析
苏X-12-51井为七类低效间开生产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可以看出,该井产量低(平均日产量0.26×104m3/d)且递减快速,与n=0.1的Arps递减曲线拟合度高,递减类型属于双曲递减。该井于2012年5月3日起开始进行间开生产,间开制度不固定且在每次间开周期气井压力都有所恢复,但压力变化速率较快。加之该井不积液,使得该井能够维持正常采出,但是产量、压力下降过快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8 八类井递减规律分析
苏X-15-53井为八类生产特征井,由产量月递减曲线可以看出,该井产量较低(平均日产量达到0.4×104m3/d),与n=0.1的Arps递减曲线初步拟合,递减类型属于双曲递减。该井从开井至今一直保持较高的压降速率,套管压力下降很快,加之产量不高并有井底积液出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有水淹的危险。
4 结论与认识
(1)对气井实施“一类一法”的管理方法,将区块内的气井分成不同的类别,采取“一类一法”的方式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气井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2)将平均日产量、套压降速率、积液情况三项分类标准相互组合,形成八类气井生产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气井按不同递减规律进一步细分为11小类,分类后各小类特征明显、易于分类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收入增长;分位数回归
一、引言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广大西部,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这不仅制约着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全国乃至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概括起来,主要有:资源禀赋(杜旭宇等(2006)、城乡二元结构(王恩胡,2010)、农民权益(杜旭宇,2003)、劳动力剩余(蔡,2006)、公共产品供给(唐国华,2009)、农业结构调整(张晓山,2000)、财政支农(张瑞德,2011)、农村土地流转(王春超,2011)和农村金融发展(温涛等,2005)等。
然纵观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进而验证某一个或一些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OLS)理论要求随机干扰项满足与自身和自变量互不相关、且服从零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相应的估计才具有良好的性质。但实际生活中,上述假设往往不成立。经济数据通常具有尖峰或者厚尾的分布,截面数据还有显著的异方差,这些都会导致普通最小二乘法失效。同时,普通最小二乘法描述的是因变量Y的均值信息,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充分反映整个分布的情况。而分位数回归方法,特别适合这种具有异方差性的模型,其估计值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相比OLS估计更为稳健,能更加全面的刻画因变量分布的特征,尤其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不同部分的影响。在研究农户的增收问题时,由于农户家庭的个体差异,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同一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影响不同,这也提示我们,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应具有针对性,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政策的要求是不同的。
本文试图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从西部民族地区农户自身的条件出发,研究农户家庭的资本、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地理环境等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的收入增长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方法和数据
(一)、分位数回归方法
通常的线性回归模型考察的是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条件期望E(y|x)的影响,实际上是均值回归。但是在许多时候,仅仅描述自变量对均值的影响是不够的。因为条件期望E(y|x)只是刻画条件分布y|x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如果条件分布y|x不是对称分布,则条件期望E(y|x)很难反映整个条件分布的全貌。更一般的理想模型应该能够描述给定自变量下,因变量的条件分布,这样就能够对因变量对自变量的依赖关系有全面的了解。为此,Koenker and Bassett提出了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ile regression),该方法被认为是统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假设因变量为Y,p个解释变量为X1,X2,…,Xp,满足如下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
当τ=1/2时,则有“中位数回归”,也被称为“最小绝对离差估计量”(Least Absolute Deviation Estimator,简称LAD)。显然,它比均值回归(OLS)更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故而更加稳健。
(二)、变量和数据
1、变量选择
确定农户的收入函数时,根据相关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生产理论,可以确定农户家庭的投入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农业生产仍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就必然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按照人力资本理论,技能也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训练程度及经验作为代表人力资本的变量也应该包括进来。此外,因为部门间的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当农户从事的行业不一样时,即使生产投入及人力资本是相同的,收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二元结构的影响,农业的生产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因此,我们将农户的从业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以农业经营为主,另一类以非农业经营为主。即使在农业内部,所获得的收益也会因为种植结构不同而不同,由于种植粮食的收益较低甚至收益为负,种植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收入会高的多。除此之外,地理位置是决定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与诸如距离市场远近、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等一些非流动资源密切相关。显然,居住在平原的农户相对于居住在山地的农户,因为这些非流动资源,会具有发展生产的某种优势。
为了去除家庭规模的影响,我们均采用人均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中收入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有:被解释变量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Y和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有:农户的从业类型X1(非农业为主的农户=1,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0)、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X2(单位:元)、人均耕地面积X3(单位:亩)、人均种植经济作物面积X4(单位:亩)、家庭劳动力占家庭人口的比例X5(单位:%)、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X6(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和中专为12年,大专及以上为15年)、家庭所在地的地势D1(1表示平地,0表示山地)和D2(1表示丘陵,0表示山地)。
标准Mincer收入函数规定了如何选择参数,收入函数的公式为:
Ln(收入)= f(土地,劳动力,资本,……,虚拟变量) [JY](3)
(3)式中,f 代表线性函数关系。由于收入的对数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本文使用线性到对数模型:
LnY=β0+β1X1+L β6X6+β7D1+β8D2+μ[JY](4)
在经济学中,变量的增长率是指其比例性的变化率,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其自然对数的变化率。因此,用LnY做为被解释变量,实际上测量的是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
2、数据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统计局2009年对3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该调查覆盖了全州13个县市,298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15户进行调查。在样本户中,少数民族户占76%,汉族户占24%。居住在山地的样本户占68.3%,居住在丘陵的样本户占11.7%,居住在平原的样本户占20%。对样本户的从业类型(按劳动力从业比重计算)的统计显示:农业户占83.2%,农业兼业户占7.0%,非农业兼农业户占7.0%,纯粹的非农业户仅占2.8%。样本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2645.02元,人均耕地面积1.65亩,人均种植经济作物面积1.38亩,户均劳动力2.926个。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的情况统计如下表1所示。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多山地、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多的地区。红河州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人均拥有的物质资本较匮乏,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具有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典型特征。因此研究该地区农户的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的收入状况,制定科学的“三农”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模型(4),可以写出相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
注:括号内为对应参数的t统计量,**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拟合优度为0.1241,模型的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检验统计量nR2=670.63,prob=0.0000)表明模型存在显著的异方差,这可能是模型拟合优度偏小的原因。解释变量中除了从业类型和地势变量D2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有所不同,在0.10的分位点上,从业类型、人均资本存量和地势变量D1不显著;在0.25和0.5分位点上,从业类型和地势变量D2不显著;在0.75分位点上,从业类型变得显著,人均经济作物面积变得不显著,地势变量D2依然不显著;在0.9分位点上,从业类型和人均经济作物面积不显著,但地势变量D2却是显著的。这说明,同一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影响显著不同。
四、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农户家庭的人均资本存量(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影响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递增,但人均资本存量对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人均耕地面积的数量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影响较大,对中上、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影响较小,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对农户增收的约束越来越小。
从业类型对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收入增长影响较小,而且不显著,对中上、高收入水平家庭的收入增长影响较大,但仅对中上收入水平的家庭影响明显。经济作物的人均种植面积对中、低收入人群影响显著,对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中、低收入人群主要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变种植结构对这部分人群的增收有明显效果。
劳动力比例对各收入层次的农户家庭增收均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一般说来,劳动力比例越高,人均劳动力投入越高,其人均产出必然越高。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且随收入水平的增加呈倒“U”型。对于中等收入的农户,教育的影响最大,对于收入水平两端的农户,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小。这也符合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边际回报递减的规律。
地理位置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较为复杂。表示地势的虚拟变量D1仅在0.10分位点上不显著,表明平原和山区的区别较为明显,相对于居住在山地的农户,居住在平原的农户收入增长率较高,但对最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居住在平原和山区没有明显差异。丘陵和山地的区别相对较小,只有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最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居住在丘陵地区的农户收入增长率低于居住在山地的农户,这可能源自山地丰富的林牧业资源,但对最高收入水平的农户,居住在丘陵地区的农户收入增长率高于居住在山地的农户,这可能是因为丘陵地区的公共设施条件要好于山地,因此对以经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丘陵地区好于山地。
(二)建议
1、围绕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西部民族地区多地处山区,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人均土地资源不少,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不适合大面积、规模化的经营,特别适合发展小规模、精耕细作、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尤其是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大力发展养殖、蔬菜、水产、禽蛋、水果、花卉等产业,可以发挥人力的优势,减小耕地和资金不足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制约,提高收入水平。
2、增加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所有的农户家庭,增加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都有利于其收入的增长。尤其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劳动力的素质对收入增长的影响是递增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素质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市场信息和现代生产经营技术的传播不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市的转移受阻。从长期来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将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3、尽快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制度、农村基本救助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包括教育补助、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减轻西部民族地区的养老、教育和医疗负担。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人口生育政策,其人口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劳动力的赡养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贫穷的家庭都有一个较高的赡养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劳动力的赡养负担,是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最贫困家庭的有效手段。
篇5
为保障和方便双方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达人或者其诉讼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达的;
(二)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
(三)法律规定或者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约定有特别送达方式的。
第二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其送达与人民法院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 当事人起诉或者答辩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当事人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拒不提供送达地址的不利后果,并记入笔录。
第四条 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送达地址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
当事人要求对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的内容保密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保密。
当事人在第一审、第二审和执行终结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人民法院。
第五条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人民法院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第六条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送达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回执退回人民法院。
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在五日内投送三次以上未能送达,通过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又无法告知受送达人的,应当将邮件在规定的日期内退回人民法院,并说明退回的理由。
第七条 受送达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签收视为受送达人本人签收。
邮政机构在受送达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的,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但代收人是同一案件中另一方当事人的除外。
第八条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应当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在签收时应当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该证件的号码;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拒绝签收的,由邮政机构的投递员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
(一) 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
(二) 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人签收的;
(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
(四) 受送达人的诉讼人签收的;
(五) 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
(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
第十条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本人或者是受送达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人、诉讼人的,签收人应当当场核对邮件内容。签收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当场向邮政机构的投递员提出,由投递员在回执上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签收人是受送达人办公室、收发室和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与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受送达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在收到邮件后的三日内将该邮件退回人民法院,并以书面方式说明退回的理由。
第十一条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受送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诉讼文书送达的过程中没有过错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
一、研究背景
(一)公司概况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速递)创建于2000年5月28日,现已成为一家集速递、航空、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010年底成立的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圆通向集团化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公司在网络覆盖、营运能力、业务总量、公众满意度、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等均处于行业前沿,品牌价值和综合实力为中国快递行业前三甲。
(二)安全问题简介
近年来,圆通速递频频发生安全事故。2011年8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圆通速递公司邮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人受伤。2013年12月28日,圆通速递湖州物流中转车间发生火灾,烧毁大量快递物品,其中3名员工在抢救物品时被浓烟呛晕。2014年11月15日,圆通速递天津市的一个网点仓库失火,造成100多件快递受损。其中最严重的是“夺命快递”事件:2013年11月28日,潍坊圆通快递工作人员在卸载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发生化学品泄漏,先后导致8人中毒,1人中毒死亡,共154件快件沾上有毒物质氟乙酸甲酯。以上事故造成了人身、财产等的损失,对圆通速递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社会公众对快递安全产生了担忧与不信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加强圆通速递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众信任度。
(2)降低社会的人身财产损失,扭转社会公众对快递公司的印象。
(3)促进政府相关安全管理政策的出台,增强安全意识。
三、研究过程
本文选取五要素中的三要素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控制环境
1、概念
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2、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支柱。圆通速递的核心价值观中有“安全”,企业方针中有“安全快捷”,企业发展战略中有“安全时效战略”。从以上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可以看出,圆通速递的企业文化管理是有框架和基础的,但是发生的安全问题显示了其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漏洞。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圆通速递此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问题如下:
聘用快递员、监管员等制度中虽写明了不能招聘人员的条件和招聘原则,而录用人员的符合条件除了年龄、性别等规定外并无其他更细致的条件,可见招聘过程具有很大的弹性,难免就会招聘到工作马虎、态度不端正的人员。圆通的培训制度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但是在对员工验视包裹方面的安全培训却不是重点,为后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4、组织架构
圆通速递拥有股东会和董事会,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运行。总经理下设多个副总经理,每个副总经理负责一个方面事务的具体管理。总体看来圆通速递结构合理有效,但是缺少监事会这一机构。监事会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没有监事会机构,可能会使管理系统效率低下,出现披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可能与此有联系。
5、加盟方式
民营快递企业的模式往往采取加盟方式低成本扩张,圆通也不例外,其加盟分部占60%―65%。圆通在有15500余配送网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营业网点超过4.5万个。数据显示圆通网络体系过于庞大繁杂,这将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各分部与总部是加盟关系,只要加盟者符合条件,并承诺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快件运作规则即可获得经营权。因此各分部的经营管理不仅可能忽视,还无法进行有力地管控,企业文化很难塑造,服务质量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的控制环境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风险评估
1、概念
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2、风险识别
快递的安全管理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宏观环境风险和微观环境风险。其中宏观环境风险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微观环境风险包括违规风险金和操作风险。违规风险是指快递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损害公众利益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九条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或者快件的收寄验视制度。对用户交寄的快件,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收寄时应当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予收寄。”而一些快递企业不重视违规风险,偷运小件危险化学品或不进行验视。操作风险指的是实际快件收寄、分拣、运输等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
3、风险评估
圆通实现加强安全管理这一目标,可能的风险影响因素如下:
(1)政治:国家出台相关有关加强快递安全的政策或法律法规。
(2)社会: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快递安全意识。
(3)经济:经济形势上升,社会不再一味过分追求销量而是追求安全和质量。
(4)人员:进行更多安全规范培训。
(5)流程:规范货物验视流程。
(6)技术:改进监督系统,升级安全检查仪器。
(7)基础设备:更新或添加基础安全检查设备。
圆通速递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导致未检查出违禁品、让其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并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三)控制活动
1、概念
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2、选择与执行控制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询,圆通的系统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选出企业有关安全的控制活动。从7个业务步骤中可以识别出以下控制点:
(1)第一步骤中,客户可能未遵守社会公德、相关法律法规或无意将违禁运输品订单提交给圆通速递。这种不遵守公德的原因可能为没有意识到或不会被发现。
(2)第三步骤中,检查人员可能由于疏漏未检查或未检查出违禁运输品,违禁品发生泄漏。
(3)第四步骤中,仓库入库管理员可能未检查入库货物,违禁品在仓库内泄漏,可能污染其他货物。
(4)第五步骤中,分拣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
(5)第六步骤中,配送过程中违禁品发生泄漏,监督系统监控不力。
根据以上控制点,可以采取相关的控制活动:
(1)制定有关快件的收寄标准并告知客户,使客户进行自我约束;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规范收寄流程。
(2)制定验视制度,严格要求员工执行;改进相关安全扫描仪器,降低检查盲区。
(3)严格进行入库检查工作,制定仓库管理员巡视制度。
(4)提高分拣、配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改进监督系统的监督能力。
综上所述,圆通速递在控制活动上不够完善,企业管理层也未及时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
四、提出建议
(一)优化控制环境
1、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使得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作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建立监事会机构,加强对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层管理的监督。
4、扩大直营模式结构,由公司总部直接投资、经营、管理经营网点,使总部的指令更快更好地在各分支机构、网点落实。
(二)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圆通速递应当根据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风险。适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权衡风险与收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有效控制风险。例如,操作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小,应该降低;违规风险对企业影响很大,应该规避。
(三)强化控制活动
1、预防性控制。制定收寄验视制度,如发现法律、法规规定禁寄物品应当拒收并向寄件人说明原因。封装时选用适当的材料妥为包装,防止快件变形、破裂、损坏、变质从而污染或损毁其他快件;制定操作规范,分拣中不得野蛮分拣,严禁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损毁;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发现性控制。提高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关汇报、处理规范,并允许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紧急自主处理权力。
参考文献:
[1]王炎明.“夺命快递”暴露出了什么[J].中国邮政,2014,03:9
[2]熊思维.我国快递业安全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3:49
篇7
[关键词] EMS 现状 对策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国内对速递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世界速递市场的成长也呈现出惊人的态势。美国服务业联盟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外资四大快递巨头公司加快了在国内的网络布局。这些年间,DHL、TNT、UPS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同时,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两万余家,年营业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邮政EMS作为民族品牌中实力最强的国有快递服务企业,受到多方的竞争与挑战,为了促进EMS在竞争中更好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EMS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来探讨其发展对策。
一、EMS的现状
1.EMS的优势能力分析
(1)健全的国内配送网络
中国邮政EMS最大的优势是庞大、较为健全的国内网络优势,现拥有各类
运输车辆3.3万辆,并拥有独立的邮运飞机10架,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40万公里,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立体运输体系和独立的快递邮政运输网络,现有的实物投递网络规模之大无人可与之匹敌。国内通达城市已达到1987个,包括全国所有中等以上城市和绝大多数的乡镇。邮政EMS在网络覆盖面以及网络质量上己远远超过国内的私营快递公司,当前,国家邮政局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电子网站的建设工作,网站的覆盖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反馈速递,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国家邮政局正在加快邮政金融、信息网络、邮政业务网络的综合步伐,从而使“三网合一”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拥有完善的国内网络使得中国邮政EMS具备了长远的竞争优势,由于自建网络的高成本和复杂性,国内没有一家速递公司能在短期内建立起能与EMS相抗衡的速递网络。
(2)老品牌与良好的信誉
中国邮政是一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品牌,速递是一个高服务、高利润的行业,客户对品牌尤为重视。中国邮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百年邮政”深得人心,而作为开拓中国速递先河的国有老企业,EMS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先动优势。根据市场调查,在速递服务中,78的客户愿意使用EMS。邮政多年秉承“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指导方针,是EMS成为客户信赖的重要基础。在安全性方面,EMS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使EMS在从收寄到投递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严密作业,90以上的客户认为EMS的安全性远远超过其他私营速递公司。
(3)国家政策支持
邮政长期作为国家事业单位而存在,在经营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也给予了部分政策支持。《邮政法》第八条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这一政策避免了邮政在与私营公司竞争当中由于承担普遍服务而处于明显的成本劣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邮政的基本利益。并且,绝大多数省市区都出台了《邮政管理办法》,给予了邮政在过路过桥、基础设施、车辆停放等优先和优惠政策,为邮政EMS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了政策环境。同时,车辆在交通管制上也为EMS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加快了EMS传递速度和工作效率。
2.EMS的劣势
(1)邮件处理能力效率低
前文已提及,就我们国内速递公司相比而言,EMS有着其他私营速递公司
所不具有的配送网络优势,然而中国入世后,国外的速递公司己经加快了在中国速递市场的开拓步伐,我们不能只沉溺于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国外速递公司的潜在竞争。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工作效率很低。而国外的大型速递公司对快件的分拣和封发工作己实现自动化作业,仅对一些特殊情况用人工作为补充,大部分的快件从卸车到处理完毕再次装车的平均时间只有90秒,内部处理速度的加快也使快件的速度得以大大加快。邮政如若不能引进新的技术手段,优化企业流程,将很难在未来的速递市场中保持其领先优势。
(2)组织结构不合理
中国邮政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公用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速递、普通信函、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和邮购等多种业务。为加强对各种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国家邮政局除设有职能部门外,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国家速递服务公司负责中国邮政EMS业务的全面管理工作,并针对全国速递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这种组织机构不难看出,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与各省市区邮政局平行,对各省局没有直接考核权,但有责任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其职能类似于职能部门,但与职能部门不同的是速递服务公司还要完成自己的收入计划和利润指标,并接受年终考核。其后果首先是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其次是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再次是控制跨度过大,管理效率不高;最后是内部竞争激烈,违规经营现象不断出现,相互之间进行内耗,严重损害了EMS的整体形象。
(3)价格设定不合理
在现阶段来说,一部分省市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尝试摆脱速递邮件价格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实施速递邮件的自主定价,然而就绝大多数省市来说, EMS收费标准依然是统一收费形式。这种统一定价形式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一是不论快件运递送达的距离远近,实行统一定价;二是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核算体制对EMS业务进行专业核算;三是以用高资费业务的利润来补贴低资费业务亏损的做法是一厢情愿。这种远近距离统一收费的标准,客户是很难理解的,他们不会将近距离快件和远距离快件的价格结合起来看待整个国内EMS快件价格的合理性。由此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社会舆论以及消费者经常声讨EMS的暴利和侵犯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对邮政部门大量承担为民众不计报酬的普遍服务的事实视而不见或觉得理所当然了。
(4)法制不健全
虽然《邮政法》明文规定了对EMS的支持,然而《邮政法》难以适应现行的市场经济,其地位首先就是不明确的。我国加入WTO后,事关邮政的相关法律、地方法规出台的都比较晚或者至今都没有出台,有些虽然经过多方努力而出台的法律法规,很难真正付诸实施。这样更加助长了个体公司各种违法违规经营。
另外,中国邮政存在着政企职能不分,具有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双重身份,这很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反感,将邮政专营权指责为行业垄断。因此邮政行管执法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立法难、执法难的现状,造成快件市场的竞争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因而使EMS与个体快件公司的竞争处于劣势,始终是不平等的竞争。
通过分析,清晰的看出邮政EMS具备的优势、劣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最终成功,就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劣势,加快自我完善的进程,并准确完成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这就要求,邮政EMS在解决好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利用其网络优势发展新的行业,调整其定价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EMS发展的对策探讨
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网络运行效能
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灵活,是导致运行效能不高,市场反映度较低的根本原因,邮政如今的管理体系架构有四个弊端:各地市邮政局作为经营实体负责多种邮政业务的发展,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对邮政EMS业务发展的关注度会有所不同影响邮政EMS整体能力发展的平衡。二是各地市邮政局作为直接进入市场竞争的经营实体,本身就是各自不同的利益体,在面对相互竞争或合作的问题时,处理方式会因各自的利益而产生差异。三是地市邮政局与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层乃至决策层对市场变化的把握,由于管理层次的延伸,存在不同步的问题,容易导致丧失战机问题的发生。四是多层的管理层级必然导致运行效能的降低,决策中心下达的指令每经过一个层级的转达,必然会产生一次效能衰减(时延或失真),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反馈存在同样的问题。
而在投递网络方面,邮政的硬件配备水平普遍高于民营快递公司,不足之处在于传统国有企业用工及管理方面的弊端,在用工制度多元化日趋主流的形势下,责任、权利相统一的速递专业经营部门应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邮政EMS提升终端网络速度,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使衔接环节高效畅通运行,只有这样,邮政EMS专业化经营才能发挥出更强的合力。
2.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行业
前文已论及,邮政的配送网络优势在国内尚无其他速递公司能比,然而,传统的速递业务量不断下降,邮政速递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经济维持高速发展,许多传统的物流供应商的速度和后续服务已不能满足物流市场的要求,而速递公司在效率与服务方面的优势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邮政利用其“三网合一”的优势,进入物流行业成为EMS多元化发展的第一选择。(1)邮政可以利用现有网络优势发展物流行业。邮政将新的物流网络归并入现有的EMS网络当中,只加入中间库存管理环节,为物流客户提供与EMS近似的服务。采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不需要追加太多的投资。缺点是物流客户的需求与EMS客户的需求存在差异,利用现有网络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运行成本也比较高。(2)建立新型的物流网络。根据物流市场的需求,对目前的EMS网络进行重组,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重建全新的物流网络。采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未来的发展比较有利。缺点是重建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引起资金周转的困难。
进入物流市场是中国邮政EMS的长期发展方向,在物流市场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因此,我认为,采用第二种方法对中国邮政速递的长期发展更为有利。至于资金上困难,可以通过分步进入或是采用其他的融资手段加以解决。
3.调整价格体系,灵活定价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速递在国内市场一直采用统一定价策略,即不管速递服务的距离长短和中转环节的多少均采用同一价格。这一定价方式在过去垄断的条件下使邮政速递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统一定价策略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根据目前的市场竞争状况,中国邮政速递有必要对现有的定价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区域速递市场,中国邮政速递应当采用竞争性的定价方式。由于拥有最发达的汽车配送网络,邮政速递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来获得比竞争对更低的成本,从而在竞争性的定价方式下取得竞争优势;对于全网的快件,国邮政速递则应当采用分区定价方式制定价格。对各省主要城市市区部分的快件继续采用竞争性的定价方式以取得市场均衡,而对小城市和郊县地区的件,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参与竞争,则能够索取更高的价格。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中国邮政速递能够依靠小城市和郊县快件的高利润来弥补区域速递成本上的劣势,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私营快递公司由于网络上的劣势没有办法采取有力的反击手段。
三、结语
快递业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够使全球各区域的企业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上开展有效的竞争。当邮政EMS这一最具实力的国有快递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必然会对国内企业的内需发展、外向型经营发挥出有力的服务与支撑作用。邮政EMS所担负的责任不仅是自身的经营效益问题,而且还是保障国内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享受价格相对合理的快递服务,从而确保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
当分析清楚自身具备的优势与劣势,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准确地把握好时机,完成战略布局,邮政EMS必然会成为快递市场中的领军主体,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娟:特快专递业务的经营与管理[J].邮政研究,2003
[2]陈 世:世界邮政经营的发展趋势[J].中国邮政,2001(11)
[3]王为民等.发达国家邮政业务结构综述[J].中国邮政,2002(3)
篇8
【关键词】夺命快递,安检验视,实名制
一、原因分析
快递行业快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快件在投递的途中,但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部分危险快件依然能“带险上路”?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快件爆炸事件:2011年8月14日,杭州某快递公司的一营业部发生快件爆炸事件,事故造成两职工受伤,后查明是快递公司原辞退的员工所为。
南航货物燃烧事件:2012年10月22号晚上,大连机场发生了快递物品燃烧事故,事故飞机是南航cz6524,后经公安调查,原因是某一快件内装有耐风火柴,火柴在飞机落地时摩擦着火。调查时还发现,该飞机装运的快件中还包括两块锂电池,这也为飞机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快递茶叶事件:2013年11月7日14时,侯某将藏匿在茶叶包内,在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中通快递站以邮寄的方式贩卖给其他省份的吸毒人员“吴某光”。一周后,侯某再次将藏匿后,在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茜坑新村圆通速递点处,以邮寄方式再次贩卖给吸毒人员。
这些快件明明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却能够隐匿于普通快件之中,目前,快递相关法律已经对快递中禁止揽收的快件种类作出了明确说明,并规定了快递公司揽件时应该进行严格的验视,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但是该规定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快递员去取件时都是不作验视,直接拿走,尤其是对于已经包装好的物品,更是懒得开箱验视。首先是因为快递行业的经营模式问题。近几年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许多快递公司采取的是全国各地网点加盟模式。加盟条件比较简单,部分加盟商只要有基本的办公室和办公用品,再有几个快递人员,交了加盟费就可以加盟了。总公司对加盟公司的监督和技能培训也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趋同,没有什么特色,例如“蓝箭”涉枪专案,犯罪分子就是认为快递行业目前检查比较宽松,只要把枪支“化整为零”分批邮寄,就能轻松过关。
其次是安检设备欠缺,收寄验视制度不完善。由于低成本、低起点经营快递,就决定了许多快递公司的粗放经营,根本没有完善的安检设备,所谓的验视基本上靠肉眼完成。不同的违禁物品的检测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违禁物品容易辨别,比如枪支弹药,稍微一看就能分辨出是什么;但是有些物品,单靠肉眼难以辨别是否为违禁品,需要借助仪器来识别,例如放射性物品,化学制剂等,如上例圆通夺命快递中的氟乙酸甲酯样品。缺乏这些专业化的检测设备就无法对很多危险品进行检测。再加上快递业务量大,很多快递员每天要取、派快件超过200件,为了抢时间,忙于奔波;很多网点对员工采取计件工资,如果要验视就会花费时间降低收入,单位也没有强调验视,顾客也因隐私受侵犯反对验视,所以快递员也就不会花时间对快件逐件检查。如果快递企业能够像车站、机场那样,安装上现代化的安检设备, 创建有效的安全检查系统,就既能充分的保护客户的隐私,又可以有效查出危险快件。
再次,是投寄单位故意隐瞒。前面案例中的危险快递,投寄的有烟花爆竹、耐风火柴、氟乙酸甲酯样品、、枪支弹药,这些物品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或者为、武器,均为典型的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投寄单位不可能不知情,甚至是故意。那么投寄单位为什么知其不可为之呢?原因很简单,简便、便宜!在我们国家,现在也有很多运输企业专业经营危险品运输,例如上海丹捷,恒安速达,远益物流等,这些运输公司拥有专业的危险品运输工具,装卸搬运设备,精通危险品处理办法的工作人员,能够对危险品妥善物流,但是这些公司大多数只接受大批量危险品的物流业务,收费也比普通货物高若干倍。相比而言,普通的快递就省事,省钱多了,这样那些危险品投寄人,就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了普通的物流公司,并且投寄时也故意隐瞒危险品事实。
目前,国家正通过相关程序对电商进行立法,快递是电商发展的保障,也应该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当以法律法规推动快递行业的自律和他律。 要求每一个快递企业揽件验视,立法时注意权利和责任分明,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
二、对策
近年,快递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快件安全也是我们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保证。 为了保证快件安全,净化快递环境,我们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岗位责任制,清除快递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具体措施有:
(一)首先,应加大监管和督查力度,尤其应该严格“前端把关”,督促发货人严谨、真实、详细的填写货品清单;快递员揽件时当面对快件进行检验,并做检验记录;快递企业定期自我检查;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寄件时不够诚信的客户,做出不诚信记录。
(二)加强中转环节的安检,尤其是航空速递。航空速递涉及的环节多,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都非常严重。所以从寄件人、快递公司到航空部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包括机场安检,除了做好每件货物的常规安全检查外,还应该提高抽查的密度,防止违规违禁物品上机。同时,邮政、民航、公安等部门应协同作战,尽快出台管理标准,明确货物如何分类、包装等。在我国,航空货物运输很多是通过空运进行的,所以航空货运的安全还需要空运企业的配合,只有他们严格遵守规程,才能确保航空货运安全。同时严格惩罚制度,对出现违规的空运严厉处罚,严重的注销其航空货代资质。
篇9
Abstract: At present, while collective concern of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 is improving and the governmental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by NGO is increasing, NGO is still developing with a low growing speed in general. Currently, NGO is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including high threshold of establishment, cumbersome procedures, lack of funds and the growing strength, absence of related regula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support for NGO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al service purchases with institutionalized mechanisms of protection. Further more, reform and innovation for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NGO and the creation of a favorable legal environment are essential solutions which need to be construc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t the same time, NGO should enhance their own ability, broaden the source of fund.
关键词: 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对策
Key words: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09-02
1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
1.1 民间组织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民间组织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不断地与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密切联系。民间组织因其自发性和志愿性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对各种社会问题和重大事件进行反应,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不足,在社会问题发生的各个领域拓展空间,构建基于社会公益的服务体系并不断增强其专业化能力,从而维护并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民间组织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与此同时,民间组织发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中。
民间组织还在各种不同的组织之间进行沟通协调,为增强民主意识提供了渠道。民间组织的活动为提高公民素质和倡导社会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民间组织以协会或者学会等各种形式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组织起来,传播知识,促进业务生产能力的提高。民间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另外,针对民间组织及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也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民间组织的重要性。
1.2 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政府在逐年增加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及积极进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一大亮点。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主要分布于养老、社区、就业、扶贫、残障、社会工作、医疗、青少年、劳务工等传统公共服务供给力量比较薄弱的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地区主要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政府管理创新意识较强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公开竞标、单一来源采购、委托管理、特许经营、项目申请、项目补贴、项目奖励、资助等。
1.3 民间组织发展缓慢、增速递减 我国民间组织的总体数量在增长,但是近年来整体增速持续递减。目前,很多民间组织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的状态,不但缺乏系统规划引导,而且缺乏相关的政府扶持。政府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也缺乏统一配套的政策措施。民间组织是社会事业领域的重要力量,民间组织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说明目前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
2 我国民间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建立民间组织的门槛高、程序繁琐 1989年10月国务院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我国对于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一直遵循这双重管理制度,社会组织必须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并得到支持,才能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社会组织的登记率每年净增长一直仅仅维持在2%到3%,甚至还出现过负增长。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过高,登记程序繁琐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2.2 民间组织经费不足,力量较薄弱 民间组织不同于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需要通过自身力量和社会捐赠来解决从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等问题,收入水平较低而且不稳定。这种状况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来从事民间组织的工作。经费不足导致了人才缺乏,人才缺乏导致民间组织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但是由于购买服务主要局限于社会工作、养老、社区等领域以及部分发达地区,所以民间组织从业人员工资水平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善。
2.3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关于民间组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涉及民间组织的法律主要以行政法规为主。而这些行政法规主要偏重于对民间组织登记的管理,缺乏详细的关于民间组织的资产管理、税收政策、财务制度、组织结构、财产关系、业务范围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 发展我国民间组织的建议
3.1 政府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和扶持 政府加大培育和扶持民间组织的力度,让民间组织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府要逐步将一些服务职能转移给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获得更好的发展。完善民间组织的相关配套政策并解决民间组织及从业人员的实际困难。
另外,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改革,激发了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公益慈善类的民间组织,加大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城市社区的社会组织,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以及残疾人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
3.2 加强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制度化保障机制
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框架、纳入政府采购范畴,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将购买服务资金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和公共财政预算,也意味着政府需要专门制定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这样即可以规范支付的标准和程序,又有利于对公共服务购买的监督和评估,还可以从整体上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设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估机制,对服务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流程机制,使政府购买服务合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科学评估来选择实施单位,并监督项目进展,定期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将竞争、公开、监管等程序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一般性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和可操作的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另外,还可设立公共财政支持民间组织的专项财政预算。
3.3 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就是要降低门槛和简化程序。在这方面,广东省率先做出了创新和尝试。
为了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公益类等社会组织,从2012年1月1日起,广州放开八类社会组织进行直接登记。2012年5月1日,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已经在广州全面铺开。从2012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广东省全省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均改为业务指导单位,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申请成立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审查登记。
直接登记后,成立申请手续只需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社会组织发起人或举办者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第二步是当登记管理机关接到申请材料后,视实际需要向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征询其对拟申请登记社会组织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意见,第三步是登记管理机关根据相关条件及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准予社会组织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书面决定。
3.4 民间组织要增强自身能力,拓宽资金来源 现阶段,我国民间组织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筹资能力较弱。资金不足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民间组织要提高筹资能力,拓宽资金来源。首先,民间组织要壮大自身力量,加强服务工作的规范性,赢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获得更多企业及个人的民间捐助。其次,民间组织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政府的资助,通过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再次,民间组织可以通过有偿服务来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以增加资金的来源。
3.5 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要根据我国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民间组织法、民间组织行为规范等,对民间组织的权利、义务、地位、范围等作出明确的规范,为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基础,使民间组织的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和服务评价体系,政府对民间组织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对民间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指导、规范和监管,对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运作方式、能力、成效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黄晓勇,潘晨光,蔡礼强.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0~2011)[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
[2]李荣华.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社团管理研究,2012(5).
[3]廖鸿,石国亮.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及改革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5).
[4]唐民擎.浅析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J].社团管理研究,2011(9).
篇10
法释[2003]1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日期为2003年8月27日·正式公布日期为2003年9月4日·9月5日见报·根据该司法解释文内载明“自2003年9月5日起施行”的规定,其自2003年9月5日生效开始执行。
人事部·国人部发〔2003〕30号·《关于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中载明日期为2003年9月29日,而《新法速递》2003年12月4日才传送,整整相差了三个月。
《长沙晚报》2003年11月26日发文《湖南人事仲裁与司法接轨》(四川人事信息网 /-经过检索没有该文。
--------------------------------------------------------------------------------
关于人事部国人部发〔2003〕30号文件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1、原估计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与人事部会同作出的,且人事部应该有文出台,而现在2003年12月4日才看到此人事部9月29日文,让人非常遗憾。
2、此文认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但在全文中仍未就适用《劳动法》作为仲裁的实体法律依据作出明确。虽文中强调要解决“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后的工作衔接问题”,但由于适用法律问题的根本问题没有明确,其衔接是虚的,实质问题依然存在。从此文第四条“加强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民事案件的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角度来看,人事部承认了人事争议纠纷案件起诉属于民事诉讼案件,即只能适用《劳动法》而不能适用政府的文件(包括政策文件、部门规章),这点是个可以说是个进步。
3、此文仍高度强调人事部门设立仲裁机构,并要求“力争到明年上半年,省、地(市)两级仲裁委员会基本健全。到明年底,绝大多数县(市、区)也要建立起仲裁委员会。”如果不解决人事权利机构内设仲裁委的监督机制,制约机制,腐败问题、枉法徇私问题仍无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所建机构越多,问题将越严重,其后果着实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