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范文

时间:2023-03-16 14:1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法规

篇1

1 以建筑法规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虽然要满足建筑造型艺术性的要求,存在主观的形象思维的内容,对设计人员的灵感依靠很严重,但建筑物作为实际应用主题,他客观要求设计人员的理性和逻辑性的判断,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中,必须应用最为基本的原则,将建筑物设计客观化、程序化,避免由于设计人员的主观性设计影响建筑物使用。简单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的设计方法。

1.1将建筑设计进行逐级细化,满足建筑法规

简单来说,将建筑设计进行逐级细化的设计的主要思路,基本过程就是由功能关系和基地形态入手,一步一步地深入,用反复比较的方法,不断的将设计进行深入,由粗线条到细节部分按顺序针对建筑法规进行切合,按照各条设计都应完全满足建筑法规的原则完成设计。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的关键就是要从总体着手,在各环节的设计中,不要过分拘泥于细部处理,不要具体化,而应当是在对各种要求、条件、建筑法规等烂熟于胸的基础上,着眼于大关系。具体做法就是首先应仔细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建筑法规,针对满足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包括通风、采光、消防、绿化等要求,合理的确定建筑用地范围,预留有相关建筑法律所要求的功能设施,如消防通道等,同时,应对绿化区域做出合理规划,满足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尽可能提高建筑绿化率。

1.2将建筑设计进行逐级总结,满足建筑法规

简单说来,将建筑设计逐级总结,就是要将单体设计单体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主要方针就是应当从平面设计入手,根据功能分区和人流路线合理进行布局,满足建筑设计的功能特点,建筑的功能主要是平面的功能,这是由于建筑使用者的一切使用行为几乎都是平面性的,垂直行为只是交通问题,因此,建筑形态虽然是立体的,但这种立体往往是要先有平面,然后垂直地向上,上下之间的变化不及水平面上的变化多,所以必须抓住平面形态。综上所述,就是要在建筑总体关系确定后,认真深入的讨论单体的设计,要满足这种设计方法,具体的设计工作之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要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应当全面,所收集的资料不仅应包括相关建筑的设计方案,同时应当收集相关规范要求的资料,比如单体的面积、功用、相关配套设施的尺寸数量的要求,地面升起要求,走廊的宽度,楼梯的宽度和数量等,只有在设计前明确这些基本的规范性的要求,才能行之有效地做设计。在收集实例资料时,应认清这些资料的作用,这些资料仅仅用于借鉴,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作为盲目模仿的对象,在研究中主要应明确以下内容:明确个结构部件的分的设计目的和功能性,所具有的设计优点,那些值得借鉴,加以改进就能应用到实际施工中,从这里能得到实际的设计思路启示。然后应进行实际的设计体会,亲身体验在这种建筑中的进行相关的使用等。

2、实际建筑设计紧密联系建筑法规的具体措施

建筑设计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满足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质量。这不同于其他设备的设计,仅仅满足设计就可以实际应用。这也正是建筑设计的最大特点,设计要兼顾实际施工的难度。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要能充分的掌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都深刻的影响了设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质量对建筑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1结构设计密切联系建筑法规的举措

结构设计作为影响建筑设计的工程技术施工质量的最重要内容,是支撑这个建筑空间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筑造型可行性的关键。建筑设计人员虽然不能代替结构工程师,但也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相关的学习。如果相关的建筑设计者不懂结构,就不可能塑造建筑形象,出现所设计的建筑形象不能切合实际的情况。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空间具体要求,确定建筑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通过与结构工程师进行协商,对具体的结构部件进行规划,从而对所需空间的实际形象有一个总体把握,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修改和反复。

2.2建筑设备设计密切联系建筑法规的举措

由于现代建筑设备对于现代建筑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在针对相关的建筑设备项目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一下问题:首先,要满足建筑给水排水的需要,在追求新颖的建筑造型时,偶尔会受给排水的影响。其次,在电气设备设计的问题上,建筑设计人员应事先查阅电气规范,并与电气安装工程师进行有效协商,针对变配电间的具体设置,空间内的电线电路的具体走向等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最后,在建筑设计中,由于暖通设备在当今的建筑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应针对具体的暖通管道,结构部件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包括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如何进行检修等内容,都是建筑设计人员应考虑的,建筑设计人员,应通过查阅暖通规范并与暖通工程师协商,在建筑设计中做通盘的安排和考虑,圆满解决了各工种之间的矛盾。

篇2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引用了别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有不如实的写出文献的出处,那是不道德的表现,也会被认为是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研究。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法规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东佐.我国建筑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探讨.太原大学学报,2003.4

[2]许戈.我国建筑法规与FIDIc合同文本.广东建筑装饰,2003.5

[3]梁成柱渭To与我国的建筑法规.山西建筑,2003.

[4]王卓甫,杨高升,刘俊艳.现行建设法规对工程交易模式发展影响的分析[J].建筑经济.2008.07

[5]高玉兰,《建筑工程法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

建筑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2):72-74.

[2] 王晗璋.任务驱动-建筑法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J].研究与探讨,2013(11).

[3] 由力.高职教育法律课程的探索与创新[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28-129.

[4] 李秀红.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0):86-88.

[5]郭艳芹.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15,05:222-223.

[6]陈良金.关于增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门窗,2015,02:240-241.

[7]李秀红.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86-88.

[8]黄洁丽.《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12:123-124.

建筑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1]乔晓辉.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27期.

[2]卓菁.案例教学在高职房地产经营课程中的应用.广西轻工业杂志,2006第9期.

[3]何峰,建筑法规与房地产法规实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4]樊宏涛.当前高校法律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教育前沿,2010年第8期

[5]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6]王晗璋.任务驱动-建筑法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J].研究与探讨,2013(11).

[7]由力.高职教育法律课程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教学研究.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篇3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践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经调查研究发现,以前学者在研究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时候往往只是站在理论教学的角度,片面地对理论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忽视了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查阅的资料中,即使有少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大都处于将案例教学法的引入理论教学或是仅仅在理论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没有进一步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

2、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空间研究处于空白阶段。建筑工程法规是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获取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权力机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政策以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沟通、协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法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尤为重要。

3、对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研究还有待提高。目前,从我们查阅的材料中,尚未发现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包括: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等多方面的评估研究。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就难以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视角,以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与该课程能够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教学空间、教学评估等方面展的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主要采取纯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实践方法、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不适应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证分析对象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经有四年,学生毕业后可到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岗位就业,每个岗位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建筑工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点均有不同。

因此,在实证分析对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背景下,针对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分方向能力模块的设置与课程组成、分方向能力课程模块,拟制定新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和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建立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对接的紧密关系。

2、更进一步的,在实证分析对象中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课程的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一致,安排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工程项目报建、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等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3、形成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报告。完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约束力,往往会导致教学改革的中止。所以,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是否能得到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的认可,或将其结果运用到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评估体系。

因此,通过设计针对建筑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建筑工程法规授课教师的不同问卷,进行“四方”问卷调查研究,探索职业能力取向的、校企合作相关的建筑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模式并进行评估。

三、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1、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本课程加强工学结合,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在新的教学空间中,模拟报建、招投标、索赔等真实情景,通过班上成员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改革,各班级分成若干各小组,各小组扮演土建类及相关专业所涉及工作中的各岗位,使学生全面获得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中,通过采用现场示范教学法,边讲边做,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时,及时通过示范进行纠正。

篇4

关键词:项目驱动 主动探索 建筑法规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21

自2006年起,我院建筑学专业开设了《建筑法规》专业选修课。2009年,改为专业必修课。始于2008年的第一轮改革重点分析了该门课程教学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同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出了符合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学科评估委员会、国家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培养要求的有效、适用的专业知识架构,为将来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始于2012年的第二轮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第一阶段解决了学什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如何学的问题。

一、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建设拓展

CDIO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全程实践,能力培养”。它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CDIO所倡导的学习模式,可以发现本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还需进一步的深化,当前主要还存在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还需完善的地方。

(一)课程学习目标设定笼统

当前学习目标设定笼统,教学知识模块没有对应相关的能力或培养目标,没有形成经过合理分解的能力培养目标与相应的能力培养环节。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生一般能够应用课堂中详细解析过的规范内容,但是在设计中还未形成主动查找规范、理解规范、应用规范的意识。

(三)规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能力较弱

知识的理解只是基础,灵活应用是过程,能力提高才是最终目标。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着较多学生为了方便或者因为错误理解而忽视规范的情况。

CDIO是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模式。项目设计是工程实践的精髓所在,能力最终将以项目的形式实现。“项目驱动、主动探索”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提出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一些设定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建筑法规课程能力大纲的构建][项目驱动+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 [项目任务教学链] [能力知识培养谱] [能力教学模块对应表能力平价与考核实施方案]

图1 基于项目驱动与主动探索的《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图示

综上,依据CDIO培养大纲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和12条标准,应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项目驱动、主动探索”的教学思路进行本课程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尝试,在现行侧重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建构突显学生参与和能力培养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见图1)。该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要亲自完成对于案例的分析与深入解析,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成果

(一)设计并实施突显能力培养的课程能力大纲

本课程前端基础是具有“建筑设计基本能力”,目标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建筑设计基础规范内容,增强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设计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制定与专业能力大纲相对接的课程能力细化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版《课程能力大纲》。建筑法规课程能力培养包括三方面:个人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的能力(见附表1)。

(二)设计并实施体现CDIO理念与方法的课程三级项目

创建覆盖本课程主要能力目标的实践项目与实施方案,借助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完成能力培养途径,使得知识学习、项目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见附表2)。

课程项目设计是CDIO教学实施的核心,针对建筑法规课程与建筑设计类课程的紧密联系,建筑设计课程中的方案设计、实际工程中的规范检查都可以成为项目。课程项目要求大小适中,太大了难以完成,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太小了又起不到训练的作用。最后形成《能力目标与教学模块(项目)对应表》(见附表3)。

(三)设计并实施有创新和突破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教学过程中尝试“以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过程中将通过项目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置于“做项目”的情景之中,为了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他们必须去做,去学习探索,去讨论解决问题,在坚持完成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达到项目实施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要讲述课程教学目标、布置项目任务、公布评价指标、设计学生分组等环节,充分展示课程学习蓝图,激发学生想“做”的愿望和兴趣,抓住兴奋点。课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有应用综述、方案设计、作品预演、结果汇报等,使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表达的机会。特别是最后的作品汇报中,模拟答辩过程,课程教师和同学作为评委,目的是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描述水平,口头表达及应变能力。

三、结语

新时代建筑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特征,其多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广博知识面和扎实基本功的要求,都对基础阶段的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正是基于此,本课题组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与主动探索的《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项目引导实现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规范知识,更好地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应用,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本次教学改革也对学生设计竞赛、学生设计院实践产生了积极成效。当然,还有许多内容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希望以此对《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做一些工作。

参考文献:

[1]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CDIO大纲与标准[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3-15.

[2]顾佩华,陆小华.CDIO工作坊手册[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15-21.

[3]赵剑峰.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大连大学学报,2008(6):12-15.

[4]王宏丽.对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24-25.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2-24.

[6]林凤,李正.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7(5):37-39.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120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项目(GC3-1002)资助。

作者简介:

篇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市场最具活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保持了产业的继续增长,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着产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从1988年到2004年的1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建筑业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追求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抓住高、大、难、新工程的机会,展开科技攻关,重视技术引进、吸收、创新,自主研发了一批工程建设管理软件和工程软件包,在远程控制、集中决策、项目平台、零距离管理等方面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造最顶尖建筑和工艺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舞台。

2、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企业广泛应用,国际市场拓展速度加快

建筑业企业从开始单一的施工分包、施工总承包逐步发展到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从技术性较强、工艺要求较高的石化、化工行业项目逐步推广到冶金、电力、铁道、机械、电子、建材、市政等行业和装饰装修、幕墙、消防等专业的工程。随着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建筑业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多家企业进入美国本土和中东等国家市场,跃居世界建筑业国家承包出口服务前5强之列。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近40年的路程,且无论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实践探索的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问题还大量存在,其中业主行为不规范问题还较为突出,承建单位自律努力差,工程监理、造价等咨询机构发育不完善,市场中介环节还很薄弱,治理拖欠、转包、挂靠、虚假招标、阴阳合同等问题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信用体系不健全,工程风险制度尚未建立,难于发挥经济手段调控或约束作用。

二是依法许可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矛盾较多,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涉及建筑市场准入资质许可的程序、条件、标准等同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改进。比如政府取消企业资质年检和项目经理资质行政审批后,对企业动态监管和项目经理的培养监管缺少相应的手段,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大量伪造和复印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现象。

三是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援助渠道和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规范业主行为上没有形成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相互制约的局面,在短期内靠政府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将继续存在。

四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WTO过渡期后的有关对策的出台落实,国际跨国公司和工程承包商将更实质性地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开展业务,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国内市场和国际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三、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与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1、进一步完善建筑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抓紧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国家建筑法规的制定要紧跟建筑市场形势,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目前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原则,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中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而努力工作,并及时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2、加大了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资质挂靠问题、地区封锁和行业封锁问题、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问题以及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反招投标管理法规的工程项目。

3、要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标投标工作。

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行业垄断、地区保护;项目业主逃避招标,投标人串通投标,招标机构不依法开展招标活动等。所以必须继续强化对工程招标机构的监督管理,尽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准入和清出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标投标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其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和拓展有形建筑市场工程建设信息、为工程承发包交易活动提供服务、集中办理工程建设有关手续等功能作用,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工程分包活动、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提供优质服务。

4、要尽快修订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改进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要采取“两淡化”“两突出”的措施,以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突出企业专利,专有技术为原则,希望通过市场调节手段弥补资质涵盖不到的地方,引导企业按市场机制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对企业动态监管和项目经理的培养监管,改进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伪造和复印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现象的发生。

5、加强两层建设,重在劳务管理,建立和规范劳务分包制度。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建筑劳务分包管理体系。当前重点要强化对劳务分包制度的建设,注重制度的落实。

6、要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建筑业企业职业化建设。

尽快培养造就一支合格的建筑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并使建筑企业的经理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同时建立起与市场体制相配套的职业经理人的行业标准,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当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企业领导体制的关键和迫切需求。

篇6

第二条、本省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和本省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建筑市场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四条、按本规定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主管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决定。

第五条、负责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建筑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条、对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条件的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颁发该等级资质证书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条、在建筑工程的发包与承包中索贿、受贿、行贿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第八条、将应当招标的建筑工程直接发包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至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

第九条、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的,给予责任人员记过至撤职处分。

第十条、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串通投标或者泄露标底的,给予责任人员记过至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第十一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单位承包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至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违反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记过至开除处分。

第十三条、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或竣工验收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不合格的建筑工程出具质量合格文件或者按合格工程验收的,给予责任人员记过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四条、有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阻挠、抗拒行政执法人员依法监督、检查的;

(二)拒不纠正错误或者有数种违法行为的;

(三)对行政执法人员或者检举、揭发的单位和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

(二)在规定的期限内纠正违法行为,减轻损害的;

(三)检举、揭发其他单位或人员违反建筑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查证属实的。

第十七条、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在查处违反建筑市场管理法律、法规案件中,认为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或者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建议。

第十八条、被处分人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篇7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的违法建筑(以下简称违法建筑)的拆除。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违法建筑的处理,由规划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辖区内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领导,并负责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建筑进行查证和认定,并对违法建筑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

第四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送达当事人。

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对难以确定当事人的违法建筑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可以采用通告形式告示。

当事人应当在限期内拆除违法建筑。

第五条当事人未在限期内拆除违法建筑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申请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组织。

违法建筑的七日前,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通告。

第六条对集中成片的违法建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作出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的决定,并以通告形式告示;当事人应当在限期内拆除。

当事人未在限期内拆除违法建筑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申请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组织。

集中成片违法建筑的十日前,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通告。

第七条对正在施工的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作出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限期拆除的决定;当事人不执行限期拆除决定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立即。

对正在施工的其他违法建筑,规划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八条当事人对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行政复议的法律、法规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对违法建筑的,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篇8

关键词:住宅 建筑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日趋完善,不仅园区的规划更为合理,而且小区的景观设计也更为丰富多彩。虽然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就会影响现代化小区长远的建筑规划设计合理性,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起到制约作用。因此,针对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

1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特点

现代化住宅小区规划就是利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共同建造适合人们日常休憩、居住、娱乐、运动的聚居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小区更多的需要具备功能性、适用性以及观赏性,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某综合住宅小区为例,小区共有 6 栋楼,其中 4 栋为 32 层,上部为商品房公寓,下面两层是商用。另有一幢住宅和一幢两层的幼儿园,集居住、商业、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主要功能是居住,有时尚的商业内街搭配,整体释放着浓浓的现代风格,其规划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1自然性

现代化小区多崇尚回归自然,该小区交通便利,周遭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内部建设有多处草坪、绿化区,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建筑周围也进行了绿化设计,为居住和工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1.2整体性

建筑是小区建设的主体,其规划布局直接影响着小区的形象,该小区内的 6 座楼,错落有致,间距适中,位置合理,且周围有绿色树木围绕,楼前有小广场、水塘、草坪及一些公共设施。另外,建筑外墙颜色朱白相称,色彩明朗,配以周围绿色环境,十分融洽。总之,从空间组织、建筑的群体布置或其他方面来看,该小区内外彼此协调,整体效果良好。

1.3现代性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为容纳已接近饱和的人数,高层建筑兴起并迅速发展,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该小区即是如此,高层建筑扩大了立体面积,有效缓解了人口紧张的局面。此外,高层建筑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密不可分,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新材料层出不穷,施工工艺也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建筑的结构形式广泛,对各种技术、材料的综合应用,体现出了很明显的现代化。

1.4节能环保

环保效果十分明显,节能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细节方面,如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多采用环保型材料,有效控制了污染和噪音的产生;小区建筑的窗口设计结合了该地气候、风向等因素,能够自然通风,降低了消耗;且建筑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对照明很是方便,可减少电能消耗。

2现代化小区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原则

首先,建筑布局要合理,整体要协调,建筑物是小区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周围事物息息相关,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需全面了解当地文化、地域、气候、风情等因素,使其整体互相融合,处于一个和谐平衡的状态,与周围的建筑设施等相融洽。另外,在结构或外形上,避免一味地模仿西方建筑,而应体现出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散发出当地独有的特色风情。其次,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类型各有差异,应结合多方条件选择最适宜的规划方法。如夏季炎热,空气中含的热量较多,为促进热量流通,建筑常沿夏季主导风向而建;冬季则较寒冷,为了不受冷风吹袭,且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布置时应避风、向阳。建筑朝向也很重要,南北方有很大不同,北方多采用南北方向,门窗一般皆是坐北朝南,冬天取暖甚是方便;而在南方则不固定,需结合工程需要和当地具体状况进行灵活规划,主要是解决遮阳和风向的问题;此外,室外环境的绿化也是考虑的重点,必须将此纳入规划范围,对室外空间的规划利用效果是一个小区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反映。除了舒适度,还应考虑审美价值,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所以,环境绿化显得尤为重要,如栽种符合当地土质和天气的绿色植物,以达到保护生态、降噪降污的目的。

3 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其幸福感却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却仍然无法很欢的舒缓社会公众群体的工作压力,因此,作为人们主要休憩的住宅区,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必须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休憩、娱乐、舒缓压力的需求。所以在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时,应该依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满足社会公众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1现代化小区建筑的选址。现代化小区建筑的选址地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小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因此,在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时,首先应该确定小区的地址,综合考察小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人文特点等等,保证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时,有着较为良好的光照,同时也要避免处于风口,降低风吹侵蚀建筑的情况,保证现代化小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现代化小区的选址最好是在地下以及周围环境都较为良好的地带,这样就不会存在较大的污染情况。

3.2现代化小区建筑的布局。现代化小区建筑的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便于住户日常生活与出行,其次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道路的分布、绿化带的分布等情况,合理的规划设计小区建筑的朝向、分布,保证现代化小区建筑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观赏性已经舒适性。在确定小区建筑的朝向之后,就需要根据设计人员的实际考察,确定小区内部公共设施、建筑间距等一系列的位置,使现代化建筑小区整体布局井井有条,也能使现代化小区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得到提升,也能保证住户每天都能获得美的享受,在繁杂的工作后能够得到舒适、温馨的休憩之地。

3.3现代化小区建筑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时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公众群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必须将住户的舒适与安全放在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首要位置。因此,在现代化小区建筑景观设计方面,首先要结合小区的自然环境,确定现代化小区建筑的景观设计方向,然后综合考虑用户的看法,才能最终确定现代化小区建筑的景观设计模型并投入施工。有条件的现代化小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小动物或者鼓励住户饲养猫、狗等小动物,使小区显得生机勃勃。

3.4 转型为生态型小区。现代化小区应该逐步向生态型小区转型,在保证住户的舒适温馨住宅环境前提下,让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首先是要融合生态学,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等学科,综合考察小区环境,充分利用绿地建设,协调生态平衡,增加小区绿化面积。而且,增加绿化面积不仅能够使小区美观,在夏天,浓密的树冠能够吸收反射将近50%的太阳辐射,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然后,对于现代化小区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利用最少的土地建造达到最好的效果,节约土地资源,合理设计管道等,尽可能的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另外,设计者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赏赐,通过利用阳光热能,风能等使用节能灯,降低成本的同时,创造了不可小视的生态效益。最后,生态型小区必须保证绿色环保,对于日常生活垃圾等进行良好的分类,回收。

4.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小区建设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体现,在规划设计时,务必要认真对待,跟紧时代,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生态、节能、经济、舒适的新型建筑,从各个方面保证建筑的合理性及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飞. 浅谈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2(9):123 -124.

[2]蒋官杰. 浅谈如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 现代物业,2012,19(8):143 -144.

篇9

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结算效果,维护建筑市场稳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下面就结算法律法规的相关应用情况及作用进行详细研究,以便能够为以后建筑行业结算项目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建筑行业向着健康平稳方向发展。

2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结算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法律依据之一,在建筑工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好结算,不得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提高法律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其实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督促企业廉洁奉公,减少浪费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结算有着特定的程序和要求,无论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都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结算预算设计,这样能够更好地督促相关的工作人员时刻谨记以企业的权益为工作的重心,认真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能够从公司的大局出发廉洁奉公,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工程项目结算中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成的工程量向建设单位办理工程价结算。

2.2有效提高效率,促进双方结算程序的顺利进行

按照工程结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工程建设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好施工合同,在合同中准确地表明了施工的各个环节的工程价及最终的工程价,这是工程的预算,按照工程的预算范围,施工方在范围内采用合理的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按照建筑单位的要求施工,并在过程中与过程后向建筑单位结算工程价,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严格的按照结算法律法规的流程与规定进行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的做好各个项目与工作的事宜,及时的清账,不发生拖欠结算款项和工资的问题。

2.3督促企业合理定价,做到有据可查

现在建筑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成本定价模糊,很多的建筑商定价缺乏有效的依据。按照结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建筑商与施工商进行签订合同前,要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进行预算,在预算的基础上协商最终的施工价格,预算价格的规定并不是盲目的制定,必须要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合理地进行价格的预算,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价格定价合理,并在后期的审核检查中有据可查[2]。

3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几乎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因为没有资金工程是无法进行的。总的来说,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工程结算方式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结算过程中,为了能够使之后的结算更加的清晰便利,工程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我们一般会采用事前制定目标,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从而达到为工程的结算夯实基础的效果。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结算的方式主要分为了四种,一是按月结算,根据每个月的工程施工量进行结算,工程结算款项都要填特定的结算单,并通过开户银行进行办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包方审查签字通过的期限不得超过5天;二是分段结算,这种结算方式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常用结算方式,分为事中事前事后三个阶段,根据三个阶段的完成施工量进行结算,在这个结算过程中承包方和发包方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约定合理的结算时间段并明确的标注在合同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还有两种结算方法分别是一次性结算,这种结算方法适合小型工程和其他结算方式。

3.2在建筑工程结算风险规范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的建筑政策,这是为了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结算法律法规就是建筑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在法律的条文中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受到工程竣工结算文件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答复,否则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并按照约定处理[3]。在这种法律条文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承包方的利益,避免发包方在工程竣工后耍赖拒不结算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保护了发包方的利益,若是工程竣工验收不符合要求将不予结算。

3.3在建筑工程变更结算法律风险中的应用

工程变更指的是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按照既定的合同执行,需要有一些变更,工程变更会导致工程价款有变动,这对我们的最终结算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按照结算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合同基础上设计的工程变更的价款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具体的要求是对于依合同发生的或者设计变更发生的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人应当在14天内将调整原因及金额等相关的事项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发包人,发包人在收到书面通知的14天内作出确认,不确认或不提出意见的将视为同意按照工程变更价款执行。这样的规定对结算起到一定的保障,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细致,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节约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

4提高建筑工程结算法律法规发展前景的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法律法规水平,我们必须要对结算的相应程序和管理技术措施进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程结算效率。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结算法律法规发展前景的有效措施包括:

4.1严格招投标程序,科学竞争

建筑工程在项目外包的时候,对于承包商的選择要严格的控制,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根据承包商的优势条件进行综合的选择,这样能够为日后进行有效的建筑工程结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招标合同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及时进行梳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平公正且受到法律保护的。

4.2综合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实行全面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结算管理我们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无论是设计、决策还是技术、管控等方面,都需要在有效的监控范围内进行,准确的把握我们各个环节的程序,从而使工程结算能够真正的被掌握,保证结算的合理合法性,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本支出效益。

4.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工程的进度和过程加强监督管理,这样能够对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进行有效的商讨,同时在工程竣工后,对于工程的审核和结算过程也要进行监督,严格的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和技术手段进行结算,这样能够避免传统方法带来的缺陷。

5结语

篇10

一、严重影响“两规”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非法建筑

1、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的一律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2、城镇居民或以他人名义在农村私自购买土地进行建造住宅的,予以拆除;

3、违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且严重影响村内道路等公共设施建住宅的,原则上予以拆除;

4、对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的,必须拆除多占的住宅,确保执行“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

5、其它不符合法律规定建房条件的非法建筑,一律拆除。

二、未经批准但不严重影响“两规”的违法建筑(违法新建、扩建、拆建及修理住宅和新建生产性用房)

1、建房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及总建筑面积均未超出政府核定的建房标准的,按从轻处罚原则,根据本处理意见的相关处罚标准处罚。

2、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及总建筑面积中有一项超出县府办(龙政办发〔20*〕66号)文件核定的建房标准的部分,按本处理意见的相关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3、在村内空闲地、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上建农业生产用房、看守房和发展养殖业等非法占地的,按本处理意见的相关处罚标准处罚。

三、处罚标准

1、县城市规划区(含建制镇):未经批准但在政府核定建房标准面积之内的处罚额度,按照砖混结构按300元/M2×建筑面积×5%;砖木结构按200元/M2×建筑面积×5%计算。

未经批准又超出政府核定建房标准面积部分的罚款额度,砖混二层按300元/M2×建筑面积×15%计算;砖混一层按300元/M2×建筑面积×10%计算;砖木二层的按200元/M2×建筑面积×15%计算;砖木一层的按200元/M2×建筑面积×10%计算。

未经批准的简易用房罚款额度按100元/M2×建筑面积×5%计算。

2、村庄和集镇:未经批准但在政府核定建房标准面积之内的罚款额度按照建筑面积10元/M2计算。

未经批准又超出政府核定建房标准面积的罚款额度,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建筑面积30元/M2计算,扩建、拆建一层按建筑面积20元/M2计算。

未经批准的简易用房罚款额度按建筑面积5元/M2计算。

3、在村内空闲地、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上建农业生产用房、看守房和发展养殖业等非法占地的,由国土部门处以5元/M2的罚款。

4、违法占用建设留用地(耕地、园地、水塘等)建住宅的,在按照以上处罚标准处理后,再由国土部门对违法建筑占地处以30元/M2的罚款。

四、申请补办相关手续

1、经确认符合建房条件的违建户可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居)委会讨论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姓名、建房用地面积、位置及拆旧屋、退出原住宅用地面积等情况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村(居)委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经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处罚后,再补办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正常规费照收)。

2、对超过县政府核定建房占地标准面积的建筑物(连体不能拆除的),虽经处罚,但不能作为土地及房产登记的依据,县国土、规划部门在办理土地登记时,只在备注栏内注明处罚面积。

3、对农业生产用房,经处罚后,由违法用地者向所在行政村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为农业临时用地,报国土部门批准,使用期限为两年,期满后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状,所占土地交还集体经济组织。如继续使用,必须重新申请办理。在使用期限内,如国家建设或公益事业需要,需退还所占的集体土地,应无条件的拆除,并对建筑物和构筑物不予赔偿。

五、执法主体

1、城市规划控制区内违法建设由规划部门按规定进行查处;

2、国有土地和农用地上的违法行为由国土部门按规定进行查处;

3、城市道路范围和公共场地内违法搭建建筑物、构建物或其它设施的由县建设部门按规定进行查处;

4、城市规划区外农村村(居)民的违法建设由各乡镇政府按规定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