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范文

时间:2023-03-14 19: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价格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8月14日上午10点,京东CEO刘强东连发两条微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

当天下午4点,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回应称:苏宁易购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我们都会即时调价,并给予已经购买反馈者两倍差价赔付。明天9:00开始,苏宁易购将启动史上最强力度的促销,我一定能够帮刘总提前、超额完成减员增效目标。一起努力!

随后刘强东连发6条微博回应,京东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并且无底线便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京东惟一不缺的就是钱!

晚上10点左右,国美副总裁何青阳表态加入价格战:国美从不回避任何形式的价格战,从8月15日9点开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商城低5%。并且从本周五开始,国美1700多家门店将保持线上线下一个价。

至此,一场缘起“微博约价”而引发的号称“史上最惨烈价格战”一时间在电商行业间硝烟弥漫,新一轮电商大战拉开序幕。随着当当、易迅等企业的“乱入”,正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行业的混战。

根据有道购物搜索的监测,当日开战的1个小时内,京东调价19%,苏宁调价17%。两家电商的疯狂比价大战把今年的电商价格大战推向了最,甚至将价格战引向线下业务。

不过,当天根据一淘提供的第三方“战后信息”,6大电商的大家电商品11.7万余件中,仅有5000多件商品价格有所下降,占比约4.2%。而调查显示,多数网友对价格战并不认可。此次大战也被定义为电商间的炒作,只是靠吆喝低价搞噱头。

其实,在电商格局未定的大前提下,电子商务平台围绕“价格”的征战从未消停过。有人认为,不管电产商是否真的赔本赚吆喝,至少这种降价促销赢人气的销售方式已渐成常态。价格战是一种最低端的促销方式,但在电商时代,价格却是一种最有效的销售手段。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钟祥财教授说:“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就存在着一种现象,当民族企业没有可能在质量、品质和创新上与外国货相抗衡时,就拿出价格低的杀手锏,今天的电商大战其实就是这个行为的现代版。”

篇2

玩真的

其实,前两年电商之间就经常打价格战,尤以京东和当当为代表。可是,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这些价格战大多都名不副实,如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满200减100,表面上听着还可以,可是进去以后才知道是买200赠5张面值为20的优惠券,而且优惠券的使用规则还是每笔交易满100才能使用1张优惠券。消费者当然不傻,也会算账,一看就不想参与,因为如果使用完5张优惠券,他们最终至少得消费700。这样的价格战与其说是价格战,不如说是营销的噱头。有过一两次相同经历后,消费者便再也不会轻易相信电商所谓的“价格战”了。

这次轰轰烈烈的价格战是否是真正的价格战呢?据网易有道购物搜索的数据显示,以京东为例,京东6月每个商品的最低价相比5月每个商品的最低价下降幅度达20%,这证明在商品单价方面确实是有调整的。天猫方面,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的暑假期间,天猫一共会提供3亿元补贴,其中2亿元用于补贴商家,1亿元以红包形式交给消费者支配。因此,相比之前,此次价格战可以说是真正的价格战。

真英雄

篇3

鉴于“双十一”中价格先升后降、商品送达延误等问题为网民所诟病,此次各大电商也在战前宣传上更为理性,且纷纷打出用户体验的感情牌。

例如,淘宝将本次“双十二”主题定位“小而美”,与“双十一”注重拉动B类品牌卖家打折促销不同,这次活动第一次面向全网所有卖家推出“零门槛报名入口”,并通过社交化的“求优惠”来决定商品价格和促销。京东商城则更强调服务,并将12月12日定为“京东关爱日”。京东商城昨日还宣布投资40亿建设南北两大云计算中心,选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江苏宿迁市,以优化数据处理、资源分配以及物流三大业务能力。此外,苏宁电器也宣布以后每年都将参与“双十二”,并通过实体店渠道砸钱造节。

“双十二”大促已有变身营销大战之嫌,但并不阻碍网上产品的热卖。尽管淘宝称此次不再公布消费数据,但从最新披露消费金额的电商表现来看,增长依旧可观。

篇4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价格战 竞争

一、电商价格战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胜劣汰。企业间通过的“价格战”,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制度。在强有力地竞争下,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电商企业淘汰出局。还可以促使电商产品聚集,实现规模经营。(2)通过竞争,促进电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电商之间以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参照,明确自身的合理定价,可以更好的掌握市场动态,定准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通过科学管理策划和营销手段,使品牌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节约成本,无形资产的增加使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提升,从而单一价格战变为综合实力竞争。(3)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更高满足。适度价格战能够促使电商加强监督管理,发展创新技术,降低成本消耗,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得以加强,此外,价格战促使企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为满足客户需要推出具有差异性和系统性的服务。

2、消极影响

(1)过度价格战使市场秩序混乱,资源被浪费。市场经济核心就是价格机制。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对价格造成影响,价格促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同时对市场进行引导,发挥利益驱动机制。适度的价格战像兴奋剂一样对企业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使用兴奋剂,势必导致市场混乱,逐渐将正常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整个行业的市场发展受到损害。(2)价格战使产品价值与价格匹配不合理,供应商负担加重。经济界限中,生产成本价格最低,并占有最主要位置,恶意价格战忽略了价格成本,其价格策略使企业难以承受。此外,价格战使产品供应商利润降低,甚至没有利润或亏损,企业无法累计资本,从而使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阻碍。价格战给企业带来的销量上涨暂时的,却会使企业毛利率受损。销量暂时增加带来的利润如果不能弥补毛利率和固定成本的损失,企业利润将会得到严重亏损,甚至造成企业倒闭,使行业效益受到影响。(3)价格战过度使消费者对企业忠诚度降低。不少消费者提出,电商企业对消费者宣称缺货,实际上却有货。这其中的原因是电商以其商品价格低而获得巨大竞争力,电商之间的竞争也因低价取胜,为了突破低价的禁锢,便采用了不诚信的捷径来降低成本。(4)物流运输缓慢甚至瘫痪。近些年,价格竞争此起彼伏,除了各大节日,电商挖空心思的周年庆等活动,使得商品价格一度压制非常低,网民也在价格战中纷纷为商品的销量做贡献,销量成倍上升对商家来说可能是好事,但为了完成网购的运输,各大物流公司也可为拼尽了最后一口气,但是依旧换来的是物流差评的字样。(5)售后服务差。随着电商企业价格战的激烈进行,企业对商品售后服务的滞后性逐渐凸显出来,当消费者收到商品时,发现商品存在各种问题,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对商家提出质疑,然而商家往往将问题推给物流运输,物流公司又会声称商品本身存在问题,问题推诿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二、电商价格战的原因分析

1、行业层面

(1)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其他行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而较高的利润率容易吸引其他行业的资金进入本产业中,当这些资金成功进入后,将加剧产业内部的竞争强度,使得爆发价格战的可能性变大。(2)商品“同质化”问题凸显,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企业生产的商品没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是与其他行业竞争者的产品大同小异,那么消费者在选择购买的时候,肯定会择优录取物美价廉的商品,在这个时候,价格优势就会凸显,价格竞争会成为市场策略。商家为取得市场而降低价格,从而使利润下降,为更大程度获取利润,只能降低商品制造成本,以避免企业亏损甚至破产。(3)利用规模效应、获取行业利润。在行业中能够实行价格战,说明企业能够产生较高的利润,其价格空间较大,并且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其企业管理将会更加完善,从而使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会致使价格下降。一旦利润下降,那么价格竞争到一个段落,转向其他形式的竞争。因此,利润低的行业应不会实施低成本战略。

2、企业层面

(1)争夺市场份额。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入到了电子商业行业当中,希望能够使用新时展,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实现转型。由于当前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还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在市场份额的竞争却非常激烈。市场变革过程中,只有成本低廉,质量高的产品才具有良好竞争力,因而价格战无法避免。(2)电商之间的博弈。2012年6月份,京东商城在B2C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中占有了20.50%的市场份额为,苏宁易购占有了3.7%的市场份额为,由此可见京东和苏宁成为B2C市场两寡头。但于2012年8月中旬,刘强东与李斌在微博中展开骂战,从而诱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电商价格战,京东和苏宁是两大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销售相似,包括各种家电、图书和日常用品和食品。(3)增加宣传提高知名度。在一般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口碑评论是影响销售的主要条件,会产生销售信誉。通过现如今的电子商务市场我们能够看出,进行降价吸引客户的商家都是一些大型的综合型电子商务营销商场,比如说天猫、京东、苏宁等,这些购物网站上都有类似的产品,而且售后服务水平相差不大,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同质化,所以说使用降价的方式能够吸引一大部分客户,提高自己的宣传力度,增加市场知名度。

3、国家政府方面

(1)不健全的监管体系。在2012年8月份,京东商城就使用大福福降价的方式挑起了网上销售的价格战争,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影响下产生的。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最后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联合查询得出的结果就是。这种电子商务的价格战已经严重的涉嫌欺诈消费者以及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此进行了处罚。经过21天的商讨,我们可以看到,没有适当的、有效的设计机制。这些企业能够公开的进行宣战,进行价格争斗,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大众化的商品在网络经销存在这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国的相关法律存在一些漏洞。现如今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是针对网络销售价格的。(2)政府的失职行为。在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之中,政府部门做不到全面监控,在一些方向上缺少监管力度,造成局部地区行为丧失。主要是面对一些新兴事物,缺少足够的信息,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没有作为,所以就会为某些不正当的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如今市场的价格战,就是我国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在一些恶意的压价竞争中因为现如今的法律还不完善,所以就造成了这些恶劣的市场价格战。

三、规范电商企业价格战的对策

1、加强行业规范和管理

其一,建立诚信的反馈制度。(1)使用经济身份证来对销售企业的信誉进行查询。(2)组建一个完善的国际性信用平台,健全电子商务的营销体制。(3)将国际化销售平台与经济身份证进行合作管沟,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档案。(4)通过国家政府的引导,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理的监督。(5)进行多方向的销售方式,增加企业信誉。

其二,加强市场管理力度。组成一个商业联盟,主要就是针对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来进行各部门的相互监督,最终能够有效地解决市场价格战的问题。比如说一淘、网易等都能够提供相关的物品搜索,都能在市场的价格监测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其三,增加服务质量。现如今电子商务营销商家不应该一直进行这种价格战争,而是应该进行面向消费者服务的竞争,这种不合理的想象早晚要进行管制,提高服务质量才是最应该做的竞争。(1)要对电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服务的质量以及水平。(2)下大力度投资建设网络交流平台,让服务更准、更快。(3)对于网站的售后部门应该进行追踪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4)健全举报体系进行消费教育。

2、促进电商合理化竞争,健康发展

(1)差异化营销以及增加客户体验。要使用多种特征的差别进行营销。比如说国际品牌海尔企业,这个企业的售后网络体系相当的完善,在服务的质量以及速度上都是前列,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份额所占的比例。(2)鼓励电商企业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商家将竞争主要放在降低价格上,应该进行大胆的创新。在最近几年电商市场主要推出的秒杀、特惠销售等都是最近比较新颖的电商业务,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现如今秒杀虽然不怎么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团购的热潮还是不减当年。所以,商家应当进行新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魏连启:胆小鬼游戏与智猪博弈――弱者的决策策略[J].新东方,2014(5).

[2] 赵冬梅: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度的收敛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3(2).

[3] 李玉:从“电商价格大战”引发的微博营销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篇5

电商狂欢,是一场名为价格战,实为狂吸流量的好戏。

阿里系对于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自己的判断:流量和现金流。我认为这个判断是准确的。基于电商渠道无边界无转换成本的属性与长尾效果,谁抓到足够的流量,谁自然就是老大。传统零售最重要的是什么?店址。而对于电商来说,地理位置消失了,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8·15当天的流量,京东47.5%第一,苏宁19.8%,并且曾一度超过天猫排名第二,双赢的效果。

以吸流量为大前提,双方决策层的表现有趣的很。刘强东第一块板砖挥出,宣称大家电要比苏宁实体店便宜10%以上。注意,是苏宁实体店。苏宁绝对是个大家伙,柿子捡软的拣,但骂街一定要找狠角色,刘总在这方面一向是深明个中真意的,从之前与当当的图书战,到西红柿门变生鲜频道,他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向玩的风生水起。

苏宁的回应颇值得玩味,表示苏宁易购一定比京东便宜,注意,是苏宁易购。第一吸引眼球:在线下京东是零,但在线上易购比起京东还是嫩点,正好借着狠角色赶紧上位。可以想象,在对骂之前有多少消费者只知京东不知易购的?第二避实就虚玩了一手好太极,苏宁千亿的销售,而易购就目标小得多,2011年销售59亿,真要打起来不伤筋骨。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冲突,而二流的企业寻找冲突,一流的企业制造冲突。

再看价格,真的血流成河了么?先不说两家有没有钱烧,价格是真降还是假降,只看一个小数据:南方周末在8·15随机比较了京东和易购的9种产品,比如海尔空调:京东48个型号,苏宁41个型号,重合产品有多少?只有一样。综合各种品类来看,重合率也只在10%左右。

可以下结论了,这是一场恶斗,只不过是在京剧里。对骂十分入戏,精彩无比,底下观众也看得开心,中国人最爱看热闹啦。但是真动起手来双方只是比划几下点到即止,一团和气,所谓真传播假冲突是也。

所谓不花一分钱做广告,关键在借势。两家互借对方的名头,光隔空对骂就挣了漫天飞舞的恐怖流量,所谓异曲同工之妙也。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长全:苏宁:混乱时代的清醒者

篇6

以京东商城十年店庆促销活动为导火索,在刚刚过去的6月里,中国电商行业经历了一场集体“价格战”狂欢。尽管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这场号称2013年电商价格大战的首轮战役反响平平,远没有去年的8·15、双11来得让人兴奋,但在上述的当局者看来,这重复又重复的过程已经成为一场“不打也要打”的危险游戏。用户的需求并非无止境,但各种压力下的玩家们却不得不全速前进。电商靠价格吸引眼球的时代还远远没有过去。于是,一方面担忧自己变成了“卖白菜”的打折户,一方面又不敢停止脚步,怕就此止步于第一阵营的竞争。

而谁将笑到最后?

京东天猫“二选一”的矛盾

“现在做电商,卖家好累的,不赚钱。”在距离阿里巴巴旗下天猫26-28日连续三天的服饰类促销还有一天之际,李波在忙碌之余向南都记者感叹道。

有观点以为中国电商在经历过近几年高速粗放的发展后,正转入阿里巴巴或京东曾经提及的“修身养性”或“休养生息”阶段,评判的标准也正从增长转为盈利。作此判断显然还太早了。

“打价格战会不会让我们赚得更少?一定会。”但在李波看来,这是“不打也要打”的危险游戏。有很多像李波一样追随互联网成长的卖家,他们的营业额已经达到千万以上,并期待从这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电商才刚刚起步,如果说线下的蛋糕没增长或正在萎缩,但线上的销售却是一直在增长。这个过程中,价格战有个很明显的作用,对任何细分类目来说都一样,就是跑马圈地。”李波表示,其实很多卖家都知道,如果做个2000万可能没那么辛苦,还有点钱赚,而即使做到2-3个亿,赚的钱也和这个差不多,甚至还少。“但当蛋糕变大以后,你要还是一两千万的规模的话,就会被吃掉。而做大之后,会有很多投资或者融资的能力,会有很多方法来赚钱。所以前面要先冲,把蛋糕做大。”

这是供应商、卖家、平台等每个电商玩家都能清楚感受到的事实。刘强东那句“越大越安全”的名言,被不少电商人认同。因此,价格战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频繁地开展,大家不得不疲于奔命,保持位置。而在这个过程中,“二选一”应运而生。

就在京东发动6月大促的前两天,京东副总裁蒉莺春突然发博客声讨阿里巴巴,暗示天猫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虽然阿里巴巴官方否认天猫进行“二选一”,但多位卖家对南都记者透露,接到过天猫“通知”,若卖家参加了京东6·18店庆月,就会被取消参加阿里双11的资格。

“他们抢得很厉害,京东6·18提前一个月来找卖家,马上天猫也开始了。”陈月(化名)透露称,“锁后台”的事情时有发生。“天猫会提前到卖家这边来,直接跟你去仓库看,有哪些货,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要准备好,应该怎么做。到时候甚至需要锁我们的库存,一件衣服有多少数量不可以减少只可以增加,消费者点击购买后,如果你发不了货就只能被罚钱或者扣分。消费者不会理会是谁锁你的库存。京东也一样,譬如我们把店面装修好了说参加京东活动,突然天猫打电话来说不能参加要改了那个页面,这时候京东就锁了后台,让你进都进不去,被迫要参加这个活动。双方都很强势。”

“二选一”的背后,是京东与天猫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倒影。京东在2011年的下半年发力PO P平台业务,这一业务的核心卖家群体来自服装鞋帽日化等领域,而天猫在这些领域发力已久,又以“双11”资格为有力武器发起强势进攻,京东难免被动。

但最头痛的还是卖家。“我们夹在中间,他们是神仙打架,我们是凡人受伤。”李波对此觉得非常无奈。

频繁价格战或透支品牌

以京东商城十年店庆促销活动为导火索,在刚刚过去的6月里中国电商行业经历了一场集体“价格战”狂欢。京东、苏宁、易迅、亚马逊、当当、凡客等纷纷宣布参战。

易迅C E O卜广齐表示:“通过这几年跑11·.11光棍节和6·18以后,你会发现这不是某个企业的事了,易迅那天的爆发式增长不比京东低,其他的平台都会有这样的爆发式增长,这已经变成网民自己的一个节日了。”

但在不少卖家看来,价格战归根结底,或者说从来就还是只有两个主角———阿里巴巴和京东。陈月举了个例子。“一般的大促都是12点开始,我们会通宵加班。有次某平台号称搞大促,员工要改页面,结果到12点一看只有几百个U V,我就说大家收拾东西回家睡觉吧。所以行家都明白其他平台不用分配太多精力,因为相比起这两家,其他的份额实在太小了。”

2012年,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产生总销售额191亿,其中天猫132亿,淘宝59亿。而在今年的6·18店庆月中,京东CM O蓝烨向南都记者表示,整体的销售规模在6月17日到19日达到了将近50亿,三天总订单数超过700万单,其中家电销售额达15.9亿,整个开放平台包括服装、家具等同比比自营增长了2.5倍。

价格战、人海战术接踵而至,李波回忆称,在去年双11双方最紧张的时候,京东和天猫对核心卖家采取的都是“一对一”的盯人战术。

此次6·18,京东方面给出的数据是,真正因为“二选一”退出京东平台的只有3家,而且都是服装品牌,对京东并无造成影响。但李波透露,真正留在京东的核心服饰类卖家只有1-2家。“作为卖家,其实都是在商言商,以服饰类来说,6·18的销售额只有双11的三分之一,所以两者只能择其优。”

但李波认为,这种选择其实是相当矛盾的。“我们也不想一家独大。就好像运营商一家独大的时候,收费肯定是贵的。有竞争,平台的收费才会下来,所以私底下我们希望京东可以快快起来。以前,一般行家都会说搞完双11,12月份就去北京跑一下,重点支持京东,做一两个月,错开时间,其实大家都难处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竞争,也在推动整个电商行业全速前进,对不少玩家来说产生的是另一重烦恼。

“就像是6·18一样,本来是京东的店庆,但所有平台都在做6·18。做完双11后,到了12月聚划算、各家的年终专场、三折封顶都出来了,一路都在搞促销,从9月份开始就没有停过,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份。”

对这种过于频繁的价格战,李波的看法是:“其实很多我都说我不想参加,今天五折,明天四折,后天三折,别人觉得你这个品牌都不是品牌了,就只是在卖货,卖白菜的。”

而更严重的,有卖家甚至会因为频繁的价格战或大促面临倒闭的危机。李波举例称,以服装为例,今年你想做1个亿的销售额,如果全场五折就是2个亿的吊牌价,一般要以2倍的比例来备货,就是说要准备4个亿的货,如果说成本价是3折,那4个亿的吊牌价就要准备1.2个亿的资金,这对很多卖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在运营或促销手法上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所以行业里流传一句话,价格战就像,你明知道它很危险,但是你又一定要享受它。年年都是这样,好多商家都是做价格战做死了。”

消费者从“买便宜”到“占便宜”

除了卖家,消费者的心态也在产生微妙的变化。电商平台激烈的大促之争,低价是最重要的噱头之一,但在这个噱头之下,消费者的热情是否还如以往般浓烈?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林先生网购的主阵地。在京东6·18大促的前一天,林先生看中的一款音箱由899元大降至699元。6月17日晚,林先生急忙下单抢货。随后,他发现苏宁易购竟然打出了649的低价,而让他颇为气愤的是,在6·18结束之后,京东这款音箱的价格更戏剧性地又降至649元。

对于这样的经历,有消费者觉得很无奈。“如果是急用的东西不会等到大促才买,而有些确实想买的东西,大促也不一定做促销。”林先生表示

从搜狗搜索提供的比价榜来看,今年6·18价格战期间全网促销商品真实降价仍属主流,但个别商品存在先降价再提价的现象,这在手机、厨房电器、美妆个护等热门类商品中表现明显,相反,单反、电视、冰箱、移动硬盘和台式电脑等商品则领衔热门品类商品平均价格降价幅度前5名。

事实上,价格战在中国电商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其历史原因。在以纯线上销售品牌A 21的负责人陈宇文看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电商的消费者由淘宝培养起来。“淘宝是最早使用价格战的,所以最早一批中国电商培养的消费者,就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那部分人。大家想到电商首先就想到淘宝,想到淘宝首先就想到便宜。其次,2008年经济非常差的时候,很多出口不好的企业转移到网上做销售,这批卖家当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库存,不单是服装很多行业都在卖库存,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最快速的手段就是价格战。”

他认为,今天价格战的审美疲劳大家都意识到了。“这样搞下去,品牌如何发展呢?你什么时候见过路易威登、古驰天天打折啊?我们感觉应该今年价格战还会继续,但是到了明年后年就很难说了。现在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我们同行专做价格战的商家,简单来讲就是那些爆款,都已经不行了,所以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一两年后有比较好的供应链和品牌的商家,会更容易生存,把生意做大。”

过去两年是电商的爬坡期,从去年6·18一直到双11,整个行业都非常热闹。创维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向南都记者表示,去年双11天猫卖了191亿,羡煞众人,但这是电商兴奋期的特殊表现,这种盛况可能会一去不返。“2012财年,创维在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从1.8%上升到3.8%,增速很快,但今年电商的增速比去年会放缓。双11之后,线上线下已经逐步达成平衡。今年6·18也不比去年,坦率地说,创维今年6·18在线销售额比去年有所下滑。”

消费者的心态在改变,卖家的运营思路也在变化。“以前买东西要买便宜的,现在买东西可能是想买那种‘占便宜’的。”专营挂烫机的贝尔莱德,其总经理梁永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战历来是家电销售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两年打起来技术含量会高很多,不再是纯粹的降价那么简单。”他认为,现在的消费者更有个性。“不是说你一定便宜就好,而是你要适合整个网络购买人群的特性,所以促销的形式会比简单把价格拉下来复杂很多。”

在南都经济官微发起的“6·18电商大战真便宜还是假实惠”的读者调查中,有37.8%表示对今年的价格战“根本不关注,都是商家宣传而已”,有29.8%的人认为“今年商品降价幅度没有去年大,喊得欢实惠少”,另有25%的人认为“电傻促销太过频繁,早就促销疲劳了”,只有7%的读者认为“确实有便宜货,我淘到了”。

来自网易惠惠网的数据显示,虽然同为价格战,在2012年的8·15中,京东流量涨幅达到132%,苏宁流量涨幅706%,而在今年的6·18中,截至当天下午京东流量日均涨幅仅为36%,而苏宁流量上涨49%。

易迅C E O卜广齐分析称,从时间上说,京东的6·18是上半年,和下半年的11、12月份来比肯定不如下半年的。“阿里巴巴的双11和双12应该是做过比较精心的考虑的,因为每年年底的最快一波成长就在11、12月份。我们做事情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顺水推舟,一种是逆水行舟,所以双11和双12都算是顺手推舟的事,而5、6月份如果纯粹是提高销售的话是逆水行舟的事。”

硬着头皮参战

一年几度价格战,一年几度审美疲劳,但不打也要打。在采访中,南都记者发现,即便如履薄冰,打价格战仍是所有电商参与者的共识。

“价格战并不是要看价格打得有多低,最重要的是如何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力。”网络服装品牌茵曼的创始人兼C E O方建华向南都记者分析称,如果按吊牌价5折出售、再加上赠送优惠券等投入,算下来茵曼的毛利只有40%左右。“这种大促我们的定位是做到盈亏平衡就行,更看重的是能为品牌带来多少新顾客。”方建华表示,今年天猫年中大促为其增加的新用户有2万个。

在这种主旋律下,一场更为疯狂的战争正在拉开。今年天猫自掏2亿元现金直接回馈消费者,京东早早就占据了各类媒体和广告平台的主流位置,推出各式全场满减的活动。所谓的精细管理和深度的用户数据挖掘取代不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和降价促销,销售额仍在取替毛利成为考验电商的核心指标。

京东CM O蓝烨认为,其实低廉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客户体验,如果说大家买这个东西都买得很贵,客户体验不会太好。“所以,京东是要推动整个产业链优化成本,让用户享到实惠,涉及到客户体验和客户感受的东西我们比较坚持。”

而步步紧追的易迅,其CEO卜广齐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B2C最适合做标准的商品,如果你标类商品不能有很好的价格竞争力是不会被消费者接受的。“对我们来讲,在腾讯的电商里面,商品价格是我们未来几年里面要守住的,因为腾讯电商在这个市场来看还是后发的一个进入者。今天我们找到一个方向之后,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快一些的成长。我们也知道,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价格还是相对敏感的,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还是有跨平台比价的一个习惯。”

主打平台路线的阿里巴巴也并不打算坐视旁观。“我不同意说我们使用价格作为唯一的手段。反过来我也不同意说,因为价格好像比较敏感,我们就所有东西就不能用价格,因为它毕竟是营销当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天猫副总裁王煜磊向南都记者表示,“也许真正忠实用户他已经脱离了整个价格优势的,你要给他提供一些额外服务。但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你总要给他一个上网买东西的理由。我们从来不忌讳说对于某些消费人群,价格是非常有意义的手段。”

从各家给出的数据来看,因京东商城十年店庆促销活动而起的销量仍处于增长态势。各个玩家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靠价格战建立规模,当规模够大,就能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更好,因此才有可能一边打价格战一边接近盈利。

但从卖家的角度而言,方建华提出,在未来还是不适宜把所有希望放在大促或价格战身上。“一则没有利润,二则会让部分消费者转向大促价格便宜时才买。”方建华表示,这些问题一度在茵曼身上出现过,现在茵曼也在加紧淡化这种影响。他表示,后来通过快速推出大量新品,茵曼最终将正常日销量稳定在100万。

另一方面,随着日益的常态化,价格战已经由之前争夺市场的竞争手段逐渐演变成电商企业的营销手段。对于各电商平台来说,跟随未必能够改变自身的市场排位,但是不跟随却有可能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硝烟散尽回归理性

研究机构易观国际认为,同质化的大促形式以及电商市场不稳定的价格体系将成为今后影响电商大促的重要阻碍因素。两天一小促,三天一大促会对供应商及消费者造成伤害。不稳定的价格体系容易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这从部分电商平台与供应商的紧张关系及用户评价方面已经完全暴露,但却未引起电商企业的足够重视。

对于供应链的掌控则是价格战背后的角力,只有在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才能保持价格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传导到末端的销售上。因此6·18刚刚结束,易迅就召集500多家供应商开会。卜广齐称,目前在传统零售或者现在的电商平台上,品牌厂商和渠道之间往往是利益的博弈关系,但易迅要推出整合供应链平台、大数据平台、统一开放的物流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内的四大核心平台改变这种关系。

而事实上,相比过往,如今各个平台都更为强调对供应商的“增值”服务。京东强调未来差异化竞争的方向,是要把强大的物流系统分享给卖家。而天猫更为推崇的是其“回款周期”,以及联合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推出的各种新型金融服务,比如订单抵押的小微贷款,去减轻卖家在大促中的压力。

但在波司登副总裁程伟雄看来,以服装业为代表,当前的价格战仍与早期的“库存”调整有密切的联系。“整个行业估计两年内就能完成调整,到时这种以量贩取胜的模式也会回归理性,低价是否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唯一值得品牌商和平台一起思考。”程伟雄表示。这意味着,当企业完成了这一轮库存的清扫,其是否愿意继续迎合平台商的“低价”杀手锏换取销售的暴增还存在变数。

@南都经济微调查

6·18电商大战真便宜还是假实惠

参与人数600

A。今年商品降价幅度没有去年高,喊得欢实惠少179 (29 .8%)

B。电商促销太过频繁,早就“促销疲劳”,兴趣154 (25 .7%)

篇7

讯:电商之间价格战纷争不断,实际上为了保住自己可怜的那点市场份额。在货源、物流、渠道、模式的滞后下,虚高的价格也仅仅是吸引眼球而已。面对质疑,乐蜂高调宣布8月1日开始五周年店庆月,此举也被舆论解读为借店庆掀起新的一轮美妆价格战。

随着美妆电商频繁加入价格战,侧面也显示了2013年美妆市场的活跃。先是乐蜂网在227挑起三月桃花节,创下当天销售1.22亿,成交57万单的战绩。其次,乐蜂4月青春正火,以美妆加入易迅,苏宁,国美等3C大战。之后,618京东庆生,乐蜂再次冲破了美妆市场的价格底线。与此同时,几次电商价格战的冲击,也挑战着美妆市场的利润低线。

8月,各种防晒、美白产品进入销售旺季,女性美妆市场潜伏无限商机。此次乐蜂五周年庆,动员员工从访问、下单到支付、交付乃至退货、退款……,力求优化每个购物环节,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准。同时,乐蜂网还推出价值上千万元的促销让利活动,包括时尚芭比娃娃手机、各种现金礼券甚至汽车都有可能作为奖品派发。秒杀、团购、直减和特价等促销方式整合进一步压缩美妆行业的水分,力图抢占八月电商市场的头筹。

“价格战的逻辑,追求的都是利益至上,往往以牺牲品牌为代价换取流量和用户。“业内专家表示,聚美仓促上马“3.5周年”,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电商行业竞争的惨烈程度。另一方面,价格战可带来大流量和大销量,以此考验网站运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最好机会。(来源:新民网)

篇8

讯:7月11日以来,中国首个无添加品牌柚子舍全网发起一个名为“我要吐槽防晒霜”的活动,利用微博和微信两大媒体收集防晒霜吐槽内容。据悉,此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8万,被吐槽的品牌近一百个,真实的晒图创意的吐槽让活动绘声绘色,庞大的吐槽源震惊业界。

活动还不仅如此,柚子舍在防晒霜品牌几乎集体遭吐槽的时候,强势推出自己的无油防晒乳,霸气实施0元挑战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一众网友热捧,也让同行纷纷侧目,如此风口浪尖旁人唯恐躲避不及,是什么样的自信让柚子舍逆流而上。

据业内人士分析,防晒作为夏季护肤最热门的话题,防晒霜市场必然是各大护肤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赢取市场份额,各个策划团队无不煞费苦心频频出招,线上线下活动办得锣鼓朝天,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品牌之多,产品之丰富,让消费者应接不暇。作为新生护肤品牌,想要挤进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一份羹,是极其不容易的,柚子舍深刻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庞大的电商价格战前,明智的选择了制造话题的入口,拉拢人气关注自己,再适时推出自己的产品,赢得更大的关注。

当然,也有人在说,此次吐槽活动防晒霜品牌几乎无一幸免,难道柚子舍就不怕消费者怒火爆发也惹祸上身么?柚子舍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晒霜作为爱美女士夏日必备的产品,用户体验一直以来确实也存在不少问题,柚子舍以人为本,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是活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柚子舍坚信,作为一个新型的电商品牌,再不能把营销思路局限在传统的价格战上,要懂得创新思维,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把消费者的诉求放在第一位,生产出经得起消费者检验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柚子舍新一代无油防晒乳,就是消费者最迫切需要的夏日救星。

柚子舍的无油防晒理念贴合了消费者时下对防晒的最大诉求,在盛大的活动中宣传得更加深入人心。据悉,短短一个星期,柚子舍无油防晒乳的销量已突破3万大关,并且势头正盛,看来柚子舍的霸气营销策略已初有成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期待柚子舍的更多精彩表现。

篇9

中大促刚刚告一段落,电商平台们纷纷秀成绩,但你这次真剁手了吗?

中国电商发展这十几年,几乎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价格战里程碑。从年头到年尾,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各种由头的价格战。每年一过完年,3月要开始姨妈巾价格战,4月要打面膜价格战,5月要打化妆品价格战,6月卖电器,7月暑期档,8月开学季,9月苹果发新机了,10月准备“双十一”,11月终于盼来了“双十一”,12月还有“双十二”,次年1月卖年货,2月准备着3月又要来了……

还得配合着友商的店庆,踩着点打起来,3月截聚美,6月截京东,8月截苏宁,11月截阿里,反正品牌方也是刚好6月清年中库存,11月清年底库存。

电商用低价策略抢占线下份额,电商平台之间用低价策略互相排挤。暴露年龄的人应该都记得,电商当年就是品质差的代名词。

但要论影响力和频次,价格战近一两年可明显在走衰。前几年还有真金白银打价格战的,这两年只是装装样子的嫌疑就很大。

原因呢?首先,价格战得有钱才能打。资本市场火热的时候能打;资本遇冷,自然也就打不起来价格战。

格局上,国内电商零售双寡头的格局基本稳定,跨境电商今年格局也基本稳定,相对稳定的市场,打价格战的可能性就低。

几乎所有做零售的人都会承认,价格对于零售确实非常重要,一切零售可以总结为9个字――好商品、好服务、好价格。但这三点的重要性在每个阶段各有不同。在一个市场的初期阶段,消费者往往是价格敏感型。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消费者逐渐会愿意为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买单。中国现在1亿多的新兴中产阶级,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用户逐渐脱离价格敏感而转向优质商品和服务敏感,这样的大背景下,价格战出现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价格战的目的肯定不是赚钱

既然要打价格战,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赚钱,至少不是短时间内的赚钱。一般来说,价格战的目的有以下三种:

一、获取用户,占领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便宜是零售企业获取用户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零售企业的获客成本包括营销推广、物流补贴,还包括直接的商品价格补贴。

比如2015年初的母婴纸尿裤价格战,纸尿裤只是一个引流款,母婴是跨境电商的大品类,彼时正是跨境电商初起,疯狂抢用户的野蛮阶段。赔钱卖纸尿裤,是变相的“花钱买用户”的一种方式。有了用户以后,就可以从其他品类上赚得利润。

这一打法多发生在市场萌芽阶段,价格战用的多是高频引流款品类。价格战是企业在短时间内甩掉竞争对手、建立统治地位的良方。同时,这种情况下的价格战,还是教育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大方法,比如近两年活生生用钱砸出来的打车软件使用习惯。

二、价格狙击,打击竞争对手

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就是这样。实体书店的进价一般是标价的6.5折,而电商平台卖书,售价多为标价的4?6折,搞得实体书店好像用不了多久就要“择日而亡”了。

同样还是图书,著名战役还有“京东当当价格战”。刘强东微博表示京东要上线图书频道,当当号召图书供应商对京东进行封杀,然后价格战就打起来了,当当宣布4000万让利促销,京东宣布8000万让利促销。

这一打法多发生在行业洗牌阶段,市场相对饱和,通过低价可以清退实力不济的商家,并阻止新的商家进入。从这一角度来说,无论是哪种品类的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接受价格战的洗礼。资本家要想搞垄断,价格战往往是最佳手段。

三、为了噱头、为了广告而价格战

这种价格战最没诚意,顶多算是虚晃一枪,装个样子。比如已经持续了好多年的全民网购狂欢节,真半价的商品少得可怜。平台要求商家在狂欢日的售价是近30天的最低,可怜又“鸡贼”的商家早在30天之前就提价了。

价格战不是谁都有能力打

价格战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想打就能打的。先需要有足够冷静的头脑分析大环境,判断行业趋势、竞争状况是否是打价格战的好时机;再预判竞品可能出现的应对方案;同时,做好Plan B,想好一旦价格战中出现突发变故该如何应对。

思想上做好准备,接下来就是行为上的准备,需要垄断采购、增加库存、扩充产能,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售后服务完善。真正的价格竞争力,只可能建立在高效优化的供应链上。

所以,价格战门槛非常高:

纯补贴的价格战容易牺牲,但是供应链结构强就容易获胜;

后端匹配能力中研发、系统、仓储、物流、客服样样匹配才能打;

现金流要充沛,没血不能打仗。

价格战真的开打后,玩家们脑子里想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如何尽快达到目的,终止价格战。毕竟,战争还是要流血牺牲,价格战就是一套“七伤拳”,损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特征决定了价格战不能是持久战,只能是遭遇战。

用价格战抢用户这招,消停了点

获取新用户、攫取新流量无疑仍是现今电商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价格战的一大起因。

关于流量,业内一般的观点认为,现在电商普遍缺流量,因为网购的人口红利在快速衰减,所以大家只好“往上拓,向下沉”――通过跨境电商拓展那些有消费升级需求的中产阶级用户,通过农村电商拓展四五六线低线城市及农村用户。但是拓展方式上,现在又与以前的集中流量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电商走俏。

新的流量现状使得新用户获取方式更加多元,价格战的重要性下降。SNS社会化流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两年的数据是,外部媒体给淘宝带来的流量占比从2014年的5%上升到了2015年的46%,淘宝的运营重心也从原来的类目运营转向到了内容运营。

社区、社群电商都快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了,具体运作又分两种:一种是内嵌社区板块,比如手机淘宝底栏正中间是“社区”,一种是社会化流量分销,包括各种微信购物方式,有微商、朋友圈购物、好友链接拼团等等。

电商的独特优势是避免价格战的最佳堡垒。电商1.0阶段,特征就是大而相同,所有电商平台都想做开放平台、做全品类。一通竞争下来,除了价格不同,各电商的区别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商走进了不得不靠价格拉动销售、烧钱维持销量的泥沼。

现在来看,至少新电商们比较清醒了,尽量想把优势集中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垂直品类电商都在反扑供应链,在供应链上做独家合作、自有品牌布局,除了可以靠生态圈提高效率,更是可以建立独有优势。

品牌商的渠道保护也是电商无法进行价格战的一个原因。比如,欧洲很多国家都有新书限折令,规定新书在出版一年内不许打折销售。跨境进口电商面临这一问题的较多。外国品牌多有渠道保护,在选择渠道商时看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渠道商能否对商品价格进行一定保护,很多外国品牌不希望因为渠道商的过低定价损害品牌形象。

从用户角度来看,商家价格战处理不当,很可能叫好不叫座,甚至招来一片差评。

“叫好不叫座”指的是确实招来了新用户,但是全都是“僵尸用户”,有降价刺激的时候用户才下单,否则就不下单。价格战无法吸引高价值用户。商家原先期盼先放血打价格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死了就没再生过来。

“招来一片差评”指的是价格战往往非常高调,给用户带来了很高的心理期望值,一看降价促销力度并不大,用户会有被欺骗的感觉,虽然短期增加了销量,但是用户信任度无疑在下降。

篇10

6月18日是京东商城的十周年,为了在这一天好好打一场价格战,各大电商用“别吹”、“别慌”、“别吵”、“别扯”等来忽悠大众,电商价格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对于各大电商公司来说,打还是不打,这都是个问题。

所谓价格战,就是比谁价格更低,在线下的卖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查询信息价格的成本高,价格战不容易挑起来,而这一切在互联网上就容易得多,也有了价格战的诞生,每年的双十一是天猫的购物狂欢节,每年的“618”是京东的价格战,但在很多人认为“抢购”、“零利润”等都是吸引眼球的噱头罢了,价格战究竟成就了谁?又毁了谁呢?

最先成就的当然是价格战的挑起者,媒体争抢的免费报道为价格战的挑起者省了不少公关的钱,所以跟风者也想分一杯羹,也进来凑事儿。因此电商价格战能给大电商带来更大知名度和更多流量,但小电商只能是被毁的,第一玩不起(议价能力低),第二耗不起(资金有限),第三关注的人少,太容易被人忽略,大电商活的更好了,小电商活的当然更艰难了。美团网为什么总搞抽奖活动?就是因为用少量的钱聚集大批用户是值得的,而小的团购网站就玩不起这一招。

电商价格战并不是假的,只是没有宣传的那么离谱而已,所以消费者一定是能体验到实惠的,电商网站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来购买降价的产品相当于是薄利多销,几个电商比起价格来可是个好新闻,媒体也有了报道的资源,像360、金山这样的公司还会凑个热闹,一个比价专版浏览器,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所以总的来说,电商价格战还是个多赢的循环,只是苦了本来生活就艰难的小型电子商务网站,除非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否则早晚要被大电商榨干呀!

慢奢侈快时尚 加速抢滩中国市场

当一些奢侈品牌宣布放缓中国开店速度,并悄悄关闭一些经营不善的店铺时,另一些奢侈品牌却不信邪,迎难而上,继续在中国大张旗鼓地开店。5月29日,万宝龙位于上海虹桥尚嘉中心的全新精品店闪耀揭幕活动的星光还未消退,6月7日又传出百年灵在上海南京西路开出中国第二家旗舰店的消息;6月14日,上海地标性黄金地段新天地,聚集了全球奢侈品行业众多的大腕级人物,也引来一次本年度在此区域最大的盛事——SWATCH集团宝玑、宝珀、雅克德罗三店同开的庆典。

在奢侈品以优雅、艺术的姿态在中国市场拓展的同时,现代时尚的另一极——快时尚品牌其实也没有闲着,它们也在不断地扩容和拼抢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