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范文

时间:2023-03-17 23:1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报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报表

篇1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统计报表工具;统计报表系统;系统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056-03

本文针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对数据库进行处理的统计报表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通用统计报表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开发完成的通用统计报表处理系统以一种通用的观点解决应用系统的输出问题,其本身既是一个通用统计管理系统,又可以作为其它应用系统的输出工具,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输出功能,系统设计方法应充分体现软件核心部分应设计成与具体应用无关的组合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使得所开发的统计报表处理系统具备真正的通用性特点,提高应用软件可维护性,增强功能的可扩充性。本文针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对数据库进行处理的统计报表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通用统计报表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开发完成的通用统计报表处理系统以一种通用的观点解决应用系统的输出问题,其本身既是一个通用统计管理系统,又可以作为其它应用系统的输出工具,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输出功能,系统设计方法应充分体现软件核心部分应设计成与具体应用无关的组合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使得所开发的统计报表处理系统具备真正的通用性特点,提高应用软件可维护性,增强功能的可扩充性。

一、统计报表工具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和信息以空前的速度膨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库应用到各行各业,更加速了这个过程。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的、有代表性的,如科研数据、工程数据以及商业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于是有效地管理和应用这些数据信息,或者由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变得越来越

重要。

要获得数据的信息就需要统计,通常统计数据的结果是由统计表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把相关联的数据,按照一定标准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叫统计报表,而完成这个任务的有力工具就是这里要介绍的统计报表工具。

(一)统计报表工具的特点

统计报表工具以统计信息为目的,同时将统计的信息以报表的方式显示出来,给人以鲜明的直观感觉,统计表可以清楚的显示出需要统计的数据。

(二)常见的统计报表简介

常见的统计报表有以下五种:列报表、行报表、一对多报表、多栏报表、标签。

(三)统计报表工具的应用

统计报表工具有多种分类,其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实时反映出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例如,方成商务报表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详实的、方便实用的报表。用户在输入基础数据和一些进、销、存的单据后,方成商务报表系统便可根据这些数据生成大量的报表。可生成的报表有应收账(包括应收款客户汇总报表,应收款客户明细表,应收账龄分析汇总表)、应付账(包括应付款客户汇总报表,应付款客户明细表,应付账龄分析汇总表)、库存报表、基础数据报表、单据报表、采购报表、销售报表、工程报表、自定义项目报表,统计分析。有了这些报表用户可实时、准确的掌握公司运营情况,为公司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铺垫。

二、报表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WWW体系结构中三层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并重点讨论了目前流行的几种Web数据库访问技术,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PHP是现在最合适的技术。本文采用PHP进行设计。

设计统计报表工具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界面的友好设计。目的是让用户使用方便,一目了然。同时获取足够的数据请求信息与报表要求信息。另外,将各种信息显示给用户,做到良好的交互性。

2.数据的语法分析。把用户对报表的生成条件进行语法分析,生成相应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为生成报表数据作准备。

3.数据的生成。这部分主要分析生成统计报表所需要的数据类型与结构,建立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为后期报表的生成做准备。

4.良好的扩展性。随着应用的广泛,对所生成的报表会有更高的要求,或者需要绘制新类型的报表,这就要求报表生成算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易于修改和扩展而不影响整个程序的使用。因此将每个算法都以类的形式实现,在每个类内定义本身算法需要的数据结构和变量。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类的继承关系,只需要少量编码就可以产生新的对象,优化算法并扩展报表的功能。

5.错误处理。连接数据库、信息传递和响应事件都可能出现各种异常,应该编写程序处理这些错误。对于各种错误或者程序信息应该在一个窗口中显示出来,告知用户程序运行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操作向导作用,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经过以上分析,通用报表系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系统界面、语法分析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报表生成模块。

系统界面用于用户与程序的信息交流,也是用户直接看到的部分。这部分将用户提交的信息传给语法分析模块、数据库操作模块和报表生成模块,并将报表生成模块所生成的报表返回给用户。

语法分析模块用于把用户对报表的生成条件进行语法分析,生成相应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并传递给数据库操作模块。

数据库操作模块接收从系统界面传来的信息,然后与指定数据库相连,进行操作并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报表生成模块和语法分析模块。

报表生成模块用于将数据库中的信息按照要求生成统计报表,并传给系统界面显示出来。

图1显示的是统计报表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二)系统界面的设计

系统界面的主要作用是完成用户和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界面要求功能完备,易于使用,操作方便,组件的功能让使用者一目了然。根据功能的不同,界面分为四个部分:信息提示区、登录区、报表信息选择区、报表显示区。各部分功能介绍如下:

1.信息提示区。描述系统当前运行的状况,包括与数据库连接是否正常等,是系统与用户交流的纽带,使用户了解系统的工作状况,以便更好的使用。

2.登录区。这里主要用于用户填写连接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包括数据库的位置、名称、数据库类型、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等。除数据库类型是让用户在能支持的数据库类型内选择外,其余都由用户进行填写。

3.报表信息选择区。登录成功以后需要选择报表的基本信息,包括报表的标题、内容及其所满足的条件、报表类型等,也可以返回登录界面选择其它数据库登录。

4.报表显示区。显示统计报表。各部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语法分析模块的设计

在系统界面中,用户所选择及输入的统计报表信息被存放在数组和文本段中,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语法分析,转化为相应的可执行SQL语句。一般来说,要由用户的统计条件生成SQL语句,难点是生成from和where子句。而生成这两个子句的关键是由用户的输入信息得到正确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中所必需的表名以及字段名称。这里使用的解决方法是根据用户可能的统计对象范围,为所有此范围内的数据库中的表名、字段名等建立一张表,这样便可在程序中由用户输入的统计条件的标识,在此表中查询,生成相应的表名和字段名。我们建立数据库oradb,并在数据库中建立表student,表class,表sc,根据这三个表建立表haha。在表haha中查询,就可以生成相应的表名和字段名。这里的重点是对字符串进行语法分析和生成查询语句。

语法分析模块流程:

(1)取得多选框的值;

(2)生成select和from子句;

(3)取得文本框的值;

(4)对字符串进行语法分析得到语法单元;

(5)生成where子句;

(6)由select、from、where子句生成查询语句。

(四)数据库操作模块的设计

数据库操作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PHP对数据库的操作函数连接指定的数据库,连接成功后在表haha中查询,并将字段名返回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来选择需要统计报表的字段。当生成报表时,数据库操作模块根据语法分析模块生成得查询语句,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传给相应的报表生成模块。

这部分要注意下列问题:

1.要能够和多种数据库连接,数据库驱动的选择应该是动态的。

2.要注意捕获错误信息,并加以处理。

数据库操作模块的工作流程:

(1)处理请求信息;

(2)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3)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4)取得数据信息;

(5)输出数据信息。

(五)报表生成模块的设计

报表生成模块负责生成所需要的统计报表,主要有五种,列报表、行报表、一对多报表、多栏报表、标签。

它的工作流程是:

(1)通过系统界面获取报表信息;

(2)选择报表算法;

(3)通过数据库操作模块获得数据信息;

(4)生成统计报表;

(5)输出给系统界面显示。

此外,报表生成模块的设计还要解决下面的问题:每一种类型的报表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成算法,这几个算法是相对独立的,一方面方便修改,另一方面也便于日后增加其他的算法,以此来不断增强工具的功能性。因此报表的算法应以类的形式封装。

三、通用数据库统计报表系统前景展望

本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很明确的,就是数据库通用性、方便灵活、易于维护、功能强大、应用于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通用数据库统计报表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上网计算机已经超过2000万台,而且还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企业与政府都在逐步向网络化迈进,可以说通用数据库统计报表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

(二)通用数据库统计报表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篇2

由于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在形式、数据来源、计量单位、表式、结构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会计指标与统计指标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作为指标载体的报表自然紧密联系着。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简单的比较

会计报表是企业、单位会计部门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会计报表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报表应当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指标项目、报送时间,自上而下追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按照报送单位分为综合表和基层表,其中基层表是由企业填报的统计报表。

从形式上看,会计报表是封闭式;统计报表为封闭式(上下封闭,左右敞开)。从计量单位上看,会计报表以货币(人民币:元)为单位;统计报表的计量单位大多使用“千元”,除了货币单位外,还以实物单位等其他单位计量,如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量等。从数据来源看,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于企业日常核算的凭证、账薄,会计报表的编制方向可以说是自下而上,数据始于经济业务的发生,经过加工,从而完成报表的编制;统计数据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相关经济指标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统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可以说是自上而下,个别统计报表追级上报,汇总成为某一总体的统计数据。从编制时间上看,会计报表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和中期会计报表,中期会计报表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报表。虽然年度会计报表揭示的财务信息比中期会计报表全面,但是中期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指标要和年度会计报表一样全面。统计报表分为定期报表和年报两部分,定期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其特点是,统计指标少,统计范围较小,分类目录比较粗,时间要求比较快;而年度报表的统计指标比较多,统计范围比较全,分类目录比较细,准确程度要求高。

二、报表使用者的比较

作为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中的两大类重要报表,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共同履行着对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对外为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的职能。然而,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两类报表提供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却各具特色。

会计报表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对外报表和内部报表,从这个角度看,其使用者自然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外部信息使用者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统计报表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也分为对外报表(通常意义上的统计报表)和内部报表。据了解,内部报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向单位领导提供资料而编创的;二是为填报上级规定的统计报表而布置的。可见统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上级主管部门。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会计报表可以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检查财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整体面貌。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会计报表指标分析寻找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差距和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经营管理,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能性。然而,会计报表并不能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信息,比如某类机器设备的产值、利用率、维修情况等。统计报表指标除了包含主要财务指标外,还提供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同会计报表一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

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来说,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有利于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通过这两类报表,税务部门可以了解企业税收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单位及时足额地上交税款。通过对所属单位报表数据的逐级汇总,为该地区及整个国家创定计划,做出决策,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除了企业管理者和上级主管部门,会计报表比统计报表得到更多使用者的关注,他们包括股东、投资者、债权人、雇员、客户、消费者、商业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会计报表,他们可以了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完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股东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投资者关注其投资风险和回报;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雇员关注企业的稳定性和提供报酬、福利的能力……

三、对改善报表体系的建议

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信息的载体,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使用者利用报表中的相关资料获得各自需要的信息。简单地说,报表的作用就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本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对改善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体系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现有会计报表虽然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了企业在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并不能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情况,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需要用到统计报表中所包含的信息,例如,做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需要用到与该项或者该类固定资产有关的统计信息,这些统计信息有的可以从月度或年度统计报表中直接得到,有的需要汇总分析统计台账中的数据,因此,建议仔细分析台账和统计报表,将其中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统计指标增加到会计报表附注中。这样会计报表体系便能更加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对管理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价值。同时,以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主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很容易地读取企业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而很难得到统计报表。因此,增加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要相关的统计信息到会计报表中,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也意义重大。

第二,大型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之间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往往涉及大量的关联与交易,以达到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目的。关联方交易通常包括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凭;;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以及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这些交易价格的公用性难以控制。对于企业集团来讲,这些交易属于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对外披漏相关信息时应当剔出关联方交易的因素。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会计报表作了明确规定,偏离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时通过抵消分录抵减掉内部交易。因此建议统计报表的编制原则,识别出属于内部交易的经济活动,将其影响剔除。简单加总得到的统计数据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些数据由于内部交易被虚增了,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来讲,虚增的数额巨大,这样无法满足国家统计的需要。

篇3

为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本着精简统计报表、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质量的原则。现在各村流动人口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级、各部门都在研究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人口与计生部门作为统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将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向统计出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以便于国家研究新的管理办法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修订后的报表内容

一、人口自然变动表。包括:总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二、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情况表。包括: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女性初婚人数、现孕人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数、流出人口、流入人口。

三、避孕节育情况表。包括:期末选用各种避孕方法人数、本期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例数。

三、重点强调一下流动人口

上次我们开会计生委x主任讲:现在什么问题都归于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成了一个臭皮囊,哪项不行就往里装。”征超、落实措施等等。y主任讲,经调查流动人口造成违法生育行为还是较少的,大概占×××多。实际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呢?就需要我们做出翔实的统计,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嘛。流动人口按流动分为流入和流出;按迁移分为迁入和迁出;按婚姻分为婚进和婚出。在报告单(二)中,有一栏“迁移或流动情况”,就是说的这些内容,前几年都没有填报,致使我乡大龄男青年有×××人之众,女青年有×××人之众,这个数据是微机上显示的,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这些人之中×××应该是已婚的,造成的后果是总人口的增加、未婚男女的增加。

四、近期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意见

1、利用xx天时间,全面地、彻底地清理全乡流动人口情况、又特别是育龄人口的流动情况。

2、时间安排:x月x日—x月x日。

篇4

1.由于基层单位一般都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职统计报表工作比较普遍,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一般都为“元”,给领导报数按“万元”,而统计报表制度对统计价值量指标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般是“千元”,报表时有时容易出错。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回答:统计报表的计量单位大部分是“千元”,如果会计人员对“千元”不习惯,那么请在上报统计报表前先填草表,并注意填报指标的计量单位,在保证各指标数据填写正确的情况下,再上网填报,减少出错。

2.请详细介绍一下应交增值税指标的计算方法。

回答:

(1)指标含义及计算

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应交增值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该指标来源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或“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这个指标与会计核算的应交增值税不同,需要利用有关增值税数据计算填列,要注意不包括期初未抵扣数。

a)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是企业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按期填报申请的报表。从该报表中取数应注意几点:

第一,注意税款所属时间(当年1~12月);

第二,注意指标内容,将计算公式里各项一一摘出,然后按照公式计算即可;

第三,除了一般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外,还应包括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的对应项目。

b)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就要在账中找到公式里的各项。用“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的贷方本期累计发生额之和减去“进项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额”的借方本期累计发生额,计算出“应交增值税”。

(2)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企业交纳增值税根据纳税人年销售额的大小和会计核算水平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a) 一般纳税人企业

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粮食、自来水、图书类、饲料、农业产品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该指标,计算公式为: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执行简易征收办法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可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填报该指标。

符合财税部门规定的对某些产品实行税额减征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在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该指标时还应扣除“应纳税额减征额”。

b)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率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率为6%。

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全年计税销售额×征收税率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会误以为这些企业不交增值税,实际上,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单位和个人,除特殊行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上交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填列该项目时,应根据企业的“应交税金”科目的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的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注意不要填列成余额,该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未交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将应交增值税全部填为本年销项税。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也可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实际应征纳税额”填报。

(3)按照“法人口径”进行填报

有些法人单位的分支机构在其所在地单独税务登记,造成同一法人中产业活动单位在不同地域分别交税,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汇总齐全的纳税资料,按照“法人口径”准确计算应交增值税指标。

3.企业会计人员填报能源统计报表时,受财会工作习惯的影响,往往误认为账上有的统计,没有的不统计,或者是在发生费用的时候再统计。请讲解一下能源统计原则在统计报表中的应用。

回答:能源和水消费统计有三个原则:

一是法人原则。按照法人原则,能源和水消费统计应包含法人范围内能源消耗情况,包括所有(含京外)产业活动单位数据。

二是谁消费、谁统计原则。是指“谁”实际消费了能源,不论其支出费用与否,就由“谁”统计其能源消费量。不论所有权归属,不论其来源如何,不论其是否已经支付费用,亦不论财务账上有无记录,谁使用了该部分能源或水,就由谁统计。

三是何时消费、何时统计原则。何时计入消费量以投入使用为准。要求依据计量仪表或其他能源消费量的原始记录,按照自然月、自然季、自然年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台账、上报统计报表。

若企业收到相关单据较晚,不能满足上报时间的要求,在本月与上月消费量平稳情况下,可用上月数据代替本月。但不能简单代替,应合理评估本月数据。计算消费量的累计天数应与报告期要求一致(一个季度90~92天、一个年度360~365天)。

注意:此原则的核心要求是统计报表报送消费量,而不是购进量。

4.统计报表工作中,对部分指标概念不甚明确,例如:在2010年的年报《住宿和餐饮业财务状况》(E103-2)表中,管理费用(0541)中的财产保险费指: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所支付的财产保险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明细表”或“业务及管理费用明细表”中的对应项目填列。根据其定义是否应包括公车保险费?

回答:是的,管理费用指标中的其中项财产保险费指标是包括公车保险费的。

5.在填报非工业主要能源和水消费表的“汽油消费量”项目时,我单位使用加油IC卡购买汽油,购买汽油量往往大于实际消耗量,请问在统计中如何合理确认每月上报的“汽油消费量”数据?

回答:使用加油IC卡的单位,可拨打油料供应部门的服务热线或登录网站取得报告期“加油IC卡对账单”得到油料实际消费量,根据“加油IC卡对账单” 中的数据登记统计台账,依据台账填报。

对账单可通过以下电话和网址取得:中石化电话为95105888/5988网址省略;中石油电话为84976586网址 省略。

6.请问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期末从业人员”是否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经营性单位收入”是否包括其他业务收入?

回答: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期末从业人员”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经营性单位收入”包括单位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所有收入,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7.住宿餐饮业企业兼营其他行业,如何计算营业额?

回答:如果兼营其他行业的是住宿餐饮企业的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且该产业活动单位只经营与住宿餐饮业无关的业务,计算营业额时不包括该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反之,如果同一产业活动单位既经营住宿餐饮业务又兼营其他业务,营业额的统计范围就要覆盖所有业务。

8.请问药品销售批发与零售有何区分?

回答:销售给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品应统计为零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公立医疗机构认定为非营利性,其他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认定为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卫生部、卫生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中国人民总后勤部以及各部委下属的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

篇5

年报

1.《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一)(按项目填报)》(201-5表)、《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二)(按项目填报)》(201-9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按项目填报)》(X202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情况(按单位填报)》(X202-1表)以2010年12月月报代年报,采用原表式。

各企业于2011年1月4日17:00前完成网上填报,网址为北京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bjes.省略)。

2.取消《5000家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X106表)。

3.增加《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X606表)、《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企业调查表》(X102-3表)2张报表。

《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企业调查表》(X102-3表)统计范围为“抽中的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

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报送方式由各区县统计局确定。网报单位通过“采集平台”填报数据,不能在“采集平台”填报统计数据的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可以填报纸介质报表,并将加盖公章的纸介质报表上报给所在地统计机构,由统计机构负责数据录入、审核。

4.《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及其他房地产活动情况》(X102-2表)取消“成立业主大会数量”、“与本市居民签订”2个指标;取消房屋出租部分“写字楼(办公楼)”和“商业及服务业等经营性用房”2个分组;增加“本期已收物业管理费”、“本期应收物业管理费”、“房屋销售成交住宅套数”和“房屋出租成交住宅套数”4个指标;增加“其他资料”,包括“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时间”、“报告期未完全营业原因”、“企业报告期内变化情况”3个指标。

5.《房地产业财务状况》(X103表)更名为《限额以上房地产业财务状况》;取消“现金及银行存款”、“内部往来资产”、“内部往来负债”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4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银行存款”2个指标;所有指标均增加上年同期数。

定报

1.增加《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及其他房地产活动情况》(X202-2表)、《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企业调查表》(X202-3表)2张报表。

《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企业调查表》(X202-3表)统计范围为“抽中的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

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报送方式由各区县统计局确定。网报单位通过“采集平台”填报数据,不能在“采集平台”填报统计数据的限额以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法人单位可以填报纸介质报表,并将加盖公章的纸介质报表上报给所在地统计机构,由统计机构负责数据录入、审核。

2.《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一)(按项目填报)》(201-5表)增加“项目属性”指标。

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按项目填报)》(X202表)增加“本年土地成交价款”指标的其中项“开发补偿款”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个指标;“商品房空置面积”调整为“待售面积”;“其中:空置1年内(不含1年)”调整为“其中:待售1年内(不含1年)”;“空置3年以上(含3年)”调整为“待售3年以上(含3年)”,指标含义不变。

关于“开发补偿款”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指标填报口径:作为土地购置费的其中项时按实际发生额填报,作为本年土地成交价款的其中项时按照合同或协议数额一次性填报。

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情况》(按单位填报)(X202-1表)增加“契税”指标。

契税指标按照企业购地时实际应缴费用填报。

5.《房地产业财务状况》(X203表)更名为《限额以上房地产业财务状况》;取消“累计折旧”、“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境内股市本年筹资额”和“境外股市本年筹资额”4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成本”、“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7个指标。

篇6

关键词:统计报表;工程项目;作用要求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在工程项目中,周报、月报以及年报等是经常使用的,做好这些日常的统计资料的整理和报表的分析,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很好的纠偏作用,以此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工程项目施工在收集资料和报表分析展开分析与讨论,对工程项目统计工作提出一些意见。

二、统计工作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对于项目工程管理的关键是控制施工项目,即重点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而控制这些因素的基础就在于对于工程项目所做的合理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项目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根据项目工程相关信息及数据的动态变化,发现这些信息及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由此得到的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有实际意义上的决策和结论,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或修改原计划的综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影响工程项目施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如果在工程项目中不努力去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就会导致工程项目会存在大量的隐患,因此,在工程项目中,统计工作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如果建立起或完善了项目工程中统计工作制度,就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工程项目中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统计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统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反映工程项目在某一阶段上的现状(例如月末、季度末或年底),也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一个特定时期或者特定管理内容的动态(即本月的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根据工程项目现状或动态指标制定工程项目计划及保证措施。

2.统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反映工程项目的效率与效益。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投入的人、材、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统计、汇总与合同清单进行盈亏分析,另外还可计算在工程项目中人均产值来反映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

三、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及分析

(一)统计工作不被重视

统计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工程项目中统计工作简单化。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在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在项目工程中的作用比较重要,工程项目中的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在工程项目中,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统计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

(二)统计指标提供的及时性普遍较低

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很少甚至不向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整个项目的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了。

(三)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

在工程项目统计工作中,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比较大,工程项目统计数据的工作质量下降。主要由于工程项目统计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及工作静安,运用思维统计方法不正确,不恰当等,造成工程项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出现相应的差错及失误,甚至有的工程项目的统计报表工作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工程项目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造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工作的质量不合格。

四、统计报表工作的作用

(一)规范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在工程项目中日常报表是对每周、每月的工作内容进行小结,工程项目平时的各项工作成果最终通过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对工程项目日常的统计报表规范,在工程项目中可以起到检查及监督的作用,最后可以推动工程项目全面的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是工程项目得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体现项目的形象和实力

在工程项目中,统计报表工作是项目工程施工中很平常的一件工作,但是工程项目中统计报表工作质量的优劣,可以有效的体现工程项目企业的形象和综合实力。试想,如果一个工程项目日常的周报、月报都是语句不通、错字满篇、前后矛盾,那么这个工程项目的综合实力、这个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也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工程项目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因此,日常报表的质量优劣决定了这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态度。

(三)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通过工程项目对统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计划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与分析,往往可以发现我们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反映出工程项目施工下一步应该着重改进的方向,为及时进行工程项目纠偏提供依据。

(四)帮助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统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找到工程项目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层的决策有效的帮助,改善工程项目的管理。

五、如何做好统计报表工作

(一)在工程项目的各部门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统计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统计培训,做到培训上岗并提高从业人员的在工程项目中饭统计意识,使统计人员在工程项目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

(二)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报表工作的网络化,强化工程项目的统计信息决策功能,以下进行具体的分析:

①构工程项目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即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基础信息的统计、汇总、计算、分析的统一电子平台)。

②设置工程项目统计信息系统权限职责,工程项目管理者可在统计信息系统中及时决策信息。

③信息统计系统的建立可将工程项目内部各管理职能可以有效的包含在内,并划分工程项目为各管理职能子目。

(三)在工程项目中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以下进行具体的分析:

①在工程项目中制定各项统计指标和建立全面的工程项目统计制度。

②在工程项目中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人员的责任与智能,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③在工程项目中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工程项目统计信息工作能够在各职能部门间贯穿,使工程项目统计信息全而、及时地汇总到工程项目的综合统计部门。

(四)工程项目统计工作一定要认真、仔细。统计报表是一个工程项目进展具体情况的体现,而且工程项目统计报表工作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数字表示,这些数字最终都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体现,工程项目统计报表工作往往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因此,作为从事工程项目统计报表工作的人员,对于工程项目统计报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检查和推敲,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和马虎大意而对今后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造成不利和被动,工程项目统计报送之前一定要经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把关审核,保证工程项目报表工作的质量。

六、结束语

总之,统计工作是工程建设期间管理的重要工作,基础统计工作又是统计信息的重要来源,基础统计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改进并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人员的统计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当前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加强统计工作,更好地运用统计数据为养护建设服务,是当前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冰.提高认识努力做好国际统计报表工作[N].中国信息报,2008-12-22001.

[2]张文波.关于做好种子企业专业统计报表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4:47.

篇7

普查数据和专业统计报表数据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普查数据和专业统计报表数据的产生过程来看,影响数据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被调查对象的范围大小,二是被调查对象的数据大小。具体来说包括:

1.因范围不一致产生的差距。由于经济普查是全面“地毯式”调查,日常专业报表对于“三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采取抽样调查,其抽样总体均是建立在以前历次普查加上平时调整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抽样总体可能不能及时更新。因此,从理论上来讲,经济普查包括的单位数和个体经营户均应大于专业报表的统计数字。但从实际来看,由于普查人员的不认真,也存在一些地方普查对象没有查全的现象。

2.因数据不一致产生的差距。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在“三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这两者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到的数据与实际不符。当前,“三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一般没有规范的账目,即使有规范的账目,也不对外提供。因此,被调查对象思想上普遍有顾虑,怕泄露商业秘密,怕秋后算账多缴税,所以不敢如实申报。此外,数据的高低也受调查人员素质的影响,有的不懂专业知识,或有的工作态度不认真,被调查对象说多少填多少,而不能帮助其算好账,评估数字的真实性。二是抽样误差的影响。由于经济普查和专业统计报表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但专业与专业之间采取的抽样方法不尽相同,同一专业所抽选的样本也不尽相同,所以会产生代表性误差。

缩小普查数据和专业报表数据差距的途径

缩小普查数据和专业报表数据的差距,其核心就是如何使统计数据更切合实际,还原经济现象的本来面貌,也就是说统计要做到全面、准确、真实。只有这样,经济普查和专业报表数据才能相吻合。

1.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的途径

(1)高度重视清查摸底工作,确保普查对象查得“全、准、清”

集中审核时发现的问题,一般需要普查员重新入户进行核实,对于交通、通信不便的山区,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保证清查工作质量,为普查打好基础,要给基层多留一些时间,清查摸底的时间也应适当提前和延长。

(2)加强登记环节质量控制,保证普查数据源头质量

调查登记要认真细致,调查方法要灵活多样。入户调查登记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对于账目不健全单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在入户前,与有关部门、同行、邻居等座谈、走访,搜集相关信息,才能登记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3)严格审核评估,不断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首先,加强对清查表的审核评估。在对清查表进行全面审核的同时,要把审核重点放在对普查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如单位个数是否查全、单位性质和行业是否划分准确、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指标是否符合行业特点等方面。其次,加强对普查表的审核评估。普查表报到经普办之后,先集中人员进行会审,重点是审核单位个数、单位性质;再由各专业人员进行录入前、录入后的表内逻辑关系的审核。

(4)加强专业对普查数据质量的控制,普查全程分专业进行

由于经济普查涉及第二三产业的全部各类型单位,专业人员的审核和指导至关重要。

2.提高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

(1)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为“一套表”和“三下”单位抽样框的建立打好基础

当前,基本单位名录库已被列为统计“四大工程”之首,可见其工作的重要程度,影响经济总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单位数和被调查单位数据的大小,而基本单位名录库直接影响到单位数能否查全、查准。可以充分利用乡镇企业办的力量,他们对辖区内企业比较熟悉,调查企业情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才能真正保证调查单位不重、不漏。

(2)加强与部门的联系沟通

要想在人、财、物的条件下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特别是加强对部门数据的利用。如用好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资料,税务部门的企业人纳税资料尤其是一般纳税人的资料,质监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资料、工业主管部门的行业资料、乡镇乡企掌握资料等。

(3)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检查指导。对乡镇、村以及各类型企业,每年要抽选部分单位进行检查,从制度建设、数据采集、资料管理到台账建设,都要逐一检查,指出差距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实行网上直报制度,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要培树典型,选取条件较好的乡镇和企业,使其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起到典型带动作用。

篇8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表; 统计财务报表; 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统计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和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又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统计的服务对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用于价值形态的管理,反映的是价值形态,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点

(一)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二)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审核关系和会计公式是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账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这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类似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但是“利润总额”指标,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对于做好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现在各行业规模以上的单位都有上报统计年定报表的义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上报统计财务报表。要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统计财务报表上报要求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没有遇见过的问题很多,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定会影响到统计财务报表。因此应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对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的不同,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解释。

(二)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由于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议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基层统计人员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有利于上级统计部门随时了解报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1.兼顾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需要,设立各行业的问题反馈专栏,使各行业能将问题分门别类的及时提交上报,同时能了解到上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和情况公告。2.保证反馈的具体信息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各行业问题分类总结后,上级统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予以解答,也将减少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重复解答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一段时间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下级单位。这样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正确率和办公效率,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

(三)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如何使用和分析财务会计指标,开展财务统计研究,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统计教材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统计学历教育和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但课程都过于专业化:会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在统计工作中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如何使用统计理论和大量的核算资源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内容。建议编写会计统计兼顾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统计和会计类课程教材,它应既包括统计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又兼顾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还应有统计人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会打开一片统计分析的新天地。

(四)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区别,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统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应当有跳出会计的观念才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习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由于不理解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许多统计人员都会抱怨统计财务报表不好填。尤其是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是以2006年会计准则为基础设置报表指标和审核关系,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企业的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时疑惑就更多了。其实只要掌握这两类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与以往年度的变化,就可以轻松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首先了解一下新准则与原准则的主要区别与变化,这样有利于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一是部分资产项目填列方法的改变。“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原准则规定以账面余额填列,新准则全部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

二是新准则利润表与原准则的区别。新准则取消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划分,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列示。下面就以2012年《非重点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E203-2表)为例,谈谈如何根据会计报表正确填报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

明确填报口径,把握数据源头

E203-2表填报口径

法人单位填报主体部分时,应包含其下属所有产业活动单位数据,无论该产业活动单位是否为同行业,是否在京。

指标来源

见下表:

增、减及调整指标

1.增加的指标:年初存货、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2.取消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调整的指标: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增加及调整的指标填报方法见下表:

4.填报注意事项:“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

审核关系的变化

对于执行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些指标的审核公式也略有不同,如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这两个指标:

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或: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易错指标,遵守计算公式

在填报统计财务报表时,容易出现的指标主要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应交增值税。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填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错误填成:报告期期末人数;

(2)错误填成:(年初人数+报告期末人数)÷2;

(3)错误填成:报告期最后一个月平均人数。

在填报该指标时,应该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在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应交增值税

首先要注意和会计核算的应交增值税不同:一是含义不同。财务“本年应交增值税”中含了期初未抵扣数,是跨年度连续累加数;而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是当期发生的应交数,不含期初未抵扣数。二是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应交增值税小于0,在财务上一般按0处理;而统计上要求按实际数据计算上报,负数不能以0代替。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应严格按照公式填报该指标,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应退数)

填报应交增值税容易出现的错误:

(1)包含期初未抵扣数;

(2)填成实交数而非应交数;

(3)填成当月数而非累计数;

(4)负数漏报;

(5)出口退税填成实退数。

所以填报该指标时一定要按公式正确计算填报,另外缴纳增值税的住宿餐饮企业不要漏填。

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记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统计财务报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统计财务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4. 社会保险费中以计提数填写还是以发生数填写?

以计提数填写。

5. 补贴收入中是否包含上级划拨部分?

不包含。

篇10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星级以上)、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简称“三上企业”)实行“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和企业统计年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县统计局局长鲁邦寿同志已经讲了具体意见。下面,我讲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身“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

“企业一套表”是指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调查单位的重复布置和重复统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是一项重大的统计改革,对当前和今后的统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第一、“企业一套表”是保障源头数据质量,更加全面地收集基层数据的迫切需要。“企业一套表”在设计时力求反映调查对象所处行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成果,可以保证在统一的单位名录下收集更全面的全行业统计数据。同时,“企业一套表”采取集中设置调查内容、统一布置给调查对象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的现象。基层单位通过“企业一套表”将数据集中报送到“中心数据库”,不但可以提高数据的实效性,还能保证数据的历史衔接、综合数据和基层数据的衔接,以及企业统计信息的一致性,有效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

第二、“企业一套表”是实现统计资源共享,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极大地丰富了统计信息,既可得到基层单位各方面微观信息,也可以为宏观分析和决策提供全面数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更为翔实、准确和全面的数据,从而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预计性,从根本上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和能力。

第三、“企业一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对统计对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实施“企业一套表”使各级统计机构的所有单位名录和数据都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消除了过去各个专业各自管理本专业名录和数据的弊端,各专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料应用开发和分析研究,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效率。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机构趋于精简化和集约化,“企业一套表”模式更加适合在目前环境下进行数据收集,促使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第四、实施“企业一套表”是减轻调查对象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的迫切需要。“企业一套表”依据统一的统计原则,在设计上消除了指标和报表的重复设置。尤其是实施“企业一套表”可以避免对调查对象的多头布置,理顺上报途径、避免对统计部门的多头上报,能切实减轻调查对象的负担。与之配套的统一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在同一系统下完成制度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信息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减轻各级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负担。

第五、实施“企业一套表”是为全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积累经验的迫切需要。“企业一套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是国家交给湖北省的光荣任务。湖北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的省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了国家对我省统计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宜昌的统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们要认真搞好试点,不仅要为××争光,更要为宜昌争光,为湖北争光。

二、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服务“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但是,在改革初期,对全县数据总体把握和监督控制提出了新挑战,为搞好“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经商局、文化旅游局、建设局、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统计局,负责全县“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对企业报表工作的指导和督办,使全县的“企业一套表”上报工作有条不紊。县政府办公室负责改革试点的综合协调;各乡镇政府作好暂时不能网上直报企业的代报工作;县财政局负责改革的经费保障;县发改局负责全县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的把握;县经济商务局负责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数据的(来源:文秘站)把握;县文化旅游局负责全县星级以上住宿餐馆业数据的把握;县建设局负责全县建筑房地产业数据的把握;县统计局负责业务培训指导和数据上报工作。

“三上企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的报表单位。从目前调查摸底的情况看,还有部分企业没有配备统计工作人员,没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上网条件。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上企业”发展,县直相关部门也给予了“三上企业”大力支持。因此,“三上企业”在这次“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工作中,要勇当排头兵,切实担负起统计报表的责任和义务,要迅速落实专(兼)职的统计工作人员,要积极为统计人员创造和改善工作条件,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工作。

三、高度重视年报工作,准确反映全县经济发展水平

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做好企业统计年报工作至关重要。企业统计年报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方略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否科学,还可以检验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企业要把统计年报工作当作近期工作的一件大事抓好抓实。统计人员回去后要汇好报,主动争取领导支持。企业老总是年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亲自过问,亲自组织,统筹调配好内部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协调解决好年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保证年报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设备等工作条件得到充实和加强。在年报期间,尤其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力量不足的,应及时选调人员予以充实。同时,要针对今年年报工作的业务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方案及实施办法,职责细化到人,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人员、任务、时间三落实,确保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要强化业务培训,确保培训效果。

开好统计年报会、搞好业务培训是做好今年统计年报工作的关键。县统计局要认真开展好今年的统计年报业务培训,要确保年报培训质量,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时间到位。要保证一定的集中培训时间;二是内容到位。对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数据来源、计算方法、指标之间,特别是发生增减变化的统计内容以及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审核关系等等,要详细讲解,说清楚、讲明白;三是对象到位。要对相关主管部门、企业的所有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统计报表方法能不折不扣、不走样地贯彻到每个统计人员,要采取考试等方式消化培训内容。

(三)要强化依法统计,严格考核奖惩。

要把依法统计贯穿于年报工作的全过程。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统计调查制度。对国家和省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调查范围、统计标准、统计口径等认真组织实施。未经批准同意,不得对国家和省级调查制度内容进行调整。确需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报省统计局批准后实施;二是要针对重点部门、重点专业、重点数据可能出现的行政干扰问题进行重点防范;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因工作失误导致统计数据失实者,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惩处;四是要积极开展对统计年报工作的考核。

(四)要强化部门协调,密切协作配合。

近年来,新建立的统计调查制度和项目,涉及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与相关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的县直业务主管部门承担着不同企业的年度考核计划,掌握着不同的行业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统计部门开展年报工作。在这次年报工作中,一是要加强统计部门内部专业股室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避免重复和矛盾,确保各个行业各个专业的统计报表不重、不漏、不自相矛盾;二是各部门要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管理。县发展改革局、经济商务局、建设局、文化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把本行业本部门全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在企业统计年报数据中给予充分反映;三是县统计局要积极开展对部门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工作任务。

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行“企业一套表”,实行网上直报数据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新时期加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此前,地税、国税、工商等管理部门已经逐步在企业中推行了数据网上直报工作。全县企业,特别是“三上企业”要借这次“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契机,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要把改革当作负担,应该认识到依法统计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保障,在这次全国实施的重大统计制度改革中必须尽职尽责,绝不能敷衍塞责。就目前情况来看,全县“三上企业”统计人员配备、统计机构设置、统计核算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一些企业在申报“三上企业”入门,享受“三上企业”待遇时态度积极,工作主动,但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核算上等同于一般中小企业,不愿意多思考,舍不得出钱,舍不得出人,这样企业是无法作大作强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统计核算应该作到以下三个“必须”:

企业必须提高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依法统计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规范运行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依法统计,就是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上报统计数据,不虚报、不瞒报、不迟报、不缺报、不漏报。各企业要高度统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不断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统计核算制度。企业内部统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三上企业”必须组建统计核算机构,配齐统计核算人员,定期上报统计报表。县经济商务局在审核确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时候要重点把关企业统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到位;县建设局在审核确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时要重点审核企业统计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情况;县文化旅游局在审核确定星级以上餐馆住宿企业时也要重点审核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统计机构,是否配齐配强统计人员。

企业必须发挥统计监测预警作用。企业统计资料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掌握本地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及时调整生产运行的重要依据。企业统计资料相对企业会计资料来说,统计资料有着财务会计资料无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而统计实行应收应付制,统计资料不仅从资金状况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从生产、实物的基础上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所以说企业统计监测更广、更细、更具体。各企业统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积极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详实的统计分析预测资料,发挥企业统计分析预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