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范文
时间:2023-04-07 23:0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言
乡村旅游发展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利用当地文化与景观和自然来作为诱导,通过满足来旅游人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安逸与放松,进而获得经济利益,带动当地的发展。然而现在的乡村旅游不仅只是旅游产品单一,其次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发展虽快但经营时间不长,没有营销战略。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目前,我们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并不是很了解,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误区,很多村落觉得有自己一点点的特色就开始发展旅游业并不去考虑客观要求和实际要求,对需要开发的项目不作规划和准备,盲目去做异想天开的事情,觉得有一点点条件就盲目的实施。发展乡村旅游是需要一定的规划,一定的参与条件,一定的经济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想要发展好乡村旅游一定要与当地的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合。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如下:
(1)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经济总量不足
乡村旅游产业多体现在农家乐,数量多且没有什么特色,经济收入低发展前景不长。另外,资金数量不足,输出多余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学习外来的对我们有益的技术,管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农民的参与性不强
由于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民们的视野并没有因此而扩大,还是在一味的保留属于自己的一套封闭式方法,对于经济发展也没有一套很好的发展策略,由于思维比较落后,科学知识较匮乏且对一些有益带动经济发展参与性不强。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合化程度低
实施乡村旅游是当今发展方向较热门之一,它不仅具有强大的生机同时也有着丰富的隐藏发展前程。在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时要提伸发展计划,开拓旅游人群的消费空间和消费观念,坚持自有的特色和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在实施这一体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和完善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逐步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受到大多数人群的喜爱,在这些以及发展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的做到更好,寻找更好的发展策略,例如,在发展时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也只有了这些系统,我们的文化,我们要发展的面向大家的东西才能被熟知和了解,以便为自己来旅游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加强政府监管。想要更好的发展起来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监管。要有长远得发展目标,不能为了一时得利益而放弃长远得经济效益,积极稳定得发展乡村旅游发展。
(1)注重规范管理,强化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自律,还得有较规范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着正确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地方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将政府对发展的扶持作为重要依据。保障项目运行公正,科学。
(2)发展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
在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得同时,经营主体要以农民为主,向农民合作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在发展时增加当地产业构成和发展多元化,促进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
(3)加强政府引导,统一科学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到农业发展规划来谋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引导适宜发展的地区有序发展,避免各地一轰而上,低水平盲目发展。
(4)建立现代郊区休闲产业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发展观,发展休闲农业也乡村旅游的生产经营方式方法,想要发展好乡村旅游必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不断的完善休闲发展运行机构。在发展的基础上不仅要使自己有经济的收入还得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在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出发点发展经济。重视生态的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4结语
篇2
上街区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扇轴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带。土地总面积61.6857平方千米,上街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38千米,上街区域辖1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17.855平方公里。共23个行政村,9475农户,总人口140500人,城镇人口128628人,农业人口11872人,城镇化率91.55%。上街区耕地面积约1129.1公顷。
近年来,上街区重点依托南部五云山,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街区南部山区五云山是郑州城区最近的一座浅山,最高海拔588米,植被茂密,空气宜人。
一是加快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建设,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度假区,目前样板区景观完成80%,西街外立面完成75%,东沟主体完成90%,西沟主体完成65%,方顶塔基础完成,截止2020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额3500万元。
二是优化五云山康养片区发展模式,规划建成郑州西部特色休闲康养小镇。五云山小镇着力于发展养生养老、生态农业、亲子教育以及民宿酒店四大产业,尤其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群养老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致力于打造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2020年,五云山小镇处于转型阶段,加大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对现有农业进行专业化鼓励与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园的打造逐步完善,在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的基础上,增设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户外自然课堂,山居民宿体验,农耕教学课堂,农事采摘等配套。利用山上农业特色与上街区红色登山步道旅游路线相结合,形成红色旅游,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的一条特色线路。同时小小亲子园增设了户外农耕课堂、亲子农耕、亲子手工课堂等,在逐步完善园区体验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商家招商共创,为科普教育研学基地申请做准备。
明年计划:
篇3
四川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求职供给
省就业局消息,第三季度四川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向社会提供各类岗位53.9万个,入场求职者达50.9万人。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岗位、求职人数分别增加6.4万个、4.1万人,劳动力市场出现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供给的现象。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于10月26日~11月4日在成都隆重举办。本届美食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麻辣四川・世界味道”为主题,举办了“全球美食联展”,“品牌农产品惠民直销”,“川菜原辅料及调味品展”,“茶叶茶具品茗会”以及“乡村旅游精品展”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图为美食节活动现场。
124个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申报12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总投资1240.16亿元。截至9月底,高新片区社会投资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779亿元;拟建项目36个,总投资453亿元;竣工13个项目,投资额62亿元。一个融合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特征的新区域正在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为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图。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成立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近日在成都成立。基金会将重点针对四川西北部高原、岷江流域等地,依靠龙头企业、科技力量,开展治荒公益活动、资助治荒科研项目等。图为四川若尔盖村民在沙化土地上种草。
篇4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京族文化;长寿文化;东兴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是通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现代化设施、园艺生态、教育培训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园区功能,面向社会,陆续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青少年学农教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内容的旅游产业[1]。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过适当的人工改良,在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思路指导下发展的新型产业[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际上就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产业。目前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东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通的一类口岸城市,有丰富的休闲养生旅游资源。近几年,东兴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现已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增加,观光型景区、观光农园投入经营,农民收入也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全市已经建成平丰村雨林红石谷景区、五一生态休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及“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农业点72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防城港市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20家),涉及全市三个镇。农民从业人数达1万多人。目前成熟的旅游线路有金滩景点、红石谷漂流、竹山景区一批旅游景点不断得到完善。竹山村和北仑河口光渔作景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最美田园”,江平镇被命名为广西特色文化古镇。
1产业现状
1.1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
东兴市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均温度22.4℃,年平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全年无霜冻,年温差小,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基础。东兴是连接中越两国跨界旅游的最佳区域,地处沿海、沿边的优越区位,旅游特色鲜明。
1.2特色边海旅游
以边海特色为依托,打造乡村农业休闲观光游。东兴海洋、山水生态资源丰富,有金滩、红树林、红石谷等美丽风光。沿边又沿海,山水相依,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提供独特的资源优势。旅游景点独具民族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4A级的防城港市东兴市京岛风景名胜区和东兴市屏峰雨林景区,还有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区、竹山村(陆地边界线的起点)古榕部落度假村、巫头村万鹤山湿地公园、七彩贝丘湾渔家乐、海迎门度假村、百果香原生态山庄等边海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边海特色乡村旅游带。
1.3特色文化资源
东兴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是我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京族哈节、独弦琴、竹杆舞、天灯舞等,有歌圩、社坛庙会、出海迎神、踩高跷捞虾、拉大网等民俗。
1.4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创建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做大做强对虾养殖、红姑娘红薯、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产业。目前,东兴市对虾养殖面积4.3万亩,红薯1.8万亩,林下特色种养殖业21家,林下种植主要种植基地12个,约5000亩。争创富硒产品,创建富硒基地2个共1000亩。各项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存在问题
1)旅游点分散、缺少规划,整合不够,整个东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布局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地域布较为分散,区域特色不明显,主题不鲜明,集聚效应较差。边海旅游、红色文化、京族文化、长寿文化等一些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实现有效整合,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经济优势。2)缺乏旅游品牌东兴市乡村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效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为模糊,缺乏跻身具有一定水准的旅游精品名牌,因此东兴市虽有着与北海银滩相媲美的金滩,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北仑河,有着风情异域的京族三岛等,但是,国内外游客对东兴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却知之甚少。3)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有当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外地老板等,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接受过培训,因此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接待能力不高一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跟不上,旅游配套功能不强。如屏峰雨林为AAAA级景区,接待项目单一,景区内设备陈旧,导览标识不全,游览步道受损,管理疲软,给游览造成了一定影响。
2发展对策
1)做好规划、实践和指导在东兴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制定东兴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重点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从产品策划、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和战略营销方面合理规划,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图,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验区,构建东兴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度假旅游新格局[3]。2)加大宣传,提升景点魅力通过邀请高规格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引起各方热烈反响,初步树立了品牌和形象。以举办节庆活动、节假休闲为载体,采用会展促销、节庆促销、联合促销、网上促销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客源市场,扩大旅游的市场份额。提高景点知名度。3)努力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京族文化和长寿文化,规划建设京族文化旅游区、田园风光观赏园、采摘园。打造特色京族和长寿农产品,生产出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并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4)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在建设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品牌打造、规划指导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5)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涉及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休闲农业管理。加强对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休闲环境。6)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争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相关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引导和鼓励促进耕地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力争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杨宇杰,覃建文.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J].辣椒杂志.2013(3):45-49.
篇5
记者:目前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如何?
陈晓华:随着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多和升级,以及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休闲旅游经济呈现巨大的市场潜力,出现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热情参与的局面,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各地积极探索与农民互惠共赢的产业发展和利益分享机制,农民不仅仅是流转土地或做打工仔,有的已通过土地、庭院、设施等资产入股的形式,以股东身份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收益。不少地方还催生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协会、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联盟等新型经营主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许多地方结合当地的特色,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探索形成了高淳国际慢城、陕西袁家村、北京农业嘉年华、陕西泾渭茯茶特色小镇等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新类型,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让市民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视觉愉悦,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充分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各地的实践证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一些地方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劳动变成了运动、产品变成了商品,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了,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了,传统的农耕文化也活跃起来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成楦辉E┟瘛⑻嵘农业、美化农村的朝阳产业。
记者: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在哪?
陈晓华: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历了萌芽、起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总的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在发生三大变化,一是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业态,二是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三是从农业部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从今后一个时期看,产业发展势头仍很强劲,可以说处于发展黄金期。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并呈多元化趋势。201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未来20年,中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 d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度假会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生活消费方式,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记者:目前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晓华:机遇与挑战同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整体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越是面对火爆的市场、高涨的积极性,越是要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长远发展出发,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努力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增长极。
篇6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创新了多种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的兴起,已成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并以此形成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第三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经营模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下衍生的新产业,一经开发,便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空间和势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资源丰硕,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满足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需求,丰富旅游产业内容的同时,更能对农村的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加农村第三产业比重,充分整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一、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伴随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整体推进,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大步迈进。《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乡村旅游接待的中外游客达到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3,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达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全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可以说,中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展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规划,都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先进的发展理念。在大力开发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同时,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体验。先进的思想和发展理念,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被传播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原有的农村封闭的思想意识领域被逐步打破。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无形中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融合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利用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管理农业发展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
(二)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现代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重点以生态环境的建设作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上的投入,在提升旅游品位的同时,使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改善,客观上实现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很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上,已经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广大农村地区在享受旅游产业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体验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生产生活质量的彻底转变,这无疑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力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三)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利于拉动农村市场消费。
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比例偏低,导致农村整体的消费需求不足,对农村的消费市场无法实施有效的拉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的市场消费表现疲软,农村整体消费不旺的问题表现突出。大力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对于刺激农村市场消费,拉动农村市场内需,效果是直接并且作用是明显的[2]。连续几年国内旅游业统计数据已经说明,农村旅游市场的空间巨大,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手段,并且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必将对我国实施的农村扶贫攻坚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产业规模。
我国旅游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预测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达10%。截至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将达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基本水平。大力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对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地区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不断发展的农村旅游市场对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壮大必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五)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难题。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整体农村经济效益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更是形成了农村生产力资源的浪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必将带动农村整个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相应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解放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富余劳动力的二次就业,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模式
纵观我国各地开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专业的格局。在实际的开发中,各种模式的构建均立足于当地自然的条件进行布局,但依据客观地理条件,文化特色、地域风格又有不同的特色,相关的内容各有不同[3]。比较我国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景观型。
这种类型是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中比较多的,就是紧紧依托当地自然的资源,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凸显原始的自然景观,将回归自然作为经营的亮点。自然景观型的经营管理模式要求具备特定的自然环境,一切源于自然地原始状态,而不是人为的进行构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景致,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生态的心愿。
(二)休闲娱乐型。
这种类型大部分位于城市的边缘,远离城市的喧嚣,结合优美的自然风光,安静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便于人们假日的休闲,让旅游者体验脱离城市后,心理放松的一个短期的体验。经营重点以休闲和娱乐为主,一般采取野外宿营或休闲营地的模式。
(三)田园体验型。
一是在城市的孩子假期被家长送到农村进行农业劳动体验,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接触农民生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少年励志成长体验。二是发挥本地的特色农业优势,采取各种活动方式,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三是农民将部分土地租赁给经营者,并代为耕种料理,租赁者在假日休闲时到田间亲自参与农业耕作,并与朋友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体验劳动带来的身心的乐趣。
(四)教育学习型。
这种类型是将农业生产与现代的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一些列过程,让游客了解自身所熟悉的农业产品的整个生产环节以及所采用的工艺与技术手段。这种类型明显的特点是全部以实物的展示出现,可以直观的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中,经营者大多设计成农业博物馆的形式进行陈列,以展示区的状态再现当时的场景。加深游客对农业生产建设的了解同时,提高游客对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的认识。
(五)文化特色型。
这种类型一般是依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民俗文化村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在这里可以对当地的民俗文化做出历史的还原,让游客回味当时的历史场景。还有就是根据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结合当地的历史沿革,对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回放,比较有代表性的诸如北大荒特色、知青特色等等。这种类型满足了游客历史怀旧的情怀。上述几种类型只是对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简单概括,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大部分体现为综合性、多样性的经营开发模式,并且在发展中会不断创新出更加适应本地区的开发经营模式。
三、农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作为新兴的农村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链条并不完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体系。
(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开发理念亟待创新。
在对于整体产业的理论研究上,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导致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定位偏低。简单的将这一产业定位与一般的小型的旅游项目,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开发理念上,过多的偏重于短期的、眼前的经济利益,或者说直接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忽略了长远的规划以及今后带来的社会效益的影响[4]。
(二)监管机制相对缺失,管理行为亟待规范。
作为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对这一产业的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管。这就使得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处于长期脱管状态,经营活动处于无序经营,广大的游客也无法得到权力的保护。大多的旅游项目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使产业的发展没有长远的发展周期,仅为一时的短期利益,阻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质量相对偏低,总体规模亟待扩张。
由于缺乏科学而有效的项目论证和评估,在旅游项目的产品开发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可行性报告,大多为一哄而上,过度追求多而全,结果质量偏低。部分地方政府受观念的束缚,并未将这一产业的开发纳入当地的经济建设规划中,对项目的安排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安排,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局面的形成,使整个项目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无法打造地区的品牌,缺乏明显的竞争能力,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
(四)基础建设相对不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和发展中,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但就目前农村大部分的公共事业配套设施状况来看,还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的农民,受个人素质的直接影响,并不具备专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针对旅游的专业要求,明显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五)经营模式相对单一,产品开发亟待扩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当地市场的深度开发,对于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尽人意,大部分的项目开发仅仅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或者农业资源,不能有效的进行所有资源的重新组合和规划。相对于部分旅游项目及产品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开发的渠道过于狭窄,产品开发上应有所延伸和拓展,应该进一步丰富产品内容,全面提升竞争力。
(六)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经营手段亟待提升。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开发较晚,专业的管理和经营人才相对奇缺。大部分的地区的经营与管理人员都由当地的农民负责,和专业人才比较,他们缺乏系统的经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营销与服务的管理手段,缺乏必要的服务与品牌意识,这与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是格格不入的,直接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造成整个经营活动管理层次较低,生产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发挥企业的经营优势,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的有效措施与对策
面对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一)科学严谨规划,合理统筹布局。
要坚持科学严谨的规划,立足于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布局。要结合当地发展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在保持生态和兼顾市场的原则下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建设。对于项目的形成,要严格进行科学的论证,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在保持成就发展动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行。
(二)保持项目特色,突出文化内涵。
要继续保持项目产品的特色,更加突出项目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产品的开发上,要保持原始资源的前提下,更深入的挖掘地区文化的深刻底蕴,保持旅游产品的活力。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要力求统筹兼顾,即满足游客追求体验快乐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宣传地域人文景观的特点,展示地方的旅游特色,达到开发旅游项目的最终目的。
(三)健全监管机制,实施规范管理。
地方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施有效的监管,使整体的经营活动在有序的框架下运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多方面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彻底改变经营中的无序状态。各级管理部门要把服务职能放在管理的首位,重点是规范、监督、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基础投入,扩大产业规模。
各级政府部门要站在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设的高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建立起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运用市场手段,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吸引投资主体参与项目的开发与运作,积极开张招商引资工作,把优秀的企业吸引到广大农村,参与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中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项目的开发与经营。通过政府的积极参与,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多元化,既解决了项目开发经营的资金瓶颈问题,又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农村第三产业的生产规模壮大。
(五)突出品牌效应,打造旅游精品。
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产品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上更要突出品牌效应,打造旅游精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乡村旅游的开发重点就是原生态的竞争优势,要力求做到原始的自然资源与现代的文化气息相融合,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底蕴,打造旅游精品,积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政府部门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对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多方联动合作,在提升地方整体形象的同时,实现农村第三产业的重新布局,以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传统的耕作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致力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和经营,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历史意义。
作者:宋菲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58-1605.
[2]陶玉霞,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7):37-48.
篇7
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形象。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
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泾县于2013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3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突出泾县特色
制定一个观光农业长远发展整体规划,以生态农业文化为主题,在特色农业和“宣城乡土味”上做文章,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依据宣城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特色,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的农业观光园,譬如,以宣纸(笔、墨)的原料生产与历史技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观光园,以景观茶园与贡茶采制为主体的茶文化观光园,以果树花卉与森林氧吧为主题的园艺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如城郊的蟠桃、葡萄、草莓等。在322省道和205国道沿线发展景观农业,连片种植如油菜、紫云英、荷花、向日癸、桃树等等,要让不同爱好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并由此将泾县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独具风采、人见人爱的“后花园”和修身养性、放松心情的度假胜地。观光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努力建成文明美观的新农村,并与之相配套,成为观光园的延续和补充接待场所。设计规划中,不仅要有农业专家,还应有园林、景观、建筑、美术行业的设计师,使美感体现在观光园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观光园,既可以设计为以某个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农业观光园,也可以是综合农业观光园,但园内设计都要划分出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景观园与活动区,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技园,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古代农耕园,及其娱乐区和体验区等等。园区建设施工要认真规范,符合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
3.2深度挖掘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挖掘出丰富的乡村活动,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加大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高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的农业发展项目很多,建设资金相对充足,因此,可以在一个乡镇,甚至在全县,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农业和旅游等部门,集中相关的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由其作为建设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逐个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观赏性的农业示范观光园。
3.3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观光园要尽量与现有的其他景点靠近或连接在一条旅游线路上,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转场观光,进而扩大和留住更多的客源,尽快提高观光园的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在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需求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乡土味、自然味和原始味,其实质是生态旅游,两者理应科学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又要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
3.4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景点、景区开发和经营;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景点、景区开发建设,激活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和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业观光园建设应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园内的生产操作都要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起码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要求、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因为农业观光园既有旅游功能,更有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况且,面对广大游客及周边农户,也绝对不能违规操作,必须禁止使用一切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方式,将观光园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严格保护园区的生态环境,这是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在园区建设和生产中,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保持生物多样性;建好排水沟、挡土墙、蓄水池,严防水土流失;搞好绿化,种植防风林、遮阴树和观赏花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农家肥及有机肥的堆沤发酵池、沼气池,做好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实行大田间植、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节能减排,杜绝烟尘,并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施。在经营管理上,还必须考虑到观光园的生态承受能力。
3.5加大宣传,广招游客
篇8
然而,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产主体主要在乡村,消费群体主要在城市,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供需对接,成为制约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近两年“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这一瓶颈上迎来了良好的破解机遇。
万个京郊乡村旅游景点上了百度地图
爱好旅游的白领李婷,喜欢在周末跑到京郊把平日快节奏的生活抛到脑后,“听说郊区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和特色小吃,可是它们具体都在哪儿,开车怎么去,经常难着我。”她的这个苦恼代表了许多市民共同的心声。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点分布在全市数千个村庄,去哪儿玩、路怎么走,为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农委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
北京市农委依托百度地图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及成熟的技术平台,充分发挥百度地图在网络地图搜索服务中的优势地位,于2014年9月与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息采集工作。
一年多来,北京市农委会同市旅游局,通过广泛发动市、区县有关部门以及村组织的力量,并经过数据采集、准确性核实、批量上图等环节,1万个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民俗村、民俗户、休闲农业园区的相关信息标注在了百度地图上。
笔者了解到,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它们的名称、联系电话、经纬度等基础信息,以及简介、图片、经营情况、特色美食、住宿环境、团购、客户评星、周边美食、景点等信息,消费者一目了然。
“现在周末想去哪个农家乐,只要打开百度地图一搜索,开车路线、联系电话、特色美食等等应有尽有,再也不用担心去了郊区找不到好玩儿、好吃的地儿了。”李婷给百度地图标注这个服务满意地点了赞。
打出“互联网+休闲农业”的组合拳
当打开北京美丽乡村的主题网站,图文并茂、影音丰富的页面呈现在人们眼前。据了解,该网站每年150个“美丽乡村”的各类信息约2万条,点击量突破285万次,已成为北京美丽乡村重要的宣传渠道和成果展示窗口。
近几年,为提升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北京市农委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出了组合拳。出手的第一拳便是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题网站,提升品牌形象。目前,除了创建了北京美丽乡村、大美田园、北京乡村旅游等主题网站之外,全市3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题网站,开展独具特色的品牌推介。
第二拳则是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作用,转变市场推介方式。延庆县的天葡庄园如今已告别了街头发传单、电视打广告的传统宣传模式,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大行其道的当下,庄园利用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在去年就吸引了4万多名游客。
如今,北京的200多个民俗村、500多个民俗户、9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都注册了新浪微博,30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体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直接关注人数超过1000万人。
第三拳是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打开美团网、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不难发现,北京很多休闲农业园区在上面通过鲜明的图文模式边自我推销、边打出各种优惠吸引消费者。据统计,目前这几家网站上有关北京采摘、农家乐的信息超过3700条。
第四拳是开展互联网支付,促进便捷消费。为了让市民在京郊休闲旅游也可享受到刷卡支付等金融服务,目前由市农委支持和引导的“凤凰乡村游、体验新农村”活动已在郊区广泛普及,活动已引领近5000万人次,消费超过100亿元。如今,刷卡、微信等,越来越成为商家和消费者青睐的支付方式。
最后一拳是综合集成,将“互联网+”全方位融入大型休闲会展农业活动。
会展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如今互联网的触角已迅速伸向了这一领域。去年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主题网站点击量突破300万次,相关微博微信10万余条。据统计,61%的游客通过新媒体了解农业嘉年华动态,30%的游客通过手机APP、微信、电商平台等方式购买门票。
让北京的“互联网+休闲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面对2000余万市民的强大需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乘势而上,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让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北京市委农工委委员王修达告诉笔者。
据介绍,北京市农委将继续发挥百度地图平台作用,对于已上图的数据资源,及时调整、更新、完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未达到上图要求的民俗村、民俗户、休闲农业园区等,将继续开展信息采集工作,直至实现全市主要休闲农业旅游点标注全覆盖。
为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充分利用网站、社交APP等平台,让北京的“互联网+休闲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农委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发挥好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
篇9
1休闲农业旅游的体验营销模式
1.1体验营销的内涵
体验营销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营销形式与理念。该营销形式与营销理论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就是参与经济的概念。作为活动经济的延伸与发展的参与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是:乡村业经济、工业经济及文化经济等等。体验营销就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往传统的“理性购买人”的设想被它打破了,在营销的过程里,它通过各种手段,刺激购买人产生全方位的感官享受,在“参与式”的亲身对比中,购买人便会决定购买其所销售的活动产品。
1.2休闲农业旅游的体验营销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指的是部分地区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乡村业景观资源及生产条件,来发展观光、互动、田园、旅游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生产耕作经营模式。旅客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区内,不仅能够采果、耕作、种地、观光,体验乡村人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够进行健身、度假、娱乐及住宿等活动。休闲农业旅游是参与经济的典型范例,在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旅客能够感受到多重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这类活动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产生极大的精神和身体愉悦。除此之外,有关的经验者能够在热闹非凡的消费场所里进入稳定状态,除能够发展更大的新的感官刺激之外,还能够得到丰厚的利润作回报。因此,休闲农业旅游是娱乐的促销形式,能够激发客户的情感,达到共鸣的作用。通过客户亲身参与、体验独特的休闲农业旅游魔力,不惜为参与休闲农业旅游掏腰包。休闲农业旅游的程序销售在获取了客户对其认同的情况下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2休闲农业旅游在体验营销形式下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经营主体的参与式的活动
现阶段,在休闲农业旅游的营销思路还未深入开展体验营销的活动。休闲农业旅游人员不熟知、不清楚,即使有些人熟知但是水平也是很有限的。这种情况不利于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开展。在多数人的思想理念中,休闲农业旅游就是圈点地,再建几间农家房,弄点像采花拔草之类的工程。这样做忽视了购买人在休闲农业旅游中想要娱乐,忽视体验营销这一形式主体。这也是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设营销上,未站在购买人的心理角度方面对结果进行考虑,因此这一经营的形式根本不会达到激发客户多次花钱的效果。根据体验营销理念,休闲农业旅游应该从整体上进行问题上的深层次考虑,不仅在田园工程和乡村产品的配套上,还要在对田园文化的相关活动上做出细化研究。在该文化理念中,休闲农业旅游提供的已不再是乡村商品的惟一性,而是提供有关流通行业的花钱场所。
2.2休闲农业旅游的形式过于单一,同化趋势相当严重
现阶段,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名目种类繁多,比方说乡村科技园、生态乡村园及观光乡村园等等。然而就整体角度来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尚且单一,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花费的场地需要,精品更是少之又少。让购买人再次掏腰包的效果难以提高。休闲旅游的形式与格局相似度极高,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基本上就是垂钓、瓜果采摘及吃农家饭等等。通常情况下,休闲农业旅游的责任人会在适当地美化现有的池塘、养殖场、果园及田地等的基础上,另外打造几个人工景观,随后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经营方式如此类似,使游客感觉乏味单调,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客户。
2.3过分地注重形式,未充分重视气氛的营造与互动功能的建立
相当一部分的田园工程将注意力放在了形式上,开设了诸如采摘乡村产品、观光旅游及野外垂钓等田园活动。在形式中,未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考虑打造田园文化氛围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购买人根本不可能产生高品质的感官享受。根据体验营销的相关理念,应充分考虑购买人每一方面的需要,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的营销才可以吸引客户,才可以实现客户群众多多花钱的目标。
2.4缺少适当的科研旅游开发计划,促销推广力度不够
政府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缺乏掌握及整体引导,此外由于投资者普遍缺乏合理的发展计划与进行论证的场所,因此容易导致盲目的活动及决策投资的随意性。因此,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存在一哄而上的情况。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布局景区,同一景区的各旅游景点存在重复或雷同,协调性不高。某些观光乡村除了当地城镇居民外,其他游览客对这些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造成很多的休闲农业旅游在促销推广上力度不够。即使是本地人,他们也很少知道本地观光景址的特色,能主动去游玩的兴趣显然就更少了。还有就算一些硬件设备基本上过关,活动水平和品质较好的景址,也是因为活动责任人推动不力,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浏览客并不了解观光乡村的旅游景点。潜在的客源在花费的场所就难以转变为现实的互动,所以愿为休闲农业旅游花钱的人,没有很好地娱乐,休闲农业旅游就很难获取收益了。
3体验营销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运用
3.1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生产链的适当延长,重视挖掘田园娱乐特色
现阶段,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意识淡化,未能使休闲农业旅游娱乐生产链得到有效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除在休闲农业旅游的有关工程上做好准备外,政府和有关休闲农业旅游责任者的理念必须改变。若想实现休闲农业旅游有关商品的增值和利益,必须延长休闲农业旅游的娱乐生产链。一方面是对相关乡村商品附加值进行推动,以采摘为基础,互动为手段,大力推进和乡村商品相关旅游的活动,尽量避免把休闲农业旅游单纯地定位在乡村产品采摘上。另一方面是根据购买人和花费场所的具体条件,在有关的休闲农业旅游型工程当中,通过不同的创意及设计,将独特的休闲农业旅游业发展为拥有多种活动的娱乐文化产业,以实现营销份额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突出特色方面,高度关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和娱乐。在设计工程与开发产业时使用了基本相同的原理,围绕一个特色鲜明的中心配置、安排与娱乐生产相关的工程。以选定的特色为中心,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打造特色,在发展特色的同时应避免出现休闲农业旅游工程的相似或雷同。一个事物之所以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特色,那些雷同的工程不会激发游客的兴趣。购买人在消费后才进行活动,其目的就在于获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愉受,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更是如此。不少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在设置特色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成果颇丰。比方说,部分区域从当地的乡村产品出发,重视开展其他的特色活动,比方说特色西瓜开发区、草莓特色公园、樱花特色开发区等;此外,为突出综合性的特色,部分地区十分重视发挥园区中的各种活动工程的作用。在发展工程的同时,还应重视发挥广告推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购买人的好奇心,也能使其产生消费欲望。
3.2突出特色,打造良好的田园氛围
就休闲农业旅游而言,其吸引购买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备的浓浓的乡土气息,突出乡村那种原滋原味的田园特色是一个休闲农业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的乡土氛围能使那些前来消费的城里人产生不曾拥有的清新感受。在设置特色时,应重点突出民间特色,将田园村里最质朴的一面展现给购买人。另一方面,应重视打造田园氛围,按照田园特色的要求来设置相关工程的活动与格调,以此来推动城里人完全参与到田园文化生活中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篇10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构想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1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对北京等大的旅游城市,承德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仅局限于采摘观光、休闲垂钓、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却很少,承德县应该高起点、高标准的做好规划和定位,认真分析承德县县情和产业优势,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及天然的地理条件,认真做好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热卖点。
2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承德县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正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不足居多,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项目建设盲目跟风,缺乏科学性的依据、标准、论证和规划;不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文化底蕴;落后的经营理念,无序竞争激烈;卫生状况差,忽视环保现象时有发生。
3 生态休闲旅游的项目设置
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承德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观光采摘、休闲垂钓项目是承德县发展最多的项目
尤以新杖子乡苹果采摘和农家饭为代表,但由于这些游点,多是农民自己利用自家的房院自己建设,也就是吃一次农家饭罢,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文化底蕴和内涵,应加强管理,逐步丰富项目的内涵,形成规模。
3.2 蔬菜生产休闲和野生食用菌旅游项目
以下板城镇乌龙矶村李维亮生态型无土栽培基地为代表。以体验有机果蔬生产过程为主。借助现有的蔬菜大棚,生产生态型有机果蔬。该项技术依据不同生物特性,不同地域微生物的组成和消长规律,以生物链技术为基础,以高科技生态液和有机营养液为核心研发生产。所生产蔬菜干净卫生、无毒超过绿色AA级安全食品标准;操作简单,省工省力;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该项目实施必将为城乡居民带来福音,为生产者带来丰厚利润,为经营者提供无限商机。对野生的食用菌,以三家、瞪上、五道河、东小白旗乡为代表,以体验野生采摘、人工养殖的过程为主。
3.3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以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和东小白旗乡、刘杖子乡为重点,辐射周围地区,以体验森林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雾灵山北坡森林生态为主调。
4 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方向及措施
4.1 经营集约化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于规模小、相对分散,其经营方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需要成立行业协会,在指导、宣传、促销、培训、管理、结算和受理投诉方面进行监督。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款;以改善项目区的“硬”服务与“软”服务。
4.2 管理规范化
要求农户四证俱全。为了促进有序的竞争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妥善管理协会规范项目,进一步保证游客的合法权以及村民的基本利益的实现。制定统一的章程规范服务,坚持规划、管理、授牌、收费标准、宣传促销统一的战略方法。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农户的经营标准,包括思想、素质、环境和设施等,并进行跟踪性的动态管理。
4.3 产品特色化
实现旅游产品的特色化,一是要因地制宜设立旅游项目,如可把农村的马车、牛车等为交通工具,无形地将路途时间转化成为旅游时间。也可设立城市中见不到的石磨、石碾、水车、纺车,让游客能亲身体验这种劳动的乐趣。吸引游客积极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乐在其中,同时也能开拓眼界,积攒经验;二是大力弘扬和挖掘特色文化。承德县地域辽阔,为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民俗文化,开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习俗的活动,让游客能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4.4 收益上的多元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追求多样化,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的特色,呈现农村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的生产过程和自然的生态环境,使游客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更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一系列服务,同样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同时,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旅游收入对于农村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减轻农村经济因旅游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产生的波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5 建立生态化体系
开发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与保持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相一致。建筑材料多以乡土材料为主,其建筑风格和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相协调。控制有害或对环境不友好的产品的使用,一次性产品和塑料容器需要避免使用,以免污染环境。施工标准达到生态环保标准的将在未来的强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