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23 20:1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高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其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减少和预防城市火灾,部分小城镇编制了小城镇消防规划,但是也应该看到,小城镇随着建设迅速发展,城镇规模逐年扩大,油、气、电、化工原料及其产品的生产和广泛运用等的日益普及,火灾发生频率增高,火灾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剧,小城镇消防规划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贡市小城镇消防规划,浅要提出小城镇消防规划中的几点意见。
一、基本现状
当前全国许多小城镇没有制定消防规划,普遍存在消防站数量不够;市政消火栓数量少,消防管网压力不足;消防通讯落后;消防装备差,且数量少;消防道路不畅,断头路较多等问题。
自贡市小城镇区建设规模普遍小,人口少,发展不平衡,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基础欠帐较大。全市共有小城镇(乡镇96个,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只有两县县城驻地镇,即富顺富世镇和荣县旭阳镇)。除此之外,镇区人口均在1万人以下O忠驯嘀朴谐钦蜃芴骞婊?0余个乡镇,已完成消防规划编制的只有大安区大山铺镇,仅有46个小城镇安装有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乡镇达10个。
针对小城镇消防规划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小城镇建设实际,自贡市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市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的具体目标任务,从两县驻地镇、国家省级试点镇,分别确定了时间表、以保障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全市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也制定了相应目标任务,逐年增设安装城镇消火栓,购置消防手抬机动泵等,保障到2005年,全市通自来水的小城镇普及安装消火栓,未通自来水的全部配置消防手抬机动泵,切实提高小城镇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对消防规划的领导,提高对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更好地编制出高质量的消防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消防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样,才能赢得政府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应建立保障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正常渠道。当前,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许多小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大幅增长,而消防经费却仍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局面,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器材装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很显然,这种落后的消防态势已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并制定相应比例的办法,把消防经费纳入城市消防整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和消防市政建设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加强小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为此各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模、功能、人口等具体实际,切实按照《消防法》、《四川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文件要求,将小城镇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道路、消防水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实施,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消防内容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四)抓好小城镇镇区内可利用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对镇区内可利用的水池、水塘、河流等,要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供消防车、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取水码头等,提高灭火救灾利用率
篇2
关键词:城镇规划实施
一、执行规划的法规意识不强
“按规划建设,按图施工”这已是对年来被社会公认的准则。可在规划实施中,仍有的地方领导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尤其是基层政府换届后,一些基层领导因“短期行政行为”,盲目追求个人政绩,常会出现前任建市场,后任改工厂的状况,随意变更规划布局,是造成不按规划实施的原因之一。执行规划中随意性大,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小城镇规模小、投资大、占地多,导致一些建设项目中出现“遗憾工程”。
二、施规划的资金没有保障
资金是城镇规划实施的保障。多年来,国家对小城镇建设投资幅度不大,扶助不够。有些城镇用于城镇的建设资金,主要有城镇建设维护税、乡村公路养路费和城镇财政结余部分。这部分资金远不能适应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规划的实施,也制约了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规划中部门不够协调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仅靠管理部门来抓,很难有效地把小城镇建设好。当前,在小城镇规划实施中,建设的发展与管理不够协调,缺乏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缺乏游戏的管理手段和对乡镇政府职责的明确,因而影响村镇规划的实施。
四、实施规划中建设比较分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建设方式也是一个很主要的方面,尤其是已经步入21世纪,小城镇建设不应再走分散建设的老路。而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小城镇规划实施中,分散建设方式还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分散建设,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质量监督、基础设施、景观效果、城镇开发等方面产生诸多弊端,更增大管理难度,对城镇规划的实施十分不利。
针对以上原因,对如何实施小城镇规划,加强小城镇管理,提出以下措施:
(一)严格规划把关,因地制宜,认真抓好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审批。
小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也是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框架。因此,在编制规划和论证、审批过程中,应严格把关,认真负责。使每一个经批准的规划又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可行性,并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交叉。在编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的确定与实现,影响到城镇的性质、规模及产业结构的确定与调整、建设用地与生产用地的协调安排。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注意基本农田的保护。规划编制时,既要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又要保证小城镇的建设用地,合理解决“吃饭”与“建设”问题;走“内部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路子。
3.合理利用近期建设需占用的地块,同步进行详规的编制。对远期建设发展的地区,应进行控制性规划编制。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与量化,也是进行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因此,在编制总体规划的同时,针对小城镇的主要地区和主要地段,结合肯实施的项目编制详细规划。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工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如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造风格、建造退线、绿地率等。
4.远期规划要留有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在实施规划时,因建设项目的改变,建设规划的调整,而人为修改规划,减少不按规划实施的因素。
5.履行民主程序,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执行。在规划准备工作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及想法,如道路走向、公路实施配置、住宅方案设计及组合等,使规划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利于公众接受,自觉维护规划的实施。
(二)严格规划管理,提高直发力度,认真查出违法案件。
小城镇规划一经批准 ,就具有法律效力。各项建设必须按规划实施。任何单位或各人都不得随意变更,若需变更必须按申报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这是对设施规划的法律要求。因此,依据对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绿化、环卫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在建设管理中严格“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核发“两证一书”,对重要地段、主要地区,由上级领导严格把关,以克服基层领导长官一只所造成违规建设现象。
(三)广辟财源,多方筹措,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
1.适度收费,积累资金。根据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小城镇建设适度、合理收取小城镇配套费,城镇卫生清洁费等用于城镇建设。对征收的城建维护税,定出适当比例返还给建制镇,用于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不足。
2.贯彻直接受益、合理负担的原则,形成公益事业大家办的氛围。城镇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商品,要推向市场,实行有偿使用,按市场价格向受益单位和用户收取相应的费用,逐步建立起公用事业市场经营机制。比如,给排水、供电、绿化、环保和社区管理等费用,可由政府统一组织,由受益单位和用户共同负担。
3.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引导有知识之士参与城镇开发。在开发地段选择上,要首先选择那些优势明显的地段推进,这样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起到开发一条街,带动一批户,搞活一个镇的效果;允许镇内居民个人投资按规划建造或与其他形式投资入股开发建设,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
4.多种渠道,广辟财源。
(1)以集养镇。即从城镇集市贸易收取的管理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建设。
(2)以企养镇。由现有城镇辖区的国家、集体个人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的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
(3)个人投资。凡在城镇内居民、个体户,实行门前治理。门前设施自己建,门前道路要出工,门前花木自己栽,门前环境自己搞,缓解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4)民办公助。在城镇范围内的单位、个人集资和上级财政适当补助,解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5)争取资源。利用有利机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拨款或小城镇建设资金低息贷款,鼓励、扶植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小城镇项目,以调动基层搞好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6)以地生财。努力盘活现有土地存量,使土地等级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使用价值。依法征地后,对城镇建设用地采取出让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效益。
篇3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进行,小城镇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开发与发展的时期,规划出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将是其未来发展战略措施。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宏观指导的原则
(1)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点、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有机结合,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达到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和人本主义的原则:小城镇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地域特色,采用适宜技术,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强调人文关怀,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构筑具有一定乡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小城镇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3)可持续发展和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提高提到利用效率,对城镇公共设施,要实行政府的有效调控,保证小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规划设计技术要兼顾小城镇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体现科学合理的原则;还要全面考虑各项规划影响因素,完善各项规划内容,贯彻完整性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适应性,加大规划弹性,留有发展余地;不断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促进体制创新;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促进集约化发展;尊重历史和现状,远近结合,滚动发展;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
(一)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规划应合理选址,注意现状用地的挖潜,先行安排利用建设用地内的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结合住宅翻建进行调整改造,提倡建设水平分户的单元式住宅,提高建筑层数,节约建设用地;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宜加大进深,减少每户面宽,适当增多每幢住宅建筑的单元数和户数,以利于提高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而改进住宅群体的院落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宅的组合型式,以减少道路的用地面积;要搞好旧区的改建与利用,提高居住用地的利用率,改造城镇建设用地的“城中村”;提倡住宅与商业服务等公建、无污染不扰民的小型厂房相结合,设计为底商住宅、下宅上厂或下厂上宅等综合性的建筑,住宅底层或半地下室设计为停车、储藏或其他附属设施等;工厂的集体宿舍不宜各厂分散建设,以避免工厂用地的扩大且不利于工厂的管理和职工的休息,而应结合住宅区、公建区成片进行公寓建设,以适应环境优化及人口转化的需求;
(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提倡公共建筑的多功能组合设计,性质相近的项目可以建成综合楼,提高建筑层数,统筹安排所属设施场地的综合利用,避免各单位自建小楼、圈小院、附属设施各搞一套的做法。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增大建筑体量;集贸市场选址要合理,避免盲目求大和布点过密,造成“有场无市”的浪费现象,用地的面积也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妥善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地场地或部分次要道路等具体措施;对于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可以采用灵活设点、流动经营等方式,不必占地;
(三)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
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必须理顺道路系统,减少过境交通穿越镇区和村庄的内部,避免干扰,提高对外交通的效能;疏导河流,恢复和发挥水系的运输功能,既减轻道路运输压力,又降低运输成本;根据使用需要使之必要的广场、停车场,减少路面停车,以充分利用路面宽度,避免单一地加宽道路路面作为停车的做法;环境绿化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作为绿化用地,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要做到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省力,便于养护,规划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种植土壤;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减少铺装,雨水回收利用,采用微喷、滴灌、地膜覆盖;利用废料、废材做假山和铺地,回收枯枝、落叶、树皮做肥料;
(四)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镇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小城镇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所以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小城镇的环境意义性是一种有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其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而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因此,小城镇规划设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要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所以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设计,不仅仅只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目标,规划设计建设能体现土地、能源、用水、材料综合节约型的小城镇,是涉及我国将近13 亿人口生活与生产的大事,亟待我们各行各业同仁共同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形态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建设规划也日趋复杂化。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城市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扩张,这就打破了原先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相对独立发展的情况,同时使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升到了较高的层面。但是小城镇的典型特征是大城市所不具有的,在社会组织、空间结构以及经济因素等,都与大城市相差甚远。因此,大城市的规划和小城镇的自身发展需要相互结合,寻求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共赢局面。
一、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
在城市产生之后就有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的城市规划要考虑更多的 影响要素,涉及到建筑设计、能源、地理环境、生态、人居舒适度等众多方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现代的城市规划主要指向未来,是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人类自身开展生产生活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规划部门将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小城镇规划
目前我国对小城镇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足义,在不同的研究内容和语境中,小城镇的范围和含义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本文中,将小城镇与大城市和农村相区别是其原则,作为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中间状态。城镇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3、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或都市化也称为城镇化,城镇化是一种社会转变过程,主要针对农村社。这种转变不光是由农村传统民居向高层建筑发展,同时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就业环境、精神文明、经济结构建设等问题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规划设计小城镇能够对城镇化提供良好的借鉴,推行城镇化,实现传统农村社会向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稳步转变,将会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产生深远影 响。
二、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理念
1、全球一体化理念
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深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往,在教育、经济、工农业、科学技术、环境等方面买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小城镇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在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小城镇树立起全球化意识,打造成为国际化城镇的理念,使小城镇的规划发展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
2、区域整体化理念
区域整体理论是世界规划设计领域内的成熟理论,区域整体理念的中心是区域的规划设计,区域是一个有机的运作系统,城市只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整体效果,更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在实际操作时要求将城镇与乡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每一个区域内的组成要素都是以其他区域的接收或供给为条件而产生 的。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产业间的关联度更加密切,这样以便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
3、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目前最主要的发展理念。在小城镇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生态能源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更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1、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1.1、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通过工作信息、简报等工作内容的实时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重点、工作动态、工作进展等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更好地实现融合。
1.2、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建立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重大问题快速应对、资源共享机制和磋商决策机制等,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特点,提出阶段性的既定目标和合作重点。
1.3、加强业务协作,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两部门间的业务沟通,合理规划、制定和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土地效益低”“规划实施难”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两部门的合作努力,形成“互援共助、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高效协调”的良好局面。
2、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
2.1、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发展城乡资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就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不能因为追求城市化建设而做出一些破坏耕地的举措,要合理的布局现有的土地空间,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2.2、密集城市发展,协调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位置土地实现合理利用,重视各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对城市内的各个土地功能进行有机的协调,这样可以有效的推动该地区的发展,使城市发展更加的集约和集中。
2.3、科学合理的开发公用空间
城市活动中的公共空间对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有关部门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综合功能开发,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需求网络,使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整合建筑的整体功能
目前,我国城市政府办公建筑占公共建筑的比例较大,不管人员多少、单位大小,都是一个单位一幢楼一个大院,这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大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政府部门新建办公楼多占土地多的现象,我国应充分发挥和强化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立法制定严格的政府办公用房管理规定,分类整合现有的公房资源,节省大量土地,使城市的建筑土地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
4、交通能源的节约
我国的主要国策就是节约能源,城市是能源集结和消耗的集中地,我国的大部分机动车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私人用车爆炸式增长,能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城市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总体规划,利用道路网规划、用地布局、交通设施布置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手段,有效地节约交通能源。
四、小城镇设计规划的研究
1、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在小城镇规划中,一味地求增长、求发展,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小城镇规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有些规划部门存在任期间污染,后来者治理的自私狭隘观念。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对已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根本上铲除破坏生态环境的毒瘤。
2、树立特色理念,打造小城镇特色
中国的很多小城镇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其地方性强,特色明显而具有“世外桃源”的称号。这些小城镇注重特色开发,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注意特色理念,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弊端。利用特色为指导因素,有效地为小城镇的发展服务。
3、完善小城镇规划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方案实施后的具体效果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中能够帮助规划设计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并及时纠正在具体环节中产生的偏差,给后期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4、提高小城镇规划管理水平
规划理念可以从总体上指导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但由于于现今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很多景点保护、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水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专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所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提高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使各部门协调工作。
结束语
城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和小城镇规划管理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因素。城市规划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协调发展,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第一条为了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引导本省城镇化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编制省内各级城市、镇总体规划,有效保护和利用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综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本省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省内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应当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应当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负责协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日常事务。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监督、检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
(三)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区域空间管治分区的管理,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组织编制与实施有关跨设区市专项规划,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五)组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
第二章规划的实施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跨设区的市城镇密集地区的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区域绿地、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镇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区域交通、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电力、通信、防灾等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专项规划,并在报审批机关批准前征求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区域交通、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建设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城镇空间布局的要求,并征求所经过的市、县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八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镇总体规划。已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者修改。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区域空间管治分区,组织或者参与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空间管治分区规划,确定区域内空间资源管理的措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开发建设活动。
第九条市、县城镇化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调整行政区划应当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相一致。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建设、城市规划等部门依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等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区域时,应当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第十二条各类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度假园区、大学城的选址和布局,应当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所在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应当统筹安排,列入计划供应。
禁止擅自改变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的用途。
第十四条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因特殊情况,其选址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所在城市总体规划不一致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论证;论证后认为确需按所选地址建设的,应当先按照法定程序调整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规划中,一并报规划原批准机关批准。
前款所称重大建设项目包括:
(一)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划定的重要区域空间管治分区内或者跨设区的市的建设项目;
(二)区域性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对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四)对区域人文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需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二)需报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十六条鼓励建立城镇密集区或者跨行政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机制。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设施共建共享、区域环境共同保护的原则,就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相邻区域的规划管理等事项进行协商,引导和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第三章规划的修改
第十七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编制机关应当向规划的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第十八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实施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修改:
(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编制机关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修改的,应当先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加强对城乡建设活动、空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动态监管。
第二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督检查情况。
第二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县人民政府违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行为,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督促有关市、县人民政府予以纠正。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监督检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查;
(三)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要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部门提出处分建议。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当遵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举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违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行为的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
篇6
关键字:小城镇;城镇规划;问题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ly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society,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cities With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booming small tow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small urban population accounted for cities and towns more than 4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refore, you want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must be given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to the small towns. Now, more optimistic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ut there have been some noteworthy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sisKey words: small towns; urban planning; Analysis
中国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就社会地位而言,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与此同时,小城这又与大中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现有的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意义
1.1小城镇规划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从发展至今,对于农民而言,随着,依靠土地致富的越来越少,农村经济想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上狠下功夫。对于这一点,小城镇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集聚效应,对现有的土地,水利乃至资金、人力等进行统一合理的科学配置,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实现“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及经济效益;能够对第三产业产生强大的需求拉力,为农村三产业的协调创造条件。
1.2有利于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从理论上来讲,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目前而言,我国的乡镇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集约化程度也较低。想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应扩大规模,形成统一整体。通过发展小城镇,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地区聚集。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农村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交易市场、关键技术和关键人才等条件;进而通过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的农业产业化。
1.3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而达到城乡之间的一种平衡,既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速农村文明进程,又缓解城市压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也是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真正实现城乡和谐、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
二、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当中存在很多问题,简单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2.1认识和决策上的问题
当前,小城镇体系建设的整体观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对于小城镇建设的理论依据缺乏系统的考虑,小城镇的机关单位中各个部门一般都是只是针对自己部门的规划布局,不能优化配置现有的资源。虽然小城镇的发展相当迅速,但我国关于小城镇的法律还不够健全,对于相关法律的执行也做的不够到位,导致在小城镇建设当中有很多违章违法的情况出现。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设置过低,缺乏对于建设问题等的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领导干部的认识有时也不适应群众的要求。农民把小城镇当做城市看,领导把小城镇当做农村看,这都是现在一直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意识的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对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较之十几年前明显淡化,没有把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主动性欠缺。一部分乡镇干部觉得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既没有钱,又没有权,加上过去长期形成的状况,短期内要改变其镇容镇貌,扭转其管理局面,困难重重,矛盾多,工作难度大,注重了大中城市的发展,忽视了小城镇的扶持;注重了新农村典型的塑造,忽略了小城镇的功能配套;注重了城市新园区的扩张,忽视了小城镇的网络辐射。
2.2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功能不全
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功能的落后,是当前小城镇普遍面临的问题。想要集中规模,招商引资,首要条件就是水通、路通、电通、邮通和健全的消费和服务功能。由于当前缺乏建设资金,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因为当前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过于单一,政府投资方向不明,大多数小城镇仍然沿用传统的城市建设体制,对这部分投资大包大揽,不能在最基本的公用设施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小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
此外,市政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而且欠账比较多,小城镇没有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公路体系,公共设施也不够完善,环境不好,绿化水平不高,几乎是没有公共的绿地。2.3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要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何应对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基本前提。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破原有陷阵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
3.2 多渠道融资,搞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
凡是小城镇发展快的,都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改革。要鼓励个人、集体和外商带资进镇,参加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打破以前乡镇级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旧体制,把城镇建设推广向市场使投资主体的单元化变为多元化。
3.3发展镇域经济,改变小城镇发展基础
乡镇是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乡镇经济发展的快慢、财力多少与小城镇建设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产业是小城镇存在的灵魂,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基。小集镇行政有区划,但市场无远近,把小集镇的市场功能做大做足,让小城镇成为产业发展和商贸流通的平台,带动产业和增加消费。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贴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加工业尽量到集镇上生产。产业摆布的梯次结构既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又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转移成本。
四、结束语
总之,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独具中国特色,其重要意义中央已做出精辟概括,即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扩大内需,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战略。
参考文献:
[1].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
[2] 安治永.给小城镇规划更多重视[N];中国建设报;2004年
篇7
关键词:城镇密集区;城镇群;规划;问题;对策
我国的城镇建设有其特殊性,所以在规划设计方面亦需要因地制宜,因此,对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的规划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导利,依据其主要矛盾进行对策研究。笔者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一、我国城镇群的特点分析
我国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问题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方式,而有些地区的城镇群规划甚至于国家发展计划相属,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城镇群规划的重视。
我国的城镇群分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省会为中心的城镇群、中小城市城镇密集发展区五类,其中珠三角区经济外源性明显,发展快,城市多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复杂,是较成熟的城镇群;长三角区以产业技术扩散的经济方式为主,工商业基础良好,结构稳定,也是比较成熟的城镇群;京津冀区经济独立发展,行政作用显著,固化聚集结构明显,特点差异性强烈,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镇群;以省会为中心的城镇群主要是政府扶持,以省会带动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效益不确定性,多数是正在发展中的城镇群;中小城市城镇密集发展区多是外资投入比较多,私营经济性明显,自主品牌创新显著,是比较特殊一类城镇群。
二、我国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城镇群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性,所以城镇群的发展势态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情形。目前,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规划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提升城镇群的职能,使其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其次,转变城镇群的发展模式,减轻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内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能够和谐发展、协调发展。
在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中城市安全与区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起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区域性或者流域性灾害事件,对城镇群的生态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严重警告,如SARS病毒的流行、水域污染等都反映出城镇群发展的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群规划时就要尽量发挥其上下协调功能,根据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具体发展情况,制定规划设计方针。
城镇群发展中最易体现的问题即是内部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不协调或者功能同构、重复建设。在城镇群的规划中,多携带着过于理想化的理念,在设计时依据最大利益化的蓝图去构思,却往往导致最不理想的结果。但是这些情况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逐步的调整、再调整,才能慢慢的消除这些不平衡与重复、同构问题。
三、城镇群的规划措施分析
(1)处理好城镇群规划编制与政府事权关系
城镇群的规划都是国家政府部门管理,但是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城镇发展最重要的管理部门是市级和县级政府,所以在处理城镇群得规划时要注意区分政府事权的关系区别,否则就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2)处理好城镇群的空间结构与类别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城镇群规划实践中,发现尺度较大的城镇群的规划不拘泥于空间结构的束缚会更加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大尺度城镇群规划,有时也会带来反面效果。所以笔者以为,在城镇群的规划中要根据其类别、特征、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去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加大规划尺度,致使规划出现较大的落差。
(3)处理好城镇群区域城市的角色地位
在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城镇群的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功能进行合适的角色定位,明确核心城市的聚集作用以及其能为城镇群带来的中心效益能力,要明确处于中间位置与底层位置的城市在本区域经济中的能力功效和发展地位。如珠三角的东莞、长三角的苏州等,他们的重要性决定了其虽不是区域的门户但是仍有其独特的区域地位。
(4)战略性节点地区识别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群的变化和成长也在不断重组中,其经济结构、空间结构、战略结构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控制一个经济战略节点,以便在革新大潮中以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稳定协调本区域的发展变化,以提升城镇群的规划价值以及可操作性的变动,稳定经济发展模式。
(5)区域与城际交通系统
交通是一个城市注入活力的命脉,城镇群的经济发展迅速,离不开优越的交通系统的支持。城镇群的交通多是以公路为主,更为快速的水运和铁路运输却利用率低,致使运输效率不能与经济发展平衡,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气体、消耗土地资源。所以,目前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调整区域交通运行模式和效率,是城镇群规划的一个重点。规划设计时要从长远发展利益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交通发展模式,建设协调的平衡交通。
(6)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
城镇群规划设计要以保证自然生态不被破坏、历史人文资源能受到保护为前提,进行综合区域规划。一个独特的城镇群发展面貌,须有其文化和生态意义,所以在规划时要能够从深层次出发,纵横延伸,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质的城镇群,使其即有现代性又有纵深性。如长三角的浙江象山湾,由岛屿、海岸带、南太湖经历五千多年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塘浦圩田,这不是国家风景区,也不属于历史文物,但是它是浙江地区特有的风景地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生态资源,规划师要据其优点和特色,进行合理规划。
(7)发挥规划师对战略问题认识的独特优势
在城镇群的规划设计中,规划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优秀的规划师能够对国家经济形势及合理的城市规划步骤作出精辟的见解和认识,提前作出规划准备,在重大的城镇群规划实施时,处于精熟状态,以更完善的姿态去精确设计蓝图,这充分说明了规划师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8)关注内陆城市国际化的途径
篇8
1.大力发展林果及林下产业。依托我镇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果及林下种养业。
发展林果产业。扩建溪密柚基地。在曾家村1000亩的基础上,辐射一部份,在三年内把溪密柚达到3000亩;建立晚熟李基地。年完成村1000亩建设。三年内,把我镇在海拔700米以上的片区打造成晚熟李基地,共计3000亩。
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三年内,全镇林下养殖规模达1万亩,年出栏特种鸡3万只,鹅1万只,肉羊1000头,重点放在一带。组建专业合作社5家,培育大户30户。第一年,每个村必须有2-3个100亩以上的林下养殖园,政府重点扶持一个林下养殖园和曾家一个种植园。
发展特色种植。建立榨菜基地,与鱼泉联合,在每年种植榨菜5000亩,并引进进行粗加工。发展苗圃产业,在依托现有的花卉基地,引导周边农民种植花卉,力争达到300亩;在沐河村发展苗圃500亩。在高拔路沿线海拔800米以上的4个村建立高山无公害基地5000亩。
2.加快发展现代非林特色产业。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户增收。一是稳定粮油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及品质,增加效益。二是做大做强我镇蚕桑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桑树进行改良,重点放在等村,并用现代的养蚕技术,使之达到年产茧50000公斤。三是在等低坝发展油菜5000亩。四是在有退耕还林的地块实施林下种植中药材3000亩。
3.发展本地劳务经济。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转移,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到今年底劳务输出劳务人数达到一万人以上。
(二)以提高科技含量为突破口,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依托科委和农科院,医药高专等有专业技术的单位,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在我镇首先转化为生产力,打造的科技示范镇。加大培训力度,在三年内,使在家的农民,每人能真正掌握一门新的科学实用技术,并让其运用自如,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产业。一是提高本地的竹附加值,引进一个竹器加工企业落户后山。二是把后山的木业加工联合成合作社;走产销一条龙的路子,增强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
篇9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措施;总体规划;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土地利用与规划中包含了城镇土地规划,规划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少土地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从而导致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说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建设、怎样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通过何种方法保证城镇化和经济的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两者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用地的规模和扩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其中所需要协调的重点和核心是城市规模建设的内容,另外还包括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对人均建设用地大小的标准来制定规划、对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等问题。
三、简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农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点、还包括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控制以及建设用地在耕地中占有的百分比;土地开发、复垦和控制规模,土地利用布局要求、还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主要目标等。同时确立城市性质,以及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并使城市规划区范围得到确定,和拟定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便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
(二)规划思想之间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是将土地资源供给方面作为出发点,它是以上级下达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作为前提,出发点是用于城市建设,总之是按照计划来对规划进行编制,指导思想是“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为主,重点在于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控制。而城市规划主要从社会、经济、历史、产业、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根据市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以及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编制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它主要是从城市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发展问题进行长远规划,合理设计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进行统一安排,指导思想是针对人民生活的需要和如何使生活区域的设施更加便捷,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三)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审批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目标以及耕地数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这需要将粮食总量作为首要的任务进行考虑,要保证人民生活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而城市总体规划则主要是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目标,主要针对城市的发展情况,不需要直接考虑粮食的供需量。
在有关部门的审批方面,需要落实《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包括县城所在地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改,这一过程需要经由省级政府进行审批,其余乡镇由州人民政府审批。根据城市规划法,还需要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城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审批,而其它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县级政府审批。
综上所述,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两者间既包括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诸多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城镇总体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协调。假设两者间的关系没有协调好,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发展,造成用电面积增加;如果只考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资源供给可能进行忽略时,就会导致过多的占用耕地现象的发生。
四、实例分析应该如何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相互协调
(一)尊重协调发展的原则
首先,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城镇用地规模的确定必须要从城镇实际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建设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其次,对农业用地进行保护,城镇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忽略了对农业用地的保护,这种做法是错的。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必须要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目前许多地区为减少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会选择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进行开发,这样虽节省了资金投入,但是破坏了良田,造成粮食减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城镇中心会出现大量城中村、废旧厂房等。
再次,城镇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平衡发展。一方面就需要规划人员对城镇建设和保障农业用地这两者间的问题进行仔细斟酌,既要顺应城市建设,又要确保农民的收入来源不被占用,从而保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最后,发展城镇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因此城镇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发展,如长江两岸的城镇主要是带状分布,依托水利优势进行城镇的建设。因此这就需要规划人员在协调规划的内容、步骤以及方案等时,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统筹发展的规划方法
要求各部门在审批后严格监督土地的使用,避免不法的开发商随意占用土地资源,对于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案子进行严肃查处。城镇规划要要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对土地的规划进行科学、精密、详尽的安排,对城镇空间存在的废弃用地充分利用,如改造棚户区、废工厂等,做到“变废为宝”。对新建筑的建设应当尽量选择建设高层,以便减少土地占用,建筑要保证有足够高度和容积。加强老旧城区改造,提高废弃土地使用率,不要一味扩建城市周边地区,以免出现像鄂尔多斯这样的“鬼城”。另外还可以用土地置换方式,集中建设工业区、居民区等,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将节约土地资源在行动之中进行落实。
结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对土地的需求量和占用量也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发展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相互协调也显示出了自身的重要作用,在协调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发展的基本原则,再针对发展进行仔细的规划,保证促进发展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镇规划相互协调的方案拥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更好的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
篇1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的加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城镇作为集医疗、教育、政治为一体的中心,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到的就是城市的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为了为居民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城镇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城镇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发展的方向,为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中国的城镇规划自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在城镇规划的工作上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绩。虽然我国的城镇规划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还是大部分存在的。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城镇规划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城镇发展;前景;历史
1.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城镇化也在逐渐的在我国推广开来。城镇规划作为城镇建设的风向标,为城镇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由于我国城镇规划的经验不足,我国近代的城镇建设存在了相当大的失败。社会分化严重、交通的拥堵,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等等。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城镇规划的历史,从我国城镇规划的历史反思,加强将来城镇规划的能力。
2. 我国城镇规划的发展
(1)城镇建设盲目扩大规模。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片面的追求政绩,大力加大城镇化的建设,严重的偏离的客观的经济发展状况。城镇规划不再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为了当地的基础建设表象的规模庞大。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常常存在只是片面的加强规模,导致管理力度不能与庞大的开发项目相匹配,最终导致当地政府开发的城镇严重丧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只是建设好了基础设施,但是对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太低,严重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城镇规划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我国部分地区城镇规划的方向不能够当地的优势相结合,从而丧失了良好的自身条件。这主要是当地政府在制定城镇规划方针时并不能考虑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导致所建设的基础建设不能跟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脚步。这样就容易导致所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谋福利反而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城镇规划缺乏长远性。城镇规划缺乏长远性这是一个在国内比较普遍的问题,城镇规划没有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上出发,在整体布局时没有为城市规划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城镇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新的项目,但是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不仅不能为新的项目提供便利反而阻碍了建设的进程。有些城镇规划政府 调节力度不够,这使得很多城镇的供电、供水、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不能同步进行,出现公路修好后因为给排水的建设使得其被多次破坏。这就是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的基础设施常常拆迁的现象,这样不仅大量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4)城镇规划过程中不注重遗产保护。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地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比较浅薄,不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文化遗产背后代表的经济利益。大部分政府为了追求利益上的发展,当文化遗产阻碍了城镇规划时,大部分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古城墙等古代遗迹,但是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大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政绩对文化遗产肆意践踏,导致文化遗产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收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这也是我国现在为何没有很少见到大型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
(5)政策、法规配套建设不全。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当地政府只是片面的执行上级指定的城镇规划政策。但是上级领导和当地政府之间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能满足当地城镇规划的现状。部分部门并不能严格的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由于自身的执行力度不够,常常对一些项目的审批出现纰漏,造成资源上的损失。
3.我国城镇规划的前景
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的发展高峰期,这也为我国的城镇规划带来了晋升的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规划带了了机会、为城镇规划带来了在原有基础上作出调整的可能。
(1)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城镇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适应当地经济的建设计划。在满足现状的需求同时要能够考虑到将来城镇规划的升级,最好长远的打算,尽量避免在升级的过程中间由于不合理的城镇规划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要通过城镇规划形成自己地方的特色,不能片面的追求形象工程而使得城镇规划丧失本身的功能。
(2)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掌握时代的发展节奏,对城镇规划提出新的建设理念以便适应新兴的经济发展。城镇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大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切的城镇规划行为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要以当地的经济情况作出决策,但是不能仅仅从经济的发展出发,而是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统筹,以便更好地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
(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规划。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城镇规划也是构件和谐生态系统中间重要的一环。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要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宗旨,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城镇规划的价值。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居民对所处的生态环境要求也在逐步的增加,构件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规划是未来建设的主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策。
(4)形成功能俱全的城镇建设。城镇规划从城镇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出发,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的交流,资源的共享。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就是城镇想农村的一个推进过程,在城镇规划过程中把握城乡的关系,使得双发形成经济上会理互惠的局势,加强上方的交流。城镇规划应该加强城镇本身的职能,城镇作为周边村子的中心。集教育、医疗、政治为一体,加强各个环节的建设,为周边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5)在原有的建筑设施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升级。在针对文化遗产上,城镇规划的过程中间坚决不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得城镇规划不仅仅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赋予城市自身具有的灵魂素养,使得城镇规划具有更加高深的寓意。在城镇规划过程中间,利用现有的区域地理优势,发展地方自己的特色。城镇规划不仅仅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任意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是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筑设施基础最初合理科学的建设。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城镇规划是经济建设不断提出的要求,城镇是集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社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结构,是人民生活服务的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相关的经验和制度不是很完善导致了我国城镇规划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现象。导致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未来的城镇规划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我国未来的城镇规划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规划的持续发展留下空间。未来城镇规划要建立集生态、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孙良美.试析城镇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城市建筑,2013(6):5-5
[2]王新荣.试论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J].科技视界,2013(20)170-17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城镇燃气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