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09: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方法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PDCA循环是由被誉为“现代质量控制管理之父”的美国统计学家爱德华兹·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包括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活动计划;D(Do)执行,实现计划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结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经过一个循环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为了准备此次评审,医院必然会将PDCA模式融入管理建设中,规范了医院的管理流程。例如,很多医院信息科都有基于会议、电话或网络的沟通机制,但这一工作在面对评审时需要支撑材料证明,如会议纪要、反馈制度、邮件记录等。这促使医院将日常工作总结为规范,形成制度,并套用PDCA模式进行科学的管理。
由于PDCA循环是一种不停运行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为了能够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新评审改变了原先的静态的、基于资料的评审方式,在其中加入了大量追踪方法学内容。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追踪”一词共出现256次。
追踪方法学的本地化
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引入到评价流程中的,它强调评价程序要聚焦于患者安全和质量的操作标准。中国在2011年开题研究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流程中的应用方式。经过课题小组对追踪方法学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对追踪方法学研究项目作出了多个本地化创新:标准的创新、地图的创新、访谈习惯的创新、理论的创新、概念的创新。
研究小组通过分析美国JCI追踪方法学的个人追踪地图,总结其特点为“水平状、横断面、跨越多个子系统”。但具体应用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医院的院情,使得追踪地图能够操作。研究小组开发的追踪地图特点有别于美国,可总结为“垂直状、纵断面、覆盖一个系统”。为了把概念地图变为可操作的地图,甚至地图不仅提供给外部专家用来操作评审,也要为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者提供一个自己的操作方式,将其分成三个部分:管理组地图、医疗组地图和护理组地图。
为了更加完善追踪方法学对医院管理评价的效果,“‘围评价期’医院评价”这一新理念应运而生。传统方式是利用标准到医院来找毛病,但实际上要想构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主体应当是医院本身。“‘围评价期’医院评价”将世界上有关安全和质量的几大理论按照评审评价前期、评审评价期、评审评价后期分阶段进行,对医院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建设有指导性的作用。
信息化评审中的追踪方法学
由评价者与员工和患者的交流、医疗记录、评价者观察构成的动态现场调查过程可以全面描述医院的组织服务流程。这让抽象的信息化评审从纸面上转换到现实中,从实际应用考察信息系统对于医疗服务的支撑以及其可靠性。
追踪方法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类,个案追踪是以个别患者的就医流程角度切入进行追踪,而系统追踪是从系统中的风险管理以单一流程的角度切入进行追踪。
在个案追踪过程中,评审员将与所追踪患者的治疗、照护和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些工作人员包括护士、医师、治疗师、病历管理者、助手、药剂人员、检验人员和辅助人员。过程中重点检查的资料为在院患者的临床病历。
个案追踪方式可能将包括:与对该患者治疗或服务负责的员工一起审查病历;观察患者诊疗;讨论数据在医院的使用,包括正在使用的质量改进措施,如信息获取、数据应用改进措施,以及数据;观察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减少环境风险中的角色;观察医疗设备的维护,医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资质和职责;与患者和家庭针对诊疗过程进行交流,并尝试验证在追踪过程中确认的问题;重视在急诊科的应急管理,并探索该科室的患者流动问题等。
例如,评审中要求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共享,评审专家会从挂号开始实地跟踪一位患者,检查患者信息是否能从医生站发至各临床科室。对于一个放射科的检查,评审会追踪门诊医生是否将电子申请单发送至检查科室,检查科室收到的申请是否进入PACS系统,患者信息是否齐全准确,检查之后检查报告是否进入PACS系统,是否正确计费,以及检查结果和收费信息是否正确传回医生工作站等。
系统追踪方法暗含的理念是审查医院的工作流程,而非纯结构。通过检查围绕共同目标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评价者可以评估医院的组织系统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实现的程度。这种方法强调与医疗安全、优质服务、标准遵循相关的不同要素和部门的协作情况,以避免整个组织系统内的潜在漏洞。系统追踪被分为以下四类:药物管理、感染控制、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
在信息化领域,系统追踪方法的评审有效地敦促医院建立保证信息安全、信息质量的管理机制。对于相关制度,如数据库变更制度、电子病历修改制度以及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等。评审组除审查制度规范外,还会按实际要求核查数据库记录、电子病历修改申请记录和应急预案的模拟操作。
追踪方法学促进质量改进
篇2
本文重点研究安全教育方法学的第二、三层次的方法,即一般方法与专门方法,特别是应用于解决安全教育实践过程具体问题与矛盾的方法与手段,以更好的满足安全教育学其实践与应用学科的特征,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与应用价值。
1 安全教育方法学的概念
安全教育学是起源于安全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学科特征,因此安全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的针对性,相关理论与规律都需要在安全教育实践中接受检验,安全教育方法学的研究也不例外。
安全教育方法学的哲学方法论为方法体系的上层建筑,也是第二、三层次方法的哲学基础,具有明显的认识论的哲学意识与纯理论形态特征,其对安全教育实践及其研究的指导是通过对第二、三层次的方法指导与规范来实现的。
2 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
安全教育研究方法若完全借鉴教育学研究方法,方法体系非常的复杂,也无明确的分类标准,为了加强安全教育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基于上述对科学方法、教育学与安全科学方法的考察,结合安全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多学科与多层次的特点,对安全教育研究方法按不同标准分类如下,以构成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
2.1 依据方法性质与属性构建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
安全教育方法学就是研究安全教育及其学科的方法总和,可分为多个层次与方面,按人们认识安全教育学过程的发展顺序和深度的不同,借鉴方法科学对方法的划分规则,将安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其本身的性质与属性大体上将其划分为三类:
(1)获取安全教育实践感性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即感性方法,如观察法、安全实验(试验)法等。
(2)加工安全教育学研究资料和作出相应结论的基本方法,即理性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抽象方法、各种逻辑方法、数学方法与科学假说方法等。
(3)综合性方法,也称系统科学方法。它包括系统论方法、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等。
2.2 基于研究问题性质来构建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
在方法学中以问题性质为标准可以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方法四大类,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学的研究中,安全教育学属于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教育学的显著特征,因此,可以依据安全教育学研究中问题的性质来构建安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1)安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其主要的研究手段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
(2)安全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形成安全教育事实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大量的安全教育实践现象与个案的研究中,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行动法与个案法等。
(3)安全教育学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教育学里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教育的量化与实证研究常见方法。一般用在安全教育经济学、管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统计研究等方面,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真实验与准实验等。
(4)安全教育学历史研究方法。安全教育学的历史研究法就是借助历史研究法,通过搜集某种安全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主要应用在安全教育理论、历史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于安全教育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5)基于研究方法的性质与主要作用,结合安全教育学的特点,将安全教育研究方法划分为思辨研究法、描述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与开发研究法五大类。
(6)按研究安全教育获取资料的过程来划分,可大致分为直接、间接获取,以及融合两种方式的综合获取。
上述研究表明,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可广泛吸收用于借鉴哲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学科学方法,这与其交叉与综合的学科属性是一致的,实验法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非逻辑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而辨证法、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法、比较法、系统科学方法是安全教育学基本与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安全教育研究对象特点与需要,综合各种研究方法特征,按照安全教育方法学的体系来构建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综合体系。
另基于对安全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思考,借鉴教育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安全教育方法论层次"哲学方法一般方法――专门方法"的线索构建了安全教育研究研究方法综合体系,该体系由"方法分类"、"方法原理与特征描述"与"研究对象举例"三项构成,大致满足了安全教育研究对方法的分类、阐述、选择与应用的要求(如附表1):
3 结论
(1)该体系实现安全教育研究过程中对方法使用的四项基本内容(分类、原理与特征描述、选择与应用),便于研究时的快速选择与使用。
(2)鉴于科学方法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目前无统一标准,安全教育研究方法广泛借鉴了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三大方法体系,因此,在上述方法分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重复、交叉与可商量(方法定性的问题)的现象,如同一种方法可以划到不同的方法分支体系中。
(3)在以上综合体系中,方法分支没有完全列写所有方法,只例举了常用、基本与重要方法,方法体系的拓展空间很大,选用时不能完全拘泥于该表,要依据研究需要来恰当地选用。限于精力与篇幅,每种研究方法在安全教育研究中应用过程(程序)没有单独阐述,可以大致借鉴该方法一般研究程序,注意使用对象的特殊性即可,若不能直接使用,则可进行适当的改进后再选用。
(4)安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辨证法、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法、比较法与系统科学方法,本文重点关注与阐述的是处于第二层次的一般方法。
篇3
关键词:紫丹活血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常规法;薄膜过滤法;稀释法;冲洗量;方法学验证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34-02
紫丹活血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能.临床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眩晕(脑动脉硬化)。当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及控制菌检查。按《中国药典》2005版的有关要求,通过接种代表性的阳性菌株,发现紫丹活血片具有抑菌活性,采用薄膜过滤法,可以消除紫丹活血片抑菌活性,确定了薄膜过滤法的最佳冲洗量和实验条件,建立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1 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HTY-Ⅲ型智能集菌仪,(杭州泰林医疗器械厂生产;开放式一次性薄膜过滤器,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51005)。
1.2样品 紫丹活血片(云南天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4g/粒,批号20060301)。
1.3培养基 胆盐乳糖增培养基(批号,0522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030710),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50328),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010315),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41010),PH7.0氯化钠一蛋白胨缓冲液(批号,050217)
1.4菌种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F)441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 0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实验按中国药典200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J)常规法和薄膜过滤法进行。
2.1菌液制备 取上述经34℃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肉汤液体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10-7备用;取经24℃培养18~24h的白色念珠菌霉菌液体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备用;取经培养一周的黑曲霉菌斜面物,加0.9%氯化钠溶液3ml,洗下孢子,转移至另一空管,标准比浊后,取1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4备用。
2.2菌液的检验 取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10-5~10-7稀释液各1ml,用45℃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注皿,各平行测定两皿,30~35℃培养48h,计数,应约为50~100cfu/ml;取上述白色念珠菌10-5~10-6稀释液及上述黑曲霉菌10-4孢子悬液各1ml,用45℃琥红琼脂培养基20ml注皿,各平行测定两皿,23~28℃培养,逐日观察计数,应约为50~100cfu/ml。结果见表1。
2.3供试液制备 取样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一蛋白胨缓冲液100ml,混匀,取适量3000转/分离心10min作为1:10的供试液。
2.4回收率的测定
2.4.1细菌数霉菌数常规法测定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ml、50~100cfu试验菌同时加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h逐日观察结果。菌液组:测定每一菌株所加的试验菌数(同菌液检验)。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加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24~72h逐日观察结果,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2.4.2细菌数薄膜过滤法测定 取1:10的供试液1ml,注入开放式滤器(先用少量缓冲液润湿滤器),用pH7.0无菌氯化钠一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次100ml共4次(总冲洗400m1).加1ml(50~100cfu)试验菌,抽干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入规定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置规定温度培养48h,结果见表2。
2.5回收率的计算 按如下公式计算试验组的加菌回收率:回收率=(试验组一供试品对照组)÷菌液组×100%
2.6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2.6.1常规法 取1:10供试液10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大肠埃希菌液1ml,置35℃培养24h;取稀释液10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对照;取1:10供试液10ml加入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ml,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菌对照组。另取1:10供试液1ml加入10ml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大肠埃希菌液1ml.置35℃C培养24h;取稀释液1ml加入10ml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中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对照;取1:10供试液1ml加入10ml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ml,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菌对照组。
2.6.2稀释法 取1:10供试液10ml加入2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大肠埃希菌液1ml,置35℃培养24h;取稀释液10ml加入2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对照;取1:10供试液10ml加入2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同时加入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ml,置35℃培养24h,作为阴性菌对照组。
3 结果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该供试品接种5株阳性试验菌株,常规法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回收率均低于70%,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回收率均高于70%;薄膜过滤法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回收率均高于70%。说明该样品具有抑菌活性,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均需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测定。见表3。
篇4
【关键词】 梅毒抗体; TPPA; RPR; 实验方法学
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一种系统性、常见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不良的、共用注射器等均可引起梅毒病原体的感染。感染后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且病程长、危害大、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性,即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又可以很多年没有症状而呈潜伏状态,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同时育龄妇女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从1991年~2001年的性病呈增长趋势,其中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61.63%【sup】[1]【/sup】。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的发病人数,从2002年的第7位跃居第5位【sup】[2]【/sup】。近年来为控制梅毒的传播,多数医院对手术、输血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都进行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因此选择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有助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尤其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为了解TPPA和RPR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笔者对32份梅毒阳性标本和32份梅毒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地区2006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病房确诊为梅毒患者的32份阳性血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9~73岁;经健康体检为健康人群32份梅毒阴性血清作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1~60岁。
1.2 试剂 TPPA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株式会社提供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凝集法);RPR法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梅毒快速反应素诊断试剂,两种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1)两种方法的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内的操作说明书进行,质控血清由广西区临检中心提供。(2)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方法: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2例血清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TPPA和RPR敏感度分别为100%和75%,特异度均为100%。TPPA法和RPR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up】2【/sup】9.14,P0.002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 (n,%)
注:TPPA法与RPR法比较,χ【sup】2【/sup】9.14,【sup】*【/sup】P
3 讨论
梅毒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目前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病原体直接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查法。病原体直接检查法是用暗视野显微镜镜检测特征性的梅毒螺旋体,主要适用于人体感染梅毒的初期即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多数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实验室不作此实验。血清学实验是目前国内外检测梅毒螺旋体的主要方法,人体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将引起一系列血清免疫学反应,产生两种抗体。一类是磷脂反应素即非特异性抗体;另一种是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而产生的抗体,即梅毒的特异性抗体。TPPA实验是特异性梅毒血清学实验;RPR实验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实验;由于梅毒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学的实验室检测成了梅毒诊断的主要手段,TPPA法检测的是梅毒特异性抗体,以明胶颗粒为载体,吸附梅毒螺旋体-Niohols株菌体抗原,克服了血细胞自溶而造成漏检的弊端,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实验室常以TPPA法阳性作为确诊梅毒的依据【sup】[3]【/sup】。RPR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实验,它将VDRL抗原吸附于活性碳颗粒的表面,若待测血清中存在反应素时,即发生凝集,具有与TPPA法同样的特异度,且血清不需要灭活、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试剂成本价格低廉,故被临床大多基层实验室广泛使用。本研究以TPPA法为金标准对RPR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TPPA法和RPR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up】2【/sup】9.14,P0.0025)。由于RPR法检测32份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只有75%,有25%是假阴性而漏检。也有相关报道称由于RPR法会产生假阴性,阳性结果可以直接报告,但阴性结果必须用TPPA法再确证【sup】[4,5]【/sup】。由于基层医院检测对象大多数为手术、输血、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及产妇,并非性病门诊的高危患者,梅毒的阴性结果是远远高于阳性结果。鉴于RPR法阴性结果的不确定性,须用TPPA法再确证,这既浪费试剂成本又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建议基层医院实验室使用TPPA法检测梅毒,即高效又准确,从而有效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对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控制蔓延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炎,等.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3):178-182.
[2] 程玉萍.梅毒研究近况.医学综述,2007,13(19):1470-1472.
[3] 尹跃平,施美琴,王洪春,等.快速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实验的实验室初步评价.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1):11-14.
[4] 陈远贵,梅毒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2):174-175.
篇5
关键词:中医;研究方法;哲学;假说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708-04
在中医药学研究不断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回顾和总结运用有关现代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研究中医药学的经验教训,展开对某些研究方法的评议和讨论,应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1关于研究方法中的哲学思想问题
不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均由基础(理论)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部分组成。对待这三部分医学,中医和西医由于历史条件和哲学思想的局限,就其主流而言,有的多从宏观,有的多从微观;有的多从整体,有的多从局部;有的多注重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有的则只看到人体的本身;有的多重视脏器的机能,有的多注意其形态结构;有的多从动态,有的则囿于静态观察。但这些特点的划分,并不等于即是说,某种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是从宏观、整体、天人相应、机能和动态来观察的,而另一种医学则是从微观、局部、个体、形态结构和静态来认识人体的。因为,这种提法既不符合医学发展的客观历史(医学发展的3个阶段是古代的经验医学、近代的实验医学和现代的辩证的多层次的综合医学);也没有准确说明具体问题。因为宏观、整体、机能的认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并不一定常是褒誉之词,医学观察有时也需局部的、微观的、形态结构的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认识。故对待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学术思想特点,都应根据不同的领域或课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轻率地扬此抑彼,而宜实事求是。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分层次的。故应从有关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实质。须知,从微观细胞、亚细胞、分子和粒子水平发现的生命活动规律,到宏观涉及的器官、系统、整体、群体、社会、大自然而迄宇宙等水平的生命活动规律是个统一过程。囿于微观,将易忽视其它层次的研究而见木不见林,止于宏观,亦将缺乏动态的具体而微观的物质基础,单靠演绎推理则难做深入详尽的洞察。故在中医研究中,应尽可能做到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使之相得益彰。
由于人的整体是由各个局部组成,且受其支持而不可分割局部也不能离开整体,且受整体的制约。鉴于当前研究中,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对局部器官和细胞探索较多,对各系统、各器官、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较少。故在中医研究中,应自觉地用局部和整体辩证统一的思想来真正认识在完整人体条件下各脏腑的机能活动,进而认识人体各层次间和整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这就要求对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研究不可偏废,使相辅相成。有人提出,科学研究现代化的标志是能否达到分子水平。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是不够全面的。如果单有某些局部细胞、器官、组织或系统的分子水平指标,而缺乏整体水平的研究,则其结论亦易陷于片面性和盲目性。因而从实际效果的意义上说,这并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
人所共知,地球和生物的演化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自然环境;同时,社会环境如语言、文字、音乐、心理和制度等都可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人类也可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改造: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现象,构成了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外界环境的同时,也改造了人体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注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影响的研究,应是运用现代科学对中医进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用物候学、医学气象学、预防医学等知识和方法对中医提出的“天人相应”、“地域方宜”等理论进行探讨,就有其积极意义。
人体的结构和机能是相互影响的。医学已经证明,并无单纯的机能性疾患。人体的形态结构是机能活动的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可反作用于形态结构。故任何脏腑的机能活动都是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形态结构)的。就人体而言,强调功能而忽视其结构,或偏重结构而忽视其功能,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片面的。只有在研究中,将结构与机能统一起来,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才有可能真正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实质和规律。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医的“证”,应是人整体脏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异性综合反应状态。研究“证”时,不可忘记这一特点。
由于人体生命活动是很复杂的运动形式,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和社会的运动的综合。人体内的每一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形态,故必须用动态变化的观点对病证进行诊断和预防研究。因人的生命运动是绝对的,但又同时有脏脏间形态、结构、数量和机能的相对的平衡。故研究病证的诊治应探索相互配合且能较好反映质与量的变化的多指标,藉以全面观测人体病理或生理过程中同化与异化、质变与量变、运动与恒定、兴奋与抑制等对立统一现象,并进而阐明其内在规律。那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研究方法应予摒弃。在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和脏象经络等理论时,都宜选用活体的、联系的、整体的、动态的观察方法和指标,这样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在古代曾不自觉地运用黑箱理论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疾病过程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观察。并作出过辉煌的论述和假说;今天更应该自觉地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哲学、现代医学),如辩证唯物论、控制论、信息论、分子生物学和白箱、灰箱、黑箱等理论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有人说,黑箱理论是一种“试错法”(Trial and error)。其实,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都是这种试错法的查复,但却是由粗重到精,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不断升华的进程。故处于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以沿用黑箱理论的研究方法为满足,而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深化。
2关于研究中的几种假说问题
科学假说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原因、性质或规律的推测性说明,它是从来源于实践的可靠的,但数量有限的事实或理论根据中作出的。只有提出一定的假说,科研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实验或观察,才有可能经过反复实践揭示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或验证、修改、增删和创立科学理论。一般说来,一个合理的假说,多是比较简明、符合已知事实、且是可以被验证的。然而,在科研中不少假说多是被否定的。但一时没有被证明的假说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因为人们认识客观真理常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故我们须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对待科学的假说。为使能结合了解中医研究中提出假说的逻辑和某些方向性问题,下面拟多举几个有趣的设想供参考和讨论。
如在研究中医太极拳的防病治病机理时,最近有人从大脑皮层的主宰功能着眼,提出太极拳手脚运步阴阳时,使大脑皮层两半球某些区域产生交替的兴奋和抑制,通过内在的规律性久之可产生防治疾病的作用的假说。同理,在气功的机理上亦认为,当意守丹田或某一特定区穴时,可使皮层一点兴奋而放电,致其它处于兴奋紧张状态的脑细胞松弛而充电,与针灸或按摩一样,同具有类似调整高级神经活动的积极作用。这些假说虽系借用现代医学中关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某些论点,且亦不无其粗略性,但能积极地提出有关设想以图阐明某些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这种大胆假设求证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在用阴阳学说解释中医防治疾病的两大类作用时,提出了“被动”防治和“调动”防治的假说。所谓被动防治,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亦可称之为补充疗法或代替疗法,所谓调动防治,就是利用负反馈作用,充分应用药物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通过内调整而达到阴阳平衡。如血虚时补气以生血,气虚时壮阳以补气之类。并认为中医重视调动防治,而西医则习用被动防治。虽然,这一假说似过分强调了调动防治的作用,并有将中西医疗法绝对化之嫌,但根据中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和西医有关负反馈作用的原理,提出调动防治的假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亦有人根据中医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乘侮等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的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有关内容,参照临床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而备兵疗效的事实,提出了中医治疗某些病证多具疗效的机理,在于“多级多路调节”的假说。所谓“多级”,就是在不同层次级别,如宏观(包括人与宇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群体、个体、系统、组织、器官)、微观(包括细胞、分子、粒子、量子)等层次上的调节。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病证,中医可用摄生、情志转移、针灸、气功等整体疗法而收效。所谓“多路”,就是在即使是同一层次中也可选用多种路径和方法对失衡的阴阳进行动态的调整,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时的治法,根据辨证既可“实脾”、也可“抑肝”、还可“平肝健脾”同治,又如肝实肺虚证,既可因证而泻心补肾,亦可泻肝补肺,甚至可取抑肝健脾之法。似这种同病异治,调整高阈或低阈的阴阳失衡而使归于平的例证,临床上并不少见。至于遣方用药、针灸按摩、内服外治、太极拳、气功各法,或单用或兼投,亦属多路调节之列。当然,有关疗效可显可平,其关键在于辨证时能否确切抓住病证之根本,治疗时能否针对其主要矛盾而立法遣方。笔者认为,这一假说是有其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的。
当然,在中医研究中类似的假说还很多,本文无法详举。但应注意的两点是:①从假说至发展为理论或学说,尚有一个较长的反复实践和验证的过程,说明“大胆假设,科学求证”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②科研中,被否定的假说也并不一定是无价值的,有的可能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水平而暂时无法证实;有的虽因演绎推理的错误而被否定,但却为他人提供了反面资料,表明“此路不通”,从而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中医研究中的特殊选题问题
医学科研的选题,除了需适合四个现代化的需要,贯彻预防为主和防治常见多发病等方针以及动态要明、疗效要好、起点要高、指标要新、命题要小、立题要深等一般性要求外,尤应注意科研课题的方向性和独创性,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研究中医,就应该根据中医的特点和长处,提出研究中医理论和实践须予解决的某些新颖课题。兹列举有关中医基础研究的有关选题说明如下。
如对血瘀证的认识,古今医家颇不一致,对其诊断分类和瘀血程度更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多影响科研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人虽提出诊断血瘀的主要依据是紫舌、诸痛、病理肿块、出血、体表血管阻滞、肌肤甲错、月经紊乱等。这一系列证候如全部出现或多数存在,则诊断较易。但病者证候往往不典型,如只凭一两个症状和体征即下结论,则亦可致误诊。紫舌也可见于热甚入营,肌肤甲错在血虚体亏时可见,病理肿块亦可因痰湿结聚所致,引起月经紊乱的病因很多,如脾肾虚损、肝胆气郁等均可。有关诊断血瘀证的一般依据,如麻木、发热、水肿、烦躁、健忘、脱发、口渴、咽燥、色素沉着等,各症的病因很多,如气虚血亏、温热伤津、心肾不交、肝郁脾虚等,故较少确诊意义。至于实验室的某些指标,如微血管通透性、血流速度、心射血量、外周血管阻力、血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测定等,或因缺乏特异性,或因干扰因素较多,或因条件所限多可降低其诊断作用。有人怀疑这些指标是否即能证实血瘀、气滞或其它有关病证时,其测定值是否也会有相应变化,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在多大程度上能说明是血瘀模型。因为血栓并非皆由于血瘀,血瘀亦不一定都有血栓。故我们在诊断选题时,应尽量依据中医理论的特点,如气与血、阴与阳的对立统一观以及人整体机能反应状态等理论来分析和决定。
在治疗方面选题时,应不只一般地观察和总结某法、某方、某药治疗某病证的疗效,虽然这类科研是基本的和需要的,但从深度、广度而言,却不是创新的。有条件的单位,今后能否根据中医调动或被动防治某些病证的理论特点,如在研究扶正固本治则时,探索被动(补充或代替性)扶正与调动扶正的最佳时机抉择,或观察负反馈作用在调动和发挥机体抗病能力(正气)中的某些影响因素和效果等;系统分析疗效与辨证分型间的相应关系,找出其规律性。
4有关观测指标问题
中医研究中,观测指标的恰当选择(包括指标的个性、动态性和掌握多指标间的相关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观察结果的可靠性。每个客观指标都反映一定的理论认识,故采用能反映较高理论意义的指标,多可以使研究工作上升到新的理论水平。
指标(指示标志)有时也叫“判据”或“参数”。理想的观测指标必须全具有合理性、准确性、特异性、重现性、计量性和客观性;其次,还尽可能满足灵敏性、无偏性、技术上的简易性或可能性、可转换性、分级性、无害性和与他指标的配合性。归根结底是指标应具“有用性”。选定指标不外乎两种途径:(1)利用现成(定型)指标(可通过查阅有关科学文献资料取得)。(2)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与可能而自制指标(如有人以小鼠在水房中攀住房壁的时间作为观测中药补气作用对体力的客观指标等)。指标依其观测使用的性质特殊可有不同的分类,但总的要求能现代化而尽可能达到分子水平与宏观整体性相结合的要求。因医学认识,不论从组织解剖学、生化、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等领域多已进入到分子粒子水平;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科研仪器也为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武器。故研究中医理论时应多选用分子水平的实验指标,这种指标的优点在于缩小了实验动物与人体的种属差异,降低了多种运动形式间的差别,并能本质地反映事物的规律性。只要注意用辨证唯物论为指标思想,整体地、联系地、运动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则其结论多是精确、稳定而深入的。国内已有人按照精密的医学设计,在中医的各种证型之间作严格对照,筛选分子水平或其它生化、内分泌的观测指标,然后找出各个证型的特异性生理病理的变化。上海使用这种方法,初步筛选出肾阳虚的特异性指标是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24h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有的还提出血清cAMP与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可作为阴阳虚损的鉴别指标。北京还观察到脾阳虚病人的木糖吸收试验降低是其特异性表现等。近些年来,各地运用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微循环、内分泌、神经体液等方面的指标,对中医的证型进行了临床观察,摸索出一些线索,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关键是须使观测指标不断深化和动态化。如人体的生化指标,多数都是在人体脏腑各种功能调节平衡后的产物。如血糖的正常值是由多种因素调节的结果,故而需外加刺激如各种糖耐量试验等才可使之成为动态指标。同理,肾虚病人的特点是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功能差,如用静止性指标有时就不容易发现阴性证据。例如血11羟皮质醇、尿17羟值都是在垂体-肾上腺皮质和肝脏之间调节的结果,垂体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上海采用ACTH二日滴注试验、甲吡酮试验(Su 4885)、血11羟昼夜节律测定、地塞米松昼夜节律抑制试验等,使尿17羟、血11羟转成动态指标,从而更有利于研究肾虚病人的适应能力。当然,现在所选用的多数的静态指标也不可偏废,它对于为数众多的病人取其平均值,以及衡量人体是否失去代偿能力等方面仍有其科学意义,关键是须用动态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其结果;有时,还须多次重复地进行观测。
也有人认为,有“证”则必有其相应的动态指标及静态指标。如在脾虚证的研究中,国内不少人从中枢神经、植物神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AMP与cGMP效应、体温调节反应、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消化系、免疫反应、病理形态学及药证参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44项不同类型指标的观察,取得了一定进展。当然,真正形成新理论还有许多具体的实验工作要做。个人认为,在中医研究中,目的性不明确的多指标研究,常事倍功半或甚至是徒劳无功,故需寻找主要指标,准确地检测其正常值范围,并考核其是否具有稳定性和能否转成动态性。只有在方法学和指标选用上的突破,才有可能促进中医科学研究的突破。当然,有计划的撒网式的多指标研究,有时也难避免,尤其在某一专题开始探索阶段,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的特异性指标的筛选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也还需要。
5关于动物模型的问题
医学研究中有关疾病模型的建立,是一项重要而新颖的工作。疾病模型包括动物、微生物、细胞培养以及数学模型等,其中以动物模型较常用且受到重视。理想的动物模型应与人类疾病有较大的相似性;此外,还须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经济性、确定性或可靠性等条件。现在较常用的动物模型,多数还不够理想。此可能与实验动物多非来自纯种或同窝,灵长类动物较少且售价昂贵及由于某些动物的生理解剖特点不适合有关病证的要求等情况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当前的医学研究中,有关动物模型多能相当于某种病,却较难真正符合中医特定的某“证”,分析其原因至少有三:(1)虽能联系人体疾病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但选择的这些多不一定是本质性、特异性的项目,它既可见于此证,也可见于彼证。如以怕冷、体温低、缩、挤卧表示“寒证”,初看似是,继析则非。从定位来说,此究是外寒、里寒,还是脏寒、腑寒,不易得知;从病性来说,判其为阳虚证亦有其相似处。(2)从中药反证法得来的模型,如虚证能用补药纠正,实证可以泻药治愈之类,虽有一定可靠性,但因有的中药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双相作用),它在一定病证中既能升又可降,既可补又可泻。故如单凭中药疗效的反证,若不与其它辨证或实验指标结合分析,有时也不一定准确。(3)用现有医学的某些理论或概念来判别中医的“证”。在这方面,有些虽有可取之处而不必吹毛求疵,但从科研的深广度来衡量,似还有须予商榷之点。如从病理解剖学的观点,肾上腺萎缩为肾虚的表现,但这是否为特异性指标呢?
尽管如此,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某些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在八纲辨证方面,已初步建立有寒证、热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俱虚、亡阳等模型;在脏病方面,有脾阳虚、肺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模型;此外还有反映舌象、脉象和血瘀、痰的模型等。有时,为能更确切地反映中医“证”的本质,考虑到人整体的影响因素较多,故可根据需要与可能摸索制备离体器官模型,进行细胞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当然,关键还在于临床上进一步明确“证”的实质。
篇6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究竟有什么好的良策呢?以发挥小学生自身条件为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的一些规律,就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兴趣为契机,多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语言
初学英语阶段,意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老师会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做游戏、唱儿歌、画图画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二、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倾听的习惯。
2、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3、养成背诵的习惯。
三、注重积累,搜寻有效的记忆方法
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小学生是初学者对于单词的记忆还知识处于感性阶段,如能引导得当,能发挥他们记忆的潜能。
很多人说在阅读中背单词,但那是需要一定的单词量作为基础才行。虽然阅读很重要,但集中精力专门背单词还是必须的,否则单词量太少,阅读就完全失去了兴趣。我们学习我们的母语,尚需要专门的记生词和生字。
可以使用单词记忆软件辅助记忆,笔者曾使用“四快高效学习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款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记忆的效果特别好,它的原理具体我也说不清楚,一开始用觉得这软件挺一般的,没什么特别的,但是用到后来(你试个几天),你就会发现很神奇了,他真的能监测到你即将忘记的单词,然后重现让你学习。这对于大量词汇记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四、持之以恒,把握未来
学习英语要过许多关,如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快读关、词汇记忆关、句型转换关、情景说话关、快速听写关等。过每一关都要下够功夫,练够火候,才能苦尽甘来。
以下六点是重点
1. 上课时间一定要充分把握
2. 坚持大声朗读课文,可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3. 通过学习课文,在课余时间翻译课文。
4. 对于每课的语法重点,要适时总结,细致分析。
篇7
关键词:养正消积胶囊;微生物限度;回收率
养正消积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一种抗肿瘤的中药复方制剂,由黄芪、女贞子、莪术、人参、灵芝、绞股蓝、土鳖虫、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蛇莓、茵陈、徐长卿、鸡内金等组成。据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空间位置概念和络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变部位在于脏腑阴络,脾肾亏虚为其发病之本,热毒滞络、络息成积为其重要病机。治疗以健脾益肾治其本,使脾肾功能旺盛,发挥“养正积自除”之功;辅以化瘀解毒、散结通络之法以治其标,使络通瘀去,热清毒化。然而养正消积胶囊处方中含有的多味中药材含有抑菌成分,可抑制污染微生物生长,这就给药品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更好而有效的保障该药品的质量,我们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1】的要求对养正消积胶囊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验证,以期获得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生物安全柜:美国Frontline FHC-1200A;生化培养箱;LRH-250F;干热灭菌烘箱:FD204。
1.2 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来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3 培养基及稀释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20120702、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121018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20121209、营养肉汤培养基120610、改良马丁培养基120417,来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样品 养正消积胶囊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120601、120602、120603.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制备
2.1.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培养24~2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含菌数为50~1OOcfu的菌悬液。
2.1. 2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含孢子数50~1OOcfu的孢子悬液。
2.1.3 菌液组计数:取1ml上述制备的菌液,加入相应的3块培养基培养,平板计数。
2.2供试品对照组
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至100ml,取供试品lO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OOml,溶解,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取此液10倍量递增稀释制成1:100,1:1000的供试液。
2.3 方法
2.3.1 预实验取1:10供试液1ml和上述制备好的阳性对照菌液1ml置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混合均匀,放置凝固后,置培养箱中培养。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计数,计算回收率。结果如下:
由以上试验证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性,故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一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实验对比。
2.3.1 确认试验 经过多次实验对比得出最佳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静置,取1:10供试液上清液每皿0.5ml,每4个平皿为一组。取上述制备好的阳性对照菌液1ml,分组注入平皿中,倾注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后,倒置培养。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计算回收率,结果如下:
3 讨论
上述实验表明,本品采用常规法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均无影响,其实验组回收率均达70%,故霉菌及酵母菌可采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但由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性,即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5ml/皿)进行方法学验证,经过3次独立平行试验,结果显示回收率均>70%,因此可采用培养基0.5ml稀释法进行养正消积胶囊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9~85.
[2]肖庆青.《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及其方法学验证[J]. 江西化工,2008,23( 2) : 65~ 66.
篇8
1946年由前苏联专家阿奇舒勒(Altshuller)创立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heocrac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法指导性理论。TRIZ解决了创新这一问题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同时,使实现创新有规可循。
发展历程
TRIZ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80年,Altshuller创建了TRIZ的理论基础,并建立了TRIZ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第二阶段1980-1986年,TRIZ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学术研讨会频繁召开,很多TRIZ学校得以建立。同时,TRIZ开始了在非技术领域的应用探索。第三阶段1986-1991年,伴随着TRIZ应用实践的不断丰富,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和缺陷,对TRIZ的改进和提高开始活跃。第四阶段,1991年原苏联解体以后,随着部分TRIZ专家移居到欧美等国,世界范围内的TRIZ研究迅速兴起。
2004年,TRIZ国际认证进入中国,中国开始在教育领域应用探索。
核心理念
TRIZ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性和可控性。
通过对大量专利的研究比较,Altshuller发现仅有1%的解决方案具有原创性,其余都是对已知方案或概念在新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Altshuller总结出了古典TRIZ的四大理论基础:创新问题定义、创新模式、创新等级划分和技术系统演化模式。
篇9
【关键词】 ELISA;乙肝;方法学;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国分类号】 R51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45-01
ELISA自1971年问世以来,由于其简便、灵敏、特异性高的、酶标记物有效期长、以及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科各个领域。依据测定抗原抗体的不同而有不同方法,在测定蛋白大分子时候,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双抗夹心法;对于只有单个表位的小分子时,则采用竞争法。
众所周知,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外乎是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微量孔的质量、吸附特性、包被物的纯度、包被质量、孵育温度等因素。本文主要从方法学角度,重点阐述引起临床少见模式以及假性结果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1、夹心法
测定HBsAb,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它测定的抗体是所有类型Ig,包括变性的IgG,不受血液标本中RF因子的影响。因此,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高于间接法。因机体产生的抗体的量是有限的,不会产生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在测定HBSAg、HBeAg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当前北京万泰和英科新创试剂对于测定HBSAg则是采用优化流程的双位点一步法测定,这样就有效的增加了待检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的反应时间。当血液中RF因子,与多种动物的变性的IgG的Fc段结合而容易产生干扰现象,排除这类干扰,可以先用胃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处理去除Fc段,能有效地改善检测特异性 [1] 。当血液中的抗原浓度很高时,抗原抗体比例失调,产生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结果。排除hook效应影响,可采用稀释标本重新测定。对于是否为hook效应,也可用多点稀释测定法,如果稀释样本反应信号比未稀释样本高,那就是HOOK效应。
2、竞争法
测定HBeAb与HBcAb等这类小分子半抗原或抗体时,将待测血清和酶标抗原或抗体同时加入反应孔,竞争结合抗体或抗原。其实,临床一般不用竞争法来测定抗体,只有当抗原中的杂质难以去除或者抗原的结合特异性不稳定时方采用竞争法测定抗体。因为,乙型肝炎e抗原和核心抗原的结构相近,e抗原较核心抗原仅少29个氨基酸,e抗原很容易转变为核心抗原[2]。我科使用万泰生物和英科新创两种试剂,它们对于HBeAb测定试剂工艺流程不一样,万泰采用包被e抗原,英科新创则采用包被e抗体,配以酶标记抗体(HBeAb-HRP)和中和抗原(HBeAg),竞争结合血液标本中的HBeAb。大概英科新创采用这种方式测定HBeAb,可能主要是考由于HBeAg的不稳定性,防止包被HBeAg向HBcAg转变导致测定误差。同时由于竞争法所用抗体均为动物源性,与机体感染病毒所产生的抗体有所差异,因而临床出现了难以解释的测定结果出现,这是其方法设计本身的缺陷导致的[3]。在竞争法测定抗体过程中与一步法比较没有勾镰效应,避免了假阴性,但方法学的原因导致了灵敏度大大降低,不如夹心法和间接法敏感。
3、分析与讨论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ELISA法对两对半检测,多数检测抗原的标记酶效果并不非常理想,容易出现干扰。天然抗原虽有完整表位,由于纯化难,特异性不高,为了减少非特异性抗原的影响而减低抗原的浓度,又让其灵敏度降低;合成多肽则一般为线性多肽片段,未被糖基化,又容易出现抗体检测的假阴性结果;基因重组多肽抗原相对于天然抗原纯度高,特异性高,但它缺乏天然抗原的完整表位,因此可能导致某些抗体的漏检而出现假阴性。同时还可能含有表达载体的蛋白质而导致假阳性结果。在对乙肝的检验中,每一个环节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的。我们能掌控的是要尽可能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检测过程中所用的不同方法采取相应的策略。除了选择口碑好,质量优的检测试剂,还应严格遵照说明书使用,比如:试剂恢复室温,是防止载体孔包被物潮解而影响与后续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中应该严格控制加入待检血清和酶标抗原抗体的时间差,加入样本和酶标试剂的时间差越大,对结果的影响就越明显。洗涤中专用洗涤剂中含tween20,可以有效地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和增强抗原抗体结合。还要注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蛋白质结合、抑制了酶的活性以及干扰某些实验方法的反应等。还应特别注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常酶标抗原(体)是通过化学交联制备的,一个理想的化学交联是应该得到明确的分子组成、酶及抗体抗原不失活性,标记结合物稳定,现在的化学交联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抗体的动物源性以及HOOK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关键要注意将五项指标结合对应分析。对可疑结果采用不同厂家试剂做平行试验。可以对某些少见型或特殊型予以合理解释,也对解决因结果误差带来的医疗纠纷大有帮助的,同时对临床诊治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廷彬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31
篇10
中图分类号:R6;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82―03
医学生后期临床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性很强。要培养医德医风好、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后期临床教学是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临床实用型外科人才。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和扩招、医疗环境的改变、就业压力的增加等等……传统的后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成长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实习医师的学习和业务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后期临床教学工作。现就外科学后期临床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如下。
1 蕴教书育人于临床教学之中
现代社会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层次和服务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务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我院培养人才的需求。但目前存在许多临床教师忽视“教书育人”的现象。特别反映在年轻教师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其言谈举止无不包含着育人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主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临床理论课学习,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临床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讲清学习临床课的目标及意义,向学生介绍历史上许多名医――扁鹊、华佗、林巧稚等,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奉献精神。吾师刘家奇教授说过:“医生有德无术,尤如菩萨观音;有术无德,婉若妖魔鬼怪”。他告诫后人,要成就为“名医”,必须“德艺双馨,敬业奉献”!
在教学中要把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外科学》中讲到外科感染治疗时。可结合医学模式的转变,阐述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生物――心理――社会的关系。强调整体治疗及医护质量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内容,列举一些临床上因医护人员自身因素造成一些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如某医院的外科医师,由于粗心大意,在行阑尾手术时,误将患者的子宫附件当作阑尾切除而引起医疗事故,或手术一味求快,不注意阑尾残端的处理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医疗纠纷等等。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爱心,要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尊重科学,维护医学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捍卫科学这片净土。
2 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消除现行模式弊端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院所奉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体现,陈旧的不科学的教学思想观念不革除,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获得大范围进展是不可能的。长期以来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教学手段。
2.1 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核心在于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员为主体、教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以塑造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创新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该模式教给学生的根本是方法.所谓“授人以渔”,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生见习阶段是由纯粹的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使学员尽快将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带教教员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教学查房外科临床见习一般为10~12人一组.在每一小组到科室报到时,先简单介绍在普通外科见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对学员提出具体要求,使学员大体了解本科室见习所涉及的疾病和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选择较典型临床病例,如直肠癌、胃癌、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腹股沟疝等,以查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对引流管、胃肠减压器、心电监护、深静脉营养管等临床用品作直观介绍,使学员形成感性认识。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就所见习的疾病和临床现象提出问题供学员思考讨论,学员也可提出问题,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见习的临床患者进行小组讨论,允许学员再次深入病房向患者询问病史、查体,但不许翻阅病案。带教教员引导讨论的方向,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直接答疑,而是引导学员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员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结合临床给予明确答复,指出不足,提出意见,并将临床治疗过程予以梳理,给学生以较为清晰的诊断、治疗全貌。如烧伤的PBL举例:提出问题:什么是烧伤?烧伤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烧伤的伤情判断?如何进行治疗。提供学生学习、查找资料、进行思考的线索:如烧伤诊疗基本原则,如何进行烧伤现场急救?烧伤怎样进行创面处理?烧伤出现休克、脏器功能不全如何进行救治?……引导考生讨论的要点:如何判断患者的烧伤面积、深度,怎样补液?烧伤后机体应激反应与基础医学的联系;烧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机理;烧伤创面修复机制及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等等。最后进行小结:用简短的文字,全面小结概念、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
2.2 运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渗透式”教学法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培养一名高级临床医生,必须把基础医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临床医学解决问题。一个临床医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在医疗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造就。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的联系。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交流、彼此沟通,若能定期召开各科教师教学心得座谈会,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畅所欲言.对提高教学质量会有极大帮助。以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为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都讲,在生物化学课中,应自觉地联系临床,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如此广泛的联系,并且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临床各种疾病的诊疗都非常重要,他们就会认真学习。到外科临床再提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时,学生就能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认识这个问题,达到基础与临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目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直观性教育
临床上疾病的许多表现和操作技能,即使用文字描述得非常准确和具体,但学生如果见不到真实、具体的表现和详细
的操作过程,就可能对即使是非常平常的体征也难于识别,操作过程也只能凭空联想,难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幻灯、录像、模型教具,特别是规范的电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电视录像、视听教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百闻不如一见”之效果,尽可能将正常形态与异常体征、操作技能、步骤等直观的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电化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诸多局限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变原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为形象生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许多的不足,明显降低了讲解和学习难度。
2.4 调整考核重点,注重能力评价
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临床技能进行全面训练的最佳时间,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放松自我要求,教学上难于管理的薄弱阶段,加之过去考核以理论为主,技能成绩比例较少,使学生感到毕业前只要好好复习理论,就可以顺利通过毕业考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使学生在实习中忽视了临床技能训练。为此,应采用临床综合技能考试细则评分标准,实行毕业临床出科考试制度,注重“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急腹症、气胸、烧伤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掌握清创缝合术、换药术、腹腔穿刺术等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掌握创伤性休克、气胸、烧伤、刀刺伤等急症抢救的原则和方法,为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高度重视外科手术操作基本功训练,“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练功必须痴迷,才能技良。执着基本功训练是对外科专业的强烈追求和高度敬业精神的体现。必须下定决心,明确目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方法,做到台下练,台上用,心里想。经过1~2年认真训练、锻炼,才能在大脑建立牢固的条件反射,形成动作定型。练一熟一巧三步曲是长功得功的规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些高难度的技巧要经过千万次的训练,在手术台上才能达到运用自如。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后期临床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环境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发生改变。学生自主择业、考研等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不惜时间寻找好的工作单位或把精力放在考研升学上,影响临床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安排上,考研的前期准备与后期临床教学在时间上冲突,大部分学生就开始准备考研,考研的学生把精力用在复习功课上,放在理论课的学习掌握上。就业的压力也使部分同学早早就奔波于意向单位与实习医院。这使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机会减少,所掌握的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有的学生整天不去实习,而是留在学校里复习考研,有的学生则跟教师玩起了游击战,应付教师查岗;或直接向带教老师说情……,说明考研对后期临床教学冲击较大。
3.1 加强思想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考研就业,首先要正确认识就业、考研都是于人于校于国家都有利的事,应当正确引导,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信息,多部门配合,多途径解决,尽量缓解就业与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实习与择业、考研的关系。可通过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和临床实习期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认清择业、考研与实习之间的联系。
3.2 严格出科考试,把好质量关
严格对实习学生进行出科前临床专业技术和基础知识的考核,使实习学生在临床上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为掌握临床技能的操作技术,而认真对待临床实习。通过以上临床教育,才能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临床实习的重要作用。
3.3 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临床实习、临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销假制度。严格对违规、违章学生的教育、处罚制度。使学生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下.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安心进行临床实习。
4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4.1 提高教师队伍专业业务素质
后期临床理论课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基础,高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对学生的重视。临床医院存在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临床教师队伍未掌握临床医学教育的技能及手段,教师队伍的驾驭语言水平、外语能力、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均不足,又正值教师队伍新老交替之际等问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梯队刻不容缓。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科研、临床和教学的实践来实施,其中对学科带头人要重点加以培养,采取脱产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建立一个培养、引进、使用、管理人才的长效机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