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13:1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城镇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城镇规划

篇1

关键词:小城镇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规划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高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减少和预防城市火灾,部分小城镇编制了小城镇消防规划,但是也应该看到,小城镇随着建设迅速发展,城镇规模逐年扩大,油、气、电、化工原料及其产品的生产和广泛运用等的日益普及,火灾发生频率增高,火灾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剧,小城镇消防规划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贡市小城镇消防规划,浅要提出小城镇消防规划中的几点意见。

一、基本现状

当前全国许多小城镇没有制定消防规划,普遍存在消防站数量不够;市政消火栓数量少,消防管网压力不足;消防通讯落后;消防装备差,且数量少;消防道路不畅,断头路较多等问题。

自贡市小城镇区建设规模普遍小,人口少,发展不平衡,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基础欠帐较大。全市共有小城镇(乡镇96个,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只有两县县城驻地镇,即富顺富世镇和荣县旭阳镇)。除此之外,镇区人口均在1万人以下O忠驯嘀朴谐钦蜃芴骞婊?0余个乡镇,已完成消防规划编制的只有大安区大山铺镇,仅有46个小城镇安装有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乡镇达10个。

针对小城镇消防规划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小城镇建设实际,自贡市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市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的具体目标任务,从两县驻地镇、国家省级试点镇,分别确定了时间表、以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全市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也制定了相应目标任务,逐年增设安装城镇消火栓,购置消防手抬机动泵等,保障到2005年,全市通自来水的小城镇普及安装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全部配置消防手抬机动泵,切实提高小城镇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对消防规划的领导,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更好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消防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应建立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渠道。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许多小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大幅增长,而消防经费却仍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局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市政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加强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此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四川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篇2

(1)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当前我国较为推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因素,把眼光放长远,注重小城镇建设的长远利益,尤其是在空间的利用上要进行必要的预留处理,进行合理布局;

(2)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针对当前越来越恶劣的气候环境,在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污染可能的环节中加强对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小城镇周围的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其土地资源较少,所以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切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土地进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最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加强对于前瞻性的重视,我们还应该关注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避免规划设计的内容在后期的具体执行中出现不可操作的现象。

二、小城镇功能分区

小城镇虽然范围不大,但是我们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区域划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能够更好的进行小城镇的管理,也能够是小城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能,提高小城镇的运转效率。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

(1)小城镇中的土地类型、河流状况、环境因素;

(2)当前小城镇中土地的不同使用功能;

(3)未来土地使用类型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环境保护重点区特殊对待等。小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构成有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混合区、文教区等,在分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水源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尤其是对于水源来说要使得水源的分布更适合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要尽可能的使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远离人们生活和工作较为频繁的场所,确保小城镇能够正常运转。总的来看,对于整个的小城镇建设功能分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住宅区、商贸区、文教区等较为密集的区域,我们把这一较为繁荣的区域统称为镇建成区;另外一部分则是分布在镇建成区周围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较为适合进行耕种、养殖等,并且在这一区域一般都是一些水源保护区或者是重点环境保护区,这一区域我们统称为镇域辖区。

三、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道路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于小城镇交通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来说,进行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铁路和公路。对于铁路的建设规划来说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特色,考虑是否是一些铁路的必经线路,如果存在多条铁路在该小城镇经过的话,就应该在小城镇内建立完善的铁路站,以加快小城镇和外部的交流,使小城镇获得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存在铁路经过的话,我们也可以努力在该小城镇和距离其最近的拥有大型铁路站的城市之间构建铁路;对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来说更为复杂,公路是小城镇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用到的,对小城镇后期的正常发展尤为重要,所以在公路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公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小城镇内的正常运输状况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来规划设计公路,确保交通后期使用的顺畅。

四、结语

篇3

各地要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帐,快补旧帐,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重点中心镇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夯实小城镇消防安全基础,努力提高小城镇的消防安全保障功能。要通过编制消防专业规划或调整、完善总体规划等方式,抓紧完成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

全市10个重点中心镇的消防规划编制或调整工作,必须于年6月15日前完成。对已制定城镇总体规划的其它乡镇要确保在年年底前完成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任务,其它暂无总体规划的小城镇要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进度编制消防规划,力求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与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质量

各地在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时,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严格按照省公安厅、建设厅《关于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及《省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进行,并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要遵循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内容,要兼顾城区与农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同时要处理好消防安全布局与城镇功能分区、消防车通道与城镇道路、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关系,确保城镇消防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各县(区)公安、建设、规划、消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组织论证,保证规划质量。

篇4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生态环境容量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在小城镇建设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规划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良性的生态循环,实现小城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小城镇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1 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在小城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在注重其外在的直接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其内在的间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致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没有对小城镇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从事过深入地研究,因而在规划上,编制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生态环境规划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城镇功能区划的混乱,居民生活生产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地方,在规划上与本地实际情况严重脱离,照搬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因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有些地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占用大量耕地,不仅对地方基础性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同时对地方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房屋建造过于密集,缺乏配套的绿地,因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生态环境容量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环境对该地区发展规模以及其他各种活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程度。简而言之,人类的活动不能够超出环境所能够承受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受到阻碍,甚至完全停止。环境容量的概念是根据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之中,特别是在特定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环境容量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城市的规划者与建设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容量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容量是环境容量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认识。生态环境容量综合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具备的最大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更为全面地揭示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好当地的生物资源,在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发展城镇经济。生态容量理论对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小城镇的规划者必须充分借鉴生态环境容量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落实小城镇的生态容量规划

从整体上而言,在生态容量理论的指导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改善,各级政府对此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不可否认传统小城镇的规划模式仍旧关注的是小城镇自身的整体形态,性质、规模以及功能定位等问题,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多数停留在理论和指导原则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的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内容。

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环境容量理论的指导性。根据建设部2002年所颁布的《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生态环境容量必须体现在小城镇的规划之中。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从总体上而言,仍旧缺乏对此问题的全面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主要在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实践的范围,以及实践的成效等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

小城镇生态规划最终目的是依据生态容量理论调节不合理的生态关系,通过各种技术、行政等手段去实现因地制宜的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人类的长远利用与系统发展的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开创适合人类的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因此,小城镇生态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

1、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有序合理的系统结构。

2、致力于区域系统内外同步发展,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协调共同发展。

3、致力于小城镇经济、社会、环境系统整体优化并持续发展。

4 小城镇生态容量规划科学机制的建立

在小城镇生态容量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生态环境容量理论,结合小城镇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生态环境容量研究是必要的,对于未来我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的。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生态环境容量问题。

1、自然环境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大致是指小城镇中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等。水资源容量指在满足城镇人口的日常用水的前提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污染物排放量。土地资源容量指土壤对污染物降解力,承载力取决于污染物的降解性。大气资源容量指在居民生存的大气环境健康值之内,环境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2、自然资源容量

自然资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支撑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的资源。工业的产量、农业产量、交通的发达程度等都是制约小城镇生态容量的因素。各方面之间互相关联,相互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在保证区域持续发展前提下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镇人口数量。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大致规划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容量,通过对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的大致估计,各方面严格的控制,从而起到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

科学的小城镇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资源,确定人们对能源、资源、以及土地等方面的开发限度。尤其是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居民能够继续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维持生活,其本身也是生态环境容量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人本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让人与环境发生对立,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在规划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系统性的生态容量标准。

小城镇在实现生态容量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对小城镇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规划上应该突出重点,规划的重点就是环境保护。小城镇的发展,不应该是一种平均化的发展,应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具有潜力的项目上,尤其是具有生态价值的项目上。政府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从而推动城镇的建设。小城镇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应该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应该形成集群效应,从而以点带面、以线带面,打造特色,提高经济实力。

其次,重规划,体现特色。科学的规划制度是确保小城镇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从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注意好编制问题,对于一些高污染的项目,必须严格禁止,将环境保护作为首先的发展理念。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以地方特色作为发展的核心,大力发展优势资源,在充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资源,以可持续来促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化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放权放责,加强指导,注重考核,努力促使农民在文化观念、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上往城市型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辛章平,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4) .

[2]陈柳钦. 低碳城市发展的国外实践[J]. 环境经济, 2010,(09) .

[3]顾朝林,谭纵波,刘宛. 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化发展[J]. 建设科技, 2009,(15) .

[4]庄贵阳.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J]. 绿叶, 2009,(01) .

篇5

【关键词】户外广告濮院镇毛衫市场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户外广告规划的意义

近几年来,户外广告的发展极为迅速,已逐渐从城市深入到城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为紧密。户外广告的形式、设置等,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形象等。一个有规划、有体系的城市户外广告,不仅对城市的环境起到美化作用,更能凸显一个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对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有规划、有体系的城市户外广告,往往能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在遵循户外广告空间特性的前提下,展现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此外,户外广告的设置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户外广告的发展,只有将户外广告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才能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去。

2 户外广告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化的户外数字媒体得到了充分发展,也带动了户外广告业的这一城市资源的整体快速发展,目前诸多城市在运用城市资源实践中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海市户外广告规划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深入细致的户外广告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亳州市户外广告规划在针对规划区主要道路以及重要节点进行现状分析总结后,对城市功能进行了细化比较。而桐乡市户外广告规划分两个层次编制,分别是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规划及中心城区至各镇、街道连接道路沿线的广告整治规划。从城市空间的面、线、点三个角度来进行现状分析与规划控制。

通过对户外广告规划案例的研究,发现受城市规模的影响,编制的方式、体系及深度均有不同,可归纳为总体控制或局部详细设计。前者一般只明确城市允许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和道路,而后者一般以户外广告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特定区域的户外广告作出具体设计方案。

濮院属于小城镇,城镇规模不大,故本次规划采用从整体到细节综合式设计体系,既要从总体上对广告形式、材料、风格等方面提出控制及整治指引,以满足总体调控及管理,又从广告设置的空间位置、形式等进行详细设计,根据区块功能及环境提升需求提出具体的设置要求,突出规划系统性。

3 规划思路探索

3.1集要素

突出要素集聚,能进一步激发广告发展活力。集聚各种要素资源是规划的首要之举,涉及广告规划的城镇要素很多,如地情、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广告现状、文化特征、规划第三方、目标等,规划主要对影响广告规划的相关要素进行集聚分析,要素的把握为接下来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思路指引,继而针对思路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如与规划第三方的衔接,由于当今高科技的发展及利用促进广告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与广告制作公司及广告材料制造公司等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了解户外广告高新技术的运用,可进一步确保广告规划的落实性。

3.2定路线

首先是了解现状情况,即对现状广告分布、形式、内容及质量等进行细致摸底调查,继而对现状广告整体审视并分析,找出现状广告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规划则采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手法,既要从城市总体宏观设置上对其空间位置进行调控,又要从塑造城市环境出发,根据区块个提出具体的设置要求。规划从宏观层次上先进行总体分区控制,而户外广告设置的具体要求,属于户外广告详细规划设计的内容,通过分层对户外广告的设置提出指导性意见。

3.3解任务

针对规划要素及路线来确定现状调研方法及规划内容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任务分解,主要分为现状调查、总体分区控制、详细规划设计三部分,此外,根据实际需求摸索直观易懂的成果表达形式。

3.3.1现状调查

户外广告的调研要深刻细致,以人为本,切身体会每一块广告牌的类型、尺寸、内容等在城市环境的作用及影响。因此前期现状调研以“先熟悉,再分区,后调研”三步走,对现状进行摸底。

根据濮院镇现状用地功能、布局等情况,将规划区进行分区根据不同区块的功能特性,我们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现场踏勘综合审视,对规划区内的户外广告展开连片调查,从不同角度对户外广告进行拍照拼合,便于我们对特定区域户外广告的深入分析。

此外,对特定区域的广告牌应实地测量,并且对现状广告的数量、尺寸等进行统计,针对不同地段的广告密度分为四个等级:高度密集区、密集区、一般区、稀疏区,有助于统筹掌握户外广告现状分布情况,便于规划时对广告规划位置、尺寸等的总体把握。

经过对整个规划区的反复分析,我们总结出濮院镇现状的户外广告有五个特征:“小”、“低”、“散”、“乱”、“差”,即广告规模小,广告设施品质较低,广告分布散,广告设置杂乱无序,广告总体质量较差。

3.3.2总体分区控制

该层面规划主要是对规划区进行总体控制,为户外广告设置与管理提供依据。规划将濮院户外广告设置划分为四大分区,分别为集中展示区、一般设置区、严格控制区及禁止设置区,继而对广告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控制通则及整治指引。

3.3.3详细规划设计

(1)重要节点

规划通过对城镇整体审视,确定入城视点和开放空间节点,并通过设置LED和建筑投影等作为广告媒介物,渲染城镇氛围,提升形象。

(2)市场区

该区是城镇经济、形象等高度融合区域,320国道从该区东西向贯穿,因此规划从整体性、展示性、协调性展开。整体性即以建筑界面整体设计,明确广告类型、位置、尺寸等内容;展示性即突出城镇特色,通过日夜景综合设计,展示城镇形象;协调性即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广告,协调好与古镇及生活区等外部空间风格、色彩等要素。

(3)道路及企业指示牌

根据道路功能赋予不同的设置要求,包括形式、尺寸、色彩等,如工贸大道定位为生活馆尚品一条街,在满足建筑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基础上,对道路两侧界面进行整体设计,样式新颖,直观易懂。

考虑到产业园及市场区的交通指示诉求,规划对城镇重要道路及重要企业进行了指示牌设计,设计中融入“翔云”等城镇特色要素。

3.3.4成果表达形式

如今在很多城市,户外广告设置都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和长效政策引导,致使部分地区和地段户外广告混乱不堪,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杂陈,影响了城市形象。如果不采取适当的设置引导及管理对策,必然会给市容管理、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也将制约广告产业本身乃至整个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不仅需考虑合理的设置引导,还应考虑如何使规划成果浅显易懂,能将规划师的设计充分体现到管理者的对策上。因此规划成果以建筑界面整体规划设计,并采用整改前后照片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单个广告的类型、形态、位置、尺寸、色系、材质、内容及照明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建议,重点广告还配有规划日夜景效果示意图,使得整套成果形式直观易懂,容易实际操作。

4 回顾与思考

小城镇广告规划不单单是一条道路或一个功能节点的规划,而是等同于结合城镇整体发展的专项规划,因此考虑因素较多,采用分层控制,层层深化的方法,对每个不同功能区块差异化规划设计,且对建筑界面实行拼合对比规划,更利于实质性问题的解决。此外,广告疏胜于密,精优于粗,因此规划遵循“增质减量”的理念,面对现状杂乱无章的广告,拆完重置则不太现实,因此规划应结合街道美学去综合审度,以拆除、整治、引导为主,局部考虑在重要功能区块及特殊视野地段打造亮化节点。

篇6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 城市化进程 困境 策略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能够促进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然近几年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小城镇的规划脚步。

一、小城镇规划过程中的困境

1缺乏完善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乏重点、城镇布局混乱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完整的小城镇规划理论体系的指导,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不能从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只会盲目的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因此也使得很多小城镇建设在布局和风格上存在着雷同现象。

2.城镇规划与城镇实际发展水平不一致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城镇原有的体系结构打破。然而,城镇规划工作的开展,却滞后于小城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环保意识不强

为了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城镇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在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没有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开发过度的现象普遍存在,也缺乏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基础设施,大量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小城镇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小城镇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在制定规划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与多个部门进行合作,并且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工作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很多规划和管理工作都无法顺利的完成。很多小城镇规划中设立了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但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和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完成较为复杂的规划工作。

二、加强小城镇规划的改进策略

1.明确小城镇规划的总体目标

只有进一步明确小城镇规划的目标,才能为各项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小城镇规划的目标,一般需要具有专业设计和测绘水平的专家和单位,结合小城镇总体的规划战略来实现。在小城镇规划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城镇的特色进行制定。

2.促进小城镇管理机构和体制的完善

小城镇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项问题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对小城镇规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管理机构的建设,要具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促进小城镇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能够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吗,从而保证小城镇规划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3.加大小城镇规划中的绿化环保和科技投入

为了避免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大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提高对各种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城镇的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因此要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的处理设施和技术,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4.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

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在促进相关管理体制完善的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专业人才的引导作用,制定小城镇规划的工作目标,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以此促进小城镇规划成果的提高。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开展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促进管理机构执法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城镇规划工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对小城镇规划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促进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从而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良鑫.浅析小城镇规划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5)

篇7

关键词:小城镇;消防规划;消火栓

引言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战略。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小城镇消防安全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欠账问题十分突出。以下是笔者的个人见解:

1 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1)要加强对消防规划的领导,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更好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消防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2)应建立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渠道。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许多小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大幅增长,而消防经费却仍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局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市政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加强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此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四川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4)抓好小城镇镇区内可利用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对镇区内可利用的水池、水塘、河流等,要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供消防车、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取水码头等,提高灭火救灾利用率。

(5)加强小城镇消防基本装备的配备。加强小城镇防灾救灾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手抬泵等基本消防装备配备,并开展经常性训练、演练,使火灾时能因地制宜,自防自救。

(6)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要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执行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制约措施,落实法律责任。对工作不落实的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中违法违章行为,使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

(7)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经常督促计划,公安,邮电,城建,财政等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实配合消防部门搞好城市消防规划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2 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分析

公共消防水源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分析:

城镇公共消防设施设施主要包括: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水塔、增压泵站、消防站等设施。几年来镇政消防水源建设在消防部门的监督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通过责任状目标的制定和完成工作,督促逐年解决消防水源“欠账”和消防队站技术装备落后问题,使得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遗留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1)城镇公共消防水源,一般为消防队站专用,由于使用概率低,就不容易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维护。

(2)一些地区在城镇公共消防水源建设上动作较慢,效果不明显。

(3)虽然有些地区按照自来水管网长度和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完成了应设数,但由于重庆市自来水管长度的制约,有些该上消火栓的地方没有市政消火栓的保护。

(4)城镇由于镇里管网落后,大部分为支状管网,有些即使有环状管网,但也是部分环状,可靠性差,遇到管网检修消火栓系统就不能保证充足水源供给火场用水。

(5)另外,还存在一个误区,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尤其是兼职建审人员通常把建筑室外消火栓当作市政消火栓来掌握。

3 加强小城镇消火栓建设

(1)消火栓是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是小城镇灭火救灾的基本武器。抓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消火栓建设作为重点,切实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的区域,要按照城镇消防规划要求,坚持路修到哪里,消火栓就安装到哪里的原则,努力保证消火栓一开始就建设到位。对于原有镇区消火栓欠账问题,要认真制定计划,及时补充安装,尽快还清旧账。

(2)因地制宜,抓好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提高后备消防水源灭火救灾利用率。从各地小城镇现有河流、湖泊、水塘、水库等自然、天然水源情况来看,其水质、水量大都可作为消防给水使用。要加强消防取水设施建设,保证火灾时消防车或消防泵能够及时、方便取水灭火。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天然水源的情况,有计划地修建一定数量的消防车用取水码头,开辟供消防车或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可根据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在镇区主要建筑区域修建一定数量的景观水池,一方面美化城镇景观,另一方面可作消防水源之用,一举两得。

4 结束语

加强和改革消防产品行业管理、振兴民族消防工业是消防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大力推进消防工业现代化。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推动消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统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消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志于消防事业的人们的不懈探索。我们相信,随着消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消防工作必将开创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翔.城市消防规划及消防给水规划[J].城市规划.

[2]牛乐生,肖晋川,朱贵田.关于健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

篇8

【关键词】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华南沿海,属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地貌总体上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且河流遍布,森林植被良好,形成广西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秀美景色,故广西又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据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广西现有1126个乡镇,其中建制镇715个,小城镇人口占广西城镇人口的34.29%,约占广西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在众多城镇中,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山水格局的山水型城镇又几乎占据70%以上的城镇数量,这些山水城镇建设状况构成了广西特有的城镇风貌。

在未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将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必将主打“绿色生态牌”。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是改善小城镇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引绿地建设的法律依据和行动纲领,及时科学编制广西各地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

近几年来,广西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城镇市政专项规划和村镇规划集中行动,使城镇建设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其中,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众多专项规划中的一个。如何落实城镇总体规划基本要求,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山水特点,通过园林绿地空间规划布局,强化山水小城镇的特色,科学有效地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规划建设中等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文本通过对部分城镇规划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实践,分析研究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以期为编制科学规范的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建设“生态大省”目标。

1 广西小城镇特征分析

小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纽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广西的自然条件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小城镇的特征。

1.1 山水资源丰富

广西山多地少,水资源丰富,河流密集,小城镇基本都坐落在各大小河流的河岸边,沿袭古人的“栖水而居”,大部分小城镇或依山傍水,或山环水绕,山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1.2 规模普遍偏小

城镇规模主要体现在人口和用地规模上。一般理论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应达到5万以上才能形成集聚规模。广西作为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起步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更是滞后,因此,小城镇的镇区人口和建设规模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镇区人口在1万人左右,据2010年广西建设统计手册,2009年广西57个县城人口在10万人以下,598个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人口在1万人以下。

1.3 发展不均衡,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小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受大中城市辐射和影响大小不同,造成广西小城镇发展的内部差异巨大,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镇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就业等方面。小城镇多分布在桂中和桂东,湘桂沿线及桂东南部集中了广西90%以上非农业人口,城镇密度由东向西递减;而西北部地区城镇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和北部。城镇发展的空间巨大差距给未来城镇协调发展带来了困难。

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要求,产业项目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小城镇未能形成先进的现代产业和较强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能力,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的弱化。

1.4 城镇职能雷同、面貌单一

城镇职能同质化,桂东南城镇群、桂西区域城镇职能类型相似,在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中,发展方向与分工不够明确,承接了相似的产业类型,缺乏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虽然广西积极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但仅限于工贸型、旅游型等特色城镇为主,导致广西大部分城镇景观风貌仍较单一,建筑风格单调,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不鲜明,城镇品位不高,缺乏对城镇特色的发掘。

1.5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有待深化

由于各地财政困难,规划经费不能到位,多数市、县未能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足够的乡镇规划经费,影响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同时规划的编制、调整、实施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性,规划的引导和调控能力不强,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部分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缺乏前瞻性,规划水平不高;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衔接不够;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缺乏公众的参与和民主监督。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直接导致一些地方的村镇建设活动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

1.6 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

广西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信贷投入甚微,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不强。由于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城镇招商引资的规模有限;加之乡镇一级政府无独立财政收支权限,小城镇建设资金难以解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普遍不足。

2 广西小城镇绿地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城镇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自“十一五”以来,广西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建设也进入一个快速扩容、快速推进的新时期。2013年末,广西城镇化率为44.81%,比2005年增加了11.2个百分点。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对小城镇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园林绿地等市政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小城镇绿地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城镇绿地作用的认识普遍不高

由于广西地处山区,小城镇又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本身就处于乡村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当地镇政府,对小城镇绿地的建设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城乡规划法》、《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2.2 园林绿化基础普遍较差

大部分小城镇尽管自然山水条件很好,但园林绿地现状指标普遍很低,各类绿地总量不足,相当多的小城镇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园绿地,也普遍缺乏生产绿地,对防护绿地的设置也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特别是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方式导致附属绿地严重缺乏。可以说,广西小城镇绿地建设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2.3 城镇园林绿化缺乏特色

在城镇化过程中,大多数小城镇建设倾向于“城市化”,一味追求现代化,城镇园林绿地建设也简单照搬城市绿化模式,忽视了小城镇特色与经济条件,主要体现在建设材料选择、树种选择与种植方式等缺乏乡土特色,没能与小城镇特有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特征相吻合,建设风貌趋于雷同,失去了小城镇应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浓郁风土人情等地域特色。

2.4 绿地管理和养护水平不高

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或机构,加上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广西小城镇园林绿化技术力量总体上非常薄弱,绿地建设缺乏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指引,绿地管理缺乏具体规章制度,养护管理责任无法落到实处,整体管护水平不高。

3 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分类研究

2002年颁布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明确了适用于直辖市、市、镇的绿地分类,但在实际规划应用中,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与几千或一两万人口规模的小城镇的绿地分类适用统一标准似乎有些荒唐,势必将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引进教条的死胡同。至2007年,国家颁布《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进一步明确了镇用地分类,《镇规划标准》的颁布为我们编制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突出特色,加快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制定适用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绿地分类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3.1 分类原则

功能性原则:同一块绿地同时可以具备游憩、生态、景观、防灾等多种功能,因此在分类时以其主要功能作为划分依据。

协调性原则:与已颁布的《镇规划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统一协调。

操作性原则:针对小城镇的特点和建设要求进行绿地分类,提出针对性强、便于使用的分类方法,便于实际应用。

3.2 具体分类

参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镇规划标准》中的镇用地分类相对应,结合小城镇规划实践,提出广西小城镇绿地分类。具体分类内容见表1。

4 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指标研究

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建设的最主要问题是公园绿地欠缺,这既有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也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对绿地分类的规范性认识问题有关,片面套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要求建设小城镇的绿地,而忽视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大量可以利用的自然山水绿地的存在,甚至过分追求大气、洋气的城市绿地建设手法,追求所谓的高水平、大投入而导致众多自然条件良好的小城镇绿地规划建设困难重重。因此,为有效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小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小康社会人居环境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小城镇总体绿量的提升和公园绿地建设已成为山水型小城镇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对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建设现状的基础水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外部环境条件、小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和《广西园林城市(县城)标准等指标体系,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提出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规划的主要指标要求(如表2)。

5 广西山水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关键内容研究

山水型小城镇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在遵循基本原则基础上,必须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广西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发挥各自优势,科学编制符合城镇风格、融入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可操作性强的绿地系统规划。

5.1 小城镇镇域范围绿地规划要求

根据镇域自然环境条件和地域特色,阐明镇域大环境绿化规划结构与布局,划定重点保护和绿化恢复的区域,构筑以镇区为核心,覆盖整个镇域,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化和绿地系统。

5.2 小城镇规划区范围绿地规划要求

根据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自然山体、水体和空间结构,规划落实小城镇景观空间结构与自然风貌特点,划定规划区所有需要保护和确定的绿化山体、水体并根据其有利条件规划相应的风景游憩绿地。风景游憩绿地要按生态公园绿地方向进行规划建设。

5.3 小城镇规划建设区绿地规划要求

执行《镇规划标准》,结合城镇自然山水特点和城镇用地布局提出镇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结构;确定镇区绿地分类和各类用地规划指标及建设目标;

绿地分类规划,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树种规划,确定镇区绿化的基调树种、骨于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树种规划必须强调乡土树种的应用,体现自然生态特性,禁止照搬城市绿化树种特别是名贵树种的选择。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和林荫道路、景观道路规划内容;

规划实施,包括分期建设规划和规划实施措施。

6 结语

广西正处于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起步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小城镇建设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小城镇绿地系统构建、生态环境建设和风貌提升的关键期。如何通过观念转变和技术等手段加快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来优化城镇环境、构建城镇风貌特色、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推进,还需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

长期以来讣城镇规划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基本思路还是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小城镇总体规划包含镇域体系规划、驻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文本和基础资料汇编及必要的图纸等。随着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各项法规尤其是《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实施以后,对小城镇的编制深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在某些方面(如给排水、道路、竖向等)达到城市分区规划、甚至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利于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应用。

1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获得飞速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较之改革开放以前,都有较大突破。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我国小城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正确看待我国小城镇的存在价值、怎样正确看待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小城镇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小城镇色建设中的所要考虑的。而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的冲击,我国小城镇的特色并未很好的得以保存。许多城镇割断了自身和传统的有机联系,有些城镇一味的高楼林立,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身的独特个性,从而造成千城一面的令人担忧的现状。在发展中丧失自我,在发展中淹没个性,这可以作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和概括。造成目前小城镇建设的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在探讨打造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2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特点

目前,一般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层次,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对镇区与周边农村地域联系的分析和研究很少。镇区层次,是规划的重点,包括镇区性质与规模的确定、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的组织及各项设施规划,涉及面比较广。

小城镇一般位于临近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圈内,要承接大城市强大的经济辐射,镇域部分用地均不同程度地被纳入城市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或发展与大城市配套的产业,或布局大城市的外迁产业等。

适用于一般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镇区、轻镇域”的规划思路对于近郊小城镇已经很难适用。要更好地促进近郊小城镇的发展,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应该转变规划思路,统筹发展城乡产业和空间布局。

3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方法探讨

3.1总体规划,科学推进

由于资金、技术、观念、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上普遍存在着规划总体不到位、特色定位不准确、规划观念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特色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展开和深化。因此,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起点、高度、方向等决定了一个城镇的未来有多远。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的起点高、方向准确,城镇的未来就有发展潜力,就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总体规划的起点低、方向错位,城镇的未来发展空间就狭窄,在未来发展中就极容易发展受挫,最终将不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总体规划的起点要高,眼光要长远,但同时,城镇建设还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当地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城镇的经济发展潜力、可吸收的社会资金参与开发的程度等等。

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上述所说的规划不到位、特色定位不明确、规划观念不科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可论证性、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的参与程度等等,这些都是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进行总体规划时,所要一一考虑并严格加以论证的。

在科学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应当严格依照科学程序推进,所谓的“科学”,体现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就是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正确看待城镇现在的经济速度和长远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不能只为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可持续发展。

3.2注重特色,控制规模

在总体规划下,打造特色小城镇,其着眼点就在于有科学而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其意义就在于特色,其有效保证就在于规模的控制。由于小城镇服务的对象是固定的,毫无意义的规模上的扩大,而不是注重质的飞跃,只会让城镇的特色建设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影响城镇特色建设的后续进行。

小城镇的规模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的乡村人口与小城镇发展中的人口为依据,超过城乡人口太多是对于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资源的浪费,过少则是不利于城镇的长远发展。

注重特色,就是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城镇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城镇人的精神状态要体现城镇的气质和个性。因地制宜,考虑到城镇的地域特点,介于城乡之间,沟通都市和乡村的联系,对乡村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又为城市输送劳动力资源、农产品等,因此,城镇是属于比较有活力、比较有弹性的一种政治经济文化区域。这也就影响了城镇在自身物质结构层面、精神内核层面的与众不同,即特色与个性。

注重特色,并不意味着单纯而过分的强调特色,为了特色而特色,这样只会使得城镇丧失原有的活力,从而成为一个没有发展后劲的城镇。比如说,有些特色小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做一些必要的保护工作是理所应当。某些地方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当地实情,挖空心思大搞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味盛行“复古”风气,在城镇特色建设中,置群众的需求于不顾,不切实际的大搞基础建设,只是为了打造一座“古城”,在特色小城镇中有一席之地,从而在旅游业中受益。看似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其实是城镇特色的背离。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在打造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中,错位的特色建设只能是一时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非长远的可持续的,最终将丧失小城镇固有的特色,不利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而不当的规模建设,则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城镇的特色之路失去经济活力的带动,最终将不利于城镇的特色发展之路。

3.3发展特色,共生共存

严格意义上来说,特色小城镇建设并非一项或几项简单的工程建设,因为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结束的,而是具有时间上的延续寓意性和空间上的拓展开阔性。

篇10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0 前言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区城市化现状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小城镇建设道路,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突出的几个主要问题

1.1、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问题,不能停留在一乡一镇的小范围上,要从扩大内需,启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处来考虑。

1.2、规划起点低、水平差、执行难,大部分镇根本就没有称得上规划的东西。

1.3、小城镇管理体系不健全。法无人依,事没人管,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1.4、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在小城镇从事工业生产加工、商业服务等活动的农民,长年生活在小城镇,土地已私下转移给了亲戚、邻居耕种,但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这直接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1.5、土地流转使用制度问题上卡的过死,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难以启动。

1.6、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相当一部分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上。城镇作为密切联系城乡的结合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必须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1.7、小城镇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环境污染较严重。

2、小城镇建设规划问题解决策略

2.1、必须坚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科学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原则。一是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规划建设起点要高,要具有超前性和前卫意识,不搞重复建设,要为远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二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方论证,立足科学与合理,不乱搞“首长工程”,不能凭“拍脑袋”办事;三是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挥本地优势,体现区域特点,选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不能照搬一个模式,四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小城镇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综合协调发展,为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理代管理,开展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坚强阵地。

2.2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有深度。首先编制小城镇规划要搞好“五个结合”与本地区域规划体系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积极培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相结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其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其三要注意八个问题;①乡镇企业要相对集中;②居住区的按排要合理凑;③处理好交通和城镇的关系;④处理好公共设施与生活设施;⑤要注意绿化的配套;⑥要做好各专业规划的配合;⑦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彩民族特色;⑧总体规划批准后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

2.3、小城镇建设筹资要有广度。加快小城镇建设,资金是核心问题。首先要“合理用财”,区里每年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持建制镇和重点集镇的基础设施,我们要运用好这部分资金,确保收之于镇,用之于镇。其次要“综合聚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广辟建设资金米源,逐步建立集体经济积累和个人集资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2.4、小城镇建设要有速度。农村经济要做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载体的小城镇建设,也应当讲求速度和效率。首先要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或出让基础设施股权或经营权、资源合作建设、给予国内外客商项目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吸引企业、客商、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城镇建设。小城镇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绿化、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要优先发展。同时,供气、供热和污水治理等要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其次要坚持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并重的方针,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小城镇建设中规划编制审批、镇容镇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建筑市场管理、城管监察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2.5、放宽小城镇户籍政策,鼓励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允许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办理常住户口,取消农民入户城镇增容费,对进入中小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要根据情况取消或降低临时户口费、综合治理费等限制性收费。

2.6、采取优惠的土地政策鼓励小城镇加快发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作股参与城镇开发,现行的一次性征地、一次性付款的土地征用方式可改为农民或农村集体以股份的形式联合开发,实现土地增值;鼓励运用“邻村换地,集零为整”的土地不求甚解发办法进行城镇建设;在城镇规划区内划出部分土地由农民进行房地产开发。

2.7、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小城镇建设要求的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等。

2. 8、小城镇建设要加强人居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环境、人口协调发展,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建立生态型小城镇。

3 建立健全小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

3.1、为切实发挥小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镇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3.2、小城镇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小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3.3、应该把小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

4 小结

总之,小城镇体系规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镇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镇、城镇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城镇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先林.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