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范文
时间:2023-03-26 22:2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阳光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们常说“欲速则不达”。在阳光保险高速成长、快速扩张的背后,也曾有人质疑:如此速度之下,企业往往会酝酿着巨大的风险,反过来将牵制其成长。
然而,阳光保险却无声地将这种质疑之声叩击而回。在全速奔跑的过程中,它不但没有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反而越来越有精力和体力。在阳光保险打破业内外对其“七年之痒”猜测的背后,财务管理功不可没。为此,《新理财》记者专访了阳光保险CFO彭吉海。
彭吉海有着丰富的保险行业财务管理经验,在他看来,基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有两个关键点—控制成本和管理风险。针对这两个关键点,彭吉海在阳光保险推行了两个最有代表性和效用的做法:“三维成本”管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三维成本”管理
在物价高企、成本飞涨的关口,成本管控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前锋”。尤其是对于全国布局的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稍有不慎,看似微小的“蚁穴”,也会导致资金的“泄洪”。因此,如何在看似降无可降的成本面前纵深挖潜,成为CFO打造健康财务的第一要务。
“现在是市场竞争充分激烈的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这种产品要对客户进行回馈,让客户接受并满意,所以产品价格上的竞争会趋同。因此,在产品收入上增加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与企业的不同之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能否用最低的成本去销售或管理产品,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势所在。”彭吉海说。
然而,做好保险行业的成本管理并非易事。据彭吉海介绍,保险是脱胎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其产品是虚拟化的,附带的成本很多并不可以完全量化,它更多的是推动这种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包括销售产品、维持产品、未来兑现承诺的成本等,都是虚拟化的东西。“对保险公司来说,当期成本比较容易量化,比如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等,反而会更多考虑远期的东西。”
在保险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人的成本。无论是销售环节还是管理环节,约60%左右的成本都发生在人的身上。基于此,阳光保险特别强调对人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培训和跟踪管理。在此基础之上,阳光保险将成本细分,其内部称“三维成本”。
“原来,集团本部、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及电销事业部都出于自身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成本分类方法及成本管理方式,集团无法从整体上对全集团的各项投入费用进行汇总分析、预算编制和过程管控,这就增加了财务投入统计、预算统筹分析和投产比分析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三维成本’管理模式。”彭吉海说。
“三维成本”管理是从保单成本管理、财务投入管理和预算控制管理三个维度对公司经营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保单成本管理主要从获取保单而发生的成本考虑,将各项成本分配到保单作业环节,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位。其具体包括保单获取成本,运营、赔付成本,管理成本三部分。利用保单成本管理强化业务条线及相关责任人经营成本意识,进而建立获取保单的投入产出指标,为公司的业务考核、成本分析、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投入管理主要从成本投入的驱动的角度考虑,细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不同成本采用额度管控和比率管控,以合理管控、分析公司在职场、人力、日常、设备、车辆、专项等项目的投入,整体评价公司资源配置情况。财务投入管理为公司的财务投入方向、调整资源结构提供决策依据,益于资金的动态监控和科学安排,提高公司在营运资金方面的管理能力。
预算控制管理是基于公司编制预算和管理预算的角度,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和费用管控模型,通过对驱动因素的标准化和差异化管理,以实现成本预算的过程管控和分析;将成本细分为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采用额度和比率进行预算控制,将每项成本都细分到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
按照“三维成本”管理将成本进行细分仅仅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配合其他动作,形成“组合拳”,才可将其落到实处。“使集团统一思想,统一各项成本管理的详细分类,在新模式下建立年度预算编制及分析模板,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执行、管控、分析,是后续财务管理的重点。”彭吉海说。
财务共享集中
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风险环境下,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并采取更为动态的策略进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竞争力及运营能力的破坏,考验着CFO前瞻性风险管理的能力。
保险保险本身是为“不确定事件”作出担保的行业,因此,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更强,风险也就更大。如何有效管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彭吉海说:“实际上,在风险管控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在思考管理规范和体制约束。”
阳光是集团公司,在全国有66家分公司,主体较多。由于地区、机构,以及人的思维的差异化相互作用,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在很多方面都难以完全统一。
传统的财务运营模式是报告制或审批制,架构也是层层授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构的扩大,这种方式的弊端就会慢慢显露,比如由于会计语言、经济语言变化带来的数据失真;如果对每个地方的资源分配实行较强的标准化,就约束了当地市场的灵活性;如果注重灵活性,财务管理则失去效力。由此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于全国性、大型公司或机构比较多的公司的发展需要。制式管理和当地适应性的矛盾会凸显出来。
因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确保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同时让管控效力与当地市场的灵活性达到平衡,2011年起,阳光保险集团启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彭吉海告诉记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统一了会计语言,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此外,因为是标准化的流程管理,靠的不是人的主观判断,作业时效会提升,管理成本也会降低。”
具体来说,阳光保险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扁平化管理,不用层层授权审批或者层层上报,所有机构端直接面对集团,端对端的作业,所有机构发生的事情直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由集团进行核算集中、资金集中、报账集中以及目前正在做的支付集中,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此外,通过职能界定,匹配相应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会计业务流程,并加强各个流程的检查和控制,以此来加强数据的真实性、预算的合理匹配、资金集约功能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风险的管理和资金效力的管理。”
篇2
关键词:阳光保险;运营管理模式;保全项目及其服务流程
一、阳光保险公司管理运营模式的现状分析
1.阳光保险公司保全客户现状分析
在现今银行保险、电商销售大增的市场中状况之下,阳光保险公司的保全客户量也随之上涨。阳光保险公司的保全客户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个险客户、电销客户以及银保客户。其中个险客户是经由保险个人的宣传介绍从而选择投保。该类客户通过相关保险的个人可以对其投保的产品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公司推出的相关服务有着一个较为全面、可观的认识,大大提高了相关客户对公司的认同感。银保客户则主要通关其所在银行的相关储蓄机构网点的介绍而选择投保。该类型客户往往受限与储蓄机构的相关人员保险知识匮乏、时间仓促等客观因素条件无法对其投保产品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最终降低其对公司的认同程度。电销客户是通过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一系列线上销售手段获取相关的投保信息,其在与客服人员的交流沟通之中对自身投保的项目有着全面的了解。另外,该类型的客户主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实现其售后服务,快捷方便。
2.阳光保险公司保全管理现状分析
阳光保险公司提供的契约保全业务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退费变更类(17项):犹豫期退保、退保、复效、减额交清、新增附险、加保、减保、保单贷款、保单还款、生存保险金领取、累计红利领取、年龄性别变更、交费频次变更、交费年期变更、档次保障变更、职业变更、补充告知。二是资料变更类((3项):签名变更、地址变更、客户资料变更(含受益人资料变更)。三是权益类(10项):投保人变更、受益人变更(不包含受益人资料更正)、附约终止、续期交费方式变更、自垫选择权变更、红利给付选择权变更、保单挂失或解除、保单补发、保单迁移、险种转换。四是非传统险变更类((3项):追加投资、部分领取、管理单位转换。阳光保险下属分公司都设立有相关的柜面管理室,管理室主任对其地域的分公司经理负责,由管理室主任主管业务培训、员工的工作指导、以及日常事物的管理等追踪管理工作。各地市级中心支公司设立相应的运营部,中心支公司经历则主要监督负责本运营部以及下属的县级运营部的项目推广、员工指导、日常事务处理等相关的追踪管理的实施。
二、阳光保险公司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实际体验与公司服务理念不同
阳光保险公司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相关服务理念,但其在具体的客户服务过程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究其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没有就公司的保全服务进行相关专业的团队建设。在服务团队的中,柜通业务员是其中的主要战斗力。但受限于薪资较低、福利不到位等多种情况,其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态度不算积极,从而降低了客户的服务体验。除此之外,公司没有针对个人进行良好的职业上升规划,导致部分员工失去了工作劲头,同时也造成了相关专业人员的人才流失。(2)客户服务的体制存在漏洞,执行效果较差。在实际的项目办理过程之中,公司的管理层领导只重视其项目产生的经济效应往往忽略了相应的客户体验,将客户服务完全交由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客户的服务反馈与投诉不能及时传达至相应的管理部门。甚至有些管理者毫不重视客户的意见反馈,在接到客户的投诉是也没有按照公司相应的惩处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3)后勤技术支持不足。中心公司是开展客户服务的集中地,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其装修奢华,没有实际作用。工作人员没有服装上的统一,数据的采集仍是传统的手工录入,没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采集。
2.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公司的保全项目的规则制定的过程来看,存在这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在前期的客户投保过程之中,相关的项目规则对相应的流程以及责任承担都有所提及,但却将风险概率抛之脑后,欠佳考虑。虽然,近几年来有所改善,降低了承担的风险程度,但由于其相关手续的审理结构复杂,导致其实施的效率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其制度的修订不及时,容易出现违规的情况。保全制度与我国的相应的保险法、反洗黑钱法等相关的法律条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在法律法规做出调整时,保险机构的制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直到今天为止,该公司的保全制度仍未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更做适时的调整,由此便带来了违规的风险。
3.保全项目的作业流程有待优化
在实际的业务项目办理的过程之中,各个下属公司机构对相关项目的资料采集、整理、录入等工作全部由一名柜通人员负责。在这一过程之中,只有部分资料档案由资料整理的相关负责人员录入公司内部的系统之中,其余的资料档案全部由公司的外包公司、服务机构等根据公司相关的保全制度对上述资料完成相应的信息提取、资格审核等工作。在这其中往往存在着由于内容不符合实际的保全制度,材料的整理采集不完善或者不规范的问题退回相应机构补全的现象。这一资料采集、整理流程的问题反映出阳光保险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的弊端:一是在进行相关保全项目的办理流程中你,公司采取的是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便造成了在实际的办理流程之中相应的部门机构并不具有处理保全项目的权利,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转效率,降低经济效益。二是全文件资料的扫描申报浪费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益。公司由成立之初便要求在办理相关的保全项目之后要将全文件的复印扫描上传至相关的部门进行申报、同时进行整理保存。繁琐的工作在实际的售后流程之中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公司资源。另外,在这种办理流程中实行了分工管理的制度,每个专项内容都有相应的员工负责,造成业务流程的繁琐化、降低了公司团队的整体工作效应。
三、阳光保险公司现行管理运营模式存在弊端的相应的改良方案
1.加强各组织的分工协调,提高执行能力
阳光保险公司的模式改良涉及到管理、运营、财务、技术等多个部门。并且在其改良的推动过程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员工积极参与到改良活动之中,贡献自身的力量。为保证模式改良的有效推动,建议成立一个专项小组,成员主要有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由上至下推动改良。其主要只能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检验改良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讨论做出适当的完善调整。同时,还应该组织协调各个有关部门,集中力量解决突发事件。作为指挥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始终明确模式改良的前进方向与目标,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更好的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投入到模式的改革之中。
2.针对保全项目进行总结、反馈
为了促进相关的契约保全项目有序高效的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组建成立的专项小组可以定期开展成果展示会,对新项目的进展进行实时监督。同时根据实际工作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研究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新项目的推广可行性进行评估。同时总结经验,为日后的规划改良进行提前的技术储备。由专项小组开展的项目成果展示会,可以按照举行时间的安排分为月度、季度或者零时展示会。其中月、季度展示会的主要内容是各个实际工作小组对保全项目进行工作总结以及客户反馈,展示阶段性的项目推广的完成限度,共同研究讨论在下一阶段中公司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及改良方案。零时会议则主要针对公司在运营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突发状况。如果工作小组在实际的保全项目办理流程之中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便可以召开零时会议,进行商讨研究,以保证保全项目的有效推广实行。
3.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践改良方案
对阳光保险公司而言,实行管理运行模式的改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其保全制度的规划改良不仅会涉及到体制内部的员工,同时还会影响到部分客户的投保项目。由此可知,该模式的改良以及推动涉及到部分客户以及全体员工的利益,所以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往往会存在着不理解、无配合的情况。故,在相关模式的具体改良实施过程之中,切忌焦躁,应采取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争取员工、客户的理解与支持。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从而激化矛盾,要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来确保模式改良的有效推动。
4.重视客户感受反馈
阳光保险公司一项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准则,在模式改良的过程之中,更应该强调对客户感受的重视。在任何保全项目的规则改动、出台之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在达到客户的普遍满意之后方可启用实施,否则将重新讨论制定修改相关的项目规则,以确保客户对公司的满意程度。
5.实行问责制度
公司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管理理念,应推广客户服务质量问责制度,细化规定项目前期投保以及售后服务流程中的责任归属,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客户服务人人有责。并将相应的客户意见反馈纳入到个人的年终考评之中,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地工作态度,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客户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2]潘瑾,徐晶.保险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篇3
今年“两会”,精准扶贫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是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保险因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与精准扶贫的理念高度契合,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去年6月,保监会联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后,行业经营主体们各展拳脚,积极探索,在大病扶贫、农险扶贫、补位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发力,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成效。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始终践行“让人们拥有更多阳光”使命和“一切为客户”的核心价值观的阳光保险,一直在进行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阳光保险的模式值得同行学习。
创新思路运用保险产品扶贫
让保险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激发保险扶贫的内在活力。其中,多元化保险创新被作为保险公司的切入点。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贫困县,阳光保险积极开发并推广贫困户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制定“千县崛起”行动方案,为广大抗风险能力弱的乡村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尤其是在最缺乏人身险保障的地方发展意健险,进一步为广大县域地区的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2017年,阳光产险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还将重点推进产品扶贫,以产品创新为抓手,精准对接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保险需求。坚持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双线并行,在传统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价格保险、指数保险、保证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努力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加大产品整合力度,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保障面广、费率灵活的套餐产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扩大保险责任、加大费率优惠,进一步降低贫困群众保费负担。
参与相关产业扶贫投资基金
利用产业扶贫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专项用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是保险公司参与精准扶贫重要的探索方式之一。
今年1月,阳光保险参与了中保投基金发起的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第一期),基金存续期为7年。
据了解,该基金将按照中央要求,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重点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特色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等领域,并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流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脱贫。
阳光保险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监会关于金融扶贫相关决策部署,并主动参与中保投基金成立发起的其他扶贫产业基金。明确相关责任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积极对接贫困省份精准扶贫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根据各省的情况制定相应交易结构和合作模式。
贵州省一直是“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记者了解到,阳光保险正考虑在贵州省成立省级扶贫专项基金(有限合伙),专门投资于当地的精准扶贫项目,同时通过项目所在地的地级市城投平台回购基金LP份额,且贵州省级平台对回购予以担保并协助险资退出,这样的交易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扶贫落地,基金存续期较长也能够切实解决资金需求方长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城投平台的回购和担保能够较大程度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
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
当然,阳光保险在直接扶贫上也进行了大量投入。
阳光财产保险的“定点帮扶项目”在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保险扶贫先锋榜”。
旗下的阳光产险分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组建起“强基础,惠民生”工作队,赴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中铝新村(下辖亚尼、德日、索日三个自然村)开展驻村工作,先后派遣5批10余名员工围绕“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等五项内容在驻村点开展帮扶工作。中铝新村距离拉萨1300公里,海拔3300米,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低,经济发展观念保守。10余名员工先后阔别父母妻儿,在这里克服了人生地不熟、生活条件差、语言不通等困难,开展帮扶工作。
中铝新村属半农半牧型经济,受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发展资金、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村民一直处于贫困线,驻村工作队前期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结合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交通及村民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以养殖、种植业为主开展帮助村民致富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较为成功的集体经济有藏香猪、藏香鸡养殖园、生态林项目;并新修建了灌溉用水渠、蓄水池,方便村民在枯水季的农作物灌溉;藏香猪、藏香鸡养殖园项目已开展三年,受销路影响规模不是很大,生态林项目自开展以来,每年能够为村民带来的收入30万~50万元,直接受益人群有40余舸120余人。
除了定点帮扶,阳光保险还以就业扶贫为着力点,变输血为造血,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出路,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大面向贫困地区学生的招聘力度,充实各级机构后备管理梯队。加强与贫困地区职业教育院校的对口协作,开展职业教育和定向招聘,充实公司电销中心和集中运营中心团队。配合农险业务开展,加快农险协保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协保员业务技能,实现协保员收入的稳步提升。
篇4
在毛大姐的家乡邓州,超过六万个农民与她心存同样的梦想。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绿皮本。如今看来,一百元的参保金额并不算多,但在当时,河南省农民的月均收入也只有一百零二元。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人来说,“终身”不仅是抽象的两个字,也是极具诱惑的一声庄重承诺。
十六年很快过去,很多事情已经起了变化。银行存款利率降了,CPI涨了,如果毛大姐在农闲时愿意看两眼电视新闻节目,她可能会发现,人们正为是否要延迟退休这件事而争吵不休。很多人担心六十岁可能领不到养老金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又要向后移。而当年毛大姐交纳的那笔养老金,则已经变成另一个专业术语——“老农保”。那些曾经让人雀跃的绿皮本,也变得纸张发黄,有的还多了些老鼠造访过的痕迹。因为保管不善,一些村民已经把它们弄丢了。可毛大姐的梦想并没有打折扣。那四个绿皮本仍然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提醒着她当年关于暮年的期望以及得到的承诺。尽管在她的印象中,周围一些参保的乡亲,年过六十岁,甚至直到去世,都没见过一分钱的养老金。
花钱来买梦想的人们也不仅仅是她的乡亲们。八百公里以外的浙江农民黄大爷,当年花二百元买了份养老保险,政府承诺,按照当时的利率计算,黄大爷六十岁后每月可以领到十二元的养老金。可如今利率降低了,养老金的金额缩水到了两元,还不够他买一斤咸菜。
绿皮本承载不了这些老人的暮年,那种闲适而又富有尊严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年那项养老政策只在当地推行了一年就已停止。政府本来指望农民交的钱存到银行后可积少成多,最后用本金和利息就可以给他们养老。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那些年经济不景气,银行利率下调了好几次,政府也没找到钱生钱的途径,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真能了吗?为这笔历史欠账买单的,只能是那些底层的人们。
当覆盖全国几亿农民的“老农保”政策陷入停滞状态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百四十多亿元养老基金的保值也变得困难重重。即使一些农民最终领到了养老金,其领取额也大多比不上“低保”。
那个花钱买来的绿皮本,曾经承载着希望和诺言,如今却更像一个笑话。毛大姐的故事有些荒诞,却是中国养老体制里一个真实的切片。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城里人,也能在毛大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个关于暮年的梦想。因为在当下,那种“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焦虑感彼此相通,今天买下的船票不一定还有资格登上明天的客船。当然,毛大姐仍然有值得期待的梦想。随着“老农保”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农保”已经开始试行。这种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看上去转移了不少风险。而毛大姐这样参加“老农保”的人,年满六十岁也可以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篇5
高管丈夫遭遇裁员
48岁的冯先生原本是家外资公司中国办事处的副总经理,收入丰厚。然而在金融风暴的吹袭下,位于美国的总公司决定撤销在中国的办事处,冯先生因此也随之成为失业人士。
这场失业危机,让冯先生备感理财的重要性。经济低潮环境下如何对家庭的现有资产进行理财规划,及如何增加未来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成了冯先生眼下最为关心的问题。
月度收支出现赤字
由于冯先生现阶段赋闲在家,因此也没有经济收入。太太李女士是位公务员,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夫妻俩育有一子,现正上初中。
一家三口现在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约为5000元,偿还房贷3000元(房贷和李女士的住房公积金冲销后,实际每月只需偿还600元房贷)。夫妻俩还有部广州本田轿车,每月的养车费用2000元。而双方父母均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有足够的退休金,所以并不需要夫妻俩负担。这样算来,冯先生一家现阶段每月的开销为7600元,结余为负的2600元。
依赖朋友公司年度分红
年度收入方面,李女士的年终奖大概为3万元,今年冯先生的年终奖计算为零。另外,冯先生早年入股了朋友的一家企业,如今每年可以分到5万元的花红。银行存款方面,因为现在利率很低,所得利息甚少,因此这部分收益暂且忽略不计。至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观念保守谨慎的夫妻俩并没有投入。
年度支出方面,喜好旅游的冯先生一家每年都要外出旅游1~2次(国内游),花费大约为1万元。
再者,由于此前职位的缘故,冯先生时常需要到外地公干,高强度的工作及压力给冯先生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风险,因此冯先生多年前开始就给自己购买了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养老保险等,总额度为50万元。并且也给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家庭年缴保费1万元。而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本人医药费可以全报,所以暂时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另外,过年孝敬双方父母大概1万元。
家庭净资产228万元
冯先生目前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8万元的现金及活期存款,38万元的定期存款(此次公司和冯先生解约的时候根据相关政策条规给冯先生发放了一笔不小的解约金,已经存为定期存款),以及一辆市值20万元的私家车。房产方面,冯先生除了自住的价值110万元的套房外,在市中心还拥有一套价值70万元的房产,目前由其父母居住。当前自住的套房还剩5年房贷未清,另外一套则已全部付清。综合算下来,冯先生一家的净资产为228万元。
三大理财目标如何实现
冯先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眼下的银行存款利率甚低,钱放在银行实际是负利率。与其让钱在那里闲着,不如拿出来做一些投资或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加之冯先生现在赋闲在家,也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跟进。不过对于应当怎样投资和购买什么种类的理财产品,冯先生自己感到比较盲目。
2、考虑到自身年纪和所处行业未来几年的情况,即使冯先生以后再就业,收入也可能没有以往那般丰厚。按照他和太太打算55岁退休的计划,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么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养老金(以一个月3000元左右的生活开销计算),是冯先生考虑的另一个问题。
3、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往后的教育经费冯先生也颇为重视,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己和太太花少点都不要紧,儿子的教育花费上一定不能省。冯先生打算负担孩子的教育及生活费用到大学毕业,差不多也就是到他计划退休的那一年。那么对于这笔费用,应该如何去筹备呢?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给儿子预备一笔出国留学的花费。
家庭资产配置分析与理财建议
陈 燕
一、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1、家庭财务比率分析
2、家庭收支情况分析
目前,家庭年收入14万元,年支出12.12万元,年度结余只有1.88万元,由于冯先生失业,如果次年未能找到工作则次年现金流将为负数。
在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主要来源占比近6成,家庭有一定的理财性的收入,占家庭年支出41%,距离财务自由还有较大的距离。
在家庭支出中,消费型的支出占比为86%,略为偏高。还贷支出为5%,保障支出占年度收入7.1%。略低。
3、家庭资产负债分析
目前,家庭总资产246万元,家庭负债18万元,净资产228万元。其中生息资产占比为18.7%,生息资产占比较低,自用固定资产占比为81.3%,资产流动性较低。生息资产主要为收益较低的存款组成。
家庭备用金充足率为16倍,比较高。说明活期形式的存款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到总的资产收益率。
4、家庭保障分析
冯先生已经有了总额度为s0万元的意外险、重大痰病险和养老保险等,为儿子购买了10万元的重大痰病险。太太李女士是公务员,单位有社保和医保,无任何商业保险。但家庭保障不足。冯先生夫妻均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建议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保障。
5、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通过我们对冯先生风险承受能力及态度的模拟评估,我们初步测定冯先生现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低能力。风险承受态度为中等态度。投资建议以稳健为主。
二、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1、冯先生也意识到现有的投资收益较低,希望能进行适当的投资,提高现有资产的收益率。
2、储备夫妻的养老金。冯先生预计退休后的生活支出需等值于现在3000元的水平,假设通货膨胀率为5%。冯先生夫妇无忧生活到85岁,预计需要储备378万元的养老资金。
3、冯先生十分注重儿子的教育规划,希望能为孩子储备足额的教育基金,并为儿子储备好出国留学的花费,从现在深造需要的费用计算大概20万元一年,根据近5年来留学学费成长率为5%计算,届时共需要约70万元资金。
4、完善家庭的保障。根据理财目标的重要程度扣时间紧迫性,我们建议冯先生首先完善家庭的保障,然后调整家庭的现有投资结构,尽量开源增加收入,储备好夫妻的养老金以及子女教育基金。
三、资产配置建议
1、分步完善家庭保障
根据我们的测算,冯先生应再补充50万元额度的人寿保险,妻子李女士也建议及时补充人寿保障。由于夫妻双方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也逐渐有所下降,如购买重大疾病保险费用较高,建议最好
在冯先生重新就业家庭收入增加后再考虑完善,购买时注意保障的年限是否终身,增加保障后的保费总支出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以内。
2、建议冯先生能尽快重新工作
如冯先生能重新找到年收入(税后)在6万元以上的工作并持续工作到55岁,对家庭财务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家庭实现子女教育基金计划以及储备足额的养老基金的财务目标。如果年薪低于6万元或还需要一段时闻才能找到工作,则可能需要延迟冯先生的退休时同以完成其他理财目标。
3、储备子女教育基金
首先,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子女教育基金投资组合,由于弦子已经上初中,可储备的年限不长,建议以风险较低的国债为主进行储备。其次,建议选择有豁免权的子女教育年金保险,在子女开始读大学后可以领取教育金,这部分费用至少可以保证孩子在国内就读大学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4、合理调整投资组合
建议以低风险投资组合较为适合:20%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60%的国债或保本性的理财产品,20%银行存款及货币基金。这种组合收益较为稳定,又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8万元的活期存款保留4万元,其余4万元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既可以提高收益性也保证了较好的流动性。38万元的定期存款建议其中8万元在今年以每月定期定额的方式分批购入股票型基金,在2009年稳步建仓。其余30万元分批购买国债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及国债要注意期限的长短搭配。
适当增加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冯先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另外由于目前经济数据没有企稳,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比经济平稳时期高,同时由于经济增速减缓,依然有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投资本金安全且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及国债,这些产品的年利率都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5、储备养老资金
首先,冯先生和妻子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为养老做好一个基础的保障,可以保障退休后基本的养老需求。其次,建议冯先生在重新工作后购买年金保险解除晚年生活后顾之忧和长寿财务风险,年金保险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将现在的资金进行储备。在退休后在约定的时期内每年返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养老金收入,较好解决了长寿的风险。第三,其余的资金,可以从我们第4点建议中的金融投资组合中进行储备。
更正
上期保险建议作者应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研发部 黄之华
保险建议
刘伟国
冯先生人到中年,目前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而且夫妇俩的理财风格较保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冯先生首要的任务不是找工作,而是重新进行资产配置,目的是为了下半生的安享晚年做好准备。冯先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其家庭保障方面主要需考虑意外保障和养老保障,孩子的教育金暂时不宜采用保险的方式来准备。
目前冯先生的家庭成员中,首先需要增加保险的是冯先生的太太李女士,因为她是目前家庭的主要收入支柱,而且供楼的费用又主要依靠其公积金,而李女士恰恰没有任何的寿险和意外保险。因此李女士需要增加年收入10倍的保障额度,即50万元的意外险和定期寿险。而冯先生也应该将意外保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至50万元。
其次,冯生夫妇计划55岁退休,只有7年的时间进行养老金的准备,加上夫妇的理财风格偏保守,因此养老金不宜采用有风险的理财产品。根据养老规划的一般原则,商业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占养老金总体大约1/3,冯先生夫妇以退休后1000元/月的额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在选择产品时,注意选择夫妻双方共享的伴侣型养老险,即当一方离开后,另一方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同时选择附带重大疾病和身故豁免保险费功能的养老险,万一投保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身故,除了可以获得一笔补偿外,最重要还可以免交余下的保险费,但退休金仍然可以领取。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养老险才可以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夫妇俩的养老全都是定时的、足额的。
篇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青年项目(GW2006-Q-00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基金(GW2006-TA-002)
作者简介:
展凯(1980-),江苏泰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教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准精算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保险、保险精算和计量经济学;
申曙光(1963-),湖南邵东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保险和社会保障。
摘要:文章运用精算分析方法,在不同的利率和工资增长率假设条件下,对京沪两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充足性、未来养老金给付的替代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算和比较,最后根据测算结果结合广东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评估;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0-0038-05 收稿日期:2008-06-18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广东省是目前全国农民工人数最多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由于各种原因,近两年来珠三角很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有媒体则直接称之为“民工荒”。虽然外界对于“民工荒”的提法尚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为农民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则一定能使农民工更加安心工作,避免劳动力过于频繁流动。
对于在用人单位正规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虽然国家尚未为其建立专门的制度,但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进入城镇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原则上也同样适用该法,可以参加法律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层面并不排斥正规就业的农民工,但是由于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收入水平低,存在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匹配的问题。最近几年,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情况,农民工较多的几个大城市制定和实施了各有特色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而广东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政策,农民工必须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地参保,使得很多农民工没有参保,甚至在参保之后出现很高比例的退保现象(华迎放、何平,2005)。研究和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并且适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和评估其他城市现行政策,对于制定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前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研究注重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成果,更缺乏应用保险精算方法进行的深入分析。理论上,养老保险基金的充足性将决定养老保险政策的可持续性,而未来养老金给付的替代水平则体现了养老保险政策的保障性,本文运用精算分析方法,建立一个双变量精算模型,在不同的利率和工资增长率假设条件下,对北京和上海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充足性、未来养老金给付的替代率水平两方面进行全面的测算和比较,以判断现行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保障性,并通过测算分析的结果,为广东省制定或修改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一、现行主要制度介绍
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政策措施出台,郭席四(2005)对各地实施的政策进行研究后认为,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大体分为独立型、综合型和纳入型等三种情况。
(一)独立型
此种类型以北京市所实行的制度为代表,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纳本市上一年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19%,其中3%进入个人账户,农民工以相同的基数每月缴纳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可以继承、转移,并在达到养老年龄时支取本息,而统筹部分的发放则是按累加的原则,缴费满一年的发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以后累计缴费年限每满一年的,以此为基数,增发0.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鉴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关系的不稳定性,北京市规定在参加养老统筹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即使没达到养老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也能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并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今后再次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时,按新参加人员办理。
(二)综合型
以上海和成都实行的制度为代表,该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和明确划分出流动就业群体,应享受与城镇基本社会保险不一样的保险理念与设计。上海市综合社会保险办法的具体内容为:外来从业人员的综合保险费用全部由单位缴纳,缴费基数为上海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12.5%(外地施工企业则为5.5%,基于外来施工企业不能获得老年补贴待遇,我们可以认为两类人员的缴费差7%是老年补贴的缴费率)。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则自己缴纳费用。三年内累计缴费满12个月的外来人员可以获得一份老年补贴凭证,其额度为本人实际缴费基数的7%,并从获得时起计息积累,参保对象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时,可领取一次性老年补贴,综合保险基金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管理和理赔。
(三)纳入型
这种类型是指实行统一政策,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制定相应的养老保险政策。按照规定,农民工可以和本地户籍的职工参加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只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关政策中的部分条款中,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加以区别对待,此种类型以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市为代表。深圳市在2006年7月对原规定做了修改,规定“非本市户籍的员工”与深圳市户籍的员工一样,按员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员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企业按员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0%缴纳,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人个人账户,全部划入统筹账户,方便做实统筹账户。并且针对非本地户籍人口的实际收入情况,规定非本地户籍人口缴费工资的基数最低可以为深圳市法定最低工资。
对于上面列出的三种类型,本文着重对北京和上海这两类最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政策进行测算分析,第三种类型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几乎一致,不具有针对性,本文不进行测算。
二、模型的假设、构建与测算
(一)基本假设
1 关于变量的选取。我们挑选了基金实际收益率和工资增长率作为变量,因为基金的实际收益率可以反映出基金在不同的市场投资环境下的持续能力,只有能使大多数情况下与基金实际收益保持平衡的养老保险政策才合理。而工资增长率则会影响到未来养老金给付的替代水平,从不同的增长率假设来进行测算也能帮助我们判断现行的政策是否具有充分的保障能力。
2 模型的选择。我们使用的是个人寿命确定型、缴费确定型的双变量精算模型(Bowrs,1997),考虑
一个典型的男性参与者,y岁参加保险,r岁退休,d岁死亡,k表示工资增长率,c表示缴费率,c1和c8分别表示缴费进入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比例,v表示折现率,Ani表示n年每年初付1的年金现值,Ani表示n年每年末付1的年金现值,Ani②表示年增长率为k首付为1共付n年的初付年金现值。
3 参数的赋值。假设参与者在20岁工作并投保,60岁退休并开始享受养老金,中间连续缴费没有发生退保,按照目前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72岁死亡,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设定工资增长率的变化范围从3%到7%,实际利率的变化范围为O%到8%。
4 公式的简化。实际缴费大多是按月进行,缴费和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都是发生在月初,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将统一按照年初缴(付)年金现值Ani,代入进行计算积累现值(在本文中两者几乎相等),考虑工资增长率k之后的值为Ani
5 替代率的计算。考虑到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替代率时,以退休后收入总额现值作为分子,退休后每月领取该城市的法定最低工资的积累额作为分母来计算替代率,本文认为这样的替代率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二)测算模型与结果
三、测算结果分析以及对广东省的启示
(一)测算结果分析
首先,从统筹基金充足性角度来看,北京的制度设计大体上是合理的,统筹基金收入和支出在各个实际利率和工资增长率假设下都相差不大:实际利率较低(0%~2%之间)时统筹基金有亏损,实际利率较高(4%~8%之间)时统筹基金有盈余,各个工资增长率假设下的统筹基金平衡利率大致都在2%~3%之间,这也符合中国实际利率比较低的实际情况:上海市外来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充足性不存在问题。
其次,从给付基金的成长性方面来看,北京市的政策不太有利于农民工,北京以当年最低工资为缴费基数,并以实际缴费基数为基础计算未来养老保险待遇未来给付总额。可以看到,北京统筹部分给付总额没有考虑根据实际利率进行累积,所以随着实际利率升高时,给付总额现值快速减少,统筹基金盈余过快增加:工资增长率为3%,实际利率为8%时,一次性支付的养老保险待遇仅相当于统筹基金收入的28.6%,导致农民工不能分享实际投资收益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增长。
而上海市的政策十分依赖实际投资收益,如果实际收益高则替代水平会很高,例如在工资增长率为k=3%,实际利率为8%的假设下计算的替代率高达176.1%,而且由于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年龄结构都很年轻,基金的积累时间可以较长。从利率的期限结构角度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应该能够保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这点对于农民工是很有利的;而如果商业保险公司投资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较低则会使未来替代率水平大打折扣,例如实际利率为0%,工资增长率为7%时所计算出来的替代率低至10.1%。
再次,两地政策的替代率水平随着实际利率和工资增长率的变化呈现两大变化趋势。横向来看,在各个水平的工资增长率假设条件下,随着实际收益率的上升,替代率逐渐上升。以北京市为例,k=7%时,当实际利率为0时替代率最低,为26.5%,而实际利率为8%时则会达到78.9%。另一方面,纵向来看,两地的替代率水平随着工资增长率的上升而不断下降,如果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高则政策的保障性将明显下降。农民工不能享受由于平均工资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以实际利率2.0%为例:北京市在k=3%的替代率为73.4,%,而在k=7%时计算出的替代率只有32.6%;上海市方面,替代率从k=3%的35.4%下降到k=7%时的14.7%。
最后,由于北京市和上海市都是以退休后领取最低工资作为计算替代率的基础,因而两个城市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计算出来的在各个工资增长率和实际利率假设下的替代率水平都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上海的制度本身缴费水平就比较低,退休金给付只是参与者老年生活的补贴,并不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
(二)政策建议
通过对京沪两地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测算与分析,本文提供如下建议:
第一,在制度选择上,广东省应该参考京沪两地的做法,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政策。就各地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缴费基数大体都为最低标准,因此现时的制度设计还不能具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具体来说,可以借鉴上海市的做法,不设立统筹账户,对于每个参保的农民工建立唯一的个人账户,无论流动到哪里,均向这个账户缴费,所以就不存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的问题,发放个人账户查询卡,供其查询缴费和账户积累情况。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全部进入农民工个人账户,不能提前支取,允许退保。
第二,养老保险缴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参考京沪两地的费率水平和费率分摊设计,广东省的缴费基数应该以上年度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宜,总缴费率在20%左右。考虑到目前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低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在费用分摊时,可以将用人单位的缴费率适当调高或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全部缴费。
第三,农民工可以在男60、女55周岁时开始领取养老金。不设置缴费年限门槛,退保后继续参保按新参加人员办理。农民工达到规定年龄时,根据京沪两地测算的结果。一次性领取养老金的做法使得保障水平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迅速下降,虽然看似“落袋为安”,实际上不利于农民工。本文建议采用按月发放养老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时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利息等因素确定,并随经济发展形势做适当调整。参保农民工在退休年龄之前死亡,或者退休后个人账户未领完的,账户余额可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第四,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建立专项基金进行适当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完后,从专项基金账户支付,建立合理的养老金调节机制,充分尊重农民工退休前劳动的贡献,退休金每年参考城镇职工养老金调整幅度进行调整,由此产生账户余额不足也从专项基金进行支付。
篇7
论文关键词:养老需求;养老供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建立和广泛覆盖的情况下,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还没有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而且对农民是极大的不公平。实际上,农村先于城镇成为老年性社会,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城镇更加严重。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几千年来未曾实现的老有退休、老有所养的梦想,不仅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
广西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的比重比较大。2008年全区4816万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为1838万人,占38.16;居住在乡村的为2978万人,占61.84。广西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裸露石灰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8,人均耕地面积仅520m,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大部分地区非常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广西的农民十分贫困。据广西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为3690.3元[2],而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几位。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广西和全国一样,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全区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广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35万人,占13.3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42万人,占9.27%。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按照国际上划分年龄结构的标准,全区人口已明显老龄化。人口的老龄化不仅存在于城市,在农村更为严重,相对于城市,全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对养老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广西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情况让人忧虑,养老保险事业任重道远。
2养老供给的缺失
现有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目前,广西广大的农村居民和全国的农民一样,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主要是针对农村五保户)、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和低保养老,社会养老所占的比重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
2.1家庭养老
目前家庭养老是广西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就是靠子女的供给来赡养老人。由于广西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功能正在不断削弱,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首先,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倾向,核心家庭增多。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广西农村家庭平均每户为3.46人,多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家庭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下降,没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精力来照顾老人。
篇8
论文关键词:新农保;发展历程;养老需求;制度建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的建立,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能否避免老问题、解决新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保制度。是该政策的关键所在。
一、广德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作为安徽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早的试点地区之一.广德县农村养老保险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后.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向新农保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起步阶段。1992年民政部颁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后,广德县于1993年开始施行县域经济农村养老保险(即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的运作方式,农民自已缴费,自己养自己,“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1995年底.广德县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0540人.还不到乡村总人口的3%。由于国家财政不投入、集体补助也难以落实,农民缴纳保险费只是当前收入的延期消费,最终演变为“个人养老储蓄”。
(二)发展阶段。2007年9月广德县探索出台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逐步和现代社会保险接轨,政府适当补贴。形成了独特的“广德模式”。缴费金额以全县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人的8%为基准。个人按比例缴费。最高不高于基准的300%,最低不低于30%,缴费期限设定为15年。达到60岁以后,除以120,建立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县财政当年拿出80万元作为出口补贴,计入个人账户,并且每年计发金额根据全县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调整。此次探索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原则,调整计发养老金办法和建立正常待遇调整机制,为后期实行新农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提高阶段。2009年12月,作为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市之一,广德县开始实行新农保,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个人缴费标准上。划分为每年100~600元共6个档次。在政策执行上,完全采取自愿原则,没有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费相捆绑。在经办机构上,广德县于2010年5月成立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人事局合并而成),下设二级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务管理所.专门负责全县的新农保工作。此外,为提高经办人员素质,广德多次组织了对乡镇主要领导、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村协办员的培训。
截至2010年6月底。广德县新农保覆盖人数达到174943人。其中,年满60周岁农村户籍老人实际领取新农保养老金64194人,发放率达92.95%,支付金额累计2508.15万元。l6~59周岁人口,已参保110547人,参保率约为38.34%,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486.79万元。目前。中央财政补助基金到位3560.7万元,县财政已到位资金50万元,基金结余6705.24万元。
二、广德县农民养老需求状况
(一)农村家庭结构状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普遍广泛地实行。广德县农村家庭的代际结构趋于简单化,规模不断缩小。1995年,广德县农村家庭户均人口为3.78人,到了2008年则下降为3.62人。在家庭代际中.37.6%的家庭有两代人.主要是由一对夫妇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37.1%的家庭有三代人.主要是由老人、子女、孙子女组成,中年农民上有老下有小,面i临着巨大的抚养和赡养压力。家庭人口为一代的被调查者中79.1%为60岁以上老人。这说明由老年夫妇组成的二老之家,独身老人、高龄老人之家日益增多。有相当部分农民家庭,父母在家种田务农,子女外出从事副业或进城打工,而且子女在经济上有较强的独立性。父母不再是家庭经济的统治者和主要负担者,所以其在家庭中也就失去应有的地位,使家庭养老保障缺乏凝聚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德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由1995年的0.95亩下降为2008年的0.81亩,耕地面积严重不足给农村养老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状况
新农保已经实施了大半年时间,但是大部分被调查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具体规定还不是太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疑惑和误解,有的农民甚至害怕自己将来领不到或少领养老金。已参保农民中,60.2%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将来能领取多少养老金。31.8%的农民表示对新农保的政策不了解,42.6%的农民对该政策了解一点。18.9%的农民表示一般,对政策比较了解的为6.1%,很了解的仅占7.0%。72.3%的农民认为新农保不能解决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17.6%的人表示不清楚,仅有10.1%的人认为新农保能解决养老问题。
(三)中青年农民参保状况
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i习由于流动人口多,许多村子成为了空心村,给政策宣传带来很大困难。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认为等到60岁以后享受养老待遇的时间较长.待遇标准不高且长时期的缴费又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所以持观望态度。调查发现,广德县30岁以下的农民中目前只有5700多人参加了新农保。在已参保农民中,56.0%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未参保农民中,45岁以下农民所占的比率为84.6%。由此可见,新农保对于中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不大。
综上可见,广德县农民既具有养老保险的需求,又面临对养老问题认识不足的矛盾,同时还有一些弱势农民缴费能力不足问题。在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家庭结构不断简化、耕地匮乏、外出人口不断增多,给广德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新农保的发展思路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轫于城镇,在向农村延伸之际,制度设计与经办管理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水土不服”.这就要求新农保的制度要完善与经办管理要有全新的思维。
(一)完善的经办机构是新农保实施的组织基础
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发放人数和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对县、乡镇和村工作平台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落实到位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并对人员工作经费要给予必要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新农保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以公安部门为例。若能解决公安部门人口信息的共享问题,新农保工作开展起来将事半功倍。通过整合资源,努力提高经办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才能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各个部门能否通力合作协同配合,发挥整体效应,在新农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健全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农保实施的平台保障
新农保的工作较为繁重复杂,由于没有一个可操作的统一的系统软件,参保信息重登、错登、漏登的现象时有发生,信息比对、核实麻烦且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保的工作效率。开发新农保软件管理系统,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乡联网,让群众可以随时在县、乡服务大厅查询系统上,查询政策法规和个人信息,真正实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不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够增强准确性。因此,加快各地社会保险信息服务设施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和网络化管理,迫在眉睫。
(三)法制推动与政府推动是新农保实施的双动力
在制度设计上,应体现个人缴费的优越性,逐步拉大基础养老金和参保财政补贴增长幅度的差距。使更多人摆脱“不参保也有钱拿”的简单想法。通过养老保险立法,可有效克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通货膨胀等问题。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在制度设计和工作环节上突出自愿原则,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地服务于民。从立法上注重公民的参与。变“高”的参保率为“深”的参与度,借鉴西方发到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特点根据各地农村风俗习惯、农民文化素质、信息获取渠道等诸多限制因素,明确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民参与方法。切实保证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均衡运营是新农保实施的核心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整个制度的起点和首要环节。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与监督事关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基础的稳固与安全,是整个体系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isl新农保财政补贴资金应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并报经人大部门审核,以保证开展新农保工作必要的专项经费到位,并防止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危险。开发多渠道的吸纳保险金的途径,拟订养老金预测预警制度。建立科学的养老金运营监督指标体系。对养老金投资进行动态监控运营,及时发现养老金投资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养老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和控制机制。
(五)丰富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新农保实施的制度补充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个人储蓄、家庭保障仍需发挥基础保障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发挥中华民族养老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可以推迟养老金领取时间,降低养老金给付标准,减轻社会负担。新农保不可能也不应由政府全部统包下来,社会保障不等于政府保险,必须依靠社会解决。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新农保起着基本保障作用,个人和家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五保户供养制度和商业保险起着补充性保障作用。坚持个人、集体、政府分担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多维度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9
关键词: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儿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90-02
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着儿童疾病预防、诊治、治疗和康复等任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使得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开展将使原来就满负重荷的儿童医疗保健系统承担更加沉重的任务。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几年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依然要面对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出现“儿科医生荒”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1]。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儿童医疗保健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展快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其对于儿童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在儿科现有医生数量与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预测中,医生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每千名儿童医生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儿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人员主要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卫生机构;高学历高职称儿保医务人员数量少;医护比例配置不合理。
截止2011年底,在常驻人口的统计中,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医生数量为0.46人,与上海每千名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生相比较,差距超过一倍;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病床1.44张,这个数据在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中仅占6.9%,与我国占总人口17%的儿童数量不成比例。又因为广东省流动人口多,实际上儿科的病床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而广东省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0.43个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人。广东省仅广州市的儿科医生缺口就已经突破2000人。
2.政府对妇幼保健院投入不足,缺乏合理科学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儿科职能未完全发挥。在三级儿童医疗网络架构中,妇幼保健院在儿童医疗保健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承担了对托幼机构的儿童保健管理,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在促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上都较好[3]。但部分妇幼保健院仍存在一些问题。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少,医护比不合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医护人员培训机会和时间偏少,儿科医护人员能力提高受限。在全国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重“妇”轻“幼”的畸形发展格局的情况下,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科失守,也加重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3.儿科医师人才队伍短缺,培养机制缺失,流失严重。首先,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拓宽儿科医生的专业面,借鉴美国的经验而停止了儿科专业的招生,只有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才有儿科专业方向。这种改革措施失去了儿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影响了部分儿科医生的来源[4]。第二,儿科医生招聘难。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起码需要8~10年左右的磨炼,培养周期长,回报却很低。第三,在每年的医学研究生招录时,儿科专业上分数线的名额都未能招满,只能等别的专业落榜者转专业,故这部分人专业思想不稳定。改革开放后,许多综合性医院甚至把儿科“抛弃”,少数综合医院中的儿科保留下来的,都是缘于政府的压力或是医院等级评审。儿科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让许多儿科医生无法接受被“扶贫”的感觉,不少人选择了“逃离”,而坚守者整天疲于奔命[5]。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儿科医生流失率持续走高。
4.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利用流向不合理,过度利用与利用不足同时存在,民众缺乏正确的儿童就医观念。民众对儿科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医观念和行为却存在偏差。一是民众对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信任度较高,对社区医院和相当一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的信任度低;二是社区医院、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网络不健全,缺乏适用于患者家属的正确的就医引导,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患者家属因缺乏正确的就医引导,普遍不信任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而制度上也缺乏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加重了“儿童看病难”。
二、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调整卫生投入和支出结构,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方法,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政策实施所需资金。各级政府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占总卫生投入的比例。尽快设立儿科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统筹用于全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加大投入,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的新机制。对于部分保健院未有儿科床位设置,建议各级政府及早提出对妇幼保健院儿科专科建设的规划,尽快落实规划提出的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政策落实的资金。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用于儿科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同时加强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儿童医疗保障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对儿科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增加学习儿科的内容及时间,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
3.加强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生工作量大,但年收入相对较低等因素是儿科医护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为留住儿科医护人才,可通过完善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调整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比如,适当提高儿科诊疗费用、体现儿科医生医疗服务复杂性的价值、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编制数等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目前难题。各级医院内部可以从职称晋升、奖金分配、进修学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此来稳定及壮大现有的儿童医疗保健队伍。重视儿科医生需求量日趋增长的现状,由省政府统筹领导,各市根据实际需求和现有供给等制定区域内的儿科人才培养计划,并纳入全省的卫生人才规划中。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医德高尚的科学领军人才,具体可以通过高校的“订单式培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儿科医生,做好人才储备以保障未来儿科医生数量能满足需求。
4.试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分级诊疗模式双向转诊机制。建议全省的市、区两级政府参照广东省家庭医师制试点方法,制定辖区内的家庭医师试点单位,通过制定各级医院儿科出入院标准和就医报销比例,加快形成基层儿科处置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主要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推进双向转诊的建立。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大力宣传“小病在基层”、“就近择医”、“不盲目扎堆大医院”等就医观念,逐渐增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逐渐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儿童医疗服务新格局。简化儿科医生办理多点执医的程序,鼓励各区辖区内儿科医生多点执医,使得儿童即使在基层卫生机构也能享受和大医院相同的诊疗水平。
5.构建广东省儿科专科服务政府补偿机制。第一,儿童医疗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原则,广州市各大医院应该将儿科设为公益性临床科室,特别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队伍,应增加其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可效仿公共卫生经费拨款的模式发放,其薪酬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解决。第二,广东省各大综合医院要对儿科的经济核算予以扶持,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平均收入。只有这样,儿科医生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从而避免儿科医护人员流失,从源头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第三,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调整儿童医疗收费水平。由于儿童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对于儿童医疗服务定价也应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服务。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儿科项目的收费水平,使儿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儿科补偿机制的建立可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按照适当的比例共同给予补偿。
参考文献:
[1]向伟.中国卫生人才亟需补上儿科医生缺口[J].中国卫生人才,2013,(2):13.
[2]崔霞.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刘晓璋,梁家智.妇幼保健院工作模式设计的战略意义及发展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693-3694.
篇10
论文摘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根源于“老”的扩大与“养”的弱化之间的矛盾;紧迫性根源于老龄化高峰的来临与制度构建的时滞。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必须成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和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和政府顺应社会文明进步、更新传统养老观念、增强社会保障功能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这项制度可以实现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有机结合,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建设新农保的必要性根源于“老”的扩大与“养”的弱化之间的矛盾
(一)“老”的扩大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区60岁以上人口达479.8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69% ; 65岁以上人口达319.8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12%。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全区老年人的76%%。2005年,广西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36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75%以上,并以每年3.33%的速度增长。依据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广西人口提前进人老龄化社会,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超过城镇的老龄化程度。“在广西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养”的弱化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与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农民家庭规模下降,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传统养老的模式正在经受各种挑战。“老”与“养”的矛盾迫切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1.传统养老功能模式经受挑战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1)家庭结构的变化。依广西人口普查公布数据:1991年广西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64人,1999年广西家庭户平均规模为4.21人,到2006年家庭平均每户为3.37人,其中,城镇平均每户为3.21人,农村平均每户为3.46人(《2007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传统社会下,“金字塔式”家庭转为4-2-2的“倒锥型”家庭结构。倒锥型家庭的父母陆续进人老年期,子女也陆续进人婚育期,两个成年人赡养四个老年人的养老结构形成。2)家庭子女流动增多。“由于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微薄的农业经营收人使得广西农业劳动力人口加大了向城市转移趋势,许多人从事第三产业劳动或劳动密集型、技能大众型的劳动,处于城市社会的最低层,收人低、社会地位低,使得他们对家庭人口的供养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3)观念的改变,与传统养老密切相关的孝道逐渐淡化,使部分人对长辈的孝顺意识减弱,从而危及家庭养老功能。
(2)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在农村,土地的产出是农民的主要收人来源,但是近年来土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首先是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形,山石较多,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自然稀少。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的大面积征用,农村人均土地面积人为减少。全国人均耕地在2003年前大约是1.425亩,而广西人均耕地面积按国土资源部门的统计数字人均只有1,35亩。(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其次,产业结构的单一化、技术含量的严重缺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滞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再加上广西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常年发生,土地产出效益难以持续提高。再次,土地征用补偿与流转收益没能有效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征地过程中出现贱买贵卖的“剪刀差”,农民利益受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征地收人分配的比例大致是:农民5-10%,集体25-30%,政府及其机构60-70%。
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功能有限
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桂政发[1992]79号)文件,广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2年7月开始,先在兴安县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扩大试点面。1994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通知》文件开始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但是推广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依据《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民办发[1992]2号)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暂行办法》(桂政发[1997]9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原则“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制度设计存在巨大的缺陷,政府责任没有充分凸显。老农保制度在运行的过程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缺乏社会共济性,没有体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又导致养老保险资金严重欠缺,资金的严重欠缺又导致了养老保险保障面窄、保障程度低的连锁性恶性循环。因此,广西依据《基本方案》和《暂行办法》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1999年7月,《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号)提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广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人停顿阶段。2004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仅有180.6万农民参保,保障基金存结余款为49 380.4万元,有30 177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当年支付金额为140.8万元”较少农民参加社会保障,无法满足农村社会保障需要,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广西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范围限于农村贫困群体,而且保障水平非常有限(35元/人/月),所以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因此,以社会化为导向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势在必行。
二、建设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
第一,建设新农保的紧迫性是老龄化高峰来临时间决定的,根据联合国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早已经跨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广西60岁以上人口约为616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会上升到12% ; 2030年将有可能达19%,届时每5个广西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民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将日益严峻。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第二,建设新农保的紧迫性是制度构建的时间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少保老”积累制度,不同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以多保少”的现收现付制。新农保从参保缴费到老年领保的时间必须经过15-20年。因此,广西已经进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预警期”,来不得迟疑和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