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情境范文

时间:2023-03-30 03:1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定情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定情境

篇1

(一)剧本内容的规定情境

剧本内容的规定情境,按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对规定情境的定义,又可以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外部指的就是剧本所交代的时间、地点、时间、人物关系等等。它是演员表演必须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演员创造角色不可缺少的依据,有了外部的支持,就有了演员对于角色的内部认识,包括角色的动作、语言、心理状态、舞台调度、背景等等补充认识。例如我在大二时饰演桥田寿贺子话剧《结婚》中警察时,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刚开始无从下手,因为这个角色出场不多,自己刚开始并没有严格依照剧本的规定情境以及人物性格去理解角色,只是单纯的给自己台词上加以处理,想以搞笑、轻松的形体语言去吸引观众,后来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启发,查看了那个时代日本社会的图片和资料,使我对那个时代日本的经济、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我给警察写了多个人物小传,之所以写多个,是为了寻找最符合这个人物在《结婚》这样一个规定情境下适合他的年龄、出身、地位、心理,从而在舞台上呈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动作、语言。通过总结和分析,在以后的排练中,就没有像以前用自己的设想去演了。从这里看出,演员的行动确实来自对于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

(二)现实中的规定情境

现实内容中的规定情境,指的就是演出场地、舞美、灯光、音响、布景、服装、道具等等。这些因素是演出时客观存在的,它们对于台上演员的表演同样起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往往我们会注意到当剧中人物出现大段独白,或者当剧情发展到时,会有音乐推进,一束或几束追光打在舞台上,例如,霍达的《红尘》中最后一场中德子媳妇自杀前的大段独白,前者表演是一个演员在一个空旷的舞台上,灯光全开,进行无实物表演,而后者则是一束追光打到演员身上,音乐慢慢推进,演员在处理台词的时候在辅以各种小道具,显而易见,后者的渲染效果更佳,不仅能够刺激台上演员感情的释放,也可以使观众为剧中人物凄惨的结局而叹息。反之,倘若现实中的规定情境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台上演员的表演。

(三)规定情境制约演员戏剧动作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行动是表演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却不等同于生活。不同人来饰演同一个角色,显然会有着不同的诠释方式和理解,但是其多种多样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法都受着同一个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制约着角色的性格、语言、形象和戏剧动作,演员要说什么、做什么,都必须符合规定情境,剧情的发展、舞台生活的节奏、氛围以及一切与戏剧动作所相关的范畴都必然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演员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是受规定情境的制约的。规定情境告诉演员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要做什么、说什么才能够符合我的人物角色,从而调动演员的内心潜台词、思考过程、形体调度以及语言行动。因为规定情境的不同,同一句台词而产生的调度、刺激、情感都是不同的。

吴卫民教授在他的《戏剧本质新论》中提出,每部戏剧都必须有戏剧性的构成——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强,则戏剧性强;反之,则戏剧性弱或没有戏剧性。规定情境决定冲突、决定激变、决定人物动作、决定整个戏剧行动并赋予它们戏剧性。掌握了情境构成的奥秘,便掌握了戏剧性的大部分奥秘。

(四)规定情境来

源于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

篇2

【关键词】戏剧表演艺术;规定情境;行动;制约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39-01

演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否生动,行动是否准确,都将与演员对规定情境的理解、感受与把握紧密联系在一起,舞台上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都是在规定情境和行动的结合中产生。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必须重视规定情境的挖掘和丰富,任何时候都不存在没有规定情境的行动。

一、戏剧表演艺术中的规定情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所谓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以《北京人》中的人物曾文彩为例,通过第一幕中文彩的一些台词,这就可以看出来,她怕老公江泰在家里闹事,一是因为爹和大嫂,二是因为文彩自己要面子,τ谝桓黾蕹鋈サ呐儿成天住在父亲家,家里人都厌恶江泰的嚣张横肆,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感到惭愧,同时更害怕大嫂的冷嘲热讽。分析出这点,曾文彩就有了心理依据,在舞台上的行动就明确了,就是要劝阻江泰不要发牢骚,不要闹,不要去招惹大嫂,更不要惹爹不高兴。由此可见,对规定情境进行深层次的开掘丰富及创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戏剧表演艺术中角色的行动

戏剧家查哈瓦指出“行动――这乃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演员在进行表演时一定要抓住自己的舞台行动,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在舞台上不要为奔跑而奔跑,为难过而难过。在舞台上不要‘一般地’动作,为动作而动作,要常常抱着一个目的去动作”。

以《龙须沟》中程娘子一角为例,戏一开始就是程娘子为程疯子准备早饭,演员经过细致分析了解规定情境后,就会明确程娘子这段戏的任务是:急着早点去市上卖烟。有了这个具体的心理动作后,就会有积极地切菜、烧水等一系列的形体动作,由于有着心理动作“急”的支撑,在剁刀时节奏也快了,总之形体动作是随着心理动作变化着!此外,程娘子在给程疯子准备早饭的同时还在听丁四嫂抱怨丁四一夜没有回家、没有钱给小妞子治病等,由于听到后为丁四一夜没回家担心,为小妞子的病担忧,可程娘子无能为力,于是在切菜的时候会放下刀,或在炒菜时会停下。由此可见表演当中的任何形体动作都是以心理动作为前提,都是有内心依据的。

三、规定情境与角色行动的关系

在表演创造中,规定情境和行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首先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角色在舞台上的所有行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下进行展开的。《家》中梅表妹出场这段戏是梅刚从梅林追忆来到大表哥书房,带着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眷恋,而这个书房又是她和大表哥留下最多回忆的地方,当梅走到书房,脑子里出现了一幅幅和大表哥一起看书写字的画面,选择了在回想中环顾这个书房,房中的布置和以前一样,直到看到房中的床,把梅拉回到现实,这已是大表哥和大表嫂的房间了,轻轻地叹了口气收起了伞下了台阶,看到床边的摇篮时,想到了善良温和的大表嫂和可爱的海儿,于是又叹了口气。只有挖掘出深刻的规定情境后角色在舞台上的行动就会更加的生动鲜明。

再者角色的行动总是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人物的行动要随着规定情境的发展而发展。在一个剧目中,规定情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新的事件、人物关系的变化都会使规定情境产生新的发展,人物行动也就必然会随着规定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在《家》中与大表嫂瑞珏的后半段戏中,梅不能把前半段和大表哥的情感延续到这后半段的戏中,因为规定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这段戏可分为几个层次几个回合。刚开始害怕大表嫂提到我和大表哥,因此梅表明自己愿意走,希望大表嫂别误会了以示安慰;到后来采取回避的方式而大表嫂留住了梅,梅了解了大表嫂并信任了她,知道了她的内心也知道了她是真心实意的对大表哥,当她说“梅表妹,你就要走了,你应该好好为他想想,也为着你自己――”时,梅变成了主动。在形体上她们也是一步步地靠近。由此可以看出,行动总是随着规定情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同时规定情境始终制约着舞台上角色的行动。

四、结语

舞台上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都是在规定情境和行动的结合中产生。作为演员一定要去研究和挖掘剧本中的台词,搞清楚剧本中人物的规定情境,一定要抓人物的行动,不要机械地走调度,要有深度的心理体验加上高度的淋漓尽致的外部表现。

参考文献:

篇3

1基本情况

1.1授课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理科班学生,学校是一所二级完中,学生基础不太好,是一节借班上课的同课异构教研课。

1.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选修2-3》人教A版1.2.1 排列 (第 1 课 时)部分。这个内容是在学习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知识与方法上,同后面学习组合内容有相似性,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索发现、观察猜想、类比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两个实例中抽象出排列概念的过程,会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

2. 能判断一个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并会求排列问题的排列数。

3.体会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排列问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排列概念、排列数公式。

教学难点:排列问题的判断及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2教学过程及反思

2.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3分钟)

师:我们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分别是什么?(师生共同复述)

师(强调):对于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的各类方案中的方法是相互独立的,选择其中任何的一种方法都能独立地完成这件事。对于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中的方法是是相互依存的,缺少任何一个步骤,这件事都不能算完成。

生完成下列练习:填空(是用“分类”还是用“分步”)

1、由昆明去大理可以乘汽车,也可乘火车,还可以乘飞机. 如果一天之内汽车有64个班次,火车有6个班次,飞机有4个班次,那么,每天由昆明去大理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分为 类,列式:

生:3类,列式为64+6+4=76 种

2、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4人,若要选男、女生各1人参加学校“献爱心”志愿者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分为 类,列式:

生:分为3步,列式:30×24=720 种

【点评与反思】2.1.1从教学实况情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两个计数原理不能完整复述,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但对于两个配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得很好。

2.1.2 从知识内容上看,两个计数原理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的关键,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得很恰当。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教学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1.3两个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师:你会吗?会的同学举手回答。

生:(思考,无人回答)

师:设3位同学为张三、李四、王二,并有排好位置的3个空位,让张三站在第1位,李四站在第2位,王二站在第3位。大家看动画演示,送樱桃给张三,就把樱桃放在张三的位置上。送西瓜给李四,就把西瓜放在李四的位置上,把香蕉送给王二,就把香蕉放在王二的位置上。

师:我现在的演示,演示了几种送法?

全班学生:1种。

师:再看一次演示,我先送苹果给张三,还剩下几种水果?

全班学生:9种。

师:我接着送荔枝给李四,还剩几种?

全班学生:8种。

师:最后送芒果给王二,还剩几种?

全班学生:7种。

师:到现在为止,我演示了几种送法?

全班学生:2种。

师:这两种送法,都分解成了几个步骤?

全班学生:3个步骤。

师:这3各步骤分别是什么?

全班学生: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送。

师: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新的内容。

【点评与反思】2.2.1从课题引入看,首先这个引例的选取有具体实物图片,描述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率很高,几乎都是全班回答了问题。

2.2.2从教学设计来看,通过2次动画演示和师生问答,为排列公式推导作了两个铺垫,一是分步思想,体现在引例中送水果这件事是分3步完成。二是为填空法推导排列数公式确定在每一空位上的数字作了铺垫,体现在引例中的提问,比如送给张三苹果后还剩几种水果?暗示送李四可以从剩下9种水果中去选。其中,第1次动画演示侧重于表现送水果分三步完成;第2次动画演示侧重暗示各步骤的关键数量关系即10,9,8这三个关键数字。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同时也为突破学生自己推导排列数公式这个难点做了准备。

2.3探究归纳,引出概念。(28分钟)

例1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1名参加上午的活动,另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用列举的方法写在学案上,提示,例如:甲参加上午,乙参加下午,按照上午在前下午在后的顺序,简记为“甲乙”。

师巡视,生探究。

师:请你说一下列举的结果。

生1:甲乙 甲丙 乙甲 乙丙 丙甲 丙乙

师:共有6种。“甲乙”与“乙甲”表示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生2:不一样,他们顺序不一样,甲乙表示甲在上午,乙在下午。乙甲表示乙在上午,甲在上午。

例2 从1,2,3,4这4个数字中,每次取3个排成一个

三位数,共可得到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用列举的方法写在学案上,提示:设1在百位,2在十位,3在个位,按数位顺序,可以简记为:“123”。

师巡视,生探究。

师:后一位同学说说你列举的结果。

生3: 123,124,132,134,231,234,…(声音小,有些听不清)

师:共有24种,大家看屏幕对答案,是否有漏。

师:“124”、“214”、“412”表示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生3:不一样,百位,十位,个位不一样。

师:对,还可以这样理解,根据小学知识,124

生4:每次选出了3个元素,都与位置和顺序有关。

师:我们只看例1,例2的列举结果,例1可以叙述为:

例1 从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个,按照一定

的 排成一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生5: 从3各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师:类比例1,例2如何叙述?

生6: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师: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这就是今天的课题。同学们告诉我m与n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生齐读排列定义。

师:找出定义中关键的两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生7:“取出”和“排成”

师:除了关键的动词外,还有两个关键的名词,分别是什么?

生8:“元素”和“顺序”

师追问:是“相同元素”还是“不同元素”?

生8:不同元素。

师:“取”得对象是“不同元素”,“排”的结果产生了“顺序”。思考:两个排列相同要满足什么条件?

生9:元素相同,顺序相同。(到此已用了10分钟)

师(过渡语):在例1和例2这两个问题中,我们都是用列举法去数一下有多少种,如果元素个数比较多,就比较繁琐,这时,我们要借助像引例中的填空法去探索更为简洁的算法。

师:如图,第1位表示参加上午活动的同学,第2位是参加下午活动的同学,在上午这个空填入“甲”,下午这个空填入“乙”,大家告诉我得到几个排列?哪个排列?如果上午填“甲”,下午填“丙”,又得到哪个排列?

全班学生:1个,“甲乙”排列,“甲丙”排列。

师:通过演示,发现例1可以转化为填空位,一种填法就得到一种排列,因此研究这两个空位有多少种填法就知道有多少种排列。接下来看填第1位有几种方法?

全班学生:3种。

(附:教学ppt片段)

师:再填第2位,还剩几个元素?有几种方法?

全班学生:2个元素,2种方法。

师:根据什么原理?这两个空有多少种填法?

全班学生:分步乘法计算原理,共有3×2=6种。

师:我们把6叫做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排列的排列数,数学上记为:A23 。A是英文排列的第1个字母,注意3写在右下角,2写在左上角。

师:再看例2,用填空的方法,要准备几个空位?分别是什么?

生10: 3个空位,分别是百位,十位,个位。

师:第1位百位的填法有几种?第2位十位呢?第3位个位呢?为什么?

生11:第1位有4种,第2位有3种,因为填了1个元素,只剩下3种,第3位有2种。

师:根据什么原理可算出填空的方法是多少种?怎样列式?

全班学生:分步乘法计数原理,4×3×2=24种。

师:今后把24叫做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排列的排列数,记为: A34 。

师生小结: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mn 表示。(生齐读)

师:结合两个例子的算法,都用了什么原理?

生1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师:大家用填空法在学案上计算: A2n= , A3n = , Amn =

提示:A2n 表示的含义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排列的排列数,因此要准备几个空位?

生:2个。

(师巡视,生思考计算)

师:请下一位同学准备,上黑板展示结果,说明原因。

生13板演并解释: A2n =n(n-1) ,在第1位有n个元素,第2位有n-1个元素。

师:大家掌声鼓励,不错,下一位准备。

生14板演并解释: A3n =n(n-1) (n-2),第3位只有n-2个元素,前面用了2个。

师:好,不错,下一位

生15板演: Amn =n(n-1) (n-2)(n-3)……(n-m+1)

师:你能解释一下,第m位为什么是n-m+1?

生15:到第m 位时,前面用了m-1个元素,剩下的元素是n-(m-1)=n-m+1个。

师:能否观察的方法得到第m位的填法为n-m+1?

生16:第2位是n-1可看作n-2+1,第3位是n-2,可看作n-3+1,第m位可看作n-m+1。

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排列数公式,同学们总结一下排列数公式的特点。

第一个因数是,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 ,共有 个因数,最后一个因数是 。

生17:第1个因数是n,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共有(不能回答),最后一个因数是n-m+1.

师(引导):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要准备多少个位置?根据分步乘法计算原理,有多少个步骤?

生17:m个。

师:既然有m个步骤,就有多少个因数?

生17:m个。

师生再次强调并完善排列数公式特点。

师:全班来说 A410= ?

生:10×9×8×7 (部分学生10×9×8×7×6)

师(强调):第1种思路,有4个因数,分别就是10,9,8,7。第2种思路,第1个因数是10,最后一个因数是10-4+1=7,因此从10乘到7就可以了。大家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生18:5040。

师:特别当m=n时,Ann =?,看排列数公式,要怎么处理?排列数公式右边部分的前几项变不变,哪些地方变?

生:把m换成n代入式子,前几项不变,最后一项变了,变为1。

师:我们把 Ann =n×(n-1)×(n-2)∧2×1,记为n!,为了数学的完备性,规定0!=1。

师:大家算 A44=4!=? ,提示:只要从4乘到几就可以了?

生19板演: 4!=4×3×2×1=24。

【点评与反思】2.3.1 从师生交流来看,教师重在引导设疑,步步为营,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每个小环节的问题弄懂了再进入到下一环节。课堂提问后,根据课堂实际,要么全体回答,要么按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这样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参与有效地教学活动中,二是教师更能客观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有效。

2.3.2从教学内容来看,这个环节解决了排列概念和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而通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例1及例2的排法引出了排列概念,通过用填空法及乘法计算原理解决例1及例2的排法为排列数公式的推导作了很好的铺垫。

2.3.3从思维层次来看,由具体的列举法到抽象的乘法原理解决同样的排列数问题,符合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认知规律。由例1中的3个元素到例2中的4个元素,再n个元素的排列数公式推导,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3.4 从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来看,在教材中本节内容有5个例题,经过分析学生情况和结合上课时间为40分钟,我确定了本节课只选用例1及例2作为重点来讲,并且例1和例2中教材补充了数形图,但在教学设计中没讲数形图,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了排列概念及排列数公式这个重点;在教材中,排列数公式的推导是从 A2n 一步就到 Amn ,我考虑到这样对学生来说跨度大了点,于是在教学处理上增加了一个中间步骤即推导 A3n ,体现了合理利用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的教学理念。

2.3.5 从教学关键来看,在推导排列数公式过程第m位填n-m+1大多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虽然抽到的学生答对了,但教师又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得出n-m+1。这样既扎实了学生基础,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2.4公式变形,葵花宝典。(3分钟)

师:有几个小练习,大家算一算,并观察哪两个式子相等?

1) A310= 2) 5!=

3) 10 !(10-3)!=

全班同学开始演算。

生20,生21,生22黑板板演。

师:生20,生21算对了,生22算错了,计算过程中可以约分,师纠错,正确答案为720。下一位同学,告诉我哪两个式子相等?

生23: 1)式和3)式相等。

师:猜想:n!(n-m)!= ?

生24:Amn 。

师:把这个公式叫排列数公式的阶乘形式。

【点评与反思】2.4.1 从教学技巧来看,教师没按常规去完成证明,既结合学生实际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保证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计算、猜想的能力,很自然地引出了排列数公式的阶乘形式,体现了整节课在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4.2不足的是,应该提醒学生数学公式都必须证明以后才能用,应该把这个公式的证明布置成家庭作业来处理更好。

2.5概念辨析,小试身手。(4分钟)

下列哪些是排列问题?如果是请列式说出排列数。

1、10名学生中抽2名学生开会,有多少种方法?

2、10名学生中选2名做正、副组长,有多少种选法?

3、10名同学,每两名同学握手1次,共需要握手多少次?

4、10名同学,每两名同学相互写1封信,共需要写多少封信?

5、圆上10个点, 这10个点共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6、圆上10个点, 这10个点共可以确定多少条射线?

7、从2,3,5,7,11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有多少个不同的结果?

8、从2,3,5,7,11中任取两个数相除,有多少个不同的结果?

生25:1)是排列。(答错了)

师(引导):先抽我后抽你一起去开会,与先抽你后抽我一起去开会,效果一样吗?跟顺序有关系吗?

生25:一样的。与顺序无关。(自己更正了答案,1)不是排列)。

师:2)呢?

生:2)是排列,排列数是 A210=10×9=90。

师(补充):张三做正组长,李四做副组长。两人换一下位置,一样吗?所以是排列问题。下一位。

生26:3)不是排列问题,握手没有顺序之分。

生27:4)是排列问题,是 A210=10×9=90。

生28:5)是排列。

师(纠错):直线AB与直线BA是一条直线还是两条直线?

生29:6)是排列问题,射线AB与射线BA不一样,排列数是90。

全体学生:7)不是。8)是,排列数是A25=5×4=20。

【点评与反思】2.5.1 从练习设计看,通过这5组练习,学生基本能辨别哪些是排列问题,并能简单运用排列数公式,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2.5.2在设计思路上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组成一组,1-4组的数字都一样,避免重新计算浪费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6暮然回首,柳暗花明。(0.5分钟)

师:回顾引例,能否转化为排列问题?如果是请说出排列数。

生:是排列,A310=10×9×8=720。

【点评与反思】2.6 这个设计做到了整堂课上的首尾呼应,同时全班同学能快速说出正确答案,实现了认知上质的飞跃。

2.7课时小结,理论升华。(0.5分钟)

两个概念 两个公式 两个思想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

【点评与反思】2.7.1 这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从知识、方法、思想的角度概括了所学内容。

2.7.1这时下课铃已经响过了,在这个环节上的总结稍微显得匆忙。

2.8家庭作业,继续探究。

若 Amn=18×17×16…×2 , 则n= , m= .

若 n∈N,且n

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共有14个队参加,每队要与

其余各队在主、客场分别比赛一次,共进行多少场比赛?

拓展:从甲、乙、丙3幅画中选出2幅,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0名同学,每2人握手1次,共握手多少次?

【点评与反思】2.8 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拓展部分的题目也为下节课学习组合课题作了铺垫和悬念。

3教学感悟

3.1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有效教学地前提条件,本节课教师始终充满激情,把积极向上的情绪带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设问引导,调动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类比去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3.2注重过程,夯实基础。同学认识知识、学知识的过程,有专家比喻为要送给学生一个苹果,不要裸着送给他,要像送平安果一样的送,这样才会引诱学生去探究知识。通过实例,从特殊引到一般,进行类比,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不知不觉地就学到新的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给学生知识的时候,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弄了这个题,老师讲了这个知识之后,学生已经学了新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3.3宏观把控,注重细节。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逻辑结构比较清晰,教师对核心概念、内容把握准确,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的课程理念,即对概念教学最难的,也最难把握的是在探究中体现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特殊到一般,类比的思想。在概念引出前作了很多铺垫,这种铺垫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学习心理来讲,处于最恰当的最近发展区的的位置上,设计问题,最终把抽象的概念,能够使得同学从实际问题中归纳、提炼出来。

篇4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支队自身工作和业务特点,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和“”问题整改工作落实。下面将《实施办法》和专项检查活动开展以来,网安支队精神落实、问题整改、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迅速落实

为进一步落实《实施办法》,纠正“”问题和加强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网安队伍崭新形象,支队按照市局党委、纪委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支队的特点和队伍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制定更加细致可行的教育监督检查方案。在中央八项规定落实、纠正“”问题和队伍纪律作风整治环节,李永胜支队长、高广野副支队长、房希亮副支队长都严格从自身做起,从大队(科)长入手,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表现,为支队全体民警做出了表率。重点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问题精神,逐条与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剖析,反思和排查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领导带头、相互纠正、查缺补漏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横向拓展的方法,切实提高支队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实施办法》的落实效果。

二、查找问题,自查自纠

支队严格按照《实施办法》和纠正“”工作要求,结合队伍现状和业务特点,逐条对照文件精神进行对照剖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精神贯彻活动。力求精神贯彻和自查自纠能够真实反映“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摸清存在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切实解决《实施办法》和纠正“”工作中存在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1、重点解决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问题。根据网安工作的技术特点和业务特殊性,重点向广大党员传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普及和知晓率问题;重点检查公款消费和吃喝住行问题;重点加强公车管理,严查公车私用问题;重点加强办公用户管理,严格办公面积使用,严控领导干部办公用户用房问题;重点检查其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

2、重点解决队伍纪律散漫问题。全面加强民警作风纪律教育,重点整治《实施办法》和纠正“”工作上存在理解和认识上偏差,认为纪律作风整治“就是一阵风,风吹过、草还生”的错误认识,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能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能克服工作时间办私事的问题,给民警自身形象、队伍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3、重点解决工作作风漂浮问题。重点加强网安民警职业素养教育,解决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中时有怕苦怕累思想和情绪;重点解决工作中混日子,只注重工作任务完成,疏于工作完成质量问题。

4、重点解决工作效率不高问题。重点解决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重点解决工作效率和质量一致性问题;重点解决工作面貌和团队协作能力问题;重点解决工作创新不足问题;重点解决工作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问题。

三、取得成效,持续推进

通过对《实施办法》,纠正“”精神的学习,支队班子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了重点梳理,筛选出针对支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从问题根源上入手、对症下药,开展有倾向性、有方法步骤地开展整改,确保中央八项规定和“”精神得到有效落实。

1、切实提升队伍精神面貌。支队重点在广大民警中开展树形象、争先进、做标兵的理念教育,引导民警提高对中央八项规定学习和“”精神学习,以尽职、守责、服务、奉献为切入点,积极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认清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领会市局纪委开展《实施办法》,纠正“”专项监督检查的必要性。

2、杜绝发生工作作风散漫问题。将开展《实施办法》,纠正“”整治活动寓于日常网安业务工作当中,严格规范一日工作和生活秩序,重点检查和解决整治之前存在的迟到早退、人在事闲、效率低下的问题,重点查摆和杜绝民警思想上应付和抵触纪律作风整治倾向性问题,从严查处和杜绝队伍纪律作风方面问题的发生。(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

3、解决工作效率低下、警令不畅问题。全面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建设,以队伍的执行力建设为核心,彻底堵塞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彻底解决工作中墨守陈规,缺乏创新,状态萎靡,得过且过的问题。切实利用《实施办法》,纠正“”整治工作契机,从管理和教育入手,严格要求和约束队伍严格按照各项条令、条例、规范、规定来执行警务活动,坚持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警令畅通,彻底解决警令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是支队《实施办法》,纠正“”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方面所做的阶段性工作。我们深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政治任务,支队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一定在后续工作中秉承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落实和贯彻好《实施办法》,纠正“”精神。

篇5

“元旦”、“春节”双节期间,为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严防“”反弹问题发生,把握重要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切实做好双节廉洁教育。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宣贯。

双节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起草下发了《关于xxxx年元旦春节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问题的通知》。各党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以集体学习的形式学习了《关于……通报》,对广大党员干部早提醒,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严守纪律要求,充分认识到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

二、突出压力传导。

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节点”,紧盯上级党委提出的“六个紧盯”领域,纪检委员同XXX/XXX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要求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对违规违纪行为要敢抓敢管,切实带好队伍、管好自己人、守好自家门。

三、加强全面监督。

篇6

关键词:规定情境;动作语言;行动节奏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49-02

一、规定情境的含义

(一)规定情境的定义

规定情境,戏剧表演、导演术语。是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这一术语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提出。他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解释了“规定情境”的涵义。

规定情境是人物所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境之总称,包括剧情、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关系及人物在事件发生前所处的况境等等。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如同现实生活一样,戏剧中脱离规定情境的动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动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动作,一旦改变了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规定情境’和‘假使’一样,是一种假定,是‘想象’虚构。他们的来历都一样:‘规定情境’就是‘假使’,另一个是假定的补充(‘规定情境’)。‘假使’总是开始创作,‘规定情境’就去发展创作。没有另一个的帮助,单是一个是不能存在的,而且也不能具有必要的刺激力量。”这就是斯氏对“规定情境”做的诠释,在了解了规定情境的含义之后,再来解释一下它的构成。

(二)规定情境的构成

外部的规定情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包括时代背景,风俗民俗等)。

(2)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多种多样的事件。必须强调的对人直接影响的事件。事件的地位不是由其本身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其对人的命运影响的深度来判断其价值。戏剧表现的不是那个事件的过程,而是对人的影响程度。即所谓“戏致所在”。

(3)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物关系的构思与处理是艺术成败的关键。事件对人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人物关系的作用是无限的、永恒的。在戏剧里,是关系与个性(性格)决定个人命运,关系愈具体、愈活、愈仔细、愈复杂,戏就愈好看。事件改变着人物的关系,使人物关系负责化。

外部的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本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须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依据。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内部的规定情境。即人的精神生活的后景的开掘与丰富。斯氏将规定情境分为内部与外部。他认为“内部的情境重要的多,它的意义和作用更为深刻。”

二、如何把握规定情境

(一)把握规定情境从剧本出发

“创作家‘所提供的’剧本和角色的精神生活的内部规定情境,暗藏在字里行间,台词下边……剧本和角色的精神生活的内部情境,是由每一个剧中人物本人的生活的内部情况合并而成的。剧中人物本人生活的内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情境和与其他人的相互关系。……即将研究剧本的台词时,应当丛中选出既能弄清剧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又能说名他们本人的生活的特点的台词。”

作为戏剧艺术的核心环节,规定情境在演员进行创作时有另一层含义,即艺术创作者对于演员所作出的大量内容补充,此时,规定情境已经融入到演员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剧本的分析、人物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怎样组织舞台行动等),并祈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剧作,总是通过千变万化的情境和冲突来表现人,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来刻画性格,揭示人的思想和情感。分析、理解、揭示和体现特定的人物关系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剧本是演员创作的根据,没有剧本就无法进行创作。在演员的初期创作阶段,必须先从剧本入手,多次阅读剧本,进行剧本分析。在剧本分析阶段,演员必须从剧本中的规定情境入手来分析人物及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行动,剧本的事件、矛盾冲突等,分析剧本中规定情境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工作。

在排演每一个剧目之前,老师让我们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反复阅读剧本,分析剧中的规定情境,做出人物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同时,始终是以剧本作为根据和参照的。剧本分析是演员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剧本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分析剧本与分析角色是演员进行人物塑造、创造角色的第一步,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剧中的规定情境,做出人物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剧院、剧组,只有很好的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才能够过度到具体的排练阶段。而在案头工作这一部分,要分析清楚剧本中的人物、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关系、人物行动、事实、事件、矛盾冲突等,他们都属于舞台规定情境。所以演员对舞台规定情境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的起点是剧本,同时也是演员创作的起点。

(二)把握规定情境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

“在实践中,我们大致要碰到下面的课题。首先你应当把那从剧本中、从导演的排练只能感、从演员自己的幻想里取得的一切‘规定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象一下。这一切材料会使对于所扮演的角色在它周围环境中所过的生活有一个总的概念……还应该真诚地相信在显示中这种生活的实际可能性;应该习惯于这种生活,做到和别人的这种生活打成一片。假使把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在你们内心便于工作自然而然地产生热情的真实或情感的逼真。”

所以,当我们在分析剧本的规定情境时,就必须整理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去借助自己身边所直接和间接发生的事去理解剧本中的人物,然后得知如何演绎好这场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平时对于生活的积累。

演员的生活经历越多越丰富,对剧本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才能更好地演绎出精彩的戏。

三、结论

规定情境在演员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演员对它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决定着最后的演出效果。演员的创作都是直接或见解地来源于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而剧本则是演员认识、理解和把握舞台规定情境的起点。规定情境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选择舞台行动、组织舞台调度、揭示人物内外部性格特征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表演艺术技巧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戏剧的基本形式[J].文艺理论译丛.1985,1:184.

[2][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2: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73.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9.

[4][苏]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1990:278.

篇7

[关键词]演员 角色 肢体语言 人物形象

所谓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而戏剧舞台上的肢体语言的定义是:除了语言直接传递之外的,能与交流对象传递含意的任意身体动作称之为肢体语言。那么肢体语言可以给演员的表演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怎样的帮助呢?

生活中,当人在喜悦的情况下与别人交流,往往我们的肢体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很是兴奋,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些动作,如:胜利的手势、握着拳挥动手臂、伸出双手和同伴击掌等等;又如我们在遇到令人伤心的事时,我们常常无精打采,头下垂、眼皮耷拉、动作缓慢等;而我们在害怕或恐慌时,常常是眼睛瞪大、双手紧握、呼吸急促、精神高度紧张等等。这些内心的感受常常会通过我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反映出来,它是一种不由自主,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是下意识的。因此,我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常常在对手没有语言的时候,通过对手的外部肢体语言来判断现在他/她的心里想着些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以至于才会有我们或者对手接下来要说的,如:“这下高兴了吧!”、“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没事儿!别害怕,有我呢!”等等这样的台词,只有先从对方的肢体语言或者他的语言来判定,接下来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才能说得或做得有机,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我们借助于天性及其下意识、本能、直觉、习惯等等,可以激起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形体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我们设法认识它们所由产生的内在原因,体验的个别瞬间,以及角色生活的规定情境中情感的逻辑与顺序。认识了这条线,我们也就认识到形体动作的内在意义。”

比如,话剧《立秋》,讲述的是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的情势下,晋商票号总经理面对困境进行生死抉择,进行改革,重新振兴家族的这么一个故事。在故事的最后,晋商票号总经理的母亲病危,临去前世,将祖上密藏的金块交与自己的儿子,帮助儿子渡过危难期后,离开了人世。饰演老太太的演员在这一段戏的最后是这样处理的,当她嘱托完后,缓慢地伸出手,手上拿着钥匙,把钥匙交给儿子,脸上含着笑容,安详地死去。这位演员在处理将死这一场戏的时候,是笑着死去的,一动不动。让观众看了极其震撼,心中既有酸楚,但又欣慰。能感觉得到老太太为了家业操劳一辈子,临死前还不忘操心下一代的前途与命运,观众为她笑着死感到心酸;然而,老太太在临死前能看见下一代的难关解决,了却了生前老太太的最后一桩心事,这又让观众感到了欣慰。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母亲的伟大之处。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竟然可以让观众想到如些之多,如此之深,实在是演员表演出彩的一笔。如此可见,准确的、恰当的肢体语言运用在表演上,可以让观众收获很多,可以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外化,将心中无法说出的话用更含蓄的方法传递出来,简单明了,充分的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让观众在思考当中得到道理。肢体语言除了让人们可以看到角色外化的内心世界与探寻角色更深的内心情感外,还能揭示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

在舞台上,除了我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揭示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之外,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一个动作常常可以揭示出特定的人物关系与特定的规定情境。这样的手段用来揭示人物关系与规定情境往往比语言直接揭示要显得巧妙,显得深刻,使演出变得更为精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你们知道,事情的实质不在于形体动作,而在于引起它的那些条件、规定情境、情感。”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出,一个形体动作不仅仅是形体动作,形体动作可以引出角色内在的心里活动与情感,这样的形体动作才会使人物变得有意义,才不是一个空洞的外壳。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与表演实例来看,肢体语言的运用在舞台表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全方位地刻画人物,进入人物创作状态,深入挖掘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并使其外化,使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个性化,生活化,真实而具感染力;同时,能帮助导演更好地揭示规定情境与人物关系,并让观众直截了当地得到启示,感受戏剧带给他们的冲击,进一步理解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记住人物形象。我想,能达到这些目的,也就是肢体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及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了。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8月版。87-88页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187-201页

篇8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不确定情境;科学探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经过对比不难看出:过去教学大纲标准是统一的,确定性非常明显,而新课程充分考虑了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这种弹性和选择性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等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情境大大增多。思维活跃的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之后,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不确定情境,这是一线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教育智慧的体现。

1. 应对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的课程观

1.1 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也是课程资源。 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新课程标准在参考了现行教学大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拓宽对课程资源的理解,这是课程观念新的突破。对于课程资源,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知识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主观建构。学生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就是知识的贡献者、分享者。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活、问题和困惑等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才进入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就是在学生的心态开放的情况下,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学习者主动产生的某种不确定的问题、困惑或场景。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不仅有利于传递预定的目标、预定的知识,它本身也是课程资源。因此,开发、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同样是教育的使命、教师的职责。由于以前我国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刚性的课程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常常以“超纲”、“不考”等理由,不允许不确定情境进入课堂。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体制上作了改进,要求更加灵活,为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了外部条件,为教师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提供了可能。

1.2 教师在不确定情境中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本的被动执行者,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多样与变动的特点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教师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教师会带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只有把课程还给教师,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发挥,才能推进课程改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处理课堂教学不确定情境,对教师的应变能力等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应对课堂不确定情境的方法策略

2.1 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营造。对不确定情境处理不当,往往会出现课堂“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管之有度,放之有格。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努力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参与科学探究。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举办科普讲座,使学生广泛吸纳科普知识,开阔知识视野,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养成进行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方法。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能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班级课堂气氛良好,学习环境和谐。

在探究式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学习逐步转向合作学习。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创造出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体现。

2.2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教师尽管闻道在先,但终究不可能尽善尽美,疏漏之处实事求是地承认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尊严,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民主的气氛。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疏忽造成教学的失误,也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纠正,切忌文过饰非。

2.3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不确定情境产生的问题,即使非常有价值,也无法给学生一一答复。这时,我们需要把某些情境和问题记录下来,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篇9

[关键词]舞台灯光 神韵彩笔 不可替代

当代的舞台灯光发展神速,无论是从艺术创作的视角,还是从科技运用的方位,已经一步一步走向千变万化的超越和无与伦比。因此,把舞台灯光的快速发展和艺术功能赞喻为“舞台体现的神韵彩笔”十分恰当和精准。

五十年前,捷克著名的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利用灯光和投影代替颜料面的布景就是未来”。

二十年前,我们株洲市创作演出的歌剧《从前有座山》,就是在每场的表演空间中把几束特写的定位光投放在造价不高的布片上,通过不同的光色或揭示山野的空旷,或体现大山的神秘,或演染幽谷的恐惧等,获得过“灯光如画,锦上添花!”的赞誉。这就说明,运用现代灯光替代呆板的纯布景表现手段,从而颠覆传统的舞美创作理念,能使创作的艺术空间产生前所未有的神奇变化和千姿百彩的艺术效果。

再纵观我省近十多年来的戏剧演出,不论是实现我省“舞台艺术国家十大精品T程奖”零的突破的大型花鼓戏《老表轶事》,还是享誉省内外的大型湘剧《谭嗣同》、《古面雄魂》或舞剧《天山芙蓉》等,灯光艺术已在其中获得了相当开阔的创作空间,拓展了多元化的舞台样式,焕发了更灵气的艺术生命力,不愧为戏剧舞台上的“神韵彩笔”。

事实甚于雄辩地说明,一个灯光设计者,必须要有创作理念、舞台追求、艺术风格;应把灯光这支彩笔在“替代颜料面的布景”中有时可浓墨重彩,有时则惜墨如金,有时可画龙点睛,有时可铺天盖地……即灯光这支彩笔既可招之即来,又可挥之能去。而更重要的是,在整台舞美的时间创作中,可起到烘托剧情、深化规定情境、揭示人物心态、制造舞台气氛、变化舞台节奏的艺术功能。这支彩笔,可把一个宁静的夜空渲染得黑云压城城欲摧;可把一弯平淡的湖水点缀得波光粼粼,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艺术遐想和心灵的颤动。

大型现代戏《山竹》第二场,舞台布景是一间简易的小竹屋。竹窗内,透过由侧光投射进来的一束月光,让观众感到夜晚是多么宁静。少顷,随着山竹的沉思与忧虑,月光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即而转暗,象被不祥和不安所吞噬,寓示“山雨欲来风满楼”。老光棍王二的黑夜骚扰、凋戏,让这个留守妇女感到无比的孤独、恐慌和愤懑。导演要求灯光在接下来的“危机事件”中要象一道划破长夜的闪电,以体现“规定情境”中山竹恶运的来临。王二下场后,几声炸耳的雷鸣伴随着倾盆大雨和一道道刺目的闪电,把一个在暴雨和雷电中倍受煎熬的弱者山竹内心的痛苦和欲哭无言的心境揭示得淋漓尽致。专家评论说:“灯光的处理和运用是强调规定情境中危机事件转换的催化剂”。所以,舞台灯光的处理、变化,不但像一支彩色一样将人物外部的喜怒哀乐和冷暖明暗勾勒出来,而且能像雕塑师一样作用于人物的心理刻画。第二场结尾时山竹的台词是:“雷啊,你尽情的劈吧!雨啊,你狠狠地下吧……!”说明山竹多么想让雷电劈掉一切恐惧,让雨水冲走黑暗与阴霾啊!它印证了歌德说的一句名言:“人们一般地都喜欢颜色,眼睛感到有对颜色的要求,正和它感到有对光明的要求一样。”因而灯光在舞台上绘制出的颜色,就折射出了人物要说出来的心语。

以光代景,以光传情,运用各种色彩带着新的形态、新的意境,带着动感的富有生命与灵魂的内涵活跃在整个表演之中,给每一个人物绘画、绘色、绘神、绘情,确是灯光这支彩色的神力。不同的灯光色彩表达的不同氛围完全可以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近些年来,戏剧灯光经常采用的变幻红色代表光明和温暖;变换绿色代表生命和青春;变幻蓝色代表宁静祥和;变幻紫色代表烦燥和不安……等处理,均通过这支彩笔把舞台上的一般照明上升到已超越灯光本身的辅助作用而逐步涉人表演领域,起到帮助演员描绘人物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与功效。并与演员一道同步塑造由外至内的舞台人物形象,使舞台艺术这幅画卷最终布局得体,色彩均匀,完整生动地体现。

篇10

关键词:戏曲演员;专业技能:艺术修养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不要以为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而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1专业技能训练

1.1形体训练

对于演员来说,形体是最基本的创作材料。形体训练,即对演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对演员原有的未经训练的自然形态进行改变,使其端正、舒展、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具有演员所需要的可塑性。扎扎实实地打好身体的基本功,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把粗糙的身体变得细腻些。”戏曲演员要完成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训练腰功、腿功、身段、台步、软硬毯子功、跳转等。戏曲演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基本功和技术训练,积累大量的程式手段,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为戏曲表演特征对演员来说,①有严格的行当区分(例如:生、旦、净、末、丑)和程式化,一般不跨行当表演;②戏曲表演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来完成的,它比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和影视、话剧等艺术形式更夸张,具有很强的象征写意性;③戏曲表演受外部音响伴奏的节拍与弦律的约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演员是在规定情境中,运用自己形体的多种变化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1.2程式技巧训练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程式是生活的模仿,又是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如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有水袖、甩发、翎子、帽翅、髯口、指法等程式技巧,表现一定规定情境的有:“趟马”、“走边”等;表示两军交锋的有:“小快枪”、“三十二刀”、“打群档”等。演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要。才能使体验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试想一个演员上了台一没腰功,二没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甩发缠在一起,还怎么演戏,满肚子的理论和角色体验也将化为乌有。

过去一些著名戏曲演员,虽然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通过长期技术训练和舞台经验,掌握了舞台表演程式技术的规律,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因而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总是那么协调,达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创造的任务格外丰满,光彩夺目。

1.3戏曲音乐、唱腔、念白的训练

演员对戏曲音乐(文武场)、唱腔板式及转换、道白等都必须认真去学习掌握,音乐、唱腔、念白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戏曲一般讲是离不开锣鼓、离不开音乐的。锣鼓和音乐是每出戏都不可缺少的。音乐包括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有4个方面,即:①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②介绍时间;③介绍地点;④烘托气氛。总起来说,就是介绍规定情境和帮助刻画人物,传达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部节奏。所以学习研究音乐、锣鼓、唱段极式等是演员的必修课。一出戏的气氛节奏是跟人物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演员只有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节奏,全剧外部节奏才能找准。音乐是整个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是随着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而进行的。演员把人物的内部节奏、内心情感找准了,音乐才能找准确,以人物的情感、节奏来决定音乐,并运用音乐使人物的情感节奏更鲜明、更生动。演员掌握了锣鼓音乐知识,对所扮角色的情感、情境找准了,才能懂得该打什么锣鼓点,用什么唱腔,安什么过门,用什么手势、姿态、身段、舞蹈。才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知道怎么适应锣鼓、怎么适应音乐、怎么适应舞台条件、怎么调度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等,使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唱腔、念白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唱念是戏曲表演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戏曲中唱念深刻体现着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变化,演唱要将情、腔、字密切结合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观众。演员就必须学习咬字吐字、气息控制、行腔韵味、念白等,必须在技术技巧上刻苦学习,才能完成对所扮演人物完善、真是、深刻的体现,使观众听其声知其意,达到真正的艺术表演效果。

2文化艺术修养

2.1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戏曲表演的基础,演员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应当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演员只有对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并将所学知识逐渐转化为表演的艺术,渗透到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对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作用。在舞台上,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演员要逐步学会把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这也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