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中心范文

时间:2023-04-10 05: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中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休闲中心

篇1

甲方(出租方):

乙方(承租方):

身份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和地方法规、规章,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租赁场所的坐落、面积、设施及用途

1、乙方向甲方租赁 路 号物业(以下简称“场所”),总建筑面积约 -为 平方米,其中半地下室面积为 平方米(具置详见平面图)。该场所需乙方自行装修设计及添置设备(乙方总投资费用不得低于 万元)。

2、乙方承诺在上述租赁的场所仅用于从事“洗浴休闲中心”项目之用。在没有甲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乙方不得任意改变场所的用途。

二、租赁期限

1、租赁期限自2007 年月日(暂定,以实际接受日为准)至20 年月 日止,共计 5 年。

2、 5 年期满后,装修残值归甲方所有,乙方可将设备带离。

3、若乙方 5年期满后愿意续约,甲方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乙方续约。

三、租金

1、在签订本协议书后 日内,乙方须向甲方交纳 万元的定金。

2、甲方同意在2007 年 月 日前向乙方移交场所,乙方进行验收。乙方开始营业后,定金 万元转化为场所正常使用及按时交纳租金的保证金。租赁期满,乙方交还所租赁的场所,甲方在 日内退还保证金。租赁期满后,如乙方交还的场所有缺损,甲方可从保证金中扣除相应价款,不足部分由乙方另行补足。

3、租金费用:

(1)自本协议书签订之日起一年(200 年 月 日至200 年 月 日) 为 万元/年。

(2)自200 年 月日起,每年租金费用在 万元/年基础上递增5%。

(3)甲方同意在第一年的租赁期中给予乙方三个月的装修免租期,即自200 年 月 日至200 年 月 日为免租期。由乙方用于装修、布置和申办相关经营手续等,乙方应力争在免租期届满前开始营业。

(4)乙方必须在每年 月 日前和 月 日前支付下一个半年度租金。逾期支付,每逾期一天,则乙方须按所拖欠租金的1%支付滞纳金;逾期60天不付,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由此而引起的相关法律与经济责任由乙方承担。

(5)乙方每半年支付租金后,由甲方提供发票给乙方入账。

四、其他费用

1、该租赁场所的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费及水费、电费、煤气 费、通讯费等日常经营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2、甲方在租赁期间为乙方在场所区域内提供免费的停车场地。

3、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在客房、大堂及酒店内外的广告宣传位置。广告的设计、制作、经甲方确认后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费用,同时乙方自行承担因广告而产生的一切义务。

五、场所的维修责任

1、在租赁期间,租赁场所及设施的日常维护由乙方负责并承担相关费用。

2、甲方应确保该租赁场所内水、电、通讯等各项设施的正常供给。如出现系甲方责任所造成的设施问题而影响乙方正常营业,并且造成损失的,甲方应负责经济赔偿责任。由于不可抗力或非甲方及业主之责任所产生的诸如断电、断水等情况而导致的损失,甲方不承担任何违约及经济赔偿责任,但甲方应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格式租赁合同注意事...住房租赁合同厂房出租合同汽车租赁合同尽可能事先将有关部门的停电、停水通知或检修事项告知乙方。

3、乙方在经营中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设施、设备的损坏,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4、在租赁期间,涉及物业管理内容及费用,由乙方直接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相关协议。

六、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为乙方开业协助和办理必要的与场所本身有关的资料和证照,期间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2、乙方独立、自主经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例如:与顾客之纠纷、内部劳资关系纠纷、债权债务等,甲方均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员工的招聘、管理、支付的各类费用等的纠纷均与甲方无关。

3、甲方应给予乙方在本酒店订房的优惠协议价格。

4、合同期未满,乙方按合同进行正常经营,但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暂停营业,甲方应免除乙方暂停营业期间的租赁费。

5、甲方有权在以下情况单方面终止协议:

(1)乙方不按协议时间交纳租金;

(2)乙方违法经营受到公安机关查处,对酒店造成严重影响;

(3)乙方不接受甲方规劝,擅自变更经营场所用途或转包给他人的,但乙方在股权不少于51%的条件下,租赁该房屋后与他人合作、合股、合伙经营的,不作为转包。

上述甲方单方面终止协议,视作乙方未履行合约,甲方有权将乙方的保证金扣留,作为赔偿或补偿之费用。同时,甲方保留追究乙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七、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在租赁期间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及上海市的有关行 业法规、制度及相关政府规定等,独立经营并承担有关的一切法律责任。

2、合同期未满,如不属于不可抗力,而是甲方出于其他原因提出中止合同,则甲方除一次性全额退还乙方保证金及当月剩余时间相应的租赁费外,并补偿乙方经评估后的相应的总装修费用的损失。

3、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在确保乙方正常经营情况下对水、电、煤所采取

的 各项节能规定。4、乙方应为甲方的贵宾提供VIP优惠卡(最优惠价格),并提供酒店住店客人优惠价格。

5、乙方在租赁期间,由于经营等所发生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乙方承担。

6、乙方不得擅自对所租赁的房屋进行外立面及结构性更改,否则甲方有权 要求乙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八、协议的解除与变更

1、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协议,但须经双方的书面确认。一方提出解 除本协议,须提前六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2、若因甲、乙双方各自原因而导致本协议不能继续履行,则违约方须赔 偿对方的经济损失及承担违约责任。

3、本协议的补充或修改,需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署书面补充协议后生效。

九、其他条款

本协议签订后,如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 申请仲裁。

1、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经双方签章后即产生效力。

甲方: 乙方:

篇2

对于上海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应该坚持以世博参与者的需求为核心。人们城市生活中需求更舒适、更全面、更开阔的空间可以释放自己、展示城市、享受生活。构建“城市体育旅游中心”,是借助世博会的机遇,将上海体育休闲活动包括大型赛事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娱乐、文化、旅游、体育等为一体的休闲中心,是对上海已有的“都市旅游”资源的完善和升级。在传统的“都市旅游”中加入更多的参与性的体育休闲活动,形成新的结合了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的旅游线路,满足消费者对于“都市旅游”的新要求。

一、建设上海国际体育赛事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 必要性

(1) 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旅游业对于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不断加大,且呈现出继续增强的趋势。上海旅游,可以用“都市”两个字作为其旅游特色的缩写:“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即是以人民广场和浦江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佘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圈。然而随着城市间旅游产业的竞争愈加激烈,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发展迅速,其旅游设施及服务的不断完善。在旅游业从单纯观光型旅游向参与型旅游过度的过程中, 休闲旅游可以说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旅游产业升级创新的产物之一,是更高级、更时尚的旅游模式。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将推进这一过程的转变,对上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上海建设国际化都市的需要

2010年上海要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至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领域具有强大辐射力,在文化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具备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纵观各大国际都市,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巴黎,无疑其城市文化休闲娱乐功能完善,文化产业发达。如伦敦定位“历史文化之都”、巴黎以“时尚之都”著称、纽约以“百老汇” 闻名。发展文化功能是提升上海城市总体社会水平的强大支撑,也是“四个中心”持续提升的长久动力。

(3) 符合政府宏观政策指向的需要

2006年推行的上海《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直接提出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之前。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和规划,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以上,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功能迅速增长。需要重点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推进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竞技表演等行业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在政府规划导向下,上海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为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的政策计划导向下,将体育与旅游休闲这一服务产业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正是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契机,推进政府的城市及产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实现。

2. 可行性

上海世博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利用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对城市品牌的宣传功能,将有助于将上海“有规模、有品质、有特色、有创意”的城市体育赛事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以体育为载体,以旅游为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借助世博之东风,加之上海本身体育赛事丰富多样,特色与品质兼备,无疑为上海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1)交通设施的完善

上海市借助世博会的重大主题项目,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采用现念,改造和整合城市交通体系的绝佳契机,有利于促进上海合理交通模式的转变,从而改善现有交通状况。根据规划,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等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690万乘次,占居民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3%以上。

上海公共交通体系完善以及发散型铁路和公路网系统的建设必将为上海和长三角联动和一体化提供新的动力。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健全的交通体系无疑为世博后上海城市体育旅游休闲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最佳的交通设施,也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2)体育旅游休闲资源丰富

场馆设施等硬件资源

据数据显示(见表1),到2007年止,上海体育场地有14,425个,共38,169,930 m2。目前所拥有的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已发展到5千多家,健身苑201个,健身点4,34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76个,社区健身设施总面积达301万m2,并在2008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仅世博会举办地――浦东新区,已建成市、区级社区体育健身苑(点)1,000个,并建立了区、街道(镇)分级管理和维修网络,体育场地总数达到2,364个,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2 m2。

品牌赛事等软件资源

体育赛事的举办无疑是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吸引游客、观众眼球的一项重要因素。上海竞赛表演市场十分活跃,而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中最具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表现形式。上海充分利用其的社会经济环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精心运作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努力打造竞赛表演业发展平台。目前已基本形成的品牌赛事有:

A巴士公司承办的ATP网球大师杯赛

B上海赛车场承办的F1上海站大奖赛

C上海盛融公司承办的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

D上海体育总会承办的国际马拉松赛

E东亚集团承办的斯诺克大师赛

对五大国际高品质赛事品牌的成功承办,已经成为了上海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城市名片”。 而这些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所拥有相当规模的追随者,就使得上海在体育旅游休闲市场中,拥有相当规模的体育趣缘人群,并将形成开放型、规模型的发展格局,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中最具特色和开放度的特色产业,这为奠定了上海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项目的坚实基础。

二、延续与放大“世博效应”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

1. 以城市整体长期规划为前提

构建“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必须符合上海整体的城市发展规划,包括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体育旅游休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只有真正具备城市体育名片的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世博会后的世博园区将成为上海城市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上海作为全球化城市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更体现出独特的上海城市文化特征与城市精神。

2. 与世博主题相呼应

2010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剖析这一主题的寓意和内涵,并将主题的深化体现在整个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之中。“体育休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体育休闲,让生活方式更健康”等类似的主题也将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得到更为充分的诠释。

3. 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

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的总体设计要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加强周边环境与生态配套设施的建设,突出环保、绿色、健康的生命力,塑造上海一流的国际城市形象,为未来社会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空间。同时,也要凸显上海本土特色,使其成为上海城市形象建设的新亮点。

三、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资源可持续利用

1.以市民需求为核心,完善城市功能

从时间发展来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无疑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正是展现现代社会人类对于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提升上海城市的服务是必然的选择。在后续利用上,世博园区应依托“世博效应”,结合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服务设施的需要,通过土地再次开发,在把世博企业馆打造成以国际高端会展中心为主题的同时,建设集文化旅游、工业博览、时尚休闲一体,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功能带。真正把世博园区发展为上海未来的国际文化、外事、商务和旅游休闲的综合功能区域,呼应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而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与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

从空间角度看,上海世博会选址在黄浦江两岸,是城市滨水中心区,因此有学者认为上海世博会更接近巴黎世博会。在规划时,需要重点重构沿黄浦江的城市滨水发展轴,从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完善畔江跨水的城市形态。在城市功能上,它是未来城市公共活动的一个中心集聚区,并沿黄浦江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轴线延伸;在基础设施上,通过举办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黄浦江两岸作为中心城区重点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环境景观上,以黄浦江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景观轴线和生态走廊,通过塑造世博会地带的滨水生态景观,形成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上海城市滨水空间,加速形成以滨河滨江为骨架的上海城市中心生态景观体系。这一切的建设都有助于上海打造“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充分发挥其“一水两带”的特色。

2.五大功能片区功能规划设想

表1- 园区后续利用功能规划设想

片 区 划分区块功能 具体后续利用

A 展示区 展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上海新的旅游景点。

B 活动区 建成大型会议中心,为公共活动、文化交流、会议论坛等提供场所。

C 商务区 以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为主,辅以大型会展、商务服务等功能。

D 设计实践区 展示对城市生活不断创新的创意和设计。

E 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 建成城市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城市体育休闲旅游等。

3.构建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的设想

构建城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完善上海整体城市功能,充分满足市民公众需求,是考虑世博后续利用的核心。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市民与游客对于体育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提供一个大型城市公共体育休闲场所,给公众释放压力,享受城市生活,也满足公众追求健康身体,愉悦心情的需要。

第一,休闲体育运动。建设硬件设施齐全、面向社会大众的休闲体育活动场馆,包括射击馆、保龄球、极限运动馆等需要特定设备的体育项目。发展具有中国民间特色和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体验馆,包括摔跤、踩高跷、龙舟赛等。利用黄浦江的滨水特色,发展水上休闲健身等体验活动。

第二,特色体育项目。建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游艺设施,这里的游乐项目应该区别于嘉年华、主题游乐场等大型健身设施,更需要考虑的是受众的广泛参与。比如,以植物作为隔离的迷宫,进行素质拓展的运动游乐项目等。

五大功能片区的划分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应该是整体性的。通过这五个功能片区的建设,合理利用世博场馆、土地、绿化等资源,从城市整体提高其功能性。每个片区都会有一定的融合,包括整体的生态绿化设计,相关配套的服务机构的设置,旅游休闲的服务功能建设,餐饮、购物等商铺的合理规划等等,通过这些方面将五个功能片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黄浦江的连接作用,共同为市民提供一个理想之城,向世界展示一个更活力、更特色、更和谐的上海。

参考文献:

[1] 查爱苹 后智钢:“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研究”,《人文地理》,2009年第2期总第106期,第50-53页

[2] 郭英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家》,2009年9月总103期,第102-106页

[3] 查爱苹:“历届世博会后续利用综述”,《商场现代化》,2007年5月(下旬刊)总504期,第49-50页

[4] 孙施文 王佳宁:“城市中的世博与世博中的城市”,《规划师》,2006年07期第22卷,第9-11页

[5] 尹晓峰 张蓓:“体育对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的叠加效应”,《体育科研》,2009年第30卷第3期,第24-16页

[6] 徐佳 顾锋:“上海世博会规划与场馆后续利用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第91-92页

[7]上海综合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上海“十一五”发展思路研究

[8]陈家海:“上海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与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第55-62页

[9]周细琴 李建国:“城市景观体育融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31卷第1期,第19-22页

篇3

什么是新中式?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有人把古典的中式风格比作文言文,有人则将兼融中式元素和现代材质的新中式风格比作一首清雅含蓄的散文诗。没错,新中式更多的是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摒弃。

那么,新中式风格特点究竟有哪些呢?笔者与您一起来揭开它百变画皮,探究其内在之魂。

1、新中式风格特点之文化。新中式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它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如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

2、新中式风格特点之搭配。传统中式风格家具以明清为基调,追求雕梁画栋,木质材料单一,颜色多以黄花梨木和紫檀色为主。搭配中式灯具、古香古色字画、各样瓷器古玩,虽是美丽,却也容易呆板。新中式家具搭配种类可谓琳琅满目,像高凳、窗棂、圈椅等与玻璃、布艺、金属等现代元素相得益彰,可以演变出各式场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中式可以任意杂乱无章,它不是古典与现代的简单堆砌。只有完美的家具比例,巧妙的“借古喻今”,以及合理的材质融合才是新中式设计的基础。

3、新中式风格特点之功能。有人认为中式家具好看不好用,特别是在坐具方面,部分明式坐具的线条过分横平竖直,与人体的腰背部曲线难以贴合。清式坐具背部繁复的雕花,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但是新中式家具兼具中式家具的文化内韵,又满足了我们对于现代人生的舒适追求。如沙发扶手、背靠,椅子的靠背、座板等,融入了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线条,沙发坐垫部分的填充物偏软,靠背部的偏硬,加上特制的腰枕,贴合人体曲线,更具人性化。

4、新中式风格特点之和谐。如果说中式家具是山,体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霸气;那么新中式则是海,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及融合中通的和谐。新中式家具的“和谐”体现在它对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对主人情感的把握。年轻人崇尚时尚,中年人偏爱大气,老年人却追求古典。

新中式风格与现代装修的关系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装修设计结构和装饰材料中间添加中式元素,体现中式风情,电视墙面装饰玻璃上书法字画,沙发靠背墙色彩的处理,都秉承这一理念,现代感却古典韵味十足的沙发茶几,在精心营造的氛围中别具中式风情。

简洁的块状处理手法,使古典中式元素装点其中,简单而又复古,屏风的效果可以使空间曲径通幽,而不至于因空间的过于客厅一楼客厅通透而显得唐突。

现代中式装修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着重体现中式风格的神韵,灵活处理传统装饰同现代中式装修的关系,比如飘窗成为一处小景,静谧处独酌小饮,静享悠然。现代中式装修体现新中式风格,重在家具的选择。有时候空间过于狭小,功能的安排和相对空间关系形成矛盾,解决之道在于精选或者定制合适的传统家具置于其中。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装修中的运用

新中式风格讲究纲常,讲究对称,以阴阳平衡概念调和室内生态。选用天然的装饰材料,运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组合规律来营造禅宗式的理性和宁静环境。

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可为古典家具,或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相结合。中国古典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代表,在新中式风格家具配饰上多以线条简练的明式家具为主。

在配饰方面:

常用的有瓷器、陶艺、中式窗花、字画、布艺以及具有一定含义的中式古典物品等。

在灯具方面:

配中式的灯,给人的感觉会浑然一体;但如果房屋层面不太高,配简洁的吸顶灯,只要造型、色泽搭配,也会很经典。重要的是材质、色泽要与中式的装修搭配,造型要简洁,不锈钢材质属中性质感,可以任意配置不显太突出。

在颜色方面:

多以深色为主,墙面色彩搭配:一是以苏州园林和京城民宅的黑、白、灰色为基调;二是在黑、白、灰基础上以皇家住宅的红、黄、蓝、绿等作为局部色彩。

新中式风格与现代装修的完美结合

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住宅的细节装饰,尤其是在面积较小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变景”的装饰效果。即使采用了“新中式”来体现住宅的整体风格,主人们也会在空间中摆放各种的装饰品,包括绿色植物、布艺、装饰画以及不同样式的灯具等。这些装饰品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但空间的主体还是中国画、宫灯和紫砂陶等中国传统装饰物。这些中式装饰物的数量不在多,但在空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客厅:客厅是传统与现代居室风格的碰撞,设计师以现代的装饰手法和家具,结合古典中式的装饰元素,来呈现亦古亦今的空间氛围。中式风格的古色古香与现代风格的简单素雅自然衔接,使生活的实用性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同时得到了满足。影视墙的造型简洁现代,却在醒目位置饰以中式书法,这种绝妙的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时尚与古典的经典结合。

居室:居室在色彩方面秉承了传统古典风格的典雅和华贵,但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呈现着时尚的特征。在配饰的选择方面更为简洁,少了许多奢华的装饰,更加流畅地表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给居室增添几分暖意,饰以精巧的灯具和雅致的挂画,使整个居室在浓浓古韵中渗透了几许现代气息。

书房:几乎所有的家居设计中,都未跳过书房这一环节。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读书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跨越了种族与边界、时间与空间的生活习惯或嗜好。另一方面,当家居设计的大部分环节都只在表现其本身的功能与形态时,书房的设置却总是极有分寸而极其丰富地传达着家居主人的内心,从而提升了主人的身份品位。

篇4

 

本人,**,是一汽总医院的一名护士。首先,作为一名医护队伍中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感到无尚光荣;同时,能成为一汽职工的健康守护者,我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也希望在我的工作中,我的微薄之力给予病伤真诚的抚慰。

本人一九八八年考入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工业学校护士班,经过三年护士专业的学习于一九九一年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一汽总医院外科从事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本人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向各位老师学习,能做到团结同志,能主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工作中能做到踏实肯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能积极配合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能待患者如亲人,做到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我觉得只有热爱自己的护理专业,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所以于一九九八年六月考入长春职工医科大学进行业余学习高级护理专业。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个人觉得确实付出了很大辛苦,经常利用上下夜班时间去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虽然辛苦,但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是值得的。经过四年的打拼于二零零二年六月顺利完成大专的护理专业学习,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帮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人在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参加院里及集团公司组织的各项护理竞赛,于一九九七年七月在一汽实业总公司岗位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荣获护士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给予荣誉证书。我之所以有所收获,与领导们的帮助分不开。我觉得这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会把这点成绩变成以后的动力,只有更好的工作和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本人于二零零一年一月由外科调到急救中心工作。急救中心是一个医院的窗口,到这以后深感责任重大,急诊与临床科室有所不同,在工作中要时刻体现出“急”字,要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时刻畅通绿色通道。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急救护士,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快,准,稳”,要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因为急诊科接触的患者多样化,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灵活,遇到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急诊我学到了临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如何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如何配合医生抢救病人,如何正确使用抢救仪器,如何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等等。在急诊科室疾病的种类繁多,突发事件多,危重病人多,院前急救多。从中我更感到了急救工作的责任与辛劳,同时也有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的神圣与喜悦。

在每一位危在旦夕的生命,每一位患者渴望生存的眼神的时候,我深刻感到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是神圣的,无暇的,是我们白衣天使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们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们,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高兴与自豪。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尽职尽责,善待每一位患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白衣天使。

在二零零三年春天那场非典战争中,我们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本人积极要求加入到第一线到发热门诊工作,我觉得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役中,我们始终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一点贡献。

本人在急救中心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和技能,为了能更好的工作,本人与二零零三年参加吉林大学高等自学考试,进行本科专业的系统学习,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与二零零五年六月圆满完成护理专业本科的学习,并给予颁发毕业证书。

我在急救中心工作中,学到了以前缺少的知识和经验,有很大的收获。由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受到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还有同志们的一致好评。自二零零一年到急救中心,连续六年被评为院里的优秀护士。在二零零七年三月八日被评为院里的三八红旗手,并给予奖励及颁发巾帼奖的荣誉证书。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我很荣幸于二零零六年十月被派到北京急救中心急救科进修学习,经过三个月短暂的学习,我觉得是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我会把学到的服务理念及他们的工作热情,过硬的技术本领,及他们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医患之间的沟通,自工作中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会把这些带回到工作岗位上,回科后和科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座谈交流,取长补短,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如何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为急救事业的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丝力量。

白衣天使是我们的称号,我们要为我们的称号而自豪。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工作和学习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医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白衣天使。

篇5

勤俭节约过春节

以往过春节,人们常有这样的消费习惯:进城、赶集,逛商店、买商品,把钱花在购买吃穿用玩的年货上。大把花钱,大吃大喝,似乎不如此不足以体会过年的“味道”。今年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虽说过节的时候热闹热闹,沾点喜气必不可少,但大家更回归理性消费。“要消费,但不要浪费”、“多节约资金用于新年发展生产或创业”的新风气正在平远城乡兴起。

家住大柘镇的林老伯说:“辛苦一年了,家人团聚,吃好些、喝好些是人之常理,但没必要大手大脚,更没必要为了面子而大肆讲排场、摆阔气。”家住中行镇的农民张叔则说得更实在也很有道理:“春节一过,小孩要开学,春耕要花钱,家庭还有其它开销。我们只能是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这样,春节过起来才踏实。”

记者在城乡所见所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尽管春节期间在商场、超市、菜市场还是人头攒动,节日的气氛并没有被冲淡,但大家更加回归理性消费,更加倡导节俭过春节。

移风易俗过春节

更新观念,移风易俗,摒弃旧的不良习惯,讲科学,讲高雅,讲文明,讲情趣过春节,成了平远城乡群众新的时尚和新的追求。由于“书”与“输”同音,人们一般在春节忌讳谈书,而现在选择在书店和图书馆共度节日的人却越来越多。在县图书馆和各间书店,记者发现有不少市民都是利用春节长假这个难得的机会忙于学习“充电”,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度佳节。

为增添节日欢乐喜庆的气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平远县宣传、体育、文化等部门及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社团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为广大群众送上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春节期间,该县先后组织举办了新春书画摄影展、锣鼓醒狮贺新春、文化进万家庆新春文艺表演、新春游园和“客家风・艺苑情”闽粤赣边三县(武平、平远、寻乌)首届书画摄影联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群众的热情参与。

身心健康过春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平远越来越多的群众更注重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如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外地旅游、同学朋友聚会、网上娱乐、逛公园等也都成为城乡群众丰富多彩的春节生活内容。

篇6

我心目中的优秀少先队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他,在地震的废墟中带头唱起了国歌;“周围这么黑,就当我们在做游戏,看谁勇敢,不怕黑”,是他,在黑暗的恐惧中给了伙伴们等下去的勇气;“我不渴,你们喝”,是他,在干裂的口渴中把仅有的矿泉水递给了其他同学。虽然他当时只有9岁,但他是抗震救灾大英雄。他就是许中政,我心目中的优秀少先队员。

优秀少先队员是中国少年先锋队中的荣誉称号,是最灿烂的祖国花朵,是最耀眼的天上星星,是最美丽的那道彩虹。还记得我刚加入少先队时火红的队旗、嘹亮的鼓乐、庄重的宣誓。当我第一次带上红领巾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队旗添彩,为祖国争光。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地震中,我们的骄傲——许中政同学做到了,他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坚强,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乐观和先人后己,让我们的队旗更加鲜艳,让我们的队歌更加响亮。

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这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青春朝气的见证,是我们前行的鼓舞。许中政同学给我们做了榜样,优秀,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更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敢和坚强。只有学会坚强,我们才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勇往直前,飞向蓝天,才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春天在呼唤,鸟儿在歌唱,让我们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伴随着欢乐的歌舞,争做优秀的“红领巾”,驶向梦想的彼岸。

篇7

核桃,又名胡桃,外形似脑髓。我国民间相传核桃有补脑作用。

保健功能:

中医认为,核桃有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功效。现代医学证实,胡桃含有丰富n-3脂肪酸,它是人体脑部的重要营养成分,再加上胡桃富含磷脂,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所以是名副其实的补脑佳品。核桃中含有α亚麻酸,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功能,并能在体内转化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保护大脑及心脏健康。其保护心血管功效可与深海油相媲美。长期坚持每天吃2-3个核桃,或食用5-10克核桃油,同时减少其他油脂,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核桃中还含有精氨酸、油酸及抗氧化物质等,对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预防冠心病、中风、老年痴呆等都有好处。常食核桃可健脑、增强记忆力,对脑力劳动者和青少年特别有益。核桃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可使皮肤滋润光滑,富于弹性,还有乌发作用。当感到疲劳时,嚼些核桃仁,有缓解疲劳和压力的作用。核桃有助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症的康复。核桃对癌症患者还有镇痛作用。

选购须知:

看一看外观,核桃壳纹路深的比浅的好,密的比粗的好。核桃个大圆整、壳薄白净的,出仁率高。用力捏一捏核桃,若是比较容易捏碎的,则为核桃皮薄。在耳边摇一摇,如果有声音,说明核桃已经“骨肉分离”了,就不要购买。也可放在手里掂一下核桃重量,重一点的,说明比较饱满;太轻,就是瘪的或空壳的。??

若为已经破壳的核桃仁,则以衣色黄白为佳,暗黄为次,褐黄更次;仁衣泛油则表示已变质,若全部泛油,粘手,黑褐,有哈喇味,说明已经严重变质,不能食用。使用漂白剂漂白过的核桃表面较为白净,但没有光泽,该化学物会污染到壳里的核桃仁,所以不要选购白色的核桃。

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核桃人人都可食用。若有腹泻、痰热咳嗽及痰湿重者,均不宜服用。有人喜欢将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剥掉后吃,这样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所以,最好不要剥掉这层皮。

开心果

开心果又名绿仁果、必思答,曾被古代波斯国国王视为“仙果”。 开心果烤制后有特别的香气,且越嚼香味越浓,越吃越开心,因回味无穷而得名。

保健功能:

中医认为,开心果温肾暖脾、补益虚损、调中顺气,能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营养不良、浮肿、慢性腹泻等症。开心果是含脂肪最低、能量最低、纤维最高的坚果之一。所含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因这类脂肪很稳定,所以开心果不像其他坚果(所含的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那样容易酸败。开心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精氨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仅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还具有抗衰老、缓解动脉硬化的功效。

开心果紫红色的果衣,含有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物质。翠绿色的果仁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和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传统;刺绣图案;现代服装设计;创新应用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我国的刺绣源远流长,在四千七百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艺,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关于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很多,但内容多有重复,笔者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力图探讨出传统图案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一、刺绣的相关概述

(一)刺绣的分类

按照地域可将刺绣划分为湘绣、蜀绣、苏绣、粤绣、鲁绣、汗绣、京绣等。

按照刺绣方式对剌绣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含手工刺绣、缝纫机绣、电子控制机绣。

按照成品外观效果对刺绣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含平面刺绣、立体刺绣。

按照用针方式对刺绣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含回式针绣、全回式针绣、半回式针绣、纺绣、平绣、掺针绣、插针绣、单针平绣、暗绣、抢线绣、编织绣、罂粟子绣、星形绣、晕绣、双面绣、十字绣、堆绣等。

按照材料类别对剌绣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含用线刺绣、用特殊材料固定刺绣、在特殊织物上刺绣、用有色布装饰底布等。

按照国家或者是城市命名对刺绣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含法国绣、英国绣、罗马尼亚剌绣、印度丝绣等。

(二)刺绣的特点

1.丰富性。中国传统刺绣图案丰富,题材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既有对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的如实描绘,也有借助动物、植物、山水景色等自然物象,经过“移情”等艺术加工手法,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祝愿。

2.写意性。“写意”原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讲究形简而意丰;传统图案的“写意”性是指在创造刺绣图案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刺绣图案的本身,而是重视刺绣图案的寓意,点到即止,留给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3.寓意性。相比直观地表达,中国传统刺绣图案历来重视和讲究寓意,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意志和情趣。比如,传统刺绣图案“龙凤呈祥”,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这类图案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吉祥幸福的化身。

(三)刺绣的价值

1.经济价值。刺绣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刺绣所需的技法高超,优质的刺绣作品,往往价格高昂甚至价值连城。将传统刺绣图案应用于现代高定类的服装,更能体现出刺绣的经济价值。

2.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指设计师在将刺绣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时所反映出的设计师自身的艺术个性和风格。传统刺绣图案是中国历史长期积淀的优秀产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智慧结晶,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更彰显出了符合时代意义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刺绣图案遵循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给人视觉美感,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3.收藏价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刺绣图案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气韵和哲学思想。将传统刺绣图案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可以透过传统反映出中国历史中的人文观、价值观、审美观,与现代人产生共鸣,而且有利于促进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

4.实用价值。实用价值是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的最基本的价值。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推崇复古,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也愈加凸显出来。将传统刺绣图案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迎合人们的复古时尚心理,同时可以满足人们穿着的审美需求。而且,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着很大的再创造、再创作空间,这些都体现出了传统刺绣图案的实用价值。

二、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一)传统刺绣图案与新材料相结合

在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引进新的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设计思路,而且易于满足社会大众对服装设计的时尚要求。在设计现代服装的过程中,设计师绝对不能仅仅固守原有的传统服装材料,反之,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适当地引进新型服装材料,使现代服装设计符合时展潮流。比如,在常规的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倾向于选择传统的丝线材料直接在服装上进行刺绣,但是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设计师可以考虑根据服装风格选择宝石、金属等其它新的材料,有效发挥传统刺绣图案的价值。

(二)传统刺绣图案与新技艺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刺绣不论是在图型、色彩还是针法上都有了较为完善的艺术形式。除了强调新材料的使用外,设计师还要积极挖掘常规材料的新型使用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发挥服装设计的最高境界。在服装设计活动中,有些刺绣图案并不能通过常规的方式来刺绣,这时设计师就要考虑采取新的绣法针法来完成服装设计工作。比如,在服装上进行花朵刺绣时,为了增强花朵的生动性,设计师需要打破常规刺绣方式,选用贴补绣的方式将花瓣立体效果充分展示出来。对此外,还可以与亮片、珠玉等材料进行搭配,使服装上的花朵刺绣图案更加鲜活。总之,将传统刺绣图案与新技艺相结合,是实现传统刺绣图案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关键一环,不仅可以使服装呈现出完美状态,而且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服装时尚的追求。

(三)传统刺绣图案与新的设计思路相结合

设计思路是开展服装设计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服装设计思路的好坏更会直接影响着服装设计活动的成败。有些设计师习惯了将传统刺绣图案生硬地运用于服装的领口、肩膀、腰间等部位上,无法向消费者明确地传递自己的设计意图。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深入挖掘中国元素,敢于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和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风格,创新运用传统刺绣图案,在增强服装美感的同时,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者要积极探究传统刺绣的内涵,将传统刺绣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发挥刺绣的价值,继承和发扬刺绣这一传统工艺艺术,紧跟服饰时展潮流。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3.

[3]陶婉芳.探究刺绣工艺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

[4]胡蝶.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时尚化体现[J].美术界,2015(10):72-72.

篇9

论文摘要: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立国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而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将此要求与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一半规律,也是现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优秀民间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勾画出了美好蓝图。这个思想体系中,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农村文化中的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丰富的民间文化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的根基和源泉,是农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的农村文化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被忽视,遭到冷遇,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贫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提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保存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基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研究。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走遍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7个民俗文化集中呈现的省份,而一些有悖于我国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保护的现象让他痛心疾首,因此他振聋发聩地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成‘洋农村’”,要注重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很多有研究者提出,民间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根基;民间文化形式多样,有利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民间文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弥补农村文化建设专业工作人员的不足的困境,便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传统民间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民办文化;传统民间文化建设需要的经费投入少,可以减轻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压力。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传统民间优秀文化为支撑。

那么,如何结合民间文化在农村中的生存现状,开展民间文化的保护,以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2民间文化在农村面临的困境

2.1经济全球化威胁民间文化多样性存在

经济全球化对民间文化的冲击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价值体系的冲击,我们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当前全球化是伴随着西方的经济理念、管理模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共同推进的。为了在全球化中取得优势,我们必然要求自己在宏观和微观中都按照当前最先进的相对统一的经济、文化理念生存和发展,甚至按照与此一致的价值观进行思考。从这一点这就能解释为何现今好莱坞的大片可以在全球大行其道,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在全世界分店林立。经济全球化对民间文化的另一个冲击是过度商业化,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美术、建筑、服饰、器具及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和民间工艺、民俗活动等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商业化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人为的损毁和扭曲,个别地方甚至已损害到“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的程度。

2.2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堵塞民间文化的传承通道

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二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大军的产生。前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农村人口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按照“存在决定意识”、“生存方式决定思维方式”的原理,城镇化无疑取消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存在土壤。

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以农民工形式涌入城市后,使得农村的“留守”人口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对于民间文化而言,出现了最为直接,也最为严重的损失,它失去了传承者,老一辈的艺人、工匠无法通过传统的“口口相传”、“手手相传”方式将自身的技艺传下去。

2.3民间文化自身“现代化”变革不足

理论上来讲,面对上述两个困难,民间文化并不意味着必然的萎缩和消亡,作为一个名族最为深刻的印记,文化根植于民族本身。故而,振兴民间文化不能一味要求国民以“怀旧”的情绪面对民间文化,其生存和发展有待于自身的“现代化”变革。当然,在此笔者需要指出,这种“现代化”变革绝对有别于上文提及的过度商业开发,而应将民间文化的内涵形式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这一点上,韩国(以“江陵端午祭”为例)的许多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3促进民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江苏镇江为例

镇江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一座著名的江南文化名城,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自古便以“天下第一江山”而闻名遐迩。

镇江具有以白蛇传传说、《华山畿》和华山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文学,以南乡田歌、古琴艺术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以玻璃雕绘画、上党挑花、扬中竹编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以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及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以金山寺水陆法会为代表的民俗。以针作笔的正则绣、工艺精湛的竹编、“乱趣”的邮贴画更是称为镇江民间工艺品“三绝”。可以说镇江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品种丰富、源远流长。

如何使得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有效融入现代的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一下几点:(1)加强农村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坚持地域性、传统性、生活性、“百花齐放”、“原汁原味”、“弃粗取精”等原则;(2)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3)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理保护开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4)加强农村民间传统艺术人才和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5)鼓励、扶持以传统民间文化为主的农村民办文化;(6)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利用经济杠杆调动社会积极性;(7)加强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民俗文化保护政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文化保护规划;(8)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提高民俗文化保护的技术含量;(9)采取的措施保留和改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举办相关民俗文化活动;加(10)强民间文化的调查,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梅亮.论城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0

篇10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研究性阅读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把我们带进了课程改革的新时期,2006年江苏省正式开始全面进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选修课程是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体现新课程标准“共同基础,多样选择”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从总体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多样性、专题性、灵活性、探究性、针对性。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正处起步阶段,笔者根据调查发现,选修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要改变这一现状,急需教师深化课程理论认识,探索出一条符合选修课程目标和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新路。

在探索中笔者发现,“研究性阅读”这种教学活动模式在其目标和基本特点上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目标与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语文研究性阅读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它是一种以专题(专门问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专门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活动。

基于研究性阅读在其目标与特点上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与特点的一致性,笔者尝试探索并建构一种“从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出发的语文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阅读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希望能通过这一策略的运用,帮助改善选修课程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突破研究性阅读教学过去以课本外材料为主要阅读资料,并在课外进行阅读研究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课本内容为主要阅读资料并在课内开展阅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日常教学服务,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提供帮助;同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是教学与考试命题的最高准则。按照新课标的精神,高中语文课程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共五个模块,学习时间1.25个学年,随后进入到选修课程的学习。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之下都有若干模块(以苏教版为例,五个系列共16个模块)。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共选择至少4个模块开设选修课程。

本章将通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特点及开设现状的分析,试图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中尚不成熟之处,并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根据“新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选修课程不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而与之共同组成语文课程的双翼。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总体看,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着眼于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选修课程五个系列内容涉及语文学习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着眼于提供开放的选择空间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以“共同基础,多样选择”为原则。必修课程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而选修课程也体现了基础性,但更突出选择性。因为选修课程的课程系列多,模块设计复杂,每个模块教科书的课文内容也很多,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学校可以“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无疑,新课标的课程设计体现了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具有灵活性。

(三)教材结构的专题性——着眼于为学生构建纵深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可看成是五个大的专题。苏教版选修教科书五个系列之下共设16个模块。具体每一个模块可看作是大专题之下的小专题。而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又是以专题结构来设置的。教科书中的专题又是模块专题之下更小而具体的专题。每个专题都有其独立性,都能构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各个专题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对各个专门的知识体系形成纵深的认识,又能综合它们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四)课程目标的探究性——着眼于提高学生自主研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自主研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选修课程五个系列的课程目标都强调了探究性学习方式。

(五)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着眼于与必修课程和高考的衔接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具有针对性。首先表现在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在许多内容上,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选修是对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选修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还表现在,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学习所得的知识与能力能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学以致用。

二、现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引发的思考

通过对无锡市几所有代表性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现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引发了对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与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中,从师生对课程意义的认识、课程内容的适应到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制约着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效果。

1.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认识比较陈旧。由于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江苏省从2006年才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对新的课程设计模式不太适应。

其次,选修课程内容多,容量大,学生学习步伐跟不上,易厌倦。

最后,学生习惯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开展活动不积极。新课程教学在各方面都要求学生发挥能动性,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尤为突出。

此外,高考的压力制约学生选修课程的学习动力。选修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在高中后1.75个学年。按照以往一般的教学安排,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语文课本内容的教学后,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早早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高考的准备工作上。在高考的巨大压力和学习功利心的影响下学生学习选修课程的动力就不足。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教学习惯的不适应,压力大。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教学上感觉到“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只涉及必修课程的教学,有板有眼,有章可循,许多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新课程则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都提出了新要求。显然,这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对选修课“凭兴趣开,凭兴趣听”的观念,对选修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作详细周全的设计安排。另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两者教学的侧重点,同时还要兼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衔接。这些是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无法应付的,造成了教师教学习惯的不适应,教师在面对新课程体系时有很大的压力。

其次,选修课程内容多、容量大、教材新,教师备课时间紧,教学进度紧。对于老的教材体系,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学重点把握比较到位,资料积累也充分,平时开展教学驾轻就熟。现在突然面对这么多新的课程内容,而且涉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而课程内容也更深,教师感觉自己原来的优势没有了,几乎已无可参考的教学经验。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如何将密集的教学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安排教完,教师显得很紧张,往往匆促上阵,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方式不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特点和目标。选修课程的教学在各方面都要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选修课课堂上传统教学中常见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现象依然常见,本应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常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第四,教师不能合理处理选修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的关系。现实中,由于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铸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教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新课标”要求把语文选修课设在高二高三阶段,于是处理语文选修课程和高考复习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教师的心事,并往往作出了错误的抉择。笔者了解到,有的教师索性在高三阶段停了选修课,有的教师把选修课程设为与语文高考有关的习题课。他们迅速地翻阅各种教辅、习题集,编写与教材同步的“学案”。以苏教版选修教科书为例,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教师就把一首首诗词编成一道道的诗词鉴赏题让学生学习;学习《语言的规范与创新》,教师就找对应的语言应用类习题让学生“练兵”……把语文选修课程完全上成语文高考的专题复习课,就完全和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了。

笔者处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对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亲身感受。

(二)引发的思考

高中阶段,开设的语文选修课程,比之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使语文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枯燥转向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材料不只是教科书,还可以延伸至与教学相关的一切事物。课堂不再是过去观念中“师传生受”的场所,更大程度上是师生、生生互动互学的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融为一个整体,双方是平等的。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这就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乃至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表现途径,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开设语文选修课程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之举。

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程还刚刚起步,虽然已给人带来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但许多方面带有经验色彩,还缺少理性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根据“新课标”进一步实施选修课程教学,任务很艰巨,征途还很长。通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以及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去努力:

教学观念方面,要坚定信心,大胆实践。尽管新课程的实施才起步,各地学校的选修课程教学也处在摸索阶段,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程教学各环节中体现出来的有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等问题有疑虑,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但是师生都应该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正需要大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逐步认识、修正、完善。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更应尽快提升自己的新课程理念,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对新事物的畏难心理,扬弃以往教学经验和体会,勇于进行教学实验。更认真地学习研究“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开创出一条合适的选修课程教学新路。

教材处理方面,要以学定教,合理取舍。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容量大、内容多,教学上如按常规操作,教学时间非常紧,一般学校往往为赶进度而匆匆“走过场”,或因完不成进度而怏怏作罢。为避免这类情况出现,笔者认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改变“教教材”的习惯,学会“用教材教”。教材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师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按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模块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而又“保质保量”地对教材课文进行调整、重组、补充、拓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

教学实施方面,要“因课制宜”,培养能力。语文选修课程不同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不同系列、各个模块也有不同特点。所以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因课制宜”,上出特色。首先,教师不能把选修课程当作必修的延长,不宜硬生生地套用必修课程的教法去教选修课程。否则,选修课程的特点必然荡然无存,学生也肯定没有兴趣。选修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多讨论,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其次,教师对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处理得当,对教材内容要做适度取舍,使教学内容符合高中学情,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更不能仅凭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教学内容,一切要以学生的学习实效为重。再次,教师应遵循并围绕选修课程各系列各模块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侧重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教师在处理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之间的关系时,不能片面重视高考而将选修课程异化为高考复习习题课或知识点归纳课。语文选修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实际上,只要能够在选修课程教学中认真贯彻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这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考试时肯定会有满意的成绩。

综上所述,要规避现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迫切需要师生们更新观念,大胆实践,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创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共同探索,共创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张鸿苓,张锐.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黎见明.语文导读.重庆出版社,1989.

[4]王伟主编.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钱威.语文教学优化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权曙明.阅读本质论.语文学习,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