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范文

时间:2023-03-17 19:4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育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育保险

篇1

1、申请材料:生育妇女身份证的正反面复印件;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发的《上海市计划生育状况申请生育保险金证明》。

2、如果您在这个城市有孩子,则需要携带医疗机构签发的“生育医疗证明”;如果您在其他省市有孩子,则必须携带由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医疗机构签发的产妇情况(困难,正常或流产)。出示儿童的摘要或医疗记录,以及婴儿的“出生医学证明”的正本和复印件;在国外或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分娩的人,必须携带由当地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病情(困难,正常或流产)的病历和其他材料以及中文译本。

3、在指定金融机构(选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上海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

4、如果您委托他人来处理,则需要携带授权书,校长的公民身份证原件以及正反两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职工享有生育保险报销是由用人单位为其购买了生育保险,并且缴费累计达12个月,职工生育时才可以享有生育保险报销。

个人是不可以购买生育保险的,必须由用人单位为其购买。

【法律依据】

篇3

    生育保险的统筹层次大多在县市一级,统筹层次亟待提高,此外,生育保险制度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东部地区,生育保险覆盖面和参保人数情况均较好,而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较小、速度缓慢,成果也不尽显着,这无疑是不利于生育保险制度的长远发展。立法滞后,法律规范层次低截至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方面专门的法律,最新的《社会保险法》中,养老和医疗两项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关于生育保险的规定零散,且数量较少,导致了监管难落实、执行程度差等后果。

    监管责任落实

    虽然运行成本较低,但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成本高,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权力责任主体,容易造成“多龙治水,多龙不治水”的怪现象。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导致各类硬件设施建设进度不一,而不同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同,又导致了各地的数据不同,从而给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信息化管理带来了麻烦,还加大了用人单位日常事务性管理成本。基层检查力量薄弱,社会化管理水平低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方面,基层力量薄弱,一些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只有1~2名监察员,有的还身兼数职,难以有效开展执法工作。生育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较低,在经费管理上多数地区采取由经办机构将女职工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按定额标准返还企业,再由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定额结算办法。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事务性负担,甚至还使个别企业出现私自克扣女职工生育津贴的现象。

    认识及实施不到位

    就实施效果来看,企业参保意识不强企业受成本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逃避现象严重,而且单纯保护女性生育的生育保险政策不仅没有达到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生育权的目的,反而促使企业基于用工成本的考虑,索性弃用或少用女工。那么如何完善转型期的生育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完善立法建设。以《社会保险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制度的专门立法,提升生育保险的法律层次,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生育保险管理的职责和行为,确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生育保险法规、条例等的制定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为生育保险立法奠定了良好实践基础。例如上海、黑龙江、北京等省市都制定相应法规将失业女工纳入适用范围。二是完善制度设计。首先应将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对象从现有的城镇职工及职工未就业配偶,逐步扩大到包括失业人员、灵活就业者、自雇者、流动工作人群和广大农民,甚至一些情况特殊的未婚妈妈。其次应综合考虑生育保险资金结余、生育率水平、医药费上涨等因素,明确由生育引起的疾病病种,并合理确定给付标准,保证生育保险的待遇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再次就是推行“父育假”。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多重监管。适当加强司法机关的监管作用,启用审计监督和社会媒体舆论监督等,使监督管理多管齐下。二是提高统筹层次。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积极推动生育保险省级统筹。三是适当奖惩。如对因雇佣女性较多而在产假和生育津贴方面可能受损的企业给予合理补偿;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企业雇佣女性的成本;对在招聘、用工过程中对女性歧视的单位进行惩处,加大他们的违规成本,使其没有生存空间。

篇4

生育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基本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孕产期以及流产期间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得到必要的经济收入和医疗照顾[1]。近年来生育保险制度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受益对象不断得到扩大。除在职职工外,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对参保人员的生育都给予一定的医疗报销。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也可以享受医保待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对体现妇女生育的社会价值,有效化解企业生育成本,促进妇女公平就业、保障妇女的平等就业权等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2]。

一、我国现有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率偏高,支付水平低

没有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生育保险规定参保企业不论男女,年龄只要是在职职工就要缴纳生育保险,保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须缴费。这就势必给企业带来负担,有些单位一年也没有职工享受这种待遇却依然按照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这就导致参保的积极性降低,保费征缴阻力很大,很多男职工多的企业甚至拒交生育保险。而生育保险中的节余部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加上基金管理没有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多余基金有被挪用的风险。

(二)各地生育保险的标准和待遇不统一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制定政策也不一样,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全国缺少统一的管理。有些经济发达省份生育保险的覆盖率较高,享受的待遇多。女职工除了能得到住院补贴还能得到休假补贴。以广州为例,最高可享受达6 000元的住院补贴,还可以有1 600元的产前检查。一些男职工的配偶没有工作,配偶在生育期间也可以享受生育补贴。而在边远地区最高只能报到2 500元的住院补贴,产前检查也是不能报销的。男职工虽然缴纳生育保险配偶没工作的却享受不到补贴。

(三)生育保险保险范围狭窄

目前只是对生育子女的职工可以得到补贴,而一些不孕患者却不在保险范围内。不孕不育也是一种疾病,但医疗保险把其列为自费项目,而生育保险也没有将其列在报销范围。由于各种原因,不孕不育患者逐年增加,根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4 000万,平均每8对夫妻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一个不能生育的人每年却缴纳生育保险,有失公平。而且一个不孕患者在怀孕前要定期做检查,男性不育要做10步排查,女性不孕要做11步排查。这一系列的检查花费给很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进行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费用则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这部分费用参保人却找不到报销之地。有关怀孕后要做的检查很多地区同样未列入报销范围,导致很多孕妇达不到产前检查的标准。怀孕后的保胎也不再报销范围,先兆流产病人要请假在家卧床,定期检查、吃药。这部分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生育保险报销比例低

生育保险大部分地区都是按地方政策报销一定的数额,这样不管花多少钱都只能报销定额数量。而生产过程中一些复杂情况花费较多费用就得不到报销,生育过程中的合并妇科手术也无法报销。生育报销的手续比较烦琐,大多出院后要准备很多资料拿到单位,由单位上交到人社部门,再由社保经办机构回拨给企业,职工由企业领取的支付方式不尽合理,不利于对职工利益的保护。

(五)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受参保时间长短限制

大部分地区都是在缴费一年后才享受报销。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是生育的重要群体,她们很可能因缴费时间短而不能享受其待遇。另外,流动人员的生育保险不能转移续接,就有可能造成在甲地交了数年的生育保险没享受到补贴,工作调动去乙地后缴费不到一年也享受不了生育保险待遇的不公平现象。

(六)未婚先孕的职工得不到保障

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不应将是否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规定为前提,生育保险待遇是每个生育女职工应该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不应因任何原因而剥夺,生育保险待遇享受的门槛不易过高,这达不到社会保障的初衷[3]。

二、完善生育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法律制度,强化执法与监督[4]

目前,生育保险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制定与法制建设中较为滞后,并且立法层次比较低,法律效力低。因此加强生育保险立法出台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规范生育保险管理的职责权限。通过立法加强对生育保险节余的管理,对企业的缴费情况进行监督,对故意拖欠和拒绝缴纳的单位进行惩罚。制度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育保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增强法律的强制性。切实使妇女权益的保护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扩大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

扩大支付范围将不孕不育作为新的报销范围逐步开展。随着不孕症患者的增多,要通过医疗手段才能生育,但不孕不育的治疗没有纳入医保。协调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给不孕患者予以关爱,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给其人性化的关怀。对终身没有生育的参保人员在退休后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优生优育做好产前检查应该纳入生育保险的范围中,通过早期规范化检查能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有效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减少人口缺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子孙后代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假期。并对治疗期间的医药费用,检查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偿。对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问题予以解决,充分保障男性生育保险的权利。

(三)提高支付标准,切实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

提高支付比例,将生育保险合并到医疗保险中。国外大多数国家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管理。首先,这两份保险都是由人社部门管理。将其合并更加方便管理。其次,合并后缴纳医疗保险的同时也就缴纳了生育保险。保险对象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的就应该享受其待遇。再次,生育活动本身就涉及到检查、手术、住院等医疗活动两者合并既能节省并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又能避免生育并发症等方面发生的费用承担上的分歧。合并后生育费用按比例报销,更能进一步减轻参保职工的负担[5]。

(四)建立合理的基金收缴比例,切实减轻缴费单位的负担

生育保险本着“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管理基金。对缴费比例进行适时调整,确立合理的比例。对于年终节余通过奖励或其他合理形式返还企业。对于连续多年缴费,支付生育保险基金少的单位实行浮动缴费制度,适当降低缴费比例,提高企业缴费的积极性。生育保险的征缴也可合并医疗保险中,不但解决了生育保险基金征缴难的问题,而且节省了单独征收生育基金的成本。

(五)解除生育保险待遇享受的参保时间限制,流动人员作为生育保险的重要扩展对象

篇5

第一条保障其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雇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

第三条市和县(市、区)人力社保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其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办理生育保险业务。

各级卫生、财政、地税、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及工会、妇联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生育保险工作。

第四条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实行市本级和县(市、区)分别统筹。

市本级和区、区、区(以下简称市区)实行统一的生育保险办法。

第二章生育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

第五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部分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入;

(三)生育保险费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生育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同级财政补贴。

第六条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劳动合同制职工(以下简称企业单位),由参保单位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0.5%至1%的比例缴纳。

企业单位缴费比例根据生育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市本级企业单位缴费比例定为1%。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机关事业单位),由参保单位每月以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单位在编职工人数的积为基数,按照0.5%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七条生育保险缴费基数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基数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生育保险登记手续,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一并办理生育保险申报手续。

第八条生育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并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人力社保、财政、税务等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对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并接受同级审计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用人单位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结的,应当依法清偿欠缴的生育保险费用。

第十条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生育保险费不计征税费。

第十一条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的利率计息,所得利息一并存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十二条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用于下列支出:

(一)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二)因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实施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手术以及符合生育政策实施复通手术所需的医疗费用;

(四)国家规定的与生育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履行了连续缴费义务满10个月;

(二)符合法定条件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手术和复通手术的。

第十四条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下列项目:

(一)生育津贴(不包括男职工护理假期间的工资);

(二)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职工未就业配偶可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第十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按照下列期限享受产假及生育津贴(产假期间工资):

(一)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生产或者妊娠7个月以上早产的,享受90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二)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50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三)妊娠3个月以下流产(含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或者患子宫外怀孕实施手术的,享受30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按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享受生育津贴的女职工,还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享受产假及生育津贴:

(一)分娩时遇有难产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15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二)多胞胎生产的,每多生产一个婴儿,增加15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三)分娩时遇有难产实施助产手术的,增加7天的产假及生育津贴。

第十六条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单位女职工,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生育津贴。

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产假工资,不再享受生育津贴,经费仍按工资渠道列支。

第十七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范围按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产前检查费、产前筛查费、接生费、药费、手术费、床位费、产后访视费、治疗费等),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定额标准进行补偿。生育医疗费用在定额标准以内的,按实支付。超过定额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

职工因计划生育施行国家、省规定的避孕节育手术和复通手术的医疗费用〔包括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流产术(含药物流产)、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等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女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开支范围的,由基本医疗保险按规定支付。

生育医疗费补偿定额标准及补偿办法由人力社保、财政、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九条职工生育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服务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统称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承担。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参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职工应在产后或术后3个月内向指定的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申请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

(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生育医学证明;

(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受委托代为申领的被委托人,需提供申领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

第二十一条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待遇,并予以一次性计发;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或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的,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生育保险金,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给生育保险基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擅自增收或者减免用人单位应缴生育保险费的;

(三)无故延期拨付或者擅自增加、减发、停发生育保险金的;

(四)、、,致使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

(五)截留、侵占、挪用、贪污生育保险基金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违反有关规定,给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职工造成损害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其提出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门给予批评,直至按约定取消其定点医疗服务资格。

第五章附则

篇6

1、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生育证明;

2、生育医疗证明、门诊病历、出院小结、计划生育手术记录等原始材料;

3、婴儿出生证。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将生育保险费用拨付给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发给职工。

篇7

    我国在80年代以前,把怀孕、生育和产后照料婴儿的假期规定为56天。1988年公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后,对原规定作了很大的修改。现法定正常产产假为90天 ,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假期为7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若系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流产产假以4个月划界,其中不满4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15-30天的产假;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很多地区还采取了对晚婚、晚育的职工给予奖励政策,假期延长到180天。

    (二)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

篇8

1.生育保险的含义

所谓生育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关系到广大女职工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我国生育保险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生育费用社会统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对于均衡企业负担、改善妇女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生育保险对国家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工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2.生育保险的特征

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生育保险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参保职工以及参保职工的未就业配偶。《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2)生育保险的享受对象必须是合法婚姻者,即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按婚姻法规定办理了合法手续,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即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计划外生育或非婚生育,均不得享受生育保险待遇。(3)生育保险的合法享受对象,无论其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也就是说对于依法可以享受生育保险的女职工而言,无论其胎儿存活与否,产妇均可享受有关待遇,并包括流产、引产以及胎儿和产妇发生意外等情况,均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4)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侧重于指导孕妇处理好工作与休养、保健与锻炼的关系,使她们能够顺利地度过生育期。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时的接生和助产,则是通过医疗手段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分娩属于自然现象,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5)产假有固定要求。产假根据生育期安排,分产前假期和产后假期。产前假期不能提前或推迟使用。产假必须在生育期间享受,不能积攒或挪用到其他时间享用。我国规定的正常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期为15天,产后假期为75天。(6)生育保险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生育保险提供的生育津贴,一般为生育女职工的原工资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险项目。(7)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而是由参保单位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对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提供保障,同时对享受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生育保险的享受者在享受期内,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能同时享受两种待遇,即医疗保险待遇和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主要区别是:

(1)生育保险待遇的享受对象为参保职工以及参保职工的未就业配偶,而医疗保险待遇享受的对象是全体职工。(2)生育保险的享受时间是育龄女职工,还取决于妇女的年龄、结婚时间、生育顺序等。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因此,女职工一生基本只享受一次生育保险待遇,极少享受两次以上。医疗保险没有年龄的限制,无论哪一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在享受次数上也没有限制。(3)生育保险享受者的医疗服务,基本上以生育保健和孕期检测为主。正常的分娩无须进行治疗,只要求定期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监护,以保证正常分娩。而医疗保险享受者主要目的是进行治疗,以及必要的检查、药物、理疗和手术等方面的医疗手段的实现,以达到患者痊愈,早日走向工作岗位的目的。(4)生育假期的享受期限,国家有明确规定。如正常产产假为90天,并且严格规定产前假为15天。医疗保险对享受者的假期没有时间限制,一般以病愈为期限。(5)生育保险的待遇保障标准一般高于医疗保险待遇。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职工个人要缴纳保险费,建立个人账户;而生育保险职工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三、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

《社会保险法》顺应当前我国生育制度改革的大趋势,扩大了生育保险的适用范围。《社会保险法》第53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其中,“职工”不仅包括企业职工,也包括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2012年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依此规定,我国境内所有女职工均依法享有生育产假、生育津贴及与生育相关的保护特别待遇;我国境内用人单位,不论组织形式或者所有制类型,均应依法保障女职工的生育产假、生育津贴及与生育相关的保护特别待遇。

四、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给付

《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

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1.生育医疗费用

《社会保险法》第55条规定:“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一)生育的医疗费用;(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实践中,生育保险医疗费用项目主要包括检查、接生、手术、住院、药品、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等。

2.生育津贴

《社会保险法》第56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五、生育保险基金的等集和管理

篇9

我县于1992年11月开展了女工生育保险,根据(安县政[1992]71号《转发××市人民政府批转劳动局等部门<关于××市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实施意见的报告>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具体业务由县社会劳动保险处经办。

为了切实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她们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费用的负担,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在1998年7月对女工生育保险进行了改革并下发了安县政(1998)57号文件,该文件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我县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原来按男职工16元/年、女职工20元/年的绝对额缴纳改为按企业职工缴费工资的0.5%缴纳,并建立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待遇由原来的正常生育750元,不满4个月流产100元,4个月以上流产200元改为按安县政(1998)57号文件执行。即参保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保险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个月的标准支付,怀孕不足4个月流产的按本企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半个月支付生育津贴;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的按本企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1个月支付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按600元支付,怀孕不足4个月流产的按150元支付医疗费,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的按250元支付医疗费。生育保险待遇较之原有的待遇支付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女工生育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从而实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了生育保险工作的政府行为,优化女工生育环境,并切实减轻了企业和参保职工的负担。

我局在办理生育保险具体业务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和标准执行。为了简化操作,规范管理,我局于1998年7月使该险种纳入了机算机管理。具体生育保险手续由业务科办理,所需手续有女工生育拨付单、生育医学证明原件复印件、女方身份证复印件、女方保险手册、准生证复印件,所有复印件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2001年至2005年的生育保险工作中,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及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关心下,全面部署并进一步加强了生育保险工作,总结了多年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从而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育保险工作状况的改善。

我县五年来共有1161名女工享受女工生育保险待遇,待遇支出总额216.78万元,发放率达100%.女工生育保险基金结余9.01万元。现将我处五年来实施生育保险工作的情况说明如下:

2001年,我县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8541人,其中女职工人数为7245人,应征生育保险金57万元,实征生育保险金27万元,综合征缴率47%。共支付生育金51余万元,其中311名女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截止该年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6.58万元。

2002年,我县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8638人,其中女职工人数为7601人,较2001年同期增加了356人。当年应征生育保险金33万元,实征26万元,综合征缴率79%,较之上年同期有了大幅度增长。共支付生育66.51万元,其中有356人享受女工生育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截止该年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65万元。

2003年,我县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9561,其中女职工人数为11134人,较之去年同期增幅为54%。应征生育保险金41万元,实征22万元,综合征缴率53%,较之上年有所降低。共支付生育保险金37.24万元,其中有138名女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截止该年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2.84万元。

2004年,我县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1914,其中女职工人数为11123人,应征生育保险金53万元,实征22万元,综合征缴率42%,较之去年有所降低。共支付生育保险金27.61万元,其中有128名女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截止该年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18.02万元。

2005年,我县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2419,其中女职工人数为12245人,较之上年也有所增加,应征生育保险金61.53万元,实征26.57万元,综合征缴率43%。共支付生育保险金35.89万元,其中有180名女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截止该年年底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9.01万元。

我处在职工生育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1、生育金收不抵支,企业参保意识淡薄。应进一步加强依法征缴、加大追缴欠费力度,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工作,增强企业职工运用生育保险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和信心,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老板对生育保险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为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尽管我县于1992年便开展了生育保险工作,但此项工作一直由我局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代管,所以宣传及扩面工作有限。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尽可能运用与生育保险工作有关的各种有利资源,进一步搞好宣传,扩大覆盖面,把个体、私营纳入参保范围,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做好统计工作,及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篇10

1、生育医疗费: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业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生育津贴:女职工依法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单位没有给我们缴纳生育险,并不代表我们就拿不到任何补贴了,单位是有义务必须给我们支付生育费的。

3、计划生育手术费用:职工因计划生育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等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