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18 17:2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实验

篇1

今天跟几个同学第一次来史明狄家,心里好紧张啊!可是到了那里被子他家的里的气氛给感染了,却又不知道紧张了。

阿姨先是给我们做了几个小实验。比如说:大人们炒菜时倒完油后,总是会顺着油瓶口一滴一滴的往外流油。阿姨问我们:“你们知道怎样不让它往外流吗?”

我们争先恐后的告诉阿姨自己想到的办法,可是都被阿姨给否定了。阿姨看到我们急不可待的样子,很有耐心的对我们说:“看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就都会明白了。”

阿姨一边说一边做,先拿来一个皮套和一块棉布,把皮套绕上一圈,再把棉布缠在皮套上,缠好以后再把它缠在离瓶口二厘米处,这样就不会漏油了.

从这个小实验中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小实验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

篇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班王苏鸿

在老师家里,我们在做几个小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好了材料:两个茶杯,一张纸,一瓶小苏打和一瓶醋。]然后我们开始在桌子上做第一个实验,老师把半杯水倒进杯子,接着把纸放在了杯子上,一按,一扣,水“唰”的一下子流了下来,打湿了我们的本子和衣服。我们纷纷议论着,随着水的落下,我们的情绪也低落了,可是听见了刘博的说话,我们安静了下来:“那是水没满,做这实验一定要把水装满”,他说完,我们又议论起来“他能行吗?”他吹牛吧?”“我量他也做不好!”虽然不信,可我还是充满希望的看着,只见水满满的,纸盖在了水杯上,其他人把东西拿的远远的,怕洒在东西上。果然不出所料,一扣,水又洒到了桌子上,可是好歹停在纸上三四秒钟,所以,他勉强过关了。

篇3

三年级 刘殊池

有一天,科学老师说:“回家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再点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会出现什么结果。”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

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

篇4

一次失败的小实验

今天,韩老师要和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是什么实验呢?为什么韩老师这么神秘呢?

韩老师从讲台上拿了个杯子和一张白纸,大家一起喊道:“我知道,我知道,韩老师要把纸塞进杯子里。”韩老师说:“是吗?”韩老师把纸盖在了杯子上面,然后问道:“把这个杯子倒着,纸会掉吗?”有的同学说:“会掉。”也有的同学说:“不会掉。”韩老师笑了笑,问道“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到:“想知道。”韩老师说:“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必须来做一个小实验。”于是,我们瞪大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韩老师。只见韩老师先用手把纸托着,然后慢慢的倒过杯子,把手一放,纸就像落叶一样掉了下来。刚才猜会掉的同学们大喊一声:“耶!”,猜不会掉的同学们叹了口气说:“唉!”。

这时候,韩老师在杯子里装满了一杯水,再次把杯子盖在上面,微笑着问同学们:“这回我把杯子倒过来,纸会掉吗?”,大家齐声喊到:“不会掉,不会掉。”韩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手一松,水都洒了一讲台,纸也湿透了,可能是因为纸太薄用了双层的缘故吧。我们都以为实验会成功,结果失败了,我们非常的失望!我说:“这次实验太没有意义了。”然而韩老师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不也是经过上千次的失败吗?我们要反复实验,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虽然这次实验失败了,但他却给了我一次深刻的记忆,也使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呀!

篇5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实验

高考化学实验已经慢慢开始作为高考的必备高考科目,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重视。如何做好高考化学实验呢,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取得好的成绩呢。我们今天就把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予以总结。

一、首先是实验装置方面的应对

对于实验装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和应答。

1、反应装置部分需要主要的问题:主要从选用的仪器是否符合试剂的状态,是块状固体或是粉末状固体;溶液试剂的浓度和试剂用量;是否恰当选用的仪器能否加热;选用的仪器的装配是否恰当等方面考虑。

2、除杂部分,主要从选用试剂是否恰当;浓度是否恰当;连接的顺序是否正确;进出导气管的长短是否正确。

3、收集装置部分;应从收集的方式是否恰当,采用排液法收集气体时所选液体和浓度是否恰当;选用收集的气体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是否构成了一个全封闭系统,有否产生爆炸的危险。例如,收集NH3应采用向下排气法且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Cl2若采用排液法应选饱和食盐水而不宜选其它饱和氯化物溶液;而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而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收集的气体又需作其它实验所用时,可以采用一种可压缩容器收集,如软质塑料瓶,橡皮气球等。

4、尾气处理部分,应从方法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倒吸。例如,处理Cl2应选浓NaOH溶液,处理HCl应连一个倒放的漏斗,处理NO2应选浓NaOH溶液,而处理CO一般采用燃烧。

二、试剂保存方面如何经行应对

1、外界条件方面的影响

2、选用试剂瓶的材质:应从玻璃质、塑料质、陶质、金属质等方面。

3、其它特殊仪器的考虑:不能用容量瓶保存溶液。胶头滴瓶保存试液时,不能保存,能与橡胶反应且易挥发的物质。例如:不能用胶头滴瓶保存浓溴水、浓HNO3等。

4、试剂的危险性也应考虑: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试剂应专人、专橱保管。

三、物质的分离应对

物质的分离是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且根据要求含有不同等级。作为中学要求,只需考虑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力争达到纯度较高就可以了。

可根据分离的是固液混合物,固固混合物还是液液混合物等,应采用的有过滤、渗析、蒸发、分液、分馏等不同方法。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过滤若需晶体一定应用适量蒸馏水洗涤2―3次;若需滤液一定要经过再过滤至滤液澄清。若采用加热法分离固固混合物,要从需要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考虑,应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且必要时应回收分离物。用分液法分离液体时,有时与萃取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些要注意萃取剂的正确选用,分液时的正确操作。常被忽略的还有,有时应反复操作才能萃取彻底,必要时还应考虑萃取剂的回收再利用。

四、物质的鉴别应对

严格地说应分为鉴别和区别两类,不过中学阶段一般都是以区别为主,只有少数属于鉴别。

这类题目审题时首先看清要求,是只允许使用一种试剂还是可以任意选用;是不用其它试剂,还是可以用其它试剂;是用一种条件,还是可以用多种条件。

例如:鉴别Na2S、Na2SO3、Na2SiO3只允许使用一种试剂,这里只是阴离子不同,当然一般可从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去考虑,若加入一种常见沉淀剂AgNO3或BaCl2便难于区分,所以应加一种提供较多H+的酸性溶液,但又不能加强氧化性的酸,因其中Na2S和Na2SO3又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可以采用加稀盐酸或稀H2SO4进行鉴别。

五、跨学科实验应对

主要是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实验,例如有关电解电镀的实验,有关控温和冷凝方面的实验;有关分子极性方面的实验,有关胶体的特性的实验等。

这些实验,注意电极的连接和划分,准确区分电子流动的方向就可以确定电极产物,当然必须同时结合化学知识才可能不出差错。在化学中常常考虑的是电子流动的方向,而物理中却一般是考虑电流方向。控温严格时可采用专门的物理仪器,而可在―定量范围内变动的也可以采用化学中的水浴、油浴、砂浴进行控温。若采用冷凝器降温,一定要使最后分离的被冷却物接触到降温源的最低温度部分。

六、定量实验的应对

定量实验近年来考查比例有所增大,它既可以考查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考查学生的求实精神。在这方面同学们不仅应注意仪器的正确清洗、称量试剂的正确操作,还应作好记录,且应重复几次求平均值。至于如何判定误差的大小这并不是难事,只要注意误差的产生是使有效成分增多或无效成分减少便是偏高,反之便是偏小。

例如:配制溶液时,若砝码有污染,溶解液未降至室温时定容,定容时俯视读数等都会使配制浓度高于应配浓度;若物品和砝码盘颠倒了,溶解未升至室温,未洗涤烧杯内壁,定容时采用仰视读数等便会便配制浓度低于应配浓度。

七、实验设计的应对

在实验设计方面主要考查、实验的可行性即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反应所需条件是否能够达到;实验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难易,实验中有效物质的分离难易和产率的高低。实验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即是否尽量少或不产生污染源或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处理了污染物。

篇6

由“小实验”所想到的

zwyxhk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摇一摇,瓶子没有声音。然后,水倒掉一半,盖好瓶盖儿,再一摇,哗啦、哗啦的响。这说明,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没有空间,摇着不响。没有装满水的瓶子里面有空间,摇着水能动,就发出响声。妈妈对我说:“这就象人一样,越有知识的人,他就越谦虚,不声张。越没有知识的人,他说越骄傲自满,处处显示自己”。啊!我明白了史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做这个实验了。

篇7

我想先生不让儿子做实验的原因,是担心他制造麻烦,比如玩水会弄湿衣服,还会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但如今儿子将“实验”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我一时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好帮他打了半盆水过来。

待脸盆水准备到位之后,儿子居然邀请我和他一起做实验。他手头的两个小勺子,一个底部有一个小孔,另一个底部则有二个小孔。儿子分了其中一个给我,要求我和他一起舀满一勺水又倒掉,接着再舀……重复两三次之后,我发现儿子并没有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只顾快乐地玩水,看来果真如先生所言,这哪是做实验啊,纯粹就是为了好玩!

为了不枉做这个“实验”,我试着引导性提问:“儿子,你猜猜看,这两勺水哪一个先漏完呀?”儿子观察了好一会儿,然后非常自信地回答说:“肯定是我手上的这勺水先漏完啊!”我假装不明白似地问他为什么,儿子看了看我和他手上的勺子,又看了看勺子底下漏成一条线的小水柱对我说:“因为我的勺子底下有两个孔,你的勺子底下只有一个孔。”有道理,我接着问他:“如果我们将勺子同时放进水里,让水从底部渗进来,你认为哪一个勺子先渗满?”这下儿子犹豫了一会儿,显得有些不自信地问我:“应该还是我的勺子快吧?”“为什么还是你的勺子进水比较快呢?”“因为我的多一个孔呀!”接着儿子又反过来问我:“但是,妈妈,为什么两个孔的勺子渗水、漏水都比较快呢?”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倒是旁边的先生反应快,他告诉儿子说两个孔的面积比一个孔的面积大,所以在同一状态下出水快,渗水也快。儿子欢笑道:“原来是这样啊,耶,我知道啦!”

看着儿子如此快乐的表情,我多少有些惭愧。和先生一样,平常因为觉得儿子爱捣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常常拒绝他的要求,每次只要出了一点差错我就会严厉批评。通过这次所谓的实验,我忽然明白我和先生以前的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没有实践也就不会有制造麻烦或犯错误的机会。但是,试想一个没有机会犯错的孩子,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学习、钻研的机会。

篇8

一、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小实验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了4R观点,即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其宗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把握整体的世界,注重生活的关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因此在物理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有必要的,新课程要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而探究式教学中的实验特别是小实验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新课程理念下,开展课内小实验的意义

课内小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进行试验的教学形式。课内小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课内小实验更突出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在操作和观察中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课内小实验能更好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配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试验。课内小实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抓住试验本质,消除许多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实验,还能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距离感,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训练科学方法。这与新课程理念中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相适应的。

2. 新课程理念下,开展课外实验的意义

课外实验是指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用一些身边简单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的简单装置,在课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延伸和补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表面上跟生活经验有矛盾的知识的认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因此开展课外实验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小实验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物理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1. 课内小实验的实施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在揭示物理现象形成物理规律时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经典实验也有局限性,它缺乏直观性,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小实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的演示实验,即钱毛管实验,这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错误性结论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看过演示实验之后很多学生由于前概念的影响,还是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演示钱毛管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拿两张纸,一张揉成团,一张展开,让它们同时下落,进行观察,从而得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这一结论。

物理中还有很多重难点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可以增加适当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摩擦力”内容时,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都是阻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课内小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把几支圆杆铅笔平行放在桌面上,再把两本书放在铅笔上,用手向前推上面的一本书,会发现下面的一本书也会跟着一起前进。显然以地面为参照物,下面这本书受到上面的书给它的摩擦力就是一种动力。

物理中还有很多知识是很抽象的,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用奇异的物理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表面张力比较抽象,可以让学生亲手在课堂做小实验—不沉的针—水的表面张力:取一干净烧杯,将烧杯加水至接近满水,将针置于滤纸上,慢慢地将滤纸平放于水面上,使滤纸浮于水上,不久之后浸湿的滤纸开始下沉,结果发现针漂浮于水上;将肥皂水缓缓加入,结果针下沉。

课内小实验可以调节物理教学,符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有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外做,做完后写心得体会以达到教学目的。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的简单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验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时,学生普遍认为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用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放在一起,推其中的一只鞋刷,在不产生持续滑动的情况下,观察刷毛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从这些观察中,学生可以判断各自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2. 课外实验的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课外去观察有关物理现象和实际运用情况。

例如,挂在墙壁上的挂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还有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是曲折多变的,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等。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篇9

关键词:实验改进; 钠燃烧产物; 次氯酸的光解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93-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36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举重若轻,它使枯燥的课堂多了趣味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有了主动性,为此通常要求课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但书本上有些实验却现象并不明显、操作比较困难,这给课堂演示带来了难度。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整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检验钠燃烧产物的小实验

现行的三套高中化学教材(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都设有钠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其中,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2014年6月第6版)第49页观察与思考叙述为“[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在课上教师按书本做演示实验时,实验中却发现只有黑色的固体生成,如图1所示。为此查阅相关资料,在蒸发皿和不锈钢勺中做了钠燃烧实验,发现在实验过程中蒸发皿容易炸裂,如图2所示;在不锈钢勺中依然有大量黑色物质出现,如图3所示。

笔者选择了易拉罐底部的凹槽代替石棉网、蒸发皿和不锈钢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验器材:钠、镊子、易拉罐、酒精灯、坩埚钳、火柴

实验过程:用剪刀将易拉罐剪开,留下底部的凹槽。取钠块放在凹槽内,用坩埚钳夹住易拉罐底,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钠块先熔化,然后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如图4所示。

二、次氯酸光解的小实验

光照氯水实验是中学化学较难完成的实验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教研室编著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及较早的中学教材中使用了图5装置进行实验,因其不环保、反应慢、耗时长(日光直射4小时以上才有明显现象)、气体难收集等原因,致使该实验长时间不能进入课堂用作演示。

笔者简化了实验,选择了日常生活常见的废弃物代替了实验室仪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实验器材:氯水、小药瓶(带吸管)、红笔芯

实验过程:将氯水放入小药瓶中,将吸管与红笔芯下端相连,如图6连接好(注意一定要密封),然后放在阳光下直射5分钟。

实验现象:阳光直射5分钟后的红笔芯中红墨水明显向上移动,如图7所示。

两个实验反思:(1)取材简单:易拉罐、小药瓶、红笔芯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易得;(2)现象明显: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清晰可见,排除了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干扰;红笔芯中红墨水的移动充分说明了有氧气生成;(3)意义深远:给学生渗透了生活无处不化学的观点,取材于日常生活,让化学走进家庭生活,变废为宝,突出了化学的生活化信息,只要认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化学实验研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其学习兴趣以及深入探究问题的热情。

参考文献

篇10

甘肃临泽

曹玉琴

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进自然实验室。我们注视着门口,因为今天这节课要做一个小实验。

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备课本,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手里握着一只红壳鸡蛋。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只鸡蛋上,我想:一只鸡蛋能做什么实验?

老师走到讲台边,把鸡蛋举得老高,神秘地说:“今天我们做个实验,谁能把这个鸡蛋捏碎,谁就能得到这块瑞士手表。”同学们一听“哗”的一声,叫了起来。同学们兴奋地举起手,老师不解地问:“我们班男同学中谁的力气最大!”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小邓的身上,他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接过老师手里的鸡蛋,叉开两腿,摆出一副架势,胆小的小红躲到桌子底下去了,生怕蛋清、蛋黄飞到她身上。小邓咬紧牙关,使劲地捏。他的脸涨得通红,可是鸡蛋丝毫无损,他无可奈何,灰溜溜地走下来。老师说:“什么大力士,不过如此!”我喊叫着:“我一定能捏碎!”老师把目光移向了我。我胸有成竹地走上去,接过老师手中的鸡蛋,心里默默地念道:鸡蛋,鸡蛋!帮帮我的忙吧!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捏,可就是捏不碎,我也叹着气走了下来。老师乐呵呵地说:“谁还不服气,再来捏呀!”接下来大胆同学都没有捏碎。老师笑着问:“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捏不碎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老师说破了其中的道奥秘:问题出在鸡蛋的形状上,鸡蛋是椭圆的,捏的时候,力量平均地分布到蛋壳的每个部位,所以不会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