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范文
时间:2023-03-24 00: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伤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社保分为两个帐户,一个是社会统筹,一个是个人帐户。社保转移只能转移个人帐户,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属于社会统筹,只能到新单位后由单位缴纳后继续享受所在地的保障。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实用性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第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条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储备金占基金总额的具体比例和储备金的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篇3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事故;重要性
前言:我国一直致力于切实解决农民、工人等基层人民的生活,工作等问题,为建立一个平等幸福的大国而努力。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人群生活、工作的难题,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最棘手的就是用工单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工伤后相应的康复、保障等工作也都严重的不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因为从事相关体力劳动、工程建设工作的大多都是工人或临时用工,文化水平不高,对工伤保险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合理权益的维护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欠缺,同时我国相应的工伤保险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研究将针对目前工伤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从事相关体力劳动、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对工伤保险的认识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简单总结工伤保险的特征,在探讨工伤保险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工伤保险制度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1目前工伤事故发生及工伤保险适用程度
1.1工伤事故发生频率高
在不断提高安全施工的标准,并专门设立相关部门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的同时,工伤事故的发生频率却高居不下。探其根本,这需要从用工单位和作业人员两方面来阐述。用工单位的人员缩减、急赶工期以及施工建设过程减少成本支出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方面原因,而从事相关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保险意识低,实际工作操作不科学、工作经验不足和长时间从事高难度、大体力工作也是导致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1.2工人对工伤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工人对工伤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从事相关体力劳动、工程建设的作业人员大多是工人或临时用工或农民工,文化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低,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工伤保险的各种益处的理解,也给工伤保险的宣传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另一方面临时用工和农民工身份的边缘性,既没有被充分纳入工伤保障体系,也被排除在农村保障体系之外,而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这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了工伤保险发挥实际的用处和工人对工伤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从事体力劳动、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而工伤保险制度该方面的不完善也严重阻碍了用人单位投保以及工伤保险发挥实际作用。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不论是在确定受保人还是在实际赔偿补助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缺乏职业康复方面的合理规定,在实际补偿时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待遇,补偿测算基数不透明,而规定的一次性补偿制度也与工伤家属需求存在差异,这些在影响工伤保险的实际应用的同时也是工人充分认识工伤保险的重要性的巨大阻挠。
1.3工伤保险对未参保工人的权益没有保障
部分用人单位的临时用工没有参保工伤保险,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之间就工伤赔偿问题存在纠纷,工伤保险机构不能给出未参保人员在各种待遇执行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考意见,特别是医疗待遇的执行不够透明,使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之间存在的纠纷不能及时解决,大部分问题通过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进行解决。
2工伤保险的实际特征和益处
2.1工伤保险的具体含义及特征
工伤保险,顾名思义,即对工伤事故的工人和用人单位提供法律和资金帮助。从工伤保险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它主要的实际特征。通过对工伤保险的实际应用及相关的制度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工伤保险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无过失补偿,这个特征避免了之前用人单位推脱无过失不负责等事情的发生。其次则是是工伤保险的强制性、非盈利性以及个人不缴费,这些一方面增加了用人单位对工伤事故的责任但降低了用人单位实际赔偿成本,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全面而强有力的保障。
2.2工伤保险实际应用时带来的便捷
如果工伤保险能够实现充分利用,那么它给工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所带来的便捷则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工伤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多是那些大量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和临时用工,一旦他们在工作时受伤,而工伤保险则能很好解决这问题,一方面工伤保险的存在可作为相关的有效证据,一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除了降低受伤工人的诉讼成本,工伤保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伤风险成本,这对用人单位和工人都存在明显的帮助,既分担了雇主对工伤事故的责任,也为受伤的工人提供了更充分,更持久的保障。工伤保险在实际应用时带来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有效降低了社会成本,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工伤保险的运作主要通过政府组织机构成立和相关商业保险企业具体运行,降低了用人单位和工人的工伤成本,推动了相关保险行业的发展,也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成熟。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工伤事故发生频率、我国从事体力劳动、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伤保险的认识水平以及工伤保险的实际利用率等各种情况的总结,我们可以充分意识到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同时在对工伤保险的特征以及所带来的各种便捷分析过程中,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工伤保险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迫切的需要迫切的完善和改进。所以在我们认清现状后更要不断改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并结合其他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制定出适宜、科学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工伤保险发挥更充分的作用,为我国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的幸福生活和我国强国的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 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也是当前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也可以称之为职业伤害保险,顾名思义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工作中遭受到意外伤害以及因职业原因引起职业病比如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国家对职工进行的相关方面的医疗救助、工资补偿、职业康复等一系列的综合性保险措施,并对受伤、残疾以及死亡的职工的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工伤保险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持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应对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用更好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发展更好的重中之重。
一、现阶段工伤保险中存在的漏洞
(一)工伤保险立法方面不完善
无论是哪个制度的实行,最初都是由法律制约的,工伤保险也不例外。现阶段工伤保险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其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差。例如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中规定的适用对象仅仅是指职工和雇工,而其中并没有包含雇员或者劳动力,那么这样的错误将会使得劳动力或者雇员在工作中因为其不包含在《劳动法》中所指的职工内,所以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们因为工作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后,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亲属却不能合理的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到最后争取的最多也知识享受到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还有就是对于个体工商户或者私营企业中对于职工的参加保险的事项规定不严格,导致很多个体户或者私营企业的老板出于私心,使得很多职工虽然在从事很多危险工作但却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不仅仅是上文中所述的这些,以此,立法方面的完善必须引起政府的重视,以待更好地解决。
(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
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政府也相当重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问题,但是即使如此,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由于我国农民工一直保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他们自己认为工伤保险对于他们可有可无,参加工伤保险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飞度发展,农民的工作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在农田工作,而是逐渐离开农村进入工厂或者企业打工赚钱,因此工伤保险对于他们来说有其重要。随着农名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庞大,出现的工伤问题也就也来越多,这样作为民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得不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即使这样,农民工在工作时出现工伤后,因为他们的地位不被人们重视,所以在争取经济赔偿是非常困难,常常是因工受伤却不能由雇用单位负责治疗以及保障其必要的日常生活。综合这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的农民工已经被列为特殊群图,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给与特别的关注与照顾,但是在现实工作操作过程中仍旧出现了很多不适应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的弊端,农民工的在遭受损失之后仍然不能争取他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工伤认定方面存在缺陷
工伤的认定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重要问题。很多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受伤以后,在确定是不是工伤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刚开始签订雇用合同时的一些模糊条例或者企业或工厂和职工的一个口头协议,并没有形成严谨的、法律意义上的有效合同,导致受伤后不能证明自己的伤是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这样就很难认定。目前,我国的至少三分之一的劳动关系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受伤之后无法证明劳动关系的关系的存在,这在工伤认定方面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农民工在进工厂做工或者当建筑工人时,这些工作都存在极高的危险性,而雇主又不用正式的签约合同,导致许多农民工的权益都受到严重的侵害。还有,上下班的路上受伤、下班路上突发疾病经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以及出差在宾馆突发疾病经48小时抢救无效死亡的这些情形,到底属不属于工伤的范围,都需要很严谨的考量后做出断论,因此,工伤认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及时的探讨解决。
二、解决工伤保险中漏洞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工伤保险的立法制度
前文中作者提到过法律是制约人们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工伤保险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漏洞,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完善其立法制度,对于立法方面的完善,首先必须建立以权利公平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其次应将所有符合劳动者性质的范围都约束到法律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雇主无机可乘,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时保护农民工、学生、临时工、雇员这些处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合法权益,更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的客观性;再次,要在工伤保险制度中规定其工作程序,使得劳动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权益保障;最后,还要在工伤保险制度中单独分立一个监督机构,这个监督机构不仅监督执行权益保障,还要监督监督立法、收费等,这样对工伤保险机构进行监督,才能保证工伤保险制度能更加的透明高效运行。
(二)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在工伤保险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很多的企业利用农民工知识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缺点,找很多假的借口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一旦发生事故便急忙与农民工划清界限,从此不闻不问。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制度,将工伤保险和雇主商业保险相结合,形成统一的工伤保险体系,这样只要农民工与雇主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农民工工作期间发生事故就可以投保雇主责任保险,这样将极大的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篇5
工伤保险是由单位缴费的社会保险,不需要职工个人缴费。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工伤预防;费率机制;预防基金
1、我国工伤保险的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处于积极的发展完善阶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如:工伤社会保险覆盖面太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太难等等问题和不足。本论文着重讨论强调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所以下面着重论述我国目前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在法律层面上,缺乏涉及工伤预防的具体可行内容
主要表现在针对工伤预防的内容论述笼统、不实,所涉及的内容仅仅是一种笼统、务虚的表述,其具体的指导性和监督性不强,就难以从法律层面促进工伤预防。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工伤保险的法制瓶颈制约了我国工伤预防功能的实现。
1.2.在管理体制上,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不清
在我国, 工伤保险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而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因此,在工伤预防管理问题上,劳保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使工伤预防工作陷入了难以充分开展的困境,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1.3.在工伤保险的费率设置上,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从差别费率来看,各省市制定的费率档次普遍存在少而粗的问题。如此少的费率档次根本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各类行业的风险差别,更达不到费率与风险相关联的目的。同时从浮动费率来看,浮动范围和评价指标还未形成完全科学的模式。由于浮动范围有限,费率设置并未严格进行系统地科学测算,因而难以有效发挥浮动费率对于企业防范安全事故的激励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2、建立以工伤预防为前提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从工伤保险运行的总体来看,贯彻从单纯的工伤保险支付向事故预防转变的思路,使工伤保险管理与事故预防有效地结合,既是工伤保险制度本身的任务和要求,又是工伤保险制度应起到的作用和最终的归宿。
2.1健全法律体系,保障工伤预防功能的实现
加快制定、公布、印制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程与规定。工伤预防法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法律框架,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的法律规定,使工伤预防行政执法做到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从而真正保障工伤预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转变现有工伤保险消极补偿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上明确“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建设,强调工伤预防;另一方面,在法律内容上,对工伤预防予以明确化,具体化。例如规定工伤预防的基金支出渠道;明确工伤预防基金的支出范围,并规范安全生产奖励基金的使用;制定工伤预防配套的法律法规。
2.2树立工伤保险管理的整体观,构建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
工伤管理涉及三个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工伤基金管理、运行,劳动安全检查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安全检查。三个部门同时对用人单位工伤进行管理,对促进用人单位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利益发挥作用。所谓政府工伤管理整体观是指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从事工伤保险管理的政府部门顾全大局,互相协调配合,共同维护用人单位职工利益的观念。
2.3科学设定费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必须进一步完善差别费率设置。在现有的“行业风险分类表”基础上细化,并对所有行业的风险率进行科学测算,把行业合理划分到风险类别中, 基本做到行业风险与缴费费率一一对应,减少弹性,杜绝出现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处于同一费率档次的不合理现象。从我国现状考虑,浮动费率标准的确定,宜选用支缴率(企业工伤人员待遇支出占该企业工伤保险缴费的比例)作为费率浮动考核指标,按周期调整费率的上下浮动值。同时,应适当增加费率浮动空间,尤其是增加高风险行业的浮动幅度,有效发挥浮动费率对企业的制约和激励功能,强化费率机制在工伤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2.4建立完善的工伤保险预防基金机制
据2008 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统计,2007 年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62. 6 亿元 。我国有统计数据的31 个省市中,2007 年工伤保险基金结余率超过50% 的达到13 个省市,占全部省市的42%。同时从各地方的实践来看,工伤预防基金的作用是明显的。全国各地试点的初步做法和成效也为工伤预防基金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经验。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我国可以探索建立工伤预防基金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1.明确来源渠道,有效保障工伤保险预防基金的来源
为了保证工伤预防工作开展,工伤预防基金必须有稳定的开支渠道。根据我国的客观情况,我国应在立法层面明确保障预防基金的来源渠道,采取从工伤保险基金中直接提取预防基金的做法。
2.核定提取比例,合理提取工伤保险预防基金
工伤预防的工作可以实行预算制,即在上一年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根据工伤预防工作计划来确定所需要的资金量。结合近几年工伤基金收支情况的支收率状况,国家层面制定出一个标准提取比例,各地方再根据事故发生率按一定比例上下浮动。
3.明确支出项目,有效使用工伤保险预防基金
从我国的地方实践来看,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工伤预防基金项目支出各地是有差异的。总之,清楚列明基金的用途,明确基金的支出项目,规范预防基金的使用是保证预防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基础。
4.明确考核标准,及时监管工伤保险预防基金
确定预防基金使用情况的考核标准,对于每年用于工伤预防的基金提取比例和支出项目要进行有效的定期监控,及时了解工伤预防基金的使用情况及规律,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总体影响程度,据各地工伤事故发生率的变化和预防基金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提取比例和支出项目,提高预防基金的有效性。
2.5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篇7
一、切实做好新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在做好《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工作的同时,今年要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新法规的宣传工作。
(二)开展一次全市集中宣传活动,扩大工伤保险的社会影响。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对工伤保险工作人员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等工作人员集中组织开展“一法一条例一实施办法”的培训活动。
(三)修改完善工伤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根据《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精神,修改完善我市工伤保险相关政策、工作流程,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四)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法》、新《工伤保险条例》、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关于各项工伤保险待遇调整的落实工作。规范工伤保险管理和服务,确保工伤职工权益的落实。
二、以建筑施工企业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一)继续巩固和推进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参保工作。各县(市)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专项调研督查,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法赋予的强制措施,依法大力推进尚未参保的各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等参加工伤保险。
(二)积极推进各类服务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在继续做好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企业参保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符合参保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三、稳步提升工伤待遇,确保工伤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在确保工伤职工各项待遇足额支付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伤待遇定期调整机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等指标,做好2015年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工亡抚恤金标准的调整工作。
四、积极推行补充工伤保险工作开展
为更好化解工伤保险基金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根椐省厅要求,着力推行补充工伤保险工作实施.
五、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加强对工伤认定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搜集整理工伤认定典型案件,并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努力提高各县(市)工伤认定行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工伤保险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工伤认定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促进工伤认定争议案件的有效解决。并正确处理好以人为本、和谐劳资和行政认定等多方关系,确保工伤认定结论准确无误,
加强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按照“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材料审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展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提高劳动能力鉴定质量。
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统计工作,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为完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进一步完善工伤费率机制
根椐我市工伤保险收支情况,适时调整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并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
七、探索建立工伤职工医疗、职业、社会综合康复机制。
认真落实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加强对工伤康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条件的县市逐步建立“先康复、后评残”的工作机制
八、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水平。
(一)推动工伤保险信息化进程,按照国家和省要求推动工伤保险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适应工伤保险市级统筹要求的管理平台,规范参保信息管理。
篇8
农村姑娘小程前不久随丈夫一起来城里打工,丈夫在一建筑工地当瓦工,他则在工地给工人做饭,每天中午十点到十二点工作两小时,下午五点到六点工作两个小时。工资按小时计算。因为是小时工,工地负责人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种保险都要自己上。因为舍不得花钱,这工地负责人所说的各种保险她都没有上。最近小程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因为住院治疗费用开支巨大,还可能有致残的危险,小程家人提出让用人单位分担一部分赔偿责任,却遭到拒绝,请问小程可以获得工伤赔偿吗?
冬 梅
冬 梅:
篇9
一、范围和对象
我县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或者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民间非营利组织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建筑装潢施工单位的全部人员。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面目标,到年、年底,我县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分别达到22000、35000人。各乡镇、部门单位工伤保险参保缴费考核指标见附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乡镇、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扎实推进工伤保险扩面。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狠抓落实,确保我县工伤保险扩面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建立工伤保险宣传活动月工作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工伤保险主题宣传活动。劳动、地税部门、新闻媒体要精心组织、设计载体,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及其配套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使工伤保险工作深入人心,为推进职工参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深入开展。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工伤保险扩面工作的指导和执法监察,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财政、地税、工商、卫生、民政、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招投标管理、工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篇10
我国工伤保险的保障模式是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通过发挥工伤预防优先,健全工伤康复指导,确保经济补偿充分作用机制,为职工包括广大农民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伤保障。工伤保险坚持职工工伤权益平等、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重点关注原则。农民工的工伤保险费由其用人单位缴纳,参保农民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坚持先治疗康复,后评残补偿的工伤保险原则,重视工伤农民工的工伤康复,保障工伤农民工尽可能回归社会和生活。工伤农民工享受四类工伤保险待遇,即:工伤医疗待遇。包括治疗工伤费、康复性治疗费、辅助器具配置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所需交通食宿费等;伤残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亡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二、工伤保险保障作用对工伤农民工民生的影响
唐山地区县域经济以中小微企业和农、渔、果业为主,从行业上看,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建筑、矿山、冶炼、水泥、造纸、加工、种植和养殖等人力密集型产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本地区农民务工情况看,选择农忙下田、农闲务工、既能顾家又能务工挣钱,在本地(村)工厂就近务工较多。以某县为例,2012年全县企业1700家,其中小微企业占1576家,参保农民工达到6.3万人,占总人口的9.36%,占总从业人数的16.09%,覆盖农村家庭5.7万户。对农村劳动者,工伤保险继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成为惠及农民工个人及家庭的第三位社会保险。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认定工伤范围有所扩大,工伤保险待遇大幅提高。以工亡为例,2010年唐山市工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约为16万元,而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到近44万元,提高了近三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提高了1-2个月本人工资或统筹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扩大。一次功能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职工住院期间住院伙食补助、住院交通费、住宿费由基金支付。2010至2012年,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金额有1714万元上升至4677万元,年均增长65.01%。(表1)
1.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的安全与健康
预防保护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农民工健康权和生命权的保障作用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伤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工伤保险知识的普及,劳动监察、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农民工越来越关注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使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2010年至2012年,该县参保职工人数由3.2万人上升至6.3万人,农民工工伤发生率由6.17%下降至3.01%。当前主要问题是工伤保险在预防方面投入少、未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
2.保障伤残工伤职工基本生活水平
对一般工伤职工和七至十级伤残工伤职工来讲,工伤保险保障及时救治和合理经济补偿后,因工伤对劳动能力影响不大,工伤职工的民生受影响程度较低。六级至一级伤残职工因伤残致劳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下降或丧失、社会心理有一定缺失,本人和其家庭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现实生活来看,工伤保险的伤残津贴、护理费标准、工伤康复水平等对工伤农民工民生质量影响大。以一至六级伤残津贴为例,2008年至2012年发生工伤的伤残职工实发伤残津贴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5.2-56.6%,伤残职工实际经济收入虽与在职职工中上等、中等相当,但仍为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3-2倍,消费能力为当地农民的4-3倍,职工工伤前后本人和家庭物质生活收入受影响不大。对伤残等级较高的职工来讲,生活护理费为农民月纯收入的2-1.5倍,为当地家庭保姆平均工资的1-1.5倍,护理费基本能够满足聘用家庭保姆护理的支出或对家庭成员护理的补偿。最大的问题是肢体伤残对伤残职工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肢体伤残为例,虽然假肢的配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但由于基金支付标准问题和我国目前假肢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影响,假肢还处于较低端的外观和简单模拟和活动行走等功能,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还不规范。(表2)
3.保障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生活情况
工伤保险规定对工亡职工的经济补偿主要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2012年,河北省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达到49万元。并向符合供养条件的不满18周岁的子女、妻(夫)、父母等提供供养抚恤金。标准是工伤职工工资的30%或40%。若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达980-1309元,收入为当地农民月收入1.1-1.6倍。目前主要问题是供养亲属的年龄限制供养问题。如按照目前政策规定,职工工亡时,若其父母、妻(夫)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外,如果年龄不到女55岁、男60岁,则不能享受供养亲属待遇,即使此后达到年龄或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仍不能享受供养亲属待遇。其二,农民工独生子女工亡后,对父母的生活影响大,但没有针对独生子女的工伤保险倾向性政策。
三、工伤保险保障农民工
民生问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工伤保险保障农民工民生问题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发挥工伤预防作用,有效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农民工。
2.重视工伤康复,关注经济补偿的同时关注生理和心理康复,提高伤残农民工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