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险范文
时间:2023-04-09 00:4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育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申报资料要齐全
刚生完孩子的赵燕,休完产假后在处理生育险事宜时被告知,因为没有《生育服务证》不能享受生育津贴。赵燕很无奈,就因为没有按时交齐相应资料,本该享受的生育险福利却没有享受到。本刊记者向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咨询后获悉,申报资料一般要在分娩后60天内提交齐备,否则社保局将不予受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所需的申报资料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提前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以上海为例,上海社保“生育险”生育津贴所需要的资料包括:二代身份证、独生子女证、结婚证、户口证原件、出院证明、孩子医学出生证明、相应的银行卡,如建行龙卡或工行牡丹卡等。
另外,如需报销产前检查的费用,除了需要提供原始票据之外,还需要提供药品报销的处方单,否则也不予报销,所以医院相关的单据都要收好,以备将来所需。
生育津贴可“补支”
虽然目前个别地方生育险仍存在户籍限制,但自2012年1月1日起,北京的非京籍职工已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为了避免选择性参保,生育保险规定领取生育津贴需有连续9个月的缴费,但此次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后,对于新纳入参保范围的女职工,将“9个月的连续缴费期”做了调整:即自2012年1月1日起9个月内分娩的,可即时申领享受相应的生育津贴待遇;但在9个月后分娩的,如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其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但生育津贴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缴费不足9个月就真的享受不到生育津贴了吗?也不一定,生育保险还有“补支待遇”的原则,规定参保职工分娩前连续缴费不足9个月,分娩之月后连续缴费满12个月的,职工的生育津贴可由生育保险基金予以补支。关于这一点,各地的政策也不太一样,要提前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
生育津贴算清楚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当月缴费基数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没有享受生育险的员工,一般只能拿到基本工资,而享受生育险的员工,在产假期间可以享受的生育津贴,绝不会低于用人单位上一年度社保月缴费平均工资。
比如,单位月缴费基数为4000元,而个人的税前工资只有3500元,那么,员工产假期间可以享受的生育津贴为4000元/30天×98天(以北京产假天数为例)=13066.6元,分摊到每月的工资收入,比个人原来收入还要高。并且,据相关政策规定,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应由用人单位补足。
去外地生孩子先“备案”
生育保险因为缴费不多(占基数0.8%),而且是全额企业缴纳,所以无论是否结婚都要交。只要单位给女员工缴纳了生育险的费用,即使离开参保地到外地生育,也可报销生育医疗费用。不过员工需要先在参保地社保局申请异地生育备案,并且要在异地选择属社保定点的医疗机构,生育后将缴费凭证带回参保地社保局申请报销费用。
男方也能“报销”
篇2
自己交社保没有生育险。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按照法律规定以及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生育险是由公司及企业替员工统一交纳;二、为了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公民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的待遇以及使公民共享劳动成果,也只有当地政府采取了生育保险的政策时,个人才能自己交纳。
法律依据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篇4
1、妊娠满7个月施行剖宫生产的1500元;
2、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1000元;
3、多胞胎的每多生产一个婴儿增加200元。
【法律依据】
篇5
2022年三胎享受国家哪些福利
1、免费优生优育检查:有一些地方对于生三胎是可以免费进行身体检查的,建议可以去当地街道或者社区打听一下;
2、生育补贴:不同地区对于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不同,不过只要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都可以向当地申请领取生育津贴;
3、多个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三孩女职工在原基础上再加半年奖励假,产假最长将近1年。且延长产假和育儿假;
4、免费的叶酸:一些地区对于生育三胎的女性,还会免费发放6个月的叶酸,总共就是180颗左右,备孕服用三个月,孕早期服用三个月。
2022三胎奖励政策最新规定
1. 奖励优惠:奖励优惠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2. 教育免费:争取教育免费,为生育三胎的家庭减轻教育方面费用的支出,应该大力发展0-3岁婴儿护理行业,并且幼儿园教育也理应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
3. 生育补贴:完善生育补贴,包括产假、生育津贴、医疗服务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有意生育三胎的家庭减轻生育负担;
4. 购房补贴:梁建章建议提供购房补贴,尽量抑制房价,让年轻人也能买起房,他认为“把地税部分返回给多孩家庭,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房地产改革的政策”;
5. 帮扶保障:帮扶保证要树立健全方案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证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心工作机制,维护好方案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2022年三胎生育险可以报销吗
可以。只要满足以下条件:
(1)用人单位为该员工累计缴纳生育保险时间长达一年的;
(2)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就可以享受到应得的待遇;
篇6
生活实例
有一名来自浙江的患者,因右侧短期内肿大变硬就诊。诊断结果为肿瘤,需立即手术治疗,而且术后还要接受化放疗,残存的对侧也可能因此永久性丧失生育功能。这名男青年刚刚结婚半年,原本没有立即生育的打算,遇此“飞来横祸”,一筹莫展。咨询医生后,小伙子决定采取“生殖保险”的手段,最终接受了以下安排:先手术行患侧切除,然后将冷冻在上海市人类库,即后无后顾之忧地接受化放疗。后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中心,借助试管婴儿技术,以及冻存的,夫妇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
生殖保险是怎么回事
这位男性患者通过接受生殖保险,解决了手术和治疗中可能丧失生育能力的问题。生殖保险是指男性或女性从未来生育计划考虑,将自身或卵子冷冻于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中,以防未来生育风险。卵子冷冻技术难度较大,目前还有许多技术屏障有待突破;而冷冻技术已较成熟,所以目前所说的生殖保险一般指男性生殖保险,即实行冷冻。
哪些人适合
冻存是规避男性未来生育风险的一种保障措施,是目前保存男性生育力的安全有效且成熟可靠的方法,意义重大。对某些特定人群(如一些肿瘤患者)而言,这是他们生育后代的唯一方式;对于其他人群,可提供一种保险或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为将来生育提供可靠保障。
除了肿瘤患者外,生殖保险也适用于以下情况:①接受辅助生殖治疗者,在女方排卵或取卵当日男方取精困难者,或者夫妻分居期间有生育计划的。②不症患者,可接受非侵入性的电刺激取精结合冷冻,而非直接采用或附睾穿刺取精术。③梗阻性无症患者,在诊断性穿刺同时可同期冻存附睾液,避免反复侵入性操作。④一些少弱症患者,特别是数量、质量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者;以避免将来出现无症风险。⑤一些夫妇准备采用输精管结扎避孕的,可在结扎手术前冷冻,以增加未来生育的机会。⑥有些可能影响生育的职业的从业者。
成功率和复杂性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卵泡浆内注射技术的出现,生殖医学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无论是新鲜,还是冷冻,仅需极少量即可受孕,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因此,生殖保险的成功是比较高的。目前,上海市人类库已为百余名男性提供了此项医疗服务。
如何进行生殖保险
篇7
【关键词】出生缺陷;围生期;监测;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01―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问题开始凸显,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同时出生缺陷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1 发生出生缺陷的原因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已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2]。由染色体、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遗传因素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药物和接触有害物质等[3],及妊娠合并糖尿病,长时间高温高热环境工作等。
2 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指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孕前综合干预;二级预防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三级预防指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 出生缺陷的围生期护理干预
3.1孕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
3.1.1、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 建立以社区孕前保健及医院孕前遗传门诊的一级预防, 孕前保健是防止有缺陷胚胎形成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人胚发育的前3~8周是细胞高度分化和器官系统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健康讲座、互联网、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
3.1.2 进行优生咨询 做好婚前、孕前咨询,杜绝近亲婚配,选择最佳受孕期(25~30岁)生育。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每天400毫克,可降低70%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发生。对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家族史及生育史;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的夫妇进行遗传咨询,避免部分遗传病发生。
3.1.3 孕前远离放射物、药物和化学污染物 人类环境中的放射物、药物及化学污染物都是致畸因素。化学污染物能直接殃及胚胎、胎儿和新生儿。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等都能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准妈妈建议怀孕前6个月暂时调离接触污染物的工作。
3.1.4怀孕前避免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多是指TORCH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总称)、流感病毒及梅毒病毒。这是一组引起胎儿感染,并造成胎儿畸形或发育异常的病原体。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易引起胎儿畸形、流产,妊娠晚期感染可引起胎儿器官功能的改变,分娩中感染可引起胎儿出生后的感染。风疹病毒可垂直传播给胎儿,出现先兆流产、流产、胎死宫内、胎儿出生后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85%~9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25%在成年后会转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孕前确认没有感染风疹和乙肝病毒者,可孕前3个月接种风疹疫苗和孕前9个月注射乙肝疫苗。
3.2.加强孕早期保健,做好产前筛查阻止缺陷儿的出生
产前筛查是采用简便、可行、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唐氏综合症)或先天畸形(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产前筛查,检出子代具有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4]。可加强对产科、检验、B超人员的培训,确保出生缺陷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终止妊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2.1唐氏筛查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随孕妇年龄的递增而升高[5]。唐氏患儿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6]。唐氏筛查早孕期8~14周检测母体血清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或中孕期14~20周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结合孕妇预产期、体重、年龄和采血时的孕周,计算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7],这样可以查出80%的唐氏儿,如在孕早期11~13 周结合胎儿超声扫描检查颈项透明层厚度(NT),可使唐氏综合症的检出率达85%~90%。筛查结果阳性,应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检查确诊。
3.2.2神经管缺陷筛查 神经管缺陷(NTD)包括:无脑儿、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脑膨出、脑积水等。在孕14~22周做神经管畸形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及孕妇年龄综合计算出胎儿患神经管畸形的风险,结合超声检查99%的神经管畸形可获得诊断。在孕前3月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可有效减少神经管缺陷的发生。
3.2.3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严重的先天畸形,常见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口狭窄等。在怀孕第20~24周,彩色超声多普勒能有效地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做出早期诊断[8],对有先心病家族史、孕妇年龄超过35岁、孕妇患有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或苯丙酮尿症)、接触致畸物质、风疹病毒感染等孕妇应作常规筛查。
3.2.4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及时、准确发现胎儿异常 产前诊断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在妊娠的6~9周行绒毛穿刺取样可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及基因病。在妊娠16~22周行羊水穿刺行羊水细胞培养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遗传病和染色体畸变等;羊水细胞做酶和其他生化分析诊断先天性代谢病;测定羊水甲胎蛋白含量诊断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等;诊断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弓形虫感染等。产前超声诊断是对胎儿的各个系统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妊娠早期确定胎儿的个数、孕周、部分胎儿畸形及子宫附件的情况。孕20~22周3维超声可发现80%的胎儿畸形,如神经管畸形、内脏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胎儿性别用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孕32周监测可发现漏诊的胎儿畸形并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3.3对缺陷新生儿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及治疗时机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及早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及先天性听力障碍等疾病,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取决于确诊和治疗的早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患儿在出生后缺乏疾病的特异表现,到6月龄才逐渐出现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表明已进入了晚期,若能在出生不久确诊并及时治疗可降低出生缺陷与残疾。
综上所述孕妇在围生期应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工业毒物、放射线、宠物、致畸药物,增强体质,合理膳食,尽早检查,早期发现先天性缺陷,并积极进行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缺陷儿的发生率,政府应建立多部门参与的三级干预服务体系[9],从而达到优生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2012.9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4
[3] 张星光,苏俐,郭淑怡.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2):1289-1281
[4] 吴清明,周瑾.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129-131
[5] 李志勇,戴淑惠.孕母血清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初步分析[ 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5-16
[6] 王斌,陈英耀.我国唐氏综合症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J].中国卫生经济,2006,3(25):24-26
[7] 李洁星,726例孕妇产前唐氏筛查结果临床分析[ 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189
篇8
在2007年《山东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后,各地市相继出台生育保险办法或实施办法,在全省范围内,生育保险制度得到空前的发展。参见表1。从表1中我们看到,在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方面,青岛市一直率先走在前面,在全省范围内居于领军地位,相比较而言,烟台市有关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比较薄弱,落后于全省其他各地市。到目前为止,颁布实施有关城镇职工的生育保险制度的只有青岛与德州两市;颁布实施有关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有淄博、枣庄、东营、济宁、莱芜、临沂、滨州等七个地市;而济南、泰安、威海、烟台、潍坊、日照、聊城、菏泽等八个地市则采用试行办法或通知、意见等临时或零散文件形式规范保险问题。由此可见,山东省并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生育保险规范与制度。虽然2007年《山东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后,山东省各地生育保险制度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包括济南、泰安、威海在内的八个城市在生育保险的制度构建上仍然欠缺。要发展生育保险事业,制度应先行,因此,八个地市需要尽快完善制度建设。
除了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所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参保之外,济南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通称用人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参保,泰安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德州逐步将城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及职工纳入生育保障体系,其它城市只有企业参与生育保险。职工个人都不缴费。济南由用人单位按照上月职工工资总额的0.8%缴纳,青岛用人单位以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0.9%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淄博由企业按照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7%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其余的或由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生育保险费;或由用人单位按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产假待遇、生育津贴、生育补助金基本与省规定相同,差别在于生育医疗费用的支付,各地规定不一,差距比较大,如济南顺产或怀孕满4个月以上引、流产的1600元;阴式手术产的2000元;剖宫产的3800元。又如青岛,实行单病种最高限额结算,如正常分娩1400元;一般阴道手术产1600元;一般剖宫产最高限额为2400元等。女职工因生育引起的疾病医疗费,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如潍坊,具体定额由各市、县政府根据生育保险费收支及基金结余情况确定。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院分娩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结算,定额标准为:剖宫产1500元;非剖宫产800元。又如驻潍城、奎文两区的市属及中央、省属企业,生育医疗费定额标准为:剖宫产2500元;非剖宫产1000元。4.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范围。东营、淄博实行了全市统筹,青岛实行了七区的全市统筹,其他绝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实行市、县﹙市、区﹚分级统筹,统筹层级比较低。
山东省的生育保险制度实施状况
我们通过图表2的数据予以分析。分析图表2,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从业人数中的职工人数从2006年到2008年变化不大,2009年至2010年稍有加速,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却逐年稳步增长,生育保险人数越来越接近职工人数。职工人数包括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形式单位﹙主要是个体与自谋职业者﹚的职工。在山东省大部分区域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绝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第二,从图表中我们看到,自2008年以来,山东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远远超出了企业在岗职工。这说明,不仅仅是企业职工参与了生育保险的范畴,其他性质的单位职工也参与进来了,而且参与程度正在以百万计的速度增长,生育保险的范畴在扩大。第三,虽然从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与职工人数以及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看,山东省生育保险的范畴在大幅度扩大,2006年至2010年山东省的劳动从业人数与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比例在逐年缩小,但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与劳动从业人数的比例数仍然很大。2006年以来,各年劳动从业人数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的比值分别是:2006年12.19:1;2007年10.80:1;2008年9.7:1;2009年8.95:1;2010年8.27:1。到2010年,仍然是8个多人中才有1人参与保险。在劳动从业人员中还有大量的非职工人员,如农民工、临时工等也应纳入生育保险的范畴,然而这些人员目前都不在生育保险范围之内。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东省近年来的生育保险在全省各地呈发展的趋势,山东省各地市在2006年至2010年间的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在不断提高。参见表3。分析图表3,我们发现:第一,山东各地市的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与职工人数相比较从2006年到2010年都在迅速提高,2008年全省各市的生育参保人数有大幅度的提高。第二,在市区中青岛市生育保险发展迅速,2008年青岛市的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超出企业职工人数10万多,至2010年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超出了企业职工人数22万,说明青岛市的生育保险逐步走向社会化、全面化,生育保险的范畴在不断扩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生育保险中的速度在加快。威海市从2007年参保人数就超出了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其生育保险的范畴不断扩大。第三,各市的生育保险发展极其不平衡。从企业职工人数与参保人数的比例来看,进展快、起龙头作用的是青岛和威海两个市区,而发展最缓慢的应是聊城、菏泽;从整体看,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比较迟缓,如枣庄、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等,而东部城市和地区发展比较快。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严重阻碍生育保险的全省统筹。
山东省生育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近几年山东省及其各地市的生育保险制度在不断改革,生育保险在全省各地有了快速的发展,各地市生育保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生育保险的社会统筹程度在不断提高,生育保险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山东省及其各地市的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实现,从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山东社会与经济的安定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山东省及其各地市的生育保险制度所规定的生育保险覆盖对象主要是城镇企业的就业职工,而广大农村的生育保险几乎没有制度保障,仅对农村计划生育实行政策上的奖励或给予一定优惠待遇和一定的生育补助。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且规定发放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奖励对象的家庭收入中,不影响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待遇。又如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关于建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通知》中规定:对符合计划生育等条件的农村村民予以奖励扶助,标准为:“自满60周岁的当年起,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退出奖励扶助范围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本制度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2008年济南市实施农村双女绝育户奖励制度。其他各地也都相继出台了相类似的农村计划生育的奖励与扶助的措施。2009年省修订《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进一步规定符合计划生育的农村孕产妇的生育费用问题,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纳入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按照规定标准予以报销。此后,2010年青岛市规定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农村产妇专项生育补助资金。2011年济南市也规定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重点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所需费用。但农村的计划生育医疗费用等始终没有纳入生育保险制度中,在广大农村,生育保险几乎为零。在生育保险制度上人为地将城市与农村二元分化,这是对农村生育的妇女严重的不公待遇,不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应逐步实现农村生育的保险。
《山东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第5条规定:生育保险费的缴费比例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具体缴费比例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不超过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的比例确定和调整,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省各地市根据这一规定确立了适用本市区的具体缴费比例,从0.7%到1%不等,大部分地区和城市确定了1%的比例,只有济南、青岛、淄博等少数地区、城市所规定缴费比例低于1%。虽然相对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生育保险的缴纳比例不高﹙专家认为,在我国多数地区,仅仅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雇主的缴费比例就已经达到工资总额的30%左右[3]﹚,但合计起来,对企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山东省各地市企业生育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原来的企业对生育费用的负担,不再由企业完全承担生育的一切费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对生育的负担只不过是从完全责任过度到主要责任,企业仍对社会生育问题肩负着主要的责任。主要体现为:一是生育保险费用完全由企业交纳;二是生育女职工多的企业负担自负,没有任何社会补偿。女性生育价值长期未被列入社会补偿范围中,本该由社会承担的人类再生产的费用,不公平地分摊在女职工所在的企业中,而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抓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难以承担也不愿承担女职工的生育费用。许多企业被迫采取招顶替工的办法,来解决女职工的生育、抚育问题。一旦遇上生育女职工多,企业就只好为超额的顶替工支付额外的工资,结果造成女性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品成本提高和企业利润下降。于是企业抵制“性别亏损”,不愿招收女职工。一些企业与职工签订合同时,将合同期限制在生育年龄以下,以避开女职工生育期,致使合同制女工潜在婚育期失业的危机。一些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甚至明确规定,在劳动合同期内不得生育。[4]目前,女性劳动力下岗多、就业难已成为市场经济下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对当前山东的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首先,由企业、个人、政府按比例共同负担生育保险费用,其次,生育女职工获得生育保险的同时,其所在企业则亦应得到适当的社会负担补偿金。
生育保险待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生育医疗费用标准的局限性;生育保险待遇受益人范围的局限性;产假制度的局限性。首先,生育医疗费用标准。关于生育医疗费用标准《山东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并没有详尽的规定,各地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规定,大部分地市确定了定额的生育医疗费用标准,但是高低差别比较大,如剖宫产的医疗费标准最低的菏泽1300元,最高的济南3800元。据调查,菏泽市的剖宫产实际费用一般在3000左右[5],济南市剖宫产实际费用一般在6000元左右﹙以济南妇幼保健院为例﹚。目前的生育医疗费用标准也远远不足支付一般情况的所需支付费用,这种普遍较低的生育医疗费用标准不能切实保障山东女职工的身体健康等合法权利。且各地生育医疗费用标准差别大、不均衡。其次,生育保险待遇受益人的范围。山东省及各地市的生育保险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的受益人的范围主要限于生育的女职工,对生育的妇女给予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产假三种生育保险待遇。男子只有当其配偶无工作单位,生育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才享有一定的补助金;女方晚育的,男方享有7天的护理假﹙参见《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明确规定﹚,这一规定并没有被省及各地市的生育规章和规范文件落实。生产后的妇女不仅面临着自己身体康复的问题,还面临着育儿的巨大任务。不管是生产妇女的康复,还是孩子的养育,作为生产妇女的丈夫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生育是男女共同的责任。最后,产假制度的局限性。各地的产假待遇基本与省里的规定一致,假期比较短﹙正常产假90天,晚婚晚育增加60天﹚且死板,不利于生育妇女恢复体力和精力参与工作。完善山东省生育保险制度应尽快消除生育保险待遇的局限、逐步缩小区域间的不均衡性。第一,提高生育医疗费用给付标准和生育津贴标准,特别是逐步提高西部地区的生育医疗费用给付标准和生育津贴标准。第二,扩大生育保险待遇的对象。学习我国沈阳、西安等城市已实行的男职工带薪护假制度。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休假制度。学习西方国家的育儿休假制,如瑞典和德国长达一年半,芬兰产假为33周。西方许多国家实行照看儿童或女职工减薪育婴假制,使产假和育婴假制相结合。
篇9
生育险按照实名制原则报销,只能女方享受生育医疗费的报销,男方则只能享受带薪产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保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篇10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精神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形态结构异常、智力障碍、代谢缺陷病等[1]。出生缺陷是引起胎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那些存活下来的人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每年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3]。出生缺陷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给家庭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因此,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问题。
出生缺陷监测是指在某一地区,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医院或人群,对其中发生的出生缺陷进行长期、持续的动态观察,将监测期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事先设置的标准(基线率)进行比较,评估,及时获得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其消长原因,以利于尽快发现和消除致畸因素,提高人口素质[4]。
1 我国出生缺陷监测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期,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其他一些中家相继报到了孕妇早期服用反应停(沙立度胺)作为镇静或止吐剂后,引起大量以肢体短缩(海豹畸形)为主要特征的多发畸形儿出生。当时,由于没有进行出生缺陷监测,也无现成的基线资料,各国之间缺乏通报的手段和渠道,所以导致反应停致畸信息的延误,使一些国家在反应停已在德国、瑞士和英国市场撤销后6个甚至更长的时间仍在销售。因而英国、以色列、芬兰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于1964年率先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5]。1974年成立了国际出生监测情报交换所,并与世界卫生组织联手,为各国的出生缺陷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技术援助。我国也于1986年参加了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监测对象为在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198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大规模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全国性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络,通过对945所医院的连续动态监测,获得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地理分布、人群分布等重要信息,为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干预和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监测医院调整到460所。2006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进一步发展,国家级监测医院扩大至784所,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在30个省的64个监测区县同时开展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其覆盖人口约200多万,监测期限由生后7天扩大至生后42天,在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国情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模式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从而克服了医院监测的局限性,能更好的反映某一地区出生缺陷的实际发生状况。近年来出生缺陷监测网络不继完善,为获得可靠、准确的出生缺陷资料提供了保障。
2 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世界各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不同,最高的是苏丹,为820/万,而最低的是法国,仅为39.7/万,据美国2006年研究报告,推算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11/万,与我国研究推算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基本一致[6]。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结果,2002-2010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1.17/万,129.79/万、128.38/万、138.96/万、145.50/万、147.94/万、134.94/万、145.43/万、149.91/万,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7]。部分省市的出生缺陷亦呈上升趋势,江苏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0年的10.26‰增至2006年的15.12‰。上海市嘉定区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由5.91‰增至8.69‰。北京市大兴区2004-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的10.96‰增加至2008年22.08‰[8-10]。
2.2 我国出生缺陷存在城乡差异
我国自2005年开始,城镇出生缺陷总发生率高于农村。2010年全国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结果为城镇(171.00/万)高于农村(128.55/万),青岛市2003~2008年城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农村[11],广西2005-2009城镇(210.22/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亦高于农村(202.89/万)[12]。同时城镇和乡村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顺位也有差别,可能与缺陷的种类在城乡的分布不同有关[13]。
2.3 性别差异
在出生缺陷性别差异方面,我国男性高于女性[14],各地的报道不一致。 2010年全国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是男性(163.81/万)高于女性(131.65/万)。
3 出生缺陷的发病原因
目前出生缺陷的病因还没有完全阐明,主要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二者的相互作用。但在所有先天畸形个体中,单纯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畸形是少数的,多数畸形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10%-30%;环境因素中,由母体疾病及宫只内病原体感染所致占5%左右,由环境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引起的约占1%;其余60%-70%原因不明,估计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5]。
4 出生缺陷的干预
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因此给予早期干预是避免出生缺陷的关键[16]。有效地干预,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
目前出生缺陷的预防主要通过孕前、孕期及产后采取的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通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减少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残疾儿的康复[17],一级预防是最为积极有效、经济安全的[18]。
4.1 一级预防
目前采用孕前-围孕期保健的危险因素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的新模式,预防出生缺陷已得到我国政府和许多研究人员的认可,发挥一级预防措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童的发生[19]。主要是孕前及孕早期阶段综合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婚前检查、孕前检查、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预防感染、遗传咨询、孕期合理增加营养、谨慎用药、采取良好的牛活方式: 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系的危险因素,将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
通过健康教育,营造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的预防意识,形成健康行为,提高育龄妇女接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宣传孕早期补充叶酸的知识,鼓励育龄妇女补充叶酸,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Czeizel等[20]在队列对照研究中证实,围孕期服用含800 μg叶酸的多种维生素能显著降低发生NTDs的风险,对预防心血管先天畸形也有显著效果。1999 年在中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孕前服用叶酸 0.4 mg直至妊娠第3个月的孕妇,神经管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在北方和南方分别为 1‰和 0.6‰;而没有服用叶酸者,北方和南方的发生率分别为4.8‰和 1.0‰[19]。在孕前诊断并积极治疗有可能对妊娠构成风险的疾病,如:高血压、癫痫、糖尿病。孕前妇女应进行健康体检和实验室筛查(如优生四项检查)等; 婚前或孕前的健康咨询应询问计划怀孕夫妇双方的家族史、遗传史和生育史,如发现与出生缺陷有关的遗传因素,则给予生育指导, 必要时行血液检查。如发现双方为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应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达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
4.2 二级预防
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主要是落实育龄妇女在孕期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产前诊断,根据知情选择的原则,选择性的终止妊娠,达到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的作用。目前广泛开展的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体感染的检查等, 目前成熟的产前诊断技术有:B超检查、核磁共振、X线、CT、羊膜腔穿刺、绒毛膜活检、脐静脉穿刺、母血生化检查、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测等。在产前可以筛查和诊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目前实施的项目包括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畸形、唇腭裂、2l-三体综合征、地中海贫血、先天性风疹综合征、AB0新生儿等。
4.3 三级预防
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出生前和出生后对出生缺陷儿的治疗。是促进残疾儿的康复,即对已出生的儿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治愈或降低残疾严重程度,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21]。 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如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激素补充;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的饮食药物指导等;胎儿宫内外科手术治疗:如胎儿尿道梗阻经皮下导管胎儿镜膀胱造口术进行分流、对骶尾部畸胎瘤进行开宫肿瘤切除术、胎儿镜血管闭锁手术、导水管闭锁进行脑室羊膜腔吻合术等外,还提倡向残疾儿童提供神经发育方面的治疗,及对濒死患儿进行姑息治疗等。
总之, 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家庭沉重的精神压力。如何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在我国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形势下,更应有效地干预出生缺陷,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l] 罗家有.我国出生缺陷干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458-459.
[2] 世界出生缺陷预防机构联盟宣言[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120(1):5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J],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2,13(3):98—101.
[4] 杨树勤.出生缺陷的统计监测方法和季节性分析—兼及医用统计监测与周期性分析方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吴金华.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l_31.
[6] 毛萌,朱军.出生缺陷监测研究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1):801-803.
[7]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暨年报资料汇编
[8] 习斌蓉,麻群娣,蒋一正,等.江西省近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J].江西医药,2005(12):863—865.
[9] 金小珍.2001--2005年上海市嘉定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7(3).
[10] 刘广美,丁辉,北京大兴区2004-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4)511-513
[11] 修新红,袁丽,王升华等,青岛市1998-2008年出生缺陷变化趋势[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1):85-88.
[12] 曾萼,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4(2):169-171.
[13] 李栋,刘汝平,许琨.城乡地区部分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16(2):135-136
[14] 罗美瑜.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及干预[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5):1-2
[15] 付丽杰,阎云,张红恩.畸胎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8—157.
[16] Koyama Y, Kokubyo Gakkai Zasshi,2000,67(1):63-69.
[17] 蔡红珠,过敏性紫癜54例临床探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7);617-618
[1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19] 侯淑萍,程利南,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