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支撑范文

时间:2023-03-25 20:1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营支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营支撑

篇1

1.1运营支撑系统的介绍。

现行的IT支撑系统,它在结构上已经比较简单,它的结构已经与传统的截然不同,通常只包括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和网管支撑系统(OSS)三大部分。

1.1.1系统构架布局的介绍。

在我国电信运营系统构架布局中,它们的管理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现在是以省公司的方式,这样维护单位也必然由省公司负责,作为省公司,它的主要功能应用原则,是负责通信管理、决策和服务职能的具体实施措施,这样在省公司管理模式中,管理支撑系统就应具有管理职能的模式,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本省辖区的所属各市级公司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才能对省公司的各市级电信运营单位,需要运用IT支撑系统,来实施市场营销和客户的维护工作。

1.1.2运营商IT支撑系统。

对运营商来讲,它的IT支撑系统的技术,它的主要形式是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网管系统等不同形式。它的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到各子系统进行登录。现代的管理模式的数据层模型,由于数据的输入是由各系统各自不同的录入。因此系统在使用时是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

1.2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不足

1.2.1基础数据数量庞大。

运营商IT支撑系统在战略规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电信企业思考和战略决策制定,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同时需要网络建设思路的建立决策,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由于目前电信运营系统还不完善,尤其各个子系统还没有建立有效沟通,这样对于电信系统,表现结果就是数据共享性较差,这样就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

1.2.2系统构造复杂内容建设分散。

电信业的发展,近年来建成许多OSS系统,这一运营系统的建设,完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子系统。由于使用IT系统的子系统众多,它们有许多网管系统,由于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就会在使用时,表现出协调性的不良,也可能造成系统的构架分散。

2电信运营商运营的系统建设

2.1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与其及时性和共享性。

IT系统资源的种类繁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硬件资源来说,主要包括系统中的主机、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软件资源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逐步完善和成熟,资源数量也急剧增多,科学地规划并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1.1建立信息共享的IT系统资源数据库。

在运营商建立系统资源数据库,对于这一数据库,可以对不同的公司对其需要的进行查阅和对其进行维护权限,这样就可以利用统一的维护平台使数据可以共享。这样就可以根据管理和系统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数据登记表,就可以随时得到记录内容,这些内容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型号、技术参数、IP地址、使用年限、安置地点的资料,这样就可以使系统达到对设备进行动态更新,也可以检查记录的随机登记。

2.1.2制定资源变更的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系统资源维护工作,需要经常的变更使用问题,因此必需先要做好流程管理。第一,要实行资源的变更审批。如新业务需改变重启,就需要维护人员,先要提交变更的申请,然后,当审批人的申请被通过,才可以实施变更的功能,同时可以对变更的过程实施记录。第二,需要实施系统的预警管理,这需要预先设定预警的阀值,这样维护人员,就可以根据硬件维护人员的预警阀值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的正常应用。

2.2建立系统故障追踪系统。

IT支撑系统在电信系统,可以运载众多业务和实时性要求很高的需求,在正常运作中,就可能会出现系统故障,如果经常发生故障,就会影响IT支撑系统的运营效果。因此,第一,要制定系统故障的管理办法。要对故障管理做出要求。第二,要建立故障跟踪模型,就可以强化后续工作控制。有利于对于故障模块定位,通过建立故障跟踪模型,就可以明确跟踪的重点等,然后就可以由直接维护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信息登记。然后通过故障部门整合故障,就可以对其进行统一分析和跟踪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故障问题。

2.3建立完善的需求流程和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迅速发展,电信产品已经得到高速发展,同时由于其业务部门对IT需求的扩大。使其在需求中,就要实现许多相关技术的过程,其中包含对需求的确认、系统的开发、需求的测试、系统的验收和需求更新等。因此必需建立管理模型化,就可以实行各种类型的规范化管理,使系统可以达到快速化、准确地实现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第一,需要实现流程对规范化。这对于各个流程,都要求进行细化,尤其要对操作人员权责进行规范。第二,需要操作人员在工作衔接中要规范操作过程。当工作流程的上家完成工作时,系统要自动提醒下家接手。第三,在操作中,需要实时信息记录。对于需求模型要设定固定流程,这样就可以记录完成的情况,就可以要求对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归档信息的记录和提供查询业务的记录。第四,在操作中,需要变更管理。对于版本和系统要有专人负责,对需求项目的测试文档、技术参数和系统升级要建立共享制,这样就会方便维护管理和升级工作的开展。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集约化;数据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The Data Application Support Program of

Intensive Operation

Xiao Hong

(Guangdong Telecom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IT) Operations Center,Shantou Division,Shantou515041,China)

Abstract:With the focus on projects of Guangdong Telecom MBOSS on-line,2011,Guangdong Telecom Information Work theme is"to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data"focused on deepening the targeted marketing to maintain the local network data applications,competitive analysis,customer service quality analysis applications,all network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enhance data integration,data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province,the data application to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play the data set after data mining,application support.

Keywords:Intensification;Data applications;Program

一、绪论

2011年广东电信企业信息化工作主题是“数据价值提升年”,工作重点是深化针对性营销维系、本地网数据应用、竞争分析、客服质量分析应用、全网数据分析等应用,加强数据整合,强化基础数据管理,提升EDA运营能力,以发挥数据价值。

二、面临挑战分析

1.数据展现分散、口径不一致,业务发展情况不能实时掌握;

2.缺乏统一的渠道管理支撑系统,一线营销人员生产力急待提升;

3.移动、宽带市场竞争激烈,存量客户保有面临严峻挑战,营销资源非常有限,迫切需要精确的数据分析挖掘和营销管控平台辅助精确营销的高效实施;

4.数据资产沉默,数据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三、总体目标:强化数据应用实现“IT数据价值提升”

1.部署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应用,实现省、市、县经营分析一个体系、一套数据,提升全省经营分析的数据支撑水平;

2.强化分公司数据应用,提升精确营销的数据支撑能力;

3.持续增强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支撑市场前端深入开展客户洞察;

4.设立专项人工成本激励,对数据分析工作进行专项激励。

四、数据应用重点项目

(一)部署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应用

建立全省统一的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实现省、市、县经营分析一个体系、一套数据,统一排名通报,经营分析数据时间提前,提升对经营发展的数据支撑水平。

(二)建设营销维系支撑门户高效支撑渠道数据应用

建立清单式精确营销、维系IT支撑体系;扩展增值业务主动营销能力;增强市场销售拓展IT支撑能力,提供“两达图”支撑:业务房间到达图、资源房间到达图。

(三)建立全省收入预估机制辅助经营决策

部署收入预估应用,支撑省、本地网管理层提前掌握收入;实现每月26日预估当月全业务收入,准确率达到99%以上。

(四)提升数据分析挖掘能力

基于客户细分的差异化营销,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相应的数据分析挖掘支撑需适度提前部署;分析挖掘的能力提升,关键在于有先进的建设理念。具体实施: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库、流失预警、维系挽留、渠道分析、客户价值视图、增值业务客户画像。

五、数据运营集约化工作

(一)优化日报集中运营流程,提升数据时效性

建立ODS7×24小时运营保障机制,每日8:30向管理层昨日量收数据。

(二)建立集约化运营管理规范,提升数据质量

建立统计口径归口管理制度及元数据管理 的应用机制,从流程上规范,在系统上固化;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数据各环节设立质量稽核点。

(三)人工成本专项激励,提升数据分析应用价值

建立一套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评估IT数据应用效果;实施人工成本专项激励机制,提升数据分析应用价值。

(四)加强数据支撑队伍建设

按集团公司数据应用专业关键岗位设置的分类,充实数据应用人才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数据应用队伍的专业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

2011年,数据应用工作将围绕着“紧盯企业核心目标,持续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加快价值驱动的IT集约化运营模式转变”的工作方针,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检验标准,改变被动的、需求驱动的IT支撑模式,主动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在为广东公司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的过程中,实现和证明数据应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阮.电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通信,2003,3

[2]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

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系统;支撑技术

1 引言

本论文主要针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面向3G多媒体业务平台时所需要进行的转变及设计展开分析讨论,以期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平台建设方案和技术指导,并与同行分享。

2 3G多媒体业务支撑平台要求分析

3G网络所支持的业务与2G网络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从基本的语音业务拓展到多媒体业务,新业务的特点对业务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业务捆绑

3G业务众多,针对用户的消费习惯细分客户群,推出各种捆绑业务和服务营销包,业务支撑系统需要支持业务捆绑打包销售。

2.2 更灵活的计费方式

3G业务增加了对QoS的要求,除了要实现传统的实时计费和按内容计费模式外,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将QoS作为计费要素之一。业务支撑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业务采用按时长、流量和使用次数等方式计费。3G的计费采集点众多,协议复杂。业务支撑系统应该能够统一而不失灵活性地计费。

3 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3.1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业务支撑平台开发

3.1.1 平台的软交换开发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

网管中心软交换综合网管系统遵循TMN系列规范设计,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等功能层次。软交换体系各种设备都提供相应的管理器,实现设备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同时在网管系统中可基于SNMP管理协议与TELNET实现对各设备的集中管理,包括相关参数的指配。

3.1.2 多媒体业务的平台实现

在对3G多媒体业务平台的设计布置中,采用WCDMA3G平台协议,其中WCDMA系统设置了WAP网关、LCS定位服务平台、MMS、Java平台、短信中心和网关、流媒体服务器;CDMA2000系统设置了定位平台、Java平台、多媒体邮件平台、流媒体平台、WAP平台、可视电话平台、BREW平台以及短信中心和网关。其中的多数业务平台对于不同的3G技术是可以共用的,具体情况如下:

短信系统通过信令网与3{3网络相连。WCDMA中,短信系统可以与核心网MSC相连,也可以通过Gd接口与SGSN相连。CDMA2000中,短信系统只与核心网MSC相连,由于WCDMA与CDMA2000所支持的信令协议不同,2种技术应分别设置短信系统。

定位业务既可以通过信令网也可以通过IP网连接3G网络。由于WCDMA与CDMA2000网络所支持的协议不同,而且WCDMA、TD-SCDMA与CDMA2000在无线定位的实现方式上各不相同,3种技术应分别设置。

WAP、Java、彩信、流媒体等同属于口网上开展的业务,它们对不同技术的网络所支持的IP协议是通用的,只要承载在同一个IP平台上,3种技术能够实现业务平台共享。

3.2 运营平台对多媒体业务的接入设计

3G时代相比于2G时代,移动多媒体业务成为了应用的主流,这也是3G的魅力所在。然而,要实现多媒体数据业务与平台的接入,在目前的3G网络平台中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为此,本论文主要讨论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多媒体数据的接入,从而实现3G平台的多媒体业务运营支撑。

HSDPA的基本原理是在R99的空中接口体系中,数据重传方式是由RNC来负责完成的,数据重传需要绕经Iub接口。数据重传的周期较长~NodeB仅仅起到一个根据RNC的指令完成物理层编码、传输的功能,NodeB本身基本不具有对物理资源的控制和调度能力,而在HSDPA中,为了在空中接口上实现更大的吞吐能力,对NodeB的功能进行了增强,在NodeB的层面引入了物理层重传和快速资源调度的概念,通过在更靠近空中接口的NodeB上引入这些原本只RNC才具有的功能,加快了重传以及对空中资源调度的效率。

为了实现HSDPA的功能特性,以及更好的完善移动多媒体数据在平台上的介入,需要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设计三种新的物理信道:

3.2.1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用户的业务数据。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由于需要给公共信道、HS-SCCH及相关的DCH预留可用的信道码,所以最大可用信道数为15。传输时间间隔定义为2 ms(3个时隙),远小于R99中规定的10 ms、20 ms等长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数据重传时终端和NodeB之间的往返时延。

3.2.2 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下行链路上,传送HSDPA的专用信令,如传输格式和系统资源指示等;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128,每个终端最多可以同时监测4个HS-SCCH。

3.2.3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在上行链路上,发送反馈信道信息(如信道质量指示CQl)和传输块发送确认信息(承载HARQ进程需要的ACK/NACK信息)。用户终端通过测量CPICH得到CQl信息,cQI的上报周期和映射可由网络定义。NodeB通过用户从上行专用控制信道HS-DPCCH中反馈的信息得到用户的下行信道情况,然后NodeB根据所收集的所有用户的信道情况,通过一定的调度策略,为当前用户分配HSDPA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物理资源(HS-DSCH、HS-SCCH),同时选择相应的最合适的AMc方案,以此来实现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用户吞吐量最大化、用户QoS保证等资源调度目标。

篇4

关键词:教育卡;eio;数据抽注;B/S结构;OS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82-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ard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EIO

ZUO Hai-chun 1, QI De-yu 2

(1.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Guangzhou 510900, China; 2.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is based on the EIO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system is a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used as a work support system for educational card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It is used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card printing and card issuing to the use. This system uses the EIO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 the core idea of EIO is data extraction and injection, through the extraction of client components and injection data to achieve system function. Educational card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data extrac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card; EIO; data extraction; B/S structure; OS application system

修订《中国教育集成电路(IC)卡规范》(试行版),将现有的“校园一卡通”提升为“教育卡”,其主要目的为是加强学生基本信息与教育卡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校园一卡通”向教育卡的转变,增强教育卡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安全、可信、共享、统一的学生基本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教育卡安全管理与认证技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本系统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组织指导下,研究开发了“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

1 系统设计要求与开发环境选择

1.1 系统设计要求

教育卡的管理主体是教育部,具体管理职能授权“教育卡管理与服务中心”承担。教育卡的发行管理,采用扁平的“两级管理、统一发行”的发行管理模式。发行的业务机构分为“教育卡中心、教育卡发行单位”两级。教育卡中心负责国家教育行业的教育卡发卡的统一业务处理与统一管理,负责教育卡业务的全面运营。教育卡发行单位是教育卡的基层发行单位。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Education Card Operating Supporting System, ECOSS)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为教育卡运营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工作提供支撑,用于支撑教育卡的从制卡、发卡到使用的全套业务,以及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功能。

1.2 开发环境选择

本系统开发采用基于B/S结构,在EIO( Extract and Injection Oriented)开发模式下客户端与服务端可以实现独立开发。客户端开发,对于浏览器客户端的开发环境与工具,采用HTML5+JavaScrip技术,客户组件与服务端通信通过系统提供的视图引擎VE与抽注API实现,它们均为基于Javascript的,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数据格式可以json、xml、svc等形式。服务端开发,主要包括消息处理器的开发与资源工厂的开发。消息处理器的功能是分析客户端的消息,根据消息内容调用资源工厂的资源接口来获得数据,并且将数据组织为客户端所需的形式发送到客户端。

2 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分析与构建

2.1 架构模式选择

本系统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开发框架-EIO(Extract and Injection Oriented)软件开发模式来研究,设计,实现。EIO的核心思想是数据的抽取注入。数据抽取包括资源库的数据抽取和交互组件的数据抽取,数据注入是指将数据输入到交互组件。交互组件是指人机交互界面上的实现数据输入输出交互的元素。控制组件有文本输入输出框、组合框、按钮、复选框、列表等等。注入是指将数据输入到交互组件,而抽取是指将交互组件的数据传输出来,本系统的交互组件主要为表格来实现。

2.2 EIO框架原理

EIO框架是EIO模式的支撑环境与工具,由于支撑开发者开发基于EIO模式的软件。

2.3 开发方法与流程

基于EIO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客户端交互界面开发、资源工厂开发及系统配置三大部分。1)交互界面开发:利用客户端交互界面工具编写界面―编写组件抽注模块―挂接抽注信息;2)消息处理器的开发:在客户端分别开发每个动作代表的消息的消息处理器(发送与接收),在服务端开发处理客户端信息的信息处理器器。3)资源工厂开发:实现数据获取接口,可以采用任何软件开发工具;4)系统配置:配置客户端抽注消息、资源接口之间的关联;

3 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根据教育卡需求,设计的主要功能子系统包括:教育数据上报系统,卡申办系统,教育数据管理与审批系统,卡发行系统,制卡管理系统,制卡受理系统,卡证书管理,卡设备管理系统,卡应用申请系统,教育卡用户管理系统,发行机构用户管理系统,卡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服务系统,教育卡门户网站,教育卡门户内容管理。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每个子系统开发方式根据eio原理进行发开实现,子系统内部结构如图2示。

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本文对教育卡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每个子系统在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及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实现功能开发。现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说明如下:

1)教育数据上报系统。主要完成教育卡个人数据数据收集,校验,,它是教育卡数据信息的来源,必须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所以在收集数据时,必须进行内外数据校验(与学籍数据比对等方式)或人工筛选,如采集人个相片,必须有严谨的识别算法保障数据有效性。主要实现基本信息录入,家庭信息录入,入学信息录入,成绩信息录入,毕业信息录入;其功能是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各类信息,并能实现批量导入及导出;对输入信息进行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验证,特别是对个人相片进行识别保存都有严格的算法来完成

2)教育卡申办系统与卡发行系统。卡申办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机构批量申请”、“个体申请”,完成不同的机构进行批量申请,数据导出,及所属机构学生、人员个体申请办卡业务。主要功能是上报“发卡数据”(包括照片)到教育卡数据中心。卡发行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机构批量发行”,“个人发行”,“查询统计”,“导出数据操作”,主要功能完成回收制卡回盘数据及卡发行。实现人员身份鉴权证书的签发、、冻结、解冻、撤销、更新等功能。

3)教育数据管理与审批系统。对“发卡数据”进行“合规性检查后”(例如,照片的合规性检查等)后,生成“卡1数据库”;卡数据中心对“卡1数据”的本批数据与“教育部学籍数据库”进行校验。将接收的卡发行数据,采用“漏斗”原理与规则,进行与学籍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学籍正确性”的严格核对,得到“学籍数据库”认可的数据,作为可以制卡发卡的基础数据,建立可制卡发卡的“卡2数据”;在“卡2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卡中心的卡数据生成处理,生成“卡3数据”(包括教育卡的全部个人化信息,包括SSN号、个人鉴权证书、需要全部写入教育卡的全部数据)和“卡4数据”(需要发给制卡厂家的“个人化表面打印的基本数据”)。其主要功能对制卡发卡数据进行校验与审核,生成可信数据。对教育卡相关的数据,进行面向决策与知识形态的存储、加工、转换、多维分析,形成数据仓库,供各种应用共享与综合查询、统计及决策分析;

4)制卡管理与受理系统。制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数据分包,制卡任务分配、查看,任务审核,查看制卡进度,以及回盘数据管理(接收与上传功能)和查询统计等功能。制卡受理系统主要功能完成制卡受理,数据接收,状态上报,回盘数据上报,历史任务查看与统计,为了数据安全性,整个过程数据不传递,最终制卡数据通过加密接口从数据中心直接导入制卡机器完成制卡。

3.4 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3.4.1 数据

对于制卡受理子系统中的制卡商,由于无权直接访问教育数据库数据,但按照需求必须供其共享,所以需要考虑安全的共享方式。本系统采用基于分布规则的动态方式来解决,我们设计开发了“规则设置解析器”和”分布引擎”二个功能域。规则设置解析器负责根据制卡所需数据需求规则以及解析规则。

3.4.2 客户端缓存技术

客户端一次性加载大量的数据,会导致客户端组件响应很慢,为了改善用户的体验,在客户端使用cookies对象进行分批加载缓存。在客户端建一个缓存类,当页面请求数据时候直接可以从缓存器中注入部分数据至页面表格控件中,另外这个缓存类必须每隔2-3分钟或通过手动操作和数据库进行同步,并更新缓冲类的数据,更新的数据再一次注入表格控件中。这样数据的加载在客户端后台进行,改善了用户体验。

3.5 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安全性分析

3.5.1 安全策略

系统中,采用三种二次认证方式:二次口令、数字证书与硬数字证书。这三种方式的认证强度依次增加。个人身份采用二次认证方式。人个在进行操作前,有管理人员授予一个临时的口令。临时口令有规定的有效期,有效期过后失效。如果需要重新操作,必须再次有管理员授予一个新的口令。机构成员采用数字证书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机构进行关键操作时,系统要求操作者出示都有PIN码和私钥的数字证书及相关的接头信息。机构的数字证书可以存储在操作者的客户端或者移动存储设备上。系统中卡密码采用硬数字证书,与数字证书类似,主要区别是C端的加密与加密及条件判断的实现代码以及数字证书,均存储并且运行在独立封闭的IC卡中。能起到抗代码逆向分析,抗木马欺篡改攻击,抗病毒篡改,具有银行级别的安全。

3.5.2 应用级日志技术

对于本系统的审核等关键操作,建立严密的应用级日志机制。为实现日志机制,系统在服务端设置一个独立的进程监控器,负责记录操作员对系统的操作,并且进行动态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并根据一种程度决定是否中断系统工作。

采用Rootkit工具挂接在系统的核心层,与应用系统的操作进行握手:应用系统没做一件关键操作,首先提交到该监控器审计。监控器对于不合法的操作予以拒绝,而对于重要操作予以登记,形成日志。

4 结束语

本系统是基于eio软件开发模型进行研究开发的,用于教育卡运营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工作支撑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制卡发卡中心,卡服务中心,卡管理中心。实现了各类教育卡数据的采集、生成等全过程的管理与服务;教育卡制卡制证过程的管理;面向持卡人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教育卡相关的行业管理职能。实现了各系统功能的在线处理,以及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安全交互;本系统既能集中部署在一个局域网内,也能分布部署在不同地域。

本文所设计的教育卡运营支撑系统,实现了教育卡从制卡、发卡、服务管理的全套业务,以及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功能,可实现分布式或集中部署,可实现跨平台操作甚于移动端操作。具有良好的系统运营性能,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媒,晓钟.实现从“校园卡”到“教育卡”社会化应用的跨越――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卡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何诚教授[J].教育信息化,2004(12).

篇5

【关键词】通信 流量批发 销售方案

一、流量批发业务经营背景介绍

3G技术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直接促进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将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激增的数据流量需求也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各大通信运营商积极竞争的产业。而人们流量需求的大量增长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根据Cisco的预测,每年全球月数据流量增长高达百分之七十八。根据市场调研分析,中国智能手机的销售量每一季度都有百分之十七的增长,我国共有2.23亿在使用智能手机,占所用通信工具的23.2%。

人类的行为的种种改变,带来了数据流量使用量的激增,也给各大通信商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挑战。根据市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2010年至今,全球靠经营数据流量的收入从9068.2亿美元增加为一万亿美元,增长比例达10%。与之相反,通信业的传统业务语音通话带来的收入却由2010的6636.6亿美元下降为6079.1亿美元,下降比例高达8.4%。各种互联网业务也不断冲击着运营商提供的传统业务。首先如语音业务,逐渐被skype等其他语音软件取代,每月有2亿人次使用skype软件通话超过300亿分钟,此外人们还经常使用还有米聊、微信中附带的视频、语音功能。短信的发送量也大大降低,微博、微信、微视快速替代了传统的短信业务,新浪微博、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峰值更是屡创新高。新兴的APP Store里包含了50万的应用程序,全球点击下载次数超250亿,这直接加速了对音乐的替代。传统的手机报业务因为流量和其他应用逐渐取代,使用流量上网浏览新闻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手机报提供的信息,微博更是已经成为了新兴媒体,能够快速、大范围的传播新闻。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就说过“聚焦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开放业务平台,在应用和终端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努力开创全业务经营新局面,不断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也强调要有效促进从以语音经营为主,向语音、流量经营并重转型。结合以上的各种数据分析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数据流量业务将取代语音及宽带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经营业务。

二、流量批发业务方案介绍程

(一)流量批发经营的含义及主要流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为基础,以挖掘用户价值和平台运营为延伸,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发挥流量价值为经营方向,以提升流量收入和利润为目的的一系列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的集合。目前的流量赠送业务,是对互联网运营商的一次合作,更是一次契机,是在原有的销售模式上,以扩大流量售卖方式,达到提升流量价值,最终提高利润。

运营商流量赠送业务,主要以支撑电商及实体企业向运营商在网用户赠送流量的方式来实现销售,电商提前向运营商批发流量,向运营商用户赠送。系统在电商批发流量后,根据电商赠送对象的区域,为用户实现流量优惠,并最终形成收入。

(二)流量批发赠送业务涉及人员及其工作内容

流量批发赠送业务操作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电商业务人员、运营商业务管理人员和系统支撑人员。电商业务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流量批发、流量赠送、明细查询、报表统计,操作内容较少、步骤较简单。运营商业务管理员主要负责电商管理、产品管理、报表统计、明细查询,管理时要遵循清晰、方便的原则,尽可能使维护功能简练、易操作。运营商信息化支撑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电商收费、自动化批发流量、自动化实现赠送、自动化出账收入形成、自动化财务表生成及系统管理,工作内容多数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快速高效。

(三)数据流程方案介绍

(1)资料生成、缴费方案:电商缴费后选择在某地开户,选择后系统将自动新建省内其他本地网虚拟用户,并在电商管理模块中进行管理;之后电商要缴纳流量批发费用,费用传递给Billing系统,并将费用在电商管理中的账户管理中管理,支撑业务办理。业务员需要对电商资料、资金、会员籍做好管理工作。

(2)赠送实现方案:赠送实现方面,可支撑从CRM和计费两种方案,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CRM方案就是将受理信息传递给CRM,在CRM系统中,生成用户优惠工单,传递给Billing和OCS实现优惠。系统将采取逐月赠送的方式,预防产品变更导致丢失。这种方案功能简单,实现快,资料全面,缺点在于需要逐月操作。计费方案是将受理信息传递给Billing和OCS,生成单边资费优惠并记录,实现优惠,每次赠送判断用户类别,匹配不同系统和不同优惠编码。这种方案优势在于可一次性生成优惠,缺点是需要OCS接口。

(3)余额销账、收入生成方案:系统对电商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消费结果,写入各虚拟地市用户的账单。如对A地市的主用户上余额按照业务量进行销账, 并根据各地市赠送额度,分摊余额到各地市虚拟账户上。

三、流量批发销售方案优势总结

(一)多样的赠送模式:流量批发业务支持多样的赠送模式,有单用户赠送模式和批量赠送模式。单用户赠送模式支持对会员按照条件进行检索展示,再选择用户并进行赠送,对非会员,可进行校验并办理赠送。批量赠送模式提供批量上传标准模板,对会员按照条件批量提取,然后选择办理赠送;支持对批量导入结果的审核功能,审核成功后再真正为会员办理业务。支持对导入后处理的结果的查询,展示成功、失败结果的汇总和明细查询。

(二)方便快捷的业务管理场景:流量批发业务的各管理模块划分明确,出了初次信息录入之外,其他账户、资金、报表、规则均含自动化功能,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如报表查阅环节可自动记录下电商赠送用户数、赠送产品数、赠送用户明细、充值记录明细,还可自动进行余额统计。又如优惠管理环节可自动对产品类型、产品属性、产品有效期、产品元素量等进行配置;支持自动生成产品名称,管理员进入系统后可自由修改功能;支持对超大元素两进行稽核预警提示功能;可自由配置产品规则,支持配置哪些电商可赠送哪些产品,支持规则配置记录功能及查询能力。总而言之,业务管理场景中的前台交互少,后台实现却很多。

(三)安全、自动的业务实现场景:业务实现场景中的优惠实现、费用抵扣、账户销账、收入生成、报表生成也都自已自动实现。如赠送系统从前台获得业务提交之后,便可立即抵扣账户余额,并对具体的用户、需要赠送的产品及属性,在BSS系统中生成业务优惠单,生成用户实例资料,在Billing实现用户优惠,做到了实时自动处理。收入也可自动形成,工单处理成功之后,系统会将处理结果传递给赠送受理模块,记录赠送处理成功,系统会可给用户发送短信提醒。在安全控制方面,系统提供界面验证码、IP绑定、短信校验等开关,提供登陆、操作日志查询,防止暴力赠送,预防密码窃取。处理支撑模式全自动,无开库风险,预防人为失望,有效提高了业务实现效率,预防对核心系统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安全、快速、自动。

四、结语

本文从流量批发业务经营背景、操作方案和方案优势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流量批发业务,简单说明了该业务的操作流程、涉及人员及实行方案,指出了该业务方便、快捷、自动化等优点。这些都为人们加深对该业务的认识和该业务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建君.国外运营商移动宽带资费策略分析[J].电信科学,2011(8).

[2]宁茂军.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通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6

[关键词]IMS 全业务 固网运营支撑体系 FTTx xPON

1 引言

电信行业在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后,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移动和固定业务均衡、合理发展的挑战,全业务经营成为了运营商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全业务网络和业务发展目标要求在网络和业务层面全面实现固移融合(FMC)。合理地选择核心控制技术为全业务网络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架构,将帮助传统移动运营商完成从单一的移动业务运营到全业务运营的战略转型。移动运营商在全业务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固网运营支撑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是其关键点。

2 全业务实施关键策略分析

2.1 核心网的技术演进分析

IMS作为核心控制技术,它的特征包括接入无关性、更彻底的分离、网络更标准、统一数据库管理、完善的QoS机制和网络安全性设计等。对于传统移动运营商而言,使用IMS构建全业务运营核心网,不仅可以实现固定宽带接入、固/移/PC等多接入融合的语音通信,支持向用户提供会话类多媒体业务,还可以实现已有移动增值业务由IMS触发。更重要的是,IMS能充分整合现有网络,实现多网络融合,并支持未来的WLAN/3G/LTE等网络的接入,利于网络融合和未来演进。

2.2 传统移动运营商的全业务发展策略

国际上率先实现全业务转型的运营商,其全业务策略都是在立足优势、保持优势的同时,实现差异化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发,以此来补齐自身短板。所以不同运营商的全业务策略和实施关键是不同的,中国移动现有的全业务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立足移动优势,实现网络转型:立足移动的无线覆盖优势,大力拓展无线宽带;立足移动的基站数量、基站光纤自有率的相对优势,充分利用后发技术优势,建设FTTx光纤网络。实现到高ARPU区域、大客户的宽带建设;立足移动网络IP化改造完成,利用没有老旧传统交换机的历史包袱的优势.建设统一核心控制网络,实现多种接入能力、业务分离、统一控制:发挥技术后发优势,重点发展固定接入能力和固定业务传送与承载能力。

(2)立足移动优势,实现业务创新:立足现有成功业务,通过业务捆绑、业务延伸来实现差异化的新业务;发挥核心网开放业务平台的优势,实现融合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创新。

(3)立足竞争态势,实现市场细分:聚焦高ARPU值、低离网率的政企客户价值市场;关注行业应用,关注行业ICT融合和信息化建设;采用创新模式实现家庭业务的渗透。

综上所述,在网络方面,首先建设以IMS为核心控制的核心网,进而建设FTTx接入网络,同时建设基于开放SIP协议接口的业务应用服务器的业务网络。在业务方面,在基于FTTx的接入网络基础上,开展固网业务,补齐短板,进行固网运营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储备。

在以上策略实施过程中,针对固定网络和固网业务的运营支撑体系是传统移动运营商的薄弱环节和关注焦点,下文将根据实际实施策略对此进行着重分析。

3 基于IMS的固网业务运营支撑体系

全业务不仅是对我们的网络建设、营销能力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支撑能力的挑战。基于IMS及xPQN方式的IP承载可实现端局设备的端口自动激活和配置,给建立端到端的运维支撑体系带来可能。本文从GPON的FTTB模式的业务流程出发,重点关注业务支撑模块与IMS业务平台、资源管理、综合网管、派单施工管理、客服等周边系统的交互和自动化,来分析一体化的业务支撑体系的实现。

3.1 FTTB模式业务流程需求分析

FTTB模式业务流程分为开通流程、预受理流程、拆机流程、移机流程和异常流程。其中FTTB模式业务开通/预受流程最为复杂(图1),举例分析如下:

第一步,客户到营业厅办理固话或者宽带业务,营业员根据客户反馈的地址信息查询需要办理的业务所需端口资源情况。图1中固网BOSS(业务支撑系统)与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有双向的资源信息同步机制,在业务发放时会有资源预占信息同步给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业务开通和确认施工完成后固网BOSS会自动更新S3.1“预占”的资源状态为“占用”并通过接口主动同步给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第二步,营业员查询到有端口资源,便开始执行业务受理,操作如下:S3.1营业员选定资源,进行发放前的资源预占;S3.2营业员进行业务发放,BOSS自动向SPG/N2000/AAA(Radius)下发业务开通指令;S3.3固网BOSS根据客户所办理的业务自动派发工单给IMEP平台;S3.4网络工程部门根据IMEP工单提供的信息组织并实施外线施工;S3.5在IMEP平台同步工单状态给固网BOSS,固网BOSS检测到IMEP工单正常完成,即认为业务发放成功。

当营业员查询客户所在地区没有端口资源但符合预受理条件时,则启动预受理流程,执行操作如下:S5.1营业员执行预受理流程,向客户承诺预受理周期,记录用户信息且固网BOSS自动派发工单给IMEP平台;S5.2~S5.4由网络部或者工程部门组织预受理流程,并实施相关工程;S5.5网络部通过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向固网BOSS同步新增的网络资源信息;S5.6网络部通过IMEP平台反馈预受理施工状态及结果,其中预受理判定取决于网络部同步的预覆盖标识。当营业员在查询客户所在地区的资源信息后确定无法进行预受理的.登记客户资料并拒单。

3.2 固网业务端到端发放体系总体架构

上文的业务流程涉及固网BOSS、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发放系统、网络维护系统和施工派单系统,以GPON为例的端到端业务发放体系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固网BOSS包含CRM、业务发放资源接口、业务发放模块三个部分,与外线施工系统(IMEPT单系统)实现接口联调,实现GPON用户的业务发放全流程的支撑:

(1)CRM模块面向实施业务受理的前台工作人员,维护用户信息,含用户的号码、住址、用户已经办理的业务等信息。

(2)业务发放资源接口为与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业务发放时的资源查询以及与网络资源系统间的资源信息同步。网络资源系统面向网络部工作人员,维护整个网络中的承载、接入设备以及设备接口等物理信息和设备占用情况信息的统一数据库。

(3)业务发放模块负责与IMS业务发放网关、N2000连 接,实现用户开通时的指令自动派发到各大网元。关键网元说明如下表:

(4)营业厅开户过程中需要进行外线施工时,通过BOSS自动派发工单到IMEPI单系统。IMEP系统将工单分流到相关部门实现外线施工工单自动控制,同时反馈工单状态给固网BOSS。

3.3 网络资源的管理

与移动网不同,固网资源更多地体现出线路、端口等资源的独占性,管理海量的资源及资源与用户的关系,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因此,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支撑业务开通和保障,服务于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经营管理和运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以GPON的网络资源为例,分析实施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码号管理

号码段的管理指逻辑号段的管理。逻辑号段是IMS固话用户实际使用的号段,其属性信息包含区号、起始号码、结束号码。逻辑号段一般与接入网进行关联,其关联属性为所属管理区。系统上线前先导入存量号码,实现逻辑号码的生成管理,支持选择号段范围内的号码生成和选号:同时能提供给系统管理人员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号段拆分合并、号码等级管理等功能的日常维护管理。

(2)标准地址数据的管理

建立标准、完整的地址资料库及末端设备地址覆盖是前端业务受理、资源配置、资源能力确认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为有效支撑前台资源确认,在业务资源管理系统中采用标准6级地址分级方式管理,并建立最末端接入设备与地址库的覆盖关系。

(3)设备资源管理

设备资源管理是指对固网宽带和语音等相关业务的资源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它管理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业务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管理的作用。资源维护的效率及资料的准确度对其他功能组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在设备清理和导入的时候应明确设备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设备连接信息,同时明确设备覆盖区域以及所属的维护管理区。

总之,宽带业务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加载的IP固话、IMS等业务均是一种“非即开即通”业务,它的每一个业务的发放均涉及到网络资源的配合及外线的施工。上文以FTTB模式的小区GPON业务发放流程为中心,提出了“固网业务发放体系架构”。在这个架构上,我们明确了:一、宽带、固话的产品种类,以及业务受理、变更和投诉流程;二、资源管理的要素,确定了网络资源的导入模板;三、外线派单接口标准,突破了营业前台和外线施工的瓶颈;四、网管设备的部署,打通了固网支撑系统与BRAS、I2000、N2000、SPG等业务发放网元的接口。通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实现,来解决网络资源和业务衔接的问题。

篇7

南威软件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在北京设立了全国运营中心,在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南昌、合肥、新疆昌吉等地设立了十几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辐射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部五大片区,纵深军队、公安两条行业线的全国市场销售与服务网络。

南威软件先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贰级资质”、“CMMI3”等资质荣誉。南威软件的技术水平和行业经验均处于国内前列,一流的企业平台使南威软件获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南威软件承担了众多国家部委机要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党委、政府、军队、公安等行业拥有超过2000家客户,遍布全国20个省市县。

南威软件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已经拥有179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超过60项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电子政务系列软件获得了9项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大奖,2012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优秀解决方案大奖3项,在核心刊物超过50篇。

南威电子证照系统

南威软件可信电子证照服务平台是国内首个整体电子证照应用产品,产品以便民服务、企业服务为主线,以证照办理、审批前后置关系为线索,帮助建立电子证照链体系,覆盖所有证照、批文颁发单位,实现电子证照和批文的统一生成、统一发放和统一认证,实现与各级行政审批系统和部门业务系统的融合对接,形成电子证照从生成、颁发、应用到挖掘的完整生态系统。

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解决当前中社会公众多次往返、反复提交纸质材料的顽疾,减少社会成本与资源浪费,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改革传统的纸质证照的形成、使用和管理模式,实现证照数据电文全网络、全流程的管理与应用,逐步减少纸质证照的使用,从根本上杜绝假证假照的泛滥,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协同能力,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和行政管理模式,推动主动服务和联合监管,堵住监管漏洞;实现社会公众自我管理、自我使用证照数据电文,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并增强诚信意识,促进政民互动和社会监督。

证照电子化生成是指遵循有关安全和技术规范,应用信息技术,将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证件、执(牌)照等转换成安全可信的数字形态证照。电子证照管理系统由两套系统组成: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证照颁发系统。其中,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证照目录、模板管理、证照生成、证照应用、运行监控、证照链分析、系统管理;证照颁发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我的提醒、通知公告、我的证照、我的批文、证照授权、应用情况。

电子证照共享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项制度创新,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廉政勤政建设。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特色:

多模颁发,开启全网覆盖:提供即时通信、市民主页、移动终端等多种颁布途径,与现有电子政务无缝结合,实现全网应用。

大数据服务,运用快准全:具备PB级数据处理能力,优化电子证照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管理、计算方法,证照快速定位。

移动互联,随时验明真假:照面集成二维码,建立公共验证列表,提供移动客户端证照应用,实现在线验证、验证授权、扫描识别、移动交换等多种移动互联服务。

高速转化,存量证照无忧:基于拥有自主专利的电子证照生成一体机,灵活接入证照数据源,提供本地加密、分部计算。电子证照批文生成速度达1200页/分钟。

多维设计,安全保驾护航:多层证照主体加密安全防护,在前端生成、中心管理、颁发服务每个环节多层防护、细粒度授权。

目前,南威电子证照系统已应用于福建、浙江省级项目以及泉州、南平、三明、宁德、莆田等市级项目中。

智慧城市运营支撑平台IOSS

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宁波在内的几乎所有一线城市,50%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然而,在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中,各类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各个行政单位配套的基础设施不能进行跨单位共享复用,其安全性也无法得到统一保障。

其次,受技术架构不一致、接口规范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大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及流程互通。

最后,各类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城市运营数据,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南威软件提出了构建城市智能运营支撑系统(Intelligent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IOSS)的建设目标,即基于云计算、物联网、SOA、互联网等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弹性灵活、快速响应、共享协同、资源高度集中复用的、统一的、城市级的中间件平台架构。该架构既可以无缝整合和利用各类现有政务应用系统,又可以基于该架构,快速地建设各类新的业务系统和应用,满足信息共享和协同、资源集中和节约、高度弹性和可伸缩的需求。平台如同智慧城市信息化设施的大脑一样,能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资源分配调度、运维监控、支付结算,有序组织协调各项资源,面向各级部门、人员、开发者提供各类的运营管理功能,保障整个智慧城市有条不紊地运转。

智慧城市运营支撑平台(IOSS)包括统一运营支撑门、运维管理平台、云应用商店、支付与结算平台和开放平台等关键设施,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资源申请、授权、认证、审计、运维、财务、统计、搜索、支付结算等一体化运营功能。系统具备三个主要功能:

一、帮助管理者决策

采集大量数据,高效聚合并且规范化数据,以利于信息的使用和呈现,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出最佳的决策。

二、预测问题,减少影响

利用整合的数据,有效地分析信息识别出模式及趋势。根据预测结果,主动触发预案以加快响应,将影响降至最低。

三、协调资源,快速响应

有效整合且关联多个部门,提升跨部门协作和资源的协调,提高公共服务的办事效率,缩短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

篇8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电信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升级,国内运营商加大资本投入和价格竞争力度,可在成本预算几近难以控制的同时业务增长举步维艰。首先,运营商普遍采取价格竞争,部分企业在信产部管制下变相降价,对用户进行优惠赠送和折扣抵减,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其次,原油、有色金属和劳动力价格飞涨,导致设备供应商普遍提高供货价格,导致资产支出预算增高。而本文则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电信行业价值链特点,寻找成本居高不下的实质所在,确定最佳成本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成本控制下的收益最大化。

        一、成本控制的内容

        主流教科书对成本控制一般定义为: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完成既定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企业运营中,成本控制不应该是单一的降低成本,更应该是利润的规划和运营目标的具体化.考虑收入和成本的形成过程,按照成本对收益的不同贡献,可以将成本简单分类:

        (一)经常性成本。这类成本,是那些用以维持公司存在但是极少创造未来价值的部分,如办公场所的租金和淘汰产品维持费用。这些资产在过去投入过资金,在今天也有其价值(账面),但是他们很少甚至已经不能创造价值,或者准确地说是有着递增机会成本的沉没成本。这样的成本是对企业利润的无效消耗应当努力减少,甚至于果断地削减和消除。

        (二)开创性成本。这类成本,是需要企业不断追加投入从而创造更大价值的部分,如某种适销产品的研发费用和对员工的薪酬激励。这部分投入为企业的现在和明天创造价值,应当是企业利润的最佳流向,如何合理分配这部分成本是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关键。

        随着管理的范围从单一企业内部到供应链再到整个行业,成本控制也相应扩大到整个行业价值链。如何有效的控制制电信行业价值链成本,已成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电信价值链成本分布

        会计基础建设、价值链管理和财务控制,是财务工作者的三个主要管理职能,深入挖掘价值链成本,不仅仅是如实的反应行业价值现状.同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控制成本的关键是先识别成本来源,并进行结构化的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一个透明的成本体系和关键成本控制点给决策者。

        (一)上游供应商成本。上游供应商主要职能是通信设备制造、网络集成与软件开发,为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与运营提供支撑,他们关注自己产品能否为运营商带来价值,能否最快地满足运营商的要求。随着电信设备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原材料耗费日趋下降,而研发费用却急剧上升,主流提供商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5%-20%,在成本中占比高达30%-40%。由此可见研发成本的高涨是提供商成本的关键。

        (二)下游分销商成本。份销商的拥有点多面广的营销渠道、直接接触用户,主要职能是电信服务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关注及时将用户信息反馈给运营商,同时是现金流、息流和物流的载体。

由于分销商规模小、资金少加之人员有限,难以进行自身业务流程优化,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并且无法承担巨额宣传和推广费用。这些成本投入的欠缺,都造成分销商很难实现自身职能,也制约了电信市场的开拓。

        三、服务提供商成本

      

;  服务提供商是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的简称,即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和宽带费中扣除相关服务费。sp作为电信运营企业的合作伙伴,面临着业务推广成本和克服成本高的问题,

        识别出成本来源后,企业可着手进行成本结构化的工作。所谓成本结构化即是要求企业基于流程将总成本与子项成本的隶属关系、子项间的关联关系界定清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避免成本重复计量、找到流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识别成本间“此消彼涨”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悖反关系,因此企业在识别浪费和控制成本的同时,需要考虑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展开工作,否则成本控制的工作将“得不偿失”。

        (一)面向设备供应商成本控制。随着电信业务推陈出新,设备供应商研发成本急剧上升,有效获取和理解用户需求无疑是降低研发成本的关键。而这一点,也涵盖在电信运营商职能之内,即收集用户需求同时将其转化为技术需求,进一步反馈给设备提供商。准确、及时的技术需求反馈,一方面避免供应商闭门造车,从而降低其研发成本,另一方面缩短供货时间,确保掌握市场先机。所以作为电信运营商,应当加大对市场信息收集和有效分析的投入,特别是面向供应商的业务分析和信息反馈,从而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而不是一味的削减订单或是硬性压低价格。

        (二)面向分销商成本控制。电信分销商星罗棋布,各自效率和效能不一而足,如何提高分销商绩效是电信运营商考虑的重点。麦当劳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这得益于开发一套设计科学、流程合理、高效运转的、标准化的、可以复制的系统,而没有早期对规范的研究和标准化的巨大投入就没有麦当劳的今天。所以运营商,而致力于分销商运营机制的开发和推广,帮助分销商切实有效的改善自身绩效。在成本控制上,应努力避免现在的高佣金政策,而是借助高效运营机制的推广提高每个分销商的营销效率。

        (三)服务提供商成本控制。语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运营商对增值业务寄予厚望,但难以确定目标客户和不规范运营招致投诉,让增值业务的推广裹步不前。运营商在追求客户满意度上的巨额投入,却难以应对与日俱增的sp相关投诉,在阻碍业务增长的同时也损害了企业形象。从战略合作的角度来看,运营商应凭借自己的先天优势,一方面帮sp准确定位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指导其规范客户服务。运营商和sp战略伙伴关系,决定电信运营商应帮助sp寻找目标客户,从而使其专注于增值业务开发,同时规范sp服务标准避免客户投诉。

        (四)电信价值链成本控制。电信业务流程日趋复杂、服务种类增多,导致了供应链的升级和延伸,迫切需要多个企业的参与,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进行职能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与利益共享的联盟关系中的每个企业都能获得利润,最终实现整个行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电信运营商就是行业不同供应链的交叉点,即核心节点企业,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还应面向整个行业。

        总之,如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一书中所说,单个企业的竞争正在转化为价值链上企业联合的竞争,最后胜出的肯定是善于控制整个价值链的人。电信行业的价值链不断延伸,随着服务提供商的加入日趋复杂,但是简单的原则没有改变,那就是合作。作为电信运营商,在价值链成本控制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降低价值链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院智能化系统集成;高效运营;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对医院智能化的要求有着更高标准。智能化系统是现代医院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体现和基础。我们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设计出舒适的就医环境、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减少医院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使得医院运行更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为建成后的医院运营提供更高效的保障。

1 智能化系统设计总体建设目标

西南医疗康健城在定位上分医疗区和健康养老区,规划床位9000张,日门诊量1-1.2万人次。康健城建成后总体目标是创建一个全省医疗机构综合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平台,服务于西南地区。本次医疗康健城启动建设的一期工程,包括门诊、急诊、医技科室、1000床的住院综合楼、行政办公及后勤保障、设备用房等。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投资约8亿元。建成后的西南医疗康健城为三级特等医疗机构。在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上,首先应确保医院内的人员及财产的高度安全,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通过高速信息网络,提高院内通讯服务质量,创造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使康健城管理人员对专用业务系统进行合理控制与调节,物业部门通过智能系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协调的管理;并通过对各设备的使用情况、能耗进行监控,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2 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

康健城医疗一期净化区域的核心部分在手术部,共40间手术室,其中12间为百级①,其他净化区域包括有:ICU、配液中心、PCR实验室等区域;上述净化区域由于净化级别的要求,设计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尤为重要。针对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功能应充分满足实现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应向患者提供“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就医环境”的技术保障。

2.1 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设计上要满足一步到位,保证至少10年总体智能化水平。在弱电各子系统管线敷设到位的情况下,根据技术的发展及今后的改造升级现有的智能化系统,提供可能性及实用性。

2.2 开放性与标准化

由于需要集成的系统较多、所涉及的厂商不同、系统接口类型有所不同,所以集成之前,各系统必须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或者公认的行业标准。其次,设计的系统中则需要采用的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大型关系式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接口协议等。同时,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模块化、积木式的结构,这样才能够灵活地增加或减少移动设备,而无需修改应用程序。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A,其他智能化子系统在其基础上发展应用。作为系统建设的基础,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个开放的系统,为今后的各项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空间。

2.3 可靠性与安全性

为确保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具有高可靠性和强容错能力是智能化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首要条件。

2.4 完整性与易管理性

考虑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完整性,保证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完整统一。选择使用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以降低运行成本。选择技术实力很强,信誉良好的设备供应商及系统集成商提供技术支持,使得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能够迅速修复。

2.5 经济性

系统在确保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应考虑康健城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具有高性价比的设备和软件,才能使系统建成后,更好地为康健城提供优质服务。康健城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水、电、管理人员的开支等,智能化系统是医疗区建成后经营管理者向管理要效益,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节约资源的可靠支撑。

3 智能化系统设计系统结构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遵循“自上而下总体规划,从下往上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集成将各自系统作为平等的子系统,通过网络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上,使得各子系统的信息能够充分共享。管理员通过图形化人机界面,方便地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实时监视和控制。

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电子病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医院运营综合管理系统等)功能的实施,实现数据通信、信息采集以及应急响应事件的联动处理。通过通信接入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信息导引及系统等对建筑物内外的各类信息,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通过办公业务应用系统、医院管理系统HIS、智能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为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业务运行和支持功能。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通过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具有对火灾、非法侵入、重大安全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技术防范保障功能。一个运行良好的管控平台可以实现对康健城医疗区域内安全防范设施的整体管理,对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实效性有着明显的提升。

机房工程为智能化系统核心设备提供运行环境和电源保障等。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由于不受某一硬件厂商制约,采用的软件及互联通信协议应采用国际标准接口协议。集成软件应以切合实际,符合设计从而使智能化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各子系统的简单堆积。

智能化集成系统是将本项目的各个弱电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实现对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全局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

4 智能化建设与高效运营承载力的关系

运营承载力包括公共设施承载力和工程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设施承载力包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工程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包括交通、能源供应、防灾安全、给排水、环境工程、邮电通信等配套设置。西南医疗康健城建设目标是建成高端医院服务区,养生、养老品牌示范区,泸州主城区继水井沟、城西综合体之后的商务集聚区,生态旅游、休闲娱乐集聚区。管理方式将网格化管理与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平台有机结合,实现管理的快捷、精确和高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新技术在日常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环境管理、特种设备监控、消防远程监控等方面应用。高效运营承载力是通过各种管理及控制方法,使康健城的医疗服务、人力资源,资产利用、后勤保障等运行效率持续提高,最终达到舒适便捷、高效安全的极限值。当超过这个极限值时,则会对生态发展,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造成破坏作用。综上所述,智能化建设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营承载力的高低。

5 结束语

综合性医院的智能化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医疗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家庭化,康健城医疗区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系统安全、设备和信息的合理及有效的管理。最终建立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水平康健城。

注释

①百级为特别洁净手术室

参考文献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安全运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保障乘客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管理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有关规定,依法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

第五条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可以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并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可以进行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并报有关部门备案。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安全设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新建、改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不得投入运营。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则和设施保养维护办法,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不得擅自调整。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

第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佩戴标志、态度文明、服务规范。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配备急救箱,车站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乘客疏散,并尽快排除故障,恢复运行。一时无法恢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行的,乘客有权持有效车票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按照单程票价退还票款。

第十二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行为:

(一)在车厢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二)在车站、站台、站厅、出入口、通道停放车辆、堆放杂物或者擅自摆摊设点堵塞通道的;

(三)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四)攀爬、跨越围墙、护栏、护网、门闸;

(五)强行上下列车;

(六)在车厢或者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乱写、乱画、乱张贴;

(七)携带宠物乘车;

(八)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乘客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乘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品的乘客,应当责令出站;拒不出站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的行为的投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投诉,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责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第十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反恐、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等有关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按期更新,并保持完好。

第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维修更新,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的使用期限到期。

第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关键部位和关键设备的长期监测工作,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对土建工程的影响,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安全运营对策。

在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运的知识和要求。

第二十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在以下范围设置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一)新建、扩建、改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在过江隧道段挖沙、疏浚河道;

(四)其他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上述作业穿过地铁下方时,安全防护方案还应当经专家审查论证。

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

第二十三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

(一)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装置;

(二)损坏车辆、隧道、轨道、路基、车站等设施设备;

(三)损坏和干扰机电设备、电缆、通信信号系统;

(四)污损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站牌等标志,防护监视等设备;

(五)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应急管理

第二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地震、火灾、浸水、停电、反恐、防爆等分专题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当发生地震、火灾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和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到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

第二十六条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危及安全运营的紧急情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第二十七条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情形,并且无法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线路运营或者部分路段运营,但是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公安部门及时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依法进行现场处理。

第三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乘客伤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能够证明伤亡人员故意或者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入正式运营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安排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或者未在车站配备急救箱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发生运营故障时未及时组织乘客疏散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营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并保持完好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和及时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三十九条个人或者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遇有恶劣气象条件时,未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客流量急增危及安全运营时,未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停止运营时,未提前向社会公告和报告主管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