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范文
时间:2023-04-06 16:4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绘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绘本能带给儿童什么?
4月2日,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同时,由2012年发起的“中国首届绘本节”已经进行到第四届,绘本销售也在儿童图书类中成为亮点。
本刊记者从网上一家从事童书销售的书店信息中看到,该店儿童绘本月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在济南,儿童绘本在童书销售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和孩子共同成长一直是近些年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从安徒生到绘本,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浪漫故事?绘本到底是什么?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漫画、连环画,说法不同,叫法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用两个以上的画面来讲故事。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部分学校地区将绘本投入在儿童教学。
绘本教育能带给儿童什么?这涉及到一个教育目的和人的终极。
《青蛙弗洛格》是绘本界的杰作之一,风靡世界。故事讲述一只青蛙极不喜欢自己的外貌,而出门探险旅行,羡慕鸟儿会飞、羡慕小猪会烤蛋糕、羡慕别人会歌唱,最后却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会跳还有漂亮的绿色……
童趣的语言、正确评价和自我接纳无疑都是3到12岁儿童成长的关键词。而绘本教会给人的也就是这种 “全面、全人”的教育。
教育的美丽与温度:儿童革命里的文明呼唤
抛开绘本,从中国现当代最经久流传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谈起。这部影响几代人的作品由漫画家张乐平先生1935创作。柯灵在香港版《三毛流浪记》的序言中评价此书:“是一部亦可给成人看的警世书。”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对文明的呼唤。
教育从来不是说教,鲁迅小说里充满了对四书五经的厌恶;职业性、知识性的灌溉脱离了人文的熏陶也构筑不成教育的终极。一部《三毛流浪记》几乎胜过一百句名人哲理,漫画曾经补充了传统教育的功能,比漫画更细分功能的绘本同样是。
绘本以机智的笔触,精心构造了一组组笑中带泪的画幅,润物细无声式的传递使儿童得到了乐趣,让这种大道理的传递和接受变得轻松可行。绘本人文式的文化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传递,是对儿童尊重和人性的教育方式,也是对待人的有体温、温柔的拥抱。
不可不谓绘本的出现,即是儿童教育的“革命之花”。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这一首诗可谓直中我们教育的病灶。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具备独立人格、尊严的群体,儿童从来不是成人意志的继承和复制者。从教育的角度,我们的孩子已经在童年阶段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书包的厚度见证了他们学习内容的密度。
篇2
[摘 要]教师从绘本的解读入手,从英文绘本材料的甄选,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以及英文绘本阅读的策略几个方面来探讨研究绘本对于儿童阅读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绘本阅读唤醒儿童的英文梦想,让他们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源泉。
[关键词]绘本 材料 目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62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英文绘本就是用英文为表述语言的图画故事书。一个好的绘本材料不仅仅只有呈现图片和英文的功能,还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设计一些练习题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文绘本阅读呢?
一、英文绘本材料的甄选
英文绘本资源逐渐增多,但什么样的绘本才适合学生阅读呢?一个好的绘本故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他们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挑选绘本故事时,我们要选择一些经典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童话、寓言故事。如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灰姑娘》、《风中奇缘》等。这些童话故事寓意深远,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另外,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挑选的绘本一定要简单易懂,最好是原版的绘本。当然,教师自己选编的也可以,但是要贴近学生的需求,并拥有纯正的英文表达方式。英文绘本材料甄选完成以后,我们可以拟定推荐书目,让学生根据书目挑选阅读。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让他们提出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二、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英文绘本阅读的目标不能统一,我们需要给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如三、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他们的阅读目标可以是:增强绘本阅读兴趣;能看懂最简单的英文绘本故事(绘本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能较为顺畅地朗读绘本中的语言。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他们的阅读目标可以是:能听懂、会读英文绘本;能在教师指导下完美演绎绘本故事。这样设置分层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绘本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去完成绘本阅读任务。
三、英文绘本阅读的策略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策略。学生在刚接触英文绘本时,他们不知所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在指导阅读之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学生是特别感性的,如果教师能够用温暖的目光、和蔼的笑容、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阅读,他们会倍感轻松,在阅读时,也会更加投入。教师还要善于思考,要运用多种方式去呈现故事,如图文共现、设置悬念、疑问启发、猜测情节等,用饶有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阅读绘本。
第二,学生的自读策略。英文绘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语言押韵,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特有因素,但是绘本阅读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的,只有他们亲身经历、自己感悟阅读材料,才能获取更丰富的阅读经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本书,由不同的读者来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个性化阅读时间,让他们可以独立思考、独立阅读。如让学生提前阅读、带着疑问阅读、小组合作交流阅读等,多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出自己的风采,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让他们的英文绘本阅读更有效。
第三,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策略。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收纳,丰厚知识底蕴还需要适当的释放,并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让知识外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当然,英文绘本阅读也不例外。在学生阅读时,可以让他们设计采蜜卡,把自己最喜欢的对话,最喜欢的角色语言都摘录下来,撰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释放他们的阅读成果了。为了促进英文绘本阅读的开展,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一个月举办一次绘本短剧表演,用课本剧的形式去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让学生感受英文语言的魅力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绘本材料续编故事,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英文绘本原著的内涵意义。
第四,家长共建策略。学生在最初接触英文绘本阅读时,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在学校进行策略性引导,家长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教师要定期向家长汇报阅读活动的步骤,以及学生阅读的状况,争取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让家长与学生在家里共同搜集阅读绘本,这样学生的阅读会更有效果。
篇3
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绘本的创作过程。开篇绘本简介里介绍了绘本的定义、发展现状、种类及儿童绘本的阅读意义。结合自己的作品,通过前期准备、创作风格的设定和数码制作方法来介绍了儿童绘本的创作过程。在前期的准备中,改编出故事,根据故事针对的年龄段设定角色场景等的风格,并运用现代高科技的数码绘画技术,最终制作出了自己的儿童绘本作品《狼来了》。
关键词:
儿童绘本 创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128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42-03
1 绘本简介
1.1 绘本的定义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又被称为“画出来的书”,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表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的特有图书形式。讲究以图叙事,图文交融,相互衬托,协调一致,来营造整个绘本的感觉。尤其强调以图画来讲故事。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不再是文字附庸,而是绘本的生命。
传统意义上的绘本主要是针对儿童的,随着时代和市场需求的发展,绘本的形式和内容被艺术家们不断探索与挖掘,创作出了许多以成人为消费对象的绘本,并出现了动态绘本这种具有现代特征的绘本艺术形式。
儿童绘本,又可称为儿童图画故事书,以儿童市场为目标的绘本图书。用图与文一起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有些绘本只有图没文字。学龄前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好的儿童绘本即使是不会识字的孩子也能看出大概内容。
成人绘本是在儿童绘本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加快,图画成为获取信息的最快捷、最直观的方式。现代都市人随着工作压力的日益加大,也开始追求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阅读审美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读图已日益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阅读习惯,已成为了一种新的阅读时尚。现代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对绘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挖掘,创作出许多专门针对成人的绘本,以轻松细腻的绘画风格,诗意而富于情感的语言表达,使绘本散发出深刻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文化内涵。如几米的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森林里的秘密》等。
市面上还出现了动态绘本这种新兴绘本艺术形式。动态绘本是儿童可以主动操控,具有交互体验的多媒体绘本图书,是传统绘本在新媒体里的有次延伸与拓展。如动态绘本《熊猫请客》,其神奇的拉页设计,色彩变化明亮丰富,构图的趣味性,制造出神奇的画面变化,给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与惊喜。
1.2 绘本的发展现状
据考证,绘本十七世纪在欧洲诞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逐渐兴起了绘本阅读,随后绘本阅读受到热烈推崇。随着绘本市场的发展,绘本品种日渐丰富。市场销量也日趋集中,形式也日渐多样。虽也着力于绘本市场的培养。但也存在引进多,原创队伍不足的特点,缺乏品牌出版社,绘本市场还有待培育。在儿童绘本方面,年龄划分不细,编排也缺乏合理性。
1.3 儿童绘本传递的信息
儿童绘本是适合低龄儿童看的,通常情况下是图画比较多而且大,字比较少的一种书。用精练的文字,风趣活泼画面表现来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点。并且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编写不同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根据年龄的不同,家长可为宝宝选择不同类型的绘本读物。如从出生到一岁的宝宝适合看图画比较大、清晰,背景简单,其内容简洁、清楚的绘本;一到两岁的宝宝对周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选择跟日常生活相关的绘本读物;三岁宝宝对有情节起伏或有小小探险的故事感兴趣,家长可以为其选购此方面的绘本;四岁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家长可以选择跟想象力有关的绘本,让孩子的想象力无限加深;五岁的孩子善于观察,图画中最好有很多可以让他观察的内容,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六岁的孩子开始对这个社会认识逐渐深入,这个年龄可供选择的绘本就比较多了,包括自然的、科学的、艺术的、音乐的、文学的等等。
以上绘本年龄分类比较模糊。为宝宝选书时,请根据宝宝的实际阅读水平、习惯和爱好进行选择。
儿童绘本的画面是活动的卡通片的固化,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夸张、幽默、可爱的角色特点。拟人的手法表现形象的造型,赋予角色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所具有的娱乐性与教育性,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形象直观的视觉表现本身蕴含极大的价值,传达文字难以描绘的内容。
娱乐性是贯穿儿童绘本的一个重要元素。用独特的表现形式给儿童乃至大众带来美好而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以在创造的世界里获得真实世界没有且不存在的一切美好慰藉,让他们获得短暂的心理满足或情感的释放。卡通形象的动作和脸部表情常使用一些比较夸张的变形手法,来增强以足够的感染力,让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胆的表现手法却也不会使人产生不自然、不舒服的感受,反而让人的感情得到很好的发泄。
教育性是儿童绘本的一个重要功能。除了文字还有从图画中读故事,进而欣赏绘画。就如台湾著名儿童绘本编辑兼创作者郝广才所说:“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好的作品能启发孩子们认知力、观察力、沟通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情感发育等,教会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来说,绘本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而且亲子阅读,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培养。绘本能让孩子渐渐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知识,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等,也大有好处。
2 儿童绘本的创作过程
在创作前期阶段创作者必须对将要进行创作的方案作出详细的调查与策划。分析出绘本所针对的多少年龄段的儿童来确定绘本整体风格。绘本题材的类型,以及整个绘本的目的与意图等,在诸多的想法与构思上提炼出最准确的创作概念。这些都对绘本的完成有重大意义。
2.1 前期准备
创作绘本前在网上和书店收集了很多儿童绘本,以故事中需要的参考资料和素材,关于排版的,关于角色场景的,并查询了儿童绘本的起源,发展,制作方式与要点,注意事项等资料。如《狼和七只小羊》《小红帽》等,其构图色彩等给了我很大启发,如图1―1,1-2。在了解了绘本的相关知识后,开始进行故事的改编。
2.2 创作风格的设定
《狼来了》主要是以兔子集中生智脱离被狼吃掉的危险为故事内容。主要讲述了兔子急中生智把大灰狼吓跑,转危为安的故事。故事滑稽幽默,充满趣味性。以狼一路偷偷跟随兔子上山采蘑菇为线索,通过兔子得意的毫无察觉的动作表情,由哼着歌上山到发现蘑菇时的兴奋不已,准备大展身手采蘑菇那得意的神情,再到觉察到大灰狼时紧张惊慌,还有想办法时的镇定,到装中毒而死骗大灰狼,最后把大灰狼吓跑时的轻松开心;而狼一步步靠近,以为快要得逞到被兔子的死状吓跑,故事到达,通过画面体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再辅以简单的文字,使绘本更具可读性。呈现了一个情节跌宕有趣的故事。想给孩子带来轻松快乐的体验,主要针对2-5周岁的儿童,以图以主,再辅以简单文字的绘本形式呈现。
绘本故事简单风趣,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绘本的大概风格是紧张,幽默,滑稽的,灵活运用颜色搭配,注重内容的视觉冲击力。绘本的角色场景是根据故事风格设定的。角色选定狼和兔子这两个永恒的好搭档,兔子头戴蓝色帽子身穿蓝色背心,线条简单,拟人手法,赋予兔子聪明淘气的个性特征,狼采用传统造型,严板的角色特点结合兔子处境给观众营造一种紧张感,并能在故事最后以免子的转危为安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释然感,两个角色的表情动作充满强烈反差,与故事情节要求相呼应,使故事更生动有趣。绘本场景用简单的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简单明了'突出主角,作了故事情节的重要道具。
2.3 制作过程
本绘本使用数码绘画完成具体的创作,确定风格以后,不断查阅资料,找同类型的数码绘画,揣摩借鉴学习;并参考了动画里的角色表情动作,使画面能更好更生动地展现故事内容,达到自己想要的风格和画面效果。并通过几个绘图软件的对比,考虑到故事画面风格和及本人对软件的熟悉程度,选择了painter和photoshop相结合来进行《狼来了》的创作。绘本拟人手法表现形象的造型,赋予角色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夸张幽默可爱的角色特点使形象更鲜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画面的构成和调整,还有角色的造型调整等。
2.3.1 角色的选择
在狼和兔子的角色设计中,我参考了许多关于狼和兔子的造型,也画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角色造型,如图2-1,2-2,2-3。最后选择了最符合故事风格的角色设定。
为了使画面更生动,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在角色的表情动作上也下了些功夫,找了许多参考。如图3-1,3-2。
2.3.2 场景风格的确定
针对学前儿童,场景用比较简单的线条勾勒,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2.3.3 色彩风格的选定
采用一种色彩构成,只有明度、纯度上有区别,使色彩对比反差强烈,画面效果打眼,具有震撼力,又能使画面看起来显得单纯又有童趣。
2.3.4 数码制作方法
采用photoshop与painter相结合的数码绘画方法。之前在一个插画工作室实习,学习借鉴了工作室的一些制作方法。
下面是我绘本的图画数码制作过程,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及解决途径。
(1)如图4-1,先用铅笔在纸上打稿。
(2)如图5-1,在准备好的线稿上用painter里的针管笔勾线,发现有些线在photoshop里显示就会不规整,有锯齿,最后使用橡皮擦工具去修改不平整的线,并用photoshop中的USM锐化来解决在painter中不够清晰利落的线条弱点。
(3)再用photoshop钢笔工具描色块范围,建立选区,填充颜色,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在深入上色的时候能够建立选区使上色时边缘平整。如图6-1。
(4)再把做好的底色用渐变和笔刷工具刷出明暗关系。如图7-1。
(5)并放到painter里深入上色,放到photoshop里调色。如图8-1。
(6)但画完之后觉得画面效果没有预期的好。最后决定叠加上纹理来改善。选用了几种纹理图片,更改纹理的图层模式,调整透明度。最后使画面符合了自己的要求,画面看起来更有质感,色彩更有震憾力,更和协。并配上看起来显得幼稚可爱的汉仪丫丫字体,与画面内容相衬。如图9-1,9-2。
(7)最后装订成册,在设计封面与扉页还有封面最后一页的时候,本着吸引眼球,引发好奇的原则。封面与扉页也选用和故事画面风格相近的字体。如图10-1。
绘本的一幅画就这样完成了。按照这样的流程最终完成《狼来了》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实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绘制方法,探索出新的绘图方法,并更熟练掌握了相关的绘图技法。3结语
完成儿童绘本的创作设计需要对儿童绘本的了解,针对的年龄段,在此年龄段中儿童对图画色彩构图的接受程度等。在设计前参阅相关资料,收集关于兔子和狼的图片,做好创作过程中角色涉及的动作表情等造型还有场景设计的准备。主要参考资料为国内外优秀的绘本作品。在设计过程中,角色场景的位置安排,比例关系,空间构成等关系到图画营造的氛围,都要作出充分考究,不得马虎。
绘本色彩的应用需要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色彩是烘托后气氛的主要因素。在《狼来了》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色彩构成,只有明度、纯度上的区别,使画面显得单纯,有童趣。色彩关系对比反差比较强,使画面效果醒目,具有震撼力。
篇4
一、品味绘本的美术风格
在儿童绘本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有着视觉艺术所有的元素:最宏大的画面,最微观的细节,最细腻的手法,最自由的技巧,最奇特的构图,最安宁的意境,最诗意的情感,最新锐的创意。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抽象派作品,作者完全摈弃了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似圆形的抽象的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很多人认为孩子看不懂这本书,可是孩子们轻而易举地读懂了故事,而且读出了小黄和小蓝的喜怒哀乐,还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像这样的绘本还有很多:获凯迪克大奖金奖的《夏日海湾》,作者用美丽的水彩画给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画面中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的特征。《谁来我家》、《凝固的时间》、《梦想家威利》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从这些优秀的儿童绘本中挖掘出美术知识进行欣赏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艺术风格。
二、品味绘本的美术语言
运用绘本中的美术语言,可以直接把美术元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发现、体验、欣赏和交流美。比如莉丝・贝特的绘本《天鹅湖》,画的文本来自于经典童话,绘画语言非常独特,有诗一样朦胧的意境。构图极其讲究,我们能看到近景、远景,每一个动态、每一个层次。画作虽然用的是古典的技巧,但是很现代。《天鹅湖》里面的公主,作者有她的唯美标准,她的身体大大的,很饱满,脚那么小,但整个是完美的。它帮助幼儿进行整体、系统的审美感知,体验到完整的审美情感。
三、品味绘本的表现技法
儿童绘本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边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绘本拥有了迷人的外貌,更使绘本成为美术教学的资源宝库。如:绘本《小黑鱼》,是用水彩画的表现手法,里面还掺杂一些裂隙,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很自由的状态。读者从里面找不到死板的东西,也看不到那种愚拙的绘画手法。比如,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玩水彩,我们拿一个胶片,把颜料涂上去之后再印到纸上就会出现这种效果,因为胶片是不吸收水的,所以在上面有一种油印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绘本中精致优美、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引导孩子去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将绘本教学与美术创作相结合。这样的教学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品味绘本的有趣形象
绘本中有趣的形象是培养美术兴趣的源泉所在。幸运的母鸡萝丝、淘气的大卫、机灵的小猴、可爱的小兔、幸福的鳄鱼和长颈鹿、色彩斑斓的变色龙等等,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一定会让孩子们爱上人物画。埃米・扬用漫画手法夸张地画出主人公贝琳达像音符般的黑色发髻、橡皮般的长手、长腿和一双大脚,幽默地展现芭蕾舞伸展、跳跃的种种姿态,让画面充满了舞动的线条,突显芭蕾优雅的韵律感。在欣赏的同时,让幼儿来模仿贝琳达优美的舞姿。此外,书中人物身体的曲线也巧妙地表达出互动关系,例如表演场景中的舞者、乐团和看得如痴如醉的观众,也都活泼地彼此应合。甚至人物和家具之间也相互对应,像贝琳达站在穿衣镜前看她的大脚那页,贝琳达弯腰,镜子则往前倾斜,贝琳达的脚和镜子脚形状相似,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画面。这些画面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在欣赏、模仿中也学习了人物的动态变化,提高了造型能力的表现。
五、品味绘本的画面细节
孩子对图画的敏感程度胜过文字,他们通过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时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巧妙截取画面,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画面资源进行联想迁移,可以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但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又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我们就重点锁定在这个细节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着重复图案的连衣裙。有机地选取情景中的某一点并将之扩展,能使教学和情景融为一体,这样做既让绘本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又保持了绘本的完整性,使绘本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体现。
篇5
绘画者以一种超级写实的画法,向我们述说了一个发生在德国小城的令人悲痛的故事。二战期间,小女孩布兰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集中营,接下来的日子里,布兰奇坚持偷偷省下自己的食物送给集中营里的孩子吃。最后,战争结束了,布兰奇却牺牲了。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是关于战争、大屠杀,却又分明让读者感受着纯真、善良和爱心。
一、 观察、对比:绘本细节激发表达欲望
绘本故事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小镇窄窄的街道上,行驶着一辆卡车,很多士兵即将奔赴战场。人们手里拿着希特勒的小旗子,挥动着,小主人公布兰奇也这样做着。整个画面色彩灰暗,唯独小旗子和小姑娘布兰奇头上的蝴蝶结很显眼,很鲜艳。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画中的细节,激发他们倾吐、表达的欲望――
生:我看到画面上离我们最近的是布兰奇。她头上戴着一个大红色蝴蝶结,手里拿着一面希特勒的小旗子。看她的眼神,应该是在向车上的士兵们挥手。我猜想,布兰奇应该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只是看大家都这样做也跟着做了。
师:你读图很细致,说得很好。很多男人离开了小镇,奔赴战场。冬天来临了,也是一语双关啊。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注意到了画面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很瘦的,唯独那个穿军大衣的男人很胖,我断定他一定是坏人。不然,怎么会在那样的年代中还那么胖呢?
生:我关注的是画面的色彩,整体很灰暗。唯独希特勒旗子和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很显眼,很鲜艳!
师:对比布兰奇那鲜艳的红蝴蝶结和整幅画面上呈现的灰色基调。大家觉得插画家这样安排是想暗示什么吗?
生:这是在二战期间发生的事情。经历着战争的痛苦,大家肯定高兴不起来啊!我想这应该是整幅画面比较灰暗的原因。布兰奇头上戴着的红色蝴蝶结,代表着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吧!
生:红色蝴蝶结还代表着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在那种恐怖年代里,他们的内心一定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
儿童绘本阅读具有图文交融的特点,因此,教者引导他们关注图画细节,通过观察与比较,激发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在观察中,同学们敏锐地捕捉到人物外貌、体型、情态以及画面色调等细节,积极主动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二、 观察、想象:绘本细节打开表达思路
通过绘本细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观察与想象,从而打开表达思路。在《铁丝网上的小花》一书中,有一幅画面呈现的是被囚禁的犹太人。不管大人小孩,衣服上都被迫缝着一颗黄色小星星。课上,这一细节引起了同学们的想象――
集中营里的孩子个个骨瘦如柴。小一些的孩子每天都要问哥哥姐姐:“我好饿呀,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饱饭啊?”大一点的孩子总是回答道:“快了,等那灰色的天变得湛蓝时,就能吃上饱饭了……”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饱饭吃。
一天24小时,他们只有半个小时在带电的铁丝网前走动,其余时间,全都是在昏暗的牢房里度过的,为此,他们总是感到度日如年。他们吃的是发霉的面包、军官
们吃剩下的黄油,和一切常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下咽的食物,生病直至病死也都没有一个人管。
不过他们坚信,总有一天能离开这里。每天都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接着,又有一群人离开,谁都知道,离开的人永远也回不来了,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
――景天爱
一个昏暗的早晨,孩子们还在睡梦中,就被残忍地拎了起来,所有的人都被赶到了场地中央。纳粹军官手上端着上了刺刀的冲锋枪,阴森地指过一个又一个饥寒交迫的犹太人。“你,过来!”他们凶狠地对一些人叫着,那些人战战兢兢地在指定的地点站成了一排,而剩下来的人则要去干一些苦力活。刺刀尖指向了一个小孩,孩子瞪着无辜而又充满恐惧的双眼,微微颤抖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步也移动不了。“快!”纳粹军官不耐烦地吼了一声。孩子打了个冷战,充满惶恐地盯着他。纳粹军官气急败坏,向前一步,一手揪住孩子的衣领,将他拖到了那边。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但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这凄惨的哭声,深深刺痛了每一个犹太人的心。
――王霈淇
当学生看到画面中犹太人衣服上的小星星时,一下子就想到了班级主题阅读中的其他读物,譬如《弹子袋》《数星星》等,了解到星星标志是德国纳粹为迫害犹太人做的标记,从而更好地打开了思路。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自然会提高。有这样学习经历的儿童,在图画细节的引导下,会更加有创造力。
三、 捕捉、观察:绘本细节促使表达更加深刻
绘本习作课中,教师还可以选取典型画面,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细节,积极地观察,促进表达更加深刻。根据《铁丝网上的小花》这本书的特点,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这样组织学生阅读、表达――
(出示图画和文字,配乐朗读:罗斯・布兰奇的母亲一直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番红花终于从地下冒出了芽。河水上涨了,溢出了河岸。树木都变绿了,鸟儿落满了枝头。春天在歌唱。)
师: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图画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派勃勃生机。可是,就是在这幅图画中,含着催人泪下的细节,传递着极重要的信息,你注意了吗?
生:我看到倒下的铁丝网上挂着一朵小花,它的花瓣全都向下垂着。很明显,这是朵凋谢的花。我还注意到,文字中说,母亲一直等着自己的小女儿,等了很久。我想,这朵凋谢的小花,是个很重要的细节。它告诉了我们:布兰奇牺牲了。
师:你真会观察!(出示最后一页图画――放大了的凋零的小花)这朵凋谢的小花呀!在终于等来的春天中,格外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揪心!
生:我还找到图画中的一个细节!刚才讨论时,我们说过,这本书前面的所有图画一直让人感到压抑,图画中没有天空。可是,战争结束后的春天里,我们在故事最后终于看到了蓝天、白云!这和前面的图画形成对比。
师:你找得很准,说得也非常打动人心!是的,绘本中图画的细节可以传递给我们很丰富的信息。那朵凋谢的小花呀!看着它,你想说些什么呢?(生练写片段)
生:看着眼前铁丝网上的那朵凋零的小花,那使人心碎的场景时隐时现。布兰奇给集中营的孩子送去面包,灰色的天空下,一切都是灰的,让人心里觉得压抑,唯独铁丝网上的小花仍不屈地开着。它是花,更是对胜利的希望,让每个反对战争的人充满和平的信心。烟雨蒙蒙,春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蓬勃生机:地上重型装备碾过的坑洼里长出了株株小草,路边推平的灌木上又冒出了绿芽,树上的新叶在春风里晃着脑袋,山坡上、原野上也到处是绿,让人吃惊,也让人陶醉。集中营里的长屋也不知什么时候溜了,只留下片片青草,当年让人丧胆的枪声也不知什么时候走了,传来了鸟儿的唱歌声。战争去了,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上,小花垂下了头,凋零在历史的长河里。谁也不会知道,布兰奇和它一样,在冰冷的日子里为集中营里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同样,在春天来临时永远地流逝了。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绘本所要展现的情感,随后适时地呈现了一个广阔的习作空间,以使儿童胸中所积蓄的情感能够得到宣泄。学生捕捉到绘本画面典型细节后,观察、思维并表达,情动而辞发,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语言在他们的笔下汩汩流淌。
篇6
国内近年来出版了大量引进版儿童绘本,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译文)质量,却是应当重视却尚未得到重视的问题。编辑是把握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通过理论学习、编辑实践、业务交流和生活观察等途径,提高编辑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以提高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
关键词:
近年来,儿童绘本的出版在国内呈爆炸式增长,由于种种原因,增长贡献主要来自引进版绘本,本土绘本所占市场份额反在缩小。多数引进版儿童绘本都要把外文翻译为中文,一些出版商认为绘本的文字短小简单,没有多少难度,找到什么翻译算什么翻译,编辑时也不对照原文审核,所以,市场上的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可谓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杨永青指出:“一本儿童图书是儿童文学、科学知识、绘画、装帧设计、制版印刷工艺、纸张材料等综合而成的精神产品,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协作而成。它的难点在于不是单独靠作家或画家的努力能使之尽善尽美的。其中最关键的在于编辑。”[1]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是应当引起重视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对编辑工作中如何提高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进行探讨。
一、绘本及其文字的重要性
“绘本”是从日文汉字来的词,英文称picturebook或picture-book,国内以前习惯称作“图画书”。但图画书不是“有图画的书”,而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与连环画(小人书)、漫画、画册及有插图(画)的书并不是同一的。[2]
绘本是这样一种图书,“图画占了大部分的篇幅,承担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任务。图画与文字互相阐释并扩大各自的内涵”。[3]
除以图画为主体叙述和传达信息,绘本的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图画居于主角地位,而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绘本甚至只有图画而无文字;二是在有文字的绘本中,文字并没有下降为图画的从属者,而是与图画共同发挥作用,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起了讲故事的重要角色,特别强调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图画和文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相辅相成地营造出一个整体效果。
研究认为,在有文字的绘本中,图画与文字有两种讲述故事的形式,一是平行讲述,即图画与文字同时讲述一个故事,二是独立讲述,即读者要结合图画与文字才能理解整个故事;近几十年来,独立讲述在绘本创作中已应用得越来越多。[4]
由此可知,文字的质量在绘本中非常重要,不能轻易视之,编辑者在编辑绘本时,应对绘本的文字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争取以最佳文字达到绘本的理想效果。正如台湾绘本出版家郝广才所言:“越好的文字其实是在描述一种图画。”“作为一个编辑,怎么选择、怎么做出一个吸引人的好东西,这是很重要的。”[5]
二、儿童绘本的文字特点及问题
根据读者对象,绘本可分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大类。绘本出版市场中,儿童绘本比成人绘本占据的份额大得多。
儿童绘本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绘本,是针对儿童的,是给儿童看的。因此,须首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等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使绘本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此外,儿童绘本还具有如下特征:1. 儿童性。人们对儿童读物的一般要求是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有助于增加儿童的知识和提升其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儿童绘本的目标读者多是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不能阅读文字较多较长或全文字的书本),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限,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不能集中太长时间。因此,要求儿童绘本中的文字有趣味,能带来快乐,尽量与儿童过往和现实的生活经验有联系,使之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从而引起快乐感和兴奋感,然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绘本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如果难以理解或不能理解,阅读的意义就打了折扣,甚至没有正向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文字要清晰准确和有美感,语句结构不能太长太复杂,用词用字不能深奥冷僻和莫名其妙。2. 朗读性。儿童绘本基本上都是由成人买给儿童的,阅读过程中也多是亲子共读。成人与儿童一起阅读绘本时,由成人朗读其中的文字给儿童听;儿童在开始认字看书时,也多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儿童喜欢听到有生动意象和朗朗上口的词句,因此,儿童绘本中的文字要注意做到声音美,要重视文字的可供朗读性。中文是非常优美的语言,自古以来对音韵之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丰富,例如古代诗词的四声、押韵之类,儿童背诵唐诗宋词,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朗朗上口、动听悦耳,具有声音之美,具有很强的可朗诵性。编辑儿童绘本的文字时可借鉴之,多使用叠字、象声、押韵以及生动形象地描述动作、形态和色彩等的文字技巧,让读者朗读起来既有美感又不拗口或枯燥。3. 互动性。有文字的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共同发挥作用,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特别强调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图画和文字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互动地营造出整个效果。儿童阅读绘本时,会根据文字加深对图画的理解,根据图画扩展对文字的理解,从而实现恰到好处的阅读体验。引进版儿童绘本中,原文简练精到,但译文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到图画和文字的平衡,影响儿童绘本的阅读效果。因此,编辑要对照图画、原文仔细理解,把握好译文的表达。创造绘本“跟拍电影一样,只是规模小一点”,[5]而对于绘本这个“短电影”,译者只是“角色”,编辑才是“导演”,编辑更应从整体效果和全局来把握绘本,要有很高的思维敏感度。4. 节奏感。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对节奏敏感,喜欢有节奏的东西,喜欢感受音乐类的律动和乐趣。“儿童绘本虽是给儿童看的,但丝毫马虎不得,精彩的节奏感能让儿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期待着故事的发展与。”“有一部分绘本会在故事情节里穿插安排一个多次重复的结构。这种重复以两种形式来表现,一种是以纯粹文字来表现,朗朗上口。”[6]儿童绘本至少要求三方面的节奏:一是图画、文字和设计共同构造的整体讲述的节奏,二是图画表现的节奏,三是文字的节奏。文字的节奏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文字的断句及标点,在绘本中起到调整叙述节奏的作用,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原文精心设计的讲述节奏;二是儿童绘本的文字本身的节奏,除前面说过的音韵上口外,很多儿童绘本中会多次重复使用一些词语、句子,这既是为了让儿童在重复中学习语言表达,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明快、简洁、单纯的节奏感。尽管这种儿童绘本中的很多表达在成人看来相当唆,但在编辑中文译文时,不能进行简化,只表达其意思而不展现其声音上的节奏感。
以上四个特点并不是截然分立的,有时是互相交叉的,在编辑工作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试举几个例子,加以阐明。
郝广才曾以美国绘本《野兽国》为例:“这本书里面还有儿童语言的运用。比如她说有个东西很妙,就说我很爱你,我要把你吃掉。这个表达大人看起来很矛盾,可是小孩听起来很爽。一些小孩的思考我们是可以拿过来用的,但不要“牙牙”学语。作者这里其实运用了一个儿童的经验,他童年时,家里的三姑六婆就捏着他的嘴巴说,我们很爱你,我们要把你吃掉,就这样。”[5]
美国著名绘本作家婉达・盖格的名作Millions of Cats开篇就讲:“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old man and an old woman who were very lonely. ”对其中的“old woman”一词,南海出版公司版(彭懿译)的译文为“老太太”,[7]东方出版社版(夏夜译)的译文为“老奶奶”,[8]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版(韦春红等译)的译文为“老奶奶”。[9]这三个译法(及直译为“老妇”)表面上看都没错,但“老奶奶”比“老太太”更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认识。成人带儿童见到年老妇女时往往叫儿童喊她为“老奶奶”而非“老太太”。考察中文“太太”的词源可知,从前人们称妇女为“太太”,含有很大的尊重意义,但现在生活中的“老太太”一词已变成没有什么尊重感的词语了,多数时候还显得生疏甚至略有贬义,而“老奶奶”则仍有对长辈的尊重感和亲情感。
再看婉达・盖格的绘本Snippy and Snappy中,两只小田鼠名字的拼写形式和发音都很相似,东方出版社版(李朝江等译)的译文为“急忙鼠”和“机敏鼠”,[10]山东文艺出版社版(杜可名译)译文为“淘淘”和“闹闹”[11],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版(韦春红等译)译文为“斯妮皮”和“斯纳皮”[9]。其中,第三种译文是按照一般翻译中人名音译的办法,中文字具有形、音、意,但让人莫名其妙,田鼠名按原文读顺口,按中文则不那么顺口。第一种译文遵守了翻译学中的“归化”办法和“接受美学”的理论,除在写法上没有类似,但表达了原文的含意(能让人联想到小田鼠的机灵),也兼顾了原文的音韵。第二种译文也是“归化”翻译,也照顾到音、意,但原书中两只小田鼠并不是很淘很闹,只调皮了一次而已。所以,相比而言,第一种译文最忠实于原文本,又兼译文的音、形、意美,且更能为儿童所接受。郝广才以《大象Horton孵蛋记》为例道:“文字是有声音、重量和外形的。这只大象为什么叫Horton,这是很有重量的,很符合大象的形象。如果这只大象叫Mini,就惨了。小孩子识字不多,他学会语言是听过来的。”[5]
英国著名绘本作家比・波特的名作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原书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旁边各配一图画):
“Flopsy, Mopsy and Cotton-tail who were good little bunnies, went down the lane to gather blackberries;”
“But Peter who was very naughty, ran straight away to Mr. McGregor’s garden,”
“And squeezed under the gate!”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吴青等译)的译文是这样的:[12]
“弗洛普西、默普西和棉球尾都是听话的孩子,他们到小路边去摘黑莓子了。”
“比得却十分淘气,他径直奔向了麦克莱高先生的园子。”
“他从菜园子的篱笆下面挤了过去!”
且不说其中“Flopsy”和“Mopsy”等名字译文的笨拙,看原文中三段分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各分句间用分号、逗号隔开,最后用感叹号,译文却把分句间标点处理成句号,使分句成为独立的句子,而在第三句还不得不增加主语“他”,结果减轻了原文的紧张气氛,拉长了停顿,拖慢了鼓励读者继续翻页的节奏。[13]而且,最后分句的译文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因为原文没有细说是怎么进门的,旁边的图画清楚描述了比得兔是从关着的小木门下挤进园子的,原作是让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让读者自己理解和建构故事,此译文却累赘地把图画意思掺进了文字里,打破了图画和文字的平衡,降低了图画和文字的互动,也削弱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其实,第二分句末可用逗号,而第三句宜译为:“从门下挤了过去!”[14]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在国内出过多个译本,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吴青等译)这个版本为解析案例,一是因出版商的营销宣传中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冰心为号召,说是冰心之子翻译的,质量有保证;二是因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出版少儿图书的专业大社,其编辑工作者应有比较丰富的编辑儿童图书的经验。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可知,引进版儿童绘本的文字质量确实问题不小,作为绘本出版“导演”的编辑工作者,实在应当高度重视之。
篇7
关键词:动态绘本;儿童;体验设计;交互;游戏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绘本”的称法来源于日本,与英语中的“Picture Books”,中文的“图画书”意思相近,是指以绘画为主,辅以少量文字,内容情节简短的书籍。一般而言,绘本主要是指针对3—12岁的儿童所创作的绘画书籍。当然,绘本除了受到孩子的喜爱以外,它的读者也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成人,究其原因,也许就在于绘本本身的艺术魅力,它唤醒了每个阅读它的读者内心深处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也是绘本能够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原因。
动态绘本是传统绘本在新媒体领域里的延伸、拓展。尤其是当智能触屏手机和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出现后,用户可以通过多点触摸技术对屏幕进行操作,例如翻页、滚动文字、放大缩小图片、播放视音频等均能以轻松、直观的方式完成,这种多媒介的融合为动态绘本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而灵巧、便捷的触摸技术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但动态绘本绝非是纸制绘本在数字平台上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将绘本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在多媒体终端上播放,还是一种被动的观看体验。动态绘本是儿童可以积极参与、主动操控,多媒体响应,具有交互体验的绘本设计,是涵盖了包括插图设计、动画设计、交互设计、动作设计及游戏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以人的体验感受为核心,关注使用者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心智和生理都处于发育、发展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体验也更为好奇,更加敏感。基于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设计可以带来更好的交互性和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欲。相比较传统绘本,动态绘本更强调与儿童的联系,强调感官性、互动性、游戏性与情感性,让孩子在阅读时有更多的欢乐和美好的感受。
一、基于感官体验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信息接受的认知过程中,早期是以“影像识别”和“自我意义生产”为主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可塑性。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媒体技术中,由影像和声音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形式占于主流,而且影像和声音的解读难度要大大小于文字,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在不断地降低。相比较传统绘本完全依赖于图片、文字等传达信息的单一方式,动态绘本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集文本、图像、音效、动画、视频、游戏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多媒体的视听体验符合儿童好奇心理和接受习惯,较之传统的认知方式更易被接受。这种有别于纸制绘本和动画片的表现方式,既给孩子保留了想象的空间,又增添了媒体变化的多样性,能够让孩子在阅读时专注投入,形象直观地理解绘本故事,对儿童主动学习、激发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为重要的少儿读物——绘本图书在儿童的学习、成长、想象力等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动态绘本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体验阅读,籍此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与能力;让他们成为主动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消极被动的欣赏中;协助他们打开想象与创造之门,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构筑美好的未来。
二、基于交互体验
篇8
一、品味绘本的美术风格
在儿童绘本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有着视觉艺术所有的元素:最宏大的画面,最微观的细节,最细腻的手法,最自由的技巧,最奇特的构图,最安宁的意境,最诗意的情感,最新锐的创意。如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世人所公认的抽象派作品,作者完全摈弃了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似圆形的抽象的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很多人认为孩子看不懂这本书,可是孩子们轻而易举地读懂了故事,而且读出了小黄和小蓝的喜怒哀乐,还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像这样的绘本还有很多:获凯迪克大奖金奖的《夏日海湾》,作者用美丽的水彩画给我们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画面中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的特征。《谁来我家》、《凝固的时间》、《梦想家威利》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从这些优秀的儿童绘本中挖掘出美术知识进行欣赏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艺术风格。
二、品味绘本的美术语言
运用绘本中的美术语言,可以直接把美术元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发现、体验、欣赏和交流美。比如莉丝·贝特的绘本《天鹅湖》,画的文本来自于经典童话,绘画语言非常独特,有诗一样朦胧的意境。构图极其讲究,我们能看到近景、远景,每一个动态、每一个层次。画作虽然用的是古典的技巧,但是很现代。《天鹅湖》里面的公主,作者有她的唯美标准,她的身体大大的,很饱满,脚那么小,但整个是完美的。它帮助幼儿进行整体、系统的审美感知,体验到完整的审美情感。
三、品味绘本的表现技法
儿童绘本有太多的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边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绘本拥有了迷人的外貌,更使绘本成为美术教学的资源宝库。如:绘本《小黑鱼》,是用水彩画的表现手法,里面还掺杂一些裂隙,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很自由的状态。读者从里面找不到死板的东西,也看不到那种愚拙的绘画手法。比如,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玩水彩,我们拿一个胶片,把颜料涂上去之后再印到纸上就会出现这种效果,因为胶片是不吸收水的,所以在上面有一种油印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绘本中精致优美、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引导孩子去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将绘本教学与美术创作相结合。这样的教学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品味绘本的有趣形象
绘本中有趣的形象是培养美术兴趣的源泉所在。幸运的母鸡萝丝、淘气的大卫、机灵的小猴、可爱的小兔、幸福的鳄鱼和长颈鹿、色彩斑斓的变色龙等等,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一定会让孩子们爱上人物画。埃米·扬用漫画手法夸张地画出主人公贝琳达像音符般的黑色发髻、橡皮般的长手、长腿和一双大脚,幽默地展现芭蕾舞伸展、跳跃的种种姿态,让画面充满了舞动的线条,突显芭蕾优雅的韵律感。在欣赏的同时,让幼儿来模仿贝琳达优美的舞姿。此外,书中人物身体的曲线也巧妙地表达出互动关系,例如表演场景中的舞者、乐团和看得如痴如醉的观众,也都活泼地彼此应合。甚至人物和家具之间也相互对应,像贝琳达站在穿衣镜前看她的大脚那页,贝琳达弯腰,镜子则往前倾斜,贝琳达的脚和镜子脚形状相似,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画面。这些画面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在欣赏、模仿中也学习了人物的动态变化,提高了造型能力的表现。
五、品味绘本的画面细节
孩子对图画的敏感程度胜过文字,他们通过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时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巧妙截取画面,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画面资源进行联想迁移,可以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但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又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我们就重点锁定在这个细节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着重复图案的连衣裙。有机地选取情景中的某一点并将之扩展,能使教学和情景融为一体,这样做既让绘本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又保持了绘本的完整性,使绘本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体现。
篇9
从统计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习惯需要加强培养,专注于阅读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儿童们在课外阅读中对知识的获得、理解、迁移、运用等能力都还比较低;绝大数儿童都喜欢绘本故事。
为此,我们选择了绘本作为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支点,通过书店、网络广泛搜集、梳理、形成了我们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基本篇目。
随后,课题组搜集到近百本绘本,各个班根据本班的实际需要,梳理出不同的书目。以二年级2班为例,该班的绘本基本书目主要有:《石头汤》《犟龟》《蚯蚓日记》《你真好》《变形记》《妈妈的红沙发》《驴小弟变石头》《卡夫卡变虫记》《爱心树》《你看起来真好吃》《失落的一角》《红舞鞋》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绘本只是我们在研究中激发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载体,并不意味着只读绘本而排斥其他书籍。而是从绘本入手,逐步培养起兴趣并迁移到其他的课外阅读上去。
一、 开展绘本主题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入
1. 开设绘本阅读课――培养儿童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我们调整了时间,每周专门安排并保证了1节绘本主题阅读课,以绘本为载体,逐步教给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读:读封面、扉页。读封面时,我们引导他们:① 读书名。发现书名在封面上总是最醒目的,明白书名在封面上是最重要的信息。② 读作者。发现作者名的位置和大小。了解作者、编者、编著等的区别。如果是外国作品,还要关注国籍以及翻译者的名字。③ 读出版社。出版社也是衡量一本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④ 读配图。封面配图一般都紧扣故事设计,读配图,让学生猜猜故事,猜猜主人公的结局,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从封面开始。⑤ 读扉页。我们引导学生明白扉页上包括哪些信息,与封面有何关系。
二读:读封底。一般说来,封底会有条形识别码、定价、适合阅读年龄或本书阅读评论、获得荣誉等等。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们尽可能捕捉到封底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让这本书还没有打开前,已经有了“第一印象”。
三读:读正文。正文部分是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我们紧扣绘本的特征,抓住图画与文字间的关联,从图画的颜色、人物的表情、文字的呈现形式,尤其是抓住绘本中的一二个关键点拓展开,通过品读、猜想、拓展、表演等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在这些关键点上激活,从而深入理解故事深意。① 品读图画。图画是儿童天生的语言,比文字更让他们感兴趣。绘本的每一幅图中的细节都暗含故事。让学生看懂图画,欣赏图画,就是带领学生走入故事情景,感受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 猜想情节。故事总是一个环节紧跟一个环节往前推进,或在读者意料之中,也或在读者意料之外,因此故事总能引人入胜。在绘本阅读中,我们总会在恰当的地方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来猜一猜故事会怎样发展。③ 补白拓展。绘本的最大特征是画面精美,语言简练,图文之间形成许多遐想空间,因此意蕴丰富。为此,我们常常抓住这些遐想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④ 表演朗读。绘本的文字往往都是抓住故事环节中最关键的地方展开,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和课内阅读一样,我们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也选用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当然,绘本阅读没有一个绝对相同的模式,而是视书籍内容以及学生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
2. 从课内到课外――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主题树。尽管我们有1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加以指导,但时间毕竟有限,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如何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我们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尝试形成以绘本为主要载体的课外阅读主题树,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家》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补充了许多与亲情有关的绘本读物,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妈妈》《我爸爸》等,让他们充分感受亲情的无私和温暖。
3. 从课堂到生活――让广阔的生活成为课外阅读的实践地。我们尝试让课外阅读与生活直接相联。仍然以亲情的阅读主题为例。绘本阅读结束后,我们倡导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告诉孩子他的可爱之处、进步之处,自己有多么爱他。然后,家长在全家共聚的时刻郑重地念给孩子听。同时,我们也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文字或绘画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营造儿童阅读氛围
1. 一日有三读。研究中,我们设置了“晨诵―午读―暮省”三读,将儿童“泡”在书本中。“晨诵”,指每天早上进校到上课前的25分钟晨读时间,主要引导学生们读经典绘本、经典童谣。“午读”,指每天下午课前的10分钟时间,主要引导他们共读老师或同学自己改编的童谣、绘本故事;“暮省”,为每天放学前的5分钟,主要引导他们分享当天的阅读感受……
2. 一月一主题。我们为学生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主题活动。① 我们指导儿童表演“绘本剧”。让儿童按角色化装表演,以深化对人、事、景、物的认识,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② 我们开展“故事讲演比赛”。把绘本故事与讲述结合起来,要求人人都参与。引导儿童们有意记忆、复述,进行语感能力训练,引导他们在讲演中再现书本中人、事、景、物特点,把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思想,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③ 我们开展“童谣及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自由组合,个人朗诵、多人朗诵、配乐朗诵,他们在台上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台下积极互动,活泼欢快。
3. 一期一展示。每一个学期末,课题组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会。会上,各班将平时课外阅读活动的各种成果一一呈现。如“小书虫旅行”“日记巡回展”“小书虫读书摘录卡展示”……同时,我们还评选出优秀集体或个人,比如“小小朗诵家”“我是绘本故事王”“知识小博士”“小小作家”“阅读之星”“优秀日记之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 尝试综合素养评价,激活儿童阅读内动力
1. 将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要求,设置了有所区别的评价指标。其中:一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课文背诵、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外阅读、古诗积累、期末笔试等。二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内背诵、课外背诵、课外阅读、期末笔试等。
2. 采取发挥评价指标的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1) 寻求家长的理解性支持。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告之本学期末语文综合素养考查的具体办法和指标,向家长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基本书目(重点推荐一些经典绘本)。同时,介绍一些引导孩子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既做到家校同步,又让家长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2) 注重阅读的过程性监测。评价过程中,我们关注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评。一方面,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评价监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设定一定的统计调查指标,如“是否坚持每天阅读”“阅读多少字”“阅读的绘本有多少本,其他有多少”“积累古诗有多少首”等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基本考查,纳入学生期末语文综合素养的等级评价之中。
(3) 发挥结果的导向性作用。评价的功能在于评鉴,更在于激励与导向。结果本身反映的是前期实施情况的成效高低,总结成果,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思路、改善方法,以便在后斯的教学中提高下。为此,对结果的关注与运用,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尝试请家长参与统计,在家长会上统计调查的结果,对优秀孩子予以表彰,对班上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家长共同协商下一步解决思路。
四、 研究成效
1. 切实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热爱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只要说到上阅读教学课,学生们就会欢呼雀跃,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参与激情更是高涨。
2. 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学期末,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对一学期的阅读书目、阅读字数作了大致统计。以一年级下学期二(2)班统计情况为例:班级45名同学读书总量达到76万字,人均阅读量达16800字,超出“课标”的要求。其中,个人最高阅读量达4万6千多字。
3. 有效促进了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研究中,从家长们的反映来看,绝大多数孩子回到家不再需要家长的提醒就会自觉读书,把读课外书当作了自己的需要,有的孩子甚至还要求家长与自己一起读,一起交流。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他们的日记中常常有绘本、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对话,有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上学期末,不少二年级孩子竟开始了自编自绘的绘本创作。
篇10
【关键词】绘本阅读 儿童发展 作用 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2-02
前言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一种采用连贯图画表述一个主题与故事的图书形式,绘本主要包括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其在西方的发展已经有将近一百年左右的历史,而我国则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绘本的快速发展,导致其作用逐渐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绘本进行合理选择,因此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教育建议的分析与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开发儿童思维
绘本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绘本是一种采用连贯图画表述一个主题与故事的图书形式,旨在强调图画,所以充满图画的绘本阅读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思维及提升儿童的想象力。例如,《无字书》中就没有任何文字,却能帮助儿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小老鼠的特殊意识与情感世界的基础上培养自身善观察与爱思索的习惯。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阶段作为提升一个人阅读积极性及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其阅读内容至关重要,应注重亲子内容的加入,如绘制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慈爱与诙谐的形象,这无疑是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满足及帮助儿童理解与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从而加深儿童对亲情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三)拓展儿童知识面
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活化的图画包含了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在儿童理解与掌握生活化图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科学类绘本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儿童与科学的距离,充满了对科学的想象,从而为儿童的未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绘木阅读的教育建议
(一)绘本选择
质量好的绘本可以给人带来感动与满足,而质量差的绘本则不具备这些作用,甚至会起到误导儿童的不良作用。与其他书籍相比,绘本的图画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儿童接触语言世界的首要途径便是图画,好的绘本通过图画就能为儿童讲解整个故事,这些具备故事意义的图画,不仅所有的图画都具备充足的内涵,而且每张图画之间有着特殊的叙事关系,从而充分展现绘本的作用。总而言之,绘本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儿童需求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成人的思想与素养进行选择。
(二)教师与家长的合理引导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与家长的力量不容小觑,需要积极引导,主要表现于亲自阅读与儿童自主阅读方面。对于亲自阅读而言,家长需要合理转化文字为活波的话语,并与自身学识与修养相结合,向儿童有效传达绘本内容的真理与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儿童对内容的了解及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对于儿童自主阅读而言,其旨在培育儿童的自主意识,松居直曾明确指出:教育与引导儿童认真阅读图画,提升他们理解故事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乐趣,这样儿童可以很快的掌握语言能力。依据图画,儿童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故事世界,从而提升儿童的想象力与语言理解能力。因此,教师与家长的合理引导尤为重要。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创建主要取决于共通的感受与体验,以及促进双方认识与情感沟通的共同语言,而绘本阅读刚好具备传输共同语言与体验的特征,无论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家庭教育中它都能有效传授儿童相应的知识与情感分享。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是绘本阅读的关键,有着积极作用。从家庭角度而言,若自己的孩子讲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分享给幼儿园的其他儿童,加之儿童具备的种群特点,这个绘本必然会受到其他儿童的喜爱,基于阅读分享,儿童们之间便会存在共同的体验与语言;从幼儿园角度而言,幼儿园可以安排一些阅读分享等活动,向家长推荐部分好的绘本及阅读方式。对于那些存在特殊主题的绘本,很多家长都理解的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或者是文化程度较低等,这样的活动则有利于促进家长对绘本的深入理解,及促进亲子阅读。基于绘本阅读,幼儿园和家庭将具备共通的语言、体验、文化等,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亮.由绘本打开阅读之门――谈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工作[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03)
[2]张哲,曾彬.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