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24 20: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环境保护
1 引言
绿色化学旨在从源头消除污染,是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其内容包括新设计或者重新设计化学合成、制造方法和化工产品来根除污染源,是最为理想的环境污染防治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若处理不当,都会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就这一问题,要求对实验进行创新,进行绿色化设计。如何把绿色化学教育更好地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时代给化学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 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意义
化学实验绿色化会给学生带来终身的影响,环境质量与学生及其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关心自己身边的环境,知道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知道健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了解个人利益与环境的关系。让大家知道并不是只有科学家和专业环境工作人员才能够为环境做出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地球的绿色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教师、实验员、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早日真正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 加强化学实验绿色化制度
3.1 提高实验员的素质是化学实验绿色化实施的前提。
只有了解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由于化学实验绿色化知识的缺乏,曾经有实验员用四氯化碳擦去黑板上的水笔印记,结果中毒被送进医院;也曾经有实验员不在水中切割白磷,结果着火,差点酿成大祸。只有高素质的实验员,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实验员的工作,应该大力提高实验员的各方面的素养。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配制实验试剂,制取实验气体,实验员经常接触高浓度、大剂量的液体和气体。首先需要让他们了解了各种试剂的具体危害。这样,即使是出于保护自身健康的需要,他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绿色化的实验。
3.2 配制低浓度药品。
初中化学实验很多并未指明所用药品浓度的大小,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尽量配制较低浓度的药品。这样既能节约药品,又减少了污染。如初中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最常用的药品,一般来说,稀盐酸的浓度为1:4(盐酸和水的体积比),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如果是学生实验,还可以进一步稀释。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也要用较浓的溶液,如在做鉴别葡萄糖演示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做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时,碳酸钠溶液必须是饱和状态,这样现象才会比较明显。
3.3 微型化实验仪器。
微型化学实验,是1982年开始在美国研究试用的一种新型的试验方法。被誉为化学实验的革命。微型化学实验是为减少资源消耗和化学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它具有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安全、减少污染、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等优点。所以对一些初中化学实验微型化设计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分组实验中药品的用量很大,特别是金属性质和酸碱盐性质实验。虽然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就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较弱,实际操作中药品的用量很难控制,造成的浪费大,污染也大,考虑这些,我们申购了一批15×100规格小试管代替之前用的15×150规格的试管,尽量减少药品的用量从而减少污染。在做氨分子扩散运动分组实验时,科教版教材上用的是一只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实验所需药品量较大,实验耗时较长,且浓氨水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对环境有污染。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对实验进行微型化设计,用两个格子的塑料药片板代替两个小烧杯,固定在玻璃片上,分别滴加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再用50mL的小烧杯罩住药片板。这样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实验时间、环境污染等。该设计如果用于演示实验,可以利用投影,放大实验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3.4 规范实验操作。
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我们就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安全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通过准确示范引导学生规范的操作,结合后续的实验操作,逐步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安全操作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基本操作教学时,就规定了在没有明确指明药品用量时,一般情况是,固体药品的用量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药品的用量是1~2mL。实验废弃物,应放回指定的容器,进行综合处理,对酸、碱废液可以相互中和到pH为6~9,此时再倒入下水道,就大大减少了对下水道管道的腐蚀。
篇2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常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历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起点低,学习兴趣不高,一旦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只会低下头,有时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研究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每次学生的第一堂化学课,笔者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从身边的物质——水、空气、食物,到生活中铁生锈、水灭火等现象,再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纳米高新材料,从诺贝尔献身炸药研制到美国总统胡佛利用中国工人淘金后的尾沙提取黄金致富的故事,再借助神奇的化学实验,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化学世界,感受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例如在沪教版第一章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烧不着的手帕”“会游泳的鸡蛋”等趣味实验外,笔者又增加了“魔棒点灯”“水中生火”“硫酸铜晶体的展示”等实验,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多姿多彩,这些有趣的现象和生动的实例自然能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初学化学的猎奇心理和亢奋点,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为“万里”的开始踩下坚实的第一步。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即使是演示实验,老师的任务也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例如,学习催化剂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并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笔者这样安排实验:找几个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来帮忙,取三支试管,前两支放入适量(等量)的氯酸钾(编号为A、B),第三支放入二氧化锰(编号为C),在试管口各放一带火星的木条,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只撤掉加热A的酒精灯(此时木条没变化),B试管继续加热到固体熔化(此时木条燃烧),这时再向A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再用酒精灯稍一加热,木条燃烧了,由于实验的条理清晰,现象明显,针对性极强,突破了催化剂这个教学难点。课堂上除了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要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实验时教师还应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某种现象,事后加以分析,使学生对实验结论理解透彻,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的教材为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使课程实施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例如,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笔者改用一根玻璃管直接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吹气,再用洗耳球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鼓气,前者石灰水变浑浊了,而后者现象不明显,一目了然地证明了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经过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得出的结论比按部就班的实验得出的要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像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气氛中进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未知,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拓展和延伸。
四、开发课外小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 多媒体
一、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过程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较难或实验周期较长的实验。这类实验虽然在课本上列为演示实验,但因各方面的原因较难完成,且不一定显现效果。如新教材中的化学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由于实验周期过长,现象又不明显,同时又受到装置的大小的限制,学生不能完全观察清楚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又如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氯水的不稳定性,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展示氯水光照分解的过程,突出实验效果,收到了意想目的。
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酸的形成以及对建筑等物体的腐蚀过程,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唤起他们保护家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在新教材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理论,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反应物分子间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从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表现出来,学生更确切、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又如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新教材中关于“煤的干熘”实验动画,可明显观察到瓷管内的煤粉在强热后变块状的焦炭,干熘产生的气体通过U形管,部分被冷却凝结,分为两层,上层为澄清透明的水溶液,下层为黑色粘稠的油状物――煤焦油,另一部分没有凝结的气体可以点燃,该气体为焦炉气,反应后瓷管中的黑色固体叫焦炭。这形象地说明了试验过程中,煤发生了分解。
利用多媒体CAI课件,使难以完成的、周期较长的实验很好地展示出来,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效果。
二、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
部分化学实验经常在讲课中都要涉及到,但是,如果每次都演示该实验,既费时又费药品,如果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是比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若用多媒体CAI来重现这一实验过程,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既节约了时间、药品,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一章第一节有关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这一实验,较易成功,但是中学要求掌握的几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只通过一次短短的实验势必很难让学生完全记住其焰色,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又不现实,针对这一现象,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这一实验过程,然后在需要时调用,只需极少的时间就再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过程,同时电脑模拟该实验过程可以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模拟实验设计了六种金属的焰色反应使使用者只需占击某种元素,就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其相应的焰色。
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应注意在力求逼真的同时要尽量的突出实验的主要现象,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学生观察到满意的结果,加深其记忆。在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为突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活泼金属的不断溶解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得电子析出,当关闭开关时,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无电流产生,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无金属析出。模拟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时常要接触一些实验装置,或者实验装置图,如果把实验装置均放到讲台上,或者把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是很不方便,很浪费时间的,而用一些挂历图,又没有动感的效果。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制作化学仪器方面的素材库,集中了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导管、石棉网等,在新教材中的每一节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仪器进行组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加深了学生的对实验观察、分析、理解、解答等素能。为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做到严谨、认真、准确地完成每一个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造成的严重后果:给盛固体的试管加热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开酒精灯,没撤导气管造成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从上述模拟实验中得以启发,在实验中注重避免实验错误操作, 提高了实验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4
1. 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进实验室,积极性很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动手,实验能引起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他们学好化学的一个好契机。一个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准备,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学科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坚持认真预做实验。因为时间、条件变了,现象可能也随之变化,只有预做实验才有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有些药品放置时间长了发生变化,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不仅浪费了宝贵时间,还有可能使学生对一些实验产生误解。
2.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就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在取用药品时注意事项,做到实验安全,指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要用到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很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造成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有些实验较难做,如银镜反应、有机物的分离——蒸馏,而学生基础又普遍较差,完成实验有困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预先培养“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课外时间,由各实验小组长参加,先走一步,取得经验,由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完成实验。
4. 开展实验兴趣小组
篇5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我为了使学生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做好实验的预试。做好实验的预试,除保证实验的效果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困难,拟出上课时要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回指导计划。
2.充分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和器材,并且将仪器,实验用的药品等物品有序的放置在实验台上。否则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不利于实验课的开展。
3.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每次学生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写好预习笔记。这样做的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4.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可能使每个组中都有基础好些的学生。这样不至于出现好的学生在一起,很快完成实验任务,然后无事可做,甚至来回走动;差的学生在一起,到下课实验也做不完的情况。
二、上实验课时加强对学生的巡回指导
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前先检查预习笔记,无预习笔记不能做实验。接着挂出事先写好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
实验前要对学生强调以下几点:(1)认真进行操作,细心全面观察现象,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要保持肃静,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来回走动;(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洗净放置好。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回指导,在进行巡回指导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指导。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比较多的。例如: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造成试剂污染,等等。对于以上这些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指导是一项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在指导中不仅仅要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认识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危害,必要时还可以给学生当场进行演示,同时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2)通过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去认真思考;在学生做实验失败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使其实验成功。这样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实验课的质量。(3)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统一交给授课老师。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实验目的;实验主要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原因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实验讨论。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
学生实验结束后,在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在总结时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还要对本次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强调,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红华,应桃开.化学实验评价新视野[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3):26-27.
[2]郭金花.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现状和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52-53.
篇6
一、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化学难,他们理解不了教材内容,记不住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符号。针对这些刚入门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教《绪言》一课时,巧妙地配合趣味实验“清水变牛奶”、“铁丝穿红衣”等来创设情境。在讲酸碱的性质时,用酚酞画一个鸡蛋,喷上碱,出现红蛋,再喷上酸,红蛋消失了,又喷上碱红蛋又出现了。如此反复,“闪变红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水火能相容吗?还有烧不坏的手帕等奇妙的实验表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面对九年级学生,该演示的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教师应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意操作规范合理,保证实验成功,且效果显著。如在探究酸碱度对人的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时,步骤中有用手拉断头发,感受拉断的难易程度的操作,凭手的感觉很不容易感受力的大小,在这里我改用弹簧秤去拉,做法是把头发的一端打一个节挂在弹簧秤上,另一端绕在手上,观察拉断时所用力的大小,这样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用数字准确记录力的大小,便于比较,结果更有说服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协作、创新精神。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应作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其次,教师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正逢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并进一步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经过讨论、试验,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得以延伸。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五、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篇7
关键词:课程标准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最佳教学时机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新的教育观要求我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性学习。而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最大魅力,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可进行以下一些活动:
一、 实验前创设教学时机
所谓创设实验教学时机,是指一种良好的实验氛围或情境的营造。不论是看还是做,实验前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跃跃欲试或拭目以待;同时,还要创设活跃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对将要看或做的实验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可将部分分组实验安排为单人操作形式,在实验前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防止实验过程中“照方抓药”,促使其逐步养成一定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一种自信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后,可激发学生探讨钾、铷、铯等的性质,组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假说、分析解释、得出科学结论。这样学生参与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中捕捉与利用教学时机
教师要有灵敏的时机意识。在教学时机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实验内容与自己的教学经验,预先“寻找”到、预测到并有意设计一些“时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捕捉”并加以利用。另外,实验课堂中常有“意外”发生,如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失败等,这时,教师要意识到“意外”中往往也潜藏着“时机”,不要轻易放过,应迅速分析、判断、选择,合理利用好这“飞来之机”。
1.教师演示实验中时机的捕捉与利用
①“明知故犯”:教师故意犯错,逼着学生质疑。当学生“质疑”时,思维高速运转,思想高度集中,是上佳的教学时机。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易遗忘点可用此法。
②不逃避异常现象和意外失败:演示实验有时也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失败或异常现象,此时,最好不要急于以“应该不是这样的,可能是试剂问题”或“时间有限,有时间我们再讨论”等敷衍学生。教师实验失败时,学生往往也是最兴奋的时候,要处变不惊,对事件迅速分析、判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2.验证性为主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时机的捕捉与利用
操作技能为主的分组实验要关注细节,现场指导,及时强化纠正。操作技能是构成实验能力的重要因素,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分组实验是学生习得实验技能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和难点,及时提醒,手把手地校正学生的不良操作,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例如试剂的用量、振荡的要领、胶头滴管滴液的姿势、液体的转移、沉淀的洗涤、蒸发程度的把握、容量瓶的定容以及滴液的控制等等,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而在探究性实验中则不要过于关注操作细节。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开拓创新思维
家庭小实验都能使学生在不受限制的家中反复做、反复观察,对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大有好处。因此,这些家庭小实验是教师用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绝好材料。比如,讲《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初步有所认识后布置家庭小实验: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水果、铜线、铝线、灯泡)来设计原电池?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准备药品和用具,再按方案实验。
五、重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篇8
第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第二: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条件;
第三:填补空隙过程,即已知条件和达到目标之间的一个认知空隙的填补。
第四:检验阶段,检验包括检查目标是否达到和推理的正确与否。
根据这个心理过程,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策略,适当增加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它可以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兴趣,最终转化为积极态度。改验证性实验为发现性实验,可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或利用实验进行认知空间的填补,验证假设,使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实验可使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脉相承,也愿为之奋斗,所以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是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当前中学化学实验应实行如下改革:
一、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增强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在社会中的价值,在实践中应用化学原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一方面可加强原有实验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另一方面可增强与实际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验作为第二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
例:在讲授燃烧条件时,可演示两个实验:1.加热一个铜片,两边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2.在一烧杯中装满开水,放入几小块白磷,一边制取氧气,通过导气管对准白磷通入氧气。可看到白磷燃烧,水中出现火光。演示结束后,请学生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最后帮助学生解开谜团“鬼火”,让学生不要相信迷信,与迷信活动作斗争。
二、变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进实验,它是教师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现象,由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动上参与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感知认识,促进了知识的掌握。
例:教材中有些知识难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往往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如初中化学中讲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时,学生对可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是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不理解,记不牢。针对这一难点可补充一组实验。讲到此处时,让学生做一组对照实验:在盛有大理石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现在加入稀盐酸的试管中大理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直到块状固体反应完(稀盐酸足量),而在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大理石表面开始时有少量气泡产生,但很快就没有气泡再产生(稀硫酸足量)。通过实验对比,再经教师解释反应很快停止的原因,学生就很容易接受,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三、增加定量实验
定性向定量发展是现代化学的标志之一,从学习的观点看,定量实验对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更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学生操作更认真,观察更仔细,记录更准确,并辅以计算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为学生准备以下药品和仪器:天平、锥形瓶、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坩埚钳、气球等。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大理石、稀盐酸、蜡烛、镁带等等同学们可自由组合为六个组,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和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此试验要求学生们操作认真仔细,如果有一点儿差错,就得不出质量守恒定律。最后让同学们交流实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汇报实验结果,顺理成章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剖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励学生要勇于实践和大胆的创新。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
篇9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趣”、“导思”和“示范”的功能,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向导。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激趣导思,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型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例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将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金属钠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性,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实验演示,注重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实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验操作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通过实验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探究的健康发展。
3.以美激情,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若不设法培养真正的美感,就不是完备的。”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与科学原理构成了独特的化学之美,是学生激情和探索的原动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挖掘化学变化的美学特性,引导学生追根寻源,将对化学美的鉴赏升华为对化学原理的追求上,在体验化学现象自然美的过程中探索化学变化的科学美。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和溶解性演示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在体验碘单质丰富多彩的变化之后,及时组织对化学原理的讨论,使学生顺利理解了“相似相溶”以及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原理。
4.优化设计,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有些演示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为追求最佳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了演示效果,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做铵盐的分解实验时,学生容易将氯化铵的分解与碘单质的升华混淆,为突出分解的化学特征,我们将演示实验作了改进(见下图),通过pH试纸的颜色变化和洗气瓶中的白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了氯化铵分解过程一系列现象的化学本质,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科学态度
在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是学生运用知识,亲身体验化学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抓好分组实验,我们致力于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实验预习,培养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我们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必须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抓好实验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甚至危险的错误。教师要“以人为本”,在学生动手之前,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3.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演示实验的“前摄抑制”,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在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尝试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例如,在设计《苯酚》的新课教学时,我们考虑到演示实验虽多,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危险性小,加之学生均已熟练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我们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预习新课后直接进行实验探究,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激情和冲动,他们相互研究和协作,获得了出奇好的实验学习效果。
4.写好实验报告,培养科学品质实验报告是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途径。在实验中常有些同学忙于操作,没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或“只观不察”缺乏记录,结果导致对实验过程印象模糊,写实验报告只好搬书照抄或凭空臆造,使实验的实践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在实验后也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整理记录,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促进感性认识的飞跃。对实验失败的学生,我们允许他们在分析原因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修改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为今后社会实践活动中撰写社会实验报告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协同实验是综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类过渡型课堂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化学实验,它常应用于新课的学习,是学生最喜欢、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
1.优化教学程序,强调师生互动设计科学的实验教学程序搞好协同实验的关键,协同实验教学程序框图如下:
由图可知,学生是协同实验中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及问题讨论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实验目标的引导、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选实验思考题,协调“讲授--实验--讨论--训练”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当主角,教师当参谋,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创设实验氛围,培养合作精神协同实验通常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师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要明确,协同实验是激思导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目的,不能把协同实验上成游戏课。为保证协同实验课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建立活跃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加强对协同实验的宏观管理,调控教学节奏,强调实验的纪律,确保“放得开,收得拢”。教师还要强调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讨论、合作实验,通过协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3.引导现象观察,突出实验探究协同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协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协同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应适时提醒学生观察那些不明显或稍纵即逝但却反映变化本质的实验现象,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现象,适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增补启发性实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难释疑,使认识深化。
例如: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时,可设计协同实验教学程序:
[激疑]如何证实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学生讨论)
[协同实验]取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讨论]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原因: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
[激疑拓展深化]反应物的加入方式对反应现象有无影响?
[协同实验]将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第一个实验比较。
在补充的实验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瞬间稍纵即逝的白色浑浊,以及最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引导学生了解反应原理:
通过对比实验及分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方式对反应历程的影响,更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开展社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是在科技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不仅在于它能帮助人们掌握知识,还在于通过它能将知识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认识,开创新的认知领域。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将化学实验应用于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通过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标。
社会实验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活动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1.开放实验室,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对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深入探讨。如:讨论苯与溴苯的分离时,有的同学提出:水难溶于苯与溴苯,且密度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可利用水将苯与溴苯分隔为上下两个有机层,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我们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假设的不科学性。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实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谛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实验小组设计碳与浓HNO3的实验,开始是将灼热的木炭投入浓HNO3中,因热量迅速被溶液吸收,无法获得预想的实验效果。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逆向思维,设计了右图装置,将浓HNO3滴到灼热的木炭表面,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我们还注意将探索性实验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为探索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学生用多种药品尝试了对废弃泡沫塑料的降解,未获得理想效果。后来学生从“石油裂化”的实验中受到启发,将泡沫塑料进行催化裂化,成功地将污染环境的废物变成了有用的化工原料----“塑料油”。上述实验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改进,分别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实验改进栏目上发表。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对化学的体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3.开展社会实践,扩展化学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广阔的社会是最大的实验室,结合化学教学,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学习《合成氨》时我们组织学生到化肥厂实地考察;学习《中和滴定》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质验部门的化验室,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利用寒暑假期,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农业生产滥施农药、化肥产生的不良后果;考察水泥厂、造纸厂了解化工生产原理;调查厂矿“三废”和城市污水对长江葛洲坝电站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撰写实验论文或调查报告。化学社会实验活动和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将实验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学术课程的学习与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将对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我们决心把化学教学的改革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1~68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实验室是高校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安全事故
1.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特征
化学实验室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软件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渗透于上述三项管理之中,又贯穿于高校科研活动和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一项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验室管理内容。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坚持环保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减少实验对环境造成破坏,避免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将实验人员和间接接触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内容。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两部分,即实验室安全硬件管理和实验室安全软件管理。前者是指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由此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实验安全隐患,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后者强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安全观念建设,从制度或者思想层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化学实验室的扩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出三方面的新特征。
(1)化学实验室实验结果不确定性增多
在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中,除了少部分实验室属于验证性或者常规性实验之外,大部分实验都是具有探索性的实验。因而,基于实验的探索性与未知性,实验中不确定的因素或者影响因子较多,“实验项目越多或规模越大,不确定性越明显”,进而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复杂性增加
新增加的实验任务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需要在一些高压、超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或者需要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需要科学处理废气、废水或者固体废弃物等。这些新增加的实验任务,无疑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化学实验室实验事故破坏性超常
实验室内部的实验布局较为集中,不同的实验项目混杂在同一个实验室内。如此混杂的实验环境增加了实验安全事故结果的超常性,一旦发生实验安全事故,实验污染会快速扩散到化学实验室周边的环境中去,从而增加次生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析
根据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仪器设备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以及自然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具体来说,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又包括实验人员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敌对分子破坏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现实中都可以表现为以下5种形式。
(1)仪器设备破损事故
化学实验离不开电源的使用,在一些需要借用电源加热的实验中,一旦突然停电,正在运行的实验仪器设备极其容易受到损坏。
(2)毒害实验事故
毒害实验事故一般发生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范或者实验仪器老化,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制剂很容易误伤实验人员。而有毒气体也可以对接触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有的实验人员因为接触毒害的实验物质而死亡。
(3)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多为人为原因。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吸烟或忘记切断实验室的电源,致使实验仪器设备因长时间通电而产生火灾。
(4)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人员误操作而引燃易燃易爆实验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老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类故障,从而造成危险物品从实验仪器设备中泄漏出来,遇到高温环境或者接触火花发生爆炸。
(5)机电伤人事故
在冲击运动、带电作业或者高速旋转的机械性实验中容易发生机电伤人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而机电伤人事故的表现形式为仪器设备挤压或者碰撞伤及仪器旁边的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
三、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比较多的,这也是引发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于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来说,仪器设备隐患排查更直观,也是最容易预防的。但容易的事情,往往又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学院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对于实验项目利用率高易损耗的仪器如电炉、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应多备几套,以防因仪器问题而影响实验教学。
2.提高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规章制度的建设,每个实验室都很重视,而且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规章制度的实际效用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形同虚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前若未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未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师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甚少,有些师生虽然知道但是对于具体条列却不清楚。因此,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意识必先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安全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安全意识足够高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引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把好安全关,规范实验操作,特别是发现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的时候,要注意多次演示并时常提醒。如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相互嬉闹时,应及时阻止,进行安全教育,分析此类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只有在不安全行为发生时进行教育,学生才能有深刻体会,这比单一地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规章制度和实验规范操作要有效得多。
3.加强硬件建设
畅通实验室安全通道。管理人员应平衡实验室仪器设备防盗与安全事故预防之间的关系,清除消防安全通道上的障碍物,对于门窗的加固材料应选取既防盗又符合消防安全的材料,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可以通过门窗进行逃生,或者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搬离实验室。对于实验室走廊、楼道放置的障碍物应及时清除。
增强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防火能力。加强对年代较为久远的实验室的改造,拆除私接的电源,对实验室的外墙、内墙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其防火、防灾的能力。对于实验室内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改造的方式增强防火能力,或将旧的仪器设备及时处理掉,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警能力。增加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后期维护力度,保障消防设施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还需要增加实验室环保的资金投入,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4.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和环保的理念,两者并重。要注重考察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赵水俭 汪春华 朱西桂:《论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6期
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教育》,200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