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14 02:4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镜成像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面镜成像实验

篇1

【关键词】实验探究变难为易易于操作省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P58),在这一课的教学学习过程中,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条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而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尽量做到变难为易,让学生有宽松时间,让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喜悦。现在就本节教学内容的一点看法和实验改进意见与同行们商榷。

一、虚实像的探讨

在本节教材中有一个“加油站,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本人认为“加油站”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但其中“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这种说法有不对之处。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直接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比如:在该实验中成的虚像要透过玻璃才能看到,不透过玻璃看不到。再如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要透过凸透镜才能看到,不透过凸透镜是看不到的。我们把玻璃和凸透镜都看作是光学元件,说明虚像只能通过光学元件才能看到。

关于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应该从两个方面:

1、理论法: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要求老师掌握,便于执教过程中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时不犯知识性的错误)。

2、实验法: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肉眼能直接观察,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只有通过光学元件才能观察到。

二、实验改进意见

无论在课改前,还是课改后,“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一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都完全一样。

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直尺和火柴。

操作步骤:

(a)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上一个侧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后的蜡烛的像。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分析:由(a)、(b)步骤总结:平面镜成像为正立虚像没有疑问。

由(c)步骤总结,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没有疑问。

但是由(d)步骤来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时,我的认为是意图较好,但不适合课堂,因为把蜡烛和玻璃竖立在纸面上拿上拿下,又加上蜡烛不易立稳,还要在纸面上作记号,连线,再用刻度尺来测量距离等就相当费时。所以,无论是学生分组探究还是教师演示,往往是一次实验就草率了事,总结出“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结论,难道你不担心,学生会怀疑是偶然性吗?如果是教师演示的话,我怕学生还会怀疑,这是一种特殊,是老师的有意设置。

为了避免学生的怀疑,我上这节实验探究课时,就不用纸和刻度尺,改用了光具座(光具座上有刻度标尺),其他器材与教材相同。

课前准备:每组一个固定玻璃的木方,通过木方能将玻璃竖立固定在光具座的支柱上(玻璃可以水平转动),每组二个内径与支柱和蜡烛直径相同的塑料管,能将支柱与蜡烛连接,且竖立固定于光具座上。

实验步骤:与教材上的(a)(b)(c)(d)四步骤一样,但对比起来,优点略有显现:①不用在桌面上垫纸,不会担心蜡烛立不稳,不作记号,不连线,不用刻尺测量距离(在光具座刻度标尺上直接读数,既省时又准确),更不用把蜡烛拿上拿下。②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只需在光具座上移动两支蜡烛,就可重复多次实验,不就避免了一个担心,“学生怀疑是偶然性,特殊性吗?”③对于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我们将光具座左右适当偏倒,学生会看到物体怎么变,像就怎么变,始终是关于平面镜对称。还可将玻璃水平旋转,使燃烧的蜡烛不在玻璃正前方,在不同的角度同样可观察到蜡烛的成像。为什么不在玻璃正前方也能成像?又为什么在一边看得到,在另一边却看不到呢?让同学们去思考吧!如果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就能顺理成章的总结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改进后,不但学生确信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普存在的规律,而且还能做到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有收获,比如:差生能报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中等成绩的学生基本能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优秀学生能做一些超越教材要求探究(如:没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能成像吗?)。我认为要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一线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使实验的可操作更强一些,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总之,教学实验的设计要求是简单、直观且能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实验探究过程也要体现分层次教学,要绝大多数学生能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但知识的获取“上不封顶”,所以又要能够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刘玉中.《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OL].互联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初中物理

[2]王婧.八年级几种物理教材科学方法分析比较[D].云南师范大学

[3]凸透镜成像规律[OL].互联网—百度百科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OL].互联网

篇2

关键词: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1-0030-3

平面镜成像实验是初中光学重要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是必做实验且适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要素和方法。然而,实际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普遍存在学生虚假探究、探究不深、理解不透的现象。

1 平面镜成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之所以无法真正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仪器的不足

传统实验首先放一个透明玻璃板在中间,然后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根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最后拿与前一根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之与像重合。这个实验中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存在较大的实验误差,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点燃的蜡烛会越烧越短,此时说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就变得很牵强。并且直接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相当于直接告诉学生像和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这违背了科学探究原则,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2 实验原理的忽视

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直接告诉学生是由于光的反射导致能够在玻璃板后面看到一个虚像,那么这个像是怎样形成的呢?教材上也未画出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来进行说明,这忽视了对作图法等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并且在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试题中,考察的几乎都是画一个物体所成的像,几乎没有考察画这个物体在平面镜上的光路图,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根本原理。

2 实验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法,学会采集实验和探究的证据,并能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真正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根本原因以及像的特点。

2.1 实验装置准备

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拿来解释平面镜成像和玻璃板成像,然而许多学生却不理解为什么要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他们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在平面镜里面,但是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的另一面,这个像似乎并非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认为玻璃板能够被看透,但是平面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玻璃板成的像是怎样形成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首先,将茶色玻璃板和四块纸板组合构成一个盒子,并把这个盒子放在一块厚纸板上,使玻璃板与厚纸板垂直,接着将一张坐标纸插在玻璃板与厚纸板之间,并用夹子固定好。构成盒子的纸板内表面贴着黑色纸,目的是减少玻璃板周围不必要的光的影响,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够清晰地被看到。在这里之所以选茶色玻璃板而不选透明玻璃板是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强,虚像不够清晰,并且要注意的是玻璃板必须与水平面完全垂直。黑色盒子的上方可以适当打一个洞,让一部分光照射在盒子里,这样物体所成的像更容易看到。

2.2 确定像的位置

把自制的红色长方体(可以用积木代替)作为物体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物体所成的像。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比较玻璃板所成的像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异同。学生会发现此时玻璃板所成的像看起来就像是黑色盒子里的灯被关时平面镜所成的像。教师应立刻提问学生黑色盒子和玻璃板组成的组合可以看作什么,学生们就立刻联想到了平面镜。只不过这里的平面镜厚度比较厚,所成的像在平面镜里,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感受到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从而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利用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

本节课的另一个创新点是利用积木代替传统的蜡烛,达到形状、大小可变,安全的作用。红色长方体作为物体所成的像是立体的,如图2所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物体所成像的特点。学生从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里选择一个积木放在所成的像的位置,经过几次尝试直到找到与像完全重合的积木,则这块积木就代替像,称为“标记物”,在这里运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等效代替法。接着两个物体一比较学生就会发现成像特点:像的形状、大小与物体完全相同。同时,可以看到玻璃板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面,把物体往后移,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板。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再改变物体的位置多次实验,学生会找出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像的位置由物体的位置所决定。

本节实验教学中,把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方法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乐趣,做到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2.3 画光路图确定像的位置

在中学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和确定像的位置是分开来教的,并且教材中没有给出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步骤,对平面镜成像的内涵亦未加以体现,这就导致学生不理解光路图和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实验教学中引入了作图法从科学显现的角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首先,调整“标记物”的位置,直到像与标记物完全重合,把黑色盒子拿开,让学生用一支铅笔紧贴物体的底边在坐标纸上画边界线,画的矩形表示物体的位置;接着,选取矩形边上的任意一点为光源点,打开激光笔光源并使激光笔光线过这一点照射在玻璃板上的任意一点,此时学生可以看到从光源处产生的入射光和来自玻璃板的出射光;最后,学生沿着激光光线画带箭头的线分别表示入射光路和出射光路,如图3所示。接下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改变入射光的路径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几组光路图。几组光路图画下来,学生会发现入射光与出射光彼此对称,他们就会提出猜想:出射光是不是反射光?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验证发现猜想是正确的,从而证明了该实验装置可以反射光并遵循反射定律。

从提出猜想到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加以任何干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就感,这对提升其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上一步只是证明了玻璃板对光有反射作用,要确定像的位置还需进行下一步,用一根刻度尺沿着所有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画虚线,如图4所示。显然,所有虚线汇聚在像的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前面所选取的物点的像点,可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确定了像的位置,而且不需要光屏就可以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这个像点并非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画光路图来确定像的位置的能力,教师可以用一支笔作为物体任意方式放在平面镜前面,让学生画光路图来确定像的位置并预测玻璃板后所成的像的特点。作图法的引入直接展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为学生建构平面镜成像的认知结构,从而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内涵,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与能力。

2.4 实验教学总结

本实验教学设计最主要是从实验仪器上进行了修改与创新,不仅使教学变得有效率,而且科学探究方法也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从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实验仪器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画光路图来解释像是怎样形成的。

(2)从两方面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一个是实验中直接观察像的位置,另一个是通过光路图确定。

(3)明确地看到物距和像距相等,并且证明了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

本节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教学设计是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注重科学猜想和验证,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半放”甚至“全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对猜想的验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到都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正确完善,并且所采取的方法要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春林.平面镜成像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尝试[J].物理教师,2016,37(4):32―34.

[2]张友华.平面镜成像实验仪在教学中的研制与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1):71.

[3]徐稀琳.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案例介绍[J].物理教学,2015,37(4):47―50.

篇3

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应用。

2. 在光的反射定律的考查中应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等内容,特别是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3. 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等知识的考在记忆和理解;经常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光现象的区分;也涉及色光、颜色、看不见的光等光现象的考查。

4. 考查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考查平面镜作图。

5. 考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及应用。

6. 考查生活中的透镜及眼睛、眼镜。

重点考点:

1. 光现象的理解和区分。

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3. 平面镜镜成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及应用。

热点考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区分、规律及现象解释。

2.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 光学元件的作用及光学作图。

4.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5. 生活中的透镜及眼睛、眼镜。

6. 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

命题方向和规律: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问答题、实验探究题等。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光学作图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成像规律上;实验探究题主要集中在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平面镜及凸透镜成像规律上,也有联系高中知识如折射率出探究题;光学问答题一般在实际应用方面出题。另外也考查红外线、紫外线、眼睛和眼镜、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方面的知识,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也有以探究、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分值:光学在中考中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例题(2013・湖南娄底):如图所示的4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面“折”枝 C. 水中倒影 D. 手影

『解析 选项A和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A是海市蜃楼现象,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B中插入水中的树枝好像弯折了,这是树枝的光进入人眼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选项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选项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

『点评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种光现象;考查了学生对三种光学现象的区分。

解题关键:把握住三种光现象的本质,注意区分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知道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和实例。

考点2: 光的反射

例题(2013・山东东营改编):如下左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下左图),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3)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析 本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主要研究的是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通过硬纸板F可观察到光的反射路径,也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从而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 (1)一定垂直;(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主要考查: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入射角的意义;器材的作用。

解题关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入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掌握器材的作用。

例题(2013・山东德州):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解析 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D。

『点评

考点:光的反射和传播。

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传播现象、平面镜成像。

解题关键:理解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理解成语、诗词、歌词中蕴涵的物理知识。

考点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题(2013・山东日照):如下甲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解析 (1)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可以成像;又因为玻璃板具有透光性,在玻璃板的一侧不仅可以看到像,还可以看到后面另一支蜡烛,这样便于移动蜡烛,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而平面镜不透光,不能观察到镜后的情况,不能确定像的位置;(2)两段蜡烛大小相同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重和则大小相同;(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M;(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点评

考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掌握实验的过程及操作。平面镜是最重要的光学元件,又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成像原理、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及应用在中考经常出现。

例题(2013・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如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记录之后,将B蜡烛撤掉,拿一张白纸放在刚才B蜡烛的位置,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像物大小关系;(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拿一张白纸放在刚才B蜡烛的位置,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不都相等,可能是玻璃板的厚度问题的原因或标记蜡烛位置时有误差,也可能是测量距离时有误差造成的。

『答案(1)像的位置;(2)大小;(3)虚;(4)测量距离时有误差。

『点评

考点: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主要考查: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的位置怎样确定、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像的性质和特点。

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性质和特点,知道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知道器材的选择及目的作用。

考点4:平面镜的应用

例题(2013・江苏南京):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 )。

『解析A.照相机镜头前假装滤色镜,会吸收或反射其他的色光,不是平面镜的应用;B.过强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电焊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因此电焊工工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并戴上防护罩;C.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D.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须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须戴凸透镜矫正,不属于平面镜的应用。

『答案C。

『点评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主要考查:综合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紫外线的作用、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方法。

篇4

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一、复习回顾

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不透明的物质的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

__

,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

的。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

定律。

二、学生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问题(1)此实验是研究的

的关系。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可以知道是

(6)用直线把蜡烛与像连接起来测量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总结:由实验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

2.

3.

4.

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

(“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

M,人与像的距离为

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

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

,对光有

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

对光线有

作用

当堂练习

1.

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____m

2.把手指头按在平面镜的厚玻璃上,若手指尖与它的像的距离是6mm,则平面镜玻璃的厚度为

A.6

mm   B.12

mmC.3

mm

D.2

mm

3.池中水的深度是3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X105KM,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4.决定平面镜像大小的因素是

A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

B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

D物体的大小

5.汽车的观后镜是

,它可以起到

的作用。

能力提高: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

A.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2.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90°

B、60°

C、45°

D、30°

3、观察到某一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是“01-81”,则该号码是:(

A、01-18

B、18-01

C、18-10

D、10-18

4、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境能够:

A、成像的性质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

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

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课堂检测:

1.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翔,像距离湖面

m,像与鸟距离

m

2.

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3.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

A.3:40

B.4:20

C.8:20

D.9:40

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8、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篇5

考点1 解释现象

例1 (2015年娄底)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人在阳光下产生阴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属于光的折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

答案 D

点评 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

考点2 实验探究

例2 (2015年莱芜)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2甲所示.

①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2乙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

③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分析 (1)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便于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上;(2)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是由于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进行两次反射成像.

答案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太厚.

点评 实验的细节是考查的重点,平时要细心做好实验,注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解决.

试一试

1.(2015年无锡)如图3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2.(2015年益阳)图4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篇6

在复习光学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有两个,同种介质且是均匀介质,二者缺一不可。

(2)光速的大小与介质有关,真空中的光速最大。

(3)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实例主要有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 光的反射规律中,只能说“反射角=入射角”而不能说“入射角=反射角”,因为是反射角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入射角随反射角变化而变化。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3. 在折射现象中,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始终大于其他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垂直入射除外)。

4. 无论是反射还是折射,光路皆可逆。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5. 光的色散:

(1)白光是复色光。

(2)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

(3)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6. 成像问题:实像皆倒立,可以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成像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决定。

7. 用对比法记一些规律容易快速掌握,如反射规律与折射规律对比,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比。

8. 作光路图问题: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反向延长线与虚像都用虚线表示。折射与反射的作图方法都要掌握。

考点一:光沿直线传播

冲刺点金考生需要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列举出相关的生活实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能通过实验分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相关结论。这部分实验比较简单,真空中的光速也容易记忆,因此,复习该节内容应该重点围绕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实例来展开。2008年各地的中考试题,针对本部分内容,大多只出了一道选择题,且都是关于影子与小孔成像的问题。今年,考点应该不会出现偏差,仍将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生活实例。

预测1:(考查生活中看到的光斑就是小孔成像所致,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检验学生能否将光现象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清晨,人们看见东边的一轮红日分外惹眼

B. 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海市蜃楼”奇观

D. 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预测2:(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将语文与物理结合)

下列词语中,从物理上说与众不同的一个是()

A. 湖光耀金

B. 一叶障目

C. 绿树成荫

D. 管中窥豹

考点二:光的反射

冲刺点金根据中考要求,本部分在画光路图及平面镜成像特点上有所侧重,实验部分主要考查反射规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2008年各地中考题,皆是围绕利用反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实验展开的。对于2009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考题,不敢妄加揣测,但可以肯定,在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及创新实验考查上会有所加强。

预测1:(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理解情况。部分考生会认为镜面反射光比漫反射光强,因而会出现镜面反射时会比漫反射时亮些的错误认识)

如图1,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光滑的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却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预测2:(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的各种可能现象,是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亲自动手参与过平面镜成像实验)

图2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_______________的大小。

(2)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平面镜中的虚像有时能看到两个,有时只能看到一个。在平面镜_________(选填“正前方”或“斜前方”)能看到两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此实验时宜选择__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使成的像更清晰。

(5)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可以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蜡烛A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

预测3:(该题是课外阅读中的一个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细致观察生活,是否能通过像的形变及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推理得出镜面的形状,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面,图3是某镜面中像的情况。

(1)根据镜中的像的特征,可初步判定该镜面是____________。(选填“平面”或“曲面”)

(2)如果将一束平行光照到该镜面上,该镜面会将平行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

(3)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使用该镜面,举例:________。使用该镜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光的折射

冲刺点金本知识点内容较多,知识考查上覆盖了折射规律及现象,透镜的作用,眼睛的原理及近、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光的色散,三原色问题。技能考查上要求会作折射光路图。实验部分考查折射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规律两部分。从2008年中考内容来看,考点集中在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作图。根据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分析,2009年中考将广泛从生活中取材,来考查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预测1:(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表,并通过计算得出物距大小,属于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把高2 cm的物体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3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7.5 cm B. 12.5 cm

C. 4.5 cm D. 10 cm

预测2:(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中学生近视原理进行考查,既关注了学生健康,又检验了物理知识)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4所示,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如果要防治近眼视,需经常做眼保健操,且不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通常看书之后要向远处望一会儿。因为远望能使晶状体凸度变_______。(选填“大”或“小”)

预测3:(检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在实验细节问题上的思考能力)

篇7

1.光源是指自身的物体。月亮、星星等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黄、、蓝、、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外线和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另外还可以。

5.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是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像;像与物体大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

9.平面镜应用包括两方面:成像;改变。

10.球面镜包括面镜和面镜,它们都能成像。车辆后视镜是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反光镜是面镜。

11.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与入射光线、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线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1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光的反射定律。

二、重点、难点讲解

(一)光源的概念

在理解“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体”时,要仔细体会“能”的含义!我们可以说“点燃的蜡烛”是光源,但“蜡烛”就不一定是光源!此外,在复习概念时,更要注挖掘本质,不要仅仅注意表面现象,例如:月亮尽管看起来“发光”,但它并不是光源,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反射光”,即:“发亮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发光的物体”!

(二)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

图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的镜面对称,与镜子的厚度无任何关系!即:像与物到平面镜的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总是与物体大小相等。如图1所示,人的像与人的距离是4m,而不是4.16m!此外,常见的错误是认为像成在镜子后面的墙上,即:人到像的距离是2.38cm。出现该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的含义!三、经典例题分析

图2例题如图2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解析:(1)如果在实验时玻璃板后面的光线太强,将会导致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根本看不清楚,从而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无法完成实验操作。如果玻璃板后面的光线太暗,则很难看清楚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因此也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因此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需要做到两点:既能较清晰地看到像,又要较清晰地看到蜡烛B。综上所述可知,玻璃板后面的光线不应该太强、也不应该太弱!

(2)在操作时,观察者应该在蜡烛A一侧、且视线要与A、B的连线重合,直至看到蜡烛B正好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将蜡烛B固定即可!然后将A、B连接,与镜面相交于O点,通过测量会发现:直线AB与镜面垂直,且AO与BO的长度相等!

(3)在物理实验中,通常采用多次测量的方式,以避免数据的偶然性来提高测量的准确与可靠性。

四、参考答案

1.能够发光不是

2.橙绿靛

3.绿黄

4.红紫热荧光作用强使照相底片感光或杀菌

5.同种均匀

6.3×1083×108

7.反射

8.虚相等相等垂直倒置

9.光路

10.凸凹凸凹

11.反射法法等于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有趣味性的人和事,本课中通过“萌娃照镜子”视频,引入新课,符合初中生孩子的心态,学生在开心的同时观察平面镜成像。寓教于乐,学生在放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课堂参与度。再向学生介绍梳妆镜、水中倒影、平滑金属面、平板玻璃都可以看成平面镜,介绍平面镜可以成像,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方向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

2.重难点引导突破

通过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对比。让大家试试,蜡烛在镜中的像,能不能也用光屏接收到呢?老师演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前后移动光屏,学生观察并初步判断平面镜成的像能被眼睛看到,但不能呈现在屏上,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实像与虚像的差异。这里与书本的探究顺序有些差别,是让学生一开始认识到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有助于学生攻克本节课的难点。用三个问题导向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问题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问题3:如何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学生思考,用桌上器材做一做,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琢磨这些问题。突破问题1:师:若将其中一只LED蜡烛作为物体A,你们如何比较A的像与A的大小关系?A的像是虚像,虚的物体和实际物体怎么比大小呢?生:用一个相同的蜡烛B来替代A的像。师:为什么会想用蜡烛B来替代A的像呢?生:A在镜中的像是虚像,虚的物体和实的物体没有办法比较,只有两个实际存在的物体才可比大小,所以想到用一个相同的实实在在的蜡烛B来替代A的虚像。师:很好,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用蜡烛B来等效替代A的虚像。师:可是我们通过平面镜观察只能看到蜡烛A的像,但是看不到蜡烛B呀?看不到,无法将B放在像的准确位置上。突破问题2:生:不用镜子,用玻璃板。师:为什么舍弃成像清晰的镜子,选用玻璃板呢?生: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师:蜡烛B放在哪里?生:移动蜡烛B直至与A的像重合,蜡烛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师:很好,用玻璃板轻松确定像的位置。突破问题3:师:如何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生:刻度尺测量。师:为了准确测量,可以记录下物、像、玻璃板位置,再测量距离,所以我们还需要什么?生:白纸。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突破了这三个问题。教学过程中,避免了教师满堂教,对学生的评价也会更关注物理方法,学生间合作,语言表达力,自我表现力。

3.重实践自主探究

若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难度大;若照本宣科,学生只会变成一个执行者,不知设计意图,不知器材选择,难以锻炼思维,所以采用半开放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攻克难点,从而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有些地方没有硬性的限制,使学生思路更开阔,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思考,教师也会欣喜的发现学生的能力是可以胜任探究任务的,而且不给他们条条框框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发散开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单一,从注重评价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本身转移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隐含在其中的思维方法和获取知识的体验。

4.重分析总结规律

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纠正错误的前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靠近或是远离平面镜,镜中像大小始终不变。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点,通过实验验证,更容易让学生信服,造成思想上的冲击,认识到人的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随后学生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重应用回归生活

篇9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才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当然,创新是有层次的,本文所说的教育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揭示其客观规律的本质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学习习惯,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几方面探究

2.1 从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创新

教学创新提倡教师在教学中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新的教学内容,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一个依据,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自己当做研究者,把教学备课过程变成科研过程,把教学活动变成科研活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一 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人从家中带一平面镜来,课堂上我让学生照镜子,看自己的像大小都一样码?学生回答:近大远小.我不急于解释原因,而是引导学生关于平面镜成像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后,我问学生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引导学生:大家都知道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物理学角度要检验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就是要进行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实验.我马上给予肯定,并补充:就是要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接着我问学生:你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基本了解了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我出示了一些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选择平面镜,有的学生选择薄的透明玻璃板;有的学生选择白纸,有的学生选择复写纸,有的学生选择方格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有的学生只要一根蜡烛,有的学生要两根蜡烛,有的学生拿的两根蜡烛相同,有的两根蜡烛不相同(前面班级学生做过实验);都选择了铁架台,火柴,刻度尺,光屏,我提醒学生一定要将玻璃板或平面镜垂直架在水平桌面的纸上.选择平面镜的学生发现找不到像的位置,马上换成薄玻璃板;只要一根蜡烛或要了两根长短不同蜡烛的学生发现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用小刀切割蜡烛,剪刀修剪烛芯得到两根相同蜡烛;有的学生将复写纸直接铺在桌面上,成像效果较好,但无法记下物、像、平面镜的位置,有的学生在复写纸下再铺一张白纸,有的直接换成白纸或方格纸.通过实验,大部分学生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只有三组(学生四个一组)学生得出的结论部分错误,通过与其他组交流找出错误原因.有的组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有的组两根蜡烛长短不相同.这时,我问学生铺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哪一种最好?学生比较后得出在白纸上再铺上复写纸最好,蜡烛的像最清晰又可以做出物、像、平面镜位置的记号;有的学生认为用方格纸最方便,只要把教室的灯关掉或把窗帘拉上,像也很清晰,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物、像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一目了然;我又接着问:还有其他方便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答道:在复写纸上放一长刻度尺,再把玻璃板放在刻度尺上,像又清晰,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也是一目了然.对于学生以上观点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复写纸、方格纸,只有白纸,你在白纸上做出物、像和平面镜位置后,你用什么办法快速地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物、像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我出示标有平面镜位置、三个蜡烛的位置以及对应像的位置的白纸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学生思考后答道:将白纸沿平面镜位置对折,看像点与物点是对齐(重合).我马上加以肯定,引导学生得出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这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但学生还是对照镜子时像近大远小的现象不理解.我举例:一棵苍天大树,你近看,树很高大;你远看,树就变小了,实际树的大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物与眼睛距离小,眼睛的视角大,物体看起来就很大;物与眼睛距离大,眼睛的视角就变小,物体看起来就小.同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看起来近大远小也是眼睛视角大小变化造成的.

通过实验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只有感性认识,还是不理解,我利用课件反复播放光的反射光路图,以及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对于实验中出现错误,但还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记录实验数据,而没有凑数据或改数据,通过与同学交流改正错误的同学我还特别给予表扬.

我本人认为这样研究教材,处理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比照本宣科效果好多了.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在课堂上用一点时间让学生体验用平面镜做实验找不到像的位置很有必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如何使平面镜成像清晰、如何能一目了然判断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的方法的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对于突破平面镜成像是虚像这个难点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光的反射光路图获得理性认识,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还学会了对实验进行评估.

2.2 从教学风格进行创新

篇10

1.太阳、月亮、未通电的灯泡、点燃的蜡烛中,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

2.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

________.

3.光年是________单位.北极星距地球44光年,我们现在看到北极星的光是________年前发出的.

4.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如图1所示,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

5.佩戴夜视镜,在夜晚也能发现敌人,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v比周围草木、建筑物的________,人体辐射的________线比它们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6.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这一保护层正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7.湖边的路灯距离湖面3m,湖水深5m,映在平静湖水中的灯的“倒影”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它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________m,而“立竿见影”的影是________形成的.

8.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30°,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________,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9.如图所示2,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电子表图,则当时的时间是________.

10.透过绿色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它们________(填“是”或“不是”)原来的颜色,当白色的阳光通过红色的玻璃纸时,能通过的是________光.摄影师照相时,有时要在镜头前加一个________,以使拍出的像改变色调.

11.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绿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照射下,他的上衣呈________色,裤子呈________色.白光通过蓝色玻璃照到白色物体上,此时看到物体呈________色.

12.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二、 选择题(30分)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年是天文学中的时间单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B.日食、月食的形成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钻石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发光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如图3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4中的( ).

4.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B.小孔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

C.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5.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 ).

A.变矮 B.变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6.如图5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7.我国加入“世贸”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扩大视野

D.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8.如图6所示,一束光线从地面上S点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已知地面和镜面平行且相距1.73m.现把平面镜绕通过O点并垂直纸面的轴转过22.5°角,则地面上得到的光斑与S点间的距离为 ( )..

A.3m B.2m C.1.73m D.1m

9.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如图7所示.如果光线AO经M1和M2反射后按原路反射回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1=45°

B.∠2=60°

C.∠1=15°

D.∠2=30°

10.如图8所示,甲乙丙三个发光点位于同一平面镜前,E点为眼睛所在处,那么眼睛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哪几个发光点的像( ).

A.丙B.甲、乙

C.乙、丙 D.甲、乙、丙

三、 作图题(22分)

1.请在图9中补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或镜面(保留作图痕迹或依据).(每图3分)

2.如图10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4分)

3.如图11所示,发光点S和镜面MN以及平面镜外一点P,试用作图法画出由点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反射后过P点.(4分)

4.如图12所示,a、b为同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试用作图法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以及两条入射光线.(5分)

四、 实验探究题(18分,每小题2分)

1. 如图13所示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

(1)请作出图中光线在契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仅做两次).

(2)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

2.《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窗》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好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照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处出现科学性错误,请在错误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或危害实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现象》单元测试答案

一、 填空题

1.月亮、未通电的灯泡太阳2. 红、绿、蓝红、黄、蓝3.长度444.直线传播 反射5.温度高红外强6.太阳臭氧7.虚反射3光沿直线传播8. 60°90°9. 120510.不是红滤光镜11.红黑蓝12.反射3仍能

二、 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D 7.D

8.C 9.B 10.C

三、 作图题(略)

四、 实验探究题

1.(1)图略(2)吸音

2.(1)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2)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3)暴露生活隐私;造成火灾隐患(4)建议城市对使用玻璃幕墙的范围、设计、制作和安装制订统一技术标准;限制使用玻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