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范文
时间:2023-03-14 23:1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统计图的类型有: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直方图、统计地图。
2、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也叫作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3、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4、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折线统计图
它可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复合折线图还能表明两组数据在相同时期内增减的快慢.
例1(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21题)甲、乙两支篮球队在集训期内进行了五场比赛,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后,绘制成如图1、图2统计图.
(1)在图2中画折线,表示出乙队在集训期内这五场比赛成绩的变化情况.
(2)、(3)略.
解析:(1)如下图所示.
二、条形统计图
它可表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
例2(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24题)下图是我市去年夏季连续60天日最高气温统计图的一部分.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日最高气温为40℃及其以上的天数是日最高气温为30℃~35℃的天数的两倍,那么日高气温为30℃~35℃的天数有____天,日最高气温为40℃及其以上的天数有____天.
(2)补全条形统计图
答案:(1)6,12;(2)如下图.
三、扇形统计图
它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表明每组数据相对总数的大小,所有的百分比之和等于1;若两组数据的百分比相同,则对应相等的扇形(同一个圆中).
例3 (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毕业考试18题)2006年潍坊市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的考试成绩以等级公布.以县(市)为单位将所有考生成绩按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五个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5%、20%、30%、20%、15%.小明所在学习小组随机地抽查本学校2006年毕业学生,了解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数学成绩(等级)情况,统计如下表:
(1)根据小明所在学习小组抽查到的学生数学成绩五个等级人数的分布情况,绘制扇形统计图;
(2)根据小明所在学习小组的调查,估计2006年全校1320名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中,数学成绩(等级)为A、B等级的考生分别约为多少人?
解析:(1)共抽查了80人,则A等级学生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圆心角度数为×360O=72O;B等级学生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圆心角度数为×360O=90O,C等级占圆心角度数×360O=108O,D等级为×360O=54O;E等级为×360O=36O.扇形统计图如下:
(2)1320×=264;132×=330,答略.
四、直方图
它能表明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也能表明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异;频数直方图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频数折线图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
例4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毕业考试17题)某学校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同学的身高,将所得数据处理后,制成如下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每组只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身高单位:cm,测量时精确到1cm).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样本的中位数在统计图的哪个范围内?
解析:(1)通过两个图形对比发现,160~165之间的有18人.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篇3
【关键词】土地统计;ArcGIS;单一统计图;组合统计图
土地统计是指利用数据和图件等形式对土地的数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而土地统计中最常用的就是统计图。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经营管理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原因等。
ArcGIS空间数据都有相应的属性表(Table),统计图形可以比属性表格更加直观地显示空间要素的统计特征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ArcGIS中,ArcMap系统同时提供了制作二维(2D)统计图和三维(3D)统计图的功能,可以完成面状统计图(Area)、柱状统计图(Bar)、线状统计图(Line)、饼状统计图(Pie)、散状统计图(Scatter)等,每一种又包含若干子类,分别用于不同专业领域或不同数据类型。由属性表数据制作的统计图形,可以加载到输出地图版面中,使输出地图内容更加完整,为用途者传递更多的信息。本文谈一下ArcGIS在统计图制作中的简单应用。
一、利用ArcGIS制作单一统计图
单一统计图就是单一种类变量通过统计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常用单一统计图最常用的有条形图(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扇形图(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折线图(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单一统计图在土地管理中多用于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比例或者一个区域中单一土地类型在不同时点上的土地面积变化趋势。
2.在ArcMap主菜单栏,点击Tools命令,打开Tools下拉菜单;鼠标指针指向Graph命令,展开Graph二级菜单;单击Create命令,打开Create Graph Wizard对话框进行设置,(1)在Value field中设置为:“面积”;(2)横坐标X label filed设置为:“市名”;(3)面积显示在左边,即Vertical axis设置为:“Left”。设置好后如图1所示。
3.单击“Next”,进一步进行设置,在Title中设置图名为:“陕西省一级行政区面积图”,把图例放在图的正下方,选中Graph legend,在Position中选择“Bottom”如图2所示。
4.单击“Finish”,统计图完成,如图3所示。
二、利用ArcGIS制作组合统计图
三、利用ArcGIS制作统计图输出
(一)保存统计图
(1)鼠标指针放在统计图窗口标题条上单击右键,打开统计图操作快捷菜单;(2)单击Save命令,打开保存统计图的对话框;(3)确定保存文件目录,输入文件名:陕西省市一级行政面积图.grf;(4)单击【保存】命令(统计图被保存到陕西省市一级行政面积图.grf中);
(二)输出统计图
(1)鼠标指针放在统计图窗口标题条上单击右键,打开统计图操作快捷菜单;(2)单击Export命令,打开输出统计图的【另存为】对话框;(3)确定输出文件目录与类型,输入文件名:mypicture.jpg;(4)单击【保存】按钮(统计图被输出为图象文件mypicture.jpg,可以在多种场合调用)。
四、总结
篇4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二、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
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 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四、巩固练习:102页第三题
篇5
【关键词】教学案例 《扇形统计图》 反思
《扇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1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而我们的膳食是否平衡有营养呢?老师这里有一副图是“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它是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从这个宝塔中,同学们知道我们需要的食物中哪种最多?其次呢?
(反思: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对学生的健康饮食的教育。)
1.2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你能把它填写完整吗?……
1.3 师:老师把这张统计表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从这副条形统计图中,同学们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计算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2.引入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不能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不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反思:先要求学生计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摄入总量的百分比,再呈现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师: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反思: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点与作用。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巩固练习
(数学书中85页:说一说)
师:观察这些统计图,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篇6
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鼓励学生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并能通过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统计图表的能力也就成了提高统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重视图表标题,提取统计信息
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信息的作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的。怎样阅读统计图表,教师似乎觉得无须有特定步骤,教师往往习惯这样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表)你有什么发现?从统计图(表)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是正如前面所说,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可是提出的数学问题往往不够严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从教材来看,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大都没有在统计图表上标明统计图表的名称,也没有要求添加名称,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统计图表的名称就有所忽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计算结果,没有让学生分析统计图表所统计的内容,使得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统计的是什么,才导致类似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就要在教学中将数据统计活动贯彻始终。
【案例1】 草莓蛋糕近5天销售情况统计图
图1
如图1,如果只看横轴、纵轴并不知道统计了什么。只有先看标题才能知道统计的是什么事情。因此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接下去再讨论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知道阅读统计图(表)的步骤首先就是要看标题,知道统计的内容;再看横轴和纵轴,了解统计的项目,这是阅读统计图(表)的基础。
【案例2】全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
师:刚才我们完成的这张统计图,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
师生互动讨论怎样才能完整地将统计内容体现在名称里。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这张统计图的名称是201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那么从统计图的名称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生:统计的是201班的学生人数。
生:统计的是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兴趣小组的人数。
生:最喜欢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最多,美术兴趣小组的场地要大一些。
生:还应该多准备些画图的用品。
在本案例中,通过给统计图取名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二、选择合适内容,感受统计价值
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统计的数据有兴趣,使他们自觉地、饶有兴趣地去阅读数据内容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选择能激发学生进行探讨、讨论的数据。
【案例3】 全班学生最喜欢的动物的统计
在这一情境内容中,如果单纯统计“全班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学生很难感受到统计的目的。但是如果教师对情境作进一步设计,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具体做法是:我们班想设立一个动物角,想从小乌龟、小金鱼、小兔子、蚕宝宝这四种动物中选一种来养,大家想养哪种动物呢?这样数据统计的目的就很清楚了,因此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适当改编,让统计目的更加清楚,题目更有趣味,学生就会更自觉、更仔细地去阅读。
【案例4】某班视力情况统计表
师:你发现这张统计表和以前认识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它统计了两行数据。
师:这两行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数据说一说。
生:横的第一行表示视力,竖的第一列表示年级,中间的数字表示人数。所以38就表示二年级的时候这个班视力5.0以上的人数有38人……
师: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个班视力5.0以上的人数在减少,视力5.0以下的人数在增加。
生: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视力在下降。
师:产生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可能有哪些原因?你会怎么做?
生:可能有的同学电视看多了,电脑玩多了,要少看电视,少玩电脑。
生:也可能看书的时间长了,看会儿书要休息一下。
案例4选取的视力情况统计表具有数据纵向变化的特点,选择这样的内容有利于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优势,容易使学生产生探讨的兴趣,能够通过阅读统计表发现数据的变化,找到数据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分析图表结构,处理统计数据
学会分析统计图表结构,强化图表结构意识,也是统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习要点。如前面案例4中的复式统计表,学生只有先认识统计表中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这三部分结构才能知道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的意义,而统计图首先要认识的则是横轴、竖轴以及单位刻度表示的意义。
【案例5】几种动物平均寿命统计表
种类 狗 长颈鹿 大象 河马
平均寿命/年 10 25 75 40
师:观察统计图(图2),你发现和我们以往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图2
生:以前条形统计图都是竖着画的,这幅图是要横着画的,横轴与竖轴换了个位置。
师:继续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横轴表示动物的平均寿命,纵轴表示动物的种类。
生:每格表示5年。……
师:在这张统计图(图3)上你能表示上面的数据吗?25怎么表示?
图3
生:画两格半就可以了。
师:请想象一下,如果每格表示一年的话,你觉得这张统计图会有什么变化?
生:横轴要画得很长了。
生:每格表示的数量越多,统计图就可画得小一点。每格表示的数量越少,统计图就要画得大一点。
师:猫的平均寿命大约是17岁,你认为在哪张统计图中表示比较准确,为什么?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数量可多可少,如果每格表示合适的数量,就能画出大小适中、数量关系表达清晰且漂亮的统计图。
又如,在四年级下册,首先出现了具有省略刻度的统计图(见图4),对于省略部分刻度,学生往往会认为其原因是节省画图空间――画不下了,实际上有不少教师也是这么对学生解释的。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试想如果每一格表示的数量足够大,怎么会画不下,之所以省略必有其内在原因。
【案例6】某市人均寿命统计图
图4
在这幅统计图中,之所以省略了70岁以下的数据,其原因并不是因为画不下了或者画得太高,而是说明该市从1980年到2010年期间人均寿命没有低于70岁的,省略部分刻度还有利于放大差异,便于比较。
篇7
地理统计图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考生应利用地理统计图表联系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联系,从而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地理统计图表的类型
地理统计图表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图所示。
地理统计图表结构图扇状结构图
饼状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矩形结构图
坐标图平面直角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
状图、玫瑰图、点状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
表格解读地理统计图表,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图表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的含义,判断图表中信息的数量或等级,同时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能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和规律等。解答含有地理统计图表的试题,要做好“三部曲”――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揭示地理内涵。
二、不同类型图表的特征及判读
1.结构图
(1)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如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百分比图(下图)。
(2)饼状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所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即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结构图(下图),既表示了该地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判读方法: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②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并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对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④揭示图中反映的地理问题,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与对策。例如:从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中可读出该农村生活能源的构成以秸秆为主,其次是薪柴(二者相加共占71.5%),再次是煤炭,而电、油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反映出该地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今后该地应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提高电能、沼气、太阳能等能源的利用比重。
2.曲线图、折线图(如下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地理事物发展趋势的统计图,其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判读方法:①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3.坐标图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数字信息的图形。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考生在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进行定性分析。
判读方法:①先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线、柱所表示的数字信息分析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②读图时考生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多少、强弱以及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的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③解读坐标图时考生不能忽视图中的定量信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中的降水量时,不能仅看表示降水的柱的高度,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还要看清纵坐标的单位和数值。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用三个坐标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这些地理坐标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如下图)。
判读方法: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考生在判读和分析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③构成要素只有三项。④图中三条数轴上的数值由低到高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由0~100%。如上图中a、b、c三个坐标上的数值都是按逆时针方向增加的。
(3)多维坐标图。
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图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联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如下面三幅图)。
判读方法: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多方位)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解题时,考生要能准确读出图中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的方位,并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
方法总结:①二维坐标图――运用知识迁移,充分调用数学坐标图的判读方法,简单可靠。②平面正三角坐标图――读懂每一个坐标代表的变量是基础,遵循某一事物的三个变量之和为100%的原则,最后根据数据构成和变化去分析有关问题。③其他类型的三维坐标图和雷达图――可以看作是二维坐标图的发展、演化,明确图示的绘制原理是判读的关键所在。
4.地理表格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答含表格的试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信息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考生在解读表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格名称的中心内容。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这些地理要素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答含有表格的试题时,考生应重视表格中的统计数据所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定性认识。大多数试题,考生据表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考生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对信息的数量或等级进行定量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例如,某表格给出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的各月降水量,要求确定该地所处的干湿地区。解答此题时,考生必须把各月降水量逐月累加,由定量计算到定性分析。解答此类试题时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考生在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的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使考生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特点。
三、经典回放
例1(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下图是四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命题意图】(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2)本题主要考查“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解题思路】(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主要是人口的流入数量减少,导致部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受影响,特别是制衣、电子装配等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工业劳动力的投入成本最高,因此其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最大,而劳动力缺少很可能造成“用工荒”,影响生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用工荒”问题的产生源于劳动力缺少,从供求的角度来看,其势必造成劳动力的价格上涨。由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价格也上涨,更加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此情形下,部分劳动力可能回流到了第一产业,但这并不代表第一产业的比重会提高。由于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用工荒”能刺激东部地区的部分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新兴产业,这时企业生产总值也将不断提升。
【答案】(1)D(2)B
例2(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命题意图】(1)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2)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1)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两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且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幅度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2)读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下降幅度大,这说明90年代该城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而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从而导致年轻人口出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1)D(2)A
四、跟踪演练
下图是沿106.5°E所作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6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2.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0℃B.20℃
C.30℃D.40℃
3.1月份,④地气温高于①地除受纬度因素影响外,主要因为④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下图为某时刻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C.①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B.BC.CD.D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6~7题。
6.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图1图27.按联合国划分的标准,如果某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该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
10.下列城市中,发展以③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A.攀枝花B.温州
C.北京D.贵阳
下表中为深圳和合肥两地工业品的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读表完成11~12题。
生产成本构成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市场平均价格1990年深圳1元5元8元4元合肥1元5元6元2元28元2012年深圳1.2元6元18元6元合肥1.2元6元10元3元32元11.生产该工业品的工业部门属于()
A.原料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12.近年来,该类企业大量由沿海转移到内地,这有利于()
A.提高产品的质量
B.增加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
C.减轻内地的环境污染
D.加快内地的工业化进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山地②附近,从年降水量曲线上来看,降水量最大值对应的地点位于海拔2200米处。
2.C①地7月份气温约28℃,1月份气温为-2℃,则其气温年较差为30℃。
3.D④地位于四川盆地,因秦巴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4.D根据图中的气压数值可以判断出赤道南北的天气系统都为低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甲、乙天气系统的东侧都为暖锋,西侧都为冷锋;m地位于暖锋前,阴雨连绵;n地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5.C①锋面为冷锋,其过境期间,气温降低。
6.B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折线图分析,当地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但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总量应该保持增长趋势。
7.B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2000年之间,此期间≥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由5.59%增加到了7.47%。
8.A图示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广东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广东和江苏。
9.D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可知,①工业部门对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分别为20%、70%和10%,属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部门对三者的依赖程度分别是65%、15%和20%,属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部门对三者的依赖程度分别为20%、10%和70%,属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照四个选项中的三类工业可知D项正确。
10.B③为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选项中,攀枝花以钢铁工业为主,温州乡镇企业比较著名,北京是我国的高科技工业中心,贵阳以重工业为主,故B项正确。
篇8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填表,注重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多一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学习的体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以需求、生成、关照为三大关键词,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浅谈教学中儿童立场的体现。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巧编游戏,体现儿童立场
教材中的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紧接着提出“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的问题。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仅仅是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虽然学会填表、学会分析,但接受到的仅仅是知识,形成的仅仅是技能,缺乏了情感的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情境的设置作巧妙改变,有效引发学生的制表需求。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本上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填写以下4张单式统计表。
■
紧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抢答游戏,共五个小问题:(1)航模小组男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8人。”(2)民乐小组女生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5人。”(3)书法小组一共有几人?学生快速回答:“7人。”(4)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航模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5)4个兴趣小组的女生一共有几人?学生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问:“为什么前面的问题你们答得又对又快,后面的问题却答不上来了呢?”学生说:“前三个问题从表中能直接看出来,后两个问题要对几张表进行比较、计算后才能找到结果。”我继续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把4张表合在一起看就方便了。”……抢答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比赛谁答得快、谁答得准、谁答得声音响亮,突然遇到难“抢”答的问题时,学生体会到看几张表的麻烦之处,产生要把几个表合在一起的需求。这样看似简单的改变,教学效果却非同一般,既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需求,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二、立足学习资源的生成,关注个性,体现儿童立场
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众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优化,从而形成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便是教师引领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本课中复式统计表是如何来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经历各个表合成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学生学会填表上;如果让学生试着合成表格,学生不仅学会填表,更让他们明确表格的结构、内容、数据分布特点等,进而对复式统计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这样教学关注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当学生指出可以将4个表合并时,我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一画,他们呈现出了丰富的、个性化的思考。如下:
■
■
……
通过交流修订,复式统计表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关注“我要给学生什么”,而不关注“学生有什么”。如果教师蹲下身子听一听学生说什么,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就会发现学生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新知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而不需要教师再重复地讲解强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又使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教学中的儿童立场。
三、帮助学生成功探究,巧妙关照,体现儿童立场
体现儿童立场既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更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空。课堂上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预设学生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他们的探究获得成功。如果80%的学生通过探究不能获得成功,或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那么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信心,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该恰当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如本节课让学生尝试将4个表格进行合并时,教师通常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A教师教学片断:
师:你们能试着把4张表合成1张表吗?在白纸上试一试。(学生有的看着4张单式统计表无从下手,有的直接合成下表)
■
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整合,生成新表,这种过程实则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
B教师教学片断:
师:要把4张表合成1张表,想一想,这张表里包括哪些内容?
生1:要有男生、女生。
师:这4张表都是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合成的表中也要包括男生、女生这两个栏目。还需要什么吗?
生2:还要写清是哪个小组的。
师:你的意思是要有航模小组、书法小组、民乐小组、美术小组的栏目并写清组别,这样新表既从男生、女生这个角度进行统计,又从不同的组别进行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
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后,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新表中应包括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上述教学中,师生的交流看似简单,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多数学生都能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这种探究对学生、对课堂而言,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篇9
一、坐标图的判读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1坐标图上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认识,又需要定性分析。2解读坐标图时,如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蕴涵的地理规律。3因为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所以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坐标图判读常见误区:1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忽略坐标轴的比例尺大小;2能够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别是关键值)分析;3多个要素的复合坐标图的数据读取容易张冠李戴;4对于单一地理要素统计图,只注意到其极值及总体变化,而往往忽略其阶段性差异。
二、结构图的判读
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见的有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等,其地理内涵十分丰富。在判读结构图时应灵活运用归纳、对比、推理、综合分析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2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对比,即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变化;(2)横向对比,即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三角形坐标轴图判读许多学生比较困难,三角形坐标轴图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图中数据为相对数据,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绝对数据;(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4)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其他统计图的判读
统计图有多种,除了前面介绍的坐标图、结构图外,还有各种变式图、复合图,但其判读上需注意的事项及其步骤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尤其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一读图名,总体感知;二读图例,对比差异;三读坐标,明确方向;四读数据,重视变化;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复合统计图就是把含有多种地理要素的统计图叠加在一幅图上,可以是同一类型的统计图的重叠,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叠加,甚至是多种地理要素内容叠加在同一幅图中。针对复合统计图,一定要“分而治之”,即将其分解为单一的统计图,并注意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式统计图就是将已知形式的统计图的内容用另一种形式的统计图表达,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对此,应在掌握各种常见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力争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图。
四、表格资料的判读
相对数据与绝对数据学生容易混淆。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相对数据指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强调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是考纲说明中明确规定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对数据与绝对数据一定要借助该地理事物的基数才能相互转换。利用相对数据、绝对数据这一差异可以设置迷惑性大的选项,解题时应加以注意。例1(2011东北三省四市第二次统一考试)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0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2)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篇10
关键词:天气雷达;拼图资料;日志;监控;统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814-02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单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有效探测半径仅为230km,在利用其进行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警时,需要上下游气象站进行联防,而短时强天气具有发展速度快、强度强的特点,因此要想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进行监测和预报,就必须进行拼图,扩大其覆盖范围[2]。中国气象局要求各雷达站1小时将5个雷达产品通过省级通信节点机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统一收集后进行全国和区域的雷达产品拼图,并将传输质量纳入到各省的年终目标考核中。如何提高传输时效、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新一代天气雷达效益的发挥和全省乃至全国的防灾减灾。为确保辖区各站雷达拼图资料 及时准确上传,研制开发了省级雷达拼图资料监控与统计系统,可以对报文传输及线路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实现网络通信业务的自动化,提高业务工作的效率[3]。
1 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实现对辽宁省沈阳、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站拼图资料上行传输情况实时监控和传输统计。系统定时读取9210系统中相应日志文件,和该时次所要上传文件名比较,若日志文件中有记录,表明已通过9210系统进行上传,则屏幕上显示绿灯;如果日志文件中没有记录,说明该时次雷达拼图资料报还没有上传,则在屏幕上显示红灯并显示未上传的资料名称,提醒值班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系统每天08时(北京时)对前一天的雷达拼图资料上传情况入库,并建立统计界面,可进行单站、多站或任意时间段传输百分率的图表统计结果。
2 系统基本构成
2.1 系统的流程图
雷达站将拼图资料上传至通信节点机,通过规定进程将资料转发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宽带服务器,同时生成日志文件。实时监控对日志文件进行操作,传输质量监控首先将日志信息添加至数据库,然后使用SQL查询统计结果,进行图表显示。(图1)
2.2 系统环境
雷达拼图资料监控与统计系统由通信节点机(UNIX操作系统)、监控计算机组成,二者之间运行FTP协议。通信节点机具有每日(世界时)的日志文件,可保留30天内的日志文件。监控计算机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安装监控和统计程序。软件开发在Windows下进行选择VB和Delphi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
3 系统功能
系统分两部分:一是根据各种报文的时效要求,进行定时的查询监控,保证该报上传的及时性;同时为了操作方便,设置了刷新功能,对沈阳、营口2站雷达拼图资料的实时监控,进行图形化界面提示和文本信息的显示;二是对任意时段内的沈阳、营口2站传输质量进行统计,生成图表直观显示,并可以生成文本文件进行上报。
4 系统的技术实现
4.1 日志文件的下载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传输要求:雷达GIF产品在正点后15分种内上传为及时报,在1小时内为逾限报,超过1小时视为缺报[4]。因此编制程序,在正点后10分钟自动从通信节点机的“/bcsy/mioswork/log”目录利用FTP协议下载当天的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命名规则为“comYYYYMMDDsnd.log”(其中YYYYMMDD代表年月日)。
4.2 实时监控
每小时的5个产品文件名均是固定的,命名规则为RAD__CCYYGGgg.XXX(其中RAD是固定的,CC为台站代号,如沈阳为SY,YY为编报日期,GG为编报时次,gg为编报分钟,正点观测编00),在下载完日志文件后,将此日志文件作为文本文件打开,利用VB的InStr函数检查当前时次的产品是否存在于日志文件中。若存在,则代表已成功上传,状态灯显示为绿色;若不存在,则代表未进行上传,状态灯显示为红色,并将未上传产品的站号、时次、产品类型添加至列表框中,同时以声音形式提醒值班员(图2)。实时监控界面代有刷新按钮,可对当前上传情况进行了解。
4.3 日志信息入库
系统设置在每日8:30(世界时0:30)下载前一天的日志文件。SQL数据库的表按照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接收时间、文件发送日期、发送优先级、发送线路建立字段。在Delphi中使用ADOConnection组件进行数据库的连接,adoquery组件进行日志信息的入库。首先以文本方式打开日志文件,将其中的一行分解为对应字段,使用SQL语句的append方法将上传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进行更新。
4.4 传输质量统计
在雷达拼图传输质量统计界面中,可选择任意时段内的任意站次雷达拼图传输质量进行统计。程序利用ADOConnection组件进行数据库的连接,使用SQL查询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多项查询,并将查询统计结果输出到memo组件中,可显示统计站次、统计时段、应上传文件数、及时报(含百分率)、逾限报(含百分率及逾限报站次)、缺报(含百分率及缺报站次);同时利用chart组件进行饼图的显示,如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3月7日沈阳、营口两站的雷达拼图传输质量统计图。(图3)
5 结束语
本系统由于采用SQL网络数据库,可以安装在局域网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以来,对雷达拼图资料传输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传输及时率也稳定在99%以上。系统操作简单,雷达报上行传输情况一目了然。运行情况很好,使值班人员及时掌握雷达报的上传情况;另外本软件模块化的设计,移植性高,程序加以修改扩充后,可应用于其它雷达站资料的上行监控。
参考文献:
[1] 程向阳,王兴荣,胡雯,等. 雷暴天气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上的前兆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2003,23(4):485-490.
[2] 陈传雷,陈艳秋,孙欣. 多普勒雷达回波在辽宁一次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5):28-31.
[3] 吕红梅,杨文霞,张玉洁,等. 雷达观测资料传输监控软件的开发与研究[J]. 山东气象,2005,25(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