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范文
时间:2023-03-16 19:5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农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会遇到哪些问题
现阶段休闲农业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些问题出现,主要原因是对休闲农业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欠缺等。
1.规划缺位(做休闲农业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很多休闲农业项目没有认识到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的价值,不愿意花代价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指导价值的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方案,导致整体开发水平比较低下。
2.同质竞争(创意、创新才是现在消费者所喜欢的)
看到别人干什么赚钱,自己就干什么,简单的模仿最后导致白热化的同质竞争,成为休闲农业领域的通病。
3.人才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受到阻碍,培养人才是关键)
不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如何依托政府支持、对接相关机构,在人才培训与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休闲农业领域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是一个重要课题。
4.资金不足(做休闲农业,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资金来打造的休闲农业项目将很难获得持续生存,更谈不上大的发展,盈利模式与融资模式的创新,才是休闲农业资金困境的出路。
做休闲农业千万不能有这些误区
许多人对休闲农业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下面就给大家提出来讲一讲!
误区1:有很好的资源,就一定能赚到钱!
许多农业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拿了块好地,或是有一些政府资源等,但却不知如何把资源整合、快速变现,找不到盈利模式和切入点。因此,即便有很好的资源,也不能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无法实现盈利。
误区2: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吸引人,人肯定会来!
许多农业投资者一开始都雄心勃勃,一上来就想做成规模,一步到位。住宿、餐饮、娱乐等一条龙服务,这样才会吸引人。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投资项目越多花钱越多,到头来项目很杂,没有特色,还是没有人来。
误区3:找“专家”做规划,肯定错不了!
许多农业投资者找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做规划,亭台楼阁、餐饮住宿一应俱全,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这些规划只说了怎么花钱,而没说明白怎么挣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想用休闲农业挣钱,这些模式必须会“玩”
你如果想在休闲农业中盈利,就需要会“玩”这些模式,看看你听过没有?
模式1:玩转农业产业链
“全产业链”是指由山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休闲农业不再是众多农民依靠自然从事简单生产以直接满足人类对粮食、畜产品等的需求,而是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产业。
休闲农业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紧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利用休闲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模式2:用稀缺特色产地资源开发产业
如今同质化的现象很严重,所以要做就做有特色的!特色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特色气候条件、特色土地资源、特色水资源、特色生物资源等,特色人文资源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饮食、特色工艺、特色节庆、特色建筑、农耕文化等。
模式3:跨界餐饮模式
餐饮文化是关于人们吃喝行为的文化现象。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期,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之中。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乡村旅游策划等一些规划设计当中,很好地运用该文化对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是相当举足轻重的。
未来休闲农业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特色化: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当地特色是毋庸置疑的,休闲农场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发掘项目所处位置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的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发挥乡村及农业资源特有的生物性、季节性、实用性,以此营造农场的特色。同时还应注意乡村文化资源的结合发挥,更是塑造休闲农场特色化的重点。
2.体验化:
休闲农业的卖点之一就是体验性,如何将优势资源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体验活动,将游客融入情景,感动其视、听、嗅、味、触觉等,使其产生美好的感觉和难忘的记忆,这将是未来休闲农场能否致胜的关键。
3.生态化:
可以说休闲农业如果没有了自然生态作为依靠,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所以休闲农场应该珍惜自然资本,在休闲旅游与生态保育之间取得平衡,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健康化:
健康的“休闲农业”无疑是一个大的亮点。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减轻压力,减少烦恼。所以,未来休闲农场经营者应致力于维护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洁净水、无毒蔬果和设计养生餐饮及健身运动场所,营造和谐而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情感,从而利于游客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篇2
1、创意产业
⑴创意。创意是指从无到有形成的思路、方案和设计等,具体指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设计发明,具有原创性、效用性和独特性,体现为创造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创意是人类社会为了面向未来,把握发展脉络,引领创造与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理念与想法、意念与意向、愿景与企盼来指导生产实践,并使之产生效益的行为。⑵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英国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为了快速推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理查德•凯夫斯(文化经济理论学家)、张传伟(2008)等部门、学者从本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产业的定义进行了相关界定。由于各国本身经济文化的差异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也不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创意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创意产业是指利用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干,创造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商标、版权、设计、自然科学研发成果、就业机会潜力、财富等并表现出具有科学技术性、文化艺术性、服务娱乐性特征的产业。
2、创意农业
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从而使一种新兴特色农业业态—创意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而我国的创意农业也于21世纪初在发达省、直辖市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国内学者冯建国(2010)、王爱玲(2010)、王银芹(2010)、章继刚(2010)围绕创意农业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我们认为创意农业是指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资源为基础,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形式、环境、工具、模式、方法、技术、产业、产品等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品牌、景观创意等途径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其效益,实现农业增产与增值、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
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形成产业规划。我国大陆也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兴起,本世纪初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冯建国(2011)、舒伯阳(2006)、郑辽吉(2006)等国内学者和农委会、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等部门对休闲农业相关领域也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并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我们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农村自然资源、田园景观、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利用科技、创新等手段,精心打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科技培训与科普展示、农事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4、创意休闲农业
创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结合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概念,我们认为创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对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工具、形式、技术、过程、环境、方法、模式、产品、产业、销售、物流等通过文化、科技、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信息、营销、品牌、服务创意等手段进行创新性与新颖性设计,精心营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新产品展示与交易、会议交流与科技培训、科普考察与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村繁荣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通过对创意休闲农业内涵的初步界定,我们认为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创意休闲农业的萌芽或起步发展阶段。
二、创意休闲农业的特征
1、外溢效应与渗透性
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科技、知识、信息等核心元素,通过创意手段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产生大量衍生产品的高附加值产业。根据调查统计,美国工业企业平均投入一美元就能产生2500美元的销售收入,而日本日立公司的设计工作在每1000日元销售收入中所发挥的作用约为51%;可见创意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好的创意可以渗透到多种产品甚至产业,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创意也是创意休闲农业的关键所在,通过创意手段积极开发、生产创意休闲农产品,在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下,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也将对其他相关产业甚至区域整体发展产生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高附加值与高风险
把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分为核心与附加两部分,其中核心部分通过人类智慧的应用,产生独特的、深具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而附加部分则通过劳动、资本等传统资源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的产品。同时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附加部分以核心部分的发展为前提,如没有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创意,附加部分难以产生高附加值。一般来说利润越高的行业其风险就越高,但行业的差异导致风险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区别,我们认为创意休闲农业的高风险性主要包括交易主体的利润回收方式、创意休闲农产品的生产机制、属于农业的范畴等三个方面。创意产生的时间、市场的认可度等都难以科学的预测,即使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也难以保证所生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是人们所需的产品,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部分创意休闲农业产品(如方形西瓜、企鹅茄子等),很容易被复制,产品本身缺乏市场风险分摊机制,需要生产者不断翻新新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才能保证市场的新鲜感。
3、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
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它在农业产业本身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休闲、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要素。由于创意休闲农业这一词本身,我们便可直观地看出“创意”是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类型,随着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新型资源产业,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创意休闲农业具有可再生性。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现代创意激活传统农业产业的精华或者对其改造提升,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被国民所接受的创意休闲农产品。二是创意休闲农业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功能,可以作为资源要素输入经济系统中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创意休闲农业本身还能够产生需求,创造市场,具有放大效果。三是,创意休闲农业具有科技、节能环保、文化的突出优势,创意休闲农业所依赖的主要是创意观念、科技、文化等等。
4、创新性对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
创意休闲农业以创意休闲农产品为核心价值,以创意为激活要素。面对同一类型的创意休闲农产品,创意的独特性、原创性越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就越高;如果没有新颖创意的激活,即使拥有再好的农业资源(包含其衍生资源如农业文化资源、民俗资源、农村人文景观资源等),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无论对于何种创意休闲农产品,创新性都是其赖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创意休闲农业的重要特征所在;创新方式千变万化,但没有创新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将很难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5、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
创意休闲农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其概念上来看,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物流业、建筑业、文化娱乐业、商品零售业、食品加工业、包装业、咨询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延伸与拓展,促进三次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包含了一、二、三产业的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催化产业。
三、创意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区别
1、创意休闲农业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更高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一般都是以城市为依托发展而来,环城游憩带理论与人们休闲消费理念的提升为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由于区域休闲农业存在产品雷同、资源相似等问题而使市场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经营者等为了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满足人们对刺激、惊险、时尚、养生、美容等创新性、新颖性休闲产品的更大需求。休闲农业应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意手段进行创新性设计,融入科技、人文历史、科技、创意等众多元素,为广大休闲消费者提供乡野质朴与时尚韵味、生态自然与养生美容、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休闲产品,促进休闲农业由低端性生产型产业向高端性创造型产业(创意休闲农业)升级,促进创意休闲农业的新一轮发展;同样创意农业的发展,只有融合休闲的元素与功能,才能提升创意农业的发展空间,呈现出了向休闲创意的新一轮转变趋势。为此两者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向更高一级的创意休闲农业升级已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
2、创意休闲农业体现“创意”与“休闲”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一般来说,虽然任何产业都包含有创意的内容,但创造性在传统产业中只是附属而非主导。创意在传统产业中还只是一般化的理念,如科学研究中专家学者的创造性;而在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中,“创意”与“休闲”就成了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核心。创意休闲农业之所以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更高发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不仅保留了原有产业固有的特性,更加注重对“创意”、“休闲”本身的关注,更加注重“创意”、“休闲”的过程,突出“创意”与“休闲”在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创意休闲农业虽然没有脱离农业的范畴,但已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它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资源与农业文化,通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分解重组,融合并渗透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创意”与“休闲”的核心价值,不是对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的简单复制与开发,而是依靠人类的灵感、想象力与智慧,通过一系列创意手段对传统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进行改造提升,从而使传统农业焕发出与人们对新、奇、怪、特、时尚、养生、美容等需求相吻合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出大量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没有创意的激活,传统农业资源再丰富,也很难转化为深受当代消费者欢迎的农业休闲产品。
篇3
一个灵魂,品质决胜终端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表面浮华的功利主义、道德诚信的缺失、环境与食品问题突出的条件下,农业及其生态概念必然显现其产业的黄金价值和无与伦比的行业优势地位。
我们认为,农业的灵魂是品质而不是产量和规模。因此,排除污染、恢复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并让我们产品的消费客户完全信赖,是我们要最先去做、也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步。
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诚信体系崩溃的现实等等,成就了我们推行品质化生产销售的大势。也就是说,这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卖方市场,只要我们有了品质,就不愁没有客户。同时,特产与特供更开始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2008年的国际奥运会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食品的特供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提醒,有能力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开始寻求自救,这已经形成一股很强劲的需求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我们就是这股自救群体的先驱者。
二条出路,扩展生存空间
整合行业资源,打造行业生态链延伸产业边界,拓宽价值赢收点农业的出路是“整合行业资源”与“延伸产业边界”,我们把这些措施归纳为打造“行业生态链”(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即在农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等全程中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也叫利益共同体。
“延伸产业边界”,这个很容易让我们理解,例如,采摘,垂钓,无不都是传统农业链的边界延伸,但如何更深层次的延伸,就需要我们丰富自我创意性思维。曾经给一个休闲农庄设计了一个“八卦阵葡萄园”,在葡萄生产及采摘体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有奖破阵”的门票收益点并丰富了休闲娱乐的趣味性,更大程度的延长了客户滞留的时间。
三大要素包揽乡村资源
乡村民俗大舞台
即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整合,包括诗画沙龙、评书、民间手工艺、青少年生态教育实践等;
生态农业博物观
即地方特色产业的集群,也是我们渴望的产品结构,它等于是“永不落幕的农与庄的品牌展馆”;
自然景观嘉年华
即“人文切入手法+自然环境”――不是刻意的修饰和表面的镶嵌,而是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与自然亲和的前提下,把我们想表现的设计巧妙地融入自然。
四项方针提升软实力
融文化
休闲农庄项目目前门槛很低,不象欧洲那么成熟,它注定有个生命周期问题,或者发热发酵阶段,目前是餐饮消费服务阶段,未来一定是做文化特色的文化消费为主。
我们把休闲农业定位为“休闲人的休闲生意”即:寻找富有情趣的投资人,共享休闲文化的归宿感!休闲农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一种文化归属,农耕、农作、涉农消费既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享受,更是一种最本质的农业休闲艺术。
休闲农业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了解栽培文化是项目的教育文化功能,这也是我们休闲农业的核心价值所在。
塑品牌
有品牌的营销和没有品牌的营销,效益暂时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但效果且截然不同。我们常常说到的“不看效率只看效果”,可能在品牌营销方面,就更容易区别效益与效果的价值了。
想要做好品牌营销,我们必须给自己的大脑装上“品牌管理”的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知识结构完成它固有的社会与生命的使命,这就是价值、更是一种光荣,甚至就是一种行业资源富积的手段,品牌即成为容纳这些资源和价值的无限巨大的口袋,否则,等于猴子搬包谷,搬一个丢一个,永远只有一个。“知识结构”就等同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是离不开系统的,不同的内部系统决定了电脑的不同功能和价值。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归宿感!成功地塑造处一个品牌,需要我们完成一个相对漫长的心路体验的过程,首先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客户的利益,真诚服务客户需求,用心、从正万事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营人心,销售人品,只要我们至始至终坚守这样的经营理念,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休闲农业的品牌理念无外乎就是“诚信、低碳、环保、生态”,它要求我们从解决社会焦点问题而切入,并认真做实,才可能突破行业瓶颈、赢得我们需要的成长空间。
我们常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做品牌、做模式,重点就是做好软实力,最后,由品牌来整合和提炼。
另外,由于休闲农业在全国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行业的竞争正快速加剧,差异化、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等规划,都需要我们塑造品牌的主线来考虑。社会经济从物本经济时代过度到资本经济时代,眼前的信息时代,资源的广泛共享已经正式宣告智本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也是塑造品牌为什么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 “软实力”的积累已经成为我们成就一项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做平台
休闲农业可以说是乡村人才成长的平台、投资放大的平台、品牌展示的平台;
休闲农业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体验需求而服务的,是环境文化在人们心中普及的必然结果,对提升国民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起到了媒体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休闲农业”注定是“农业经济”与“城乡要素”整合的平台,还是一种“展示与体验经济”的平台,它强调客户的“文化体验”和“参与感”,对提升农业的文化和影响力有重大的“社会功能”。终端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及食品的可替代性特征以及农业生产与销售高度集中的压力,促使我们自觉走上行业资源整合的轨道上来。另外,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完成的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就注定我们要广泛地与当地农民有一种相对紧密的合作。
休闲农业相关的项目及其功能定位注定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它抓的是眼球,探索的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商业模式”。如果我们仍然抱着小农经济意识,那注定我们走不远。
认识休闲农业的这种角色定位很重要。休闲农业本身就是农业的转型升级产品,它取材于良好生态环境与传统农业,目的是“把客户请进来”,把我们的优势(产品及服务)通过体验消费的形式而塑造出良好的口碑并传播开去。它的社会功能及存在的价值就是示范和带动地方农业整体水平有一个程度的提升,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个以生俱有的使命,那么等待我们的就一定是艰难和困苦。
做接口
我们的全部努力无非就是“对称城乡要素”。但是,如果我们把土地或项目或其它所有的乡村要素(资源)称为插座的话,那么,我们需要的人才、资金、渠道、客户这类城市消费或投资等资源,就等于是插头,如果我们没有做好插座,或者说我们没有插孔或接通电源,那么插头是看不到我
们价值的。
这里所说的接口也是一种平台,是团队结构、股份结构与独特的商业模式等所有“软实力”的综合,也是我们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个接口问题就是解决我们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的关键问题。
五大措施――抢占行业的品牌制高点
诚信机制
资格是什么?简单地说,资格就是我们的产品与服务被客户信赖的程度,即信誉度。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卓越发展的长效机制,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诚信体系的建设,例如,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曾经有人问我,他们是生产有机食品的,可产品生产出来后,自己消化不了,卖又卖不出去,只好送人甚至由其乱掉。问我如何销售有机食品的还不止一家,问题出在哪呢?难道不就是这个诚信体系没有提前营销或者还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同吗?
诚信是本、更是一种资格!我们平常积极争取的认证或评比,无非是用高度的诚信谋求社会更广泛认可的资格。
高定位
思想高度决定行为的价值。世界很大很大,而我们的心且很小很小,或者说,世界很小很小,而我们的心且很大很大,我们用第一句话来安慰那些还没有成功的人,也可以用第二句话来安慰失败了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悟到,心太大或心太小,都是风险,唯有适合才是硬道理。
关于区域品牌的定位,我们可以把休闲农业项目放到城市品牌建设的大环境中来定位,把我们开创的项目作为城市亮丽的名片来塑造,包括我们开始说到的,把行业问题作为己务,勇敢地对自己说:“这都是我的错”!这无疑是提高我们行业视野及认识高度的基础,从而使我们获得操作运营水平的提高;另外,全国品牌就需要我们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放到全国农业的大环境中去定位。
如今,国际品牌已经开始渗透到乡村化了(例如服装、快餐、电器等行业),由不得我们不思考和好好把控我们的品牌定位;不思进取就等于是拱手让路,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超越、被淘汰的危机和风险。
宽布局
铁路工业停止了增长并非因为转运乘客和货物的需求下降,而是铁路不能满足转运乘客和货物的需求,结果被其它运输工具便取而代之来满足转运乘客和货物的需求。铁路的经营者认为自己是在“铁路”产业而非“运输”产业,这使得他们无法创意性地随着快速变化的时代而变化。
因此,我们生产的不再只是粮食、蔬菜和水果,而是健康的食品。把我们的“产品营销”当作“采购客户”来看待(简单理解就是用产品采购钞票),或者我们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启发。运用这个铁路与运输定位的例证,我们可以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组织必须学会思考自己是在‘购买’消费人而不是在提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别人‘愿意’与其交易”。
渠道切入整合乡村要素
渠道端永远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整合行业资源”的重点是“渠道切入”。也就是说,从攻克行业最薄弱的环节例如品牌塑造和管理、渠道营销和客户组织等方面人手,简单地说就是“搞活”。
目前,投入效果表现最好的也是“渠道切入”,即类似以销定产。它就要求我们以最贴近市场的方式去了解客户需求,从着力维护客户价值来聚集消费者,锻炼自己对客户的组织能力。同时强化信息的对称和智能化管理,成就一个完整的信息通路,再反向匹配生产要素,从而降低中间成本并逐渐延伸产业链的边界,搭建产销对称的接口及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链”,实现“借资源增长而非自主投资的方式获得自我的快速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说说“特色”,这是一个很容易误导我们的概念,我们不是武当、少林、娥眉,说大特色,我们没有,但我们应该拥有我们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我们农庄的主题、是创意(新)、是拳头产品。例如,从产品质量的细节标准人手,以产品的分时最佳食用期,可以重量论质量,也可以生长期论质量(生长期长的产品对比生长期短的产品并找出质量或口感上的不同),甚至可以水果生长的位置即上、中、下、内、外等不同的部位来区分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喂养的饲料来区分质量,早有“喝啤酒、听音乐的牛肉在北京卖到800元一盘”。
创一流
一流等于是榜样、是典范、是标杆――这也是我们塑造品牌的最大愿望!
看一些大品牌的营销口号我们发现,有的在说“做绿色产业的风向标”,有的在说“寻找绿色力量”、“打造未来人类社会生存形态探索的焦点”等等。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其实就是“抢占品牌的制高点”,争做行业标杆。大家花招百样,无非是为了“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特别是“牵动媒体的神经”(做成媒体关注的焦点就等于是免费广告――这就是品牌自动营销的品牌力),以获得最经济的眼球效应。
结语
篇4
南靖是漳州的一个县。2006年,52岁的台商黄文广第一次踏上大陆,便与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台湾做了半辈子建筑工程的他,从此决定改行从事农业。
育菇大王
来到南靖后,他听从了弟弟的建议研究培育杏鲍菇,“这也是几经考察之后才决定的。”黄文广说,杏鲍菇是近几年来才培育出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由于肉质肥厚口感似鲍鱼,故深受人们喜欢,但市场价格比平菇要高3-5倍,于是,2005年他创办了漳州天绿菇业有限公司。
很快,黄文广的杏鲍菇就叫响品牌,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热销。经过增资扩建,他的公司一年可以生产出30吨杏鲍菇,已经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
黄文广创业成功,让整个县城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来自台湾的育菇能人。
转种咖啡
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许多游客通过山梅公路到土楼所在的镇上旅游,途经南坑。“这是一个商机”。黄文广意识到,这个情形很像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休息点,但要靠什么吸引游客留下?
一次回台湾,他去咖啡种植非常有名的云林县古坑乡度假,因为当地搞咖啡种植使得旅游业也异常火热。自2003年古坑举办了首届咖啡节后,古坑旅游一炮而红,小咖啡屋、农家旅社吸引了大批游客。“这就是休闲旅游的基本模式,而在大陆,虽然咖啡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目前尚无一处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景点。”黄文广当即决定带些古坑的阿拉比卡咖啡苗到南坑试种。在黄文广看来,南靖和古坑一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咖啡生长。
2008年底,黄文广投资500万美元组建了漳州天绿咖啡食品有限公司,建成300多亩咖啡园,其中100亩作观光使用,200亩为种植园,并成功注册了“南坑咖啡”商标。也许从没有人在这里种植过咖啡,刚开始试种咖啡时,当地世代喝茶的农民认为“这种东西不一定卖的出去”。“卖出去的信心我有,然而咖啡的产业链很长,从种植、烘焙到销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为了保证品质,黄文广专门从岛内著名的咖啡之乡台南东山区请人过来全程指导。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南坑镇已经有400多户农民种植咖啡,年产咖啡豆2吨,一亩的纯利润可达1万元。这就是用台湾种苗、技术和大陆水土成功培育出的“南坑咖啡”。黄文广说,他现在已开发了600多亩咖啡园。他还决定继续扩大咖啡种植面积,培训当地农民种植2000多亩咖啡树。
搞休闲度假村
咖啡园现年产台湾引种的优质咖啡豆2吨,依靠土楼游客的消费带动,咖啡豆不用出家门就已供不应求,一年可为观光园创收80万元。
如今,黄文广成功实现当初把游客留在南坑时的梦想。去年11月,全省第一家咖啡博物馆在他的咖啡园落成使用。各式咖啡壶、咖啡豆、咖啡烘焙机等一应俱全。许多到土楼的游客,都会到这里坐一坐,喝咖啡或买咖啡。不仅能了解到咖啡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还能亲自动手煮一壶现磨咖啡。
咖啡园还开辟了餐饮区、露营区,并种植了大片薰衣草。黄文广计划,未来建成一个滑草场和小木屋区。从单纯发展食用菌到种植咖啡到做特色农业,黄文广有着创业的远见卓识。现在,黄文广想在山上建设小木屋,开辟露营以吸引年轻的游客。
黄文广介绍,在台湾古坑,咖啡节一年比一年办得热闹,为古坑乡带来超过10亿新台币商机。去年10月份,南坑也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南靖)咖啡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了与台湾咖啡业界的交流与合作。黄文广说,南坑种植咖啡的历史虽然不长,但随着咖啡节的举办,客人的往来,或将让南坑的咖啡超越农业、商业属性,多一分人文气息。
借鉴:台湾现代休闲农业模式
将台湾农业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带到南靖,黄文广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认同,现在有不少当地人都跟他学着种植咖啡,黄文广也很乐意将咖啡苗卖给他们,并传授经验。
篇5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城效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效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城效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篇6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探讨;石门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观光、休闲、旅游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石门县地处武陵山片区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湘西北门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较快并已初具规模。
1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基础条件好
石门县境内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许多资源还具有唯一性的特征,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从自然资源来看,高山、平湖、漂流、温泉、峡谷、瀑布、溶洞、奇泉、鸟岛、桔岗、茶山等一应俱全。县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6%,已发现的矿种35种,年平均气温17、8℃。从农业资源来看,石门是“中国柑橘之乡”,南部有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橘生产与出口基地、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秀坪园艺场;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是“中国禅茶之乡”。从旅游资源来看,南部有夹山寺,是国家4A景区、茶禅文化源头、闯王李自成禅隐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部有仙阳湖,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分布有龙王洞、热水溪温泉、国家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白云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皂市商周遗址等;北部有壶瓶山,是“湖南屋脊”、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东山峰是南方冰都、茶山花海、避暑胜地。寺—湖—山形成轴线,体量庞大,观光和休闲资源并存互补。
1、2发展势头好
石门县休闲农业发展至今虽不足10年,但已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到2017年底,石门县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48家,其中农家乐31家,三星级以上休闲观光庄园17家,全年共接待游客51、4万人次,营业收入12544万元,同比增长20%。罗坪长梯隘村被评为2017年度“常德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罗坪长梯隘银杏客栈、千柳庄、璞谷生态文化公园、维新镇仙阳楼酒店等4家星级农庄入选“湖南省休闲农庄电子地图”。
1、3带动作用好
石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石门县罗坪长梯隘银杏客栈为例,银杏客栈所在的长梯隘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338户1068人,其中贫困户131户397人,占总人口的37、17%。据统计,自2014年,长梯隘村贫困户中有60余户以各种形式从该客栈的旅游开发中受益,累计收入约160万元,其中旅游工程及劳务收入约40万元,旅游商品销售收入约35万元,餐饮住宿收入约15万元,林地流转收入约70万元。2015年,银杏客栈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2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发展规划欠缺
石门县休闲农业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发展为主,无论是从县政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都缺乏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全县休闲农业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经营模式粗放、功能不够配套、市场定位不准等问题。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全县还没有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庄,已有的农庄小而散,内容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全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2、2扶持措施缺乏
虽然常德市制定了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奖扶政策,但是力度远远不够。如,2017年常德市共认定休闲农业示范园4个,示范点10个(石门县1个),给予每个示范园5万元、每个示范点3万元的奖扶资金。目前,石门县还没有制定有关奖励政策,而且,县级农业部门只提供较少的项目申报服务工作,对休闲农业经营者基本没有给予业务指导和政策争取,产业引导乏力。此外,要经营好一个休闲农庄,所需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目前投资休闲农业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和农民,资金实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向银行融资存在困难,制约了石门县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3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石门县的休闲农业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基本上是家族式经营,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在经营决策上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另外,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段,在市场推广上基本依靠游客口口相传。服务水平不高、特色不够鲜明的休闲农庄,游客不会有第二次消费,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有的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缺乏行业自律意识,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形象,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2、4道路建设滞后
石门县是常德市唯一没有高速和国道的县,从县城到壶瓶山的路况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虽然石门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交通支撑,直接导致可进入性差,总是处于人流不大、人气不旺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休闲农业发展。
3石门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休闲农业大有可为,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休闲农业工作机构,理顺机制,搭建平台,协调农业、旅游、经管等部门职责,明确重点,改变目前对休闲农业重视不够、服务不够、协调不够等现状。
3、2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和完善休闲农业支持政策,从项目、信息建设、税收、金融、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监管,严禁出现对休闲农业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在项目扶持方面,一是设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减少经营主体后顾之忧。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减少发展休闲农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三是大力支持经营主体申报休闲农业示范园(点),使其既可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又可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用地政策方面,一是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户土地,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强化服务管理,对流转的土地给予保护。二是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建设方面,一是建设休闲农业“互联网+”,实行线下+线上一体化运营,拓宽营销渠道。二是发展可视农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看得见、放心吃、放心玩。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借鉴外地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大力培养本地人才,为休闲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3、3注重规划引领,促进合理布局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县政府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石门县休闲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结合、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同时,遵循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做到城乡同步发展,总体推进。根据石门县实际,引导休闲农业投资重点投向夹山寺、蒙泉湖、龙王洞、仙阳湖、壶瓶山、长梯隘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实现以点带面,逐步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方面,要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选择最合适的经营模式,要与当地乡村风格相协调,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人文自然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在建筑风格、作物种植、活动设计等方面突出特色,体现出和谐、朴素、自然的风格,避免明显仿效、雷同浮夸的现象发生。同时,坚决禁止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名脱离农民主业、改变耕地用途等行为发生,保障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7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服务,以增进城乡居民互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2]。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性旅游急剧膨胀;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要改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消费无疑会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2011年8月,国家制定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立足“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建设农村”,按照“夯实基础、加快转变、提升水平、引领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完善设施,打造品牌,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国休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休闲农业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四川省已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1万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示范村176个。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192亿元,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二是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四川省休闲农业发展涌现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业观光体验园、农家乐、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三是发展方式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品牌影响提升。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四川省蒲江县包装推出了蒲江绿茶、猕猴桃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西博会、农交会等会展活动广泛宣传,通过举办中国采茶节、成都樱桃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全面推介了蒲江良好的生态农业与旅游资源,有力提升了蒲江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年接待人数突破4亿人次,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2我国休闲农业的特点和功能
(1)休闲农业的特点。首先,乡村地区是休闲农业的发生地。休闲农业是以乡村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为休闲吸引物的休闲经营活动,突出特点是乡村特色和乡土风情。其次,城市是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休闲农业的游客大多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城市是乡村的客源地,面向城市市场,为城市游客服务,是休闲农业的主要任务。第三,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休闲性。到乡村休闲大多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闲暇时间,是一种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短途旅游。第四,休闲农业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游客主要采取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自己选定休闲地点和休闲路线,休闲的活动安排比较宽松。第五,休闲农业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休闲农业除了观光观赏以外,还为游客提供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增加游客对农村的认识和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体验。
(2)休闲农业的功能。休闲农业的开发和运行都不能脱离农业生产这一主要功能,在这个基础上,休闲农业还具有如下重要功能。一是发展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休闲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让游客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在吃、住、行、游、购、娱中体验与传统旅游业迥然不同的感受。三是学习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四是生态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增加游客的农业生态环保知识。五是和谐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改变农村社会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六是传承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3休闲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1)发展休闲农业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休闲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3]。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方面的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据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并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使农业产区变景区,使农产品变礼品,使农民变就业为创业,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2)发展休闲农业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休闲农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
(3)发展休闲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首先,休闲农业能有效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加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提高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第三,通过休闲农业这一载体,挖掘开发人文资源,绵延千年的农耕文化,大大提升人文历史资源的价值。
(4)发展休闲农业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篇8
一个地区应采用何种休闲农业模式,应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整合地区的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历史、社会及人文等诸多因素不同,我国各地形成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1田园农业观光模式
以农村自然和田园景观、生产生活及特色农产品吸引消费者并满足其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3]。其乡村性突出,成本与规模、开发度成正比,前期投入大,后期见效快,适合自然环境和开发空间优越的地区。
1.2乡村民俗风情型
利用原始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和淳朴的乡情风俗、节庆礼仪、民间歌舞技艺及等资源吸引消费者[3]。其文化特色显著,局限性强,季节性明显;强调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
1.3农家乐
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接待消费者亲身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等吃、住、游、娱、购行为。其门槛低,开发相对容易,能直接提高农民收入;缺点是分散性强,不易管理和监督。
1.4现代农业示范园
以先进的农业、农技为支撑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向消费者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及其利用过程。其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和高端人才的投入,开发经营成本高,适合在科技先进和条件优异的大中城市近郊发展。
1.5台湾模式
主要有观光农园、民俗民宿、主题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及屋顶农业、假日花市、森林游、畜牧休闲农场和渔业游等,主要特点是以经营中小型农场为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大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大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2.1.1大连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需求的变化,大连市着力开发各种休闲农业模式,以满足市民需求,转移城市消费市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目前该市开展休闲农业的乡镇达50余个、专业村100多个,形成了独特的包括农(渔)家乐、果菜采摘园、生态旅游、温泉滑雪和节庆活动等协调发展的五大模式[4]。
(1)农(渔)家乐:截至2010年,大连农(渔)家乐已达1700多户,其中甘井子区岔鞍村、长海县杨家村、皮口镇小平岛等都是靠农(渔)家乐经营脱贫致富。2009年,致力于在消费者和农家之间架起快速、便捷、优质桥梁的大连农家乐网站正式开通。
(2)果菜采摘园:大连现有果菜采摘园300个,采摘游把消费者请到家门口,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生产与市场直接对接的新型高效经营方式。西屏山葡萄采摘园、东大山果蔬园和石河大樱桃采摘园等被纳为2011年精品农庄。
(3)生态旅游:大连市以现代农业观光和海岛风情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休闲农庄有30余座。其中向应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园、瓦房店市驼山嘉悦滨海旅游和普湾新区东泉•绿洲里生态旅游温泉度假区等已成为典型示范基地。
(4)温泉滑雪:温泉滑雪、休闲健身等作为近年来的消费热点实现了吃住娱购一条龙服务,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功能。2009年大连国际温泉滑雪节接待消费者135万人,直接营业收入1.49亿元。
(5)节庆活动:大连每区(市县)一节、每月一节的系列活动不仅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提升了文明的开放程度。如大连国际樱花节、赏槐会和蓝莓(桂云花)采摘节等使大连休闲农业名声大噪,同时庄河剪纸、金州龙舞和长海号子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2.1.2大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为了充分、深入了解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我们于2011年5月对大连市的向应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园、石河大樱桃采摘园和甘井子区岔鞍村等休闲农业基地采用了问卷法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消费者基本情况、出游情况等信息,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6份,调查结果如下:
(1)消费者基本信息:大连休闲农业接待的本地消费者居多,占2/3。消费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周岁,占52.2%;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占33.8%,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及老年人一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强烈的回归田园的渴望,启示人们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可忽视老年市场。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中以中高等学历人员为主,他们一般都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如何抓住主流消费群体和诸如在校大学生这样的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意向和休闲需求应是重点考虑的问题。职业分布显示大连休闲农业的消费者以企事业单位人员居多,占27.2%,这与国家对其薪金政策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其次是普通职员、学生和管理人员,他们大多平时压力较大,休闲农业可以更好的放松身心。被调查消费者中61.8%为中等收入,31.6%为低收入,高收入群体仅占6.6%。因此发展休闲农业要首先考虑中低等收入群体的能力,其次适当开发高端项目以吸引和争取高收入消费者。
(2)消费者出游情况:40.4%的消费者主要是经他人推荐出游,说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的中介主导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这必然会失去广大的外地消费市场。消费者主要是和家人一起出游,占总数的42.6%,其次是和朋友、单位一起,分别占28.7%和13.2%。其中集体出游虽不是主要方式,但其市场地位不容忽视,应积极发挥其消费和购买力。消费者自驾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其次是客车、(出)租车等,可见消费者大多为本地居民,近距离出游,这就决定了出游周期的长短。因出游周期越长消费越高,因此出游时间以2~3d的居多,占42.0%。出游频率的调查显示大多消费者是第一次出游,但是再次消费亦占很大比例,更有消费者出游5次之多。
(3)消费者消费意向:目前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对象主要是自然风光、特色,其次是娱乐健体,类型也相应的集中在观光型和娱乐型,这也就决定了休闲农业得以发展应把握的关键要素。
(4)消费者满意度:根据李克特量表将项目答案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依次赋予5~1分,每项的满意度得分均值=∑选项得票百分比×该选项分值[5]。消费者对大连休闲农业最满意的是通讯、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景点建设;其次是服务质量、食宿民俗特色和治安;对环境卫生、消费标准和项目建设评价不高。从受欢迎度和值得推荐度来看休闲农业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消费者精神收获得分表明休闲农业切实使消费者精神和身心得到放松和休闲。
2.2大连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对大连休闲农业的总体评价不是很高,与预期目标的切合度也较低,表明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期望很高,在调查中也对大连休闲农业指出了众多不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治安管理和娱乐安全管理还不到位;二是环境卫生水平和食品安全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完善的、多样化的休闲农业娱乐项目,如分别提供适合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娱乐设施等;四是景点建设没突出自身特色,景区发展还未实现规模化;五是存在乱收费和不合理收费现象;六是亟待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3发展对策与建议
休闲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可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发扬文化,促进农村、农业的全面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综上分析,对大连市休闲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休闲农业的发展只有做到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才能杜绝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设施落后、资源浪费、项目单一、层次低等现象。因此大连地区应根据地域特色,合理布局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以充分发挥资源与区域优势。
3.2政府支持、加强引导
休闲农业在前期规划、中期实施、后期完善中都离不开政府的密切支持和宏观调控;政府应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实施不仅应提高行业规范性还要为消费者提供保障。
3.3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休闲农业的宣传不但靠口碑而且要靠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推介,还要整合、优化各种促销方式,注重营销宣传,放大效应、这样才能引领休闲消费市场。
3.4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实现标准化建设
政、企、农三方应高度重视恶性竞争、服务差和不合理收费等现象。政府可制定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如制定星级休闲农业园区考评标准等;企业和农户要提高行业自觉性,并通过招募专业人才、组织专业培训等措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3.5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经营
休闲农业应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传统文化建设和高新技术的投入应成为今后的开发重点。如休闲农业可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教育功能,并开发学生家长这一潜在市场。
3.6借鉴他人经验、加强多方合作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多从他人经验中汲取精华,如大连多次邀请台湾专家指点迷津。应多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休闲农业要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发挥民间组织和经营者间合作的效用,这样不但能遏制恶性竞争,而且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发展和多方共赢。
篇9
在这股“花经济”热潮之下,休闲农业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正在兴起。它是利用农业景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能够极大地满足现代都市居民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渴望到农村享受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民俗情趣的需求。同时,休闲农业也是综合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提升农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新途径。
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开发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同时还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连三产寻求发展
眼下,休闲农业跻身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加快推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使城里人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花摘果、体验农耕文化成为一种时尚,让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同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国内已涌现出多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连片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政府投入资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展观光项目,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极大发挥休闲农业的景观与产业聚集效应,使各点成线、线成片,为游客提供一日、两日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郊区进行开发实践。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该模式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目前,“农家乐”模式主要提供餐饮服务,部分休闲农庄以娱乐(如垂钓)、农家特色餐为主。
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
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紧密联结关系,体验和参与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该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当时称为“市民农园”,将土地分割为50O一块,向城市居民招租;后来在不同地区演变成多种类型的经营方式。
产业带动模式
首先,休闲农园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其次,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里,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此外,园区经营者还可在此基础上,注册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基地内自种蔬菜,自养家禽,并在城里设定销点,或与一些企事业单位挂钩,直销时鲜产品。该模式深受城市居民欢迎,所占比例持续增大。
村镇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重点在于创意。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许多地区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即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依托,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亮点,开展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该模式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有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展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的田园农业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展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的园林观光游;以及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的务农体验游。
科普教育模式
以农业新优品种、科学技术、农耕文化为展示内容,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该模式常见的类型有利用农业科研基地,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开展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与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活动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的休闲观光教育园;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供游客参观的农业博览园。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关注规划设计与开发
近期,农业部的《关于深入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均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增收,并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现在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正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伴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此中不乏优秀案例,例如:
皇城相府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继皇城相府成功开发之后的又一大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它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土地产出低,农民收益偏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恰逢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农业和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为增加皇城相府景区特色,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改善当地农业状况,利用好大量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山体资源,皇城相府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顺势而生。
园区设计时以生产、休闲、观赏、科普教育等因素为基础,突出科技、人文和自然,借鉴传统造园手法,进行升华,打造出融于自然的游园效果。观光园利用现代科技栽培技术和新奇特品种,设计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的园区景观。动观为游,妙在步移景异;静观为赏,奇在科技演示;游赏间,动静交替则全园之景尽收眼底。
珍奇花卉园定位为自然观光区,以珍奇植物、盆景园艺、精品花卉和高科技珍品花卉为主要内容,分为精品花卉生产区和中心景观区。
热带风情园为热带园林观赏区,以热带风情观赏游玩为主题,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和局部绿色采摘作特色,热带景观作纽带突出南果北种主题和热带风情体验,营造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同时让游人切身感受到热带人文气息。
篇10
关键词: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开发;策略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造就了我国积厚流光、内容丰富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根基。农业文化遗产地较多地保留了传统农业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铁观音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从开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当久远[1]。在农业部开展的遗产发掘工作中已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2]。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之下,休闲农业进入发展的新一阶段。为了使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更好的兼容发展,也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以及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之举。
1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以活态、复合性、可持续性、多功能性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其“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自己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生产价值、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3]。
1.1生产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天然的农业生态系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条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水,雨热同期,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生物的生长需求从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中得到满足,为生物多样性形成各种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非常适合铁观音的种植,使得铁观音成为当地茶叶生产的重要原料资源。
1.2生态与环境价值
就其生态价值来说,农业文化遗产是属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大范围里的一个部分。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生物种类丰富、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农业系统稳定、保护环境的多种生态功能。从而使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质量与环境条件优异,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为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也使得统一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农业生产之中,从而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1.3经济与生计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当地民众以农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的发展保障了民众的生计,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再者,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独特的生物种类资源是其发展特色农业、区域农业的重要生物资源,加之先天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又为其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人们还利用当地区域特色和的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和文化农业。这些举措都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4社会与文化价值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历史悠久,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民俗民情,民间艺术,宗教礼仪,村规民约,社会团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村规民约和地方习俗也潜移默化地对当地民众起到了教化作用,达到了社会管理的目的。其次,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体现了安溪茶文化系统的传统农业知识技术体系及其辉煌的成就,对当代农业生产具有借鉴价值。此外,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2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
2.1优势
2.1.1自然条件优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依山傍海,西部的“内安溪”是其主要的产地。山峦叠翠,云雾朦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长,为260~324d,相对湿度较高,年降水量在1800mm左右。全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宜人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1.2社会历史优势安溪铁观音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末年,在明清时期兴起,在当代开始繁盛。“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标签与其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铁观音在清雍正时期被发明并开始得到发展推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茶文化独特且历史悠久,有着浓重的闽南风情和艺术气息,民风淳朴,传递着“质朴、清雅、尚礼、和谐”的茶道精神。2.1.3旅游资源优势“国家级园林县城”,“龙凤名区”是人们对安溪的盛赞,全县的88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闻名。安溪境内温泉资源丰富,多达十多处,属于碳酸型温泉,呈弱碱性,水质好,具有很好的疗效,养生价值高。2.1.4茶产业优势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为代表,茶产业系统成为当地浑然天成的农业系统。该地区有着广阔的茶树种植园区。茶叶产业繁盛,茶叶品种多,茶艺氛围浓重。可开发为具旅游、购物、品茶等一条龙服务的休闲农业。2.1.5侨乡优势“侨乡”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另一张“名片”,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地处泉州市,与沿海地区临近,大量的海外华侨资源成为其发展休闲农业的另一优势。开发后可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
2.2劣势
2.2.1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期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人们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入,加之区域内的开发规划还不够清晰,地区内基础设施亟待完善。2.2.2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休闲农业开始风靡,各地的休闲农业产业纷纷建立。就安溪附近而言,永春和洛江的采摘果园,德化、惠安等地的森林公园。晋江、泉港等地的休闲渔村以及泉港,永春等地的休闲农庄、度假山庄等。由此看来,休闲农业市场虽未饱和,但竞争激烈。且安溪铁观音休闲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最为著名,茶叶市场品种多样,价格不一,鱼龙混杂,也是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中所要面临的问题。2.2.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缺乏安溪县的休闲农业并无入围国家级、省级或者市级龙头企业名单。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该地区休闲农业整体效益提高的主力军。
2.3机遇
2.3.1市场机遇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于泉州市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带,交通便捷,周围地区经济较发达。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追求温饱升华到追求精神,越来越注重对生活的享受,休闲、旅游在生活中开始变得普遍。2.3.2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倡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客”热潮等一些政策的出台,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对闽茶地位的高度重视,给安溪铁观音农业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然政府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2009年起,受到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启发,安溪县政府也加大对茶庄园的建设力度。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专门性的规划,并安排专用资金建设集文化文明、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2.3.3时代潮流农业文化遗产地申请的成功,以及休闲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一度走红,符合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休闲农业的道路符合了现今农业开发的时代潮流。2.3.4“互联网+”的时展趋势在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可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大平台,发挥电商和通讯的作用,更好地与市场沟通,与外界交流,传播本地的文化,推广产品与服务。
2.4挑战
2.4.1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中国的茶叶历史悠久,适合茶叶生长的地区众多。就福建而言,就有多个品质与知名度齐聚的产茶圣地,如武夷的岩茶产地、永春的佛手产地等等。这些地方在茶文化,民俗风情,风光景观以及农业生产与发展方面都有其共性之处。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休闲农业开发要从与这些地区相同的境遇下,突出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即在共性中发展个性。2.4.2可持续发展观下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的挑战地区的开发与保护这两个问题总是相应而生的,一个地区的开发必然会牵动这个地区的整个自然环境,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休闲农业的同时应当注意对这片环境的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路径探讨
3.1立足并利用当地特色,推动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有着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养生、观光、休闲并具的茶庄园,形态独特的美丽梯田茶叶生产厂等娱乐休闲资源还有少有的温泉资源。要立足于当地特色,开发农业遗产地的休闲农业资源,建立观光农业园区,养生度假区,温泉疗养度假区等休闲农业园区[4]。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增强自身吸引力,有效地把传统农业资源与现代化的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独树一帜的休闲农业,克服“开发路径依赖”,避免造成“同样的山同样的水”,“百村一貌”或者是农家乐模式一致,旅游产品雷同的尴尬庸俗现象。
3.2打造可亲身体验的休闲产业,拉近城乡隔阂
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开发旨在增加人们对农村的体验和了解。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以茶叶为主要特色,开发以茶文化为中心,兼具采茶、制茶、泡茶、品茶或者是亲手种一颗茶树为系列的休闲体验活动。也可将当地的温泉资源与茶叶结合,规划成“茶叶温泉”,在增加了茶叶效益的同时兼顾了时下人们倡导推崇的养生问题。打造具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休闲项目,让人们亲自体会农村与休闲带来的乐趣。使之忘情于自然的怀抱,尽情地陶醉于自然。
3.3建立品牌效应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建设作为一个刚起步的产业,其社会知悉度较低,品牌效应不强。应通过报纸、APP、电视、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制定品牌战略,形成品牌效应,也增加使与之相关联的农业副产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
3.4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催生当代经济发展新形式
采用先进的通讯或网络技术融合农业与互联网。在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建立“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开发方案,提倡当地农户把相关的农业信息到网上。当地政府也可把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旅游景点到网上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游玩。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例如“去农庄”这款APP就是一款“互联网+休闲农业”的乡村旅游一站式预定平台,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农业和纯天然绿色农副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方便了城市居民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和对天然农产品需求的同时,又拓宽了农村休闲产品和农产品的市场。
3.5拓宽资金来源,提供坚实支持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建设。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吸收资金,可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入手,或者通过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途径吸引商界的投资。此外,还可将其承包给农户,实现个体经营的投入等。
3.6注入当地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并发展文化
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景观设计等,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承文化[5]。同时,在开发旅游景点的产品设计过程中,结合民风民俗,文化特色等,对休闲农业建设设计嵌入创造性,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因素。当然,在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应立足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泉台创意农业背景下安溪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杨绍品.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4,(6).
[3]韩贵锋.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陕西:西北大学,2001.
[4]洪启颖.乡村温泉度假村产品深度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福州乡村温泉度假村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