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范文
时间:2023-04-11 11:0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水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水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人类社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问题的挑战,而在城市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雨水因其处理方法简单和 成本低廉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雨水利用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1雨水利用的含义
所谓雨水利用,就是采用人工措施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的方式。雨水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和控制雨水,我们就可以实现:减少城市内涝;有效的节约水资源;缩小城市雨水管网规模,减少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回补地下水,减少海水入侵,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内陆湖泊的面源污染和减少盐碱区域的种植成本。
2利用雨水的重要意义
雨水收集后不仅可以减轻暴雨期间城市的排水压力,减少水污染,还可以节省优质自来水,从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把资源利用、预防洪涝、城市景观和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一方面雨水利用可以减缓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完整的雨水利用系统(由河流水系、坑塘、湿地、绿色水道和下渗系统共同构成),就可以有效调节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将雨水慢慢排出,大大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减缓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排水设施投资,而且采用雨水渗透设施,使雨水渗透至地下,不仅涵养了地下水,还可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遏制城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建立分散式或集中式雨水集蓄渗透设施,如集雨深井等,将雨水回灌地下,可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避免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导致地面沉降等的发生;一方面雨水利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雨水冲刷屋顶、路面等硬质铺装后,其污染比较严重,通过坑塘、湿地和绿化通道等沉淀和净化,再排到雨水管网或河流,就会起到拦截雨水径流和沉淀悬浮物的作用;一方面雨水利用能实现雨水资源化。通过保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增加坑塘湿地等下渗系统,可以保障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健康循环和交换,可以间接地补充城市水资源;而且通过净化之后的雨水,也可以直接补充水资源用于非饮用水。
3雨水利用规划措施
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对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雨水利用的资源化也减轻了排水和防洪的压力,从而减少了相应的工程投资,在雨水利用规划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利用洼地、河湖水系或开挖人工河、水塘来存贮一定的雨水,作为环境用水,市政绿化,可有效地缓解了用水压力,节省了用水开支,同时还起到了节水作用,利用公园中的湖面作为蓄水湖,存贮雨水,并利用现有河道增加景观;二是采取雨水渗透利用措施,如渗透井、渗透管、渗透池等,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在新建居民小区、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场所采用渗水砖、渗水混凝土等材料,从而形成透水性地面,以入渗回补地下水;三是逐步推广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屋顶绿化能起到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四是在城市高程规划中,应有利于道路径流进入绿地,以充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增加雨水入渗量,屋面径流也应引入花坛绿地,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选择雨水利用规划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国家、地域及现场各种条件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项目间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不同,所以宜采用的方案也可能完全不同,切勿生搬硬套。
4雨水处理工艺选择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水质与汇水面材料、空气质量、两次降雨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在屋面、小区道路、市政干道等不同雨水中以屋面雨水利用价值最高,路面径流水质复杂,要比屋面雨水更难以收集控制,我们通过对屋面雨水水质的可生化性进行分析,一般 BOD5/COD的值在0.10~0.15,屋面雨水可生化性较差,可采用常规物化和自然净化技术来进行处理,对于常规物化技术为采用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工艺进行雨水处理;对于自然净化技术,则是采用植被浅沟、土壤绿地及屋顶绿化等工艺,通过植被来降低雨水流速,从而使污染物在土壤的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下被去除,以达到控制雨水水质的目的,而自然净化设施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物化处理等联合使用,其建造费用低、运行节能、管理简单、适应性广、并具有绿化景观的功能,有较大的优势。而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等,屋面雨水收集方式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又分为外收集系统和内收集系统,外收集系统由檐沟、收集管、水落管、连接管组成,内收集系统是指在屋面设雨水斗,建筑内部有雨水管道的系统,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则是由汇水区、收集管路、蓄水池和净化设施等部分组成,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流程是:屋顶的雨水通过导管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雨水经沉积后流人蓄水池,再由水泵抽至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进入中水道系统,然后用来供给冲厕、车辆冲洗、娱乐性水景等等,在收集雨水时,由于屋面雨水不会混入太多杂质,所以应予以首先考虑,现在城市很多已建屋面均为沥青油毡,对雨水水质影响较大,目前可暂不进行雨水回收,而新建屋面应大力推广瓦或砖石铺装屋面,以提高收集雨水的水质,在降雨初期径流水质较差,且水质浑浊、色度大,所以在利用时应设置初期弃流措施,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水景也逐渐成为居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一些水景水源除少数的人工湖为自然降水以外,其余均来源于自来水,且多数的水景因受到日耗水量的制约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干脆不充水运行,而利用雨水作为水源,就是获得有保障的景观补水的有效途径。
5关于雨水利用的建议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雨水利用更加资源化,促进雨水利用的快速有效的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内外雨水利用的成功范例,借鉴他们的经验,从开发资源、生态补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给予政策法规的支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制定相应的雨水利用条例和法规,把雨水利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二是强化管理并设立专项基金;三是加强雨水利用的科研推广与产业一体化;四是建立雨水入渗与合理高效的雨水集蓄系统。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也日益突出,所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雨水利用就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水涝灾害、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适应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适应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处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
城市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加重了地下水的负担。而雨水作为一种自然的天然资源,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可再生水资源。城市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产业的形成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传统小区雨水收集是快速排除为目标。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管道。
一、雨水收集
(1)屋面收集
屋面作为雨水主要的集水面,其设计对雨水收集的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较为常用的有种植屋面和新型防水卷材屋面。种植屋面能够降低雨水的径流,同时还起到了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新型防水卷材屋面较为常用的有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使用这种新型的防水材料在倒置式屋面或普通屋面上,都能极大的减少对雨水的污染。屋面雨水的积蓄系统主要是由集水屋面、雨水斗、集水沟、管道系统、雨水收集池系统所组成。
(2)铺装地面收集
铺装地面的收集系统主要收集建筑小区内大面积的硬铺装和路面的雨水,包括了输水管道、集雨区和初级截污系统。而输水管道主要包括了输水明渠和输水暗渠。我国现代城市小区规划规范要求,小区绿地面积不应小于30%,建筑物、道路占地一般为40~50%。因此,合理设计透水地面或渗井、渗池、渗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入渗量,安全、合理地将剩余径流排出。铺装材料的选择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所以透水砖已广泛用于小区内道路铺设。
(3)绿地收集
绿地收集系统主要作用是收集小区中超过绿地和小型铺装地面渗透能力的所汇集的雨水,包括了集雨区和输水管道。输水管道与硬地收集系统相似,也包括了输水明渠和输水暗渠。
二、雨水弃流、储存
(1)初期弃流装置
雨水收集首先就要对雨水进行粗分。雨水从屋顶汇集后进入落水管,与雨水同时进入落水管的树叶、树枝等粗大杂物被过滤网阻挡,雨水则进入收集系统。降水初期,雨水冲洗了房顶等受雨面的灰尘、以及可溶的与不可溶的杂物,因此初期的雨水被称为初雨。由于初雨污染程度高,在雨水利用时,对初期雨水的控制主要采用弃流处理。将这部分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网,大大减少降低后续雨水处理的难度,提高雨水收集用水的水质,可大大提高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初雨弃流设备多样,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采用自动控制弃流装置,其他屋面雨水系统采用渗透弃流装置。地面雨水收集系统采用渗透弃流或弃流池的方式,自动控制弃流一般分为时间控制和水量控制两种,用于完成降雨初期污染严重雨水的自动排放和预过滤。
(2)雨水储蓄池
考虑到雨水降雨的不均匀性,需要设置雨水贮存池,雨水储存调蓄池根据建造位置不同可分为地下封闭式、地上封闭式、地上敞开式等。小区范围内雨水直接利用时,可采用地下封闭式调蓄池;单体建筑雨水直接利用时,可采用地上封闭式调蓄池;有景观水体的小区,可采用地表敞开式调蓄池 。
储存池的大小根据雨水降雨量特征、贮水池的形式及雨水回用的效益等综合确定,一般而言,贮存池越大,可收集的雨水量较大,雨水的集蓄效率越高,但储存池投资大;相反,贮存池小,降雨量超过设计调蓄容积多,储存池投资小,但可收集的雨水量也小。储水池设计中,有效储水容积的确定是关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的7.1.2条对这方面有所规定,并说明储水池排空得越快,储水池的周转利用率越高。
三、雨水处理技术
地表径流污染的来源广泛、复杂,但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主要载体是雨水及其所形成的径流,其水动力因素主要是降雨的冲刷作用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无机物质和一些有机物质(主要是挥发性化合物),同时还存在少量的重金属(如铜、铬、铅、锌等),如果将这些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雨水中污染物的控制是控制水源污染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常规处理:沉淀+传统过滤+消毒;通过简单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措施,出水水质可达到杂用水水质要求。
深度处理:活性炭技术、微滤技术、膜技术。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能更有效改善色度、嗅等感观指标,大大降低有机物含量,这种技术合理运用,出水水质可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雨水蓄渗净化技术:在房屋建筑通常会建造位置较高的花坛,不但能够给居住区增加绿化,同时能够作为天然的雨水过滤系统,对于流经的雨水进行过滤。雨水经过无动力过滤层,进入收集器的流经过程中完成了过滤。雨水流过花坛,在花坛中混合具有净化效果的人工泥土实现了对于雨水的净化。雨水蓄渗净化技术由上至下分别由植被层(草皮)、基质层、隔离过滤层、储水层、渗滤层等组成。利用地表密植的植物对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截留,它能够在径流雨水输送的过程中将污染物从径流中分离出来,使到达收纳水体的径流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地表植被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为吸附、沉淀、过滤、沉淀和生物吸收过程。国外对于植物、土壤系统净化雨水的研究较多。
三、雨水利用
小区雨水利用的用途应根据小区的自身条件和项目要求而定。一般首先考虑绿化、冲洗道路、景观用水、洗车等杂用水,有条件或需要时还可经过进一步处理作为冲厕、洗衣、冷却循环、和消防的补充水源。在严重缺水地区时也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四、结语
雨水收集、利用等已成为现在雨水排水的重要发展趋势。德国、美国和日本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开展较早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较为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框架和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生态小区的不断涌现将促使雨水的收集、利用、设备生产、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中水利用等方面产业链的形成,为我国带来一个新的经济节约模式。随着城市建设者对雨水“由排到用”意识的不断转变,充分利用雨水的理念已经进入到城市建设中,相信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一定会进一步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日)雨水工作组编。《把雨水带回家-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和实例》 同心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 雨水 雨水利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一、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从古到今,水孕育文明、浸润生命;水是发展之本,纵览人类发展历史,城市莫不循水而建、文明莫不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人类活动不断改变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建成区不断扩大,不透水的道路、广场、屋面面积也逐年增加,加上雨水建设系统的改善,雨水白白流放,遇到暴雨时,排水设施难堪重负,容易形成水涝灾害。另一方面,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已形成国内最大地下漏斗区。同时地表水正在慢慢消退,人类的生产活动,把污水和废物排入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污染、水质的恶化。
据统计,世界上有13个严重缺水国家,我国是其中之一,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包括华北、西北地区15个省市区)总面积达4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3.7%,而这些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0,接近联合国界定的极端缺水标准(小于500 m3),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量却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北方城市发展的瓶颈。缺水同时引发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平衡失调、空气干燥、热岛效应和浮尘天气增多等等;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等。
随着人口增加和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水源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取水成本增加甚至严重缺水等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城市雨水利用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解决雨水问题首先应考虑如何化害为利,采取存放兼施之举,进而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双重目的。因此,原有的从城市小环境出发,单纯以减少洪涝灾害为目进行的对雨水的粗放排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利用,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涵养地下水。同时,将剩余径流通过城市雨水管网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地排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径流量,延滞汇流时间,减轻城市排洪设施的压力,减少防洪投资和洪灾损失,控制地下水位下降,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部分缺水问题,使雨水成为一种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
雨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发现,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张,常规水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水资源短缺不仅制约着我们对其他财富的创造行为,水资源开发本身还耗掉我们太多的财富。我们在做城市设计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汇集的雨水排走,岂不知,我们匆忙“排”走的雨水是资源,是少数几种稀缺的资源之一;我们着力“防”的雨水是财富,是充分、科学利用后有益于社会的财富,是我们创造其他财富的基础保障。
鉴于以上原因,人们对雨水资源利用的兴趣逐渐增加。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雨水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开发出了一些雨水利用的新技术、新措施。
雨水的利用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在建设现代城市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利用雨水。例如:屋面雨水收集、道路广场雨水收集、绿地雨水收集,我们还可以通过建设屋顶空中花园、寻找蓄滞洪区、建立湿地网络等方式来利用雨水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环境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制定最佳雨水利用方式。
二、利用雨水的重要意义
雨水收集后不仅可以减轻暴雨期间城市的排水压力,减少水污染,还可以节省优质自来水,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把资源利用、预防洪涝、城市景观和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
(一)减缓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完整的雨水利用系统(由河流水系、坑塘、湿地、绿色水道和下渗系统共同构成),可以有效调节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将雨水慢慢排出,大大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减缓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排水设施投资。采用雨水渗透设施,使雨水渗透至地下,不仅涵养了地下水,还可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遏制城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建立分散式或集中式雨水集蓄渗透设施,如集雨深井等,将雨水回灌地下,可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避免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导致地面沉降等的发生。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
雨水冲刷屋顶、路面等硬质铺装后,其污染比较严重,通过坑塘、湿地和绿化通道等沉淀和净化,再排到雨水管网或河流,会起到拦截雨水径流和沉淀悬浮物的作用。
(三)实现雨水资源化。
一方面通过保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增加坑塘湿地等下渗系统,保障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健康循环和交换,可以间接地补充城市水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净化之后的雨水,可以直接补充水资源用于非饮用水。
篇4
关键词:雨水利用馆陶县水资源危机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总面积456.3km2,东依卫运河与山东一桥相连,南距河南省1O余km,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48.7mm,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705.7万,人均可用水量不足90,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可利用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只有汛期有少量地表水,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水资源十分匮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需矛盾日益明显,现实问题迫使我们考虑雨水应如何利用。
一、雨水资源的概念和利用方式
雨洪资源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后,超过下垫面自然消化能力的那部分雨水,传统上一直采取的是尽快排走的办法。在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雨洪这种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危机,回灌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还能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雨水利用转化形式
雨水利用转化形式有两种:补于地下和蓄于地表。
1、补于地下,就是通过降雨过程中地面自然下渗和集雨下渗补给地下水。
自然下渗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利用植被绿地等透水层,使降雨自然下渗。为了能使绿地更好地利用雨洪,关键是增加绿地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有关试验结果证明:低于地面的草地通过地下1米界面的入渗量占降雨与灌水总量的30%以上,是高于地面草地的4.9倍。高于地面的草地在平水年汛期有5.6%-11%的外泄径流,而平地草地和低于地面无径流外泄。因此适当增加平地草地和低地草地。二是利用透水材料的渗透性建设地表场地,增加降雨入渗量。利用透水材料的渗透建设改造停车场、广场、道路的办法,在诸多地区取得成功。北京市政研究所与园林研究所的实验成果表明,人行道铺设透水方砖可降低暴雨径流速度、流量、延长滞留时间,雨水利用率为35%-40%。
集水补给地下水的措施也有两种:一是建设集雨入渗设施。包括屋顶、硬化路面雨水收集系统、渗井、渗沟、渗池等入渗系统。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和硬化路面产生的径流收集起来,输送到入渗系统回补地下水。以北京市为例,砾质中砂地层直径3米、深8米的渗井,对十年一遇降雨,可消纳2500平方米屋顶上产生的径流量的96%。二是建设集雨回灌设施。把雨水收集起来存储在地下水池和地表河流湖泊,收集到这部分雨水可以综合利用。
2、蓄于地表就是把城市雨洪引入地表蓄水工程,有效利用雨洪资源。
蓄于地表的措施就是修建各种集雨设施,把地表径流收集起来,通过引水管泵,输送到人工湖、水库或蓄水池。近几年来,一些城市自建了利用雨洪的代表性工程。比如香港,通过城中集雨城外存,把城区雨洪转移存贮到两总库容达5.11亿立方的水库,最大限度的存储雨水,极大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抵御雨洪能力。
二、馆陶县利用雨水现状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与山东省、河南省相邻,多年平均降雨量548.7MM水文地质条件较差,馆陶县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慢降低,地面坡度小,土壤质地多为沙壤土,以砂壤土为主,一般情况下不能形成地面径流,雨水主要靠下渗回归补给地下水,
1、城区利用雨水现状
自1997年旧县城改造以来,县城面积比原来大了一倍,新城区在原来的基础上,立足民生,创新思路,优化布局,全力提升县城生态环境,新建了一些体现城市品位的街头游园、道路绿地、庭院的居住区绿地建设。2013年县政府又投资2000万元,新建陶山街排污管网和雨水收集管网,这标志着雨水利用方面又一新的里程碑。预计工程交付使用后,按平水年计年可收集雨水43000立方米。
2、农村集雨工程
农村建设中新建的街道排水沟,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到下雨天雨水满街淌的面貌,有力地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提高集雨工程水的水质,许多农户改掉了不良习惯,猪、牛、羊实行了圈养,家庭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状况。同时由于集雨工程区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雨水利用发展策略
雨水作为一种非传统水源,曾被当作灾害加以防治,现在雨水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的可用水资源之一。随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国家战略性推广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雨水利用在大中城市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向拓宽推广阶段,实施城市由个别地区已进入大范围工程实施和推广阶段。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应用在缺水地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
1、利用雨水资源要全民动员
全民要有利用雨水意识,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像日本东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凡是建设收集雨水设施、场馆地下修建蓄雨池的,政府给予50%的资金补贴。
2、兴建集雨收集工程
集雨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配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推广建筑和住宅小区雨水收集位列其首。
篇5
1.1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概念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便成了新的热点。因此,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观光休闲农业就日本、美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产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在国内也应运而生。
1.2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特点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仅可以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l0倍。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一个复合式产业实体,并非人们常说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概念上的某一体系。它是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市场为指导,以地区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将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5大基本特点:市场化、专业化、一体化、高新化、示范与观赏性1。
2雨水利用
2.1雨水利用的概念
雨水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收集的雨水可以作为绿化、浇洒道路、补充景观用水及冲厕用水等l。
2.2雨水利用的特点
雨水利用的特点表现为:(1)雨水资源来源于自然循环,可免费、快捷使用;(2)利用雨水渗透和储留能够适当提高地下水位,补充地下水的涵养量,可有效控制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保护生态环境;(3)雨水资源可用于城市绿化、园林、花坛等生态用水,是生态用水的理想水源,也是节水的有效办法。
2.3雨水利用的分类
雨水利用按利用方法主要可分为3类:雨水的直接利用法、雨水的间接利用法、雨水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利用法。直接利用表现在雨水收集、雨水贮留、雨水处理等;雨水的间接利用表现为雨水渗透等技术,结合式利用是把收集、贮留以及渗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雨水利用体系。
2.4雨水利用的途径
雨水利用途径的指导思想为“雨水是资源,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其利用应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用水和建筑物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建造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工程,以达到充分利用城市雨水、提高雨水利用能力和效率的目的。由图1可知,雨水利用的途径可分为利用大面积集雨、利用渗透设施集雨、对收集的雨水和降雨就地利用、对城市的雨污分流、建立单独的城市雨水系统、雨水是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的理想水源。
2.5雨水利用的技术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分为分散式住宅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的雨水渗透系统、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生态小区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收集技术、雨水贮存技术、雨水渗透技术、雨水控制与处理技术。
3雨水利用措施在农业生态观光园应用
3.1景观建筑的雨水利用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及利用是解决严重缺水城市的绿化用水、水体景观的重要手段。屋面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汇集系统和屋顶绿化系统。屋面雨水汇集系统是将建筑整个屋面作为集雨面,通过汇集一运输一净化一贮存的方式来利用雨水资源。
3.1.1景观建筑雨水的直接利用屋顶绿化可以改变建筑环境景观,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也可降低屋面径流系数,有效地削减雨水流失量。屋顶绿化系统可以提高雨水水质,并使屋面径流系数减d,N0.3,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可以吸收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51。既可用于平屋顶,也可用于坡屋顶,屋顶花园可以适用于各类用途的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对农业生态光观光园来说,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增添一处新景观;还具有减少雨水排放、优化排放雨水水质的功能。
3.1.2景观建筑雨水的间接利用利用建筑屋面做集雨面收集的雨水径流,采用各种透水性地面、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等技术措施以截留、下渗雨水,补充园区地下水,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但必须解决好屋面雨水的污染问题,减少建筑屋面雨水污染可以通过改善屋面防水材料或利用初期雨水弃流设备,建筑屋面采取水泥砖等非污染性材料,避免用沥青油毡类型等表面铺装防水材料,也可利用人工花坛、绿地等设施来截纳、净化屋面雨水中的污染物。
3.2园区绿地的雨水利用
3.2.1利用园区绿地景观水体设置下凹式绿地公园的绿地设计中,常常会设计溪流、河道、人工湖等水体,充分利用这些水体,配以适当的引水设施,能很好地蓄存雨水径流同。在农业生态观光园内建设不同的景观水面,在雨水汇流面积较大时,利用绿地内的河湖水面等蓄水量较大的开阔水面,将雨水汇集、贮存,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或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来改善水质并加以利用。这样不仅丰富了园区景观,也为绿地、养殖区、种植园用水,道路洒水,消防用水储备了水源。
3.2.2加大雨水就地入渗量及土壤的蓄水量,增加地下水资源绿地雨水应当尽可能就地入渗,同时最好设计为下凹式绿地接纳各地的雨水。绿地接纳各地的雨水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1)绿地就近接纳雨水径流,可以通过管渠输送到绿地;(2)绿地应当低于周围路面100mm,并有保证雨水进入绿地的措施,如渗透池、渗透孔、渗透槽、渗透管等加大对雨水的渗透量;(3)提高园区绿地中植被覆盖量】,降低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绿地的植物应选择耐淹的植物。Veneklaas等吲在哥伦布的安第斯山脉的海拔2550m、3370m的2处山区的热带雨林用1年的时间研究了雨水径流。低降水量和低蒸发率地区,绝对渗透量并不比其他地区低,说明在城区种植植物可以起到截留水分的作用;(4)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和透水结构建造绿地内的道路广场;构建下凹式绿地,增加雨水在绿地中的滞留时间:一方面提高雨水在土壤中的贮存及入渗量,节约园林用水,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土壤对雨水的截污、过滤作用,提高下渗于水的作用,改善地下水环境。
3.2.3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在雨水和其他水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园区绿地中为了水源使用及管理便利,将水池水底及池壁固化,形成密封的不透水池。这种水池切断了水体与外界的自然交换和渗透,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结合园区地形及场地情况,建造生态河岸或人工湿地,提高水体自净等生态功能。同时,可以进行水量核算,通过技术措施来控制渗漏量,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以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
3.3园区道路广场的雨水利用
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采用透水性路面是降低雨水径流量的措施之一,也是降低地表径流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因地制宜地设置透性路面,具有一定的削峰减排作用,主要方法是在行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人工地面,尽量采用多孔沥青或混凝土、草皮砖、连锁砖铺面等透水性铺面”。在农业生态观光园道路、广场等铺设时,采用近年来研发的陶瓷透水砖,由其铺设的场地在下雨时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含水量,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尤其是高强度陶瓷透水砖,强度高、耐滑、防滑性能好;采用透水沥青路面,其高空隙率的磨耗层,能使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且使用寿命长,各项性能都比传统沥青路面高,不会增加投入。因此,合理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可以有效减小由于硬质铺装的面积对园区降雨径流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不降低场地设计功能的情况下,促进雨水下渗,用以控制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环境。
3.4园区雨水净化技术
从建筑屋面、园区绿地、道路广场等地方收集到的雨水径流,在二次利用以前,都要进行雨水的净化。在天然降水过程中,地表径流时很多杂质,根据这些杂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将其分为耗氧废料、植物营养物、沉积物、致命生物、有毒矿物质和无机化合物等。为了控制雨水水质,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3.4.1物化处理工艺根据不同地区雨水水质及使用目的,选择相应的物化处理工艺。将收集的雨水利用混凝、沉淀池及过滤器,清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再经过过滤池处理,除去水中的有机物、致命生物、沉积物等,之后在水中投入化学药剂如磷酸钠、硫酸镁,且加碱调pH值呈中性,产生磷酸铝沉淀,除去水中的乳化油,获得相对稳定的水质”。
3.4.2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Jamieson等[121通过对人工湿地除氮的研究得出:湿地处理系统在通风的条件下,可以达到50%的除氮率,如果在开始的系统处理单元中继续通风,氮的去除率将达到93%。Traver等n通过对人工湿地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滞留盆地将被人工湿地所取代,但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滞留盆地还需对人工湿地进行深入研究。人工湿地对BOD、COD、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由填料和土壤混合组成填料床,废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吸附、过滤和沉淀水中的化合物、悬浮物;直接吸收氮、磷及重金属元素等;水中微生物亦可辅助净化水质u1。另外,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或建设人工湿地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3.4.3土壤过滤法土壤过滤法是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微生物以及植物等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土壤过滤对COD、N、P、重金属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根据雨水本身水质,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净化㈣。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地, 雨水
Abstract: the rain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direct and the economic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come the city botanical garden space of one of important water source water. Botanical garden space of rainwater resources use the key is how to take measures in situ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rain water, reduce the rain loss. In the use of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and reduce the rainwater caused by pollution in the water polluted the green space.
Keywords: garden green space, the rai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雨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间歇性,存在很大的波动,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存在很多矛盾。然而雨水的派生水资源如地表的河湖水系、地下水等水资源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进行连续的供水活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严重缺水的同时又大量排放暴雨径流,使得雨水资源白白浪费。如果将流失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经济、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的质量,改善城市水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发挥多方面的生态效益。
1园林绿地中雨水利用的技术方法
1.1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途径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增加绿化面积,如果充分利用广大的绿地资源,实现雨水资源化,能够节省很多资金。雨水利用的途径很多,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不同,利用方法也各不相同;而建设用地的不同性质也对雨水利用的方式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城市园林绿地中雨水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雨水的渗透利用,雨水的储存利用。
1.1.1雨水的渗透利用
城市绿地雨水渗透利用就是通过地表渗透或者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利用的方式。城市绿地雨水渗透利用包括绿地的渗透利用和修建渗透设施两种措施。城市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只要增加绿地,就可以加大雨水的利用量,这是一种获得最佳城市生态效益的利用方法。降水到达地面后,以自然的方式渗入地下,入渗量的多少将随地表的特点、土壤性质、坡度、雨水降落的速度和降雨的总量而变化。渗入地下的水可以被植物吸收或通过毛管吸力被保持在土壤中,多余渗透水形成地下水。
园林绿地中的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区域,屋顶及硬质铺装截留的雨水也可以导入绿地中进行渗透利用。使用多种措施强化雨水就地入渗,使更多雨水留在城市绿地内并渗入地下,即使下渗量较小、地下水位太深或受地质条件限制以致下渗雨水不能进入地下含水层,至少可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而遏制城市热岛效应,还可减小径流洪峰流量及洪涝灾害威胁。绿地入渗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和植物根系的净化能力,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对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
当降雨量和雨强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会在地表形成径流。可以采用人工修建渗透设施的方法进行径流雨水的渗透。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槽、渗水水池及透水地面等。这些渗透设施的设计和应用会大量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1.1.2雨水的储存利用
雨水的储存利用就是通过修建各种设施,经济合理地存贮地表径流,调节雨季与非降雨时期的水量平衡,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化为具有持续供水能力的稳定系统,成为可供城市绿地综合利用的水资源。将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净化、储存,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作为中水代替部分城市自来水应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清洒、冲厕等,也可以作为公园内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城市绿地雨水存储工程设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雨水引入人工的地上或地下蓄水调节池,以集蓄利用为目的,可以结合水处理设施统一设计。另一类是利用绿地内的河湖水面、城市河道、水库等蓄水量较多的开阔水面,将雨水贮存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或建设人工湿地系统来改善雨水水质并加以合理利用。
1.1.3雨水利用途径的优化设计
1).完全渗透性排水:此作法要求土质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采取低势绿地、渗透浅沟、渗透井、渗透塘等多种措施,渗透能力应不小于该小区安全排放设计暴雨水的要求。
2).部分渗透,部分收集:这是一种渗水与地面收集排放相结合的雨水排放方式,它也要求土质有较好的渗透性,可先按一定重现期并根据土质、周围环境等情况设计渗透设施,超过渗透能力的暴雨水则按传统方法小区设计重现期进行排放设计。渗透性特别好时,也可先将所有的雨水渗透地下,在地下某深度铺设透水管集水然后排放或循环使用。
3).部分收集,部分渗透:此作法可先按用水量要求设计收集利用的规模,多余雨水按渗透来进行设计。适用于有用水要求的缺水地区,在设计渗透设施时,还应对该地区污染的敏感程度和地基承载情况进行论证,必要时要对雨水水质和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和控制。根据不同情况,初期雨水弃流、截污、沉淀等措施也可采用。
2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措施
2.1利用园林绿地的土地资源,建设地上或地下蓄水设施
园林绿地中一般都有诸如溪流、河道、人工湖等水景,充分利用这些水体,配以适当的引水设施,能很好地蓄存雨水径流。例如北京植物园的部分水面,汇集了西山大量的雨水径流和樱桃沟的泉水,不仅丰富了植物园的景观,也为绿地浇洒储备了水源。当城市地面土地紧缺时,还可以考虑在绿地中修建地下蓄水池。
2.2通过多种方法加大土壤的蓄水量
园林绿地是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途径,城市中屋顶及硬质铺装截留的雨水可以导入绿地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绿地土壤的下渗量,是雨水间接利用的最佳方式。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方法包括诸如:提高绿地中植被覆盖量,减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调整绿地的竖向设计,尽量利用地面排除雨水,减少雨水管道; 设计低洼绿地或排水明沟作为局部短时蓄水绿地;建造渗透池、渗透孔、渗透槽、渗透管等加大对雨水的渗透量;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和透水结构建造绿地内的道路广场等。
2.3园林建筑屋面雨水的蓄积与利用
屋面雨水拦截主要包括集蓄利用系统和屋顶绿化。集蓄利用系统是将屋顶作为集雨面利用雨水。同时,在屋顶铺设一定厚度的土壤层,建造屋顶花园,也可以降低屋面径流系数,有效地削减雨水流失量。城市中建筑密度较大,收集的屋面雨水较多,雨水多进行储存并进入中水管网加以利用,而园林绿地中建筑所占的比例较小,该部分的雨水仍然以导入绿地进行渗透为主要利用方法.
2.4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
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条件下,可以建设漏水型园林水体,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尤其是在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大面积水体,在进行园林建设时水池的池底应保持或部分保持其渗水的功能。在园林绿地中水量的保持与水体渗漏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这种方法需要进行水量的核算,并通过技术措施来控制渗漏量以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
2.5园林道路广场雨水利用
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占地面积较大,能够收集较多的雨水。其中园林道路由于其幅宽较小且线路较长,埋设管道收集雨水的经济性较差,故而应以排放到两侧绿地中为佳。而大面积的铺装地面可以利用管道收集雨水,就近导入园林内部水体或蓄水池进行利用。
保持雨水的自然水文循环过程是雨水利用的根本,城市绿地成为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场所。城市绿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一是从雨水的源头着手,就近吸收利用雨水的径流量;二是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绿地中,使城市绿地成为雨水的消纳场,利用雨水进行景观建设,或者相反将城市雨水储留场开辟为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应成为雨水利用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排放地,在发挥其景观价值的同时为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胡建民,王忠.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02)
2.董爱香,丛日晨,王月宾.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J]. 中国园林. 2007(02)
篇7
关键词:雨水利用;屋面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中图分类号:TU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69-03
1引 言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1-3]。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虽然屋面雨水径流中含有一定的污染物, 特别是初期径流,但只要控制一定量的初期雨水,就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根据相关资料和数据统计[4], 将最初2mm降雨形成的初期径流分离出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即可。为此笔者在研究分析国内一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基础上,提出另一种占据空间小、高效率的弃流装置的设计思路(下文中简称“新装置”),在此进行探讨。
2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提出
(1) 据上所述,需通过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来控制2mm的初期弃流量,其中包括国内一些弃流池、切换式弃流井[5]等等。它们将所有的初期2mm的雨水贮存在弃流池中。当弃流量达到要求后,入口处的浮球阀依靠浮力关闭进水口。此时后期较洁净的雨水从进水管的侧壁分流出去,加以净化利用。
(2) 它们均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如装置的容积过大,造价提高;弃流量难以得到控制或效果不稳定;每次弃流后需人工还原,不能实现自动操作等等。
(3)为克服以上所述缺点以及综合它们的优点,用以下思路来达到高效率弃流的目的,新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4]。
3装置原理图说明
(1) 由2mm的初期弃流量可以得知装置一中的总弃流量?W总。它经过“分流一”分成?W1和?W2 两部分, (2) 具体原理为:在?W1全部流进装置二之前,“3”表示控制机构不对装置三起作用。此时,通过装置一分流出来的?W2将会在装置三中被弃流,再借助于一些附属设备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 当?W1全部流进装置二后,即表示所需的弃流量已满足要求。“4”表示控制机构对装置三起作用,关闭弃流通道,打开贮存利用的通道,即是此处“分流二”,此时弃流处理已完成。
(4) 新装置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整个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内部构造即为我们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保证“分流一”比较精确的进行、控制机构的有效控制和“分流二”顺利的切换。
4 新装置内部构造说明
此处提出的新装置内部构造即为上述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通过对图2,即新装置内部构造图的详细说明来阐述方案的可行性。
(1) 整个圆柱形容器即图1中的“装置一”,是整个装置中的核心部件,是进行“分流一”的场所。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当雨落管中的雨水流进5时,随着里面水位的抬高,逐渐变成溢流状态。由于圆形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轴对称的特点。不难得出,它的溢流亦是对称的,即圆心角度与其相对应的溢流量成正比。例如,当a=12度(3)小水箱4即为图1中的控制机构。总弃流量一定,N一定,则?W1也一定。因此,小水箱4的有效容积一定(?W1),在图2中可通过小水箱4的有效水位来实现。
(4) 至于有效水位的确定,需注意:阀门1有始态到末态旋转了90度,此时,浮球2也相应旋转了90度,这样能确定小水箱4的末态水位。但有效水位应略高于末态水位,使阀门产生一定的压力,保证在弃流完成后,雨水被停止弃流排放的同时,会流向拍门3处,使后续较洁净的雨水得到有效贮存利用。
5 新装置与容积法装置比较
5.1 容积法装置
(1)流装置的容积可根据下式计算: V=C×A×2×10-3,C:径流系数, 可取0.9 ;A: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
(2)若取A为500m2,弃流池的容积即为V=0.9×500×2×10-3=0.9m3。由于,此装置只有等降雨完成后,人工打开放空管阀门,将所有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因此,0.9m3即为装置所需体积。
5.2新装置
(1)笔者所设计的装置一的“分流一”环节可使N达到450。考虑到不同情况N可取不同的值,本装置二(小水要满足划分相应弧长的可操作性),它们的容积可相应地被缩小。装置三的体积也较小,结果整个装置的体积会远小于容积法装置所需的体积(0.9m3);
(2)新装置还具有自动控制的优点,对于间歇性降雨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无需人工复原操作,因为:对间歇性降雨,即连续的两场降雨相距时间较短,只需一次弃流即可,此时装置可满足要求;对于非间歇性降雨,由于小水箱4容积小,靠自然蒸发、渗漏等(必要时,在壁上设置小孔或裂缝)保证在相距一定长时间的两场降雨期间,小水箱水位能下降一定值,这样就能做到自动复原,等待下次的降雨。若下次降雨来的越迟,水位下降越大,相应的弃流量越大,这与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6结语
(1)上文主要介绍一种新的弃流装置,提供一种新的弃流思路。仅需用到简单的水力学原理即可比较精确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
(2)经雨落管流进弃流装置的雨水有一定的要求,即需经过截污处理,才能使整个弃流装置保持好运行效果;
(3)这种高效的弃流装置在有较大的弃流量时,其优点更加突出,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益比。
参考文献:
[1]车伍, 张炜, 李俊奇, 等.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 2007(6).
[2]Jun Ho Lee, KiWoong Bang.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stormwater runoff[J ]. Water Res, 2000, 34 (6) : 1773 ~1780 .
[3]Beat rice Nnene uba and Onakufe Aghogho. Rainwater quality from different roof catchments in the port Harcourt district river State[J].Nigeria. journal of water supply :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qua, 2000 ,49(5) :281~287.
篇8
关键词: 雨水利用;推进;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
Abstract: Eighteen big report and 2013 NPC and CPPCC are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town, starting from planning to construction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To solve the "city heat island city, desert"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the rainwater utilization to solve the pollution of the city, city flood control water problems, to create a beautiful city, livable city, provide the source for the guarantee for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ainwater utilization; advance;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一、城镇化建设是十报告提及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要山清水秀,就必须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强消防、洪涝等防灾能力,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园林产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城市出现的生态问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改变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文循环和水循环,也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城市人口及财产集中,城市缺水,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地下漏斗,造成地面沉降,水污染更加严重,城市雨水排泄不畅,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雨水径流严重污染,暴雨后产生城市水涝,损失严重。许多大城市城中心“城市热岛、城市荒漠、城市雨岛效应”等问题,加剧了城镇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降低了城镇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随着城市扩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大多是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路面,有雨就产流,小雨就成灾。再加上排水措施跟不上,就很容易形成“水城”,对城市防洪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生态、环保上提出更高要求。
四、雨水利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效改变地表水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将雨水就地收集、利用,可削减雨季洪峰流量,维持河川的水量,增加水分的蒸发,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或避免马路及庭院的积水,营造水景观,改善小区水环境,实现住宅“靠天增值”,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2、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并缓解城区旱情
大多城镇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干热风或城市热岛效应频频发生。利用雨水入渗回补地下水,能够部分缓解城镇缺水危机。
3、蓄渗雨水,减轻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压力
从源头截蓄大量的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从总量上减少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湖的雨水量。实施雨污分流,通过增加多种“蓄、渗、滞、留”雨水的措施,以补充现有排水系统能力的不足。雨水利用还可以缓解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减小对河湖水环境的压力。
五、雨水利用的应用领域
雨水除了可以作为街厕沖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利用雨水贮留渗透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建筑物、运动场和道路等。此外,也可以经处理消毒后供居民饮用。
六、利用雨水促进生态建设的举措
雨水资源化利用作为一项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是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建议如下:
1、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注重生态优先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以生态为本,把城市规划和雨水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实施雨水径流控制,把集水、蓄水、处理、回用、入渗地下、排水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和谐统一 。
2、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考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经济手段,把企业、个人的局部利益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限制损害环境的活动,奖励保护环境的活动。通过地表软化、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等生态工程措施,实现对生态占用的补偿,使建设用地兼有生态用地的功能。
3、尽快制定完善加强雨水利用的政策法规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城市雨水利用方面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规定在各项规划中,要求增加雨水的收集利用规划内容。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雨水利用规划的建设监管力度,保证雨水规划设计内容能够实现,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率。
4、雨水收集利用的模式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予以借鉴。依城镇规划区域的气象、水文地质和下垫面条件选择不同的雨水利用模式,主要有:屋面雨水利用模式,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模式,透水性地面铺装土壤入渗模式,道路雨水利用模式,小区、广场雨水利用模式,河、湖、水系雨水利用模式,雨水回用利用模式等。在城市雨水利用过程中,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的区域选择合理的排涝模式和雨水收集技术。
七、结语
篇9
【关键字】水资源;雨水利用;内涝;措施
1雨水处理工艺选择
雨水水质与汇水面材料、空气质量、两次降雨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在屋面、小区道路、市政干道等不同雨水中以屋面雨水利用价值最高,路面径流水质复杂,比屋面雨水更难以收集控制。通过对屋面雨水水质的可生化性进行分析,一般 BOD5/COD的值在0.10~0.15,屋面雨水可生化性较差,可采用常规物化和自然净化技术来进行处理。 常规物化技术为采用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工艺进行雨水处理;自然净化技术是采用植被浅沟,土壤绿地及屋顶绿化等工艺,通过植被降低雨水流速,使污染物在土壤的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下被去除,达到控制雨水水质的目的。自然净化设施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物化处理等联合使用,其建造费用低,运行节能,管理简单,适应性广,并具有绿化景观的功能,具有较大的优势。
2城市雨水利用方法
2.1雨水渗透系统
雨水渗透系统是指天然原生态的自然入渗系统被破坏,雨水无法再次回补到地下,人工将落到受雨面上的雨水经处理后,再次回补到地下的一种处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综合考虑了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增加雨水入渗的途径有:通过自然地面的入渗,将收集的雨水引到渗透和拦蓄性能良好的开阔平整的平地或者绿地,使雨水自然下渗;在人行道边缘、停车场周边、较大公共建筑周边等铺有多孔沥青及砼地面、透水砖地面和草皮砖地面以及利用渗坑、渗井、渗沟等促进雨水下渗;利用地下或地表渗透池来增加雨水入渗。
2.2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在小区开始建设的时期,就将小区建设和雨水利用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屋顶雨水收集、屋顶绿化储水、渗透系统、地面收集等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小区内居民洗车、冲厕以及小区内的景观灌溉,将雨水利用最大化的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洪涝,一体化的雨水利用模式也减少了污水厂对雨水的处理,而且,这种模式对生态环境也有改善,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2.3路面雨水收集利用
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可以采用雨水管、雨水暗渠、雨水明渠等方式。水体附近汇集面的雨水也可以利用地形通过地表面向水体汇集。利用道路两侧的低绿地或有植被的自然排水浅沟,是一种有效的路面雨水收集截污系统。雨水浅沟通过一定的坡度和断面自然排水,表层植被能拦截部分颗粒物,小雨或初期雨水会部分自然下渗,是收集的径流雨水水质沿途可以改善。但受地面坡度的限制,还涉及到与园林绿化和道路等的关系;浅沟的宽度、深度往往受到美观、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所负担的排水面积会受到限制;可收集的雨水水量也会相应减少。
3内涝发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内涝发生的原因,专家教授各执一词。从表象上分析,发生内涝是因为工程设计原因导致的,工程设计的排水量仅能满足工程施工当时的雨量,随着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其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自然环境要求。
3.1行政管理缺乏严肃性
是指对于造成内涝的事故责任缺乏严肃性的管理,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发生内涝,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相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内涝工作没有合理的处理,没有相关的人员承担责任,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其次,中国虽然有《防洪法》,但是法律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难度较大。
3.2城市发展中轻视地下水系统,重视地面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城市面积不断扩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仅重视城市的面貌建设、城市区域的不断延伸,而忽视了地下水系统的建设。陈旧的地下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步伐,承载负荷远不能承担城市扩大产生的负担。这种轻视地下水系统基础设施,重视地面建设的思想,会使城市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为排水的地下管道建设留下严重隐患。
4城市内涝防治对策
4.1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内涝
城市内涝治理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破解城市内涝的难题,可以通过“渗、滞、蓄、用、排”五个字来实现。一是渗。渗是指回归雨水的自然属性,让雨水降落之后尽可能渗入地下,维护城市水循环系统平衡。有关部门应当加大修建城市雨水渗透设施的力度,如修建透水路面、透水广场、渗水井等。二是滞。滞主要是通过建设湿地等手段,减缓洪峰形成时间,减少洪峰峰值,尽可能避免大的洪水出现。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保留足够多的湿地,以增强城市暴雨的调节能力。三是蓄。蓄是指利用低凹地、池塘、湿地等收集雨水,既能减轻防洪压力,还能改善城市小气候。四是用。用主要是指丰富雨水利用范围,可以用来灌溉、洗车、景观用水、道路清扫、冲厕、消防等领域。五是排。排主要是指畅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让雨水能顺畅地排出城区。
4.2对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为协调排水系统与城市建设的整体进行,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规划,确保能够使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排水问题的解决。较多城市对排水系统的建立标准较低,通常都是适应一年一次暴雨的系统,对于连续暴雨的情况,考虑不足,容易出现内涝现象的发生。现阶段,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过程中,需要具有超前性和远瞻性,确保能够有效提高排水体系的规划和设计标准。
4.4降低地面硬化率
目前,沥青和水泥地面成为城市建成区的标志,大量不渗水地面的出现,人为地阻绝了大自然的水循环。相反,森林里面,雨水降落到地面,首先是被土壤吸收,等到土壤饱和后才会出现地面水流汇集,流淌到山涧溪流,这不仅大幅度削减了洪峰流量,而且涵养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例如,某市在新建城区用中空砖铺设人行道,在砖中间种植草皮,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植被覆盖,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解决了雨水下渗问题。
4.5提高排水管道设计标准
对新区建设时提高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对设计标准低,雨污不分的管道进行改造,逐步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已是必然趋势,加强管网的护理,保证管道畅通。解决雨水与污水分流,别让污水流到马路上,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在地面上设置的大型雨水排放井口应尽量保持开放状况以随时排出暴雨积水,保证管道畅通;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还处在较低阶段,发展不平衡。推广雨水的利用技术势在必行,这也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相吻合。城市内涝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大城市经常出现的城市病,一场暴雨就可以检验一座城市规划建设中排水问题,无论是建设问题还是管理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水资源 雨水 中水工程
一、概述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着人类的生命活动和一切与其相关的社会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的要求量变得日益增大,加上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资源日趋紧缺。
我国水资源形式十分严峻,如果单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淡水资源年拥有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27115亿立方米,其余为地下水,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是按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仅2220立方米,不及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我国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缺水城市已达200多座,有近50个城市不得不实行限量供水,缺水不仅仅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而且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中水工程的应用,除了能缓解严重缺水城市和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还能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中水
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显得重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与开发其他水源相比具有优势。首先城市污水数量巨大、稳定、不受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并且可以再生利用。
三、城市雨水水质分析与收集
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情况和中水所需的水质水量来确定。雨水的水量充足、水质污染较轻,但大量的雨水没有利用就直接排放掉了,这不仅仅形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城市雨水的径流污染来源很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冲刷等。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情况不同,其所含的污染物和污染物的浓度也不同。雨水径流污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大气的污染,降雨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各个城市的空气状况,还可能由于大气的迁移,从外域带入。②屋顶条件,屋面雨水径流的水质主要取决于非降雨期空气中沉降物和屋面所用的材料。屋面材料对屋面径流水质的影响非常明显,材料的老化和夏季的高温曝晒,收集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都会有显著的提高。③路面条件,大气、屋面污染物都会汇入到路面,加上路面本身各种污染因素,如路面所用材料、汽车尾气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植被地带冲出的泥沙等,其成分异常复杂,随机性很大。总的说来,在降雨过程中,初期污染浓度最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浓度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其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及其他无机盐类。
雨水在实际利用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像气候条件、降雨季节的分配,雨水水质的情况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以及特定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城市雨水的收集通常有如下几种途径:①道路雨水截流,道路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收集;②绿地草坪滞蓄,绿地草坪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绿地草坪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收集;③屋面雨水集蓄。
四、城市雨水作为中水原水在中水工程中的应用
从雨水的水质分析可知,道路雨水受污染严重,且水质污染程度不稳定,相比较而言绿地草坪滞蓄收集到的雨水水质和屋面雨水的水质都比较好,但由于绿地草坪的渗透能力比较强,能收集到的雨水数量有限,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通常采用屋面收集到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在屋面雨水作为中水原水的处理方案选择时,由于初期降雨的污染浓度比较高,应该考虑屋面雨水的初期弃流,雨水处理方案如下所示。
雨水收集格栅调节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消毒)中水回用
五、结束语
在目前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而且还可以降低城市的雨水洪涝灾害。
但目前我国中水的应用任处在落后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直接将雨水排放,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为推广中水工程,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上应该给予优惠、扶持。目前中水的实际价格比自来水要高,人们单从经济方面去考虑,往往不愿意投资中水工程。因此政府还应该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节中水的价格,刺激中水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文义.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李顺.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赵廷红,牛争鸣.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J].中国给水排水.
[4]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