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街区范文
时间:2023-03-18 04: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街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休闲街区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推进促进了社会整体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成为日常生活消费的内容之一。休闲街区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对休闲街区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休闲
休闲研究历史悠久,对其定义国内外学者看法各异。 休闲最早源自于土地轮作,休闲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指休憩和教育[1]。Duma提出休闲是从社会各项职责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动,是为了丰富知识而自发的社会参与、自由地实现创造力。我国学者马惠娣则认为休闲是消除体力上的疲劳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2]。
2、历史街区与休闲街区概念
1933年《雅典》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对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能破坏”。另外一个相似的“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s) 的概念是:“不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并且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3]。国外对此较为全面论述还比较少,街区的规划、时都加入了休闲、旅游元素。John把休闲目的分为六种,包括寻求新体验、摆脱工作、寻求快乐、联系朋友、获得某种东西和消磨时间[4]。
二、休闲街区研究概况及特征
1、休闲街区研究概况
根据学者的研究休闲街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纯粹的商业步行街、体现人文关怀并强调购物活动、考虑步行者活动的舒适感[5]。目前,我国街区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商业服务最繁华的街区,功能定位以经营综合性商业为主;二是历史传统街区,功能以吃为主;三是行业特色街路,主要经营旅游商品。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讲街区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人将街区分为五种典型类型:民俗特色休闲街区、餐饮休闲步行街区、酒吧休闲步行街区、滨水休闲步行街区以及综合型步行街区[6]。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街区的最佳的业种搭配比例为:通讯服务 5%、娱乐 10%、餐饮 20%、零售65%[6]。
2、休闲街区的特征
城市休闲街区要面对市场,因此开放性是其发展的前提。同时,休闲街区要长期发展还必须具有集聚性和文化性。不同的休闲街区应具有当地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并不断提升其文化品位,曲江休闲街区整体表现出来的就是显著的汉唐遗风。缺乏特色的休闲街区无限吸引游客并在竞争中立足。因此,休闲街区还得具有特色性,休闲街区必须以自身特点为基础,缺乏特色会降低街区的吸引力,同时减少游客的回游率,不利于整个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曲江休闲街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曲江休闲街区现状
西安曲江位于西安城东南,以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和大唐芙蓉园为中心,囊括周围数十个著名景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曲江休闲街区以大唐不夜城为核心,建成了都市景观大道,在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同时将旅游资源和文化产品融为一体,以仿唐风格为主线,以观光休闲为特征,将大唐盛世氛围渲染到美轮美奂的地步。
曲江休闲街区自2003年以来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它利用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山水格局建设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购物、文化娱乐、餐饮及商务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商业服务聚集街区,是体现、传递和传承西安古都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种有效载体。
2、曲江休闲街区存在的问题
曲江休闲街区不但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而且推动了城市景观的积极发展。但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曲江休闲街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体验性不足。曲江休闲街区以观光为主,缺乏可体验的内容,在旅游逐渐超越单纯观光的时代,作为一座唐城,要开发具有唐代魅力的行为文化、体验产品,才能改变曲江休闲街区吸引力不足的状况。
②游憩设施缺乏、交通急需改善。目前大多数休闲街区仍然以旅游商品销售为主,虽然增加了娱乐、餐饮、健身等休闲项目,但是项目品种有限,雕塑小品、座椅、绿化、厕所等数量不足是目前休闲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曲江休闲街区内,停车场数量少、公交车收车过早,出租车打车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大唐不夜城内人车道路没有分离,游客的安全性比较低。
③对历史遗址整体意境的破坏。在曲江历史街区中也存在与历史遗迹孤立化、与城市形象不协调等问题。例如,以大雁塔为中心的大雁塔南北广场空间引导合理性不够,庞大的游客数量使大雁塔这一宗教历史建筑失去了本来应有的环境意境和尊严。曲江休闲街区未来发展中在对文化遗址遗存及其背景环境风貌进行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迫切需求。
结论:
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休闲街区景观的打造是保存城市历史遗存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处理历史遗迹保护和现代城市景观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城市形象的问题。只有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城市现代景观,解决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城市更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肇发.休闲街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5-8
[2]宋长海.国外休闲街和谐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启迪[N].中国旅游报.2007(13)
[3]侯国林,黄震方,赵志霞.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2002(5):12-16
[4]许小曼.大城市休闲街区形成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5]宋长海.上海休闲街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袁晓灵.对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思考[J].经济师,2004,第5期.
篇2
纯净海洋季
克莱因蓝
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克莱因蓝是法国艺术家Yves Kleln创作的近似于群青的色块。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又因为“克莱因蓝”太过纯净,以至于很难找到可与之搭配的色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这种蓝被誉为一种理想之蓝绝对之蓝,其明净空旷往往使人迷失其中。设计师往往用这种单色来表达全身的色彩氛围,让人第一眼见到,就忍不住大呼“克莱因蓝上身了!”
配色:彻底的单一色调、纯净的白色、深度灰色系、同色系深浅不一的蓝色拼接等。
适用款式:尼龙Parka大衣、休闲夹克外套、针织套头衫、短款T恤、克莱因蓝印花风格的衬衫。
淡水绿
201 2春夏男装秀场袭来一股清爽明亮的绿色,像是青涩的薄荷,又像是甜美可口的冰淇淋色,总之,这种色调包含了一种极致的纯净和稚嫩的生命力,代表了青少年时期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种色调介于蓝与绿之间,像没有被污染的清澈碧水,用于夏季的服装中,有如天真无邪般的心如止水。
配色:同样干净的白色是最佳组合、线条清爽的格子、柔粉色等。
适用款式:轻薄纱线的针织衫、小领衬衫、收身设计的西装外套、无袖夹克等、轻薄如纸的Parka夹克等。
暖流回归
姜黄色
姜黄色并没有明黄那么炫目,较为内敛,似曾经苍海难为水后的宁静和安详。姜黄色是极其有个性的颜色,比大地色活泼,比黄色成熟,并非只有那些缤纷艳丽的色彩才能彰显活力与激情,设计师选用略带复古情调的姜黄色,也极具感性的魅力。
配色:混搭一点更显活泼的橘红或大地色系列打造出个性化的装扮。
适用款式:夏季轻薄质感的针织衫是最合适不过的单品、束腰夹克外套、皮面西装、围巾配饰等。
砖橙色
橙色开始降温,本季的橙色低调而沉稳。源于古老的砖块、陶瓦以及深沉的自然矿物等,内敛中的奔放,给人阳光余热的温暖感觉,这种色系是复古气质的写照,无论是流行于上个世纪的经典元素,还是设计师故意的做旧,都能被这种颜色完美融合。
配色:同样温暖的沙石黄色、明黄色、灰度调和的橄榄绿色、象牙白色以及中性气质的黑色等。
适用款式:上个世纪妈妈编织的混色针织毛衣、轻薄仿皮质感的外套、多口袋的休闲运动夹克、定制宽腿短裤、轻柔麻质风格外套等。
低调简约
细纱黄
细纱黄像极了男性中的裸色系,是灰,白与中黄调和出的色调,灵感取自于沙漠中的柔和色调,像是降低了饱和度的卡其色,色彩在有与无中徘徊,浅浅的偏色是这一季的色彩趋势。这种色调让服装看起来裁剪精致和做工精良,可以用于年轻活力的款式,也可表现男性稳重的面。
配色:轻度灰白色、羊皮纸色、卡其色、轻柔的裸色系等。
适用款式:功能感的多口袋夹克、军装夹克、长款休闲外套、两粒扣窜领西装、平整的T恤、露营系列短裤等。
淡蓝色
蓝色被很多人喜欢,因为它清新和干净,像来自雨后天空那一抹浅浅淡淡的蓝,明快、纯净,充满阳光的气息。蓝色是本季的主打色,浅蓝色也不例外,它为人们摒去冬季的阴霾和寒冷,在初夏给你带来一个耳目新的感觉。本季设计师大量运用了这种色调,调和了粉白的微妙,给人亲切柔和的气质。
配色:纯净的白色、同样低调的浅米色、灰色系同样不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适用款式:衬衫当仁不让成为淡蓝色的首选、休闲西装外套、网眼针织衫、基本款T恤、短裤等。
原始痕迹
烟灰色
灰色是男人的必备色,也是种很难把握的颜色,这种颜色往往会给人种“飘”的感觉。但越不好把握的颜色才越容易让人们产生驾驭的心理。在时尚领域,没有什么比灰色更能完美得表达一种忧郁气质了。人们的审美不是极柔和极刚这两种极端,刚中带柔才是更和谐的视觉体验。
配色:中性灰色是百搭色调,不同的色彩能调配出不同的风格。肌理感花色的灰色是本季的流行点。
适用款式:各种款式的男装单品。
大地暖色
无论是泥土还是青石都给人沉稳、执着的态度,陈旧、粗糙的色彩代表了最原始的力量和爱的来源。本季的大地色偏带一点赭石色彩,不少设计师也开始将大地色系运用到男性服装配饰中,身穿大地色的模特显得内敛而有风度。
篇3
关键词:分析 曲线运动 变速运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98-01
1 引入课题
师: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让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答题机,将学案上1~4题的答案发送上来。(等待学生传送答案)
师: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正答率。从同学们发送的答案中看出第3、4题的正答率偏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新课的内容。
2 教学过程
师:这是体育课上常见的毽球,请同学们观察毽球在落地过程中的轨迹特点?
问:同学们一起回答毽球的轨迹有什么特点?
生:轨迹是曲线。
师:这就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曲线运动。
生: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主要研究了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三个量。
问:很好,与直线运动相似研究曲线运动也要研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哪个研究起来相对更简单呢?(板书)
生:位移。
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曲线运动的位移。(板书)
师:直线运动同学们一定很熟悉,直线运动中我们是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移的呢?
生: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用数轴就可以描述。
师:很好,请坐。如果物体的运动像毽球一样是平面内的曲线运动,又该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移呢?
生:可以采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非常好!描述曲线运动的位移选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用速度来描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展示图片,猜想速度的方向?
生:感觉是火星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去的,链球也是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所以我觉得曲线运动物体的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沿切线方向运动。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用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结论。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探究实验。实验是利用稳定旋转的陀螺,在其边缘处滴上墨水,观察墨水被甩出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点迹,分析陀螺边缘上的做曲线运动点的速度的方向。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完成探究实验。并在学案上总结归纳出你的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得到了实验的结论,你们的实验结论和猜想一致吗?下面我们请几名同学代表各自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位同学愿意展示?
生: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小组的实验轨迹,从轨迹上可以看出墨迹是沿着陀螺的边缘飞出的,就是切线方向。
生:我们小组的结论也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师:(教师总结)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质点在某一点速度的方向跟曲线相切,即该点的切线方向。
(板书)师:物理学中的切线概念与数学中的切线有什么不同呢?结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更好地理解切线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停止讨论。
师:先回答初中数学是怎样定义切线的?
生:过圆上的某点与半径垂直的那条直线,就是该点的切线。
师:这是同学们以前学习的切线的概念。那如何来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中切线的意义呢?(白板课件展示)
师:结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来理解切线概念,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学生白板笔书写)连接AB两点,直线AB即成为割线,
师:老师来总结一下,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当t趋近于0时的平均速度是瞬时速度,而此时割线AB也是趋近于0的,那么此时的速度就是曲线上该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并且物理中的切线是有方向的,与物体实际的运动方向有关,即是一条射线。(板书)
生:(学生白板笔画图)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轨迹的切线的方向,所以先看哪些位置的切线方向是竖直方向的,再根据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确定切线的方向,过切点画出速度方向。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板书)
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既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物体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曲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师:第三部分内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动手实验。通过小钢球在磁铁的吸引下的运动情况,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请同学们对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现象又明显!请同学们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
生: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正前方时小球的轨迹是直线,把磁铁放到小钢球的侧面时小钢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曲线。
师: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有夹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问: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合外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很好!
生:物体受到的是恒力的作用,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在同方向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但与合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学生齐声回答)
师:非常好。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做一题。
师:同学们们让我们一起来分析,那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分析啊?
生:我做了一个实验,(手中有一个纸球,水平抛出纸球)。根据纸球的运动轨迹画出轨迹。(但轨迹的末态速度方向为竖直)
师:(白板课件)根据矢量三角形,可以得到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如此这样继续下去,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发现物体的速度的方向越来越向下偏,但是无论时间有多么长从图形中可以分析,速度的方向是不可能和合外力的方向平行的。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我们这样记录“无力不拐弯,有力必拐弯。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之间,而且向趋近于合外力的方向弯曲,即合外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师:根据同学们的正答率,对轨迹、合外力和速度方向的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下面我们选出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分析一下第五题。
(白板课件)
教师点拨:我们在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以及物体的轨迹的时候,要注意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而轨迹是始终夹在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并且只能无限的趋近于合外力。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本课小结。(课件展示)
篇4
各位评委嘉宾
各位参赛选手
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茶博士家”杯导游讲解大赛决赛现场
为充分展示厦门跨越发展的新成果,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茶博士家”杯导游讲解大赛的决赛。希望通过比赛,充分展示导游员队伍的良好形象,提升导游队伍的素质,同时扩大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早日成为海峡西岸旅游、休闲、购物的新亮点和厦门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新名片。
经过预赛激烈的角逐,产生了今天的21位决赛选手。此刻,他们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将用生动的语言、火热的激情来诠释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现在我要先我们隆重介绍今天光临我们活动现场的领导们,
他们是: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厦门市思明区旅游园林局局长 赵正根先生和副局长杨斯航先生,欢迎你们的到来!
担任本次大赛的有七位评委,他们是:
厦门大学教授 旅游系副主任 林德荣老师
厦门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胡玉霞女士
厦门市思明区旅游园林局林顺宝先生
厦门旅游培训中心副主任张斌先生
厦门市旅游培训中心顾问,厦门亚太旅游人才发展中心主任苗巍女士
厦门市旅游培训中心考试测评部经理马琼瑛女士
厦门大学旅游系 伍晓奕博士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此次大赛的决赛方式以及评分准则:
本次大赛总分100分,其中导游讲解、总体形象85分,个人才艺展示15分。7位评委评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得分,小数点保留最后两位。
导游讲解和个人才艺展示穿行,即在1-3号选手连续进行讲解后即进行1-3号选手的个人才艺展示。在1-3选手才艺展示后进行4-6号选本文来源:文秘站 手的导游讲解和才艺展示环节,依此类推。
景点讲解时间5—6分钟,不足5分钟要扣2分,超过6分分钟工作人员将提示打断讲解但不扣分。工作人员在5分钟时将进行现场提示;
根据比赛规程,工作人员将把评委对1—3号选手的打分情况在6号选手导游讲解完毕后公
布,4—6号选手的得分在9号选手讲解完毕后公布,以后依次类推。
大赛组委会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和优秀奖。
下面,我们把舞台交给我们的选手,有请1号选手上台讲解,2号选手做好准备。
6号讲解完
公布1-3号选手的得分情况。
有请评委给1号选手亮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1号选手最后得分是__分
谢谢12号选手的精彩表演。现在进入观众互动环节,也让我们的辛苦的评委中场休息10分钟。此时,也向大家公布一个消息。
在舞台的侧面,厦门文明旅游志愿者正在开展“厦门有我更温馨”主题活动日,这一活动是市旅游局开展的“迎奥运 创文明 旅游行业在行动”系列活动之一,现场文明旅游志愿者正在发放《厦门市文明旅游倡议书》、《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厦门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等材料。
文明旅游志愿者将结合本职工作岗位,开展文明旅游劝导,维护旅游景区、景点等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温馨、文明的厦门。欢迎现场的朋友报名加入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迎接和支持厦门文明城市复评工作。为温馨厦门、文明旅游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阶段的抽奖环节,我们将抽出20名纪念奖。
谢谢21号选手的精彩才艺表演。
本次比赛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在百忙中赶到我们的比赛现场,他们是: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厦门我们将进入第二阶段的观众互动环节。即进行抽奖环节。
现在请评委给19-21号选手亮分
有请评委给1号选手亮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__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1号选手最后得分是__分
经过选手激烈的角逐,和评委紧张的工作。今天我们比赛的结果已经出来。现在请允许我宣布本次大赛决赛优秀奖的获得者。
他们是
请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请____上台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本次大赛决赛三等奖的获得者
他们是
请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请____上台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请____上台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本次大赛决赛二等奖的获得者
他们是
请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请____上台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本次大赛决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他是
请获奖选手上台领奖
请____上台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优秀导游是城市一扇清新的窗口
优秀导游是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厦门的旅游、休闲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导游员用智慧、热情来共同开创,推广
和宣传。感谢21位选手们以始终高涨的热情参与,感谢推荐单位领导对选手自始至终的支持。
感谢主办单位、指导单位、承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是你们细致入微的付出,才使这次大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感谢各位嘉宾、全体评委,是你们见证了参赛选手最优秀的表现和最激烈的角逐。
篇5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园改造;设计;理念;主要内容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反映着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载着城市发展的信息。随着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历史街区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处于历史街区中的公园,将如何进行改造,如何通过改造使得公园整体综合效益的发挥既符合历史街区的尺度和风貌,又适应历史街区发展的需要,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对城市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寻求一条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
1公园概况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市老城商贸中心城正街街区内,该街区从北宋时期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湘潭市城市中心,街区内场地复杂,拥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和废弃工业用地,这些场所都是不同时期湘潭市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建于1954年,是一座模仿前苏联文化公园设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0 hm2,其中水体面积12 hm2,园内建筑及游乐服务设施占地面积1 hm2,以风格迥异的七星桥、八仙桥分隔成上、中、下三湖。通过场地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雨湖公园改造可依托的优势所在,而如何处理复杂的场地,解决公园与街区“融合”的问题,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空间实用性,在满足休闲娱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城市自
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塑造特性多元、舒适宜人的环境风貌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1]。因此,在公园改造设计中应重点强调融合、传承、关怀的理念。
融合——围墙建园曾经是中国公园景观的一大特点。像雨湖公园这些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公园多以围墙、栏杆等形式加以封闭,既割裂了其与周边街区的联系,又不利于使用者的进入,使得公园这一为公众享有的城市开放型空间变得孤立而封闭。既影响了公园自身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街区的协调发展,因此融合是历史街区中公园改造的核心理念之一。
传承——文化建园是历史街区中的公园设计的重点之一。公园处在历史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具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可以去挖掘,其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公园设计的优势,在设计中应注重对街区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业景观的改造、地域特色的体现,并把这些历史信息经过加工和提炼融入公园的设计中,从而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公园景观。
关怀——“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改造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及公园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游憩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为市民多种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3公园改造的主要内容
3.1 对公园边界的改造设计
为了达到与街区融合的要求,公园通过3条绿色生态走廊和4条人文景观走廊与周边街区相连,同时通过拆除公园围墙,修建特色入口广场、沿江休闲景观带、北入口广场等形式与周围街区紧密结合,形成开放式边界。公园主入口广场以大面积树阵形式为主,既能起到绿化城市干道的效果,又能分割人流,同时大面积的树荫也给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沿湖的下沉喷泉广场与负1层的餐厅通过地形的改造,形成高差错落的复合空间结构,丰富了景观空间。沿江休闲区则以沿江风光带为背景,结合小景墙和成片的竹林、廊架,形成休闲、娱乐、赏景的休闲空间,与城市的沿江风光带融为一体,构成城市的绿色长廊。
3.2对公园内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大文学家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艺术写在石头上。”即建筑是文化的表述,任何文化无不在建筑上打上自己的烙印[2]。雨湖公园内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在公园的改造中,如何将这些不同现状、不同特征的形形的历史建筑所代表的历史片段在城市空间中寻找到新的存在方式,是公园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公园改造过程中,遵循对历史建筑古物的保护和恢复重建原则,通过保存、保护、整饬、更新等方式将雨湖公园内遗留的双壁坊、万寿宫、陶公祠、凤竹庵、发源殿、斗姆阁等古建筑进行更新,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展现其地域特色。
3.3对公园内历史人文景点的恢复与重建
历史是独一无二的,场地及其环境中所蕴含的历史因素使场地具有自身的特征。一件普通的景物,如果不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背景时,只是一般的器物,仅有功利方面的作用;但当它与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相联系时,它就会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2]。在历史街区的公园改造中,将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发现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人文景点进行重现,会给园林增添历史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增强其对场地的认同。在公园改造中,引用了朱育帆先生在园林设计中关于文化传承的并置、转置和介置的“三置论”理论,恢复了原有“雨湖八景”中的六景:“雨湖春记”、“凤竹禅林”、“雨湖烟柳”、“鳌山夕照”、“平湖晚眺”,同时新增了部分景点如明珠塔、水云塔、历史文化浮雕景墙、八仙桥等,这些景点在公园历史景观的基础上,采用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符号和建筑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建筑建筑设计方法和材料进行全新的诠释,形成景观的相互响应。通过并置、转置和介置的手法,解决了场地中历史与现代之间并存的矛盾,使公园既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又饱含时代精神。
篇6
内容摘要:文化主题街区现有开发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旅游开发的一种公认模型,但这种范式有一定的局限,一是文化内涵的缺失,二是同质化倾向,三是非可持续性。文章以这种开发模式的产物――四川省成都锦里为例,探讨这类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创新点,以期使文化主题街区开发呈现健康、可持续性。
关键词:文化主题街区 范式转移 成都锦里
吴良镛先生在《城市特色美德追求与认知》中提到:“中国的城市,本来都是很具有特色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以文化为灵魂和支撑点,当地民风民俗为其内涵,打造一种以休闲旅游为气息的旅游方式,通常将这种旅游开发模式的产物称为文化主题街区。
文化主题街区的相关概念
在学术界,与文化主题街区相关的概念除了文化主题街区外,还有文化街区、游憩商业区和主题街区。文化街区又称“文化休闲街区”,一般是基于街道原本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其城市功能,再赋予一定的文化主题形成的。它主要强调文化是城市旅游的灵魂,不同的文化让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风格,而文化风格正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吸引旅游者的驱动力。游憩商业区指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游憩商业区这个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从国外引入,保继刚在研究深圳华侨城发展模式时开始使用,也由此掀起了国内积极开展城市规划游憩商业区的浪潮。主题街区指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功能,它是商业与旅游的结合,是继主题公园兴起之后的城市旅游方式。
通过了解文化街区、游憩商业区和主题街区概念可以知道,文化是这些休闲区域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文化就没有相关文化街区或者主题街区的存在,它既强调该区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又体现其旅游特性和主题内涵。然而,我国现有的对于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种开发范式,这种模式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现有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范式及其缺陷
对于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现阶段主要从物质化开发和非物质化文化开发两个方面入手。物质化开发主要强调文化主题街区外部形态特征的塑造,包括文化主题街区的建筑物和其业态特征。建筑物开发风格应与文化背景相辅相成、形成统一;业态应丰富齐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尽可能成为体现文化主题的物质载体。非物质化文化开发主要是文化主题街区的精神和文化开发,这也是文化主题街区开发的核心。一个没有内在文化的街区开发是不完全的开发,没有生命力、不可持续的开发。那么,非物质化的文化开发要展现给旅游者,使旅游者感受到文化氛围,得到文化体验,这就需要选择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其表现形式将文化体现出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许多城市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开展城市旅游特别是文化主题街区旅游也就成为其必然选择。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四方街,四川成都洛带、锦里、文殊坊等,它们都是以文化作为灵魂,从街区的建筑物和装饰以及街区商铺的业态表现一种复古情怀,力求打造出具有文化主题的仿古街区,以此吸引旅游者。正是由于某些城市文化主题街区的成功打造,从而掀起了国内城市文化主题街区疯狂打造的序幕。
库恩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从旅游开发者角度,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范式就是以文化为卖点,以出售“旅游商品”为追求,营造出一种文化内涵缺失的虚幻情境。但这种范式有以下几点缺陷:
(一)文化内涵的缺失
在文化人类学家看来,文化是一种符号。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者总是片面地理解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具有符号意义的仿古。但是,究其内里,文化主题街区开发并没有能够准确把握文化的实质,他们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文化就是一种后的文化外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外壳也逐渐转变为现代商业,文化主题街区较多地变成了一条条“购物街”,连符号都逐渐消失在现代商业的喧嚣中。
(二)同质化倾向
同质化是文化内涵缺失的必然结果。文化是多样性的,现代商业所指向的“文化”却是僵化、同质的。因而,当文化主题街区变成“购物街”的时候,虽然新开发者逐渐增多,但它们都陷入了同质化的陷阱。
(三)非可持续性
文化主题街区的旅游寿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当有限。非持续性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同质化竞争,二是内涵缺失的文化吸引力的衰减。文化主题街区由于几个“先尝”地方的成功,全国各地都纷纷仿效,竞争就变得愈发激烈。同质化开发使各个文化主题街区特色消失,文化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就更加剧了这种竞争。竞争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部分地方的自然淘汰(中国文化主题街区以至现代旅游业的历史都非常短,持续性发展尚未经过检验)。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问题,使文化主题街区对于宣传营销的依赖性变得特别强烈。文化内涵缺失、同质性与非可持续性的必然结果就是对游客群的争夺,特别是新游客群的开发。本文下面就以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范式较为成功的成都锦里作为例子,讨论可持续的以文化作为核心体现的范式转移。
文化主题街区成都锦里开发范式转移对策
四川成都锦里是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打造出川西民俗文化和都市旅游休闲相结合的街区,是文化主题街区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它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市武候祠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锦里文化主题街区由许多商店经营者共同组成,而商店经营者以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支撑。因此,旅游街决不能被商业街简单的取代,旅游街是一条通过地域、民俗文化的展现满足旅游者游览观赏、娱乐消遣需求的观光街。锦里的外部景观是一条带有浓烈的三国文化和川西民俗风格的休闲观光街,街区有如木马、草船借箭等参与性较强的动态旅游项目,有时还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但都还不足以表达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据统计,前往锦里的旅游者有四成游客是出于锦里小吃的诱惑,只有一成和不足一成的游客是出于了解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这表明锦里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不是三国巴蜀文化,而是小吃,这从根本上偏离了锦里作为文化主题街区的初衷。
(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旅游特色
锦里是什么?里就是指街道,因而锦里除了体现三国文化与巴蜀文化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成都市民文化一个重要的符号代表。锦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位于成都。作为休闲城市的代表,成都的小吃、游乐之风自古兴盛。但是,在同类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现有这种简单的、肤浅的文化挖掘是显然不够的,它需要更深入的挖掘,突出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长久吸引力。
(二)提高旅游经营者进入门槛,保证旅游产品质量
文化主题街区旅游产品是文化主题街区的核心产品,旅游产品层次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效果和文化主题街区的旅游形象,因此,提高旅游经营者进入门槛,保证旅游产品质量是开发工作的重点。
(三)增强参与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参与性体验旅游实质就是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动态的旅游。锦里文化主题街区的开发不仅向游客展示静态的文化,也展示了少许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旅游项目,比如现场表演捏泥人、搭台唱戏等。但目前,锦里动态旅游项目更多的是关注游客是否参与或得到旅游体验,仅从形式上满足了参与性体验旅游的特点,却未能体现出参与性体验旅游的本质特征。比如皮影艺术,锦里体现皮影艺术的影子主要是在旅游商品店中一种静态的展示;而对于皮影艺术这一动态性很强的文化艺术,其展示方式更应该是动态的。因此,体验经济下的动态旅游项目是当今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它既增强了游客参与体验的兴趣,又增加了游客停留文化主题街区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严国泰,汪瑾.休闲文化街规划建设的思想基础研究[J].规划研究,2009(3)
2.别林娜.对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一点探讨――以成都锦里、文殊坊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
3.董芳,杨琴.文化街区开发研究 成都锦里与文殊坊的比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8)
4.许康,马利亚,黄鹭红.体验经济下的民俗消费场所――以成都锦里为例浅析旅游观光式商业步行街设计[J].工业建筑,2008
5.唐晔.探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以成都“武候祠-锦里巷”的保护开发为例[J].重庆建筑,2007(1)
6.李晶晶,邢千,卓彦斌.锦里古街对川西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J].古建园林技术,2008(2)
篇7
关键词:特色街区;开发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8703
1 引言
特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浓缩城市历史、反映城市风貌、凸显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精华和吸引力所在,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和角色。开封,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址自秦汉以来没有大的迁移,有史可考的城垣规模与街道网格局及重要建筑的坐标最迟在唐代已基本固定,因此开封仍然保持着完整的中国传统都城的基本格局,开封城市内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说法,街道的名称多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其中也有很多宋代的遗存。在众多的古街旧巷中,最具盛名、最有魅力的当数宋都御街,新建御街系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用以再现宋代御街风貌,宋都御街南起街牌楼,北迄午朝门,全长四百米,街宽三十米,分快车、慢车、人行道;临街有大小店铺60余家,总建筑面积16963平方米;御街北端与开封最大的北宋皇宫遗址风景区——龙亭相衔接。
本文通过在宋都御街的实地调研发现其旅游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街区景观环境较差,文化氛围营造缺乏,业态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面对现实问题,如何在保护街区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实现优化开发,更好的发挥街区的旅游功能是街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2 宋都御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1 文化氛围营造
宋都御街历史悠久,记忆厚重,拥有较高的潜在文化开发价值,如何复原街区历史记忆是街区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街区在建设初期的设想是再现宋代御街风貌。然而,御街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仅仅停留在建筑文化层面的开发建设上,不能满足游客对于宋代御街风貌的文化体验。此外,由于一味追求商业发展导致御街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店铺内商品雷同,街区车辆繁杂,秩序混乱,丝毫感受不到历史上御街的繁华热闹景象。
在消费需求多样化的今天,游客的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静态观光,而逐渐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转换,现有的这种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的建筑外观的展示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更深入的挖掘,突出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长久吸引力。
2.2 街区景观环境
实地调查发现,多数游客来宋都御街的主要动机为观赏特色建筑。因此,独特的建筑风貌是宋都御街最具吸引力资源。随着街区商业的粗放式开发,对于街区景观环境的营造没能引起商户们的足够重视,而商户们是街区景观环境的重要维护者,如今他们的很多行为影响了街区整体景观环境的美观,如体积庞大的店铺招牌、在外的空调、照明设备等遮挡住了整个建筑外观,同时,现代化的路标和广告牌与整个街区的文化氛围背道而驰。
此外,宋都御街作为连接市区重要景点的交通要道,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其交通运输功能,在交通高峰期,宋都御街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影响了街区功能空间的良好利用;目前宋都御街没有规范车辆通行的标志牌,缺乏足够的单车、机动车停放场地,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了购物人群的通行和购物环境的安全舒适,给宋都御街的整体外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业态构成
表1 宋都御街业态构成统计表
购物 餐饮 休闲娱乐 住宿 其他
74% 7% 5% 5% 14%
目前,特色街区在功能上逐步由单一的购物转变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创意于一体,呈现复合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特色街区开发是否成功与其业态是否合理密切相关,成功的步行街业态比例大致为:购物40%、餐饮30%、休闲娱乐30%。通过对宋都御街业态构成的实地考察,初步统计出了街区固定营业的店铺,并通过计算得出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在街区中所占的比例(见表),用以分析其业态构成,希望可以说明街区在商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数据同样发现街区业态配置比例严重失调,购物比例偏大,休闲娱乐、餐饮相对不足;同时,店铺经营的商品、店铺装饰大同小异,只是数量和规模上的不同而已,相同业态在同一区域内过分集中,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和消费疲劳现象,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围绕街区文化主题定位,实现由单一业态向综合业态的提升,使业态比例更加合理。
2.4 客源市场
从游客常住地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57.9%的游客来自本市区,只有9.3%的游客来自省外;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其中女性占总人数的47.7%,男性占总人数的523%。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18-25岁年龄之间的游客最多,占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35岁,占总人数的31.8%。最少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学历以本科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48.6%;从职业方面来分析,学生是宋都御街客源的主要构成成分,占总人数的26.2%,其次是企业一般员工;从游客的旅游特征来看,信息来源方式以其他为最多,其次是亲友介绍,第三是旅行社推介,游玩动机以休闲漫步为最多,占总人数的68.2%,其次为观赏历史建筑,第三是品尝美食;从外地游客游览计划来看,偶然路过的占到48.9%。
表2 宋都御街客源机构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比例
(%) 项目 人数 比例
(%)
游客 本市区 62 57.9 性别 男 56 52.3
来源 本市所属郊县 4 3.7 女 51 47.7
省内其他城市 31 29 学历 初中及以下 6 5.6
省外 10 9.3 高中或中专 12 11.2
年龄 18岁以下 7 6.5 大专 20 18.7
18-25岁 36 33.6 本科 52 48.6
26-35岁 34 31.8 硕士及以上 17 15.9
36-45岁 17 15.9 职业 政府机关公务员、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13 12.1
46-60岁 12 11.2 企业(公司)中层
管理人员 14 13.1
60岁以上 1 0.9 (文教卫生体育科技艺术等)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1 10.3
动机 休闲漫步 73 68.2 企业(或公司)
一般职员 22 20.6
购物 19 17.8 个体经济经营者 8 7.5
观赏历史建筑 39 36.4 农民 2 1.9
娱乐 15 14 农民工 2 1.9
品尝美食 21 19.6 学生 28 26.2
体验本地民风 8 7.5 离退休人员 2 1.9
信息 旅行社推荐 10 22.2 其他职业(含失业者) 5 4.7
来源 网络等媒体得知 2 4.4 游览 来本地游览的重要安排 10 22.2
亲友介绍 14 31.2 计划 偶然路过 22 48.9
其他 19 42.2 参观完本地其他景区,
时间有余,顺便观赏 13 28.9
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宋都御街市场定位与实际发展现状存在很大矛盾,缺乏市场促销措施,没有特定主题的活动策划,处于被动的等客上门状态;街区上一些同种类的店铺“各自为政”,同质竞争,制约了街区整体旅游效益的发挥,在今后的发展中,街区管理部门应重视街区的营销工作,创新营销方式,实现由本地自发市场向外来拓展市场的提升。
3 宋都御街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
3.1 景观环境提升,重现“北宋一街”传统历史风貌
宋代的御街是一条贯通当时被称作东京城南北的中轴线,《东京梦华录》曾记述了皇太子纳妃、公主出降和皇太后、皇后出乘时的盛况。御街是显示皇家尊严和气象的主要街道,其奢侈豪华,阔绰气派,无出其右者;到了每年的元宵,更见其繁华荣耀,热闹喧嚣。繁华热闹,是北宋御街的重要气象特征,再现御街的繁华气象,景观环境的营造显得极其重要。
(1)景观小品。
围绕街区文化主题,设计街区主题景观体系,将文化主题转化为各种可视的文化符号,并融入到雕塑小品、路灯路牌、垃圾桶、休息座椅、绿地空间、艺术墙绘、沿街商铺店面等设计之中,提升街区景观品质,营造古朴美观的街道景观。
(2)街头表演。
为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化表演,如表演捏泥人、吹糖人、皮影、拉洋片、剪纸、二鬼摔跤表演、开封盘鼓、麒麟舞表演等,不仅给外地游客带来独特民俗民风体验,而且给本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空间。
(3)夜间景观的营造。
龙亭夜色已经被列入开封新八景之中,同时,水系二期还借鉴了桂林两江四湖的开发经验,通过后期亮化工程,开展夜游项目,使其成为“夜游开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宋都御街应做好景观视觉效果的延续性,利用路灯、灯笼、等各种方法烘托空间气氛,吸引人流,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如樊楼、角楼等采取亮化措施,突出建筑轮廓及体量、造型,重塑北宋一街的灯火辉煌。
3.2 延伸旅游项目,提升大宋盛世文化的体验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旅行模式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以感受和经历为目的的旅游兴起表明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个人感受。为了迎合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围绕街区主题文化定位,策划街区重点旅游项目和重要文化游赏节点,街区内的重要公共建筑,通过改造提升,设计成艺术博物馆、精品酒店、高档文化会所等方式,将宋代文化进行创意性演绎,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旅游产品,并最终形成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谱系。
(1)樊楼。
宋都御街北端西侧新建的樊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朱门绣窗、古色古香、十分气派),应得到重点开发和利用,打造成为宋都御街重量级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今后可设想重现“夜深灯火上樊楼”的盛景,打造以宋代皇宫文化为主题的精品酒店;补充以宋词乐舞等高品位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主,经营高档食品,皇宫御菜;延续龙亭景区的皇宫文化,形成集住宿、特色饮食、文化休闲、收藏艺术品交流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消费场所;同时,可开展“楼院旅游”,借樊楼之名把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2)东京快捷酒店。
将东京快捷酒店更名为皇家客栈,打造宋文化主题餐厅。可以提供多种菜系品牌,从高到低依次可分为御宴、府宴、家宴、名厨宴等。就餐环境要有浓郁的宋文化氛围,桌椅尽量接近宋式,餐具可以使用仿宋代的官瓷、钧瓷等,比如酒注子、台盏等,大堂之内可以挂一些宋代名家的书画之类,服务人员应着宋服,说宋代话仿宋代礼仪接待客人。
(3)宦和书画院。
宋代专门设有国家画院书画院,设有书学博士(米芾曾任),画院翰林(张择端即为翰林),有宋一代名家辈出,苏黄米蔡作品已经是绝世珍宝,清明上河图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书画院可以展示开封的一些书法名作,或者现场表演书画,游客既可以欣赏书画作品还可以亲自学习体验。
3.3 节庆表演,丰富街区休闲娱乐活动
在街区的旅游开发中,通过恢复传统的节庆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使游人愿意到这里体验文化,进而增强街区的旅游收益。宋都御街作为宋代都城的中轴线,直通皇宫,有着较强的皇都宫闱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积淀,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不仅是皇家祀祖、举行南郊大礼和出宫游幸往返经过的主要道路,而且是民间开展文娱、行市、夜市等的重要场地,因此可以通过设计街头表演、节庆活动,使游客对宋代文化有更为深入的全方位的理解。
(1)元宵灯会。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宋都御街元宵灯会的盛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如今,在每年的元宵节,清明上河园都会举办焰火晚会,规模宏达,因此,在每年元宵之夜,龙亭湖风景区各个景点、午朝门广场、环湖各条道路上,人流攒动,观赏美景。宋都御街应借助其区位优势,策划元宵灯会,活动期间,向市民展示各种类型的灯笼,如灯、荷花灯,由灯笼组成的造型各异的灯组,此外还可安排高跷、舞狮、舞龙、小车会等民俗活动和文艺节目演出、民间绝活表演以及丰富多彩的灯谜展猜、风筝展示、风味小吃、艺术摄影、图书展卖、小游艺等游乐活动。
(2)收藏文化节。
开封人自古以来就以收藏为雅事,对收藏情有独钟,人们喜收藏、爱收藏、说收藏、比收藏、收藏活动之活跃,收藏氛围之浓厚,其他城市少有。2007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首届中国(开封)收藏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古城的收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可以举办收藏文化节,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鉴宝》栏目或者河南电视台的《华豫之门》引入开封,组织开封的收藏爱好者将自己的收藏品进行展览,邀请收藏界、文物鉴定界的名家来开封开展讲座、鉴宝活动。
(3)书法文化节。
宋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书画家辈出,开封作为书法名城,理应让到汴游人领略到宋代书画艺术的辉煌。宋都御街有书画院、炎黄书画院,有以出售书法作品、文房四宝的店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举办书法文化节。
3.4 业态更新,提升街区的文化休闲品位
在这条全长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店铺60余家,店铺规模小,多为散户经营,商品繁杂,档次不高,与街区的文化品位不匹配,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感知效果,针对目前宋都御街经营混乱,发展无序的问题,需要重新规划街区旅游产业业态,在与街区文化意象和景观氛围相符合的前提下保留有历史渊源的商铺,把销售中低档旅游商品的商铺逐步分散到周边街巷中,补充高品质的文化休闲项目。
宋都御街在业态配置选择上应坚持以精品酒店、高档餐饮、主题会馆、文化休闲等高端服务产品为核心特色,适当增加一些辅助业态以满足外来游客的购物需求。
(1)文化用品经营。
丰富工艺美术品、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显示出街区的文化商业价值,另外注重老字号的保护,老字号是一个街区商业历史的见证,是一座城市商业文化的名片,目前,整个街区仅保留了稻香居一家老字号。
(2)地方特产。
目前开封缺少一家规模比较大、商品档次比较高以出售开封土特产为主的大型购物中心,结合宋都御街的区位优势,因此可以在街区内选择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店铺,采取专营店的形式,店铺装饰体现宋文化元素,产品包装进行精心设计,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把其打造成为开封销售土特产的知名品牌。
(3)旅游纪念品。
开封三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劣质品充斥着整个市场,游客消费积极性比较低。宋都御街作为城市的中轴线,是连接市内核心景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可以在街区内选择规模较大的店铺如,街区南段的角楼,增加顾客参观、体验环节,这样有助于提高商品质量和加强游客的感知效果。
3.5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街区服务功能
完善街区基础服务设施,在入口处增加街区解说牌,增加公共休息设施,休息座椅的设计也应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可在扶手或靠背等醒目位置刻上富有代表性的宋代人物历史典故等。维护商户经营秩序和正规的经营方式,店铺名字的取得应该古色古香,店铺招牌改为传统的木质的招牌,统一样式,禁止在街区步行道上乱停乱放车辆,对于在外的现代设备应进行遮挡,严禁商户出门摆摊;提供旅游咨询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宋都御街;确保街区旅游环境的安全,对游客旅游秩序提供安全保障。
4 结论
宋都御街是目前能够体现开封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区域之一,经过现代人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开封的历史文脉,为开封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功能置换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正视目前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深入的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文化主题,力求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商业业态良性发展的城市特色街区,让宋都御街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街区及开封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增长,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丹.简论特色街区的现状和开发策略——以青岛啤酒街为例[J].江苏商论,2012,(12):1113.
[2]宋韵网.开封历史及城市建筑简述[EB/OL].http:///portal.php?mod=view&aid=103,2009819.
[3]樊城.沿宋都御街走进历史[J].百科知识,2012,(2):5962.
[4]李霞,朱丹丹.谁的街区被旅游照亮—中国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薛晴,何文婷.城市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3):4752.
篇8
[关键词]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成因;上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8-0013-05
[收稿日期]2006-04-28;[修订日期]2006-07-04
[作者简介]宋长海(1981-),男,汉族,河南林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04级研究生;楼嘉军(1957-),男,汉族,浙江瑾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教学、科研和旅游项目规划等工作。
休闲旅游特色街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如北京的王府井与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与新街口、苏州的观前街,以及上海的南京路与豫园老街等都是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享有盛誉的城市休闲旅游特色街。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展现城市风貌和品位的各种新的休闲旅游特色街倍加受到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的青睐。从国内城市的横向比较来看,上海城市范围内休闲旅游特色街的发展尤为突出。
一、关于特色街的研究和上海特色街的发展
休闲旅游特色街的建设和发展是现代城市旅游发展中的新课题。目前,关于休闲旅游特色街(下文简称特色街)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的进展。从国际上看,对城市特色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等多个领域。如艾纳(EinarLillebye,1996)从历史的角度对街区建筑以及形成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安森等(Assenna Todorova、Shoichiro Asakawa、Tetsuya Aikoh,2004)阐述了城市街区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方法;斯蒂芬(StephenW Litvin,2005)则针对城市旧区改造与旅游开发等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国内对城市特色街的研究重点落在商业步行街和旅游特色街两方面。从商业特色街研究看,唐凡茗(2005)关注商业步行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郑晓山(2004)探讨了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焦胜(2005)从旧城改造中分析商业街的开发模式,唐跃(2004)主要论述了商业街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此外,保继刚等(2005)还将步行街作为城市RBD的特殊形态进行了探讨;从旅游特色街研究讲,不少学者选择了上海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如姚昆遗(2000)和陈继昆(2001)对上海城市休闲旅游特色街功能定位的描述,郑正(2003)对特色街保护和更新的探究,而严国泰(2000)则试图揭示特色街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特色街多侧面和多层次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研究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铺垫和实践经验。
城市休闲旅游特色街从内涵上分析,一般包括“休闲旅游”、“特色”与“街”3个部分。休闲旅游是其基本功能,为市民与外来旅游者提供休闲旅游场所和服务产品,通过其核心产品的吸引物来体现;特色是其主题,包括单一性和综合性两种形式,由其主题表现元素来体现;而街则是其空间存在的形式,包括狭义上的街与广义上的街区两种基本形态。凡具备此3项特征的城市休闲旅游活动空间单元就可称其为特色街。
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产物。就其发展轨迹而言,大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伴随1997年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定位的明确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并逐步进入全面建设和发展阶段。当然,由于起步阶段的差异和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除南京路、新天地等少数特色街如今已比较成熟外,大多还处于建设和完善期。尽管如此,特色街凸显出对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集中体现上海地方特色和海派风情,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和产品知晓度,拥有餐饮、文化、娱乐、购物等休闲场所和较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且具有活动时尚性和消费导向性的特色街区数十条,遍布上海城区和郊县。
从城市特色街产生和发展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将上海特色街概括为以下5种类型:一是利用旧城区老街传统的人文建筑风貌优势形成的特色街,如豫园城隍庙特色街。二是在已有商业街区的基础上更新与集聚形成的特色街,如南京东路步行街,就是在原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基础上演变而成。三是借助街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沉淀优势,结合中心城区的改造而生成的特色街,如新天地,就是利用石库门老街区的改造建成的全新意义的特色街。四是利用城市居住人口空间结构的调整机遇,对城郊结合部居民导入区进行新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基础上形成的特色街,如普陀区梅川路特色街区的建设。五是在城市新一轮服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对老厂房、仓库等陈旧建筑物的再利用而形成的特色街,如8号桥、田子坊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各种形式的特色街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日常的休闲娱乐服务,营造起浓郁的城市休闲氛围,有力推动了城市和谐生活环境的构建,而且也不断丰富着上海都市旅游业的内涵,拓展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空间,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特色街,让城市休闲旅游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
二、特色街空间分布结构
上海城市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特色街66条①,初步形成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市场上互为依靠、景观上各具特色的网络布局结构和梯度延伸空间。
(一)空间分布结构
1.层次结构
根据特色街的市场知名度、游客接待流量和服务产品吸引力等市场要素,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层次②:第一层次是指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特色街,如新天地、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等,共有10条。第二层次是指在上海地区已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街区,如雁荡路、泰康路街区等,也有10条。第三层次,是指已初具规模,但因受制于各种因素,市场影响还相对有限的特色街,共有46条。见表1。
2.区域结构
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上海66条特色街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其中47条特色街集中分布在卢湾区、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闸北区等9个城市中心区域内,约占特色街总量的71.2%,其余19条散布在其他区县,约占总数的28.8%。见表2。
(二)空间结构特征
1.传统核心区域的分异性
上海城市特色街空间分布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传统核心区域分异性规律。对上海而言,其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区域主要体现在解放 前所谓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区内,包括今天闻名海内外的整个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路一带③。在这个核心区域内,集聚了37条特色街,约占总数的56.1%,见表3。
在37条特色街中,又有23条集中分布在以延安路为东西轴线,在南北宽约2000米④的近矩形区域(北以南京路为界,南以复兴路为界)内。从城市中心特色街的分布密度看,大致呈现从延安路⑤(原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分界线)向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规律。
2.城市CED①的指向性
上海特色街空间分布结构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呈现城市CED指向性态势,即以城市CED为中心的集聚规律,而且越是靠近中央娱乐区,该特征越趋明显。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娱乐区的“磁石”效应。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形成了10个具有一定娱乐产业规模的城市娱乐区,包括1个中央娱乐区和9个次中心娱乐区②。伴随城市现代化进程,10个城市娱乐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目前基本格局依旧,尤其中央娱乐区和邻近次中心娱乐区发展已趋成熟。
以次中心娱乐区――淮海路、陕西南路和茂名南路地区为例,在其周围500米③范围内就集聚有淮海路、茂名南路、皋兰路、香山路、思南路、长乐路和复兴中路等7条特色街,集聚程度很高,超过平均水平(6.6条)。中央娱乐区集聚程度则更强,而距其较远的次中心娱乐区(如老西门文庙娱乐区等)就相对较弱。
3.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轴的吻合性
以延安路――世纪大道现代服务业轴为轴线的东西向带状积聚规律是上海特色街空间分布结构的第三个特征。同样以延安路为轴心、宽约2000米的近矩形范围(北以南京路为界,南以复兴路为界,东延伸至世纪大道)为参考,全部样本的39.4%(见表3)集中分布于此狭长区域内。从横向(沿延安路向)来看,以黄浦江为界,浦西特色街的分布密度远远高过浦东;从纵向(垂直延安路向)来看,同样呈现从轴心向两翼集聚密度递减的规律。这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高度吻合:上海将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城市功能转变,着力构筑三大服务业集聚带,并重点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黄浦江、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上海商务走廊。
4.与城市空间扩张的一致性
上海特色街空间结构特征之四就是与城市空间扩张的一致性,即呈现与黄浦江平行的东北西南向集聚分布规律,这主要源于上海从南京路、人民广场一带分别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城市演变轨迹。在该区域,集聚有包括杨浦区(2条)、虹口区(5条)、黄浦区(11条)、卢湾区(12条)和徐汇区(6条)等区在内的36条特色街,约占特色街总量的54.5%。
三、多元化的成因解读
上海特色街的兴起、发展和繁荣绝非偶然,而是和这座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既有昔日的烙印,更具时代的召唤。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现代城市功能转变和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共同促成了这朵朵奇葩。
(一)文化积淀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
首先,近百年的积累沉淀了独特的“租界”文化,并与华夏文明一道融为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设立,使上海快速与国外直接连接起来。西方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紧随着商品,以很快的速度进入上海(郑祖安,1999)。在物质层面,突出体现在城市的建设面貌上:外滩优美的弧形建筑带、南京路五彩缤纷的繁华气象和别具一格的公寓大楼、环境幽静的新式里弄、花园别墅、别具风采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曾分别是公共租界、法租界高度繁荣的标志,还有排排的石库门里弄;在精神层面上,领先全国的城市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生活理念等早已渗透在社会各领域的每个角落,塑造着新上海人的新生活。
其次,现代生活元素与文化积淀相结合的特色街建设模式在充分挖掘城市蕴涵、有力提升其利用价值的同时,也为其开发保护尝试着全新的途径,极具现实和借鉴意义。在追求个性化发展大潮中,宝贵的文化遗存不仅为上海城市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了包括大量优秀、经典建筑等在内的丰富的素材,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的完美结合更是造就了一个个经典。新天地、外滩等特色街区的成功开发就是明证,并且已成为上海的名片,正在塑造一种品牌。
(二)都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必然要求大力发展都市旅游业。“一般地讲,国际旅游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化大都市,而国际化大都市必定是旅游发达城市(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2002)”。都市旅游在现代城市功能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和重要,而上海城市旅游存在其资源天然不足的瓶颈。因此,作为城市发展的缩影、历史精华的浓缩和展示的窗口,原来的街已被不断加入更多旅游元素和赋予新的内涵,并日益演变为都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二者良性互动发展。
其一,运用现代旅游产品和市场理念对固有的老街资源存量进行盘活。典型代表如对外滩百年建筑的高科技包装和南京路的改造等,使其资源开放时空序列更趋合理、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的同时,观赏功能由平面走向立体,单一走向多元,从而使这些休闲旅游街更具特色、更趋成熟,并提升其作为都市旅游资源组成的地位和观赏品位。
其二,都市旅游业的深化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特色街的诞生。2004年刚刚竣工的普陀区的梅川路欧陆风情休闲街就是其中之一,其定位的别样风格不仅充实了区域旅游资源,还有力提升了普陀区整体旅游形象。上海都市旅游业的高度繁荣为特色街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特色街将继续其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
(三)城市生活休闲化的必然要求
114天的法定假日加上带薪休假、寒暑假等因素,实际上上海城市生活的1/3都处于休闲状态。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全面来临的临界点。统计显示,2004年上海市的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足够的可用于休闲的时间和收入意味着上海全面进入了城市休闲化时代,生活休闲化将充分彰显上海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满足商务区白领阶层的休闲需求首当其冲。休闲已不再是自我个性张扬、人格完善和素质提高的方式,成为进行商务和社交活动的手段。同时,还是休闲生活潮流的引领者。因此,满足白领阶层休闲生活需求的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供给将代表一个城市休闲生活水平的制高点,而富集餐饮、娱乐、健身、购物等功能的高档特色街区的出现也就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其次,大众化的休闲现状要求特色街建设的多元化。尽管从闲暇时间和人均GDP两个标志性的指标来看,上海已达到了休闲理论公认的最低标准,但从如何用“闲”,即以何种方法休闲、市民总体素质、市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等方面看,距真正意义的 “休闲时代”还有很大差距,大众化的休闲尚处于较低层次。于是,催生了特色街的全面兴起。同时,设计独特、环境优雅、服务周到的特色街往往在满足现实需求的同时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引导休闲生活水平的螺旋式提升,正在成为城市休闲生活的“向导”。
四、促进特色街健康发展的建议
从上海特色街的空间布局现状及其多元化的成因来看,特色街的开发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其自身所处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组合与配置。如衡山路休闲娱乐街,沿途不仅有诸多的欧洲花园式遗存建筑,其间还有酒吧、保龄球馆、网球中心等完善的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北邻时尚购物街淮海路,南接商业中心徐家汇,市场需求旺盛;区位交通极为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全境通过,公交换乘快捷。鉴于此,针对上海目前各区县开发、建设特色街如火如荼的场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追求空间布局合理化
空间布局包括特色街之间的空间安排和特色街内部的空间分配。追求空间布局合理化,一方面要注意各区县之间、区县内部特色街选址布局的平衡性,力争做到经营错位,市场互补;另一方面,要注意特色街内部各经营单体之间的布局合理性,以有效规避内部竞争引起的不必要损失,从而实现整条街区的共同繁荣。同时,还要处理好街区公共区域与私有空间的关系,使休闲市民和观光旅游者在不妨碍业主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享受最大的空间,获取最美好的体验。
(二)突出功能定位主题化
主题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是一种街区文化的创造,可以是提炼,亦可以是变革。突出功能定位的主题化就是要凸显其特色。为此,在特色街功能定位时,就要全面权衡其内涵所在、优势所在,提炼、变革出最能象征其特色的主题,并逐一体现到包括街区标识、产品等在内的诸多细节中,以达到借主题来打造街区的目的:利用文化的加和作用,使特色街兼具更大的凝聚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谋求资源配置最优化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资源在不同时间阶段、空间区域和用途之间的分配(楼嘉军,2001)”。谋求特色街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科学处理好市场、交通等与自身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解决好外部的可进人性和内部的通达性,确保供需之间的无缝隙交流,实现全部资源效用最大化。
(四)实现整体运作市场化
目前,作为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特色街建设基本上还是政府投资。但是应当看到,企业的投资取代政府行为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特色街的开发、建设,作为都市旅游发展的一部分,是一种经济现象,其最终要实现经济回报;其次,实行企业投资将有效规避政府投资带来的一些弊端,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便于特色街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准确定位自己,充分利用市场化条件下的各种社会资源,使建设的每一条特色街都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外来旅游者,真正实现“上海――精彩每一天”。
篇9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现状
1.背景。当今世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国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成了最值得关注的话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结合城市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精神,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目的,再次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公众视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赵中枢表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提高中国文化自信,建立城市精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足以见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兴旺有着重要意义。
2.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精神,在新r代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真正保留住历史遗存,使其具备文化效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以及社会价值,才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柳州东门街区以及桂林靖江王城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当地居民、调查有关材料,全面地收集三个历史街区各方面的材料,综合分析、作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以往的典型历史街区的相关参考资料,制定好总结计划;搜集具体实事,进行分析与归纳;组织论证,总结研究成果。
3.比较研究法。通过将广西历史街区与其他地区历史街区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异同点,探求各个地区间保护历史街区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以及网上资料来搜集有关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查阅广西近年来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归因和数据统计来对如何保护广西历史街区进行阐述,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二、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
历史街区与历史街区保护:
第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也称作历史地段,一般而言,它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所构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延续的社会结构,且传统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或区域。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因此关于历史街区一直以来也存在许多分歧。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一是历史原真性与风貌完整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街区价值的体现在它以一个活载体的形式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在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为代价,破坏街区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本身就是一个冗长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宜居考虑在前头,因地制宜地确立相应的保护策略,使历史街区既保持其原真性,又能适应实际需要,在保护传统特色的同时,能长足的发展下去,在动态的循环当中传承历史遗存。三是民主性原则。历史街区保护的每一项措施都要以满足人的精神以及物质需要为前提的。我们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公众参与进来,“以人为本”,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进来,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广西主要历史文化街区背景以及现状分析
(一)柳州东门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1.背景。柳州东门城楼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坐北朝南,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楼。初建时,为护城之用,后来民间作为奉祀所用。
2.现状分析。(1)原始骑楼不再。笔者深入东门街区了解到,东门街区的原始骑楼几乎已经拆除殆尽了。由于原始骑楼大多为木质屋梁,侵蚀严重,容易坍塌,相当部分已经拆除重建了,仅剩几座老式骑楼分散而立。(2)经济活力不够旺盛。自1994年柳州被列入国务院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柳州不断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却不显著。尽管对柳州东门街区的改造从未停止过,但经过几番改造后的东门街区却丧失了原本所具有的经济活力,笔者携调研队前往东门街区的时候发现部分骑楼正在休整,大部分店铺处于关闭状态,前来观光的游客也局指可数。2015年底,市规划部门表示将对“东门城楼西侧院落”进行规划梳理,将东门街区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二)桂林靖江王城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篇10
关键词: 商业建筑、情调街区、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居住区的居者提供生活方便以及商业街区运营有序且富有生机,商业配套的高效交通组织是最基本因素之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畅通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商业配套设施是城市居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在居住区中商业设施,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组成之一,所占比例不大,约为占15~25%。但是配套公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概况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工程项目位于宁南板块的“超级大盘”——某地区国际花园内的最南端,东邻机场高速,西邻共青团路,南接紫荆花路,某地区国际花园绿化率约为50%,是典型“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社区。而商业街区位于整个地块的南面,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
拟建商业街总建筑面积29700平方米,其中Ⅱ期商业建筑为18860平方米,建筑主要为二层商业建筑,按商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力图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轴线作不对称自由式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整个街区用浅水池与外部道路分隔,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情趣空间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丰富空间表情和层次:多彩的活动空间以及购物空间的整体水系,体现商业街的“动”;商业水道在枯水期水中的卵石可以作为健身的步道,体现出商业街的“静”,同时这里也是阳光入口的标志建筑,是小区内部的亲情广场,并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氛的功能。
二、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五大景观区,它们既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通过主景轴线一一展开。五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主街道、休憩广场区、水景商业街、邻水商铺以及屋顶休闲咖啡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不同感受的功能,交流休息、休闲冥想的功能。
环形水景带则承载了动静分区的屏障功能,又起到联系人流活动流线的纽带功能.
我们认为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街区属于情调街区,怎么定义情调呢?我们认为情调应该是为居民服务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调,不仅能够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调。商业街的服务群体首先是小区业主日常生活和休闲,其次是对外来市民的开放,提高街区的活力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设计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行为模式,其次是环境概念,最后才是建筑概念。
成功的现代街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亲切、友善且富有特点的界面,并能提供方便、多样、引人入胜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这也是本次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三、建筑单体构思
3.1 建筑风格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的店铺风格其实就是北欧的,有点像别墅的人气味很浓的小尺度的建筑风格,商业店铺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人情味,能够吸引市民进行购物并享受这里的休闲氛围。因此,在屋顶特别设计了两坡的附有透明玻璃的屋顶,设置有花园的露天咖啡屋 ,让人远离喧嚣的闹市,在满天繁星的夜晚, 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感受生活的乐趣.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的月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在建筑细节上,将广告作为整个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商标--字母,数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立面上通过横梁的位置,屋顶局部有规律的构架框里,大片的实墙体上适当预留的广告的位置。以免建筑实施后沦为杂乱无章的店铺。
3.2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的石墙部分以浅明黄色的彩色饰面砂浆为主色调,采用斜纹菱形分隔,映衬北欧。的建筑风格,同时体现出现代商业建筑明快的个性。门窗用中空的low-E镀膜反射玻璃,框料采用断热的塑钢窗、栏杆用安全玻璃配以蓝灰色的工字钢形形有韵律的柱列购物廊,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有朴素高雅的格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3.3流线分析
1)、车流:商业街区的是7m路,双车道,便于2辆车并排通行。通过景观绿化带与环形水景相依相隔.也形成一个自然的消防通道,丝毫不影响内部安全的步行氛围。
2)、人流:商业街区的内部是步行区,为广场砖和北欧硬木铺设而成,只许人行步道,不许车流进入。运动与通路: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有益处的。 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节,体验建筑的细部肌理。考虑到台阶会打断步行的节奏,我们取而代之采用坡道连通空间。街区的9米宽的小尺度的街道,适合人们在不同界面的橱窗之间穿梭徘徊,建筑也基本为9米高,小巧的2层建筑,便于购物者对整体建筑有个清晰的了解。3米宽的购物风雨走廊加强的人的可停驻性,对商品的观赏性。
3.4平面功能
整个商业街用环形水景与居住区相隔,建筑底层均采用骑楼式灰空间,各幢商业建筑之间均用形式各异的连廊相连接,本设计中骑楼、连廊、平台不仅联系了户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还提高了商业铺面价值,方便住户使用,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可以享受购物的自由浪漫.;同时也是街区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特点。每栋建筑均在统一建筑风格下形态各异,沿南面紫荆花路均以商务办公和小区配套净菜市场为主,偏向居者基本生活消费的配套商业设施;内部商业街以休闲、餐饮为主,面向青年等追求时尚品味生活的居者。
3.5 多学科在建筑中的运用设计中从运动心理学,将紧张的运动空间与松弛的舒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商业街区中提供了一个富有节奏的空间线路,曲折有致、松弛有度、时急时缓,使整个空间流线充满韵味和变化。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从行为心理学确定适当的空间感受,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缩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避免单调平直呆板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和冷漠感。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Ⅱ期商业街建筑面积:18860 m2
占地面积:20700 m2
容 积 率:0.718
绿 化 率:28% (水体面积3000 m2)
建筑密度:33%
五、施工中遇到的几个心得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