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范文
时间:2023-03-29 21:3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统计表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统计表只有合计.在复式的统计表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00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篇2
填表单位:(盖章)
策划和部署
情况
联合主办单位数(家)
领导批示情况
活动主题
是否制定“质量月”活动方案
质量提升活动
中国质量奖和省市质量奖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情况
制定“质量月”活动方案企业数量(家)
组织召开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经验宣讲(交流)次数(次)
参与企业数量(家)
参与职工数量(人次)
查找质量隐患数量(个)
解决质量问题数量(个)
企业召开质量分析会场数(场)
企业组织质量攻关活动数(次)
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数(次)
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数(人次)
建立并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数(家)
质量整治活动
确定整治的重点区域数(个)
确定整治的重点产品种数(种)
出动执法人员数(人次)
查处违法案件数(起)
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总额(万元)
曝光制假售假企业数(家)
质量宣传活动
“质量月”启动仪式
及大型
宣传咨询
活动
组织启动仪式场数(场次)
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场次)
领导参与
情况
(人次)
省部级
市局级
县处级
群众参加总人数(人次)
参与部门总数(个)
部门参与总人数(人次)
新闻会
参加部门数(个)
专题新闻、信息数量(条)
报纸、杂志发表专题文章或新闻报道总数(篇)
播放广播、电视专题
节目及新闻报道
总数(次)
总时长(分钟)
制作、播放各类公益广告数(次)
制作、张贴宣传画数量(张)
张贴“质量月”宣传画的机关、企业、街道等场所数量(个)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数量(份)
制作宣传展板数量(个)
发送宣传短信数量(万条)
处理消费者投诉数量(个)
推送微信数量(条)
微博数量(条)
群众性
质量活动
组织群众性活动次数(次)
群众参加总人次数(人次)
开展群众性质量专题培训数(次)
参观人数(人次)
开放检验检测实验室
数量(个)
参观人数(人次)
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
基地数(个)
参观人数(人次)
创新活动
篇3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人:
安全生产宣传
制作宣教作品(部/张)
市(县市局)长安全生产宣讲(场)
企业家谈安全生产(场)
宣讲团下基层宣讲(场)
举办在线访谈(场)
举办论坛(场)
发表评论、体会文章(篇)
开设专版专栏(期)
发放宣传资料(份)
各类展板、标语(块)
接受群众咨询(人次)
开展演讲比赛(场)
参与安全文化精品网上博览会,报送安全文化作品(部)
在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信息(条)
安全生产教育
开展警示教育(期/人)
知识讲座(场/人)
开展知识竞赛(场)
举办安全展览(场)
文艺演出(场)
主流媒体发表稿件(篇)
安全生产执法
出动检查组(个)
检查企业数(个)
发现并治理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项)
执法(项)
应急救援演练
(次/人)
安全生产万里行
开展安全隐患曝光行(次)
开展典型经验专题行(次)
开展科技强安专题行(次)
隐患排查治理
出动检查组(个)
检查企业数(家)
排查出隐患数(处)
隐患整改率(%)
其他特色宣传教育活动
篇4
日期 批号
品规
名格
代号
工
程
名
称
工时
单价
FOB 单价
数量
09
FOB 总价
10
原料成本
预定工时
11
物料成本
预定工资
12
附加价值
核定件薪
13
估计利润
利 润 率
14
C
裁
剪
15
代号
工 程 名 称
工
时
单
价
16
01
17
02
18
03
19
04
20
合
计
S
印
刷
01
合
计
02
Q
品检
03
01
04
02
合
计
03
W
熔
接
合
计
01
P
包
装
篇5
摘要:政治学科中的统计图表题在目前全国15套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但关于此类试题缺乏一个系统的认知与解答,教师往往以题讲题,学生往往以题做题。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对近八年来全国各省市110多套试题的综合分析,以2014年试题为主,运用统计学知识,从统计图表的分类,到统计图表的特点,以及统计图表在政治试题中的功能和解答做了系统的解读。
关键词:统计图表 认知 解答
作者简介:李洪余,男,山东省淄博第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统计图表题可以说是每年政治高考题的重点,在全国和各省市的政治试题中,都会以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年份交叉出现,且频率极高。尤其近几年,此类试题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由于此类试题没有教材和教参的系统阐释,教师及学生只能以题解题,以题讲题。所以,详细解析统计图表题,让教师和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这类题目,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2014年全国15套政治试题(文综或单科)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年份的高考试题,对统计图表题进行解析。
一、统计图表题在近八年高考题中的分布状况
统计图表是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指的是统计表和图表两大类。统计表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通常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它的结构方式比较单一。图表指的是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时间性、数量性等)、对知识挖掘和信息直观生动感受起关键作用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很好的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图表对时间、空间等概念的表达和一些抽象思维的表达具有文字和言辞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它主要包括线形图、柱状图、饼形图、散点图和逻辑图五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可分为多个小类。
从2004年开始,全国陆续有16个省市开始高考自主命题。多数省市只命制语文、数学、外语3科(或数学、英语)的高考试题,综合科目大多仍然使用国家命制的试题。之后几年,综合科目自主命题的省市扩大,到2007年涉及政治科目的综合或单科试题达到13套,至今稳定在15套。现将2007年至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中政治科目所涉及的统计图表题统计如下:
从这八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统计图表题在前六年基本稳定在14道题上,2013年和2014年两年,突然增加至20题左右,呈迅速增加的趋势,这说明高考命题者对此类试题青睐有加,也说明此类试题具有较好的能力考查功能。
二、统计图表题的形式与解答
1.统计表试题。
统计表作为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具有紧凑、简明、醒目和条理性特点,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数字间和与差的对比,能够找到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分析出数字变化所包含的规律,便于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计表一般由表头(总标题)、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如需对统计表做补充说明,或难点解释,大多在表的下方用“注”或“*”的方式作出文字说明。统计表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项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格,叫做复式统计表,政治高考题大多以复式方式出现。
统计表的试题一般考查的角度是让考生获取信息,就像文学创作中的“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回答此类的问题一般不需要拓展和深化(但有时需要点一下题,即小结),有什么说什么,但必须全面。通常情况下,审读此类试题要做到“五读五到”,即“读表头、读项目、读年份、读数字、读小注”(有些统计表题没有表头和小注),回答问题要“五到”。读表头和项目主要是看这个统计表所要表述的东西有哪些,读年份和数字主要看在时间跨度内的变化。读取数字一般应明确是递增还是递减。这样,一一读取,一一回答,就会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比如图示1:2013年山东第40题。此题要求回答的是: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一是读表头,明白这个统计表说的是什么,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统计表;二是读列标题,看说了哪些项目;三是读行标题,看这些项目的时间跨度;四是看数据在时间跨度内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五是细读小注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说,回答此题,就是要回答2008年至2012年时间跨度内,三个项目(R&D经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GDP)、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及小注所反映的问题。具体回答如下:2008-2012年(时间跨度)我国R&D经费支出(项目一)不断增加,GDP(项目二)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项目三)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小结),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小注)。
2.图表试题。
图表对事实的描述具有清晰、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以最少的文字、最小的空间提供诸多的信息,使人一目了然。它能够使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和清晰,可以利用视觉效果突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图表一般常用的分为线形图、柱状图、饼形图、散点图和逻辑图五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可分为多个小类。其中线形图、柱状图、饼形图、散点图同统计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而逻辑图主要是描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转换成统计表。由于图表题的类型较多,且各具特点,因而,解答此类试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线形图。线形图包括折线图、面积图和雷达图等。高考政治试题主要使用的是折线图,这也是在图表题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图。折线图主要是对某种变化趋势的反映。通过折线图,可以了解事物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发生的变化,找出现象背后的规律,并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对考试题目作出准确的回答。折线图一般以坐标形式描述,横轴一般表示时间,纵轴一般表示数值的变化。读折线图,要做到“六读六到”,即“读标题、读图例、读横轴、读纵轴、读折线、读小注”(有些折线图没有标题和小注),这“六读”中的关键是图例和折线,回答问题要“六到”。图例代表的是折线图所表示的项目,也是回答问题需要逐一说明的内容。比如图示2:2014年四川第13题,此题要求回答的是: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6分)具体回答如下:①2007至2013年(时间跨度)我国GDP(项目一)增速总体放缓(趋势),消费贡献率(项目二)和第三产业贡献率(项目三)总体趋于提高(趋势)。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变(消费对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趋好(第三产业贡献率不断增加),但不稳定(2007-2013年的三条曲线波动)。
②柱状图。柱状图包括簇形柱状图、百分比柱状图、堆积柱状图等。高考政治试题主要使用的是前两种。簇形柱状图一般用来表达单一类别不同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有时也可进行不同类别项目比较。它的横坐标一般为不同的项目,纵坐标通常为数值或百分比。此类图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不同项目之间的差距和数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读簇形柱状图要做到“五读五到”,即“读标题、读图例、读横轴、读纵轴、读柱”,这“五读”的关键是读各个柱的长短,要从长短的比较中找到项目之间的不同,回答问题要“五到”。比如图示3:2014年重庆第13题,此题要求回答的是: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6分)具体回答如下:与美、日、欧盟(横坐标表示的项目)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小(柱的长短),比重偏(较)低(柱的长短);但(贸易)总量在不断增长(2000年、2008年、2012年三个年份的变化)且增长速度较(最)快(纵坐标数值对比)。
簇形柱状图的另一种形式是柱状条形图,它主要是对两个类别的不同项目进行对比,如2014年上海第33题。对它的解答同簇形柱状图。百分比柱状图是柱状图的一种图形,它主要用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准确反映不同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它的纵坐标一般是百分比,横坐标是对不同类别的反映。如2014年高考重庆第4题。此类题目较少出现,且较为简单。
③饼形图,主要用来表达单一类别不同项目之间的频率对比关系,可以充分反映一个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分析各个组成部分对事件的影响。读饼形图要做到“三读三到”,即“读标题、读图例、读比例结构”,回答问题要“三到”。比如图示4:2007年天津第39题,此题要求回答的是: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4分)具体回答如下:三大区域(标题)的第一产业(项目一)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项目二)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项目三)比重,珠三角和长三角高于全国水平、京津冀低于全国水平(比例关系)。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优于全国,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小结)
④散点图,指的是数据点在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分布图,它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大致趋势,散点图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分析横坐标变量与纵坐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而,读散点图就是要找到“点与纵横坐标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图示5:2012年广东第25题、2014年广东第27题,这两道题都是选择题。2012年的第25题要求选出的是“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2014年第27题要求选出的是“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图8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做这类题只要从纵横坐标综合分析,不难做出答案。
⑤逻辑图,主要用来反映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它包括流程图、环形图、矩阵图、树状图、鱼骨图和地理图。逻辑图不能转换成表格数据。在高考政治试题中主要使用的是流程图、环形图和树状图。流程图可以清晰地描述一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流程图的左端是流程起始点,右端则为流程终点,中间的各个模块表示这个流程中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如图示6)。环形图可以看做是一个头尾相接的流程图,它经常用来表示一个连续、周而复始的过程,它表示的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树状图主要是对组织结构的描述,表示的是上下关系或父子关系(如图示7)。2014年天津第14题要求根据图3和图4由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到为“文化走亲”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怎么做)。(8分)此问题的具体回答是: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是上下关系);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相互式),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在这些年的高考中,最为常见的统计图表题是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所形成的复合图表类试题,且多为Ⅱ卷中的大题。既然是多种图表的相互叠加,那么解答此类试题也就是各种图表试题分解的相加。比如图示8:2014年浙江第40题。这道题是统计表、折线图、簇形柱状图和百分比柱状图的叠加,那么解答此题一一作答即可。此题的要求是: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具体回答为:浙江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发展明显(统计表)。2009年后浙江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柱状图),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下降明显(折线图)。近三年,非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柱状图),水环境不容乐观,离绿色经济还有距离(小结)。
篇6
【关键词】“企业一套表” 统计工作 思考
在“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实施这个统计调查制度,很多地区的各级领导都相继加大了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对统计机构的监督,对统计违法的惩罚力度。随着“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我们要看到这个制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成效和进步,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要求我们去改正,很多教训要求我们去吸取。
一、“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的成效
通过“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在统计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步,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进步。
(一)有利于提高统计效率。“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一方面提高了名录库的管理效率,使名录库消除了单位名录的重名重码,避免了重复统计。在“企业一套表”中要求必须每个专业都要统一名录库,这样就使名录库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另一方面提高了报送统计报表的效率。在原本企业的报表报送中,要经过多个环节,需要很多繁琐的程序,通过实施了“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使报表一体化,各个专业的报表在网上能够直接看到,不仅使统计工作公开公平,更重要的是使各个专业领导能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各个企业的情况,节省了时间,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减轻对基层统计的负担。“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对于数据的调查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的获取、审核;专业统计指标的初步整合、精简等都进一步深入,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合理科学,基层人员填写企业数据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基层人员的业务布置也更加简化,统一布置企业的每个专业,直接进入“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系统,进行数据的登入、审核,使基层人员的工作省时省力,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有利于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都是在网上即报即审,减少了环节繁琐转换的数据遗失和遗漏,同时也是在网上直接的进入系统输入,对于错误和差距,网上系统能够直接指出和改正,有错误程序能够及时提示及时自动修复,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报送的真实性。同时网络系统也能对数据进行实时的记录、查询、修改,也有记录的保存和修改的数据及人员显示,这样能有效的防止人员对数据的原始性破坏和干预,直接保护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无人为干预的公平公正性,保证了数据的质量。
(四)有利于提高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在统计工作上就是通过网络平台,采用信息化的技术使统计工作能够有效有质量的完成。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软件,消除了其他的弊端,是信息化建设的体现,同时也使统计工作的数据有效的处理和规范。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结果,有利于信息化的建设。
二、“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的问题思考
在成果的喜悦下,我们不能因此掉以轻心,飘飘然,认为“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毫无缺陷和问题,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要看到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所带来的问题,应以此为戒。
(一)在报表表式中和统计指标体系中,由于对国家报表制度的考虑过多和对基层人民的负担减轻的压力过大下,使得设置并不完善,有很多的缺陷和漏洞,填表和录入有很大的重复和繁琐的程序,反而使各专业中的指标严重重复。
(二)统计工作中,不少统计工作人员在录入系统数据时的专业态度不够,太寄托希望给系统,出现不认真、不仔细的情况,使数据出现遗漏和遗失,统计表中纰漏太多,差错不断,同时又在系统输入数据时出现操作不当导致统计表的表内、表间都有不少的差错,甚至是指标的缺项,使系统后期除错的工作量加大,耗费时间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三)“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有安排不太合理的地方,对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甚至有分工的空白处,导致数据传送的断层,这是统计人员的致命错误,可见“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计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性。
三、“企业一套表” 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的工作体会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对科学规律总结后产生的产物,是统计改革的正确方向,有实际的代表性和发展的前途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所出现的成果和问题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体现,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最后在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要做到几下几点:一是对名录库的规范管理;二是对统计机构人员的强化培训;三坚持政府和人民的指导和监督。
篇7
[关键词] SAS;统计;自动报表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150-0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靠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新药临床试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均借助统计软件来完成,如SAS、SPSS、STATA等。对于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研究人员,往往需要通过“复制”、“粘贴”等过程,将海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导入到统计分析报告中,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复制”、“粘贴”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开发一种科学、实用的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系统,是保证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表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拟以某Ⅰ期临床试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为范例,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的生成过程,以期为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自动报表分析方法。
1 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上述六个基本步骤,实现了SAS统计分析的自动报表。
4 讨论
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试验数据及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1]。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水平,尤其在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国际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2],其中,统计分析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既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统计分析报表是临床试验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对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该报表应该依据研究内容、目标以及拟说明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统计分析结果灵活制定。
目前多数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过程均借助统计软件来完成,如SAS、SPSS、STATA等,获得统计分析结果后,制定统计报表的过程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应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手工完成,费时费力,且极易出现错误;另一种是通过编程自动生成,省时省力,错误率低,但编程过程较为复杂。
统计分析报表可用多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由于SAS统计软件既提供了公认的统计分析结果,也包含灵活的自动报表命令,因此,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3-4]。
尽管如此,应用SAS软件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的编程同样较为复杂,仍然需要一定的编程技巧。目前国内期刊已经发表了多篇与SAS自动报表相关的文章,如:许林勇等[5]调用SAS程序的int、floor等函数,merge等语句和proc mean/ttest、wilcoxon等过程生成相应的统计分析报告表的宏命令;戎芬等[6]使用data_null_、report这两个过程步和宏变量代替关键变量来自动生成统计表格;邹建东[7]编制特定的SAS宏程序直接输出临床试验四格表指标统计分析报表;童新元等[8]通过调用宏程序,产生出协方差分析结果的SAS统计分析报表;薛钧等[9]则使用宏程序进行临床盲态数据核查;魏永越等[10]则强调了SAS ODS及RTF标记语言在临床试验规范化统计报表输出中的应用。上述文章介绍并运用了SAS宏程序来实现统计分析的自动报表过程,但这些程序对于非专业或初接触SAS的医护工作人员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相比之下,笔者编制的这套计量资料SAS自动报表程序,易懂、易操作,特别适用于非统计学专业的临床科研人员或SAS初级编程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舒茵,梁春才,韦斌,等.谈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54-156.
[2] 陈仲林,姜丽岩,卢芳.药物临床试验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5):333-335.
[3] 王莉,王树贤,华潞,等.心电监测在Ⅰ期心血管药物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1706-1707.
[4] 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些生物统计学问题[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968-971.
[5] 许林勇,张伟.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降压药物疗效的谷峰比率的SAS统计自动报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7):798-802.
[6] 戎芬,贾彬.用SAS的两种不同语句自动生成相同的统计表格[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2-4.
[7] 邹建东.四格表指标统计分析报表的SAS宏程序[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3):357-360.
[8] 童新元,张高魁,姚晨.新药临床试验中协方差分析的SAS统计报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8):958-960.
[9] 薛钧,邹建东,熊宁宁.临床研究盲态数据核查常用的SAS宏程序[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5):535-540.
篇8
关键词:统计;建筑企业;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64-01
一、统计为招评标阶段提供科学计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招投标方面的改革变化,在招投标活动中统计工作不但能够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而且还为其提供准确的系统性资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具体谈谈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单位招投标活动各阶段中该如何发挥应有作用。
评标与定标在招标过程的各环节中是至为关键的,为此必须有一个能体现科学合理、操作准确性强的的评标办法。现执行的大多是按照“合理价中标”并采用百分制评标办法。即使加进去标底价、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好一些的把参考造价、标底价与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的权数取定加权平均价作评标价格,或者有的考虑了在加权平均价及标底价的前提上采用随机抽取下浮率及预前确定批准的下浮率来计算评标标底价。但更为科学合理的评标计算方法应该运用统计学原理中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和统计指数等来消除负面影响。另外,如果最终报价经业主核实为复合标底的80%以下或110%以上,都视为无竞争性标而不计入评比。对于低于成本价的投标视为恶意竞争标处理而自动退出评比。常见两种复合标底计算公式:1.复合标底值C=(业主的标底值A+投标人报价平均值B×低价竟标校正系数m)/2。其中当投标人评标价平均值在业主标底值的80~90%之间,m取1.0~1.1的平均内差值;II、复合标底值C=投标人报价平均值B×校正系数n。其中B值应剔除B±mS范围外的数(注:m为合同段投标书份数),S为投标人报价平均值的标准差,可消除正负离差,较之定性的“评议法”和“百分法”运用算术平均数则更为科学合理。
二、统计为投标阶段提供科学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投标决策对施工企业管理决策者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投标项目的选择、投标决策及报价的确定等方面都要依靠数理统计做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最后才可能分析讨标价各类风险并做出调整合理标价的决定。
(一)统计在报价阶段的作用
建筑市场目前投标报价主要采用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来编制,二者都需要根据现行计价定额、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及其预算价格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成本和间接费成本等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呈现较持续的稳定性。由于工程定额随时间及市场变化而变化特点,在计算标底与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需要据材料价差系数纠正,该系数是相应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中材料价格指数的几何平均数,其数据基础来自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企业统计部门对市场的单价、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和材料价差搜集信息,使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出上述数据;企业的各项费率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根据往年统计资料分析确定;比较困难是对“风险金”的准确估算,尤其是固定价格的合同工程,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形成的风险金额和不可预见费,在风险管理范畴对其预测必然涉及到概率论和数据理统计知识。
为此,为投标经营服务搜集大量市场资料是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包括搜集国内外、地区的行业相关企业的报价信息和历史资料,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分组和整理,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使得中标价格应当基本合理,做出投标决策才能正确并具有更强的竞争性。
(二)统计为工程价款结算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
大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难免会受到材料物价、人工费用、施工机械费乃至工程变更等多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只有制定合理的调整工程价差的方法才可以更好的维护合同双方的应得利益。针对工程造价动态性的特点,工程价款价差常用工程造价指数调整法和调值公式法得出的统计价格指数去调整。在国际惯例中,造价指数调整法一般是即将竣工时根据双方认可的合理的工期中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工程造价指数,对原承包合同价予以调价补偿给承包商;在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的动态结算多采用调值公式法。这一调值公式需要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确列出。调值后合同价款或工程实际结算款,合同价款中工程预算进度款,各项费用的基期价格指数或价格等参数的确定都需要建立在必须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综上所述,统计在中标合同实施阶段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使工程价款结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起到技术保证。
(三)统计为商务标应提供系统性资料
投标书中的商务标主要包括业绩资料和资质年检中的代表工程业绩,主要内容有:近三年实际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代表工程的具体工程名称与工程类别、技术指标、计量单位和数量、合同结算价等,这些根据建筑业施工统计资料填报。在国家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中明确规定年检表必须是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样式式,并且填报的资料必须以企业法定统计部门填报的数据为准。
三、统计在招投标造价发展变革后的作用
未来工程招投标中会逐渐推广国际通行做法――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其特征是控制量和放开价格,消耗量成为国家标准并真正符合当前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及生力发展水平,企业可以自主报价,但是最终价格由市场信息来决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估价。这种报价方法要求建立已完工数据资料的积累,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按要求取样、编制、制订统计样本。施工企业应编制本企业的定额,从而方便投标报价和内部进行成本控制。这给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从宏观方面为建立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搜集积累资料,建筑企业利用往年竣工工程项目及重点单位工程情况统计表,整理主要工程实物量单价作为数据库历史资料组成部分,并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数据库具体内容搜集资料。(2)从微观方面,完善建立企业内部统表制度,为建立和完善企业定额做准备工作,为企业投标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更精细化为投标做好服务。因此,将来的招投标活动中统计工作的服务范围更宽广、更深远。
篇9
【关键词】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 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CPI、GDP等统计数据与统计指标作为衡量经济总体情况的风向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社会经济情况,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合理预测成为统计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选定的统计指标不仅能够简单地反映经济数据,更能够全面衡量经济现状、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同样,作为统计指标集合体的统计目标体系应该能在联系各指标的基础上,发挥体系所独有的整合作用,实现统计工作的分析、指引目标。因此,探究我国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使其与当今形势相适宜,是当前统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统计指标体系概述
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就必须深刻理解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把握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说,只有正确的理解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才能确保统计指标体系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体系设计目标。
1.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具体的统计任务需要而制定的一套相互联系的指标,其目的是全面反映统计对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由于经济现象往往复杂而又多变,各种现象之间联系紧密,仅用个别统计指标往往难以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所以才需要采用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描述。
2.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第一,根据研究问题的范围大小分类。可以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与微观统计指标体系。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反映整体国民经济或社会发展之类的大范围的统计指标体系,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则是反映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小范围经济体的统计指标体系。介于二者之间,还存在反映各地区或部门的中观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根据反映现象的范围分类。根据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与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综合性指标体系着眼于反映总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综合情况,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而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则着重于反映某一方面或问题的统计指标体系,如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统计指标体系质量要求
第一,科学性。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要能够科学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契合总体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因此,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立之前,要对总体进行科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保设计出的指标能够全方位、准确的反映总体情况。
第二,整体性。统计指标体系是由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全局出发,确定指标口径、时间、空间与计算方法间各个指标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指标以及整个体系的制定。
第三,统一性。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要求历史记录、核算与未来计划相统一,因此在具体体系设计时应当考虑在不同时段、不同需要的基础上,原始记录与计算方法的统一。包括范围的统一、经济内容相同以及起止时间的一致。
第四,可比性。现阶段,统计指标体系多用于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因此指标体系必须注意地区、部门之间的可比性。与此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各个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保持指标在一定阶段内的稳定性,有助于分析、比较经济现象的
发展规律。
二 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带动着我国政府统计指标体系的不断更新,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与国际体系不断趋同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和邮电运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第三产业等新兴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在主要宏观统计指标的选择上,采用的是国民收入指标,微观上选择的是净产值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上,我国也逐渐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与国际指标体系不断趋同。例如,从宏观上逐渐采用国际通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取代原有的国民收入指标。统计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也从原有的五大行业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全行业,这与国际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
2.效益指标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在计划经济时期,各行业的经营基本是以产定销,企业只要完成了生产,也就等同于实现了销售。因此,之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大多集中于评价企业的产量、产值方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与销售大多受到供求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影响,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多的在于衡量其获利能力而非生产能力。因此,统计指标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更注重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度、效益实现程度、发展潜力等。可以说,随着市场要求的改变,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也是不断跟进的。
3.反映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科技指标日益增加
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国内外政府与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目光更加集中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此,统计指标中加入了科技统计的内容,提高了科技指标分析比重,这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侧重点。可以说,科技指标的加入使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合理与全面,也加强了我国统计指标体系与发达国家的趋同度。
三 现阶段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全国与地区的经济宏观统计分析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GDP),而GDP的统计标准与统计方法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有20个门类,95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工商、税务等其他部门在进行统计工作中很难做到与统计部门采用相同的统计标准,最终导致统计部门的指标体系很难与其他部门的统计体系衔接与对比,造成统计工作低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国际普遍有三种解决方法:一是将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全部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体系中;二是政府统计体系中关键数据与指标由其他各部门提供;三是政府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其他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组成两大支柱,共同形成全面统计体系。但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集的现实情况,如何做到在统计指标体系中,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间的统计指标与统计数据标准的统一,将是我国今后改革统计指标体系的重点与难点。
2.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难以满足专题分析的需要
现阶段,统计结果使用者往往反映统计指标实用性差且更新速度慢。由于统计指标体系要做到时间上的可比,因此其变化的频率不可能太快,需要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使统计指标体系在反映现实情况或针对专题分析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二是满足国家统计局对外报送的需要。对专题的分析,差异性较大,很难做到囊括在常规统计指标体系之中。但应该看到,广大统计结果的使用者对专题分析统计数据的需求。因此,怎样在常规统计指标体系之中更大限度地满足专题分析的需要,也是今后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3.整体指标体系缺少环比数据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速,政府与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调时效性与真实性。尤其是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之后,利用上年或上期的同比数据已经很难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势,许多部门的数据呈现按月的趋势性变化。环比(及当月与上月对比)数据能够更加及时地反映经济的走势。但目前,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仍是沿用以往的同比数据,环比数据统计与公布体系尚未建立,这无疑是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中的一大缺陷。
四 关于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应该说,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是统计制度推进的重点与难点所在。现阶段,统计信息使用者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制度不仅要解决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高的需求,又要解决基层统计单位负担过重的问题,而这些都是要通过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加以完成的。尽管改革存在着困难,但仍应坚持改革的方向。
1.在指标体系改革的同时,加进统计调查方法和调查频率的改革
当前情况下,由于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与需求频率日益增加,加重了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负担。庞杂的统计信息搜集工作不但加大了统计部门的工作量,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适当减轻统计工作的负担,除了强调精简统计指标体系之外,还应将统计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的改革配套进行。可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方法,降低调查频率,以更少的人力物力成本获取更高质量的统计信息。
2.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要增减有度
在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增加社会生活反映能力较强的指标(如第三产业发展指标),而对于那些使用频率低、调查成本高而利用率又相对较小的指标则应适的删减。对于对国民经济预测能力较强的先行指标,应当逐渐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针对那些统计表中指标较少、但分组过于频繁的指标,就应当尽量减少过细的指标分组,特别是能够直接从其他信息统计渠道获取的指标。在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调查统计方法上,针对其不同的专业背景优势,对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加以整合,减少各部门统计指标的重复交叉。
3.加强专题分析统计指标的构建
现阶段,反映人口情况、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以及精神文明、社会管理水平等专项分析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近几年,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也逐渐与发达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相接轨,但以上专题分析中,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能力依旧稍显薄弱。以后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侧重点,不仅停留在加强统计的精确性与预测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设计些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专题分析指标,提高整体统计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总之,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改革涉及社会的各方各面,也需要来自各方各面的支持。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对统计制度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加入适应于我国统计情况的指标。
参考文献
[1]谭乐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计[J].统计与预测,2009(2)
篇10
过了一会他们往前走,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垃圾桶,这时小明想了想,对大家说:“不如我们来算一算这些垃圾桶的表面积,怎么样?”“好啊。”大家都很赞成。“谁要算错了,就请大家吃雪糕。”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如图),大概地估计了一下这个垃圾桶的尺寸,上面的那个立方体的边长大概是20厘米,下面那个立方体的边长大概是50厘米。
大家开始默默地心算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都抬起头来,看样子都算好了。小明找了一些石头说:“我们把自己算出来的结果写在地上吧。”大家都把结果写了下来。地上有三种结果:16200、16600、17000。小明看着五花八门的结果说:“看来又有冰棍吃了,可是哪一个结果是对的呢?”“这样吧,我们分别来说一说这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一听就知道对不对了,怎么样啊?”小刚提议道。几个小伙伴一致赞成,小刚先说:“我算的结果是16200平方厘米,我的算式是这样的:50×50×5+20×20×4+50×50-20×20=16200。”小明说:“我的结果是16600平方厘米,我的算式是这样的:50×50×6+20×20×4=16600。”丽丽说:“我的结果是17000平方厘米,我的算式是:50×50×6+20×20×5=17000。”一说完,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小明和丽丽打趣地说:“如果让我们来造垃圾桶,估计造出来都没法用,哈哈。”
小朋友,小明和丽丽错在哪里,你明白了吗?
小明和丽丽错就错在没有考虑实际运用的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算法是边长×边长×6,但垃圾桶的中间是通的,小明把这个表面积也算进去了,而垃圾桶的上面应该是敞开的,这样才能扔垃圾进去,可丽丽把上面的表面积也算上了。这样,下面那个立方体就没用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实际情况考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