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4 20: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故事

篇1

这本数学绘本在故事中融入了许多数学几何空间的概念,什么前中后、左右、远近、里外、开放闭合以及各种形状等等,很受孩子们喜欢。首先人物设计很成功,两只淘气可爱的小老鼠和一只有些笨拙的大肥猫,让人不由得想起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故事安排也比较符合小孩子心理,穿插了类似于迷宫和认知的小游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书中介绍了空间和我的关系,空间概念比其他数学知识更具体。通过对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孩子能巩固对空间概念的认识。

《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被坏魔法师控制,后来她利用各种图形变化逃出魔法师城堡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通过故事领悟到各种图形变化组合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扩展他们的空间感、图形思维。

故事结束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们做七巧板的游戏,利用七巧板固定的几种图形拼搭出各种样式,或者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先想好自己要拼搭的样式,然后看看有哪些图形可以完成!孩子们一定非常喜欢。

《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

书中介绍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爷爷一同去旅行的事。小男孩家有一座很漂亮的房子,房子是他爷爷设计的,并且还有设计图纸。小男孩和爷爷来到了一座桥上,爷爷让小男孩观察桥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他发现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还有用长方形组成的半圆形。书中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建筑,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扇形,还有的像球形……真想知道设计师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建筑房屋的每个环节都和数学密不可分,到处林立的高大建筑里面都藏有很多数学知识。如果长大想当一名伟大的建筑师,就好好学习数学吧!

《时间的故事》

书中故事里包含秒、分、小时、日的概念,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特性。孩子最喜欢它描绘一秒的方式,一页画闭眼、一页画睁眼,说一秒就是闭眼睛、再慢慢睁开的时间,然后描绘一分钟,画60次闭眼、睁眼,再描绘一小时,就是将“60次闭眼、睁眼”的画面缩小、重复60次。呵呵,很有意思,很浅显吧!

《避开恶猫的方法》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15只老鼠在冬天的日子,住在温暖舒适的小仓库里。这天老鼠外出回来,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有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这可急坏了老鼠们。一个年长的鼠爷爷一拍大腿:“对了,听说以前我爷爷在猫脖子上挂了个什么东西,它就没辙了。”于是老鼠们这次紧急会议,就是要商量给猫脖子上挂什么。

老鼠们通过几个方法最终决定,让女主人给猫挂上铃铛,猫当然很生气,前爪不停地抓,脖子使劲儿摇,可是没有用,叮当叮当响!就这样15只老鼠欣喜若狂,顿顿饱餐度过了冬天。

《一起一起分类病》

小男孩总是分门别类地把家里的物品整理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他自己想停止“一起一起分类病”,但是怎么也停不下来……他告诉妈妈自己得了“一起一起分类病”了,妈妈看了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从梦中醒来后妈妈告诉他这其中的道理。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病好了。

这个故事充满了童趣,并告诉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分类组织,告诉他们生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最重要的还告诉孩子们要克服成长中的恐惧。

《汪汪的生日派对》

这本书讲的是汪汪和丽丽举办生日派对的故事,通过增法和减法这两个主题来加强孩子们的数学思考力。为了汪汪的生日派对,丽丽要做很多准备:写请柬,做生日帽,做蛋糕等。但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还是决定邀请多少小伙伴。解决这个烦恼用的就是加法。利用加法,不用挨个数也能马上就知道一共多少人。还有去超市买鸡蛋的时候也是,利用减法马上就能知道哪个东西卖得最便宜。加法和减法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非常实用。

篇2

文献标识码:B

一、科学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内容

科学筛选故事是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筛选故事,链接数学教学的内容。对故事的选择,要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如在教学“升与毫升”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初步了解“容量”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小猴子摘桃子。”故事内容如下:“又到了秋天,小猴子又该去地里摘桃子了。它摘了6个,结果在路上不小心丢掉一个,被小松鼠捡去了,那老师问大家,现在小猴子手里还剩几个桃子呢?”同学们回答:“5个。”“为什么是5个呢?”学生有很多种回答,但是总体而言是少了一个。这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板书数字6和数字5(写6-1),最后写6-1=5,在写的过程中边给学生讲述减号和等号的意思,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加减法运算知识。

二、有效讲述故事,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教师有效地讲述故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让学生能够走进故事,在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讲 “间隔排列”的知识点时,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在课上,教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小乌龟一块儿来排队了,大家可要留心要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位置哦。”师:“有25只小乌龟在排队,为了保证排队时队列整齐,它们请来了小鱼帮忙。已知每两只小乌龟中间有一条小鱼,那它们一共需要请多少条小鱼帮忙呢?”接着,要求学生分组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走进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得出很多结论,有的说23条小鱼,有的说24条小鱼,有的说25条小鱼。通过一系列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小乌龟间隔排列游戏,让班级中女同学和男同学分别扮演小乌龟和小鱼的角色,真实地体验间隔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而得出间隔排列中的数量关系,即排列在两端的物体个数减去1 ,就等于排列在中间的物体个数,并举例让学生熟悉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30只乌龟排队,需要多少条小鱼帮忙呢?”

三、合理续写故事,延伸数学课堂内容

篇3

1.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较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讲故事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将数学问题穿插于故事中,应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刻记忆,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回想、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2发挥教育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2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巨大,须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对小学阶段故事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例如《葫芦兄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些故事中都含有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数字,教师通过选择这些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与学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龄特点符合,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分清善、恶、美、丑,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

讲故事既然当做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效将故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10以内)的教学过程中,若简单地对学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学生记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数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记忆。

2.3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时,应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度,适当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且不能占用一节课中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是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故事。以免学生太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和变换故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该课时应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将故事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展开教学。而不是每节课都运用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教学方法,以免不能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对故事有所创新。如一些故事过于深奥、冗长,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故事进行整理、改编,最后转化成一个简短精湛、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则因其普遍被讲授而失去了新鲜感,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难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注重对故事进行创新和改编,对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小结

篇4

怎样使数学课堂变得“好玩”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观点,阐述一个原理,表达一种看法,传授一种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感悟、理解、接受新知,得到教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有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确实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愿意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数学故事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导入,爱上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课堂导入技法有多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有:衔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衔接导入法,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方法实际、有效,但往往会把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游戏导入法,采用做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但有的内容并不适合做游戏,盲目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把教师带入到“为游戏而游戏”的误区。而故事导入法,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而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内容《十几减9》时,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非常辛苦。有一天四人走的是又累又渴,悟空说:“师傅,俺老孙前去探路。”不一会儿,悟空发现了一棵桃树,悟空数了数树上有18个又红又大的桃子。这时我提出问题:悟空摘回了9个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孙悟空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故事人物,采用悟空的故事明显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名人故事、励志自强。

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有时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这样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和探索新知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时,我为学生们带来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他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从1一直加到100。他所使用的方法是: 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通过这些名家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会明白,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有所发现。

三、自编故事、积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自己利用数学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倡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或者课后练习题来自己编数学故事并交流。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有困难无从下手,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都发现课后练习不再是枯燥的题海,都希望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并且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

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一位学生自编了这样的数学故事:

篇5

关键词:中职数学;故事教学法;探讨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66-02每个人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从故事中收获着感悟与成长。生活充满故事,生活离不开故事。那么故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是否适用,就此问题进行申而论之。

1.中职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诸多中职学生存在数学基础薄弱,并且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中职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对中职数学的内容理解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对中职数学的数学定义、定理的接受程度普遍显示较差,与此同时,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无从谈及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所以,随着数学深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越吃紧,学生就越反感、厌恶学习数学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出现疲于应付考试,以求按时毕业,老师疲于应对学校的教学要求,以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目前,在中职学校,教学上以传统教学、讲授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视数学定义与定理的讲授,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案例等很少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本就薄弱的基础,加之教学方法的传统,自然课堂内容对学生而言无任何新意而言,无任何吸引力。综上,中职数学的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对中职数学感兴趣,文章所谈的故事教学法成为一种新的尝试而成为一种可能。

2.故事教学法的理论根源

2.1大脑功能分工理论。现代的科学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并且左脑与右脑各有不同的分工。大脑功能分工理论认为左脑善于处于处理抽象的事物、逻辑的推理、语言的辨析与学习、文字的处理、数字的分析、次序的整理等,右脑善于处理对颜色的感知、音乐的享受、想象能力的提升、多维度的空间感觉、平面的直觉、图形的处理等。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处理一件事情时,若想追求效率的提高,那就需要全脑的配合。数学学习中的"数形结合"的方法,强调"数"与"形"相结合就是这个道理。

大脑功能分工理论结合到中职数学就是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发展右脑的平面直觉的材料,如故事情节和故事情境,进而引起相关兴趣的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的想象,这样就可以到达"数形"想结合的效果。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2情景模拟教学理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者布朗曾这样讲到:"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根据这样理论,理想的教学应是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在中职数学的课堂上,引入故事教学法,可使学生感到趣味性、实践性、身临其境,把抽象的逻辑定理变为具体的平面感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到达理性的思维和顿悟。

2.3新叙事理论。新叙事理论是文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经典与后现代叙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的反思,创新与超越。叙事理论是关于叙事的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它以不同形式存在。叙事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作用重要,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引用。一般认为那些重要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也是类似于故事的。

2.4教育文化理论。布鲁纳晚期的教育文化理论,阐释了布鲁纳早期"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布鲁纳晚期"文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以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为基础,它们是:文化、心灵、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框架。中职数学教师在数学的授课中可以以"故事"为媒介、操作手段来实施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中故事教学法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依据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数学史、文学作品等方面中取材,适当地进行创作,经过有效的编写与组织,然后由教师或同学声情并茂地、极富渲染地展现在课堂上。

3.故事教学法符合中职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这是中职数学大纲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的阐述。

故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学生对于中职数学的学习是人脑负责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中职数学教师辛苦的讲授,也不是学生被动的"题海战术"完成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故事可以提供情境认识,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感知,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对中职数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兴趣,让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沉闷、呆板远离我们。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数学中的抽象逻辑、定义、定理才有可能真正被学生所掌握。

4.故事教学法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4.1有效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中职学生在喜欢听故事的同时,而且还喜欢创作和演绎故事。就这使得故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引入提供了可能性。中职数学教师要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积极挖掘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教学故事。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教学情境,在加之教育的生动语言艺术的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篇6

[关键词]数字故事;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201

在数学学习中,动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喜欢数学时,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得到提高;若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那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成绩是不理想的。同时,研究表明: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是因为那些重复的计算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合理应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既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数字故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增加课堂的活力

当前的数学课堂普遍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如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数学课堂没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没有学生的合作探究,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在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数字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数字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入环节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笛Э翁弥校教师如果能设计好的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课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创编一个《趣谈西游记之分饼》的故事:“唐僧得到三块一样大小的圆饼,先将饼平均分成四份、八份、十二份,然后分别让孙悟空、八戒、沙僧三个人拿其中的三份、六份、九份。同时,唐僧问:‘你们觉得我的分配公平吗?’”当教师给学生讲完这个小故事后,学生就会被故事中的有趣情节所吸引,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唐僧要把饼分成不同的份数?”于是,教师趁势导入这节课学习的主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听课。

2.演绎数字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述数字故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演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如可以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选几个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演绎故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可以说,这种故事演绎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讲解数字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性;故事教育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专业性质来看是科学的一种,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中国教育制度下基础性的学科,它将会是伴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的课程。所以学好数学对它保持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如何让初次接触数学这门课程的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众多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及任课老师需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

数学故事教育的模式,在目前看来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以数学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跟随老师的思路开始学习,同时又会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相比较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数学故事教育模式更加适合小学生这个年纪比较爱玩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带他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用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抛出观点,讲解原理,传课授业,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但是采用故事模式授课也是很有技巧的,它必须明确故事模式只是一个手段并不能喧宾夺主,而且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故事的选取一定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时间上也要把握得当,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故事有一种依赖性。对于数学故事模式,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两个观点:

一、数学故事,引导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数学老师一般会用一种叫做衔接导入的方法授课,即用上节课的知识作为导入开始这节新的课时。这种方法直接切入课程,虽然效率会比较高,但是课堂开始就会让学生觉得压力比较大,课堂氛围就比较枯燥压抑,从而对新课时的内容乃至对数学这门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相反的,数学故事导入法则显得比较圆滑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和高度的兴趣进入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再加上任课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教会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数学这门课,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比如,在教学“二十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在西游记里面的一个小片段,师徒四人经过一片果园的时候,一个果树上有17个果子,悟空摘了8个,问果树上还留有几个果子。孙悟空作为小说里的英雄式人物,深得小学生的喜爱,用他来引导开启数学课程,学生会对数学课非常感兴趣。

二、名人故事,鼓励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在采用故事教育模式的时候,除了利用数学故事导入课程,还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关于名人圣人的数学学习的故事来鼓励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可以激励他们勇攀高峰并且不畏艰难,在面对数学课堂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会变得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并且解决它。比如,在学习“数字排列规律”这堂数学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当代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先生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贫穷的原因导致高斯自学所有的课程,数学老师当时提出一个相对于他们这个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从1一直加到100,求和。高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思考在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他采用首尾相加的办法,也成就了现在的求和公式,当时的高斯只有9岁。这个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有时候数学的学习和年龄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只要努力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有志并不在年高,即使小年纪也可以有大成就。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适应新课改形式的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运用这种教育模式对老师能力的考验度较高,需要任课老师认真地理解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数学故事紧扣当堂课的数学原理,完成教学目标,适当安排时间,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明白数学故事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回归数学课堂中心。

参考文献:

[1]刘纪平,程志娜.数字故事制作实例及其应用意义探讨[J].2014(8).

[2]蔡顺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篇8

故事一:十个娃娃比大小

一天,天气晴朗,白云朵朵。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在草坪上排队做游戏。9大声地说:“我最大,我来当队长。”说完就开始指挥起来,1到8全排完了。0拉着9的衣角着急地说:“队长、队长,我……我排哪?”9不耐烦地看了0一眼说:“你这个小家伙,什么都没有,还没有我一丁点儿大,快走开。”说完,一把把0推倒在地上。0倒在地上伤心地哭了。1看不过去,拉起0就对9说:“队长,你瞧,0和我站在一起(10),你大还是我们大?”10和9 是谁大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故事二:小马过河认识“吨”

小马每天要到河岸去帮妈妈驮麦子。小马每次都是趟水过河,可是,由于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水位上涨了,小马今天不能趟水过河了,很多小动物也无法到河的对岸。于是大家合力搭建了一座简单的木桥,便于通行,但是这座木桥不能承受太重的重量,所以大家在桥头写上:限重半吨。小马顺利地过了对岸,可是回来时,小马犯了难,不知自己能不能过桥。小马驮了两袋麦子,每袋250千克,加上自己的体重250千克。小朋友,你们说小马能过去吗?

故事三:称上比比轻重

今天早上1千克铁、1千克棉花和一把称在玩。突然一辆车子开过来对他们说:“想坐车吗?想坐就上来,不过我只能把1000克范围内的物体托起来。”铁说:“我上。”车子说:“我不知道你有多少克所以不能上。”棉花说:“我上。”车子说:“我也不知道你有多少克,所以你也不能上。”聪明的棉花想了个办法,说:“我们站在称上面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克了。”铁1千克=1000克,棉花1千克=1000克。小朋友们知道谁轻谁重了吗?

故事四:吃不到的第三个蛋糕

一天,蓝猫过10岁生日,它请菲菲、甜妞一起来过生日。蓝猫给菲菲、甜妞准备了三个小蛋糕。菲菲忙说:“我要第三个蛋糕。”甜妞说:“我帮你拿。”甜妞想三个蛋糕和第三个蛋糕没什么区别吧,于是把三个蛋糕堆在一起拿了过去,但是甜妞太高兴了,不小心滑了一跤,蛋糕全撒了。菲菲很不高兴地说:“甜妞,我是说第三个,不是这个,现在好了,吃不成蛋糕了。”小朋友,你们知道第三个和三个有什么区别吗?

将故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演绎,让动画偶像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发挥作用,无疑是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但是应用数学故事要把握一个度,要适时,更要恰到好处。因此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师生在对话中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理解和沟通,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真正达到精神层次上的交融。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剖析问题,这样才会促使自己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关注教学动态,用心捕捉教育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品位,从而灵活地、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篇9

许多人围着老船长,听他讲述航海故事。当谈到航海中经常会遇到天气突变的情况时,A问老船长:“如果前方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在迎面袭击过来,您会如何处置呢?”老船长微微一笑,反问他:“如果是你,你将怎样处置?”A想了一下,说:“将船头掉转180度,返航!这样可以逃离暴风圈。”老船长摇了摇头:“不行。你掉头返航,暴风圈还是跟在后面向你的船追来。这样做只会延长船与风暴接触的时间,反而危险!”B说:“将船向左或右转90度,设法避开暴风圈的威胁。”老船长仍是摇摇头,笑着说:“也不行。如果这样做,将会增加船身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暴风圈一到,大半个船身都暴露在它的肆虐之下,更加危险!”众人不解,就问他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冲过去!”老船长坚定地说,“这样做,既可以使船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化为最小,同时,由于船的前进速度加上暴风袭来的速度组合在一起,可以大大缩短船体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你会发现,很快地,你已安全冲过暴风圈,迎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蔚蔚蓝天。”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就是像老船长所说的那样:迎上前,冲过去!

上述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意味自不必说,它还隐含了数学意味,你品出来了吗?“掉头返航,暴风圈还是跟在后面向你的船追来”,这种情况不就相当于我们数学中的“追及问题”吗?而“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冲过去”的情况也就相当于数学中的“相遇问题”。船与暴风圈中心的距离S是一定的,如果同向而行,那么两者接触的时间就等于S除以船与暴风圈的速度差;如果相向而行,那么两者接触的时间就等于S除以船与暴风圈的速度和。根据“被除数一定,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冲过去”反而会缩短船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此外,“将船向左或向右转90度”与“不偏不倚迎向暴风圈”比起来,前者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较大,而后者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几乎达到最小,因此采取后一种方案安全系数更高。船头的结构类似于数学中的四面体,在水利建设中也经常选用这样的基石以减小水对堤坝的冲击。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不同的人从中得到不同的启示。你如果能冷静耐心地思考,积极而深刻地明辨,那么一定能让生活与学习相互融通,做到学以致用或为课堂学习汲取生活中的灵感。

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故事;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中职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多,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在这样的教学局面下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学习信心、兴趣进一步丧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渗透到了生活的一切领域,而且是中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中职生数学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其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作为中职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职教工作经验,摸索出了有效的“故事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故事” 化导入,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化导入是“故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其实,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从生产、生活、劳动等过程提炼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是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教师应在备课时多下功夫,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以《阿凡提智斗国王》的故事引入,而笔者则结合青春期中职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A和B是好朋友,A是一个教授,生有一女,B是一大老板,与A在同一年喜得贵子。一天B对A说:“我们是好朋友,长大后你女儿嫁给我儿子,那我们就成亲家了。”A说:“好,但有一个条件。”B财大气粗地说:“可以,你说说看。”B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我不想她那么快结婚,至少要等到30岁。现在她刚出生,今年你就给我1元钱,明年她两岁时你就给我2元钱,等到她三岁时你就给我4元钱,照这样下去,她每长大一岁你给我的钱都比她前一岁给我的钱加一倍,直到她30岁结婚为止。”B认为A的要求不算太高,就爽块地答应了。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算算A所要求的钱的数额究竟是多少,B能兑现他的诺言吗?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积极探索去解决这个问题,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二、“故事”化讲解,学生轻松掌握“要点”

中职数学采用“故事法”教学的原因是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提出的。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相联系,突出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而另一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虽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时间不长,而无意注意却很强。对新奇的事物,只要他感兴趣,也能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探究。故在知识的传授这一环节中,教师一般不要直接讲授“数学”问题;在知识点的描述上,也不要直接采用术语连篇的讲解,而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相应的“生活故事”进行讲解,语言力求简单通俗易懂,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例如笔者在上《集合的概念》时,这一节课恰好是排在体育课后面,排在体育课后面的文化课是较难上的,学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注意力不够集中。笔者是这样开始的:刚才你们上体育课,铃声一响,体育委员就会说“集合”!虽然操场上有几个班在上体育,但来集合的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这是事先确定的。这样,就引出了数学上的集合概念,同时用类比法得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征。又如,笔者在上《映射与函数》时,以学生花名册为背景:名字栏、学号栏、分数栏,教师随机叫一个学生,学生报学号,教师报成绩,得出一个名字——一个学号——几个分数,从而引出映射与函数的定义。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能充分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要做到为教学服务,这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要下足功夫,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故事”化作业,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反馈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数学作业也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但是,当前的中职教育是“2+1”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疲于应对各种考证,学习顾此失彼,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作业的育人功效。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做题目,那么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本意。因此,笔者大胆改革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在传统的数学作业中融入“故事”,结合生活实际,编制一些新型的数学问题,供学生思考训练。

例如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后,笔者编了这样一道作业:星光建筑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造第一层楼房的时间需要12天,造第二层的时间需要14天,以后每增加一层需比前一层多花2天的时间建造楼房,请问星光建筑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完成一栋6屋的楼房需要几天?以此类推造第30层需要花几天时间?如果该建筑公司与开发商签订了为期720天的建造合同,以同样的速度,在正常的情况下建造一座30层的房子能否按期完成任务?又如在学习了《不等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每月话费的实际情况,计算对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推出的各种套餐,然后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学习了《概率》后,让学生研究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的中奖概率和体育足彩的中奖概率,并经过比较,看看买哪个中奖几率大。若教师能把每节课学习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融入到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之中,这样的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原了数学的本质。

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以“故事”激趣,这是传统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等多种作用,更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体验数学,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