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23: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趣味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趣味数学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有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快乐的,知识是有用的,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更愿意学习,实现我们教育的价值。

一、趣味数字,在认识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感知数、应用数是我们教学的关键。但是数字教学看似简单,教好却很难,即理论很简单,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算理,而是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运算时借位、进位时总出现一些错误,于是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爱因斯坦的生日是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是个大科学家,你想成为大科学家吗?那么我们现在算一算,爱因斯坦的生日可以看成数字1879314,我们将数字随便排列得出一个新数字,如9371481,那么用大的减小的,得出的差是7492167,将差中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得出和为36,再将和的各位数相加结果为9。我跟学生说你的生日这样算一定也为9,如果不是9,我就倒着走。一时之间学生的学习气氛高涨,都赶紧去尝试,但试了之后,结果真的如此。这时我说看样大家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不是靠出生日期的,关键还在于多学习、多探索,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在练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

二、趣味字母,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不仅仅是算术,由数到式是一个飞跃,也是代数的精髓。数学中用的字母很多,但不是随意的,相当于多有特指。如π指的只是圆周率,这是一个定值,无可替代。其它的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像公式中的a、b,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任意数,可我用你也行不用你也罢,我用c、d一样可以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由于习惯使然,有一些也是不可更改的,如h一般表示高,s、v、t一般表示路程、速度、时间,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等等。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字母的特指性和通用性,实现学生由具体数到字母的跨越,这是我们教学的思考,也是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教学时,一开始有好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数与字母的联系,这时我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温习了一下幼儿园时都会唱的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这时我提问当有n只蛤蟆时有几张嘴,几个眼睛几条腿?这时学生由规律很简单的就可以得出结果,由此实现了由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飞跃,为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在此教学中,学生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强大功能,并由此回扣原来学过的运算律,更加深了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但它最神奇也是最实用的还是在方程中,通过设未知数x或y并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构建成方程,比我们原来用算式来解应用题要简单的多。由此可见趣味数学重在应用,会应用并为我所用才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三、趣味1+1,在应用中实现数与形的结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构成了我们基础教学阶段数学的基本框架。数学的趣味性不只体现在某一块,更多的体现在它们之间的结合上。如数形结合是我们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让学生体验由数到形或由形到数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它数学思想的重要作用,让思想指导我们的具体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形成思想。

如在学习分配律时,我让学生制作了两个长方形,一个的边长为a、b,另一个的边长为a、c,我问,它们的面积和是什么?一部分学生的列式是ab+ac,说明的理由是两个长方形分别的面积加在一起;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列式是a(b+c),说明的理由是可以把它们合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在学生说明列式理由的前提下,我问学生这两种列法都对吗?学生一想是都可以呀,由此我写出了等式a(b+c)=ac+bc,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分配律。并且再让学生利用具体的数来验证,通过验证更加证实了式子的正确性。用图形来解决数或用数来解决图形问题是我们常见的问题,只有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通,才能达到知识的融合,也就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趣味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有趣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也才能实现我们教学的效果。趣从何来,可以是数学小故事,可以是由生活实例改编成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趣中生理,乐在其中,只有让学生徜徉在学习的乐趣中,才能使学生有再发现、再探索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海东.趣味数学 乐在其中[J].发展,2011(05)

篇2

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问:“我想知道,在这里,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概率非常小,他们可能会设法进行计算,猜想这个概率可能是1/7。然而正确答案是:大约只有两名同一天生日的客人参加这个婚礼。

如果这群人的生日均匀地分布在一年的任何时候,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是97%。换句话说,你必须参加30场这种规模的聚会,才能发现一场聚会是没有宾客出生日期相同的。

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概率是1/365。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群体的大小。随着人数增加,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会提高。在10人一组的团队中,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大约是12%。在50人的聚会中,这个概率大约是97%。然而,只有人数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时,你才能确定这个群体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拿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

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要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

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

面对这种情况,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然而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即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作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l%。

篇3

一、趣入新课

利用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愉快地进入新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学习的内容:话说喜羊羊、懒羊羊等一群羊儿走在回青青草原的路上,饥渴难耐,这时小羊们发现前面有一片野桃林。懒羊羊馋得口水直流,正打算采几个来吃。谁知灰太狼从天而降,大声喊道:“要吃桃子可以,不过要先回答问题,答对了才有的吃,答错的话,哼哼……”喜羊羊随即胸脯一拍:“放马过来吧,谁怕谁呀!”灰太狼清了清嗓子:“有408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四只小羊,每只羊能分得几只桃呢?”话音刚落,懒羊羊就流着口水说:“给我12只桃。”喜羊羊不慌不忙地说:“灰太狼先生,请给我102只桃。”懒羊羊傻了眼。教师话题一转:根据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谁的答案是对的呢?

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脑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使学生一下子带着炽热的追求和好奇的心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趣学新知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妥善地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迁移到课堂上来,不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和生活如此贴近,学习数学是如此亲切、亲近、有趣。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乐乐的生日快要到了,好朋友明明要买件礼物送给乐乐,他带了35元钱到了超市,你猜猜他会买什么礼物呢?你能根据商品的价格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观察大屏幕上出示的各种商品的价格,有的说:“明明要买一盒20元的拼图,还剩多少钱呢?”有的说:“明明要买一个20元的拼图和一盒8元的水彩笔,还剩多少钱呢?”朋友过生日,购买生日礼物是学生在生活经常碰到的事情,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快联想起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大家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谈购买礼物的设想,不经意间“苦学”变为了“乐学”。

他们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品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真正地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三、趣味练习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教学过程进入反馈阶段时,学生已相当疲惫,此时教师若能设计一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一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变得尤为重要。

如:教学《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时,我抓住求部分,还是求整体,有目的地进行练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桌子上左边放5个苹果,右边放3个苹果,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桌上一共有8个苹果,左边放5个苹果,右边放几个?学生说对后,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接着,教师把一部分苹果藏起来,另一部分放在桌上,随之设疑:“你们猜猜,老师藏掉了几个苹果?”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被激发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藏了4个,有的说藏了5个等等。这时老师再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目,它缺少了一个总数条件,所以大家都猜不出来的。如果老师一共有9个苹果,桌上放了2个,那么藏掉了几个呢?”这时学生便会恍然大悟:求部分的时候,必须先要知道总数。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知,提高了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吗?

四、趣味批改

曾经很多教育上的权威人士都提到: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评价。而是应该充满情感,能让学生感觉到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其实,对于学生作业的批改也是这样的。不能只用一个优、良、中、合格的等级就把学生的作业给打发了。我觉得数学的批改完全可以采用分步评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认真作业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有趣;教学实践;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所谓课上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把一些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

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中趣味数学创设的几种途径:

一、让学生从感受情趣中学习趣味的数学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中,我看到一位教师出示了一组不同礼物的包裹,顿时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接着,他让学生自己选一个喜欢的礼物,再点击打开,然后算一算。这种有趣的引入方式,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让大家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同时也掌握了技能。

在教学负数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只兔子掉进了30公尺深的干井里,它并不习惯待在这种地方,因此决定奋力往上爬,它发现自己每天每向上爬3公尺,同时又要下滑2公尺,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要几天才能爬出干井?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概念,学习积极性必然高。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困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的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掺入趣味的精神,那么数学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趣味问题需要思考、探索、研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让学生学得轻松,觉得数学“真有意思”,自始至终参与探索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探索。

二、让学生从感受生活中掌握现实的数学

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提前准备了一只凳腿坏掉的凳子,让学生讲一讲如果你是木工师傅,你会如何修理?有的同学指出顺着凳腿钉,但这样钉后,仍不牢固,需要在凳腿之间再加钉横木才能使凳子不摇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有同学提出,用一根木条让它跟凳脚或坐板相交并构成一个三角形,在接头的地方,钉上三枚铁钉,让它们分布成三角形,这样修理后,凳子就会相对牢固些。

为什么不顺着凳脚钉呢?为什么用三枚钉子就足够了呢?接下来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数学是毫无意义的,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方面的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让数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让数学内容贴近生活而变得亲近有趣,让学生因内容熟悉而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三、让学生在娱乐游戏中学习趣味的数学

“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取出了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中心对称的牌,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把这张牌旋转180度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重复上面的活动2次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有什么特点吗?你知道为什么要旋转180度吗?通过扑克牌魔术演示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概念,学习积极性必然高。采用游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有意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至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游戏是这样说的:“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智力游戏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如“用多种正多边形铺地板”让学生课前先剪几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正十二边形;从这几个中任取两种进行组合是否能铺满地面呢?已归纳的几种组合外,还有哪些不同的组合方法?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板图案。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成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感受,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体验,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把趣味数学引入课堂,能引导学生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对于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还是可以接受的,大部分学生在投入探索、讨论时的积极性表现得较高,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活跃,要取得更大的收获,还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做尝试。

参考文献:

[1]李秀玲.“趣味数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出版社,2003(3).

[2]马海栋.“趣味数学”选修课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7(24).

[3]洪生刚.浅谈趣味课堂的趣味化和生活化[J].河南教育,2011(3).

篇5

[摘要]开展趣味化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间分工更加精细化。基于这种背景,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首要的教育目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清数学的本质,并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只有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为以后长远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来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教学更加新颖、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

一、当前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趣味教学缺乏深刻认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教师对趣味教学这一概念把握的不够准确,没有认清这一概念的本质。所谓趣味教学,指的是: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确学习目标,把握知识重点。然而,部分教师只从表面理解趣味教学的概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最后,整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本末倒置,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2]

(二)教师对学生特点缺乏深刻了解

在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的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性格特点缺乏认识和了解,设计的教学内容无法顺利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期间,受原有教学思想的影响,忽视了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久而久之,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都了解不足,也不知道学生当下感兴趣的事物,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十分迅速,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喜好,教师如果无法认清这一事实,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取的教学元素也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整体的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原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此也就意味着,趣味教学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师缺乏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

当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存在的最后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师具备趣味教学的意识,但并未掌握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课堂气氛很沉闷,导致学生对课堂很快失去新鲜感,在下次开展同样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就缺乏刚开始的那种热情,如此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对相同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这一规律和特点,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和手段,维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见,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有效构建趣味课堂,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3]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主要教育目标。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有助于教师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深入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政策。首先,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在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再次,趣味化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开展更加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趣味十足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要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教师必然要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评价,学生在这种多元的教学评价中,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开展数学趣味教学,能够打造出全新的课堂,并且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

三、有效开展趣味数学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教师对趣味教学的认知

要想有效开展数学趣味教学,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日常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和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本班实情的个性化趣味教学方案,不断强化趣味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数学学科的趣味教学,要求教师平时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网课视频、观看数学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学习更多实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真正掌握趣味化数学教学手段。[5]

例如,教师听课网、高图课堂等教学网站上,都收录了来自全国的小学数学名师讲课视频,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网站观看视频,学习名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从名师的课堂上学习经验,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之后,再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打造真正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趣味化数学课堂,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能够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对知识展开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开展趣味教学,就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面对教师设计的趣味教学内容时,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此,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主动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思考。

(二)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上趣味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就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心态更加放松,大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打造趣味课堂,还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激烈的讨论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除了生生互动之外,师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真正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当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内容,能够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对知识展开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显著增强趣味教学的效果。[6]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倒计时的视频来进行课前导入,随着主持人10、9、8、7...的倒数计时,在数到0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中,能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视频结束后,对学生说,刚才这种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一般秒为单位进行计量,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秒这样的计量单位吗?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互动交流和思考,并顺利回答出运动员百米赛跑、火箭发射等场景中,会用到秒的计量单位。通过这种趣味的课前导入,以及谈话式的师生互动,既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形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都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学生就需要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时,迅速抓住题目重点,灵活使用学过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想象,并顺利解答出问题答案。但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打造丰富多变的数学课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以此达到长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生态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获得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发展。[7]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将五个主要的长度单位设计成五兄弟,在视频中五个兄弟各自介绍自己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视频内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和《西游记》一样的五指山,在这座五指山里,住着五位好兄弟,他们分别时谁呢?咦,第一位拇指峰上的兄弟来了,小朋友们快来认识一下这位好兄弟。随机点开视频,视频中“千米”兄弟介绍自己的特征和用途。这种利用教师话语来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多媒体视频来生动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各种长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顺利达到了。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延伸

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教师还要拓展自身的教学思维,将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发现学习的乐趣,无需教师监督,学生也能享受数学、爱上数学,乐在其中的学习数学。[8]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知识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全校所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男生的体重情况和女生的体重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绘制的图表,自己总结出结论。这种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的活动形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又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讨论交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活动中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活动形式,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钻研和探索,掌握更多实用的数学技能,在生活中,也能积极运用数学思维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未来长远的数学学习起着奠基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小学时期打好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始终充满热情和动力,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中,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婉怡.趣味数学促成长,学习能力巧建立——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J].家长,2020(20):42-43.

[2]赵淑芳.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80.

[3]徐丽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21(06):86-87.

[4]章春玮.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合作学习”探究——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教育界,2021(07):58-59.

[5]陈兰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127-128.

[6]陆晓婷.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9(05):193.

篇6

“我赌!”3个男同学举起手来。另外七八个同学也掏出五美元扔在桌子上。

有的同学暗想:一年365天,我们班只有50个同学,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也太小了,库珀这不是白送别人钱吗?

库珀教授打开第一张纸,读出上面写的日期,马上就有3个同学举起手来表示那是他们的生日。打赌的同学嘟囔了几句:“怎么会这么巧?”周围的同学都大笑起来。

接着,库珀用他那明晰的语言把同学们带入了数学的王国: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用反证法,即先证明50个人中没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非常之小。

“我们可以把365天看成365个房间,现在要给50个人按照生日安排住房,必须保证没有两个人住在同一间房(也就是没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对于第一个人来说,他选择房间的概率是365除以365,也就是1,因为所有房间都是空的,他都可以入住。第一个人住进去后,第二个人选择的概率就是364除以365了,因为已经有一间房住了人,他只能住另外364问。接下来的第三个人,选择的概率就更小一些,363除以365。因为只剩下363间房可以住。

“按照这种算法,只有当每一个人住的房间都不同时,才能满足没有两个人同住一间房的要求。50个人住房的概率依次为365除以365,364除以365……(365―50+1)除以365。由于若干个独立事件的乘积的概率等于每个独立事件概率的乘积,我们可以得到下式:“365/365×364/365×……×(365-50+1)/365

“用计算器算出这个式子等于0.03,也就是说,没有两个人同住一房的概率是百分之三。在这个问题中,表示你们50个人中没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三,那么至少有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就是百分之九十七。我赢的把握足足有九成以上。”

说完,库珀扔下粉笔,得意洋洋地收缴他的战利品――10多张5美元的钞票。

篇7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趣味教学 教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又可以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等。

三、在操作中学习数学

篇8

然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茅塞顿开找到门路。幼儿园接待国培老师参观学习一周,我需要提供一节数学活动。在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兴趣后我设计出《数学城堡》这样一节数学活动。当教案设计好后我反复细读并找到幼儿园的主任老师说课,将心中的疑惑和她一起讨论敲定主要环节及活动细节。因为活动中涉及数学算式题的列式与运算所以接着就开始我的前期准备工作。每天和孩子们一起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算式题练习。然后有了第一次数学活动试教。然而在试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我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观念的转变,在试教过程中发现有孩子数手指头的情况、而且练习过的算式题也会花很长时间才能算数结果。“为什么孩子需要靠手指算数?”“为什么练习过的算式题会用很长时间?”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试教结束后园长和我交换意见时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孩子们完全掌握了算式题运算吗?对数的概念理解吗?”当时我就给问蒙。后来园长指出:“幼儿对数的感念没完全理解,没有通过扎实的数学游戏辅助幼儿掌握数概念。孩子们没有通过熟练还没完全玩熟练所以他需要借鉴手指来运算。”

一、在趣味的实际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操作与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例如,在春天植物种植时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花盆的分类、摆放。孩子们通过视觉将花盆分为有花纹、没花纹;花盆颜色的分类;花盆高矮的分类;比较花盆大小;大家把花盆抱着往中间放,但是又发现有大小差不多视觉不好区分大家开始争执,于是有孩子提出用尺子、绳子、木棍测量花盆口径大小,在花盆里装土多与少方法区分花盆大小,大家对这样的方法表示认同;并且大家通过实际操作认为使用尺子测量盆口大小会更精确。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如: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对数的分成,让幼儿拿出相应数量雪花片自由的分成2堆。幼儿反复练习并请幼儿记录不同分法的数量,然后尝试列出算式题。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其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在区域趣味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相关操作材料改造加工根据活动需要投放到数学活动区,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鼓励他们完成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该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时,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从而促使幼儿更加愿意投入数学活动,不断培养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认识时钟时,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

三、在反复多变的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这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户外活动中,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幼儿玩“网鱼”的游戏时,当“渔夫”捉住了许多小鱼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小鱼”放走交换角色,而是说:“今天的渔夫捉住了很多只小鱼,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帮忙数了起来,一数正好是10条。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条鱼分给小熊和小猫,有几种分法呢?”这样,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在“小士兵”游戏中将幼儿分成若干排、列每排每列人数不等,幼儿先报数然后通过抢答比较每排每列的人数差反复几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大家一目了然。然后再迁移到列出算式提上就显得容易多了,而且也知道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的算式题。对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的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随机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我们学习各种本领都是为生活而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数学的渗透教育,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运动和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幼儿教育中数学相当重要,而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课堂 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数学课堂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其行”。小学数学课要想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二、使课堂教学饱含活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所禁锢,那些生性活泼、想象满怀、好奇爱动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下,主体性被扼杀得一千二净,被老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艰难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教师的“一言堂”、“传话筒”、“搬运工”的陈旧教法有关,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童心”和“童趣”。“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以成人的心态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疑会失去“动”的本能,这样的教学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我们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基础学科。研究不同的问题,就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如实验课、讨论课、实践课、自学课、活动课等。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能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波涛会在愉悦的享受中一浪高过一浪,永不止歇。

2、“活”的课堂教学训练方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讲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数、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公式;讲应用题时,我让学生从读、划、画、写、列中进行审题、分析、解答;在讲计算题时,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答,从中得出方法。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篇10

一、借助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好奇心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和采取多媒体教学,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讲清楚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同时教会学生说: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这样会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比较强的铺垫。

二、注重每堂课的开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教授“3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出几个数,请学生算一算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用笔算出正确结果,但是速度有些慢,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出数,由教师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结果我教师正确又迅速地判断出来。一开始,有几位同学不服气,认为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教师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算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三、结合实际生活增强直观教学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各类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学习的效果就会更明显。

五、给予适当评价增强学习积极性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教材本身因其感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不少妙趣,乐学而不疲。

比如:“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 “你真聪明。”; “恭喜你,成功了”等等,或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等等。这些鼓励、赞赏、尊重、期盼、惋惜的用语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也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六、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